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764A -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764A
CN111869764A CN202010825948.6A CN202010825948A CN111869764A CN 111869764 A CN111869764 A CN 111869764A CN 202010825948 A CN202010825948 A CN 202010825948A CN 111869764 A CN111869764 A CN 111869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onia melanocarpa
parts
skin
novel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59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 Junzheng
Original Assignee
Ren Junzh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 Junzheng filed Critical Ren Junzheng
Priority to CN2020108259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9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9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饮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该保健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不老莓果肉皮60‑65份,迷迭香叶10‑15份,金银花5‑10份,多穗石柯10‑15份,红茶5‑10份。本发明充分利用发挥了不老莓鲜果榨汁后的果肉皮应用价值,通过与其他几种配伍原料的协同作用,有效的提高了不老莓果肉皮在降血糖、降血脂、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方面保健养生作用,通过红茶和多穗石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不老莓保健茶口感适应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饮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属于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又称不老莓、野樱莓、阿隆尼亚苦味果。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花色苷、类黄酮和酚酸等多酚物质,同时会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维生素、三萜类化合物、胡萝卜烃类化合物和矿物元素等。具有防治癌症、高血压、尿路感染和抗辐射等生理功效。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天然抗氧化性很强,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而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成熟时为浆果状,应用时,通常采用榨汁的方法得到果汁,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领域。而经过榨汁后得到的果肉皮含有大量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其天然花青素成分还高于果汁,但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多作为废弃物处理,不能充分利用果肉皮中的活性成分。
迷迭香是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防腐剂,迷迭香提取物在油脂、肉制品、水产品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此外,因其富含二萜类、酚酸类和黄酮类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迷迭香被证实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溃疡等生物活性。近年来,迷迭香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金银花素因其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广而备受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中。其在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紫外、护肝利胆以及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均具有较显著功效。
不老莓,即黑果腺肋花楸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但由于其果实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和维生素等有机物质,其口感不佳,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受到一定影响,此外不老莓鲜果榨汁后的残余成分果肉皮,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以不老莓榨汁后的果肉皮残渣为原料,并和迷迭香等原料配伍制成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茶,既解决了不老莓果肉残渣的应用问题,也极大的改善了不老莓口感不佳的问题,同时在保健功效上也有显著提升。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不老莓果肉皮、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和红茶。
优选的,所述不老莓保健茶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不老莓果肉皮60-65份、迷迭香叶10-15份、金银花5-10份、多穗石柯10-15份和红茶5-10份。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不老莓果肉皮,先低温烘干,再粉碎处理,金银花鲜花采摘后,先挑拣去除杂物,再热风烘干,迷迭香鲜叶采摘去杂后,冷冻干燥;
(2)采集多穗石柯当年生嫩鲜叶,先后进行晾晒、杀青和干燥处理;
(3)红茶原料提香处理;
(4)将上述原料按比例称量混合均匀;
(5)混合物料密封包装,制成5g/袋小包装。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不老莓果肉皮,为不老莓鲜果榨汁后的残余部分。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所述低温烘干温度为40-50℃。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粉碎处理需要过20目筛。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金银花,为棒状未开放花蕾,所述热风烘干温度为35-40℃。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迷迭香鲜叶,是匍匐式E型英国(珍品)品种迷迭香鲜叶,干燥方式为-45℃冷冻干燥。
