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1956A -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1956A
CN111751956A CN201910642687.1A CN201910642687A CN111751956A CN 111751956 A CN111751956 A CN 111751956A CN 201910642687 A CN201910642687 A CN 201910642687A CN 111751956 A CN111751956 A CN 111751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lens
optical axis
lens module
groove structures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426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达
张临安
罗瑞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51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1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模块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具有一光轴,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中至少一侧包含多个凹槽结构以及连接面,连接面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凹槽结构与连接面位于同一侧,凹槽结构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隔,凹槽结构与连接面沿平行光轴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借此,提升消除杂散光的效率,并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体积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成像镜头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成像镜头模块除了在光学设计上的品质提升外,在制造组装精密度也需提升。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其通过在成像镜头模块中的一塑胶透镜上设置凹槽结构,提升消除杂散光的效率,并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体积的小型化。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具有一光轴,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中至少一侧包含多个凹槽结构以及连接面,连接面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凹槽结构与连接面位于同一侧,凹槽结构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隔,凹槽结构与位于同一侧的连接面沿平行光轴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凹槽结构沿环绕光轴的一圆周方向排列。凹槽结构中至少三凹槽结构沿光轴的径向排列。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中所述侧可还包含多个间隔面,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凹槽结构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光吸收层。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所述侧的凹槽结构与另一侧上的光学有效部沿平行光轴方向上有重叠。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连接面可包含圆锥面,其与相邻的透镜接触并同心对正。圆锥面可较凹槽结构远离光轴。另外,圆锥面沿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可设置于凹槽结构与光学有效部之间。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各凹槽结构包含第一结构、第二结构以及阶差面,阶差面设置于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之间。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结构的深度为D1,第二结构的深度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0.3<D1/D2<3。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光学有效部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21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23
其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22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凹槽结构于所述侧的总数量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30≤N1≤720。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外周部的物侧及像侧中另一侧包含多个凹槽结构。另外,凹槽结构于所述另一侧的总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30≤N2≤720。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以及电子感光元件,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面。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具有一光轴,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分别包含多个凹槽结构,其中凹槽结构沿环绕光轴的一圆周方向排列。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分别位于物侧及像侧上的凹槽结构中,至少三凹槽结构沿光轴的一径向排列。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分别可还包含多个间隔面,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分别位于物侧及像侧上的凹槽结构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光吸收层。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一侧的凹槽结构与另一侧上的光学有效部沿平行光轴方向上有重叠。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位于物侧上的凹槽结构与位于像侧上的凹槽结构沿环绕光轴的一圆周方向交替排列,且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不重叠。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光学有效部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31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34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32
其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33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外周部平行光轴的最大宽度为Wmax,凹槽结构的最大深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5<d/Wmax<0.55。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各凹槽结构包含一开口,各凹槽结构沿光轴方向由开口朝塑胶透镜凹陷。另外,各凹槽结构的开口的形状为四方形。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凹槽结构于物侧的总数量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30≤N1≤720。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凹槽结构于像侧的总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30≤N2≤720。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1B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1C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的示意图;
