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8305A -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8305A
CN111948305A CN202010722976.5A CN202010722976A CN111948305A CN 111948305 A CN111948305 A CN 111948305A CN 202010722976 A CN202010722976 A CN 202010722976A CN 111948305 A CN111948305 A CN 111948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ingda
granules
uncaria
decoction
gastrodia el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29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48305B (zh
Inventor
陈盛君
王协和
陈可冀
李松
顾杨欣
张钰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Tianji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Tianji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Tianji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Tianji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29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8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8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8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48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8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9Scutellaria (skullc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2Nymphaeaceae (Water-lily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4Rubiaceae (Madder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8Orchidaceae (Orchid family)
    • A61K36/8988Gastrod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6Agglomerates; Granulates; Microbeadlets ; Microspheres; Pellets; Solid products obtained by spray drying, spray freeze drying, spray congealing,(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or extraction
    • A61K9/1605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1629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1652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cellulose derivatives; Cyclo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2Antihypertensi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24Detection of slopes or peaks; baseline correction
    • G01N30/8631Peaks
    • G01N30/8634Peak quality cri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9Complex extraction schemes, e.g. fractionation or repeated extraction ste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选取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饮片;将四味饮片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后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干燥得到中间体;对所述中间体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本发明通过基于全过程质量监控,可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过程中获得质量稳定、可控的清达颗粒及其复方中药。

Description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清达颗粒及其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肥厚等,目前我国成人大约有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压,并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1%和16.9%。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可见,高血压防治仍是目前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医古籍中并未出现高血压的病名,历代医学家根据其他症状和体征,将其归于“眩晕”、“头痛”、“肝风”等病的范畴。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认为高血压发病存在由阳盛到阴阳两虚的一个演化过程,临床上高血压初期多以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为主要证候特征,故陈可冀院士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立了清眩降压汤用以治疗上述证型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表明:清眩降压汤可较好地控制血压,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余军,徐凤芹.清眩降压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3)。清达颗粒是由陈可冀院士根据早治防变的思路,将清眩降压汤进行精简而来的。清达颗粒主要由天麻、钩藤、莲子心、黄芩四味药组成(专利文献1:CN106421447A)。其中天麻为君,熄风定惊;钩藤为臣助君清热平肝熄风,佐以黄芩清肝泻火,辅以莲子心清心除烦,全方天麻、钩藤相须为用,平肝熄火,以心肝论治;黄芩、莲子心实则泄子,直达病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具有降血压,心肌保护,抗凝血,抗血栓,调节免疫等作用。天麻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元等,降压作用部位均位于神经中枢,可以降低血管阻力,扩张小动脉及微血管,降低血压时间长达3h以上,避免激活交感神经,平稳有效控制血压。钩藤具有降压和神经保护等功效。黄芩具有扩张血管及降血压、降血脂及抗血栓、解热、抗炎和抗病毒等作用。莲子心具有降血压,抗氧化等作用,其中生物碱类是降压的主要成分。异莲心碱降压作用与参与干扰α1受体和阻滞钙通道的效应有关,与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有关。莲心碱能阻断钙离子通道松弛冠状动脉条,并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膜上外钙内流及内钙释放对主动脉条收缩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降压作用。甲基莲心碱能有效降低各种动物血压,其降压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作用时间也随之延长。椎动脉及脑室内注射实验结果表明,甲基莲心碱降压作用可能是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所致。
根据深入的药效机制分析,上述疗效与“清达颗粒”能够抑制交感兴奋、减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减轻机体炎症状态、改善动脉内皮功能、抑制钙离子内流等相关,进一步药效分析相关作用与“清达颗粒”中莲心碱、黄芩素、黄芩苷、天麻素,钩藤碱等密切相关。长期的临床评价确定,“清达颗粒”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导致的眩晕、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连续服用“清达颗粒”4周,新发1级高血压患者80%以上获得控制,停药后随访4周,80%患者血压仍在正常水平,疗效依然保持。可见,“清达颗粒”对于新发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目前对于清达颗粒的质量评价暂时也没有合适的标准。通过调研可知,天麻和钩藤的含量测定方法大多为药材的含量测定指标,其中天麻的含量测定方法普遍采用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对天麻中其他4种有效化学成分:巴利森苷A、B、C、E的含量测定也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适宜。而且HPLC法分析耗时比较长,操作过程繁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知,同时关于中药复方中天麻的6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未见报道。钩藤研究现状方面,钩藤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均无钩藤定量分析项目(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经络肢体脑系分册)[S].2002:111.或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9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7)。关于HPLC法测定复方制剂中钩藤生物碱含量报道较少,多涉及测定钩藤碱或异钩藤碱的单一成分。莲子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化学成分以及药理药效方面,莲子心的质量标准研究主要针对莲子心药材(如:石炳娟,荆汉卫.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莲子心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药品标准,2018,19(04):245-251.),对于中药复方莲子心的质量标准还未见到报道。而黄芩在配方颗粒中的研究相对较为广泛,郝翠等以标准汤剂为基准,探讨黄芩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郝翠,赵恒强,崔莉,刘伟,刘逢芹,王晓,穆岩.黄芩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07):723-727.)。但目前还没有从原料挑选、工艺生产以及质量标准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以期保证黄芩在复方颗粒中的质量的相关研究。
关于清达颗粒的制备方法,专利文献1提及按照配比称取原料药,磨碎混合,加入10倍量水浸泡0.5小时,水煎煮1小时,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减压干燥10小时,粉碎,即得。然而其实施例所述给出的方法生产耗时长,适用于实验室或者小规模的生产,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质量存在不稳定的问题。生产工艺是确保复方颗粒安全、有效的关键,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制备质量更可控的清达颗粒是目前的一个难题。如何减少有效成分的丢失,尽量保留多成分,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稳定、可控,这些都是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中药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成品进行,通常只是对成品的个别味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和/或对于成品的关键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比如专利文献2:CN105287875B),但一种或其中几种组分并不能代表成品的全部疗效,仅仅对几种物质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控制并不能全面评价成品的内在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清达颗粒复方颗粒及其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工业化的制备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可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该质量控制方法是基于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测且包括针对原材料(药材和/或饮片)、中间体、成品进行多味药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监测的清达颗粒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过程中获得质量稳定、可控的清达颗粒。
