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5568A -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5568A
CN111775568A CN202010660396.8A CN202010660396A CN111775568A CN 111775568 A CN111775568 A CN 111775568A CN 202010660396 A CN202010660396 A CN 202010660396A CN 111775568 A CN111775568 A CN 111775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liquid
liquid
container
waste
liqui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03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5568B (zh
Inventor
竹腰太郎
平泽雄辅
田中秀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070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561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733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148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75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5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5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5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28Closed waste ink col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6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waste ink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向介质喷射液体;安装部,在其中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液体回收容器,所述液体回收容器收纳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收部件;液体接受部,其能够接受液体喷射头所喷射出的液体;中继部,其被配置于与液体接受部连通的区域中。中继部被配置于,与被安装于安装部中的液体回收容器的吸收部件接触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710020047.8、申请日为2017年01月11日、发明名称为“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废液进行收纳的废液收纳体以及安装有废液收纳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有一种喷墨式的打印机,其实施无边距印刷,所述无边距印刷为,从被设置于液体喷射头上的喷嘴喷射油墨滴,并以至纸张的端部为止而不留有空白的方式使油墨滴附着。在实施这样的无边距印刷时,在对纸张进行支承的压印板上设置槽孔,并且在压印板的下方设置废液托盘,在利用配置于槽孔中的吸收材料而接受了从纸张的端部超出的油墨滴的基础上,将吸收材料所接受的油墨导入废液托盘中(例如,专利文献1)。
可是,尽管当在上述的废液托盘中收纳油墨吸收材料,并使配置于槽孔中的吸收材料与油墨吸收材料接触时,能够适当地将废液导入废液托盘中。但是,尤其是在采用拆装更换废液托盘的结构的情况等下,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伴随着废液托盘的拆装,吸收材料会发生位移,从而无法使配置于槽孔中的吸收材料与新安装的废液托盘中的油墨吸收材料接触。
并且,这样的问题不仅限于通过喷射油墨而实施印刷的打印机,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对被喷射出的液体进行回收的液体回收容器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成为大致共同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7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将液体导入至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的液体回收容器中的液体喷射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以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向介质喷射液体;安装部,在其中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液体回收容器,所述液体回收容器收纳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收部件;液体接受部,其能够接受所述液体喷射头所喷射出的液体;中继部,其被配置于与所述液体接受部连通的区域中,所述中继部被配置于,与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液体回收容器的所述吸收部件接触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中继部被配置于与液体接受部连通的区域中,因此,能够使液体接受部所接受的液体向中继部进行移动。而且,由于中继部被配置于与液体回收容器的吸收部件接触的位置处,因此能够经由中继部而使液体接受部所接受的液体被液体回收容器的吸收部件所吸收。因此,能够将液体适当地导入至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的液体回收纳容器中。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能够吸收所述液体接受部所接受的液体的液体吸收体,所述液体吸收体具有被配置于所述液体接受部内的主体部分、和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出的导液部,所述中继部以与所述导液部接触的状态被设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液体吸收体的主体部分收纳于液体接受部内,从而能够抑制在液体接受部中所接受的液体的飞射。另外,经由从液体吸收体的主体部分延伸出的导液部,能够在抑制液体的飞射的同时使由液体接受部所接受的液体向中继部移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中继部中的、至少如下部分由能够通过毛细管力而吸收液体的浸透传递体构成,所述部分为,与所述吸收部件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液体吸收体接触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被设置于中继部中的浸透传递体的毛细管力,从而能够使在液体接受部内被液体吸收体所吸收的液体向液体回收容器进行移动。另外,通过将液体吸收于浸透传递体,从而能够在将液体导入液体回收容器中的过程中抑制液体的飞射。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中继部被配置于在与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液体回收容器的所述吸收部件接触的状态下从所述吸收部件受到按压力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通过以使中继部从吸收部件受到按压力的方式对中继部的位置进行设定,从而即使因制造误差或伴随着液体的吸收而产生的变形等而使中继部或吸收部件的位置发生偏移,也能够使中继部与吸收部件可靠地接触。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介质支承部,所述介质支承部被配置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的区域内,所述介质支承部具有所述液体接受部、和与所述液体接受部相比而突出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突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介质支承部具有液体接受部以及支承突部,因此,能够利用液体接受部来接受从被支承于支承突部上的介质超出的液体。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中继部具有以外周面向所述安装部内突出的状态而旋转自如地被设置的辊。
根据该结构,由于构成中继部的辊的外周面向安装部内突出,因此通过使辊与被安装于安装部中的液体回收容器的吸收部件接触,从而能够经由中继部而将液体导入液体回收容器中。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回收容器伴随着向安装方向的移动而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中,所述辊的转动轴的轴方向为与所述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
根据该结构,在安装部中安装液体回收容器时,能够通过使转动轴在与该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辊进行旋转,来降低中继部与吸收部件之间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不妨碍液体回收容器的安装动作而使中继部与吸收部件接触。
