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574A - 扩张器 - Google Patents

扩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5574A
CN112135574A CN201880093601.8A CN201880093601A CN112135574A CN 112135574 A CN112135574 A CN 112135574A CN 201880093601 A CN201880093601 A CN 201880093601A CN 112135574 A CN112135574 A CN 112135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tapered portion
spiral convex
spiral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6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伏屋友希弘
都竹麻里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35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57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a special surface topography or 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 e.g. roughened or knurled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2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sliding of one part within another by using lubricants or surfaces with low fri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38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the material being a coating or protectiv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66Shape memory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42Alimentary tract
    • A61M2210/1053Stoma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42Alimentary tract
    • A61M2210/1071Liver; Hepa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容易而且可靠地扩张对象物的孔的扩张器。该扩张器(1)具备中空形状的转动轴(11)和螺旋状的凸部(21),转动轴(11)具有锥形部(111)、前端部(112)以及主体部(113),或者,转动轴(11)不具有前端部而具有锥形部和主体部,在转动轴不具有前端部的情况下,螺旋状的凸部设于锥形部和主体部的外周面上,在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在转动轴(11)具有前端部(112)的情况下,螺旋状的凸部(21)设于锥形部(111)和前端部(112)以及/或者主体部(113)的外周面(s11)上,在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214),螺旋状的凸部(211)的高度(t1)比螺旋状的凸部(212)的高度(t2)以及/或者螺旋状的凸部(213)的高度(t3)小。

Description

扩张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扩张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扩张形成于胃、肝脏等脏器等的壁的孔、胆管、胰管等的体腔内的狭窄部的器具,例如公知有扩张器。在使用这样的扩张器的情况下,将其前端插入到上述孔等并推入锥形部来进行该扩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使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扩张器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向孔、狭窄部的推入阻力较高的锥形部无法确保充分的推进力,有无法充分地扩张孔等的担忧。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那样的事情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张器,其能够容易而且可靠地扩张形成于脏器等的壁的孔、狭窄部等(以下也称为“对象物的孔”)。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几个方案:
(1)一种扩张器,具备中空形状的转动轴和螺旋状的凸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动轴具有前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锥形部、基端位于上述锥形部的前端且朝向上述锥形部的轴向上的前端侧延伸设置的前端部、以及前端位于上述锥形部的基端且朝向上述锥形部的轴向上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主体部,或者,上述转动轴不具有上述前端部而具有上述锥形部和上述主体部,
在上述转动轴不具有上述前端部的情况下,上述螺旋状的凸部设于上述锥形部和上述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上述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上述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上述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
在上述转动轴具有上述前端部的情况下,上述螺旋状的凸部设于上述锥形部和上述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上述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上述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上述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扩张器,上述转动轴由将线材绕上述转动轴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体形成。
