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3998U -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3998U
CN214503998U CN202022942852.6U CN202022942852U CN214503998U CN 214503998 U CN214503998 U CN 214503998U CN 202022942852 U CN202022942852 U CN 202022942852U CN 214503998 U CN214503998 U CN 214503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lens
arc
optical axis
shaped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28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声连
蔡谆桦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3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3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物侧开孔、一顶面及一反射部。光轴通过物侧开孔。顶面面向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反射部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且弧形反射区设置于顶面。弧形反射区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圆形轨迹包含弧形反射区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当满足特定条件,可提升反射部可视觉辨识的程度。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与摄影模块,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与摄影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型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摄影模块与其成像镜头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摄影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发展一种透过镜头的顶面以显示文字与商业信息的摄影模块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通过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区域的反射程度差异以达到显示文字与商业信息的显示效果。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物侧开孔、一顶面及一反射部。光轴通过物侧开孔。顶面面向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反射部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且弧形反射区设置于顶面。弧形反射区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圆形轨迹包含弧形反射区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各弧形反射区以光轴为中心的半径为r,物侧开孔的直径为d,反射部与光轴之间垂直于光轴的最大距离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圆形轨迹上的各弧形反射区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成像透镜组与一单一元件。物侧开孔、顶面及反射部设置于单一元件上,且单一元件可包含一环形搭接面,其中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反射部的外型可为一文字排列的一单字形状,且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为英文。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单字形状的文字数量可为2个以上,18个以下。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可环绕物侧开孔。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物侧开孔可为成像镜头的一光圈。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摄影模块,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一成像面及一透明平板。成像面位于成像镜头的一像侧。透明平板设置于成像镜头的物侧与顶面之间。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对应成像面。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对应成像面,且透明平板为电子装置的一显示屏幕。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摄影模块,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与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成像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其中单一元件可还包含一承接结构,用以承接驱动机构的一对焦线圈,且环形搭接面较承接结构靠近光轴。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块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对应摄影模块的一成像面。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1C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平板与成像镜头的设置示意图;
图1D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摄影模块的分解图;
图1E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图;
图1F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G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摄影模块的仰视示意图;
图1H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反射部的外型示意图;
图1I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反射部的另一外型示意图;
图1J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反射部的另一外型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图;
图2B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图;
图3B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图;
图4B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立体图;
图5B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6B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6C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示意图;