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复方中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饮片;
2)将所述四味饮片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
3)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
4)喷雾干燥得到中间体;对所述中间体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5)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2]根据[1]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指标成分包括来自天麻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来自钩藤的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钩藤碱、异钩藤碱,来自黄芩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来自莲子心的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
[3]根据[1]或[2]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的步骤2)-5)的主要工艺参数均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以各味药的指标成分总量、转移率和/或出膏率综合确定优选值。
[4]根据[1]-[3]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对成品进行的定性分析包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进行定性鉴别和/或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
[5]根据[1]~[4]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步骤1)还包括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药材和/或饮片进行指标含量测定,进一步地,步骤1)中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饮片的质量比为(10~15):(8~12):(5~8):(4~6)。
[6]根据[1]~[5]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步骤2)中一煎加8~14倍量水,提取50min~100min,二煎加6~8倍量水,提取20~40min。
[7]根据[1]~[6]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步骤2)中的过滤采用150~250目滤材。
[8]根据[1]~[7]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步骤3)减压浓缩的温度为50~80℃。
[9]根据[1]~[8]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步骤4)所述喷雾干燥的参数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0~185℃,出风温度85~95℃。
[10]根据[1]~[9]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步骤5)所述制粒的方式包括干法制粒或湿法制粒,进一步地,所述湿法制粒包括流化床制粒,更进一步地,所述流化床制粒的参数为:进风量920~950m3/h,进风温度70~75℃,供液速率55~70r/min。
[11]一种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选取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饮片;
2)将所述饮片各自单独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喷雾干燥分别得到中间体;
3)分别测定所述中间体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4)将上述所有中间体利用混合机进行混合,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12]根据[11]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对于天麻和钩藤,一煎加8~12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5~7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或者,对于天麻和钩藤,加10~18倍量水,提取60min~120min。
[13]根据[11]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对于黄芩,一煎加7~9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5~7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或者,对于黄芩,加12~16倍量水,提取60min~120min。
[14]根据[11]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对于莲子心,一煎加9~12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7~9倍量水,提取20min~40min;或者,对于莲子心,加12~18倍量水,提取60min~90min。
[15]一种清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
[16]根据[15]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
[17]一种生产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包括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在内的原料饮片;
2)将所述原料饮片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
3)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
4)喷雾干燥得到中间体;对所述中间体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5)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18]一种生产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选取包括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在内的原料饮片;
2)将所述原料饮片分别各自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喷雾干燥分别得到中间体;
3)分别测定所述中间体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4)将所有中间体利用混合机进行混合,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19]一种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17]或[18]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
[20]根据[19]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方中药。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基于全过程质量监测的清达颗粒制备方法,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耗时相对短,通过对每一味药材多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控制,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良好的重现性,可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过程中获得质量稳定、可控的清达颗粒。相应地,本发明也提供了生产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对原料研究、工艺研究以及中间体和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对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工业化制备过程进行全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每一味药材的用药安全以及质量的有效、可控。通常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这四个品种法定标准中指标检测较少或没有定量指标,本发明通过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这4味药进行详细的原料研究,确定合适的多指标成分;通过对指标成分的含量检测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每一味药的特性进行方法开发,排除了在中药复方颗粒中其他成分的干扰,解决了每一味药的检测难点,另外,本发明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每一味药的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工艺参数优选、中间体的研究,也适用于成品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说明此含量检测的方法具有重现性,能够更加全面、有效控制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颗粒的质量;本发明对清达颗粒建立了特征图谱,了解清达颗粒复方的整体效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清达颗粒作为一个整体,观察其“整体性”,从整体上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在制备方法研究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成分总量、转移率和/或出膏率优选出更佳的工艺参数,保证了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确保药效,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优势,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清达颗粒特征图谱。
图2示出了清达颗粒干法制粒与流化床制粒性状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中间体中天麻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天麻素、峰2为对羟基苯甲醇、峰3为巴利森苷E峰4为巴利森苷B、峰5为巴利森苷C、峰6为巴利森苷A)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中间体中钩藤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去氢钩藤碱、峰2为异去氢钩藤碱、峰3为异钩藤碱、峰4为钩藤碱)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清达颗粒中间体中黄芩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黄芩苷、峰2为汉黄芩苷)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中间体中莲子心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莲心碱、峰2为异莲心碱、峰3为甲基莲心碱)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天麻薄层色谱鉴别图。(1,6为天麻素对照品;2为阴性样品;3-5为成品样品)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钩藤薄层色谱鉴别图。(1-3为成品样品;4为阴性样品;5为异钩藤碱对照品)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黄芩薄层色谱鉴别图。(1,6为黄芩苷对照品;2为阴性样品;3-5为成品样品)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莲子心薄层色谱鉴别图。(1-3为成品样品;4为阴性样品;5为莲子心对照药材;6为莲心碱高氯酸盐对照品)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成品中天麻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天麻素、峰2为对羟基苯甲醇、峰3为巴利森苷E峰4为巴利森苷B、峰5为巴利森苷C、峰6为巴利森苷A)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成品中钩藤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去氢钩藤碱、峰2为异去氢钩藤碱、峰3为异钩藤碱、峰4为钩藤碱)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成品中黄芩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黄芩苷、峰2为汉黄芩苷)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清达颗粒成品中莲子心超高液相色谱图。(峰1为莲心碱、峰2为异莲心碱、峰3为甲基莲心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器材和步骤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本说明书中,使用“数值A~数值B”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端点数值A、B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使用“可以”表示的含义包括了进行某种处理以及不进行某种处理两方面的含义。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用到的单数形式的冠词“一”(对应于英文“a”、“an”和“the”)包括复数的对象,除非文中另外明确地规定。
