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4299B -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4299B
CN111674299B CN202010223170.1A CN202010223170A CN111674299B CN 111674299 B CN111674299 B CN 111674299B CN 202010223170 A CN202010223170 A CN 202010223170A CN 111674299 B CN111674299 B CN 111674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
submergence
seat
locking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31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4299A (zh
Inventor
周俊
吴凡平
龚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31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4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4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electric or electronic trigg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包括半盆、防下潜部、驱动件和传感器;半盆具有半盆本体和内凹于所述半盆本体的容纳部;防下潜部包括阻挡部;防下潜部所在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件用于驱动防下潜部由第一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下的阻挡部位于容纳部的内侧,第二位置下的阻挡部位于容纳部的外侧;传感器用于接收碰撞信号和发动驱动信号。车辆正常行驶时,防下潜部处于第一位置,阻挡部位于容纳部的内侧,不会对人体造成不适;车辆正常发生碰撞时,防下潜部处于第二位置,阻挡部位于容纳部的外侧,能够起到阻挡乘客前移的效果,兼顾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技术人员通过多角度的研究试图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其中,座椅防下潜结构作为安全构件,目前大部分的汽车座椅均配备有该项安全构件。通常座椅防下潜结构通过设计坐盆结构特征实现防下潜功能;坐盆式防下潜结构需要满足不同人体的防下潜效果,以达到防止乘客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惯性向前进行非主动移动的目的,从而避免或减轻受伤。通常防下潜结构位于乘客大腿下部,与人体保证合适的高度和前后距离,为了起到防下潜保护功能,该机构通常与人体距离较近,从而会造成乘客大腿下部的异物感,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但是如果避免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碰撞发生时又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乘客安全的效果。如此,虽然现有技术能够实现防下潜保护功能,但却与乘客的乘车舒适性相互矛盾,只能在两者间适当的降低标准,无法达到既不影响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又能很好的保护乘客的乘车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不影响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又能很好的保护乘客乘车安全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半盆、防下潜部、驱动件和传感器;所述半盆具有半盆本体和内凹于所述半盆本体的容纳部;所述防下潜部包括阻挡部;所述防下潜部所在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防下潜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碰撞信号和发动驱动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防下潜部和所述容纳部之间;所述驱动件的变形促使所述防下潜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防下潜部铰接于所述半盆的底部或两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的外侧平面与所述容纳部的开口所在平面齐平。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用于阻止所述防下潜部由所述第二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部为锁止销,所述半盆的两侧壁上设有锁止孔;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内嵌于所述锁止孔内;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位于所述锁止孔外。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销与所述锁止孔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孔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锁止销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半盆设置成半盆本体和内凹于所述半盆本体的容纳部;且在防下潜部上设置了用于在发生碰撞时阻挡乘客前移的阻挡部;所述防下潜部所在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防下潜部由第一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下的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所述第二位置下的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此外,还通过传感器接收碰撞信号和发动驱动信号以触发防下潜部由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变换。车辆正常行驶时,本发明公开的座椅防下潜结构中的防下潜部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下的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不会对人体造成不适;车辆正常发生碰撞时,本发明公开的座椅防下潜结构中的防下潜部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下的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能够起到阻挡乘客前移的效果,兼顾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下潜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下潜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半盆、11-半盆本体、12-容纳部、 13-铰接轴、14-锁止孔、15-限位槽、2-防下潜部、21-阻挡部、3-驱动件、4-锁止部、41-锁止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半盆1、防下潜部2、驱动件3和传感器;所述半盆1具有半盆本体11 和内凹于所述半盆本体11的容纳部12;所述防下潜部2包括阻挡部 21;所述防下潜部2所在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驱动件3用于驱动所述防下潜部2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内侧,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外侧;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碰撞信号和发动驱动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半盆1设置成半盆本体11和内凹于所述半盆本体11的容纳部12;且在防下潜部2上设置用于在发生碰撞时阻挡乘客前移的阻挡部21;所述防下潜部2所在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件3用于驱动所述防下潜部2由第一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下的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内侧,所述第二位置下的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外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传感器接收碰撞信号和发动驱动信号以触发防下潜部2由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变换。