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4136A -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4136A
CN111834136A CN202010684502.6A CN202010684502A CN111834136A CN 111834136 A CN111834136 A CN 111834136A CN 202010684502 A CN202010684502 A CN 202010684502A CN 111834136 A CN111834136 A CN 111834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x
electrical contact
powder
composite electrical
ph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45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4136B (zh
Inventor
丁健翔
张骁
陈立明
王东
孙正明
柳东明
张世宏
徐东
杨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aode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to CN2020106845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4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4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4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4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4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21Composite material
    • H01H1/023Composite material having a noble metal as the basic material
    • H01H1/0233Composite material having a noble metal as the basic material and containing carb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01H11/04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by powder-metallurgical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为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其内核为三维材料MAX相,外壳为表面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采用本发明通过在MAX相表面敏化生成MXene材料,活化后用化学镀法在其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制备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增强相材料与低压电触头Ag基复合后,有效解决了Ag‑MAX间存在的界面反应与扩散问题,且化学镀法工艺方便,技术成本低廉,可实用性强;使用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作为低压电触头电接触材料增强相时,增强相含量占复合材料比例最高可达50wt%,节银效果明显且可以大幅提高复合材料基本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触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触头在低压配电设备元件中大量使用,如继电器、断路器、接触器、保护开关等,是低压电器系统进行电接触动作的主要执行器件,达到对电流的控制与保护的功能目的。理想的低压电器用电触头材料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稳定承载电流同时,还要能抵抗电接触服役过程中的机械冲击和电弧侵蚀破坏。当前低压开关用电触头材料主要以银基复合材料为代表,其中Ag/CdO电接触性能突出,被誉为“万能触头”,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有毒Cd蒸汽,危害较大。因此低压电触头材料领域亟需寻找Ag/CdO的替代品。
现有无Cd银基电触头材料中,SnO2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其抗熔焊、抗材料转移等性能优良。但SnO2作为电接触材料增强相时,一方面与Ag基体润湿性和结合性较差,降低了Ag/SnO2导电性,工作时接触电阻与温升较大,另一方面SnO2硬度高,导致Ag/SnO2复合材料脆性增加,加工性能下降。Ag/Ni接触电阻低而稳定,节银效果较好(最高质量分数可大40%)。但是大电流工作状态下,Ag/Ni抗熔焊性能差,材料转移大,应用有限。Ag/C导电导热性能良好、抗电弧侵蚀能力强,但工作时触头表面的C在温度升高时易被氧化形成富碳层,导致服役后期融焊趋势增大降低工作性。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为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其内核为三维材料MAX相,外壳为表面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
较佳的,所述MAX相材料为Ti3SiC2、Ti3AlC2、Ti2AlC、Ti2PbC、Ti2SnC、Ti2SiC、V2AlC、Cr2AlC、Cr2GaC、Nb2AlC、Ta4AlC3、NbAlC3、TiAlN中的一种,外壳为Cu或Ag的纳米金属颗粒,通过活性MXene位点包覆在所述MAX相材料表面。
较佳的,所述活性位点MXene为Ti3C2、Ti2C、V2C、Cr2C、Nb2C、Ti2N、Ta4C3、Nb4C3中的一种。
较佳的,一种复合电触头材料,为Ag/MAX@M,以所述的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和Ag粉制备获得。
较佳的,一种所述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称量MAX粉末并加入酸液,在保温状态下磁力搅拌进行活化处理获得第一混合物;
S2:将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离心处理获得第二混合物;
S3:将所述步骤S2中离心后的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获得表面带有MXene的MAX粉末;
S4:将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所述粉末浸入活化剂中进行活化处理获得第一粉末;
S5:将所述步骤S4中得到的所述第一粉末加入镀液中并搅拌获得第二粉末;
S6:将所述步骤S5中的所述第二粉末过滤清洗后,并进行干燥处理。
较佳的,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酸液为HF酸或者HF+FLi混合酸液,浓度为10~50wt%。所述MAX粉末加入量为10g~120g,所述酸液与所述MAX粉末质量比(10~50)∶1;所述步骤S1中磁力搅拌的加热温度为20℃~80℃,磁力搅拌时间为1~12小时,搅拌速度为30rpm~300rpm。
较佳的,所述步骤S2中离心处理的离心速度为600rpm~6000rpm,离心时间为1小时~6小时。
较佳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活化剂为PbCl2,浓度为10~50wt%,活化处理时间为1小时~5小时。
较佳的,所述步骤S5中所述镀液为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或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的混合液,所述镀液中AgNO3或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的质量比例为7.5∶2∶1.5∶0.5∶0.8∶0.7∶0.3,浓度为20~60wt%,搅拌速度为50rpm~250rpm,搅拌时间为1小时~12小时。