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个或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方案”、“另一个或另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方案”、“一个或另一个实施方式/方案”、“一个或另一个技术方案”等是指所描述的与该实施方式有关的特定要素(例如,特征、结构、性质和/或特性)包括在此处所述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中,并且可存在于其它实施方式中或者可不存在于其它实施方式中。另外,应理解,所述要素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各种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对照品”是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校正检定仪器性能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审查认可,其标准应不低于制品的质量标准。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对照药材”(或称“参比药材”)是指已经完成种属鉴定的,用于鉴定待测药材的标准药材。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质量控制方法”也可称为“质量监测方法”。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供试品”是指用作检测或鉴定的实验样品。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术语“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术语“精密量取”是指量取体积应准确至所取体积的千分之一,术语“精密吸取”是指通过微量进样器来准确量取样品的操作方式。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续滤液”是指过滤时弃去初滤液后继续收集的滤液。与初滤液相比,续滤液更加接近样品的真实浓度,因为过滤介质(如滤膜、滤纸等)有可能会吸附溶质,因而造成初滤液中样品浓度偏低;另外,续滤液更加干净,因为被过滤介质吸附的溶质可以形成滤饼,降低了过滤孔径,因而能够截留更微小的微粒。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复溶溶剂”是指用于溶解经干燥处理的残余物或经浓缩处理的浸膏而得到相应溶液的溶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填充剂”是指在色谱分析法中用作固定相的物质,术语“固定相”是指在色谱分析法中位置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吸附效果的一相,术语“流动相”是指在色谱分析法中位置不固定、可以自由流动、对样品产生解吸效果的一相。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二元流动相体系”是指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流动相,通常将其中一种(优选前者)记为“流动相A”,将另一种(优选后者)记为“流动相B”。例如,在乙腈-醋酸铵水溶液二元流动相体系中,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醋酸铵水溶液。但上述标记方法并未固定不变,同样可将醋酸铵水溶液记为流动相A,而将乙腈记为流动相B。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等度洗脱”是指在样品的色谱分析周期中,流动相的组成、比例和流速恒定不变的洗脱方式。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超高效液相色谱”(或称“UPLC”)是指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全新技术,具有填料颗粒小、检测速度快、分析通量大、灵敏度高等特点。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保留时间”是指被分离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该组分浓度极大值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即从进样开始到出现被分离组分色谱峰的顶点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术语“相对保留时间”是指被分离组分的校正保留时间与标样的校正保留时间之比;术语“校正保留时间”是指被分离组分的保留时间减去空气的保留时间。例如,若空气的保留时间是3s,被分离组分的保留时间是9s,标样的保留时间是15s,则被分离组分的校正保留时间是6s,标样的校正保留时间是12s,被分离组分相对于标样的相对保留时间是0.5。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参照峰”(或称“对照峰”)是指在计算相对保留时间时标样所对应的色谱峰。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对应峰”是指对照药材中与标准品对应的组分在对照药材色谱图中的色谱峰。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涉及溶液浓度百分比“%”是指体积百分比,比如0.1%氨水是指将0.1mL的氨水加纯水至100mL,由于量筒不建议作为混合溶液的容器,故0.1%氨水也约等于将100mL纯水与0.1mL的氨水混合均匀。
清达颗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基于全过程质量监测的清达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全组分多维度的质控模式,确保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物质组分变化的可追溯性和合理性。本发明对原料(药材和/或饮片)、中间品、成品实行整个过程质量控制,从各味药的指标成分总量、指标成分转移率、出膏率和/或指纹图谱等方面对大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从而指导生产出质量均一、稳定的成品(即产品)。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全过程质量监测的涉及共煎和单煎共混的两种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天麻、黄芩、钩藤和莲子心的多指标成分研究和确定合适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对天麻、黄芩、钩藤和莲子心的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指标成分含量看其是否满足药材质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以各味药的指标成分总量、转移率和/或出膏率综合确定优选工艺参数;确定清达颗粒的特征图谱;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对于成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指标成分确定>
不同于常规的复方颗粒的质量监测或质量控制的方法,仅选用部分味药。本发明对每一味药都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更加全面和准确,并且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良好的重现性,保证药品的安全、可控。本发明对复方颗粒中每味药的指标成分进行了全面研究,选择的多指标成分全部为影响药效的主要成分。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指标成分来自天麻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来自钩藤的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钩藤碱、异钩藤碱,来自黄芩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来自莲子心的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上述指标成分主要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清达颗粒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广泛文献调研综合确定,通过全方位对天麻的6种指标成分、钩藤的4种生物碱成分、莲子心的3种生物碱以及黄芩的2种指标成分都进行研究,使得质控更加全面和具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分析UPLC-Q-TOF/MS技术捕捉清达颗粒中未知化合物的一级精确分子量和多级碎片信息,同时与质谱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以及Mass Bank、Chemical Book等网络数据库信息从而实现对未知物的准确快速定性,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清达颗粒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的鉴定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071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081
<原料研究>
清达颗粒由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组成。本发明人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并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指导意见以及本申请人20余年原料生产和研究的数据积累,每味药材均选择至少5个道地产地或现阶段国内主产区进行样品采集,收集样品至少15批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清达颗粒的原料基原、产地。综合考虑不同产地天麻的产量、价格和品质,确定安徽金寨县、陕西汉中和湖北英山县的天麻为天麻配方颗粒原料的固定产地;目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钩藤药材的评价指标相对单一,从目标产地资源分布情况和本申请人已开展的研究实验表明,江西、贵州部分产区产的钩藤药材相对较好,而且资源量较大,故以江西、贵州作为清达颗粒钩藤药材固定产地;对于黄芩,由于河北承德多产“枯芩”,主要应用于上焦肺经症状,如发热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而其它产地产的“条芩”多用于下焦大肠经、肝胆经症状,本发明用“条芩”为主,所以选择相对质量较好的山东、山西作为清达颗粒黄芩药材原料供应的固定产地;莲子心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莲心碱进行含量测定,合格率相对较低,因此选择江西作为清达颗粒莲子心药材原料供应固定产地。
