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5627A - 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627A
CN111665627A CN202010146822.6A CN202010146822A CN111665627A CN 111665627 A CN111665627 A CN 111665627A CN 202010146822 A CN202010146822 A CN 202010146822A CN 111665627 A CN111665627 A CN 111665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isplay
prism
plate portion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68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5627B (zh
Inventor
武田高司
深濑章夫
立木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65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5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02B27/10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9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crossed beamsplitting surfaces, e.g. cross-dichroic cubes or X-cub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genereting colour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Lens or lenticular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容易进行显示面板之间的对位且小型化。本发明的显示模块具有显示模块主体和壳体。显示模块主体具有第1显示元件、第2显示元件以及棱镜。壳体具有对第1显示元件进行保持的第1框架和对第2显示元件进行保持的第2框架。第1框架具有第1板部、第2板部以及第3板部,第2框架具有第4板部、第5板部以及第6板部,第1框架和第2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安装部。在棱镜位于第1板部与第2板部之间,第3板部与第1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第1面对置的状态下,第1框架保持第1显示元件,第2框架以棱镜位于第4板部与第5板部之间,第6板部与第2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第2显示元件。

Description

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像头戴式显示器或平视显示器那样,提供向观察者的眼前的空间投影虚像而使观察者目视确认该虚像的方式的显示装置。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头戴式显示器,该头戴式显示器具有:影像元件,其由液晶面板构成;外壳,其收纳影像元件;投射光学系统,其投射来自影像元件的光;镜筒,其收纳投射光学系统;以及导光装置,其将来自投射光学系统的光引导至观察者的眼睛。在该头戴式显示器中,通过将收纳有影像元件的外壳固定于镜筒,使影像元件与投射光学系统对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6201号公报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1个影像元件固定于镜筒的构造。与此相对,例如在投影仪的领域中,以往公知有具有多个显示面板和颜色合成元件的显示模块,该多个显示面板分别射出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该颜色合成元件对从多个显示面板射出的多个色光进行合成。
在这种显示模块中,为了确保显示质量,多个显示面板彼此的精密对位是很重要的。另外,在将这种显示模块应用于头戴式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有限尺寸的框体中收纳显示模块的必要性变高,要求具有紧凑的结构。但是,目前,没有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多个显示面板彼此的对位并且具有紧凑的结构的显示模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显示模块,其具有显示模块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主体的壳体,所述显示模块主体具有:第1显示元件;第2显示元件;以及棱镜,其对从所述第1显示元件射出的第1光和从所述第2显示元件射出的第2光进行合成,所述壳体具有:第1框架,其以使所述第1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1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1显示元件;以及第2框架,其以使所述第2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2显示元件,所述第1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板部和第2板部、以及将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第2板部连结的第3板部,所述第2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4板部和第5板部、以及将所述第4板部与所述第5板部连结的第6板部,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将所述显示模块主体安装于支承部件的安装部,所述第1框架以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第2板部之间,所述第3板部与所述第1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1显示元件,所述第2框架以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4板部与所述第5板部之间,所述第6板部与所述第2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2显示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构成为包含金属材料,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1显示元件热连接,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2显示元件热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在所述第1框架的所述第1板部和所述第2板部上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所述第1显示元件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2框架的所述第4板部和所述第5板部上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所述第2显示元件与所述第2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所述显示模块主体还具有第3显示元件,所述棱镜对所述第1光、所述第2光以及从所述第3显示元件射出的第3光进行合成,所述壳体还具有第3框架,该第3框架以使所述第3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3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3显示元件,所述第3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7板部和第8板部、以及将所述第7板部与所述第8板部连结的第9板部,在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7板部与所述第8板部之间,所述第9板部与所述第3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3面对置的状态下,所述第3框架保持所述第3显示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所述第3框架构成为包含金属材料,所述第3框架与所述第3显示元件热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在所述第3框架的所述第7板部和所述第8板部上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3面的一部分抵接来限制所述第3显示元件与所述第3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所述棱镜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相互对置,所述第3面位于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交叉的方向上,在该显示模块中设置有第1夹持部或者第2夹持部,其中,该第1夹持部是由所述第7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棱镜对所述第1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4板部的一部分进行夹持,该第2夹持部是由所述第8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棱镜对所述第2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5板部的一部分进行夹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在所述第1夹持部或所述第2夹持部设置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中设置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以及将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在所述第1夹持部或所述第2夹持部设置有嵌合部,所述嵌合部通过相互嵌合,将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以及将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所述安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中,也可以为,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显示模块主体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机构。