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0941A -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0941A
CN112140941A CN202011003252.1A CN202011003252A CN112140941A CN 112140941 A CN112140941 A CN 112140941A CN 202011003252 A CN202011003252 A CN 202011003252A CN 112140941 A CN112140941 A CN 112140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tate
main battery
temperatur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32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0941B (zh
Inventor
霍云龙
王燕
刘建康
杨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032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0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0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0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0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0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副电池体积小、能量少,升温快的特点,在低温环境下优先使用副电池驱动和回收,以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增大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延长冬季续驶里程。

Description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冬季严寒条件下,车用动力电池性能和放电容量都会出现大幅衰减,加之冬季车辆暖风使用和阻力增加,造成续驶里程大幅缩短。其中,低温下电池充电功率下降,甚至几乎没有回收,导致制动能量回收大幅下降,是影响续驶里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目前纯电动车面对的共同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低温下给电池加热的方法,但是由于电池热容较大,升温速率慢,升温过程中依旧不能满足电池能量回收能力,大量可回收的能量没有被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增大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延长冬季续驶里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主电池、副电池,其中,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副电池并联,所述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状态还包括:主电池故障状态和主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副电池状态包括:副电池温度、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副电池故障状态和副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直至所述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时,将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二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对所述副电池进行加热;
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当所述车辆退出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进一步的,还包括:
当所述副电池上报电池故障,且所述车辆处于不影响高压安全状态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主电池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主电池状态为正常状态,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相应的,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获取所述第二继电器状态;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打开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并在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断开,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状态还包括:主电池故障状态和主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副电池状态包括:副电池温度、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副电池故障状态和副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直至所述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时,将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二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对所述副电池进行加热;
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当所述车辆退出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副电池上报电池故障,且所述车辆处于不影响高压安全状态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主电池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主电池状态为正常状态,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相应的,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获取所述第二继电器状态;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打开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并在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断开,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模式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模式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利用副电池体积小、能量少,升温快的特点,在低温环境下优先使用副电池驱动和回收,以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增大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延长冬季续驶里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电气原理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电池加热方案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车辆电池供电模式切换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可以包括主电池温度,也可以包括:主电池温度和主电池故障状态,或者可以包括:主电池温度和主电池正常状态,也可以包括主电池温度和主电池对应的继电器的状态,所述继电器状态可以为断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故障状态和主电池正常状态只可以包括其中之一,所述副电池状态可以包括:所述副电池温度,也可以包括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还可以包括:副电池对应的继电器状态,也可以包括:副电池故障状态或者副电池正常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副电池故障状态和副电池正常状态只可以包括其中之一。
具体的,获取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
S120,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可以为从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也可以为在启动车辆后切换为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还可以为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可以为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的方式可以为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直至所述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时,将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也可以为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二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还可以为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或者可以为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当所述副电池上报电池故障,且所述车辆处于不影响高压安全状态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也可以为,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主电池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主电池状态为正常状态,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或者可以为,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也可以为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可以为,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还可以为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可选的,所述主电池状态还包括:主电池故障状态和主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副电池状态包括:副电池温度、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副电池故障状态和副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直至所述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时,将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二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荷电状态阈值为设定下限阈值,可以为用户设定,也可以为系统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用户设定,也可以为系统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其中,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例如可以是,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可以为5%,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可以为15%。
可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对所述副电池进行加热;