本发明从【含量测定】、【薄层鉴别】、【特征图谱】、【检查】(包括水分、灰分、浸出物)等方面对原药材建立了相应的药材内控标准,严格控制药材质量,也从【外源性安全指标】(包括农残、重金属有害元素、二氧化硫和黄曲霉毒素)方面严格控制,保证临床药效与用药安全。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液相色谱的方法分别对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进行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试,涉及上述药材的质量标准如下:以干燥品计,天麻药材样品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A总量均大于2.0%。钩藤药材样品中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异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钩藤碱(C22H28N2O4)和异钩藤碱(C22H28N2O4)的总量不得少于0.07%。黄芩药材样品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汉黄芩苷不得低于2.1%,含黄芩苷(C21H18O11)、汉黄芩苷(C22H20O11)、黄芩素(C15H10O5)和汉黄芩素(C16H12O5)的总含量不得少于13.0%。莲子心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莲心碱(C37H42N2O6)不得少于0.10%;莲心碱(C37H42N2O6)、异莲心碱(C37H42N2O6)、甲基莲心碱(C38H44N2O6)总量不得低于1.0%。在本发明中为了进行成品多指标质量控制,对于药材也进行了相应的多指标质量控制。
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符合上述含量限定的药材制备相应的饮片作为原料或者直接使用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的饮片,有利于获得药效高且质量稳定的清达颗粒。
<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本发明需要对每一味药的多个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在检测过程中,相应检测难点也随之增大。对于中间体和成品,如何减少清达颗粒中其他药材对待测药材的干扰,提高指标成分纯度、进一步提高清达颗粒的检测标准是问题的关键。
考虑到清达颗粒主要成分是天麻和钩藤,如何减少黄芩对天麻测定的干扰,减少莲子心对钩藤测定的干扰,本发明人对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而言,对于天麻,采用磷酸水溶液进行提取,为了减少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以下简称“本品颗粒”,与单独药材本身区分开)的其他3味药材对天麻的干扰,尤其是黄芩对天麻的干扰,本发明人发现将提取、离心后的本品颗粒的上清液通过聚酰胺柱,加入洗脱溶剂进行洗脱,可以大大减少天麻中其他杂质成分,富集天麻的6种指标成分,提高指标成分纯度,降低杂峰干扰。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测定来自天麻的6种指标成分的供试品溶液制备包括:取本品颗粒研细,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磷酸水溶液,称定重量,超声处理,放冷,用磷酸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后离心处理,精密量取上清液通过聚酰胺柱,加磷酸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至近刻度,再加磷酸水溶液定容,摇匀,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本发明人发现采用该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在后续进行色谱分析时,还能明显得到黄芩的2个指标成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色谱峰,可以实现对清达颗粒中天麻、黄芩的定性分析。
对于钩藤,根据其溶解性,采用甲醇进行提取,超声处理,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过碱性氧化铝柱,加入洗脱液洗脱,有利于获得峰型良好,分离度高的钩藤色谱峰,同时能测出莲子心的指标成分甲基莲心碱峰,实现了莲子心的定性研究。此外,本发明人还发现在收集到洗脱液后采用蒸干后复溶的提取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钩藤小极性杂质的析出,避免在检测过程中杂质对色谱柱的损害。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测定来自钩藤的4种指标成分的供试品溶液制备包括:取本品颗粒研细,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称定重量,超声处理,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过碱性氧化铝柱,加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洗脱,收集流出液及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定容,摇匀,即得。
对于清达颗粒中涉及黄芩和莲子心的指标成分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主要包括用甲醇进行提取,超声处理,滤过,取续滤液。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可适用于目前已有报道和/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的色谱条件,分离度、重现性、稳定性、精密度等都符合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要求,为实现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优选地,本发明的供试品溶液适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与常规HPLC法相比,分析周期短,分离度更高,更加环保,使用UPLC检测周期是HPLC的三分之一左右,大大提高了研究检测的精度和效率,另外UPLC还可分离出HPLC包峰的某些成分。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中天麻含量的测定步骤包括: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颗粒研细,混匀,取约0.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0.05%磷酸水溶液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用0.05%磷酸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后离心(3000r/min)处理,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通过聚酰胺柱(80~100目,2g,内径为1cm,干法装柱),加0.05%磷酸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至近刻度,再加0.05%磷酸定容,摇匀,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制备:取天麻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水(3:97)制成每1mL含天麻素80μg,摇匀,即得。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70%甲醇(含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为A相,0.05%磷酸为B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nm;柱温35℃;流速0.3mL/min;理论板数按天麻素计算均应不低于5000。梯度洗脱条件见下表2。
表2梯度洗脱条件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01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天麻素对照品峰面积为对照,分别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的含量,用待测成分色谱峰与天麻素(S1)峰与巴利森苷A(S2)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范围之内。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见下表3。
表3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02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中钩藤含量的测定步骤包括: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100mm,内径2.1mm,粒径2.6μm);以乙腈:0.1%氨水溶液(2%磷酸调节pH至7.5-7.6)(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6nm,柱温30℃,流速0.4mL/min;理论板数按异钩藤碱计算均应不低于8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异钩藤碱对照品,精密称定,加甲醇定容制成每1mL含异钩藤10ug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颗粒,研细,取约1.0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0mL过碱性氧化铝柱(100-200目,内径为1cm),加二氯甲烷:甲醇(3:7)20mL进行洗脱,收集流出液及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定容至5mL量瓶中,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异钩藤碱对照品的峰面积为对照,以相对校正因子分别计算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钩藤碱的含量,用待测成分的色谱峰与异钩藤碱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具体参见表4。
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钩藤碱的峰位,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范围之内,即得。
表4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中黄芩含量的测定步骤包括: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0.30mL/min,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汉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黄芩苷60μg、汉黄芩苷1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中莲子心含量的测定步骤包括: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0.015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冰醋酸(20:43:3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2nm,柱温30℃,流速0.35mL/min,理论板数按莲心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供试品溶液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颗粒,研细,混匀,取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功率250W,频率40kHz)处理45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对照品溶液制备:取莲心碱高氯酸盐对照品、异莲心碱对照品、甲基莲心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莲心碱25μg、异莲心碱20μg、甲基莲心碱的60μg混合溶液,摇匀,即得(莲心碱重量=莲心碱高氯酸盐重量/1.3587)。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以莲心碱含量对应峰面积为对照,以相对校正因子分别计算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的含量,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具体见表5,用待测成分的色谱峰与莲心碱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的峰位,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范围之内,即得。
表5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12
本发明对每一味药的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在进行清达颗粒的工艺优化研究中对指标成分的含量检测,也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清达颗粒中间体的含量测定,以及清达颗粒质量标准建立中成品的含量测定,本申请说明书如无特殊说明,复方产品的指标成分含量测试方法均可参照上述方法。该含量检测的方法具有重现性,保证中间体的指标成分含量限度与成品的指标成分含量限度一致,满足临床用药要求。同时每一个检测方法排除复方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具有针对性检测,解决了每一味药的检测难点。
<涉及共煎的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清达颗粒制备方法及工艺优化>
本发明涉及共煎的清达颗粒制备方法(包括涉及共煎的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饮片;
2)将所述四味饮片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
