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7795B - 集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7795B
CN111687795B CN202010015023.5A CN202010015023A CN111687795B CN 111687795 B CN111687795 B CN 111687795B CN 202010015023 A CN202010015023 A CN 202010015023A CN 111687795 B CN111687795 B CN 111687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ng
main body
sliding
dust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50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7795A (zh
Inventor
竹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8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7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 B23Q11/0071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dust collectors for han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 B23Q11/0046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by su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0Devices for cleaning or cooling tool or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尘系统。集尘系统(1)具有锤钻(2)和集尘装置(4)。集尘装置具有主体外壳(40)、滑动部(45)、弹簧(472)、锁定部件(51)和螺线管(55)。主体外壳能拆装于锤钻。滑动部以能沿滑动轴(A2)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主体外壳,在顶端部具有能覆盖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的罩部(453)。弹簧通过对滑动部向前方施力而使滑动部配置于最前方位置。锁定部件在比最前方位置靠后方的中间位置将滑动部相对于主体外壳锁定。螺线管响应使用者对扳机的扣动操作而动作,据此解除滑动部的锁定。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集尘系统的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集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动力工具(power tool)和集尘装置(dust collectionapparatus)的集尘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包括动力工具和集尘装置的集尘系统,其中,动力工具通过驱动顶端工具来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作业;集尘装置被安装于动力工具,并收集由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一般而言,集尘装置具有能够覆盖顶端工具的顶端的罩部。通常,罩部被向集尘装置的前方施力,而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例如,覆盖顶端工具的顶端的位置)。另一方面,使用者例如由于想要使顶端工具的顶端正确地对准被加工材料上的加工位置等的理由,有时在加工作业开始前,想要将罩部锁定在与规定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具有锁定部件和锁定解除部件的集尘系统,其中,锁定部件能够将罩部锁定在与规定位置不同的位置;锁定解除部件构成为响应被设置于动力工具的把持部的附近区域的操作部的操作,来解除锁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535789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集尘系统中,使用者能够在将罩部锁定在与规定位置不同的位置,并进行所期望的作业之后,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罩部返回到规定位置。但是,从可操作性的观点出发,该集尘系统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鉴于所述状况,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可操作性的集尘系统,该集尘系统包括动力工具和集尘装置,其中,动力工具用于进行加工作业;集尘装置用于收集由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动力工具和集尘装置的集尘系统。动力工具构成为,通过由马达的动力来驱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安装的顶端工具,由此进行加工作业。集尘装置构成为收集由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
集尘装置具有主体部、滑动部、施力部件、锁定部件和执行机构(actuator)。主体部以能够拆装于动力工具的方式而构成。滑动部以能够沿滑动轴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主体部。滑动轴规定集尘装置的前后方向。滑动部在前端部具有罩部。罩部具有粉尘的抽吸口,并构成为能够覆盖顶端工具的顶端。施力部件构成为将滑动部向前方施力,而使滑动部配置于第一位置。锁定部件构成为在比第一位置靠后方的第二位置,将滑动部相对于主体部进行锁定。执行机构构成为通过响应由使用者对动力工具进行的规定的马达启动操作而动作,由此解除锁定部件对滑动部的锁定。此外,本技术方案中所说的执行机构为将所输入的能量转换为物理运动的机构,例如其能够构成为电子元件(electronic component),该电子元件构成为将电能转换为物理运动。
根据本技术方案,在通过锁定部件将滑动部锁定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当进行对动力工具的启动操作时,通过执行机构来解除锁定。伴随于此,滑动部通过施力部件被向前方施力,而返回到第一位置。因此,使用者仅对动力工具进行启动操作,而不用对集尘装置进行任何操作,就能够使滑动部的位置从第二位置变化为第一位置。例如,在滑动部被配置于第一位置时顶端被罩部覆盖,滑动部被配置于第二位置时,顶端比罩部向前方露出的长度的顶端工具被安装于动力工具的情况下,使用者在滑动部被锁定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以目视确认顶端工具的顶端并进行位置对准。并且,然后,仅对动力工具进行启动操作,就能够启动马达,且使顶端工具的顶端成为被罩部覆盖的状态。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可操作性优异的集尘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执行机构可以为具有能够呈直线状动作的工作部的螺线管(solenoid)。此外,螺线管为以如下方式构成的电子元件,即利用通过使电流流过线圈而产生的磁场,来将电能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螺线管也能够被称为螺线管执行机构、线性螺线管(linear solenoid)等。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实现直线运动这种简单的动作的螺线管,能够实现小型且简单的锁定解除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锁定部件可以构成为,在滑动部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从比第二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响应滑动部被配置于第二位置而将滑动部进行锁定。根据本技术方案,在滑动部相对于主体部向比第二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滑动部被向前方施力而自动地返回到第二位置,并被锁定。因此,使用者无需为了下一次加工作业而将滑动部重新锁定在第二位置,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锁定部件可以构成为,在滑动部反抗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被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允许滑动部向比第二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移动。