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8231B -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8231B
CN112068231B CN202010993363.5A CN202010993363A CN112068231B CN 112068231 B CN112068231 B CN 112068231B CN 202010993363 A CN202010993363 A CN 202010993363A CN 112068231 B CN112068231 B CN 112068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ening
light
outer skin
shield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33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8231A (zh
Inventor
许誌文
郑至伟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18915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206823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68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8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06Anti-reflective coat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01L31/1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遮光片包含一第一外表层、一第二外表层,一内部基材层以及一中心轴。第一外表层包含一第一开孔,第二外表层包含一第二开孔,内部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其中内部基材层包含一基材开孔,中心轴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及基材开孔同轴,当满足特定条件,有利于消减杂散光。本发明还公开了具有上述遮光片的成像镜头与具有上述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2月15日、申请号为201611161702.3、发明名称为“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遮光片及成像镜头,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遮光片及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搭载有成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移动通讯产品的普及,连带带动小型化成像镜头的兴起,对具有高解析度与优良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成像镜头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遮光片通常用于遮蔽成像镜头内部不必要的光线,遮光片的表面性质攸关着对杂散光的抑制效果,因此,遮光片的表面性质连带地影响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习用的遮光片材质通常使用外表含碳材质,内部夹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之类塑胶材料的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已知且广泛的复合材料常用于提高母材料的强度,而这里所使用外表含碳材质的复合材料则还有取其表面是黑色可吸收光线的特性,这里所述用于制造遮光片的复合材料因制作方式的关系可为料带的形式,可具有薄片化的优势,利用控制内部夹层的制造过程可让复合材料具有均匀厚度,容易做到不易翘曲且平整的极细薄片(thin film)。此外,已知的遮光片通常具有一内孔,通常使用冲压的方法制造而成,然其冲压而成的内孔表面光滑明亮而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因而无法有效消减杂散光,因而无法满足高阶成像装置的需求。
习用遮光片的结构可参考图1A和图1B,图1A是绘示习用的一种遮光片1的前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遮光片1沿割面线1b-1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遮光片1为环形,且可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层L1、基材层L3以及外层L2,外层L1、基材层L3以及外层L2分别包含一个圆形内孔(未标号),且外层L1、基材层L3以及外层L2的圆形内孔孔径相等,也就是说,外层L1、基材层L3以及外层L2朝向圆形内孔的表面(以下简称内面,且未标号)彼此切齐,当入射光线M1、入射光线M'1入射到内面,会形成反射光线R1、反射光线R'1,当遮光片1应用于成像镜头,反射光线R1与反射光线R'1仍会进入成像镜头而干扰成像,因此,习用的遮光片1的结构无法有效消减杂散光。
综上所述,如何强化遮光片消减杂散光的能力以提升小型化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遮光片、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通过遮光片内部基材层的基材开孔最小直径大于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的直径,可有利于消减杂散光,进而改善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进而使电子产品满足更高阶的成像需求。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遮光片,包含第一外表层、第二外表层、内部基材层以及中心轴。第一外表层包含第一开孔。第二外表层包含第二开孔。内部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其中内部基材层包含基材开孔。中心轴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及基材开孔同轴。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Φsmin>Φ1;Φsmin>Φ2;2.0μm<(Φsmin-Φ1)/2<200μm;以及2.0μm<(Φsmin-Φ2)/2<200μm。通过本段所述特征,有利于消减杂散光。
依据上段所述的遮光片,其中内部基材层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可分别是黑色含碳材质层。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0μm<(Φsmin-Φ1)/2<85μm;以及3.0μm<(Φsmin-Φ2)/2<85μm。遮光片可还包含空气夹层,空气夹层平行中心轴的长度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μm<d<49μm。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μm<t<49μm。空气夹层平行中心轴的长度为d,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2<d/t<0.67。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93<Φ1/Φ2<1.07。遮光片的最大外径为Φ,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1000t/Φ<50。通过上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有利于遮光片的薄型化并兼顾减少漫射光的反射。
根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镜筒、光学镜组以及上述的遮光片,光学镜组设置于镜筒内,遮光片也设置于镜筒内。通过本段所述特征,可有效遮光,减少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镜头反射光强度,进而改善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依据前述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片的第一外表层还包含第一表面与成像镜头的物侧面对应,遮光片的第二外表层还包含第二表面与成像镜头的像侧面对应,且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镀有一抗反射膜层。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中可仅一表面镀有抗反射膜层。通过上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光线的反射,而可更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根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以及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通过本段所述特征,可有效降低杂散光的反射,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根据本发明又提供一种遮光片,包含第一外表层、第二外表层、内部基材层、空气夹层以及中心轴。第一外表层包含第一开孔。第二外表层包含第二开孔。内部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其中内部基材层包含基材开孔。空气夹层位于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间,且空气夹层靠近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中心轴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及基材开孔同轴。空气夹层平行中心轴的长度为d,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5μm<d<50μm;2.0μm<(Φsmin-Φ1)/2<200μm;以及2.0μm<(Φsmin-Φ2)/2<200μm。通过本段所述特征,有利于减少漫射光的反射,从而有效消减杂散光。
