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697B -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697B
TWI616697B TW105133084A TW105133084A TWI616697B TW I616697 B TWI616697 B TW I616697B TW 105133084 A TW105133084 A TW 105133084A TW 105133084 A TW105133084 A TW 105133084A TW I616697 B TWI616697 B TW I6166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optical element
structures
raised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3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4345A (zh
Inventor
蔡榮烈
Jung Lieh Tsai
周明達
Ming Ta Chou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3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6697B/zh
Priority to CN201610976677.8A priority patent/CN107942461B/zh
Priority to CN202010676207.6A priority patent/CN111736291B/zh
Priority to US15/387,694 priority patent/US1000162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6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4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345A/zh
Priority to US15/979,782 priority patent/US10684450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1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 regular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環形光學元件,包含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外環面及內環面。第二側面與第一側面對應設置。外環面連接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的中心軸。內環面連接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並環繞中心軸,且內環面較外環面接近中心軸,內環面包含複數凸起圈,凸起圈環繞中心軸且沿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包含複數凸起結構及複數間隔結構,且凸起結構與間隔結構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可有效衰減環形光學元件的雜散光反射及提升量產效率。

Description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 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及成像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及成像裝置。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搭載有成像裝置的個人化電子產品及行動通訊產品的普及,連帶帶動小型化成像鏡組的興起,對具有高解析度與優良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成像鏡組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環形光學元件通常用於提供透鏡間的光學間距並予定位,環形光學元件的表面性質攸關著對雜散光的抑制效果,因此,環形光學元件的表面性質連帶地影響成像鏡組的成像品質。
習用的環形光學元件通常使用射出成型的方法製造而成,其表面光滑明亮而具有較高的反射率,因而無法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前述表面的反射光強度。
另有一種習用可抑制雜散光的環形光學元件,其表面經過霧化處理而具有較低的反射率,然而,其衰減雜散光的反射光強度的效果仍然有限,因而無法滿足高階成像裝置的需求。
綜上所述,如何改良環形光學元件的表面性質以提升小型化成像鏡組的成像品質,並兼顧量產效率,已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藉由環形光學元件的內環面上交替排列的複數凸起結構及複數間隔結構,以有效衰減環形光學元件的雜散光反射,進而改善成像鏡組的成像品質,並提升量產效率。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環形光學元件,包含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外環面及內環面。第二側面與第一側面對應設置。外環面連接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的中心軸。內環面連接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並環繞中心軸,且內環面較外環面接近中心軸,內環面包含複數凸起圈,凸起圈環繞中心軸且沿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包含複數凸起結構及複數間隔結構,且凸起結構與間隔結構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02mm<H<0.20mm。藉由本段所提及的特徵,以有 效衰減環形光學元件的雜散光反射,進而改善成像鏡組的成像品質,並提升量產效率。
根據前段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凸起結構與環形光學元件可一體成型。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的一間隔結構沿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可對齊。各凸起結構的底面可為四邊形。各凸起結構的底面可為等腰四邊形。各間隔結構的底面可為等腰四邊形。各凸起圈中任一凸起結構與最接近的另一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6mm<△d<0.21mm。各凸起圈中任一凸起結構與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上最接近的另一凸起圈的一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r,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mm<△r<0.16mm。各凸起圈中任一凸起結構與最接近的另一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d,各凸起圈中所述凸起結構與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上最接近的另一凸起圈的一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r,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4<△d/△r<3.0。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mm<H<0.14mm。各凸起結構可為二階結構。各凸起結構可包含第一階結構以及第二階結構,其中第一階結構較第二階結構遠離凸起結構的底面,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第一階結構的高度為h1,第二階結構的高度為h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H=h1+h2;以及0.25<h1/h2<3.3。環形光學元件可為黑色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外環面可包含至少二 個注料痕,其對稱於中心軸。凸起圈的凸起結構的數量可相同。各間隔結構的底面的面積為A,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05mm2<10×A<0.08mm2。環形光學元件的凸起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環形光學元件的凸起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50<N<1500。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可提高環形光學元件加工技術施作的流暢度。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鏡組,包含鏡筒、透鏡組及至少一個環型光學元件。透鏡組設置於鏡筒內,且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環型光學元件設置於鏡筒內,且環形光學元件包含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外環面及內環面。第二側面與第一側面對應設置。外環面連接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的中心軸。內環面連接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並環繞中心軸,且內環面較外環面接近中心軸,內環面包含複數凸起圈,凸起圈環繞中心軸且沿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包含複數凸起結構及複數間隔結構,且凸起結構與間隔結構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間的最大垂直距離為T,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3.0<T/H<31.0。藉由本段所提及的特徵,可使凸起結構及間隔結構的高低對比明顯,更加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成像鏡組的反射光強度。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組,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可滿足下列條 件:0.02mm<H<0.20mm。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的一間隔結構沿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可對齊。凸起圈的凸起結構的數量可相同。各凸起結構的底面可為四邊形。各凸起結構可為二階結構。外環面可包含至少二個注料痕,其對稱於中心軸。環形光學元件的凸起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環形光學元件具有更精細的凸起結構,以更加提高成像鏡組衰減雜散光的功效。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包含如前述的成像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組的成像面。藉此,可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成像裝置的反射光強度。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裝置。藉此,可有效降低雜散光的反射,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的成像需求。
