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5657B - 马达单元 - Google Patents

马达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5657B
CN112145657B CN202010594463.0A CN202010594463A CN112145657B CN 112145657 B CN112145657 B CN 112145657B CN 202010594463 A CN202010594463 A CN 202010594463A CN 112145657 B CN112145657 B CN 112145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ear
axis
guid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44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5657A (zh
Inventor
中村圭吾
高田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45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5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5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5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2Cleaning of lubricants, e.g. filters or magnets
    • F16H57/0404Lubricant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3Controlled cooling or heating of lubrica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5Pressure control for supplying lubricant; Circuits or valv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F16H57/0452Oil p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马达单元,其具有:马达;减速装置,其具有中间齿轮;差动装置,其具有齿圈;外壳,其设置有齿轮室;以及油,其积存于齿轮室内的下部区域。中间齿轮的下端部位于比齿圈的下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并浸于油中。外壳具有:预滤箱,其位于比中间齿轮靠上侧的位置,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重叠,该预滤箱在上侧开口;以及分支引导件,其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重叠,该分支引导件与被中间齿轮扬起的油碰撞。分支引导件具有下端部、第1引导部以及第2引导部。第1引导部将被中间齿轮扬起的油引导至预滤箱。第2引导部将被中间齿轮扬起的油引导至差动装置。

Description

马达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正在进行驱动车辆的马达单元的开发。在这样的马达单元中,为了提高齿轮的润滑性或者为了对马达进行冷却,有时在内部贮存有油。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构造:利用齿轮的旋转将积存于壳体的底部的油扬起并提供给其他齿轮的齿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39480号公报
在利用齿轮的扬起将油扬起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将油向期望的区域提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将被齿轮扬起的油提供给期望的区域的马达单元。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马达单元,其具有: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减速装置,其与所述轴连接,具有以中间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中间齿轮;差动装置,其与所述减速装置连接,具有以差动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齿圈;外壳,其设置有收纳所述减速装置和所述差动装置的齿轮室;以及油,其积存于所述齿轮室内的下部区域。这里,将沿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所述马达轴线、所述中间轴线以及所述差动轴线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所述中间轴线相对于所述差动轴线位于第2方向的一侧。所述中间齿轮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齿圈的下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并浸于所述油中。所述外壳具有:预滤箱,其位于比所述中间齿轮靠上侧的位置,轴向位置与所述中间齿轮重叠,该预滤箱在上侧开口;以及分支引导件,其轴向位置与所述中间齿轮重叠,该分支引导件与被所述中间齿轮扬起的油碰撞。所述分支引导件具有:在第2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中间轴线与所述差动轴线之间的下端部;第1引导部,其随着从所述下端部朝向上侧而向第2方向的一侧倾斜;以及第2引导部,其随着从所述下端部朝向上侧而向第2方向的另一侧倾斜。所述第1引导部将被所述中间齿轮扬起的油引导至所述预滤箱。所述第2引导部将被所述中间齿轮扬起的油引导至所述差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将被齿轮扬起的油提供给期望的区域的马达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念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立体图,示出了将减速装置和差动装置5开放的状态。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侧视图,示出了将减速装置和差动装置5开放的状态。