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2235U -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2235U
CN209972235U CN201920338186.XU CN201920338186U CN209972235U CN 209972235 U CN209972235 U CN 209972235U CN 201920338186 U CN201920338186 U CN 201920338186U CN 209972235 U CN209972235 U CN 209972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high support
thigh
tappet
d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81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敏
彭昌坤
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381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2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2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2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所述防下潜装置用于车辆的座椅,包括大腿支撑件、挺杆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大腿支撑件的一端能够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的前端,大腿支撑件具有用于水平支撑大腿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向上托起大腿的第二状态,挺杆组件连接于大腿支撑件的下方,挺杆组件能够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而推动大腿支撑件向上转动,以使大腿支撑件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在正常乘坐状态下丝毫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在发生较大强度碰撞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挺杆组件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大腿支撑件向上转动,托起乘员大腿,从而有效防止乘员在碰撞中的下潜运动。

Description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下潜装置、含有该防下潜装置的座椅以及含有该座椅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生活中的普及,汽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满足操控、舒适等要求的同时,其安全性能尤为重要。作为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的座椅,在安全性能上也被提出了要求,如安装安全带、侧向支撑柱、防下潜装置等。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乘员有向前和向下的运动,称之为下潜现象。乘员身体下潜会导致活动空间减小,且安全带会勒紧颈部,使气囊无法对乘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防止乘员在碰撞中下潜,有专利提出在座椅的坐盆上增加防下潜杆、凸起限制结构等静态防下潜设计,但由于需要兼顾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这种静态防下潜结构在高度方向上受到限制,从而削弱了防止乘员下潜的作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下潜装置、含有该防下潜装置的座椅以及含有该座椅的车辆,所述防下潜装置能够在车辆碰撞过程中有效防止乘员的下潜运动,减小乘员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下潜装置,用于车辆的座椅,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大腿支撑件、挺杆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大腿支撑件的一端能够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前端,所述大腿支撑件具有用于水平支撑大腿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向上托起大腿的第二状态,所述挺杆组件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的下方,所述挺杆组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而推动所述大腿支撑件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大腿支撑件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车辆的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点火,进而驱动所述挺杆组件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内储存有气体发生剂,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点火接插件,所述点火接插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上覆盖有密封薄膜,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包括从所述壳体的顶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竖直管;
所述挺杆组件包括活塞、从所述活塞向上延伸的挺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挺杆的顶端的连接件,所述活塞和所述挺杆插设于所述竖直管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竖直管上下移动,所述活塞与所述竖直管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大腿支撑件包括U形件,所述大腿支撑件通过所述U形件的两开口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所述连接件为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U形件上的环形件。
可选地,所述大腿支撑件包括安装于所述U形件上方的支撑板。
可选地,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固定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所述座椅。
可选地,所述固定连接杆的所述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连接件,所述旋转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块。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坐盆骨架和以上所述的防下潜装置,所述防下潜装置连接于所述坐盆骨架。
可选地,所述座椅为车辆的后排座椅,所述坐盆骨架由所述车辆的车身结构形成。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通过设置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前端的大腿支撑件,并将挺杆组件设置于大腿支撑件的下方,在将所述防下潜装置应用于车辆时,在正常乘坐状态下,大腿支撑件能够水平支撑乘员大腿,丝毫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而当车辆发生较大强度的碰撞时,通过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挺杆组件向上移动使得大腿支撑件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托起乘员大腿,从而有效防止乘员在碰撞中的下潜运动,减小乘员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座椅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其中大腿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
