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4264A - 车身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4264A
CN111824264A CN202010260147.XA CN202010260147A CN111824264A CN 111824264 A CN111824264 A CN 111824264A CN 202010260147 A CN202010260147 A CN 202010260147A CN 111824264 A CN111824264 A CN 111824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garnish
front pillar
vehicle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01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24264B (zh
Inventor
高桥勇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24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4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24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4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6Sealing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驾驶员的视野良好并且能够便宜地制造且提高了设计自由度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柱,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前挡风玻璃,其比前柱靠车身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配置;辅助玻璃,其比前挡风玻璃靠车宽方向的外侧配置;以及装饰物,其从车室外覆盖前柱及设置于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的端部之间的间隙。装饰物具有配置于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且朝向前柱侧竖立设置的卡合部,前柱具有能够与卡合部卡合的夹持部。

Description

车身前部结构
本申请基于2019年04月2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9-082070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提出有各种通过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之间设置前柱并将该前柱小型化来使驾驶员的视野良好的技术。
例如,在日本国特开2005-125946号中记载有如下的车辆结构:在车辆的前柱的两侧的凸缘上分别粘接前挡风玻璃的端部及三角窗玻璃(辅助玻璃)的端部,从车身外侧覆盖上述前柱和上述两端部的装饰物安装在上述前柱上。根据日本国特开2005-125946号所记载的技术,通过在具有中空截面的前柱上固定装饰物来缩小前柱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扩大驾驶员的视野。
在日本国专利第4244558中记载有具备前柱主体、装饰物支承部和支柱装饰物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前柱主体由一体的管状构件及与该管状构件的车辆外方侧面接合的外板构件构成,装饰物支承部通过模块成形安装于前挡风玻璃及辅助玻璃中的任一方,支柱装饰物安装于装饰物支承部。根据日本国专利第4244558所记载的技术,通过将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接近配置,由此能够扩大驾驶员的前方的视野。
发明内容
然而,就日本国特开2005-125946号所记载的技术而言,为了提高前柱的强度而在前柱形成中空截面,导致前柱进一步的小型化受到限制。由此,在通过缩窄从驾驶员观察到的前柱的宽度来使视野更为良好这方面留有课题。
就日本国专利第4244558所记载的技术而言,由于装饰物通过模块成形于前挡风玻璃及辅助玻璃中的任一方来安装,因此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装饰物相对于前柱的固定强度。由此,在提高前柱及装饰物在复杂的车身设计下的设计自由度且降低制造成本这方面留有课题。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使驾驶员的视野良好并且能够便宜地制造且提高了设计自由度的车身前部结构。
(1):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柱,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前挡风玻璃,其比所述前柱靠车身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配置;辅助玻璃,其比所述前挡风玻璃靠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配置;以及装饰物,其从车室外覆盖所述前柱及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与所述辅助玻璃的端部之间的间隙,所述装饰物具有配置于所述间隙且朝向所述前柱侧竖立设置的卡合部,所述前柱具有能够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夹持部。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前柱具有朝向所述装饰物侧延伸的连结部,在所述连结部设置有所述夹持部。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装饰物具备:外部,其具有面向所述车室外侧的外观面;内部,其比所述外部靠车室内侧设置,且形成有所述卡合部;内密封部,其与所述前挡风玻璃接触;以及外密封部,其与所述辅助玻璃接触。
(4):在上述(3)的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内部的外密封部侧的厚度随着从所述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
