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5204B - 压合工装 - Google Patents

压合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5204B
CN111805204B CN202010639079.8A CN202010639079A CN111805204B CN 111805204 B CN111805204 B CN 111805204B CN 202010639079 A CN202010639079 A CN 202010639079A CN 111805204 B CN111805204 B CN 111805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pressing
groove
press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90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5204A (zh
Inventor
李兴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90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5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5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5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5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5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用于支撑待压合工件;及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包括弹性压合部,所述弹性压合部包括压合面及围接于所述压合面的周侧面,所述压合面用于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所述压合面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至少部分贯穿所述弹性压合部的周侧面,所述镂空部用于在所述压合面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的表面时形成空气流通通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压合产品的压合效率的压合工装。

Description

压合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合工装。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制造工艺中,压合工装在压合待压合产品时,容易发生压合后带跑待压合产品的问题,如此,导致压合制程失败,待压合产品未能够成型,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待压合产品从高处坠落而损伤。因此,如何能够提高待压合产品的压合效率,减少压合损伤,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压合产品的压合效率的压合工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用于支撑待压合工件;及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包括弹性压合部,所述弹性压合部包括压合面及围接于所述压合面的周侧面,所述压合面用于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所述压合面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至少部分贯穿所述弹性压合部的周侧面,所述镂空部用于在所述压合面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的表面时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工装,通过设置弹性压合部,以使第二模具对待压合工件产生柔性的压合力,有效地防止压合工装被硬性压力压伤;通过在弹性压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该镂空部在第二模具压合于第二工件时形成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通道,使第二模具的压合面在压合完成之后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压合面与第二工件的表面之间,如此,有效隔开压合面与第二工件的表面,防止压合面与第二工件的表面紧密贴合,进而避免弹性压合部在压合完成之后对第二工件产生拉力,提高压合工装的压合效率,减少压合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沿X轴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沿Y轴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的第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压合工装的弹性压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的第二模具的侧视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沿Y轴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的第一模具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的第一模具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工装沿Y轴方向上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合工装100,压合工装100包括第一模具10及第二模具20。可选的,第一模具10为上模具,及第二模具20为下模具;或者,第一模具10为下模具,及第二模具20为上模具。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模具10为下模具、第二模具20为上模具为例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上模具”是指主动施加压力的模具,所述的“下模具”是指承受压力的模具。当然,“下模具”也可以朝向“上模具”运动,以使“上模具”和“下模具”一起运动,以从待压合工件的相对两侧一起压合待压合工件。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模具10用于支撑待压合工件200。可选的,所述待压合工件200可包括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第一工件30设于第一模具10上。具体的,第一工件30定位于第一模具10上。第一模具10限定了第一工件30的放置,使第一工件30不能相对于第一模具10活动。第一工件30上设有安装位31,所述第二工件40设于安装位31。驱动第二模具20压合第二工件40,以使第二工件40能够固定于所述安装位31。
