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90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90A
CN1118890A CN95105181A CN95105181A CN1118890A CN 1118890 A CN1118890 A CN 1118890A CN 95105181 A CN95105181 A CN 95105181A CN 95105181 A CN95105181 A CN 95105181A CN 1118890 A CN1118890 A CN 1118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strutting arrangement
imaging device
recording materials
described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5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267C (zh
Inventor
吾妻纯
杉浦义则
三浦诚悦
滨田达雄
五藤宏史
黑田明
新村健
松尾佳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2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single radiation source per colour, e.g. lighting beams or shutter arrangements
    • B41J2/44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single radiation source per colour, e.g. lighting beams or shutter arrangements using las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3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 G03G15/32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by application of light, e.g. using a LED ar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4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 B65H2301/4214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by introducing articles from bene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1General use over the entire feeding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83Casset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3Fixing device

Abstract

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影像的成像设备,包括载象件、光学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分别用来支撑成影前后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其中,第一支撑装置的支撑面和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撑面在水平方向上重合,光学装置放置其间;供低位置、转印位置和定影位置依次降低。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影象的成像设备。
在这里,成像设备包括静电照相复印机、静电印刷机(例如发光二极管印刷机、激光束印刷机)、静电复印机,静电字处理机等。
在使用静电成影过程的成像设备中,静电感光件被充电后受影象光的照射而形成静电潜影,再用墨粉把该静电潜影显印成由墨粉影象。由墨粉影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然后把该转印的墨粉影象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在这种静电成象设备中,需要缩小其尺寸。
下面说明缩小尺寸的若干例子。
在第一个例子中,一供纸盒大致水平地放置在一盒状设备底部下方。一处理卡盒和一定影装置放置在形成在其上方的行纸道中。在它们的上方有一出纸盘,这样,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呈相叠结构,从而减少了该成像设备的台面面积。这一例子公开在例如美国专利No.4,873,548中。
在第二个例子中,例如美国专利No.5,047,803所公开的,一供纸盘放置在盒状设备下方,而其上方放置一出纸盘。
在第三个例子中,如日本已公开的专利申请No.301398/1993和301400/1993所公开的,供纸盒和出纸盘垂直放置。
这些例子都旨在减小台面面积。
本发明则旨在进一步作出改进。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台面面积进一步减小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内部获得充分冷却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用来支撑记录材料的第一支撑装置和用来支撑其上有已形成的影象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支撑装置在水平方向上重合,而光学装置位于它们之间。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该设备内的空气可沿记录材料的支撑装置排出。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一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其上。
从下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会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纵向剖面图;
图2说明打开或关上图1实施例成像设备的外部盖子,以便安装或卸下处理卡盒。
图3为说明使用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气流排走热量的纵向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纵向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6表示构成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各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以可与处理卡盒配套使用的激光束印刷机M例示出静电成像设备。在该图和后面各图中,左边就是前边,而右边就是后边。因此,对于记录材料P的运动方向来说,后边就是上游端,而前边就是下游端。作为可使用在这一设备中的记录材料P,有普通纸、厚纸、信封或其它专用纸以及非纸材料的OHP胶片。下面用普通纸进行说明。
下面将用激光束印刷机(印刷机)进行说明,该印刷机M包括主要组件。在下面说明中,该主要组件包括外框和内框。在主要组件1的后部装有用来垂直支撑其上还未形成影象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支撑装置10,而在其前部装有第二支撑装置20。第一支撑装置10的底端10a和第二支撑装置20的底端20a由从主要组件1的后部伸向其前部的通道30连接,从而形成一一般为U形的路径(纵向U形路径)。