(5):在上述(3)或(4)的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设置于所述外部的内密封部侧的内密封安装腿部的高度随着从所述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
(6):在上述(3)~(5)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内密封部固定于所述外部,所述外密封部固定于所述内部及所述外部中的至少一方。
(7):在上述(3)~(6)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外部具有朝向所述车室内侧延伸的支承片,所述支承片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下端侧紧固固定于从所述车身朝向上方延伸的延长部。
(8):在上述(7)的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支承片沿着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内部,并且,所述支承片的头部与所述内部熔接。
(9):在上述(1)~(8)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夹持部具有卡止片,所述卡合部具有与所述卡止片卡合的台阶部,所述装饰物通过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夹持部沿着所述前柱的长度方向移动而能够从所述夹持部脱离。
(10):在上述(1)~(9)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成,所述前柱通过前方支承部和侧方支承部而形成为截面V字状,其中,所述前方支承部用于安装所述前挡风玻璃,所述侧方支承部比所述前方支承部靠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配置且用于安装所述辅助玻璃,所述前方支承部及所述侧方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装饰物的装饰物固定部。
根据上述(1)的方案,装饰物具有卡合部,卡合部配置于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之间的间隙,朝向前柱侧竖立设置且与前柱的夹持部卡合。由此,能够将装饰物固定于前柱。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的固定强度。另外,由于能够将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的端部彼此接近配置,因此能够缩小前柱的宽度尺寸,从而扩大驾驶员的视野。
仅通过在装饰物设置卡合部且在前柱设置夹持部就能够将装饰物固定于前柱,因此能够将装饰物及前柱设置成简单的结构并且提高设计自由度。
因而,能够提供使驾驶员的视野良好并且能够便宜地制造且提高了设计自由度的车身前部结构。
根据上述(2)的方案,前柱具有朝向装饰物侧延伸的连结部,并且在连结部设置有夹持部,因此能够在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之间的狭窄的间隙中配置夹持部。由此,即便在将前挡风玻璃与辅助玻璃的端部彼此接近配置来缩小了前柱的宽度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装饰物可靠地固定于前柱。
根据上述(3)的方案,由于装饰物具备内部和外部,因此能够例如通过在内部及外部成形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模具来提高车身的设计性即设计自由度。另外,能够将内部例如利用刚性高的树脂材料等形成而容易地向前柱装配,能够将外部例如利用涂装性良好的树脂材料等形成来提高外观性。这样,通过匹配各自的用途地选定各部件的材料,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的刚性及固定强度。另外,通过利用与外部相比高刚性的材料来形成内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向例如由刚性高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夹持部装配内部。由此,能够提供可便宜地制造且提高了设计自由度的车身前部结构。
根据上述(4)的方案,由于内部的外密封部侧的厚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因此能够使外部的设计线与位于前柱的下方的挡泥板面板的设计线顺畅地连续。由此,能够设计成提高了车身的外观的车身前部结构。
根据上述(5)的方案,由于设置于外部的内密封部侧的内密封安装腿部的高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因此能够使外部的设计线与位于前柱的下方的挡泥板面板的设计线顺畅地连续。由此,能够设计成提高了车身的外观的车身前部结构。
根据上述(6)的方案,由于内密封部固定于内部且外密封部固定于内部及外部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提高各玻璃与装饰物之间的紧贴性,抑制水、灰尘等向装饰物与玻璃之间侵入。
根据上述(7)的方案,外部具有支承片,通过将支承片与延长部紧固固定而将装饰物固定于车身。根据该结构,即便在例如因行驶风等而导致内部的卡合部从夹持部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装饰物固定于车身。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的固定强度及车身的安全性。
根据上述(8)的方案,由于支承片沿着厚度方向贯通内部,并且,支承片的头部与内部熔接,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外部与内部。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的固定强度。
根据上述(9)的方案,通过将卡合部的台阶部卡合于夹持部的卡止片而能够将装饰物固定于前柱。另外,卡合部通过相对于夹持部沿着前柱的长度方向移动而能够从夹持部脱离。由此,能够通过使装饰物沿着长度方向移动而容易地从前柱拆下装饰物。因而,能够设计成可牢固地固定装饰物且使装饰物的装拆容易的车身前部结构。
根据上述(10)的方案,由于前柱形成为截面V字状,因此能够在提高前柱的强度的同时缩小宽度,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前柱。由于前方支承部及侧方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装饰物固定部,因此通过将装饰物安装于装饰物固定部而能够容易地将装饰物安装于前柱。尤其是在用于安装前挡风玻璃的前方支承部固定有装饰物固定部的情况下,由于前方支承部通过装饰物固定部而得以加强,因此能够确保相对于重量比辅助玻璃大的前挡风玻璃来说足够的支承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III部放大图。
