CN112166082A -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6082A
CN112166082A CN201980033305.3A CN201980033305A CN112166082A CN 112166082 A CN112166082 A CN 112166082A CN 201980033305 A CN201980033305 A CN 201980033305A CN 112166082 A CN112166082 A CN 112166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circular arc
vertical movement
line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33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6082B (zh
Inventor
藤尾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66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6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6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6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65G13/10Switch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11Roller frames
    • B65G13/12Roller frames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53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 B65G47/54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a roller-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4Switching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mmon features for more than one conveyor kind or type
    • B65G2811/06Devices controll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articles
    • B65G2811/0647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 B65G2811/0657Defl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Relays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中,在直线路径以切线状连接的圆弧形输送装置(8)是在与直线路径相同阶层上,以能将被输送物跨圆弧形路径部全区进行输送的方式固定在特定高度上,该直线路径具有包含与圆弧形路径部(8)的重叠区域全体的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构成此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直线状输送装置(9)具有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两端部为支点,于上下方向倾斜运动的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20),在此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20)往下方倾斜运动后的状态下,直线状输送装置(9)在输送中的被输送物的下侧被撤回,而在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20)往上方倾斜运动后的状态下,输送中的被输送物通过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上侧。

Description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在直线路径的途中以切线状连接有作为别的输送路径的端部的圆弧形路径部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背景技术
就这种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而言,作为切换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的手段,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虽已知有各种的构造,但一般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使构成该圆弧形路径部的圆弧形输送装置(滚轮输送带形式或皮带输送带形式等),及构成涵盖与该圆弧形路径部的重叠区域全体的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直线状输送装置(滚轮输送带形式或皮带输送带形式等)能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构造,在使用该圆弧形路径部时,是控制使圆弧形输送装置上升至上作用位置,同时使另一方的直线状输送装置下降至下撤回位置,在使用该直线路径部时,是控制使直线状输送装置上升至上作用位置,同时使另一方的圆弧形输送装置下降至下撤回位置,考虑的是使直线状输送装置与圆弧形输送装置择一发挥作用的构造。此外,将直线路径部设定为主输送路径,使直线状输送装置固定于可使用的阶层,而只让构成副输送路径的圆弧形路径部的圆弧形输送装置进行升降也是一般已知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3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已知的任何构成中,例如将被输送物(例如装载行李的托盘)从直线路径分支输送到圆弧形路径部时,会使上游侧的圆弧形输送装置相对于下游侧的直线状输送装置呈隆起的状态。结果就是,造成底面较硬且平坦的托盘从水平的直线状输送装置上转乘到呈隆起状态的圆弧形输送装置上的状况,使该托盘转乘至圆弧形输送装置上的过程中倾斜角度逐渐变大,最后以突然跌落的方式转乘至圆弧形输送装置上。这种现象会随着输送速度的上升、因所装载的行李的关系使托盘的重心靠后、或托盘的长度加长,而使托盘的颠簸变得更大。这种托盘的颠簸使得托盘转乘至圆弧形输送装置上时的轨迹变得不稳定,使托盘的轨迹向外侧突出而强力挤压圆弧形路径部外侧的圆弧形导板,而产生分支不良的风险。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能够解决上述已知问题点的一种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为了与后述实施例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将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与说明对应实施例中使用的元件符号加上括号表示时,在直线路径(1A,1B)的途中以切线状连接有作为别的输送路径(3,5)的端部的圆弧形路径部(6)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中,构成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圆弧形输送装置(8),是在与切线状连接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该直线路径(1A,1B)相同阶层上,以能将被输送物跨该圆弧形路径部(6)全区进行输送的方式固定在特定高度上,该直线路径(1A,1B)具有包含从与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连接位置(P)至与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重叠区域(6a)全体的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构成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直线状输送装置(9)具有相对于切线状连接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该直线路径(1A,1B)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倾斜运动的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构成为该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在往下方倾斜运动后的下撤回位置时,该直线状输送装置(9)是位于被该圆弧形输送装置(8)输送的被输送物的下侧,而该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在往上方倾斜运动后的上作用位置时,由该直线状输送装置(9)输送的被输送物是通过该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上侧。
发明的效果