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马达单元;2:马达;4:减速装置;5:差动装置;6:外壳;21:轴;41:小齿轮;42:中间齿轮;43:驱动齿轮;51:齿圈;55:输出轴;56:第1轴承;57:第2轴承;60:油滴引导件;61d:第1侧壁;62:引导部件;62a:液中引导件;62b:第1承受板(弯曲部);63a:第2承受板(直线部);64:第2引导肋(分支引导件);64a:第3承受板(第1引导部、檐部);64b:上侧导向引导件(第2引导部);64c:下端部;65:第3引导肋(引导肋);66:第1轴承保持部;66b:开口部;67:第2轴承保持部;68:第2侧壁;68b:第1油导入路;68c:第2油导入路;82:齿轮室;93:预滤箱;96:泵;96c:吸入口;J2:马达轴线;J4:中间轴线;J5:差动轴线;O: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马达单元1搭载于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重力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来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侧(重力方向的相反侧),-Z方向是下侧(重力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搭载有马达单元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X方向是车辆前方,-X方向是车辆后方。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为车辆左侧,-Y方向为车辆右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马达2的马达轴线J2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将车辆左侧(即,+Y侧)简称为轴向一侧,将车辆右侧(即,-Y侧)简称为轴向另一侧。并且,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2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与Y轴平行的方向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简称为“车宽方向”或“第1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与X轴平行的方向的车辆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或“第2方向”。另外,将车辆的后方(即,-X侧)简称为前后方向一侧,将车辆的前方(即,+X侧)简称为前后方向另一侧。第1方向和第2方向是沿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概念图。
马达单元1驱动车辆。马达单元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作为它们的动力源来使用。
如图1所示,马达单元1具有马达2、减速装置4、差动装置5、外壳6、油O、泵96以及冷却器97。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构成齿轮部3。外壳6的内部设置有收纳马达2、减速装置4以及差动装置5的收纳空间80。收纳空间80被划分为收纳马达2的马达室81和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室82。
<马达>
马达2被收纳于外壳6的马达室81。马达2具有转子20和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定子30。马达2是具有定子30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于定子30的内侧的转子20的内转子型马达。
通过从省略图示的电池向定子30提供电力而使转子20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转子磁铁(省略图示)。即,马达2具有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转子磁铁。转子20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0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至差动装置5。
轴21以沿车宽方向(第1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延伸。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1是在内部设置有中空部22的中空轴,该中空部22具有沿马达轴线J2延伸的内周面。
轴21跨越外壳6的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而延伸。轴21的一个端部向齿轮室82侧突出。在向齿轮室82突出的轴21的端部固定有小齿轮41。
轴21被第3轴承13、第4轴承14、第5轴承15以及第6轴承16支承为能够旋转。第3轴承13对轴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第4轴承14对轴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第4轴承14和第5轴承15在轴21的中途对轴21进行支承。
转子铁芯24是层叠硅钢板而构成的。转子铁芯24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体。在转子铁芯24上固定有省略图示的多个转子磁铁。多个转子磁铁以使磁极交替的方式沿周向排列。
定子30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线圈31以及介于定子铁芯32与线圈31之间的绝缘件(省略图示)。定子30被外壳6保持。定子铁芯32具有从圆环状的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磁极齿(省略图示)。线圈线卷绕于磁极齿之间。卷绕于磁极齿的线圈线构成线圈31。
<减速装置>
图2是马达单元1的立体图,示出了将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开放的状态。
减速装置4被收纳于齿轮室82。减速装置4具有减小马达2的转速,对应于减速比而使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增大的功能。减速装置4与马达2的轴21连接。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向差动装置5传递。
减速装置4具有小齿轮41、中间轴45、以及固定于中间轴45的中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马达2的轴21、小齿轮41、中间齿轮42以及驱动齿轮43向差动装置5的齿圈51传递。能够根据需要的减速比而对各齿轮的齿轮比和齿轮的个数等进行各种变更。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芯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类型的减速器。