图4是从右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1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1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周边的流体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身前部结构周边的流体的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身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身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身的左方。另外,有时将车宽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实施方式)
(车身前部结构)
图1是从左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的立体图。
车身前部结构1是位于车身10的前部侧的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具备前挡风玻璃2、辅助玻璃3、上梁4(参照图2)和前柱5。辅助玻璃3、上梁4和前柱5分别左右一对地设置。
前挡风玻璃2覆盖设置在车身10的驾驶室部前方的前开口20。辅助玻璃3设置在前挡风玻璃2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覆盖在车身10的驾驶室部侧方与前开口20相邻的辅助开口30。辅助玻璃3形成为三角形状。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的侧视图。
上梁4比辅助开口30靠前方设置。上梁4从辅助开口30的前端部朝向前方延伸。
前柱5位于车身10的前部车门开口11与上梁4之间。前柱5的后端部构成前部车门开口11的前方部分。在前柱5的上部形成有辅助开口30。前柱5在比前挡风玻璃2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处左右一对地设置。前柱5具有主前柱57和辅助前柱59。
主前柱57以连接构成车身10的顶部12的上边梁13与构成底部16的下边梁17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延伸。主前柱57具有前柱上部61和前柱下部62。
前柱上部61设置在主前柱57中的上方,前柱上部61的上端部63与未图示的顶部连接。前柱上部61构成辅助开口30的后端部。
前柱下部62设置在主前柱57中的下方。前柱下部62的上端部与前柱上部61的下端部连接。前柱下部62的上端部构成辅助开口30的下端部。在前柱下部62的前端部连接有上梁4。
辅助前柱59比主前柱57靠前方设置。辅助前柱59从前柱上部61的上端部63朝向上梁4延伸。辅助前柱59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倾斜。辅助前柱59构成辅助开口30的上端部。辅助前柱59具备纵挡条7和装饰物8。
(纵挡条)
纵挡条7设置在前柱上部61的前方。纵挡条7从前柱上部61朝向上梁4延伸。具体而言,纵挡条7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倾斜。纵挡条7的上端部安装于前柱上部61的上端部63。纵挡条7的下端部安装于从上梁4朝向上方延伸的延长部41。
图3是表示纵挡条7的下端部的图2的III部放大图。纵挡条7的下端部通过螺栓15等紧固构件以能够相对于延长部41旋转的方式与延长部41枢轴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纵挡条7与延长部41只要是在固定点处能够相互旋转地安装即可,也可以通过螺栓以外的方式、例如铆钉、铆接等来枢轴连接。另外,纵挡条7的上端部也可以与前柱上部61的上端部63枢轴连接。
图4是从右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的立体图。
在纵挡条7的下端部配置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挡条9。横挡条9经由延长部41支承于上梁4。换言之,延长部41架设于上梁4和横挡条9。
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辅助前柱59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1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1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纵挡条7在与纵挡条7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视观察下形成为向车室外侧凸出的V字状。具体而言,纵挡条7通过将形成为同样的形状的第一板材51和第二板材52在前后方向上重合来形成。在第一板材51上固定有前挡风玻璃2、辅助玻璃3及装饰物8。在比第一板材51靠后方设置的第二板材52上固定有从车室内侧覆盖纵挡条7的室内用装饰物的固定托架(均未图示)。在沿着V-V线的剖视观察下,纵挡条7通过形成为V字状而具有弯曲部73。将纵挡条7中的比弯曲部73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部分设为前方支承部71,将纵挡条7中的比弯曲部73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部分设为侧方支承部72。前方支承部71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与侧方支承部72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相同。
在前方支承部71安装有前挡风玻璃2。具体而言,前挡风玻璃2通过在其与前方支承部71之间设置的前侧粘接剂21而固定于纵挡条7。在前方支承部71与前挡风玻璃2之间除了前侧粘接剂21以外还设有前侧密封件22。前侧密封件22设置在比前侧粘接剂21远离弯曲部73的一侧。
在侧方支承部72安装有辅助玻璃3。具体而言,辅助玻璃3通过在其与侧方支承部72之间设置的辅助侧粘接剂31而固定于纵挡条7。在侧方支承部72与辅助玻璃3之间除了辅助侧粘接剂31以外还设置有辅助侧密封件32。辅助侧密封件32设置在比辅助侧粘接剂31远离弯曲部73的一侧。