(3)根据上述(1)或者(2)所述的扩张器,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由将线材卷绕在上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而成的第二线圈体形成。
(4)根据上述(1)所述的扩张器,上述转动轴由将线材绕上述转动轴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体形成,而且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由将线材卷绕在上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而成的第二线圈体形成,
上述第一线圈体中的线材的卷绕方向与上述第二线圈体中的线材的卷绕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5)根据上述(3)或者(4)所述的扩张器,卷绕在上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第二线圈体的线材的线径比卷绕在上述转动轴的除上述锥形部以外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第二线圈体的线材的线径小。
(6)根据上述(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扩张器,设于上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的间距比设于上述转动轴的除上述锥形部以外的外周面上的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的间距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前端侧”意味着沿转动轴的轴向的方向且相对于主体部而言锥形部所在的方向。另外,“基端侧”意味着沿扩张器的轴向的方向且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另外,“前端”表示任意的部件或者部位的前端侧的端部,“基端”表示任意的部件或者部位的基端侧的端部。另外,“凸部的高度”意味着在转动轴的轴向的前面观察时,从螺旋状的凸部所在的转动轴的外周面至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的外周端的尺寸,具体而言,例如是指本说明书的各图中的螺旋状的凸部的各个高度t1~t3。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容易而且可靠地扩张对象物的孔的扩张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的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第四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整体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图8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8的第四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8的第五变形例的整体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整体的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整体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扩张器是具备中空形状的转动轴和螺旋状的凸部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轴具有前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锥形部、基端位于上述锥形部的前端且朝向上述锥形部的轴向上的前端侧延伸设置的前端部、以及前端位于上述锥形部的基端且朝向上述锥形部的轴向上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主体部,或者,上述转动轴不具有上述前端部而具有上述锥形部和上述主体部,在上述转动轴不具有上述前端部的情况下,上述螺旋状的凸部设于上述锥形部和上述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上述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上述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上述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在上述转动轴具有上述前端部的情况下,上述螺旋状的凸部设于上述锥形部和上述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上述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上述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上述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另外,各附图所示的扩张器的尺寸是为了容易理解实施内容而示出的尺寸,并非与实际的尺寸对应。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的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该如图1所示,扩张器1大致由转动轴11、螺旋状的凸部21、以及基部31构成。
转动轴11是具有内腔11h的中空形状的部件。内腔11h例如是供导丝(未图示)等插通的贯通孔,由连结转动轴11的前端与基端之间的连续的空间构成,以便导丝等能够自由地插通。该转动轴11具有锥形部111、前端部112以及主体部113。
锥形部111是前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部位。具体而言,该锥形部111与后述的主体部113的前端连接,从该前端朝向前端侧延伸设置,呈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变得尖细的形状。
前端部112是基端位于锥形部111的前端且朝向锥形部111的轴向的前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具体而言,该前端部112例如基端与锥形部111的前端连续,并具有从该前端遍及基端而大致恒定的外径。此外,前端部112能够与锥形部111一体或者独立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部112和锥形部111能够通过铸造等而一体地形成。