小齿轮41固定于马达2的轴21的外周面。小齿轮41与轴21一起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
中间轴45沿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中间轴线J4延伸。中间轴45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进行旋转。
中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沿轴向排列配置。中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设置于中间轴45的外周面。中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连接。中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进行旋转。也可以为,中间齿轮42、驱动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中的至少2个由一个部件构成。中间齿轮42与小齿轮41啮合。驱动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啮合。
<差动装置>
差动装置5被收纳于齿轮室82。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向车辆的车轮传递的装置。差动装置5具有在车辆转弯时一边吸收左右的车轮的速度差,一边向一对输出轴55传递相同的扭矩的功能。
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齿轮外壳52、一对小齿轮(未图示)、小齿轮轴(未图示)以及一对侧齿轮54。另外,如图1所示,差动装置5具有一对输出轴55、第1轴承56以及第2轴承57。齿圈51以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差动轴线J5为中心进行旋转。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而传递至齿圈51。
一对输出轴55沿轴向延伸。在一对输出轴55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侧齿轮,在另一端分别连接有车轮。一对输出轴55将马达2的扭矩经由车轮传递至路面。
第1轴承56和第2轴承57被外壳6保持。第1轴承56将一对输出轴55中的位于轴向一侧的一方支承为能够旋转,第2轴承57将位于轴向另一侧的另一方支承为能够旋转。即,第1轴承56和第2轴承57将差动装置5支承为能够绕差动轴线J5旋转。
<各轴的配置>
图3和图4均是马达单元1的侧视图。另外,在图3中,通过省略外壳6的一部分,以使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开放的状态进行图示。
如图3所示,马达轴线J2、中间轴线J4以及差动轴线J5沿车宽方向(Y轴方向、第1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上,马达轴线J2、差动轴线J5以及中间轴线J4从上侧朝向下侧依次配置。齿圈51的直径比其他齿轮的直径大。在上下方向上,差动轴线J5配置于马达轴线J2与中间轴线J4之间。因此,能够使齿圈51与其他齿轮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使齿轮部3小型化。
在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设置有供油O积存的油积存部P。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称为油积存部P。中间齿轮42的下端部浸于积存在油积存部P的油O中。
积存在油积存部P的油O被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动作扬起,一部分提供给第1油路91(参照图1),一部分扩散至齿轮室82内。扩散至齿轮室82的油O被向齿轮室82内的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各齿轮提供,使油O遍及齿轮的齿面。向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提供而用于润滑的油O滴落,被位于齿轮室82的下侧的油积存部P回收。另外,收纳空间80内的油O的容量被设定为如下程度:通过将油O提供到油路90,而即使在油积存部P的液面位于最下位置的情况下中间齿轮42也会浸于油积存部P的油O中。另外,收纳空间80内的油O的容量被设定为如下程度:在马达单元1停止时而油积存部P的液面处于最高位置的情况下对中间轴45进行支承的轴承的一部分浸于油O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间轴线J4位于比马达轴线J2和差动轴线J5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绕中间轴线J4旋转的中间齿轮42的下端部配置于比其他齿轮靠下侧的位置。即,中间齿轮42的下端部位于比齿圈51的下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由此,使中间齿轮42充分浸于油积存部P的油O中,从而通过中间齿轮42能够有效地扬起油O。
马达轴线J2、中间轴线J4以及差动轴线J5从前后方向(第2方向)的一侧(-X侧)朝向另一侧(+X侧)依次排列。即,中间轴线J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差动轴线J5与马达轴线J2之间。在齿轮部3中,马达2的动力依次传递至绕马达轴线J2旋转的齿轮、绕中间轴线J4旋转的齿轮以及绕差动轴线J5旋转的齿轮。根据本实施方式,齿轮部3的各齿轮沿着力的传递路径在前后方向上排列,从而能够使齿轮部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
<外壳>
如图1所示,外壳6具有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的分隔壁61c、第1侧壁61d以及第2侧壁68。分隔壁61c将外壳6的收纳空间80划分为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第1侧壁61d与分隔壁61c相连。第2侧壁68在轴向上与分隔壁61c和第1侧壁61d对置。
在分隔壁61c设置有轴通过孔61f和分隔壁开口61g。轴通过孔61f和分隔壁开口61g使马达室81与齿轮室82连通。轴通过孔61f供轴21通过。在轴通过孔61f的内侧配置有第4轴承14和第5轴承15。分隔壁61c经由第4轴承14和第5轴承15对轴21进行支承。
分隔壁开口61g位于轴通过孔61f的下侧。分隔壁开口61g设置于马达室81的底部的附近。在马达室81内对马达2进行冷却后的油O经由分隔壁开口61g从马达室81向齿轮室82的油积存部P移动。
