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4450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24450A CN101024450A CNA2007100031692A CN200710003169A CN101024450A CN 101024450 A CN101024450 A CN 101024450A CN A2007100031692 A CNA2007100031692 A CN A2007100031692A CN 200710003169 A CN200710003169 A CN 200710003169A CN 101024450 A CN101024450 A CN 1010244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k
- carriage
- roller
- transported material
- orb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4—Switching conveyors
- B65G47/641—Switching conveyors by a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switching conveyor
- B65G47/643—Switching conveyors by a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switching conveyor in a vertic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02—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ponent assembli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 B24C3/06—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ponent assembli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movable; por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B24C5/06—Impeller wheels; Rotor blad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65G13/10—Switch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15—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veying pa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Conveying cassettes, containers or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Relays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 Non-Mechanical Conveyor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该课题在于缩短改变托架的方向所需的时间。其中,在分支部(2c)上,设有以改变行进方向的方式导引由主轨道(3)沿直线导引来的托架(8)的分支轨道(6)以及以直线方向进行导引的直线轨道(5)。切换装置根据托架(8)的行进方向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以便通过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托架(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被输送物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半导体制造工厂、液晶显示面板制造工厂等制造工厂中,通过使用了输送机、OHT、OHS等的输送系统,按照流程输送容纳有制造过程的物品(例如,半导体基板或液晶显示装置用玻璃基板、光掩模用玻璃基板、光盘用基板等处理对象物)的托架(carrier)。
为了在输送机的四个角或T字路径上,使托架的方向转动例如90°,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使托架暂时停止在转动工作台上之后,使转动工作台与托架一起转动90°,之后,再次起动托架的输送。转动90°的转动工作台为了被用于输送下一个托架,在转动工作台上的托架移动之后,以相反的方向使其转动90°,从而使其返回原点。
专利文献1:特表2003-506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使托架的方向转动例如90°时,必须进行使托架暂时停止在转动工作台上的步骤,使放置托架的转动工作台转动90°的步骤,再次起动托架输送的步骤,使转动工作台返回原点的步骤,因此,改变一个托架方向所需的时间较长,从而在连续输送多个托架的情况下,会引发停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缩短改变托架方向所必需的时间的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被输送物,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具有直线部和分支部,其中,所述直线部设有以直线方向导引上述被输送物的主轨道,所述分支部设有以改变行进方向的方式导引上述被输送物的分支轨道和以直线方向导引上述被输送物的直线轨道;和切换装置,其设置在上述分支部上,并且,根据上述被输送物的行进方向,切换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以便通过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导引上述被输送物。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置在分支部上的切换装置根据上述被输送物的行进方向,切换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以便通过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导引上述被输送物,因此,不仅在以直线方向导引被输送物的情况下,而且,即使在以改变行进方向的方式导引被输送物的情况下,仅仅切换分支轨道和直线轨道,就能以不使被输送物暂时停止的方式输送被输送物,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被输送物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上述切换装置也可以在使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与上述主轨道相连的同时,使另一个轨道与上述被输送物分离,以此切换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切换装置在使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与上述主轨道相连的同时,使另一个轨道与被输送物分离,以此切换上述分支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上述分支轨道由可承接上述被输送物并分别以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右侧辊和多个左侧辊构成,各个右侧辊和各个左侧辊以相对于上述被输送物的输送面倾斜的轴为中心的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承接部,上述右侧辊和上述左侧辊的直径不同。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右侧辊和左侧辊的直径不同,在使右侧辊和左侧辊转动时,直径较大的辊的转动速度比直径较小的辊的转动速度更快,因此,即使不使用使被输送物在外周侧的输送速度比被输送物在内周侧的输送速度更快的特别机构,以直径较大的辊作为外周侧,仍能一边改变被输送物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被输送物。另外,由于分支轨道的各个右侧辊以及各个左侧辊设有由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的锥状承接部,因此,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因与被输送物的滑动引起的起尘。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被输送物,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设有直线部和合并部,其中,所述直线部设有以直线方向导引上述被输送物的主轨道,所述合并部设有以从与上述主轨道不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上述主轨道的方式导引上述被输送物的合并轨道、以及以从与上述主轨道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上述主轨道的方式导引上述被输送物的直线轨道;和切换装置,其设置在上述合并部上,并且,根据上述被输送物进入上述合并部的状况,切换上述合并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以便通过上述合并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导引上述被输送物。