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196A - 线束配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束配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196A
CN112041196A CN201980028850.3A CN201980028850A CN112041196A CN 112041196 A CN112041196 A CN 112041196A CN 201980028850 A CN201980028850 A CN 201980028850A CN 112041196 A CN112041196 A CN 112041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housing
seat
base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88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1196B (zh
Inventor
山本悟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41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线束配线装置具备:线束(20),配置在座椅(80)与底座部(82)之间,座椅(80)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在车辆设置的底座部(82);壳体(40),能够在收容有线束(20)的状态下与座椅(80)一起旋转;及底座侧固定部(30),将从壳体(40)向底座部(82)侧拉出的线束(20)的端部固定于底座部(82),并且能够伴随着座椅(80)的旋转而相对于壳体(40)相对地旋转,壳体(40)构成为具有:第一收容部(42),配置在底座侧固定部(30)相对于壳体(40)相对地旋转的旋转轨道(X)的范围的内侧;及第二收容部(43),从与底座侧固定部(30)旋转的旋转轨道(X)的范围不同的部分鼓出设置。

Description

线束配线装置
技术领域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线束配线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用于向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能够旋转的座椅供给电源的线束配线装置,已知有日本专利第6052148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该线束配线装置成为将具有滑动件能够呈圆弧状地移动的圆弧状滑动槽的旋转吸收用壳体固定于座椅的底面的结构。在使座椅旋转的情况下,对应于座椅的旋转而旋转吸收用壳体旋转,滑动件在圆弧状滑动槽内滑动,由此使线束追随座椅的旋转,并在旋转吸收用壳体内使线束的余长迂回,从而收容线束的余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52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上述的线束配线装置,例如,在将座椅的旋转角度增大例如180度以上等的情况下,线束的余长变长,因此在旋转吸收用壳体内无法收容线束的余长。可是,如果增大旋转吸收用壳体,则在使座椅旋转时,旋转吸收用壳体可能会与其他的构件等发生干涉。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不妨碍座椅的旋转地吸收线束的余长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线束配线装置,具备:线束,配置在座椅与底座之间,所述座椅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在车辆设置的所述底座部;壳体,能够在收容有所述线束的状态下与所述座椅一起旋转;及底座侧固定部,将从所述壳体向所述底座部侧拉出的所述线束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底座部,并且能够伴随着所述座椅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地旋转,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围绕所述座椅的旋转轴设置,配置在所述底座侧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地旋转的轨道范围的内侧;及第二收容部,从所述第一收容部中的与所述底座侧固定部旋转的轨道范围不同的部分朝向外侧鼓出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线束配线装置,在第一收容部能够收容线束的余长,并且在从第一收容部鼓出设置的第二收容部也能够收容线束。由此,即使在座椅的旋转角度变大(例如成为180度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线束的余长。
另外,第一收容部设置在底座侧固定部旋转的轨道范围的内侧,第二收容部从与底座侧固定部旋转的轨道范围不同的部分朝向外侧鼓出设置,因此能够不妨碍座椅的旋转地利用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吸收线束的余长。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线束配线装置也可以设为以下的结构。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收容部具有该第一收容部的外形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底座侧固定部的旋转轨道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形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底座侧固定部的旋转轨道的整个内侧配置圆形部而设置第一收容部,因此与例如在旋转中心将收容部设置成矩形形状或小的圆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第一收容部使线束移动时使线束以平缓地弯折的状态移动。由此,第一收容部中的线束的移动变得平滑,能够抑制以线束的移动为起因而座椅的旋转受到妨碍的情况。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收容部沿着所述圆形部的切线与所述圆形部的端部相连形成。