依据上段所述的遮光片,其中内部基材层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可分别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各内部基材层、第一外表层与第二外表层的厚度可为均匀。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0μm<(Φsmin-Φ1)/2<85μm;以及3.0μm<(Φsmin-Φ2)/2<85μm。空气夹层平行中心轴的长度为d,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2<d/t<0.67。通过上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可有利于缩短制造空气夹层的时间,并兼顾减少反射光的功效。
根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镜筒、光学镜组以及上述的遮光片,光学镜组设置于镜筒内,遮光片也设置于镜筒内。通过本段所述特征,可有效遮光,减少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镜头反射光强度,进而改善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依据上段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片的第一外表层还包含第一表面与成像镜头的物侧面对应,遮光片的第二外表层还包含第二表面与成像镜头的像侧面对应,且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镀有抗反射膜层。通过本段所述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光线的反射,而可更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根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以及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通过本段所述特征,可有效降低杂散光的反射,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A是绘示习用的一种遮光片的前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遮光片沿割面线1b-1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遮光片的前视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遮光片的夹层结构分离示意图;
图2C是图2A中遮光片沿割面线2c-2c的剖面示意图;
图2D是图2A中遮光片的复合材料示意图;
图2E是图2D中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离示意图;
图3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遮光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2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遮光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示意图;
图1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示意图;
图15A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5B是绘示图15A中取像装置与其他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5C是绘示图15A中取像装置与其他模块的另一连接示意图;
图16A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透视示意图;
图16B是绘示图16A中电子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1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示意图。
【符号说明】
遮光片:1
外层:L1、L2
基材层:L3
入射光线:M1、M'1、M2、M'2
反射光线:R1、R'1、R2、R'2
电子装置:20、30、40
取像装置:10、31、41
成像镜头:11
驱动装置组:12
电子感光元件:13
导线电路:14、15、16
闪光灯模块:22
对焦辅助模块:23
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4
使用者界面:25
第一外表材料层:110A
第二外表材料层:120A
内部基材材料层:130A
遮光片: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
第一外表层: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
第一开孔: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1111
第一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1112
第二表面: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3、1013、1113
第二外表层: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
第二开孔: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1121
第一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1122
第二表面: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3、1023、1123
内部基材层: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1130
基材开孔: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1131
空气夹层: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1140
抗反射膜层:250
成像镜头:2000
镜筒:2100
光学镜组:2200
物侧面:2300
像侧面:2400
成像面:2500
第一透镜:2210
第二透镜:2220
第三透镜:2230
第四透镜:2240
第五透镜:2250
第六透镜:2260
间隔元件:2610、2620、2630、2640
电子装置:3000
电子感光元件:3100
Z:中心轴
d:空气夹层平行中心轴的长度
t:遮光片的厚度
Φ1:第一开孔的直径
Φ2:第二开孔的直径
Φsmin: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
Φ:遮光片的最大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遮光片>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遮光片100的前视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遮光片100的夹层结构分离示意图,图2C是图2A中遮光片100沿割面线2c-2c的剖面示意图。图2A至图2C中,遮光片100包含第一外表层110、第二外表层120、内部基材层130以及中心轴Z。
请同时参照图2D和图2E,图2D是图2A中遮光片100的复合材料示意图,图2E是图2D中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离示意图。由图2D和图2E可知,复合材料包含第一外表材料层110A、第二外表材料层120A以及内部基材材料层130A,其中,图2E为更清楚呈现第一外表材料层110A、第二外表材料层120A以及内部基材材料层130A的关系,其乃绘示第一外表材料层110A与第二外表材料层120A受外力拉扯撕开后材质因非均匀延展而呈现扭曲的情形,然而,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外表材料层110A、第二外表材料层120A以及内部基材材料层130A为紧密贴合,如图2D所示。借此,复合材料因制作方式的关系可为料带的形式,具有薄片化的优势,利用控制内部夹层的制造过程可让复合材料具有均匀厚度,容易做到不易翘曲且平整的极细薄片(thin film)复合材,而有利于遮光片100的薄型化。
请复参照图2A至图2C,第一外表层110包含第一开孔111。第二外表层120包含第二开孔121。内部基材层1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110与第二外表层1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110与第二外表层120,其中内部基材层130包含基材开孔13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111、第二开孔121及基材开孔1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1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1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113,第二外表层1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1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123。第一外表层110以第二表面113与内部基材层130连接,第二外表层120以第一表面122与内部基材层130连接,此外,第一开孔111、第二开孔121与基材开孔131彼此对应。
基材开孔1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第一开孔1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Φsmin>Φ1;以及Φsmin>Φ2。借此,第一外表层110、第二外表层120与内部基材层130形成一与基材开孔131连通的内部空间(请见图2C),所述内部空间在不填充其他材料时,可形成空气夹层140,换言之,空气夹层140位于第一外表层110与第二外表层120间,且空气夹层140靠近第一开孔111与第二开孔121,并和基材开孔131连通。前述“空气夹层140靠近第一开孔111与第二开孔121”是指空气夹层140相较于内部基材层130更靠近第一开孔111与第二开孔121。