3)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
4)喷雾干燥得到中间体;对所述中间体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5)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本发明以每一味药的指标成分总量、转移率和/或出膏率综合确定制备方法步骤以及优选主要工艺参数,以确保有效成分的充分提取,保证清达颗粒的药效,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优势,体现中医药整体的观念,确保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选择。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减压浓缩温度、喷雾干燥参数和/或流化床制粒参数等。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还包括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的药材以及饮片进行多指标成分含量检测的步骤,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1)还包括测定天麻药材以及饮片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A的含量,钩藤药材以及饮片中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异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钩藤碱(C22H28N2O4)和异钩藤碱(C22H28N2O4)的含量,黄芩药材以及饮片中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莲子心药材以及饮片中莲心碱(C37H42N2O6)、异莲心碱(C37H42N2O6)、甲基莲心碱(C38H44N2O6)的含量。根据清达颗粒的组方要求,出于药效方面的考虑,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饮片的质量比为(10~15):(8~12):(5~8):(4~6),进一步优选地,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的质量比为12:10:6:5。
对于步骤2)的提取工艺,本发明以水作溶媒,采用加热回流提取工艺,以出膏率、指标成分总量及转移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其中所述指标成分总量(即指每一味药的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总量)通过本发明前述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选择影响提取效果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作为主要考察因素,选择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进行试验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清达颗粒提取工艺参数优选为:一煎加8~14倍量水(进一步优选8~12倍量水),提取50min~100min(进一步优选60~90min),二煎加6~8倍量水,提取20~40min。对于步骤2)的固液分离可采取常规的过滤的方式。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指标成分总量、过滤难度和滤液澄清度来确定优选的过滤目数。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的过滤采用150~250目滤材,相对而言指标成分含量更高。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200目滤材,具体可以为200目不锈钢编织网筛。
对于步骤3),为了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本发明采用减压浓缩的方式。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浓缩的真空压力为-0.070~-0.099MPa,减压浓缩的温度为50~80℃,浓缩至比重为1.05~1.06(50±5℃)的清膏。本发明人发现不同的浓缩温度对于指标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小,对于浓缩温度,本发明没有特定的限定。
对于步骤4)的干燥方式,本发明采用喷雾干燥。本发明人对于喷雾干燥、减压低温干燥和冷冻干燥分别进行了研究,以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的指标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浓缩液干燥后质量的影响。冷冻干燥方式所得样品指标成分含量最高,但其耗能大且耗时长,在与其他干燥方式所得样品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不选作大生产干燥工艺;减压干燥耗时长,损失大,且后期制粒需打粉,不利于后期工艺;喷雾干燥耗时短,省去了减压干燥后粉碎的步骤,损失少,且易于后期制粒;本发明人发现在指标性成分含量上,喷雾干燥也高于减压干燥,因此本发明选择喷雾干燥作为干燥方式。对于喷雾干燥的温度,同样也通过测定指标含量来确定优选温度,结果表明,不同喷雾干燥温度对指标成分影响较小,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喷雾干燥温度选择为进风温度170~185℃进一步优选175~185℃,出风温度85~98℃,物料在高温环境中停留时间较短。在步骤4)喷雾干燥过程中可以加入必要的辅料,辅料可以为糖类辅料,如麦芽糊精、淀粉、可溶性淀粉、糊精、蔗糖或甘露醇等,这些辅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数种混合使用。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考虑到中间体多糖较多,可能会发生粘壁现象,在喷雾干燥中加入生药量2~7%麦芽糊精。
经过喷雾干燥后即制备得到了本发明的中间体。本发明不同于常规的复方颗粒的制备和对成品进行质控,为了确保获得质量稳定、可控的产品,本发明对所述中间体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判断图谱相似度以及指标成分含量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制粒步骤。
通过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主要进行定性的判断。本发明建立了清达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谱图。
测定清达颗粒样品的UPLC图谱,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结果分析,以黄芩苷峰为对照峰(即S峰),选择其中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较为稳定的共有峰作为特征峰。最后确定清达颗粒的特征图谱中应有13个特征峰。与黄芩苷峰对应的峰10作为S峰,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之内。规定值为:0.11(峰1)、0.19(峰2)、0.38(峰3)、0.50(峰4)、0.54(峰5)、0.56(峰6)、0.64(峰7)、0.66(峰8)、0.69(峰9)、1.00(峰10)、1.06(峰11)、1.10(峰12)、1.12(峰13)。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含量测定,确定所获的中间体的每一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总量是否符合清达颗粒中间体的质量要求,通过对全味药的多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使得质量控制更全面和准确。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包括:根据本发明前述的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中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含量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干燥品计,本品每1g含天麻素(C13H18O7)、羟基苯甲醇(C7H8O2)、巴利森苷E(C19H24O13)、巴利森苷B(C32H40O19)、巴利森苷C(C32H40O19)、巴利森苷A(C45H56O25)总量不得少于17.40mg;以干燥品计,本品每1g含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异去氢钩藤碱(C22H26N2O4)、钩藤碱(C22H28N2O4)和异钩藤碱(C22H28N2O4)总量不得少于0.30mg;以干燥品计,本品每1g含黄芩苷(C21H18O11)、汉黄芩苷(C22H20O11)总量不得低于50.00mg;以干燥品计,本品每1g含莲心碱(C37H42N2O6)、异莲心碱(C37H42N2O6)、甲基莲心碱(C38H44N2O6)总量不得少于1.60mg。如果不符合要求,该批次不合格,重新生产,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前述步骤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符合质量要求的中间体可以进行后续的制粒步骤即步骤5)。本发明所述制粒的方式包括干法制粒或湿法制粒,进一步地,所述湿法制粒包括流化床制粒。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发明中采用流化床制粒的方式。流化床制粒又称一步制粒法,此工艺是将喷雾技术和流化技术综合运用,使传统的混合、制粒、干燥过程在同一密闭容器中一次完成。相对于干法制粒而言,流化床制粒的颗粒一冲即溶,溶解度较好,并且颗粒粒径大小几乎一致,强度较好,不容易掉细粉。从收率角度考虑,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流化床制粒参数为进风量920~950m3/h,进风温度70~75℃,供液速率50~70r/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辅料比如麦芽糊精之后进行流化床制粒。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制粒之后还需进行整粒、分装,进而得到成品。对于所得到的成品需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清达颗粒的质量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该批次成品不合格,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制粒等步骤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成品进行的定性分析包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天麻、钩藤、黄芩和/或莲子心进行定性鉴别。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成品进行的定性分析包括对成品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清达颗粒的质量要求包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各组分进行定性鉴别,检查成品颗粒是否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以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中至少两种的指标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因在中间体检测中已就全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因此在成品质量控制中可仅测试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中当中的两种。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测定天麻和黄芩的指标成分含量(根据本发明前述的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中天麻、黄芩含量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并判断其是否符合如下标准:本品每袋(5g装)含天麻素(C13H18O7)、羟基苯甲醇(C7H8O2)、巴利森苷E(C19H24O13)、巴利森苷B(C32H40O19)、巴利森苷C(C32H40O19)、巴利森苷A(C45H56O25)总量不得少于54.0mg,本品每袋(5g装)含黄芩苷(C21H18O11)、汉黄芩苷(C22H20O11)总量不得低于130.0mg。
<涉及单煎共混的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清达颗粒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检测的涉及单煎共混的清达颗粒制备方法(包括涉及单煎共混的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选取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饮片;
2)将所述饮片各自单独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喷雾干燥分别得到中间体;