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显示模块安装于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模块主体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B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和红色面板用框架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上安装绿色面板用框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B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上安装绿色面板用框架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上安装固定用销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将显示模块安装于支承部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位置调整机构的放大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光学系统的光路的图。
标号说明
1:图像显示模块;10:显示模块;11:显示模块主体;12:壳体;14B:蓝色显示面板(第1显示元件);14R:红色显示面板(第2显示元件);14G:绿色显示面板(第3显示元件);15:棱镜;19B:蓝色面板用框架(第1框架);19R:红色面板用框架(第2框架);19G:绿色面板用框架(第3框架);19B0:第1安装部(安装部);19R0:第2安装部(安装部);19B1:第1板部;19B2:第2板部;19B3:第3板部;19R4:第4板部;19R5:第5板部;19R6:第6板部;19G7:第7板部;19G8:第8板部;19G9:第9板部;19b6、19r6:台阶部;19g7:第1台阶部;19g8:第2台阶部;19gb、19gr:贯通孔;21:固定用销(连结部件);23:第1夹持部;24:第2夹持部;26:位置调整机构;1000: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0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具有棱镜和3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块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各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各结构要素,有时根据结构要素的不同而使尺寸以不同的比例尺示出。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显示模块10具有显示模块主体11和设置于显示模块主体11的壳体12。
图2是示出将显示模块10安装于显示装置的副框架90(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显示模块10例如用于头戴式显示器和平视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在显示模块10安装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显示模块10经由后述的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安装于构成显示装置的任意的支承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部件,使用收纳显示模块10的后级的导光光学系统的副框架90,但固定显示模块10的支承部件没有特别限定。
图3是显示模块主体11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显示模块主体11具有蓝色显示面板14B(第1显示元件)、红色显示面板14R(第2显示元件)、绿色显示面板14G(第3显示元件)以及棱镜15。蓝色显示面板14B射出蓝色光(第1光)。红色显示面板14R射出红色光(第2光)。绿色显示面板14G射出绿色光(第3光)。棱镜15对从蓝色显示面板14B射出的蓝色光、从红色显示面板14R射出的红色光以及从绿色显示面板14G射出的绿色光进行合成。
对于蓝色显示面板14B、红色显示面板14R以及绿色显示面板14G而言,它们射出的光的颜色即显示颜色相互不同,但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将这些显示面板14B、14R、14G简称为显示面板,对显示面板14的结构进行说明。
显示面板14具有元件基板16和密封基板17。在元件基板16的第1面上以呈矩阵状排列的形态设置有多个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多个有机EL元件分别构成像素,多个有机EL元件呈矩阵状排列而成的区域成为图像显示区域。各色的图像是通过控制对应的元件基板16上的各有机EL元件的发光/非发光而形成的。元件基板16例如由硅等半导体基板构成。
密封基板17与元件基板16的第1面对置设置。密封基板17通过覆盖多个有机EL元件,抑制水分或尘埃等进入多个有机EL元件的形成区域。密封基板17例如由玻璃等透光性基板构成。
棱镜15具有4个三棱柱状棱镜151和2个分色镜152、153。棱镜15具有4个三棱柱状棱镜151相互贴合的结构,整体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形状。2个分色镜152、153分别设置于三棱柱状棱镜151的贴合面。在形成棱镜15的外形的长方体的6个面中,将与蓝色显示面板14B对置的面设为第1面15a,将与红色显示面板14R对置的面设为第2面15b,将与绿色显示面板14G对置的面设为第3面15c。第1面15a与第2面15b相互对置,将与第3面15c对置的面设为第4面15d。将其余的2个面分别设为第5面15e和第6面15f。
在从第5面15e或第6面15f的法线方向观察棱镜15时,2个分色镜152、153在第5面15e或第6面15f上以呈X字状的方式相互交叉地设置。第1分色镜152具有反射蓝色光并使绿色光和红色光透过的特性。第2分色镜153具有反射红色光并使绿色光和蓝色光透过的特性。
从蓝色显示面板14B射出的蓝色光从第1面15a入射到棱镜15。从红色显示面板14R射出的红色光从第2面15b入射到棱镜15。从绿色显示面板14G射出的绿色光从第3面15c入射到棱镜15。入射到棱镜15的蓝色光被第1分色镜152反射而朝向第4面15d前进。入射到棱镜15的红色光被第2分色镜153反射而朝向第4面15d前进。入射到棱镜15的绿色光透过第1分色镜152和第2分色镜153而朝向第4面15d前进。这样,棱镜15对从蓝色显示面板14B射出的蓝色光、从红色显示面板14R射出的红色光以及从绿色显示面板14G射出的绿色光进行合成。合成光从棱镜15的第4面15d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显示面板14以密封基板17与棱镜15的各面对置的方式经由光学粘接剂(省略图示)固定于棱镜15。因此,蓝色显示面板14B以密封基板17经由光学粘接剂与棱镜15的第1面15a抵接的方式设置。红色显示面板14R以密封基板17经由光学粘接剂与棱镜15的第2面15b抵接的方式设置。绿色显示面板14G以密封基板17经由光学粘接剂与棱镜15的第3面15c抵接的方式设置。
从有机EL元件射出的光不从不具有透光性的元件基板16射出,而从具有透光性的密封基板17射出并入射到棱镜15。另外,各显示面板14可以不一定经由光学粘接剂与棱镜15的各面抵接,也可以不经由光学粘接剂而与棱镜15的各面抵接。另外,各显示面板14也可以在保持于壳体12的状态下远离棱镜15地配置。即,也可以在各显示面板14与棱镜15的各面之间设置间隙。
在各显示面板14中,元件基板16配置为元件基板16的一个端部不与棱镜15对置而向棱镜15的外侧伸出。元件基板16中的不与棱镜15对置的元件基板16的端部的区域相当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外侧,是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像素的电路、配线以及外部连接端子等的区域。另外,也可以在外部连接端子上连接有安装有驱动电路元件的柔性印刷布线板(FPC)等外部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元件基板16的形状设为长方形,在元件基板16的4条边中,将一部分伸出侧的2条边设为第1边16a,将与第1边16a垂直的2条边设为第2边16b。
蓝色显示面板14B以元件基板16的一个端部向合成光的光射出侧(棱镜15的第4面15d的外侧)伸出的方式配置。红色显示面板14R与蓝色显示面板14B相反,以元件基板16的一个端部向与合成光的光射出侧相反的一侧(棱镜15的第3面15c的外侧)伸出的方式配置。绿色显示面板14G以元件基板16的一个端部向蓝色显示面板14B侧(棱镜15的第1面15a的外侧)伸出的方式配置。即,在从第5面15e侧观察显示模块主体11时,蓝色显示面板14B自棱镜15向左侧伸出,红色显示面板14R自棱镜15向右侧伸出,绿色显示面板14G自棱镜15向上侧伸出。根据该配置,能够实现棱镜15的小型化。但是,各显示面板14的配置并不限定于该例,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2具有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第1框架)、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第2框架)、绿色面板用框架19G(第3框架)以及多个固定用销21(连结部件)。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以使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的第1面15a对置的状态保持蓝色显示面板14B。红色面板用框架19R以使红色显示面板14R与棱镜15的第2面15b对置的状态保持红色显示面板14R。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以使绿色显示面板14G与棱镜15的第3面15c对置的状态保持绿色显示面板14G。
以下,对各框架19B、19R、19G的详细结构与显示模块10的组装工序一起进行说明。