图1D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1E绘示依照沿图1D割面线1E-1E的示意图;
图1F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物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1G绘示依照沿图1F中塑胶透镜的部分割面图;
图1H绘示依照图1G中塑胶透镜的侧视图;
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2B是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2C是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立体图;
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物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3B是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立体图;
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物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4C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4D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物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5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5B是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5C是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参数的示意图;
图5D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5E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物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6A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6B绘示依照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另一外观示意图;
图6C绘示依照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元件示意图;
图6D绘示依照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7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8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9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成像镜头模块:100、200、400、500、611、710、720、730、810、910
镜筒:101、201、401、501
塑胶透镜:110、210、310、410、510
空气间隔:110a、210a、410a、510a
物侧:1101、2101、3101、4101、5101
像侧:1102、2102、3102、4102、5102
光学有效部:111、211、311、411、511
外周部:112、212、312、412、512
间隔面:1121、2121、3121、4121、5121
连接面:1122、2122、3122、4122、5122
圆锥面:1123、2123、3123、4123、5123
凹槽结构:113、213、313、413、513
第一结构:1131、5131
第二结构:1132、5132
阶差面:1133、5133
透镜:121、122、123、124、221、222、223、224、421、422、423、424、521、522、523、524
遮光片:131、132、231、232、431、432、531、532
间隔环:133、233、433、533
固定环:134、234、434、534
成像面:140、240、440、540
电子装置:600、700、800、900
电子感光元件:612
光学防手震组件:640、711
感测元件:650
闪光灯模块:661、740
对焦辅助模块:662、750
成像信号处理元件:670、760
使用者界面:680
触控屏幕:680a
按键:680b
软性电路板:690a
连接器:690b
光轴:X
圆周方向:Dp
径向:Dr
D1:第一结构的深度
D2:第二结构的深度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61
光学有效部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62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63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小内径
Wmax:外周部平行光轴X的最大宽度
d:凹槽结构的最大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具有一光轴,塑胶透镜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一光学有效部以及一外周部,其中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的物侧及像侧中至少一侧包含多个凹槽结构。透过凹槽结构的配置,可提升消除杂散光的效率。再者,外周部的物侧及像侧可接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通过在塑胶透镜二侧皆设置表面结构的加工技术,更可提升消除杂散光的效果。
外周部的物侧及像侧中所述的一侧可还包含一连接面,连接面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其中光学元件可为透镜、遮光片、间隔环、镜筒等,但不以此为限。凹槽结构与连接面位于同一侧,凹槽结构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隔,凹槽结构与位于同一侧的连接面沿平行光轴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借此,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的体积小型化。
凹槽结构沿环绕光轴的一圆周方向排列。借此,提高凹槽结构排列的稠密性,提供射出成型上模具加工的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凹槽结构可沿一周期排列于至少外周部的物侧或像侧上,而周期排列是指凹槽结构以一预设间隔距离沿圆周方向排列。
凹槽结构中至少三凹槽结构沿光轴的一径向排列。借此,提高凹槽结构排列的稠密性,提供射出成型上模具加工的可行性。
外周部的物侧及像侧中至少所述侧可还包含多个间隔面,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借此,可在使用较易施作的加工方法下,维持较佳的成型效率,并保持微小结构的外观稳定性。另外,外周部的物侧及像侧皆可还包含间隔面。间隔面可用以与相邻的光学元件连接。
凹槽结构中至少一者可包含一光吸收层。借此,有助于消除塑胶透镜内部反射传递的杂散光。详细来说,光吸收层可为黑色料,其设置方式可为涂布或镀。
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一侧的凹槽结构与另一侧上的光学有效部沿平行光轴方向上有重叠。借此,可增加凹槽结构拦截杂散光的机率。
连接面可包含一圆锥面,其与相邻的透镜接触并同心对正。借此,可提升成像镜头模块的同心精度,降低组装工差。另外,连接面可用以与透镜、遮光片、间隔环、镜筒等光学元件相互连接配置。
圆锥面可较凹槽结构远离光轴。借此,可同时兼具组装精度以及有效遮蔽杂散光的功效。
圆锥面沿平行光轴的方向上,设置于凹槽结构与光学有效部之间。借此,可同时兼具组装精度以及有效遮蔽杂散光的功效。
各凹槽结构包含一第一结构、一第二结构以及一阶差面,阶差面设置于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之间。借此,可增加凹槽结构的表面积,提高消除塑胶透镜内部反射杂散光的效率,以及提升光吸收层的附着度。
第一结构的深度为D1,第二结构的深度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0.3<D1/D2<3。借此,可提供射出成型模具上可行的加工方式,提升光吸收层的附着度。
光学有效部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71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73
其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72
借此,容易改善实拍时光源出现在视角内的高强度杂散光。
凹槽结构于一侧的总数量为N1(本揭示内容中,即凹槽结构于物侧的总数量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30≤N1≤720。借此,提高凹槽结构排列的稠密性,提供模具加工的可行性。
