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5143B -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5143B
CN111975143B CN202010391960.0A CN202010391960A CN111975143B CN 111975143 B CN111975143 B CN 111975143B CN 202010391960 A CN202010391960 A CN 202010391960A CN 111975143 B CN111975143 B CN 111975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tating body
wire electrode
electrode
wir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19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5143A (zh
Inventor
井上浩利
坂口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di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di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166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54165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di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di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5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5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5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5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23H7/104Wire tension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02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control, preventing short circuits or other abnormal dischar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02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control, preventing short circuits or other abnormal discharges
    • B23H1/024Detection of, and response to, abnormal gap conditions, e.g. short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08Working med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10Supply or regeneration of working med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1/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6Control of the travel curve of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electrode and work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23H7/105Wire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26Apparatus for moving or positioning electrode relatively to workpiece; Mounting of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获得一种简单构成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其能够促使输送至加工位置的电线电极绕轴旋转。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将电线电极(WE)张紧于其间的上侧电线引导件(4U)及下侧电线引导件(4L)、以及旋转体(31)、旋转体(51)、旋转体(71)、旋转体(72)、旋转体(331),对被加工物(WP)进行加工,其中,通过变更旋转体(31)、旋转体(51)、旋转体(71)、旋转体(72)、旋转体(331)的位置,来促使电线电极(WE)绕轴旋转。

Description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经知道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示,利用电线电极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这种电线放电加工装置通常以如下的方式而构成:一边使在长度方向上施加有张力的状态的电线电极相对于被加工物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一边使形成于所述电线电极的周面与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产生放电,去除被加工物的一部分而将被加工物加工成规定形状。
在如上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电线电极通常从被加工物的上表面向下表面供给,但是由于放电现象而会使电线电极产生消耗。特别是在被加工物的下表面附近,通过较之更靠上表面侧的部分的加工,而将消耗加重的电线电极供给过来,所以产生因电线电极表面的放电痕迹转印而导致的加工面质量下降、加工尺寸精度变差。
具体地说,越接近于被加工物的下表面,由于消耗,而使得电线电极越细,所以会产生从预先设定的加工面偏离而在被加工物形成锥形之类的问题,从而必须相应于电线电极变细的程度,追加进行使电线电极只在下表面侧接近于被加工物的锥形修正。
此外,由于电线电极的消耗集中于单侧的电极侧部,即,与加工面相向之侧的电极侧部,所以也成为断线的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2-157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公平2-463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对付如上所述的电线电极的消耗,以往,已经知道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示,促使输送至加工位置的电线电极绕轴旋转的技术。但是,使电线电极旋转的现有的器件是使夹着电线电极的一对辊彼此方向相反而在轴方向上往返移动,或者使电线电极的供给装置整体旋转的复杂器件,所以导致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大型化或巨大的成本上升。另外,以往,并未提出当如上所述促使电线电极绕轴旋转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加工面质量下降、加工尺寸精度变差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构成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能够促使输送至加工位置的电线电极绕轴旋转。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放电加工方法,当促使电线电极绕轴旋转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加工面质量下降、加工尺寸精度变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将电线电极张紧于其间的上侧电线引导件及下侧电线引导件、以及变更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的旋转体,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载置被加工物,使所述被加工物与所述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配置成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垂直,所述旋转体通过配置在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上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上偏离的位置,而促使所述电线电极绕轴旋转。