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置在合并部上的切换装置根据被输送物进入合并部的状态,切换合并轨道以及直线轨道以便由合并轨道和直线轨道中的任意一个轨道导引被输送物,因此,不仅在以从与主轨道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的方式导引被输送物的情况下,而且,即使在以从与主轨道不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的方式导引被输送物的情况下,仅切换合并轨道和直线轨道,就能以不使被输送物暂时停止的方式对其进行输送,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被输送物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上述切换装置使上述合并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与上述主轨道相连,同时,使另一个轨道与上述被输送物分离,以此切换上述合并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切换装置在使上述合并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与上述主轨道相连的同时,使另一个轨道与被输送物分离,以此切换上述合并轨道和上述直线轨道,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上述合并轨道由可承接上述被输送物并分别以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右侧辊和多个左侧辊构成,各个右侧辊和各个左侧辊以相对于上述被输送物的输送面倾斜的轴为中心的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承接部,上述右侧辊和左侧辊的直径不同。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右侧辊和左侧辊的直径不同,在使右侧辊和左侧辊转动时,直径较大的辊的转动速度比直径较小的辊的转动速度更快,因此,即使没有使用使被输送物在外周侧的输送速度比被输送物在内周侧的输送速度更快的特别机构,以直径较大的辊作为外周侧,仍能一边改变被输送物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被输送物。另外,由于合并轨道的各个右侧辊以及各个左侧辊设有由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的锥状承接部,因此,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因与被输送物的滑动引起的起尘。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上述右侧辊和上述左侧辊中的至少外周侧的辊在外周侧设有凸缘。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周侧的辊在外周侧设有凸缘,因此,在被输送物一边改变行进方向一边行进时,通过凸缘能够抑制在被输送物上产生的离心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构成输送装置的输送轨道的整体视图。
图2为直线部以及转弯部的说明图。
图3为分支部的说明图。
图4为分支部的说明图。
图5为放大由图4中双点划线包围的主要部分A的视图。
图6为图5中C-C的剖面图。
图7为显示通过伸缩柱使机架上下运动的样子的说明图,(a)为改变托架的行进方向时的视图,(b)为维持托架的行进方向时的视图。
图8为合并部的说明图。
图9为合并部的说明图。
图10为合并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1为合并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输送装置1的结构)
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1设有用于导引作为被输送物的托架8的输送轨道2。输送轨道2是通过适当组合直线部2a、拐弯部2b、分支部2c以及合并部2d构成的。在输送轨道2的周围设有暂时保管托架8的图中未示出的储料器等。
首先,利用图2对输送轨道2的直线部2a和拐弯部2b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输送轨道2的直线部2a上设有以直线方向导引托架8的主轨道3,同时,在输送轨道2的拐弯部2b上设有使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90°的拐弯轨道4。另外,拐弯轨道4不限于使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90°。主轨道3设有以规定间隔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机架上并可以承接托架8的多个主轨道用辊对13。另外,拐弯轨道4设有以规定间隔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机架上并可以承接托架8的多个右侧轨道用辊对14R以及多个左侧辊对14L。
构成主轨道用辊对13的各个辊13L、13R设有圆筒状承接部13a以及强制调整左右方向的移动以便托架8不会从主轨道3上脱离的凸缘13b。设置在拐弯轨道4上的各个右侧辊14R以及各个左侧辊14L设有锥状承接部14a以及强制调整左右方向的移动以便托架8不会从拐弯轨道4上脱离的凸缘14b。特别是,虽然在拐弯轨道4上的托架8上作用有朝外周方向的离心力,但通过右侧辊14R的凸缘14b,可抑制该离心力。设置在拐弯轨道4上的右侧辊14R以及左侧辊14L采用了与设置在后面所述的分支轨道6以及合并轨道7上的右侧辊和左侧辊相同的结构。另外,构成主轨道用辊对13的辊13L、13R中的一个可以为驱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两个辊也可以均为驱动辊。设置在拐弯轨道4上的右侧辊14R及左侧辊14L中的一个可以为驱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两个辊也可以均为驱动辊。另外,右侧辊14R的数量及左侧辊14L的数量不必相同,通常,路径较长的外周侧的右侧辊14R的数量比内周侧的左侧辊14L的数量多一些。
下面,利用图3~图7对输送轨道2的分支部2c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输送轨道2的分支部2c上,以部分重合的方式设置以直线方向维持由主轨道3导引来的托架8的行进方向的直线轨道5以及使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90°的分支轨道6。另外,分支轨道6不限于使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90°。直线轨道5设有以规定间隔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机架上并可以承接托架8的多个直线轨道用辊对15。分支轨道6设有以规定间隔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机架上并可以承接托架8的多个右侧轨道用辊对16R以及多个左侧辊对16L。
构成直线轨道用辊对15的各个辊15L、15R设有圆筒状承接部15a以及强制调整左右方向的移动以便托架8不会从直线轨道15上脱离的凸缘15b。设置在分支轨道6上的右侧辊16R以及左侧辊16L以与设置在拐弯轨道4上的各个右侧辊14R以及左侧辊14L相同的方式构成,设有锥状承接部16a以及强制调整左右方向的移动以便托架8不会从分支轨道6上脱离的凸缘16b。特别是,虽然在分支轨道6上的托架8上作用有朝外周方向的离心力,但通过右侧辊16R的凸缘16b,可抑制该离心力。构成直线轨道用辊对15的辊15L、15R中的一个可以为驱动辊,另一个辊为从动辊,两个辊也可以均为驱动辊。另外,设置在分支轨道6上的右侧辊16R及左侧辊16L中的一个可以为驱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两个辊也可以均为驱动辊。另外,右侧辊16R的数量和左侧辊16L的数量不必相同,通常,路径较长的外周侧的右侧辊16R的数量比内周侧的左侧辊16L的数量多一些。
图4为从托架8的底面观察分支部2c的视图。在该图中,分支部2c为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分支部2c的直线轨道5的上游侧(图中,下侧)以及下游侧(图中,上侧)为直线部2a并设有主轨道3。另外,分支部2c的分支轨道6的下游侧(图中,右侧)也为直线部2a并设有主轨道3。在直线轨道5的上游侧的主轨道3的侧面设有第一传感器9a,以便获取进入分支部2c的托架8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8的信息为各个托架具有的识别号码。在直线轨道5的下游侧的主轨道3的侧面,在接近分支部2c的位置处设有第二传感器9b,以便检测通过分支部2c的直线轨道5的托架8。另外,在分支轨道6的下游侧的主轨道3的侧面,在接近分支部2c的位置处设有第三传感器9c,以便检测通过分支部2c的分支轨道6的托架8。
如放大了由图4中双点划线包围的主要部分A的图5所示,构成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以及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R,16L在开始分叉的地点B处交替连接设置。将构成直线轨道用辊对15的辊15L、15R的直径分别设定为L2。另一方面,将构成分支轨道6并形成弯曲内周侧的左侧辊16L的直径设定为L2,将形成弯曲外周侧的右侧辊16R的直径设定为L1。另外,将构成主轨道用辊对13的辊13L、13R的直径分别设定为L1。例如,在分支部2c的分支轨道6的曲率半径为1m的情况下,L1为30mm,L2为20mm。曲率半径以及L1、L2的值不应局限于这些值。在设有辊16L、16R等锥状承接部的辊中,相对于承接部的厚度d,将d/2处的宽度定义为辊的直径。在辊的直径中,不含凸缘的宽度。
如作为图5的C-C剖面图的图6所示,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L、16R的承接部16a形成以相对于水平面10倾斜的轴16A为中心的圆锥20的侧面的一部分。即,承接部16a为锥状。这样,位于以轴16A为中心的圆锥20的垂直方向上端的侧面21形成水平。因此,水平保持放在辊16L、16R的承接部16a上的托架8。此处,如图5所示,若将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L、16R的直径设定为L1、L2,则如上所述,由于左侧辊16L的直径与右侧辊16R的直径不同(右侧辊16R较大),因此,在使右侧辊16R和左侧辊16L转动时,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6R的转动速度比直径较小的左侧辊16L的转动速度更快。因此,即使不使用使在输送距离较长的外周侧的托架8的输送速度比在输送距离较短的内周侧的托架8的输送速度更快的特别机构,以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6R作为外周侧,仍能一边改变托架8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托架8。另外,通过使承接部16a形成锥状,由于在承接部16a与托架8之间难以产生滑动,因此,能够抑制因托架8与辊16L、16R的滑动引起的起尘。
另一方面,构成直线轨道5的直线轨道用辊对15的承接部15a形成以平行于水平面10(即,水平状)的轴15A为中心的圆筒30的侧面的一部分。即,承接部15a为圆筒状。
构成拐弯轨道4的辊14L、14R设有与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L、16R相同的锥状承接部14a以及凸缘14b。以此方式,能够一边改变托架8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托架8,同时,能够抑制起尘。
