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6371B - 头盔和索环 - Google Patents

头盔和索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6371B
CN112006371B CN202010429558.7A CN202010429558A CN112006371B CN 112006371 B CN112006371 B CN 112006371B CN 202010429558 A CN202010429558 A CN 202010429558A CN 112006371 B CN112006371 B CN 112006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opening
helmet
shutt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95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6371A (zh
Inventor
福山伴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06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6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6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6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28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A42B3/281Air ducting systems
    • A42B3/283Air inlets o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closure shutter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头盔和索环,在索环装配到头盔的壳体时,索环在头盔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头盔内部的通气口。索环具备:基部,构成为装配到头盔的设置于壳体的贯通孔的位置,在基部装配到贯通孔的位置时,基部的开口部与贯通孔重叠;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基部;以及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操作部件相对于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开口部。

Description

头盔和索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头盔和索环。
背景技术
为了头盔内部的换气和防止防护板的内表面起雾,在头盔设置有将头盔内部与头盔外表面连通的能开闭的通气口。日本特开平10-121317号公报的头盔,使头盔的壳体向内侧凹陷,在该凹洼部开设将内外连通的通气口,而且在该凹洼部嵌合固定基部,基部上设置有用于与通气口连通的连接孔。并且,记载有通过在该基部装配上下摆动的活动遮板(shutter)来开闭通气口的内容。
另外,关于日本实开平2-87027号公报的头盔,记载有通过使把手向左右滑动,从而连动的活动遮板开闭通气口的内容。
如上所述,由于头盔的通气口通过活动遮板来开闭,因此需要将活动遮板的开闭机构设置在头盔。该活动遮板的开闭机构优选为是尽可能简单的构造且占用空间小。但是,在日本特开平10-121317号公报的头盔中,由于使活动遮板摆动的机构复杂,因此需要很多零件,在头盔上的组装作业差。
这种活动遮板开闭机构,为了修理和更换,被要求构造的简单化。
另外,在日本实开平2-87027号公报的头盔中,为了使两个通气口通过一个活动遮板来开闭,需要使活动遮板的开闭机构的占用空间扩大到必要以上。这种活动遮板开闭机构,还对头盔的外观设计产生影响,因此被要求节省空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通气口的开闭机构中的构造的简单化以及节省空间的头盔和用于通气口的索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头盔。所述头盔具备:壳体,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贯通孔;以及索环,在所述壳体中配设在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通气口。所述索环具备:基部,在所述壳体中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具备开口部;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索环。在所述索环装配到头盔的壳体时,所述索环在头盔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头盔内部的通气口,所述索环具备:基部,构成为装配到所述头盔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贯通孔的位置,在所述基部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时,所述基部的开口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头盔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示出活动遮板闭合的状态。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件与活动遮板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活动遮板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示出活动遮板闭合的状态。
图10B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示出活动遮板打开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头盔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头盔1具备球体状的壳体2。壳体2构成头盔的外壳。壳体2为具有半球状的树脂部件。关于构成壳体2的材料,例如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以及含浸有增强纤维的热固性树脂等选择。壳体2例如也可以收纳用于吸收冲击的作为内饰部件的减震衬垫。另外,例如为了得到对头部的缓冲性,壳体2也可以收纳具有比减震衬垫低的斥力的各种垫。壳体2具备用于确保视野的开口部3。另外,头盔1也可以具备具有透光性的无色且透明的作为板部件的护罩。护罩在闭合位置防止从前方飞来的异物、雨水、风进入到头盔1内,提高穿戴者的视觉确认性。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壳体2内部的换气,在开口部3的上部设置有将壳体2的内部与壳体2的外表面连通的、具备活动遮板的通气口。通气口通过插入到壳体2的贯通孔4的索环10构成。