印刷机M还包括:处理卡盒40,该处理卡盒40内装位于通道30正上方的静电感光鼓41或类似装置;位于该处理卡盒40上方的信息光发射装置50;影象转印装置60以及位于通道30下游的第二支撑装置20底端正下方的定影装置70。若以U形路径作为基准,处理卡盒40和信息光发射装置50在U形路径内部,而转印装置60位于U形路径之外。定影装置70在下游端桥接通道30。
下面说明印刷机M的操作。由于感光鼓41受作为信息光发射装置50的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发射装置的照射,因此在感光鼓41上相应形成墨粉影象。另一方面,记录材料P面向下从第一支撑装置10送出并通过通道30的上游端供给感光鼓41。墨粉影象由转印辊子61从感光鼓41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接着带有转印影象的记录材料P接受定影操作后面向上排出并由第二支撑装置20垂直支撑。
在这类印刷机即具有U形路径的印刷机中,若减小水平方向上通道30的长度,而不管供纸方向上记录材料P的长度,即可减少主要组件1的台面面积。印刷机M中有一些发热部件,例如定影装置70和控制器81、交流输入部82、高压发生部83、电动机84等等,这些将在下文说明。另一方面,有一些不耐热的部件,诸如信息光发射装置50、显影装置43,它们也在下文说明。当为了减少台面面积或该成像设备所占面积而缩短通道30时,这些部件的安置密度增大,结果它们靠得更近。本实施例采用一种能避免由热所造成的问题的结构,从而可缩短通道30。可按需要使用能避免由热引起的问题的种种结构,但这些结构并非是必然要用在本发明不可。
下面说明在避免热的问题的同时缩短通道30的结构。
第一支撑装置10位于主要组件1的底部从下向上依次包括接靠件11、端部支撑件12和供纸盘13。接靠件11在记录材料P的前端处支撑其底部,从而承受记录材料的重量。端部支撑件12由主要组件1支撑而可围绕轴12a的轴线来回摆动。位于底端后边的一弹簧12b把它向前推。被推向前方的端部支撑件12在供纸前由一凸轮(图中未示出)向后退回,仅当供纸时它才由于该未画出的凸轮的转动而把记录材料向前推。
记录材料中的最顶上记录材料P在供纸前由主要组件1和分纸爪放置在供纸位置上而等待供纸。当该记录材料P供出时,由弹簧12b推动的端部支撑件12把下一张记录材料P放置在供纸位置上。供纸盘13在纵向上从主要组件1的后部顶端伸出(也可参看图5)。供纸盘13在后边支撑住记录材料P的中部和后端部,从而使整个记录材料P在纵向上保持平整状态。
在供纸盘13的前端有两个用来调整记录材料P的横向位置的可移动的调节板13l和13k和一个用来导引手供记录材料P的手动导引件13a。该手动导引件13a装有可移动的调节板14l和14k。在供纸盘13的顶端装有向上伸出的导引件13b(滑板),用来稳定地支撑较长的记录材料P。该供纸盘13可拆卸地安装在主要组件1的外壳2的顶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成影前的记录材料P的第一支撑角θ1、也即水平面11与由包括接靠件11、端部支撑件12和供纸盘13等等在内的第一支撑装置10平整支撑的记录材料P所成夹角约为60—90°。这样就可减少台面面积,并可有效地使用重力传送记录材料P。第一支撑角最好约为70—75°。
第二支撑装置20位于主要组件1的前部,而第一支撑装置10位于其后部。第二支撑装置20构成外壳2的一部分,并安装在可相对外壳2的固定部2g可转动的盖2f上。在图1中,点划线表示盖2f半开半合。它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接靠件21、出纸盘22和伸长盘23(滑板)。
接靠件21在记录材料后端部的后面支撑成影后的记录材料P。出纸盘22(盖2f的外表面)在后面支撑记录材料的后部。伸长盘23支撑记录材料前部的后面。伸长盘23大致可垂直移动地由出纸盘22支撑,换句话说,它可相对盖2f滑动。向上伸展的伸长盘23和出纸盘22把成影后的记录材料沿纵向撑平。
沿纵向支撑的记录材料P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二支撑角θ2约为55—75°,最好约为65—70°。至于带有出纸盘22等等的外壳2的打开或合上,将在下文说明。
通道30把第一支撑装置10的底部10a与第二支撑装置20的底部20a连接起来,从而为记录材料P形成从主要组件1的后部伸向其前部的通道。通道30中从后(上游)向前(下游)依次设有一分纸台31、一转印前导引件32a、一转印前导引件32b、一转印后导引件33a、一转印后导引件33b以及一倒纸导引件34。
在分纸台31上方有一供纸辊子35,而在供纸辊子35下方有一传纸辊子36。供纸辊子35具有相对其轴35a偏心的外周面,随着以方向R35的转动,最顶上的纸张P从第一支撑装置10送出。由于有分纸台31的合作,可避免发生记录材料P的叠纸供应现象,记录材料P由传纸辊子36传送。上游的转印前导引件32a向前稍微向下倾斜,而下游的转印前导引件32b大体为水平。
在它们与上部的处理卡盒40的底面40a之间,记录材料P被引导到感光鼓41与作为转印装置60的转印辊子61之问的转印位置A2上。转印后导引件33a向前向下倾斜,与导引件33a连接的转印后导引件33b为一光滑凹槽。在转印位置A2处从感光鼓41接受由墨粉影像的记录材料P沿着转印后导引件33a和转印后导引件33b被送到定影胶片74与压轮75之间的定影位置A3处,这些将在下文说明。
在转印后导引件33a的最上游位置上有一放电件33c,用来清除经转印的记录材料上的过多电荷。倒纸导引件34为伸展在定影装置70紧靠下游处的送纸辊子装置37与其上方的出纸辊子装置38之间的光滑曲线状导引件。它把经定影的记录材料P导向第二支撑装置20。倒纸导引件34与外壳2制成一体。
通常30沿着供纸位置A1、转印位置A2和定影位置A3伸展。这些位置依次降低。因此记录材料P沿重力方向传送。记录材料P的前部的底端受到转印前导引件32a、转印前导印件32b和转印后导引件33a、转印后导引件33b的支撑,因此,它平稳传送。从而确保记录材料P被送到位置A2和A3,减小了纸张堵塞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记录材料P从第一支撑装置10上的纸堆上由供纸辊子35送出的位置A1(具有接靠件11的端部)、记录材料P从感光鼓41接受由墨粉成像的位置A2(感光鼓41与转印辊子61之间的辊隙位置)和由墨粉影象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的位置A3(陶瓷加热器74与压轮75之间的辊隙)位于依次降低的各位置上。
因此,尽管通过垂直放置第一支撑装置10和第二支撑装置20而减小了印刷机M的台面面积,但仍可大大降低发生纸张堵塞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转印位置A2比供纸位置A1低约2.5cm(图6中的Y1)。定影位置A3比供纸位置A1低约4.6cm。因此,定影位置A3比转印位置A2低约2.1cm(图6中的Y2)。
在水平方向上,供纸位置A1与转印位置A2间隔约6.8cm(图6中的X1);定影位置A3与转印位置A2间隔约7.0cm(图6中的X2)。如上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0和第二支撑装置20大体垂直伸展,水平面11与用来支撑记录材料P的第一支撑装置10的表面之间的夹角θ1约为60—90°,最好约为70—73°。水平面12与用来支撑记录材料P的第二支撑装置20的表面之间的夹角θ2约为55—57°,最好为60—70°。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装置10的记录材料支撑面与第二支撑装置20的记录材料支撑面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重合,作为光学装置(发光二极管阵列)的信息光发射装置50和处理卡盒的上半部可放置其间。图6中以Z表示该重合区。图6为示意图,各部件的比例并非真实比例。
