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8109A - 投递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投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8109A
CN111758109A CN201880090177.1A CN201880090177A CN111758109A CN 111758109 A CN111758109 A CN 111758109A CN 201880090177 A CN201880090177 A CN 201880090177A CN 111758109 A CN111758109 A CN 111758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elivery
information
artic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01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井直子
铃木敦行
新谷智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58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8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2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shopp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75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 G07C2009/0076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 G07C2009/0079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by Hertzian wav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07C2009/009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cargo, freight or shipping containers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e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3Comprising locat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ata carrier, i.e. within the vehicle or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投递系统(1)具备:投递委托受理部(13),其受理车辆(100)的使用者(Pt)的向车辆(100)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车辆位置识别部(12),其识别车辆(100)的位置;和投递委托发送部(19),其在投递委托受理部(13)受理投递委托时向配送业者系统(300)发送投递委托信息(Dc2),该投递委托信息(Dc2)包含有由投递委托指定的物品的信息和由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出的车辆(100)的位置的信息。

Description

投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递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在收件人不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投递物的交接,提出有一种投递系统,所述投递系统将投递物投递到收货用车辆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投递系统中,用于将收货用车辆的行李厢开锁的认证信息被预先登记在投递信息服务器中。
投递员通过利用设置于配送车辆的通信机与收货用车辆之间进行通信并进行基于认证信息的认证,从而将收货用车辆的行李厢开锁。并且,投递员将投递物收纳于收货用车辆的行李厢中且将行李厢上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6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请求向车辆中投递物品的状况,除了上述的收件人不在的情况以外,还可以想到如下的状况:利用车辆出行到游览地等的车辆的使用者将车停在停车场中且在周围步行观光。即,可以想到如下的情况:使用者为了避免在出行地拿着取得的物品行走的麻烦,委托将取得的物品投递到停在停车场的车中。
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这样的不便:每当取得物品时,必须在取得物品的店铺等处办理通知停车的场所且委托投递到车辆中的手续。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向车辆中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的投递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投递系统的特征在于,该投递系统具备:投递委托受理部,其受理车辆的使用者的向该车辆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车辆位置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以及投递委托发送部,其在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受理所述投递委托时向配送业者系统发送投递委托信息,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包含有由所述投递委托指定的所述物品的信息和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信息。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利用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使用者所使用的车辆的位置。并且,在投递委托受理部受理使用者的向车辆中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时,投递委托发送部向配送业者系统发送包含物品信息和车辆位置信息的投递委托信息。由此,配送业者能够根据投递委托信息识别所投递的物品和作为投递目的地的车辆的位置并将物品投递到车辆中。在该情况下,使用者无需在委托投递时告知车辆的停车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向车辆中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具备使用者信息管理部,所述使用者信息管理部对使用者登记信息进行管理,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将能够识别所述使用者的使用者识别信息与能够识别所述车辆的车辆识别信息关联了起来,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通过参照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将包含所述使用者识别信息的所述投递委托识别为是所述使用者的投递委托,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在接收到包含所述车辆识别信息的车辆位置信息时,通过参照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识别出该车辆位置信息发送自所述车辆,并根据该车辆位置信息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使用者进行投递委托时,通过进行提供使用者识别信息这样的简易手续,从而能够利用投递委托发送部将投递委托信息发送到配送业者的系统。此外,能够利用使用者识别信息识别从车辆发送的车辆位置信息且识别车辆的位置。这里,由使用者进行的使用者识别信息的提供例如通过如下方式等来进行:从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向受理投递委托的受理终端装置发送使用者识别信息;受理终端装置读取在使用者的终端装置上显示的使用者识别信息。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使用者识别信息与所述使用者通过购入而取得所述物品时被用于结算处理的所述使用者的信用信息被对应了起来。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在通过购入而取得物品时,通过提供使用者识别信息,从而能够将费用支付的结算和向车辆投递的投递委托整合起来高效率地进行。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包含用于将所述车辆的门开锁的虚拟钥匙。
这里,虚拟钥匙(virtual key)是指,能够通过终端装置与车辆之间的通信来实现基于电子认证的、车辆的门的上锁开锁操作的电子钥匙。根据该结构,在使用者委托向车辆中的投递时,无需出借车辆的物理钥匙。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投递系统具备:门上锁开锁识别部,其对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将所述车辆的门开了锁或上了锁的情况进行识别;和门上锁开锁通知部,其根据所述门上锁开锁识别部的识别结果向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所述车辆的门被开了锁或上锁的上了锁开锁信息。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实施了车辆的门的开锁或上锁的情况报知使用者。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在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将所述车辆的门开锁之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的情况下,在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时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的时刻、或者向所述车辆投递所述物品的投递员离开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上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将所述车辆的门开锁。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完成将物品投递到车辆中的作业后不能利用虚拟钥匙将车辆的门开锁,因此,能够防止虚拟钥匙被挪用于投递以外的用途。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在通过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将所述投递委托信息被发送至所述配送业者系统时起经过第二规定时间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将所述车辆开锁。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可利用虚拟钥匙将车辆的门开锁的状态持续而虚拟钥匙被挪用于投递以外的用途。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所述投递委托信息,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包含能够将所述车辆的门中的至少驾驶座以外的门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如下的状况:通过投递将物品收纳到驾驶座上,使用者想要驾驶车辆时必须将物品挪开。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其识别所述物品的尺寸和所述车辆的车厢的可容纳容量,通过所述物品的尺寸与所述可容纳容量的比较来判断能否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车厢中;和第一不能收纳通知部,其在由所述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厢中的情况下,向用于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对所述投递委托的受理的受理终端装置、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和所述配送业者系统中的至少任一方通知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中。