一般来说,旋转体的与电线电极相接的外周面配置于连结上侧电线引导件与下侧电线引导件的同一直线上。本发明中,只要配置成将旋转体从连结上侧电线引导件与下侧电线引导件的同一直线上偏离,就可以简单地促使电线电极绕轴旋转,从而能够避免为了促使旋转而使装置大型化或导致巨大的成本上升。
另外,由于一边促使电线电极绕轴旋转,一边进行被加工物的加工,所以电线电极不断利用新的面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从而不需要锥形修正等追加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旋转体包括卷绕所述电线电极的卷绕部、及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两端的大径部,所述卷绕部的外圆周的截面形成为圆弧状。
根据本发明,卷绕部的外圆周的截面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只要使旋转体从连结上侧电线引导件与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上在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上偏离,就能够产生使电线电极朝向旋转体的轴方向中央位置旋转的力,促使绕轴旋转。
在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所述电线电极相对于在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上正交的方向在0.1°(度)~1.0°(度)的范围内倾斜而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配置成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在0.1°(度)~1.0°(度)的范围内倾斜。
在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时,理想的是电线电极不断利用新的面进行加工。加工时,如果在从被加工物的表面到加工结束位置即被加工物的背面为止之间,电线电极绕轴旋转一圈以上,就会利用电线电极的消耗面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因此,理想的是,电线电极相对于旋转体的移行方向的倾斜角度优选设为0.1°(度)~1.0°(度)的范围内,以使得在从电线电极的某点的加工开始位置即被加工物的表面到加工结束位置即被加工物的背面为止之间,电线电极WE旋转四分之一圈至一圈。
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及内置有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体单元,所述旋转体单元通过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将所述旋转体切换地配置在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为左侧的位置、右侧的位置及所述直线上的中央位置这三个位置,而变更所述电线电极的旋转的有无及旋转方向。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电线放电加工方法,使被加工物与绕轴旋转的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方法中,当从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所述被加工物的加工面位于加工行进方向右侧时,所述电线电极的绕轴旋转方向设定为逆时针方向,当从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所述被加工物的加工面位于加工行进方向左侧时,所述电线电极的绕轴旋转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
为了不断利用未消耗的电线电极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必须根据电线电极的加工行进方向与被加工物的加工基准面的位置关系,变更电线电极的旋转方向。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旋转体切换地配置于相对于连结上侧电线引导件与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为左侧的位置、右侧的位置及所述的直线上的中央位置这三个位置,可以变更电线电极的旋转的有无及旋转方向,所以也能够应对各种形状的被加工物或加工程序,能够使被加工物的尺寸精度变得均匀。
在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程序的信息,确定所述旋转体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基于加工程序的信息,自动地辨别、设定旋转体的位置(电线电极的绕轴旋转方向),所以操作员不考虑电线电极的旋转方向。
本发明是一种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将电线电极张紧于其间的上侧电线引导件及下侧电线引导件、以及变更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的旋转体,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载置被加工物,使所述被加工物与所述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所述旋转体配置成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倾斜,通过将所述电线电极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而促使所述电线电极绕轴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所述旋转体包括卷绕所述电线电极的卷绕部、及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两端的大径部,所述卷绕部形成为圆柱状。
一般来说,旋转体的旋转轴配置成与连结上侧电线引导件与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垂直。本发明通过将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配置成相对于连结上侧电线引导件与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倾斜,而可以简单地促使电线电极绕轴旋转,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设备费用的削减。
本发明是一种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将电线电极张紧于其间的上侧电线引导件及下侧电线引导件、及以夹入所述电线电极的方式而配置的一对旋转体,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载置被加工物,使所述被加工物与所述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所述一对旋转体通过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配置成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分别倾斜,来促使所述电线电极绕轴旋转。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以夹入电线电极的方式而配置的一对旋转体,并将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配置成相对于连结上侧电线引导件与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分别倾斜,而能够简单地促使电线电极绕轴旋转。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只要将一般设置于电线电极的移行系统的旋转体设为与通常不同的配置状态,就能够促使电线电极绕轴旋转,所以能够不为了促使旋转而导致大型化或巨大的成本上升而形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方法,通过对电线电极的绕轴旋转的方向,根据加工行进方向与加工面的位置关系而如上所述进行规定,而能够以缓慢的旋转高效率地利用电线电极的无消耗的面进行放电加工,所以能够实现高加工面质量及加工尺寸精度,不需要追加的修正。如果在对被加工物进行粗加工后进行精加工时应用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方法,所述效果就会特别有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的自动接线装置1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部分的前视图。