图7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7B绘示依照图7A第七实施例中自拍场景的示意图;
图7C绘示依照图7A第七实施例中拍摄的影像的示意图;
图8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9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9B绘示依照图9A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70,80,90:电子装置
11,200,300,400,500,600:成像镜头
11a:滤光元件
11b:成像面
11c,92:电子感光元件
13,73,93:透明平板
14:壳体
14a:通孔
15,18:弹簧片
16:磁石
17:对焦线圈
19:基座
19a:中心开孔
110:成像透镜组
111,112,113,114,115,116:成像透镜
120,220,320,420,520,620:物侧开孔
130,230,330,430,530,630:顶面
140,240,340,440,540,640:反射部
141,241,341,441,541,641:弧形反射区
142,242,342,442,542,642:圆形轨迹
150,250,350,450,550,650:单一元件
151,651:环形搭接面
152,252,352,452,552:承接结构
71,81,91a,91b,91c:摄影模块
72,82:使用者界面
94:成像信号处理元件
95:光学防手震组件
96:感测元件
97:辅助光学元件
98a:软性电路板
98b:连接器
X:光轴
d:物侧开孔的直径
R:反射部与光轴之间垂直于光轴的最大距离
r:弧形反射区以光轴为中心的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物侧开孔、一顶面及一反射部。光轴通过物侧开孔。顶面面向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反射部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且弧形反射区设置于顶面。弧形反射区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圆形轨迹包含弧形反射区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各弧形反射区以光轴为中心的半径为r,物侧开孔的直径为d,反射部与光轴之间垂直于光轴的最大距离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借此,可局部降低顶面的反射程度,避免于强光源的环境下的反射光强度过度集中,且透过互相分离的弧形反射区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显的失败率。
具体而言,反射程度可为不同视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泽度的差异或反射率的差异,但并不以此为限。
圆形轨迹上的各弧形反射区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借此,提高反射部可视觉辨识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成像透镜组与一单一元件,其中物侧开孔、顶面及反射部设置于单一元件上。单一元件可包含一环形搭接面,其中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
单一元件可为一种具有镜筒设计构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镜组,可进一步装载驱动机构的磁石或对焦线圈,但其形式并不限于塑胶镜筒。并且,单一元件可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单一元件可透过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单一元件的制造可行性。
反射部的外型可为一爱心形状、一水果形状、一机器人形状、一动物形状、一植物形状、一文字形状、一星星形状、一标记形状(sign shape)及一文字排列的一单字形状中的一者。
当反射部的外型为标记形状时,标记形状可为显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号的形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借此,提高特定图形的加工效率,减少加工时间。
文字形状可为中文。当文字形状为中文时,可透过激光加工或刀具雕刻机具的数值加工方法(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搭配图面构型以提高加工的精准度。
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可为英文,其中单字形状的文字数量可为2个以上,18个以下,且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可环绕物侧开孔。借此,可增加反射部的变化性,并延伸可选用的字汇范围,且降低制造复杂度。
物侧开孔可为成像镜头的一光圈。通过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镜头的进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质。
上述本揭示内容成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摄影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进一步来说,摄影模块可还包含一成像面、一透明平板及一驱动机构,其中成像面位于成像镜头的一像侧,透明平板设置于成像镜头的物侧与顶面之间,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成像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透过摄影模块靠近透明平板的设置方式,可提高外观的辨识度。
单一元件可还包含一承接结构,用以承接驱动机构的一对焦线圈,且环形搭接面较承接结构靠近光轴。借此,成像镜头可达到对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镜头于影像方面的适用性,并可配合多镜头的设置方式以撷取理想的对焦影像与增加特定影像的画面品质。
上述本揭示内容摄影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摄影模块与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对应摄影模块的成像面,且透明平板可为电子装置的一显示屏幕。借此,可避免摄影模块靠近显示屏幕的灯源以降低非成像光线的光害情况。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至图1C,图1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 10的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参数示意图,图 1C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平板13与成像镜头11的设置示意图。由图 1A至图1C可知,电子装置10包含一摄影模块(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11c,其中摄影模块包含一透明平板13、一成像镜头11、一滤光元件11a 及一成像面11b。进一步来说,成像镜头11具有一光轴X,滤光元件11a设置于成像镜头11与成像面11b之间,成像面11b位于成像镜头11的一像侧,而透明平板13设置于成像镜头11的物侧与成像镜头11的一顶面130之间,且电子感光元件11c对应摄影模块的成像面11b。透过摄影模块靠近透明平板 13的设置方式,可提高外观的辨识度。值得一提的是,透明平板13为电子装置10的一显示屏幕。借此,可避免摄影模块靠近显示屏幕的灯源以降低非成像光线的光害情况。
请参照图1D,图1D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摄影模块的分解图。由图 1D可知,摄影模块可还包含一驱动机构(图未标示),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成像镜头11沿光轴X方向移动。详细来说,驱动机构包含一壳体14、二弹簧片 15、18、四磁石16、一对焦线圈17及一基座19,详细来说,摄影模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透明平板13、壳体14、弹簧片15、磁石16、成像镜头11、对焦线圈17、弹簧片18及基座19。