优选的,步骤(2)所述嫩鲜叶自然晾晒至水分减少5-10%,蒸汽处理10-15分钟,60-70℃热风烘干。
优选的,步骤(3)所述提香处理方法为120℃翻炒20分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充分利用不老莓鲜果榨汁后的果皮肉部分,将其与迷迭香叶、菊花、多穗石柯和红茶进行配伍,得到一种有益健康的新型不老莓保健茶,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效利用了不老莓鲜果果肉榨汁后残留果肉皮残渣,变废为宝;
(2)本发明利用多穗石柯嫩叶及红茶天然的甜香,有效解决了不老莓果肉皮口感不佳的问题,通过纯天然原料进行口感调适,无任何化学添加,更天然健康;
(3)迷迭香叶、金银花及多穗石柯的配伍使用使得不老莓果肉皮在降血脂、降血压、缓解疲劳等方面的作用,较不老莓单独使用时,作用效果提高显著;
(4)迷迭香叶对不老莓果肉皮的降血压作用有显著促进作用,金银花对不老莓果肉皮的降血压作用也有促进作用;
(5)多穗石柯对不老莓果肉皮的降血糖作用有显著促进效果,迷迭香叶对不老莓果肉皮降血糖效果的促进作用虽不及多穗石柯,但也有协同作用效果;
(6)本发明保健茶中配伍组分对不老莓果肉皮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有协同增效作用;
(7)本发明保健茶制备工艺,每种原料组份前处理方法都有区别,包括了不同的干燥方法、干燥温度及是否粉碎处理,制备工艺中这些区别处理,更有针对性的保护了不同原料中活性成分,也有利于保健茶在冲泡过程时各原料组分中活性成分同步释放,有利于保健茶功效和口感的维持。
本发明保健茶所涉及原料组合及配伍,协同作用效果显著,使得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茶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疲劳方面作用显著。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保健效果明显,对不老莓、迷迭香、金银花、多穗石柯等在保健及医疗领域的配伍应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降血压试验:
将不老莓果肉皮、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和红茶,分别用沸水浸泡,依次得到不老莓、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和红茶的水提液,浓缩干燥后分别得到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多穗石柯提取物和红茶提取物。取15只正常血压大鼠,按照体重均匀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1、2、3组,取6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按照体重均匀分为13组,分别为4、5、6、7、8、9、10、11、12、13、14、15、16组。将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和迷迭香叶提取物等比混合得到混合样1,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等比混合得到混合样2,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和多穗石柯提取物等比混合得到混合样3,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和红茶提取物等比混合得到混合样4,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等比混合得到混合样5,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多穗石柯提取物和红茶提取物等比混合得到混合样6,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多穗石柯提取物和红茶提取物等比混合得到混合样7。1、2组按照每日60mg/kg分别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和混合样7,第3组每日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5、6、7、8组按照每日60mg/kg分别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多穗石柯提取物和红茶提取物,9、10、11、12、13、14、15组按照每日60mg/kg分别灌胃混合样1、混合样2、混合样3、混合样4、混合样5、混合样6和混合样7,第16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连续灌胃一周。大鼠血压检测方法,采用尾压法(Tail-cuff法),将传感器套在老鼠尾部,通过充气、放气对尾动脉加压和释压的同时监测血流信号,得出血压值。通过对各组大鼠灌胃前后血压值对比发现,第1、2、3组,即分别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混合样7和生理盐水对正常血压大鼠的血压基本无影响,灌胃前后血压值无显著性差异。第4组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降了4.0±1.2%,差异显著。第5组灌胃迷迭香叶提取物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降了2.2±1.6%,差异显著。第6组灌胃金银花提取物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无显著变化,第7组灌胃多穗石柯提取物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无显著变化,第8组灌胃红茶提取物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无显著变化。第9组灌胃混合样1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6.5±2.6%,第10组灌胃混合样2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5.3±1.7%,第11组灌胃混合样3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4.5±2.0%,第12组灌胃混合样4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4.6±1.5%,第13组灌胃混合样5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7.5±2.1%,第14组灌胃混合样6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7.3±1.9%,第15组灌胃混合样7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7.8±2.3%。对照组16实验前后血压值无显著变化。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配伍组分单独使用时,不老莓和迷迭香叶都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不老莓的降血压效果要优于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和红茶在单独使用时基本无降血压效果。混合样降血压实验结果显示,不老莓果肉皮在和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以及红茶两两配伍时,其降血压效果要优于不老莓果肉皮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两两配伍中,以不老莓果肉皮和迷迭香叶配伍使用时效果最优。不老莓果肉皮和其他多味原料配伍使用时,原料中同时包含不老莓果肉皮、迷迭香叶和金银花时,其降血压效果显著,有协同降血压效果,接近或优于其他组合。