进一步地,安装位31上设有粘接胶。具体的,粘接胶为背胶。背胶可为压敏胶。压敏胶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压敏胶受到压力后,压敏胶的内聚力(压敏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压敏胶的粘基力(压敏胶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这样可提高压敏胶对于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的粘接力,提高第一工件30与第二工件40的粘接牢固性,有效地防止第一工件30与第二工件4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胶等现象。
可以理解的,第二模具20与第一模具10对于待压合工件200的压合工艺为压敏胶提供压力,以使压敏胶能够与第一工件30充分粘接,同时也能够与第二工件40充分粘接,完成第一工件30与第二工件40的顺利压合。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工装100并非使第一工件30、第二工件40产生形变,而是为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之间的压敏胶提供压力。
本申请提供的压合工装100可以用于压合任意的需要通过压敏胶粘接的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
举例而言,第一工件30为可伸出电子设备外壳之外的摄像头封装壳,第二工件40为安装于封装壳上用于透过光线的透光镜片(或称为透光盖板)。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ipad、可穿戴设备、相机等等。
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二模具20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支撑座21、连接座22及弹性压合部23。支撑座21呈块状,支撑座21的一个表面上设有连接座22。连接座22在支撑座21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座21所在的区域内。支撑座21可以与连接座22一体成型,支撑座21还可以与连接座22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支撑座21和连接座22的材质可以相同。例如,支撑座21和连接座22的材质皆为不锈钢材质、硬质塑料、炭纤维材质等。
请参阅图4,弹性压合部23设于连接座22背离所述支撑座21的一侧。连接座22的材质与弹性压合部23的材质可不同。连接座22的硬度大于弹性压合部23的硬度,为第二模具20提供支撑硬度。弹性压合部23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或热压等方式成型于连接座22上。
请参阅图4,弹性压合部23在连接座22上的正投影位于连接座22所在区域内,以便于连接座22背离所述连接座22的表面除了安装弹性压合部23还可以安装其他的器件,例如导向件、检测器件等。
弹性压合部23为第二模具20压合待压合工件200的压头。弹性压合部2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橡胶、弹性塑料、弹性高分子材质等等。换言之,第二模具20的压头为弹性压头。
通过设置第二模具20的压头为弹性压头可以对第二工件40施加柔性的压力,相较于对第二工件40施加硬性压力而言,本实施方式可有效地避免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被压碎,而又能够确保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紧密地压合在一起。而且,弹性压合部23为弹性材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也和过程中划伤第二工件40的表面,避免对于第二工件40的二次损伤。
请参阅图4,所述弹性压合部23包括压合面231及围接于所述压合面231的周侧面232。具体的,弹性压合部23呈块状。压合面231朝向第一模具10,所述压合面231用于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200。压合面231的周侧面232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连接座22。
请参阅图5,所述压合面231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233。所述镂空部233包括凹槽或通孔等。所述镂空部233至少部分贯穿所述弹性压合部23的周侧面232。
为了便于描述,以支撑座21、连接座22及弹性压合部23依次连接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定义弹性压合部23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弹性压合部23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其中,弹性压合部23的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弹性压合部23的宽度尺寸。镂空部233设于压合面231上并可沿X轴方向或沿Y轴方向延伸至贯穿弹性压合部23的周侧面232。
所述镂空部233用于在所述压合面231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表面时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将第一工件30设于第一模具10上,并在第一工件30的安装位31上设置粘接胶,将第二工件40设于安装位31的粘接胶上。驱动第二模具20的弹性压合部23的压合面231压合第二工件40。
当压合面231上未设置镂空部233时,压合面231在压力作用下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密封贴合,从而在弹性压合部23压合完成之后,弹性压合部23与第二工件40之间的表面吸力会带动第二工件40远离第一模具10。如果弹性压合部23与第二工件40之间的表面吸力大于粘接胶的内聚力、或者大于粘接胶的粘基力,则极可能导致第二模具20在压合完成后远离第一模具10的过程中会将第二工件40带离第一工件30,从而导致第一工件30与第二工件40的压合失败。或者,弹性压合部23与第二工件40之间的表面吸力大于第二模具20对于第一工件30的约束力,则极可能导致第二模具20在压合完成后远离第一模具10的过程中会将第二工件40和第一工件30都带离第一模具10,使悬置于第二工件40和第一工件30半空中而具有掉落风险,当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为易碎材质时,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从高处掉落极可能导致第一工件30和第二工件40受损,造成经济损失。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工装100,通过设置弹性压合部23,以使第二模具20对待压合工件200产生柔性的压合力,有效地防止压合工装100被硬性压力压伤;通过在弹性压合部23上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233,该镂空部233在第二模具20压合于第二工件40时形成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通道,使第二模具20的压合面231在压合完成之后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之间,如此,有效隔开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防止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紧密贴合,进而避免弹性压合部23在压合完成之后对第二工件40产生拉力,提高压合工装100的压合效率,减少压合损伤。