图4A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固定用销21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序中,使用在将各框架19B、19R、19G安装于显示模块主体11之前将蓝色显示面板14B、红色显示面板14R以及绿色显示面板14G分别预先临时固定于棱镜15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板部19B1和第2板部19B2、将第1板部19B1与第2板部19B2连结的第3板部19B3以及第1安装部19B0。第1板部19B1、第2板部19B2、第3板部19B3以及第1安装部19B0由一体的板材构成。第1板部19B1和第3板部19B3形成为大致90°的角度。第2板部19B2和第3板部19B3形成为大致90°的角度。由此,在被第1板部19B1、第2板部19B2以及第3板部19B3包围的空间中收纳有棱镜15。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例如由铝、钛、镁以及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含有碳纤维的塑料构成。
以下,将被第1板部19B1、第2板部19B2以及第3板部19B3包围并收纳有棱镜15的空间称为收纳空间S1。另外,将第1板部19B1、第2板部19B2以及第3板部19B3的各面中的面向收纳空间S1侧的面称为第1面19Ba,将与第1面19Ba相反的一侧的面称为第2面19Bb。
第1板部19B1从第1板部19B1的第2面19Bb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梯形。即,在形成第1板部19B1的外形的梯形的4条边中,与连接于第3板部19B3的一侧的第1边对置的第2边19b2相对于第1边倾斜地延伸。其余的第3边19b3和第4边19b4相互平行,并相对于第1边垂直地延伸。在第2边19b2与第3边19b3呈锐角接触的角部的附近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第1板部19B1的贯通孔19b5。
另外,在第1板部19B1的第1面19Ba上设置有朝向收纳空间S1侧伸出的台阶部19b6。蓝色显示面板14B的第2边16b的尺寸W1比与第2边16b平行的棱镜15的一边的尺寸W2短。即,W1<W2。因此,棱镜15的第1面15a中的与蓝色显示面板14B接合的区域的两侧的区域成为从蓝色显示面板14B露出的露出部分。在将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安装于显示模块主体11的状态下,台阶部19b6与棱镜15的第1面15a的露出部分抵接。
另外,从第3板部19B3的第1面19Ba至台阶部19b6的尺寸L1与蓝色显示面板14B的厚度T1大致相等。即,L1≈T1。严格地说,从第3板部19B3的第1面19Ba至台阶部19b6的尺寸L1与将蓝色显示面板14B的厚度T1与光学粘接剂的厚度相加后的厚度相等。
在该情况下,如图4B所示,当使台阶部19b6与棱镜15的第1面15a的一部分抵接时,第3板部19B3的第1面19Ba与蓝色显示面板14B抵接。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3板部19B3的第1面19Ba与蓝色显示面板14B抵接,因此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的第1面15a抵接。即,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的第1面15a之间的距离为零。
如后所述,从热传导的观点来看,需要将蓝色显示面板14B与第3板部19B3抵接,但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可以不一定抵接,也可以在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的第1面15a之间存在间隙。在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之间设置有间隙的情况下,从第3板部19B3的第1面19Ba至台阶部19b6的尺寸L1设定为与将蓝色显示面板14B的厚度T1和间隙的尺寸相加后的尺寸相等。这样,台阶部19b6通过与棱镜15的第1面15a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的第1面15a之间的距离。
如图4A所示,第2板部19B2具有与第1板部19B1相同的结构。第2板部19B2与第1板部19B1对称地设置于第3板部19B3的与设置有第1板部19B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因此,省略第2板部19B2的说明。
第1安装部19B0沿着第3板部19B3的第2面19Bb的边缘设置。第1安装部19B0由从第3板部19B3的第2面19Bb突出的壁部构成。第1安装部19B0构成为与第3板部19B3一体的部件。在第1安装部19B0上设置有在沿着第3板部19B3的第2面19Bb的方向上贯通的通孔19b7。第1安装部19B0作为用于将显示模块主体11安装于支承部件的部件而发挥功能。
如图5所示,红色面板用框架19R具有相互对置的第4板部19R4和第5板部19R5、将第4板部19R4与第5板部19R5连结的第6板部19R6以及第2安装部19R0。另外,在第4板部19R4和第5板部19R5上分别设置有贯通孔19r5和台阶部19r6。在第2安装部19R0上设置有贯通孔19r7。这样,红色面板用框架19R具有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各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6A所示,绿色面板用框架19G具有相互对置的第7板部19G7和第8板部19G8、以及将第7板部19G7与第8板部19G8连结的第9板部19G9。在被绿色面板用框架19G的第7板部19G7、第8板部19G8以及第9板部19G9包围的空间S2中收纳有显示模块主体11。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相同,例如由铝、钛、镁以及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含有碳纤维的塑料构成。
以下,将被第7板部19G7、第8板部19G8以及第9板部19G9包围并收纳有显示模块主体11的空间称为收纳空间S2。另外,将第7板部19G7、第8板部19G8以及第9板部19G9的各面中的面向收纳空间S2侧的面称为第1面19Ga,将与第1面19Ga相反一侧的面称为第2面19Gb。
从第7板部19G7的第2面19Gb的法线方向观察第7板部19G7得的形状为长方形。即,在形成第7板部19G7的外形的长方形的4条边中,与连接于第9板部19G9的一侧的第1边19g1对置的第2边19g2相对于第1边19g1平行地延伸。第3边19g3和第4边19g4相互平行,并相对于第1边19g1和第2边19g2垂直地延伸。在第2边19g2与第3边19g3接触的角部以及第2边19g2与第4边19g4接触的角部的附近分别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第7板部19G7的贯通孔19g5。
另外,在第7板部19G7的第1面19Ga上设置有朝向收纳空间S2侧伸出的第1台阶部19g7。在从第7板部19G7的第1面19Ga的法线方向观察时,第1台阶部19g7设置为以第7板部19G7的第1边19g1侧为底边且在第2边19g2侧具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在将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安装于显示模块主体11时,形成第1台阶部19g7的形状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α1与第1板部19B1的第2边19b2和第4板部19R4的第2边19r2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α2一致。在该情况下,第1台阶部19g7与第1板部19B1的端面和第4板部19R4的端面抵接。但是,顶角α1可以不一定与顶角α2一致,也可以比顶角α2小。在该情况下,第1台阶部19g7不与第1板部19B1的端面和第4板部19R4的端面抵接。
另外,在第7板部19G7的第1面19Ga上设置有从第1台阶部19g7朝向收纳空间S2侧进一步伸出的第2台阶部19g8。第2台阶部19g8具有与在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中说明的台阶部19b6相同的结构以及相同的功能。
即,从第9板部19G9的第1面19Ga至第2台阶部19g8的尺寸L3与绿色显示面板14G的厚度T2大致相等。即,L3≈T2。严格地说,从第9板部19G9的第1面19Ga至第2台阶部19g8的尺寸L3与将绿色显示面板14G的厚度T2和光学粘接剂的厚度相加后的厚度相等。
在该情况下,如图6B所示,当使第2台阶部19g8与棱镜15的第3面15c的一部分抵接时,第9板部19G9的第1面19Ga与绿色显示面板14G抵接。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9板部19G9的第1面19Ga与绿色显示面板14G抵接,因此绿色显示面板14G与棱镜15的第3面15c抵接。即,绿色显示面板14G与棱镜15的第3面15c之间的距离为零。这样,第2台阶部19g8通过与棱镜15的第3面15c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绿色显示面板14G与棱镜15的第3面15c之间的距离。
第8板部19G8具有与第7板部19G7相同的结构。第8板部19G8与第7板部19G7对称地设置于第9板部19G9的与设置有第7板部19G7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因此,省略第8板部19G8的说明。
以下,对显示模块10的组装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
(第1工序)
首先,如图3所示,使用光学粘接剂,将蓝色显示面板14B、红色显示面板14R以及绿色显示面板14G分别临时固定于棱镜15。作为光学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光学粘接剂。在该工序中,例如使用任意的对准标记等使各显示面板14与棱镜15大致对位。另外,不使光学粘接剂完全固化而成为能够微调整蓝色显示面板14B、红色显示面板14R以及绿色显示面板14G分别相对于棱镜15的相对位置的状态。通过该工序,制作显示模块主体11。
(第2工序)
接下来,如图4A所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19B。此时,如图4B所示,将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向显示模块主体11压入至第1板部19B1和第2板部19B2的台阶部19b6与棱镜15的第1面15a抵接的位置。此时,第1板部19B1的比台阶部19b6靠前端侧的部分与棱镜15的第5面15e抵接,并且未图示的第2板部19B2的比台阶部靠前端侧的部分与棱镜15的第6面抵接,第1板部19B1和第2板部19B2成为从第5面15e和第6面的外侧将棱镜15夹入的状态。这样,在第1板部19B1和第2板部19B2与棱镜15之间没有间隙,因此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不会在与第1板部19B1和第2板部19B2对置的方向上偏移。