例如,当将第二收容部相对于圆形部朝向径向突出设置时,需要使在圆形部和第二收容部配线的线束较大地弯折,因此由于线束的最小弯折半径而壳体整体大型化。
然而,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不使线束较大地弯折而将线束在第一收容部的圆形部和第二收容部平滑地配线。由此,能够抑制壳体的大型化,并吸收线束的余长。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收容部在鼓出端部具有弯曲部,弯折的所述线束沿着所述弯曲部配置,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得比所述线束的允许曲率半径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第二收容部内使线束平缓地弯折而收容。由此,能够在第二收容部内使线束平滑地移动,能够抑制以线束在壳体内移动的情况为起因而座椅的旋转受到妨碍的情况。
也可以是,在所述圆形部内设置有座椅侧固定部和线束收容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在所述壳体的旋转中心侧将所述线束的座椅侧的端部固定,所述线束收容部配置在比所述座椅侧固定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使所述壳体朝向一方旋转时,所述线束收容于所述线束收容部内,在使所述壳体朝向作为与一方相反的方向的另一方旋转时,所述线束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以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为基准设置在与所述线束收容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例如,在第二收容部以座椅侧固定部为基准设置于与线束收容部相同侧的位置的形态中,使壳体旋转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线束过度弯折。另一方面,当要平缓地卷缠线束而收容于壳体时,壳体大型化。然而,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座椅侧固定部为基准在圆形部的第一线束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配置线束。由此,能够不使线束过度弯折地将线束的余长收容于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
也可以是,所述线束收容部具有:位于径向外侧而呈圆弧状地设置的第一内周面;及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侧以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相对的方式弯曲设置的第二内周面,所述线束收容部以所述第二内周面的中央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方式形成。
例如,在第一收容部内收容的线束的长度长的情况下,需要增大在壳体朝向另一方旋转时收容线束的第二收容部。然而,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使壳体朝向一方向旋转时,能够使线束沿着座椅侧固定部的第二内周面收容,因此与例如使线束沿着第一内周面侧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在第一收容部收容的线束的长度。即,能够抑制对于在使壳体向另一方旋转的情况下产生的线束的余长进行收容的第二收容部的大型化。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内周面以越从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中的固定所述线束的位置分离则曲率半径越增大的方式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最远离固定有线束的位置的部分,曲率半径最大,因此在将线束卷缠于座椅侧固定部而使壳体朝向一方向旋转之后使壳体朝向另一方旋转的情况下,第二内周面能够按压线束而使壳体旋转。即,能够使线束从第一收容部的线束收容部朝向第二收容部平滑地移动,能够抑制以线束移动的情况为起因而座椅的旋转受到妨碍的情况。
也可以是,所述线束包括外包装体及电线而构成,所述外包装体是仅向一方向弯折的所述树脂制的外包装体,所述电线插通于所述外包装体并与所述外包装体一起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内线束向与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而线束缠绕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以线束向与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的情况为起因而座椅的旋转受到妨碍的情况。
也可以是,所述座椅侧固定部具有:外包装体固定部,将所述外包装体固定;及电线固定部,将从所述外包装体拉出的所述电线固定,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中的所述外包装体固定部与所述电线固定部之间设置有电线余长吸收部,该电线余长吸收部在所述线束在所述壳体内移动时收容从所述外包装体拉出的所述电线。
例如,在外包装体插通有多个电线的线束的情况下,当线束弯折时,存在以外包装体与电线的曲率半径之差为起因而从外包装体的端部拉出电线的情况,有时以拉出的电线的余长为起因而座椅的旋转会受到妨碍。
然而,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外包装体固定部与电线固定部之间设有收容从外包装体拉出的电线的余长的电线余长吸收部,因此能够抑制在线束弯折时以从外包装体的端部拉出的电线的余长为起因而座椅的旋转受到妨碍的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不妨碍座椅的旋转地吸收线束的余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二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第二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第二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斜下方观察上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下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