进一步地,由于弹性压合部23为弹性材质,所以在弹性压合部23的压合面231上设置镂空部233,并不会产生锋利的棱来划伤第二工件40,特别是第二工件40为透光镜片时,能够减少对于第二工件40的损伤。
以下结合附图对于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镂空部233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当然,本申请提供的镂空部233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申请不一一列举,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列举的实施方式进行变形和扩展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所述镂空部233包括至少一个条形槽234,所述条形槽234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周侧面232。
可选的,请参阅图5,镂空部233包括一条条形槽234,该条形槽234的一端设于压合面231,该条形槽234的另一端在沿X轴方向延伸、沿Y轴方向延伸或沿与X轴、Y轴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后贯穿弹性压合部23的周侧面232。
通过设置一条条形槽234的一端与周侧面232连通,只需在压合面231上加工出一条条形槽234,实现在压合完成后外界空气能够隔开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的同时,还可节省加工工序。
弹性压合部23的周侧面2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周侧面232、第二周侧面232,及连接在第一周侧面232、第二周侧面232之间的第三周侧面232、第四周侧面232。其中,条形槽234可以贯穿第一周侧面232、第二周侧面232、第三周侧面232、第四周侧面232中的任意一个。
可选的,请参阅图6,镂空部233包括一条条形槽234,条形槽234的两端皆贯穿弹性压合部23的周侧面232。条形槽234的具体结构的贯穿方式可参考上一条形槽234结构。条形槽234的两端可以贯穿第一周侧面232、第二周侧面232、第三周侧面232、第四周侧面232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面。
通过设置一条条形槽234的两端与周侧面232连通,只需在压合面231上加工出一条条形槽234,实现在压合完成后外界空气能够隔开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的同时,还可节省加工工序;同时,外界空气可经条形槽234的两端进入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之间,提高使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分离的速度,以在第二模具20远离第一模具10之前使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分离。
可选的,请参阅图7,所述条形槽2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形槽234相互间隔且并列设置。
具体的,以条形槽234的相对两端皆贯穿弹性压合部23的周侧面232为例,条形槽234可沿X轴方向延伸,也可沿Y轴方向延伸,还可沿与X轴、Y轴方向皆相交的方向延伸。
通过设置多条条形槽234并列设置,一方面增加了第二模具20与第二工件40相压合时的空气流通通道,另一方面随着条形槽234所占据的面积增加,压合面231上贴合于第二工件40的面积减小,也能够使得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之间的贴合吸力减小,避免第二模具20压合完成之后将第二工件40带离。
可选的,请参阅图8,所述条形槽2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形槽234相互交叉设置,以形成网格状槽。
具体的,一部分条形槽234可以沿X轴方向设置,另一部分条形槽234可以沿Y轴方向设置,以形成正网格结构。或者,请参阅图9,一部分条形槽234沿相对于X轴倾斜45°角设置,另一部分条形槽234沿相对于Y轴倾斜45°角设置,以形成倾斜的网格状槽。或者,多个条形槽234不规则地交错设于压合面231上。
通过设置网格状槽,一方面增加了第二模具20与第二工件40相压合时的空气流通通道,提高使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分离的速度,确保在第二模具20远离第一模具10之前使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分离;另一方面网格状槽将压合面231分隔成多个小面积的面,该小面积的面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产生的贴合吸力小,进而避免第二模具20压合完成之后将第二工件40带离。
进一步地,条形槽234的深度及宽度可以较小,以使压合面231上的条形槽234较多。换言之,条形槽234为微型槽,例如,条形槽234的宽度、深度为压合面231的宽度的0.001~0.05倍。如此,使得在压合面231在开设条形槽234不会影响弹性压合部23的整体压力,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压合面231将第二工件40带离。
当多个条形槽234不规则地交错设于压合面231时,可在平面的压合面231上通过粗磨砂颗粒进行研磨,便能够很快地在平面上形成多个无规则的交错设置的微型槽了,以节省压合面231的加工工艺和成本,便于量产。
可选的,请参阅图10,所述条形槽2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条形槽234皆相交于压合面231的几何中心位置。换言之,条形槽234为以几何中心为中心及向四周发射的槽。一方面增加了第二模具20与第二工件40相压合时的空气流通通道,提高使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分离的速度,确保在第二模具20远离第一模具10之前使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分离;另一方面将压合面231分隔成多个小面积的面,该小面积的面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产生的贴合吸力小,进而避免第二模具20压合完成之后将第二工件40带离。本实施方式中提高的条形槽234也可以为微型槽,微型槽可参考上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对于条形槽234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条形槽234可以为直线槽、弧形槽或多段弯折槽。