进而,第3板部19B3与蓝色显示面板14B抵接,第3板部19B3成为将蓝色显示面板14B朝向棱镜15按压的状态。这样,在棱镜15位于第1板部19B1与第2板部19B2之间,第3板部19B3与蓝色显示面板14B抵接并且与棱镜15的第1面15a对置的状态下,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保持蓝色显示面板14B。此时,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与蓝色显示面板14B在第3板部19B3处热连接。
(第3工序)
接下来,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红色面板用框架19R。该安装方法与第2工序的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安装方法相同。即,如图5所示,从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相反的方向将红色面板用框架19R向显示模块主体11压入至第4板部19R4和第5板部19R5的台阶部19r6与棱镜15的第2面15b抵接的位置。
此时,第4板部19R4的比台阶部19r6靠前端侧的部分与棱镜15的第5面15e抵接,并且第5板部19R5的比台阶部19r6靠前端侧的部分与棱镜15的第6面抵接,第4板部19R4和第5板部19R5成为从第5面15e和第6面的外侧将棱镜15夹入的状态。
进而,第6板部19R6与红色显示面板14R抵接,成为第6板部19R6将红色显示面板14R朝向棱镜15按压的状态。这样,在棱镜15位于第4板部19R4与第5板部19R5之间,第6板部19R6与红色显示面板14R抵接并且与棱镜15的第2面15b对置的状态下,红色面板用框架19R保持红色显示面板14R。此时,红色面板用框架19R与红色显示面板14R在第6板部19R6处热连接。
另外,对于向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反的顺序。
(第4工序)
接下来,如图6A所示,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绿色面板用框架19G。此时,如图6B所示,将绿色面板用框架19G向显示模块主体11压入至如下位置:第7板部19G7和第8板部19G8的三角形状的第1台阶部19g7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端面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端面抵接,并且第2台阶部19g8与棱镜15的第3面15c的一部分抵接。
此时,第7板部19G7的比形成第1台阶部19g7的外形的三角形靠内侧的部分与棱镜15的第5面15e抵接,并且第8板部19G8的比形成第1台阶部19g7的外形的三角形靠内侧的部分与棱镜15的第6面抵接,第7板部19G7和第8板部19G8成为从第5面15e和第6面的外侧将棱镜15夹入的状态。这样,在第7板部19G7和第8板部19G8与棱镜15之间没有间隙,因此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不会在与第7板部19G7和第8板部19G8对置的方向上偏移。另外,第7板部19G7和第8板部19G8的三角形状的第1台阶部19g7与由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端面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端面形成的三角形状的凹部嵌合,因此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不会在与第7板部19G7和第8板部19G8对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移。
另一方面,在从第7板部19G7的法线方向观察时,第7板部19G7的比形成第1台阶部19g7的外形的三角形靠外侧的部分成为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第1板部19B1的一部分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第4板部19R4的一部分重叠的状态。由此,第7板部19G7的一部和棱镜15夹持第1板部19B1的一部分以及第4板部19R4的一部分,如图6B所示,构成第1夹持部23。
同样,在从第8板部19G8的法线方向观察时,第8板部19G8的比形成第1台阶部19g7的外形的三角形靠外侧的部分成为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第2板部19B2的一部分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第5板部19R5的一部分重叠的状态。由此,第8板部19G8的一部分和棱镜15夹持第2板部19B2的一部分以及第5板部19R5的一部分,如图6B所示,构成第2夹持部24。这样,绿色面板用框架19G对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进行保持。
另外,在棱镜15位于第7板部19G7与第8板部19G8之间,第9板部19G9与绿色显示面板14G抵接并且与棱镜15的第3面15c对置的状态下,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保持绿色显示面板14G。此时,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与绿色显示面板14G在第9板部19G9处热连接。
(第5工序)
在显示模块主体11上安装了绿色面板用框架19G之后,在第1夹持部23处,绿色面板用框架19G的第7板部19G7的贯通孔19g5和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第1板部19B1的贯通孔19b5位于同轴上,成为连续的一个贯通孔。另外,对于绿色面板用框架19G的第8板部19G8的贯通孔19g5和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第2板部19B2的贯通孔19b5、绿色面板用框架19G的第8板部19G8的贯通孔19g5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第5板部19R5的贯通孔,也分别位于同轴上,构成连续的一个贯通孔。
这里,如图7所示,向设置于第1夹持部23的贯通绿色面板用框架19G和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贯通孔19gb以及贯通绿色面板用框架19G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贯通孔19gr中分别插入固定用销21。同样,向设置于第2夹持部24的贯通绿色面板用框架19G和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贯通孔以及贯通绿色面板用框架19G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贯通孔中分别插入固定用销21。由此,绿色面板用框架19G、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以及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相对位置关系被固定,从而构成壳体12。
(第6工序)
接下来,使用粘接剂,将壳体12固定于显示模块主体11。此时优选为,在棱镜15的6个面中的没有光出入的第5面15e和第6面15f上涂覆粘接剂,将构成壳体12的各框架19B、19R、19G固定于棱镜15。但是,对于涂覆粘接剂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在该工序结束后,显示模块主体11与壳体12被固定,但介于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与棱镜15之间的光学粘接剂没有完全固化,因此能够使各显示面板14B、14R、14G的位置在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与各框架19B、19R、19G之间的尺寸余量的范围内移动。
(第7工序)
接下来,进行蓝色显示面板14B、红色显示面板14R以及绿色显示面板14G之间的对位。此时,例如在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上显示任意的对准用图案,一边利用照相机从棱镜15的第4面15d侧观察3个对准用图案的重叠情况,一边以使3个对准用图案的位置在像素等级上一致的方式对各显示面板14B、14R、14G的位置进行微调整即可。
(第8工序)
接下来,通过使光学粘接剂完全固化,将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与棱镜15固定。
通过以上的工序,完成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0。
以下,对用于将显示模块10安装于显示装置的副框架90(支承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将显示模块10安装于副框架9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将显示模块10安装于副框架9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位置调整机构26的放大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显示模块10除了具有上述的显示模块主体11和壳体12之外,还具有位置调整机构26。位置调整机构26用于对显示模块10相对于副框架90的位置进行调整。
这里,将安装显示模块10的副框架90的安装面90a作为基准面,表示为XY平面,将在XY平面内相互垂直的2个方向设为X方向和Y方向,将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此时,当具体说明上述位置调整机构26的功能时,位置调整机构26对以下的4个项目分别进行调整:(1)显示模块10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位置;(2)显示模块10在XY平面内的旋转;(3)显示模块10(棱镜15的光射出面)相对于XY平面的倾斜;以及(4)显示模块10在Z方向上的位置。
位置调整机构26具有多个贯通孔19b7、19r7、多个销27以及多个套筒28。