索环10具备:基部11,装配到壳体2的贯通孔4;操作部件12,能旋转地装配到基部11;以及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与操作部件12的旋转连动而移动。贯通孔4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壳体2的孔。即,贯通孔4从壳体2的外部延伸到壳体2的内部。并且,在壳体2,在贯通孔4及其周围装配基部11。
基部11为直径比贯通孔4大的圆形板,在中央部具备与贯通孔4对应的第1开口部16。第1开口部16为圆形孔,是与贯通孔4大致相同大小的贯通孔。基部11具备:背面11a,是装配到壳体2的面;以及表面11b,是与背面11a相反的一侧的面,在该表面11b配置活动遮板13、14。如图4所示,在背面11a,在第1开口部16的周围竖立设置有嵌合壁17。第1开口部16设置在嵌合壁17的内侧,嵌合壁17嵌合在贯通孔4。即,基部11包含嵌合到贯通孔4的嵌合壁17以及位于贯通孔4的外部的部位。另外,在背面11a的外周缘具备旋转引导部18,该旋转引导部18引导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进行旋转并且规定旋转范围。旋转引导部18为具有凹形状的槽,遍及操作部件12旋转的范围、即能够使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开闭的范围而沿着周向设置。
如图3所示,基部11的表面11b具备对第1活动遮板1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1主引导槽21和对第2活动遮板14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2主引导槽22。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为供设置在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端部的第1主引导突起36和设置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1端部的第2主引导突起37卡合的凹部形状的槽,在第1开口部16的外侧,以沿着第1开口部16的周向的方式延伸,且具有细长的圆弧形状。
另外,基部11的表面11b具备对第1活动遮板1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1副引导槽23和对第2活动遮板14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2副引导槽24。第1副引导槽23和第2副引导槽24是供设置在第1活动遮板13的第2端部的第1副引导突起38和设置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端部的第2副引导突起39卡合的槽,通过在相对于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凹部构成。换言之,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在周向上延伸,而另一方面,第1副引导槽23和第2副引导槽24在径向上延伸。
操作部件12是覆盖基部11且相对于基部11能旋转地配置的部件。即,操作部件12是覆盖基部11且相对于基部11旋转的盖。操作部件12具备圆形的顶板26以及竖立设置在顶板26的外周缘的周壁27。在顶板26的中央部具备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中央设置有与基部11的第1开口部16对应的第2开口部28。即,操作部件12在与第1开口部16对应的位置具备第2开口部28。第2开口部28为与第1开口部16相同大小的圆形孔,在操作部件12装配于基部11时,位于与基部11的第1开口部16相同的位置。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作为连接头盔1的内外的通气口来发挥功能。操作部件12为环状,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根据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在周向上旋转来开闭第1开口部16。如图5所示,在顶板26的内表面,在第2开口部28的外周区域且穿过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上设置有第1凸轮槽31和第2凸轮槽32。第1凸轮槽31是供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从动突起41卡合的凹状的槽部。第2凸轮槽32是供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从动突起42卡合的凹状的槽部。第1凸轮槽31和第2凸轮槽32分别通过长孔构成,以使操作部件12能够旋转。
在周壁27的外周面形成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凹凸槽,构成使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旋转时的操作部29。操作部29通过使手指不易滑动来容易进行操作部件12的旋转操作。另外,在周壁27的前端部具备与旋转引导部18卡合的两个卡合部33。两个卡合部33彼此相对。卡合部33是从周壁27的前端部向周壁27的内侧突出的卡合片。卡合部33卡合到构成基部的旋转引导部18的槽,从而操作部件12的旋转被引导,并且通过操作部件12来规定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能够进行开闭动作的旋转范围。
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分别具有细长形状,具有在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彼此对接时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配合而将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封闭的大小。另外,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分别具有在开放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时相比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位于外周侧的形状。即,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分别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直线地延伸的作为一边的对接部13a、14a。对接部13a、14a还能够被称为直线部。第1活动遮板13的对接部13a与第2活动遮板14的对接部14a能够对接。并且,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分别在与对应的对接部13a、14a相反的一侧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弓型形状部。