解决上述课题的废液收纳体为,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室中的废液收纳体,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废液接受部,其将所述液体喷射头所喷射出的所述液体作为废液而接受;排出部,其排出从所述液体喷射头中作为废液而被排出的所述液体;基板连接部;所述安装室,在其内部设置有所述排出部以及所述基板连接部,所述废液收纳体具备:废液收纳容器,其具有形成对所述废液进行收纳的废液收纳室的侧壁以及底壁,并且在所述废液收纳室的顶壁部分上设置有废液导入口,所述废液导入口以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伴随着向插入方向的移动而进入所述安装室时能够将所述废液接受部所接受到的所述废液导入的状态而朝向所述插入方向开口;废液导入部,其伴随着所述废液收纳体在所述安装室内的向与所述插入方向不同的连接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排出部连接;电路基板,其具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伴随着所述废液收纳体在所述安装室内的向所述连接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基板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废液导入部被设置于所述废液收纳容器的与所述侧壁以及所述底壁交叉的壁部上,所述连接端子被设置于所述废液收纳容器的与所述壁部以及所述顶壁部分不同的所述侧壁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在废液收纳容器中被设置于与设置有废液导入口的顶壁部分和设置有废液导入部的壁部不同的侧壁上,因此能够抑制废液的附着。
在上述废液收纳体中,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上,设置有在所述连接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废液导入口。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连接方向上并列配置多个废液导入口,从而能够均衡地将废液收纳于废液收纳容器内。
在上述废液收纳体中,在所述安装室内设置有将所述废液收纳容器卡止的卡止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在所述顶壁部分上具有卡合部,在所述废液收纳体于所述安装室内向所述连接方向进行移动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止部卡合,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中,所述连接端子被配置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卡合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废液收纳容器通过使卡合部与卡止部卡合,从而限制了沿着连接方向的移动。而且,即使在被限制了移动的废液收纳容器以卡合部作为支点而倾斜的情况下,但由于连接端子被配置于底壁与卡合部之间,因而由倾斜所导致的位移也较小。因此,难以产生连接端子相对于基板连接部的接触不良的情况。
在上述废液收纳体中,向所述安装室内突出有沿着所述连接方向而延伸的引导突部,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上设置有引导部,在所述废液收纳体向所述连接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被所述引导突部所引导,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中,当将所述底壁以及所述壁部延伸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时,所述废液导入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卡合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废液收纳容器通过在所述废液收纳体向连接方向移动时引导部被引导突部进行引导从而在安装室内被定位。因此,通过在成为定位基准的引导部与卡合部之间配置废液导入部,从而能够适当地将废液导入部与排出部连接。
在上述废液收纳体中,向所述安装室内突出有沿着所述连接方向而延伸的引导突部,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上设置有引导部,在所述废液收纳体向所述连接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被所述引导突部进行引导,在所述废液收纳容器中,所述废液导入部、所述连接端子以及所述引导部被配置于,与沿着所述底壁延伸的假想平面重叠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废液收纳容器通过在向连接方向的移动时引导部被引导突部进行引导,从而在安装室内被定位。因此,通过将废液导入部以及连接端子配置于与引导部相同的假想平面上,从而能够分别适当地与排出部以及基板连接部进行连接。
在上述废液收纳体中,向所述安装室内,突出有从所述废液接受部延伸出的废液传递部,并且所述废液收纳体具备吸收部件,所述吸收部件能够吸收被收纳于所述废液收纳室内的所述废液,所述吸收部件伴随着所述废液收纳体在所述安装室内的向所述连接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废液传递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吸收部件与废液传递部接触,从而能够将废液接受部所接受的废液传递至废液传递部,并导入至废液收纳室,从而使吸收部件吸收该废液。由此,由于通过废液导入口而被导入的废液难以向周围飞射,因此,能够抑制废液相对于连接端子或基板连接部的附着。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废液接受部,其将所述液体喷射头所喷射出的所述液体作为废液而接受;排出部,其排出从所述液体喷射头作为废液而被排出的所述液体;基板连接部;安装室,其内部设置有所述排出部以及所述基板连接部,上述废液收纳体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室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被安装于安装室中的废液收纳体废液向连接端子或基板连接部的附着。由此,能够抑制因废液的附着而引起的连接端子与基板连接部的连接不良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2-2线向视剖视图。
图3为液体吸收体、介质支承部以及安装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安装部以及液体回收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中继部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变更例的剖视图。
图7为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图7的液体喷射装置所具备的筐体内的平面结构的模式图。
图9为表示在图7的液体喷射装置上安装废液收纳体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10为从另外的角度观察图9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图7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从另外的角度观察图1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废液收纳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左侧视图。
图14为图13的废液收纳体的仰视图。
图15为图13的废液收纳体的右侧视图。
图16为图13的废液收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为表示废液传递部以及废液导入口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8为安装于图7的液体喷射装置上的废液收纳体的剖视图。
图19为安装室以及废液收纳体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3的废液收纳体的立体图。
图21为图13的废液收纳体的主视图。
图22为图13的废液收纳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为,例如,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实施记录(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矩形箱状的筐体12、用于对介质S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20、具有朝向介质S以液滴的形式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13的液体喷射头14、对液体喷射头14进行保持而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15、用于对滑架15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向轴16。介质支承部20被配置于液体喷射头14喷射液体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头14喷射液体的方向称为喷射方向Z,将在介质支承部20上介质S被输送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Y,将液体喷射头14的前进路径移动方向称为移动方向X。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方向Z为铅直下方(重力方向),喷射方向Z、输送方向Y以及移动方向X为相互交叉(优选为,正交)的方向。而且,液体喷射装置11通过由液体喷射头14从喷嘴13向被支承于介质支承部20上的介质S喷射液体,从而实施印刷(记录)。
液体喷射装置11在沿着液体喷射头14的移动方向X的移动区域中的始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具备维护机构30,所述维护机构30实施用于良好地保持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特性的维护动作。
介质支承部20和维护机构30沿着液体喷射头14的移动方向X而被并排配置。另外,维护机构30具有:被配置于移动方向X的始端侧的盖31、在移动方向X上被配置于盖31与介质支承部20之间的擦拭器32、与盖31连接的抽吸软管33、和被设置于抽吸软管33的中途的抽吸泵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沿着移动方向X的液体喷射头14的移动区域内盖31所处的位置称为液体喷射头14的初始位置,并将移动方向X的始端侧(在图1中,为右侧)称为初始侧。另外,将移动方向X的终端侧(在图1中,为左侧)称为反初始侧。
盖31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移动机构35而移动至从位于初始位置的液体喷射头14分离的开放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和以包围喷嘴13的方式与液体喷射头14接触的压盖位置处。
当盖31移动至压盖位置时,盖31形成喷嘴13所开口的封闭空间。如上文所述,将通过盖31而形成喷嘴13所开口的封闭空间的情况称为“压盖”。并且,当盖31从压盖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压盖被解除。