3)分别测定所述中间体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4)将上述所有中间体利用混合机进行混合,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对于天麻和钩藤,一煎加8~12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5~7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对于天麻和钩藤,加10~18倍量水,提取60min~12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对于黄芩,一煎加7~9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5~7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对于黄芩,加12~16倍量水,提取60min~12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对于莲子心,一煎加9~12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7~9倍量水,提取20min~4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对于莲子心,加12~18倍量水,提取60min~9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减压浓缩的温度是55~70℃,浓缩压力为-0.070~-0.099MPa。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可以参考国标中每一味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比如每1g含天麻素(C13H18O7)、羟基苯甲醇(C7H8O2)、巴利森苷E(C19H24O13)、巴利森苷B(C32H40O19)、巴利森苷C(C32H40O19)、巴利森苷A(C45H56O25)总量应为43.0~80.0mg。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4)中,中间体的混合比例依据实际得率确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的配比为30~45:8~13:20~25:5~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4)中,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测定天麻、黄芩的指标成分含量。
对于产品的定性分析可以参考共煎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基于全过程质量监测的清达颗粒制备方法(包括共煎和单煎 )可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获得质量可控、稳定的清达颗粒,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成品相关指标成分的含量高,其与国家标准中对应的单方配方颗粒所要求的指标成分的含量相似或更高,保证了其药效,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优势,确保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以黄芩为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依据本申请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成品,每克含有黄芩指标成分含量之和为48~50mg,根据清达颗粒中黄芩占比进行换算,可得知当清达颗粒中黄芩为1g时,黄芩指标成分含量之和高于国家标准中黄芩单方配方颗粒的指标成分含量之和的要求。
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
本发明还提供了生产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基于本发明前述的清达颗粒共煎以及单煎共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额外加入了不影响清达颗粒药效发挥的辅助原料药材。该方法也是基于全过程质量监测,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除了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这味核心药材之外,还可以包括鲜地黄、苦丁茶、杜仲、夜交藤、川牛膝、菊花、桑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辅助药材。具体地,将本发明前述清达颗粒的制备方法的步骤1)替换为选取包括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在内的饮片。
根据该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得到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下列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体实验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且不会被理解为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和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仪器、材料、试剂等均可通过常规商业手段获得。
实施例
实验材料:
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使用前无须处理):
黄芩苷,110715,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汉黄芩苷,112002,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莲心碱高氯酸盐,111696,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异莲心碱,6817,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甲基莲心碱,2292,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钩藤碱,112028,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异钩藤碱,11927,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去氢钩藤碱,货号:ST10570120MG,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异去氢钩藤碱,货号:ST11080120MG,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天麻素,110807,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对羟基苯甲醇,111970,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巴利森苷E,6942,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巴利森苷B,6251,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巴利森苷C,6229,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巴利森苷A,6250,购于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清达颗粒特征图谱的建立>
1.1仪器与试药
Thermo-UPLC;色谱柱(Waters HSS T3,2.1mm×150mm,1.6μm);KQ-250E超声清洗机(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控温水浴锅(南通华泰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纯水系统(Sartoriμs公司);乙腈(色谱纯,Thermo Fisher公司);水为超纯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清达颗粒(批号:1905001)。
1.2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Waters HSS T3,2.1mm×150mm,1.6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为流动相B,按下表6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0.3mL;检测波长为22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表6梯度洗脱条件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61
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清达颗粒(批号:1905001)适量,研细,取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25mL,密塞,称定重量,分别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黄芩苷60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1.5特征图谱的建立
测定清达颗粒样品的UPLC图谱,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结果分析,以黄芩苷峰为对照峰(即S峰),选择其中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较为稳定的共有峰作为特征峰,其结果见图1。其中,峰1*:天麻素峰2*:对羟基苯甲醇峰3*:巴利森苷E峰4*:巴利森苷B峰5*:巴利森苷C峰7*:巴利森苷A峰*10(S):黄芩苷峰*13:汉黄芩苷(*经对照品指认)。试验结果表明:确定清达颗粒的特征图谱中应有13个特征峰。与黄芩苷峰对应的峰10作为S峰,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之内。规定值为:0.11(峰1)、0.19(峰2)、0.38(峰3)、0.50(峰4)、0.54(峰5)、0.56(峰6)、0.64(峰7)、0.66(峰8)、0.69(峰9)、1.00(峰10)、1.06(峰11)、1.10(峰12)、1.12(峰13)。
<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工艺条件考察过程中或者对中间体、成品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同说明书前述相关内容。
<工艺条件考察>
2.1提取工艺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天麻(批号:11708036,产地:安徽)、钩藤(批号:11803017,产地:江西)、黄芩(批号:11708658,产地:山东)、莲子心(批号:1704042,产地:江西),制备得到相应的饮片。以12:10:6:5的配比,取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饮片共100g,以水作溶媒,采用加热回流提取工艺,以出膏率、多指标转移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设满分为100分,按照清达颗粒君臣佐使组方原则,赋予各药材指标成分的比重分数为:天麻0.364,钩藤0.303,黄芩0.182,莲子心0.515,利用综合评分值(Pi)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综合评分。Pi=Σ比重分数×Dij。Dij为第j个指标成分下第i个指标成分,以各指标的最大值作为参照对同一指标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值(Dij=指标成分值/同一指标成分最大值)。
选择影响提取效果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作为主要考察因素。选择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进行试验。每份100g,按表7、8进行试验。计算提取液出膏率、指标成分总量及转移率,结果见表9,表10。根据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三个因素对出膏率均无显著性,优选的方案为A2B3C2;从综合评分来看,三个因素对综合评分也无显著影响,三因素对综合评分影响程度为C>A>B,优选的方案为A2B3C3。基于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选择C2;综合考虑小试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2,即煎煮2次,一煎加8倍水,煎煮1.5h,二煎加6倍水,煎煮0.5h。
表7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71
表8正交试验表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72
表9正交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73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81
表10方差分析表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82
注:F0.05(2,2)=19.00,F0.01(2,2)=99.00;*:P<0.05,**:P<0.01
2.2提取工艺验证