图5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1的卷绕部31a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电线电极WE的旋转原理(绕逆时针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电线电极WE的旋转原理(绕顺时针方向)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方法的概略图1。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方法的概略图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300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80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左侧时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左侧时的下侧电线引导件4L、电线电极WE及旋转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轴方向中央位置时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轴方向中央位置时的下侧电线引导件4L、电线电极WE及旋转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右侧时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右侧时的下侧电线引导件4L、电线电极WE及旋转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40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部分的前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50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部分的前视图。
[符号的说明]
1:自动接线装置
2:电线供给机构
3:电线回收机构
4:电线引导机构
4U:上侧电线引导件
4L:下侧电线引导件
5:电流供给装置
6: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7:加工液供给装置
8、380:控制装置
10:张力装置
10A:送出辊
10B:送出马达
10C:张力检测器
10D:压紧辊
11:导管
12:电线振动装置
13:退火电极
13U:上侧供电电极
13L:下侧供电电极
14:中间供电电极
15:电极驱动装置
15U:上侧电极驱动装置
15L:下侧电极驱动装置
30:缠绕装置
30A:缠绕辊
30B:缠绕马达
30C:压紧辊
31、51、71、72、331:旋转体
301:旋转体单元
61、62:电线引导
100、300、400、500:电线放电加工装置
WE:电线电极
WP:被加工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在图1中,以使电线电极的规定的移行路径明白的方式,示意性地表示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在图1中,自动接线装置1与电线供给机构以及电线引导机构是以从本机正面观察的状态表示,电线回收机构是以从本机侧面观察的状态表示。以下,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的构成。
以在电线电极WE与被加工物WP之间形成规定的加工间隙的方式,使电线电极WE与被加工物WP相向配置。电线电极WE与被加工物WP通过未图示的移动装置而沿水平面上的任意方向相对移动。使电线电极WE相对于被加工物WP倾斜的所谓锥形装置省略图示。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包括自动接线装置1、电线供给机构2、电线回收机构3、电线引导机构4、电流供给装置5、压缩空气供给装置6、加工液供给装置7及控制装置8而构成。电线电极WE在夹着被加工物WP而设置的一对电线引导件4U、4L之间,沿规定的移行路径以已赋予规定的张力的状态而张紧。
自动接线装置1是将电线电极WE的前端插通至下孔而自动张紧于一对电线引导件4U、4L之间的器件。如图2所详示,自动接线装置1至少包括导管(guide pipe)11、电线振动装置12、退火电极(anneal electrode)13、中间供电电极14及电极驱动装置15。
导管11设置为沿电线电极WE的规定的移行路径,相对于水平面大致垂直。导管11是以电线电极WE不脱离规定的移行路径的方式,将电线电极WE从自动接线装置1的上位引导至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为止的器件。导管11通过升降装置而在上下方向上往返移动。导管11在使电线电极WE退火时及切断时,移动至上限位置。导管11在将电线电极WE的前端插通至下孔时,移动至下限位置即上侧电线引导件4U的入口为止。
电线振动装置12设置于导管11的入口的正上方。电线振动装置12是对电线电极WE赋予上下方向上的微小振动的器件。电线振动装置12通过切换未图示的电磁阀,而从一对导入口12A、12B交替地输入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6送来的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并将压缩空气的压力沿规定的移行路径直接或间接地施加至电线电极WE。其结果为,电线电极WE能够微小地上下移动,而使电线电极WE容易通入至下孔。
利用上侧供电电极13U及下侧供电电极13L,构成一对退火电极13。上侧供电电极13U与下侧供电电极13L中的一者与电流供给装置5的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者与负极连接。中间供电电极14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的与连接下侧供电电极13L的极相反的极,与下侧供电电极13L之间对电线电极WE供给熔断电流,而有意切断电线电极WE。
电极驱动装置15包括上侧电极驱动装置15U及下侧电极驱动装置15L。上侧电极驱动装置15U包括开闭包含一对旋转体的上侧供电电极13U的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在被供电的期间内,对上侧供电电极13U朝向电线电极WE施力。下侧电极驱动装置15L包括空气气缸(air cylinder)或电动气缸。空气气缸或电动气缸使滑块(slider)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对固定于滑块的下侧供电电极13L及中间供电电极14朝向电线电极WE施力。
电线供给机构2是将未供加工的新的电线电极WE,沿规定的移行路径连续地供给至加工间隙的器件。电线供给机构2包括张力装置10。电线供给机构2主要包括卷轴21、制动装置22、伺服滑轮23、及通过送出马达10B而自转的送出辊(roller)10A。另外,在电线供给机构2,设置有限位开关(limit switch)之类的断线检测器24、及应变仪(strain gauge)之类的张力检测器10C。
包括卷轴21、伺服滑轮23及送出辊10A的电线供给机构2的各旋转体是沿规定的移行路径引导移行的电线电极WE的引导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旋转体送出电线电极WE时旋转的方向设为正转方向,将与正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反转方向。
在卷轴21,能够旋转地安装有贮存电线电极WE的电线线轴25。电线电极WE缠绕于电线线轴25而贮存,所以会使电线电极WE带有卷褶。制动装置22对卷轴21的反转方向施加所需要的扭矩,对电线电极WE赋予反张力(back tension)。制动装置22阻止填装于卷轴21的电线线轴25的空转,而防止电线供给机构2的电线电极WE的松弛。
具体地说,制动装置22是例如磁滞马达(hysteresis motor)之类的制动马达、或电磁离合器之类的电磁制动器。当制动装置22是制动马达时,能够与送出马达10B同步地运行。当制动装置22是电磁制动器时,在通过电磁离合器的摩擦力而获得制动力的构成中,与送出马达10B分开独立地受到控制。但是,电磁制动器能够通过控制装置8来控制使电磁制动器工作的时序及制动力,因此能够配合自动接线装置1的各装置的运行时序而运行。
伺服滑轮23设置于卷轴21与送出辊10A之间。伺服滑轮23通过自重,而对卷轴21与送出辊10A之间的电线电极WE,向下施加固定的载荷。伺服滑轮23设置成能够上下自由移动。因此,伺服滑轮23配合张力的微小变动而上下移动。其结果为,伺服滑轮23吸收从电线线轴25陆续放出的电线电极WE中所产生的微小振动而使张力稳定。
张力装置10是对电线电极WE赋予规定的张力(tension)的器件,即张力装置。张力装置10包含于电线供给机构2。张力装置10主要包括送出辊10A、送出马达10B、张力检测器10C、压紧辊10D及马达控制装置10E而构成。
送出辊10A通过送出马达10B而自转。送出辊10A通过压紧辊10D将电线电极按压至送出辊10A的外周面,而获得使电线电极WE移动的驱动力。送出辊10A通过包括压紧辊10D的多个辊而使电线电极WE不松弛,使得电线电极WE不断线地顺滑地移行。
送出马达10B是伺服马达(servo motor)。送出马达10B按照控制装置8的指令信号,通过马达控制装置10E而控制。送出马达10B通过马达控制装置10E,基于张力检测器10C的检测信号进行伺服运行。因此,即使在设定张力值小时,电线电极WE的张力也稳定,电线电极WE松弛或断线的可能性更小。控制装置8能够配合电线回收机构3的缠绕装置30的扭矩,对送出马达10B进行控制。
送出辊10A在电线电极WE张紧于一对电线引导件4U、4L之间时,在通过送出辊10A与缠绕装置30的缠绕辊30A之间的旋转速度差,而使电线电极WE实质上停止的状态下,或者一边以规定的移行速度对加工间隙连续地送出电线电极WE,一边对电线电极WE赋予规定的张力。