10、20、30‧‧‧電子裝置
11、21、31‧‧‧成像裝置
5000、6000、7000‧‧‧成像鏡組
5100、6100、7100‧‧‧鏡筒
5200、6200、7200‧‧‧透鏡組
5201、5202、5203、5204、5205、6201、6202、6203、6204、6205、7201、7202、7203、7204、7205‧‧‧透鏡
5301、6301、7301‧‧‧遮光片
100、200、300、400‧‧‧環形光學元件
110、210、310、410‧‧‧第一側面
120、220、320、420‧‧‧第二側面
114、124、214、224、314、324、414、424‧‧‧承靠面
130、230、330、430‧‧‧外環面
133、233、333、433‧‧‧注料痕
140、240、340、440‧‧‧內環面
150、250、350、450‧‧‧凸起結構
151、251、351、451‧‧‧第一階結構
152、252、352、452‧‧‧第二階結構
160、260、360、460‧‧‧間隔結構
170、270、370、470‧‧‧凸起圈
177、277、377、477‧‧‧奇數凸起圈
178、278、378、478‧‧‧偶數凸起圈
A‧‧‧各間隔結構的底面的面積
H‧‧‧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
h1‧‧‧第一階結構的高度
h2‧‧‧第二階結構的高度
T‧‧‧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間的最大垂直距離
△d‧‧‧各凸起圈中任一凸起結構與最接近的另一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
△r‧‧‧各凸起圈中任一凸起結構與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上最接近的另一凸起圈的一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
z‧‧‧中心軸
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剖面線1B-1B的剖視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的局部1C放大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C圖剖面線1D-1D的剖視圖; 第1E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的立體圖;第1F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的另一立體圖;第1G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立體圖;第1H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平面圖;第1I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側視圖;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剖面線2B-2B的剖視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的2C放大圖;第2D圖繪示依照第2C圖剖面線2D-2D的剖視圖;第2E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立體圖;第2F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平面圖;第2G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側視圖;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剖面線3B-3B的剖視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的3C放大圖;第3D圖繪示依照第3C圖剖面線3D-3D的剖視圖;第3E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立體圖;第3F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平面圖;第3G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側視圖;第4A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剖面線4B-4B的剖視圖;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的4C放大圖;第4D圖繪示依照第4C圖剖面線4D-4D的剖視圖;第4E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立體圖;第4F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平面圖;第4G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凸起結構的側視圖;第5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組的示意圖;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組的示意圖;第7圖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鏡組的示意圖;第8圖繪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9圖繪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10圖繪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及第1B圖,其中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的示意圖,及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剖面線1B-1B的剖視圖。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100包含第一側面110、第二側面120、外環面130及內環面140。第二側面120與第一側面110對應設置。外環面130連接第一側面110及第二側面120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100的中心軸z。內環面140連接第一側面110及第二側面120並環繞中心軸z,且內環面140較外環面130接近中心軸z。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側面110及第二側 面120分別包含承靠面114及124,承靠面114及124皆為垂直中心軸z的平直表面。
請參照第1C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的局部1C放大圖。由第1A圖至第1C圖可知,內環面140包含複數凸起圈170,凸起圈170環繞中心軸z且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排列,也可說是沿第二側面120往第一側面110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170包含複數凸起結構150及複數間隔結構160,且凸起結構150與間隔結構160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z,即是各凸起圈170中任二個最接近的凸起結構150之間為一個間隔結構160,且任二個最接近的間隔結構160之間為一個凸起結構150。
請參照及第1D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C圖剖面線1D-1D的剖視圖,即是內環面140上沿凸起圈170之一的剖視圖。由第1D圖可知,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間隔結構160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02mm<H<0.20mm。藉此,以有效衰減環形光學元件100的雜散光反射,進而改善成像鏡組的成像品質,並提升量產效率。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mm<H<0.14mm,以作為精密加工適合的工作範圍。
詳細來說,請參照第1E圖及第1F圖,其中第1E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的立體圖,及第1F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另一立體圖。由第1E圖及第1F圖可知,凸起結構150與環形光學元件100可一體成型。藉此,可簡化環形光學元件100的製造複雜度。
環形光學元件100可為黑色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藉此,有助於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大量生產。第一實施例中,環形光學元件100可以精密加工的模具表面處理技術製造出精細的凸起結構150及間隔結構160,以作為降低反射光的結構,並可藉由射出成型的方式直接成型於環形光學元件100的表面來增加量產效率,且與設計圖面不會有過大的差距,以掌控凸起結構150及間隔結構160交替排列的製造功效。
由第1A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外環面130可包含至少二個注料痕133,其對稱於中心軸z。藉此,可維持環形光學元件100於射出成型後的結構完整性。第一實施例中,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外環面130包含二個注料痕133,其對稱於中心軸z。
由第1A圖及第1C圖可知,各凸起圈170中任一凸起結構150與最接近的另一凸起結構150的中心間隔距離為△d,各凸起圈170中所述凸起結構150與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上最接近的另一凸起圈170的一凸起結構150的中心間隔距離為△r,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4<△d/△r<3.0。藉此,可使包含凸起結構150及間隔結構160的內環面140對於不同多重角度的入射光均達成一定程度衰減反射光的功效。
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170的一間隔結構16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可對齊。藉此,可提高環形光學元件100加工技 術施作的流暢度。凸起圈170的凸起結構150的數量可相同,即是所有的凸起圈170彼此的凸起結構150的數量可相同。第一實施例中,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170的一間隔結構16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對齊,且所有的凸起圈170的凸起結構150的數量相同。