第1侧壁61d从分隔壁61c向前后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第1侧壁61d相对于差动装置5位于轴向一侧(+Y侧)。第1侧壁61d具有第1输出轴通过孔66a和第1轴承保持部66。第1输出轴通过孔66a供输出轴55通过。第1轴承保持部66包围第1输出轴通过孔66a的周围。第1轴承保持部66对第1轴承56进行保持,该第1轴承56将输出轴55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3所示,在第1轴承保持部66设置有向轴向一侧凹陷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开口部66b。即,外壳6具有开口部66b。开口部66b在第1轴承56的上侧沿上下方向贯穿第1轴承保持部66,使第1轴承56的外周面露出。
如图1所示,第2侧壁68相对于差动装置5位于轴向另一侧(-Y侧)。第2侧壁68具有第2输出轴通过孔67a和第2轴承保持部67。第2输出轴通过孔67a供输出轴55通过。第2轴承保持部67包围第2输出轴通过孔67a的周围。第2轴承保持部67对第2轴承57进行保持,该第2轴承57将输出轴55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3所示,外壳6具有预滤箱93、引导部件62、第1引导肋63、第2引导肋(分支引导件)64以及第3引导肋(引导肋)65。预滤箱93、引导部件62、第1引导肋63、第2引导肋64以及第3引导肋65配置在齿轮室82内。
预滤箱93在上侧开口。预滤箱93作为临时贮存油的贮存器而发挥功能。预滤箱93供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积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向前方行进时,中间齿轮42在与差动轴线J5对置的一侧沿朝向上侧旋转的方向(以下,称为第1旋转方向T1)旋转。因此,油O被中间齿轮42扬起,通过中间轴线J4与差动轴线J5之间而进入预滤箱93。即,当车辆向前方行进时,油积存部P的油O主要通过中间齿轮42的扬起而被引导至预滤箱9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向后方行进时,油积存部P的油O主要通过齿圈51的扬起被引导至预滤箱93。通过车辆向后方行进,使中间齿轮42向第1旋转方向T1的相反方向旋转。与此相伴,齿圈51在前后方向另一侧朝向上侧旋转,将油O扬起。由此,油O通过齿圈51的齿尖与相对于齿圈51的前后方向另一侧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而被引导至预滤箱93。
另外,在图2中图示的从分隔壁61c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肋状的部分是预滤箱93的一部分。预滤箱93是通过从分隔壁61c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肋状的一部分和从第2侧壁68向轴向一侧突出的肋状的其他部分在轴向上相互连结而构成的。因此,预滤箱93在齿轮室82的轴向的全长上延伸。另外,预滤箱93的轴向位置与齿轮部3的全部齿轮重叠。即,预滤箱93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和齿圈51的轴向位置重叠。预滤箱93不仅能够接受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还能够接受被齿圈51扬起的油O。
另外,这里的轴向位置是指Y轴方向的位置。另外,“轴向位置重叠”是指在部件彼此的Y轴坐标的范围内存在相互重复的部分。
如图3所示,预滤箱9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比中间轴线J4和差动轴线J5靠上侧的位置。预滤箱93位于中间齿轮42的正上方。即,预滤箱93位于比中间齿轮42靠上侧的位置,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中间齿轮42重叠。预滤箱93配置于小齿轮41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X侧)的侧部。即,预滤箱93和轴2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
预滤箱93的开口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中间齿轮42重叠。被齿轮扬起的油的大部分向扬起的齿轮的正上方飞散。通过将预滤箱93配置在中间齿轮42的正上方,能够利用预滤箱93有效地接受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
预滤箱93具有底部93a、第1侧壁部93b以及第2侧壁部93c。第1侧壁部93b从底部93a的差动轴线J5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2侧壁部93c从底部93a的马达轴线J2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1侧壁部93b构成预滤箱93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的壁面。第2侧壁部93c构成预滤箱93的前后方向的一侧的壁面。
第2侧壁部93c的上端部与齿轮室82的顶面相连。另一方面,第1侧壁部93b的上端部与齿轮室82的顶面分离配置。即,第1侧壁部93b的上端部位于比第2侧壁部93c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油O被中间齿轮42扬起,从预滤箱93的前后方向另一侧朝向预滤箱93飞散。通过使第1侧壁部93b的上端部的高度较低,能够有效地使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贮存于预滤箱93。另外,第2侧壁部93c的上端部与齿轮室82的顶面相连,因此能够将被中间齿轮42扬起并通过预滤箱93的上侧的油O沿着第2侧壁部93c引导至预滤箱93。
第2侧壁部93c沿被分隔壁61c保持的第4轴承14的外周面向斜上方延伸。在第2侧壁部93c设置有沿马达轴线J2的径向延伸的第3油导入路93d。即,外壳6具有第3油导入路93d。第3油导入路93d是通过在第2侧壁部93c加工出呈直线状延伸的孔而成型出的。
第3油导入路93d在一个端部向预滤箱93的内部开口,在另一个端部向包围第4轴承14的轴承保持部的内周面开口。即,第3油导入路93d使预滤箱93与包围第4轴承14的轴承保持部连通。第3油导入路93d将贮存于预滤箱93的油O提供给第4轴承14的外周面。
如图4所示,在外壳6的第2侧壁68设置有第1油导入路68b和第2油导入路68c。即,外壳6具有第1油导入路68b和第2油导入路68c。第1油导入路68b和第2油导入路68c是通过在第2侧壁68加工出呈直线状延伸的孔而成型出的。
第1油导入路68b从预滤箱93朝向马达轴线J2的径向内侧延伸。另一方面,第2油导入路68c从预滤箱93朝向差动轴线J5的径向内侧延伸。预滤箱93位于比马达轴线J2和差动轴线J5靠上侧的位置。因此,第1油导入路68b和第2油导入路68c分别随着远离预滤箱93而朝向下侧倾斜。由此,第1油导入路68b和第2油导入路68c能够使油O有效地从预滤箱93排出。