凹槽结构于另一侧的总数量为N2(本揭示内容中,即凹槽结构于像侧的总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30≤N2≤720。借此,提高凹槽结构排列的稠密性,提供模具加工的可行性。
位于外周部的物侧上的凹槽结构与位于外周部的像侧上的凹槽结构沿环绕光轴的一圆周方向交替排列,且于平行光轴的方向上不重叠。借此,可于塑胶透镜射出成型时,形成扰流的功效,提升塑胶透镜成型品质。
光学有效部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81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83
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82
其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84
借此,凹槽结构的设置范围可涵盖大部分杂散光的主要路径,更有效地遮蔽杂散光。另外,可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86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085
外周部平行光轴的最大宽度为Wmax,凹槽结构的最大深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5<d/Wmax<0.55。借此,凹槽结构的设置范围可涵盖大部分杂散光的主要路径,更有效地遮蔽杂散光。另外,可满足下列条件:0.10<d/Wmax<0.35。
各凹槽结构包含一开口,各凹槽结构沿光轴方向由开口朝塑胶透镜凹陷。借此,有助于成像镜头模块的体积小型化,并有效遮蔽杂散光。另外,各凹槽结构的开口的形状为四方形。借此,提供射出成型上模具加工的可行性,且维持微小结构的外观稳定性。
上述本揭示内容成像镜头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以及电子感光元件,且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面。借此,提供一微型化且成像品质较佳的电子装置。
<第一实施例>
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示意图。由图1A可知,成像镜头模块100包含镜筒101、塑胶透镜110、多个光学元件以及成像面140,其中光学元件分别为透镜121、122、遮光片131、透镜123、遮光片132、间隔环133、透镜124以及固定环134。塑胶透镜110、透镜121、122、遮光片131、透镜123、遮光片132、间隔环133、透镜124以及固定环134皆设置于镜筒101中,成像面140则设置于镜筒101的像侧。
配合参照图1B以及图1C,其中图1B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110的示意图,图1C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参数的示意图。由图1A、图1B以及图1C可知,塑胶透镜110具有光轴X、物侧1101以及像侧1102,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111以及外周部112。光轴X通过光学有效部111,外周部112环绕光学有效部111。外周部112分别于物侧1101及像侧1102包含多个凹槽结构113。各凹槽结构113包含第一结构1131、第二结构1132以及阶差面1133,阶差面1133设置于第一结构1131与第二结构1132之间。各凹槽结构113包含开口(未另标示),各凹槽结构113沿光轴X方向由开口朝塑胶透镜110凹陷;也就是说,各凹槽结构113沿光轴X由第一结构1131朝第二结构1132的方向凹陷。请参后图1F,开口的形状可为四方形,但不以此为限。
请配合参照图1D以及图1E,其中图1D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110的像侧1102的平面示意图,图1E绘示依照沿图1D割面线1E-1E的示意图。外周部112于像侧1102包含凹槽结构113,凹槽结构1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1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1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一实施例中,外周部112于像侧1102上,四凹槽结构1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1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112于像侧1102还包含多个间隔面1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113。
请配合参照图1F、图1G以及图1H,其中图1F是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110的物侧1101的平面示意图,图1G绘示依照沿图1F中塑胶透镜110的部分割面图,图1H绘示依照图1G中塑胶透镜110的侧视图。外周部112于物侧1101包含凹槽结构113,凹槽结构1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1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1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一实施例中,外周部112于物侧1101上,四凹槽结构1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但非各四凹槽结构113皆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1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112于物侧1101还包含多个间隔面1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113。
由图1H可知,位于物侧1101上的凹槽结构113与位于像侧1102上的凹槽结构1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交替排列,且于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不重叠。
再参照图1A可知,外周部112于物侧1101包含连接面1122,连接面1122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X,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凹槽结构113与连接面1122位于同一侧(第一实施例中,即物侧1101),凹槽结构113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第一实施例中,即透镜123)之间具有空气间隔110a,位于同一侧的凹槽结构113与连接面1122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另外,连接面1122包含圆锥面1123,其与相邻的透镜123接触并同心对正,而连接面112则与相邻的遮光片132连接。圆锥面1123沿垂直光轴X的方向上,设置于凹槽结构113与光学有效部111之间。
配合参照图1B、图1C、图1D以及图1F可知,第一结构1131的深度为D1,第二结构1132的深度为D2,光学有效部111位于物侧1101及像侧1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02
凹槽结构113位于物侧1101及像侧1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03
凹槽结构113位于物侧1101及像侧1102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04
外周部112平行光轴X的最大宽度为Wmax,凹槽结构113的最大深度为d,凹槽结构113于物侧1101的总数量为N1,凹槽结构113于像侧1102的总数量为N2,其分别满足下列表一的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01
<第二实施例>
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00的示意图。由图2A可知,成像镜头模块200包含镜筒201、塑胶透镜210、多个光学元件以及成像面240,其中光学元件分别为透镜221、222、遮光片231、透镜223、遮光片232、间隔环233、透镜224以及固定环234。塑胶透镜210、透镜221、222、遮光片231、透镜223、遮光片232、间隔环233、透镜224以及固定环234皆设置于镜筒201中,成像面240则设置于镜筒201的像侧。
配合参照图2B,其中图2B是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210的示意图。由图2A以及图2B可知,塑胶透镜210具有光轴X、物侧2101以及像侧2102,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211以及外周部212。光轴X通过光学有效部211,外周部212环绕光学有效部211。外周部212分别于物侧2101及像侧2102包含多个凹槽结构213。配合参照图1B可知,各凹槽结构213包含第一结构、第二结构以及阶差面,阶差面设置于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之间,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结构、第二结构以及阶差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结构1131、第二结构1132以及阶差面1133相同,在此不另绘示及赘述。各凹槽结构213包含开口(未另标示),各凹槽结构213沿光轴X方向由开口朝塑胶透镜210凹陷。请参后图2D以及图2E,开口的形状可为四方形,但不以此为限。