由第1C圖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內環面140的凸起圈170由複數奇數凸起圈177及複數偶數凸起圈178所組成,奇數凸起圈177及偶數凸起圈178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依序交替排列,亦是奇數凸起圈177與偶數凸起圈178相鄰。各奇數凸起圈177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偶數凸起圈178的一間隔結構16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對齊,各偶數凸起圈178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奇數凸起圈177的一間隔結構16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對齊。也就是第一實施例中,各奇數凸起圈177的一凸起結構150與各偶數凸起圈178的一間隔結構16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交替排列,各奇數凸起圈177的一間隔結構160與各偶數凸起圈178的一凸起結構15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交替排列。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各凸起圈中各凸起結構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的一間隔結構沿第一側面往第二側面的方向可不對齊。
由第1C圖及第1E圖可知,各凸起結構150的底面可為四邊形。藉此,有助於減少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反射 光。較佳地,各凸起結構150的底面可為等腰四邊形。藉此,適用於環形光學元件100的環型外觀特徵。第一實施例中,凸起圈170的圓心分別為中心軸z上的一點,且各凸起結構150的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垂直各凸起圈170,各凸起結構15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凸起結構150位於內環面140上,故各凸起結構15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各間隔結構160的底面可為等腰四邊形。藉此,適用於內環面140的環型外觀特徵。第一實施例中,各間隔結構16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間隔結構160位於內環面140上,故各間隔結構16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由第1C圖可知,各間隔結構160的底面的面積為A,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05mm2<10×A<0.08mm2。藉此,以維持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可製造性與凸起結構150的結構稠密度兩者之間的平衡。實務上,先量測10個間隔結構160的底面的面積,再以其平均值作為單一間隔結構160的底面的面積(即是參數A數值),可降低量測誤差的影響而提升準確性。
各凸起圈170中任一凸起結構150與最接近的另一凸起結構150的中心間隔距離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6mm<△d<0.21mm。藉此,可維持環形光學元件100的降低反射光的功效。第一實施例中,第1C圖中任一奇數凸起圈1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150的參數△d數值皆 相同,如第1C圖右下部的參數△d示意;第1C圖中任一偶數凸起圈1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150的參數△d數值皆相同,如第1C圖左上部的參數△d示意。再者,第一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177的參數△d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178的參數△d數值近似,且內環面140上凸起圈1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120往第一側面1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參數△d數值隨之略微縮小,凸起結構150亦隨之排列密集。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任一凸起圈的所有凸起結構的參數△d數值可相異。
各凸起圈170中任一凸起結構150與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上最接近的另一凸起圈170的一凸起結構150的中心間隔距離為△r,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mm<△r<0.16mm。藉此,可維持環形光學元件100的降低反射光的功效。第一實施例中,第1C圖中所有奇數凸起圈1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1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1C圖右下部的參數△r示意;第1C圖中所有偶數凸起圈1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1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1C圖左上部的參數△r示意。再者,第一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177的參數△r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178的參數△r數值相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所有凸起圈中的所有凸起結構的參數△r數值可相異。
由第1B圖、第1D圖及第1E圖可知,各凸起結構150可為二階結構。藉此,環形光學元件100具有更精細 的凸起結構150,以更加提高衰減雜散光的功效。第一實施例中,各凸起結構150為二階結構。
此外,第一實施例中,所有凸起結構150的結構相同尺寸近似,且內環面140上凸起圈1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120往第一側面1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凸起結構150的尺寸隨之略微縮小。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所有凸起結構的結構可相異。
請參照第1G圖至第1I圖,其中第1G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凸起結構150的立體圖,第1H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凸起結構150的平面圖,及第1I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凸起結構150的側視圖,其中第1H圖為依照第1C圖中奇數凸起圈177中各凸起結構150的平面圖,亦可說是依照第1C圖中偶數凸起圈178中各凸起結構150的平面圖。由第1G圖至第1I圖可知,各凸起結構150可包含第一階結構151以及第二階結構152,其中第一階結構151較第二階結構152遠離凸起結構150的底面,且第一階結構151較第二階結構152沿凸起圈170的圓周方向及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內縮。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間隔結構160的高度差值為H,第一階結構151的高度為h1,第二階結構152的高度為h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H=h1+h2;以及0.25<h1/h2<3.3。藉此,可維持凸起結構150於射出成型後的結構完整性。
請參照第1A圖及第1E圖,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凸起結構150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20<N< 2000。藉此,以維持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可製造性與凸起結構150的結構稠密度兩者之間的平衡。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50<N<1500。第一實施例中,環形光學元件100可以精密加工的模具表面處理技術製造出此數量級的降低反射光結構,並可藉由射出成型的方式直接成型於環形光學元件100的表面增加量產效率。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C圖、第1D圖及第1I圖所繪示。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其中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200的示意圖,及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剖面線2B-2B的剖視圖。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200包含第一側面210、第二側面220、外環面230及內環面240。第二側面220與第一側面210對應設置。外環面230連接第一側面210及第二側面220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200的中心軸z。內環面240連接第一側面210及第二側面220並環繞中心軸z,且內環面240較外環面230接近中心軸z。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側面210及第二側 面220分別包含承靠面214及224,承靠面214及224皆為垂直中心軸z的平直表面。
請參照第2C圖及第2D圖,其中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的局部2C放大圖,及第2D圖繪示依照第2C圖剖面線2D-2D的剖視圖,即是內環面240上沿凸起圈270之一的剖視圖。由第2A圖、第2C圖及第2D圖可知,內環面240包含複數凸起圈270,凸起圈270環繞中心軸z且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270包含複數凸起結構250及複數間隔結構260,且凸起結構250與間隔結構260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z,即是各凸起圈270中任二個最接近的凸起結構250之間為一個間隔結構260,且任二個最接近的間隔結構260之間為一個凸起結構250。
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凸起結構250與環形光學元件200一體成型。環形光學元件200為黑色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環形光學元件200的外環面230包含二個注料痕233,其對稱於中心軸z。
各凸起圈270中各凸起結構2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270的一間隔結構260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對齊,且所有的凸起圈270的凸起結構250的數量相同。