处理卡盒40作为一部件包括卡盒箱45以及卡盒箱45中的感光鼓41、充电辊子42、显影装置43和清洗装置44。作为一部件的处理卡盒40可拆卸地装在成影装置的主要组件上。感光鼓41是静电光敏件,可由包括该成影装置上的电动机84的驱动机构以方向R41转动。充电辊子42与感光鼓41表面接触,因此随以方向R41转动的感光鼓41的转动而转动。主要组件底板80上的高压发生器把直流偏置的交流电压加到充电辊子42上。
当感光鼓41转动时,其表面被均匀充电。显印装置43包括墨粉箱43a和显影辊子43b。显影辊子43b内装磁铁,因转动而在其上载上墨粉。墨粉层的厚度由调节叶片43c调节,并从而被充电。墨粉涂覆在由信息光发射装置50形成在感光鼓41上的静电潜影上,从而形成墨粉影象。显影辊子43b在显影区把墨粉供应给感光鼓41。
在本实施例的处理卡盒40中,显影装置43可把墨粉箱43a置于上部,而把显影辊子43b置于下部,因此墨粉箱中的墨粉依靠重力下落到显影辊子43b上。因此无需诸如搅动件之类的特殊装置把墨粉箱43a中的墨粉供给显影辊子43b。因而可简化处理卡盒40的结构。清洗装置44包括:一弹性清洗叶片44a,它在墨粉转印后接触感光鼓41的表面而清除剩留在该表面上的墨粉;以及一剩余墨粉箱44b,用来收集从感光鼓41上清除下来的墨粉。
清洗装置44的顶部有一通孔45a,供按影象信息调制的光束照射到感光鼓41上。下面说明安装和拆卸。
发射影象光的信息光发射装置50通过通孔45a把影象光照射到感光鼓41表面上,该整个信息光发射装置50位于上部位置。该信息光发射装置50包括按照影象信号发射激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55、多棱镜51、透镜53和反射镜54。
多棱镜51位于邻近第一支撑装置10(后边)的下部,反射镜54位于邻近第二支撑装置20(前边)的上部。换句话说,这一布置与通道30相反,是从后向前升高。这样做可减小高度的增加,从多棱镜51经由反射镜54照射到感光鼓41上的激光束所需光路长度得以确保,而且,第一支撑装置10的手动供纸导引件13a的位置可视操作方便加以选择,感光鼓41因受激光束的照射而在其上形成与影象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影。
处理卡盒40和信息光发射装置50位于由第一支撑装置10、第二支撑装置20和通道30所形成的空间内,也即紧凑地位于纵向U形空间内。
转印装置60包括与感光鼓41底部接触的转印辊子61,从而在那里形成转印位置。转印辊子61的金属芯61a左右端由被弹簧62推动的轴承63支撑,从而转印辊子61以一定压力紧压感光鼓41。转印辊子61上加有极性与感光鼓41上的由墨粉影象相反的转印电压,从而把由墨粉影象转印到穿过转印位置A2的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
定影装置包括以弹簧71支撑在主要组件1上的一陶瓷加热器72、一陶瓷加热顺74以及与定影胶片74底部接触的一压轮75,从而在陶瓷加热器74之间形成定影位置A3。陶瓷加热器72和定影胶片74的热容量低,因此从开始供电到达到定影温度所需的时间短。这样就可减小定影装置的热辐射。当在上游转印位置A2已接受由墨粉影象的记录材料P穿过定影位置A3时,定影装置70熔化由墨粉影象后将其定影在该记录材料P上。
在下部位置也即在通道30的下方,装有底板80、在底板80上从前到后依次装有控制器81、交流输入部82、高压发生部83和电动机84。这些部件从前到后依次增高。因此,在底板80上,高部件位于后边,低部件位于前部。这与前低后高的通道30相配。底板80上各部件的位置视通道30下方的空间而定。这也有助于尺寸的减小。
请参见图2,下面说明主要组件1的盖2a的开合以及处理卡盒40的装拆。
主要组件包括外壳2,外壳2的一部分是用来盖住主要组件1前边并用作上述第二支撑装置20的盖2f。盖2f支撑在外壳2的下部铰链2a上而可以方向R2转动。当逆时针转动盖2f而打开盖2f时,主要组件1的前方就出现一很大开口,处理卡盒40可通过该开口装到主要组件1上。如上所述,用来安装处理卡盒40的空间X底部处的通道30从后向前逐渐降低。另一方面,该空间上方的信息光发射装置与通道30相反,从后向前逐渐升高,因此,开口1a很大,从而便于处理卡盒40的装拆。若卸下处理卡盒,通道30在供纸位置A1与定影位置A3之间的部分就露出,因此便于进行堵塞的记录材料P的清扫工作。在安装位置X上装拆处理卡盒40时,可用手抓住设在处理卡盒箱45顶面上的把手46。
请参看图3,下面说明印刷机M的成影过程。
记录材料P被垂直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10上。转动处理卡盒40中的感光鼓41,其表面由充电辊子42均匀充电成负极性。发射按照影象信息调制的激光束的信息光发射装置50把影象光照射到该充电表面上。负极性的墨粉从受光照射部位消失而形成潜影。显影装置43用充有负电的墨粉通过反转显影把该静电潜影显影机由墨粉形象影象。
另一方面,随着在感光鼓41上形成墨粉影像,供纸辊子35把等在供纸位置A1上的记录材料P及时送到转印位置A2上。在转印位置A2上,其上加有极性与墨粉极性相反的正极性转印电压的转印辊子61把在感光鼓41上由墨粉影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然后对记录材料P进行定影操作,即用定影装置90紧压并加热表面上的墨粉影象。出纸辊子装置38通过倒纸路径34把记录材料P垂直地排出到第二支撑装置20上。
印刷机M用第一支撑装置10和第二支撑装置20垂直支撑成影前后的记录材料P,通道30得以缩短,从而减小主要组件1所占面积。
在缩短通道30的同时,如图3所示,采取措施散热。这一点下面说明。
主要组件1中的发热部分有带有陶瓷加热器74的定影装置70。在定影装置70的上方有一由顶板3a和前板3b构成的帽盖3。顶板3a从后向前升高,从而把定影装置70产生的热流导向前边。前板3b在上下两部位上设有大量排气孔3c。在每块前板3b下方有一向前伸出的导流板3d,它引导热流H1,使其经排气孔3c排到盖2f(外壳2)。
外壳2分为下半部2c和上半部2d。在下半部2c的前边形成有大量排气口2e,来自帽盖3的热流H1通过排气口2e,来自帽盖3的热波H1通过排气口2e排到主要组件1的外部。另一方面,一第二排热管道D2形成在盖2f(外壳2)的上半部2d的后边。第二排热管道D2的前边、后边、左边和右边由第二支撑装置20的出纸盘22的后面(盖2f的内表面)、壁(板)4和左右侧壁构成(图5只示出侧壁4a)。壁4的作用是,与处理卡盒40中的卡盒箱45的剩余墨粉箱44b配合在定影装置70与感光鼓41之间堵塞热流。
这样就把处理卡盒40中易受热量影响的显印装置43和信息光发射装置50与定影装置产生的热量相隔离。第二排热管道D2具有很大的入口Da,它在盖上盖子2f时位于定影装置70和帽盖3的正上方。它沿着出纸盘22的后边向上伸展并在主要组件1的顶端处有一出口Db。帽盖上由定影装置70产生的热量作为热流H2被引向第二排热管道D2的入口Da后引向出口Db,也即引向主要组件1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盖2f的上半部2d的顶面向前向下倾斜,该上半部2d的倾斜面通常用作出纸盘。
由于出纸盘22垂直放置,因此其后边(盖2f上半部2d的内表面7也用作第二排热管道D2的一部分。由于在上半部2d上形成有面向上半部2d内表面的隔壁4,从而很容易形成第二排热管道D2。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出纸盘22和隔壁4与盖2f(外壳2)连成一体,换言之,第二排热管道D2与盖2f(外壳2)连成一体。因此,当如图2所示打开盖2f时,第二排热管道也移开,因此在相对主要组件1装拆处理卡盒40时第二排热管道D2不会碰上处理卡盒40。
如上所述,定影装置70产生的热量由帽盖3、排气孔3c、外壳2的排气口2e等等形成的热流H1以及由第二排热管道D2形成的热流H2排到主要组件1的外部。因此,处理卡盒40可放置在定影装置70的近旁,从而缩短通道30。
下面说明由通道30下方诸部件产生的热量。通道30下方的底板80上有控制器81、交流输入部82、高压发生装置83和电动机84。它们产生的热量形成沿着从后向前下降的通道30的底面向后流动的热流H3并通过主要组件1的后边排出。在主要组件1的后部,有一个由作为主要组件1的一部分的后部板5构成的具有前、后和左右边的第一排热管道D1。在外壳2上第一支撑装置10的后边处,后部板6(外壳2的一部分)构成主要组件1和左右板(未示出)。