另外,在图6中,通过第一传感器9a(参见图4)获取进入分支部2c的托架8的信息的图中未示出的系统控制器在使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90°的情况下,使作为构成输送装置1的切换装置的伸缩柱40(参见图7)伸长,使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L、16R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构成主轨道3的图中未示出的主轨道用辊对13的垂直方向的高度D(所谓基准高度D),同时,使作为切换装置的伸缩柱41(参见图7)收缩,使构成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比基准高度D低的位置E(所谓较低位置E)。伸缩柱40以及伸缩柱41虽然是通过电动驱动方式实现伸缩的,但也可采用空压驱动方式或齿轮驱动方式。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传感器9a(参见图4)获取进入分支部2c的托架8的信息的图中未示出的系统控制器在以直线方向保持托架8的行进方向的情况下,使伸缩柱40(参见图7)收缩,使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L、16R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较低位置E处,同时,使伸缩柱41(参见图7)伸长,使构成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基准高度D处。
具体来说,如图7(a)、(b)所示,以右侧辊16R和右侧辊15R相对于托架8的行进方向交替布置的方式,设置例如设有5个分支轨道6的右侧辊16R的机架26和例如设有5个直线轨道5的右侧辊15的机架25,根据托架8的行进方向,在通过伸缩柱40使机架26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伸缩柱41使机架25上下运动。
即,在使进入分支部2c的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90°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通过伸缩柱40的伸长,以分支轨道6的右侧辊16R的上端位于基准高度D处的方式,使机架26位于上方,同时,通过伸缩柱41的收缩,以直线轨道5的右侧辊15R的上端位于不接触托架8的较低位置E处的方式,使机架25位于下方。
相反,在以直线方向保持进入分支部2c的托架8的行进方向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通过伸缩柱40的收缩,以分支轨道6的右侧辊16R的上端位于不接触托架8的较低位置E处的方式,使机架26位于下方,同时,通过伸缩柱41的伸长,以直线轨道5的右侧辊15R的上端位于基准高度D处的方式,使机架25位于上方。
应考虑凸缘16b和凸缘15b的高度来设定机架26和机架25上下运动的距离L3。例如,若凸缘16b和凸缘15b的高度为5mm,则应将机架26和机架25上下运动的距离L3设定为大于5mm。
分支轨道6的左侧辊16L以及直线轨道5的左侧辊15L也设置在与机架26、机架25相同的机架上,并通过作为切换装置的伸缩柱使它们上下运动。另外,切换装置不应局限于伸缩柱,只要采用使机架上下运动的部件即可。
这样,由于设置在分支部2c上的伸缩柱40、41能够对应托架8的行进方向,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以便通过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托架8,因此,不仅在以直线方向导引托架8的情况下,而且,即使在以改变行进方向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情况下,仅仅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就能以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的方式输送托架8,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另外,由于伸缩柱40、41在使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使其与主轨道3相连,同时使另一个位于较低位置E处并使其与托架8分离,以此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返回图4,在其它托架8在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即分支部2c上行进时,即,在第一传感器9a获取托架8的信息之后,第二传感器9b或第三传感器9c处于未检测到其它托架8的情况下,要以与其它托架8的行进方向不同的方向在分支部2c上行进的托架8,在其它托架8通过分支部2c之前,即,在第二传感器9b或第三传感器9c检测到其它托架8之后,在通过伸缩柱40、41使机架26和机架25上下运动之前,暂时停止在分支部2c的靠近侧。具体来说,若其它托架8在分支轨道6上行进时,由于构成直线轨道5的直线轨道用辊对15(辊15L、15R)处于较低位置E处,因此,在第三传感器9c检测到另一传感器8并且机架25处于基准高度D处的同时,机架26处于较低位置E处之前,使要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的托架8暂时停止在分支部2c的靠近侧。之后,第三传感器9c检测到其它托架8通过分支轨道6,在辊15L、15R(即,直线轨道5)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且辊16L、16R(即,分支轨道6)位于较低位置E处之后,暂时停止的托架8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
另一方面,即使在其它托架8在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即分支部2c上行进的情况下,要以与其它托架8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分支部2c上行进的托架8仍可以不暂时停止在分支部2c的靠近侧而行进。这是因为不必改变直线轨道5以及分支轨道6的高度。
下面,利用图8对输送轨道2的合并部2d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合并部2d上,以部分重合的方式设置沿直线方向保持由主轨道3导引来的托架8的行进方向的直线轨道5、以及使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90°并以与主轨道3合并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合并轨道7。合并轨道7使托架8的行进方向改变的角度不应局限于90°。由于直线轨道5采用了与分支部2c中的直线轨道5相同的结构,故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合并轨道7以规定间隔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机架上并设有可承接托架8的多个右侧辊17R和多个左侧辊17L。
构成合并轨道7的辊17L、17R采用了与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L、16R相同的结构。即,设有锥状承接部17a以及强制调整左右方向的移动以使托架8不会从合并轨道7上脱离的凸缘17b。特别是,虽然在合并轨道7上的托架8上作用有朝向外周方向的离心力,但通过右侧辊17R的凸缘17b,可抑制该离心力。另外,由于通过使承接部17a形成锥状,从而在承接部17a与托架8之间难以产生滑动,因此,能够抑制因托架8与辊17L、17R的滑动引起的起尘。这些辊17L、17R与构成分支轨道6的辊16L、16R相同,设置在图7所示的由伸缩柱上下驱动的机架上。另外,构成合并轨道7的辊17L、17R中的一个可以为驱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两个辊也可以均为驱动辊。另外,右侧辊17R的数量与左侧辊17L的数量不必相同,通常,路径较长的外周侧的右侧辊17R的数量比内周侧的左侧辊17L的数量多一些。
图9为从托架8的底面观察合并部2d的视图。在该图中,合并部2d为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合并部2d的直线轨道5的上游侧(在该图中,为下侧)以及下游侧(在该图中,为上侧)为直线部2a,并设有主轨道3。另外,合并部2d的合并轨道7的上游侧(在该图中,为右侧)也为直线部2a,并设有主轨道3。在直线轨道5的上游侧的主轨道3的侧面设有第四传感器19a,以便获取进入合并部2d的托架8的信息。另外,在直线轨道5的下游侧的主轨道3的侧面,在接近合并部2d的位置处设有第五传感器19b,以便检测通过合并部2d的直线轨道5的托架8。在合并轨道7的上游侧的主轨道3的侧面,在接近合并部2d的位置处设有第六传感器19c,以便获取进入合并部2d的托架8的信息。
如图9所示,构成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与构成合并轨道7的辊17L、17R交替连接设置在合并完成的地点D处。将构成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的直径分别设定为L2。另一方面,将构成合并轨道7并形成弯曲内周侧的左侧辊17L的直径设定为L2,将形成弯曲外周侧的右侧辊17R的直径设定为L1。例如,在分支部2c的合并轨道7的曲率半径为1m的情况下,L1为30mm,L2为20mm。曲率半径以及L1、L2的值不应局限于这些数值。
在图9中,图中未示出的系统控制器在通过第六传感器19c获取进入合并部2d的托架8的信息的情况下,为了使位于合并轨道7上游侧的托架8合并至合并部2d的下游侧的主轨道3,通过图7中未示出的伸缩柱的伸长,使设有合并轨道7的辊17L、17R的机架位于上方,并使辊17L、17R(即,合并轨道7)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基准高度D处,同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伸缩柱的收缩,使设有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的机架位于下方,并使辊15L、15R(即,直线轨道5)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较低高度E处。