例如,当在滑动部被配置于第一位置,罩部被被加工材料推压的状态下进行钻孔作业时,伴随着钻孔作业的进行,滑动部反抗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相对于主体部向后方移动。根据本技术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锁定部件允许滑动部越过第二位置向后方移动,因此锁定部件不会妨碍钻孔作业的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锁定部件可以为以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部的转动操作杆,其中,锁定位置为转动操作杆能够卡合于滑动部的位置;解锁位置为转动操作杆不能卡合于滑动部的位置。并且,执行机构可以构成为响应启动操作而将转动操作杆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使用简单结构的锁定部件来进行滑动部的锁定和锁定解除。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集尘系统还可以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并且,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在动力工具的马达启动前使执行机构动作。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在滑动部返回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利用动力工具的加工作业开始。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将滑动部配置于最前方位置的状态下的集尘系统的剖视图。
图2是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集尘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在将滑动部配置于中间位置并将其锁定的状态下的集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在将滑动部配置于中间位置并解除锁定的状态下的集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在将滑动部配置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的集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在将滑动部从中间位置向后方移动时的集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尘系统;2:锤钻(hammer drill);201:主体外壳;202:驱动机构收装部;203:马达收装部;205:手柄(handle);206:握持部;207:电池安装部;21:马达;211:马达轴;23:驱动机构;239:工具保持架;251:扳机(trigger);253:开关;27:控制器(controller);29:连接器(connector);4:集尘装置;40:主体外壳;401:滑动引导部;402:开口;403:连接器部;405:马达收装部;406:导轨(guide rail);408:开口;411:风扇;413:马达;414:马达轴;415:连接器;417:控制器;43:粉尘盒(dust case);431:流入口;432:流出口;435:过滤器(filter);45:滑动部;451:第一筒状部;452:第二筒状部;453:罩部;454:抽吸口;46:凹部;461:倾斜面;462:正交面;47:粉尘输送通道;471:软管(Hose);472:弹簧;475:软管连接部;5:锁定机构;51:锁定部件;511:第一部分;512:第二部分;513:突起;514:倾斜面;515:正交面;517:销;55:螺线管(Solenoid);551:盒体;553:柱塞(plunger);555:弹簧;91:顶端工具;911:顶端;93:电池;A1:驱动轴;A2:滑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即集尘系统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系统1包括锤钻2和集尘装置4。锤钻2构成为通过由马达21的动力来驱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安装的顶端工具91,由此进行加工作业(钻击作业或切削(chipping)作业)。更详细而言,锤钻2构成为能够进行锤击动作和钻击动作,其中,锤击动作为沿着驱动轴A1呈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91的动作;钻击动作为绕着驱动轴A1旋转驱动顶端工具91的动作。通过锤击动作来进行切削作业,通过钻击动作来进行钻孔作业。另外,集尘装置4构成为,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锤钻2,并收集由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
首先,参照图1,对锤钻2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锤钻2的外部轮廓主要由主体外壳201和手柄205形成。主体外壳201主要包括收装驱动机构23的驱动机构收装部202和收装马达21的马达收装部203,且整体形成为侧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
驱动机构收装部202形成为长形的箱体状,并沿驱动轴A1延伸。在驱动机构收装部202的驱动轴A1方向上的一端部内配置有工具保持架239,该工具保持架239可拆装顶端工具91。马达收装部203形成为长形的箱体状,并从驱动机构收装部202的驱动轴A1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向远离驱动轴A1的方向突出。马达21以马达轴211的旋转轴沿与驱动轴A1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在马达收装部203内。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驱动轴A1的轴向(还称为驱动轴A1方向)规定为锤钻2的前后方向,将设置有工具保持架239的一端部侧规定为锤钻2的前侧(还称为顶端区域侧),将相反侧规定为后侧。另外,将与驱动轴A1正交的方向、且马达轴211的旋转轴的轴向规定为锤钻2的上下方向,将马达收装部203突出的方向规定为下方,将相反方向规定为上方。并且,将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
手柄205整体形成为侧视观察时呈大致C字形,其两端部与主体外壳201的后端部连结。手柄205具有由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206。握持部206远离主体外壳201的后方而配置,且以与驱动轴A1交叉的方式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握持部206的上端部的前侧设置有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扣动操作)的扳机251。扳机251是用于启动马达21的操作部件。另外,在手柄205的下端部设置有电池安装部207。电池安装部207构成为可拆装作为马达21等的电源的充电式电池(电池组:battery pack)93。
下面,对主体外壳20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驱动机构收装部202中收装有驱动机构23。驱动机构23构成为通过马达21的动力来驱动顶端工具91。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3包括运动转换机构、冲击机构和旋转传递机构。运动转换机构是将马达轴2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将其传递给冲击结构要素的机构,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使用摆动部件的运动转换机构。冲击机构是通过呈直线状动作来冲击顶端工具91,由此沿驱动轴A1呈直线状驱动顶端工具91的机构,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包括撞锤(striker)和撞栓(impact bolt)。旋转传递机构是通过将马达轴211的旋转运动减速之后传递给工具保持架239,由此旋转驱动顶端工具91的机构,其包括多个齿轮。锤钻2的动作模式(锤钻模式、钻击模式、锤击模式)通过以下方式被切换,即响应由使用者进行的模式切换旋钮(省略图示)的操作,通过模式切换机构(省略图示)来切断运动转换机构或旋转传递机构中的动力的传递。此外,这种驱动机构23和模式切换机构的结构众所周知,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马达收装部203中收装有马达21。此外,采用直流无刷马达作为马达21。并且,在马达收装部203中收装有控制器27,该控制器27构成为控制集尘系统1(锤钻2和集尘装置4)的动作。更详细而言,控制器27被收装于马达收装部203的下端部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7包括控制电路、三相逆变器(three-phase inverter)和搭载它们的基板。控制电路由包括CPU、ROM、RAM、计时器(timer)等的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构成。三相逆变器具有使用六个半导体开关元件的三相桥式电路(three-phase bridge circuit),且其按照由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所示的占空比来使三相桥式电路的各开关元件进行开关动作,由此驱动马达21。并且,在马达收装部203的下部前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集尘装置4的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连接器29,该连接器29构成为能够与集尘装置4的连接器415电连接。