较佳的,一种所述的复合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1:以乙醇为球磨介质,将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粉和Ag粉按照质量比混合为混合粉料并加入到球磨机中进行球磨,球磨后将混合物取出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得到混合料;
A2:将所述混合料加入到冷压摸具中加压并保压直至成型得到块体材料素坯;
A3:在管式炉通入保护气氛,将所述素坯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烧结,再随炉自然冷却得到所述复合电触头材料。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MAX相表面敏化生成MXene材料,活化后用化学镀法在其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制备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增强相材料与低压电触头Ag基复合后,有效解决了Ag-MAX间存在的界面反应与扩散问题,且化学镀法工艺方便,技术成本低廉,可实用性强。使用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作为低压电触头电接触材料增强相时,增强相含量占复合材料比例最高可达50wt%,节银效果明显且可以大幅提高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生产工序简便,材料在导电、加工和抗电弧侵蚀方面表现良好,具有在低压电器中大规模应用的潜质,用于装配所需的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等低压开关等设备,可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其也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电网系统航空航天等对电接触材料结构和性能要求要求较高的产业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既未敏化又未包覆的Ti3SiC2粉末SEM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制备的表面包覆金属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粉末SEM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制备的表面包覆金属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粉末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为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其内核为三维材料MAX相,外壳为表面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
MAX@M具有多元复合结构,内核三维MAX起力学支撑作用,强化整体复合材料。MAX表面经过敏化形成了少量MXene活化位点,MXene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另一方面为金属颗粒在MAX表面的附着提供了有效附着点,更利于包覆。更为重要的是,表面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可有效限制银与MAX间的界面扩散,提升材料导电性能。当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作为低压用Ag基电触头增强相材料时,材料在导电、导热、抗材料转移以及抗电弧侵蚀性能方面均表现优秀。
所述内核MAX相材料为Ti3SiC2、Ti3AlC2、Ti2AlC、Ti2PbC、Ti2SnC、Ti2SiC、V2AlC、Cr2AlC、Cr2GaC、Nb2AlC、Ta4AlC3、NbAlC3、TiAlN中的一种,外壳为Cu或者Ag纳米金属颗粒,通过活性MXene位点包覆在MAX相材料表面。
所述活性位点MXene为Ti3C2、Ti2C、V2C、Cr2C、Nb2C、Ti2N、Ta4C3、Nb4C3中的一种。
所述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在酸性环境下敏化母体MAX相材料在其表面原位生成MXene,活化处理后产生活性MXene位点,再采用化学镀在其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
通过敏化母体MAX材料在其表面原位生成MXene材料,活化后使用化学镀形成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MAX@M,工艺简单,室温下即可进行,实际应用性高,而且金属纳米颗粒包覆MAX@M表面后,材料性能大大提升。
具体的,所述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量MAX粉末加入酸液,并一起置于圆筒状反应釜中,在保温状态下磁力搅拌一定时间进行活化;
S2:将步骤S1中的混合物置于离心机中以一定速率离心一段时间;
S3:将步骤S2中离心后的混合物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一定时间得到表面带有MXene的MAX;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粉末浸入活化剂中一定时间进行活化处理;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粉末加入镀液中并搅拌一定时间;
S6:将步骤S5中的粉末进行过滤清洗,再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
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酸液为HF酸或者HF+FLi混合酸液(其中HF与FLi质量比为2∶1),浓度为10~50wt%。MAX粉末加入量为10g~120g,酸液与MAX粉末质量比(10~50)∶1。使用HF酸或者HF+FLi混合酸液氧可以轻松活化MAX相材料,工艺简便,效果良好。
所述步骤S1中磁力搅拌器的加热温度为20℃~80℃,磁力搅拌时间为1~12小时,搅拌速度为30rpm~300rpm,
所述步骤S2中离心速度为600rpm~6000rpm,离心时间为1小时~6小时。
所述步骤S3中冷冻干燥时间为1小时~6小时。
所述步骤S4中活化剂为PbCl2,浓度为10~50wt%,活化处理时间为1小时~5小时。
所述步骤S5中所述镀液为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或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的混合液,所述镀液中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的质量比例为7.5∶2∶1.5∶0.5∶0.8∶0.7∶0.3,或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的质量比例为7.5∶2∶1.5∶0.5∶0.8∶0.7∶0.3,浓度为20~60wt%,搅拌速度为50rpm~250rpm,搅拌时间为1小时~12小时。
所述步骤S6中干燥温度30℃~80℃,时间为1小时~5小时。
本发明通过在MAX相表面敏化生成MXene材料,活化后用化学镀法在其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制备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增强相材料与低压电触头Ag基复合后,有效解决了Ag-MAX间存在的界面反应与扩散问题,且化学镀法工艺方便,技术成本低廉,可实用性强。使用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作为低压电触头电接触材料增强相时,增强相含量占复合材料比例最高可达50wt%,节银效果明显且可以大幅提高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生产工序简便,材料在导电、加工和抗电弧侵蚀方面表现良好,具有在低压电器中大规模应用的潜质,用于装配所需的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等低压开关等设备,可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其也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电网系统航空航天等对电接触材料结构和性能要求要求较高的产业领域。