上述本发明的构成中最大的特点是,并非以直线路径作为主要的输送路径,而是以圆弧形路径部作为主要的输送路径,且构成该圆弧形路径部的圆弧形输送装置,是在与切线状连接该圆弧形路径部的该直线路径相同阶层上,以能将被输送物跨该圆弧形路径部全区进行输送的方式固定在特定高度上。因此,以底面平坦坚硬的托盘为被输送物进行说明时,在直线路径与圆弧形路径部之间进行分支/汇合输送的状况下,只需将构成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直线状输送装置的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保持在下撤回位置,则即使由圆弧形输送装置输送的被输送物为先前说明的底面坚硬平坦的托盘,也不会如以往一般产生在直线路径与圆弧形输送装置之间跨越时倾斜地转乘的状况。结果就是,能使在直线路径与圆弧形输送装置之间的托盘的转乘与方向转换,与在将两个直线路径以圆弧形输送路径连接的通常的水平弯曲路径部上输送托盘的状况完全一样,不会造成颠簸而可稳定地进行,使输送速度可容易地提升。当然,也不会有托盘强力挤压输送路径侧边的托盘导板,或造成输送停止的风险。
另一方面,当托盘在直线路径上直行时,虽是将构成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直线状输送装置的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从下撤回位置切换至上作用位置,使托盘跨过圆弧形输送装置的上方移动通过,但在侧面视角中,切换至上作用位置的该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只需以相对直线路径呈一夹角的方式连接,就能保持平面视角中的直线路径,所以即使在直线路径与该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之间有托盘被倾斜支撑的状况,托盘也会伴随着直行方向的惯性在直线路径与该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之间直行移动,而不会有托盘的移动方向产生偏差而不当地挤压输送路径侧边的托盘导板,或造成输送停止的风险。此外,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只需设在直线状输送装置侧即可,因此与圆弧形输送装置及直线状输送装置双方都必须设置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使两者以可逆的方式上下移动的构造相比,装置全体的构造更简化,而可更廉价地实施。
在实施上述本发明时,可将该直线状输送装置(9)设为具有相对于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一端于上下方向倾斜运动的第一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及相对于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另一端于上下方向倾斜运动的第二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构造,构成为当第一、第二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19,20)两者在该上作用位置时,使该直线状输送装置(9)上的输送面是构成为中间部分变形为隆起的山形状。根据此构成,就如侧面视角中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仅以一个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构成的状况般,在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前后不需要有输送路径高度的阶差,就能在现有的直线路径中组装分支/汇合装置。
此外,该直线状输送装置(9)可由距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圆弧中心较远侧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及距该圆弧中心较近侧的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所构成,该圆弧形输送装置(8)可由距该圆弧中心较远侧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及距该圆弧中心较近侧的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所构成。而该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可配置为使其一端位于与该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的一端中具有该圆弧中心的一侧相邻的位置,并使其中间部与该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中间位置交叉,该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可配置为使其一端位于与该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一端中具有该圆弧中心的一侧相邻的位置,该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可由构成与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重叠区域(6a)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构成该区域(6a)的外侧的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所构成,该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可固定在与位于该上作用位置时的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呈连接状态的高度,该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全长可由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20)所构成。
根据此构成,就与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一样,与直线状输送装置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的全长由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所构成的状况相比,构造能更简化,而可更廉价地实施。此外,由于圆弧形输送装置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是位于偏向圆弧形输送路径部的圆弧形中心线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沿着圆弧形输送路径部输送的托盘的输送速度下降的程度。
此外,在该连接位置(P)中,该直线路径(1A,1B)与该圆弧形输送装置(8)以及该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被输送物支撑阶层可构成为相同,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在该连接位置(P)侧的一端可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撑,且另一端侧可由支撑高度可变的第一支撑组件(29)所支撑,该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20)的全长被分为两部分,由该连接位置侧(P)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及相反侧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所构成,这些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中,彼此相邻的各内端部可由支撑高度可变的第二支撑组件(30)及第三支撑组件(31)所支撑,且相反侧的外端部可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具体而言,该第一支撑组件(29)、该第二支撑组件(30)、及该第三支撑组件(31)分别可由安装于共通的一根驱动轴(22)的旋转凸轮(29c~31c)及各旋转凸轮(29c~31c)所支撑的凸轮从动滚轮(29b~31b)所构成。
另外,在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该连接位置(P)侧的一端,可沿着路径横断方向支撑有第一驱动用旋转轴(21),在与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该连接位置(P)侧相反的另一端,可沿着路径横断方向支撑有第二驱动用旋转轴(23),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该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可由该第一驱动用旋转轴(21)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该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可由该第二驱动用旋转轴(23)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构成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的驱动滚轮(17a)、构成该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的驱动滚轮(19a)、以及该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驱动滚轮(10a)可连动连接于该第一驱动用旋转轴(21),而构成该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的驱动滚轮(18a)及构成该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驱动滚轮(20a)可连动连接于该第二驱动用旋转轴(23)。根据此构成,可将驱动各驱动滚轮的驱动用旋转轴兼用作枢轴支撑各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一端部的支撑轴,而可减少组件数量。