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当所述车辆退出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用户设定,也可以为系统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可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副电池上报电池故障,且所述车辆处于不影响高压安全状态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主电池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主电池状态为正常状态,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相应的,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获取所述第二继电器状态;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打开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并在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断开,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可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电机冷却系统水温,则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加热;
当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停止对所述主电池加热;
当所述车辆停止,高压系统下电时,停止对所述主电池加热;
当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电机冷却系统水温时,停止对所述主电池加热。
在一个示例的例子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工作原理主要是低温环境下,由于副电池温升快,每次行车期间优先使用副电池进行放电和回收,同时利用电机余热对主电池进行加热,主电池温度升高后再切换主电池进行放电和回收,使低温下的能量回收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构型原理(电气原理)如图1a所示,主电池、副电池并联。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联合工作。电池加热方案如图1b所示,电机回路可以给主电池加热,但不能给副电池加热,副电池采用薄膜电阻或不限于薄膜电阻的加热方式,能够快速给副电池加热,提升至适宜温度。主副电池的切换和主副电池的加热控制都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在另一个示例的例子中,如图1c所示,主电池驱动:
工况1:在任意环境温度下启动车辆时,监测主电池温度高于T1时,主电池继电器1闭合,副电池继电器2断开,不接入高压回路,主电池参与全部放电和回收充电。直至主电池SOC低于设定下限SOC0时,副电池车辆介入驱动,退出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采用联合驱动模式。
工况2:在低温环境下启动车辆时,监测主电池温度低于T1时,判断副电池SOC低于SOC1(如5%)时,主电池继电器1闭合,副电池继电器2断开,不接入高压回路,主电池参与全部放电和回收充电。
工况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启动车辆时,副电池上报电池故障,判断不影响高压安全时,主电池单独驱动。
工况4:在行车过程中,当前可能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状态,或副电池单独驱动状态,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也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1)主电池SOC>SOC0;(2)主电池温度高于T1;(3)主电池无故障。
主电池驱动模式主要用于主电池温度较高,制动能量回收能力可以满足回收要求时的车辆驱动,即主电池温度较高时,优先使用单独主电池驱动模式。
副电池驱动:
在低温环境下启动车辆时,监测主电池温度低于T1时,判断副电池SOC高于SOC1(如5%)时,且高于SOC2(15%)时,副电池对应的继电器2闭合,主电池继电器1断开,不接入高压回路,副电池参与全部放电和回收充电。伴随行驶过程,始终检测副电池SOC和主电池温度。
当出现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主电池介入动力系统驱动,退出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两块电池同时参与充电和放电工作:(1)副电池SOC<SOC1;(2)主电池温度达到T1时。当主电池温度达到T1时,主电池继电器1闭合,主电池接入系统,副电池在主电池介入驱动后开始60s后退出。当副电池SOC达到下限值SOC1时,副电池开始准备退出工作,退出过程与上述退出过程相同。
其中SOC1应该比SOC2设置的更低,SOC1设置是为了防止副电池出现过放,影响电池使用寿命;SOC2的设置是在此SOC下,副电池放电功率可能不能保证驾驶员的动力性需求,需要主电池介入共同驱动,保证车辆良好的动力性,能满足车速达到V1(如60km/h)的电池放电功率需求的SOC值,电池荷电状态值在此之上,可以认为副电池能提供足够动力支撑。
联合驱动模式:
工况1:在低温环境下启动车辆时,监测主电池温度低于T1时,判断副电池SOC高于SOC1(如5%)时,低于SOC2(15%)时,副电池对应的继电器2闭合,主电池继电器2闭合,进入联合驱动模式,同时电池1进行加热,直至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1)副电池SOC<SOC1;(2)主电池温度达到T1时,副电池准备退出,退出方式与上述过程相同。
工况2:在任意主、副电池切换过程中,都存在短暂的联合驱动,时间为副电池或主电池退出过程的60s。
工况3:在非低温的工况下,始终采用主电池与副电池并联联合驱动的状态,除非任意动力电池系统出现故障,或任意动力电池系统出现SOC过低的情况,可进入某一块电池单独驱动的模式。
当下次低温启动车辆时,重复以上步骤,优先使用副电池。
主副电池加热的控制策略
1、副电池加热策略:
副电池采用薄膜电阻或不限于薄膜电阻的加热方式。当副电池温度低于T2时,首先采用薄膜电阻给副电池加热,记录副电池温度值。副电池容量和热容小,加上行驶频繁充放电,升温快,有利于提升制动能量回收率。
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加热开始:1、副电池温度低于T2;2、系统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当同时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时,加热退出:1、副电池温度高于T2;2、系统退出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3、车辆停止,高压系统下电。
2、主电池加热策略:
主电池采用水冷方式,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加热开始:1、主电池温度低于T1;2、主电池温度低于电机冷却系统水温;当主电池同时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时,加热退出:1、主电池温度高于T1;2、车辆停止,高压系统下电;3、主电池温度高于电机冷却系统水温。即使主电池1退出驱动模式,仍然可利用电机冷却系统余热给主电池加热,不浪费车辆能源,同时保持主电池温度,为主电池驱动和后续联合驱动提前准备,延长电池在工作中的使用寿命。
主电池加热时,如图1b所示,控制器将四通阀1开启,利用电机冷却水路余热给主电池冷却水路进行加热,记录主电池温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针对纯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续驶里程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系统采用双电池并联动力系统,以温度为控制变量,实现切换主、副电池的使用。其中,主电池相比副电池体积小、能量少,升温较快,在低温环境下优先使用,通过该系统的模式切换和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能在一定程度增大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延长冬季续驶里程。现有技术还没有提出以提升低温能量回收性能为考量的模式切换方法。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利用副电池体积小、能量少,升温快的特点,在低温环境下优先使用副电池驱动和回收以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增大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延长冬季续驶里程。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车辆供电模式切换的情况,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集成在任何提供模式切换功能的设备中,如图2所示,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具体包括:获取模块210和切换模块220。
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可选的,所述主电池状态还包括:主电池故障状态和主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副电池状态包括:副电池温度、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副电池故障状态和副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直至所述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时,将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二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对所述副电池进行加热;
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当所述车辆退出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副电池上报电池故障,且所述车辆处于不影响高压安全状态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主电池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主电池状态为正常状态,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相应的,可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获取所述第二继电器状态;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打开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并在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断开,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利用副电池体积小、能量少,升温快的特点,在低温环境下优先使用副电池驱动和回收,以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增大制动能量回收,有效延长冬季续驶里程。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12的框图。图3显示的计算机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计算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CA)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3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3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CD-ROM)、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c-Read Only Memory,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12,显示器24不是作为独立个体存在,而是嵌入镜面中,在显示器24的显示面不予显示时,显示器24的显示面与镜面从视觉上融为一体。并且,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Network,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式切换方法:
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所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式切换方法:
获取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源文本,将所述源文本翻译为目标语种对应的目标文本;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纠正行为;根据所述历史纠正行为对所述目标文本进行纠正,获得翻译结果,并将所述翻译结果推送至所述用户所在的客户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主电池、副电池,其中,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副电池并联,所述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主电池状态和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状态还包括:主电池故障状态和主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副电池状态包括:副电池温度、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副电池故障状态和副电池正常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直至所述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时,将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切换为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二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三荷电状态阈值,则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对所述副电池进行加热;