依据前期单因素及正交的实验结果,清达颗粒提取工艺确定为:煎煮2次,一煎加8倍水,煎煮1.5h,二煎加6倍水,煎煮0.5h。按照处方比例称取饮片共100g,平行三份,按照优选工艺提取,合并2次提取液,减压浓缩(75℃),测定考察指标,结果见表11。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次提取实验,发现每次考察指标值接近,表明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表11提取工艺验证考察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83
注:天麻指标含量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的含量总量;钩藤指标含量为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总量;黄芩指标含量为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总量;莲子心指标含量为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的含量总量。以下同。
2.3浓缩工艺度考察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饮片共100g,按照2.2的提取工艺制备提取液,采用减压浓缩的方式,分别于55℃、65℃、75℃减压浓缩,冷冻干燥。考察不同温度对浓缩液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最佳浓缩温度。结果见表12。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之间对指标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小,考虑到生产的实际情况,可选择75℃作为浓缩温度。
表12不同浓缩温度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84
2.4干燥工艺考察
本次试验采用喷雾干燥、减压低温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浓缩液进行干燥,以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的指标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浓缩液干燥后质量的影响。具体干燥方法如下: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饮片共100g,平行三份,按照2.2的提取工艺制备提取液,减压浓缩(75℃),考察三种干燥方式对提取液指标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3。试验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方式所得样品指标成分含量最高,但其耗能大且耗时长,在与其他干燥方式所得样品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一般不选作大生产干燥工艺;减压干燥耗时长,损失大,且后期制粒需打粉,不利于后期工艺;喷雾干燥耗时短,损失少,且易于后期制粒;且在指标性成分含量上,喷雾干燥高于减压干燥,所以选择喷雾干燥作为干燥方式。
表13不同干燥方式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91
2.5干燥温度考察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饮片共100g,平行三份,按照2.2的提取工艺制备提取液,减压浓缩(75℃),考察喷雾干燥对提取液指标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4。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喷雾干燥温度对成分影响较小,因此选择喷雾干燥温度选择为进风温度175~185℃,出风温度95℃。
表14不同喷雾干燥温度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92
2.6清达颗粒制备工艺验证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饮片共100g,平行三份,按照2.2的提取工艺制备提取液,减压浓缩(75℃),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5-185℃,出风温度95℃。结果见表15。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表15工艺验证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193
2.7制粒工艺研究
将2.6所制备好的清达颗粒中间体进行干法制粒与流化床制粒对比,主要考察其性状与溶解性的差别,结果见图2。试验结果表明:干法制粒的清达颗粒成品颗粒相对而言粒径大小和密度的均一性不如流化床制粒,相对而言流化床制粒的颗粒一冲即溶,溶解度较好,强度较好,不容易掉细粉。因此本发明优选流化床制粒。
实施例1
采用天麻(批号:11708036,产地:安徽)、钩藤(批号:11803017,产地:江西)、黄芩(批号:11708658,产地:山东)、莲子心(批号:1704042,产地:江西),制备得到相应的饮片。取天麻饮片1200g、钩藤饮片1000g、黄芩饮片600g、莲子心饮片500g加10倍水,煎煮提取1.5小时,即一煎量;一煎后药渣加入8倍水,煎煮提取0.5小时,即二煎;合并煎液,用200目的不锈钢编制网筛(中国药典2015版凡例计算)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6(50±5℃)的清膏,浓缩温度75℃,浓缩压力为-0.070~-0.099MPa,浓缩约用时1小时。加入投料量5%的麦芽糊精(MD15),溶解,混匀,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参数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5~185℃,出风温度95℃,得喷干粉(即中间体),干燥约用时1.5小时。对中间体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6-表19,图3-图6。试验数据表明,指标含量测定符合中间体的质量要求。
表16清达颗粒天麻中间体含量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01
表17清达颗粒钩藤中间体含量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02
表18清达颗粒黄芩中间体含量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11
表19清达颗粒莲子心中间体含量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12
将上述中间体按照投料量的3%~7%加入麦芽糊精,进行流化床制粒,制成1000g颗粒,分装,即得成品。不同批次的成品分别进行编号(批号:1905001、1905002、1905003)。
对成品进行定性鉴别。取清达颗粒(批号:1905001、1905002、1905003),研细,加溶剂进行处理,利用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试验,结果如下:
天麻结果见图7,其中1,6为天麻素对照品;2为阴性样品;3-5为成品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薄层色谱条件下,成品样品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斑点,且无阴性干扰。
钩藤结果见图8,其中1-3为成品样品;4为阴性样品;5为异钩藤碱对照品。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薄层色谱条件下,成品样品与对照品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斑点,且无阴性干扰。
黄芩结果见图9,其中1,6为黄芩苷对照品;2为阴性样品;3-5为成品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薄层色谱条件下,样品与对照品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斑点,且无阴性干扰。
莲子心结果见图10,其中1-3为成品样品;4为阴性样品;5为莲子心对照药材;6为莲心碱高氯酸盐对照品。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薄层色谱条件下,成品样品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斑点,且无阴性干扰。
对成品进行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按照上述<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中清达颗粒的中间体或成品中天麻、钩藤、黄芩和莲子心的含量的测定步骤对清达颗粒成品进行各指标的含量测定。其结果见表20-表23以及图11-图14。其符合成品的质量要求。
表20成品天麻含量测定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21
表21成品钩藤含量测定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22
表22成品黄芩含量测定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31
表23成品莲子心含量测定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32
实施例2
采用天麻1200g(批号:11708036,产地:安徽)一煎加10倍水,提取1h,二煎加6倍水,提取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低温浓缩(60±5℃)至相对密度为1.04~1.07,浓缩约用时1小时,加入投料量10%的麦芽糊精,溶解,混匀,喷雾干燥,干燥约用时1小时,即得。
采用钩藤1000g(批号:11803017,产地:江西),一煎加10倍水,提取1h,二煎加6倍水,提取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低温浓缩(60±5℃)至相对密度为1.08~1.10,浓缩约用时1小时,加入投料量5%的麦芽糊精,溶解,混匀,喷雾干燥,干燥约用时1小时,即得。
采用黄芩600g(批号:11708658,产地:山东),一煎加8倍水,提取1h,二煎加6倍水,提取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低温浓缩(60±5℃)至相对密度为1.15~1.17,浓缩约用时0.5小时,喷雾干燥,干燥约用时0.5小时,即得。
采用莲子心500g(批号:1704042,产地:江西),一煎加10倍水,提取1h,二煎加8倍水,提取0.5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低温浓缩(60±5℃)至相对密度为1.03~1.05,浓缩约用时1小时,喷雾干燥,干燥约用时0.5小时,即得。
分别测定所述中间体的指标成分含量,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将以上单煎所得4种中间体,以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按照(39.5:11.6:23.7:7.1)比例调配混合,加入适量麦芽糊精,采用三维混合机混合30min,使均匀,进行流化床制粒,制得清达颗粒成品。对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对成品中天麻和黄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4、表25(称样量以克计)。结果满足成品的质量要求。
表24成品天麻含量测定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41
表25成品黄芩含量测定
Figure BDA0002600679050000251

Claims (10)

1.一种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1)选取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饮片;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还包括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饮片进行指标含量测定,进一步地,步骤1)中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饮片的质量比为(10~15):(8~12):(5~8):(4~6);
2)将所述四味饮片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后得到提取液;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煎煮两次:一煎加8~14倍量水,提取50min~100min,二煎加6~8倍量水,提取20~40min;
3)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进一步优选地,减压浓缩的温度为50~80℃;
4)喷雾干燥得到中间体;对所述中间体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喷雾干燥的参数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0~185℃,出风温度85~98℃;
5)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制粒的方式包括干法制粒或湿法制粒,进一步地,所述湿法制粒包括流化床制粒;进一步优选地,对成品进行的定性分析包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进行定性鉴别和/或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成分包括来自天麻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来自钩藤的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钩藤碱、异钩藤碱,来自黄芩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来自莲子心的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的步骤2)-5)的主要工艺参数均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以各味药的指标成分总量、转移率和/或出膏率综合确定优选值。