根据该结构,通过通知不能将物品收纳到车辆中,从而能够防止如下的情形于未然:在将物品送到车辆时,无法将物品收纳到车辆中。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可容纳容量是根据所述车辆的行李厢的规定收纳量和所述车辆的乘客人数来设定的。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车辆的乘客人数确认除了乘客使用的座位以外能够收纳物品的车厢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通过投递使物品被收纳到乘客预定使用的座位上。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由所述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能够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行李厢中时,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能够仅将该行李厢的门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的信息。
根据该结构,能够仅将车辆的行李厢的门开锁,通过优先地将物品收纳到行李厢中,从而能够确保乘客车厢的乘车空间宽敞。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其识别所述物品的尺寸,根据所述物品的尺寸和从所述车辆发送的表示所述车辆的车厢的状况的车厢状况信息来判断能否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车厢中;和第二不能收纳通知部,其在由所述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厢中的情况下,向用于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对所述投递委托的受理的受理终端装置、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和所述配送业者系统中的至少任一方通知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中。
根据该结构,通过通知不能将物品收纳到车辆中,从而能够防止如下的情形于未然:在将物品送到车辆时,无法将物品收纳到车辆中。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由所述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能够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构成所述车辆的车厢的特定区域中时,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能够仅将所述车厢的门中的所述特定区域的门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的信息。
根据该结构,能够限定于在将物品收纳到车厢中时需要开锁的门而允许通过虚拟钥匙开锁,关于其它的门,则禁止开锁。例如,在被判断为能够收纳物品的特定区域是行李厢时,包含能够仅将行李厢的门开锁的虚拟钥匙的投递委托信息被发送给配送业者系统。此外,在被判断为能够收纳物品的特定区域是右后座位时,包含能够仅将右后座位的门开锁的虚拟钥匙的投递委托信息被发送给配送业者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向使用投递系统的车辆投递物品的投递形态的说明图。
图2是投递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车辆的结构图。
图4是车辆的控制框图。
图5是投递系统提供的投递服务的使用登记处理以及投递条件的设定处理的说明图。
图6是与店铺中的物品的购入和投递委托对应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7是投递路径的设定处理的说明图。
图8是与将物品向车辆中收纳相伴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9是使用信标的停车位置的检测处理的说明图。
图10是车辆的座位安排的说明图。
图11是投递路径的设定例的说明图。
图12是使用者登记信息的说明图。
图13是使用者投递信息的说明图。
图14是虚拟钥匙登记信息的说明图。
图15是按投递预定时刻顺序的使用者清单的说明图。
图16是投递预定时刻以及停车位置相同的相关使用者清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使用投递系统的投递形态]
图1示出了向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投递系统的车辆投递物品的投递形态。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投递系统1进行如下的处理:支持向大商场、商业地、观光地等规定区域200中的车辆100进行物品212的投递。下面,对图1中的规定区域200是旅游景点的主题公园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预先完成了投递系统1提供的投递服务的使用登记的使用者Pt利用车辆100访问主题公园200且使用投递服务的状况。使用者Pt将开到主题公园200的车辆100停在停车场220,在主题公园200内徒步走动,并在主题公园200内的店铺210中购入了物品212。
使用者Pt(投递委托者)在店铺210中委托将购入的物品212向车辆100投递,根据该委托,利用配送车320将物品212集中到配送中心310,利用配送车321将物品212从配送中心310投递到车辆100中。
在使用者Pt所持的使用者终端90(智能手机、便携电话等通信终端)中保存有从投递系统1发行的使用者Pt固有的识别信息(使用者识别信息)。作为使用者识别信息,采用QR(二维码)代码(注册商标)、条形码、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认证用的认证代码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QR代码91作为使用者识别信息。投递系统1通过通信网络500被连接成能够与使用者终端90、店铺210(物品的提供者)的店铺终端211、配送业者系统300、结算系统400和车辆100通信。此外,配送业者系统300与配送业者的配送中心310通过通信网络500被连接成能够通信。这些各通信要素之间的通信连接既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投递系统1接收从车辆100发送的车辆100的车辆位置信息Capi和车厢状况信息Crsi。车辆位置信息Capi中包含通过车辆100检测出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信息,车厢状况信息Crsi中包含通过车辆100检测出的乘客数、行李的装载状况等信息。并且,投递系统1根据车辆位置信息Capi识别车辆100的停车位置,并根据车厢状况信息Crsi判断可否将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
使用者Pt在店铺210中购入物品212(下面,也称为购入品212)时使投递系统1发行的QR代码91显示于使用者终端90。店铺210的店员Pc利用店铺终端211读取QR代码91。店铺终端211向投递系统1发送投递委托信息Dc1,投递委托信息Dc1中包含QR代码91和物品212的信息(产品编号、尺寸、数量等)以及店铺210的信息(店名、场所、联络处等)。店铺终端21包含本发明的受理终端装置的功能。
此外,在进行基于NFC的认证的情况下,使用者Pt使使用者终端90接近店铺终端211,通过基于NFC的通信将认证代码从使用者终端90向店铺终端211发送。并且,店铺终端211向投递系统1发送认证代码和投递委托信息Dc1。
投递系统1向配送业者系统300发送投递委托信息Dc2,所述投递委托信息Dc2是在投递委托信息Dc1中加入了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信息和用于通过投递员终端330的操作将车辆100的门开锁的虚拟钥匙(virtual key)的信息等而形成的。
配送业者系统300根据投递委托信息Dc2向离主题公园最近的配送中心310指示去到店铺210而进行的物品212的集货工作以及将物品212向停于停车场220的车辆100投递的投递工作。根据集货工作,利用配送车320进行店铺210中的物品212的集货,物品212被临时保管于配送中心310。
此外,根据投递工作,利用配送车321进行从配送中心310向车辆100的物品212的投递。投递员Pd利用所持的投递员终端330使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开锁。并且,投递员Pd将物品212从配送车321转移到车辆100中,并利用投递员终端330使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上锁,完成投递。
这样,使用者Pt在购入物品212的店铺210中通过出示QR代码91这样的简易的手续就能够委托向车辆100进行的投递,无需进行指示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等繁琐的手续。
此外,店铺终端211从投递系统1取得与QR代码91对应起来而由投递系统1管理的使用者Pt的信用信息(线上结算用的信用卡信息、电子货币卡信息等)。店铺终端211向结算系统400发送结算委托信息Sc,所述结算委托信息Sc包含使用者Pt的使用信息和物品212的购入价款等。结算系统400根据结算委托信息Sc进行物品212的价款支付的结算处理。
在该情况下,使用者Pt能够一次性高效率地完成物品212的购入手续和投递到车辆中的投递委托,无需为了物品212的购入手续而另外进行将信用卡向店员Pc出示等手续。
[2.投递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图2是投递系统1的结构图。参照图2,投递系统1是由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存储器30、通信部40、各种接口电路(未图示)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CPU 10通过读入且执行被保存在存储器30中的投递系统1的控制用程序31而作为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车辆位置识别部12、投递委托受理部13、物品收纳判断部14、不能收纳通知部15、车辆使用预定时刻识别部16、投递受理结束时刻设定部17、投递条件设定部18、投递委托发送部19、门上锁开锁识别部20、门上锁开锁通知部21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22发挥作用。
物品收纳判断部14包括本发明的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和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的功能。不能收纳通知部15包括本发明的第一不能收纳通知部和第二不能收纳通知部的功能。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包括本发明的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和第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的功能。
在存储器30中,除了控制用程序31以外,还保存有如下的信息:使用者登记信息32,其记录有进行了使用投递系统1的投递服务的使用登记的使用者的信息;使用者投递信息33,其记录有使用者委托投递的委托状况;车辆规格信息34,其记录有各种车型的规格(乘客车厢的容量、行李厢的容量、座位安排等);以及设置于立体停车场等的信标的位置信息35等。
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接收按照使用者Pt的登记操作而从使用者终端90发送的使用者的信息(姓名、所使用的车辆100的信息、用于信用卡等的结算的信用信息等),并发行使用者Pt的识别信息即QR代码。此外,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提供用于在将物品向车辆100中投递时将车辆100的门开锁的客用虚拟钥匙的信息。如后文所述,由于客用虚拟钥匙的信息被保存于车辆100,因此,能够利用虚拟钥匙对车辆100的门进行开锁和上锁。
