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4984U -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4984U
CN204354984U CN201420725401.9U CN201420725401U CN204354984U CN 204354984 U CN204354984 U CN 204354984U CN 201420725401 U CN201420725401 U CN 201420725401U CN 204354984 U CN204354984 U CN 204354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ricule
headrest
backrest
use chair
auto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54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琦
孙志伟
赵永坡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254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4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4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4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其中的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及设于所述靠背上方的头枕,所述头枕内设有用于容纳流体的头枕囊体,所述车用座椅内部还设有经连通管路与所述头枕囊体相连通的用于容纳流体的第二囊体,所述连通管路上设有常闭的单向导通阀,所述单向导通阀可在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被触发导通而使所述第二囊体内的流体向头枕囊体内流动。本实用新型能使车辆在尾部受到碰撞时由第二囊体为头枕囊体充入流体而使头枕前部向前鼓突,从而减少或完全消除乘员头部与头枕之间的间隙,以及头与躯体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达到降低乘员颈部的负荷,保护乘员颈部免受伤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座椅适用作各种机动车辆的乘员座椅。<i/>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碰撞分为正面、侧面、追尾和行人等碰撞形式,其中追尾碰撞发生频率较高,虽然对乘员造成的致命伤害以及对车体造成的碰撞变形量相对较小,但在汽车后部发生追尾碰撞时,由于车座施压推动乘员躯干向前运动,而头部却因为惯性而滞后,这种滞后将使颈部被拉伸到极限位置,因此乘员的颈部极易在汽车后部发生追尾时被扭伤。
为减轻汽车发生尾部碰撞对驾乘人员产生的鞭打伤害,现有的一些汽车产品在进行座椅设计时,通过降低追尾碰撞时肩部和头部之间相对加速度的手段来实现降低颈椎受伤(比如颈椎过度屈伸损伤,就是颈部突然剧烈运动而造成的损伤)程度。
中国发明专利公报公开了 “一种汽车座椅的头枕”的发明专利申请,它的枕体内部空腔内设有安全气囊装置,当汽车意外发生追尾碰撞时,安全气囊装置接收到碰撞信号并打开安全气囊,对枕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枕体过度变形,同时增强了头枕的吸能性,能有效减轻乘员颈部的伤害。该方案的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由壳体及装于壳体内的电热点火器、固态氮组成的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指令后,引爆壳体内的电热点火器,使其发生爆炸,点火器引爆之后,固态氮迅速气化成大量氮气,大量氮气立即充胀气囊体,使气囊体展开。可见,该头枕的气体发生器需要有固氮,而固氮的价格较贵,且气化后无法固化再利用,还有就是它可能会发生意外气化而致使囊体充胀的非正常情况;另外,该方案还需要配备线束,因此其安全性及工作可靠性难以保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其头枕本体内部设置有可向头枕前方方向胀开的连接有气囊控制器的安全气囊,气囊控制器与一个可检测汽车后碰撞的碰撞传感器相连。在汽车发生后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向气囊控制器发送碰撞信号,气囊控制器对收到的碰撞信号进行处理,当碰撞信号较弱时,气囊控制器不会起爆安全气囊;当碰撞信号较强时,气囊控制器控制安全气囊向头枕前方方向胀开,从而可以减少乘客头部向后方移动的距离,避免乘客颈部或头部受到损伤。该方案的气囊需要从头枕蒙皮中膨出使空气进入实现充气,因此其工作后不能重复利用,还会使头枕蒙皮的相应缝线处撕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用座椅,以在车辆尾部受到碰撞时由设于第二囊体为头枕囊体充气实现头枕向前鼓突,进而减少或完全消除乘员头部与头枕之间的间隙和头与躯体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降低乘员颈部的负荷,达到保护乘员颈部免受伤害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及设于所述靠背上方的头枕,所述头枕内设有囊内容纳有流体的头枕囊体,所述车用座椅内部还设有经连通管路与所述头枕囊体相连通的囊内容纳有流体的第二囊体,所述连通管路上设有常闭的单向导通阀,所述单向导通阀可在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被触发导通而使所述第二囊体内的流体向头枕囊体内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囊体为设于所述靠背内的靠背囊体,所述单向导通阀在所述连通管路内的流体压力大于所述头枕囊体内的流体压力时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设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连接于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单向导通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单向导通阀受到来自所述压力泵的压力时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单向导通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尾部碰撞传感器,所述尾部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尾部受到碰撞的信号而将单向导通阀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路的相应于