而且,在不喷射液体的、电源断开时等,通过使液体喷射头14移动至初始位置,并且使盖31移动至压盖位置而进行压盖,从而抑制喷嘴13的干燥。
介质支承部20具有:呈凹状的液体接受部21、与液体接受部21相比而突出并对介质S进行支承的支承突部23。支承突部23只要以沿着移动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Y的各个方向而并排多个的方式设置即可。优选为,在液体接受部21内收纳有能够对液体接受部21所接受的液体进行吸收的液体吸收体22。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针对尺寸(移动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不同的多种介质S而实施印刷,无论是何种尺寸的介质S,均以靠近反初始侧的状态被输送,并且这些介质S的移动方向X上的两端部被配置于液体吸收体22上。
由此,在实施至介质S的端部为止不留有空白地使液滴附着的无边距印刷的情况下,在液体喷射头14相对于支承突部23所支承的介质S而喷射了液体时,未被介质S接受的液体被液体接受部21接受。即,液体接受部21在无边距印刷时,能够接受液体喷射头14喷射出并从介质S超出的液体。
液体喷射头14也可以以消除或预防喷嘴13的堵塞为目的,而在印刷动作的前后等,实施向液体接受部21或位于开放位置的盖31喷掉与印刷无关的液体的初步喷出(也称为冲洗)。如上文所述,液体接受部21接受在无边距印刷中从介质S超出的液体、或通过冲洗而被喷掉的液体。
如图2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箱状的安装部17,其处于介质支承部20的下方的位置处,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可收纳废液的液体回收容器40;导入针18,其为了将废液导入到液体回收容器40中而被设置于抽吸软管33的下游端;中继部50,其被配置于与液体接受部21以及安装部17的双方连通的区域中。
例如,在图2中如箭头标记所示,当液体回收容器40在从筐体12的下方插入至安装部17之后,朝向导入针18而在安装方向(在图2中,为右方向)上进行横向移动时,连接部43与导入针18连接。由此,液体回收容器40成为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中的状态。将通过液体回收容器40向安装方向的横向移动从而完成了导入针18向连接部43的插入的位置称为液体喷射装置11中的液体回收容器40的安装位置。
为了良好地保持液体喷射头14的喷射特性,维护机构30实施从液体喷射头14以废液的形式排出液体的维护动作。例如,维护机构30实施如下的抽吸清洁,即,通过在压盖的状态下对抽吸泵34进行驱动,从而强制性地使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从喷嘴13流出。
液体喷射装置11也能够执行如下的加压清洁,即,通过对液体喷射头14内的液体进行加压,从而使液体从喷嘴13流出。包括抽吸清洁以及加压清洁在内的清洁有时是在用液体将至喷嘴13为止的流道充满的初始填充时实施的,也有时在喷嘴13堵塞等而产生了液体的喷射不良等的情况下作为通过使用者的操作来消除喷射不良的手动清洁而实施。另外,也能够设为每经过固定时间而定期地实施清洁。
在进行清洁后,实施如下的空抽吸,即,在使盖31移动至退避位置等将盖31内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再次对抽吸泵34进行驱动,从而对残存于盖31内的废液进行抽吸。而且,通过清洁以及空抽吸而从液体喷射头14流出的液体作为包括气泡或增稠的液体的溶质成分等在内的废液,经由抽吸软管33而被收纳于液体回收容器40中。
液体回收容器40具备:收纳外壳41,其一面侧(在安装状态下为上面侧)开口;盖部件42,其被安装于收纳外壳41的开口上;连接部43,其在安装时供导入针18插入;吸收部件44、45,其以上下层叠的状态被收纳在收纳外壳41内且能够吸收液体。关于吸收部件44、45的数量、大小以及形状,能够任意地进行变更。
在盖部件42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插入孔42a。另外,在被配置于盖部件42的紧下方处的吸收部件44上,且在与插入孔42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插入孔44a。优选为,连接部43被配置于收纳外壳41的底部附近且与被配置于吸收部件44的下方的吸收部件45相接的位置处。并且,在液体回收容器40中,也可以在吸收部件45的一部分上形成切口45a,并在该切口45a内收纳有朝向中继部50而对吸收部件44、45施力的施力部件46(例如,线圈弹簧)。
在介质支承部20中,在呈凹状的液体接受部21的内底部,且在与插入孔42a、44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插穿孔21a。而且,液体吸收体22具有被配置于液体接受部21内的主体部分、和从该主体部分延伸出并从插穿孔21a通过而向介质支承部20的下方垂下的多个导液部22a。优选为,导液部22a在移动方向X上被配置于在实施无边距印刷时接受从介质S超出的液体的区域附近。
在安装部17中与导液部22a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孔17a。中继部50以与从液体吸收体22延伸的导液部22a接触的状态被设置于贯穿孔17a内。即,配置中继部50的区域经由插穿孔21a而与液体接受部21连通,并经由贯穿孔17a而与安装部17的内部空间连通。
如图3所示,中继部50具备辊52和被卷绕于辊52的外周面上的薄片53,且所述辊52具有转动轴51,并且以卷绕有薄片53的辊52的外周面向安装部17内突出的方式而使辊52的转动轴51转动自如地被保持于安装部17上。优选为,薄片53由通过毛细管力而能够吸收液体的浸透传递体构成。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设为薄片53的毛细管力与导液部22a相比而较大、且与吸收部件44(参照图2)相比而较小,并且通过毛细管力而使液体从导液部22a向中继部50、从中继部50向吸收部件44进行移动。另外,优选为,辊52的转动轴51的轴方向为,与液体回收容器40相对于安装部17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4所示,在液体回收容器40中,插入孔42a、44a被设置于在安装时与安装部17的贯穿孔17a对应的位置(插入孔42a、44a与贯穿孔17a的开口上下排列的位置)处。但是,优选为,盖部件42的插入孔42a与吸收部件44的插入孔44a相比在安装方向上的长度较长。
当液体回收容器40从筐体12的下方被插入至安装部17时,中继部50向安装部17内突出的部分进入插入孔42a、44a内。而且,当液体回收容器40从该状态起向安装方向横向移动时,中继部50成为骑在吸收部件44上的状态而从插入孔44a出来。中继部50骑在吸收部件44上的过程中通过使辊52以转动轴51为中心而进行旋转,从而降低相对于吸收部件44的滑动阻力。
当中继部50骑在吸收部件44上时,通过辊52经由薄片53而使吸收部件44压缩变形,从而使中继部50从欲复原变形的吸收部件44接受按压力。
通过经过这样的过程而使液体回收容器40被安装于安装部17中,从而使中继部50被配置于薄片53与被安装于安装部17上的液体回收容器40的吸收部件44接触的位置处。而且,中继部50在薄片53与被安装在安装部17上的液体回收容器40的吸收部件44接触的状态下,受到由压缩变形的吸收部件44欲复原变形而产生的按压力。优选为,如上文所述,中继部50中的、至少与吸收部件44接触的部分和与液体吸收体22(导液部22a)接触的部分由能够通过毛细管力来吸收液体的浸透传递体(薄片53)构成。
作为构成薄片53的浸透传递体,能够采用由合成纤维或棉等构成的无妨布、由浆或多孔质的金属构成的纸、由合成纤维或不锈钢(SUS)编织而成的网(过滤器)等。另外,辊52既可以通过例如树脂或金属等而构成,也可以通过由泡沫塑料(泡沫材料)、无纺布、金属或陶瓷等构成的多孔质体等而构成。并且,只要辊52自身发挥充分的毛细管力,则中继部50也可以不具备薄片53。
如图5所示,优选为,在中继部50中卷绕于辊52的外周面上的薄片53,在其接头部分的一端侧具有从转动轴51的轴方向的中央突出的凸部53a,并且在接头部分的另一端侧且在相同的轴方向的中央处具有对凸部53a进行收纳的凹部53b。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从而在辊52从吸收部件44接受按压力的同时进行转动时,薄片53难以被卡在吸收部件44上。
接下来,对以如上的方式被构成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在无边距印刷中从介质S的端部超出的液滴或通过冲洗而被喷掉的液体被液体接受部21接受并被液体吸收体22吸收之后,在导液部22a中传递并被中继部50的薄片53吸收。另外,被薄片53吸收的液体向与薄片53接触的吸收部件44的一方进行移动。
另外,伴随着清洁等液体喷射头14的维护动作而从液体喷射头14向盖31被排出的废液通过抽吸泵34的驱动而从抽吸软管33、导入针18以及连接部43通过并被收纳于液体回收容器40内,并被吸收部件45吸收。
如上文所述,在导液部22a中传递并落下的废液经由中继部50而被吸收部件44吸收,另一方面,从连接部43被导入的废液被被配置于吸收部件44的下方处的吸收部45吸收。因此,通过被收纳于液体回收容器40内的吸收部件44、45,能够有效地吸收在输送路径的内侧产生的废液和在输送路径的外侧产生的废液。
而且,当液体回收容器40的液体收纳量变满时,在使液体回收容器40向成为安装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横方向(在图2中,为左方向)进行移动而解除了连接部43与导入针18之间的连接的基础上,使液体回收容器40向下方移动,从而从安装部17取出。并且,在取出液体回收容器40时,也通过伴随着液体回收容器40的横向移动而使中继部50的辊52进行旋转,从而即使吸收部件44对中继部50进行按压,也能够使液体回收容器40顺利地移动。
在取出使用完毕的液体回收容器40之后,将未使用的液体回收容器40安装于安装部17上。如此,尽管反复进行液体回收容器40的拆装,但由于中继部50与连接于液体吸收体22的导液部22a接触的同时保持向安装部17突出的状态,因此也能够与被新安装的液体回收容器40的吸收部件44适当地接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1)由于中继部50被配置于与液体接受部21连通的区域内,因此能够使液体接受部21所接受的液体向中继部50的一方进行移动。而且,由于中继部50被配置于与液体回收容器40的吸收部件44接触的位置处,因此,能够使液体回收容器40的吸收部件44经由中继部50而吸收液体接受部21所接受的液体。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液体导入到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的液体回收容器40内。
(2)通过在液体接受部21内收纳液体吸收体22的主体部分,从而能够抑制在液体接受部21中接受的液体的飞射。另外,经由从液体吸收体22的主体部分延伸的导液部22a,从而能够在抑制液体的飞散的同时使由液体接受部21接受的液体向中继部50移动。
(3)通过被设置于中继部50中的由浸透传递体构成的薄片53的毛细管力,从而能够使在液体接受部21内被液体吸收体22吸收的液体向液体回收容器40进行移动。另外,通过将液体吸收于作为浸透传递体的薄片53上,从而能够抑制在将液体导入到液体回收容器40的过程中液体的飞射。