如图2C所示,当入射光线M2与入射光线M'2入射到内部空间(空气夹层140)中的表面,即内部基材层130朝向基材开孔131的表面(未另标号)或第一外表层110的第二表面113或第二外表层120的第一表面122时,所产生的反射光线R2与反射光线R'2易于内部空间(空气夹层140)中再次反射,因此,遮光片100可有效衰减由其反射而出的反射光强度,当遮光片100应用于成像镜组,可有利于消减杂散光,而提升成像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空间为空气夹层140,通过空气夹层140可减少漫射光的反射。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部空间可填充其他容易吸收或降低反射光线的材料,例如:含碳材料的黑色粉体或黑色胶体或是抗反射涂层材料,其中抗反射涂层材料可包含TiO2与SiO2。所填充吸光或降反射的材料以不突出于内部空间为佳。此外,如图2C所示,内部基材层130朝向基材开孔131的表面可设置为倾斜的粗糙面,借此可进一步衰减由空气夹层140反射而出的反射光强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部基材层130朝向基材开孔131的表面可设置为具有弧度且倾斜的平滑面(例如图5、图6),或者,内部基材层130朝向基材开孔131的表面可为凹面(例如图7)或凸面(例如图8)。
内部基材层1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110与第二外表层120可为黑色碳纤维层。借此,遮光片100为复合材质,有利于薄型化。此外,使用黑色碳纤维可兼顾强度与消光的需求。具体来说,塑胶材质层的塑胶材质可为黑色或透明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黑色或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其组合。
基材开孔1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第一开孔1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Φ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0μm<(Φsmin-Φ1)/2<200μm;以及2.0μm<(Φsmin-Φ2)/2<200μm。借此,特定范围内的尺寸差异可兼顾减少反射光的功效与制造空气夹层140的时间。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0μm<(Φsmin-Φ1)/2<85μm;以及3.0μm<(Φsmin-Φ2)/2<85μm。
空气夹层1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借此,5μm<d<50μm。可减少漫射光的行走路径。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μm<d<49μm。
遮光片100的厚度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μm<t<49μm。借此,遮光片100的厚度适当,可减少施作空气夹层140的时间与成本。
空气夹层1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100的厚度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2<d/t<0.67。借此,有利于减少制程的物料耗费与生产成本。
第一开孔1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Φ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93<Φ1/Φ2<1.07。借此,有利于使用冲压或激光切割方式制造第一开孔111与第二开孔121,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遮光片100的最大外径为Φ,遮光片100的厚度为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1000t/Φ<50。借此,可兼具较大的遮光范围与较小的体积。
内部基材层130、第一外表层110与第二外表层120的厚度可为均匀。借此,可快速且大量生产,使原料容易以料带的形式供应,便于后续的制程加工。前述厚度可为均匀,是指厚度均一,也就是内部基材层130除了基材开孔131以外的区域,内部基材层130平行中心轴Z的厚度皆相同。第一外表层110除了第一开孔111以外的区域,第一外表层110平行中心轴Z的厚度皆相同。第二外表层120除了第二开孔121以外的区域,第二外表层120平行中心轴Z的厚度皆相同。
图3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遮光片200的剖面示意图。图3中,遮光片200包含第一外表层210、第二外表层220、内部基材层23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210包含第一开孔211。第二外表层220包含第二开孔221。内部基材层2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210与第二外表层2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210与第二外表层220,其中内部基材层230包含基材开孔23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211、第二开孔221及基材开孔2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2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2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213,第二外表层2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2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223。第一外表层210以第二表面213与内部基材层230连接,第二外表层220以第一表面222与内部基材层230连接,此外,第一开孔211、第二开孔221与基材开孔231彼此对应。第一外表层210、第二外表层220与内部基材层230形成一与基材开孔231连通的内部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空间没有填充其他材料而形成空气夹层240。
第一外表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外表层220的第二表面223其中至少一表面镀有抗反射膜层250。借此,可提升遮光片200衰减反射光的效果,并使遮光片200可适用的材质更为宽广。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有第一外表层210的第一表面212镀有抗反射膜层25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仅有第二外表层220的第二表面223镀有抗反射膜层250。借此,可增加正、反面辨识的功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第一外表层210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外表层220的第二表面223同时镀有抗反射膜层250,借此,可进一步提升遮光片200衰减反射光的效果,并使遮光片200可适用的材质更为宽广。
抗反射膜层250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借此,可增加遮光片200抗氧化的化学功效,减少因制程所需的流程而引起额外的影响。具体来说,抗反射膜层250可为多个膜层结构,且所述多个膜层结构中包含至少一二氧化硅材质层。
关于遮光片200的其他细节可与图2A至图2C中的遮光片100相同,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成像镜头>
图13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2000示意图。图13中,成像镜头2000包含镜筒2100、光学镜组2200以及遮光片100。光学镜组2200设置于镜筒2100内,遮光片100也设置于镜筒2100内。借此,可有效遮光,减少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镜头2000的反射光强度,进而改善成像镜头2000的成像品质。
具体来说,成像镜头2000还包含一物侧面2300、一像侧面2400与一成像面2500,物侧面2300朝向被摄物(图未揭示),而像侧面2400朝向成像面2500。光学镜组2200可包含至少二透镜(2210、2220、2230、2240、2250、2260),而遮光片100与所述至少一透镜(2210、2220、2230、2240、2250、2260)邻接,不同透镜(2210、2220、2230、2240、2250、2260)间还可包含其他间隔元件(2610、2620、2630、2640)。
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镜组2200包含第一透镜2210、第二透镜2220、第三透镜2230、第四透镜2240、第五透镜2250与第六透镜2260。遮光片100设置于第三透镜2230与第四透镜2240之间,遮光片100的第一外表层110的第一表面112(标号请参见图2C)与成像镜头2000的物侧面2300对应,遮光片100的第二外表层120的第二表面123(标号请参见图2C)与成像镜头2000的像侧面2400对应,而间隔元件2610设置于第一透镜2210与第二透镜2220之间,间隔元件2620设置于第二透镜2220与第三透镜2230之间,间隔元件2630设置于第四透镜2240与第五透镜2250之间,间隔元件2640设置于第五透镜2250与第六透镜226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片100设置的位置以及使用的数量仅为例示,在实际应用时,遮光片100可设置于第一透镜2210至第六透镜2260中任意两透镜之间,且间隔元件2610、间隔元件2620、间隔元件2630及/或间隔元件2640可替换为遮光片100。
此外,遮光片100的第一外表层110的第一表112面与第二外表层120的第二表面123中至少一表面可镀有一抗反射膜层,关于抗反射膜层的有关细节可参考图3,在此不予赘述。借此,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光线的反射,而可更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2000的成像品质。
<电子装置>