向座椅和底座部安装线束配线装置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座椅配置成第一状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固定于座椅和底座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固定于底座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一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固定于底座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座椅配置成第二状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固定于底座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座椅配置成第三状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固定于底座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拆卸上壳体而配置成第一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拆卸上壳体而配置成第二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拆卸上壳体而配置成第三状态的线束配线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关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中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0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配线装置10例示在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底座部82与座椅80之间配线线束20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以各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以F侧为前侧,以R侧为后侧进行说明。
座椅80例如是车辆的驾驶位侧的座椅,如图10、图14及图16所示,固定于底座部82,底座部82相对于在车辆的地板部固定的金属制的一对轨道81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
如图11~图13所示,底座部82具有呈大致矩形的框形状的底座主体83和从底座主体83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出的一对腿部84。
一对腿部84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组装于各个轨道81,在底座主体83的上表面固定有旋转台90。
旋转台90为金属制,具有固定于底座部82的底座侧基座92和能够旋转地组装于底座侧基座92的座椅侧基座94。
底座侧基座92呈圆形平板状,通过螺栓紧固等而固定于底座部82的底座主体83。
座椅侧基座94形成为比底座侧基座92小一圈的圆形平板状,通过螺栓紧固等固定于在座椅80的底部安装的底板85。而且,座椅侧基座94经由轴承等而组装于底座侧基座92的内侧,能够以底座侧基座92的轴心为中心而相对于底座侧基座92旋转。由此,座椅80能够相对于底座部82旋转。
在底座侧基座92与座椅侧基座94之间设有未图示的限动件,通过该限动件,座椅80仅能够在第二状态(参照图14)与第三状态(参照图16)之间的约270度的范围内旋转,所述第二状态是从朝向前方的第一状态(参照图10)右旋转地旋转约90度而朝向右方的状态,所述第三状态是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相反方向即左旋转地旋转约180度而朝向后方的状态。
如图1~图5所示,线束配线装置10具备线束20、收容线束20的壳体40、及将线束20的一端固定于底座部82的底座侧固定部30。
线束20的一方的端部设为向底座部82配线的底座侧端部21,并与车辆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未图示的设备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向底座部82配线的线束20例如从底座部82配线在垫或板等的下方的地板上或地板下,但是图示省略。另一方面,线束20的另一方的端部设为座椅侧端部22,例如,与在座椅80安装的电动滑动或电动倾斜用的电动机、座椅加热器等座椅侧的任意的未图示的电气安装件连接。并且,经由该线束20进行车辆侧的设备与座椅80的电气安装件之间的供电或信号的收发。
如图5、图18~图20所示,线束20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为5根)电线24及供这些电线24插通的外包装体25。各电线24是通过合成树脂制的绝缘包覆将由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构成的芯线包覆的结构,各电线24的端部配置于座椅80侧而连接于电气安装件。
外包装体25通过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纵长的带状,如图5所示,多个电线24在外包装体25内保持为沿上下方向并列的状态。外包装体25能够以插通有电线24的状态仅向一方向(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8~图20中成为顺时针的右旋转)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图20所示,通过在外包装体25的一侧面26形成多个狭缝27而能够仅向一方向弯折。即,线束20能够从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状态成为呈涡旋状地弯折的弯折状态。
如图11及图13所示,底座侧固定部30是将从外包装体25拉出的多个电线24固定于底座部82的结构,具备:载置部31,载置从外包装体25拉出的多个电线24;盖部32,以从上方覆盖载置部31的方式组装于载置部31;及固定片33,将载置部31向底座部82固定。
如图1及图2所示,载置部31在上表面具有能够载置多个电线24的大致矩形的底板31A,使捆束带B插通于在底板31A贯通设置的一对带插通孔34而将多个电线24与底板31A一起捆束,从而在载置部31将多个电线24固定于底座侧固定部30。