(4)通过预先以中继部50从吸收部件44接受按压力的方式对中继部50的位置进行设定,从而即使因制造误差或随着液体的吸收而产生的变形等而引起中继部50或吸收部件44的位置偏移,也能够使中继部50与吸收部件44切实地进行接触。
(5)由于介质支承部20具有液体接受部21以及支承突部23,因此能够利用液体接受部21来接受从被支承于支承突部23上的介质S超出的液体。
(6)由于构成中继部50的辊52的外周面向安装部17内突出,因此通过使辊52与被安装于安装部17上的液体回收容器40的吸收部件44进行接触,从而能够经由中继部50而将液体向液体回收容器40导入。
(7)当将液体回收容器40向安装部17进行安装时,通过转动轴51在与该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辊52进行旋转而降低中继部50与吸收部件44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在不妨碍液体回收容器40的安装动作而使中继部50与吸收部件44进行接触。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进行变更。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与各变更例能够任意地进行组合。
·如图6所示的变更例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液体回收容器40随着从被设置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筐体12的侧壁上的插入部12a向安装方向(在图6中,通过箭头标记所示的右方向)的移动,从而被安装于安装部17中。
·如图6所示的变更例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液体回收容器40中收纳一个吸收部件44和一个吸收部件45。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液体回收容器40中收纳使吸收部件44、45一体化而成的单一的吸收部件。
·如图6所示的变更例那样,被收纳于液体回收容器40内的施力部件46也可以为板簧。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吸收部件45中不设置切口45a,而在收纳外壳41的内底部与吸收部件45之间设置用于放入施力部件46的空间。在该情况下,能够使通过连接部43而被导入的废液沿着被形成于收纳外壳41的内底部与吸收部件45之间的空间,而遍布收纳外壳41的整个内底部。
·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不在液体回收容器40内收纳施力部件46,而仅仅通过与中继部50接触而发生了压缩变形的吸收部件44、45的弹性复原力,而对中继部50施加按压力。
·如图6所示的变更例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中继部50具备不进行转动的芯材54以代替辊52、和被卷绕在芯材54的周围的薄片53。在该情况下,优选为,通过在芯材54中将与吸收部件44接触的部分设为弯曲面等,来降低拆装时的滑动阻力。另外,由于只要在芯材54中将与导液部22a接触的部分设为平面,则能够切实地与导液部22a接触,因此优选。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使独立于液体吸收体22的主体部分而形成的导液部22a与液体吸收体22接触,从而使液体从液体吸收体22经由导液部22a而向中继部50进行移动。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中继部50不具备薄片53,而是在辊52的外周面上利用成型、焼结或切削等来形成槽,并使液体沿着该槽而移动。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代替在液体吸收体22上设置导液部22a,而设置从中继部50朝向液体吸收体22而延伸的延伸设置部,并使该延伸设置部与液体吸收体22接触,从而使液体从液体吸收体22向中继部50进行移动。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液体接受部21中不收纳液体吸收体22,而使液体接受部21所接受的液体穿过插穿孔21a而垂落于中继部50上。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经由液体接受部21而回收的液体导入到液体回收容器40中,另一方面,将经由盖31而回收的废液导入到其他容器中。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能够接受液体喷射头14所喷射的液体的液体接受部并非作为介质支承部20的一部分而被设置的部件。例如,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不实施无边距印刷的情况等下,在液体喷射头14的移动区域中的与介质支承部20相比靠反初始侧的端部设置液体接受部,并朝向该液体接受部而实施冲洗。只要在与作为这样的冲洗盒而发挥功能的液体接受部连通的区域中配置中继部50,则能够经由中继部50而将液体导入到被安装于位于其下方的安装部17上的液体回收容器40中。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液体喷射装置211具备箱状的筐体212、相对于筐体212而能够转动地被安装的上盖213、同样地相对于筐体212而能够转动地被安装的前盖214。上盖213以及前盖214通过分别被转动至预定的角度位置,从而能够被配置于与筐体212重叠的关闭位置和图7所示的打开位置处。
当将上盖213配置于打开位置时,用于将介质S插入至筐体212内的插入口215露出。被配置于打开位置处的上盖213作为对插入至插入口215内的介质S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而发挥功能。
当将前盖214配置于打开位置时,用于从筐体212内排出介质S的排出口216露出。被配置于打开位置处的前盖214作为接受从排出口216被排出的介质S的支承部件而发挥功能。
在筐体212中,将插入口215开口的外壁称为上壁部221,将与上壁部221实质上呈平行地被配置的外壁称为底壁部222,将排出口216开口的外壁称为前壁部223,将与前壁部223实质上呈平行地被配置的外壁称为后壁部224。另外,在筐体212中,将与上壁部221、底壁部222、前壁部223以及后壁部224交叉的一对外壁称为侧壁部225、226。而且,在筐体212中,有时将上壁部221侧称为顶面侧,将底壁部222侧称为底面侧。
在上壁部221的表面侧(顶面侧),设置有用于实施液体喷射装置211的操作的操作部217、和用于对操作部217的操作结果和液体喷射装置211的动作状况等进行显示的显示部218。在上壁部221的背面侧,且在例如靠近前壁部223以及侧壁部225的位置处,设置有实施液体喷射装置211所具备的各种机构的控制的控制部100。
如图8所示,在筐体212内,收纳有支承部件227、液体喷射头231和滑架233,所述支承部件227具有介质支承部227a,所述液体喷射头231向被支承于介质支承部227a上的介质S喷射液体,所述滑架233对液体喷射头231进行保持而进行往复移动。介质支承部227a由从插入口215朝向排出口216延伸的对沿着输送路径(图8中用双点划线所示)而被输送的介质S进行支承的多个突部构成。另外,在筐体212内,架设有用于对滑架23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向轴234。
液体喷射头231具有以液滴的形式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232。液体喷射头231以筐体212的长度方向(图8中,为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图8中,为右端侧)为初始位置,并且交替地实施从初始位置朝向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图8中,为左端侧)的前进路径移动、和从第二端侧向初始位置的返回路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头231喷射液体的方向称为喷射方向,将在介质支承部227a上介质S从插入口215朝向排出口216被输送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将液体喷射头231的前进路径移动方向称为扫描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方向为铅直下方。
支承部件227具有被凹设于介质支承部227a的周围的接受凹部227b。优选为,在接受凹部227b中收纳可吸收液体的薄片229。薄片229由无纺布或多孔质体等构成,在实施至介质S的边缘为止不留有空白地印刷的无边距印刷的情况下,接受从液体喷射头231朝向介质S的端部被喷射、且未被介质S接受而超出的液滴。如此,接受凹部227b以及薄片229作为将液体喷射头231所喷射的液体作为废液而接受的废液接受部230而发挥功能。并且,将废液接受部230所接受的废液称为“喷射废液”。
在筐体212内,且在初始位置附近,配置有用于实施液体喷射头231的维护的维护机构235。维护机构235具备盖236、抽吸机构238、升降机构239和擦拭部件240,所述盖236被配置于与初始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所述抽吸机构238经由抽吸软管237而与盖236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39使盖236进行升降移动,擦拭部件240对液体喷射头231进行擦拭。
升降机构239使盖236在压盖位置和与压盖位置相比靠近底壁部222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当在液体喷射头231位于初始位置时盖236移动至压盖位置时,则成为盖236形成喷嘴232开口的封闭空间的状态(图18所示的状态),并对喷嘴232的干燥进行抑制。以此方式,将通过盖236而形成使喷嘴232开口的封闭空间的情况称为“压盖”。在不喷射液体的、电源断开时等,液体喷射头231移动至初始位置,盖236移动至压盖位置从而进行压盖。当盖236从压盖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时,压盖被解除。
抽吸机构238例如为,由通过滚轮等的按压部件在对可弹性变形的软管进行挤压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使产生抽吸力的软管泵等构成的抽吸泵。当在进行压盖时抽吸机构238驱动时,封闭空间被减压而成为负压。由此,实施通过喷嘴232而从液体喷射头231排出液体的抽吸清洁。抽吸清洁作为在例如气泡的混入等而产生了液体的喷射不良的情况等下用于消除喷射不良的维护动作而被实施。
在液体喷射头231喷射液体之后、或抽吸清洁之后等,擦拭部件240对附着于液体喷射头231上的液体等异物进行擦拭。将以上述方式擦拭部件240对液体喷射头231进行擦拭的维护动作称为擦拭。
此外,作为用于消除喷射不良的维护动作,有时也实施液体喷射头231朝向位于退避位置的盖236或废液接受部230而喷掉液滴的冲洗。并且,将伴随着抽吸清洁或冲洗等而作为废液从液体喷射头231被排出并被盖236接受之后通过抽吸机构238的驱动而被排出的废液称为“抽吸废液”。