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单向导通阀之间的部分,还并接有常通的先导式溢流阀,所述先导式溢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囊体相接通,当所述连通管路内的流体压力小于所述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时,所述先导式溢流阀关闭;所述单向导通阀预设有最低开启压力,该最低开启压力大于所述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头枕囊体之间连接有常闭的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所述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预设有最低关闭压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靠背囊体设于所述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
进一步的,所述头枕囊体设于所述头枕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后脑的部位的前部。
进一步的,所述头枕的相应于所述头枕囊体的后方且与所述头枕囊体相接触的部位为刚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还有:
所述头枕囊体内的流体与所述第二囊体内的流体为相同成分;
流体为气体或液体;
所述气体为空气;
所述液体为水;
所述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设于所述座椅的外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座椅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座椅在头枕内设有头枕囊体,该头枕囊体通过常闭的单向导通阀通过连通管路与第二囊体连接,该单向导通阀在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可被触发(可以由来自乘员背部的压力、压力泵的压力或尾部碰撞传感器的导通信号等)导通,以使第二囊体内的流体向头枕囊体内流动,从而实现头枕囊体向前鼓突,以向前推动乘员头部,达到保护人体颈部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囊体为靠背囊体,可以由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来自乘员背部的压力足够大时触发单向导通阀,实现头枕囊体向前鼓突的目的。在汽车发生尾部碰撞时,乘员由于惯性作用而被迫向后压入座椅靠背中,驱动座椅靠背囊体中的流体流入头枕囊体中,此时椅背溃瘪、头枕向前鼓突,进而减少或完全消除乘员头与头枕之间的间隙,以及头与躯体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降低乘员颈部的负荷;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先导式溢流阀的设置,可使头枕囊体具有最低触发压力,该阀在靠背囊体受到较小的压力(比如发生尾部碰撞的力量较小不足以对人体颈部造成伤害,或非尾部碰撞所致的乘员正常扭动身体所施加于靠背上的压力)时,使靠背囊体受压所致流体的流动限于在靠背囊体与相关管路内循环,而不会触发单向导通阀。只有当该先导式溢流阀受到的压力达到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而关闭后,靠背囊体内的流体才会流向单向导通阀,并于流体的压力达到单向导通阀预设的最低开启压力而使单向导通阀导通,从而进入头枕囊体内,实现头枕囊体向前鼓突的目的,能避免头枕囊体在无危险的不必要状态下充气(或充液体)而工作;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的设置,可实现车辆尾部碰撞发生后,头枕囊体工作后,手动控制头枕囊体内的流体流回第二囊体中,从而实现重复利用;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囊体设于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可增加由人体背部压力启动单向导通阀时的灵敏性,避免路径过长而致力的损失;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泵的设置,是触发单向导通阀导通的另外一种方式,该泵受到人体背部的向后的挤压力而以泵压触发单向导通阀导通;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枕囊体的位置限定,可保证在囊体工作时,向前支撑人体的目标部位,保证囊体工作的有效性;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尾部碰撞传感器,以其检测到的车辆尾部受到碰撞的信号来替代来自乘员背部的压力、压力泵的压力,是本实用新型实现单向导通阀导通的第三种方式;
(9)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头枕的相应于头枕囊体的后方的部位设置为刚性结构,目的在于阻止头枕囊体充入流体而膨胀时不会向后突出,而鼓突动作主要是向前发生,以保证在囊体工作时,向前支撑人体的目标部位,保证囊体工作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以使其座椅具有在该汽车发生尾部碰撞后,主动保护乘员颈部免受伤害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带有座椅,所述座椅为前述结构的车用座椅。
所述汽车与上述车用座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座椅适用作各种机动车辆的乘员座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车用座椅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头枕气囊,2-靠背气囊,3-单向导通阀,4-先导式溢流阀,5-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61-乘员背部施加在靠背上的压力,62-压力泵,62-尾部碰撞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前”,是指自车内中部指向车辆的车头;“后”,是指自车内中部指向车尾的方向;“常通”,是指正常状态下开通,相应阀所在处管路接通;“常闭”,是指正常状态下关闭,相应阀所在处管路截断。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为一种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及设于靠背上方的头枕,头枕内设有头枕气囊1,靠背内设有靠背气囊2。
头枕气囊1设于头枕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后脑的部位的前部,头枕的相应于头枕气囊1的后方且与头枕气囊1相接触的部位为刚性结构。