进一步地,为了协调弹性压合部23对于第二工件40的压力和贴合于第二工件40的面积,可选的,在压合面231在镂空部233所占据的面积,可为50%~90%。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所述镂空部233包括至少一个通孔235。所述通孔235的一端开口设于所述压合面231,通孔235在弹性压合部23内延伸一段之后,所述通孔235的另一端开口设于所述周侧面232。通孔235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多个通孔235在X-Y平面上均匀设置,一方面提高空气流通通道的数量,另一方面当第二模具20压合第二工件40时,弹性压合部23中的多个通孔235被压缩,多个通孔235均匀设置,以使弹性压合部23对于第二工件40的压合力保持垂直于第二工件40。当第二模具20完成压合后,弹性压合部23中的通孔235恢复,空气经通孔235进入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之间,以使第二工件40与压合面231分离,提高压合效率。此外,多个通孔235在压合面231上形成多个开口,以使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相贴合的面积减小,如此,减小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贴合吸力。进一步地,压合面231为平面,本实施方式在弹性压合部23上设置通孔235后,压合面231仍为平面,以使压合面231能够平稳地压合于第二工件40。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所述弹性压合部23为多孔结构,所述镂空部233为所述弹性压合部23中的孔隙。具体的,弹性压合部23可以为多孔的弹性硅胶或泡棉等结构。当压合面231为平面时,弹性压合部23为多孔结构不会对平面的压合面231的平整度造成影响。在第二模具20压合第二工件40时,弹性压合部23的孔隙被压缩,此时,弹性压合部23被压成相对较硬的结构,利于将第二模具20的压力传递至第二工件40。在第二模具20压合完成后,第二模具20逐渐远离第一模具10,此时,外界空气可通过弹性压合部23的孔隙进入弹性压合部23内,弹性压合部23的孔隙恢复,空气能够经孔隙快速地隔开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压合部23的压合面231上可同时设有通孔235及条形槽234;或者,弹性压合部23为多孔结构,且设有通孔235及条形槽234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请参阅图13,所述第二模具20还包括硬质压合部24,所述硬质压合部2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22上,所述硬质压合部24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弹性压合部23背离所述第一模具10的一侧。所述弹性压合部23在所述硬质压合部24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硬质压合部24内或与所述硬质压合部24重合。硬质压合部24的硬度大于弹性压合部23的硬度。
通过设置硬质压合部24,在弹性压合部23压合的过程中,硬质压合部24能够为弹性压合部23提供硬性的压力及垂直于第二工件40的压力指引,以防止弹性压合部23在压合过程中产生变形而导致压合第二工件40的压力方向倾斜。
请参阅图3,所述连接座22朝向所述第一模具1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对导向柱221。一对所述导向柱221分别设于所述弹性压合部23的相对两侧。导向柱221沿Z轴方向延伸,导向柱221远离连接座22的一端相对弹性压合部23的压合面231更靠近第二模具20。所述第一模具10上设有与一对所述导向柱221相对应的一对导向槽11。所述导向柱221与所述导向槽11间隙配合,以使第二模具20沿导向柱221所延伸的方向靠近第一模具10或远离第一模具10。
请参阅图13,所述压合工装100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检测器50及报警器60。所述检测器50设于所述连接座22上。所述检测器50用于在检测所述待压合工件200压合不良时产生报警信号至所述报警器60。具体的,检测器50可以为检测摄像头等。检测器50采集第一模具10上第一工件30、第二工件40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第二工件40是否位于第一工件30的安装位31上,及判断第一模具10上第一工件30、第二工件40是否被压坏等。当控制器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第二工件40不在第一工件30的安装位31上,或者判断第一模具10上第一工件30、第二工件40被压坏时,产生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报警器60
所述报警器60电连接所述检测器50,所述报警器60用于根据所述报警信号产生报警指示。报警器60包括不限于蜂鸣器、闪烁指示灯、不同颜色的指示灯等等。
以下结合附图对于第一模具10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距离说明,当然,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模具1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述第一模具10包括基座12及设于所述基座12上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底面设有仿形部14。所述仿形部14的外周面与所述凹槽13的底面、所述凹槽13的侧壁包围形成仿形槽15。所述仿形槽15用于收容及定位所述待压合工件200。可以理解的,仿形槽15的形状与待压合工件200的形状相适配。当待压合工件200安装于仿形槽15内时,待压合工件200的内表面与仿形部14的外周面相契合(相契合包括但不限于相贴合),以使待压合工件200定位于仿形槽15内。如此,第一模具10中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定位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一工件30的定位件,通过仿形部14及凹槽13的内壁形成用于定位待压合工件200的定位槽。当待压合工件200定位于仿形槽15内时,待压合工件200无法在X-Y平面内移动。
请参阅图14,所述仿形部14包括设于所述凹槽13的底面的第一凸台部142。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的顶面与所述凹槽13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的顶面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一平面结构210。