如图9所示,液体喷射装置211具备:安装室241,其处于筐体212的底面侧,并且所述安装室241中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废液收纳体260;盖219,其对安装室241进行覆盖。废液收纳体260具有对喷射废液和抽吸废液的双方进行收纳的废液收纳容器261。在安装室241的内部,设置有排出抽吸废液的排出部242和利用未图示的信号线而与控制部100连接的基板连接部243。
废液收纳体260伴随着向插入方向N的移动而进入安装室241中,并伴随着安装室241内的向与插入方向N不同的连接方向M的移动而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2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方向N为,从底壁部222朝向上壁部221的方向,连接方向M为,从侧壁部226朝向侧壁部225的方向。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211上的废液收纳体260伴随着安装室241内的向连接方向M的相反方向(解除方向)的移动从而连接被解除,伴随着向插入方向N的相反方向(取出方向)的移动,而从安装室241出来。优选为,在液收纳体260上,设置能够在实施安装室241内的移动操作时供手把持的把手部266a。
在安装室241上,可以设置插入引导部244、安装引导部245、246,所述插入引导部244对向插入方向N进行移动的废液收纳体260进行引导,所述安装引导部245、246从插入引导部244的端部起分别向连接方向M延伸,并对向连接方向M进行移动的废液收纳体260进行引导。在该情况下,只要在废液收纳体260上设置与插入引导部244以及安装引导部245卡合的第一卡合突部268、和与安装引导部246卡合的第二卡合突部269即可。
优选为,排出部242以及基板连接部243以沿着连接方向M而延伸的方式向安装室241内突出。另外,优选为,在安装室241内,为了对所连接的废液收纳体260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突出有沿着连接方向M而延伸的引导突部247。
优选为,向安装室241内,突出有从废液接受部230(参照图8)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废液传递部248。在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废液传递部248的情况下,只要以沿着安装室241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接方向M)而排列的方式配置即可。
如图10所示,优选为,在安装室241内,设置将废液收纳容器261进行卡止的卡止部249。卡止部249例如能够设为向安装室241内突出的板簧。在该情况下,只要设为当进入安装室241内的废液收纳容器261向连接方向M进行移动时,卡止部249与废液收纳容器261进行卡合的结构即可。
如图11所示,安装室241被配置于与支承部件227相比靠底面侧,并通过底面侧开口的箱状的收纳部件228而被形成。另外,在支承部件227与收纳部件228之间,配置有能够沿着连接方向M而滑动移动的滑块250。滑块250具有朝向底面侧突出的传递突部251。传递突部251只要被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收薄片253覆盖即可。
设置有从薄片229起朝向底面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延伸设置部229a。滑块250只要在与延伸设置部229a对应的位置处以分别与延伸设置部229a对应的方式设置多个即可。在支承部件227上,设置有供插穿延伸设置部229a的贯穿孔227c,延伸设置部229a穿过贯穿孔227c而被延伸设置至与滑块250的传递突部251(在具有吸收薄片253的情况下,为吸收薄片253)相接的位置处。
薄片229所接受的喷射废液沿着延伸设置部229a以及吸收薄片253(在不具有吸收薄片253的情况下,为传递突部251)而流下。由此,薄片229的延伸设置部229a、吸收薄片253以及传递突部251构成废液传递部248。并且,只要以伴随着滑块250的移动而延伸设置部229a不离开吸收薄片253的方式设置将延伸设置部229a向传递突部251进行按压的辅助部件254即可(与图17一起参照)。
如图12所示,优选为,滑块250例如通过由弹簧等构成的施力部件252而向解除方向施力。在该情况下,只要在滑块250上设置对施力部件252的一端进行卡止的第一卡止部250a,并在收纳部件228上设置对施力部件252的另一端进行卡止的第二卡止部228a即可。另外,只要在收纳部件228上设置对由施力部件252的施力而引起的滑块25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突部228b,并在滑块250上设置与限制突部228b卡合的卡合爪250b即可。
在收纳部件228上,设置有供废液传递部248插穿的贯穿孔228c。优选为,贯穿孔228c以容许伴随着滑块250的移动而产生的废液传递部248的移动的方式,以沿着连接方向M而延伸的方式形成。
接下来,对废液收纳体260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13所示,废液收纳体260具备导入抽吸废液的废液导入部281、和具有连接端子282a的电路基板282。在电路基板282上,设置有对废液的收纳量等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部(省略图示)。
如图13~图15所示,若在废液收纳体260上,若用箭头标记图示出与拆装相应的移动方向(插入方向N以及连接方向M及解除方向),则操作性较好。
如图16所示,废液收纳体260的废液收纳容器261具有形成对废液进行收纳的废液收纳室261a的底壁262、侧壁263、264以及壁部265、266,并且具有形成废液收纳室261a的顶臂部分的盖体267。侧壁263、264实质上呈平行并且沿着插入方向N以及连接方向M而延伸。
优选为,电路基板282被收纳于凹部283内,且所述凹部283在废液收纳容器261的连接方向M上延伸的侧壁263上以向连接方向M开口的状态被设置。另外,只要在凹部283内设置沿着连接方向M而延伸的引导凸部283a即可。并且,设置有电路基板282的凹部283的沿着连接方向M而延伸的内壁构成侧壁263的一部分。
废液导入部281被设置于废液收纳容器261的与侧壁263、264以及底壁262交叉的壁部265上。废液导入部281例如通过被设置于壁部265上的贯穿孔265a、包围贯穿孔265a的环状的密封部件281a、对密封部件281a进行按压的环状部件281b构成。
优选为,废液收纳体260具备能够对被收纳于废液收纳室261a中的废液进行吸收的吸收部件270。作为吸收部件270,优选为,设置对喷射废液进行吸收的第一吸收部件270F、和对抽吸废液进行吸收的第二吸收部件270S。而且,优选为,在第一吸收部件270F与第二吸收部件270S之间,配置抑制液体的流动的遮蔽薄片271。吸收部件270(270F,270S)的大小以及数量能够根据所吸收的废液的排出量而进行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部件270S通过设置四个板状的部件并且以从底壁262侧起依次形成层的方式进行重叠。
只要在废液收纳容器261上设置从底壁262向废液收纳室261a内突出的卡止突部261b和从侧壁263、264以及壁部266向废液收纳室261a内突出的卡止突部261c即可。在该情况下,在第二吸收部件270S上加工出分别与卡止突部261b、261c卡合的切槽270b、270c,并以将卡止突部261b、261c分别插入至切槽270b、270c中的状态而将第二吸收部件270S收纳于废液收纳室261a中时,会抑制废液收纳室261a内的第二吸收部件270S的移动。另外,只要在遮蔽薄片271上加工切槽并使切片271d立起,并且在第一吸收部件270F上加工出与切片271d卡合的切槽270d,并以将切片271d插入至切槽270d中的状态而将第一吸收部件270F和遮蔽薄片271收纳于废液收纳室261a中即可。
当在将第一吸收部件270F以及遮蔽薄片271收纳于废液收纳室261a内时,以利用卡止突部261b、261c而对遮蔽薄片271进行支承的方式进行配置时,能够通过卡止突部261b、261c而进行支承,以使得吸收了废液的第一吸收部件270F不会由于自重而下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废液收纳容器261的壁部265上设置高低差部265d,并通过高低差部265d也能够对遮蔽薄片271进行支承(与图18一起参照)。
在形成废液收纳室261a的顶壁部分的盖体267上设置有废液导入口267a(与图18一起参照),所述废液导入口267a以在废液收纳体260随着向插入方向N的移动而进入安装室241(参照图9)时,能够将废液接受部230(参照图12)所接受的喷射废液导入的状态而朝向插入方向N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的废液收纳容器261中,设置有在连接方向M上排列的多个(四个)的废液导入口267a。另外,在第一吸收部件270F上,且在与四个废液导入口267a中的三个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贯穿孔270a。四个废液导入口267a中的剩余的一个废液导入口267a被配置于与第一吸收部件270F的端部(连接方向M上的顶端侧)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17所示,当在盖体267上突出设置能够插入至第一吸收部件270F的切槽270d中的插入突部267d,并在将插入突部267d插入至切槽270d的状态下安装盖体267时,能够抑制遮蔽薄片271以及第一吸收部件270F的移动。而且,当在盖体267上凹陷设置以进入第一吸收部件270F的贯穿孔270a的方式呈箱状并朝向解除方向开口的突出部267b时,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吸收部件270F的移动。并且,在图17中,省略了薄片229的主体部分、支承部件227以及收纳部件228的图示。
如图18中用双点划线所示,当废液收纳体260向插入方向N进行移动而进入安装室241时,向安装室241突出的废液传递部248进入被设置于废液收纳体260上的箱状的突出部267b中(凹部中)。而且,当废液收纳体260在安装室241内向连接方向M进行移动而到达图18中用实线所示的位置时,废液传递部248从突出部267b的开口出来并进入废液导入口267a中,从而与第一吸收部件270F接触。
即,第一吸收部件270F伴随着在安装室241内的向连接方向M的移动,从而与废液传递部248接触。由此,在废液接受部230将液体喷射头231所喷射出的液体作为废液而接受的情况下,该喷射废液在废液传递部248中传递而被废液收纳体260收纳。
另外,当废液收纳体260在安装室241内向连接方向M进行移动时,废液导入部281与排出部242连接。即,废液导入部281伴随着在安装室241内的向连接方向M的移动而与排出部242连接。并且,为了在废液收纳容器261的内部插入有排出部242的情况下,在排出部242的周围以及其下方空出废液流动的空间,从而只要在位于下层的第二吸收部件270S上设置切口270f即可。
如图19所示,具有连接端子282a的电路基板282被设置于在废液收纳容器261的于连接方向M上延伸的侧壁263上所形成的凹部283内,并伴随着在安装室241内的向连接方向M的移动,而与基板连接部243电连接。由此,在电路基板282与控制部100(参照图9)之间发送接收与废液等有关的信息。