下面,对手柄205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握持部206的上端部设置有扳机251。在握持部206内,与扳机251的后侧相邻而收装有开关253。开关253始终被保持为断开状态,且响应扳机251的扣动操作(马达21的启动操作)而成为接通状态。开关253经由未图示的配线而与控制器2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7构成为基于由开关253输出的表示接通/断开状态的信号来控制集尘系统1的动作。
接着,对集尘装置4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此外,由于集尘装置4在被安装于锤钻2的状态下被使用,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使集尘装置4的方向与其被安装于锤钻2时锤钻2的方向一致而进行规定。
如图1所示,集尘装置4具有主体外壳40、粉尘盒43、滑动部45和粉尘输送通道47。主体外壳40构成为能够拆装于锤钻2的主体外壳201。在主体外壳40中收装有风扇411和马达413,其中,风扇411用于形成集尘用的空气流;马达413构成为旋转驱动风扇411。粉尘盒43为用于收装粉尘的容器,且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主体外壳40。滑动部45通过主体外壳40以能够沿与驱动轴A1平行的滑动轴A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保持。另外,滑动部45具有罩部453,该罩部453具有用于抽吸粉尘的抽吸口454,且能够覆盖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粉尘输送通道47为输送从抽吸口454被抽吸的粉尘的通道,其穿过滑动部45内而与粉尘盒43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锤钻2的马达21和集尘装置4的马达413响应锤钻2的扳机251的扣动操作而被驱动。当马达413被驱动而使风扇411旋转时,由加工作业产生的粉尘与空气一起被从抽吸口454吸入,并穿过粉尘输送通道47而流入粉尘盒43。在粉尘盒43内,仅将粉尘从空气分离并收装。与粉尘分离之后的空气从主体外壳40上所设置的排气口(省略图示)被排出。这样一来,在集尘系统1中,由锤钻2的加工作业产生的粉尘通过集尘装置4被收集。
下面,对集尘装置4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主体外壳40的详细结构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主体外壳40形成为侧视观察时呈大致Z字的中空体,且包括滑动引导部401、连接器部403和马达收装部405。
滑动引导部401为矩形箱状的部分,且构成主体外壳40的上端部。滑动引导部40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部空间。在滑动引导部401的前端部设置有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402。滑动引导部401构成为将滑动部45以能够沿滑动轴A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进行保持。由于滑动引导部401的结构众所周知,因此省略其图示,但更详细而言,在滑动引导部401的内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引导槽。另一方面,在滑动部45设置有与引导槽滑动卡合、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凸部。通过这样的结构,滑动部45以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4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主体外壳40。
另外,在滑动引导部401的上前端部收装有锁定机构5。锁定机构5是构成为将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锁定在前后方向上的特定位置并解除锁定的机构。在后面叙述锁定机构5的详细结构。
连接器部403被设置在滑动引导部401的后端部的下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连接器部403的后壁部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凸部。在该凸部设置有连接器415,该连接器415能够与锤钻2的连接器29(参照图1)电连接。
马达收装部405被设置在连接器部403的下侧,且为比连接器部403向后方延伸的矩形箱状部分,并构成主体外壳40的下端部。此外,在马达收装部405的左右的上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406。由于锤钻2的马达收装部203的结构众所周知,因此省略其详细图示,但在锤钻2的马达收装部203的左右侧面的下端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槽。集尘装置4通过导轨406与引导槽的滑动卡合,而被安装于锤钻2的主体外壳201。此外,如图1所示,在将导轨406和引导槽进行卡合的状态下,当使集尘装置4相对于主体外壳201被向后方移动而被配置于规定位置时,连接器部403的凸部嵌合于马达收装部203的凹部,并且连接器415与连接器29电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在马达收装部405中收装有马达413、与连接器部415进行连接的电路基板(省略图示)、风扇411和控制器417。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马达413以马达轴414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带电刷的直流马达作为马达413。另外,当集尘装置4如上述那样被安装于主体外壳201时,通过形成于电路基板的通电路径,能够由电池93向马达413供给驱动电流。风扇411在马达413的主体部(定子和转子)的前侧被固定于马达轴414,从而与马达轴414一体旋转。此外,风扇414为离心风扇。在马达收装部405的前壁部,以与风扇411的吸入区域相向的方式设置有开口408。控制器417被配置在马达413的下侧。
对粉尘盒43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粉尘盒43为矩形箱状的容器,且具有流入口431和流出口432,其中,流入口431供包括粉尘的空气流流入;流出口432供与粉尘分离之后的空气流流出。流入口431和流出口432被设置在粉尘盒43的上后端部和下后端部。流出口432位于与马达收装部405的开口408连通的位置。另外,在粉尘盒43的内部配置有过滤器435。过滤器435由纸或无纺织布等具有透气性的原材料形成。过滤器435构成为,当从流入口431流入到粉尘盒43内的空气流穿过过滤器435时,将粉尘分离。穿过过滤器435的空气流经由流出口432和开口408从粉尘盒43流入马达收装部405,再从排气口(省略图示)被排出到集尘装置4的外部。
对滑动部45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滑动部45整体为侧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筒状部件,其包括第一筒状部451和第二筒状部452,其中,第一筒状部451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二筒状部452从第一筒状部451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罩部453被设置于第二筒状部452的上端部,且构成为能够覆盖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参照图1)。在罩部453设置有抽吸口454,该抽吸口454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罩部453。以滑动部45的第一筒状部451的一部分被配置于滑动引导部401内,且包括罩部453的第二筒状部452从开口402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滑动部45始终被保持于主体外壳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45构成为能够在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最前方位置和由单点划线所示的最后方位置之间相对于主体外壳40沿前后方向移动。