第一排热管道D1在底部具有许多大开口Db。后部板6(外壳2)在大致中间位置上有一阶梯部6a。该阶梯部6a设有许多垂直的排气口6b。主要组件1的底部7的前边和后边处,即在控制器81和高压发生装置85下方分别形成吸气孔7a和吸气孔7b。
在这种结构下,底板80上发热部产生的热量形成沿着通道30流向后边的热流H3。在后部,形成向上的热流H4,它在第一排热管道D1中成为热流H5向上流动。它作为热流H6通过排气口6b排到主要组件1的外部。与排气相对应,冷空气C1和C2通过开口7前部处的若干开口7a和开口7后部处的若干开口7b引入主要组件1中。
如上所述,对通道30上部和下部,即U形路径内外的热量的处理是不同的。在内部,定影装置70被隔热。定影装置70产生的热量通过两条路径排出,即作为热流H1通过外壳2的排气孔2e等等排到主要组件1的前边以及作为热流H2通过第二排热管道D2排到主要组件1的顶部。在U形路径的外部,通道30防止底板80上诸部件产生的热流流向(U形路径内的)处理卡盒40。
然后,作为热流H3的热流沿着从前向后升起的通道30的底面被导向后部并与热流H4一起,作为热流H5通过第一排热管道D1以及作为热流H6通过排气口6b排出。按照本实施例,如上所述,有放热流H1—H6可由第一排热管道D1、第二排热管道D2和通道30的底面形成。这样,无需使用排风扇来形成热流。当然,若希望,也可以使用风扇或类似装置。按照本实施例,可有效消除内部温升。
如上所述,依靠形成热流H1—H6,就可把处理卡盒40和定影装置70互相靠近放置。从而可缩短通道30。除了缩短通道30,还可用第一支撑装置10和第二支撑装置20垂直支撑成影前后的记录材料,从而可减小主要组件1所占面积。实施例2
请参见图4,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信息光发射装置50与第一支撑装置10和第二支撑装置20一样,也垂直放置。图1中的反射镜54可省去,感光鼓41的表面直接受照射。这样,增加了主要组件1的高度,但主要组件的前后间尺寸可减小。这样,在不增大台面面积的条件下可增大第二支撑装置20上的记录材料P的第二支撑角θ2的范围。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与图1—3的实施例类似。但第二支撑装置20设在2f之内,而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装置20设在盖2f之外。具有对应作用的部件用相同标记表示。在图5中,只示出了定影装置70,但主要组件1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排热管道D2设在盖2f上。在盖2f内部有向前部向下倾斜的出纸盘90(22)和伸长盘91(23),第二支撑装置20由一突起(图5中未画出)、出纸盘90和伸长盘91构成。
因此,记录材料P通过盖2f的开口2g伸出,并由出纸盘90和伸长盘91支撑。短记录材料P只由出纸盘90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可从开口2g取出由出纸盘90支撑的记录材料P。盖2f在伸长盘91的后边有三行出气口Db,以便排出由第二排热管道D2导引的热流。标记100为盖2f中的排纸口。它有效地排出明信片之类的厚记录材料。若通过这一排纸口100排出记录材料P,与使用第二支撑装置20的情况相比较,可保持记录材料P的平整。
按照本实施例,第二支撑装置20设在盖2f之内,因此可更稳定地支撑记录材料P。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装置10和第二支撑装置20垂直支撑成影前后的记录材料P,因此记录材料P在供纸方向上的长度不直接影响主要组件1的台面面积。把连接两支撑装置的通道30的长度缩短到小于记录材料P在供纸方向上的长度,就可减小主要组件1所占面积。
影象转印位置低于记录材料供应位置,定影位置又低于转印位置,因此记录材料依靠重力传送,因此,其前端平稳,供纸可顺利进行。
第二排热管道设在第二支撑装置20的后边,从而定影装置产生的热量可沿第二支撑装置20有效排出,因此,定影装置可靠近比方说载象件放置,从而相应缩短通道30。
第二排热管道包括一隔壁,从而定影装置可更靠近载象件。实施例4
在该实施例中,用发光二极管阵列取代用作信息光发射装置50的激光束发射装置(光学装置)。沿着感光鼓41表面放置大量发光二极管。感光鼓41转动时,发光二极管按照影象信号有选择地接通,从而形成潜影。这样可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尺寸。实施例5:
处理卡盒40不限于内装如图1所示诸部件的那一种。它可把作为载象件的静电感光件以及诸如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洗装置之类的影印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装入一卡盒而形成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要组件上的部件。
它可把作为载象件的静电感光件以及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洗装置(影印装置)装入一卡盒而形成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要组件上的部件。或者,它可内装作为载象件的静电感光件和作为影印装置的显影装置。实施例6
该实施例的第一支撑装置10可主要为一供纸盒。在主要组件1后部设有一立盒安装部,内装记录材料的一盒从顶部垂直插入,从而垂直支撑记录材料P。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装置10由盒装入部和盒构成。这里,盒指的是一种内装记录材料P并可拆卸地装到盒安装部上的部件。
按照本实施例,第一支撑装置10、第二支撑装置20和其间的通道30形成一直U形路径。载象件放置在通道30上方、U形路径之内,而信息光发射装置50放置在U形路径之内、载象件上方。转印装置放置在通道下方。这样就可缩短通道30的长度而提高印刷速度,且使主要组件1的台面面积更小。
影象转印位置低于记录材料供应位置,而定影位置又低于转印位置,从而记录材料P靠重力传送,因此,其前端平稳,供纸可顺利进行。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成像设备所占面积可减小。主要组件内产生的热量可有效排出。第二排热管道的存在有效地防止了该成像设备的主要组件中的温升。由于设有阻止热量从定影装置到达载象件的隔壁,因此定影装置可靠近载象件放置。这也有效地减小了传纸通道的长度。
尽管结合上述各种结构对本发明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细节,本申请包括符合后附权利要求书的改进目的或范围的所有修改或变动。

Claims (38)

1.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影象的成像设备,包括:
一载象件;
把与影象信息对应的光射到所述载象件上的光学装置;
把形成在所述载象件上的潜影显影成墨粉影象的显影装置;
把由墨粉影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把所转印的墨粉影象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
用来支撑有待传送到所述转印装置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支撑装置;
用来支撑已经所述定影装置的定影操作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支撑装置;
其中,支撑记录材料的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以支撑面与支撑记录材料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撑面在水平方向上重合,所述光学装置放置其间;