靠背气囊2设于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
头枕气囊1与靠背气囊2为由相同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面料制成的囊体结构,车辆出厂时已充盈有气体。同样的压力与温度下,靠背气囊2的可充盈气体量,大于头枕气囊1的可充盈气体量。
参考图1,头枕气囊1与靠背气囊2间通过连通管路相连接,连通管路上设有常闭的单向导通阀3,该单向导通阀3预设有最低开启压力P 3
连通管路上相应于靠背气囊2与单向导通阀3之间的部分,还通过连接支路连接有常通的先导式溢流阀4。先导式溢流阀4的另一端与靠背气囊2相接通,该先导式溢流阀4预设有设有最低关闭压力P 4
靠背气囊2与头枕气囊1之间还通过支路连接有常闭的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该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设于靠背的外部并预设有最低关闭压力P 5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①   头枕气囊1不触发
主干路的压力P 1 主要来源于乘员背部施加在靠背上的压力61。日常的正常驾驶过程中,座椅正常使用,乘员背部施加在靠背上的压力61相对较小,P 1 < P 4 (预设P 4 与P 3 时,P 4 <P 3 )时,主干路内的气体通过先导式溢流阀4直接流回靠背气囊2内;
②头枕气囊1触发
当发生尾部撞击时,乘员受到来自后方的强烈撞击,由于惯性等作用,肩部与头部之间必然产生相对加速度,身体会猛烈向后压紧靠背,P 1 =P 4 时,先导式溢流阀4处于开通与关闭的临界状态,属于气动平衡瞬间;当P 3 >P 1 >P 4 时,先导式溢流阀4与单向导通阀3均关闭; 当P 1 >P 3 时,先导式溢流阀4关闭,单向导通阀3导通,靠背气囊2内的气体流入头枕气囊1,导致靠背气囊2缩瘪同时头枕气囊1向前鼓突(膨胀距离一般大约为40-60mm之间),从而降低肩部与头部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减小颈部负荷,使人颈免于受伤或减轻受到的伤害。
在设定头枕气囊1工作时的膨胀距离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i.为了使头枕符合搭乘人员的期望且没有不适感,而应当使头枕不与人的头部发生接触,通常以使二者间相距30-50mm的原则来设计头枕。在发生碰撞的状态下,脊背因与座椅接触而受到座椅的保护,但是,由于头部离开头枕而得不到保护,如果设计头枕气囊1在尾部碰撞时能够主动向前膨胀40-60mm,就能够避免头部在碰撞时直挺地、毫无保护地停滞在颈部的上方,从而起到保护颈部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主动式头枕的膨胀距离也为这个数值范围,即40-60mm;
ii.人施加在靠背上的压力越大,膨胀距离相对越大,但膨胀距离可事先通过控制座椅的尺寸来计算设定:
膨胀距离一般设在40-60mm之间,靠背气囊2与头枕气囊1的容积分别为A与B间,设头枕气囊1前后方向的纵截面积为S(使头枕主要向前膨胀,忽略侧向膨胀变形),则头枕向前膨胀最大距离60mm=(A-B)/S;
③重复使用
头枕气囊1膨胀后通过单向导通阀3和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能保持充气状态。
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在正常状态下关闭,头枕气囊1膨胀使用后,头枕气囊1内的气体可通过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重新流回靠背气囊2;当达到设定的最低关闭压力P 5 后,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自动复位到关闭状态。通过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的设置,能实现头枕气囊1与靠背气囊2的工作后复原,继而能够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中P 4 大小的设定,需要保证当车辆被追尾可能对颈部造成伤害时,能够触发头枕气囊1鼓突,即能够使靠背气囊2内的气体通过单向导通阀3流向头枕气囊1。
由于人体姿态的变化,乘员背部施加在靠背上的压力61会有瞬态的波动。计算尾部碰撞瞬间乘员背部施加在靠背的压力61,可以根据乘员的加速度和质量相乘,即: 靠背所受压力=乘员人体上体的加速度×上体的质量。
根据鞭打试验的法规以及鞭打试验数据,证明当鞭打试验的输入加速度为10g(说明:g为常数重力加速度,具体为9.8米/秒 2 ),也就是尾部碰撞的加速度为10g(相当于车体的相对速度在16km/h左右)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是颈部伤害),故选定此时的力学状态来确定先导式溢流阀4的最低触发压力P 4 时的加速度(此时人体头部的加速度最大可达到25g左右)。
根据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上体质量占人体总质量的70%以上,由此以男性人体体重75±10kg来计算,根据造成伤害的最小加速度值,则尾部碰撞瞬间靠背所受的压力=(75±10)×70%×10g KG=4459N~5831N
考虑到乘员的年龄(18岁成年后即可考取驾照)及体重的差异性,P 4 可设定在4000N左右(此参数的具体设定值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但P 4 的设定需确保可能造成伤害时能够触发头枕气囊1)。
本实施例还分别以压力泵62、尾部碰撞传感器63代替前述的乘员背部施加在靠背上的压力61,来触发单向导通阀3导通。压力泵62设于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尾部碰撞传感器63设于车体上能够灵敏感知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的碰撞压力的部位。
实施例2    一种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为一种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及设于靠背上方的头枕,头枕内设有头枕囊体,车用座椅内部还设有经连通管路与头枕囊体相连通的第二囊体,连通管路上设有常闭的单向导通阀。头枕囊体与第二囊体内,充盈有相同成分的流体(根据实际情况,所充盈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头枕囊体及第二囊体内的流体应相互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为宜,本实施例充盈于两囊体内的气体成分相同。气体以空气、氮气等对人体无伤害、不易发生燃烧的成分比较合适;液体可为水等流动性较好,耐高温、耐低寒的介质。从价格、安全等角度综合考虑,首选为空气)。
头枕囊体设于头枕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后脑的部位的前部。头枕的相应于头枕囊体的后方且与头枕囊体相接触的部位为刚性结构。