实施例一
按液∶固=10∶1质量比将10gTi3SiC2粉末加入到浓度为10wt%的HF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30℃的温度条件下以30rpm速度搅拌1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6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1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1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3C2位点的Ti3SiC2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10wt%的PdCl2活化剂中1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20wt%的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50rpm搅拌1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30℃温度下经1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Cu纳米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实施例一中既未敏化又未包覆的Ti3SiC2粉末SEM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制备的表面包覆金属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粉末SEM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制备的表面包覆金属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粉末XRD图。
实施例二
按液∶固=20∶1质量比将20gTi3SiC2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wt%的HF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40℃的温度条件下以50rpm速度搅拌4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15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2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2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3C2位点的Ti3SiC2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20wt%的PdCl2活化剂中1.5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30wt%的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100rpm搅拌2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40℃温度下经2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Cu纳米颗粒的Ti3SiC2@Cu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实施例三
按液∶固=30∶1质量比将50gTi3SiC2粉末加入到浓度为30wt%的HF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20℃的温度条件下以110rpm速度搅拌6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20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3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3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3C2位点的Ti3SiC2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30wt%的PdCl2活化剂中2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40wt%的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150rpm搅拌3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50℃温度下经3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Cu纳米颗粒的Ti3SiC2@Cu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实施例四
按液∶固=40∶1质量比将70gTi3SiC2粉末加入到浓度为40wt%的HF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60℃的温度条件下以190rpm速度搅拌8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40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4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4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3C2位点的Ti3SiC2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40wt%的PdCl2活化剂中2.5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50wt%的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200rpm搅拌4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60℃温度下经4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Ag纳米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实施例五
按液∶固=45∶1质量比将90gTi3SiC2粉末加入到浓度为50wt%的HF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65℃的温度条件下以230rpm速度搅拌10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45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4.5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4.5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3C2位点的Ti3SiC2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50wt%的PdCl2活化剂中3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40wt%的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220rpm搅拌5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70℃温度下经5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Ag纳米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实施例六