此外,在采用上述构成时,构成该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驱动滚轮(20a)可只设在该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外侧,而在比该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该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更内侧的区域中可设有空转滚轮(20c)。根据此构成,可简化该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构成,而得以降低成本。
另外,该第一驱动用旋转轴(21)可安装有构成该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的驱动滚轮列的一端驱动滚轮(19a)、及构成该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一端驱动滚轮(10a),而位于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的驱动滚轮列的该连接位置(P)侧的一端的驱动滚轮(17a)、及位于该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的该连接位置(P)侧的一端的空转滚轮(11b)可远离该第一驱动用旋转轴。根据此构成,通过构成该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列的一端驱动滚轮,可补足本应配置于该圆弧形空转滚轮列的该连接位置侧的一端的空转滚轮的机能,而通过构成该圆弧形驱动滚轮列的一端驱动滚轮,可补足本应配置于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列的该连接位置侧的一端的驱动滚轮的机能,所以能够减少组件数量而得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由分支装置与汇合装置组成的输送设备的布局的示意平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分支装置与汇合装置的具体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图1的分支装置的放大详细平面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说明图3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托盘沿着直线路径直行时的状态的图3的中央横截面前视图。
图7是表示将托盘沿着圆弧形路径部直行时的状态的图3的中央横截面前视图。
图8是说明切换至上作用位置的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及支撑高度可变的支撑组件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9是说明切换至下撤回位置的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及支撑高度可变的支撑组件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10是说明分支装置使用的支撑高度可变的支撑组件的各阶段的作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说明汇合装置使用的支撑高度可变的支撑组件的各阶段的作用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及图2中,1A,1B为直线路径,在直线路径1A的途中有通过分支装置2分支连接的别的输送路径3,而直线路径1B的途中有通过汇合装置4汇合连接的别的输送路径5。分支装置2及汇合装置4仅是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彼此相反的相同构造,并具备圆弧形路径部6及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圆弧形路径部6是连接在别的输送路径3,5与直线路径1A,1B的连接端部且以切线状连接于直线路径1A,1B的途中,并具备圆弧形输送装置8。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是包含从直线路径1A,1B与圆弧形路径部6的连接位置P至与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重叠区域6a全体的长度的直线路径1A,1B的一部分,并具备直线状输送装置9。
圆弧形输送装置8是由距圆弧形路径部6的圆弧中心较远侧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及距该圆弧中心较近侧的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所构成,直线状输送装置9是由距圆弧形路径部6的圆弧中心较远侧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及距该圆弧中心较近侧的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所构成。在分支装置2及汇合装置4以外的直线路径1A,1B中,外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4及内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5是左右对称地并列设置,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是配置在与前后两侧的直线路径1A,1B的外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4呈直线状连接的位置,而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是配置在比与前后两侧的直线路径1A,1B的内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5呈直线状连接的位置更靠内侧(具有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的一侧)的位置。
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是配置为使其一端位于与该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的一端中具有该圆弧中心的一侧相邻的位置,并使其中间部与该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中间位置交叉,该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是配置为使其一端位于与该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一端中具有该圆弧中心的一侧相邻的位置。另外,输送路径3,5具有与分支装置2或汇合装置4的圆弧形路径部6接续的圆弧形路径部3a,5a。此圆弧形路径部3a,5a虽具备与设在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连接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以及与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连接的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但此圆弧形路径部3a,5a并非必须的构造,也可以是与直线状路径部连接的构成。亦即,当输送路径3,5是由直线状路径部构成时,其直线状路径部可构成为与具备外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4及内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5的直线路径1A,1B相同的构成。
将分支装置2的详细构造参照图3~图9说明时,分支装置2是组装在平面视角中为长方形的设置框体16的构造,其内侧并排设置有该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及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的全长被分为两部分,由该连接位置P侧的前半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后半的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所构成;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全长被分为两部分,由该连接位置P侧的前半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及后半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所构成。在该设置框体16的该连接位置P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支撑有第一旋转驱动轴21及第二旋转驱动轴23,在设置框体16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支撑有第三旋转驱动轴22。这些各旋转驱动轴21~23是支撑为横断输送路径的方向,且在有该圆弧形路径部6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设置框体16的外侧与驱动用马达24~26的输出轴直接连接。这些各驱动用马达24~26为了阻止马达自身在旋转驱动轴21~23的周围旋转,而以连接件24a~26a连接于设置框体16。