其中,供应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上的记录材料的供纸位置、所述转印装置转印影象的影象转印位置、墨粉影象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位置依次降低。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后边沿着所述第二支撑装置设有一管道,从所述定影装置伸出的所述管道把所述定影装置的热量产生部位所产生的热量排放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外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由一便于在所述成像设备上装拆一处理卡盒的盖的内表面以及一块在该盖内表面上的板构成。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后面沿着所述第一支撑装置设有一管道,所述管道由所述成像设备的外壳的内部以及所述外壳内表面上的一块板构成。
5.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所述成像设备外壳上的一支撑件以及一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记录材料供应盒。
6.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由该盖的外表面和一可相对该盖滑动的滑板构成。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盖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外壳上。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包括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束发射装置。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发射装置包括一半导体激光器、一多棱镜、一透镜和一反射镜。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包括面对作为所述载象件的静电感光件放置的发光二极管阵列。
11.按权利要求1、2、3、6或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支撑面与水平面构成一60—90°、最好为70—75°的角。
12.按权利要求1、4、5或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撑面的水平面构成一55—75°、最好为65—70°的角。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还装有充电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清洗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所述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还装有充电装置、所述显影装置或所述清洗装置,所述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至少还装有所述显影装置。
16.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影象的成像设备,包括:
一载象件;
把与影象信息对应的光照射到所述载象件上的光学装置;
把形成在所述载象件上的潜影显影成墨粉影象的显影装置;
把墨粉影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把所转印的墨粉影象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
支撑记录材料的支撑装置;以及
沿着所述支撑装置后边放置、沿着所述支撑装置排放所述成像设备之内的空气的排气装置。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来支撑有待供给所述转印装置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支撑装置。
18.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来支撑已经所述定影装置定影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支撑装置。
19.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来支撑有待供给所述转印装置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支撑装置和用来支撑已经所述定影装置定影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支撑装置;其中,用来支撑记录材料的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支撑面和用来支撑记录材料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撑面在水平方向上重合,所述光学装置即放置其间。
20.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用来供应支撑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的记录材料的供纸位置、所述转印装置转印影象的影象转印位置、墨粉影象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位置依次降低。
21.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后边沿着所述第二支撑装置有一管道,从所述定影装置伸出的所述管道把所述定影装置的热量产生部位所产生的热量排放到所述成象设备外部。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由一便于在所述成像设备上装拆一处理卡盒的盖的内表面和该盖内表面上的一块板构成。
23.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后边、沿着所述第一支撑装置设有一管道,所述管道由所述成像设备的外壳的内部和所述外壳内表面上的一块板构成。
24.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所述成像设备外壳上的一支撑件和一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记录材料供应盒。
25.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由该盖的外表面和一可相对于该盖滑动的滑板构成。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该盖可转动地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外壳上。
2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包括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束发射装置。
28.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发射装置包括一半导体激光器、一多棱镜、一透镜和一反射镜。
29.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包括面对作为所述载象件的静电感光件放置的发光二极管阵列。
30.按权利要求17、20、23或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支撑面与水平面构成一60—90°、最好为70—75°的角。