图1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3000示意图。图14中,电子装置3000包含图13中的成像镜头200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3100,电子感光元件3100设置于成像镜头2000的成像面2500。借此,可有效降低杂散光的反射,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3000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电子装置300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此外,电子装置3000可为但不限于三维(3D)影像撷取装置、数字相机、移动产品、数字平板、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体感游戏机、车用镜头如行车记录仪与倒车显影装置、空拍机、运动摄影器材、各式智能电子产品与可穿戴式产品。
<第一实施例>
图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遮光片3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3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300包含第一外表层310、第二外表层320、内部基材层330、空气夹层3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310包含第一开孔311。第二外表层320包含第二开孔321。内部基材层3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310与第二外表层3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310与第二外表层320,其中内部基材层330包含基材开孔331。空气夹层340位于第一外表层310与第二外表层320间,且空气夹层340靠近第一开孔311与第二开孔3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311、第二开孔321及基材开孔3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3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3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313,第二外表层3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3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323。第一外表层310以第二表面313与内部基材层330连接,第二外表层320以第一表面322与内部基材层3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310、第二外表层320、内部基材层3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310与第二外表层320可皆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内部基材层3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310的第一表面312以及第二外表层320的第二表面3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一实施例的遮光片300中,空气夹层3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3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3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3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3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3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第一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一。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131
<第二实施例>
图5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遮光片4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4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400包含第一外表层410、第二外表层420、内部基材层430、空气夹层4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410包含第一开孔411。第二外表层420包含第二开孔421。内部基材层4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410与第二外表层4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410与第二外表层420,其中内部基材层430包含基材开孔431。空气夹层440位于第一外表层410与第二外表层420间,且空气夹层440靠近第一开孔411与第二开孔4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411、第二开孔421及基材开孔4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4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4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413,第二外表层4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4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423。第一外表层410以第二表面413与内部基材层430连接,第二外表层420以第一表面422与内部基材层4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410、第二外表层420、内部基材层4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410与第二外表层420可皆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内部基材层4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410的第一表面412以及第二外表层420的第二表面4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二实施例的遮光片400中,空气夹层4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4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4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4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4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4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二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二。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141
<第三实施例>
图6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遮光片5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5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500包含第一外表层510、第二外表层520、内部基材层530、空气夹层5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510包含第一开孔511。第二外表层520包含第二开孔521。内部基材层5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510与第二外表层5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510与第二外表层520,其中内部基材层530包含基材开孔531。空气夹层540位于第一外表层510与第二外表层520间,且空气夹层540靠近第一开孔511与第二开孔5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511、第二开孔521及基材开孔5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5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5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513,第二外表层5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5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523。第一外表层510以第二表面513与内部基材层530连接,第二外表层520以第一表面522与内部基材层5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510、第二外表层520、内部基材层5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510与第二外表层520可皆为黑色碳纤维层,内部基材层530可为黑色塑胶PET材质层。第一外表层510的第一表面512以及第二外表层520的第二表面5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三实施例的遮光片500中,空气夹层5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5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5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5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5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5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三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三。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151