请配合参照图2C以及图2D,其中图2C是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210的像侧2102的平面示意图,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210的立体图。外周部212于像侧2102包含凹槽结构213,凹槽结构2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2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2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二实施例中,外周部212于像侧2102上,四凹槽结构2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2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212于像侧2102还包含多个间隔面2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213。
请配合参照图2E,其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210的物侧2101的平面示意图。外周部212于物侧2101包含凹槽结构213,凹槽结构2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2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2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二实施例中,外周部212于物侧2101上,三凹槽结构2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但非各三凹槽结构213皆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2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212于物侧2101还包含多个间隔面2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213。
由图2B可知,位于物侧2101及像侧2102中的一侧的凹槽结构213与另一侧上的光学有效部211沿平行光轴X方向上有重叠;具体而言,第二实施例中,位于物侧2101的凹槽结构213与像侧2102的光学有效部211沿平行光轴X方向上有重叠。
再参照图2A可知,外周部212于物侧2101包含连接面2122,连接面2122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X,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凹槽结构213与连接面2122位于同一侧(第二实施例中,即物侧2101),凹槽结构213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第二实施例中,即透镜223)之间具有空气间隔210a,位于同一侧的凹槽结构213与连接面2122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另外,连接面2122包含圆锥面2123,其与相邻的透镜223接触并同心对正,而连接面2122则与相邻的遮光片232连接。圆锥面2123较同侧的凹槽结构213远离光轴X。
配合参照图2B、图2C、图2E可知,光学有效211部位于物侧2101及像侧2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22
凹槽结构213位于物侧2101及像侧2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23
凹槽结构213位于物侧2101及像侧2102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24
外周部212平行光轴X的最大宽度为Wmax,凹槽结构213的最大深度为d,凹槽结构213于物侧2101的总数量为N1,凹槽结构213于像侧2102的总数量为N2,其分别满足下列表二的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21
<第三实施例>
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塑胶透镜310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可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同,配置包含镜筒(图未绘示)、塑胶透镜310、多个光学元件(图未绘示)以及成像面(图未绘示),在此不另赘述。
由图3A可知,塑胶透镜310具有光轴X、物侧3101以及像侧3102,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311以及外周部312。光轴X通过光学有效部311,外周部312环绕光学有效部311。外周部312分别于物侧3101及像侧3102包含多个凹槽结构313。各凹槽结构313包含第一结构、第二结构以及阶差面,阶差面设置于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之间,而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结构、第二结构以及阶差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结构1131、第二结构1132以及阶差面1133相同,在此不另绘示及赘述。各凹槽结构313包含开口(未另标示),各凹槽结构313沿光轴X方向由开口朝塑胶透镜310凹陷。请参后图3B以及图3D,开口的形状可为四方形,但不以此为限。
请配合参照图3B以及图3C,其中图3B是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310的像侧3102的平面示意图,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310的立体图。外周部312于像侧3102包含凹槽结构313,凹槽结构3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3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3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三实施例中,外周部312于像侧3102上,四凹槽结构3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3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312于像侧3102还包含多个间隔面3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313。
请配合参照图3D,其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310的物侧3101的平面示意图。外周部312于物侧3101包含凹槽结构313,凹槽结构3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3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3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三实施例中,外周部312于物侧3101上,三凹槽结构3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但非各三凹槽结构313皆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3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312于物侧3101还包含多个间隔面3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313。
由图3A可知,位于物侧3101及像侧3102中的一侧的凹槽结构313与另一侧上的光学有效部311沿平行光轴X方向上有重叠;具体而言,第三实施例中,位于物侧3101的凹槽结构313与像侧3102的光学有效部311沿平行光轴X方向上有重叠。
再参照图3A可知,外周部312于物侧3101包含连接面3122,连接面3122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X,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凹槽结构313与连接面3122位于同一侧(第三实施例中,即物侧3101),凹槽结构313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之间具有空气间隔(图未绘示),位于同一侧的凹槽结构313与连接面3122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另外,连接面3122包含圆锥面3123,其与相邻的透镜(图未绘示)接触并同心对正。圆锥面3123较同侧的凹槽结构313远离光轴X。