最前方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罩部453相对于主体外壳40被配置于最前方时的滑动部45的位置。也可以换言之为最前方位置是滑动部45从主体外壳40的突出长度成为最大时的滑动部45的位置。最后方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罩部453相对于主体外壳40被配置于最后方时的(即,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被向后方推压至最大限度时的)滑动部45的位置。此外,最前方位置被设定为由罩部453覆盖被安装于锤钻2的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45构成为能够在最前方位置和最后方位置之间的特定位置相对于主体外壳40进行锁定,详细内容会在后面进行叙述。因此,在滑动部45上设置有能够卡合锁定机构5的锁定部件51的凹部46。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6形成为贯穿第一筒状部451的上壁部的通孔。当滑动部45被配置于最前方位置时,凹部46被设置于第一筒状部451的上壁部中比主体外壳40的开口402向前方露出的位置。此外,如图2所示,规定凹部46的前端的表面包括倾斜面461,该倾斜面461随着靠向后方而朝下方倾斜。另一方面,规定凹部46的后端的表面构成为以与滑动轴A2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的正交面462。
对粉尘输送通道47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粉尘输送通道47是在滑动部45内延伸,并连接抽吸口454和粉尘盒43的流入口431的通道。从抽吸口454被抽吸的粉尘穿过粉尘输送通道47被输送到粉尘盒43。在本实施方式中,粉尘输送通道47由滑动部45的一部分(第二筒状部452)、软管471和软管连接部475规定。软管471形成为波纹状,且自如伸缩。软管471的一端部与滑动部45中的第二筒状部452的下端部连结。软管471的另一端部从滑动部45的后端向后方突出,并与软管连接部475的一端部连结。软管连接部475为侧视观察时呈U字形弯曲的筒状部件。软管连接部475的一端部朝向前方,并与软管471连接。软管连接部475的另一端部被嵌入形成于主体外壳40的前壁部的通孔,并经由流入口431而被配置于粉尘盒43内。通过这样的结构,形成有连接抽吸口454和粉尘盒43的粉尘输送通道4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软管471上安装有弹簧472。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472采用压缩螺旋弹簧。滑动部45通过弹簧472的弹力始终被向从主体外壳40突出的方向、即前方施力。因此,在没有对滑动部45作用朝向后方的外力的状态(下面还称为初始状态)下,滑动部45被保持在最前方位置。
下面,对锁定机构5进行说明。如图2~图4所示,锁定机构5被配置在主体外壳40中的被设置于滑动引导部401的上前端部的收装空间,且位于第一筒状部451的上侧。锁定机构5包括锁定部件51和螺线管55,其中,锁定部件51构成为能够卡合于滑动部45;螺线管55构成为解除锁定部件51和滑动部45的卡合。
锁定部件51为转动式的操作杆(lever),且以能够绕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的方式被主体外壳40支承。更详细而言,锁定部件51形成为侧视观察时呈L字形,且包括第一部分511和第二部分512,该第二部分512从第一部分511的一端沿与第一部分511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在第二部分512的顶端部(与第一部分511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向与第一部分511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起513。锁定部件51以第二部分512大致向前方延伸且突起513大致向下方突出的方向,通过被贯插于弯曲部的销517而被支承于主体外壳40。
螺线管55为众所周知的电子元件,其构成为利用使电流流过线圈而产生的磁场,将电能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螺线管55包括筒状的盒体551和柱塞553,其中,盒体551收装线圈;柱塞553能够沿线圈的轴线方向呈直线状移动。盒体551以柱塞553的轴线与驱动轴A1平行(即前后方向)的方式被固定于主体外壳40。柱塞553的顶端(突出端)朝向前方。柱塞553通过弹簧555被向前方施力。此外,弹簧555采用压缩螺旋弹簧。柱塞553的顶端经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销(省略图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锁定部件51的第一部分511的顶端(与第二部分512相反侧的端部)连结。通过这样的结构,螺线管55能够伴随着柱塞553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使锁定部件51转动。
在此,对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的位置和锁定部件51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当滑动部45在比最前方位置靠后方的位置,且凹部46被配置在与锁定部件51的突起513对应的位置,螺线管55处于未启动的断开状态时(电流未流过线圈时),柱塞553通过弹簧555的施加力被向前方施力而被保持在最前方位置,锁定部件51被保持在突起513突出到凹部46内的位置。此外,突起513被配置于该位置时,被配置于突起513的前侧的表面包括倾斜面514,该倾斜面514随着从突起513的顶端靠向前方而向上方倾斜。此外,倾斜面514为与凹部46的倾斜面461匹配的倾斜面。另一方面,被配置于突起513的后侧的表面构成为以与第一筒状部451的长轴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的正交面515。
如上所述,由于滑动部45通过弹簧472始终被向前方施力,因此,当突起513被配置于凹部46内时,凹部46的正交面462抵接于突起513的正交面515,而禁止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向前方移动。即,锁定部件51卡合于凹部46,而将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锁定。由此,下面将突起513比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向下方突出的锁定部件51的位置也称为锁定位置。另外,将锁定部件51和凹部46卡合(突起513和凹部46被配置于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的滑动部45的位置也称为中间位置。此外,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中间位置被设定为,被安装于锤钻2的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比罩部453向前方突出的位置(即,顶端911在罩部453的前侧向外部露出的位置)。
在滑动部45被配置于中间位置,且锁定部件51将滑动部45锁定在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当使螺线管55启动并成为接通状态时(使电流流过线圈),如图6所示,柱塞553反抗弹簧555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伴随着柱塞553向后方的移动,锁定部件51向突起513朝向上方的方向(图6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柱塞553移动到最后方时,锁定部件51转动到突起513的顶端从滑动部45(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向上方远离的位置(换言之,锁定部件51不能卡合于凹部46的位置或不干涉滑动部45的位置)。在该过程中,锁定部件51和凹部46的卡合被解除,从而锁定部件51对滑动部45的锁定被解除。因此,滑动部45通过弹簧472被向前方施力,而返回到最前方位置。由此,下面将突起513从滑动部45(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向上方远离的锁定部件51的位置也称为解锁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线管55的动作通过锤钻2的控制器27被控制。更详细而言,如上所述,当集尘装置4被安装于锤钻2时,螺线管55通过连接器415、29而与控制器27连接。控制器27通过使电流流过螺线管55的线圈,来启动螺线管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7构成为响应对扳机251进行扣动操作使开关253成为接通状态,从而启动螺线管55。另外,控制器27构成为当经过柱塞553到达最后方位置为止的所需时间,停止向线圈的通电。
