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6904B - 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6904B
CN111856904B CN202010296714.7A CN202010296714A CN111856904B CN 111856904 B CN111856904 B CN 111856904B CN 202010296714 A CN202010296714 A CN 202010296714A CN 111856904 B CN111856904 B CN 111856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toner
blade
blade portion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67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6904A (zh
Inventor
池谷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56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6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6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6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5Removing excess solid developer, e.g. fog preven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输送装置具有壳体和输送部件。壳体具有调色剂输送路径和调色剂排出口。输送部件通过向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沿规定的输送方向将调色剂输送路径内的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输送。输送部件具有输送轴和输送叶片。输送叶片具有:螺旋状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其与第一叶片部连续而设置在第一叶片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沿输送方向延伸;第三叶片部,其与第二叶片部连续而设置在第二叶片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其卷绕方向与第一叶片部相反。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的边界在输送方向上位于调色剂排出口的范围内。据此,通过抑制调色剂的聚集来稳定地输送调色剂。

Description

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调色剂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被供给到图像载体(例如,感光鼓、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或者输送从图像载体回收的废调色剂。
例如,有一种调色剂输送装置,其具有:壳体,其具有调色剂输送路径和调色剂排出口;和输送部件,其向调色剂排出口输送调色剂输送路径内的调色剂。所述输送部件例如具有螺旋状输送叶片。
在上述输送部件中,由于螺旋状输送叶片从调色剂的输送方向上的调色剂排出口的上游侧连续延伸至调色剂的输送方向上的调色剂排出口的下游侧,因而,能够以较大的力向调色剂的输送方向上的调色剂排出口的下游侧输送调色剂。因此,存在如下担忧:调色剂滞留在调色剂的输送方向上的调色剂排出口的下游侧,由于该滞留的调色剂聚集,而产生输送部件的旋转不良。这样,当产生输送部件的旋转不良时,则无法通过输送部件稳定地输送调色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抑制调色剂的聚集来稳定地输送调色剂。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具有壳体和输送部件。所述壳体具有调色剂输送路径和调色剂排出口。所述输送部件通过向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来沿规定的输送方向将所述调色剂输送路径内的调色剂向所述调色剂排出口输送。所述输送部件具有输送轴和输送叶片,其中,所述输送轴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所述输送叶片从所述输送轴的外周面突出。所述输送叶片具有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和第三叶片部,其中,所述第一叶片部为螺旋状;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连续而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连续而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其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反。所述第一叶片部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的边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调色剂排出口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清洁装置具有清洁部件和所述调色剂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除去残留在图像载体的表面的废调色剂;所述调色剂输送装置输送被所述清洁部件除去的废调色剂。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调色剂输送装置或者所述清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鼓和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部件中、第二叶片部位于输送轴的正上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部件中、第二叶片部位于输送轴的前上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的纸面右侧定义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被适宜地标注在各图中的箭头Fr、Rr、U、Lo、L、R分别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上侧、下侧、左侧、右侧。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箱型的装置主体2。在装置主体2的下端部收容有供纸盒3,该供纸盒3收纳纸张S(记录介质的一例)。在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出纸盘4。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于出纸盘4的下侧收容有曝光装置5和调色剂容器6。
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从供纸盒3朝向出纸盘4的纸张输送路径7。在纸张输送路径7的中游部设置有图像形成部8。图像形成部8具有感光鼓9(图像载体的一例)、充电装置10、显影装置11、转印辊12和清洁装置13。在纸张输送路径7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14。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充电装置10使感光鼓9的表面带电。接着,曝光装置5通过激光(参照图1的虚线箭头)在感光鼓9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着,显影装置11使形成于感光鼓9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据此,调色剂图像被承载于感光鼓9的表面。
另一方面,被从供纸盒3中取出的纸张S在纸张输送路径7中被向下游侧输送,而进入到图像形成部8。转印辊12将被承载于感光鼓9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进入到图像形成部8的纸张S上。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在纸张输送路径7中被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而进入到定影装置14。定影装置14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S上。被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被排出到出纸盘4。
接着,对清洁装置13进一步进行说明。
参照图2、图3,清洁装置13具有壳体21、端帽22、闸门23、清洁辊24(清洁部件的一例)、清洁刮板25(清洁部件的一例)和输送部件26。壳体21和输送部件26构成调色剂输送装置27。下面,依次对清洁装置13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参照图2、图3,清洁装置13的壳体21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箱型。在壳体21的前下部设置有前方开口部31。在壳体21的后下部设置有调色剂输送路径32。调色剂输送路径32沿左右方向延伸。此外,被标注在图3~图5中的箭头CD表示调色剂在调色剂输送路径32内的输送方向(下面,称为“输送方向CD”)。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CD是沿左右方向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下面,在记载为“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表示输送方向CD的上游侧,在记载为“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表示输送方向CD的下游侧。