第一旋转驱动轴21是支撑为使可动支架27的一端能以该第一旋转驱动轴21为支点而上下移动,而第二旋转驱动轴23是支撑为使可动支架28的一端能以该第二旋转驱动轴23为支点而上下移动。可动支架27是从第一旋转驱动轴21向中央的第三旋转驱动轴22延长的构造,由左右一对的侧框27a,27b、及将该两侧框27a,27b的自由端彼此连接呈一体化的连接框27c所构成,外侧的侧框27a安装有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内侧的侧框27b的内侧安装有该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该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是由在侧框27a的内侧以等间隔枢轴支撑的驱动滚轮17a、及利用与各驱动滚轮17a以同心状一体地设置的双滑轮将相邻的驱动滚轮17a彼此连动连接的传动皮带17b所构成,因第一旋转驱动轴21侧的驱动滚轮17a是从该第一旋转驱动轴21到驱动滚轮17a之间相分离1个间距的程度,所以与第一旋转驱动轴21相邻的驱动滚轮17a是以额外的皮带传动组件17c与该第一旋转驱动轴21连动连接。因此,通过第一旋转驱动轴21的转动而可连动驱动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的所有驱动滚轮17a。
该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是在侧框27b的内侧,由与该驱动滚轮17a左右成对地等间隔枢轴支撑的驱动滚轮19a、及利用与各驱动滚轮19a以同心状一体地设置的双滑轮将相邻的驱动滚轮19a彼此连动连接的传动皮带19b所构成,且驱动滚轮19a也安装于第一旋转驱动轴21。因此,通过第一旋转驱动轴21的转动而可连动驱动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的所有驱动滚轮19a。
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是以和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在一直线上排列的方式,由在设置框体16的内侧等间隔枢轴支撑的驱动滚轮18a、及利用与各驱动滚轮18a以同心状一体地设置的双滑轮将相邻的驱动滚轮18a彼此连动连接的传动皮带18b所构成,且第二旋转驱动轴23侧的端部的驱动滚轮18a也安装于该第二旋转驱动轴23。因此,通过第二旋转驱动轴23的转动而可连动驱动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的所有驱动滚轮18a。
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是安装于从第二旋转驱动轴23向中央的第三旋转驱动轴22延长的该可动支架28上,由驱动滚轮列20A及空转滚轮列20B所构成。驱动滚轮列20A是配置在从与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交叉的区域至该第二旋转驱动轴23为止的后半区域,由与该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的驱动滚轮18a左右成对地等间隔排列的驱动滚轮20a、及利用与各驱动滚轮20a以同心状一体地设置的双滑轮将相邻的驱动滚轮20a彼此连动连接的传动皮带20b所构成,且与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同样地,驱动滚轮20a也安装于第二旋转驱动轴23,通过第二旋转驱动轴23的转动而可连动驱动在驱动滚轮列20A内的所有驱动滚轮20a(图示例中为2个驱动滚轮20a)。空转滚轮列20B是在从与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交叉的区域至该第三旋转驱动轴22侧的自由端为止的可动支架28上,由与该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的驱动滚轮18a左右成对地等间隔枢轴支撑的空转滚轮20c(图示例中为2个空转滚轮20c)所构成。
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中,并列设置有高度能在下撤回位置与上作用位置之间切换的支撑高度可变的第一支撑组件29、第二支撑组件30、以及第三支撑组件31。第一支撑组件29及第二支撑组件30是在支撑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的可动支架27的自由端(与中央的第三旋转驱动轴22相邻侧的端部)靠左右两端的位置上,由向第三旋转驱动轴22的上侧延长的方式附设的臂部29a,30a、此两臂部29a,30a的自由端枢轴支撑的凸轮从动滚轮29b,30b、以及为支撑此两凸轮从动滚轮29b,30b而安装于第三旋转驱动轴22的旋转凸轮29c,30c所构成;第三支撑组件31是在支撑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可动支架28的自由端(与中央的第三旋转驱动轴22相邻侧的端部)上,由向第三旋转驱动轴22的上侧延长的方式附设的臂部31a、此臂部31a的自由端枢轴支撑的凸轮从动滚轮31b、以及为支撑该凸轮从动滚轮31b而安装于第三旋转驱动轴22的旋转凸轮31c所构成。
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是由将设置框体16的左右两侧框16a,16b的下侧边彼此接续而架设的多条支撑支架32a~32d支撑在特定高度的外侧圆弧形侧框33、与此外侧圆弧形侧框33相距等间隔枢轴支撑的驱动滚轮10a、以及利用与各驱动滚轮10a以同心状一体地设置的双滑轮将相邻的驱动滚轮10a彼此连动连接的传动皮带10b所构成。该外侧圆弧形侧框33是在第一旋转驱动轴21侧的一端远离该第一旋转驱动轴21,所以配置在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第一旋转驱动轴21侧的一端的驱动滚轮10a是安装于该第一旋转驱动轴21。因此,通过第一旋转驱动轴21的转动而可连动驱动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所有驱动滚轮10a。
该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是与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及设置框体16的内侧的侧框16b交叉,所以支撑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可动支架28在升降摆动时干扰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部分,以及干扰设置框体16的内侧的侧框16b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部分,分别设有切口部28a,16c。在平面视角与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交叉的可动支架27的连接框27c或第三旋转驱动轴22是设在比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更下侧,所以不会相互干扰。
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是在与构成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该外侧圆弧形侧框33呈同心状的内侧圆弧形侧框34上,由相隔适当间隔枢轴支撑的空转滚轮11a、及在设置框体16的内侧的侧框16b枢轴支撑的空转滚轮11b所构成。内侧圆弧形侧框34是从设置框体16的内侧的侧框16b的切口部16d插入该侧框16b的内侧的内端部固设于该侧框16b的内侧,而从该切口部16d延长至侧框16b的外侧的内侧圆弧形侧框34的外端部通过连接件35与该外侧圆弧形侧框33的外端部连接,并安装于该支撑支架32c。另外,在设置框体16的内侧的侧框16b枢轴支撑的空转滚轮11b是与在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外侧圆弧形侧框33的第一旋转驱动轴21侧的端部枢轴支撑的驱动滚轮10a呈几乎同心状的位置。接着,此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所有驱动滚轮10a及所有空转滚轮11a,11b是与安装于直线状输送装置9中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的第一旋转驱动轴21的驱动滚轮19a共同与特定高度的水平面L1(参照图4)相接。
另一方面,安装在位于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两端的第一旋转驱动轴21及第二旋转驱动轴23的驱动滚轮10a,19a,18a,20a,亦即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的驱动滚轮10a中安装于第一旋转驱动轴21的驱动滚轮10a、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的驱动滚轮19a中安装于第一旋转驱动轴21的驱动滚轮19a、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的驱动滚轮18a中安装于第二旋转驱动轴23的驱动滚轮18a、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驱动滚轮20a中安装于第二旋转驱动轴23的驱动滚轮20a的合计4个驱动滚轮是与特定高度的水平面L1相接。
第一支撑组件29及第二支撑组件30的旋转凸轮29c,30c是彼此有相同形状、相同尺寸,具备跨约180度的小直径圆弧部36、以及在剩下约180度的区域内通过两端的升降坡度部与该小直径圆弧部36连接的大直径圆弧部37,并在相同的相位安装于第三旋转驱动轴22。第三支撑组件31的旋转凸轮31c是具备与该旋转凸轮29c,30c的小直径圆弧部36相同的跨约180度的小直径圆弧部38、以及在剩下约180度的区域内通过两端的升降坡度部与该小直径圆弧部38连接,且比该大直径圆弧部37更大直径的大直径圆弧部39,并以与旋转凸轮29c,30c中大直径圆弧部37的末端部附近及旋转凸轮31c中大直径圆弧部39的前端部附近一致的相位安装于第三旋转驱动轴22。此外,此分支装置2中,图8~图10所示的第三旋转驱动轴22上的旋转凸轮29c~31c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因此,就如图8所示,当第一支撑组件29及第二支撑组件30的旋转凸轮29c,30c的大直径圆弧部37的末端附近支撑凸轮从动滚轮29b,30b,且第三支撑组件31的旋转凸轮31c的大直径圆弧部39的前端附近支撑凸轮从动滚轮31b时,能通过臂部29a,30a将可动支架27的自由端侧举起到上升极限高度,且通过臂部31a将可动支架28的自由端侧举起到上升极限高度。结果就是,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中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中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及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中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是以第一旋转驱动轴21及第二旋转驱动轴23为支点向上移动而切换至上作用位置,且各自的自由端(内端部)被举起到上升极限高度。此时的旋转凸轮29c~31c的相位在图10中作为0度表示。