在前方支承部71安装有装饰物固定部75。装饰物固定部75通过沿着前方支承部71而固定于前方支承部71的接合部76和从接合部76的端部朝向装饰物8侧延伸的连结部77而在沿着V-V线的剖视观察下形成为L字状。连结部77与接合部76中的位于弯曲部73侧的端部连接。连结部77配置于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的端部之间的间隙S且朝向车室外侧延伸。在连结部77中的面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的面上安装有夹持部78。
图9是夹持部78的立体图。
夹持部78沿着纵挡条7的延伸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夹持部78形成为向装饰物8侧开口的U字状。夹持部78通过例如铁、铝等金属材料来形成。夹持部78具有安装片74、弯曲部18、对置部19和卡止片79。
安装片74形成为板状。安装片74通过粘接剂来粘接在装饰物固定部75的连结部77中的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的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片74也可以通过铆钉、螺栓等紧固构件来固定于装饰物固定部75。
对置部19在比安装片74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处与卡止片79对置配置。
弯曲部18将安装片74与对置部19连结。弯曲部18分别与安装片74及对置部19的车室内侧的端部连接。弯曲部18弯曲成向装饰物8侧开口的半圆状。
卡止片79从对置部19向安装片74侧突出。在将装饰物8向纵挡条7安装时,能够将装饰物8与卡止片79卡合。
从车室外侧将装饰物8安装在这样形成的夹持部78上。另一方面,装饰物8通过将卡合部88(参照图5)相对于夹持部78沿着装饰物8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而能够从夹持部78脱离。
(装饰物)
返回到图5,装饰物8形成为沿着纵挡条7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装饰物8从车室外覆盖纵挡条7。装饰物8经由设置于前方支承部71的装饰物固定部75而安装于纵挡条7。装饰物8具有外部81、内部82、内密封部83和外密封部84。
外部81配置在车室最外侧。外部81具有面向车室外的外观面91、内密封安装腿部92和支承片93。外部81例如通过涂装性良好的树脂材料等来形成。外部81从车室外覆盖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的端部之间的间隙S。
内密封安装腿部92从外部81的面向车室内侧的面朝向前挡风玻璃2侧突出。内密封安装腿部92比连结部77靠车宽方向的内侧设置。内密封安装腿部92的突出高度随着从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
支承片93在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处沿着厚度方向贯通内部82,并且支承片93的头部93t熔接于内部82。如图8所示,就支承片93而言,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处的支承片93的朝向纵挡条7侧的尺寸形成为比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处的支承片93(图5的状态)的朝向纵挡条7侧的尺寸长。在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处,支承片93通过螺栓15及螺母14紧固固定于延长部41。由此,装饰物8经由延长部41固定于上梁4(参照图2)。
如图5所示,内部82比外部81靠车室内侧设置。内部82与外部81的面向车室内侧的面连接。内部82例如通过刚性比外部81高的树脂材料等形成。内部82具有延伸部85、突出部86和伸出部87(参照图7)。
延伸部85沿着外部81中的面向车室内的面延伸。延伸部85固定于外部81。具体而言,通过外部81的支承片93贯通延伸部85并且将支承片93的头部93t熔接于延伸部85,来将延伸部85(内部82)固定于外部81。
突出部86从延伸部85朝向车室内突出。具体而言,突出部86配置于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的端部之间的间隙S且朝向装饰物固定部75的连结部77突出。在突出部86的前端设置有卡合部88。卡合部88具有能够与设置于纵挡条7的夹持部78卡合的台阶部89。换言之,通过将卡合部88的台阶部89卡合于夹持部78的卡止片79,由此将装饰物8安装于纵挡条7。
突出部86沿着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如图6所示,在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突出部86、86之间,内部82熔接于从外部81延伸的第二支承片94。具体而言,第二支承片94贯通内部82的延伸部85并且第二支承片94的头部94t熔接于延伸部85。第二支承片94比支承片93(参照图5)靠车宽方向的外侧设置。
如图7所示,就突出部86而言,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下方部分处的突出部86的长度比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突出部86(图5中的突出部86)的长度长。由此,装饰物8与纵挡条7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装饰物的延伸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大。
伸出部87从延伸部85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伸出部87与延伸部85一体形成。伸出部87在比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靠上方的部位处尚未形成(参照图5及图6),在比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靠下方的部位处形成于内部82(参照图7及图8)。换言之,伸出部87随着从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从延伸部85朝向车宽方向外侧逐渐伸出。如图7所示,在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处,伸出部87配置于外部81与辅助侧密封件32之间。这样,在用于安装辅助侧密封件32的部件从外部81变为伸出部87的部分处,伸出部87的厚度比较薄地形成。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伸出部87的厚度随着朝向延伸方向的下方而逐渐增加。