可以理解的,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一平面结构210也是第一工件30的第一平面结构210。第一平面结构210具有安装位31,第二工件40可以为平面结构。例如,第一工件30的第一平面结构210为矩形板件,安装位31为矩形槽。第二工件40为尺寸小于第一平面结构210的矩形板件,第二工件40的形状与安装位31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工件40安装于安装位31时,第二工件40的外表面与第一平面结构210的外表面齐平或凸出于第一平面结构210的外表面。
第一平面结构210在第一凸台部142的顶面上的投影可与第一凸台部142的顶面完全重合或完全覆盖第一凸台部142的顶面。压合面231在第一平面结构210上的正投影可与第二工件40的外表面完全重合,或全部覆盖第二工件40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平面结构210所在区域内。
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一平面结构210设于第一凸台部142的顶面时也不会伸出凹槽13,以使弹性压合部23伸入凹槽13压合第一平面结构210。
可选的,第一凸台部142可以为弹性材质,以防止刮伤第一工件30。可选的,第一凸台部142还可以为硬质材质,例如电木,为第一工件30提供足够的硬性支撑力。
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凹槽13的两个侧壁相对,以在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的两侧形成两个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曲面结构。
第一凸台部14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1422和第二侧面1423。凹槽1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3和第二侧壁134。
请参阅图15及图3,第一侧面1422与凹槽13的第一侧壁133相对设置。第二侧面1423与凹槽13的第二侧壁134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422、凹槽13的底面及凹槽13的第一侧壁133之间形成第一收容部136。第二侧面1423、凹槽13的底面及凹槽13的第二侧壁134之间形成第二收容部137。待压合工件200还包括连接第一平面结构21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曲面结构220和第二曲面结构230。第一曲面结构220设于第一收容部136内,第二曲面结构230设于第二收容部137内。第一凸台部142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第一曲面结构220的内表面。第一凸台部142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第二曲面结构230的内表面,以使待压合工件200稳定地设于第一凸台部142上。可以理解的,第一侧壁133和第二侧壁134皆与待压合工件200间隔设置,以防止刮伤或撞伤待压合工件20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所述第一凸台部142包括第一凸台51及第二凸台52。所述第一凸台51设于所述凹槽13的底面。所述第二凸台52设于所述第一凸台51背离所述凹槽13的底面的一侧。第二凸台52在第一凸台51上的正投影完全位于第一凸台51所在区域内。所述第二凸台52背离所述第一凸台51的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一平面结构210。所述第一凸台51的棱为倒角棱。所述倒角棱用于抵接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曲面结构,所述倒角棱的弧形面与所述曲面结构的弧面相适配。
请参阅图15及图16,第一凸台51的顶面与第一侧面1422相交的棱为第一棱511。第一凸台51的顶面与第二侧面1423相交的棱为第二棱512。第一棱511和第二棱512皆为倒角棱。第一棱511和第二棱512分别用于抵接第一曲面结构220和第二曲面结构230。第一棱511的倒角弧面可以与第一曲面结构220的内表面相适配。第二棱512的倒角弧面可以与第二曲面结构230的内表面相适配,以使第一凸台51对于第一曲面结构220和第二曲面结构230形成稳定的支撑,且不会在压合过程中损伤待压合工件200。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7,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的外表面可以与待压合工件200的内表面共形,以使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的外表面可以与待压合工件200的内表面完全贴合,以稳定支撑。
请参阅图15及图16,所述仿形部14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13的底面的第二凸台部143。所述第二凸台部143与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相间隔。请参阅图2,设于所述第一凸台部142与所述第二凸台部143之间的所述凹槽13的底面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二平面结构240。所述第二凸台部143与所述凹槽13的开口相对的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三平面结构250。所述第二凸台部143朝向所述第一凸台部142的表面用于抵接所述待压合工件200的第四平面结构260。第一凸台部142朝向第二凸台部143的表面用于抵接待压合工件200的第五平面结构270。换言之,第五平面结构270、第二平面结构240及第四平面结构260卡合于第一凸台部142与第二凸台部143之间,以对待压合工件200进行定位。
请参阅图16,所述凹槽13还包括连通所述仿形槽15的放取槽135。所述放取槽135用于将所述待压合工件200放置在所述仿形槽15内或从所述仿形槽15内拿取所述待压合工件200。本申请对于放取槽135的形状、大小及位置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第二模具20连接Z轴方向的平压机台。举例而言,第二模具20的平压压力可为3.5±0.5KG,平压时间可为5~7s,第一模具10的管控平整度在0.2mm内,以保证压合制程稳定,减小压裂现象,规避品质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工装100,能够在第二模具20的压合面231压合完成后有效隔开压合面231与第二工件40的表面,提高压合工装100的压合效率,减少压合损伤;还能够压合异形的待压合工件200,设计第一模具10的凹槽13内的仿形槽15,以定位待压合工件200,无需设计夹具,及有效避免待压合工件200的应力集中,减少受力开裂的风险。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用于支撑待压合工件,所述第一模具包括基座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凸台及凸设于所述第一凸台上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的第一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凸台用于抵接所述待压合工件的曲面结构;及