<第四实施例>
图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遮光片6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6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600包含第一外表层610、第二外表层620、内部基材层630、空气夹层6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610包含第一开孔611。第二外表层620包含第二开孔621。内部基材层6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610与第二外表层6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610与第二外表层620,其中内部基材层630包含基材开孔631。空气夹层640位于第一外表层610与第二外表层620间,且空气夹层640靠近第一开孔611与第二开孔6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611、第二开孔621及基材开孔6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6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6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613,第二外表层6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6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623。第一外表层610以第二表面613与内部基材层630连接,第二外表层620以第一表面622与内部基材层6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610、第二外表层620、内部基材层6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610与第二外表层620可皆为黑色碳纤维层,内部基材层630可为透明塑胶PET材质层。第一外表层610的第一表面612以及第二外表层620的第二表面6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四实施例的遮光片600中,空气夹层6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6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6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6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6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6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四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四。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161
<第五实施例>
图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遮光片7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7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700包含第一外表层710、第二外表层720、内部基材层730、空气夹层7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710包含第一开孔711。第二外表层720包含第二开孔721。内部基材层7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710与第二外表层7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710与第二外表层720,其中内部基材层730包含基材开孔731。空气夹层740位于第一外表层710与第二外表层720间,且空气夹层740靠近第一开孔711与第二开孔7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711、第二开孔721及基材开孔7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7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7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713,第二外表层7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7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723。第一外表层710以第二表面713与内部基材层730连接,第二外表层720以第一表面722与内部基材层7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710、第二外表层720、内部基材层7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710与第二外表层720可皆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内部基材层7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710的第一表面712以及第二外表层720的第二表面7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五实施例的遮光片700中,空气夹层7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7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7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7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7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7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五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五。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171
<第六实施例>
图9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遮光片8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9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8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800包含第一外表层810、第二外表层820、内部基材层830、空气夹层8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810包含第一开孔811。第二外表层820包含第二开孔821。内部基材层8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810与第二外表层8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810与第二外表层820,其中内部基材层830包含基材开孔831。空气夹层840位于第一外表层810与第二外表层820间,且空气夹层840靠近第一开孔811与第二开孔8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811、第二开孔821及基材开孔8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8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8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813,第二外表层8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8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823。第一外表层810以第二表面813与内部基材层830连接,第二外表层820以第一表面822与内部基材层8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810、第二外表层820、内部基材层8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810与第二外表层820可皆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内部基材层8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810的第一表面812以及第二外表层820的第二表面8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六实施例的遮光片800中,空气夹层8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8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8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8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8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8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六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六。在第六实施例中,由于空气夹层840于平行中心轴Z具有不同的长度(即d不同),表六中记载的是最小长度(即所有d中的最小值)。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181