由此,能够在用于安装辅助侧密封件32的部件从外部81变为伸出部87的部分处将辅助侧密封件32与外部81或伸出部87之间的间隙抑制得小且将密封性维持得高。另一方面,通过在延伸方向的下方增加伸出部87的厚度,由此与延伸方向的上方相比,由于装饰物8配置在车室外侧,因此能够使装饰物8的外部81的设计线与位于前柱5的下方的挡泥板面板的设计线顺畅地连续。
内密封部83安装于内密封安装腿部92的前端。内密封部83与前挡风玻璃2接触。通过内密封部83来对前挡风玻璃2与装饰物8之间进行密封。
外密封部84在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安装于伸出部87,在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上方安装于外部81(也参照图5)。外密封部84与辅助玻璃3接触。通过外密封部84来对辅助玻璃3与装饰物8之间进行密封。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周边的流体的流动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身前部结构1周边的流体的流动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而言,在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之间的角部处从前后方向观察到的支柱宽度B比现有技术中的支柱宽度B′(参照图11)小。另外,前柱5相对于从车身10的前方输入的风W的流线方向的倾斜角度θ比现有技术中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11)大。由此,在前柱5的周围在比现有技术大的范围内产生强的剥离旋涡。由此,能够抑制相对于向车身10输入的风而产生的风切声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车身10的隔音性。
(作用、效果)
接着,对车身前部结构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装饰物8具有卡合部88,卡合部88配置于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之间的间隙S,朝向前柱5侧竖立设置且与前柱5的夹持部78卡合。由此,能够将装饰物8固定于前柱5。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8的固定强度。另外,由于能够将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的端部彼此接近配置,因此能够缩小前柱5的宽度尺寸,从而扩大驾驶员的视野。
仅通过在装饰物8设置卡合部88且在前柱5设置夹持部78就能够将装饰物8固定于前柱5,因此能够将装饰物8及前柱5设置成简单的结构且提高设计自由度。
因而,能够提供使驾驶员的视野良好并且能够便宜地制造且提高了设计自由度的车身前部结构1。
由于前柱5具有朝向装饰物8侧延伸的连结部77且在连结部77设置有夹持部78,因此能够在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之间的狭窄的间隙S中配置夹持部78。由此,即便在将前挡风玻璃2与辅助玻璃3的端部彼此接近配置而缩小了前柱5的宽度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装饰物8固定于前柱5。
由于装饰物8具备内部82和外部81,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在内部82及外部81成形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模具来提高车身的设计性即设计自由度。另外,能够将内部82例如利用刚性高的树脂材料等形成而容易地向前柱5装配,能够将外部81例如利用涂装性良好的树脂材料等形成来提高外观性。这样,通过匹配各自的用途地选定各部件的材料,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8的刚性及固定强度。另外,通过利用与外部81相比高刚性的材料来形成内部82,由此能够容易地向例如由刚性高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夹持部78装配内部82。由此,能够提供可便宜地制造且提高了设计自由度的车身前部结构1。
尤其是,通过将内部82利用刚性比外部81高的材料来形成,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8的刚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向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硬的夹持部78的插入。
由于内部82的外密封部84侧的厚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因此能够使外部81的设计线与位于前柱5的下方的挡泥板面板的设计线顺畅地连续。由此,能够设计成提高了车身10的外观的车身前部结构1。
由于设置在外部81的内密封部83侧的内密封安装腿部92的高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因此,能够使外部81的设计线与位于前柱5的下方的挡泥板面板的设计线顺畅地连续。由此,能够设计成提高了车身10的外观的车身前部结构1。
由于内密封部83固定于内部82且外密封部84固定于内部82及外部81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提高各前挡风玻璃2、辅助玻璃3与装饰物8之间的紧贴性,防止水、灰尘等向装饰物8与前挡风玻璃2、辅助玻璃3之间侵入。
外部81具有支承片93,通过将支承片93与延长部41紧固固定而将装饰物8固定于车身。根据该结构,即便在例如因行驶风等而导致内部82的卡合部88从夹持部78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装饰物8固定于车身。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8的固定强度及车身的安全性。
由于支承片93沿着厚度方向贯通内部82且支承片93的头部93t与内部82熔接,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外部81和内部82。由此,能够提高装饰物8的固定强度。
通过将卡合部88的台阶部89卡合于夹持部78的卡止片79而能够将装饰物8固定于前柱5。另外,卡合部88通过相对于夹持部78沿着前柱5的长度方向移动而能够从夹持部78脱离。由此,能够通过使装饰物8沿着长度方向移动而容易地从前柱5拆下装饰物8。因而,能够设计成可牢固地固定装饰物8且使装饰物8的装拆容易的车身前部结构1。