另一方面,图中未示出的系统控制器在通过第四传感器19a获取进入合并部2d的托架8的信息的情况下,为了使位于直线轨道5的上游侧的托架8合并至合并部2d的下游侧的主轨道3,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的伸缩,使设有合并轨道7的辊17L、17R的机架位于下方,并使合并轨道7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较低高度E处,同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伸缩柱的伸长,使设有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的机架位于上方,并使直线轨道5的垂直方向的高度位于基准高度D处。
另外,在其它托架8在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即合并部2d上行进时,即,在系统控制器由第四传感器19a或第六传感器19c获取其它托架8的信息之后,但未获得来自第五传感器19b的其它托架8的检测信息的情况下,要以与其它托架8的行进方向不同的方向进入合并部2d的托架8,在其它托架8通过合并部2d之前,即,在第五传感器9b检测到其它托架8之后,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之前,暂时停止在合并部2d的靠近侧。具体来说,若其它托架8在合并轨道7上行进时,由于构成直线轨道5的辊15L、15R(即,直线轨道用辊对15)位于较低位置E处,因此,在第五传感器19b检测到其它托架8并且直线轨道5位于基准高度D处的同时,合并轨道7位于较低位置E处之前,使要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的托架8暂时停止在分支部2c的靠近侧。之后,第五传感器19b检测其它托架8通过合并轨道7,在直线轨道5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且合并轨道7位于较低位置E处之后,暂时停止的托架8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另外,若其它托架8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由于构成合并轨道7的辊17L、17R位于较低位置E处,因此,在第五传感器19b检测到其它托架8并且合并轨道7位于基准高度D处的同时,直线轨道5位于较低位置E处之前,使要在合并轨道7上行进的托架8暂时停止在合并部2d的靠近侧。之后,在第五传感器19b检测其它托架8通过直线轨道5,合并轨道7位于基准高度D上并且直线轨道5位于较低位置E处之后,暂时停止的托架8在合并轨道7上行进。
另一方面,即使在其它托架8在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即合并部2d上行进的情况下,要以与其它托架8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合并部2d上行进的托架8也可以不暂时停止在合并部2d的靠近侧而行进。这是因为无需改变直线轨道5以及合并轨道7的高度。
在各个托架8要从不同的两个行进方向同时进入合并部2d的情况下,即,在系统控制器从第四传感器19a以及第六传感器19c同时获取各个托架8的信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确定哪一个托架8优先进入合并轨道2d。之后,在优先的托架8在合并部2d上行进时,暂时使不优先的托架8停止在合并部2d的靠近侧。
这样,由于设置在合并部2d上的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能够根据托架8进入合并部2d的状态,切换合并轨道7以及直线轨道5以便通过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导引托架8,因此,不仅在以从与主轨道3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3的方式导引主轨道8的情况下,而且,即使在以从与主轨道3不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3的方式导引主轨道8的情况下,仅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就能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地对其进行输送,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由于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在使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使其与主轨道3相连的同时,使另一个位于较低位置E处并使其与托架8分离,以此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输送装置1的工作)
在上面所述的结构中,参照图10的分支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以及图11的合并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对输送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分别在分支部2c处独立执行图10的分支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在合并部2d处独立执行图11的分支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
首先,对图10的分支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进行说明。在执行分支部轨道切换处理程序时,首先,判断设置在分支部2c上游侧的主轨道3侧面的第一传感器9a(参见图4)是否检测到托架8(步骤S1),若第一传感器9a未检测到托架8(步骤S1,否),则没有进入分支部2c的托架8并从步骤S1再次执行。另一方面,若第一传感器9a检测到托架8(步骤S1,是),则通过系统控制器获取该托架8的信息(步骤S2)。之后,通过系统控制器判断是否使该托架8直行(步骤S3),若通过直线轨道5使该托架8直行(步骤S3,是),则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存在于分支部2c上(步骤S4)。
若其它托架8存在于分支部2c上(步骤S4,是),则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在直行中(步骤S5)。若其它托架8不在直行中(步骤S5,否),则判断为其它托架8在分支轨道6上正在行进,在其它托架8通过分支轨道6之前,使托架8暂时停止在分支部2c的靠近侧(步骤S6),并由步骤S4再次执行。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4中,其他托架8不存在于分支部2c上(步骤S4,否),或者在步骤S5中,其他托架8正在直行(步骤S5,是),则判断直线轨道5是否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7),若直线轨道5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7,是),则无需切换轨道并使托架8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并从步骤S1开始再次执行。
另一方面,若直线轨道5不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7,否),则通过伸缩柱41使直线轨道5位于基准高度D处(步骤S8),同时,通过伸缩柱40使分支轨道6位于较低高度E处(步骤S9),托架8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并从步骤S1开始再次执行。
这样,由于在使托架8直行的情况下,设置在分支部2c上的伸缩柱40、41根据托架8的行进方向(直行),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以便通过直线轨道5导引托架8,因此,仅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就能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地对其进行输送,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由于在使托架8直行的情况下,伸缩柱41使直线轨道5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使其与主轨道3相连,同时,伸缩柱40使分支轨道6位于较低位置E处并使其与托架8分离,以此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在步骤S3中,若不使托架8直行(步骤S3,否),则判断为要通过分支轨道6使托架行进,并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存在于分支部2c上(步骤S10)。
若其它托架8存在于分支部2c上(步骤S10,是),则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正在直行(步骤S11)。若其它托架8正在直行(步骤S11,是),则判断为其它托架8正在直线轨道5上直行,在其它托架8通过直线轨道5之前,使托架8暂时停止在分支部2c的靠近侧(步骤S12),并从步骤S10再次执行。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0中,其它托架8不存在于分支部2c上(步骤S10,否)、或在步骤S11中,其它托架8不是正在直行(步骤S11,否),则判断分支轨道6是否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13),若分支轨道6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13,是),则无需切换轨道,托架8就能在分支轨道6上行进,并从步骤S1再次执行。
另一方面,若分支轨道6不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13,否),则通过伸缩柱40,使分支轨道6位于基准高度D处(步骤S14),同时,通过伸缩柱41,使直线轨道5位于较低位置E处(步骤S15),托架8在分支轨道6上行进,并从步骤S1再次执行。