配合参照图3A、图3B以及图3D可知,光学有效311部位于物侧3101及像侧3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31
凹槽结构313位于物侧3101及像侧3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32
凹槽结构313位于物侧3101及像侧3102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33
外周部312平行光轴X的最大宽度为Wmax,凹槽结构313的最大深度为d,凹槽结构313于物侧3101的总数量为N1,凹槽结构313于像侧3102的总数量为N2,其分别满足下列表三的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41
<第四实施例>
图4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400的示意图。由图4A可知,成像镜头模块400包含镜筒401、塑胶透镜410、多个光学元件以及成像面440,其中光学元件分别为透镜421、422、遮光片431、432、透镜423、间隔环433、透镜424以及固定环434。塑胶透镜410、透镜421、422、遮光片431、遮光片432、透镜423、间隔环433、透镜424以及固定环434皆设置于镜筒401中,成像面440则设置于镜筒401的像侧。
配合参照图4B,其是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透镜410的示意图。由图4A以及图4B可知,塑胶透镜410具有光轴X、物侧4101以及像侧4102,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411以及外周部412。光轴X通过光学有效部411,外周部412环绕光学有效部411。外周部412分别于物侧4101及像侧4102包含多个凹槽结构413。配合参照图1B可知,各凹槽结构413包含第一结构、第二结构以及阶差面,阶差面设置于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之间,而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第二结构以及阶差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结构1131、第二结构1132以及阶差面1133相同,在此不另绘示及赘述。各凹槽结构413包含开口(未另标示),各凹槽结构413沿光轴X方向由开口朝塑胶透镜410凹陷。请参后图4C以及图4D,开口的形状可为四方形,但不以此为限。
请配合参照图4C,其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透镜410的像侧4102的平面示意图。外周部412于像侧4102包含凹槽结构413,凹槽结构4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4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4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四实施例中,外周部412于像侧4102上,四凹槽结构4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4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412于像侧4102还包含多个间隔面4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413。
请配合参照图4D,其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塑胶透镜410的物侧4101的平面示意图。外周部412于物侧4101包含凹槽结构413,凹槽结构4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4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4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四实施例中,外周部412于物侧4101上,三凹槽结构4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但非各三凹槽结构413皆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4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412于物侧4101还包含多个间隔面4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413。
再参照图4A可知,外周部412于物侧4101包含连接面4122,连接面4122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X,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凹槽结构413与连接面4122位于同一侧(第四实施例中,即像侧4102),凹槽结构413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第四实施例中,即遮光片432)之间具有空气间隔410a,位于同一侧的凹槽结构413与连接面4122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另外,连接面4122包含圆锥面4123,其与相邻的透镜423接触并同心对正,且连接面4122亦与相邻的透镜423及遮光片432连接。圆锥面4123较同侧的凹槽结构413远离光轴X。
配合参照图4B、图4C以及图4D可知,光学有效411部位于物侧4101及像侧4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51
凹槽结构413位于物侧4101及像侧4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52
凹槽结构413位于物侧4101及像侧4102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53
外周部412平行光轴X的最大宽度为Wmax,凹槽结构413的最大深度为d,凹槽结构413于物侧4101的总数量为N1,凹槽结构413于像侧4102的总数量为N2,其分别满足下列表四的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54
<第五实施例>
图5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500的示意图。由图5A可知,成像镜头模块500包含镜筒501、塑胶透镜510、多个光学元件以及成像面540,其中光学元件分别为透镜521、522、遮光片531、遮光片532、透镜523、间隔环533、透镜524以及固定环534。塑胶透镜510、透镜521、522、遮光片531、532、透镜523、间隔环533、透镜524以及固定环534皆设置于镜筒501中,成像面540则设置于镜筒501的像侧。
配合参照图5B以及图5C,其中图5B是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塑胶透镜510的示意图,图5C是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参数的示意图。由图5A、图5B以及图5C可知,塑胶透镜510具有光轴X、物侧5101以及像侧5102,其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光学有效部511以及外周部512。光轴X通过光学有效部511,外周部512环绕光学有效部511。外周部512分别于物侧5101及像侧5102包含多个凹槽结构513。各凹槽结构513包含第一结构5131、第二结构5132以及阶差面5133,阶差面5133设置于第一结构5131与第二结构5132之间。各凹槽结构513包含开口(未另标示),各凹槽结构513沿光轴X方向由开口朝塑胶透镜510凹陷;也就是说,各凹槽结构513沿光轴X由第一结构5131朝第二结构5132的方向凹陷。请参后图5E,开口的形状可为四方形,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凹槽结构513包含光吸收层(未另标示),设置于第一结构5131、第二结构5132以及阶差面5133上。
请配合参照图5D,其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塑胶透镜510的像侧5102的平面示意图。外周部512于像侧5102包含凹槽结构513,凹槽结构5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5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5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五实施例中,外周部512于像侧5102上,五凹槽结构1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5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512于像侧5102还包含多个间隔面5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513。
请配合参照图5E,其绘示依照图5A第五实施例中塑胶透镜510的物侧5101的平面示意图。外周部512于物侧5101包含凹槽结构513,凹槽结构513沿环绕光轴X的圆周方向Dp排列。凹槽结构513中至少三凹槽结构5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详细来说,第五实施例中,外周部512于物侧5101上,三凹槽结构513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但非各四凹槽结构513皆沿光轴X的径向Dr排列,且径向Dr仅为一示意,塑胶透镜510沿光轴X的径向不以其为限。外周部512于物侧5101还包含多个间隔面5121,分别环绕于各凹槽结构513。