主体部113是前端位于锥形部111的基端且朝向锥形部111的轴向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具体而言,该主体部113例如前端与上述的锥形部111的基端连续,并且基端与后述的基部31连接。主体部113具有从该前端遍及基端而大致恒定的外径。此外,主体部113能够与锥形部111一体或者独立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3和锥形部111能够通过铸造等而一体地形。
作为构成上述的前端部112、锥形部111以及主体部113的材料,由于在体腔内插通,所以优选具有抗血栓性、挠性以及生物体相容性,例如,能够采用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氟树脂等树脂材料;不锈钢、超弹性合金(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等。
此外,前端部112、锥形部111以及主体部113也可以在其表面(外周面)一侧具有各种覆膜(未图示)。作为该覆膜,例如可列举用于保护前端部112、锥形部111以及主体部113的表面的保护膜(代表例为镀膜)。
螺旋状的凸部21设于锥形部、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具体而言,该螺旋状的凸部21配置为,从转动轴11的外周面s11向半径方向外部(扩张器1的最外面、最外部)突出,相邻的凸部21彼此在轴向上分离(具有间隙214)。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凸部21设于转动轴11(由锥形部111、前端部112以及主体部113构成)的外周面s11上,并形成为设于锥形部111的螺旋状的凸部211的高度t1比设于前端部112以及主体部113的螺旋状的凸部212、213的高度t2、t3小(t2>t1且t1<t3)。
此外,螺旋状的凸部21能够形成为在轴向上连续或者断续的一条或者多条突起部。另外,螺旋状的凸部21也可以与转动轴11一体或者独立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凸部21形成为连续的一条突起部,螺旋状的凸部21、前端部112、锥形部111以及主体部113通过铸造等为一体地形成。
在此,螺旋状的凸部21优选不构成刃具(不是切断生物体组织的形状)。即,螺旋状的凸部21在其剖面(螺旋状的凸部21的与螺旋方向正交的横剖面)的形状中优选转动轴11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部不是锐角的角部。作为这样的端部,例如可列举由钝角的角部构成的端部、由包含曲线(例如包含圆、椭圆的一部分的曲线等)的形状的角部构成的端部等。由此,该扩张器1不会损伤孔内表面的生物体组织,能够扩张对象物的孔。
作为构成螺旋状的凸部21,只要无损本发明的效果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超弹性合金(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聚酰胺树脂、氟树脂等等具有生物体相容性的树脂材料等。
基部31是手术者向体内推入扩张器1或者进行旋转操作的部位。就该基部31而言,前端与主体部113的基端连接,具有与转动轴11的内腔11h连通的内腔31h。手术时,经由基部的内腔31h插通导丝等。
就扩张器1的各部的轴向的长度而言,通常,转动轴11整体为1,600mm~2,500mm,前端部112为0mm~100mm,锥形部111为5mm~100mm。就转动轴11的各部的外径而言,通常,前端部112以及锥形部111的前端为0.8mm~3.0mm,锥形部111的基端以及主体部113为1.4mm~5.0mm。就转动轴11的内腔11h的内径而言,通常为0.4mm~1.0mm。就螺旋状的凸部21的高度而言,通常,前端部112为t2=0.125mm~0.5mm,锥形部111为t1=0.1mm~0.4mm,主体部113为t3=0.125mm~0.5mm。作为螺旋状的凸部211的高度t1与螺旋状的凸部212、213的高度t2、t3的比(t1/t2、t1/t3),优选分别为1/5以上且小于1。
就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1的各部的轴向的长度而言,转动轴11整体为2,000mm,前端部112为10mm,锥形部111为30mm。就转动轴11的各部的外径而言,前端部112以及锥形部111的前端为1.84mm,锥形部111的基端以及主体部113为2.64mm。转动轴11的内腔11h的内径为0.7mm。螺旋状的凸部21的高度为t1=0.2mm、t2=0.3mm、t3=0.3mm。螺旋状的凸部211的高度与螺旋状的凸部212、213的高度的比为t1/t2=0.67、t1/t3=0.67,即t2>t1且t1<t3。
以下,对该扩张器1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导入针(未图示)穿刺对象物来开出孔。接着,将导丝(未图示)插入到导入针的内腔之后,拔出导入针。
接着,将导丝的基端插入到该扩张器1的内腔11h,将扩张器1推进至对象物的孔的部位(以下也称为“穿刺部”)并以前端部112、锥形部111的顺序插入孔。接下来,一边使转动轴11旋转一边进一步推进锥形部111来扩张孔。此外,在锥形部111扩张孔时,优选操作基部31并用转动轴11的旋转和推入。
如上所述,该扩张器1是上述的结构,因此在扩张对象物的孔时,与螺旋状的凸部212、213的高度t2、t3相比,螺旋状的凸部211的高度t1更小,相应地,能够缓和锥形部111的螺旋状的凸部211向生物体组织咬入,能够并用基于转动轴11的旋转的螺旋状的凸部21的螺纹作用和转动轴11的推入来容易而且可靠地扩张对象物的孔。
此外,该扩张器1也可以是设于锥形部111的螺旋状的凸部211的高度t1比设于前端部112或者主体部113的螺旋状的凸部212、213的高度t2、t3的任一个小的扩张器,例如也可以是t2>t1>t3的扩张器1m1(参照图2)、t2>t1=t3的扩张器1m2(参照图3)、t2<t1<t3的扩张器1m3(参照图4)、t2=t1<t3的扩张器1m4(参照图5)。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该扩张器2大致由转动轴12、螺旋状的凸部22、以及基部31(未图示)构成。该扩张器2具备转动轴12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2,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转动轴12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2中的涂敷部c以外的结构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11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转动轴12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2分别在其外表面一侧具有涂敷部c。具体而言,该涂敷部c是形成于转动轴12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2的最表面的覆膜。涂敷层c例如是以提高滑动性、生物体组织的防咬入性等目的而形成的。该涂敷部c的厚度例如能够设为0.1μm~300μm。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螺旋状的凸部22的高度意味着包含涂敷部c的厚度。