第1油导入路68b通过第2侧壁68的内部。第1油导入路68b在一个端部向预滤箱93的内部开口,在另一个端部向轴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开口。第1油导入路68b将预滤箱93与轴21的内部相连。第1油导入路68b将贮存于预滤箱93的油O引导至轴21的中空部22。另外,第1油导入路68b将贮存于预滤箱93的油O提供给对轴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的第3轴承13。
第2油导入路68c通过第2侧壁68的内部。第2油导入路68c在一个端部向预滤箱93的内部开口,在另一个端部向包围第2轴承57的第2轴承保持部67的内周面开口。即,第2油导入路68c从预滤箱93延伸至第2轴承保持部67的内周面。第2油导入路68c将贮存于预滤箱93的油O提供给第2轴承57的外周面。
引导部件62呈板状,沿中间齿轮42的齿尖圆呈圆弧状延伸。引导部件62固定于外壳6的第1侧壁61d。引导部件62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中间齿轮42的一部分浸于油积存部P的油O中,另一部分从油积存部P的油O露出。
引导部件62具有:液中引导件62a,其相对于中间齿轮42位于下侧;以及第1承受板(弯曲部)62b,其相对于中间齿轮42位于前后方向另一侧。液中引导件62a是引导部件62的浸于油积存部P的部分。第1承受板62b是引导部件62的从油积存部P露出的部分。液中引导件62a与第1承受板62b以同一曲率平滑地相连。
液中引导件62a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在中间齿轮42的下侧沿中间齿轮42的齿尖呈圆弧状弯曲地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液中引导件62a在油积存部P的液体中沿中间齿轮42的齿尖延伸。因此,能够随着中间齿轮42绕中间轴线J4的旋转将油积存部P的油O沿着液中引导件62a向绕中间轴线J4的中间方向引导而流动。由此,液中引导件62a能够促进利用中间齿轮42将油O的液面高效地向上侧扬起。
在齿轮室82配置有泵96的滤网96b。滤网96b浸于油积存部的油O中。滤网96b使从油积存部P吸起的油O漏过。滤网96b具有朝向下侧的吸入口96c。吸入口96c向油积存部P开口。即,泵96的吸入口96c配置于齿轮室82的下部区域。泵96从吸入口96c吸入油积存部P的油O,将油O压送,在后述的第2油路92(参照图1)内循环。
液中引导件62a在从轴向观察时配置于中间齿轮42的齿尖与泵96的吸入口96c之间。因此,能够抑制中间齿轮42对油O的搅拌对吸入口96c处的油O的吸入带来影响。另外,液中引导件62a能够抑制随着中间齿轮42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泡从吸入口96c侵入泵96的内部。
第1承受板62b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第1承受板62b在中间齿轮42的前后方向的侧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1承受板62b以一边沿中间齿轮42的齿尖呈圆弧状弯曲一边随着朝向上侧而朝向预滤箱93倾斜的方式延伸。第1承受板62b将中间齿轮42从油积存部P扬起的油O朝向预滤箱93引导。
第1引导肋63位于引导部件62的上侧。第1引导肋63从外壳6的第1侧壁61d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第1引导肋63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与第1引导肋63碰撞。在从轴向观察时,第1引导肋63与差动装置5重叠。
第1引导肋63具有屈曲部63c、第2承受板(直线部)63a以及下侧导向引导件63b。第2承受板63a和下侧导向引导件63b从屈曲部63c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因此,第1引导肋63在从轴向观察时在屈曲部63c处屈曲。第1引导肋63在从轴向观察时呈以屈曲部63c为顶点的V字状。屈曲部63c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中间轴线J4与差动轴线J5之间。
第2承受板63a位于比第1承受板62b靠上侧的位置。第2承受板63a的下端部与第1承受板62b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第2承受板63a在中间齿轮42的前后方向的侧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2承受板63a随着从屈曲部63c朝向下侧而向前后方向另一侧倾斜。第2承受板63a朝向预滤箱93直线地延伸。另外,第2承受板63a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第2承受板63a将中间齿轮42从油积存部P扬起的油O朝向预滤箱93引导。
下侧导向引导件63b沿前后方向延伸。下侧导向引导件63b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下侧导向引导件63b相对于前后方向稍微倾斜。下侧导向引导件63b随着从屈曲部63c朝向前后方向另一侧而向下侧倾斜。下侧导向引导件63b的前后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与设置于第1轴承保持部66的开口部66b的边缘相连。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的一部分通过第1引导肋63与第2引导肋64之间,被下侧导向引导件63b接受,沿着下侧导向引导件63b的上表面流动而到达开口部66b。并且,该油O通过开口部66b而提供给第1轴承56。即,下侧导向引导件63b将油O引导至第1轴承56。
第2引导肋(分支引导件)64位于引导部件62的上侧。第2引导肋64从外壳6的第1侧壁61d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第2引导肋64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与第2引导肋64碰撞。
第2引导肋64具有下端部64c、第3承受板(第1引导部、檐部)64a以及上侧导向引导件(第2引导部)64b。第3承受板64a和上侧导向引导件64b从下端部64c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因此,第2引导肋64在从轴向观察时在下端部64c处屈曲。第2引导肋64在从轴向观察时呈以下端部64c为顶点的V字状。下端部64c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中间轴线J4与差动轴线J5之间。下端部64c与第2承受板63a的上端部隔着间隙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第3承受板64a位于比第2承受板63a靠上侧的位置。第3承受板64a随着从下端部64c朝向上侧而向前后方向一侧倾斜。第3承受板64a的上端部位于预滤箱93的开口的正上方。由此,第3承受板64a作为预滤箱93的檐部而发挥功能。第3承受板64a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第3承受板64a通过使中间齿轮42从油积存部扬起的油O向正下方下落而向预滤箱93引导。