如上述当旋转凸轮29c~31c的相位在图10中的0度时,如图8所示,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面L2的输送路径的中央部是以比该圆弧形路径部6中特定高度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L1略高的方式曲折变形成山形状。此外,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中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是以第一旋转驱动轴21为支点向上移动至与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中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相同的倾斜角度,而切换至上作用位置,与被输送物支撑输送面L2前半的上坡倾斜路径部相同。另外,如图1及图3所示,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中的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是从圆弧形路径部6往外侧离开,因此也可将其全区如上述般构成为和通过第三支撑组件31将内端侧举起的下坡坡度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呈相同角度倾斜的下坡坡度状的构造,但本实施例是如图5所示,将内端侧的前半部设定为与圆弧形路径部6中特定高度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L1在相同阶层,而将后半部构成为到与第二旋转驱动轴23上的驱动滚轮18a相同的阶层为止略上坡坡度的构造。
此外,各旋转凸轮29c~31c在从图10的0度所示相位正向旋转180度的状态是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组件29及第二支撑组件30的旋转凸轮29c,30c的小直径圆弧部36的末端附近支撑凸轮从动滚轮29b,30b,且第三支撑组件31的旋转凸轮31c的小直径圆弧部38的前端附近支撑凸轮从动滚轮31b。结果就是,通过臂部29a,30a将可动支架27的自由端侧降下到下降极限高度,且通过臂部31a将可动支架28的自由端侧降下到下降极限高度,因此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中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以及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中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是以第一旋转驱动轴21为支点下降移动而切换至下撤回位置,以和图8所示的倾斜状态相反的呈谷形状曲折的方式变形。此时,至少在与圆弧形路径部6重叠区域中存在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中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的驱动滚轮17a、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中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的驱动滚轮19a、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的空转滚轮20c及驱动滚轮20a,是比圆弧形路径部6中特定高度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L1更低。另外,在与圆弧形路径部6重叠区域中存在的驱动滚轮19a之中,安装于第一旋转驱动轴21的驱动滚轮19a是位于与圆弧形路径部6中特定高度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L1相同阶层。
在说明如以上构成的分支装置2的作用时,在此作为被输送物进行输送的是使用硬质材料成形的装载行李的长方形托盘T。此外各旋转凸轮29c~31c是在图10的0度所示的相位,而直线状输送装置9中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是如图8所示,各自位于上作用位置的状态,也就是说,以使托盘T通过直线状输送装置9直行输送的状态(圆弧形输送装置8处于非作用状态)进行说明。
因此,托盘T是通过直线路径1A的外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4及内侧驱动输送带单元15向分支装置2输送,但当该托盘T是要从直线路径1A分支到别的输送路径3时,根据此信息,通过将第三旋转驱动轴22的旋转凸轮29c~31c如图10的0度~180度的说明图所示,从待机位置的0度往正方向180度旋转驱动,使分支装置2的直线状输送装置9中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如图9所示般分别从上作用位置切换至下撤回位置,使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面变形为中央部比圆弧形路径部6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L1更低的谷形状。结果就是,从直线路径1A进入分支装置2的托盘T不受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影响,从直线路径1A转乘到相同阶层上连续的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10及圆弧形空转滚轮列11上,从直线路径1A高度完全不变地在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L1上沿着圆弧形路径部6进行输送。接着送出到与圆弧形路径部6接续的别的输送路径3上。旋转凸轮29c~31c停止于图10上段的180度正转结束的状态。后续的托盘T要分支到别的输送路径3时,只要将各旋转凸轮29c~31c维持在图10中180度的相位停止的状态,如上述的托盘T就能分支到圆弧形路径部6而送出至别的输送路径3上。
当从直线路径1A向分支装置2输送的托盘T不是要往别的输送路径3分支,而是继续留在直线路径1A直行时,根据此信息,通过将第三旋转驱动轴22的旋转凸轮29c~31c如图10的180度~0度的说明图所示,从先前的180度正方向旋转位置再进一步正方向旋转驱动180度而回到原本的相位0度,使分支装置2的直线状输送装置9中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如图8所示般分别切换至上作用位置,使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面L2变形为中央部比圆弧形路径部6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L1更高的山形状。结果就是,从直线路径1A进入分支装置2的托盘T不受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影响,通过切换至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的上作用位置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切换至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上作用位置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在到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路径长度的中央附近为止稍微上升的同时继续直行,之后通过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的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以及切换至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的上作用位置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稍微下降的同时继续直行到达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末端,接下来直行并进入分支装置2的下游侧的直线路径1A。由于旋转凸轮29c~31c是停止在图10回到0度的状态,当后续的托盘T要在直线路径1A持续直行时,不用旋转驱动旋转凸轮29c~31c而使托盘T持续进入分支装置2即可。若后续的托盘T要分支到别的输送路径3时,只需如上述将相位0度的旋转凸轮29c~31c正转驱动至图10所示的180度相位即可。