如图2所示,显示模块10经由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第1安装部19B0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第2安装部19R0安装于显示装置的副框架90(支承部件)。在副框架90上固定有显示模块10的后级的导光光学系统(省略图示),导光光学系统的光轴相对于副框架90对位。在显示模块10上设置有用于将显示模块10安装于副框架90的多个贯通孔19b7、19r7。具体而言,在显示模块10中,在第1安装部19B0上设置有2个贯通孔19b7,在第2安装部19R0上设置有2个贯通孔19r7。
多个销27设置于多个销27分别与多个贯通孔19b7、19r7的各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各销27的一端固定于副框架90。具体而言,4根销27固定于副框架90,但设置于第1安装部19B0的1根销27由具有形成有精细螺纹的表面的销27A构成,其余3根销27由具有未形成螺纹的平滑的表面的销27B构成。以下,将形成有螺纹的销27称为视度调整用销27A,将未形成螺纹的销27称为安装用销27B。
如图10所示,视度调整用销27A的一端经由台座29固定于副框架90。视度调整用销27A通过被保持于台座29而构成为不能移动但能够旋转。另外,在视度调整用销27A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供螺丝刀插入的槽27m。由此,当将螺丝刀插入于视度调整用销27A的槽27m并使其旋转时,视度调整用销27A成为不会移动而能够旋转的结构。与此相对,图8所示的安装用销27B的一端直接固定于副框架90。
多个套筒28的各套筒与多个销27的各销对应地设置。具体而言,各套筒28以能够沿着各销27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另外,在4个套筒28中,在贯穿插入有视度调整用销27A的套筒28A的内表面形成有与视度调整用销27A的螺纹啮合的螺纹。与此相对,贯穿插入有安装用销27B的套筒28B的内表面成为平滑的面。
如图8所示,贯通孔19b7、19r7的内径D1比套筒28的外径D2大。即,在贯通孔19b7、19r7与套筒28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按照后述的方法进行了显示模块10的位置调整之后,在贯通孔19b7、19r7与套筒28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粘接剂31,从而将套筒28固定于显示模块10。由此,显示模块10构成为能够经由套筒28沿着销27移动。
对进行上述结构的显示模块10的位置调整的方法进行说明。
(第1工序)
首先,成为在贯通孔19b7、19r7与套筒28之间的间隙中没有填充粘接剂3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以使安装于副框架90的销27和套筒28穿过贯通孔19b7、19r7的方式,在副框架90的上方配置显示模块10。此时,由于在贯通孔19b7、19r7与套筒28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能够在间隙的范围内对显示模块10相对于副框架90的位置和倾斜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上述4个项目中的以下3个项目进行调整:(1)显示模块10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位置;(2)显示模块10在XY平面内的旋转;以及(3)显示模块10相对于XY平面的倾斜。
(第2工序)
接下来,在贯通孔19b7、19r7与套筒28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粘接剂31并使其固化。由此,套筒28固定于显示模块10。这里,显示模块10成为能够与套筒28一起沿着销27移动。在第2工序结束后,显示模块10的光轴与固定于副框架90的导光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从显示模块10射出的光被平行化而入射到导光光学系统。
(第3工序)
接下来,对显示模块10的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进行视度的调整。此时,在视度调整用销27A的槽27m中插入螺丝刀,通过螺丝刀使视度调整用销27A旋转。此时,由于在视度调整用销27A和套筒28A上形成有螺纹,因此套筒28A沿着视度调整用销27A移动与视度调整用销27A的旋转量对应的距离。另外,安装用销27B的周围的套筒28B也与该移动联动而沿着安装用销27B移动。由此,显示模块10在显示模块1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这样,能够进行作为上述的项目(4)的显示模块10在Z方向上的位置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0中,对各显示面板14B、14R、14G进行保持的框架19B、19R、19G由3个板部构成,在将各显示面板14B、14R、14G相对于棱镜15完全固定之前的时刻,即使在将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保持于框架19B、19R、19G之后,也能够对各显示面板14B、14R、14G的位置进行微调整,从而能够进行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之间的精密的对位。另外,在进行对位时,各显示面板14B、14R、14G被框架19B、19R、19G保持,因此容易进行对位作业。
另外,壳体12不是一体地覆盖3个显示面板14B、14R、14G整体的部件,而具有将对3块显示面板14B、14R、14G分别独立地进行保持的3个框架19B、19R、19G组合而成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显示模块10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进行多个显示面板14B、14R、14G之间的对位,并且能够提供具有紧凑结构的显示模块10。
另外,由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第3板部19B3与蓝色显示面板14B抵接,因此蓝色面板用框架19B能够稳定地保持蓝色显示面板14B。另外,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材料构成,与蓝色显示面板14B热连接,因此能够使由蓝色显示面板14B产生的热向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传导,从蓝色面板用框架19B向外部高效地释放出。由此,抑制蓝色显示面板14B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实现蓝色显示面板14B的发光效率提高和可靠性提高。该效果对于红色显示面板14R和绿色显示面板14G也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与各框架19B、19R、19G直接抵接的结构的例子,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将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与各框架19B、19R、19G经由热传导性粘接剂接合。即使采用该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即,优选各显示面板14B、14R、14G与各框架19B、19R、19G热连接。
另外,在蓝色面板用框架19B中,在相互对置的第1板部19B1和第2板部19B2上设置有与棱镜15的第1面15a抵接的台阶部19b6,因此蓝色面板用框架19B能够稳定地保持蓝色显示面板14B。另外,通过适当设定从第3板部19B3的第1面19Ba至台阶部19b6的尺寸L1,能够适当地管理蓝色显示面板14B与棱镜15之间的间隙(也包含间隙为零的情况)。该效果对于红色显示面板14R和绿色显示面板14G也相同。
另外,在3个框架19B、19R、19G中设置有由绿色面板用框架19G的一部分和棱镜15对蓝色面板用框架19B的一部分和红色面板用框架19R的一部分进行夹持而成的第1夹持部23和第2夹持部24,在第1夹持部23和第2夹持部24上设置有贯通孔19gb、19gr,在贯通孔19gb、19gr中设置有固定用销21,因此各框架19B、19R、19G彼此被可靠地固定,能够确保壳体12的机械强度。
另外,由于显示模块10具有位置调整机构26,因此能够使用位置调整机构26对显示模块10相对于副框架90的沿着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适当变更。由此,显示装置的使用者能够使用螺丝刀等简单的工具对视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图像的目视确认性。
【第2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显示模块用于以下说明的显示装置中。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1000的说明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虚像显示部1010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光学系统的光路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1000(图像显示装置)构成为透视型的眼镜型显示器,具有在左右具有镜腿1111、1112的框架1110。在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1000中,虚像显示部1010被框架1110支承,使使用者将从虚像显示部1010射出的图像识别为虚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1000具有左眼用显示部1101和右眼用显示部1102来作为虚像显示部1010。左眼用显示部1101和右眼用显示部1102以相同的结构左右对称地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左眼用显示部1101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对右眼用显示部1102的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1000中,左眼用显示部1101具有图像显示模块1和将从图像显示模块1射出的合成光Lb导向射出部1058的导光光学系统1030。在图像显示模块1与导光光学系1030之间配置有投射透镜系统1070,从图像显示模块1射出的合成光Lb经由投射透镜系统1070入射到导光光学系1030。投射透镜系统1070由具有正屈光力的1个准直透镜构成。
图像显示模块1具有棱镜15和与棱镜15的4个面中的3个面对置设置的3个显示面板14B、14R、14G。显示面板14B、14R、14G例如由有机EL面板构成。