31.按权利要求18、19或2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撑面与水平面构成一55—75°、最好为60—70°的角。
32.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还装有充电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清洗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装置,所述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
33.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还装有充电装置、所述显影装置或所述清洗装置;所述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
34.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至少还装有所述显影装置。
35.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影象的成像设备,包括:
一载象件;
把与影象信息对应的光照射到所述载象件上的光学装置;
把形成在所述载象件上的潜影显影成墨粉影象的显影装置;
把墨粉影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把所转印的墨粉影象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
用来支撑有待供给所述转印装置的记录材料的第一支撑装置;
用来支撑已经所述定影装置定影的记录材料的第二支撑装置;
其中,支撑记录材料的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支撑面与支撑记录材料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撑面在水平方向上重合,所述光学装置即置于其间;
沿着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后侧放置、沿着所述第二支撑装置排放所述成像设备之内的空气的排气装置;
其中,用来供应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上的记录材料的供纸位置、所述转印装置转印影象的影象转印位置、墨粉影象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位置依次降低;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支撑面与水平面构成一60—90°的角,而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撑面与水平面构成一55—75°的角。
36.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还装有充电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清洗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所述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
37.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角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还装有充电装置、所述显影装置或所述清洗装置;所述处理卡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上。
38.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象件装在一处理卡盒中,该卡盒至少还装有所述显影装置。
CN95105181A 1994-04-28 1995-04-28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398194 1994-04-28
JP113981/94 1994-04-28
JP113981/1994 1994-04-28
JP082502/1995 1995-04-07
JP08250295A JP3313930B2 (ja) 1994-04-28 1995-04-07 画像形成装置
JP082502/95 1995-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90A true CN1118890A (zh) 1996-03-20
CN1066267C CN1066267C (zh) 2001-05-23

Family

ID=2642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5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67C (zh) 1994-04-28 1995-04-28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907745A (zh)
EP (1) EP0679958A3 (zh)
JP (1) JP3313930B2 (zh)
KR (1) KR0163995B1 (zh)
CN (1) CN1066267C (zh)
AU (1) AU681764B2 (zh)
CA (1) CA214793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881C (zh) * 2004-01-15 2007-05-30 株式会社东芝<Del/> 光束扫描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26048C (zh) * 2000-05-25 2008-10-15 佳能株式会社 光扫描设备和使用该光扫描设备的成像装置
CN100498573C (zh) * 2002-09-06 2009-06-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处理盒
CN108780295A (zh) * 2016-03-09 2018-11-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2841A (ja) * 1996-02-15 1997-08-2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冷却装置
JPH09231276A (ja) * 1996-02-27 1997-09-05 Canon Inc 課金装置、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3478736B2 (ja) * 1997-09-16 2003-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43023A (ja) 1998-11-04 2000-05-23 Canon Inc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57740B1 (en) 1998-11-30 2002-03-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597410B2 (ja) * 1999-03-12 2004-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US6375183B1 (en) 1999-04-08 2002-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inclined separation plan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JP2001053919A (ja) * 1999-05-31 2001-02-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8951A (ja) 1999-07-22 2001-04-03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15118B1 (en) * 1999-09-28 2002-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clined guide for sheet material