作为形成涂敷部c的材料,例如能够采用聚酰胺树脂、氟树脂等具有生物体相容性的树脂材料、或者亲水性的涂敷材料等。
作为涂敷部c的形成方法,例如能够采用浸渍法、喷雾法等公知的方法。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且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该扩张器3大致由转动轴11、螺旋状的凸部23、以及基部31(未图示)构成。该扩张器3的螺旋状的凸部23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螺旋状的凸部23中的形状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螺旋状的凸部2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螺旋状的凸部23设于锥形部和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另外,螺旋状的凸部23设于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间距比设于转动轴的除锥形部以外的外周面上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间距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凸部23设于前端部112、锥形部111以及主体部113的外周面s11上,形成为设于锥形部111的螺旋状的凸部231的高度t1比设于前端部112以及主体部113的螺旋状的凸部232、233的高度t2、t3小,而且设于锥形部111的外周面s11上的螺旋状的凸部231的间距p1比设于除锥形部111以外的转动轴11的外周面s11上(前端部112以及主体部113的外周面s11上)的螺旋状的凸部232、233的间距p2、p3大。
就螺旋状的凸部23的间距而言,通常,锥形部111为p1=0.25mm~5mm,前端部112为p2=0.2mm~4mm,主体部113为p3=0.2mm~4mm。作为螺旋状的凸部231的间距p1与螺旋状的凸部232、233的间距p2、p3的比(p1/p2、p1/p3),分别优选比1大且为25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凸部23的间距为p1=2mm、p2=1.5mm、p3=1.5mm。螺旋状的凸部231的间距p1与螺旋状的凸部232、233的间距p2、p3的比为p1/p2=1.3、p1/p3=1.3。
如上所述,该扩张器3以螺旋状的凸部231的间距p1比螺旋状的凸部232、233的间距p2、p3大的方式形成。因此,在锥形部111扩张对象物的孔时,螺旋状的凸部231的间距p1更大,相应地,螺纹作用变得更弱,因此能够抑制孔内表面的生物体组织的损伤的产生。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整体的简略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该扩张器4大致由转动轴14、螺旋状的凸部24、以及基部31构成。该扩张器4中,转动轴14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4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转动轴14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4中的形状以外的结构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11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转动轴14是具有内腔14h的中空形状的部件。该转动轴14具有锥形部141、前端部142、以及主体部143。锥形部141是前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部位。前端部142是基端位于锥形部141的前端且朝向锥形部141的轴向上的前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主体部143是前端位于锥形部141的基端且朝向锥形部141的轴向上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
转动轴14由将线材绕转动轴14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体14c形成。该第一线圈体14c例如能够使用一根线材以如下方式卷绕而形成:沿转动轴14的轴向相邻的线材彼此密合,而且外周面s14的形状成为上述的前端部142、锥形部141以及主体部143的形状。此外,形成于第一线圈体14c的内侧的空间(图8的虚线内侧的区域)成为内腔14h。
螺旋状的凸部24设于锥形部和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
螺旋状的凸部24由将线材卷绕在转动轴14的外周面s14上而成的第二线圈体24c形成。具体而言,该螺旋状的凸部24例如能够形成为,使用具有与螺旋状的凸部241、242、243各自的高度t1、t2、t3相当的线径的一个或者独立的多根线材,以卷绕在锥形部141的外周面s14上的第二线圈体24c的线材的线径比卷绕在转动轴14的除锥形部141以外的外周面s14上的第二线圈体24c的线材的线径小的方式,卷绕在转动轴14的外周面s14上,且在沿转动轴14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244。
在第二线圈体24c由一根线材构成的情况下,该线材例如能够通过以使卷绕在锥形部141的外周面s14上的第二线圈体24c的线材的线径比卷绕在转动轴14的除锥形部141以外的外周面s14上的第二线圈体24c的线材的线径小的方式进行调整来获得。作为这样的调整,例如能够采用以下方法:排成一列地接合线径不同的多个线材来作为一根线材的方法;研磨作为第二线圈体的线材的材料使用的线材的一部分(例如构成螺旋状的凸部241的部分)的方法;涂敷另外一部分(例如构成螺旋状的凸部242、243的部分)使其突起的方法等。此外,作为上述涂敷所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与作为上述的涂敷层c(参照图6)的材料而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等。
另一方面,在第二线圈体24c由独立的多根线材构成的情况下,第二线圈体24c例如能够通过将与螺旋状的凸部241的高度t1相当的线径的线材配置在锥形部141的外周面s14上、且将与螺旋状的凸部242、243的高度t2、t3相当的线径的线材配置在前端部142以及主体部143的外周面s14上来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排成一列地接合与螺旋状的凸部241、242、243各自的高度t1、t2、t3(t2>t1且t1<t3)相当的线径的三根线材而成的一根线材,配置成该线材的各线径的部位分别位于锥形部141、前端部142以及主体部143的外周面s14上。