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包括弹性压合部,所述弹性压合部包括压合面及围接于所述压合面的周侧面,所述压合面用于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所述压合面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至少部分贯穿所述弹性压合部的周侧面,所述镂空部用于在所述压合面压合所述待压合工件的表面时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包括至少一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周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条形槽相互间隔且并列设置;或者,多个所述条形槽相互交叉设置,以形成网格状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开口设于所述压合面,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开口设于所述周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合部为多孔结构,所述镂空部为所述弹性压合部中的孔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还包括支撑座、连接座及硬质压合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连接座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硬质压合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硬质压合部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弹性压合部背离所述第一模具的一侧,所述弹性压合部在所述硬质压合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硬质压合部内或与所述硬质压合部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一模具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对导向柱,一对所述导向柱分别设于所述弹性压合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与一对所述导向柱相对应的一对导向槽,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槽间隙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工装还包括检测器及报警器,所述检测器设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检测器用于在检测所述待压合工件压合不良时产生报警信号至所述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检测器,所述报警器用于根据所述报警信号产生报警指示。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设有仿形部,所述仿形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包围形成仿形槽,所述仿形槽用于收容及定位所述待压合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部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底面的第一凸台部,所述第一凸台部的顶面与所述凹槽的开口相对,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的第一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凸台部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两个侧壁相对,以在所述第一凸台部的两侧形成两个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待压合工件的曲面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部包括所述第一凸台及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于所述第一凸台背离所述凹槽的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凸台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的第一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凸台的棱为倒角棱,所述倒角棱用于抵接所述待压合工件的曲面结构,所述倒角棱的弧形面与所述曲面结构的弧面相适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底面的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第一凸台部相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凸台部与所述第二凸台部之间的所述凹槽底面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的第二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凹槽的开口相对的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待压合工件的第三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凸台部朝向所述第一凸台部的表面用于抵接所述待压合工件的第四平面结构。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包括连通所述仿形槽的放取槽,所述放取槽用于将所述待压合工件放置在所述仿形槽内或从所述仿形槽内拿取所述待压合工件。
CN202010639079.8A 2020-07-06 2020-07-06 压合工装 Active CN111805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9079.8A CN111805204B (zh) 2020-07-06 2020-07-06 压合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9079.8A CN111805204B (zh) 2020-07-06 2020-07-06 压合工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5204A CN111805204A (zh) 2020-10-23
CN111805204B true CN111805204B (zh) 2022-01-25

Family