如图12所示,在使用者登记信息32中,与各使用者的ID 32a对应起来地记录有各使用者固有的QR代码32b、车辆信息32c、客用虚拟钥匙32d、信用信息32e。车辆信息32c包含通信用车辆ID、车型、颜色、登记号码等用于识别车辆的信息(车辆识别信息)。此外,如图13所示,在使用者投递信息33中,关于被受理投递委托的物品,与使用者的ID 33a对应起来地记录有所发行的QR代码33b、扩充车辆信息33c、车辆位置信息33d、从主题公园离开的退园预定时刻和投递受理结束时刻33e、购入店信息33f、购入品信息(购入品的种类、尺寸、产品编号等)、购入品为食品(巧克力等)等的情况下的保管条件33h、与物品的尺寸相应的向车辆中收纳的收纳方法33i。
这里,在从车辆100向投递系统1发送的车辆位置信息Capi中包含在车辆100检测出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信息。此外,在车厢状况信息Crsi中包含在车辆100检测出的车辆100的乘客数(搭乘车辆100来到主题公园200的乘客的人数)以及车厢内的摄像图像。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将根据车厢状况信息Crsi识别出的车辆100的乘客数和车厢内的摄像图像记录到扩充车辆信息33c中。
车辆位置识别部12根据从车辆100发送的车辆位置信息Capi识别车辆100的停车位置。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将通过车辆位置识别部12识别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记录到使用者投递信息33中。投递委托受理部13通过接收从店铺终端211发送的投递委托信息Dc1来识别使用者Pt购入了物品。
物品收纳判断部14根据投递委托信息Dc1判断能否将被委托投递的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物品收纳判断部14根据从使用者投递信息33的扩充车辆信息取得的车辆100的车厢(行李厢CR和乘客车厢PR)的规定容纳量、乘客数以及根据行李厢CR和乘客车厢PR的摄像图像识别的车辆100的车厢内的行李的装载情况等,识别车厢的可容纳容量。并且,物品收纳判断部14对车厢的可容纳容量和物品212的尺寸进行比较,此外,还考虑由车辆100的座位安排引起的可容纳区域的变更来判断能否将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
另外,关于车辆100的车厢内的行李的装载状况,除了采用摄像头的摄像图像的方法以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采用设置于车辆100的车厢内的右前座113a、左前座113b、后座115、行李厢CR等处的载荷传感器。在该情况下,通过根据由载荷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载荷识别是否装载有物品、物品的大小(根据接触的表面积计算)、物品的重量等,从而能够推定车厢内的行李的装载状况。
这里,图10示出了车辆100的座位安排的示例700。701所示的座位安排A是将右后座的靠背721和左后座的靠背722向前侧放倒的座位安排,能够收纳如自行车710那样尺寸大的物品。
此外,702所示的座位安排B是将左前座的靠背723和左后座的靠背722向前侧放倒的座位安排,能够收纳如冲浪板711那样较长的物品。并且,703所示的座位安排C是将后座的座面724向后侧弹起的座位安排,能够收纳如观叶植物那样高度较高的物品。
在物品212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或者物品212的高度较高等情况下,物品收纳判断部14也判断基于座位安排的收纳的可能性。并且,在物品212的收纳时的形态(立起收纳、放平收纳等)被指定的情况下,物品收纳判断部14还考虑收纳时的物品212的形态来判断可否将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
此外,即使在根据座位安排能够收纳物品212的情况下,例如,在需要将安装有儿童座椅的座位折叠起来的座位安排的情况下、或车辆的使用者进行了禁止座位安排的设定的情况下,物品收纳判断部14也判断为不能收纳物品212。
在通过物品收纳判断部14判断为不能将购入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的情况下,不能收纳通知部15将表示不能收纳的不能收纳通知发送给店铺终端211和使用者终端90。车辆使用预定时刻识别部16根据从使用者终端90发送的信息识别使用者Pt从主题公园200离开的退园预定时刻。退园预定时刻是使用者Pt接着使用车辆100的预定时刻。
投递受理结束时刻设定部17根据退园预定时刻设定投递受理结束时刻,在所述投递受理结束时刻结束将物品向车辆100中投递的受理。例如,在退园预定时刻为20点时考虑店铺中的集货和向车辆100中的投递所需的时间来设定投递受理结束时刻,以便能够在退园预定时刻的10分钟前投递到车辆100中。
投递条件设定部18根据记录在使用者投递信息33中的各车辆的投递委托信息确定将物品向各车辆中投递的条件(投递期限时刻、投递路径等)。投递委托发送部19根据通过投递条件设定部18设定的投递条件将委托投递的投递委托信息向配送业者系统300发送。接收到投递委托信息的配送业者系统300向配送中心310转送投递委托信息,由此,从配送业者系统300向投递员Pd传递投递指示,配送得以进行。
门上锁开锁识别部20根据从车辆100发送的车辆100的门的开锁或上锁的检测信息识别门被上锁还是被开锁。门上锁开锁通知部21向使用者终端90通知通过门上锁开锁识别部20识别的车辆100的门的上锁或开锁状况。
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22在下面的条件1至条件4中的至少任一条件成立时进行如下处理:使得在成立时之后,投递员Pd不能利用客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开锁。
条件1···从投递员Pd利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开锁时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时。
条件2···在投递员Pd利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开锁后,投递员Pd离开车辆100规定距离以上时。“投递员Pd离开车辆100规定距离以上”这一情况例如可根据检测从外部摄像头101a~101d中的任一个拍摄到投递员Pd的状态转移到不被外部摄像头101a~101d中的任一个拍摄到的状态来判断。
条件3···在投递员Pd利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开锁后,不能进行基于BR/EDR(Bluetooth Basic Rate/Enhanced Data Rate:蓝牙基本速率/增强数据速率,Bluetooth是注册商标)、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NFC(近场通信)、Wi-Fi(注册商标)等的车辆100与投递员终端33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时。
条件4···虚拟钥匙从投递系统1被发送到投递员终端330的时刻起经过了第二规定时间时。
这样,通过限制投递员Pd借助于用于车辆100的门的开锁的虚拟钥匙再次将车辆100的门开锁,从而能够避免车辆100的所有者及其家属以外的人员能够将车辆100的门开锁的状态继续。
作为使得不能借助于客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开锁的处理,进行来自投递员终端330的客用虚拟钥匙的数据消除、来自在车辆100的车辆控制装置150的存储器180中保存的虚拟钥匙信息183的客用虚拟钥匙的数据消除等即可。
[3.车辆的结构]
接下来,图3是车辆100的结构图,图4是车辆100的控制框图。参照图3,车辆100具备:前、右、左、后的外部摄像头101a、101b、101c、101d,它们对车辆100的周边进行拍摄;右前遮光罩103a,其被设置于右前门102a的玻璃部;右前门锁定机构104a,其将右前门102a上锁和开锁;以及右前门锁定传感器105a,其检测右前门102a的上锁和开锁。
此外,车辆100具备:左前遮光罩103b,其被设置于左前门102b的玻璃部;左前门锁定机构104b,其将左前门102b上锁和开锁;左前门锁定传感器105b,其检测左前门102b的上锁和开锁;右后遮光罩107a,其被设置于右后门106a的玻璃部;右后门锁定机构108a,其将右后门106a上锁和开锁;右后门锁定传感器109a,其检测右后门106a的上锁和开锁;遮光罩107b,其被设置于左后门106b的玻璃部;左后门锁定机构108b,其将左后门106b上锁和开锁;以及左后门锁定传感器109b,其检测左后门106b的上锁和开锁。另外,遮光罩103a、103b、107a、107b由对门102a、102、106a、106b的窗玻璃进行遮光的可动式窗帘、或者具有调光功能的窗玻璃等构成。
此外,车辆100具备:行李厢门锁定机构111,其将行李厢门110上锁和开锁;行李厢门锁定传感器112,其检测行李厢门110的上锁和开锁;右前座安全带传感器114a,其检测右前座(驾驶座)113a的安全带的穿脱;左前座安全带传感器114b,其检测左前座113b的安全带的穿脱;后座安全带传感器116a、116b、116c,它们检测后座115的安全带的穿脱;乘客车厢摄像头117,其对乘客车厢PR内进行拍摄;乘客车厢灯118,其对乘客车厢PR内进行照明;行李厢摄像头119,其对行李厢CR内进行拍摄;行李厢灯120,其对行李厢CR内进行照明;以及电池单元121。
电池单元121具备作为车辆100的电气部件的动力源的电池和电池的充电电路等,在借助于充电座240和充电线缆241而被连接时,利用从充电座240提供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另外,在车辆100和充电座240与无线充电对应的情况下,不需要借助于充电线缆241的连接,在电池单元121与充电座240之间进行无线充电。
并且,车辆100具备:速度传感器,其检测车辆100的速度;加速度传感器123,其检测车辆100的加速度;角速度传感器124,其检测车辆100的角速度;空调装置125,其进行车厢内的温度调节;导航装置126,其进行车辆100的当前位置的检测和到目的地为止的引导等;通信单元127,其进行与外部的通信;以及车辆控制装置150,其进行车辆100的整体控制。
车辆100的使用者Pt通过操作使用者终端90而与通信单元127之间进行通信,从而利用所有者用虚拟钥匙VK-Owner进行车辆100的门的开锁和上锁。此外,投递员Pd通过操作投递员终端330而与通信单元127之间进行通信,从而利用客用虚拟钥匙VK-Guest进行车辆100的门的开锁和上锁。
参照图4,车辆控制装置150借助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152而被连接成能够与外部摄像头101a~101d、遮光罩103a、103b、107a、107b、门锁定机构104a、104b、108a、108b、111、门锁定传感器105a、105b、109a、109b、112、安全带传感器114a、114b、116a、116b、116c、乘客车厢摄像头117、乘客车厢灯118、行李厢摄像头119、行李厢灯120、电池单元121、速度传感器122、加速度传感器123、角速度传感器124、空调装置125、导航装置126和通信单元127通信。
导航装置126具有:GPS接收机126a,其接收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发送的信号且对车辆100的当前位置(纬度、经度)进行检测;和地图数据126b,其被保存于存储器(未图示)。导航装置126根据GPS接收机126a检测出的车辆100的当前位置和地图数据126b进行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引导。
通信单元127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单元127a和TCU(Telematics CommunicationUnit:远程信息处理通信单元)127b。近距离无线通信单元127a根据BR/EDR、BLE、NFC、Wi-Fi等的通信规格与使用者终端90和投递员终端33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TCU 127b与投递系统1之间通过通信网络500进行通信。
在存储器180中保存有:车辆100的控制用程序181;利用通信单元127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被使用的车辆ID信息182;记录有通过与终端装置的通信进行开锁和上锁时所使用的虚拟钥匙的虚拟钥匙信息183等数据。车辆ID信息182包含:网络通信用的车辆ID(IP地址等),其在利用通信单元127的TCU 127b与投递系统1之间进行通信时被使用;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车辆ID(BR/EDR、BLE、NFC的认证代码、Wi-Fi连接用的MAC(Media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等),其在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单元127a与使用者终端90和投递员终端330之间进行通信时被使用。