送出辊10A在对电线电极WE进行接线时,通过送出马达10B而在正转方向上定速旋转,将电线电极WE的前端插通至下孔,并使其穿过而由电线回收机构3捕捉。另外,送出辊10A在进行自动接线的重试(retry)时,通过送出马达10B而朝反转方向定速旋转,将电线电极WE上卷至规定位置为止。
电线回收机构3是沿规定的移行路径从加工间隙回收供加工而消耗的电线电极WE的器件。电线回收机构3包括缠绕装置30、方向转换用的旋转体31、搬运管32、抽吸器(aspirator)33、桶(bucket)34及电线裁切机35。缠绕装置30主要包括缠绕辊30A、缠绕马达30B及压紧辊30C。缠绕辊30A构成缠绕装置30的驱动辊,压紧辊30C构成缠绕装置30的从动辊。
脱出下孔而通入至下侧电线引导件4L的电线电极WE通过旋转体31而将行进方向转变为水平方向,插入至搬运管32。搬运管32之中的电线电极WE被抽吸器33抽吸而获得推进力。
脱出搬运管32的电线电极WE被捕捉并夹于缠绕装置30的缠绕辊30A与压紧辊30C之间。缠绕辊30A通过定速旋转马达即缠绕马达30B而在正转方向上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一边令使用完毕的电线电极WE以规定的移行速度移行,一边将其拉入到桶34的正上方为止。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中,利用电线裁切机35将拉入到桶34的上方的电线电极WE切碎而收容于桶34。
电线引导机构4包括夹着被加工物WP而设置的上下一对电线引导件4U、4L。上侧电线引导件4U及下侧电线引导件4L分别组装至上引导组件40A、下引导组件40B之中。一对电线引导件4U、4L使电线电极WE定位在规定的移行路径上,并且对移行的电线电极WE进行引导。一对电线引导件4U、4L都是具有模具形状的“模具引导件”,在各电线引导件4U、电线引导件4L与电线电极WE之间具有数μm的间隙(clearance),因此能够在自动接线时将电线电极WE的前端通入至电线引导件4U、电线引导件4L之中。
在上引导组件40A、下引导组件40B,分别收容有用于从电流供给装置5向电线电极WE供给加工电流的上侧通电体5U及下侧通电体5L。另外,在上引导组件40A、下引导组件40B,分别组装有用于将从加工液供给装置7供给的规定压力的加工液喷流喷射供给至加工间隙的上喷嘴8U、下喷嘴8L。
电流供给装置5至少包括直流电源、开关电路及继电器开关(relay switch)。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中,电流供给装置5包括对加工间隙供给加工电流的加工电源电路。因此,电流供给装置5是将放电加工所需的电压脉冲施加至加工间隙而供给加工电流的器件,并且是在自动接线时对电线电极WE供给规定的退火电流及规定的熔断电流的器件。
电流供给装置5的直流电源的正极与分别收容于上引导组件40A、下引导组件40B的上侧通电体5U及下侧通电体5L连接,负极与被加工物WP连接。在加工中,电流供给装置5通过上下各通电体5U、5L及被加工物WP对加工间隙反复施加电压脉冲,并对加工间隙间断地供给规定的加工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流供给装置5中,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自动接线装置1的上侧供电电极13U及中间供电电极14分别经由图示外的继电器开关而连接,负极与下侧供电电极13L经由继电器开关而连接。电流供给装置5在自动接线时,使一对退火电极13导通而对电线电极WE供给规定的退火电流。另外,电流供给装置5在有意切断电线电极WE时,使下侧供电电极13L及中间供电电极14导通,而对电线电极WE供给规定的熔断电流。
压缩空气供给装置6是对自动接线装置1的电线振动装置12供给工作用的压缩空气的器件。压缩空气供给装置6包括未图示的空气压缩机(air compressor)之类的压缩空气供给源、多个电磁阀及调节器。压缩空气供给装置6通过利用调节器将压缩空气供给源的高压的压缩空气调整成规定的压力,对电磁阀进行定期切换,而对电线振动装置12的一对导入口12A、12B交替地供给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加工液供给装置7是对加工间隙供给规定的压力的加工液喷流的器件。加工液供给装置7通过图示外的喷流泵,而将贮存于供给箱(service tank)的清洁的加工液,供给至分别设置于上引导组件40A、下引导组件40B的上加工液喷流喷嘴7U、下加工液喷流喷嘴7L。由此,从各加工液喷流喷嘴7U、加工液喷流喷嘴7L,将规定压力的加工液喷流相对于电线电极WE的规定的移行路径的轴线方向同轴地朝向加工间隙喷射。另外,在图1中,对从加工液供给装置7到电线引导机构4的加工液的路径省略表示了中途过程,从加工液供给装置7出来的所述路径的(A)显示部分与进入至电线引导机构4的路径的(A)显示部分相连。
控制装置8是对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器件。以下,说明控制装置8的控制运行之中的主要控制。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中,控制装置8对自动接线装置1的运行进行控制。控制装置8特别是对电流供给装置5及张力装置10进行控制。
控制装置8在从电流供给装置5供给规定的退火电流的规定期间内,对张力装置10进行控制,以将设定张力值尽可能地减小至80g以下而对电线电极WE赋予张力。控制装置8特别是以如下的方式对自动接线装置1进行控制:在停止供给规定的退火电流的同时,在规定期间内在对电线电极WE未加热的状态下曝露于空气中而慢慢冷却。
控制装置8以如下的方式对电流供给装置5进行控制:对电线电极WE施加充分小的所述设定张力值的张力之后,经过规定期间后供给规定的退火电流。另外,控制装置8以如下的方式对张力装置10进行控制:在停止规定的退火电流的同时,在所述设定张力值不达0g的范围内使所述设定张力值减小10g以上,并对电线电极WE赋予张力,以使得经过规定期间后恢复到原来的设定张力值。
其次,说明用于不断利用电线电极WE的无消耗的部分对被加工物WP进行加工的构成。为了使这种加工成为可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促使输送至加工位置的电线电极WE绕轴旋转。即,在图1所示的构成中,将穿过配置于被加工物WP的下方的下引导组件40B的电线电极WE卷绕至方向转换用的旋转体31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31包括在外周面卷绕电线电极WE的卷绕部31a、及配置于其左右两端的大径部31b,以旋转轴31c为中心而旋转。
如图4所明示,所述旋转体31将其轴方向中央位置配置在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在旋转轴方向Z上偏离的位置。电线电极WE卷绕在设置于旋转体31的外周面的卷绕部31a的最小直径即轴方向中央部,但是由于下侧电线引导件4L与旋转体31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因此电线电极WE在向下方脱出下侧电线引导件4L之处弯曲行进。这样一来,电线电极WE在从水平方向观察的状态下,相对于与旋转轴方向Z(旋转轴31c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而配置。另外,所述倾斜的角度θ优选设为0.1°(度)~1.0°(度)的范围内的角度,以使得在从电线电极WE的某点的加工开始位置即被加工物WP的表面到加工结束位置即被加工物WP的背面为止之间,电线电极WE旋转四分之一圈至一圈。
另外,卷绕部31a中,轴方向中央部为最小直径,随着向左右端侧行进,直径逐渐增大,整体形成为鼓状(图3、图4、图5)。如图5所示,卷绕部31a的外圆周的截面是圆弧形状,卷绕部31a的截面的曲率半径R1形成为大于电线电极WE。所截取的截面以使其位于与旋转体31的旋转轴相同的平面。
为了电线电极WE在被加工物WP的厚度内旋转四分之一圈至一圈,电线电极WE的旋转速度很重要,旋转速度是由电线电极WE的直径、卷绕部31a的外圆周的截面的曲率半径R1、旋转体31的朝向旋转轴方向Z的偏离量(倾斜的角度θ)等确定。用于放电加工装置的电线电极WE的直径主要是0.1mm~0.3mm左右,因此曲率半径R1优选的是约0.3mm。
另外,即使是图5所示的截面形状以外的形状,只要是轴方向中央部为最小直径,并且随着向左右端侧行进,直径逐渐增大的形状,就也可以用作本实施方式的卷绕部31a。
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卷绕于旋转体31的电线电极WE在沿旋转体31行进时,受到使自身绕轴旋转的方向上的力。
具体地说,参照图6及图7,说明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的电线电极WE的旋转原理。此处,图6及图7是概略性地表示图1中从上方观察的状态,即,从电线电极WE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的状态。
当如图4所示,将旋转体31的轴方向中央位置,配置在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向旋转轴的负方向Z(-)即左侧偏离的位置时,在旋转体31的上部,电线电极WE抵接于相对于旋转体31的轴方向中央位置朝向正的方向Z(+)即右侧偏离的位置(图6)。对电线电极WE,利用张力装置10赋予了张力,因此通过所述张力,而产生将电线电极WE按压至旋转体31的力F1。电线电极WE按压至旋转体31的力F1被分解成作用至电线电极WE与旋转体31的接触面的分力F3及使电线电极WE朝向旋转体31的轴方向中央位置旋转的分力F2,通过分力F2,而使得电线电极WE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当将旋转体31的轴方向中央位置,配置在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朝旋转轴的正方向Z(+)即右侧偏离的位置时,在旋转体31的上部,电线电极WE抵接于相对于旋转体31的轴方向中央位置朝负方向Z(-)即左侧偏离的位置(图7)。与图6的情况同样,将电线电极WE按压至旋转体31的力F1被分解成作用至电线电极WE与旋转体31的接触面的分力F3及使电线电极WE朝向旋转体31的轴方向中央位置旋转的分力F2,通过分力F2,而使得电线电极WE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所述电线电极WE的旋转在比旋转体31更靠电线电极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也会传递至与被加工物WP隔开加工间隙而相向的部分的电线电极WE。