盖部32通过组装于载置部31而与载置部31一起构成固定部主体35,具有从上方覆盖配置于载置部31的多个电线24的大致矩形的盖主体36、能够与设置于载置部31的两侧缘的多个被卡定部31B卡定的多个卡定片37。各卡定片37与对应的被卡定部31B沿上下方向卡定,从而盖主体36以从上方覆盖多个电线24的状态保持于载置部31而构成固定部主体35,固定部主体35的高度尺寸L1如图4所示设定得比外包装体25的高度尺寸L2小。
如图1~图5所示,固定片33成为从载置部31的一方的侧缘向上方立起之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形态。在固定片33的上表面设有能够相对于底座部82的底座主体83沿板厚方向嵌合的圆筒部38和将固定片33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3A。使圆筒部38与底座主体83嵌合,并使贯通孔33A对合于在底座主体83设置的螺栓孔83B而通过螺栓紧固等将底座侧固定部30固定于底座部82的底座主体83。即,线束20的底座侧端部21成为经由底座侧固定部30固定于底座部82的状态。
壳体4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1所示,配置在底座部82的一对腿部84与一对轨道81之间。壳体40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栓插通于沿上下方向贯通该壳体40的螺栓插通孔41而拧入旋转台90的座椅侧基座94来固定于座椅侧基座94。因此,如图10、图14及图16所示,壳体40能够伴随着座椅80的旋转而与座椅80同样地在第二状态与第三状态之间的约270度的范围内旋转。
另外,如图1~图5所示,壳体40具备载置线束20的下壳体50和从上方组装于下壳体50的上壳体70,当从上方将上壳体70组装于下壳体50时,载置于下壳体50的线束20由上壳体70从上方覆盖。
下壳体50具备围绕座椅80的旋转轴设置的圆形部51和从圆形部51鼓出的鼓出部60。
圆形部51具有外形形状呈俯视观察大致圆形形状的圆形底板部51A和设置在圆形底板部51A上的座椅侧固定部54。
圆形底板部51A以壳体40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点而约270度的范围形成为圆形,在圆形底板部51A的一方的端部设有从成为圆形的部分沿切线方向延伸的直线部52A。
在圆形底板部51A的外周缘设有稍朝向上方竖立设置的下侧防脱部53。下侧防脱部53的内周面位于圆形部51的径向外侧而成为沿圆形底板部51A的外形配置的圆形形状的第一内周面53A。
圆形底板部51A的外形的一部分形成为沿着圆弧状的旋转轨道X,该旋转轨道X是在壳体40对应于座椅80的旋转而旋转时固定于底座部82的底座侧固定部30绕着圆形底板部51A相对移动的旋转轨道。因此,如图20所示,圆形部51成为配置于底座侧固定部30的旋转轨道X的整个范围内的形态。
在圆形底板部51A的中央部设有将线束20的座椅侧端部22固定的座椅侧固定部54。
座椅侧固定部54具备:电线固定部55,在图8及图18所示的第一状态下配置在比旋转中心位置稍靠右侧的位置;外包装体固定部57,隔着设置在电线固定部55的后方的隔壁56而配置于后方;突出部58,从外包装体固定部57的后端部稍稍朝向左斜后方突出;及内周壁59,以突出部58为起点而向右旋转方向弯曲。
电线固定部55将从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向座椅80侧拉出的多个电线24固定,使捆束带B插通于将圆形底板部51A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一对孔55A而将圆形底板部51A和多个电线24捆束,从而将多个电线24的座椅80侧的端部固定。
如图18所示,多个电线24的座椅80侧的端部在电线固定部55处被固定之后,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以沿着壳体40的旋转中心的方式朝向配置于上方的座椅80拉出。从电线固定部55朝向外包装体25侧延伸的多个电线24在图18所示的第一状态下,从电线固定部55向右延伸之后,向左折回而在绕过隔壁56的右方之后向外包装体25导入。
隔壁56在图8及图18所示的第一状态下,成为从比外包装体固定部57稍靠右侧的位置笔直地向左方延伸而延伸至圆形底板部51A的外周缘的形态,隔壁56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下侧防脱部53的高度尺寸大。而且,在隔壁56的右侧端部的后面设有外包装体固定部57。
外包装体固定部57具有一对肋57A,该一对肋57A在图18所示的第一状态下从在外包装体固定部57的后方配置的突出部58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设置并上下延伸,通过利用一对肋57A和隔壁56夹持外包装体25的端部而将外包装体25的座椅80侧的端部固定于座椅侧固定部54。
如图18所示,突出部58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圆形形状,突出部58的外形以成为比外包装体25的允许弯折半径大的弯折半径的方式形成。
内周壁59设为如下形态:在图18所示的第一状态下与突出部58的右侧端部58B相连,以在内周壁59的内侧配置电线固定部55和外包装体固定部57的方式呈圆弧状地延伸至隔壁56的左侧端部56A。而且,内周壁59形成为以内周壁59的中央部分最远离下侧防脱部53的第一内周面53A的方式与第一内周面53A在径向上相对,内周壁59构成为越从突出部58及外包装体固定部57分离则曲率半径越增大。
即,在内周壁59的内侧的外包装体固定部57与电线固定部55之间设有收容从外包装体25拉出的电线24的空间,该空间作为电线余长吸收部66,该电线余长吸收部66对于在线束20弯折时以外包装体25与电线24的曲率半径之差为起因而从外包装体25的端部拉出的电线24的余长进行收容。
另外,如图18所示,内周壁59的下侧防脱部53的第二内周面59A与下侧防脱部53的第一内周面53A之间的空间作为供固定于外包装体固定部57的外包装体25配置的线束收容部52,在圆形部51中,线束收容部52配置在比座椅侧固定部5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并且,当壳体40成为图20所示的第三状态时,在线束收容部52内,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成为以外包装体固定部57为起点以卷缠于突出部58及第二内周面59A的方式右旋而延伸至底座侧固定部30的状态。
鼓出部60在图18所示的第一状态下,成为从圆形部51的配置有突出部58的右后端部沿圆形底板部51A的切线方向直线性地延伸的形态。即,鼓出部60设为从圆形底板部51A(底座侧固定部30的轨道范围)鼓出的形态,设置在以座椅侧固定部54为基准而设置于下侧的线束收容部52的相反侧即上侧的位置。