具体而言,壳体14耦合于基座19,成像镜头11设置于壳体14中,且成像镜头11的一单一元件150可用以与磁石16与对焦线圈17中其中一者组装;第一实施例中,单一元件150与对焦线圈17组装。壳体14具有一通孔14a,且基座19具有一中心开孔19a,其中壳体14的通孔14a与基座19的中心开孔19a对应。各磁石16具有一表面面对对焦线圈17。弹簧片15设置于磁石 16与壳体14之间,且弹簧片18设置于成像镜头11与基座19之间。
请参照图1E至图1G,图1E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1的立体图,图1F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G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摄影模块的仰视示意图。由图1A、图1B、图1E、图 1F及图1G可知,成像镜头11包含一成像透镜组110、一物侧开孔120、顶面 130、一反射部140及单一元件150。详细来说,光轴X通过物侧开孔120,且物侧开孔120可为成像镜头11的一光圈;顶面130面向成像镜头11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120;反射部140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141。第一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141的数量为六。并且,物侧开孔120、顶面130及反射部140设置于单一元件150上。通过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镜头11的进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质。
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成像透镜111、遮光片、成像透镜112、遮光片、成像透镜113、遮光片、成像透镜114、间隔环、遮光片、成像透镜115、遮光片及成像透镜116,其中成像透镜111、112、113、114、115、116的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并非本揭示内容的重点,将不另揭露其细节。再者,因遮光片与间隔环非本揭示内容重点,故不另标号。
单一元件150包含一环形搭接面151与一承接结构152,环形搭接面151 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110,承接结构152用以承接驱动机构的对焦线圈17,且环形搭接面151较承接结构152靠近光轴X。借此,成像镜头11可达到对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镜头11于影像方面的适用性,并可配合多镜头的设置方式以撷取理想的对焦影像与增加特定影像的画面品质。进一步来说,环形搭接面 151具有不同的直径,故可用以承接不同外径的成像透镜111、112、113、114、 115、116。
再者,单一元件150可为一种具有镜筒设计构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镜组 110,可进一步装载驱动机构的磁石16或对焦线圈17,但其形式并不限于塑胶镜筒。并且,单一元件150可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单一元件150可透过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单一元件 150的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内容并不以上述的设置方式为限,单一元件150也可为塑胶镜筒与载体元件互相组配的方式,由塑胶镜筒设置成像透镜组110,并由载体元件安装对焦线圈17。详细来说,对焦线圈17可驱动单一元件150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移动,并进一步驱动成像透镜组110沿平行光轴X的方向移动。
由图1E与图1F可知,弧形反射区141设置于顶面130。再者,弧形反射区141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142,圆形轨迹142包含弧形反射区141与弧形反射区1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141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141 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借此,可局部降低顶面130的反射程度,避免于强光源的环境下的反射光强度过度集中,且透过互相分离的弧形反射区141 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显的失败率。具体而言,反射程度可为不同视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泽度的差异或反射率的差异。第一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 141的光泽度(gloss)约为0.4%,而弧形反射区1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泽度约为 3%;或者,弧形反射区141光泽度约为3%,而弧形反射区1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泽度约为0.4%,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视角的缘故,圆形轨迹142的轨迹于图1F所示为椭圆形,但实际上为圆形轨迹142的轨迹为圆形。
圆形轨迹142上的各弧形反射区141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141 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借此,提高反射部140可视觉辨识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一实施例中,反射部140为凸纹,且反射部140的外型为一文字形状,且文字形状为中文。具体而言,可透过激光加工或刀具雕刻机具的数值加工方法,搭配图面构型以提高加工的精准度。第一实施例中,反射部140的中文为“立"。
请配合参照图1H至图1J,图1H至图1J皆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反射部140的外型示意图。由图1H至图1J可知,反射部140的外型可为一爱心形状、一水果形状、一机器人形状、一动物形状、一植物形状、一文字形状、一星星形状、一标记形状及一文字排列的一单字形状中的一者。借此,可依据使用者的喜好或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反射部140的外型。
具体来说,反射部140的外型除了可为图1C至图1F所示的文字形状外,反射部140的外型可替换为水果形状,如图1H中编号1至编号3所示。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为标记形状,如图1H中编号4与编号8,以及图1J 中编号23至编号28、编号30、编号32至编号34及编号36所示,标记形状可为显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号的形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借此,提高特定图形的加工效率,减少加工时间。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为动物形状,如图1H中编号5至编号7,以及图1J 中编号29与编号31所示。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为植物形状,如图1H中编号1至编号3及编号9,以及图1J中编号30与编号35所示。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为文字形状,除了如图1C至图1F所示的中文文字形状,文字形状可为英文字母,如图1I中编号10至编号22所示。