另外,在滑动部45位于除了中间位置以外的位置(即,最前方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以及中间位置和最后方位置之间)的情况下,例如,如图2和图7所示,锁定部件51被保持在柱塞553反抗弹簧555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稍许移动而使突起513的顶端抵接于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的位置(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位置)。在该位置,突起513不能将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进行锁定。因此,允许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沿前后方向移动。
对于如上那样构成的集尘系统1的使用方式,将在被加工材料(例如混凝土墙)上进行钻孔作业的情况(选择锤钻模式或钻击模式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说明。
在加工作业开始前将滑动部45配置于最前方位置(图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由罩部453覆盖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从而使用者无法看到顶端工具911。因此,使用者将滑动部45配置于中间位置,使锁定部件51锁定滑动部45。具体而言,使用者握持滑动部45使其反抗弹簧472的施加力而相对于主体外壳40向后方移动。在此期间,锁定部件51一边在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滑动,一边朝凹部46向前方移动。如图5所示,当滑动部45到达中间位置时,柱塞553通过弹簧555的施加力而被配置在最前方位置,锁定部件51被配置在锁定位置。在正交面515和正交面462抵接的状态下,锁定部件51卡合于凹部46。据此,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被锁定在中间位置。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当滑动部45被配置在中间位置时,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在罩部453的前侧向外部露出。因此,使用者能够在以目视确认顶端911的位置之后,将顶端911容易地定位在被加工材料的要加工部位。
使用者在对顶端911进行定位之后,对锤钻2的扳机251进行扣动操作。在开关253处于接通状态时,控制器27启动螺线管55启动。如图6所示,响应螺线管55的启动,锁定部件51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从而解除滑动部45的锁定。滑动部45返回到最前方位置,罩部453在覆盖顶端911的状态下被被加工材料推压。在此期间,停止向螺线管55的线圈通电,柱塞553被弹簧555施力而向前方移动,锁定部件51转动到突起513抵接于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的位置。
另外,控制器27在启动螺线管55的同时开始马达413的驱动,从而使风扇411旋转。然后,控制器27开始锤钻2的马达21的驱动,使驱动机构23进行钻击动作(和锤击动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由锤钻2进行的钻孔作业前,开始由集尘装置4进行的空气的抽吸。在顶端工具91被旋转驱动,而开始钻孔作业时,与空气一起被从抽吸口454抽吸的粉尘穿过粉尘输送通道47被输送,并在粉尘盒43内被过滤器435捕捉并收装。
随着在罩部453被被加工材料推压的状态下钻孔作业的进行,在锁定部件51在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滑动的状态下,滑动部45反抗弹簧472的施加力而相对于主体外壳40向后方移动。当滑动部45到达中间位置时,如上所述,滑动部45通过被配置于锁定位置的锁定部件51被锁定(参照图5)。当在该状态下滑动部45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突起513的倾斜面514抵接于凹部46的倾斜面461。如图8所示,当滑动部45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通过倾斜面514和倾斜面461的作用,锁定部件51一边使柱塞553反抗弹簧555的施加力向后方移动,一边向上方向转动,从而越到滑动部45(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如此一来,锁定部件51在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允许滑动部45向比中间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移动。
然后,如图7所示,滑动部45能够在锁定部件51在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滑动的状态下相对于主体外壳40向后方移动,并移动到最后方位置为止。当滑动部45被配置于最后方位置时,锁定部件51位于第一筒状部451的前端部上。当使用者从该状态解除罩部453对被加工材料的推压时,滑动部45通过弹簧472的施加力相对于主体外壳40向前方移动。在滑动部45移动到中间位置为止的期间,锁定部件51在第一筒状部451的上表面滑动,但当锁定部件51到达凹部46时其移动到锁定位置(参照图5)。在突起513的正交面515抵接于凹部46的正交面462的状态下,锁定部件51卡合于凹部46,而禁止滑动部45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据此,滑动部45不会返回到最前方位置,而在中间位置被自动锁定。
如上述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系统1具有锤钻2和集尘装置4,其中,锤钻2通过由马达21的动力驱动顶端工具91,由此进行加工作业;集尘装置4被安装于锤钻2,并收集由加工作业而产生的粉尘。集尘装置4具有主体外壳40、滑动部45、弹簧472、锁定部件51和螺线管55。主体外壳40构成为能够拆装于锤钻2(详细而言,主体外壳20)。滑动部45以能够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动轴A2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主体外壳40。滑动部45在顶端部具有罩部453。罩部453具有粉尘的抽吸口454,且构成为能够覆盖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弹簧472构成为对滑动部45向前方施力,而使滑动部45配置于最前方位置。锁定部件51构成为在比最前方位置靠后方的中间位置,将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进行锁定。螺线管55构成为响应由使用者对扳机251的扣动操作(马达21的启动操作)而动作,从而解除锁定部件51对滑动部45的锁定。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1为以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外壳40的转动操作杆这种简单的结构。另外,螺线管55能够通过柱塞553的直线运动这种简单的动作,使锁定部件51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利用这样的锁定部件51和螺线管55,通过小型且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能够进行滑动部45的锁定和解锁的锁定机构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系统1,当在滑动部45通过锁定部件51相对于主体外壳40被锁定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扳机251的扣动操作时,通过螺线管55解除锁定。伴随于此,滑动部45通过弹簧472被向前方施力,而返回到最前方位置。因此,使用者仅进行扳机251的扣动操作,而不用对集尘装置4进行任何操作,就能够使滑动部45的位置从中间位置变化到最前方位置。如上所述,被安装于锤钻2的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在滑动部45被配置于最前方位置时被罩部453覆盖,在滑动部45被配置于中间位置时顶端911比罩部453向前方露出。因此,使用者能够在滑动部45被锁定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以目视确认顶端911而进行位置对准。并且,然后,仅进行扳机251的扣动操作,就能够启动马达21,且使顶端911成为由罩部453覆盖的状态。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系统1的可操作性优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线管55通过控制器27而在启动锤钻2的马达21前被启动。因此,能够在滑动部45返回到最前方位置的状态、即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被罩部453覆盖的状态下,开始加工作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1构成为,在滑动部45反抗弹簧472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允许滑动部45向比中间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移动。如上所述,当在滑动部45被配置于最前方位置,罩部453被被加工材料推压的状态下进行钻孔作业时,滑动部45伴随着钻孔作业的进行,反抗弹簧472的施加力而相对于主体外壳40向后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1在滑动部45被配置于中间位置时被暂时配置于锁定位置,但由于被向后方移动的滑动部45推压而向解锁位置移动,从而允许滑动部超过第二位置向后方移动,因此,锁定部件51不会妨碍钻孔作业的进行。