按液∶固=50∶1质量比将110gTi3SiC2粉末加入到浓度为45wt%的HF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70℃的温度条件下以260rpm速度搅拌11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50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5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5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3C2位点的Ti3SiC2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35wt%的PdCl2活化剂中4.5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60wt%的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230rpm搅拌8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80℃温度下经6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Ag纳米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实施例七
按液∶固=18∶1质量比将120gTi3SiC2粉末加入到浓度为33wt%的HF+FLi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80℃的温度条件下以300rpm速度搅拌12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60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6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6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3C2位点的Ti3SiC2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50wt%的PdCl2活化剂中5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55wt%的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250rpm搅拌12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75℃温度下经8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Ag纳米颗粒的Ti3SiC2@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实施例八
按液∶固=40∶1质量比将70gTi2AlC粉末加入到浓度为40wt%的HF+FLi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45℃的温度条件下以170rpm速度搅拌7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35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4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3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Ti2C位点的Ti2AlC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40wt%的PdCl2活化剂中4.5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35wt%的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200rpm搅拌4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60℃温度下经4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Ag纳米颗粒的Ti2AlC@Ag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实施例九
按液∶固=30∶1质量比将30gV2AlC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8wt%的HF+FLi酸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中于30℃的温度条件下以95rpm速度搅拌6.5小时;使用10mL的离心管乘取混合液中,以1700rpm转速设定离心机对材料进行离心3小时,混合物经过离心处理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3小时去除水分,得到表面产生V2C位点的V2AlC粉末;将该混合粉末浸入浓度为30wt%的PdCl2活化剂中2小时,过滤后放入浓度为40wt%的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混合液中以150rpm搅拌3h,用去离子水清洗纳米复合粉末直到清洗后的去离子水呈透明状,取出纳米复合粉体于50℃温度下经3h烘干。即得到表面包覆Cu纳米颗粒的V2AlC@Cu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
对比例
将占整体材料质量分数25%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实施例七、实施例八、实施例九中的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增强相材料与质量分数75%的Ag粉装入以酒精为球磨介质的球磨罐中进行湿法混合5小时(粉料∶酒精∶球=1∶2∶5),混合完成后干燥4小时以得到混合粉末;以350MPa压力设置冷压机将混合粉末压制成型,保压5分钟;将块体样品置于Ar气氛保护下的烧结炉中,以6℃/min的加热速率升温到850℃,保温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Ag/MAX@M电接触材料,分别为样品1~9。
将占整体材料质量分数25%的CdO粉与质量分数75%的Ag粉装在有介质的球磨罐中湿法混合2.5小时(球∶酒精∶粉料=4∶3∶1),其他制备步骤与样品1~9制备步骤相同,得到样品10。
将所制备得到的电触头材料样品1~10进行性能检测(380V/50A/AC-3国标条件下),检测结果见表一;
表一 样品中复合电触头材料性能检测结果表
Figure BDA0002586132290000091
通过表一可得出,本申请通过化学镀技术制备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新型电触头增强相材料与Ag基复合后制备的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Ag/MAX@M复合电触头材料的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该复合电触头材料密度合适(8.43g/cm3~8.65g/cm3)、导电性优良(电阻率2.11μΩ·em~2.49μΩ·cm),硬度适中(HV65~73),抗电弧侵蚀能力较强(国标条件下6000次放电后材料质量损失仅为109.3mg~119.5mg),本申请制备的表面包覆Cu纳米颗粒的MAX@M材料作为复合电触头增强相制备出的复合电触头材料性能均可媲美甚至超越于当前现有Ag/CdO商用复合电触头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其特征在于,为表面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MAX@M,其内核为三维材料MAX相,外壳为表面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AX相材料为Ti3SiC2、Ti3AlC2、Ti2AlC、Ti2PbC、Ti2SnC、Ti2SiC、V2AlC、Cr2AlC、Cr2GaC、Nb2AlC、Ta4AlC3、NbAlC3、TiAlN中的一种,外壳为Cu或Ag的纳米金属颗粒,通过活性MXene位点包覆在所述MAX相材料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位点MXene为Ti3C2、Ti2C、V2C、Cr2C、Nb2C、Ti2N、Ta4C3、Nb4C3中的一种。
4.一种复合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为Ag/MAX@M,以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和Ag粉制备获得。