若所述副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当所述车辆退出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停止对所述副电池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副电池上报电池故障,且所述车辆处于不影响高压安全状态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或者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时,若主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一荷电状态阈值,主电池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主电池状态为正常状态,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副电池单独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副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所述第二荷电状态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当所述车辆处于主副电池联合驱动模式,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相应的,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获取所述第二继电器状态;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打开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若所述第二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闭合,并在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断开,以使所述车辆切换至主电池单独驱动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主电池温度小于电机冷却系统水温,则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加热;
当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停止对所述主电池加热;
当所述车辆停止,高压系统下电时,停止对所述主电池加热;
当所述主电池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电机冷却系统水温时,停止对所述主电池加热。
8.一种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主电池状态和副电池状态,其中,所述主电池状态包括:主电池温度;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电池状态和所述副电池状态进行模式切换。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模式切换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模式切换方法。
CN202011003252.1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140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252.1A CN112140941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252.1A CN112140941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0941A true CN112140941A (zh) 2020-12-29
CN112140941B CN112140941B (zh) 2022-04-12

Family

ID=7389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3252.1A Active CN112140941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094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4892A (zh) * 2021-11-03 2022-01-04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移动终端电池供电方法及装置
CN113954691A (zh) * 2021-09-15 2022-01-21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74842A (zh) * 2021-11-16 2022-04-05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能量源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
CN113884892B (zh) * 2021-11-03 2024-06-07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移动终端电池供电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9208A (zh) * 2015-03-10 2015-06-03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加固平板电脑低温启动、工作的方法
JP2015123824A (ja) * 2013-12-26 2015-07-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
CN106143187A (zh) * 2016-07-04 2016-11-23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电动汽车低压电气系统
CN10811625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用蓄电池的升温系统
CN110228369A (zh) * 2019-06-24 2019-09-13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电池动力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CN111216515A (zh) * 2020-02-25 2020-06-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11266570U (zh) * 2020-01-21 2020-08-14 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耗竭识别自动切换电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23824A (ja) * 2013-12-26 2015-07-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
CN104679208A (zh) * 2015-03-10 2015-06-03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加固平板电脑低温启动、工作的方法
CN106143187A (zh) * 2016-07-04 2016-11-23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电动汽车低压电气系统
CN10811625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车辆用蓄电池的升温系统
CN110228369A (zh) * 2019-06-24 2019-09-13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电池动力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CN211266570U (zh) * 2020-01-21 2020-08-14 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耗竭识别自动切换电路
CN111216515A (zh) * 2020-02-25 2020-06-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4691A (zh) * 2021-09-15 2022-01-21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84892A (zh) * 2021-11-03 2022-01-04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移动终端电池供电方法及装置
CN113884892B (zh) * 2021-11-03 2024-06-07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移动终端电池供电方法及装置
CN114274842A (zh) * 2021-11-16 2022-04-05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能量源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
CN114274842B (zh) * 2021-11-16 2024-04-05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能量源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0941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2679B (zh) 一种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40941B (zh) 一种车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69714B (zh)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启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35016A1 (zh) 一种燃料电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11555A1 (zh) 用于换电电池的容量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24110B (zh) 一种发动机停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22056A1 (zh)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7415936B (zh) 电池预热方法、装置和混合动力控制设备
CN110949183B (zh) 直流充电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电路、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3060049B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07719159A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功耗延时下电电路及控制方法
EP4368438A1 (en) Motor wheel end torque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204870835U (zh) 一种hud待机静态电流控制电路
CN114212000B (zh) 车辆电池控制方法和装置
TW201529414A (zh) 自行車電子系統
CN112994185A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23197501A1 (zh) 电动汽车的上下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1016669A (zh) 一种汽车能量回馈型主动均衡控制系统、方法、电动汽车
JP2024517164A (ja) 蓄電電源の充電方法、装置、機器及び媒体
CN113665365B (zh) 电动汽车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介质
CN111688697A (zh) 一种车辆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5360A (zh) 一种控制器供电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96807A (zh) 堵车工况发动机停机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402291A (zh)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22373B (zh) 一种电池参数的获取方法、装置、电池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