这样,由于在使托架8转弯的情况下,设置在分支部2c上的伸缩柱40、41对应托架8的行进方向(转弯),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以便由分支轨道6导引托架8,因此,不仅在以直线方向导引托架8的情况下,而且即使在以改变行进方向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情况下,仅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就能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而对其进行输送,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另外,由于在使托架8转弯的情况下,伸缩柱40使分支轨道6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使其与主轨道3相连,同时,伸缩柱41使直线轨道5位于较低位置E处并使其与托架8分离,由此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此处,由于构成分支轨道6的左侧辊16L的直径与右侧辊16R的直径是不同的(右侧辊16R的直径大一些),因此,在使辊16L、16R转动时,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6R的转动速度比直径较小的左侧辊16L的转动速度更快。因此,即使不使用使在输送距离较长的外周侧的托架8的输送速度比在输送距离较短的内周侧的托架8的输送速度更快的特别机构,以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6R为外周侧,也能一边改变托架8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托架8。另外,通过使左侧辊16L以及右侧辊16R的承接部16a形成锥状,从而能抑制因托架8与辊16L、16R的滑动引起的起尘。
另外,由于在右侧辊16R上设有凸缘16b,因此,通过该凸缘16b,可以抑制在分支轨道6上作用于托架8上的离心力。
下面,对图11的合并轨道切换处理程序进行说明。在执行合并轨道切换处理程序时,首先,判断设置在合并部2d的直线轨道5的上游侧的主轨道3侧面上的第四传感器19a(参见图9)是否检测到托架8(步骤S21)、若第四传感器19a检测到托架8(步骤S21,是)、则通过系统控制器获取该托架8的信息(步骤S22)。接着,判断在合并轨道7的上游侧的主轨道3的侧面,设置在接近合并部2d的位置上的第六传感器19c(参见图9)是否检测到托架8(步骤S23),若第六传感器19c检测到托架8(步骤S23,是),则通过系统控制器获取该托架8的信息(步骤S24)。
之后,通过系统控制器确定第四传感器19a检测到的托架8与第六传感器19c检测到的托架8中的哪一个优先进入合并部2d(步骤S25),判断在直线轨道5上直行的托架8是否先行(步骤S26)。若使在直线轨道5上直行的托架8先行(步骤S26,是),则使位于合并轨道7的靠近侧的托架8暂时停止(步骤S27)。之后,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存在于合并部2d(步骤S28)。
若其它托架8存在于合并部2d上(步骤S28,是),则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正在直行(步骤S29)。若其它托架8未正在直行(步骤S29,否),则判断为其它托架8正在合并轨道7上行进,在其它托架通过合并轨道7之前,使合并部8暂时停止在合并部2d的靠近侧(步骤S30),并从步骤S28再次执行。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8中,其它托架8不存在于合并部2d上(步骤S28,否)或在步骤S29中,其它托架8正在直行(步骤S29,是),则判断直线轨道5是否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31),若直线轨道5在基准高度D(步骤S31,是),则无需切换轨道,托架8就能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并从步骤S1再次执行。
另一方面,若直线轨道5不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31,否),则通过伸缩柱,使直线轨道5位于基准高度D处(步骤S32),同时,通过另一伸缩柱,使合并轨道7位于较低位置E处(步骤S33),托架8在直线轨道5上行进,并从步骤S1再次执行。
这样,在根据托架8进入合并部2D的状况,使托架8进入直线轨道5的情况下,由于设置在合并部2d上的伸缩柱能够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以便通过直线轨道5导引托架8,因此,仅仅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就能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而输送托架8,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另外,在使在直线轨道5上直行的托架8先行的情况下,由于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使直线轨道5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使其与主轨道3相连,同时,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使合并轨道7位于较低位置E处并使其与托架8分离,由此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中,若不使在直线轨道5上直行的托架8先行(步骤S26、否),则使位于直线轨道5靠近侧的托架8暂时停止(步骤S36),并进入步骤S37。
进而,在步骤S21中,若第四传感器19a未检测到托架8(步骤S21、否),随即,判断第六传感器19c是否检测到托架8(步骤S34),若第六传感器19c未检测到托架8(步骤S34、否),则由步骤S21再次执行。另一方面,若第六传感器19c检测到托架8(步骤S34、是),则通过系统控制器获取该托架8的信息(步骤S35),并进入步骤S37。
在步骤S35之后或在步骤S36之后,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存在于合并部2d上(步骤S37),若其它托架8存在于合并部2d上(步骤S37、是),则判断其它托架8是否在直行(步骤S38)。若其它托架8正在直行(步骤S38、是),则判断为其它托架8在直线轨道5上直行,在其它托架8通过直线轨道5之前,使托架8暂时停止在合并部2d的靠近侧(步骤S39),并由步骤S37再次执行。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37中,其它托架8不存在于合并部2d上(步骤S37、否)或在步骤S38中,其它托架8没有正在直行(步骤S38、否),则判断合并轨道7是否处于基准高度D处(步骤S40),若合并轨道7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40,是),则无需切换轨道,就能使托架8在合并轨道7上行进,并由步骤S1再次执行。另一方面,若合并轨道7不在基准高度D处(步骤S40,否),则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使合并轨道7处于基准高度D处(步骤S41),同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其它伸缩柱,使直线轨道5处于较低高度E处(步骤S42),并且,托架8在合并轨道7上行进,并由步骤S1再次执行。
这样,由于对应托架8进入合并部2d的状态,在托架8进入合并轨道7的情况下,设置在合并部2d上的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以便通过合并轨道7导引托架8,因此,仅仅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就能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而输送托架8,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另外,在使在合并轨道7上转弯前进的托架8先行的情况下,由于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使合并轨道7位于基准高度D处并使其与主轨道3相连,同时,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使直线轨道5位于较低位置E处并使其与托架8分离,以此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此处,由于构成合并轨道7的左侧辊17L的直径与右侧辊17R的直径是不同的(右侧辊17R的直径大一些),因此,在使辊17L、17R转动时,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7R的转动速度比直径较小的左侧辊17L的转动速度更快。因此,即使不采用使在输送距离较长的外周侧的托架8的输送速度比在输送距离较短的内周侧的托架8的输送速度更快的特别机构,以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7R为外周侧,也能一边改变托架8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托架8。另外,通过使左侧辊17L以及右侧辊17R的承接部17a形成锥状,能抑制因托架8与辊17L、17R的滑动引起的起尘。
另外,由于在右侧辊17R上设有凸缘17b,因此,通过该凸缘17b可以抑制在合并轨道7上作用于托架8上的离心力。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为输送托架8的输送装置1,其具有输送轨道2和伸缩柱40、41,其中,所述输送轨道2具有设有以直线方向导引托架8的主轨道3的直线部2a以及分支部2c,该分支部2c设有以改变行进方向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分支轨道6和以直线方向导引托架8的直线轨道5,所述伸缩柱40、41设置在分支部2c上并能根据托架8的行进方向,切换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以便由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托架8。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置在分支部2c上的伸缩柱40、41根据托架8的行进方向,切换分支轨道6以及直线轨道5以便由分支轨道6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托架8,因此,不仅在以直线方向导引托架8的情况下,而且,即使在以改变行进方向的方式导引主轨道8的情况下,仅切换分支轨道6以及直线轨道5,就能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地对其进行输送,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中,采用的结构为:伸缩柱40、41在使分支轨道6以及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与主轨道3相连的同时,使另一个轨道与托架8分离,由此切换分支轨道6以及直线轨道5。