参照图3,在壳体21的右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于调色剂输送路径32的右侧设置有支承壁33。在支承壁33的中央部设置有通孔34。在壳体21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于调色剂输送路径32的左侧设置有左方开口部35。在壳体21的下表面,于调色剂输送路径32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下方设置有调色剂排出口36。在调色剂排出口36的下方设置有回收容器37。
参照图3,清洁装置13的端帽22呈圆板状。端帽22被固定于壳体21的左端部,堵塞住壳体21的左方开口部35。在端帽22的右表面(内表面)的中央部突出有圆筒状的支承部39。
参照图3,清洁装置13的闸门23呈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封住的有底圆筒状。闸门23以能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21的左端部的外周。在闸门23的外周面设置有连通口40。闸门23被设置为能够在打开位置(参照图3)与关闭位置(未图示)之间旋转,其中,打开位置是闸门23使连通口40和调色剂排出口36连通而打开调色剂排出口36的位置;关闭位置是闸门23阻断连通口40和调色剂排出口36的连通而关闭调色剂排出口36的位置。
参照图2,清洁装置13的清洁辊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清洁辊24被收容在壳体21的前下部。清洁辊24通过壳体21的前方开口部31露出到壳体21的外部,并与感光鼓9的表面接触。
参照图2,清洁装置13的清洁刮板25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平板状。清洁刮板25的上部被固定于壳体21的前下部。清洁刮板25的下部通过壳体21的前方开口部31露出到壳体21的外部,并与感光鼓9的表面接触。
参照图2、图3,清洁装置13的输送部件26以能够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X旋转的方式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是输送部件26的旋转轴方向。此外,被标注在图2、图4、图5中的箭头RD表示输送部件26的旋转方向(下面称为“旋转方向RD”)。下面,在记载为“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表示旋转方向RD的上游侧,在记载为“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表示旋转方向RD的下游侧。
参照图2、图3,输送部件26具有输送轴41、输送齿轮42、凸缘43和输送叶片44。此外,输送轴41、凸缘43和输送叶片44一体形成。
输送部件26的输送轴41沿输送方向CD呈直线状延伸。输送轴41的右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露出到壳体21的外部,输送轴41的右端部以外的部分被收容于调色剂输送路径32。输送轴41的右侧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贯穿壳体21的支承壁33的通孔34,并通过轴承(未图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1的支承壁33。输送轴41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插入到端帽22的支承部39,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端帽22的支承部39。
输送部件26的输送齿轮42露出到壳体21的外部。输送齿轮42被固定于输送轴41的右端部的外周。输送齿轮42与由电机构成的驱动源47连接。
输送部件26的凸缘43呈圆环状。凸缘43被收容于调色剂输送路径32。凸缘43在输送叶片44的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从输送轴41的外周面突出。凸缘43位于比调色剂排出口36靠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凸缘43位于端帽22的右侧(输送方向上游侧),并隔着间隙G与端帽22相向。
输送部件26的输送叶片44被收容于调色剂输送路径32。输送叶片44从输送轴41的外周面突出。
参照图3~图5,输送叶片44具有第一叶片部51、第二叶片部52、第三叶片部53和第四叶片部54。
输送叶片44的第一叶片部51呈螺旋状,从调色剂输送路径32的右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连续延伸至调色剂输送路径32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第一叶片部51沿规定的卷绕方向形成,并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调色剂(随着靠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倾斜)。
输送叶片44的第二叶片部52与第一叶片部51连续而设置于第一叶片部51的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第二叶片部52沿输送方向CD呈直线状延伸,并与输送方向CD平行地设置。
输送叶片44的第二叶片部52整体位于比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右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铅垂线L1靠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铅垂线L2靠右侧(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即,第二叶片部52整体在输送方向CD上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6的范围Z内。第二叶片部52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例如是调色剂排出口36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的1/2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1/4)。
输送叶片44的第三叶片部53与第二叶片部52连续而设置于第二叶片部52的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第三叶片部53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与凸缘43连接。
输送叶片44的第三叶片部53沿与第一输送叶片51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随着靠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旋转方向下游侧倾斜)。即,第三叶片部53向与第一叶片部51相反的朝向倾斜。第三叶片部53相对于输送方向CD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叶片部51相对于输送方向CD的倾斜角度。第三叶片部53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比第二叶片部52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长。
输送叶片44的第四叶片部54在输送轴41的周向上与第二叶片部52和第三叶片部53隔开间隔而设置于第二叶片部52的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第四叶片部54隔着输送部件26的旋转轴X而在与第三叶片部53的相反侧设置有一个。即,第四叶片部54在与第三叶片部53错开180度相位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第四叶片部54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与凸缘43连接。
输送叶片44的第四叶片部54沿与第一叶片部51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随着靠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旋转方向下游侧倾斜)。即,第四叶片部54向与第一叶片部51相反的朝向且向与第三叶片部53相同的朝向倾斜。第四叶片部54相对于输送方向CD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叶片部51相对于输送方向CD的倾斜角度,且与第三叶片部53相对于输送方向CD的倾斜角度相同。第四叶片部54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比第二叶片部52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长,且与第三叶片部53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相同。
输送叶片44的第一叶片部51和第二叶片部52的边界B1位于比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右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铅垂线L1靠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铅垂线L2靠右侧(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即,边界B1在输送方向CD上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6的范围Z内。边界B1位于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输送方向CD的中央部的铅垂线L3上。即,边界B1在输送方向CD上的位置与调色剂排出口36的输送方向CD的中央部重叠。
输送叶片44的第二叶片部52和第三叶片部53的边界B2位于比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右端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铅垂线L1靠左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左端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铅垂线L2靠右侧(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即,边界B2在输送方向CD上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6的范围Z内。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转印辊12将被承载于感光鼓9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后,废调色剂T残留在感光鼓9的表面上。下面,对由清洁装置13从感光鼓9的表面回收废调色剂T的动作(下面称为“废调色剂回收动作”)进行说明。