图2是图1中座椅的侧视图,其中大腿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挺杆组件和驱动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座椅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大腿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大腿支撑件,11-U形件,12-支撑板,13-转轴,2-挺杆组件,21-活塞,22-挺杆,23-连接件,3-气体发生器,31-壳体,32-隔板,321-连通孔,322-密封薄膜,33-上腔室,34-下腔室,341-气体发生剂,342-点火接插件,35-竖直管,36-旋转连接件,4-固定连接杆,41-连接块,5-坐盆骨架,51-前横轴,6-车身结构,6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指安装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下潜装置,用于车辆的座椅,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大腿支撑件1、挺杆组件2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一端能够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前端,所述大腿支撑件1具有用于水平支撑大腿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向上托起大腿的第二状态,所述挺杆组件2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下方,所述挺杆组件2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而推动所述大腿支撑件1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大腿支撑件1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通过设置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前端的大腿支撑件1,并将挺杆组件2设置于大腿支撑件1的下方,在将所述防下潜装置应用于车辆时,在正常乘坐状态下,大腿支撑件1能够水平支撑乘员大腿,丝毫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而当车辆发生较大强度的碰撞时,通过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使得大腿支撑件1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托起乘员大腿,从而有效防止乘员在碰撞中的下潜运动,减小乘员伤害。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大腿支撑件1可向上转动任意角度,该角度由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的距离决定。为了使大腿支撑件1能够向上转动一个较大的角度,以向上长距离地托起乘员大腿,可将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的距离设置为40mm以上,大腿支撑件1向上转动15°以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组件可以是任意能够驱动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3。为了实现车辆在发生较大强度的碰撞时,能够自动控制气体发生器3使其启动,及时实现防下潜,所述防下潜装置还可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车辆的撞击力超过设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3点火,进而驱动所述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
上述中,气体发生器3可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只要其能够与挺杆组件2配合,在点火后能够推动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即可。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气体发生器3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的壳体31和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隔板32,所述隔板32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上腔室33和下腔室34,所述下腔室34内储存有气体发生剂341,所述壳体31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剂341的点火接插件342,所述点火接插件342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隔板3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33和所述下腔室34的连通孔321,所述连通孔321上覆盖有密封薄膜322(例如金属薄膜),所述气体发生器3还包括从所述壳体31的顶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上腔室33连通的竖直管35。基于上述气体发生器3的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挺杆组件2可包括活塞21、从所述活塞21向上延伸的挺杆22以及设置于所述挺杆22的顶端的连接件23,所述活塞21和所述挺杆22插设于所述竖直管35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竖直管35上下移动,所述活塞21与所述竖直管35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连接件23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挺杆组件2可形成为一体件。
在使用时,当车辆未发生碰撞或碰撞强度较小时,气体发生器3未点火,连通孔321由密封薄膜322密封,下腔室34处于密封状态,大腿支撑件1处于第一状态(参见图1);当车辆发生较大强度的碰撞,车辆的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点火信号,通过点火接插件342触发气体发生剂341,气体发生剂341瞬间发生反应释放大量气体,巨大的气体压力冲破密封薄膜322,进而通过连通孔321进入上腔室33中,然后迅速推动活塞21,使挺杆组件2向上运动,挺杆22顶部的连接件23推动大腿支撑件1向上转动到达第二状态(参见图2),托起乘员大腿。另外,在气体发生器3工作后的一定时间内,上腔室33可以留存由气体发生剂341产生的大量气体以保持向上的推力。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大腿支撑件1与车辆座椅以及挺杆组件2的连接,所述大腿支撑件1可包括U形件11,所述大腿支撑件1通过所述U形件11的两开口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参见图1);所述连接件23为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U形件11上的环形件(参见图4)。其中,通过使连接件23可转动地套设于U形件11上,能够适应挺杆快速弹起后引起的微小相对角度变化。另外,U形件11可通过转轴13连接于所述座椅。
当然,为了使得大腿支撑件1能够对乘员大腿进行均匀支撑,所述大腿支撑件1还可包括安装于所述U形件11上方的支撑板12(参见图1和图3)。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组件是固定的,否则将会影响挺杆组件2的移动。而为了实现驱动组件的固定安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防下潜装置还可包括用于将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固定连接杆4,所述固定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固定连接杆4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所述座椅。
其中,固定连接杆4的设计需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以实现气体发生器3的稳固安装。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连接杆4的所述一端可设置有连接块41,所述驱动组件可包括旋转连接件36,所述旋转连接件36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块41。具体地,旋转连接件36可以是安装于气体发生器3的壳体31上的连接板,连接板可通过转轴连接于连接块41,这样气体发生器3可通过连接板绕转轴转动,以适应气体发生器3工作后可能发生的微小角度变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坐盆骨架5和以上所述的防下潜装置,所述防下潜装置连接于所述坐盆骨架5。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类似于轿车的有坐盆骨架5的前排座椅(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般具有不可转动的大腿支撑板,因此只需将大腿支撑板设置为可转动的,并在大腿支撑板下方安装U形件11即可,大腿支撑板和U形件11可通过转轴连接于坐盆骨架5的前端,固定连接杆4可固定连接于坐盆骨架5的前横轴51(参见图1和图2)。而对于类似于轿车的车身结构6直接作为坐盆骨架的后排座椅(例如图5所示),可单独安装一个U形件11作为大腿支撑件1,为了满足平时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可在车身结构6上相应地设置用于安装防下潜装置的安装槽61,驱动组件可直接固定于车身结构6上(参见图5)。