再参照图5A可知,外周部512于像侧5102包含连接面5122,连接面5122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光轴X,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凹槽结构513与连接面5122位于同一侧(第五实施例中,即物侧5101),凹槽结构513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第五实施例中,即遮光片532)之间具有空气间隔510a,位于同一侧的凹槽结构513与连接面5122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另外,连接面5122包含圆锥面5123,其与相邻的透镜523接触并同心对正,而连接面512亦与相邻的透镜523连接。
配合参照图5B、图5C、图5D以及图5E可知,第一结构5131的深度为D1,第二结构5132的深度为D2,光学有效部511位于物侧5101及像侧5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71
凹槽结构513位于物侧5101及像侧5102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72
凹槽结构513位于物侧5101及像侧5102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73
外周部512平行光轴X的最大宽度为Wmax,凹槽结构513的最大深度为d,凹槽结构513于物侧5101的总数量为N1,凹槽结构513于像侧5102的总数量为N2,其分别满足下列表五的条件。
Figure BDA0002132421030000174
<第六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其中图6A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0的外观示意图,图6B绘示依照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00的另一外观示意图,图6C绘示依照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00的元件示意图,图6D绘示依照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00的方块图。由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可知,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600包含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611以及电子感光元件612,电子感光元件612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611的成像面(图未绘示)。借此,有助于满足现今电子装置市场对于搭载于其上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量产及外观要求。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600的使用者界面680进入拍摄模式,其中第六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可为触控屏幕680a、按键680b等。此时成像镜头模块611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612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 SignalProcessor,ISP)670。
因应电子装置60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600可还包含光学防手震组件640,是可为OIS防抖回馈装置,进一步地,电子装置60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未另标号)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650。第六实施例中,辅助光学元件为闪光灯模块661以及对焦辅助模块662,闪光灯模块661可用以补偿色温,对焦辅助模块662可为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650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600中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640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60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触控屏幕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触控屏幕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再者,由图6C可知,光学防手震组件640、感测元件650、闪光灯模块661以及对焦辅助模块662可设置在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690a上,并透过连接器690b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670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成像镜头模块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相机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60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七实施例>
图7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700的示意图。由图7可知,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70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700包含三成像镜头模块710、720、730、闪光灯模块740、对焦辅助模块750、成像信号处理元件760、使用者界面(图未绘示)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图未绘示),其中成像镜头模块710、720、730均朝向同一侧(即朝向物侧)。当使用者透过使用者界面对被摄物进行拍摄,电子装置700利用成像镜头模块710、720、730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740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750提供的被摄物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成像信号处理元件760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模块710、720、730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其中对焦辅助模块750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使用者界面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处理软件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
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710、720、730分别为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任一者,且不以此为限。
另外,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710外侧设置有光学防手震组件711,是可为OIS防抖回馈装置。成像镜头模块730则为望远镜头,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
<第八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8,其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0的示意图。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80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成像镜头模块81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810的成像面(图未揭示)。