由第2C圖可知,第二實施例的內環面240的凸起圈270由複數奇數凸起圈277及複數偶數凸起圈278所組成,奇數凸起圈277及偶數凸起圈278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依序交替排列,亦是奇數凸起圈277與偶 數凸起圈278相鄰。各奇數凸起圈277中各凸起結構250與相鄰的偶數凸起圈278的一間隔結構260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對齊,各偶數凸起圈278中各凸起結構250與相鄰的奇數凸起圈277的一間隔結構260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對齊。也就是第二實施例中,各奇數凸起圈277的一凸起結構250與各偶數凸起圈278的一間隔結構260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交替排列,各奇數凸起圈277的一間隔結構260與各偶數凸起圈278的一凸起結構250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交替排列。
凸起圈270的圓心分別為中心軸z上的一點,且各凸起結構250的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垂直各凸起圈270,各凸起結構25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凸起結構250位於內環面240上,故各凸起結構25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各間隔結構26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間隔結構260位於內環面240上,故各間隔結構26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第二實施例中,第2C圖中任一奇數凸起圈2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250的參數△d數值皆相同,如第2C圖右下部的參數△d示意;第2C圖中任一偶數凸起圈2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250的參數△d數值皆相同,如第2C圖左上部的參數△d示意。再者,第二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277的參數△d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278的參數△d數值近似, 且內環面240上凸起圈2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220往第一側面2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參數△d數值隨之略微縮小,凸起結構250亦隨之排列密集。
再者,第2C圖中所有奇數凸起圈2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2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2C圖右下部的參數△r示意;第2C圖中所有偶數凸起圈2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2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2C圖左上部的參數△r示意。再者,第二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277的參數△r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278的參數△r數值相同。
由第2D圖可知,各凸起結構250為二階結構。此外,所有的凸起結構250的結構相同尺寸近似,且內環面240上凸起圈2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220往第一側面2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凸起結構250的尺寸亦隨之略微縮小。
請參照第2E圖至第2G圖,其中第2E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凸起結構250的立體圖,第2F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凸起結構250的平面圖,及第2G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凸起結構250的側視圖,其中第2F圖為依照第2C圖中奇數凸起圈277中各凸起結構250的平面圖,亦可說是依照第2C圖中偶數凸起圈278中各凸起結構250的平面圖。由第2E圖至第2G圖可知,各凸起結構250包含第一階結構251以及第二階結構252,其中第一階結構251較第二階結構252遠離凸起結構250的底面,且第一階結構251較第二階結構252沿凸起圈270的圓周方向內縮。
請參照第2A圖,環形光學元件200的凸起結構250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50<N<1500。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200參數10×A、H、h1、h2、h1+h2、h1/h2、△d、△r及△d/△r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相同,並如第2C圖、第2D圖及第2G圖所繪示。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其中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300的示意圖,及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剖面線3B-3B的剖視圖。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300包含第一側面310、第二側面320、外環面330及內環面340。第二側面320與第一側面310對應設置。外環面330連接第一側面310及第二側面320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300的中心軸z。內環面340連接第一側面310及第二側面320並環繞中心軸z,且內環面340較外環面330接近中心軸z。第三實施例中,第一側面310及第二側 面320分別包含承靠面314及324,承靠面314及324皆為垂直中心軸z的平直表面。
請參照第3C圖及第3D圖,其中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的局部3C放大圖,及第3D圖繪示依照第3C圖剖面線3D-3D的剖視圖,即是內環面340上沿凸起圈370之一的剖視圖。由第3A圖、第3C圖及第3D圖可知,內環面340包含複數凸起圈370,凸起圈370環繞中心軸z且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370包含複數凸起結構350及複數間隔結構360,且凸起結構350與間隔結構360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z,即是各凸起圈370中任二個最接近的凸起結構350之間為一個間隔結構360,且任二個最接近的間隔結構360之間為一個凸起結構350。
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凸起結構350與環形光學元件300一體成型。環形光學元件300為黑色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環形光學元件300的外環面330包含二個注料痕333,其對稱於中心軸z。
各凸起圈370中各凸起結構3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370的一間隔結構360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對齊,且所有的凸起圈370的凸起結構350的數量相同。
由第3C圖可知,第三實施例的內環面340的凸起圈370由複數奇數凸起圈377及複數偶數凸起圈378所組成,奇數凸起圈377及偶數凸起圈378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依序交替排列,亦是奇數凸起圈377與偶 數凸起圈378相鄰。各奇數凸起圈377中各凸起結構350與相鄰的偶數凸起圈378的一間隔結構360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對齊,各偶數凸起圈378中各凸起結構350與相鄰的奇數凸起圈377的一間隔結構360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對齊。也就是第三實施例中,各奇數凸起圈377的一凸起結構350與各偶數凸起圈378的一間隔結構360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交替排列,各奇數凸起圈377的一間隔結構360與各偶數凸起圈378的一凸起結構350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交替排列。
凸起圈370的圓心分別為中心軸z上的一點,且各凸起結構350的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垂直各凸起圈370,各凸起結構35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凸起結構350位於內環面340上,故各凸起結構35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各間隔結構36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間隔結構360位於內環面340上,故各間隔結構36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第三實施例中,第3C圖中任一奇數凸起圈3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350的參數△d數值皆相同,如第3C圖右下部的參數△d示意;第3C圖中任一偶數凸起圈3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350的參數△d數值皆相同,如第3C圖左上部的參數△d示意。再者,第三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377的參數△d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378的參數△d數值近似, 且內環面340上凸起圈3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320往第一側面3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參數△d數值隨之略微縮小,凸起結構350亦隨之排列密集。
再者,第3C圖中所有奇數凸起圈3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3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3C圖右下部的參數△r示意;第3C圖中所有偶數凸起圈3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3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3C圖左上部的參數△r示意。再者,第三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377的參數△r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378的參數△r數值相同。