优选为,废液收纳容器261具有在安装室241内向连接方向M进行移动时与卡止部249卡合的卡合部289。卡合部289例如由被形成于构成废液收纳室261a的顶壁部分的盖体267上的凹凸形状构成(与图20一起参照)。
优选为,在废液收纳容器261上,设置有在废液收纳体260向连接方向M移动时被引导突部247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87(与图20一起参照)。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87为被设置于壁部265上的凹部,但也可以将设置于底壁262、侧壁263、264或盖体267上的凹部、凸部或平面设为引导部287。
当在废液收纳容器261中,将沿着底壁262以及壁部265而延伸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时,优选为,废液导入部281在宽度方向W上配置于引导部287与卡合部289之间。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优选为,在废液收纳容器261中,废液导入部281、连接端子282a以及引导部287配置于与沿着底壁262而延伸的假想平面P重叠的位置处。即,当将从从底壁262朝向盖体267的方向上的长度设为高度时,废液导入部281、连接端子282a以及引导部287只要设定为相同程度的高度,并在图21所示的主视观察时,设为废液导入部281、连接端子282a以及引导部287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即可。
尤其是,由于引导突部247(参照图19)在与由凹部构成的引导部287的上端对应的位置处与引导部287进行卡合的情况下,通过引导部287与引导突部247的卡合,而实现废液收纳体260于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准确地设定安装时的废液导入部281以及连接端子282a的位置。
另外,如图21所示,当在废液收纳容器261中,将连接端子282a配置于底壁262与卡合部289之间时,能够进一步准确地进行连接端子282a于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因而优选。
如图22所示,优选为,把手部266a以从底壁262起向解除方向延伸设置的状态突出设置于壁部266上。当采用上述方式时,由于在将底壁262设于下方而放置的情况下能够使废液收纳体260的姿态稳定,因此,在以收纳有废液的状态取出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废液从在盖体267上开口的废液导入口267a或从在壁部265上开口的废液导入部281漏出。另外,通过在靠近底壁262的位置处设置把手部266a,从而能够容易地区别不具有把手部266a的顶侧(盖体267侧)和具有把手部266a的底侧(底壁262)侧。
而且,如图9、图10以及图18所示,当在安装室241中设置段部241a时,由于在将废液收纳体260的顶侧与底侧倒置的状态下,把手部266a会与段部241a卡住,因此能够防止向安装室241的放入错误。
接下来,对以上的方式被构成的废液收纳体260以及液体喷射装置211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在废液收纳体260中,利用遮蔽薄片271而对废液收纳室261a内进行分割,从而能够抑制抽吸废液被上层的第一吸收部件270F吸收的情况,并使下层的第二吸收部件270S优先吸收抽吸废液。另外,通过由遮蔽薄片271抑制由于第一吸收部件270F的自重而引起的下沉,从而能够稳定地确保废液传递部248相对于第一吸收部件270F的接触面积。
在此,由于在液体喷射装置211中对废液收纳体260进行收纳的安装室241朝向筐体212的底面侧开口,因此使筐体212翻倒,而对废液收纳体260进行拆装。而且,由于在废液收纳体260上开设有废液导入口267a以及废液导入部281,因此当在安装有废液收纳体260的状态下翻倒筐体212时,废液导入口267a和废液导入部281有可能朝向下方(或斜下方)。对于这一点,通过将收纳于废液收纳体260中的废液吸收到吸收部件270中,从而能够抑制废液从废液导入口267a以及废液导入部281的漏出。
并且,由于废液导入口267a具有多个,另外,为了对废液导入部281进行拆装,从而需要确保将开口面积某种程度地扩大,因此废液尤其容易漏出。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箱状的突出部267b来覆盖废液导入部281拆装的凹部(贯穿孔270a),因此废液导入口267a的开口面积变小,进而抑制了废液的漏出。
另外,由于在废液收纳体260中,将废液接受部230所接受的喷射废液在废液传递部248中传递,并使与废液传递部248接触的第一吸收部件270F吸收,因此抑制了安装室241内的废液的飞射。因此,废液难以附着于连接端子282a或安装室241的内壁等上。另外,由于电路基板282被收纳于凹部283内,因此即使暂时漏出的废液在侧壁263中传递并下落,废液也难以附着于连接端子282a上。
并且,当通过施力部件252而向解除方向对滑块250施力时,废液传递部248被按压在于安装室241内向连接方向M进行移动的废液收纳体260内的第一吸收部件270F上。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废液传递部248与第一吸收部件270F接触。
在安装室241内向连接方向M进行了移动的废液收纳体260通过使卡止部249与卡合部289卡合,从而维持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211上的状态。
在此,当在安装室241中于宽度方向W上具有多余的空间时,废液收纳体260有可能以卡合部289为中心而进行倾斜,但是,通过使引导部287与引导突部247卡合,从而能够抑制废液收纳体260的倾斜。
而且,通过在宽度方向W上于引导部287与卡合部289之间配置废液导入部281,从而抑制了因废液收纳体260的倾斜等而引起的废液导入部281的位移。由此,通过维持废液导入部281相对于排出部242的连接,从而能够抑制废液的漏出。另外,由于通过将连接端子282a配置于底壁262与卡合部289之间,从而抑制了因废液收纳体260的倾斜等而引起的连接端子282a的位移,因此,能够维持连接端子282a相对于基板连接部243的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通过将废液收纳体26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211,从而与在筐体212内设置无法更换的固定式的废液收纳部相比,能够减小用于收纳废液的空间(安装室241)。由此,能够使液体喷射装置211小型化。
但是,当将废液收纳体260设为可更换时,废液收纳体260在使用的途中被拆装,从而废液附着于连接端子282a的风险变高。另外,通过在废液收纳体260上设置废液导入口267a和废液导入部281,从而能够收纳喷射废液和抽吸废液的双方,但是,通过设置将废液导入至废液收纳体260中的两个开口(废液导入口267a以及废液导入部281),从而废液漏出的风险变高。
对于这一点,由于电路基板282的连接端子282a被设置于与设置有废液导入口267a的盖体267以及设置有废液导入部281的壁部265不同的侧壁263上,因此废液难以附着。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进行变更。另外,既可以使上述实施方式所包括的结构和下述变更例所包括的结构任意地组合,也可以对下述变更例所包括的结构彼此进行任意的组合。
·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接受凹部227b中未配置薄片229的情况下,不设置废液传递部248、滑块250、吸收薄片253、辅助部件254以及突出部267b,而使废液经由贯穿孔227c、228c而滴落于废液导入口267a内。
·废液传递部248可以为例如与薄片229接触的其他部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将使从滑块250传递液体的部件朝向顶面侧而延伸设置,并使其与薄片29接触。
·从液体喷射头14喷射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例如,也可以为功能材料的粒子被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括被使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的材料在内的液状体,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
·介质S并不限定于纸张,既可以为塑料薄膜或较薄的板材等,也可以为被使用于印染装置等中的布帛。
·介质S既可以采用在靠近初始侧的状态下被输送的方式,也可以以使介质S的中央与输送路径的中央一致的方式进行输送。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设为,具有将以印刷范围跨及介质S的整个宽度的方式被并列配置的多个液体喷射头14作为构成要素而包含的行式头的行式头型的打印机。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可接受液体的盖和具有液体接受部的介质支承部在行式头喷射液体的区域中交替地移动从而接受液体的结构。
本申请引用了2016年1月1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16-007093的专利申请和2016年9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16-173390的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11、211……液体喷射装置、12、212……筐体、12a……插入部、13、232……喷嘴、14、231……液体喷射头、15、233……滑架、16、234……导向轴、17……安装部、17a……贯穿孔、18……导入针、20……介质支承部、21……液体接受部、21a……插穿孔、22……液体吸收体、22a……导液部、23……支承突部、30、235……维护机构、31、236……盖、32……擦拭器、33、237……抽吸软管、34……抽吸泵、35……移动机构、40……液体回收容器、41……收纳外壳、42……盖部件、42a……插入孔、43……连接部、44……吸收部件、44a……插入孔、45……吸收部件、45a……切口、46……施力部件、50……中继部、51……转动轴、52……辊、53……薄片、53a……凸部、53b……凹部、54……芯材、213……上盖、214……前盖、215……插入口、216……排出口、217……操作部、218……显示部、219……盖、221……上壁部、222……底壁部、223……前壁部、224……后壁部、225……侧壁部、226……侧壁部、227……支承部件、227a……介质支承部、227b……接受凹部、227c……贯穿孔、228……收纳部件、228a……第二卡止部、228b……限制突部、228c……贯穿孔、229……薄片、229a……延伸设置部、230……废液接受部、238……抽吸机构、239……升降机构、240……擦拭部件、241……安装室、2241a……段部、242……排出部、243……基板连接部、244……插入引导部、245……安装引导部、246……安装引导部、247……引导突部、248……废液传递部、249……卡止部、250……滑块、250a……第一卡止部、250b……卡合爪、251……传递突部、252……施力部件、253……吸收薄片、254……辅助部件、260……废液收纳体、261……废液收纳容器、261a……废液收纳室、261b……卡止突部、261c……卡止突部、262……底壁、263……侧壁、264……侧壁、265……壁部、265a……贯穿孔、265d……高低差部、266……壁部、266a……把手部、267……盖体、267a……废液导入口、267b……突出部、267d……插入突部、268……第一卡合突部、269……第二卡合突部、270……吸收部件、270a……贯穿孔、270b……切槽、270c……切槽、270d……切槽、270F……第一吸收部件、270f……切口、270S……第二吸收部件、271……遮蔽薄片、271d……切片、281……废液导入部、281a……密封部件、281b……环状部件、282……电路基板、282a……连接端子、283……凹部、283a……引导凸部、287……引导部、289……卡合部、100……控制部、S……介质、X……移动方向、Y……输送方向、Z……喷射方向、M……连接方向、N……插入方向、P……假想平面、S……介质、W……宽度方向。