再者,应可理解反射部140的外型可视需求由图1H至图1J中编号1至编号36调整其尺寸大小、形状位置、形状细节等,且反射部140的外型也不限于图1H至图1J中编号1至36所示的形状。
由图1B与图1F可知,物侧开孔120的直径为d,反射部140与光轴X 之间垂直于光轴X的最大距离为R,弧形反射区141以光轴X为中心的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第二实施例>
请配合参照图2A与图2B,图2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立体图,图2B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2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由图2A与图2B可知,成像镜头200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绘示)、一物侧开孔220、一顶面230、一反射部240及一单一元件250。详细来说,光轴(图未标示)通过物侧开孔220,且物侧开孔220可为成像镜头200的一光圈;顶面230面向成像镜头200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220;反射部240 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241。第二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241的数量为三。并且,物侧开孔220、顶面230及反射部240设置于单一元件250上。通过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镜头200的进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质。
单一元件250包含一环形搭接面(图未标示)与一承接结构252,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承接结构252用以承接驱动机构(图未绘示)的对焦线圈(图未绘示),且环形搭接面较承接结构252靠近光轴。借此,成像镜头200可达到对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镜头200于影像方面的适用性,并可配合多镜头的设置方式以撷取理想的对焦影像与增加特定影像的画面品质。
再者,单一元件250可为一种具有镜筒设计构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镜组,可进一步装载驱动机构的磁石(图未绘示)或对焦线圈,但其形式并不限于塑胶镜筒。并且,单一元件250可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单一元件250 可透过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单一元件250的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内容并不以上述的设置方式为限,单一元件250也可为塑胶镜筒与载体元件互相组配的方式,由塑胶镜筒设置成像透镜组,并由载体元件安装对焦线圈。
弧形反射区241设置于顶面230。再者,弧形反射区241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242,圆形轨迹242包含弧形反射区241与弧形反射区2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241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2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借此,可局部降低顶面230的反射程度,避免于强光源的环境下的反射光强度过度集中,且透过互相分离的弧形反射区2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显的失败率。具体而言,反射程度可为不同视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泽度的差异或反射率的差异。第二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241的光泽度约为0.52%,而弧形反射区2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泽度约为2.73%,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视角的缘故,圆形轨迹242的轨迹于图2B所示为椭圆形,但实际上为圆形轨迹242的轨迹为圆形。
圆形轨迹242上的各弧形反射区241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241 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借此,提高反射部240可视觉辨识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二实施例中,反射部240为凸纹,且反射部240的外型为一爱心形状。
因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仅差别于成像镜头,其余元件数量与配置关系皆相同,故将不另赘述。
由图1B与图2B可知,物侧开孔220的直径为d(标示于图1B),反射部240与光轴X之间垂直于光轴X的最大距离为R(标示于图1B),弧形反射区241以光轴X为中心的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第三实施例>
请配合参照图3A与图3B,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立体图,图3B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3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由图3A与图3B可知,成像镜头300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绘示)、一物侧开孔320、一顶面330、一反射部340及一单一元件350。详细来说,光轴(图未标示)通过物侧开孔320,且物侧开孔320可为成像镜头300的一光圈;顶面330面向成像镜头300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320;反射部340 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341。第三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341的数量为五。并且,物侧开孔320、顶面330及反射部340设置于单一元件350上。通过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镜头300的进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质。
单一元件350包含一环形搭接面(图未标示)与一承接结构352,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承接结构352用以承接驱动机构(图未绘示)的对焦线圈(图未绘示),且环形搭接面较承接结构352靠近光轴。借此,成像镜头300可达到对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镜头300于影像方面的适用性,并可配合多镜头的设置方式以撷取理想的对焦影像与增加特定影像的画面品质。
再者,单一元件350可为一种具有镜筒设计构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镜组,可进一步装载驱动机构的磁石(图未绘示)或对焦线圈,但其形式并不限于塑胶镜筒。并且,单一元件350可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单一元件350 可透过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单一元件350的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内容并不以上述的设置方式为限,单一元件350也可为塑胶镜筒与载体元件互相组配的方式,由塑胶镜筒设置成像透镜组,并由载体元件安装对焦线圈。