由第3B圖可知,各凸起結構350為二階結構。此外,所有的凸起結構350的結構相同尺寸近似,且內環面340上凸起圈3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320往第一側面3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凸起結構350的尺寸亦隨之略微縮小。
請參照第3E圖至第3G圖,其中第3E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凸起結構350的立體圖,第3F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凸起結構350的平面圖,及第3G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凸起結構350的側視圖,其中第3F圖為依照第3C圖中奇數凸起圈377中各凸起結構350的平面圖,亦可說是依照第3C圖中偶數凸起圈378中各凸起結構350的平面圖。由第3E圖至第3G圖可知,各凸起結構350包含第一階結構351以及第二階結構352,其中第一階結構351較第二階結構352遠離凸起結構350的底面,且第一階結構351較第二階結構352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內縮。
請參照第3A圖,環形光學元件300的凸起結構350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50<N<1500。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300參數10×A、H、h1、h2、h1+h2、h1/h2、△d、△r及△d/△r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相同,並如第3C圖、第3D圖及第3G圖所繪示。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其中第4A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400的示意圖,及第4B圖繪示依照第4A圖剖面線4B-4B的剖視圖。由第4A圖及第4B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400包含第一側面410、第二側面420、外環面430及內環面440。第二側面420與第一側面410對應設置。外環面430連接第一側面410及第二側面420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400的中心軸z。內環面440連接第一側面410及第二側面420並環繞中心軸z,且內環面440較外環面430接近中心軸z。第四實施例中,第一側面410及第二側 面420分別包含承靠面414及424,承靠面414及424皆為垂直中心軸z的平直表面。
請參照第4C圖及第4D圖,其中第4C圖繪示依照第4A圖的局部4C放大圖,及第4D圖繪示依照第4C圖剖面線4D-4D的剖視圖,即是內環面440上沿凸起圈470之一的剖視圖。由第4A圖、第4C圖及第4D圖可知,內環面440包含複數凸起圈470,凸起圈470環繞中心軸z且沿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470包含複數凸起結構450及複數間隔結構460,且凸起結構450與間隔結構460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z,即是各凸起圈470中任二個最接近的凸起結構450之間為一個間隔結構460,且任二個最接近的間隔結構460之間為一個凸起結構450。
由第4A圖及第4B圖可知,凸起結構450與環形光學元件400一體成型。環形光學元件400為黑色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環形光學元件400的外環面430包含二個注料痕433,其對稱於中心軸z。
各凸起圈470中各凸起結構4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470的一間隔結構460沿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對齊,且所有的凸起圈470的凸起結構450的數量相同。
由第4C圖可知,第四實施例的內環面440的凸起圈470由複數奇數凸起圈477及複數偶數凸起圈478所組成,奇數凸起圈477及偶數凸起圈478沿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依序交替排列,亦是奇數凸起圈477與偶 數凸起圈478相鄰。各奇數凸起圈477中各凸起結構450與相鄰的偶數凸起圈478的一間隔結構460沿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對齊,各偶數凸起圈478中各凸起結構450與相鄰的奇數凸起圈477的一間隔結構460沿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對齊。也就是第四實施例中,各奇數凸起圈477的一凸起結構450與各偶數凸起圈478的一間隔結構460沿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交替排列,各奇數凸起圈477的一間隔結構460與各偶數凸起圈478的一凸起結構450沿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交替排列。
凸起圈470的圓心分別為中心軸z上的一點,且各凸起結構450的第一側面410往第二側面420的方向垂直各凸起圈470,各凸起結構45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凸起結構450位於內環面440上,故各凸起結構45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各間隔結構46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由於各間隔結構460位於內環面440上,故各間隔結構460的底面上平行的兩邊可具有弧線特徵。
第四實施例中,第4C圖中任一奇數凸起圈4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450的參數△d數值皆相同,如第4C圖右下部的參數△d示意;第4C圖中任一偶數凸起圈4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450的參數△d數值皆相同,如第4C圖左上部的參數△d示意。再者,第四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477的參數△d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478的參數△d數值近似, 且內環面440上凸起圈4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420往第一側面4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參數△d數值隨之略微縮小,凸起結構450亦隨之排列密集。
再者,第4C圖中所有奇數凸起圈477中的所有凸起結構4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4C圖右下部的參數△r示意;第4C圖中所有偶數凸起圈478中的所有凸起結構450的參數△r數值皆相同,如第4C圖左上部的參數△r示意。再者,第四實施例中的所有奇數凸起圈477的參數△r數值及所有偶數凸起圈478的參數△r數值相同。
由第4D圖可知,各凸起結構450為二階結構。此外,所有的凸起結構450的結構相同尺寸近似,且內環面440上凸起圈470的圓周大小由第二側面420往第一側面410的方向逐漸縮小,故凸起結構450的尺寸亦隨之略微縮小。
請參照第4E圖至第4G圖,其中第4E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凸起結構450的立體圖,第4F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凸起結構450的平面圖,及第4G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凸起結構450的側視圖,其中第4F圖為依照第4C圖中奇數凸起圈477中各凸起結構450的平面圖,亦可說是依照第4C圖中偶數凸起圈478中各凸起結構450的平面圖。由第4E圖至第4G圖可知,各凸起結構450包含第一階結構451以及第二階結構452,其中第一階結構451較第二階結構452遠離凸起結構450的底面,且第一階結構451較第二階結構452在其凸起結構450凸起的四個角落內縮。
請參照第4A圖,環形光學元件400的凸起結構450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50<N<1500。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400參數10×A、H、h1、h2、h1+h2、h1/h2、△d、△r及△d/△r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相同,並如第4C圖、第4D圖及第4G圖所繪示。
<第五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5圖,第5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組5000的示意圖。由第5圖可知,成像鏡組5000包含鏡筒5100、透鏡組5200及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100,其中透鏡組5200及環形光學元件100皆設置於鏡筒5100內,透鏡組5200包含複數透鏡(5201-5205)。第五實施例中,環形光學元件100的承靠面114與透鏡5204連接。
請一併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及第5圖,環形光學元件100包含第一側面110、第二側面120、外環面130及內環面140。第二側面120與第一側面110對應設置並較 第一側面110遠離被攝物(圖未揭示)。外環面130連接第一側面110及第二側面120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100的中心軸z(即成像鏡組5000的光軸)。內環面140連接第一側面110及第二側面120並環繞中心軸z,且內環面140較外環面130接近中心軸z。內環面140包含凸起圈170,凸起圈170環繞中心軸z且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170包含凸起結構150及間隔結構160,且凸起結構150與間隔結構160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z。
請一併參照第1D圖及第5圖,第一側面110及第二側面120間的最大垂直距離為T,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間隔結構160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3.0<T/H<31.0。藉此,可使凸起結構150及間隔結構160的高低對比明顯,更加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成像鏡組5000的反射光強度。關於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詳細來說,由第1D圖可知,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間隔結構160的高度差值為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2mm<H<0.20mm。藉此,以有效衰減環形光學元件100的雜散光反射,進而改善成像鏡組5000的成像品質,並提升量產效率。