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伸缩柱40、41通过在使分支轨道6以及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与主轨道3相连的同时,使另一个轨道与托架8分离,由此切换分支轨道6以及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中,分支轨道6由可承接托架8并分别以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右侧辊16R以及多个左侧辊16L构成,各个右侧辊16R和各个左侧辊16L以相对于托架8的输送面倾斜的轴16A为中心的圆锥20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承接部16a,并且,右侧辊16R和左侧辊16L的直径不同。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右侧辊16R和左侧辊16L的直径不同并且使右侧辊16R和左侧辊16L转动时,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6R的转动速度比直径较小的左侧辊16L的转动速度更快,因此,即使不使用使托架8在外周侧的输送速度比托架8在内周侧的输送速度更快的特别机构,仍能以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6R作为外周侧,一边改变托架8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托架8。另外,由于分支轨道6的各个右侧辊16R和各个左侧辊16L均设有由圆锥20的侧面的一部分构成的锥状承接部16a,因此,能够将由它们与托架8的滑动引起的起尘抑制到最小程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采用的结构为:输送托架8的输送装置1具有输送轨道2和伸缩柱,其中,所述输送轨道2具有直线部2a和合并部2d,所述直线部2a设有以直线方向导引托架8的主轨道3,所述合并部2d设有以从与主轨道3不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3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合并轨道7、以及以从与主轨道3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3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直线轨道5;所述伸缩柱设置在合并部2d上,并根据托架8进入合并部2d的状态,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以便由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托架8。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置在合并部2d上的图中未示出的伸缩柱能够根据托架8进入合并部2d的状态,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以便由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托架8,因此,不仅在以从与主轨道3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3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情况下,而且即使在以从与主轨道3不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主轨道3的方式导引托架8的情况下,仅仅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就能不使托架8暂时停止地对其进行输送,同时,由于无需如转动工作台那样返回原点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改变托架8的方向所必需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中,伸缩柱在使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与主轨道3相连的同时,使另一轨道与托架8分离,由此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伸缩柱在使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中的一个轨道与主轨道3相连的同时,使另一轨道与托架8分离,由此切换合并轨道7和直线轨道5,因此,能够缩短切换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中,合并轨道7由可承接托架8并分别以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右侧辊17R以及多个左侧辊17L构成,各个右侧辊17R和各个左侧辊17L以相对于托架8的输送面倾斜的轴17A为中心的圆锥20的侧面的一部分作为承接部17a,并且,右侧辊17R和左侧辊17L的直径不同。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右侧辊17R和左侧辊17L的直径不同并且使右侧辊17R和左侧辊17L转动时,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7R的转动速度比直径较小的左侧辊17L的转动速度更快,因此,即使不使用使托架8在外周侧的输送速度比托架8在内周侧的输送速度更快的特别机构,以直径较大的右侧辊17R作为外周侧,也能一边改变托架8的行进方向,一边顺利输送托架8。另外,由于合并轨道7的各个右侧辊17R和各个左侧辊17L均设有由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构成的锥状承接部17a,因此,能够将由它们与托架8的滑动引起的起尘抑制到最小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中,右侧辊16R、17R和左侧辊16L、17L中至少外周侧的右侧辊16R、17R在外周侧设有凸缘16b、17b。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周侧的右侧辊16R、17R在外周侧设有凸缘16b、17b,因此,在托架8一边改变行进方向一边行进时,通过凸缘16b、17b能够抑制在托架8上产生的离心力。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虽然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在不超出其含义的范围内可作出改变。即,在图6中,位于圆锥20的垂直方向上端的侧面21使构成分支轨道6的右侧辊16R侧升高地倾斜,圆锥20的轴16A也可以例如形成水平。这样,通过右侧辊16R的凸缘16b,能够更好地抑制在托架8上产生的离心力。构成合并轨道7的右侧辊17R也相同。
Claims (14)
1.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被输送物,包括:
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具有直线部和分支部,其中,所述直线部包括以直线方向导引所述被输送物的主轨道,所述分支部包括导引所述被输送物以改变其行进方向的分支轨道、和以直线方向导引所述被输送物的直线轨道;和
切换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分支部上,并且,根据所述被输送物的行进方向,在所述分支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之间切换,以便通过所述分支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所述被输送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分支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与所述主轨道相连,并使所述分支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中的另一个轨道与所述被输送物分离,以此在所述分支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分支轨道包括多个右侧辊和多个左侧辊,其中每个辊以规定间隔沿所述轨道设置,并承接所述被输送物,
每个右侧辊和每个左侧辊具有用于承接被输送物的承接部,该承接部由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面倾斜的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
所述右侧辊和所述左侧辊的直径不同。
4.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被输送物,包括:
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具有直线部和合并部,其中,所述直线部包括以直线方向导引所述被输送物的主轨道,所述合并部包括导引所述被输送物以从与所述主轨道不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所述主轨道的合并轨道、以及导引所述被输送物以从与所述主轨道相同的行进方向合并至所述主轨道的直线轨道;和
切换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合并部上,并且,根据所述被输送物进入所述合并部的状况,在所述合并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之间切换,以便通过所述合并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导引所述被输送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合并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中的一个轨道与所述主轨道相连,并使所述合并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中的另一个轨道与所述被输送物分离,以此在所述合并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合并轨道包括多个右侧辊和多个左侧辊,其中每个辊以规定间隔沿所述轨道设置,并承接所述被输送物,
每个右侧辊和每个左侧辊具有用于承接被输送物的承接部,该承接部由其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面倾斜的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