弧形反射区341设置于顶面330。再者,弧形反射区341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342,圆形轨迹342包含弧形反射区341与弧形反射区3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341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3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借此,可局部降低顶面330的反射程度,避免于强光源的环境下的反射光强度过度集中,且透过互相分离的弧形反射区3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显的失败率。具体而言,反射程度可为不同视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泽度的差异或反射率的差异。第三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341的光泽度约为5.2%,而弧形反射区3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泽度约为0.18%,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视角的缘故,圆形轨迹342的轨迹于图3B所示为椭圆形,但实际上为圆形轨迹342的轨迹为圆形。
圆形轨迹342上的各弧形反射区341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341 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借此,提高反射部340可视觉辨识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三实施例中,反射部340为凸纹,且反射部340的外型为一机器人形状。
因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仅差别于成像镜头,其余元件数量与配置关系皆相同,故将不另赘述。
由图1B与图3B可知,物侧开孔320的直径为d(标示于图1B),反射部340与光轴X之间垂直于光轴X的最大距离为R(标示于图1B),弧形反射区341以光轴X为中心的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第四实施例>
请配合参照图4A与图4B,图4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400的立体图,图4B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4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由图4A与图4B可知,成像镜头400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绘示)、一物侧开孔420、一顶面430、一反射部440及一单一元件450。详细来说,光轴(图未标示)通过物侧开孔420,且物侧开孔420可为成像镜头400的一光圈;顶面430面向成像镜头400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420;反射部440 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441。第四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441的数量为四。并且,物侧开孔420、顶面430及反射部440设置于单一元件450上。通过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镜头400的进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质。
单一元件450包含一环形搭接面(图未标示)与一承接结构452,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承接结构452用以承接驱动机构(图未绘示)的对焦线圈(图未绘示),且环形搭接面较承接结构452靠近光轴。借此,成像镜头400可达到对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镜头400于影像方面的适用性,并可配合多镜头的设置方式以撷取理想的对焦影像与增加特定影像的画面品质。
再者,单一元件450可为一种具有镜筒设计构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镜组,可进一步装载驱动机构的磁石(图未绘示)或对焦线圈,但其形式并不限于塑胶镜筒。并且,单一元件450可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单一元件450 可透过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单一元件450的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内容并不以上述的设置方式为限,单一元件450也可为塑胶镜筒与载体元件互相组配的方式,由塑胶镜筒设置成像透镜组,并由载体元件安装对焦线圈。
弧形反射区441设置于顶面430。再者,弧形反射区441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442,圆形轨迹442包含弧形反射区441与弧形反射区4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441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4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借此,可局部降低顶面430的反射程度,避免于强光源的环境下的反射光强度过度集中,且透过互相分离的弧形反射区4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显的失败率。具体而言,反射程度可为不同视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泽度的差异或反射率的差异。第四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441的光泽度约为0.47%,弧形反射区4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泽度约为3.5%,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视角的缘故,圆形轨迹442的轨迹于图4B所示为椭圆形,但实际上为圆形轨迹442的轨迹为圆形。
圆形轨迹442上的各弧形反射区441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441 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借此,提高反射部440可视觉辨识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四实施例中,反射部440为凸纹,且反射部440的外型为一标记形状,具体而言,第四实施例的标记形状为一火焰形状,其中标记形状可为显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号的形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借此,提高特定图形的加工效率,减少加工时间。
因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仅差别于成像镜头,其余元件数量与配置关系皆相同,故将不另赘述。
由图1B与图4B可知,物侧开孔420的直径为d(标示于图1B),反射部440与光轴X之间垂直于光轴X的最大距离为R(标示于图1B),弧形反射区441以光轴X为中心的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第五实施例>