鼓出部60具有与圆形底板部51A连成同一平面状的平板状的鼓出底板部61,鼓出底板部61的鼓出端部设为带有圆角的半圆状的弯曲部62。弯曲部62的曲率半径设定得比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的允许曲率半径大。在鼓出底板部61的外周缘,与圆形部51的隔壁56的左侧端部56A和下侧防脱部53的右后端部相连的侧壁部63以与隔壁56相同的高度尺寸形成。
由此,底座侧固定部30在圆形部51的外周能够相对移动的范围成为如下范围:以旋转中心为中心点从配置有圆形底板部51A的直线部52A的圆形部51的左端部(圆形部51与鼓出部60的下侧壁的交界部分)至配置有座椅侧固定部54的突出部58的圆形部51的后端部的位置(从图20的第三状态相对于圆形部51左旋转地成为图19的第二状态)的约270度的范围。
在鼓出部60内部,在图18所示的第一状态下,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在左右方向上折回而配置。详细而言,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从外包装体固定部57至隔壁56的左端部地沿隔壁56延伸之后,通过朝向突出部58向右方向折回而沿着圆形部51的下侧防脱部53配置,成为线束20在鼓出部60内和线束收容部52内配置的状态。
另外,使壳体40从第一状态向右旋转,如图19所示成为第二状态时,在鼓出部60内,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以将外包装体25对折地折回的状态配置。详细而言,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从外包装体固定部57沿着隔壁56及鼓出部60的侧壁部63配置之后,在弯曲部62右旋转地朝向右方弯折而折回,以与配置在突出部58的后方的底座侧固定部30相连的状态配置在鼓出部60内。
接下来,说明上壳体70。如图1、图2及图6所示,上壳体70呈与下壳体50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在上壳体70中的将下壳体50的圆形部51从上部覆盖的部分设有朝向上方呈圆形形状地突出的突出圆形部71。在突出圆形部71的中央设有供从下壳体50的电线固定部55朝向上方拉出的多个电线24插通的电线插通孔72,在电线插通孔72的周围设有一对螺纹孔71A。
一对螺纹孔71A设置在与形成于下壳体50的座椅侧固定部54的一对拧入部54B对应的位置,使螺纹孔71A与拧入部54B重合,并使设置于上壳体70的上侧托架73与设置于下壳体50的鼓出部60的下侧托架65重合,将它们进行螺纹紧固,由此将下壳体50与上壳体70组装成一体而构成壳体40。
并且,当构成壳体40时,通过下壳体50的圆形部51和上壳体70构成第一收容部42,通过下壳体50的鼓出部60和上壳体70构成第二收容部43。
另外,在上壳体70的外周缘,如图6所示,形成与下壳体50的圆形部51中的下侧防脱部53及鼓出部60中的侧壁部6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上侧防脱部74。如图4所示,上侧防脱部74设置成与下侧防脱部53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下壳体50与上壳体70组装成一体而构成壳体40时,在下侧防脱部53与上侧防脱部74之间设置间隙S。
如图4所示,间隙S设定为虽然线束20的底座侧固定部30的固定部主体35能够以具有间隙的状态配置,但是外包装体25无法插通间隙S那样的尺寸。因此,在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收容于壳体40内的状态下,外包装体25通过下侧防脱部53和上侧防脱部74被防止从壳体40的间隙S脱落,但是壳体40能够在底座侧固定部30从壳体40露出的状态下旋转。
本实施方式为以上那样的结构,接下来,说明线束配线装置10的作用及效果。
例如,能够旋转的座椅的旋转角度小于180度等旋转角度小的情况下,在旋转前与旋转后之间产生的线束的余长也缩短,因此能够在壳体内吸收线束的余长。然而,在增大座椅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例如,大于180度的情况下,在旋转前与旋转后之间产生的线束的余长变长,因此担心在壳体内无法收容线束的余长。可是,如果增大壳体,则在对应于座椅的旋转而使壳体旋转时,壳体可能会与其他的构件等发生干涉。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40设有:圆形部51,以沿着底座侧固定部30相对于壳体40相对旋转的旋转轨道X的方式配置在旋转轨道X的整个范围内;及鼓出部60,从圆形部51中的与底座侧固定部30旋转的旋转轨道X的范围不同的部分沿着圆形部51的切线鼓出。
即,能够在圆形部51内收容线束20的余长,并且也能够在从圆形部51鼓出设置的鼓出部60收容线束20。
即,即使在座椅80的旋转角度大例如成为180度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线束20的余长。而且,圆形部51设置在底座侧固定部30旋转的旋转轨道X的范围的内侧,鼓出部60从与底座侧固定部30旋转的旋转轨道X的范围不同的部分朝向外侧鼓出设置,因此能够不妨碍座椅80的旋转地利用圆形部51和鼓出部60吸收线束20的余长。
另外,圆形部51以沿着底座侧固定部30的旋转轨道X的方式设置于旋转轨道X的整个内侧,因此与例如在旋转中心设置矩形形状或小的圆形形状的收容部的情况相比,在圆形部51能够使线束20以平缓地弯折的状态移动。由此,圆形部51中的线束20的移动变得平滑,能够抑制以线束20的移动为起因而座椅80的旋转受到妨碍的情况。
另外,鼓出部60成为沿着圆形部51的切线鼓出的形态,因此与例如将鼓出部相对于圆形部而朝向径向突出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在圆形部51和鼓出部60配置的线束20不过度弯折地平滑地配线。
在此,例如,在线束的允许曲率半径大的情况下,圆形部甚至壳体整体可能会大型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圆形部51的大型化,并吸收线束20的余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鼓出部60以座椅侧固定部54为基准而设置在与线束收容部52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在鼓出部60的鼓出端部设有曲率半径比线束20的允许曲率半径大的弯曲部62。
在此,例如,鼓出部以座椅侧固定部为基准配置在与线束收容部同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使壳体旋转时,线束可能会过度弯折而损伤。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壳体40成为图19所示的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将线束20的余长平缓地弯折而收容在鼓出部60内。而且,在使壳体40成为图20所示的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在线束收容部52能够使线束20的余长沿着第二内周面59A收容,因此能够防止线束20过度弯折的情况,并能够在鼓出部60内使线束20平滑地移动。