上述1、2、3组灌胃实验同样表明,本发明保健茶中所用原料,对正常大鼠的血压基本无影响。
实施例2:
调节血糖实验:
30只正常血糖小鼠,按照体重均匀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1、2、3组,130只四氧嘧啶小鼠,按照体重均匀分为13组,分别为4、5、6、7、8、9、10、11、12、13、14、15、16组。实验材料来源同实施例1,所述混合样同实施例1。1、2组按照每日60mg/kg分别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和混合样7,第3组每日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5、6、7、8组按照每日60mg/kg分别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多穗石柯提取物和红茶提取物,9、10、11、12、13、14、15组按照每日60mg/kg分别灌胃混合样1、混合样2、混合样3、混合样4、混合样5、混合样6和混合样7,第16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连续灌胃一周。小鼠血糖检测方法,尾部取血,采用血糖试剂盒进行,得出血糖值。通过对各组小鼠灌胃前后血糖值对比发现,第1、2、3组灌胃前后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和混合样7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基本无影响。第4组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下降了2.1±1.3%,差异显著。第5组灌胃迷迭香叶提取物、第6组灌胃金银花提取物和第8组灌胃红茶提取物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前后无显著差异。第7组灌胃多穗石柯提取物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下降了1.5±1.3%。第9组灌胃混合样1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变化显著,下降了2.8±1.8%,第10组灌胃混合样2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下降了2.1±1.7%,第11组灌胃混合样3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变化显著,下降了3.5±2.0%,第12组灌胃混合样4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下降了2.2±1.5%,第13组灌胃混合样5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下降了2.2±1.1%,第14组灌胃混合样6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下降了3.6±1.9%,第15组灌胃混合样7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下降了3.5±2.3%,对照组16实验前后血糖值无显著变化。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几种原料单独使用时,不老莓果肉皮和多穗石柯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不老莓的降血糖效果要优于多穗石柯,迷迭香叶、金银花和红茶在单独使用时基本无降血糖效果。混合样降血糖实验结果显示,不老莓果肉皮在和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以及红茶两两配伍时,其中不老莓果肉皮在和多穗石柯配伍使用时,其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不老莓果肉皮和多穗石柯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不老莓果肉皮和迷迭香叶配伍使用时,其降血糖效果要优于不老莓单独使用,说明迷迭香虽本身不具有降血糖效果,但是和不老莓果肉皮配伍使用时,对不老莓的降血糖效果有协同促进作用。不老莓果肉皮和其他多味原料共同配伍使用时,其降血糖效果显著,有协同促进作用。
上述1、2、3组灌胃实验同样表明,本发明保健茶中所用原料,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基本无影响。
实施例3
抗疲劳试验:
80只正常小鼠,按照体重均匀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1、2、3、4组,实验原料来源同实施例1,包括: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混合样7,对1、2、3组按照每日60mg/kg分别灌胃不老莓果肉皮提取物、迷迭香叶提取物和混合样7,第4组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天。末次灌胃30分钟后,将1、2、3、4组小鼠每组再均匀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1、实验组2-1、实验组3-1和对照组4-1,实验组1-2、实验组2-2、实验组3-2和对照组4-2。对其中一组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小鼠负重5%体重铅皮,放入水深30cm,水温25±0.5℃的游泳箱内,记录小鼠自放入游泳开始至死亡的时间。另外一组进行尿素氮测定实验,将各组小鼠分别放入30℃水中游泳90分钟,休息60分钟后采眼球血,冰箱放置3小时后分离血清,用酶法试剂盒测定尿素氮。
负重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4-1,负重游泳时间为460.3±182.5秒,实验组1-1,负重游泳时间为590.2±202.8秒,实验组2-1,负重游泳时间为480.1±217.7秒,实验组3-1,负重游泳时间为633.0±216.7秒。
尿素氮测定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4-2,血清尿素氮为9.18±1.12(mol/l),实验组1-2,血清尿素氮为7.22±1.02(mol/l),实验组2-2,血清尿素氮为9.02±1.12(mol/l),实验组3-2,血清尿素氮为6.94±0.98(mol/l)。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对比可知,不老莓果肉皮单独使用能有效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迷迭香叶单独使用时效果不明显,不老莓果肉皮和迷迭香叶、金银花叶、多穗石柯及红茶配伍使用时,其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作用更加显著,说明本发明保健茶中配伍组分对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有协同促进作用。
实施例4:
保健茶口感接受度实验:
口感评价的测定实验方法:取按比例混合的实验原料,用200ml沸水冲泡,静置10分钟,取保健茶水作为口感评价样液,进行编号,由评价小组进行打分评价,口感接受度评分从0分到10分,0分代表接受度差,10分表示接受度高,分值越高,表明口感越好,接受度越高,口感评定小组由20名试验室成员组成。每个编号评价样液,采用各个评员口感接受度分值评定结果的平均值。
鉴于前面实施例的实验结果,不老莓在诸多保健功效中具有显著作用,因而在保健茶口感配伍实验中,在能保证保健茶口感的情况下,尽量加大保健茶原料中不老莓果肉皮的含量。
将原料不老莓果肉皮、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和红茶按照下述比例混合成以下7组:
50份:10份:10份:10份:10份;
55份:10份:10份:10份:10份;
60份:10份:10份:10份:10份;
65份:10份:10份:10份:10份;
70份:10份:10份:10份:10份;
80份:10份:10份:10份:10份
90份:10份:10份:10份:10份。
口感实验结果显示,当不老莓果肉皮含量过高时,口感接受度逐渐降低,因而将混合配方中不老莓果肉皮的含量定为60-65份。
进一步调节多穗石柯及红茶的重量份数,优化改善保健茶口感,结合口感实验,最终得到以下重量份数组合的保健茶,具有较高的口感接受度。
不老莓果肉皮60-65份,迷迭香叶10-15份,金银花5-10份,多穗石柯10-15份,红茶5-10份。
实施例5
榨汁后的不老莓果皮肉经过40℃烘干干燥,粉碎处理,过20目筛;迷迭香鲜叶,-45℃冷冻干燥得到干叶,金银花采收后,去除杂物,40℃低温热风烘干,采集多穗石柯当年生嫩鲜叶,鲜叶自然晾晒至水分减少10%,蒸汽处理15分钟,60℃热风烘干,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不老莓果肉皮65份,迷迭香叶10份,金银花5份,多穗石柯10份,红茶10份,进行混合,加工成每5g/袋小包装。
实施例6
榨汁后的不老莓果皮肉经过45℃烘干干燥,粉碎处理,过20目筛;迷迭香鲜叶,-45℃冷冻干燥得到干叶,金银花采收后,去除杂物,35℃低温热风烘干,采集多穗石柯当年生嫩鲜叶,鲜叶自然晾晒至水分减少5%,蒸汽处理10分钟,70℃热风烘干,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不老莓果肉皮60份,迷迭香叶15份,金银花5份,多穗石柯15份,红茶5份,进行混合,加工成每5g/袋小包装。
实施例7
榨汁后的不老莓果皮肉经过50℃烘干干燥,粉碎处理,过20目筛;迷迭香鲜叶,-45℃冷冻干燥得到干叶,金银花采收后,去除杂物,40℃低温热风烘干,采集多穗石柯当年生嫩鲜叶,鲜叶自然晾晒至水分减少8%,蒸汽处理12分钟,65℃热风烘干,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不老莓果肉皮62份,迷迭香叶13份,金银花7份,多穗石柯10份,红茶8份,进行混合,加工成每5g/袋小包装。
实施例8
将实施例5得到的不老莓保健茶配方比例,即:不老莓果肉皮65份,迷迭香叶10份,金银花5份,多穗石柯10份,红茶10份,该配比保健茶的混合原料用沸水浸泡,将浸提液浓缩干燥,得到保健茶浸提物,分别进行降血压实验、降血糖实验和抗疲劳试实验,按照60mg/kg分别灌胃实验组动物,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述方法。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保健茶浸提物。实验结果如下:降血压实验,对照组血压无显著变化,实验组灌胃浸提物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显著,下降了7.9±3.1%;降血糖实验,对照组血糖无显著变化,实验组灌胃浸提物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值变化显著,下降了3.5±1.8%;抗疲劳试验,负重实验,对照组,负重游泳时间为472.6±139秒,实验组灌胃浸提物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为625±189.5秒,尿素氮实验,对照组血清尿素氮为8.68±1.31(mol/l),实验组灌胃浸提物的小鼠血清尿素氮为6.24±1.12(mol/l)。该实施例实验表明,本发明不老莓保健茶所用原料配伍比例,其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疲劳方面的功效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基本一致,功效作用显著。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不老莓果肉皮、迷迭香叶、金银花、多穗石柯和红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老莓保健茶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不老莓果肉皮60-65份、迷迭香叶10-15份、金银花5-10份、多穗石柯10-15份和红茶5-10份。
3.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不老莓果肉皮,先低温烘干,再粉碎处理,金银花鲜花采摘后,
先挑拣去除杂物,再热风烘干,迷迭香鲜叶采摘去杂后,冷冻干燥;
(2)采集多穗石柯当年生嫩鲜叶,先后进行晾晒、杀青和干燥处理;
(3)红茶原料提香处理;
(4)将上述原料按比例称量混合均匀;
(5)混合物料密封包装,制成5g/袋小包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不老莓果肉皮,为不老莓鲜果榨汁后的残余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所述低温烘干温度为40-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粉碎处理需要过20目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金银花,为棒状未开放花蕾,所述热风烘干温度为35-4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迷迭香鲜叶,是匍匐式E型英国(珍品)品种迷迭香鲜叶,干燥方式为-45℃冷冻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嫩鲜叶自然晾晒至水分减少5-10%,蒸汽处理10-15分钟,60-70℃热风烘干。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提香处理方法为120℃翻炒20分钟。
CN202010825948.6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869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5948.6A CN111869764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5948.6A CN111869764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764A true CN111869764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5948.6A Pending CN111869764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97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979A (zh) * 2022-07-06 2022-08-30 晨日不老莓(辽宁)大健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不老莓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053A (zh) * 