在执行废调色剂回收动作时,在感光鼓9和清洁辊24接触的状态下,感光鼓9和清洁辊24旋转(参照图2的虚线箭头)。据此,废调色剂T被清洁辊24从感光鼓9的表面除去,并导入到调色剂输送路径32。
另外,在执行废调色剂回收动作时,在感光鼓9和清洁刮板25接触的状态下,感光鼓9相对于清洁刮板25旋转(参照图2的虚线箭头)。据此,废调色剂T被清洁刮板25从感光鼓9的表面除去,并导入到调色剂输送路径32。
另外,在执行废调色剂回收动作时,驱动源47使输送部件26向旋转方向RD旋转。当输送部件26如此向旋转方向RD旋转时,输送部件26沿输送方向CD将调色剂输送路径32内的废调色剂T向调色剂排出口36输送。由输送部件26输送到调色剂排出口36的废调色剂T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排出到壳体21的外部,回收到回收容器37中。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废调色剂回收动作中,当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上方的废调色剂T流入并滞留于端帽22和凸缘43的间隙G时,则存在如下担忧:由于该滞留的废调色剂T聚集,而产生输送部件26的旋转不良。尤其是,在调色剂排出口36的开口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废调色剂T容易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上方,因此,容易产生上述那样的问题。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叶片44具有螺旋状第一叶片部51、沿输送方向CD延伸的第二叶片部52和向与第一叶片部51相反的朝向倾斜的第三叶片部53,第一叶片部51和第二叶片部52的边界B1在输送方向CD上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6的范围Z内。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从第三叶片部53对废调色剂T施加与输送方向CD相反方向的力,从而抑制废调色剂T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上方。另外,能够由第二叶片部52向调色剂排出口36高效地输送废调色剂T,从而促进来自调色剂排出口36的废调色剂T的排出。因此,能够抑制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6的上方的废调色剂T流入并聚集于间隙G,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着废调色剂T的聚集而产生的输送部件26的旋转不良,据此由输送部件26稳定地输送废调色剂T。
另外,第一叶片部51和第二叶片部52的边界B1在输送方向CD上的位置与调色剂排出口36的输送方向CD的中央部重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由第二叶片部52向调色剂排出口36进一步高效地输送废调色剂T。
另外,第二叶片部52和第三叶片部53的边界B2在输送方向CD上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6的范围Z内。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顺利地将被第三叶片部53施加了与输送方向CD相反方向的力的废调色剂T从调色剂排出口36排出。
另外,第四叶片部54向与第一叶片部51相反的朝向倾斜。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不仅能够由第三叶片部53对废调色剂T施加与输送方向CD相反方向的力,还能够由第四叶片部54对废调色剂T施加与输送方向CD相反方向的力。
另外,第四叶片部54隔着输送部件26的旋转轴X在第三叶片部53的相反侧设置有一个。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由第四叶片部54施加于废调色剂T的与输送方向CD相反方向的力最佳化。
另外,第三叶片部53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比第二叶片部52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长。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容易由第三叶片部53对废调色剂T施加与输送方向CD相反方向的力。
另外,第三叶片部53相对于输送方向CD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叶片部51相对于输送方向CD的倾斜角度。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由第三叶片部53施加于废调色剂T的与输送方向CD相反方向的力变得过强,从而能够抑制废调色剂T向调色剂排出口36的上游侧逆流。
另外,第三叶片部5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与凸缘43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第三叶片部5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极力地接近间隙G,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废调色剂T流入到间隙G。
另外,清洁装置13具有清洁辊24、清洁刮板25和调色剂输送装置27,其中,清洁辊24和清洁刮板25除去残留于感光鼓9的表面的废调色剂T;调色剂输送装置27输送被清洁辊24和清洁刮板25除去的废调色剂T。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输送废调色剂T的清洁装置13。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调色剂输送装置27,并且具有具备该调色剂输送装置27的清洁装置13。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输送废调色剂T的图像形成装置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部52与输送方向CD平行地设置。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部52也可以相对于输送方向CD稍微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部52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是调色剂排出口36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的1/2以下。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部52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也可以超过调色剂排出口36在输送方向CD上的长度的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叶片部54在输送叶片44上设置有一个。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四叶片部54也可以在输送叶片44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在输送叶片44上也可以不设置第四叶片部5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感光鼓9回收废调色剂T的路径上设置有调色剂输送装置27。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调色剂输送装置27也可以设置在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9的路径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打印机。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复合地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设备)等。

Claims (8)

1.一种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和输送部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调色剂输送路径和调色剂排出口;
所述输送部件通过向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来沿规定的输送方向将所述调色剂输送路径内的调色剂向所述调色剂排出口输送,
所述输送部件具有输送轴和输送叶片,其中,
所述输送轴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
所述输送叶片从所述输送轴的外周面突出,
所述输送叶片具有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第三叶片部和一个第四叶片部,其中,
所述第一叶片部为螺旋状,且以沿所述输送方向朝所述调色剂排出口输送调色剂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连续而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连续而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其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反;
所述第四叶片部在所述第二叶片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隔着所述输送轴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叶片部的相反侧,且其卷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反,