<第九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9,其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900的示意图。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900是一穿戴式装置,电子装置90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成像镜头模块91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910的成像面(图未揭示)。
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内容,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该塑胶透镜具有一光轴,该塑胶透镜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
一光学有效部,该光轴通过该光学有效部;以及
一外周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该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中至少一侧包含:
多个凹槽结构;以及
一连接面,该连接面为环状平面且垂直于该光轴,并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与该连接面位于同一侧,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与相邻的该至少一光学元件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隔,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与位于同一侧的该连接面沿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沿环绕该光轴的一圆周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中至少三该凹槽结构沿该光轴的一径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中至少该侧还包含:
多个间隔面,分别环绕于各该凹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光吸收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该侧的所述凹槽结构与另一侧上的该光学有效部沿平行该光轴方向上有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面包含:
一圆锥面,其与相邻的一透镜接触并同心对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圆锥面较所述多个凹槽结构远离该光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圆锥面沿垂直该光轴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与该光学有效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凹槽结构包含一第一结构、一第二结构以及一阶差面,该阶差面设置于该第一结构与该第二结构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构的深度为D1,该第二结构的深度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
0.3<D1/D2<3。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有效部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FDA0002132421020000023
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FDA0002132421020000021
其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FDA000213242102000002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于该侧的总数量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
30≤N1≤7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外周部的物侧及像侧中另一侧包含多个凹槽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于该另一侧的总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
30≤N2≤720。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模块的一成像面。
17.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该塑胶透镜具有一光轴,该塑胶透镜由中心到周边依序包含:
一光学有效部,该光轴通过该光学有效部;以及
一外周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该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分别包含:
多个凹槽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结构沿环绕该光轴的一圆周方向排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物侧及像侧上的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中,至少三该凹槽结构沿该光轴的一径向排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外周部于物侧及像侧分别还包含:
多个间隔面,分别环绕于各该凹槽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物侧及像侧上的所述凹槽结构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光吸收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一侧的所述凹槽结构与另一侧上的该光学有效部沿平行该光轴方向上有重叠。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物侧上的所述凹槽结构与位于像侧上的所述凹槽结构沿环绕该光轴的一圆周方向交替排列,且于平行该光轴的方向上不重叠。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有效部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FDA0002132421020000031
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大外径为
Figure FDA0002132421020000032
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位于物侧及像侧中的最小内径为
Figure FDA0002132421020000034
其满足下列条件:
Figure FDA0002132421020000033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外周部平行该光轴的最大宽度为Wmax,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最大深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d/Wmax<0.55。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凹槽结构包含一开口,各该凹槽结构沿该光轴方向由该开口朝该塑胶透镜凹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凹槽结构的该开口的形状为四方形。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于物侧的总数量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
30≤N1≤720。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于像侧的总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
30≤N2≤720。
CN201910642687.1A 2019-03-29 2019-07-16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17519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393A TWI703342B (zh) 2019-03-29 2019-03-29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108111393 2019-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1956A true CN111751956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0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2687.1A Pending CN111751956A (zh) 2019-03-29 2019-07-16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1181B2 (zh)