从红色显示面板14R射出的图像光作为第1波长区域的第1图像光LR入射到棱镜15。从蓝色显示面板14B射出的图像光作为第2波长区域的第2图像光LB入射到棱镜15。从绿色显示面板14G射出的图像光作为第3波长区域的第3图像光LG入射到棱镜15。从棱镜15射出将第1图像光LR、第2图像光LB以及第3图像光LG合成后的合成光L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波长区域例如为620nm~750nm,红色显示面板14R射出红色的第1图像光LR。第2波长区域例如为450nm~495nm,蓝色显示面板14B射出蓝色的第2图像光LB。第3波长区域例如为495nm~570nm,绿色显示面板14G射出绿色的第3图像光LG。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图像光LR、第2图像光LB以及第3图像光LG是不具有偏振特性的光。
导光光学系统1030具有供合成光Lb入射的具有透光性的入射部1040和一端1051侧与入射部1040连接的具有透光性的导光部1050。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射部1040和导光部1050由一体的透光性部件构成。
入射部1040具有:入射面1041,其供从图像显示模块1射出的合成光Lb入射;以及反射面1042,从入射面1041入射的合成光Lb在该反射面1042与入射面1041之间反射。入射面1041由平面、非球面或者自由曲面等构成,隔着投射透镜系统1070与图像显示模块1对置。投射透镜系统1070以与入射面1041的端部1412之间的间隔比与入射面1041的端部1411之间的间隔宽的方式倾斜配置。虽然在入射面1041上没有形成反射膜,但对以临界角以上的入射角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因此,入射面1041具有光透过性和光反射性。反射面1042由与入射面1041对置的面构成,以端部1422比入射面1041的端部1421远离入射面1041的方式倾斜配置。因此,入射部1040具有大致三角状的形状。反射面1042由平面、非球面或者自由曲面等构成。反射面1042具有形成有以铝、银、镁、铬等作为主成分的具有反射性的金属层的结构。
导光部1050具有:第1面1056(第1反射面),其从一端1051朝向另一端1052侧延伸;第2面1057(第2反射面),其与第1面1056平行地对置,从一端1051侧朝向另一端1052侧延伸;以及射出部1058,其设置于第2面1057的远离入射部1040的部分。第1面1056和入射部1040的反射面1042经由斜面1043相连。第1面1056与第2面1057之间的厚度比入射部1040薄。第1面1056和第2面1057根据导光部1050与外界(空气)的折射率差,对以临界角以上的入射角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因此,在第1面1056和第2面1057上没有形成反射膜。
射出部1058构成为导光部1050的厚度方向上的靠第2面1057侧的一部分。在射出部1058中,相对于第2面1057的法线方向倾斜的多个部分反射面1055相互平行地配置。射出部1058是第2面1057中的与多个部分反射面1055重叠的部分,是在导光部105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的区域。多个部分反射面1055分别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另外,多个部分反射面1055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是电介质多层膜与以铝、银、镁、铬等作为主成分的具有反射性的金属层(薄膜)的复合层。在部分反射面1055包含金属层的情况下,具有提高部分反射面1055的反射率的效果、或者能够使部分反射面1055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入射角依赖性或偏振依赖性适当化的效果。另外,对于射出部1058,也可以采用设置有衍射光栅或全息图等光学元件的方式。
在上述结构的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1000中,由从入射部1040入射的平行光构成的合成光Lb在入射面1041折射而朝向反射面1042。接下来,合成光Lb被反射面1042反射而再次朝向入射面1041。此时,合成光Lb以临界角以上的入射角入射到入射面1041,因此被入射面1041朝向导光部1050反射而朝向导光部1050。另外,在入射部1040中,采用作为平行光的合成光Lb入射到入射面1041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由自由曲面等构成入射面1041和反射面1042,作为非平行光的合成光Lb入射到入射面1041之后,在反射面1042与入射面1041之间反射的期间变换为平行光。
在导光部1050中,合成光Lb在第1面1056与第2面1057之间反射而行进。入射到部分反射面1055的合成光Lb的一部分被部分反射面1055反射而从射出部1058朝向观察者的眼睛E射出。另外,入射到部分反射面1055的合成光Lb的剩余部分透过部分反射面1055,入射到相邻的下一个部分反射面1055。因此,在多个部分反射面1055的各部分反射面中反射的合成光Lb从射出部1058朝向观察者的眼睛E射出。由此,观察者能够识别虚像。
此时,从外界入射到导光部1050的光入射到导光部1050之后,透过部分反射面1055到达观察者的眼睛E。因此,观察者能够看到从图像显示模块1射出的彩色图像,并且能够透视观察外界的景色等。
第2实施方式的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1000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因此显示品质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夹持部和第2夹持部中,作为用于将绿色面板用框架与蓝色面板用框架、绿色面板用框架与红色面板用框架相互连结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贯通孔与固定用销的组合。也可以代替该结构,例如像设置于绿色面板用框架的凹部和设置于蓝色面板用框架的凸部这样,在各框架上设置通过相互嵌合而将绿色面板用框架与蓝色面板用框架、绿色面板用框架与红色面板用框架相互连结的嵌合部。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列举了具有由蓝色显示面板、红色显示面板以及绿色面板构成的3个显示元件和棱镜的结构的例子,但显示模块也可以采用具有2个显示元件和棱镜的结构,这2个显示元件例如是第1显示元件和第2显示元件,该第1显示元件在一块面板上设置有发出蓝色光的有机EL元件和发出红色光的有机EL元件,该第2显示元件设置有发出绿色光的有机EL元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显示面板具有元件基板和密封基板这两张基板,使密封基板与棱镜接合的结构的例子,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显示面板不具有密封基板,元件基板的形成有有机EL元件的一侧的面与棱镜直接接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模块,列举了将棱镜和有机EL面板组合的结构的例子,但显示元件不限于有机EL面板,也可以使用无机EL面板、微LED面板等自发光型面板。另外,也可以代替射出不具有偏振特性的图像光的自发光型面板,而使用液晶面板等射出具有偏振特性的图像光的显示元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显示模块和显示装置的各结构要素的构成材料、数量、配置、形状等具体结构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作为具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的例子,除了头戴式显示器之外,还能够举出平视显示器等。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显示模块具有:
显示模块主体;以及
壳体,其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主体,
所述显示模块主体具有:第1显示元件;第2显示元件;以及棱镜,其对从所述第1显示元件射出的第1光和从所述第2显示元件射出的第2光进行合成,
所述壳体具有:第1框架,其以使所述第1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1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1显示元件;以及第2框架,其以使所述第2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2显示元件,
所述第1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板部和第2板部、以及将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第2板部连结的第3板部,
所述第2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4板部和第5板部、以及将所述第4板部与所述第5板部连结的第6板部,
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将所述显示模块主体安装于支承部件的安装部,
所述第1框架以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第2板部之间,所述第3板部与所述第1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1显示元件,
所述第2框架以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4板部与所述第5板部之间,所述第6板部与所述第2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2显示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构成为包含金属材料,
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1显示元件热连接,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2显示元件热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1框架的所述第1板部和所述第2板部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所述第1显示元件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第2框架的所述第4板部和所述第5板部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所述第2显示元件与所述第2面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显示模块主体还具有第3显示元件,