另外,所谓“电线电极输送方向”,是指从图1所示的电线线轴25朝向电线回收机构3输送电线电极WE的方向(所述方向在每个输送位置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只要促使与被加工物WP相向的电线电极WE绕轴旋转,就能够使用电线电极WE的未消耗的部分进行电线放电加工。另外这时,理想的是,相对于被加工物WP的长度,电线电极WE的旋转为一圈以下,但是通过相对于加工行进方向适当地设定旋转方向,即使是缓慢的旋转,也可以有效防止加工面质量下降、加工尺寸精度变差。关于所述电线电极WE的旋转方向上的适当设定,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电线放电加工方法的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8及图9,说明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方法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在图1~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实施所述方法的示例。图8及图9概略性地表示在图1中从上方观察利用电线电极WE对图1所示的被加工物WP(标有影线的部分)进行加工的情形的状态,即,从电线电极WE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所述情形的状态。在这些图中,以箭头Y1表示的虚线的部分表示期望通过电线放电加工去除被加工物WP而形成为新的制品面的面,即,加工基准面。
为了形成所述加工基准面,相对于被加工物WP,在以箭头Y2表示的加工行进方向上输送电线电极WE。图8表示加工基准面(加工面)位于所述加工行进方向的右侧的情况,与此相对,图9表示加工基准面位于所述加工行进方向的左侧的情况。当如上所述在加工行进方向上输送配置于所述修正位置的电线电极WE时,电线电极WE是同时从图1中的上方朝向下方(图8及图9中为从近前朝向进深侧)连续地输送。
随着在加工行进方向上输送电线电极WE,通过产生于所述电线电极WE与被加工物WP之间的放电,而形成沿加工行进方向的加工基准面。此处,在本方法中,当如图8所示加工基准面位于加工行进方向的右侧时,电线电极WE的绕轴旋转方向(以箭头Y4表示的方向)设定为逆时针方向。另一方面,当如图9所示加工基准面位于加工行进方向的左侧时,电线电极WE的绕轴旋转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
此处,当如图8所示,被加工物WP的加工基准面位于电线电极WE的加工行进方向右侧时,例如,如果从电线电极WE的移行方向观察,将电线电极WE的旋转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就会进行左侧侧面及前方的加工而利用经消耗的部分进行加工基准面的加工。因此,加工基准面的加工精度下降。反之,如果从电线电极WE的移行方向观察将电线电极WE的旋转方向设定为逆时针方向,就可以利用未消耗的电线电极WE对被加工物WP的加工基准面进行加工之后,利用经消耗的部分对前方进行加工。
另外,如图9所示,当被加工物WP的加工面位于电线电极WE的加工行进方向左侧时,例如,如果从电线电极WE的移行方向观察将电线电极WE的旋转方向设定为逆时针方向,就会进行右侧侧面及前方的加工而利用经消耗的部分进行加工基准面的加工。因此,加工基准面的加工精度下降。反之,如果从电线电极WE的移行方向观察将电线电极WE的旋转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就可以利用未消耗的电线电极WE对被加工物WP的加工基准面进行加工之后,利用经消耗的部分对前方进行加工。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300的概略侧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300中,设置有能够自动变更旋转体331的旋转轴方向Z的位置的旋转体单元301,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同样,因此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300包括自动接线装置1、电线供给机构2、电线回收机构3、电线引导机构4、电流供给装置5、压缩空气供给装置6、加工液供给装置7及控制装置380而构成。
电线回收机构3包括缠绕装置30、搬运管32、抽吸器33、桶34及电线裁切机35,并且包括在内部包括方向转换用的旋转体331的旋转体单元301。旋转体331根据来自控制装置380的指令而移动至三个部位(position)。
图11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80的框图,图14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左侧时的下侧电线引导件4L、电线电极WE及旋转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轴方向中央位置时的下侧电线引导件4L、电线电极WE与旋转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右侧时的下侧电线引导件4L、电线电极WE与旋转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控制装置380包括包含显示装置381及输入装置382的操作面板,并且包括加工程序获取部383、加工控制部384、存储部385及旋转体位置运算部386。
加工程序获取部383具有获取包括加工形状轨迹数据及加工条件数据的加工程序的功能。此处,加工形状轨迹数据是对伴随着加工形状的机械的运转轨迹进行规定的数据,加工条件数据是峰值电流值、平均加工电压、加工输送速度、旋转体331的位置等构成装置的加工条件的数据。
加工程序获取部383对操作员所输入的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NC)程序进行解读并获取加工程序。通过操作员从输入装置382输入加工面粗糙度及加工形状精度等信息,也可以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385的数据库之中搜索并获取加工条件。
旋转体位置运算部386基于加工程序的信息,确定将旋转体331配置在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为旋转轴的负方向Z(-)即左侧的位置(图14)、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上即中央位置(图16)、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为旋转轴的正方向Z(+)即右侧的位置(图18)之中的哪个位置,并将其作为加工条件数据而设定于加工程序。
当被加工物WP的加工基准面Y1位于电线电极WE的加工行进方向右侧时,如果从电线电极WE的移行方向观察将电线电极WE的旋转方向设定为逆时针方向,就可以不断利用未消耗的电线电极WE对被加工物WP的加工基准面Y1进行加工(图8)。反之,当被加工物WP的加工基准面Y1位于电线电极WE的加工行进方向左侧时,如果从电线电极WE的移行方向观察将电线电极WE的旋转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就可以不断利用未消耗的电线电极WE对被加工物WP的加工基准面Y1进行加工(图9)。
因此,旋转体位置运算部386根据加工程序运算电线电极WE的加工行进方向Y2与加工基准面Y1的位置关系,从左侧的位置、中央位置、右侧的位置中选择旋转体331的位置而设定为加工条件数据。
此处,当如图14所示,将旋转体331配置在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在旋转轴的负方向Z(-)上偏离的位置(左侧的位置)时,电线电极WE从移行方向观察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如图18所示,将旋转体331配置在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在旋转轴的正方向Z(+)上偏离的位置(右侧的位置)时,电线电极WE从移行方向观察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当如图16所示,将旋转体331配置在位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上的位置(中央位置)时,电线电极WE不旋转。
电线电极WE的加工行进方向Y2与加工基准面Y1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从作为加工条件数据的偏移(offset)方向导出。具体地说,当偏移方向Y3是纸面上左方向时(图8),将旋转体331设定于右侧的位置。当偏移方向Y3是纸面上右方向时(图9),将旋转体331设定于左侧的位置。