车辆正常行驶时,本发明公开的座椅防下潜结构中的防下潜部2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下的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内侧,不会对人体造成不适;车辆正常发生碰撞时,本发明公开的座椅防下潜结构中的防下潜部2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下的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外侧,能够起到阻挡乘客前移的效果,兼顾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3位于所述防下潜部2和所述容纳部12之间;所述驱动件3的变形促使所述防下潜部2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可选的,所述驱动件3为气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驱动件3的变形来实现防下潜部2由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变换,结构原理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下潜部2铰接于所述半盆1底部的铰接轴13上。当驱动件3驱动所述防下潜部2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防下潜部2绕铰接轴13旋转一定角度,实现位置的变化;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下潜部2也可以铰接于所述半盆1的两侧。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正常行驶状态下人体的舒适性,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21的外侧平面与所述容纳部12的开口所在平面齐平,如此的隐藏式设计极大满足了正常行驶下的舒适度要求。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碰撞发生时,由第一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的防下潜部2再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以进一步保证安全性,所述座椅防下潜结构还包括锁止部4;所述锁止部4用于阻止所述防下潜部2由所述第二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一位置。具体地,所述锁止部4可以为锁止销41,所述半盆1的两侧壁上对应地设有锁止孔14;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41内嵌于所述锁止孔14内;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41位于所述锁止孔14之外;具体地,接收碰撞信息后触发驱动件3由图2所示的状态弹射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随即触发锁止销41弹出锁止孔14,固定座椅防下潜结构的第二位置状态,此时防下潜结构可实时保护乘员向前移动,防止对其造成伤害;所述锁止销41与所述锁止孔14之间设有弹簧(图中未示出)。为了防止锁止销41脱落,所述锁止孔13内设有限位槽15,所述锁止销41卡接于所述限位槽15内。
基于上述多个实施例,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侧饰板铰链饰圈做出更为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半盆1、防下潜部2、驱动件3和传感器;所述半盆1具有半盆本体11和内凹于所述半盆本体11的容纳部12;所述防下潜部2所述防下潜部2铰接于所述半盆1底部的铰接轴13上,所述防下潜部 2包括阻挡部21;所述防下潜部2所在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驱动件3位于所述防下潜部2和所述容纳部12之间,所述驱动件3为气囊,气囊的变形促使所述防下潜部2绕铰接轴13旋转一个角度,由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内侧,且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21的外侧平面与所述容纳部12的开口所在平面齐平,如此的隐藏式设计极大满足了正常行驶下的舒适度要求;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21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外侧;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碰撞信号和发动驱动信号。为了防止碰撞发生时,由第一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的防下潜部2再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以进一步保证安全性,所述座椅防下潜结构还包括锁止销4;所述锁止销4能够阻止所述防下潜部2由所述第二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半盆1的两侧壁上对应地设有锁止孔14;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41内嵌于所述锁止孔14内;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41位于所述锁止孔14之外;具体地,接收碰撞信息后触发驱动件3由图2所示的状态弹射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随即触发锁止销 41弹出锁止孔14,固定座椅防下潜结构的第二位置状态,此时防下潜结构可实时保护乘员向前移动,防止对其造成伤害;所述锁止销 41与所述锁止孔14之间设有弹簧(图中未示出)。为了防止锁止销41脱落,所述锁止孔13内设有限位槽15,所述锁止销41卡接于所述限位槽15内。
在正常状态下,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防下潜结构中的防下潜部2 处于如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收至半盆本体1的内部,半盆1的表面平整,满足了乘员舒适性乘坐要求;当发生碰撞时,为了防止乘员因为惯性向前移动,及时触发防下潜机构3以阻止乘员向前移动以起到保护乘员的目的,在这两种状态的转化下,即满足了乘员正常乘坐的舒适性,又能兼顾碰撞时的乘员保护功能,故实现舒适性和安全性双重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应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座椅防下潜结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盆、防下潜部、驱动件、传感器和锁止部;
所述半盆具有半盆本体和内凹于所述半盆本体的容纳部;
所述防下潜部包括阻挡部;
所述防下潜部所在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防下潜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所述防下潜部铰接于所述半盆的底部或两侧壁的铰接轴上,当驱动件驱动所述防下潜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防下潜部绕铰接轴旋转一定角度,实现位置的变化;
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碰撞信号和发动驱动信号;
所述锁止部用于阻止所述防下潜部由所述第二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防下潜部和所述容纳部之间;