另外,锁定部件51构成为,在滑动部45通过弹簧472的施加力从比中间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响应滑动部45被配置于中间位置而将滑动部45锁定。如上所述,在进行钻孔作业时,在罩部453被被加工材料推压的状态下,有时滑动部45移动到比中间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使用者解除罩部453对被加工材料的推压时,滑动部45自动地返回到中间位置并被锁定。因此,使用者无需为了在下一次钻孔作业前将顶端911进行定位,而重新将滑动部45锁定在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集尘系统1是“集尘系统”的一例。锤钻2、马达21、顶端工具91分别是“动力工具”、“马达”、“顶端工具”的一例。集尘装置4是“集尘装置”的一例。主体外壳40是“主体部”的一例。滑动部45、罩部453、抽吸口454、滑动轴A2分别是“滑动部”、“罩部”、“抽吸口”、“滑动轴”的一例。最前方位置和中间位置分别是“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一例。弹簧472是“施力部件”的一例。锁定部件51是“锁定部件”和“转动操作杆”的一例。螺线管55是“执行机构”和“螺线管”的一例。柱塞553是“工作部”的一例。控制器27是“控制装置”的一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集尘系统并不限于所例示的集尘系统1的结构。例如,能够添加下述例示的变更。此外,这些变更能够通过其中仅任一个或多个与实施方式所示的集尘系统1或所记载的各技术方案组合来采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列举锤钻2作为如下构成的动力工具的一例,即通过由马达的动力来驱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安装的顶端工具,从而进行加工作业。但是,在集尘系统1中能够采用的动力工具并不限于锤钻2,可以采用能够产生粉尘的加工作业(例如钻孔作业、切削作业)中所使用的任意的动力工具。例如,冲击钻(impact drill)、电钻、电锤均属于这种动力工具。另外,也可以采用仅具有锤钻模式和锤击模式的锤钻。此外,集尘装置4也可以构成为,适合用于在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由罩部453覆盖,且罩部453被被加工材料推压的状态下进行的加工作业的装置。因此,尤其能够优选采用钻孔工具(例如锤钻、冲击钻、电钻)作为动力工具,该钻孔工具构成为通过使顶端工具绕着驱动轴旋转驱动,由此来进行钻孔作业。
能够适宜地变更锤钻2的内部结构(马达21、驱动机构23、控制器27等)的结构和配置。马达21可以为交流马达,在该情况下,锤钻2和集尘装置4通过由外部的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功率而动作。驱动机构23也可以不采用使用摆动部件的运动转换机构,而采用使用曲柄机构的运动转换机构。另外,主体外壳201和手柄205的形状和连结结构也能够适宜地变更。例如,主体外壳201和手柄205能够以彼此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弹性连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集尘装置4中收装有风扇411和马达413,其中,风扇411用于形成集尘用的空气流;马达413构成为对风扇411进行旋转驱动。但是,集尘装置4也可以不具有风扇411和马达413。在该情况下,在安装有集尘装置4的锤钻2或其他动力工具上设置有集尘用的风扇,并通过马达21来旋转驱动风扇即可(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221986号)。也可以将马达413变更为无刷直流马达。另外,在集尘装置4中,主体外壳40、滑动部45和粉尘输送通道47等的结构、配置也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滑动部45也可以不通过弹簧472,其中,弹簧472被安装于规定粉尘输送通道47的一部分的软管471,而通过夹装于主体外壳40和滑动部45之间的施力部件(压缩螺旋弹簧、板簧、扭簧等)而被向前方施力。另外,例如,滑动部45也可以以能够在主体外壳40的外部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
锤钻2和集尘装置4的拆装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导轨406和引导槽(省略图示)。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将导轨设置于锤钻2,将引导槽设置于集尘装置4。另外,例如,也可以在锤钻2和集尘装置4的一方设置突出部,在其另一方设置能够与突出部嵌合的凹部。集尘装置4相对于锤钻2的拆装方向也可以不是与驱动轴A1平行的前后方向,而为上下方向。并且,折装结构的配置也能够适宜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即在滑动部45被配置于最前方位置的情况下,罩部453能够覆盖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在滑动部45被配置于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罩部453使顶端工具91的顶端911露出。另一方面,一般而言,长度不同的多种顶端工具能够拆装于锤钻2。在该情况下,将滑动部45的中间位置设定为,多种顶端工具中至少一种顶端工具的顶端在罩部453的前方露出的位置即可。此外,更优选为,将滑动部45的中间位置设定为,最短的顶端工具的顶端在罩部453的前方露出的位置。具体而言,中间位置能够由凹部46的位置来设定。
并且,集尘装置4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按照实际安装的顶端工具的长度来调整初始状态下滑动部45相对于主体外壳40的前后方向位置(下面称为初始位置)。此外,由于这种初始位置的调整机构众所周知(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221986号),因而省略在此的说明,但使用者在加工作业开始前,通过调整机构适当地设定初始位置之后将滑动部45在中间位置进行锁定,并对扳机251进行扣动操作即可。这种情况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滑动部45被向前方施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时,在由罩部453覆盖顶端工具的顶端的状态下,开始加工作业。
对于锁定机构5(锁定部件51和螺线管55)的结构也能够适宜地变更。下面对能够适用于锁定机构5的变更进行说明。
关于锁定机构5的位置,只要为锁定部件51能够卡合于滑动部45的位置即可,也可以不设置在滑动引导部401的上部,例如设置在其侧部或下部。
锁定部件51也可以不为转动式的操作杆,而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外壳40。在该情况下,锁定部件51能够在向下方(接近滑动部45的方向)突出而卡合于凹部46的锁定位置和从滑动部45的上表面向上方远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并且,锁定部件51响应螺线管55的启动而向上方的解锁位置移动。另外,锁定部件51也可以始终被施力部件(压缩螺旋弹簧、板簧、扭簧等)向锁定位置施力。另外,锁定部件51也可以构成为,在被配置于锁定位置时,与被设置于滑动部45的凸部卡合。凹部46也可以不是通孔,而是有底的凹部。
也可以代替螺线管55,而采用其他种类的执行机构(例如,具有工作部的执行机构,该工作部构成为绕着轴进行旋转动作)。另外,螺线管或者其他种类的执行机构也可以构成为,不直接作用于锁定部件51,而经由独立配置的夹装部件间接地作用于锁定部件51,使锁定部件51向解锁位置移动。另外,也可以代替锤钻2的控制器27,由集尘装置的控制器417控制螺线管55的动作。在该情况下,控制器417经由连接器415、29而与扳机251或控制器27电连接。并且,可以响应对扳机251进行扣动操作,开关253成为接通状态,来启动螺线管55。此外,可以通过控制器27来控制锤钻2的马达21。另外,控制器27或集尘装置4的控制器417可以实质上同时启动马达21与螺线管55,也可以比螺线管55先启动马达2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锤钻2的马达21的启动操作为对扳机251的扣动操作。但是,例如,马达21的启动操作并不限于对扳机251的扣动操作,例如,可以对除了扳机251以外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也可以为顶端工具91对被加工材料的推压。在该情况下,锤钻2可以具有检测出操作部件的操作或顶端工具91的推压的检测装置,控制器27(或集尘装置4的控制器)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启动螺线管55。