JP2001100586A (ja) 1999-09-30 2001-04-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502816B2 (en) 2000-03-13 2003-0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US7020411B2 (en) * 2002-02-13 2006-03-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 exhausting means for exhausting air from around a fixing unit and a delivery tray
JP2004157463A (ja) * 2002-11-08 2004-06-0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93545B2 (ja) * 2003-03-31 2008-1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06366B2 (ja) * 2003-07-02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2186A (ja) * 2003-08-08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467A (ja) * 2003-08-28 2005-03-24 Oki Data Corp 定着装置
US7266329B2 (en) * 2003-09-29 2007-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image carry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5142874B2 (ja) * 2008-07-30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0191B2 (ja) * 2010-10-07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構造、冷却構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冷却構造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JP5208252B2 (ja) 2010-10-13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US8720886B2 (en) 2010-10-13 2014-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21493B2 (ja) 2011-03-24 2015-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725B2 (ja) * 2011-10-31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3095042A (ja) 2011-10-31 2013-05-2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930809B2 (ja) 2012-04-05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3885B2 (ja) * 2014-02-28 2017-01-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8069A (en) * 1979-09-06 1981-04-13 Canon In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S60168167A (ja) * 1984-02-13 1985-08-31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記録装置
JPH0626064B2 (ja) * 1985-01-18 1994-04-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プ駆動制御装置
JPS61279871A (ja) * 1985-06-06 1986-12-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S62254161A (ja) * 1986-04-28 1987-11-05 Hitachi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JPS636581A (ja) * 1986-06-27 1988-01-12 Hitachi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DE3874412T2 (de) * 1987-05-06 1993-01-21 Fujitsu Ltd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bildaufzeichnungsgeraet.
DE68908915T2 (de) * 1988-03-02 1994-01-20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herausnehmbarer Prozesskassette.
US5028966A (en) * 1988-11-10 1991-07-02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forming machine
EP0392529B1 (en) * 1989-04-14 1994-12-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recording apparatus
US5257068A (en) * 1989-04-14 1993-10-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lamshell-type electrophotographic duplex printer
JPH03162360A (ja) * 1989-11-21 1991-07-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装置
JP2593227B2 (ja) * 1989-12-11 1997-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US5175583A (en) * 1990-02-08 1992-12-29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Discharge tray for an electronic photo processor