所述第一叶片部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的边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调色剂排出口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部和所述第二叶片部的边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调色剂排出口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片部和所述第三叶片部的边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调色剂排出口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叶片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叶片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叶片部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部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件还具有圆环状凸缘,该凸缘在所述输送叶片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从所述输送轴的外周面突出,
所述第三叶片部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所述凸缘连接。
7.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清洁部件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清洁部件除去残留在图像载体的表面的废调色剂;
所述调色剂输送装置输送被所述清洁部件除去的废调色剂。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或者权利要求7 所述的清洁装置。
CN202010296714.7A 2019-04-26 2020-04-15 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856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5438A JP7287090B2 (ja) 2019-04-26 2019-04-26 トナー搬送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85438 2019-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6904A CN111856904A (zh) 2020-10-30
CN111856904B true CN111856904B (zh) 2023-02-17

Family

ID=7292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6714.7A Active CN111856904B (zh) 2019-04-26 2020-04-15 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5042B2 (zh)
JP (1) JP7287090B2 (zh)
CN (1) CN11185690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268A (zh) * 2009-03-12 2010-09-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3415A (zh) * 2010-03-18 2011-09-21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排出装置、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221452A (ja) * 2010-04-14 2011-11-04 Sharp Corp トナー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CN102253628A (zh) * 2010-05-20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75374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夏普株式会社 显像设备和设置有该显像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969996A (zh) * 2013-02-01 2014-08-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0775B2 (ja) 2007-04-04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1890B2 (ja) 2010-06-23 2013-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JP6163462B2 (ja) 2014-07-17 2017-07-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19740B2 (ja) 2015-05-21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現像剤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1373A (ja) 2016-05-06 2017-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780962B2 (ja) 2016-06-21 2020-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268A (zh) * 2009-03-12 2010-09-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3415A (zh) * 2010-03-18 2011-09-21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排出装置、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221452A (ja) * 2010-04-14 2011-11-04 Sharp Corp トナー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CN102253628A (zh) * 2010-05-20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75374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夏普株式会社 显像设备和设置有该显像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969996A (zh) * 2013-02-01 2014-08-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6904A (zh) 2020-10-30
JP2020181131A (ja) 2020-11-05
JP7287090B2 (ja) 2023-06-06
US10915042B2 (en) 2021-02-09
US20200341406A1 (en)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9578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351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386467B2 (ja) 現像剤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5619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080832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6380349B2 (ja) 廃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92516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該トナー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1856904B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P264517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942671B1 (en) Developing unit,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00557B2 (ja) 粉体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処理装置
JP2007298712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256741A (ja)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33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13383279B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7333013B2 (ja) 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04136B2 (en) Developer conveyance device,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337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602988B2 (ja) 静電記録装置に組み込まれるトナー回収装置
JP2023144999A (ja) 清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24284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96964A (ja) トナー搬送器
JP2020201349A (ja) 粉体回収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2662A (ja) 現像装置
JP20061391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