上侧导向引导件64b随着从下端部64c朝向上侧而向前后方向另一侧倾斜。上侧导向引导件64b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上侧导向引导件64b的前后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与第3引导肋65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置。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的一部分通过第1引导肋63与第2引导肋64之间而与第3承受板64a碰撞。与第3承受板64a碰撞的油O的一部分向下侧下落而被下侧导向引导件63b接受,沿着下侧导向引导件63b引导至开口部66b。另外,与第3承受板64a碰撞的油O的另一部分沿着第3承受板64a经由第3引导肋65到达开口部66b。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引导肋64利用第3承受板64a和上侧导向引导件64b使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分支,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引导。更具体而言,被第3承受板64a向预滤箱93引导,被上侧导向引导件64b向差动装置5引导。由此,能够将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用于马达2的冷却和差动装置5的润滑,能够有效地利用油O。
第3引导肋65位于第1轴承保持部66的正上方。第3引导肋65从外壳6的第1侧壁61d向轴向另一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引导肋63和第2引导肋64相比,第3引导肋65的突出高度较低。
第3引导肋65沿差动轴线J5的径向直线地延伸。第3引导肋65的上端部位于上侧导向引导件64b的正下方。另外,第3引导肋65的下端部位于开口部66b的边缘的正上方。即,第3引导肋65从上侧导向引导件64b的正下方延伸至开口部66b的边缘。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引导肋65将沿着上侧导向引导件64b的下表面传递的油O引导至开口部66b。由此,能够将与第3引导肋65碰撞油O顺畅地提供给第1轴承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6具有沿上下方向相连并排列的第1承受板62b、第2承受板63a以及第3承受板64a。这里,将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向预滤箱93引导的构造被称为油滴引导件60。即,外壳6具有油滴引导件60。另外,油滴引导件60具有第1承受板62b、第2承受板63a以及第3承受板64a。
根据本实施方式,油滴引导件60的轴向位置与中间齿轮42重叠,通过中间齿轮42的前后方向的侧部,随着朝向上侧而朝向预滤箱93倾斜。因此,油滴引导件60能够抑制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向前后方向另一侧扩散,能够有效地将油O引导至预滤箱93。
根据本实施方式,油滴引导件60的第1承受板62b沿中间齿轮42的齿尖呈圆弧状弯曲地延伸。因此,第1承受板62b抑制油O从中间齿轮42向径向外侧飞散,能够使油O从中间齿轮42朝向上侧飞散,能够有效地将油O引导至预滤箱93。
根据本实施方式,油滴引导件60的第2承受板63a在第1承受板62b的上侧朝向预滤箱93直线地延伸。通过上述的第1承受板62b的作用,使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从中间齿轮42向上侧飞散。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承受板63a位于中间齿轮42的正上方,朝向预滤箱93直线地延伸。因此,第2承受板63a能够大范围接受从中间齿轮42向上侧飞散的油O并向预滤箱93引导。
<油>
油O用于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润滑。另外,油O用于马达2的冷却。油O积存于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油O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因此优选使用与粘度较低的自动变速箱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Fluid)同等的油。
如图1所示,油O在马达单元1内在油路90内循环。油路90是将油O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提供的油O的路径。
另外,在本说明中,“油路”是指在收纳空间80内循环的油O的路径。因此,“油路”是如下概念:不仅包含形成稳定地朝向一个方向的稳定的油的流动的“流路”,也包含供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预滤箱那样的作为贮存器而发挥功能的部件)和供油滴落的路径。
油路90位于外壳6的内部、即收纳空间80。油路90跨越收纳空间80的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而构成。油路90是使油O从油积存部P经由马达2并再次向油积存部P引导的油O的路径。
油路90具有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第1油路91以从油积存部P被中间齿轮42扬起为起点。第2油路92以从油积存部P被泵96吸起为起点。
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均是将油O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提供并再次被油积存部P回收的路径。在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中,油O从马达2滴落,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分隔壁开口61g向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移动。
(第1油路)
在第1油路91中,油O从油积存部P被中间齿轮42扬起而被向预滤箱93引导。另外,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的一部分被引导至第1轴承56,提高了第1轴承56的润滑性。被中间齿轮42扬起的油O的另一部分从上侧向齿轮室82内的各齿轮浇注而提供给各齿轮的齿面。