此外,并未特别限定检测装置的种类,例如可以采用非接触方式(例如,磁场检测式、光学式)的传感器,也可以采用接触方式的检测机构(例如,力传感器:Force sensor(测力传感器:Load sensor)、机械式的开关)。例如,在主体外壳201和手柄205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弹性连结的情况下,能够基于手柄205相对于主体外壳201的位置来检测出顶端工具91的推压。另外,在构成为响应顶端工具91的推压,主体外壳201的内部机构相对于主体外壳201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检测出顶端工具91的推压。并且,例如,在对被安装于主轴的顶端工具进行旋转驱动的钻孔工具中,能够基于施加于主轴的向后方的推压力(载荷)来检测出顶端工具91的推压。
并且,鉴于本发明和上述实施方式的主旨,构建以下方式。以下方式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变形例及所记载的各技术方案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来采用。
[方式1]
所述锁定部件以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体部,且构成为在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其被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其中,所述锁定位置为所述锁定部件能够卡合于所述滑动部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为所述锁定部件不能卡合于所述滑动部的位置。
所述执行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由此解除所述锁定。
[方式2]
滑动部具有能够与被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锁定部件卡合的凹部或凸部。
此外,凹部的意思是指包括通孔和有底的凹部。上述实施方式的凹部46为本方式的“凹部”的一例。
[方式3]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响应所述滑动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位置而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
[方式4]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在所述滑动部配置于除了所述中间位置以外的位置的情况下,被向所述锁定位置施力,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部沿所述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滑动部。
[方式5]
在所述滑动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被所述滑动部推压而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而允许所述滑动部向后方的移动。
[方式6]
所述转动操作杆以能够绕着转动轴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体部,该转动轴沿与所述滑动轴正交的方向延伸。
[方式7]
所述转动操作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构成为在所述锁定位置能够卡合于所述滑动部,
所述执行机构构成为,通过作用于所述第二端部而使所述转动操作杆绕着所述转动轴转动而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从而解除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滑动部的卡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1的两端部中具有突起513的端部为本方式中的“第一端部”的一例。锁定部件51的两端部中与柱塞553连接的端部为本方式中的“第二端部”的一例。
[方式8]
所述转动操作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构成为在所述锁定位置能够卡合于所述滑动部,
所述第一端部中、在所述转动操作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被配置于前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随着靠向后方而向接近所述滑动部的方向倾斜,
所述滑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端部卡合的凹部或凸部,
规定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的前端的表面包括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匹配,
所述转动操作杆构成为,在将所述滑动部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滑动,而向所述解锁位置转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1的两端部中具有突起513的端部为本方式中的“第一端部”的一例。锁定部件51的两端部中与柱塞553连接的端部为本方式中的“第二端部”的一例。倾斜面514为本方式中的“第一倾斜面”的一例。倾斜面461为本方式中的“第二倾斜面”的一例。
[方式9]
所述执行机构被保持于所述主体部。
[方式10]
所述动力工具或所述集尘装置还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的动作。
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器27为本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一例。
[方式11]
所述螺线管的所述工作部构成为响应所述启动操作而直接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
[方式12]
所述启动操作为被设置于所述动力工具的操作部件的操作或所述顶端工具对被加工材料的推压。
[方式13]
所述动力工具具有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构成为检测出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或所述顶端工具的所述推压。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启动所述执行机构。
[方式14]
所述动力工具为钻孔工具。

Claims (6)

1.一种集尘系统,其具有动力工具和集尘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工具构成为:通过由马达的动力对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的顶端工具进行驱动来进行加工作业;
所述集尘装置构成为收集由所述加工作业产生的粉尘,
所述集尘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具有主体部、滑动部、施力部件、锁定部件和执行机构,其中,
所述主体部构成为能拆装于所述动力工具;
所述滑动部以能沿着规定所述集尘装置的前后方向的滑动轴进行滑动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主体部,且所述滑动部在前端部具有罩部,该罩部具有粉尘的抽吸口,并且该罩部构成为能覆盖所述顶端工具的顶端;
所述施力部件构成为:对所述滑动部向前方施力,从而将所述滑动部配置于第一位置;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在比所述第一位置靠后方的第二位置上将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进行锁定;
所述执行机构构成为:响应使用者对所述动力工具进行的规定的马达启动操作而动作,据此解除所述锁定部件对所述滑动部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机构为螺线管,该螺线管具有能呈直线状动作的工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当所述滑动部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从比所述第二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向前方移动时,所述锁定部件响应所述滑动部被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而对所述滑动部进行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当所述滑动部反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时,允许所述滑动部向比所述第二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是以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体部的转动操作杆,其中,所述锁定位置为所述转动操作杆能卡合于所述滑动部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为所述转动操作杆不能卡合于所述滑动部的位置,