挺杆组件2和驱动组件均安装于大腿支撑件1的下方,不影响乘员正常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具有防下潜装置的座椅,当车辆发生较大强度的碰撞时,所述防下潜装置能够有效防止乘员在碰撞中的下潜运动,减小乘员伤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防下潜装置,用于车辆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大腿支撑件(1)、挺杆组件(2)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一端能够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前端,所述大腿支撑件(1)具有用于水平支撑大腿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向上托起大腿的第二状态,所述挺杆组件(2)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下方,所述挺杆组件(2)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而推动所述大腿支撑件(1)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大腿支撑件(1)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3),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车辆的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3)点火,进而驱动所述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发生器(3)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的壳体(31)和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隔板(32),所述隔板(32)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上腔室(33)和下腔室(34),所述下腔室(34)内储存有气体发生剂(341),所述壳体(31)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剂(341)的点火接插件(342),所述点火接插件(342)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隔板(3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33)和所述下腔室(34)的连通孔(321),所述连通孔(321)上覆盖有密封薄膜(322),所述气体发生器(3)还包括从所述壳体(31)的顶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上腔室(33)连通的竖直管(35);
所述挺杆组件(2)包括活塞(21)、从所述活塞(21)向上延伸的挺杆(22)以及设置于所述挺杆(22)的顶端的连接件(23),所述活塞(21)和所述挺杆(22)插设于所述竖直管(35)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竖直管(35)上下移动,所述活塞(21)与所述竖直管(35)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连接件(23)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包括U形件(11),所述大腿支撑件(1)通过所述U形件(11)的两开口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所述连接件(23)为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U形件(11)上的环形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包括安装于所述U形件(11)上方的支撑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固定连接杆(4),所述固定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固定连接杆(4)的另一端能够固定于所述座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杆(4)的所述一端设置有连接块(4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连接件(36),所述旋转连接件(36)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块(41)。
8.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坐盆骨架(5)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下潜装置,所述防下潜装置连接于所述坐盆骨架(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车辆的后排座椅,所述坐盆骨架(5)由所述车辆的车身结构(6)形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座椅。
CN201920338186.XU 2019-03-15 2019-03-15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Active CN209972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8186.XU CN209972235U (zh) 2019-03-15 2019-03-15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8186.XU CN209972235U (zh) 2019-03-15 2019-03-15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2235U true CN209972235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8186.XU Active CN209972235U (zh) 2019-03-15 2019-03-15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223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4299A (zh) * 2020-03-26 2020-09-1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CN112208406A (zh) * 2020-10-23 2021-01-12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汽车座椅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35159A (zh) * 2021-06-08 2021-09-0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防下潜结构的座椅及汽车
CN115123038A (zh) * 2022-07-29 2022-09-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车辆中的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4299A (zh) * 2020-03-26 2020-09-1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CN111674299B (zh) * 2020-03-26 2022-07-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座椅
CN112208406A (zh) * 2020-10-23 2021-01-12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汽车座椅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35159A (zh) * 2021-06-08 2021-09-0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防下潜结构的座椅及汽车
CN115123038A (zh) * 2022-07-29 2022-09-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车辆中的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72235U (zh)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US6199900B1 (en) Vehicle safety collision headrest system
US7445284B2 (en) In-expensive head and upper torso restraint with u-shaped air bag
US5558300A (en) Adaptable aircraft airbag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8688537A (zh) 扶手
GB2292353A (en) Crushable mounting for airbag
CN110341852B (zh) 一种用于二轮电动车的保护装置
JP703551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8688608A (zh)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CN105691260A (zh) 一种功能性座椅头枕
CN103171508A (zh) 一种用于车辆翻滚时的乘员保护系统
CN211765127U (zh) 一种可充气式汽车地毯及充气控制装置
CN210852139U (zh) 车辆座椅防下潜机构、车辆座椅及车辆
KR100489986B1 (ko) 충격완화장치를 갖춘 자동차용 안전시트
KR100461146B1 (ko) 목 부상 방지를 위한 자동차 헤드레스트 장치
CN104986141A (zh)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乘客的主动防碰撞方法及装置
CN204354984U (zh)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CN113696802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紧急延伸保护方法
CN213007760U (zh) 一种非牛顿流体汽车头枕
CN110877554A (zh)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CN114938643B (zh) 具有座椅设备和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KR100512445B1 (ko) 차량의 시트안전장치
CN111376864B (zh) 一种侧碰安全装置、控制系统及汽车
KR200145125Y1 (ko) 차량의 시트 내장형 구명장비
US7575274B2 (en) Trigger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