另外,在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工序中,首先,注重加工速度而进行留有精加工留量的粗加工,其次以一边减小加工能量,一边反复进行精加工而调整形状精度的方式,多次进行同一加工程序。精加工具有在与粗加工的路径相同的方向上加工的情况、以及相反方向与相同方向的交替加工的情况。当如上所述,电线电极WE的加工行进方向Y2在粗加工与精加工中为相反方向时,以也同样地变更旋转体331的位置的方式进行设定。
当预先将旋转体331的位置设定于加工条件数据时,也可以不由旋转体位置运算部386运算旋转体331的位置。例如当预先在加工条件数据中设定了旋转停止时,也可以通过由旋转体位置运算部386将旋转体331的位置设定为中央位置(图18),而不促使电线电极旋转。
加工控制部384具有对电线放电加工装置300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功能,基于加工程序的加工条件数据及加工形状轨迹数据,对电线放电加工装置300的各装置进行驱动,而对被加工物WP进行加工。加工控制部384在放电加工时,按照加工程序中所设定的旋转体331的位置,使旋转体331移动,促使电线电极WE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12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
旋转体单元301是能够使旋转体331移动至左侧的位置、中央位置及右侧的位置这三个位置的装置,作为一例,使用三位气缸(three position cylinder)。
旋转体单元301在气缸本体350内包括主活塞(main piston)310、中间活塞320、旋转体331、杆件(rod)340、第一端口(port)361、第二端口362及电磁阀370。此处,作为大气开放口的呼吸端口省略图示。
旋转体单元301配置成位于中央位置的旋转体331位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上。
主活塞310是通过从第一端口361及第二端口362向气缸本体350内供给及排出空气,而移动至左侧的位置、中央位置、右侧的位置这三个位置的活塞。
中间活塞320是设置于主活塞310与旋转体331之间,用于进行中央位置的定位的活塞。
旋转体331是用于对电线电极WE进行方向转换的辊或滑轮等构件,包括卷绕电线电极WE的卷绕部331a、及配置在其左右两侧的大径部331b,以旋转轴331c为中心而旋转。卷绕部331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1的卷绕部31a的形状同样,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杆件340是用于将主活塞310与旋转体331连结的构件,一端安装于主活塞310的中央部,另一端安装于旋转体331的旋转轴的中央位置。
第一端口361及第二端口362是用于对气缸本体350内供给压缩空气,并排出至大气的配管连接口。通过对供给至第一端口361及第二端口362的空气压力进行调整,可以将主活塞310切换至三个部位。
电磁阀370是对供给或排出至气缸本体350内的空气压力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的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五端口螺线管阀(solenoid valve)。电磁阀370与第一端口361及第二端口362连接。
图13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左侧时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图15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轴方向中央位置时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图17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31位于右侧时的旋转体单元301的截面示意图。
在旋转体单元301中,如图13所示,通过只对第二端口362进行加压,并从第一端口361排出压缩空气,而利用压缩空气朝旋转体331的旋转轴的负方向Z(-)按压主活塞310,与主活塞310连结的杆件340及旋转体331也同样地移动并停止在左侧的位置。反之,如图17所示,通过只对第一端口361进行加压,并从第二端口362排出压缩空气,而朝旋转体331的旋转轴的正方向Z(+)按压主活塞310,旋转体331也同样地移动而停止在右侧的位置。然后,如图15所示,通过对第一端口361及第二端口362同时加压,而使主活塞310停止在中央位置,旋转体331也同样地停止在中央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的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9及图20,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400如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进行对比,则不同点在于取代图3及图4所示的鼓状的旋转体31而使用圆柱状的旋转体51、以及追加设置有电线引导件61及电线引导件62,其它构成与图1及图2所示的相同。旋转体51包括卷绕电线电极WE的卷绕部51a、及配置在其左右两侧的凸缘部(flange)51b,以旋转轴51c为中心而旋转。卷绕部51a设为外径跨凸缘部51b与凸缘部51b之间的全长为固定的圆柱形状。卷绕于所述卷绕部51a的电线电极WE通过凸缘部51b,来防止从卷绕部51a脱落。
如图20所明示,所述旋转体51配置成其旋转轴51c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的状态,具体地说,旋转体51的旋转轴51c的垂线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而倾斜的状态。另外,卷绕于旋转体51之前、之后的电线电极WE分别通过电线引导件61及电线引导件62来规定位置。因此,电线电极WE从水平方向观察,在相对于与旋转体51的轴方向(旋转轴51c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卷绕于卷绕部51a。另外,所述倾斜的角度θ优选设为0.1°(度)~1.0°(度)的范围内的角度。
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卷绕于旋转体51的电线电极WE在沿旋转的旋转体51行进时,受到使自身绕轴旋转的方向上的力,因此在所述方向上连续地旋转。所述旋转在比旋转体51更靠电线电极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也会传递至与被加工物WP隔开加工间隙而相向的部分的电线电极WE。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400中,也可促使与被加工物WP相向的电线电极WE绕轴旋转,能够利用电线电极WE的未消耗的部分进行电线放电加工。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21及图22,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500如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100进行对比,则基本上不同点在于取代图3、图4、图5所示的旋转体31,而使用一对倾斜的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其它构成与图1及图2所示的相同。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都是外周面设为圆柱状的辊,分别以旋转体的中心轴(图21及图22中省略图示)为中心而旋转。另外,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以如下的方式而配置:在与第一旋转体71的中心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2中以虚线的箭头表示的方向)、及与第二旋转体72的中心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2中以实线的箭头表示的方向)都相对于电线电极WE倾斜的状态,即,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的旋转轴的垂线相对于将上侧电线引导件4U与下侧电线引导件4L连结的直线在0.1°(度)~1.0°(度)的范围内分别倾斜的状态下,两者之间夹住电线电极WE。
另外,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体31、旋转体331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体51不同,不是对电线电极WE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而是例如设置于电线电极WE从上向下行进的路径中,直接使电线电极WE向下方行进。另外,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还可以分别通过驱动器件而旋转驱动,使夹着的电线电极WE移行,或者,也可以从动于通过其它驱动器件驱动而移行的电线电极WE。