所述执行机构构成为:响应所述启动操作而使所述转动操作杆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的动作,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动力工具的所述马达启动之前使所述执行机构动作。
CN202010015023.5A 2019-03-14 2020-01-07 集尘系统 Active CN111687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7012A JP2020146806A (ja) 2019-03-14 2019-03-14 集塵システム
JP2019-047012 2019-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7795A CN111687795A (zh) 2020-09-22
CN111687795B true CN111687795B (zh) 2023-09-12

Family

ID=72241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5023.5A Active CN111687795B (zh) 2019-03-14 2020-01-07 集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2099B2 (zh)
JP (1) JP2020146806A (zh)
CN (1) CN111687795B (zh)
DE (1) DE1020201064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3217B2 (en) * 2018-11-19 2023-06-1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including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
USD993735S1 (en) * 2020-12-11 2023-08-0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Cordless hammer drill with dust absorption
GB2612637A (en) * 2021-11-08 2023-05-10 Black & Decker Inc A power tool, power tool accessory and coupling arrangement theref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402A (zh) * 2002-11-13 2005-12-21 安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螺线管操纵的闩锁扣
CN102431012A (zh) * 2010-09-10 2012-05-02 株式会社牧田 集尘装置
CN103748746A (zh) * 2012-03-29 2014-04-2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供电连接器
CN106564040A (zh) * 2015-10-07 2017-04-19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JP2017127962A (ja) * 2016-01-20 2017-07-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JP2017144507A (ja) * 2016-02-16 2017-08-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JP2017221986A (ja) * 2016-06-13 2017-12-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6296B2 (en) * 2008-05-09 2017-10-0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ust collector
US8997887B2 (en) * 2008-12-19 2015-04-07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US10799996B2 (en) * 2016-06-13 2020-10-13 Makita Corporation Dust collector and power tool
GB201616363D0 (en) * 2016-09-27 2016-11-09 Black & Decker Inc Dust extractor with flat back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402A (zh) * 2002-11-13 2005-12-21 安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螺线管操纵的闩锁扣
CN102431012A (zh) * 2010-09-10 2012-05-02 株式会社牧田 集尘装置
CN103748746A (zh) * 2012-03-29 2014-04-2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供电连接器
CN106564040A (zh) * 2015-10-07 2017-04-19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JP2017127962A (ja) * 2016-01-20 2017-07-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JP2017144507A (ja) * 2016-02-16 2017-08-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JP2017221986A (ja) * 2016-06-13 2017-12-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06478A1 (de) 2020-09-17
US20200290167A1 (en) 2020-09-17
US11292099B2 (en) 2022-04-05
CN111687795A (zh) 2020-09-22
JP2020146806A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7795B (zh) 集尘系统
EP1459842B1 (en) Hand held drilling and/or hammering tool with dust collection unit
US11305393B2 (en) Dust collector and work tool provided with dust collector
EP1477272B1 (en) Cordless hand held power tool with power accessory
JP5657436B2 (ja) 作業工具
EP1459841B1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EP2420369B1 (en) Electric tool with dust collector
CN107486822B (zh) 集尘装置以及作业工具
CN110883736B (zh) 冲击工具
JP6598703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CN110614612A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
US20200306946A1 (en) Dust collecting system
JP6300562B2 (ja) 作業工具
WO2014168114A1 (ja) 動力工具
JP6258063B2 (ja) 集塵装置
CN110962081A (zh) 紧固设备、吸尘设备和相应的系统
CN111745187B (zh) 动力工具的吸尘系统
JP6211433B2 (ja) 集塵装置
JP6068264B2 (ja) 集塵装置
CN211761284U (zh) 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
JP2017221986A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JP7158908B2 (ja) 電動工具用集塵システム
CN117644226A (zh) 锤钻
CN113954031A (zh) 用于吸除装置的固定装置和吸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