车辆控制装置150是由CPU 160、存储器180和未图示的接口电路等构成的电子电路单元。CPU 160通过读入且执行被保存在存储器180中的车辆100的控制用程序181而作为位置检测部161、位置信息发送部162、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开锁操作者识别部165、门上锁开锁信息发送部166、车厢信息发送部167、物品保管条件取得部168、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车厢内灯控制部171和电池控制部172发挥作用。
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包含门开锁受理部的功能。电池控制部172检测电池的剩余充电量(相当于剩余能量)的结构相当于剩余能量检测部。此外,电池控制部172检测充电座240(相当于能量补充装置)与电池单元121连接而从充电座240提供电力的结构相当于能量供给检测部。
此外,在车辆100为电动汽车时,电池相当于电力源。此外,在车辆100使用汽油等化石燃料或氢作为燃料的情况下,包括燃料箱、发电机、燃料电池等的整个结构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力源,燃料相当于能量,燃料箱内的燃料的剩余量相当于本发明的能量剩余量。在该情况下,从能量补充装置向车辆100提供燃料而非电力。
位置检测部161根据从GPS接收机126a发送的位置检测数据检测车辆100的当前位置(纬度、经度)。此外,在立体停车场等不能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的室内,如图9所示,位置检测部161接收从信标发送的各信标固有的识别信息(信标ID)。
图9示出了车辆100在三层楼的立体停车场600的二层620停车的状况。在立体停车场600的一层610,按规定的间隔设置有信标611、612、613。同样地,在二层620设置有信标621、622、623,在三层630设置有信标631、632、633。
位置检测部161与设置于本车100的附近的信标之间通过BLE进行通信,并接收从信标发送的信标ID。位置信息发送部162向投递系统1发送通过位置检测部161检测出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纬度、经度)、或者车辆100即将停车前通过位置检测部161接收的信标ID、以及在接收到该信标ID的时刻t1到车辆100停车的时刻t2之间通过速度传感器122检测出的速度的信息。
在被保存于投递系统1的存储器30中的信标的位置信息35(参照图2)中,对应起来地记录有各信标的设置位置(设施名、层数、纬度、经度)。因此,投递系统1的车辆位置识别部12能够在接收到从车辆100发送的信标ID时参照信标的位置信息35识别信标ID的发送源即信标的设置位置Pos1(层、纬度、经度)。
此外,车辆位置识别部12通过根据从车辆100接收的速度信息对从车辆100接收到信标ID的时刻t1起到停车的时刻t2为止的速度进行时间积分,从而计算出车辆100的从信标的设置位置Pos1起的移动距离。另外,车辆100的移动方向可根据立体停车场600的楼层配置信息、接收的信标ID的推移、通过角速度传感器124检测出的车辆100的角速度等来推定。
这样,在车辆100停车在立体停车场600的情况下,车辆位置识别部12根据与即将停车前接收的信标ID对应的信标的设置位置Pos1(层数、纬度、经度)和从该信标到停车位置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推定车辆100的停车位置Pos2。
另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代替车辆100的速度而采用车辆100的加速度的信息、或者采用车辆100的速度以及车辆100的加速度的信息来推定信标的设置位置到停车位置的移动距离。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这样:车辆位置识别部12例如假设在接收到信标ID的时刻检测出的车辆100的减速度(负的加速度)越大信标的设置位置到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距离越短,来推定车辆100的停车位置。
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车辆100的车辆控制装置150具备车辆位置识别部12的功能,在车辆100侧进行基于信标ID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推定处理。在该情况下,与图2所示的信标位置信息35同样的信标位置信息184被保存于车辆100的存储器180中,从车辆100向投递系统1发送车辆100在立体停车场600中的位置(停车的楼层、纬度、经度)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这样:向使用者终端90发送根据信标ID推定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信息而提供汽车寻找的功能。由此,使用者Pt能够确认在使用者终端90上显示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而容易寻找车辆100。
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在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单元127a从外部接收到车辆100的开锁请求或上锁请求时参照虚拟钥匙信息183判断开锁请求或上锁请求中包含的虚拟钥匙是否被记录在虚拟钥匙信息183中。这里,如图14所示,虚拟钥匙信息183对应起来地记录有允许利用虚拟钥匙将车辆100开锁的操作对象者183a和被使用的虚拟钥匙183b。
在图14的示例中,作为操作对象者而登记有车辆100的所有者、车辆的所有者的家属A、B、C以及客人A、B、C。由于车辆100的所有者的家属A、B、C与车辆100的所有者具有规定的关系(这里是家属的关系),因此,作为对车辆100的操作熟练的人而被区分开。这样,作为与车辆100的所有者具有规定的关系的人,除了家属以外,与车辆100的所有者同住而频繁使用车辆100的人等也符合。
在客人A、B、C……中登记有从车辆100的所有者处借车辆100的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投递员Pd被登记为客人。客人被假设为对车辆的操作不熟练。
在开锁请求或上锁请求中包含的虚拟钥匙被登记在虚拟钥匙信息183中的情况下,受理请求,在该虚拟钥匙未被登记在虚拟钥匙信息183中的情况下,拒绝请求。
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根据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受理的请求使门锁定机构104a、104b、108a、108b、111进行动作,从而对门102a、102b、106a、106b、110进行开锁或上锁。另外,在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受理的请求指定了一部分门的开锁或上锁的情况下,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仅对按请求指定的门进行开锁或上锁。
例如,在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受理的请求是请求将驾驶座的门即右前门102a以外的门开锁的情况下,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允许将右前门102a以外的左前门102b、右后门106a、左后门106b和行李厢门111开锁,并禁止将右前门102a开锁。这样,通过禁止将驾驶座的门开锁且允许将驾驶座以外的门开锁,从而能够避免如下的状况:投递品被收纳到驾驶座上,驾驶员坐驾驶座时必须将投递品挪开。
在被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允许时,开锁操作者识别部165参照虚拟钥匙信息183来判断开锁请求中包含的虚拟钥匙是针对于车辆100的所有者或其家属(特定操作者)而被登记的、还是针对于客人(特定操作者以外的操作者即非特定操作者)而被登记的。
这里,特定操作者被假设地设定为对车辆100的操作熟练的操作者,非特定操作者被假设地设定为对车辆100的操作不熟练的操作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这样:将车辆100的所有者及其家属设定为特定操作者,但频繁地借用车辆100的所有者的熟人等也可以包括在特定操作者中。
此外,在车辆100是通过车辆出租服务(例如,租赁服务或汽车共享服务)被出借的车辆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将出借车辆100的管理者设定为特定操作者,将借用车辆100的使用者设定为非特定操作者。
在开锁操作者识别部165判断为开锁请求中包含的虚拟钥匙是针对于客人而登记的时,与亮灯开关(未图示)的操作无关地,车厢内灯控制部171使乘客车厢灯118和行李厢灯120亮灯。由此,对车辆100的操作不熟练的投递员Pd等客人能够在夜间乘车时或者装入行李时迅速地使乘客车厢灯118和行李厢灯120亮灯。
在门锁定传感器105a、105b、109a、109b、112检测出门102a、102b、106a、106b、110中的任意门开锁或上锁时,门上锁开锁信息发送部166通过TCU 127b将通知开锁或上锁的门上锁开锁信息向投递系统1发送。
通过利用安全带传感器114a、114b、116a、116b、116c检测各座位的使用状况,或者根据乘客车厢摄像头117拍摄的乘客车厢内的图像识别乘客,从而车厢信息发送部167识别到达主题公园200时乘坐在车辆100中的乘客的人数。此外,取得车厢信息发送部167、乘客车厢摄像头117拍摄的乘客车厢内的图像以及行李厢摄像头119拍摄的行李厢CR内的图像。并且,车厢信息发送部167通过TCU 127b将包含有车辆100的乘客数和乘客车厢PR以及行李厢CR的图像的车厢信息向投递系统1发送。投递系统1的物品收纳判断部14根据从车辆100接收的车厢信息,识别行李厢CR和乘客车厢PR中放置物品的空余空间,判断可否将物品收纳到车辆100中。
物品保管条件取得部168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单元127a接收从投递员终端330发送的物品保管条件信息。为了使物品保管条件取得部168取得的物品保管条件信息中所示的保管条件得以维持,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使空调装置125进行动作。
例如,在收纳到车辆100中的物品的保管条件为25℃以下且车厢内的温度超过25℃时,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利用空调装置125对车厢内进行制冷,使得车厢内维持在25℃。此外,在车厢温度难以下降的情况下、或者避免直射日光为保管条件时,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使遮光罩103a~103d进行动作而遮蔽进到车厢内的日光。此外,在物品的保管条件的温度高于车厢内的温度时,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利用空调装置125对车厢内进行制热。
并且,为了使电池控制部172识别的电池单元121的电池的剩余量维持在下限量以上,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使空调装置125进行动作。如图3所示,在电池单元121被连接于充电座240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从充电座240提供的电力使空调装置125进行动作,因此,能够无制约地使空调装置125进行动作。
相对于此,在电池单元121未被连接于充电座240的情况下,借助于从电池单元121提供的电力使空调装置125进行动作。因此,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在电池的剩余量未到下限量以下的范围内使空调装置125进行动作。并且,在有可能电池的剩余量达到阈值以下时,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向使用者终端90发送催促回到车辆100中的通知。
此外,电池控制部172向投递系统1发送电池的剩余容量和有无与充电座240连接的信息。并且,在使用者Pt购入物品212时,在车辆100未通过充电座240充电的情况下,投递系统1的不能收纳通知部15判断能否在投递预定时刻到使用者Pt从主题公园200退园的预定时刻之间将电池的剩余量维持在阈值以上且使空调装置125等进行动作而将车辆100的车厢内保持为满足保管条件的环境。
在不能收纳通知部15判断为不能将车辆100的车厢内保持为满足保管条件的环境时,向店铺终端211和使用者终端90通知车辆100中不能保管物品212。通过利用该通知催促使用者Pt中止向车辆100中投递物品212,从而能够避免如下情况:在物品212被保管在车辆100的车厢内的期间,物品212的品质降低。并且,在判断为不能将车辆100的车厢内保持为满足保管条件的环境时,也可以不受理投递。
[3.从物品的投递委托起到投递完成为止的处理]