通过将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配置成所述状态,而使得旋转体71、旋转体72的与电线电极WE相接的部分伴随着电线电极WE的行进,分别在图22中以虚线的箭头、实线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电线电极WE在第一旋转体71与第二旋转体72之间行进时,会受到使自身绕轴旋转的方向上的力,因此在所述方向上连续旋转。所述旋转在比第一旋转体71及第二旋转体72更靠电线电极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也会传递至与被加工物WP隔开加工间隙而相向的部分的电线电极WE。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也可促使与被加工物WP相向的电线电极WE绕轴旋转,能够利用从被加工物WP的上表面向下表面电线电极WE的未消耗的部分进行电线放电加工。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是将促使电线电极WE绕轴旋转的器件,相对于电线放电加工部而配置在电线电极WE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将促使电线电极WE绕轴旋转的器件,相对于电线放电加工部而配置在电线电极WE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Claims (11)

1.一种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将电线电极张紧于其间的上侧电线引导件及下侧电线引导件、以及变更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的旋转体,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载置被加工物,使所述被加工物与所述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配置成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垂直,所述旋转体设置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和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以外的空间,且通过配置在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上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上偏离的位置,而促使所述电线电极绕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包括卷绕所述电线电极的卷绕部、及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两端的大径部,所述卷绕部的外圆周的截面形成为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电极相对于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0.1度~1.0度的范围内倾斜而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及内置有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体单元,所述旋转体单元通过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将所述旋转体切换地配置在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为左侧的位置、右侧的位置及所述直线上的中央位置这三个位置,而变更所述电线电极的旋转的有无及旋转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程序的信息,确定所述旋转体的位置。
6.一种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将电线电极张紧于其间的上侧电线引导件及下侧电线引导件、以及变更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的旋转体,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载置被加工物,使所述被加工物与所述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设置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和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以外的空间,且配置成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而倾斜,通过将所述电线电极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而促使所述电线电极绕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包括卷绕所述电线电极的卷绕部、及配置于所述卷绕部的两端的大径部,所述卷绕部形成为圆柱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配置成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在0.1度~1.0度的范围内倾斜。
9.一种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将电线电极张紧于其间的上侧电线引导件及下侧电线引导件、及以夹入所述电线电极的方式而配置的一对旋转体,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载置被加工物,使所述被加工物与所述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旋转体设置在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和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之间以外的空间,且通过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配置成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分别倾斜,来促使所述电线电极绕轴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旋转体中,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垂线相对于连结所述上侧电线引导件与所述下侧电线引导件的直线,在0.1度~1.0度的范围内分别倾斜。
11.一种电线放电加工方法,其是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放电加工装置中,使所述被加工物与绕轴旋转的所述电线电极之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所述电线放电加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所述被加工物的加工面位于加工行进方向右侧时,所述电线电极的绕轴旋转方向设定为逆时针方向,
当从所述电线电极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所述被加工物的加工面位于加工行进方向左侧时,所述电线电极的绕轴旋转方向设定为顺时针方向。
CN202010391960.0A 2019-05-24 2020-05-11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 Active CN111975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7688 2019-05-24
JP2019097688 2019-05-24
JP2020016674A JP6754165B1 (ja) 2020-02-04 2020-02-04 ワイヤ放電加工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0-016674 2020-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5143A CN111975143A (zh) 2020-11-24
CN111975143B true CN111975143B (zh) 2023-04-25

Family

ID=7073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1960.0A Active CN111975143B (zh) 2019-05-24 2020-05-11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0114B2 (zh)
EP (1) EP3741487B1 (zh)
KR (1) KR102422841B1 (zh)
CN (1) CN111975143B (zh)
SG (1) SG10202004431TA (zh)
TW (1) TWI728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68676B2 (en) 2018-04-24 2021-04-06 Gmi Holdings, Inc. Movable barri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sponding to barrier travel obstructions and abnormalities