由第1A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外環面130可包含至少二個注料痕133,其對稱於中心軸z。藉此,可維持環形光學元件100於射出成型後的結構完整性。第五 實施例中,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外環面130包含二個注料痕133,其對稱於中心軸z。
由第1A圖及第1C圖可知,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170的一間隔結構16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可對齊。藉此,可提高環形光學元件100加工技術施作的流暢度。凸起圈170的凸起結構150的數量可相同。第五實施例中,各凸起圈170中各凸起結構1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170的一間隔結構160沿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對齊,且凸起圈170的凸起結構150的數量相同。
由第1C圖及第1E圖可知,各凸起結構150的底面可為四邊形。藉此,有助於減少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反射光。第五實施例中,各凸起結構15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
由第1B圖、第1D圖及第1E圖可知,各凸起結構150可為二階結構。藉此,環形光學元件100具有更精細的凸起結構150,以更加提高成像鏡組5000衰減雜散光的功效。第五實施例中,各凸起結構150為二階結構。
請參照第1A圖及第1E圖,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凸起結構150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藉此,以維持環形光學元件100的可製造性與凸起結構150的結構稠密度兩者之間的平衡。
再者,由第5圖可知,透鏡組520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透鏡5201、5202、5203、5204及5205。此外, 成像鏡組5000更包含環形光學元件100及其他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如間隔環、遮光片等,透鏡5201至5205並分別承靠於前述光學元件以設置於塑膠鏡筒5100內,其中環形光學元件100的第一側面110的承靠面114與透鏡5204承靠,第二側面120的承靠面124與遮光片5301承靠。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五,其表列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組50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D圖及第5圖所繪示。
<第六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6圖,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組6000的示意圖。由第6圖可知,成像鏡組6000包含鏡筒6100、透鏡組6200及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200,其中透鏡組6200及環形光學元件200皆設置於鏡筒6100內,透鏡組6200包含複數透鏡(6201-6205)。第六實施例中,環形光學元件200的承靠面214與透鏡6204連接。
請一併參照第2A圖至第2C圖及第6圖,環形光學元件200包含第一側面210、第二側面220、外環面230及內環面240。第二側面220與第一側面210對應設置並較第一側面210遠離被攝物(圖未揭示)。外環面230連接第一側面210及第二側面220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200的中心軸 z(即成像鏡組6000的光軸)。內環面240連接第一側面210及第二側面220並環繞中心軸z,且內環面240較外環面230接近中心軸z。內環面240包含凸起圈270,凸起圈270環繞中心軸z且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排列。各凸起圈270包含凸起結構250及間隔結構260,且凸起結構250與間隔結構260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z。關於環形光學元件2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二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詳細來說,由第2A圖及第2C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200的外環面230包含二個注料痕233,其對稱於中心軸z。各凸起圈270中各凸起結構2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270的一間隔結構260沿第一側面210往第二側面220的方向對齊。凸起圈270的凸起結構250的數量相同。各凸起結構25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
請參照第2A圖及第2D圖,各凸起結構250為二階結構。環形光學元件200的凸起結構250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
再者,由第6圖可知,透鏡組620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透鏡6201、6202、6203、6204及6205。此外,成像鏡組6000更包含環形光學元件200及其他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如間隔環、遮光片等,透鏡6201至6205並分別承靠於前述光學元件以設置於塑膠鏡筒6100內,其中環形光學元件200的第一側面210的承靠面214與透鏡6204承靠,第二側面220的承靠面224與遮光片6301承靠。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六,其表列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組6000參數H、T及T/H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組5000相同,並如第2D圖及第6圖所繪示。
<第七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7圖,第7圖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鏡組7000的示意圖。由第7圖可知,成像鏡組7000包含鏡筒7100、透鏡組7200及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環形光學元件300,其中透鏡組7200及環形光學元件300皆設置於鏡筒7100內,透鏡組7200包含複數透鏡(7201-7205)。第七實施例中,環形光學元件300的承靠面314與透鏡7204連接。
請一併參照第3A圖至第3C圖及第7圖,環形光學元件300包含第一側面310、第二側面320、外環面330及內環面340。第二側面320與第一側面310對應設置並較第一側面310遠離被攝物(圖未揭示)。外環面330連接第一側面310及第二側面320並環繞環形光學元件300的中心軸z(即成像鏡組7000的光軸)。內環面340連接第一側面310及第二側面320並環繞中心軸z,且內環面340較外環面330接近中心軸z。內環面340包含凸起圈370,凸起圈370環繞中心軸z且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排列。各凸 起圈370包含凸起結構350及間隔結構360,且凸起結構350與間隔結構360交替排列並環繞中心軸z。關於環形光學元件3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三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詳細來說,由第3A圖及第3C圖可知,環形光學元件300的外環面330包含二個注料痕333,其對稱於中心軸z。各凸起圈370中各凸起結構350與相鄰的另一凸起圈370的一間隔結構360沿第一側面310往第二側面320的方向對齊。凸起圈370的凸起結構350的數量相同。各凸起結構350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且為等腰梯形。
請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各凸起結構350為二階結構。環形光學元件300的凸起結構350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
再者,由7圖可知,透鏡組720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透鏡7201、7202、7203、7204及7205。此外,成像鏡組7000更包含環形光學元件300及其他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如間隔環、遮光片等,透鏡7201至7205並分別承靠於前述光學元件以設置於塑膠鏡筒7100內,其中環形光學元件300的第一側面310的承靠面314與透鏡7204承靠,第二側面320的承靠面324與遮光片7301承靠。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七,其表列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鏡組7000參數H、T及T/H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組5000相同,並如第3D圖及第7圖所繪示。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第8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10包含取像裝置11,取像裝置1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組的成像面,成像鏡組包含依據本發明的環形光學元件(圖未揭示)。藉此,可有效降低雜散光的反射光,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的成像需求。較佳地,電子裝置1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九實施例>
請參照第9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第九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20包含取像裝置21,取像裝置2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組的成像面,成像鏡組包含依據本發明的環形光學元件(圖未揭示)。
<第十實施例>
請參照第10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十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係一穿戴式裝置,電子裝置30包含取像裝置31,取像裝置31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組(圖未揭示)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組的成像面,成像鏡組包含依據本發明的環形光學元件(圖未揭示)。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環形光學元件