<第七实施例>
图10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遮光片9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0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9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900包含第一外表层910、第二外表层920、内部基材层930、空气夹层9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910包含第一开孔911。第二外表层920包含第二开孔921。内部基材层9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910与第二外表层9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910与第二外表层920,其中内部基材层930包含基材开孔931。空气夹层940位于第一外表层910与第二外表层920间,且空气夹层940靠近第一开孔911与第二开孔9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911、第二开孔921及基材开孔9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9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9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913,第二外表层9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9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923。第一外表层910以第二表面913与内部基材层930连接,第二外表层920以第一表面922与内部基材层9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910、第二外表层920、内部基材层9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910与第二外表层920可皆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内部基材层9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910的第一表面912以及第二外表层920的第二表面9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七实施例的遮光片900中,空气夹层9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9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9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9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9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9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七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七。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191
<第八实施例>
图1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遮光片10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1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10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1000包含第一外表层1010、第二外表层1020、内部基材层1030、空气夹层10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1010包含第一开孔1011。第二外表层1020包含第二开孔1021。内部基材层10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1010与第二外表层10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1010与第二外表层1020,其中内部基材层1030包含基材开孔1031。空气夹层1040位于第一外表层1010与第二外表层1020间,且空气夹层1040靠近第一开孔1011与第二开孔10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1011、第二开孔1021及基材开孔10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10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10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1013,第二外表层10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10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1023。第一外表层1010以第二表面1013与内部基材层1030连接,第二外表层1020以第一表面1022与内部基材层10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1010、第二外表层1020、内部基材层10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1010与第二外表层1020可皆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内部基材层10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1010的第一表面1012以及第二外表层1020的第二表面10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八实施例的遮光片1000中,空气夹层10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10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10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10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10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10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八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八。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201
<第九实施例>
图12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遮光片11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2的视角与图2C相同,且仅呈现遮光片1100剖面的一半。遮光片1100包含第一外表层1110、第二外表层1120、内部基材层1130、空气夹层1140以及中心轴Z。第一外表层1110包含第一开孔1111。第二外表层1120包含第二开孔1121。内部基材层1130设置于第一外表层1110与第二外表层1120间且连接第一外表层1110与第二外表层1120,其中内部基材层1130包含基材开孔1131。空气夹层1140位于第一外表层1110与第二外表层1120间,且空气夹层1140靠近第一开孔1111与第二开孔1121。中心轴Z与第一开孔1111、第二开孔1121及基材开孔1131同轴。
具体来说,第一外表层1110包含朝向外侧的第一表面1112以及朝向内侧的第二表面1113,第二外表层1120包含朝向内侧的第一表面1122以及朝向外侧的第二表面1123。第一外表层1110以第二表面1113与内部基材层1130连接,第二外表层1120以第一表面1122与内部基材层1130连接。此外,第一外表层1110、第二外表层1120、内部基材层1130的厚度均匀。
第一外表层1110与第二外表层1120可皆为黑色含碳材质层,内部基材层1130可为塑胶材质层。第一外表层1110的第一表面1112以及第二外表层1120的第二表面1123可镀有抗反射膜层(参见图3)。抗反射膜层可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第九实施例的遮光片1100中,空气夹层1140平行中心轴Z的长度为d,遮光片1100的厚度为t,第一开孔1111的直径为Φ1,第二开孔1121的直径为Φ2,基材开孔1131的最小直径为Φsmin,遮光片1100的最大外径为Φ,关于参数d、t、Φ1、Φ2、Φsmin、Φ可参照图2C。关于第九实施例中d、t、d/t、Φ1、Φ2、Φsmin、Φ、(Φsmin-Φ1)/2、(Φsmin-Φ2)/2、Φ1/Φ2、1000t/Φ的数值记录于表九。
Figure BDA0002691647820000211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15A,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10的示意图。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是一相机模块,取像装置10包含成像镜头11、驱动装置组12、电子感光元件13以及导线电路14,其中成像镜头11包含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组(图未揭示)以及一承载光学镜组的镜筒(未另标号)。取像装置10利用成像镜头11聚光产生影像并配合驱动装置组12进行影像对焦,最后成像于电子感光元件13,并透过导线电路14将影像资料输出。