由此,能够抑制以线束20过度弯折或线束20在壳体40内移动的情况为起因而座椅80的旋转受到妨碍或线束20损伤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内周壁59的第二内周面59A以中央部最远离下侧防脱部53的第一内周面53A的方式与第一内周面53A在径向上相对,并以越从突出部58及外包装体固定部57分离则曲率半径越增大的方式形成。
在此,例如,在图20所示的第三状态下,收容于圆形部的线束收容部内的线束的长度长的情况下,使壳体40向左旋转而配置成第二状态时,为了收容线束20的余长而不得不使鼓出部大型化。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将线束20卷缠于座椅侧固定部54的方式使壳体40旋转而成为图20所示的第三状态时,线束20沿着第二内周面59A配置,因此与例如沿着第一内曲面配置线束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在圆形部51收容的线束20的长度尺寸。即,能够缩短在圆形部51的线束收容部52收容的线束20的余长,由此能够减小鼓出部60中的收容线束20的余长的空间,能够抑制鼓出部60的大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内周壁59的第二内周面59A越从固定有线束20的位置分离,则曲率半径越大。即,在最远离固定有线束20的位置的部分,曲率半径最大,因此沿着座椅侧固定部54的第二内周面59A配置了线束20的第三状态之后,朝向第一状态使壳体40向左旋转的情况下,第二内周面59A按压线束20而能够使壳体40旋转。由此,能够使线束20从圆形部51的线束收容部52朝向鼓出部60平滑地移动。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外包装体25插通有多个电线24的线束20的情况下,如果线束20弯折,则以外包装体25与电线24的曲率半径之差为起因而有时会从外包装体25的端部拉出电线24。
然而,本实施方式在座椅侧固定部54的内周壁59的内侧的外包装体固定部57与电线固定部55之间设有电线余长吸收部66,在线束20弯折时,电线余长吸收部66能够吸收从外包装体25拉出的电线24的余长,因此能够抑制在线束20弯折时由于从外包装体25拉出的电线24的余长而座椅80的旋转受到妨碍的情况。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没有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包括例如如下那样的各种形态。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圆形部51的切线地形成鼓出部60,壳体40旋转约270度。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鼓出部从圆形部沿径向突出地形成,壳体旋转270度以上。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上壳体70一起构成第一收容部42的圆形部51构成为配置在底座侧固定部30移动的旋转轨道X的范围的整个内侧。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圆形部只要配置在底座侧固定部移动的轨道范围的内侧即可,可以不配置于底座侧固定部移动的轨道范围的整个内侧,与上壳体一起构成第一收容部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多角形形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鼓出部60构成为从圆形部51的端部直线性地延伸的形态。然而,并不局限于此,鼓出部也可以构成为在圆形部的端部带有圆角的形态或多角形形状。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座椅侧固定部54的内周壁59的中央部构成为最远离下侧防脱部53的第一内周面53A。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内周壁构成为内周壁与下侧防脱部的第一内周面之间的距离成为恒定。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束20的外包装体25成为顺时针的右旋地弯折。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反转的形状并且设为外包装体成为逆时针的左旋地弯折的结构。
标号说明
10:线束配线装置
20:线束
24:电线
25:外包装体
30:底座侧固定部
40:壳体
42:第一收容部
43:第二收容部
51:圆形部
52:线束收容部
53A:第一内周面
54:座椅侧固定部
55:电线固定部
57:外包装体固定部
59A:第二内周面
62:弯曲部
66:电线余长吸收部
80:座椅
82:底座部。

Claims (9)

1.一种线束配线装置,具备:
线束,配置在座椅与底座部之间,所述座椅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在车辆设置的所述底座部;
壳体,能够在收容有所述线束的状态下与所述座椅一起旋转;及
底座侧固定部,将从所述壳体向所述底座部侧拉出的所述线束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底座部,并且能够伴随着所述座椅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地旋转,
所述壳体具有:
第一收容部,围绕所述座椅的旋转轴设置,配置在所述底座侧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地旋转的轨道范围的内侧;及
第二收容部,从所述第一收容部中的与所述底座侧固定部旋转的轨道范围不同的部分朝向外侧鼓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收容部具有该第一收容部的外形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底座侧固定部的旋转轨道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收容部沿着所述圆形部的切线与所述圆形部的端部相连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收容部在鼓出端部具有弯曲部,弯折的所述线束沿着所述弯曲部配置,