请配合参照图5A与图5B,图5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500的立体图,图5B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5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由图5A与图5B可知,成像镜头500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绘示)、一物侧开孔520、一顶面530、一反射部540及一单一元件550。详细来说,光轴(图未标示)通过物侧开孔520,且物侧开孔520可为成像镜头500的一光圈;顶面530面向成像镜头500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520;反射部540 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541。第五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541的数量为十二。并且,物侧开孔520、顶面530及反射部540设置于单一元件550上。通过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镜头500的进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质。
单一元件550包含一环形搭接面(图未标示)与一承接结构552,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承接结构552用以承接驱动机构(图未绘示)的对焦线圈(图未绘示),且环形搭接面较承接结构552靠近光轴。借此,成像镜头500可达到对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镜头500于影像方面的适用性,并可配合多镜头的设置方式以撷取理想的对焦影像与增加特定影像的画面品质。
再者,单一元件550可为一种具有镜筒设计构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镜组,可进一步装载驱动机构的磁石(图未绘示)或对焦线圈,但其形式并不限于塑胶镜筒。并且,单一元件550可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单一元件550 可透过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单一元件550的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内容并不以上述的设置方式为限,单一元件550也可为塑胶镜筒与载体元件互相组配的方式,由塑胶镜筒设置成像透镜组,并由载体元件安装对焦线圈。
弧形反射区541设置于顶面530。再者,弧形反射区541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542,圆形轨迹542包含弧形反射区541与弧形反射区5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541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5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借此,可局部降低顶面530的反射程度,避免于强光源的环境下的反射光强度过度集中,且透过互相分离的弧形反射区5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显的失败率。具体而言,反射程度可为不同视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泽度的差异或反射率的差异。第五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541的光泽度约为0.22%,弧形反射区5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泽度约为3.1%,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视角的缘故,圆形轨迹542的轨迹于图5B所示为椭圆形,但实际上为圆形轨迹542的轨迹为圆形。
圆形轨迹542上的各弧形反射区541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541 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借此,提高反射部540可视觉辨识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五实施例中,反射部540为凹纹,且反射部540的外型为一文字排列的一单字形状。详细来说,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为英文,其中单字形状的文字数量为2个以上,18个以下,且文字排列的单字形状环绕物侧开孔520。借此,可增加反射部540的变化性,并延伸可选用的字汇范围,且降低制造复杂度。第五实施例中,反射部540的单字形状为“precision",文字数量为九。
因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仅差别于成像镜头,其余元件数量与配置关系皆相同,故将不另赘述。
由图1B与图5B可知,物侧开孔520的直径为d(标示于图1B),反射部540与光轴X之间垂直于光轴X的最大距离为R(标示于图1B),弧形反射区541以光轴X为中心的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第六实施例>
请配合参照图6A至图6C,图6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600的示意图,图6B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600的部分剖视图,图6C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600的部分示意图。由图6A至图 6C可知,成像镜头600包含一成像透镜组(图未绘示)、一物侧开孔620、一顶面630、一反射部640及一单一元件650。详细来说,光轴X通过物侧开孔620,且物侧开孔620可为成像镜头600的一光圈;顶面630面向成像镜头 600的一物侧,并环绕物侧开孔620;反射部640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641。第六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641的数量为六。并且,物侧开孔620、顶面630及反射部640设置于单一元件650上。通过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镜头 600的进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质。
单一元件650包含一环形搭接面651与一承接结构(图未标示),环形搭接面651用以承接成像透镜组,承接结构用以承接驱动机构(图未绘示)的对焦线圈(图未绘示),且环形搭接面651较承接结构靠近光轴X。借此,成像镜头600可达到对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镜头600于影像方面的适用性,并可配合多镜头的设置方式以撷取理想的对焦影像与增加特定影像的画面品质。
再者,单一元件650可为一种具有镜筒设计构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镜组,可进一步装载驱动机构的磁石(图未绘示)或对焦线圈,但其形式并不限于塑胶镜筒。并且,单一元件650可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单一元件650 可透过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单一元件650的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内容并不以上述的设置方式为限,单一元件650也可为塑胶镜筒与载体元件互相组配的方式,由塑胶镜筒设置成像透镜组,并由载体元件安装对焦线圈。
弧形反射区641设置于顶面630。再者,弧形反射区641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642,圆形轨迹642包含弧形反射区641与弧形反射区6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区641的反射程度与弧形反射区6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借此,可局部降低顶面630的反射程度,避免于强光源的环境下的反射光强度过度集中,且透过互相分离的弧形反射区6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显的失败率。具体而言,反射程度可为不同视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泽度的差异、反射率的差异或表面粗糙度的颗粒细致度差异。第六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区641的表面粗度约为VDI 10,弧形反射区6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度约为VDI 22,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视角的缘故,圆形轨迹642的轨迹于图6A所示为椭圆形,但实际上为圆形轨迹642的轨迹为圆形。