驱动装置组12可为自动对焦(Auto-Focus)模块,其驱动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压电系统(Piezoelectric)以及记忆金属(Shape Memory Alloy)等驱动系统。驱动装置组12可让光学镜组取得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摄物于不同物距的状态下,皆能拍摄清晰影像;此外,驱动装置组12亦可搭配加速计、陀螺仪或霍尔元件(Hall Effect Sensor)等动能感测元件,通过调整光学镜组不同轴向的变化以补偿拍摄瞬间因晃动而产生的模糊影像,进一步提升动态以及低照度场景拍摄的成像品质,例如: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电子防手震(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EIS)等;此外,取像装置10搭载一感光度佳及低杂讯的电子感光元件13(如CMOS、CCD)设置于光学镜组的成像面,可真实呈现光学镜组的良好成像品质。
在实际应用中,取像装置10可以其他模块连接,以赋予取像装置10所需的功能。请参照图15B,其是绘示图15A中取像装置10与其他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图15B中,取像装置10是透过导线电路15与闪光灯模块22连接,借此,闪光灯模块22可提供补光的功能,有利于优化成像品质。另请参照图15C,其是绘示图15A中取像装置10与其他模块的另一连接示意图。图15C中,取像装置10是透过导线电路16与对焦辅助模块23连接,借此,对焦辅助模块23可提供的被摄物物距信息而有利于取像装置10快速对焦。图15B与图15C中,闪光灯模块22与对焦辅助模块23仅为例示,可视实际需求更换为其他模块,此外,取像装置10可仅与一个其他模块或同时与多个其他模块连接。而导线电路14、导线电路15与导线电路16可为但不限于软式电路板(Flexible Printing Circuit;FPC)。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6A与图16B,图16A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透视示意图,图16B是绘示图16A中电子装置20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20包含第十实施例取像装置10、闪光灯模块22、对焦辅助模块23、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4(Image Signal Processor)、使用者界面25,其中取像装置10与闪光灯模块22、对焦辅助模块23、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4(Image Signal Processor)、使用者界面25电性连接(图未绘示)。当使用者透过使用者界面25进行拍摄,电子装置20利用取像装置10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22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23提供的被摄物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4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光学镜组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其中对焦辅助模块23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其中使用者界面25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处理软件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
<第十二实施例>
图1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示意图。图17中,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30包含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1可与前述第十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赘述。
<第十三实施例>
图18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示意图。图18中,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是一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电子装置40包含取像装置41,取像装置41可与前述第十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另赘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外表层,包含一第一开孔;
一第二外表层,包含一第二开孔;
一内部基材层,设置于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其中该内部基材层包含一基材开孔;以及
一中心轴,与该第一开孔、该第二开孔及该基材开孔同轴;
其中,该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Φsmin>Φ1;
Φsmin>Φ2;
2.0μm<(Φsmin-Φ1)/2<200μm;以及
2.0μm<(Φsmin-Φ2)/2<2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内部基材层是一塑胶材质层,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分别是一黑色含碳材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3.0μm<(Φsmin-Φ1)/2<85μm;以及
3.0μm<(Φsmin-Φ2)/2<8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空气夹层,该空气夹层平行该中心轴的长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5μm<d<49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5μm<t<49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空气夹层,该空气夹层平行该中心轴的长度为d,该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0.12<d/t<0.6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0.93<Φ1/Φ2<1.0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最大外径为Φ,该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1<1000t/Φ<50。
9.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镜筒;
一光学镜组,设置于该镜筒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片,设置于该镜筒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该第一外表层还包含一第一表面与该成像镜头的一物侧面对应,该遮光片的该第二外表层还包含一第二表面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面对应,且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镀有一抗反射膜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抗反射膜层包含二氧化硅材质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中仅一表面镀有该抗反射膜层。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
14.一种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外表层,包含一第一开孔;
一第二外表层,包含一第二开孔;
一内部基材层,设置于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间且连接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其中该内部基材层包含一基材开孔;
一空气夹层,位于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间,且该空气夹层靠近该第一开孔与该第二开孔;以及
一中心轴,与该第一开孔、该第二开孔及该基材开孔同轴;
其中,该空气夹层平行该中心轴的长度为d,该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5μm<d<50μm;
2.0μm<(Φsmin-Φ1)/2<200μm;以及
2.0μm<(Φsmin-Φ2)/2<20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内部基材层是一塑胶材质层,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是一黑色含碳材质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各该内部基材层、该第一外表层与该第二外表层的厚度均匀。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开孔的最小直径为Φsmin,该第一开孔的直径为Φ1,该第二开孔的直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3.0μm<(Φsmin-Φ1)/2<85μm;以及
3.0μm<(Φsmin-Φ2)/2<85μm。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夹层平行该中心轴的长度为d,该遮光片的厚度为t,其满足下列条件:
0.12<d/t<0.67。
19.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镜筒;
一光学镜组,设置于该镜筒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遮光片,设置于该镜筒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该第一外表层还包含一第一表面与该成像镜头的一物侧面对应,该遮光片的该第二外表层还包含一第二表面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面对应,且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镀有一抗反射膜层。
2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镜头;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