下面,关于在图1所示的从物品212的购入到投递完成的过程中由投递系统1、店铺终端211、投递员终端330、车辆100等执行的一连串的处理,利用图5至图8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3-1从.使用者登记到投递受理时间的设定]
首先,根据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用于供使用者Pt使用由投递系统1提供的投递服务的登记处理和针对于使用者Pt的投递受理时间的设定处理进行说明。
使用者Pt为了使用由投递系统1提供的投递服务而利用使用者终端90阅览投递系统1提供的网页,在登记申请画面中输入登记所需的信息。在图5的步骤S10中,使用者终端90将使用者Pt输入的登记信息Usi向投递系统1发送。在登记信息Usi中包含有使用者Pt的ID、使用者Pt使用的车辆100的信息(通信用的车辆ID、车型、颜色等)等。在通信用的车辆ID中包含:利用通信单元127的TCU 127b在与投递系统1之间进行通信时使用的网络通信用的车辆ID(IP地址等);以及在与车辆100之间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单元127a进行通信时使用的车辆ID(BR/EDR、BLE、NFC的认证代码、Wi-Fi连接用的MAC地址等)。
在步骤S30中,投递系统1接收使用者的登记信息Usi。在接着的步骤S31中,投递系统1的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将从使用者Pt的登记信息Usi取得的用户ID、车辆信息、虚拟钥匙、结算信息等记录到使用者登记信息32中。由于在车辆信息中包含通信用的车辆ID,因此,通过使用车辆ID,从而能够实现借助于投递系统1与车辆100之间的通信网络500的通信、以及投递员终端330与车辆100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在下面的步骤S32中,投递系统1的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发行使用者Pt固有的识别信息即QR代码且记录到使用者登记信息32中,并且通过电子邮件等将包含QR代码的数据的QR代码通知Eqr向使用者终端发送。使用者终端90在步骤S11中接收QR代码通知Eqr,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12中通过电子邮件等将包含使用者Pt输入的退园预定时刻的投递服务的委托通知Erh向投递系统1发送。
投递系统1在步骤S33中接收投递服务的委托通知Erh。在接下来的步骤S34中,投递系统1的车辆位置识别部12将请求发送停车位置的停车位置请求Srq向车辆100发送。车辆100的位置信息发送部162在步骤S70中接收停车位置请求Srq。在接下来的步骤S71中,位置信息发送部162将位置检测部161检测出的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信息(纬度、经度、信标ID、从信标ID的接收时刻起到停车时刻为止的期间的车辆100的速度等)Sti向投递系统1发送。
投递系统1的车辆位置识别部12在步骤S35中接收停车位置的信息Sti,在接下来的步骤S36中,根据停车位置的信息Sti识别车辆100的停车位置。在接下来的步骤S37中,投递系统1的投递受理结束时刻设定部17根据使用者Pt的退园预定时刻、从店铺210到配送中心310的所需时间、从配送中心310到车辆100的停车位置的所需时间等,设定店铺210中的投递受理结束时刻。
在接下来的步骤S39中,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将车辆100的停车位置、退园预定时刻以及投递受理结束时刻记录到使用者投递信息33中。
[3-2.从物品的购入到投递受理的处理]
下面,根据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与使用者Pt在店铺210中购入物品212情况以及将购入的物品212向车辆100中投递的投递委托对应的一连串的处理进行说明。
使用者终端90在步骤S13中根据使用者Pt在店铺210中购入物品212时的费用的支付以及向车辆100中投递的投递委托的操作显示QR代码。店铺终端211在步骤S100中读取在使用者终端90上显示的QR代码,在接下来的步骤S101中将包含QR代码的投递委托信息Dc1向投递系统1发送。
投递系统1的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在步骤S40中参照使用者登记信息32取得与QR代码对应起来记录的结算信息Cri,并将结算信息Cri向店铺终端211发送。店铺终端211在步骤S102中采用结算信息Cri进行物品212的结算处理。
投递系统1的投递受理结束时刻设定部17在步骤S41中参照使用者登记信息32取得与QR代码对应起来记录的投递受理结束时刻,并将投递受理结束时刻的信息Tdr向店铺终端211发送。店铺终端211在步骤S103中参照投递受理结束时刻的信息Tdr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是在投递受理时间内。
店铺终端211在当前时刻为投递受理时间内时向步骤S104推进处理,将包含购入品212的产品编号、尺寸、收纳时的上下指定等的购入品信息Gbi向投递系统1发送。投递系统1的投递委托受理部13在步骤S42中在接收到包含QR代码的购入品信息Gbi时参照使用者登记信息32识别使用者Pt取得了物品的情况。
在接下来的步骤S43中,物品收纳判断部14根据从购入品信息Gbi识别的购入品212的尺寸和从使用者投递信息33取得的车辆100的乘客数、乘客车厢PR及行李厢CR的行李的收纳状况、车辆100的座位安排等信息,来判断能否将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
并且,在物品收纳判断部14判断为能够将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时,将处理向步骤S46推进,将投递受理通知Deok向店铺终端211发送。在接下来的步骤S47中,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将受理投递的店铺210的信息(受理店信息)、被委托投递的物品212的信息(投递品信息)、物品212的保管条件以及物品收纳判断部14判断为能够收纳的收纳方法(收纳位置、座位安排等)的信息写入到使用者投递信息33中。
在下面的步骤S48中,投递委托发送部19生成投递委托信息Dc2(参照图1),所述投递委托信息Dc2包含被记录在使用者投递信息33中的使用者Pt的QR代码、车辆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购入店信息、购入品信息、保管条件、收纳方法等,将投递委托信息Dc2经由配送业者系统300向配送中心310发送。
另一方面,在物品收纳判断部14在步骤S44中判断为不能将购入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时,向步骤S45推进处理。在步骤S45中,不能收纳通知部15将不可投递通知Deng向店铺终端211发送。店铺终端211在步骤S105中判断是否从投递系统1接收到投递受理通知Deok。
并且,店铺终端211在接收到投递受理通知Deok时向步骤S107推进处理,通过将向车辆100投递购入品212的投递委托结束的情况显示在显示器(未图示)上等来报知给店员Pc。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3中判断为当前时刻是投递受理时间外时、以及当在步骤S105中判断为接收到不可投递通知Deng时,店铺终端211向步骤S106推进处理。并且,店铺终端211通过将不可把购入品投递到车辆100中的情况显示在显示器上等来报知给店员Pc。在该情况下,店员Pc通知使用者Pt不可向车辆100中投递,并提出向自己家投递、使用投币式自动存放柜等代替方案。
[3-3.投递准备的支援处理]
下面,根据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投递系统1的针对于配送中心310的投递准备的支援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50中,投递系统1的投递条件设定部18参照使用者投递信息33,如图15所示,将各使用者的QR代码36a与投递期限时刻36b对应起来生成按投递期限时刻(例如,被设定为退园预定时刻-10分钟)早的时刻顺序排列的投递期限顺序的使用者清单36。配送中心310能够根据需要从投递系统1取得且确认按投递期限顺序的使用者清单36。并且,在配送中心310中,投递员参照按投递期限顺序的使用者清单36,由到投递期限时刻为止的剩余时间短的使用者委托投递的物品开始,先进行投递的准备。
在步骤S51中,投递条件设定部18参照使用者投递信息33,如图16所示,针对于各使用者,生成将投递期限时刻近的使用者的QR代码37b与停车区域近的其他使用者的QR代码37c关联起来的相关使用者清单37。
配送中心310能够根据需要从投递系统1取得且确认相关使用者清单37。并且,在配送中心310中,投递员可参照相关使用者清单37进行将多个使用者的购入品按投递期限时刻区分、以及按停车区域区分整理的作业。
投递条件设定部18在步骤S53中参照使用者投递信息33、按投递期限顺序的使用者清单36以及相关使用者的清单37而针对于多辆停车车辆设定用于高效率地进行投递的投递路径。例如,针对于图13所示的使用者投递信息33,如图11所示,设定投递路径RTd。
图11所示的投递路径RTd是按配送中心310→第一停车场800的区域-A(车辆81、802)→第一停车场800的区域-B(车辆803)→第二停车场810的二层810b的区域-G(车辆811)→第二停车场810的三层810c的区域-H(车辆812)的顺序进行投递的路径。
第一停车场800的区域-A是投递期限时刻被设定为最早的16点50分的车辆801停车的区域。此外,投递条件设定部18设定基于投递路径RTd的投递开始期限时刻,使得对作为最开始的投递目的地的车辆801的投递在16点50分前结束,对作为最后的投递目的地的车辆812的投递在18点20分前结束。
并且,投递条件设定部18将投递路径RTd和投递开始期限时刻的信息Dert向配送中心310发送。配送中心310在步骤S152中接收投递路径RTd和投递开始期限时刻的信息Dert。在配送中心310中,投递员早于投递开始期限时刻地开始按照投递路径RTd的投递。
[3-4.将物品收纳到车辆中的收纳处理]
下面,根据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投递员Pd将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时通过投递系统1、投递员终端330和车辆10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投递员终端330在步骤S200中根据投递员Pd的操作将包含使用者Pt的QR代码的车辆100的门开锁请求Dorq向投递系统1发送。投递系统1的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1在步骤S60中接收门开锁请求Dorq。在接下来的步骤S61中,投递委托发送部19参照使用者投递信息33将包含与QR代码对应起来的虚拟钥匙、物品212的保管条件、物品212的收纳方法等的物品投递信息Gdi向投递员终端330发送。
这里,投递委托发送部19根据按记录在使用者投递信息33中的收纳方法33i指定的各物品的收纳区域(包括乘客车厢PR和行李厢CR的车厢的特定区域),将限定了可开锁的门的虚拟钥匙的信息向投递员终端330发送。在该情况下,投递员终端330相当于本发明的配送业者系统。例如,在作为收纳物品的特定区域而指定了行李厢CR的情况下,投递委托发送部19将仅能够将行李厢门110开锁的虚拟钥匙的信息向投递员终端发送。此外,在作为收纳物品的特定区域而指定后座115的右侧的情况下,投递委托发送部19将仅能够将右后门106a开锁的虚拟钥匙的信息向投递员终端发送。作为车厢的特定区域,设定有行李厢CR、后座100的右侧、中央、左侧、助手座等可收纳物品的处所。另外,也可以将限定了能够开锁的门的虚拟钥匙的信息从投递系统1经由配送业者系统300而向投递员终端330发送。
投递员终端330在步骤S201中接收物品投递信息Gdi,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202中将基于虚拟钥匙的开锁指示VKopen向车辆100发送。车辆100的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参照虚拟钥匙信息183对按开锁指示VKopen示出的虚拟钥匙被登记在虚拟钥匙信息183中的情况进行认证。并且,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进行由虚拟钥匙指定的门的开锁处理。
在接下来的步骤S82中,门上锁开锁信息发送部166将表示车辆100的门被开锁的门开锁通知Mopen向投递系统1发送。投递系统1的门上锁开锁信息发送部166在步骤S62中接收门开锁通知Mopen,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63中向使用者终端90发送通知车辆100的门被开锁的电子邮件Eopen。使用者通过利用使用者终端90确认电子邮件Eopen,从而能够知道车辆100的门被开锁且开始收纳购入品212。
这里,在利用从投递员终端330发送的虚拟钥匙将车辆100的门开锁的情况下,通过开锁操作者识别部165识别为客人(这里是投递员Pd)将门开锁。因此,在车辆100中,在步骤S83中,车厢内灯控制部171不依赖于亮灯操作而强制地使乘客车厢灯118和行李厢灯120亮灯。由此,能够使得投递员Pd在夜间将收纳物品212收纳到车辆100中的收纳作业变得容易。