Claims (6)

1.一种废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其以能够伴随着向与重力方向交叉的连接方向(M)的移动而进行拆装的方式相对于安装部而被安装,所述安装部具有排出从液体喷射头被抽吸的抽吸液体的排出部、和排出从液体喷射头被喷射出的喷射废液的废液传递部,
所述废液收纳体具备:
废液收纳容器(61),其具有在所述连接方向上成为前表面的壁部(65);
抽吸部件(70),其被收纳于所述废液收纳容器内,并能够对所述液体进行抽吸,
所述废液收纳容器在所述壁部上具有供所述排出部插入的废液导入部(81)、和供所述废液传递部插入的废液导入口,
在所述废液收纳体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废液导入口被配置在与所述废液导入部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废液收纳体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所述抽吸部件被与所述排出部分离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部件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废液收纳体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与所述废液传递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路基板(82),所述电路基板(82)具有与被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中的基板连接部电连接的连接端子(82a)组,
所述废液收纳容器具有与所述壁部相比而凹陷了的凹部(83),
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于所述凹部中,并且在所述废液收纳体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所述连接端子组的重力方向上的中心被设置在与所述废液导入部的中心相比而成为较高位置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重力方向以及所述连接方向的双方交叉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时,所述废液收纳容器具有在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63)以及第二侧壁(64),
所述电路基板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式而被设置,
所述废液导入口以及所述废液导入部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式而被设置。
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
安装部,其具有排出部和废液传递部,其中,所述排出部排出从所述液体喷射头被抽吸的抽吸废液,所述废液传递部使从所述液体喷射头被喷射出的喷射废液移动,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液收纳体以能够伴随着向与重力方向交叉的连接方向的移动而进行拆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而被安装。
CN202010660396.8A 2016-01-18 2017-01-11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11775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7093 2016-01-18
JP2016007093A JP6756110B2 (ja) 2016-01-18 2016-01-18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73390 2016-09-06
JP2016173390A JP6714857B2 (ja) 2016-09-06 2016-09-06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201710020047.8A CN106994834B (zh) 2016-01-18 2017-01-11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0047.8A Division CN106994834B (zh) 2016-01-18 2017-01-11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5568A true CN111775568A (zh) 2020-10-16
CN111775568B CN111775568B (zh) 2022-02-08

Family

ID=5931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0047.8A Active CN106994834B (zh) 2016-01-18 2017-01-11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2010128175.6A Active CN111332023B (zh) 2016-01-18 2017-01-11 液体喷射装置
CN202010660396.8A Active CN111775568B (zh) 2016-01-18 2017-01-11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0047.8A Active CN106994834B (zh) 2016-01-18 2017-01-11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2010128175.6A Active CN111332023B (zh) 2016-01-18 2017-01-11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40078B2 (zh)
CN (3) CN1069948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8999A (zh) * 2017-10-07 2017-12-22 李星 立式喷绘打印用废墨回收盒
JP7013780B2 (ja) * 2017-10-10 202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10759170B2 (en) * 2018-01-30 2020-09-01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EP3581388A1 (en) * 2018-06-11 2019-12-1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Waste ink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22595B2 (ja) * 2019-08-23 2023-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
JP2022047110A (ja) 2020-09-11 2022-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
JP7541890B2 (ja) * 2020-10-09 2024-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保持容器
JP7541891B2 (ja) * 2020-10-09 2024-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0870A (ja) * 2005-12-16 2007-06-28 Canon Inc 廃インク回収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49574A (ja) * 2006-12-18 2008-07-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廃液伝達装置、及び廃液伝達方法
CN101518990A (zh) * 2008-02-29 2009-09-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体
JP2012091408A (ja) * 2010-10-27 2012-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673165A (zh) * 2011-03-08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及液体消耗装置
CN202623517U (zh) * 2011-03-18 2012-12-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及液体消耗装置
JP2013216010A (ja) * 2012-04-10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廃液回収体
US20150035902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4586131U (zh) * 2014-02-25 2015-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弃墨回收容器