所述驱动件的变形促使所述防下潜部由所述第一位置变换到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阻挡部的外侧平面与所述容纳部的开口所在平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为锁止销,所述半盆的两侧壁上设有锁止孔;所述第一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内嵌于所述锁止孔内;所述第二位置下的所述锁止销位于所述锁止孔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销与所述锁止孔之间设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孔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锁止销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8.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座椅防下潜结构。
CN202010223170.1A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Active CN111674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3170.1A CN111674299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3170.1A CN111674299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299A CN111674299A (zh) 2020-09-18
CN111674299B true CN111674299B (zh) 2022-07-29

Family

ID=7245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3170.1A Active CN111674299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429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4566A (ko) * 1996-12-27 1998-09-25 박병재 보강판을 갖는 자동차의 시트 쿠션
CN1785719A (zh) * 2004-12-08 2006-06-14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CN101107148A (zh) * 2005-01-19 2008-01-16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的安全装置和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3192748A (zh) * 2013-01-07 2013-07-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新型座椅防下潜机构
CN203995792U (zh) * 2014-03-31 2014-12-1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
CN105730299A (zh) * 2016-03-17 2016-07-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
CN108928272A (zh) * 2018-08-08 2018-12-0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防下潜方法及其装置
DE102018203732A1 (de) * 2018-03-13 2019-09-19 Audi Ag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insbesondere autonom fahrendes,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Schutzvorrichtung
CN209972235U (zh) * 2019-03-15 2020-01-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4566A (ko) * 1996-12-27 1998-09-25 박병재 보강판을 갖는 자동차의 시트 쿠션
CN1785719A (zh) * 2004-12-08 2006-06-14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CN101107148A (zh) * 2005-01-19 2008-01-16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的安全装置和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3192748A (zh) * 2013-01-07 2013-07-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新型座椅防下潜机构
CN203995792U (zh) * 2014-03-31 2014-12-1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
CN105730299A (zh) * 2016-03-17 2016-07-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
DE102018203732A1 (de) * 2018-03-13 2019-09-19 Audi Ag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insbesondere autonom fahrendes,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Schutzvorrichtung
CN108928272A (zh) * 2018-08-08 2018-12-0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防下潜方法及其装置
CN209972235U (zh) * 2019-03-15 2020-01-2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299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77520B2 (ja) 自動車のボンネット用ヒンジ
US6442801B1 (en) Vehicle hood hinge
JP3100296U (ja) 歩行者の安全保護のための変形制御が可能な車両のフロント部用構造
US7188894B2 (en) Trigger mechanism for impact response devices in a seat
CN111674299B (zh)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JP3765164B2 (ja) 自動車のはね上げフード
CN210062917U (zh) 主动式发动机罩连接机构及其控制系统、车辆
JP3512045B2 (ja) 加速度センサ
CN215513591U (zh) 一种缓冲安全带
JPH1035377A (ja) 自動車の衝突安全装置
JP3280419B2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198872B1 (ko) 자동차 사이드 보디의 강성 보강용 완충 부재
KR0138836Y1 (ko) 프런트 시트 사이의 쿠션 구조
KR100210142B1 (ko) 차량용 도어의 임팩트 빔 장착구조
KR0158336B1 (ko) 차체의 충격흡수구조
KR200228019Y1 (ko) 도어의 암 레스트 구조
JP3053518U (ja) 自動車の衝突安全装置
KR10036198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쿠션의 프리텐셔너 구조
KR960009354Y1 (ko) 자동차의 승객보호장치
KR100512445B1 (ko) 차량의 시트안전장치
KR100884069B1 (ko) 자동차의 스티어링 컬럼
KR100315360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측면 충돌 대응용 스토퍼
JP2019119217A (ja) 車両後部構造
KR200213858Y1 (ko) 자동차의 충돌 완충용 시트 쿠션 구조
KR19980060921A (ko) 충돌시 승객보호용 보조 범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8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