第1活动遮板13在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具备向基部11突出并与第1主引导槽21卡合的第1主引导突起36,第2活动遮板14在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具备向基部11突出并与第2主引导槽22卡合的第2主引导突起37。另外,第1活动遮板13在长度方向的第2端部具备向基部11突出并与第1副引导槽23卡合的第1副引导突起38,第2活动遮板14在长度方向的第2端部具备向基部11突出并与第2副引导槽24卡合的第2副引导突起39。
而且,如图5所示,第1活动遮板13在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具备向操作部件12突出并与第1凸轮槽31卡合的第1从动突起41,第2活动遮板14在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具备向操作部件12突出并与第2凸轮槽32卡合的第2从动突起42。
如上所述,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分别具有第1端部和位于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第2端部以相对于基部11向周向的移动被限制的方式保持在基部11,第1端部以相对于基部11向周向的移动被允许的方式保持在基部11,第1端部以相对于操作部件12向周向的移动被限制的方式保持在操作部件12。即,第1主引导突起36和第2主引导突起37与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第1副引导突起38和第2副引导突起39与第1副引导槽23和第2副引导槽24、第1凸轮槽31和第2凸轮槽32与第1从动突起41和第2从动突起42构成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的开闭机构。
如上所述构成的索环10具有如下所述的作用。
索环10例如使基部11的嵌合壁17嵌合到贯通孔4来装配到壳体2。在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关闭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时,禁止外气流入到头盔1内。详细地讲,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的对接部13a、14a彼此在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之上对接,从而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将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封闭。此时,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主引导突起36位于第1主引导槽21的第1端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主引导突起37位于第2主引导槽22的第1端部。另外,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副引导突起38位于第1副引导槽23的第1端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副引导突起39位于第2副引导槽24的第1端部。
如图6所示,在使外气流入到头盔1内时,进行开放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的操作。即,用户捏住操作部件12的操作部29并使操作部件12向第1方向(图2中箭头D方向)旋转。于是,第1活动遮板13通过第1从动突起41和第1凸轮槽31,向开放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的方向移动。第2活动遮板14也通过第2从动突起42和第2凸轮槽32,向开放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的方向移动。此时,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主引导突起36从第1主引导槽21的第1端部移动到第2端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主引导突起37从第2主引导槽22的第1端部移动到第2端部。另外,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副引导突起38从第1副引导槽23的第1端部移动到第2端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副引导突起39从第2副引导槽24的第1端部移动到第2端部。由此,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在基部11上且在第1开口部16的外周部移动。并且,在全开的状态下,成为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从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退避的状态,并且成为能够向壳体2的内部通气的状态。
另外,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的开口量根据操作部件12的旋转量而变化。即,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根据操作部件12的旋转而移动。由此,调整向壳体2的通气量。另外,在将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关闭时,只要通过使操作部件12向第2方向旋转,从而使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向将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关闭的方向移动即可。第2方向是与图6所示的箭头D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部件12成为第1活动遮板13的对接部13a和第2活动遮板14的对接部14a彼此在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之上对接的状态。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1-1)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仅在基部11和操作部件12之间移动,因此能够使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的开闭机构很难出现故障。另外,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不会突出到基部11和操作部件12的外侧。因此,索环10的整体被小型化,能够提高壳体2中的索环10的装配位置的自由度。
(1-2)仅通过旋转操作部件12来开放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由此,能够确保向头盔1内的通气。另外,通过调整操作部件12的旋转量,从而能够调整通气量。