如图10上段的0度至180度的说明图所示,当将旋转凸轮29c~31c从0度至180度正方向旋转驱动,使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分别从上作用位置切换至下撤回位置时,相对于下游侧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是在从165度到达180度的最后阶段从上作用位置切换至下撤回位置,上游侧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是在从15度到达65度的初期阶段从上作用位置切换至下撤回位置。这是为了使分支装置2的入口侧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能比分支装置2的出口侧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更早切换至下撤回位置,而避免进入分支装置2的托盘T与未完全切换至下撤回位置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发生接触的事故。
此外,如图10下段的180度到0度的说明图所示,当将旋转凸轮29c~31c从180度正方向旋转位置再进一步正方向旋转驱动180度,使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以及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分别从下撤回位置切换至上作用位置时,相对于下游侧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是在从295度到达345度的最后阶段从下撤回位置切换至上作用位置,上游侧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是在从195度到达245度的初期阶段从下撤回位置切换至上作用位置。这是为了使分支装置2的入口侧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能比分支装置2的出口侧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20更早切换至上作用位置,而避免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及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9往上作用位置的切换被延迟,导致进入分支装置2的托盘T进入圆弧形输送装置8上而受到沿着圆弧形路径部6方向的推力所造成的事故。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汇合装置4中应用本发明的构成时,只需将以上说明的分支装置2直接应用做为汇合装置4,并将其中构成圆弧形路径部6的圆弧形输送装置8的托盘输送方向、以及构成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托盘输送方向变更为逆向即可。这种情况下,对于构成汇合装置4的圆弧形路径部6的圆弧形输送装置8而言,是从连接别的输送路径5的一侧让托盘T进入,而对于构成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直线状输送装置9而言,是从与圆弧形路径部6的连接位置P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让托盘T进入,因此如图11的各图所示,将第三旋转驱动轴22的各旋转凸轮29c~31c的旋转驱动方向变更为逆向,即可得到与先前所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设置框体16中,虽然在图6及图7以外的各图中省略,但也能够在设置框体16安装具有使设置框体16内配置的构成圆弧形输送装置8或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所有滚轮的顶部向上方突出的开口部的盖板16e。
以上虽说明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基本上,也能使直线状输送装置9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2与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13同样地,设置与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7呈对称构造的第二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来取代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18。此外,对于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连接圆弧形路径部6的一侧的端部所连接的直线路径而言,若能将另一端侧所连接的直线路径提高,也能由与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连接圆弧形路径部6的一侧的端部连接的一个可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构成直线状输送装置9。此时,处于比圆弧形输送装置8更高的上作用位置的该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就会连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7的前后两侧的高度相异的直线路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构成可以活用作在直线路径的途中以切线状连接有别的输送路径的端部的圆弧形路径部的输送设备中,即使是输送底面平坦坚硬的托盘,也能在分支汇合地点使托盘不会颠簸而稳定良好的输送的分支汇合装置。
符号说明
1A,1B:直线路径
2:分支装置
3,5:别的输送路径
4:汇合装置
6:圆弧形路径部
7: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
8:圆弧形输送装置
9:直线状输送装置
10,10’:圆弧形驱动滚轮列
10a,17a,18a,19a,20a:驱动滚轮
10b,17b,18b,19b,20b:传动皮带
11,11’:圆弧形空转滚轮列
11a,11b:空转滚轮
12: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
13: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
14:直线路径1A,1B的外侧驱动输送带单元
15:直线路径1A,1B的内侧驱动输送带单元
16:设置框体
16a,16b:左右两侧框
16c,16d,28a:切口部
17: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
17c:皮带传动组件
18: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
19: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
20: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
20A:驱动滚轮列
20B:空转滚轮列
21:第一旋转驱动轴
22:第三旋转驱动轴
23:第二旋转驱动轴
24~26:驱动用马达
24a~26a:连接件
27,28:可动支架
29:第一支撑组件
29a~31a:臂部
29b~31b:凸轮从动滚轮
29c~31c:旋转凸轮
30:第二支撑组件
31:第三支撑组件
32a~32d:支撑支架
33:外侧圆弧形侧框
34:内侧圆弧形侧框
35:连接件
36,38:小直径圆弧部
37,39:大直径圆弧部
L1:圆弧形路径部中特定高度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水平面
L2: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的被输送物支撑输送面

Claims (8)

1.一种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在直线路径的途中以切线状连接有作为别的输送路径的端部的圆弧形路径部,构成所述圆弧形路径部的圆弧形输送装置是在与切线状连接该圆弧形路径部的所述直线路径相同阶层上,以能将被输送物跨所述圆弧形路径部全区进行输送的方式固定在特定高度上,所述直线路径具有包含从与所述圆弧形路径部的连接位置至与该圆弧形路径部的重叠区域全体的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构成该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直线状输送装置具有相对于切线状连接所述圆弧形路径部的所述直线路径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倾斜运动的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构成为该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在往下方倾斜运动后的下撤回位置时,所述直线状输送装置位于被所述圆弧形输送装置输送的被输送物的下侧,而所述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在往上方倾斜运动后的上作用位置时,由该直线状输送装置输送的被输送物通过所述圆弧形输送装置的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状输送装置具有相对于所述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一端于上下方向倾斜运动的第一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及相对于所述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另一端于上下方向倾斜运动的第二上下移动输送组件,该第一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与该第二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两者在所述上作用位置时,该直线状输送装置上的输送路径构成为中间部分变形为隆起的山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状输送装置是由距所述圆弧形路径部的圆弧中心较远侧的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及距所述圆弧中心较近侧的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