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得比所述线束的允许曲率半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圆形部内设置有座椅侧固定部和线束收容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在所述壳体的旋转中心侧将所述线束的座椅侧的端部固定,所述线束收容部配置在比所述座椅侧固定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使所述壳体朝向一方旋转时,所述线束收容于所述线束收容部内,在使所述壳体朝向作为与一方相反的方向的另一方旋转时,所述线束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
所述第二收容部以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为基准设置在与所述线束收容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线束收容部具有:位于径向外侧而呈圆弧状地设置的第一内周面;及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侧以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相对的方式弯曲设置的第二内周面,
所述线束收容部以所述第二内周面的中央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内周面以越从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中的固定所述线束的位置分离则曲率半径越增大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线束包括外包装体及电线而构成,所述外包装体仅向一方向弯折,所述电线插通于所述外包装体并与所述外包装体一起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座椅侧固定部具有:外包装体固定部,将所述外包装体固定;及电线固定部,将从所述外包装体拉出的所述电线固定,
在所述座椅侧固定部中的所述外包装体固定部与所述电线固定部之间设置有电线余长吸收部,该电线余长吸收部在所述线束在所述壳体内移动时收容从所述外包装体拉出的所述电线。
CN201980028850.3A 2018-05-16 2019-05-08 线束配线装置 Active CN112041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431A JP6939696B2 (ja) 2018-05-16 2018-05-16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18-094431 2018-05-16
PCT/JP2019/018350 WO2019220963A1 (ja) 2018-05-16 2019-05-08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196A true CN112041196A (zh) 2020-12-04
CN112041196B CN112041196B (zh) 2023-01-10

Family

ID=68539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8850.3A Active CN112041196B (zh) 2018-05-16 2019-05-08 线束配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0573B2 (zh)
JP (1) JP6939696B2 (zh)
CN (1) CN112041196B (zh)
WO (1) WO20192209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8308A4 (en) 2019-05-31 2023-08-09 TS Tech Co., Ltd. ROT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INTERIOR ARTICLE AND ROT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JP7365550B2 (ja) 2019-07-04 2023-10-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7479245B2 (ja) * 2020-08-20 2024-05-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線材支持装置及び作業車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5937B1 (en) * 1998-09-24 2001-04-10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Adjustable fiber optic strand storage unit
US6328243B1 (en) * 1999-06-18 2001-12-11 Yazaki Corporation Reel device for wire harness
US20020070590A1 (en) * 2000-12-07 2002-06-13 Carstens Douglas P. Electrically-wired rotatable chair
JP2012060846A (ja) * 2010-09-13 2012-03-22 Yazaki Corp 給電装置
US20120153065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Fischer Consumer Electronics Retraction Apparatus
CN102574490A (zh) * 2009-09-11 2012-07-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布线装置
DE102012110967A1 (de) * 2011-11-14 2013-05-16 Igus Gmbh Leitungsführungssystem
JP2015110353A (ja) * 2013-12-06 2015-06-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32233A1 (de) 1978-07-21 1980-01-31 Bayer Ag Alpha -azolyl- beta -hydroxy-keton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fungizide