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设有压力泵,压力泵连接于第二囊体与单向导通阀之间的管路上,单向导通阀受到来自压力泵的压力时而导通。压力泵的压力,由车辆尾部碰撞时乘员因惯性所施加于压力泵上的压力所致。
连通管路的相应于第二囊体与单向导通阀之间的部分,还并接有常通的先导式溢流阀。先导式溢流阀的另一端与第二囊体相接通,当第二囊体流向先导式溢流阀的流体压力小于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时,先导式溢流阀关闭;单向导通阀预设有最低开启压力,该压力小于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
第二囊体与头枕囊体之间连接有常闭的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预设有最低关闭压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类似。
实施例3    一种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为一种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及设于靠背上方的头枕,头枕内设有头枕囊体。
头枕囊体设于所述头枕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后脑的部位的前部。
头枕的相应于头枕囊体的后方且与头枕囊体相接触的部位为刚性结构。
车用座椅内部还设有经连通管路与头枕囊体相连通的第二囊体。连通管路上设有常闭的单向导通阀。
头枕囊体与第二囊体内,充盈有相同成分的流体(根据实际情况,所充盈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头枕囊体及第二囊体内的流体应相互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为宜,本实施例充盈于两囊体内的气体成分相同。气体以空气、氮气等对人体无伤害、不易发生燃烧的成分比较合适;液体可为水等流动性较好,耐高温、耐低寒的介质。从价格、安全等角度综合考虑,首选为空气)。
第二囊体与单向导通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尾部碰撞传感器,尾部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尾部受到碰撞的信号而通过气囊控制装置将单向导通阀导通,以使第二囊体内的流体流向头枕囊体。
连通管路的相应于第二囊体与单向导通阀之间的部分,还并接有常通的先导式溢流阀,先导式溢流阀的另一端与第二囊体相接通,当第二囊体流向先导式溢流阀的流体压力小于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时,先导式溢流阀关闭;单向导通阀预设有最低开启压力,该开启压力大于先导式溢流阀的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
第二囊体与头枕囊体之间连接有常闭的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预设有最低关闭压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类似。
实施例4    一种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为一种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及设于靠背上方的头枕,头枕内设有头枕囊体,靠背内设有经连通管路与头枕囊体相连通的靠背囊体,连通管路上设有常闭的单向导通阀。头枕囊体与靠背囊体内,充盈有相同成分的流体(根据实际情况,所充盈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头枕囊体及第二囊体内的流体应相互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为宜,本实施例充盈于两囊体内的气体成分相同。气体以空气、氮气等对人体无伤害、不易发生燃烧的成分比较合适;液体可为水等流动性较好,耐高温、耐低寒的介质。从价格、安全等角度综合考虑,首选为空气)。
头枕囊体设于头枕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后脑的部位的前部。头枕的相应于头枕囊体的后方且与头枕囊体相接触的部位为刚性结构。
靠背囊体设于靠背内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
单向导通阀受到来自乘员背部的足够大的压力时而导通。
连通管路的相应于靠背囊体与单向导通阀之间的部分,还并接有常通的先导式溢流阀。先导式溢流阀的另一端与靠背囊体相接通,当靠背囊体流向先导式溢流阀的流体压力小于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时,先导式溢流阀关闭;单向导通阀预设有最低开启压力,该压力小于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
靠背囊体与头枕囊体之间连接有常闭的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预设有最低关闭压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类似。
实施例5    一种汽车
本实施例的汽车带有座椅,该座椅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6    一种汽车
本实施例的汽车带有座椅,该座椅为实施例2所提供的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7    一种汽车
本实施例的汽车带有座椅,该座椅为实施例3所提供的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8    一种汽车
本实施例的汽车带有座椅,该座椅为实施例4所提供的车用座椅。
本实施例其它部分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及设于所述靠背上方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内设有用于容纳流体的头枕囊体,所述车用座椅内部还设有经连通管路与所述头枕囊体相连通的用于容纳流体的第二囊体,所述连通管路上设有常闭的单向导通阀(3),所述单向导通阀(3)可在车辆尾部发生碰撞时被触发导通而使所述第二囊体内的流体向头枕囊体内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体为设于所述靠背内的靠背囊体,所述单向导通阀(3)在所述连通管路内的流体压力大于所述头枕囊体内的流体压力时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设有压力泵(62),所述压力泵(62)连接于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单向导通阀(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单向导通阀(3)受到来自所述压力泵(62)