5.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称量MAX粉末并加入酸液,在保温状态下磁力搅拌进行活化处理获得第一混合物;
S2:将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离心处理获得第二混合物;
S3:将所述步骤S2中离心后的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获得表面带有MXene的MAX粉末;
S4:将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所述粉末浸入活化剂中进行活化处理获得第一粉末;
S5:将所述步骤S4中得到的所述第一粉末加入镀液中并搅拌获得第二粉末;
S6:将所述步骤S5中的所述第二粉末过滤清洗后,并进行干燥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酸液为HF酸或者HF+FLi混合酸液,浓度为10~50wt%。所述MAX粉末加入量为10g~120g,所述酸液与所述MAX粉末质量比(10~50)∶1;所述步骤S1中磁力搅拌的加热温度为20℃~80℃,磁力搅拌时间为1~12小时,搅拌速度为30rpm~300rp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离心处理的离心速度为600rpm~6000rpm,离心时间为1小时~6小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活化剂为PbCl2,浓度为10~50wt%,活化处理时间为1小时~5小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镀液为AgNO3、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或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的混合液,所述镀液中AgNO3或CuSO4·5H2O、CH3OH、HCHO、NaOH、EDTA-2Na、C4H4O6KNa·4H2O、K4[Fe(CN6)]·3H2O的质量比例为7.5∶2∶1.5∶0.5∶0.8∶0.7∶0.3,浓度为20~60wt%,搅拌速度为50rpm~250rpm,搅拌时间为1小时~12小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1:以乙醇为球磨介质,将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粉和Ag粉按照质量比混合为混合粉料并加入到球磨机中进行球磨,球磨后将混合物取出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得到混合料;
A2:将所述混合料加入到冷压摸具中加压并保压直至成型得到块体材料素坯;
A3:在管式炉通入保护气氛,将所述素坯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烧结,再随炉自然冷却得到复合电触头材料。
CN202010684502.6A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834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4502.6A CN111834136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4502.6A CN111834136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4136A true CN111834136A (zh) 2020-10-27
CN111834136B CN111834136B (zh) 2022-08-09

Family

ID=72924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4502.6A Active CN111834136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41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698A (zh) * 2021-04-23 2021-07-23 郑州大学 一种蜂窝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99024A (zh) * 2021-05-06 2021-08-03 西华大学 三元层状化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原料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3700A (zh) * 2008-08-25 2009-01-14 倪树春 一种Ag/Ti3SiC2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2312150A (zh) * 2011-09-29 2012-01-11 浙江大学 Ag/Ti3SiC2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63225A (zh) * 2015-12-07 2016-04-06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Ti3AlC2-SiC相协同增强N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5216754A1 (de) * 2015-09-02 2017-03-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ntaktelement für elektrischen Schalt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107419125A (zh) * 2017-06-30 2017-12-01 常州市顺旭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型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31316A (zh) * 2017-11-21 2018-02-23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一种陶瓷纳米涂层核燃料包壳
CN108149059A (zh) * 2018-02-06 2018-06-12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TiC增强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83212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山东大学 一种Mxene包覆多孔硅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1995A (zh) * 2018-07-10 2018-11-0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纳米微粒原位包覆MXenes复合材料、其制法及用途
CN108933244A (zh) * 2018-07-12 2018-12-04 燕山大学 一种Ti3SiC2基多孔核壳材料