投递员终端330在步骤S203中将表示物品212的保管条件的保管条件信息Cnd向车辆100发送。车辆100的物品保管条件取得部168在步骤S84中接收保管条件信息Cnd,取得物品212的保管条件(保管温度、直射日光的避免等)。此外,投递员终端330在步骤S204中将物品212的收纳方法显示在显示器上。作为收纳方法,如上所述,显示有所需的座位安排、物品的收纳处所(行李厢、后座等)、遮光罩的设置等的指导。投递员Pd确认投递员终端330的显示,将物品收纳到车辆100中。
车辆100的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根据物品保管条件取得部168取得的物品212的收纳条件,使空调装置125、遮光罩103a、103b、107a、107b进行动作。另外,例如,在作为收纳方法而设定有向后座处收纳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使后座的遮光罩107a、107b进行动作。
完成将物品收纳到车辆100中的投递员Pd利用投递员终端330进行车辆100的门的上锁操作。根据该上锁操作,投递员终端330在步骤S205中将基于虚拟钥匙的上锁指示VKclose向车辆100发送。
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3在步骤S87中接收上锁指示VKclose,判断上锁指示VKclose中包含的虚拟钥匙是否被登记在了虚拟钥匙信息183中,进行虚拟钥匙的认证。在接下来的步骤S87中,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使门锁定机构104a、104b、108、108b、111进行动作,将门102a、102b、106a、106b、111上锁。
在下面的步骤S88中,门上锁开锁信息发送部166通过门锁定传感器105a、105b、109a、109b、112确认门102a、102b、106a、106b、111被上锁。并且,门上锁开锁信息发送部166将通知门被上锁的门上锁通知Mclose向投递系统1发送。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89中,当在步骤S87中使门被上锁时起经过第三规定时间时,车厢内灯控制部171使乘客车厢灯118和行李厢灯120灭灯。
投递系统1的门上锁开锁识别部20在步骤S64中接收门上锁通知Mclose,确认车辆100的门被上锁。在接下来的步骤S65中,门上锁开锁通知部21根据门上锁开锁识别部20的识别结果向使用者终端90发送通知购入品212向车辆100的投递结束且已将门上锁的电子邮件Eclose。使用者Pt利用使用者终端90确认电子邮件Eclose,从而能够知道购入品212被投递到车辆100中且门已被上锁。
[4.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8的步骤S205、S86、S87中,根据投递员Pd对投递员终端330的操作,车辆100的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将门上锁。作为其它结构,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当下面的条件1~条件4中的至少任一条件成立时,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4将车辆100的门上锁。
条件1···从在步骤S81中门被开锁的时间点起经过了第一规定时间时。
条件2···在投递员Pd离开车辆100规定距离以上时。“投递员Pd离开车辆100规定距离以上”这一情况例如可通过检测从投递员Pd被外部摄像头101a~101d中的任一个拍摄到的状态变化为不被外部摄像头101a~101d中的任一个拍摄到的状态来判断。
条件3···在不能通过BR/EDR、BLE、NFC、Wi-Fi等实现车辆100与投递员终端330之间的近距离通信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在车辆100的使用者Pt购入物品212时使用者Pt委托向车辆100投递物品212的情况,但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受理使用者Pt委托的、购入品以外的物品向车辆100的投递。作为购入品以外的物品,例如,使用者Pt带入到主题公园200中的婴儿车、或使用者Pt为防寒而携带但判断为无需穿的外衣、在主题公园200中分发的广告宣传商品等符合。关于受理购入品以外的物品的投递委托的情况下的处理,除了进行结算处理这点外,其余与对购入品的处理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店铺终端211和投递系统1作为分开的系统来构成,但也可以将它们整体构成为一个投递系统。在该情况下,包括店铺终端211在内而构成本发明的投递委托受理部。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将配送业者系统300和配送中心310的功能纳入到投递员终端330中,从投递系统1向投递员终端330发送投递委托信息Dc2。在该情况下,投递员终端330相当于本发明的配送业者系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为如下的结构:将使用者识别信息(QR代码)与使用者的信用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使用者登记信息32中。根据该结构,通过提供使用者识别信息,能以一次手续进行投递委托和结算处理,但即使在不具备该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22,在投递结束后,不能利用虚拟钥匙将车辆的门开锁,但即使在不具备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22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0使空调装置125和遮光罩103a、103b、107a、107b进行动作而对车辆100的车厢内环境进行控制,但也可以仅使空调装置125、或者遮光罩103a、103b、107a、107b进行动作而对车厢内环境进行控制。此外,在作为车辆100的车载装置而具备座椅加热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座椅加热器进行动作而使车厢内温度上升。
另外,图2、图4是为了容易理解本申请的发明而将投递系统1和车辆100的功能结构按主要的处理内容区分开表示的概略图,但也可以通过其它区分来构成投递系统1和车辆100的结构。此外,各结构要素的处理既可以通过一个硬件单元执行,也可以通过多个硬件单元执行。此外,各结构要素的处理既可以通过一个程序执行,也可以通过多个程序执行。
附图标记说明
1:投递系统;10:(投递系统的)CPU;11:使用者信息管理部;12:车辆位置识别部;13:投递委托受理部;14:物品收纳判断部;15:不能收纳通知部;16:车辆使用预定时刻识别部;17:投递受理结束时刻设定部;18:投递条件设定部;19:投递委托发送部;20:门上锁开锁识别部;21:门上锁开锁通知部;22: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30:(投递系统的)存储器;31:控制用程序;32:使用者登记信息;33:使用者投递信息;34:车辆规格信息;35:信标位置信息;40:通信部;90:使用者终端;91:QR代码;100:使用者的车辆;126:导航单元;127:通信单元;150:车辆控制装置;160:(车辆控制装置的)CPU;161:位置检测部;162:位置信息发送部;163:门上锁开锁受理部;164:门上锁开锁控制部;165:开锁操作者识别部;166:门上锁开锁信息发送部;167:车厢信息发送部;168:物品保管条件取得部;170:车厢内环境控制部;171:车厢内灯控制部;172:电池控制部;180:(车辆控制部的)存储器;181:控制用程序;182:车辆ID信息;183:虚拟钥匙信息;184:信标位置信息;200:主题公园;210:店铺;211:店铺终端;212:在店铺中销售的物品;600:立体停车场;611~613、621~623、631~633:信标。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投递系统具备:
投递委托受理部,其受理车辆的使用者的向该车辆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
车辆位置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以及
投递委托发送部,其在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受理了所述投递委托时,向配送业者系统发送投递委托信息,该投递委托信息包含有由所述投递委托指定的所述物品的信息和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信息,
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包含有用于将所述车辆的门开锁的虚拟钥匙,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在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了开锁之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的情况下,在向所述车辆投递所述物品的投递员离开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上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使用者信息管理部,该使用者信息管理部对使用者登记信息进行管理,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将能够识别所述使用者的使用者识别信息与能够识别所述车辆的车辆识别信息关联了起来,
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通过参照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将包含所述使用者识别信息的所述投递委托识别为是所述使用者的投递委托,
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在接收到包含所述车辆识别信息的车辆位置信息时,通过参照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识别出该车辆位置信息发送自所述车辆,并根据该车辆位置信息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者识别信息与所述使用者通过购入而取得所述物品时被用于结算处理的所述使用者的信用信息被对应了起来。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
门上锁开锁识别部,其对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了开锁或上锁的情况进行识别;以及
门上锁开锁通知部,其根据所述门上锁开锁识别部的识别结果向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所述车辆的门被开锁或上锁的上锁开锁信息。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了开锁之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的情况下,在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时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开锁。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在由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将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发送至所述配送业者系统时起经过第二规定时间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进行开锁。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所述投递委托信息,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包含能够对所述车辆的门中的至少驾驶座以外的门进行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
8.(修改后)一种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投递系统具备:
投递委托受理部,其受理车辆的使用者的向该车辆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
车辆位置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