由于纵挡条7(前柱5)形成为截面V字状,因此能够在提高前柱5的强度的同时缩小宽度,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前柱5。由于前方支承部71及侧方支承部7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装饰物固定部75,因此通过将装饰物8安装于装饰物固定部75而能够容易地将装饰物8安装于前柱5。尤其是在用于安装前挡风玻璃2的前方支承部71上固定有装饰物固定部75的情况下,由于前方支承部71通过装饰物固定部75而得以加强,因此能够确保相对于重量比辅助玻璃3大的前挡风玻璃2来说足够的支承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纵挡条7通过将第一板材51与第二板材52重合来形成,但重合的板材的张数不限于两张。也可以通过重合三张以上的多个板材来形成纵挡条7。
装饰物8的外部81及内部82也可以利用树脂材料以外的材料来形成。
装饰物固定部75也可以固定于侧方支承部72。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82的伸出部87的厚度形成为随着从装饰物8的延伸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但伸出部87的厚度也可以是固定的。
支承片93的头部93t及第二支承片94的头部94t也可以不与内部82熔接。即,支承片93的头部93t及第二支承片94的头部94t也可以分别通过热变形来铆接(所谓的热铆)固定于内部82。
车身10可以是搭载有发动机的引擎车的车身,也可以是搭载有电动机的电动机动车及混合动力机动车等的车身。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还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具备:
前柱,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前挡风玻璃,其比所述前柱靠车身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配置;
辅助玻璃,其比所述前挡风玻璃靠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配置;以及
装饰物,其从车室外覆盖所述前柱及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与所述辅助玻璃的端部之间的间隙,
所述装饰物具有配置于所述间隙且朝向所述前柱侧竖立设置的卡合部,
所述前柱具有能够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夹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柱具有朝向所述装饰物侧延伸的连结部,
在所述连结部设置有所述夹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装饰物具备:
外部,其具有面向所述车室外侧的外观面;
内部,其比所述外部靠车室内侧设置,且形成有所述卡合部;
内密封部,其与所述前挡风玻璃接触;以及
外密封部,其与所述辅助玻璃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内部的外密封部侧的厚度随着从所述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设置于所述外部的内密封部侧的内密封安装腿部的高度随着从所述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内密封部固定于所述外部,
所述外密封部固定于所述内部及所述外部中的至少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外部具有朝向所述车室内侧延伸的支承片,
所述支承片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下端侧紧固固定于从所述车身朝向上方延伸的延长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支承片沿着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内部,并且,所述支承片的头部与所述内部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夹持部具有卡止片,
所述卡合部具有与所述卡止片卡合的台阶部,
所述装饰物通过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夹持部沿着所述前柱的长度方向移动而能够从所述夹持部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柱通过前方支承部和侧方支承部而形成为截面V字状,其中,所述前方支承部用于安装所述前挡风玻璃,所述侧方支承部比所述前方支承部靠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配置且用于安装所述辅助玻璃,
所述前方支承部及所述侧方支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装饰物的装饰物固定部。
CN202010260147.XA 2019-04-23 2020-04-03 车身前部结构 Active CN111824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2070 2019-04-23
JP2019082070A JP6871968B2 (ja) 2019-04-23 2019-04-23 車体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4264A true CN111824264A (zh) 2020-10-27
CN111824264B CN111824264B (zh) 2023-01-17

Family

ID=72913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0147.XA Active CN111824264B (zh) 2019-04-23 2020-04-03 车身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4363B2 (zh)
JP (1) JP6871968B2 (zh)
CN (1) CN111824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2713B2 (ja) * 2017-01-10 2020-12-16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ドアミラー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5602B1 (en) * 1999-09-03 2002-08-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pillar garnish