所述右侧辊和所述左侧辊的直径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至少位于形成为所述分支部的转弯部分的外周侧上的辊在该辊外周具有凸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至少位于形成为所述合并部的转弯部分的外周侧上的辊在该辊外周具有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分支部上的伸缩柱使所述分支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上下移动,从而在所述分支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之间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合并部上的伸缩柱使所述合并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上下移动,从而在所述合并轨道和所述直线轨道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分支部上,获取被输送物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合并部上,获取被输送物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分支轨道的一部分设置成与所述直线部的一部分重叠。
14.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合并轨道的一部分设置成与所述直线部的一部分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43573A JP5168794B2 (ja) | 2006-02-21 | 2006-02-21 | 搬送装置 |
JP2006043573 | 2006-02-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4450A true CN101024450A (zh) | 2007-08-29 |
Family
ID=3842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031692A Pending CN101024450A (zh) | 2006-02-21 | 2007-02-25 | 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193859A1 (zh) |
JP (1) | JP5168794B2 (zh) |
KR (1) | KR20070083435A (zh) |
CN (1) | CN101024450A (zh) |
TW (1) | TW200736138A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74641A (zh) * | 2012-07-11 | 2012-11-14 | 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式滑移系统分合流机构 |
CN103129930A (zh) * | 2013-02-16 | 2013-06-05 | 上海三禾服装物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动线平移分叉系统 |
CN103332427A (zh) * | 2013-05-21 | 2013-10-02 |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补给装置 |
CN104379474A (zh) * | 2012-07-04 | 2015-02-25 | 株式会社大福 |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
CN106241326A (zh) * | 2016-08-30 | 2016-12-21 |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化流线传输方法 |
CN106429285A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化流线机构 |
CN106586504A (zh) * | 2015-10-14 | 2017-04-26 | 安徽赛耐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轨道自动切换装置 |
CN109335442A (zh) * | 2018-12-08 | 2019-02-15 | 苏州沸特纸业有限公司 | 智能物流存储仓库 |
CN110371396A (zh) * | 2019-06-20 | 2019-10-25 |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条烟整形机 |
CN112166082A (zh) * | 2018-06-11 | 2021-01-01 | 株式会社大福 |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
CN112320257A (zh) * | 2020-10-28 | 2021-02-05 | 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载具变轨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2551017A (zh) * | 2019-09-25 | 2021-03-26 |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轮对上下轨道装置及上下轨道方法 |
CN114772119A (zh) * | 2022-01-25 | 2022-07-22 | 苏州鸿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环形穿梭车轨道用变轨装置、穿梭车轨道和物流输送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17078A (ja) * | 2006-02-14 | 2007-08-30 | Asyst Shinko Inc | 方向転換装置 |
JP2010126334A (ja) * | 2008-11-28 | 2010-06-10 | Ihi Corp | 分岐装置 |
CN103543282A (zh) | 2010-07-23 | 2014-01-29 | 贝克曼考尔特公司 | 用于处理化验盒的系统 |
JP5733569B2 (ja) * | 2011-04-12 | 2015-06-10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搬送コンベヤ及び搬送設備 |
US9248982B2 (en) | 2011-05-13 | 2016-02-02 | Beckman Coulter, Inc. |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laboratory product transport element |
BR112013029236A2 (pt) | 2011-05-13 | 2017-09-26 | Beckman Coulter Inc | elemento de transporte de produto de laboratório e disposição de trajetória |
ES2729283T3 (es) | 2011-11-07 | 2019-10-31 | Beckman Coulter Inc | Sistema de centrífuga y flujo de trabajo |
BR112014010955A2 (pt) | 2011-11-07 | 2017-06-06 | Beckman Coulter Inc | sistema e método para processar amostras |
ES2844324T3 (es) | 2011-11-07 | 2021-07-21 | Beckman Coulter Inc | Brazo robótico |
KR20140091033A (ko) | 2011-11-07 | 2014-07-18 | 베크만 컬터, 인코포레이티드 | 검체 컨테이너 검출 |
US8973736B2 (en) | 2011-11-07 | 2015-03-10 | Beckman Coulter, Inc. | Magnetic damping for specimen transport system |
BR112014011035A2 (pt) * | 2011-11-07 | 2017-06-13 | Beckman Coulter, Inc. | sistema de aliquotagem e fluxo de trabalho |
WO2014043474A1 (en) | 2012-09-14 | 2014-03-20 | Beckman Coulter, Inc. | Analytical system with capillary transport |
US10427162B2 (en) | 2016-12-21 | 2019-10-01 | Quand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lecular diagnostics |
US12110177B2 (en) * | 2018-05-01 | 2024-10-0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Carrier system |
JP6868223B2 (ja) * | 2018-05-18 | 2021-05-12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カーブコンベヤ |
CN109095115B (zh) * | 2018-06-29 | 2020-06-16 | 格林美(武汉)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堆自动上料系统 |
CN110802523B (zh) * | 2019-11-14 | 2021-08-31 | 常州优越喷丸加工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表面喷丸硬化方法 |
JP7400526B2 (ja) | 2020-02-19 | 2023-12-19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搬送装置 |
CN111252438A (zh) * | 2020-03-24 | 2020-06-09 |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仓储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822930A (en) * | 1928-02-25 | 1931-09-15 | Morgan Construction Co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gots |