的压力时而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单向导通阀(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尾部碰撞传感器(63),所述尾部碰撞传感器(63)检测到车辆尾部受到碰撞的信号而将单向导通阀(3)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路的相应于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单向导通阀(3)之间的部分,还并接有常通的先导式溢流阀(4),所述先导式溢流阀(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囊体相接通,当所述连通管路内的流体压力小于所述先导式溢流阀(4)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时,所述先导式溢流阀(4)关闭;所述单向导通阀(3)预设有最低开启压力,该最低开启压力大于所述先导式溢流阀预设的最低关闭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头枕囊体之间连接有常闭的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所述手动两位两通换向阀(5)预设有最低关闭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囊体设于所述靠背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背部的部位的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囊体设于所述头枕的用于向前支撑人体后脑的部位的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的相应于所述头枕囊体的后方且与所述头枕囊体相接触的部位为刚性结构。
10.一种汽车,配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
CN201420725401.9U 2014-11-28 2014-11-28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Active CN204354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5401.9U CN204354984U (zh) 2014-11-28 2014-11-28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5401.9U CN204354984U (zh) 2014-11-28 2014-11-28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4984U true CN204354984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5401.9U Active CN204354984U (zh) 2014-11-28 2014-11-28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49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1604A (zh) * 2019-11-23 2020-03-06 安徽省阜阳市好希望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监控报警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1604A (zh) * 2019-11-23 2020-03-06 安徽省阜阳市好希望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监控报警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9900B1 (en) Vehicle safety collision headrest system
US6199905B1 (en)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inflator and passive restraints incorporating same
US9809189B2 (en) Vehicle side curtain airbag device having front protection function
US5820162A (en) Airbag system inflator
EP1506105B1 (en) Active ve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irbag systems
US6425601B1 (en) Air bag module
KR102572112B1 (ko) 승차인 구속 장치
JP2000511848A (ja) 積極性の低い可変容積可変膨張式の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US5758900A (en)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driver of a competition vehicle
CN108688608A (zh)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CN201824996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CN106394473A (zh) 可充气帘限制器
US10953838B2 (en) Double airbag system for protecting larger passenger spaces
CN110254302A (zh) 儿童汽车座
CN109318843A (zh) 后碰保护安全气囊装置及方法
KR20110051223A (ko) 에어백용 팽창기
CN204354984U (zh) 车用座椅及相应的汽车
KR20120092224A (ko) 헤드레스트 에어백 모듈
CN209719507U (zh) 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14620002A (zh)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总成与车辆
CN209258061U (zh) 一种儿童座椅安全气囊及安装该气囊的儿童座椅
JPH0446836A (ja)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装置
CN100572147C (zh) 车辆前排乘员保护气囊及其保护方法
CN104071113B (zh) 一种用于乘员头颈胸和膝部保护的安全气囊
CN101844533A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头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