构成第一线圈体14c的线材的直径通常为0.1mm~0.5mm。构成第二线圈体24c的一根或者多根线材的直径以及直径比例如能够分别设定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螺旋状的凸部211、212、213的高度t1、t2、t3、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11的高度t1与螺旋状的凸部212、213的高度t2、t3的比相同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体14c的线材的直径为0.21mm。第二线圈体24c由一根线材构成,就该线材的直径而言,前端部为0.3mm、锥形部为0.2mm、主体部为0.3mm。
作为构成第一线圈体14c以及第二线圈体24c的线材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与分别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为构成前端部112、锥形部111以及主体部113的材料、以及构成螺旋状的凸部21的材料而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等。
作为第一线圈体14c和第二线圈体24c的接合方法,例如能够采用利用钎料对两者的端部进行钎焊的方法、焊接的方法、利用粘接剂来粘接的方法、与覆膜熔敷的方法等。
此外,在转动轴14由第一线圈体14c形成、而且螺旋状的凸部24由第二线圈体24c形成的情况下,优选第一线圈体14c中的线材的卷绕方向与第二线圈体24c中的线材的卷绕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即第一线圈体14c与第二线圈体24c优选一方为S扭转、另一方为Z扭转。由此,在使转动轴14旋转时,能够使施加于第一线圈体14c的线材与第二线圈体24c的线材的轴向的力的方向相对,从而能够防止第一线圈体14c中的相邻的线材彼此的分离并抑制转矩传递性、推进能力的下降。
如上所述,该扩张器4中,转动轴14由第一线圈体14c形成,而且螺旋状的凸部24由第二线圈体24c形成,因此能够在转动轴14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4分别提高柔软性以及转矩传递性,并且它们相辅地能够更加提高柔软性以及转矩传递性。另外,该扩张器4中,螺旋状的凸部24由第二线圈体24c形成,因此能够利用使用的线材的线径容易而且简单地调整螺旋状的凸部241~243的高度t1~t3。
此外,该扩张器4也可以是设于锥形部141的螺旋状的凸部241的高度t1比设于前端部142或者主体部143的螺旋状的凸部242、243的高度t2、t3的任一个小的扩张器,例如也可以是t2>t1>t3的扩张器4m1(参照图9)、t2>t1=t3的扩张器4m2(参照图10)、t2<t1<t3的扩张器4m3(参照图11)、t2=t1<t3的扩张器4m4(参照图12)。另外,该扩张器4也可以是第二线圈体24m5沿第一线圈体14c(转动轴14)的轴向至其基端在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244m5的扩张器4m5(参照图13)。
[第五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整体的局部切掉的简略的侧视图。如图14所示,该扩张器5大致由转动轴15、螺旋状的凸部25、以及基部31构成。该扩张器5中,转动轴15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转动轴15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5中的形状以外的结构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11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转动轴15是具有中空形状的内腔15h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转动轴15不具有前端部(例如参照图1),而具有锥形部151和主体部153。螺旋状的凸部25设于锥形部151和主体部153各自的外周面s15上,在沿转动轴15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254。该螺旋状的凸部25形成为,设于锥形部151的螺旋状的凸部251的高度t1比设于主体部153的螺旋状的凸部253的高度t3小。此外,锥形部151以及主体部153、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51、253的结构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锥形部111以及主体部113、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11、213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该扩张器5是上述的结构,因此在扩张对象物的孔时,与螺旋状的凸部253的高度t3相比,螺旋状的凸部251的高度t1更小,相应地,能够缓和锥形部151的螺旋状的凸部251向生物体组织咬入,能够并用基于转动轴15的旋转的螺旋状的凸部251的螺纹作用和转动轴15的推入来容易而且可靠地扩张对象物的孔。
[第六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整体的简略的侧视图。如图15所示,该扩张器6大致由转动轴16、螺旋状的凸部26、以及基部31构成。该扩张器6中,转动轴16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6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转动轴16是具有中空形状的内腔16h的部件。该转动轴16由将线材绕转动轴16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体16c形成,并具有锥形部161和主体部163。螺旋状的凸部26设于锥形部161和主体部163各自的外周面s16上,在沿转动轴16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264。该螺旋状的凸部26由将线材卷绕在转动轴16的外周面s16上而成的第二线圈体26c形成,并形成为卷绕在锥形部161的外周面s16上的第二线圈体26c的线材的线径比卷绕在主体部163的外周面s16上的第二线圈体26c的线材的线径小。此外,锥形部161以及主体部163的结构、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61、263的结构分别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锥形部141以及主体部143的结构、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41、243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该扩张器6中,转动轴16由第一线圈体16c形成,而且螺旋状的凸部26由第二线圈体26c形成,因此能够在转动轴16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6分别提高柔软性以及转矩传递性,并且它们相辅地能够更加提高柔软性以及转矩传递性。另外,该扩张器6中,螺旋状的凸部26由第二线圈体26c形成,因此能够利用使用的线材的线径容易而且简单地调整螺旋状的凸部261、263的高度t1、t3。