JP2003276519A (ja) * 2002-03-26 2003-10-0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05096696A (ja) * 2003-09-26 2005-04-14 Toyota Motor Corp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支持構造
JP2005125946A (ja) * 2003-10-24 2005-05-19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構造
CN102092355A (zh) * 2009-12-11 2011-06-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的车身结构柱和具有车身结构柱的汽车
CN104228703A (zh) * 2013-06-24 2014-12-2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附接组件
CN204623351U (zh) * 2015-05-13 2015-09-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罩装饰件与前挡风玻璃的安装结构
JP2017217979A (ja) * 2016-06-06 2017-1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2845A (ja) 1985-09-27 1987-04-03 株式会社フジタ 遮音構造体
JPS6272845U (zh) * 1985-10-28 1987-05-09
GB2318551B (en) * 1996-10-25 2001-04-18 Nissan Motor Interior material for automotive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5602B1 (en) * 1999-09-03 2002-08-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pillar garnish
JP2003276519A (ja) * 2002-03-26 2003-10-0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05096696A (ja) * 2003-09-26 2005-04-14 Toyota Motor Corp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支持構造
JP2005125946A (ja) * 2003-10-24 2005-05-19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構造
CN102092355A (zh) * 2009-12-11 2011-06-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的车身结构柱和具有车身结构柱的汽车
CN104228703A (zh) * 2013-06-24 2014-12-2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附接组件
CN204623351U (zh) * 2015-05-13 2015-09-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罩装饰件与前挡风玻璃的安装结构
JP2017217979A (ja) * 2016-06-06 2017-1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39198A1 (en) 2020-10-29
US11254363B2 (en) 2022-02-22
CN111824264B (zh) 2023-01-17
JP6871968B2 (ja) 2021-05-19
JP2020179704A (ja)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0241B2 (ja) サンルーフ付き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JP4244558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EP1582421B1 (en) Roll ba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US10457331B2 (en) Vehicle pillar structure
US10363970B2 (en) Vehicle pillar structure
JP4147797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6262871B2 (ja) 自動車車体
JP2019084886A (ja) 自動車用ピラー構造
CN111824263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5146039B2 (ja) 自動車用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の補強構造
CN111824264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5434809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03118371A (ja) 車両の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CN109249884B (zh) 车身结构
CN111252144A (zh) 前支柱构造
JP5513032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10221846A (ja) 車両用樹脂製パネル
US7954888B2 (en) Body structure of a rear part
JP4193529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12140969B (zh) 车厢结构
JP6005427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3606117B2 (ja) 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KR102220692B1 (ko) 자동차용 a-필러 가니쉬
JP5255997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10188802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