US4542858A (en) * 1984-05-23 1985-09-2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Rotatable electric cable connecting system
JP3908992B2 (ja) * 2002-07-25 2007-04-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KR100588696B1 (ko) * 2004-10-19 2006-06-12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시트 와이어 하넥스 길이 조절 장치
JP2010172116A (ja) * 2009-01-23 2010-08-05 Yazaki Corp ハーネス巻取式給電装置
US20130270399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Ben Berkowitz Management of Cables That Traverse Moving Robot Joints
JP6146287B2 (ja) * 2013-12-06 2017-06-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6434931B2 (ja) * 2016-04-06 2018-12-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配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5937B1 (en) * 1998-09-24 2001-04-10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Adjustable fiber optic strand storage unit
US6328243B1 (en) * 1999-06-18 2001-12-11 Yazaki Corporation Reel device for wire harness
US20020070590A1 (en) * 2000-12-07 2002-06-13 Carstens Douglas P. Electrically-wired rotatable chair
CN102574490A (zh) * 2009-09-11 2012-07-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布线装置
JP2012060846A (ja) * 2010-09-13 2012-03-22 Yazaki Corp 給電装置
US20120153065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Fischer Consumer Electronics Retraction Apparatus
DE102012110967A1 (de) * 2011-11-14 2013-05-16 Igus Gmbh Leitungsführungssystem
JP2015110353A (ja) * 2013-12-06 2015-06-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39696B2 (ja) 2021-09-22
CN112041196B (zh) 2023-01-10
US11420573B2 (en) 2022-08-23
US20210229608A1 (en) 2021-07-29
JP2019199163A (ja) 2019-11-21
WO2019220963A1 (ja)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1196B (zh) 线束配线装置
CN103081029A (zh) 线束
JP563889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及びシールドカバー
JP627554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957781B2 (ja) 摺動式クランプ及びクランプ対象部材取り付け構造
WO2014175204A1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配索構造
WO2012153720A1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CN111376847B (zh) 线束
JP2017214050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702806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2115113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423389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CN113508505A (zh) 线束
US11975663B2 (en) Wire harness routing apparatus
JP2008245392A (ja) 電気接続構造
JP736362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979053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20137365A (ja)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JP7180531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WO2022097586A1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KR102264935B1 (ko) 차량용 회전식 시트의 전원공급장치
JP5342866B2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WO2012050241A2 (en) Wiring harness and routing structure of the same
JP2022070624A (ja) シールド接続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JP202306299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