所述棱镜对所述第1光、所述第2光以及从所述第3显示元件射出的第3光进行合成,
所述壳体还具有第3框架,该第3框架以使所述第3显示元件与所述棱镜的第3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3显示元件,
所述第3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7板部和第8板部、以及将所述第7板部与所述第8板部连结的第9板部,
所述第3框架以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7板部与所述第8板部之间,所述第9板部与所述第3显示元件抵接并且与所述第3面对置的状态,保持所述第3显示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第3框架构成为包含金属材料,
所述第3框架与所述第3显示元件热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3框架的所述第7板部和所述第8板部设置有台阶部,该台阶部通过与所述棱镜的所述第3面的一部分抵接来规定所述第3显示元件与所述第3面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棱镜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相互对置,所述第3面位于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交叉的方向上,
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有第1夹持部或者第2夹持部,该第1夹持部是由所述第7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棱镜对所述第1板部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4板部的一部分进行夹持,该第2夹持部是由所述第8板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棱镜对所述第2板部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5板部的一部分进行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1夹持部或所述第2夹持部设置有贯通孔,
在所述贯通孔中设置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以及将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1夹持部或所述第2夹持部设置有嵌合部,所述嵌合部通过相互嵌合而将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以及将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安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框架和所述第2框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显示模块主体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机构。
12.一种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块。
CN202010146822.6A 2019-03-08 2020-03-05 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65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2644 2019-03-08
JP2019042644A JP7211170B2 (ja) 2019-03-08 2019-03-08 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627A true CN111665627A (zh) 2020-09-15
CN111665627B CN111665627B (zh) 2022-04-22

Family

ID=72334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6822.6A Active CN111665627B (zh) 2019-03-08 2020-03-05 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1496B2 (zh)
JP (1) JP7211170B2 (zh)
CN (1) CN1116656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6792A (zh) * 2022-02-24 2022-06-07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微显示器的贴合方法及设备
CN114677926A (zh) * 2022-03-11 2022-06-28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显示器的贴合系统及贴合方法
CN114973991A (zh) * 2022-04-11 2022-08-30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方体三色合光棱镜与微显示屏贴合的相机对位机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2272B2 (en) 2020-03-12 2022-09-13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High-resolu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EP4177655A1 (en) * 2021-11-05 2023-05-10 Coretronic Corporation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994A (ja) * 1996-04-26 1998-01-16 Seiko Epson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236113A (zh) * 1998-04-08 1999-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选择棱镜,用该棱镜的投影显示仪及制造该棱镜的方法
JP2000258859A (ja) * 1999-03-12 2000-09-22 Seiko Epson Corp 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6337924A (ja) * 2005-06-06 2006-12-14 Sony Corp 光学素子および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64419A (ja) * 2006-03-29 2007-10-11 Fujinon Corp 電気光学素子の取付構造、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20090141360A1 (en) * 2007-12-03 2009-06-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sm unit and a projec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9217240A (ja) * 2008-03-07 2009-09-24 Taida Electronic Ind Co Ltd 投影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プリズム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ズム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159537A (ja) * 2011-01-28 2012-08-23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CN10285471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TW201346335A (zh) * 2012-05-07 2013-11-16 Zhi Chen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投影系統之高效率合光模組
JP2014186201A (ja) * 2013-03-25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虚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EP3051812A1 (en) * 2015-01-30 2016-08-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6415388A (zh) * 2014-06-13 2017-02-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单元以及图像投射装置
EP3242155A1 (en) * 2016-05-04 2017-11-0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Prism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48588B (zh) * 2017-10-31 2019-01-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X型調整模組及使用其之合光裝置與投影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9512B2 (ja) * 1995-05-23 2006-06-28 テキサス 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光学プリズム装置及びプロジエクタ装置
JP4284766B2 (ja) * 1999-07-29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TW426163U (en) * 2000-04-14 2001-03-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es dichromic lens set to complete color separation and color synthesis