[第七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简略的侧视图。如图16所示,该扩张器7大致由转动轴16、螺旋状的凸部26、前端片47、以及基部31(未图示)构成。该扩张器7具备前端片47,这一点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于与第一以及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前端片47是基端位于转动轴16的前端且朝向锥形部161的轴向上的前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该前端片47具有表面比第一线圈体16c的外周面s16(线材的凹凸面)平坦的表面,而且具备与转动轴16的内腔16h连通的大致圆筒中空形状的内腔47h。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片47的内腔47h的内径为0.7mm,就转动轴16的内腔16h的内径而言,前端为0.7mm、基端为1.5mm。
前端片47例如能够通过在第一线圈体16c以及第二线圈体26c的前端部使用银锡钎料、金锡钎料等钎料等平坦地成形表面而形成。
如上所述,该扩张器7具备前端片47,因此能够提高转动轴16向利用导入针穿设的孔的插入性,能够顺畅地进行手术。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根据权利要求书所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转动轴11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1、23一体地形成的扩张器1~3进行了说明,在第四、第六以及第七实施方式中,对转动轴14、16以及螺旋状的凸部24、26分别由线圈体形成的扩张器4、6、7进行说明,但该扩张器也可以是仅转动轴一体地形成而且螺旋状的凸部由线圈体(第二线圈体)形成的扩张器,例如也可以是t2>t1且t1<t3的扩张器8m1(参照图17)、t2>t1>t3的扩张器8m2(参照图18)、t2>t1=t3的扩张器8m3(参照图19)、t2<t1<t3的扩张器8m4(参照图20)、t2=t1<t3的扩张器8m5(参照图21)、t2>t1且t1<t3且p1>p2、p3的扩张器8m6(参照图22)、t1<t3的扩张器8m7(参照图23)。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具备涂敷部c的扩张器2进行了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间距不同的螺旋状的凸部23混合存在的扩张器3进行了说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前端片47的扩张器7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无损本发明的效果,则该扩张器也可以适当组装上述结构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例如,在包含上述的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任意的扩张器中也能够采用第七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前端片47(参照图16)。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对螺旋状的凸部21~23、25分别从转动轴11、12、15外周面上的轴向上的前端遍及中途地形成的扩张器1~3、5进行了说明,但螺旋状的凸部也可以是遍及转动轴外周面上的轴向整体地形成的扩张器。
另外,在上述的第六以及第七实施方式中,对螺旋状的凸部26(第二线圈体26c)分别从转动轴16外周面上的轴向上的前端遍及中途地在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而且从上述中途遍及基端而相邻的部分相接的扩张器6、7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螺旋状的凸部(第二线圈体)遍及转动轴外周面上的轴向整体(前端至基端)地在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的扩张器。
符号的说明
1~7、1m1~1m4、4m1~4m5、8m1~8m7—扩张器,11、12、14~16—转动轴,111、141、151、161—锥形部,112、142—前端部,113、143、153、163—主体部,14c、16c—第一线圈体,21~26—螺旋状的凸部,24c、26c—第二线圈体,214、234、244、254、264—间隙,s11、s14~s16—外周面,t1、t2、t3—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p1、p2、p3—螺旋状的凸部的间距。

Claims (6)

1.一种扩张器,具备中空形状的转动轴和螺旋状的凸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动轴具有前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锥形部、基端位于上述锥形部的前端且朝向上述锥形部的轴向上的前端侧延伸设置的前端部、以及前端位于上述锥形部的基端且朝向上述锥形部的轴向上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主体部,或者,上述转动轴不具有上述前端部而具有上述锥形部和上述主体部,
在上述转动轴不具有上述前端部的情况下,上述螺旋状的凸部设于上述锥形部和上述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上述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上述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上述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