积存于预滤箱93的油O的一部分通过第1油导入路68b而被提供给轴21的内部,并且提高了第3轴承13的润滑性。另外,积存于预滤箱93的油O的另一部分通过第2油导入路68c而被提供给第2轴承57。并且,积存于预滤箱93的油O的另一部分通过第3油导入路93d而被提供给第4轴承14。
对提供给轴21的中空部22的油O施加基于转子20的旋转的离心力。油O从设置于转子20的孔向倾斜方向外侧连续飞散,对定子30进行冷却。到达定子30的油O一边从定子30夺取热一边向下侧滴落,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1g向齿轮室82移动。
(第2油路)
在第2油路92的路径中设置有泵96和冷却器97。在第2油路92中,油O被泵96扬起并且被冷却器97冷却,从马达2的上侧提供给马达2。被提供给马达2的油O一边沿着定子30的外周面传递一边从定子30夺取热,对马达2进行冷却。沿着定子30的外周面传递的油O向下方滴落,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第2油路92的油O与第1油路91的油O在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合流。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分隔壁开口61g向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移动。
泵96是通过电进行驱动的电动泵。根据马达2的驱动状态适当控制泵96向马达2提供油O的供给量。因此,在长时间的驱动或需要较高的输出等马达2的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提高泵96的驱动输出,增加油O向马达2的供给量。
冷却器97对通过第2油路92的油O进行冷却。在冷却器97的内部设置有供从散热器提供的冷却水通过的冷却水用配管(省略图示)。通过冷却器97的内部的油O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7)

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
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
减速装置,其与所述轴连接,具有以中间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中间齿轮;
差动装置,其与所述减速装置连接,具有以差动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齿圈;
外壳,其设置有收纳所述减速装置和所述差动装置的齿轮室;以及
油,其积存于所述齿轮室内的下部区域,
将沿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
所述马达轴线、所述中间轴线以及所述差动轴线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中间轴线相对于所述差动轴线位于第2方向的一侧,
所述中间齿轮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齿圈的下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并浸于所述油中,
所述外壳具有:
预滤箱,其位于比所述中间齿轮靠上侧的位置,轴向位置与所述中间齿轮重叠,该预滤箱在上侧开口;以及
分支引导件,其轴向位置与所述中间齿轮重叠,该分支引导件与被所述中间齿轮扬起的油碰撞,
所述分支引导件具有:
在第2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中间轴线与所述差动轴线之间的下端部;
第1引导部,其随着从所述下端部朝向上侧而向第2方向的一侧倾斜;以及
第2引导部,其随着从所述下端部朝向上侧而向第2方向的另一侧倾斜,
所述第1引导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在所述下端部连接,
所述第1引导部将被所述中间齿轮扬起的油引导至所述预滤箱,
所述第2引导部将被所述中间齿轮扬起的油引导至所述差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第1引导部的上端部位于所述预滤箱的开口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差动装置具有:
输出轴,其沿轴向延伸;以及
第1轴承,其被所述外壳保持,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2引导部将所述油引导至所述第1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
第1侧壁,其相对于所述差动装置位于轴向一侧;
所述分支引导件,其从所述第1侧壁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第1轴承保持部,其对所述第1轴承进行保持;
开口部,其在所述第1轴承的上侧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1轴承保持部,使所述第1轴承的外周面露出;以及
引导肋,其从所述第1侧壁向轴向另一侧突出,从所述第2引导部的正下方延伸至所述开口部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轴是中空轴,
所述外壳具有将所述预滤箱与所述轴的内部相连的第1油导入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差动装置具有:
输出轴,其沿轴向延伸;以及
第2轴承,其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外壳具有:
第2侧壁,其相对于所述差动装置位于轴向另一侧;
第2轴承保持部,其对所述第2轴承进行保持;以及
第2油导入路,其通过所述第2侧壁的内部,从所述预滤箱延伸至所述第2轴承保持部的内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减速装置具有:
小齿轮,其固定于所述轴,以所述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中间齿轮,其与所述小齿轮啮合;以及
驱动齿轮,其与所述中间齿轮一起以中间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与所述齿圈啮合。
CN202010594463.0A 2019-06-28 2020-06-28 马达单元 Active CN112145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2194A JP7281639B2 (ja) 2019-06-28 2019-06-28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9-122194 2019-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5657A CN112145657A (zh) 2020-12-29