圆形轨迹642上的各弧形反射区641的表面粗糙程度与弧形反射区641 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借此,提高反射部640可视觉辨识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六实施例中,反射部640为凸纹,且反射部640的外型为一标记形状,具体而言,第六实施例的标记形状为一六边形形状,其中标记形状可为显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号的形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借此,提高特定图形的加工效率,减少加工时间。
因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仅差别于成像镜头,其余元件数量与配置关系皆相同,故将不另赘述。
由图1B与图6B可知,物侧开孔620的直径为d(标示于图1B),反射部640与光轴X之间垂直于光轴X的最大距离为R(标示于图1B),弧形反射区641以光轴X为中心的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d<2r<2R。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7A,图7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0的示意图。由图7A可知,电子装置70是一智能型手机,且电子装置70包含一摄影模块71、一使用者界面72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图未绘示)。摄影模块71 可为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者,其包含成像镜头(图未绘示)、一成像面(图未绘示)及一透明平板73,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七实施例中,摄影模块71设置于透明平板73的下方,且使用者界面72可为触控屏幕或显示屏幕,并不以此为限。
图7B绘示依照图7A第七实施例中自拍场景的示意图,图7C绘示依照图 7A第七实施例中拍摄的影像的示意图。由图7A至图7C可知,摄影模块71 与使用者界面72皆朝向使用者,在进行自拍(selfie)或直播(live streaming)时,可同时观看拍摄影像与进行界面的操作,并于拍摄后可得到如图7C的拍摄的影像。借此,搭配本揭示内容的摄影模块71以屏下镜头的设置方式可提供较佳的拍摄体验。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8,图8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80的示意图。由图8可知,电子装置80是一智能型手机,且电子装置80包含一摄影模块81、一使用者界面82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图未绘示)。摄影模块81可为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者,其包含成像镜头(图未绘示)与一驱动机构(图未绘示),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八实施例中,摄影模块 81设置于电子装置80的正面,且使用者界面82可为触控屏幕或显示屏幕,并不以此为限。
摄影模块81与使用者界面82皆朝向使用者,在进行自拍或直播时,可同时观看拍摄影像与进行界面的操作。借此,搭配本揭示内容的摄影模块81可提供较佳的拍摄体验。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9A与图9B,图9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 90的示意图,图9B绘示依照图9A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的另一示意图。由图9A与图9B可知,电子装置90是一智能型手机,且电子装置90包含三摄影模块91a、91b、91c与一电子感光元件92,其中摄影模块的数量可为二或三,但摄影模块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摄影模块91a、91b、91c可为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者,其包含成像镜头(图未绘示)、一成像面 (图未绘示)及一透明平板93,且电子感光元件92对应成像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九实施例中,摄影模块91a、91b、91c设置于透明平板93 的下方,并不以此为限。
第九实施例中,摄影模块91a为长焦(Telephoto)镜头,摄影模块91a的视角(Fieldof View Angle,FOV)小于45度;摄影模块91b为微型广角(Wide Angle) 镜头,摄影模块91b的视角大于90度;摄影模块91c为取像镜头,视角范围介于摄影模块91a的视角数值与摄影模块91b的视角数值之间,但并不以上述的视角数值为限。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90的使用者界面(图未绘示)进入拍摄模式。此时摄影模块91a、91b、91c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92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 ISP)94。
因应电子装置9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90可还包含一光学防手震组件 95,是可为OIS防抖回馈装置,进一步地,电子装置9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97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96。第九实施例中,辅助光学元件97为闪光灯模块与对焦辅助模块,闪光灯模块可用以补偿色温,对焦辅助模块可为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96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90中摄影模块 91a、91b、91c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95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9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模式、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屏幕直接目视到摄影模块 91a、91b、91c的拍摄画面,并在屏幕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再者,由图9B可知,摄影模块91a、91b、91c、电子感光元件92、光学防手震组件95、感测元件96及辅助光学元件97可设置在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98a上,并透过连接器98b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94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摄影模块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摄影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在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可包含多个感测元件96 及多个辅助光学元件97,感测元件96及辅助光学元件97设置在软性电路板 98a及另外至少一个软性电路板(未另标号),并透过对应的连接器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94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90可还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或其组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轴,并包含:
一物侧开孔,该光轴通过该物侧开孔;
一顶面,面向该成像镜头的一物侧,并环绕该物侧开孔;以及
一反射部,用以定义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且该至少三弧形反射区设置于该顶面;
其中,该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互相分离且形成一圆形轨迹,该圆形轨迹包含该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与该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以外的一部分,该至少三弧形反射区的反射程度与该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以外的该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
其中,各该弧形反射区以该光轴为中心的半径为r,该物侧开孔的直径为d,该反射部与该光轴之间垂直于该光轴的最大距离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
d<2r<2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圆形轨迹上的各该弧形反射区的表面粗糙程度与该至少三弧形反射区以外的该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成像透镜组;以及
一单一元件,该物侧开孔、该顶面及该反射部设置于该单一元件上,并包含:
一环形搭接面,用以承接该成像透镜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的外型为一文字排列的一单字形状,且该文字排列的该单字形状为英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单字形状的文字数量为2个以上,18个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文字排列的该单字形状环绕该物侧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物侧开孔为该成像镜头的一光圈。
8.一种摄影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
一成像面,位于该成像镜头的一像侧;以及
一透明平板,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该物侧与该顶面之间。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模块;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对应该成像面。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模块;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对应该成像面;
其中,该透明平板为该电子装置的一显示屏幕。
11.一种摄影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以及
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成像镜头沿该光轴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影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单一元件还包含一承接结构,用以承接该驱动机构的一对焦线圈,且该环形搭接面较该承接结构靠近该光轴。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影模块;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对应该摄影模块的一成像面。
CN202022942852.6U 2020-03-18 2020-12-07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450399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91095P 2020-03-18 2020-03-18
US62/991,095 2020-03-18
TW109209471U TWM604892U (zh) 2020-03-18 2020-07-23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109209471 2020-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3998U true CN214503998U (zh) 2021-10-26

Family

ID=7467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2852.6U Active CN214503998U (zh) 2020-03-18 2020-12-07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3998U (zh)
TW (1) TWM60489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4892U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6436B (zh)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8459388B (zh) 成像镜片组与电子装置
CN210119621U (zh)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1531181B2 (en)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49447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37176B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1826861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US20240069305A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818138A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US12001077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394466A (zh)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14503998U (zh)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5986700U (zh) 塑胶光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5375919U (zh) 成像装置、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4675328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392350U (zh)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217718396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8259413A (zh) 光学镜头与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