在上述转动轴具有上述前端部的情况下,上述螺旋状的凸部设于上述锥形部和上述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各自的外周面上,在沿上述转动轴的轴向相邻的部分具有间隙,设于上述锥形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比设于上述前端部以及/或者主体部的螺旋状的凸部的高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动轴由将线材绕上述转动轴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由将线材卷绕在上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而成的第二线圈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动轴由将线材绕上述转动轴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体形成,而且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由将线材卷绕在上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而成的第二线圈体形成,
上述第一线圈体中的线材的卷绕方向与上述第二线圈体中的线材的卷绕方向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
卷绕在上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第二线圈体的线材的线径比卷绕在上述转动轴的除上述锥形部以外的外周面上的上述第二线圈体的线材的线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
设于上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上的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的间距比设于上述转动轴的除上述锥形部以外的外周面上的上述螺旋状的凸部的间距大。
CN201880093601.8A 2018-05-24 2018-09-21 扩张器 Withdrawn CN1121355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9981 WO2019224970A1 (ja) 2018-05-24 2018-05-24 ダイレータ
JPPCT/JP2018/019981 2018-05-24
PCT/JP2018/035087 WO2019225025A1 (ja) 2018-05-24 2018-09-21 ダイレ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5574A true CN112135574A (zh) 2020-12-25

Family

ID=6861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517.6A Withdrawn CN112118796A (zh) 2018-05-24 2018-05-24 扩张器
CN201880093601.8A Withdrawn CN112135574A (zh) 2018-05-24 2018-09-21 扩张器
CN201880093584.8A Withdrawn CN112188870A (zh) 2018-05-24 2018-09-21 扩张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517.6A Withdrawn CN112118796A (zh) 2018-05-24 2018-05-24 扩张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584.8A Withdrawn CN112188870A (zh) 2018-05-24 2018-09-21 扩张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20210069480A1 (zh)
EP (3) EP3804640A1 (zh)
JP (3) JP7036914B2 (zh)
CN (3) CN112118796A (zh)
WO (3) WO2019224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276A (zh) 2018-09-21 2021-04-30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扩张器
WO2020059120A1 (ja) * 2018-09-21 2020-03-2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レータ
JP7330129B2 (ja) * 2020-04-03 2023-08-21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レータ
WO2023119399A1 (ja) * 2021-12-21 2023-06-2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8342A (en) * 1985-09-13 1989-07-18 Martin Kaltenbach Dilation catheter
US20020077655A1 (en) * 2000-11-03 2002-06-20 Giulio Frova Tracheostomy dilator
CN101125087A (zh) * 2001-07-11 2008-02-20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刺血针和穿刺装置
CN102448378A (zh) * 2009-11-09 2012-05-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植入留置装置、连结支承器具、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及植入留置方法
US20140046357A1 (en) * 2012-08-09 2014-02-13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ilation device
CN103889299A (zh) * 2011-07-27 2014-06-25 奥林巴斯内镜科技美国公司 旋转前进式导管插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4671A (ja) * 1984-05-09 1985-11-21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テル導入具
JP2502565Y2 (ja) * 1990-12-18 1996-06-26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US8029470B2 (en) * 2004-09-30 2011-10-04 Pacesetter, Inc. Transmembrane acces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7098120A (ja) * 2005-09-06 2007-04-19 Fmd:Kk 医療用処置具及びその回転操作装置並びに医療用処置装置