所构成,该圆弧形输送装置是由距所述圆弧中心较远侧的圆弧形驱动滚轮列、及距所述圆弧中心较近侧的圆弧形空转滚轮列所构成,所述圆弧形驱动滚轮列配置为使其一端位于与所述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的一端中具有所述圆弧中心的一侧相邻的位置,并使其中间部与所述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的中间位置交叉,所述圆弧形空转滚轮列配置为使其一端位于与所述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的一端中具有所述圆弧中心的一侧相邻的位置,所述外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是由构成与所述圆弧形路径部的重叠区域的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及构成该区域的外侧的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所构成,该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固定在与位于所述上作用位置时的所述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呈连接状态的高度,所述内侧直线状驱动输送带单元的全长由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位置中,所述直线路径与所述圆弧形输送装置以及直线状输送装置的被输送物支撑阶层被构成为相同,所述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在所述连接位置侧的一端是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撑,且另一端侧是由支撑高度可变的第一支撑组件所支撑,所述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全长被分为两部分,由所述连接位置侧的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及相反侧的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所构成,该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及该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中,彼此相邻的各内端部是由支撑高度可变的第二支撑组件及第三支撑组件所支撑,且相反侧的外端部是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及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分别由安装于共通的一根驱动轴的旋转凸轮及被各旋转凸轮所支撑的凸轮从动滚轮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所述连接位置侧的一端,沿着路径横断方向支撑有第一驱动用旋转轴,在与所述特定长度直线路径部的所述连接位置侧相反的另一端,沿着路径横断方向支撑有第二驱动用旋转轴,所述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及所述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是由所述第一驱动用旋转轴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是由所述第二驱动用旋转轴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构成所述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构成所述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以及所述圆弧形驱动滚轮列的驱动滚轮连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用旋转轴,而构成所述外侧非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及构成所述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连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用旋转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只设在所述圆弧形驱动滚轮列的外侧,而在比该第二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所述圆弧形驱动滚轮列更内侧的区域中设有空转滚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用旋转轴安装有构成所述第一内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列的一端驱动滚轮、及构成所述圆弧形驱动滚轮列的一端驱动滚轮,而位于所述外侧上下移动输送组件的驱动滚轮列的所述连接位置侧的一端的驱动滚轮、及位于所述圆弧形空转滚轮列的所述连接位置侧的一端的空转滚轮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用旋转轴。
CN201980033305.3A 2018-06-11 2019-04-05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Active CN112166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0881 2018-06-11
JP2018110881A JP6895127B2 (ja) 2018-06-11 2018-06-11 搬送設備の分岐合流装置
PCT/JP2019/015155 WO2019239692A1 (ja) 2018-06-11 2019-04-05 搬送設備の分岐合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6082A true CN112166082A (zh) 2021-01-01
CN112166082B CN112166082B (zh) 2022-09-09

Family

ID=68842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3305.3A Active CN112166082B (zh) 2018-06-11 2019-04-05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2672B2 (zh)
EP (1) EP3786093A4 (zh)
JP (1) JP6895127B2 (zh)
KR (1) KR20210018989A (zh)
CN (1) CN112166082B (zh)
AU (1) AU2019284446A1 (zh)
CA (1) CA3102980A1 (zh)
RU (1) RU2768075C1 (zh)
SG (1) SG11202011784TA (zh)
TW (1) TWI810287B (zh)
WO (1) WO20192396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687A (zh) * 2021-11-30 2022-03-04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一种工程机械制造生产用传送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7662A (zh) * 2019-12-31 2020-05-12 登封市启明轩程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长轴类零件横移装置及横移卸料机构
USD978474S1 (en) 2020-06-22 2023-02-14 Daifuku Co., Ltd. Conveyance tray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24276A (en) * 1930-03-17 1931-09-22 Charles J Kesti Conveyer switch
JPS57151529A (en) * 1981-03-13 1982-09-18 Okura Yusoki Co Ltd Assorting equipment
JPH04101912A (ja) * 1990-08-16 1992-04-03 Toto Ltd 三方向分岐合流コンベア及び製造コンベアライン
JPH0488423U (zh) * 1990-12-19 1992-07-31
CN1138002A (zh) * 1995-06-07 1996-12-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滚轴输送机
JP2005280868A (ja) * 2004-03-29 2005-10-13 Okamura Corp コンベヤにおける搬送物の方向転換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24450A (zh) * 2006-02-21 2007-08-29 亚仕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CN104379474A (zh) * 2012-07-04 2015-02-25 株式会社大福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KR101710387B1 (ko) * 2015-10-13 2017-02-28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물류 이송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1636A (en) * 1907-10-12 1913-08-26 Fred K G Bradbury Gravity-carrier switch.