JP3029629B2 (ja) * 1990-02-26 2000-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486837A (ja) * 1990-07-31 1992-03-1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4240681A (ja) * 1991-01-23 1992-08-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排紙搬送装置
US5160964A (en) * 1991-06-28 1992-11-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occupying a minimum amount of space
JPH05301400A (ja) * 1992-04-27 1993-11-16 Tok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01398A (ja) * 1992-04-27 1993-11-16 Tok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003744B2 (ja) * 1993-03-09 2000-01-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99771A (ja) * 1993-04-21 1995-08-04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48096A (ja) * 1993-06-03 1994-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
JP3029525B2 (ja) * 1993-11-29 2000-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048C (zh) * 2000-05-25 2008-10-15 佳能株式会社 光扫描设备和使用该光扫描设备的成像装置
CN100498573C (zh) * 2002-09-06 2009-06-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处理盒
CN1318881C (zh) * 2004-01-15 2007-05-30 株式会社东芝<Del/> 光束扫描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388597B2 (en) 2004-01-15 2008-06-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eam light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8780295A (zh) * 2016-03-09 2018-11-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780295B (zh) * 2016-03-09 2021-12-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11294317B2 (en) 2016-03-09 2022-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topper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pening of main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147938C (en) 2000-10-17
US5907745A (en) 1999-05-25
CN1066267C (zh) 2001-05-23
AU1769795A (en) 1995-11-23
EP0679958A3 (en) 1997-01-22
CA2147938A1 (en) 1995-10-29
JP3313930B2 (ja) 2002-08-12
JPH0815939A (ja) 1996-01-19
KR950029871A (ko) 1995-11-24
EP0679958A2 (en) 1995-11-02
KR0163995B1 (ko) 1999-03-20
AU681764B2 (en) 1997-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67C (zh) 成像设备
US7403741B2 (en) Exhaust system of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630836A (zh) 具有排热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10342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60021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01025856A1 (en) Image transfer material with image receiving layer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 using the same
US101623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ir cooling system
CN184799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73396A (zh) 成像设备
US20080240767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003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emperature detection
CN101067740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除电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3920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8576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duct for airflow having a sectional area that becomes gradually smaller toward a part of a rotating shaft exposed into the duct
US5136329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utilizing excess heat
CN1598715A (zh) 成像装置
US93232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638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82915A (zh) 显影盒和具有该显影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7791636B2 (en) Scanning optical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CN1220117C (zh) 彩色图象形成装置和调色剂供给装置
JPH063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オゾンフィルタ及びオゾンフィルタ の製造方法
CN203191684U (zh) 图像形成装置
AU721057B2 (e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1909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