ID=72856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9079.8A Active CN111805204B (zh) 2020-07-06 2020-07-06 压合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5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6863A (zh) * 2022-08-09 2022-10-18 江苏如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热弯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238A (zh) * 2010-01-15 2011-07-20 三明市柏毅竹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毛竹工业化生产容器类设备及工艺
CN10330707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合装置及压合方法
WO2014034299A1 (ja) * 2012-08-28 2014-03-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イルシールの圧入装置
CN203770332U (zh) * 2014-04-11 2014-08-13 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片粘贴压合工装
CN104815861A (zh) * 2015-05-04 2015-08-05 周方义 轴承圆锥滚子精密坯件成型的方法及其相应的模具与模具的制造工艺
CN205129310U (zh) * 2016-02-26 2016-04-06 柯红梅 一种平板电脑的压合治具
CN206465186U (zh) * 2017-02-07 2017-09-05 珠海高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冲制贴合装置
CN207386352U (zh) * 2017-08-16 2018-05-22 无锡联鑫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封板零件的拉延模具
CN208385815U (zh) * 2018-07-13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压头装置及其压头
CN208802240U (zh) * 2018-09-10 2019-04-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压合工装
CN210098709U (zh) * 2019-04-26 2020-02-21 无锡市普高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顶料的冲压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238A (zh) * 2010-01-15 2011-07-20 三明市柏毅竹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毛竹工业化生产容器类设备及工艺
CN10330707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合装置及压合方法
WO2014034299A1 (ja) * 2012-08-28 2014-03-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イルシールの圧入装置
CN203770332U (zh) * 2014-04-11 2014-08-13 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片粘贴压合工装
CN104815861A (zh) * 2015-05-04 2015-08-05 周方义 轴承圆锥滚子精密坯件成型的方法及其相应的模具与模具的制造工艺
CN205129310U (zh) * 2016-02-26 2016-04-06 柯红梅 一种平板电脑的压合治具
CN206465186U (zh) * 2017-02-07 2017-09-05 珠海高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冲制贴合装置
CN207386352U (zh) * 2017-08-16 2018-05-22 无锡联鑫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封板零件的拉延模具
CN208385815U (zh) * 2018-07-13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压头装置及其压头
CN208802240U (zh) * 2018-09-10 2019-04-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压合工装
CN210098709U (zh) * 2019-04-26 2020-02-21 无锡市普高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顶料的冲压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5204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7099A (zh) 芯片卡固持结构
CN111805204B (zh) 压合工装
CN108908180B (zh) 指纹模组拆解工装及指纹模组拆解方法
CN209813359U (zh) 一种屏幕组件贴合用弹性pad及贴合工装
JP3191144B2 (ja) 布地プレス裁断用刃型
CN215293577U (zh) 一种具有表面磨砂结构的橡胶垫片
CN104834044A (zh) 用于制造导光板的装置和用于制造导光板的方法
CN210609883U (zh) 柔性电路板快速换型结构
CN210271560U (zh) 一种无需使用粘性膜的曲面贴合治具
CN208385815U (zh) 压头装置及其压头
CN214393887U (zh) 一种触摸屏水胶贴合定位装置
CN115742529B (zh) 支撑部件和贴合装置
CN218535679U (zh) 一种指纹侧键的胶垫贴合治具
CN216804464U (zh) 辅助贴密封材料治具
CN214560273U (zh) 一种三次元快速检测治具
CN210136487U (zh) 防止排线振动异响的组装结构
CN210574696U (zh) 一种分体式工艺品字牌
JP2611574B2 (ja) Icカード、icカード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14333593B (zh) 折叠屏支撑板、折叠屏支撑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折叠屏
CN220585230U (zh) 半导体封装用导线架
JP2611575B2 (ja) Icカード、icカード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CN219978790U (zh) 免工具组装的硬盘装置
CN217864963U (zh) 一种贴膜装置
CN219237509U (zh) 一种贴膜夹具
CN217426318U (zh) 一种电阻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