投递委托发送部,其在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受理了所述投递委托时向配送业者系统发送投递委托信息,该投递委托信息包含有由所述投递委托指定的所述物品的信息和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信息;以及
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其识别所述物品的尺寸和所述车辆的车厢的根据所述车辆的行李厢的规定收纳量和所述车辆的乘客人数来设定的可容纳容量,通过所述物品的尺寸与所述可容纳容量的比较来判断能否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车厢中。
9.(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投递系统具备第一不能收纳通知部,在由所述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厢中的情况下,该第一不能收纳通知部向用于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对所述投递委托的受理的受理终端装置、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和所述配送业者系统中的至少任一方通知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中。
10.(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能够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行李厢中时,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能够仅对该行李厢的门进行开锁的虚拟钥匙的信息。
11.(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
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其识别所述物品的尺寸,根据所述物品的尺寸和从所述车辆发送的表示所述车辆的车厢的状况的车厢状况信息来判断能否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车厢中;以及
第二不能收纳通知部,其在由所述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厢中的情况下,向用于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对所述投递委托的受理的受理终端装置、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和所述配送业者系统中的至少任一方通知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中。
1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能够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构成所述车辆的车厢的特定区域中时,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能够仅对所述车厢的门中的所述特定区域的门进行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的信息。
13.(删除)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权利要求1
限定了:投递委托信息包含有用于将车辆的门开锁的虚拟钥匙。该修改的依据是申请时的权利要求4中的记载。
限定了:具备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在使用虚拟钥匙将车辆的门开锁之后车辆的门被上锁的情况下,在向车辆投递物品的投递员离开车辆规定距离以上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虚拟钥匙对车辆的门进行开锁。该修改的依据是申请时的权利要求6中的记载。
2.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13
相应于权利要求4的特征被补入到权利要求1中,将权利要求5-13变更为权利要求4-12,调整从属关系,删除了权利要求13。
3.权利要求5(申请时的权利要求6)
由于将“在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将所述车辆的门开锁之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的情况下,在向所述车辆投递所述物品的投递员离开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上的时刻以后,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开锁”这一特征补入了权利要求1中,因此删除了该处。
4.权利要求8(申请时的权利要求9)
补入权利要求1的特征而设为独立权利要求。
利用申请时的权利要求10的“所述可容纳容量是根据所述车辆的行李厢的规定收纳量和所述车辆的乘客人数来设定的”这一特征限定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
删除了第一不能收纳通知部。
5.权利要求9
关于在权利要求8中删除的第一不能收纳通知部,设为了新权利要求9。

Claims (13)

1.一种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投递系统具备:
投递委托受理部,其受理车辆的使用者的向该车辆投递物品的投递委托;
车辆位置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以及
投递委托发送部,其在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受理了所述投递委托时,向配送业者系统发送投递委托信息,该投递委托信息包含有由所述投递委托指定的所述物品的信息和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使用者信息管理部,该使用者信息管理部对使用者登记信息进行管理,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将能够识别所述使用者的使用者识别信息与能够识别所述车辆的车辆识别信息关联了起来,
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通过参照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将包含所述使用者识别信息的所述投递委托识别为是所述使用者的投递委托,
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在接收到包含所述车辆识别信息的车辆位置信息时,通过参照所述使用者登记信息,识别出该车辆位置信息发送自所述车辆,并根据该车辆位置信息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者识别信息与所述使用者通过购入而取得所述物品时被用于结算处理的所述使用者的信用信息被对应了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包含有用于将所述车辆的门开锁的虚拟钥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
门上锁开锁识别部,其对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了开锁或上锁的情况进行识别;以及
门上锁开锁通知部,其根据所述门上锁开锁识别部的识别结果向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所述车辆的门被开了锁或上了锁的上锁开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在使用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了开锁之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的情况下,在从所述车辆的门被上锁时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的时刻、或者向所述车辆投递所述物品的投递员离开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上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一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的门进行开锁。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第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在由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将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发送至所述配送业者系统时起经过第二规定时间的时刻以后,所述第二虚拟钥匙使用限制部使得不能借助于所述虚拟钥匙对所述车辆进行开锁。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所述投递委托信息,所述投递委托信息包含能够对所述车辆的门中的至少驾驶座以外的门进行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
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其识别所述物品的尺寸和所述车辆的车厢的可容纳容量,通过所述物品的尺寸与所述可容纳容量的比较来判断能否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车厢中;以及
第一不能收纳通知部,其在由所述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厢中的情况下,向用于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对所述投递委托的受理的受理终端装置、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和所述配送业者系统中的至少任一方通知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容纳容量是根据所述车辆的行李厢的规定收纳量和所述车辆的乘客人数来设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第一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能够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行李厢中时,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能够仅对该行李厢的门进行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递系统具备:
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其识别所述物品的尺寸,根据所述物品的尺寸和从所述车辆发送的表示所述车辆的车厢的状况的车厢状况信息来判断能否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的车厢中;以及
第二不能收纳通知部,其在由所述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厢中的情况下,向用于所述投递委托受理部对所述投递委托的受理的受理终端装置、所述使用者的终端装置和所述配送业者系统中的至少任一方通知不能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所述车辆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第二物品收纳判断部判断为能够将所述物品收纳到构成所述车辆的车厢的特定区域中时,所述投递委托发送部向所述配送业者系统发送能够仅对所述车厢的门中的所述特定区域的门进行开锁的所述虚拟钥匙的信息。
CN201880090177.1A 2018-03-16 2018-03-16 投递系统 Pending CN1117581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0594 WO2019176104A1 (ja) 2018-03-16 2018-03-16 配達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8109A true CN111758109A (zh) 2020-10-09

Family