120‧‧‧第二側面
140‧‧‧內環面
150‧‧‧凸起結構
130‧‧‧外環面
133‧‧‧注料痕
160‧‧‧間隔結構
170‧‧‧凸起圈

Claims (27)

  1. 一種環形光學元件,包含: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其與該第一側面對應設置;一外環面,其連接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該外環面環繞該環形光學元件的一中心軸;以及一內環面,其連接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該內環面環繞該中心軸,且該內環面較該外環面接近該中心軸,該內環面包含:複數凸起圈,其環繞該中心軸且沿該第一側面往該第二側面的方向排列,各該凸起圈包含複數凸起結構及複數間隔結構,且該些凸起結構與該些間隔結構交替排列並環繞該中心軸,各該凸起圈中各該凸起結構與相鄰的另一該凸起圈的一該間隔結構沿該第一側面往該第二側面的方向對齊;其中,各該凸起圈中各該凸起結構與相鄰的一該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02mm<H<0.20m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該些凸起結構與該環形光學元件一體成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結構的底面為四邊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結構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間隔結構的底面為等腰四邊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圈中任一該凸起結構與最接近的另一該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06mm<△d<0.21m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圈中任一該凸起結構與該第一側面往該第二側面的方向上最接近的另一該凸起圈的一該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r<0.16m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圈中任一該凸起結構與最接近的另一該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d,各該凸起圈中該任一凸起結構與該第一側面往該第二側面的方向上最接近的另一該凸起圈的一該凸起結構的中心間隔距離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4<△d/△r<3.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圈中各該凸起結構與相鄰的一該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H<0.14m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結構為二階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凸起結構包含:一第一階結構;以及一第二階結構,其中該第一階結構較該第二階結構遠離該凸起結構的底面;其中,各該凸起圈中各該凸起結構與相鄰的一該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該第一階結構的高度為h1,該第二階結構的高度為h2,其滿足下列條件:H=h1+h2;以及0.25<h1/h2<3.3。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該環形光學元件為黑色塑膠材質且由射出成型製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該外環面包含:至少二注料痕,其對稱於該中心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該些凸起圈的該些凸起結構的數量相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各該間隔結構的底面的面積為A,其滿足下列條件:0.005mm2<10×A<0.08mm2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該環形光學元件的該些凸起結構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 420<N<200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環形光學元件,其中該環形光學元件的該些凸起結構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650<N<1500。
  18. 一種成像鏡組,包含:一鏡筒;一透鏡組,其設置於該鏡筒內,且該透鏡組包含複數透鏡;以及至少一環形光學元件,其設置於該鏡筒內,且該環形光學元件包含: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其與該第一側面對應設置;一外環面,其連接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該外環面環繞該環形光學元件的一中心軸;及一內環面,其連接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該內環面環繞該中心軸,且該內環面較該外環面接近該中心軸,該內環面包含複數凸起圈,該些凸起圈環繞該中心軸且沿該第一側面往該第二側面的方向排列,各該凸起圈包含複數凸起結構及複數間隔結構,且該些凸起結構與該些間隔結構交替排列並環繞該中心軸;其中,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間的最大垂直距離為T,各該凸起圈中各該凸起結構與相鄰的一該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 3.0<T/H<31.0。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組,其中各該凸起圈中各該凸起結構與相鄰的一該間隔結構的高度差值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02mm<H<0.20mm。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組,其中各該凸起圈中各該凸起結構與相鄰的另一該凸起圈的一該間隔結構沿該第一側面往該第二側面的方向對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組,其中該些凸起圈的該些凸起結構的數量相同。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組,其中各該凸起結構的底面為四邊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組,其中各該凸起結構為二階結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組,其中該外環面包含:至少二注料痕,其對稱於該中心軸。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組,其中該環形光學元件的該些凸起結構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20<N<2000。
  26. 一種成像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成像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組的一成像面。
  27.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成像裝置。
TW105133084A 2016-10-13 2016-10-13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6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3084A TWI616697B (zh) 2016-10-13 2016-10-13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1610976677.8A CN107942461B (zh) 2016-10-13 2016-11-04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010676207.6A CN111736291B (zh) 2016-10-13 2016-11-04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US15/387,694 US10001624B2 (en) 2016-10-13 2016-12-22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5/979,782 US10684450B2 (en) 2016-10-13 2018-05-15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3084A TWI616697B (zh) 2016-10-13 2016-10-13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697B true TWI616697B (zh) 2018-03-01
TW201814345A TW201814345A (zh) 2018-04-16

Family

ID=6190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084A TWI616697B (zh) 2016-10-13 2016-10-13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001624B2 (zh)
CN (2) CN111736291B (zh)
TW (1) TWI6166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3656B2 (en) 2019-09-19 2023-07-1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ens mount, optical element, and lens modu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6697B (zh) * 2016-10-13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8508679B (zh) * 2017-02-24 2020-12-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703342B (zh) 2019-03-29 2020-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1948775B (zh) 2019-05-15 2023-04-1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742411B (zh) * 2019-07-26 2021-10-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雜光消除結構之光學元件