CN (1) CN111751956A (zh)
TW (1) TWI7033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9820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诚瑞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及镜头模组
CN114563851A (zh) * 2020-11-13 2022-05-3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4927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片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435553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53795B (zh) * 2021-02-09 2022-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7111271B (zh) * 2023-10-16 2024-03-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5601A (ja) * 1987-02-23 1988-08-25 Hitachi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
CN205374783U (zh) * 2015-11-16 2016-07-06 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微结构的镜片
TWI612354B (zh) * 2016-12-14 2018-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08693629A (zh) * 2017-04-10 2018-10-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25321A (ko) * 2002-07-08 2005-03-14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광학 렌즈 컴포넌트 및 광학 렌즈 장치
KR101425788B1 (ko) 2012-09-05 2014-08-06 주식회사 코렌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시스템
KR101525673B1 (ko) * 2013-09-03 2015-06-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및 렌즈 모듈
US9507116B2 (en) * 2013-11-26 2016-11-2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TWM512712U (zh) * 2015-05-27 2015-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4650004U (zh) 2015-05-27 2015-09-1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4758902U (zh) 2015-07-06 2015-11-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光学镜头、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M514580U (zh) 2015-07-06 2015-1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塑膠鏡筒、光學鏡頭、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5103485U (zh) 2015-11-09 2016-03-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5139406U (zh) 2015-11-20 2016-04-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TWM517334U (zh) 2015-11-20 2016-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9638838B1 (en) * 2015-12-09 2017-05-02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ens having microstructures
CN205485018U (zh) 2016-02-03 2016-08-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TWM523103U (zh) 2016-02-03 2016-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7093U (zh) 2016-02-05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2016-06-30 2016-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6697B (zh) 2016-10-13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5601A (ja) * 1987-02-23 1988-08-25 Hitachi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
CN205374783U (zh) * 2015-11-16 2016-07-06 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微结构的镜片
TWI612354B (zh) * 2016-12-14 2018-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08693629A (zh) * 2017-04-10 2018-10-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9820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诚瑞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及镜头模组
CN114563851A (zh) * 2020-11-13 2022-05-3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4563851B (zh) * 2020-11-13 2023-09-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035A (zh) 2020-10-01
US11531181B2 (en) 2022-12-20
TWI703342B (zh) 2020-09-01
US20200310073A1 (en)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1956A (zh)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8303776B (zh) 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647480B (zh)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111751957B (zh)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2068231B (zh)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0837176B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0982875U (zh)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TWI728467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CN213780512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201825999A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14518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815160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TWI625587B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769815B (zh) 塑膠光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4586080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458829B (zh)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4503998U (zh)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