US11746584B2 (en) 2019-04-24 2023-09-05 Gmi Holdings, Inc.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moveable barrier in jackshaft door operato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1044A (en) * 1971-06-23 1973-05-01 Agie Ag Ind Elektronik Electro-eroding machine with a circuit for the control of at least one advancing device for a wire electrode and/or for a workpiece
CH528328A (de) * 1971-08-26 1972-09-30 Ind Elektronik Ag F Vorrichtung zum elektroerosiven, konischen Schneiden von Werkstückkonturen mit bahngesteuerter Drahtelektrode
JPS5645324A (en) 1979-09-13 1981-04-25 Fanuc Ltd Wire-cut spark processing machine
JPH0246326B2 (ja) * 1981-12-18 1990-10-15 Inoue Japax Res Waiyakatsutohodenkakosochi
JPS62157726A (ja) 1985-12-28 1987-07-13 Ofic Co ワイヤカツト放電加工方法
JPS62174830A (ja) 1986-01-29 1987-07-31 Hitachi Ltd デ−タ処理装置
JPH01321126A (ja) * 1988-06-20 1989-12-27 Adotetsuku Eng:Kk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結線装置
JP2545117B2 (ja) 1988-08-08 1996-10-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の走行変速構造
JPH0326421A (ja) * 1989-06-24 1991-02-05 Amada Washino Co Ltd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機
JPH0493117A (ja) * 1990-08-09 1992-03-25 Hitachi Seiko Ltd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給電部構造
JP3014489B2 (ja) 1991-05-21 2000-02-2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送り出し装置
JPH08294825A (ja) * 1995-04-26 1996-11-12 Nisshin Koki Kk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WO2000023221A1 (fr) * 1998-10-19 2000-04-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nsemble d'usinage par etincelage a fils
DE112008003943B4 (de) * 2008-07-29 2019-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ikroöffnungs-Funkenerosionsvorrichtung und Funkenerosionsverfahren
JP5460039B2 (ja) * 2008-12-03 2014-04-02 株式会社エレニックス 細穴放電加工機
JP2012121087A (ja) 2010-12-07 2012-06-28 Denso Corp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および、ワークを切断加工することで加工物を製造する方法
DE112012005754B4 (de) * 2012-01-27 2023-06-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rahterodierbearbeitungsvorrichtung und Elektrodendrahtentfernungsvorrichtung
US10011503B2 (en) * 2014-07-22 2018-07-03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making activated carbon-supported transition metal-based nanoparticles
CN203900666U (zh) * 2014-05-06 2014-10-29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电火花深微孔加工装置
JP5783653B1 (ja) * 2014-07-25 2015-09-24 株式会社ソディック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68837A1 (en) 2020-11-26
EP3741487A1 (en) 2020-11-25
SG10202004431TA (en) 2020-12-30
CN111975143A (zh) 2020-11-24
US11440114B2 (en) 2022-09-13
TW202042944A (zh) 2020-12-01
KR20200135177A (ko) 2020-12-02
TWI728807B (zh) 2021-05-21
KR102422841B1 (ko) 2022-07-19
EP3741487B1 (en) 202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5143B (zh)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电线放电加工方法
CN103974795B (zh) 线放电加工装置及方法
JP2734277B2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JP5783653B1 (ja)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装置
EP0161046B1 (en) Automatic wire-threading with a tubular electrode in a tw-e machine
JP2006247755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及びその自動結線方法
JPH09323223A (ja) 放電加工装置のワイヤ移送システム
JPH04226840A (ja) スパーク腐食式切断機の電極をホイールの周りに一巡させる装置
EP0356520B1 (en) Automatic wire connecting method
CN111975142B (zh) 电线放电加工装置
JP6754165B1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811047A (ja) ワイヤソー装置およびワーク引抜き方法
KR20090127758A (ko) 와이어 컷 방전 가공기의 와이어 텐션 조절 장치 및 이에적합한 조절 방법
JPH0259221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JP2896426B2 (ja)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装置
JP7162115B1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JP2002011619A (ja)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機及び同加工機を利用したダイ加工方法
JPH0819920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CN116265161A (zh) 线放电加工装置及线放电加工装置中的通电体的固定方法
JPH07276145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自動ワイヤ供給方法
CN116060710A (zh) 电极丝放电加工装置以及电极丝放电加工方法
JP2002239841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時の短絡回避方法
JPH071247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ワイヤ回収装置
JP2003291031A (ja)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機及び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方法
JP2000296418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ワイヤ送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