4.一种生产清达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1)分别选取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饮片;
2)将所述饮片各自单独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喷雾干燥分别得到中间体;
3)分别测定所述中间体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4)将上述所有中间体利用混合机进行混合,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1)中,对于天麻和钩藤,一煎加8~12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5~7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对于黄芩,一煎加7~9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5~7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对于莲子心,一煎加8~12倍量水,提取50min~70min,二煎加7~9倍量水,提取20min~40min;或者,在步骤1)中,对于天麻和钩藤,加10~18倍量水,提取60min~120min;对于黄芩,加12~16倍量水,提取60min~120min;对于莲子心,加12~18倍量水,提取60min~90min。
5.一种清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
7.一种生产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1)选取包括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在内的饮片;
2)将所述饮片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
3)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
4)喷雾干燥得到中间体;对所述中间体进行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四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5)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8.一种生产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1)分别选取包括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在内的饮片;
2)将所述饮片分别各自加水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得到清膏,喷雾干燥分别得到中间体;
3)分别测定所述中间体的指标成分含量;判断是否满足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下一步骤;
4)将所有中间体利用混合机进行混合,制粒得到成品;对所述成品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中至少两味药的指标成分含量。
9.一种基于清达颗粒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方中药。
CN202010722976.5A 2020-07-24 2020-07-24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948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2976.5A CN111948305B (zh) 2020-07-24 2020-07-24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2976.5A CN111948305B (zh) 2020-07-24 2020-07-24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8305A true CN111948305A (zh) 2020-11-17
CN111948305B CN111948305B (zh) 2023-02-03

Family

ID=7333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2976.5A Active CN111948305B (zh) 2020-07-24 2020-07-24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83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6273A (zh) * 2021-06-02 2021-09-10 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心莲子饮hplc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及该特征图谱的应用
CN113759027A (zh) * 2021-03-19 2021-12-07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单煎合并物质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025A (zh) * 2007-03-27 2008-10-01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784761A (zh) * 2012-11-02 2014-05-1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治疗眩晕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615A (zh) * 2015-04-23 2015-08-12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7643345A (zh) * 2017-08-21 2018-01-30 王信 一种天麻药材及其饮片与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7744571A (zh) * 2017-10-20 2018-03-02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025A (zh) * 2007-03-27 2008-10-01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784761A (zh) * 2012-11-02 2014-05-1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治疗眩晕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615A (zh) * 2015-04-23 2015-08-12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7643345A (zh) * 2017-08-21 2018-01-30 王信 一种天麻药材及其饮片与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7744571A (zh) * 2017-10-20 2018-03-02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娟等: "九味熄风颗粒生物碱类成分指纹图谱建立及其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ZHQYJ/ZHQYJYP/20191108160401438.HTM》 *
李平等: "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天麻饮片质量研究", 《中草药》 *
王信等: "天麻中6种天麻素类成分一测多评分析法的建立", 《中草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9027A (zh) * 2021-03-19 2021-12-07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单煎合并物质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59027B (zh) * 2021-03-19 2023-04-18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单煎合并物质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CN113376273A (zh) * 2021-06-02 2021-09-10 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心莲子饮hplc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及该特征图谱的应用
CN113376273B (zh) * 2021-06-02 2023-03-17 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心莲子饮hplc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及该特征图谱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8305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6745B (zh) 一种天麻醒脑胶囊的检测方法
JP2015514785A (ja) ギンコライドの抽出分離方法
CN111948305B (zh) 生产清达颗粒及基于其的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制备方法
CN105477166A (zh) 一种独活寄生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7456479B (zh) 一种补骨脂配方颗粒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CN102735789A (zh) 藏药唐古特乌头及其制剂中生物碱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2749401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二十五味肺病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5301168B (zh) 通络化痰胶囊的检测方法
CN1484529A (zh) 治疗骨质疏松的骨碎补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
CN102274401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2228645A (zh) 一种治疗小儿食积的中药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2579734A (zh) 骨愈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311812C (zh) 一种提升白细胞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15267008B (zh) 一种竹沥半夏的特征图谱和对照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半夏不同炮制品的区分方法
CN113769023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质量检测方法
CN112516219A (zh)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2670670B (zh) 一种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的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CN113759056B (zh) 一种半边莲及其制剂的特征图谱及其构建方法
CN111929378B (zh) 一种清达颗粒中天麻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1703669A (zh) 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提取纯化工艺
CN107582639A (zh) 一种醋延胡索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4833B (zh)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中药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923264B (zh) 茵白肝炎胶囊
CN102426207B (zh) 一种甘木通黄酮类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CN105348364A (zh) 一种从女贞子中提取齐墩果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