FR558371A (fr) * 1922-11-07 1923-08-27 Cie Des Transporteurs Simplex Dispositif d'aiguillage pour transporteur à rouleaux par gravité
US2136267A (en) * 1935-07-30 1938-11-08 Lamson Co Conveyer mechanism
US2794529A (en) * 1954-09-24 1957-06-04 Mechanical Handling Sys Inc Roller conveyor switch
FR1417363A (fr) * 1964-09-28 1965-11-12 Gallet & Cie Perfectionnements aux aiguillages automatiques pour transporteurs à rouleaux ou appareils analogues de manutention
SE301769B (zh) * 1965-03-15 1968-06-17 Electrolux Ab
JPS4813583Y1 (zh) * 1969-02-14 1973-04-13
GB1294420A (en) * 1970-12-24 1972-10-25 K Stumpf Points for roller tracks
SU772958A1 (ru) * 1979-03-05 1980-10-23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347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ередачи изделий с одного конвейера на другой
DE3208801A1 (de) * 1982-03-11 1983-09-22 Hebenstreit GmbH, 6082 Mörfelden-Walldorf Weiche fuer riemenfoerderer fuer waffelbloecke u.dgl.
JP3163916B2 (ja) * 1994-03-24 2001-05-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分岐合流用コンベヤ設備
AT406041B (de) * 1997-01-29 2000-01-25 Knapp Holding Gmbh Weiche für eine förderanlage
US6938751B1 (en) * 2004-04-23 2005-09-06 Tkf, Inc. Vertical lift assembly
TWM269297U (en) * 2004-07-01 2005-07-01 Alb Energy & Technology Busine Pyrolysis equipment
JP5062965B2 (ja) * 2005-05-06 2012-10-31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分岐合流装置
JP6868223B2 (ja) * 2018-05-18 2021-05-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カーブコンベヤ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24276A (en) * 1930-03-17 1931-09-22 Charles J Kesti Conveyer switch
JPS57151529A (en) * 1981-03-13 1982-09-18 Okura Yusoki Co Ltd Assorting equipment
JPH04101912A (ja) * 1990-08-16 1992-04-03 Toto Ltd 三方向分岐合流コンベア及び製造コンベアライン
JPH0488423U (zh) * 1990-12-19 1992-07-31
CN1138002A (zh) * 1995-06-07 1996-12-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滚轴输送机
JP2005280868A (ja) * 2004-03-29 2005-10-13 Okamura Corp コンベヤにおける搬送物の方向転換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24450A (zh) * 2006-02-21 2007-08-29 亚仕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CN104379474A (zh) * 2012-07-04 2015-02-25 株式会社大福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KR101710387B1 (ko) * 2015-10-13 2017-02-28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물류 이송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687A (zh) * 2021-11-30 2022-03-04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一种工程机械制造生产用传送设备
CN114132687B (zh) * 2021-11-30 2023-12-01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一种工程机械制造生产用传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61580A1 (en) 2021-03-04
AU2019284446A1 (en) 2020-12-24
WO2019239692A1 (ja) 2019-12-19
RU2768075C1 (ru) 2022-03-23
EP3786093A1 (en) 2021-03-03
JP2019214432A (ja) 2019-12-19
CA3102980A1 (en) 2019-12-19
KR20210018989A (ko) 2021-02-19
TWI810287B (zh) 2023-08-01
EP3786093A4 (en) 2022-01-19
SG11202011784TA (en) 2020-12-30
JP6895127B2 (ja) 2021-06-30
US11292672B2 (en) 2022-04-05
TW202000556A (zh) 2020-01-01
CN112166082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6082B (zh)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US4549647A (en)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of articles between two machines
JP5168794B2 (ja) 搬送装置
CN104854004B (zh) 包括由桥轨连接的两条螺旋轨的输送机
KR101419356B1 (ko) 대차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반송시스템
JP2529687Y2 (ja) 荷下し目的地に関して予め位置決めできる品物運搬手段を有する選別装置
JP2016166078A (ja) 昇降搬送装置
CN110732487A (zh) 具有基于图像处理的平面转向式分拣模组的货物分拣设备
JP2009298573A (ja) 仕分け設備
CN113277300A (zh) 搬送装置
EP3778437A1 (en) Curved conveyor
JP4943667B2 (ja) 仕分け装置
JP6711163B2 (ja) 昇降搬送装置
KR102473480B1 (ko) 컨베이어용 이송방향 교차변환장치
CN218463984U (zh) 一种用于调整待包装洗衣液瓶摆放姿态的输送装置
CN111099251A (zh) 一种输送系统
CN218230466U (zh) 容器侧搭输送装置及其输送组件
CN220375575U (zh) 穿梭车
CN209998615U (zh) 一种灯丝灯光源运料装置
US11524849B2 (en) Transfer device for conveyor
CN220663018U (zh) 自动排列装置及包装生产线
CN218798820U (zh) 一种集成电路焊线装置
CN214610101U (zh) 一种样品架输送变轨装置
KR20240002103A (ko) 컨베이어 장치용 디버터
JP2946292B2 (ja) シャトル台車式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