JP2001305406A (ja) * 2000-04-26 2001-10-31 Chinontec Kk プリズム体用光学素子取付装置及びプリズム装置
JP4788035B2 (ja) * 2000-11-28 2011-10-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5017549A (ja) * 2003-06-25 2005-01-20 Hitachi Ltd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US7387391B2 (en) * 2005-05-20 2008-06-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imagers on stress-sensitive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
JP2007256499A (ja) * 2006-03-22 2007-10-04 Seiko Epson Corp 光変調装置、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728928B2 (ja) * 2006-10-23 2011-07-20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晶型画像表示器の冷却装置とその冷却方法、およ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9151170A (ja) * 2007-12-21 2009-07-09 Seiko Epson Corp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6039520A (ja) * 2014-08-08 2016-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装着型表示装置
JP6965580B2 (ja) * 2017-06-01 2021-1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7003563B2 (ja) * 2017-10-18 2022-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994A (ja) * 1996-04-26 1998-01-16 Seiko Epson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236113A (zh) * 1998-04-08 1999-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选择棱镜,用该棱镜的投影显示仪及制造该棱镜的方法
JP2000258859A (ja) * 1999-03-12 2000-09-22 Seiko Epson Corp 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6337924A (ja) * 2005-06-06 2006-12-14 Sony Corp 光学素子および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64419A (ja) * 2006-03-29 2007-10-11 Fujinon Corp 電気光学素子の取付構造、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20090141360A1 (en) * 2007-12-03 2009-06-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sm unit and a projec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9217240A (ja) * 2008-03-07 2009-09-24 Taida Electronic Ind Co Ltd 投影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プリズム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ズム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159537A (ja) * 2011-01-28 2012-08-23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CN10285471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TW201346335A (zh) * 2012-05-07 2013-11-16 Zhi Chen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投影系統之高效率合光模組
JP2014186201A (ja) * 2013-03-25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虚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6415388A (zh) * 2014-06-13 2017-02-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投影单元以及图像投射装置
US20170123303A1 (en) * 2014-06-13 2017-05-04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Projection Unit And Image Projection Device
EP3051812A1 (en) * 2015-01-30 2016-08-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EP3242155A1 (en) * 2016-05-04 2017-11-0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Prism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48588B (zh) * 2017-10-31 2019-01-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X型調整模組及使用其之合光裝置與投影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6792A (zh) * 2022-02-24 2022-06-07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微显示器的贴合方法及设备
CN114677926A (zh) * 2022-03-11 2022-06-28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显示器的贴合系统及贴合方法
CN114973991A (zh) * 2022-04-11 2022-08-30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方体三色合光棱镜与微显示屏贴合的相机对位机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11170B2 (ja) 2023-01-24
JP2020144318A (ja) 2020-09-10
CN111665627B (zh) 2022-04-22
US20200285064A1 (en) 2020-09-10
US11221496B2 (en)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5627B (zh) 显示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53462B (zh) 虚像显示装置
CN108490614B (zh) 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JP6201361B2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6733378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3114022A (ja) 偏光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1736344B (zh) 虚像显示装置
CN110806642A (zh) 虚像显示装置
JP2018014620A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14191013A (ja) 虚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9116352B2 (en) Optical elem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element
JP2020134588A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6696203B2 (ja) 虚像表示装置、映像素子ユニット及び映像素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11308869B2 (en) Image light generation modul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1348981B2 (en) Image light generation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558434B2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11665928B2 (en) Optical modul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5202052B (zh) 光学模块和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
CN114815245B (zh) 图像显示装置
JP2022152159A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6893514A (zh) 显示装置和复合显示装置
CN115280220A (zh) 图像显示元件和使用它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8151383A (zh) 光源单元及影像显示装置
JP2002156627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液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