CN105015170A (zh) * 2014-04-30 2015-1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配件、废液回收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5217628A (ja) * 2014-05-20 2015-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11178T1 (de) 2002-06-11 2008-10-15 Seiko Epson Corp Behandlungsvorrichtung für abfallflüssigkeit und ein flüssigkeitsausstossgerät welches eine solche beinhaltet
JP3862008B2 (ja) 2002-06-11 2006-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4042442A (ja) 2002-07-11 2004-02-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4050406A (ja) * 2002-07-16 2004-02-1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528875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0436142C (zh) * 2005-02-21 2008-1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07118433A (ja) * 2005-10-28 2007-05-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96108B2 (ja) * 2006-11-27 2012-1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3467A (ja) * 2007-02-09 2008-09-18 Oji Paper Co Ltd インク吸収体
JP5142800B2 (ja) * 2007-06-04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収容部
US9168756B2 (en) * 2008-02-29 2015-10-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nd waste liquid discharging device
EP2246193B1 (en) * 2008-02-29 2015-09-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recovering body
CN101952125A (zh) * 2008-02-29 2011-01-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部件的再利用方法
JP5272502B2 (ja) * 2008-04-30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回収体
US7976121B2 (en) * 2008-02-29 2011-07-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collector
US20090219338A1 (en) * 2008-02-29 2009-09-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collector
JP5352409B2 (ja) * 2009-10-05 2013-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クリーナ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715B2 (ja) * 2009-12-16 2014-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831678B2 (ja) * 2011-02-28 2015-1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19725B2 (ja) * 2011-10-20 2016-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779081B2 (ja) * 2011-12-12 2015-09-16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加工廃液処理装置
JP6008084B2 (ja) * 2012-03-12 2016-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723848B2 (ja) * 2012-10-18 2015-05-27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6010900A (ja) * 2014-06-27 2016-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0870A (ja) * 2005-12-16 2007-06-28 Canon Inc 廃インク回収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49574A (ja) * 2006-12-18 2008-07-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廃液伝達装置、及び廃液伝達方法
CN101518990A (zh) * 2008-02-29 2009-09-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体
JP2012091408A (ja) * 2010-10-27 2012-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673165A (zh) * 2011-03-08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及液体消耗装置
CN202623517U (zh) * 2011-03-18 2012-12-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及液体消耗装置
JP2013216010A (ja) * 2012-04-10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廃液回収体
US20150035902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339852A (zh) * 2013-07-31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204586131U (zh) * 2014-02-25 2015-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弃墨回收容器
CN105015170A (zh) * 2014-04-30 2015-1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配件、废液回收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5217628A (ja) * 2014-05-20 2015-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5568B (zh) 2022-02-08
US9840078B2 (en) 2017-12-12
CN106994834B (zh) 2020-07-28
CN111332023A (zh) 2020-06-26
CN111332023B (zh) 2021-08-06
US20170203572A1 (en) 2017-07-20
CN106994834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5568B (zh)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817657B2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08297554B (zh) 废液收纳体及附件
CN106965561B (zh) 废液收纳体以及配件
JP2007230227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初期充填方法
TWI239299B (en)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employing ink cartrid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k cartridge
CN104339852A (zh) 记录装置
JP6714857B2 (ja)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42374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7053841B (zh) 液体喷射装置
KR20060006083A (ko) 액체 분사 장치
JP440411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75611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7731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093588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01225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05914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086741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
JP4023232B2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969644B2 (ja)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41566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722330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773148B2 (ja)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208990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459389B2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廃液回収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