CN202010993363.5A 2016-11-14 2016-12-15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068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7120 2016-11-14
TW105137120A TWI596417B (zh) 2016-11-14 2016-11-14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01611161702.3A CN108073013B (zh) 2016-11-14 2016-12-15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1702.3A Division CN108073013B (zh) 2016-11-14 2016-12-15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8231A CN112068231A (zh) 2020-12-11
CN112068231B true CN112068231B (zh) 2022-03-08

Family

ID=601891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3363.5A Active CN112068231B (zh) 2016-11-14 2016-12-15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201611161702.3A Active CN108073013B (zh) 2016-11-14 2016-12-15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1702.3A Active CN108073013B (zh) 2016-11-14 2016-12-15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7660B2 (zh)
CN (2) CN112068231B (zh)
TW (1) TWI5964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3401B1 (ko) * 2017-12-22 2018-03-29 (주)코원티엔에스 플레어 현상이 저감된 카메라 렌즈용 스페이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917795B (zh) * 2018-08-08 2021-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面向星敏感器地面测试与验证的杂光抑制系统
CN108732664A (zh) * 2018-08-20 2018-11-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遮光片及镜头
TWI676852B (zh) * 2018-10-31 2019-11-11 白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
CN111257974B (zh) * 2018-11-30 2022-05-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75195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CN212781313U (zh) * 2020-05-25 2021-03-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遮光片及镜头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5265C (zh) * 2004-07-02 2009-12-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适用于机动车的密封结构的物镜
CN101620307A (zh) * 2008-07-02 2010-01-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相机模组
CN101688980A (zh) * 2007-06-22 2010-03-31 莫克斯泰克公司 抑制反射的线栅偏振器
CN104297887A (zh) * 2013-07-17 2015-01-2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及用于摄影镜头的垫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4754B1 (en) * 2000-03-08 2002-07-02 Pacific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stray light in particle detectors
CN1734306A (zh) 2004-08-09 2006-02-15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遮光片、光学仪器及遮光片的制造方法
TWI509306B (zh) 2011-07-22 2015-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TWI530725B (zh) 2011-07-22 2016-04-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TW201307935A (zh) 2011-08-02 2013-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CN102955183B (zh) * 2011-08-29 2016-05-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遮光片及具有该遮光片的镜头模组
CN105467720B (zh) * 2014-09-01 2019-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CN104460182B (zh) * 2014-12-26 2018-04-27 东莞市山形光学有限公司 遮光圈的处理方法及遮光圈
KR101883033B1 (ko) * 2015-05-27 2018-07-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M517830U (zh) * 2015-08-11 2016-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透鏡組及影像鏡頭
TWM521747U (zh) * 2015-10-16 2016-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CN106094155B (zh) * 2016-07-20 2018-10-3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5265C (zh) * 2004-07-02 2009-12-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适用于机动车的密封结构的物镜
CN101688980A (zh) * 2007-06-22 2010-03-31 莫克斯泰克公司 抑制反射的线栅偏振器
CN101620307A (zh) * 2008-07-02 2010-01-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相机模组
CN104297887A (zh) * 2013-07-17 2015-01-2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及用于摄影镜头的垫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3013A (zh) 2018-05-25
US9997660B2 (en) 2018-06-12
TWI596417B (zh) 2017-08-21
US20180138351A1 (en) 2018-05-17
TW201818138A (zh) 2018-05-16
CN112068231A (zh) 2020-12-11
CN108073013B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68231B (zh) 遮光片、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US10830928B2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459388A (zh) 环型光学元件组、成像镜片组与电子装置
CN111751956A (zh)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1254098B2 (en) Composite light blocking shee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6601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amera module
WO2019075700A1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US20220373715A1 (en) Plastic light-folding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3780512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625587B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202113447A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201825999A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11047032U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210054768A (ko)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784676B (zh) 塑膠光學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8897259U (zh) 摄像头模组、拍摄组件及终端
CN116953825A (zh) 金属遮光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7631407A (zh) 光路转折元件、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