CN110488445B (zh) * 2019-08-21 2021-07-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与光学成像镜头
TWI718900B (zh) * 2019-09-19 2021-02-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230400608A1 (en) * 2020-10-27 2023-12-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evel optical diffuser with high near infrared clarity
CN114325999B (zh) * 2021-12-29 2024-05-17 西安中科微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目标光学成像模拟装置
TWI847372B (zh) * 2022-11-17 2024-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81945U (zh) * 2014-06-13 2014-12-0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与光学镜头组与行动装置
TWM527093U (zh) * 2016-02-05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2395A (en) * 1986-09-02 1988-08-09 Amp Incorporated Lens assembly for optical coupling with a semiconductor laser
US5763049A (en) * 1996-04-30 1998-06-0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ormed ultra-flexible retroreflective cube-corner composite sheeting with target optical properti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20030035231A1 (en) * 2001-08-03 2003-02-20 Epstein Kenneth A. Optical film having microreplicated structures; and methods
US7068448B2 (en) * 2004-07-23 2006-06-27 Axon Technologies Corp. Optical lens and lens system
US7787184B2 (en) 2005-03-08 2010-08-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mber having antireflection structure
JP4833569B2 (ja) 2005-03-24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構造を有する光学レンズ
JP4959183B2 (ja) * 2005-12-12 2012-06-2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及び撮影レンズ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07163798A (ja) * 2005-12-13 2007-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016872B2 (ja) * 2006-08-30 2012-09-0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
CN102575372B (zh) * 2009-10-09 2014-05-28 夏普株式会社 模具和模具的制造方法以及防反射膜
CN102103243B (zh) * 2009-12-21 2014-08-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2064223B (zh) * 2010-11-30 2012-05-09 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955216A (zh) * 2011-08-29 2013-03-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2015018005A (ja) 2011-11-11 2015-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3150744A1 (ja) 2012-04-04 2013-10-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2789009A (zh) * 2012-09-06 2012-11-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双面抗反射结构的红外光学窗口
CN103852851A (zh) * 2012-12-06 2014-06-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EP2752688A1 (en) * 2013-01-04 2014-07-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snel lens and pyroelectricity sensor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9946047B2 (en) * 2014-03-04 2018-04-1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nual optical spacer, image lens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TWM481412U (zh) * 2014-03-05 2014-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CN104035150A (zh) * 2014-05-26 2014-09-10 苏州科利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锯齿光扩散板
CN204650004U (zh) * 2015-05-27 2015-09-1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5103485U (zh) * 2015-11-09 2016-03-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5261665A (zh) * 2015-11-12 2016-01-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高效陷光结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7042B (zh) * 2016-03-03 2018-03-1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减反性能的表面蒸镀铝防窥膜及其制作工艺
TWI616697B (zh) * 2016-10-13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81945U (zh) * 2014-06-13 2014-12-0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与光学镜头组与行动装置
TWM527093U (zh) * 2016-02-05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3656B2 (en) 2019-09-19 2023-07-1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ens mount, optical element, and lens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6291B (zh) 2022-08-09
CN111736291A (zh) 2020-10-02
TW201814345A (zh) 2018-04-16
US10684450B2 (en) 2020-06-16
CN107942461A (zh) 2018-04-20
US20180106983A1 (en) 2018-04-19
US20180259745A1 (en) 2018-09-13
US10001624B2 (en) 2018-06-19
CN107942461B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697B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4518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81030B (zh)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M519751U (zh) 塑膠鏡筒、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5974563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TWM486779U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組及行動裝置
TWM521747U (zh)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學元件、成像鏡頭與鏡頭模組
TWI531813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組
TWI550306B (zh)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12354B (zh)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821830A (zh)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1679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201734556A (zh) 光學成像鏡頭(一)
TWM527093U (zh)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0143U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12712U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M514580U (zh) 塑膠鏡筒、光學鏡頭、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2008065305A (ja) 撮影用光学レンズ組
TWI598620B (zh) Optical lens
TWI639027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0609416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204090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04932085A (zh) 微型镜头组
TWI633331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