CN112145657B true CN112145657B (zh) 2024-01-30

Family

ID=7388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4463.0A Active CN112145657B (zh) 2019-06-28 2020-06-28 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81639B2 (zh)
CN (1) CN112145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8401A1 (ja) 2021-01-22 2022-07-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深溝玉軸受
JP7501485B2 (ja) 2021-09-28 2024-06-1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7444151B2 (ja) 2021-09-28 2024-03-06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24052976A1 (ja) * 2022-09-06 2024-03-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減速機構付きモータ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744A (ja) * 2002-11-25 2004-06-24 Honda Motor Co Ltd 駆動装置の潤滑装置
JP2005201316A (ja) * 2004-01-14 2005-07-28 Toyota Motor Corp 車軸駆動装置
JP2010223376A (ja) * 2009-03-24 2010-10-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動式駆動装置
WO2012105299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3174338A (ja) * 2012-02-27 2013-09-05 Honda Motor Co Ltd 動力伝達装置
CN105570442A (zh) * 2014-10-30 2016-05-1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速器的润滑结构
JP2017082865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JP2018123874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減速機の潤滑構造
JP2019027495A (ja) * 2017-07-28 2019-02-2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供給装置
CN109643933A (zh) * 2016-08-09 2019-04-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9176A (ja) 2011-03-11 2012-10-04 Showa Corp 減速装置及びモータ付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744A (ja) * 2002-11-25 2004-06-24 Honda Motor Co Ltd 駆動装置の潤滑装置
JP2005201316A (ja) * 2004-01-14 2005-07-28 Toyota Motor Corp 車軸駆動装置
JP2010223376A (ja) * 2009-03-24 2010-10-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動式駆動装置
WO2012105299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3174338A (ja) * 2012-02-27 2013-09-05 Honda Motor Co Ltd 動力伝達装置
CN105570442A (zh) * 2014-10-30 2016-05-1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速器的润滑结构
JP2017082865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CN109643933A (zh) * 2016-08-09 2019-04-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JP2018123874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減速機の潤滑構造
JP2019027495A (ja) * 2017-07-28 2019-02-2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5657A (zh) 2020-12-29
JP2021008902A (ja) 2021-01-28
JP7281639B2 (ja)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5657B (zh) 马达单元
CN111295535B (zh) 马达单元
CN112152384B (zh) 马达单元
CN111585394B (zh) 马达单元
CN111512526B (zh) 马达单元
CN111566910B (zh) 马达单元
CN111557070B (zh) 马达单元
CN111566909B (zh) 马达单元
CN113472137B (zh) 驱动装置
CN111817484B (zh) 驱动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3328553A (zh) 驱动装置
CN111817499B (zh) 驱动装置
CN115720026A (zh) 驱动装置
CN115095648A (zh) 驱动装置
JP7400291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5720027A (zh) 驱动装置
CN116073588A (zh) 驱动装置
CN211456844U (zh) 马达和驱动装置
CN113472125B (zh) 驱动装置
CN115706465A (zh) 驱动装置
CN212033933U (zh) 驱动装置
JP2022127301A (ja) モータ
CN111512525A (zh) 马达单元
WO2024142457A1 (ja) 駆動装置
CN116073590A (zh) 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