(1-3)索环10由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以及装配有操作部件12的称为基部11的简单的构造构成。因此,容易进行索环10的修理和更换。另外,由于是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在基部11上转动来开闭通气口的机构,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因此,能够将活动遮板开闭机构设定为必要最小限度的大小,因此头盔1的外观设计自由度提高。
(1-4)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的移动通过第1主引导突起36和第2主引导突起37与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的卡合、以及第1副引导突起38和第2副引导突起39与第1副引导槽23和第2副引导槽24的卡合来进行。另外,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的移动通过第1从动突起41和第2从动突起42与第1凸轮槽31和第2凸轮槽32的卡合来进行。由此,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能够与操作部件12的旋转连动而稳定地移动。
(1-5)操作部件12能够通过旋转引导部18与卡合部33的卡合而稳定地相对于基部11旋转。
〔第2实施方式〕
如图7和图8所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索环50中的基部11和操作部件1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部11和操作部件12不同的形状。基部11具备底板11c和周壁11d。并且,在底板11c设置有第1开口部16,在第1开口部16的周围设置有第1主引导槽21、第2主引导槽22、第1副引导槽23以及第2副引导槽24。另外,在周壁11d设置有在周向上延伸的贯通的槽形状的旋转引导部18。
操作部件12在中央部具备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中央设置有与基部11的第1开口部16对应的第2开口部28。在凹陷部的外侧设置有朝向外周下降的倾斜面,在周向形成有凹凸槽。由此,构成使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旋转时的操作部29。
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主引导突起36与基部11的第1主引导槽21卡合,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主引导突起37与基部11的第2主引导槽22卡合,第1副引导突起38与第1副引导槽23卡合,第2副引导突起39与第2副引导槽24卡合。另外,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从动突起41与操作部件12的第1凸轮槽31卡合,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从动突起42与操作部件12的第2凸轮槽32卡合。通过如上所述的索环50,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索环10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活动遮板的个数只要是多个,则不限定于两个。图9、图10A以及图10B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具备四个活动遮板的索环60的一例。该索环60具备基部62。基部62为直径比贯通孔4大的圆形板,在中央部具备与贯通孔4对应的第1开口部63。
四个活动遮板64通过螺丝钉65能转动地装配到基部62。四个活动遮板64能够分别绕对应的螺丝钉65相对于基部62旋转。并且,四个活动遮板64分别通过转动来开闭第1开口部63。四个活动遮板64通过操作部件66而被转动操作。操作部件66具备环状部67以及设置在环状部67的棒状的操作部68。环状部67的内侧为第2开口部67a,第2开口部67a的内径等于、大于或小于第1开口部63的直径。四个活动遮板64通过螺丝钉69能转动地装配到环状部67。四个活动遮板64能够分别绕对应的螺丝钉69相对于环状部67转动。并且,通过使操作部68向上下移动来转动各活动遮板64,并开闭第1开口部63。在该例子中,当使操作部68向下下降时第1开口部63关闭,当使操作部68向上提升时第1开口部63打开。在该例子中,在活动遮板64全开的状态下,构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通气口。
另外,还能够如下所述变更上述实施方式来实施。
·也可以省略旋转引导部18和卡合部33。即,也可以在没有旋转引导部18和卡合部33的情况下进行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的旋转引导。例如,也可以使操作部件12的周壁嵌合到基部11的周壁内侧来进行旋转引导,也可以使操作部件12的周壁嵌合到基部11的周壁外侧来进行旋转引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的旋转引导通过卡合部33和旋转引导部18来进行,卡合部33和旋转引导部18规定操作部件12的相对于基部11的旋转范围。但是,也可以以不规定操作部件12的相对于基部11的旋转范围的方式,进行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的旋转引导。
·活动遮板也可以不是完全被操作部件12覆盖(参照图9、图10A以及图10B)。
·操作部件也可以配置在避开第1开口部16的位置,不具备第2开口部28。
·活动遮板可以是全开状态,也可以与第1开口部16的一部分重叠。
·在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中,不特别限定第1主引导突起36和第2主引导突起37、第1副引导突起38和第2副引导突起39以及第1从动突起41和第2从动突起42的位置。例如,第1主引导突起36及第2主引导突起37的中心轴线与第1从动突起41及第2从动突起42的中心轴线也可以不一致。作为一例,也可以是第1主引导突起36及第2主引导突起37和第1从动突起41及第2从动突起42中的任意一方设置在第1活动遮板13及第2活动遮板14的第1端部,另一方设置在第1端部与第2端部之间。另外,第1副引导突起38和第2副引导突起39也可以设置在第1端部与第2端部之间,而不是设置在第1活动遮板13及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端部。
·也可以从第1活动遮板13及第2活动遮板14省略第1副引导突起38及第2副引导突起39,在第1活动遮板13及第2活动遮板14仅设置第1主引导突起36及第2主引导突起37。由此,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的移动可以被引导。
·由索环构成的通气口的数量,不如图1所示限定于两个。即,通气口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如果通气口的数量多,则提高通气性。另外,除了由索环构成的通气口以外,头盔也可以具备由其他机构构成的通气口。
·头盔1也可以具备具有透光性的无色且透明的作为板部件的护罩。护罩在闭合位置防止从前方飞来的异物或雨、风进入到头盔1内,能够提高穿戴者的视觉确认性。
·作为头盔,除了摩托车用头盔以外,也可以是自行车用头盔、汽车用头盔、土木工程用头盔、轻工作用头盔、电气作业用头盔等。