US20090281500A1 (en) * 2006-04-19 2009-11-12 Acosta Pablo G Device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abdominal surgical procedures
JP2008011867A (ja) 2006-05-25 2008-01-24 Nippon Zeon Co Ltd ダイレーター、ダイレー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ス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
US8870755B2 (en) 2007-05-18 2014-10-28 Olympus Endo Technology America Inc.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US8795326B2 (en) * 2007-10-05 2014-08-05 Covidien Lp Expanding seal anchor for single incision surgery
BR112012010073A2 (pt) * 2009-10-28 2017-08-08 Smith & Nephew Inc âncoras de sutura rosqueadas
US20130012955A1 (en) 2010-03-17 2013-01-10 Dean L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in Vertebral Alignment
JP5956335B2 (ja) * 2010-06-30 2016-07-27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JP2012095812A (ja) * 2010-11-01 2012-05-24 Olympus Corp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5736735B2 (ja) * 2010-11-09 2015-06-1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CN202236835U (zh) * 2011-09-22 2012-05-30 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胸腔扩张器及引流包
CN102671287B (zh) * 2012-05-07 2014-04-0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扩张器
CN105338877B (zh) * 2013-06-26 2017-06-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螺旋单元、插入装置和螺旋单元的制造方法
EP3174478B8 (en) 2014-08-01 2024-01-03 Star BP, Inc. Coring dilator for defining an aperture in a tissue wall
JP6180655B2 (ja) * 2015-06-03 2017-08-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装着ユニット
CN205054309U (zh) * 2015-10-08 2016-03-02 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经皮气管切开用旋转扩张器
JP2017221562A (ja) * 2016-06-17 2017-12-21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WO2018180209A1 (ja) * 2017-03-28 2018-10-04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8342A (en) * 1985-09-13 1989-07-18 Martin Kaltenbach Dilation catheter
US20020077655A1 (en) * 2000-11-03 2002-06-20 Giulio Frova Tracheostomy dilator
CN101125087A (zh) * 2001-07-11 2008-02-20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刺血针和穿刺装置
CN102448378A (zh) * 2009-11-09 2012-05-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植入留置装置、连结支承器具、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及植入留置方法
CN103889299A (zh) * 2011-07-27 2014-06-25 奥林巴斯内镜科技美国公司 旋转前进式导管插入系统
US20140046357A1 (en) * 2012-08-09 2014-02-13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il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4641A1 (en) 2021-04-14
JP6997306B2 (ja) 2022-01-17
US20210077794A1 (en) 2021-03-18
JPWO2019225026A1 (ja) 2021-05-13
EP3804640A1 (en) 2021-04-14
CN112188870A (zh) 2021-01-05
JPWO2019224970A1 (ja) 2021-05-13
WO2019225025A1 (ja) 2019-11-28
US20210069480A1 (en) 2021-03-11
WO2019225026A1 (ja) 2019-11-28
JP7036914B2 (ja) 2022-03-15
EP3804642A1 (en) 2021-04-14
JP7130741B2 (ja) 2022-09-05
WO2019224970A1 (ja) 2019-11-28
JPWO2019225025A1 (ja) 2021-05-13
US20210077795A1 (en) 2021-03-18
CN112118796A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5574A (zh) 扩张器
US11331459B2 (en) Dilator
US11883067B2 (en) Dilator
US11896790B2 (en) Dilator
WO2020059121A1 (ja) ダイレータ
JP7330129B2 (ja) ダイ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