2013-04-25 2013-07-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甜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6506A (zh) * 2017-05-16 2017-09-08 陕西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血压功效的黑果腺肋花楸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83922A (zh) * 2017-09-19 2018-02-13 佛山市金骏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穗柯甜茶与红茶复配茶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45164A (zh) * 2019-01-28 2019-04-19 蓝宇涛 一种黑果腺肋花楸姜糖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0856A (zh) * 2019-05-16 2019-07-26 华纳时代健康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莓樱提取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053A (zh) * 2013-04-25 2013-07-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甜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6506A (zh) * 2017-05-16 2017-09-08 陕西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血压功效的黑果腺肋花楸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83922A (zh) * 2017-09-19 2018-02-13 佛山市金骏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穗柯甜茶与红茶复配茶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45164A (zh) * 2019-01-28 2019-04-19 蓝宇涛 一种黑果腺肋花楸姜糖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0856A (zh) * 2019-05-16 2019-07-26 华纳时代健康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莓樱提取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药须知:2015年版,中药饮片卷》", 30 September 2017,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梅全喜: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 第3版》", 31 October 2016,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陈妍竹等: "黑果腺肋花楸功能作用及食品加工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979A (zh) * 2022-07-06 2022-08-30 晨日不老莓(辽宁)大健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不老莓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5110B1 (ko) 천연 산야초 발효 흑마늘,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것을포함하는 건강식품
CN103519209B (zh) 一种即食猪排的制作方法
CN110731436B (zh) 一种黑老虎醋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52203A (zh) 一种金花葵花袋泡茶及生产方法
CN108991471B (zh) 一种具有强效抗氧化活性的天然食品添加剂
KR101348311B1 (ko) 마늘 발효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251005A (zh) 一种营养保健型甜柿饼
CN111869764A (zh) 一种新型不老莓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76726B1 (ko) 건강기능성 펫푸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267942B1 (ko) 항균 소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518879B (zh) 一种蜂蜜番茄萝卜茶及其制作方法
KR101327802B1 (ko) 장어 발효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00142768A (ko) 한방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숙취 해소용 조성물
KR101348312B1 (ko) 양파 발효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10007139A (ko) 목이버섯을 이용한 뮤즐리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목이버섯 뮤즐리
RANI et al.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facts and health benefits of red cabbage (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f. rubra)
KR102653686B1 (ko) 디톡스 효과 및 해독 효과를 통한 붓기 완화용 식품 조성물
KR101696342B1 (ko) 항당뇨 조성물
KR102543221B1 (ko) 발효양파를 이용한 양념소스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양념소스
KR102450640B1 (ko) 기능성 원료를 첨가한 비트 주스의 제조 방법
CN108477614A (zh) 用于改善睡眠质量的黑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97742A (ko) 폴리페놀 함량이 증가한 식물 추출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RU2457712C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лечебно-профилактических напитков и пюре
Yu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rocessing and exploitation of hawthorn
Ivasyuta et al. Сherry laurel is an unconventional raw material in the canning indust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