Claims (6)

1.一种头盔,具备:
壳体,具备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贯通孔;以及
索环,在所述壳体中,配设在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通气口,
所述索环具备:
基部,在所述壳体中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具备开口部;
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
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为第1开口部,
所述操作部件是覆盖所述基部且相对于所述基部旋转的盖,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基部之间,
所述操作部件在与所述第1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具备第2开口部,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分别具备:
引导突起,向所述基部突出;以及
从动突起,向所述操作部件突出,
所述基部具备引导槽,所述引导突起卡合到所述引导槽,
所述操作部件具备凸轮槽,所述从动突起卡合到所述凸轮槽,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使所述多个活动遮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基部包含嵌合到所述贯通孔的嵌合壁以及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外部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操作部件为环状,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在周向上旋转,开闭所述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分别具有第1端部以及位于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所述第2端部以相对于所述基部向周向的移动被限制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基部,所述第1端部以相对于所述基部向周向的移动被允许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基部,所述第1端部以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向周向的移动被限制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操作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基部具备引导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旋转的旋转引导部,
所述操作部件具备与所述旋转引导部卡合的卡合部。
6.一种索环,
在所述索环装配到头盔的壳体时,所述索环在头盔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头盔的内部的通气口,
所述索环具备:
基部,构成为装配到所述头盔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贯通孔的位置,在所述基部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时,所述基部的开口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
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
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为第1开口部,
所述操作部件是覆盖所述基部且相对于所述基部旋转的盖,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基部之间,
所述操作部件在与所述第1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具备第2开口部,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分别具备:
引导突起,向所述基部突出;以及
从动突起,向所述操作部件突出,
所述基部具备引导槽,所述引导突起卡合到所述引导槽,
所述操作部件具备凸轮槽,所述从动突起卡合到所述凸轮槽,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使所述多个活动遮板移动。
CN202010429558.7A 2019-05-31 2020-05-20 头盔和索环 Active CN112006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2839 2019-05-31
JP2019102839A JP7265935B2 (ja) 2019-05-31 2019-05-31 ヘルメットおよびグロメ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6371A CN112006371A (zh) 2020-12-01
CN112006371B true CN112006371B (zh) 2023-01-17

Family

ID=70857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9558.7A Active CN112006371B (zh) 2019-05-31 2020-05-20 头盔和索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44201B1 (zh)
JP (1) JP7265935B2 (zh)
CN (1) CN11200637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1317A (ja) * 1996-10-17 1998-05-12 Arai Helmet:Kk ヘルメットの換気構造
CN1253756A (zh) * 1998-11-13 2000-05-24 洪完基 用于头盔的护罩连接器
KR20000047448A (ko) * 1998-12-10 2000-07-25 홍완기 헬멧용 에어벤트
JP2002309430A (ja) * 2001-04-10 2002-10-23 Takikiyo Kk ヘルメット用風防開閉金具及び風防付きヘルメット
US6763526B1 (en) * 2003-03-24 2004-07-20 Hjc Co., Ltd Air vent structure for helmet
JP3135177U (ja) * 2007-06-25 2007-09-06 株式会社ベスト 錠前装置
JP2008027787A (ja) * 2006-07-24 2008-02-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559612A (zh) * 2009-05-19 2009-10-21 廖一臣 一种组合式刨刀的改进结构