US2158482A (en) * | 1936-08-20 | 1939-05-16 | Standard Conveyor Co | Conveyer switch |
US3219166A (en) * | 1962-10-12 | 1965-11-23 | Fmc Corp | Roller conveyor |
CH405155A (de) * | 1963-03-25 | 1965-12-31 | Abegglen Jean | Weiche für eine Stückgut-Förderanlage mit Rollenbahnen |
US3334723A (en) * | 1966-09-27 | 1967-08-08 | Cutler Hammer Inc | Transfer conveyor units and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
JPS4940140Y1 (zh) * | 1969-05-01 | 1974-11-05 | ||
GB1317118A (en) * | 1971-10-13 | 1973-05-16 | Fromme Foerderanlagen Gmbh | Pallet conveyors |
US4583637A (en) * | 1982-09-30 | 1986-04-22 | Roe Incorporated | Conveying apparatus |
JPH09142622A (ja) * | 1995-11-22 | 1997-06-03 | Honda Motor Co Ltd | ローラコンベア装置 |
JPH11222122A (ja) * | 1998-02-03 | 1999-08-17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分岐軌道を備えた搬送設備 |
US6533101B2 (en) * | 1998-06-24 | 2003-03-18 | Asyst Technologies, Inc. | Integrated transport carrier and conveyor system |
JP3686975B2 (ja) * | 1999-12-15 | 2005-08-24 |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 ローラコンベアにおける搬送方向切り換え装置 |
US6572321B1 (en) * | 2000-10-05 | 2003-06-03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Loader conveyor for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
JP2003292154A (ja) * | 2002-04-04 | 2003-10-15 | Noritake Co Ltd | 厚膜印刷基板用熱処理装置および搬送ローラ |
DE502004000093D1 (de) * | 2003-02-27 | 2006-02-23 | Siemens Ag | Fördersystem für Behälter, insbesondere eine Flughafen-Gepäckförderanlage |
-
2006
- 2006-02-21 JP JP2006043573A patent/JP51687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2-16 TW TW096106193A patent/TW200736138A/zh unknown
- 2007-02-20 US US11/708,065 patent/US2007019385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2-21 KR KR1020070017600A patent/KR2007008343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02-25 CN CNA2007100031692A patent/CN10102445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79474A (zh) * | 2012-07-04 | 2015-02-25 | 株式会社大福 |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
CN102774641A (zh) * | 2012-07-11 | 2012-11-14 | 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式滑移系统分合流机构 |
CN103129930A (zh) * | 2013-02-16 | 2013-06-05 | 上海三禾服装物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动线平移分叉系统 |
CN103332427A (zh) * | 2013-05-21 | 2013-10-02 |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补给装置 |
CN103332427B (zh) * | 2013-05-21 | 2016-03-02 |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补给装置 |
CN106586504A (zh) * | 2015-10-14 | 2017-04-26 | 安徽赛耐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轨道自动切换装置 |
CN106429285A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化流线机构 |
CN106241326A (zh) * | 2016-08-30 | 2016-12-21 |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化流线传输方法 |
CN112166082A (zh) * | 2018-06-11 | 2021-01-01 | 株式会社大福 | 输送设备的分支汇合装置 |
CN109335442A (zh) * | 2018-12-08 | 2019-02-15 | 苏州沸特纸业有限公司 | 智能物流存储仓库 |
CN110371396A (zh) * | 2019-06-20 | 2019-10-25 |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条烟整形机 |
CN112551017A (zh) * | 2019-09-25 | 2021-03-26 |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轮对上下轨道装置及上下轨道方法 |
CN112320257A (zh) * | 2020-10-28 | 2021-02-05 | 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载具变轨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4772119A (zh) * | 2022-01-25 | 2022-07-22 | 苏州鸿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环形穿梭车轨道用变轨装置、穿梭车轨道和物流输送系统 |
CN114772119B (zh) * | 2022-01-25 | 2023-08-18 | 苏州鸿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环形穿梭车轨道用变轨装置、穿梭车轨道和物流输送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70083435A (ko) | 2007-08-24 |
US20070193859A1 (en) | 2007-08-23 |
JP2007223683A (ja) | 2007-09-06 |
TW200736138A (en) | 2007-10-01 |
JP5168794B2 (ja) | 2013-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24450A (zh) | 输送装置 | |
KR102422207B1 (ko) | 물품 반송 설비 | |
US8590482B2 (en) |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dipping workpieces into a treatment bath | |
JP5590422B2 (ja) | 物品搬送設備 | |
KR101473832B1 (ko) | 반송시스템 | |
CN102030211A (zh) | 滚筒供给装置 | |
CN109071120A (zh) | 托板搬送装置 | |
JP2005536416A (ja) | 工作物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方法 | |
KR101436905B1 (ko) | 반송대차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반송시스템 | |
CN116779511B (zh) | 物料搬运系统 | |
KR20150116380A (ko) | 물품 반송 설비 및 천정 반송차 | |
CN102211712A (zh) | 搬送装置和搬送方法 | |
KR101419359B1 (ko) | 반송대차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반송시스템 | |
JP2014005176A (ja) | 折割装置 | |
CN102887317A (zh) | 移载装置以及移载方法 | |
KR20140014529A (ko) | 반송 시스템 | |
KR101419358B1 (ko) | 반송시스템 | |
JP2008163566A (ja) | シールド掘進機後方の坑内作業設備 | |
CN100473593C (zh) | 具有整装传送带的货物传送系统 | |
CN104003609A (zh) | 玻璃板制造装置 | |
CN113753507B (zh) | 一种智能板坯转运装置 | |
JP2008303657A (ja) | 桁の架設装置及び桁の架設用台車 | |
CN108016992B (zh) | 一种座椅自动跨线装置 | |
KR102473480B1 (ko) | 컨베이어용 이송방향 교차변환장치 | |
KR20090132520A (ko) | 반송장치 및 자동창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