CN109797307A (zh) * 2019-01-09 2019-05-24 东南大学 一种Ag/C@Ti3AlC2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92084A (zh) * 2019-09-06 2019-11-22 中南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球状负极复合材料Si@MXene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9568A (zh) * 2019-09-12 2020-01-1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壳核结构MXene@MAX复合触头增强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3700A (zh) * 2008-08-25 2009-01-14 倪树春 一种Ag/Ti3SiC2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2312150A (zh) * 2011-09-29 2012-01-11 浙江大学 Ag/Ti3SiC2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E102015216754A1 (de) * 2015-09-02 2017-03-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ntaktelement für elektrischen Schalt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105463225A (zh) * 2015-12-07 2016-04-06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Ti3AlC2-SiC相协同增强N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9125A (zh) * 2017-06-30 2017-12-01 常州市顺旭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型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31316A (zh) * 2017-11-21 2018-02-23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一种陶瓷纳米涂层核燃料包壳
CN108183212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山东大学 一种Mxene包覆多孔硅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9059A (zh) * 2018-02-06 2018-06-12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TiC增强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751995A (zh) * 2018-07-10 2018-11-0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纳米微粒原位包覆MXenes复合材料、其制法及用途
CN108933244A (zh) * 2018-07-12 2018-12-04 燕山大学 一种Ti3SiC2基多孔核壳材料
CN109797307A (zh) * 2019-01-09 2019-05-24 东南大学 一种Ag/C@Ti3AlC2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92084A (zh) * 2019-09-06 2019-11-22 中南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球状负极复合材料Si@MXene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9568A (zh) * 2019-09-12 2020-01-1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壳核结构MXene@MAX复合触头增强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SUN ET AL.: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of Ti2AlC to Ti2CTx (MXene) in low concentratio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曲彦平等: "化学镀法制备Cu/Al_2O_3复合粉体及其烧结行为", 《表面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698A (zh) * 2021-04-23 2021-07-23 郑州大学 一种蜂窝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99024A (zh) * 2021-05-06 2021-08-03 西华大学 三元层状化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原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4136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4136B (zh) 一种max@m复合电触头增强相材料、复合电触头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699568B (zh) 一种壳核结构MXene@MAX复合触头增强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1050B (zh) 亚微米颗粒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7949B (zh) 一种银包铜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6944B (zh) 化学法制备纳米级片状银粉的方法
CN105950904A (zh) 一种镀银石墨烯增强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80335B (zh) 一种银钨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086837A (zh) 一种抗氧化镀银铜粉的制备方法
CN102737863A (zh) 银镍石墨复合触头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JPWO2012077548A1 (ja) 導電ペース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導電膜付き基材、ならびに導電膜付き基材の製造方法
CN1166475C (zh) 用纳米技术制备银/石墨电触头材料的方法
CN103691965A (zh) 一种铜/银异质结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1707156B (zh) 掺杂银氧化锌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643026A (zh) 一种银包镍粉的制备方法
Lee High-current brush material development, Part I: Sintered metal-coated graphite
CN107626917B (zh) 一种镀银铜粉的制备方法
CN100432015C (zh) 多壁纳米碳管开关接触器件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699402A (zh) 一种含氧化铜纳米添加剂的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
CN104889416A (zh) 一种银二氧化锡中间体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2864365A (zh) 一种复合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88A (zh) 内部氧化的银-锡-铟合金电触点材料及制造方法
CN102031409A (zh) 银-氮化硼-铈开关电器触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76502A (zh) 一种银氧化锌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5392B (zh) 一种铜包覆铬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5349820A (zh) 一种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2

Address after: No. 2, 3, 6, and 7, No. 1680 Changzhou South Road, Ma'anshan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Park,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Gaode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59, Hudong Road,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