CN102939022A (zh) * 2010-06-03 2013-02-20 株式会社Shoei 针对护罩的防雾片安装结构
JP2015157674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6138340A (ja) * 2015-01-26 2016-08-04 株式会社Shoei シールドへの防曇シート取り付け構造
JP2017072739A (ja) * 2015-10-08 2017-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7891892A (zh) * 2017-11-30 2018-04-10 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牛肉加工用中转车
JP2018178578A (ja) * 2017-04-17 2018-11-15 株式会社日本アルファ 操作装置
CN108936933A (zh) * 2018-07-30 2018-12-07 安徽省旌德飞迅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智能安全帽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571Y2 (zh) 1988-12-22 1993-01-22
JP3155192U (ja) 2009-06-17 2009-11-12 有限会社アクショントゥールズ 外部音聴取装置を備えた乗車用ヘルメット
JP6173128B2 (ja) * 2013-08-28 2017-08-02 株式会社アライヘルメット ヘルメットにおけるシールドの支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1317A (ja) * 1996-10-17 1998-05-12 Arai Helmet:Kk ヘルメットの換気構造
CN1253756A (zh) * 1998-11-13 2000-05-24 洪完基 用于头盔的护罩连接器
KR20000047448A (ko) * 1998-12-10 2000-07-25 홍완기 헬멧용 에어벤트
JP2002309430A (ja) * 2001-04-10 2002-10-23 Takikiyo Kk ヘルメット用風防開閉金具及び風防付きヘルメット
US6763526B1 (en) * 2003-03-24 2004-07-20 Hjc Co., Ltd Air vent structure for helmet
JP2008027787A (ja) * 2006-07-24 2008-02-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135177U (ja) * 2007-06-25 2007-09-06 株式会社ベスト 錠前装置
CN101559612A (zh) * 2009-05-19 2009-10-21 廖一臣 一种组合式刨刀的改进结构
CN102939022A (zh) * 2010-06-03 2013-02-20 株式会社Shoei 针对护罩的防雾片安装结构
JP2015157674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6138340A (ja) * 2015-01-26 2016-08-04 株式会社Shoei シールドへの防曇シート取り付け構造
JP2017072739A (ja) * 2015-10-08 2017-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8178578A (ja) * 2017-04-17 2018-11-15 株式会社日本アルファ 操作装置
CN107891892A (zh) * 2017-11-30 2018-04-10 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牛肉加工用中转车
CN108936933A (zh) * 2018-07-30 2018-12-07 安徽省旌德飞迅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智能安全帽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安全帽防护面罩改进与应用;黄伟文;《工业技术创新》;20161225;第03卷(第06期);第1151-115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4201B1 (en) 2023-01-25
JP2020196968A (ja) 2020-12-10
CN112006371A (zh) 2020-12-01
JP7265935B2 (ja) 2023-04-27
EP3744201A1 (en) 202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99393B1 (en) Air vent for vehicle
JP5285715B2 (ja) 保護帽
EP1795081A1 (en) Motorcycle helmet
WO2007076242A3 (en) Helmet including vent and actuator assembly for moving vent shutter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09151292B (zh) 空调室内机
JP6789266B2 (ja) ヘルメット
EP2842444B1 (en) Shield support structure of helmet
EP0638251B1 (en) Air intake device in helmet
CN112006371B (zh) 头盔和索环
US20150183300A1 (en) Air vent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3269267B1 (en) Ventilated helmet
KR100895454B1 (ko) 풀페이스 헬멧에 있어서의 마우스셔터의 지지구조
JP5870236B2 (ja) 換気口
JP4297493B2 (ja) 蓋開閉機構及びその装置
CN211854400U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US2015008232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040572B (zh) 摄像头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KR102547586B1 (ko) 송풍기
JP6989847B2 (ja) 換気装置
CN111156679A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1519408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7615686A (zh) 防护头盔
CN109151291B (zh) 摄像头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JPH06297755A (ja) レーザー走査装置
CN212658930U (zh) 镜头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28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