ID=6790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0177.1A Pending CN111758109A (zh) 2018-03-16 2018-03-16 投递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12600A1 (zh)
JP (1) JP7065176B2 (zh)
CN (1) CN111758109A (zh)
WO (1) WO201917610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680A (zh) * 2020-11-13 2022-05-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CN114801946A (zh) * 2021-01-22 2022-07-29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送货小车、送货方法、收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468680B (zh) * 2020-11-13 2024-06-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5257B2 (ja) * 2019-03-15 2023-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DE102020110076A1 (de) * 2020-04-09 2021-10-14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Einsatzzeitenschlüsselindikators, sowie Managementsystem
JP7411529B2 (ja) 2020-09-30 2024-0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配達管理装置及び車両配達管理方法
JP2022075281A (ja) * 2020-11-06 2022-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車両
CN113627854A (zh) * 2021-08-16 2021-11-0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配送方法、装置及车辆
WO2023042378A1 (ja) * 2021-09-17 2023-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システム、配送管理方法、及び配送管理プログラム
KR20230139526A (ko) * 2022-03-28 2023-10-05 쿠팡 주식회사 아이템 속성을 기반으로 주문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5320541A (zh) * 2022-08-15 2022-11-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车辆的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6225A (ja) * 2005-01-26 2006-08-10 Denso Corp 配達物受取システム、車両用配達物受取装置、車両による配達物の受取方法
US20160099927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Continental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LC Hacker security solution for package transfer to and from a vehicle
CN107004176A (zh) * 2014-12-16 2017-08-01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配送即时购置的商品的方法
CN107016753A (zh) * 2014-03-31 2017-08-0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将寄送物存放在机动车中的方法以及所属的机动车
US20170316254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Faraday&Future Inc. Remote camera ac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1477A (ja) * 2008-03-05 2009-09-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向け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JP2013075742A (ja) * 2011-09-30 2013-04-25 Panasonic Corp 荷物配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US10387824B2 (en) * 2012-12-21 2019-08-20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an item
CN10402151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物流的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DE102015213197A1 (de) * 2015-07-14 2017-01-1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eladungsempfehlung und Ladungssicherungsempfehlung für ein Fahrzeug
KR20170140487A (ko) * 2016-06-10 2017-12-21 케이디하이텍 주식회사 차량 트렁크 무인 택배 배달, 인증 및 수령 방법
EP3549076A4 (en) * 2016-12-01 2020-04-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NON-MONITORING PACKAGE DELIVERY SERVICE
WO2018118010A1 (en) * 2016-12-19 2018-06-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A3049725A1 (en) * 2017-01-11 2018-07-19 Walmart Apoll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delivery of products ordered over the internet to customers from product stocking facilities
US11068833B2 (en) * 2017-06-30 2021-07-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elivery security for a parked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6225A (ja) * 2005-01-26 2006-08-10 Denso Corp 配達物受取システム、車両用配達物受取装置、車両による配達物の受取方法
CN107016753A (zh) * 2014-03-31 2017-08-0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将寄送物存放在机动车中的方法以及所属的机动车
US20160099927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Continental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LC Hacker security solution for package transfer to and from a vehicle
CN107004176A (zh) * 2014-12-16 2017-08-01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配送即时购置的商品的方法
US20170316254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Faraday&Future Inc. Remote camera acces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680A (zh) * 2020-11-13 2022-05-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CN114468680B (zh) * 2020-11-13 2024-06-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管理系统以及收纳装置管理方法
CN114801946A (zh) * 2021-01-22 2022-07-29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送货小车、送货方法、收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801946B (zh) * 2021-01-22 2024-03-26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送货小车、送货方法、收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12600A1 (en) 2021-01-14
JP7065176B2 (ja) 2022-05-11
JPWO2019176104A1 (ja) 2020-12-17
WO2019176104A1 (ja)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8109A (zh) 投递系统
JP7064912B2 (ja) 車両制御装置、及び配達システム。
CN110271874B (zh) 投递系统
CN110271484B (zh) 车辆控制装置
CN110276861B (zh) 收纳辅助系统
JP2022137013A (ja) 車載機,解錠システム,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機を制御する方法
CN110189066A (zh) 自主移动体、配送系统和服务器装置
WO2009059164A2 (en) User-distributed shared vehicle system
JP6999206B2 (ja) 駐車場管理システム
JP2019070966A (ja) 駐車区画提供方法、駐車区画提供システム、駐車区画提供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90285718A1 (en) Vehicle position detecting system
KR20170083851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한 수하물 배송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컴퓨터로 하여금 실행시킬 수 있는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JP7197332B2 (ja) 駐車場管理システム
US2022005889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Moving Object, and Moving Object
CN113439040B (zh) 移动体
JP7365092B1 (ja) 駐車場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065072A1 (en) Vehicle,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230306092A1 (en)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2119798A (ja) 車載機,解錠システム,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機を制御する方法
KR20220025646A (ko) 플릿 시스템을 위한 이동체 할당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ITBO20130668A1 (it) Sistema e metodo di noleggio di auto elettrich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