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7639A -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67639A CN111567639A CN202010594341.1A CN202010594341A CN111567639A CN 111567639 A CN111567639 A CN 111567639A CN 202010594341 A CN202010594341 A CN 202010594341A CN 111567639 A CN111567639 A CN 1115676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tea leaves
- treatment
- dehydration
- dr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44000269722 Thea sinensi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4
- 235000009569 green tea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5000013616 t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8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08000005156 Dehydra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5000019640 taste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205 fragr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50 nutr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5000021049 nutrient content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2000004190 Enzym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8090000790 Enzym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RYYVLZVUVIJVGH-UHFFFAOYSA-N caffeine Chemical compound CN1C(=O)N(C)C(=O)C2=C1N=CN2C RYYVLZVUVIJVG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8442 polyphenol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3824 polypheno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1000011510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LPHGQDQBBGAPDZ-UHFFFAOYSA-N Isocaffeine Natural products CN1C(=O)N(C)C(=O)C2=C1N(C)C=N2 LPHGQDQBBGAPD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4316 Oxidoreduct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854 Oxidoreduct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BUGBHKTXTAQXES-UHFFFAOYSA-N Selenium Chemical compound [Se] BUGBHKTXTAQX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413 amino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60001948 caffe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VJEONQKOZGKCAK-UHFFFAOYSA-N caffeine Natural products CN1C(=O)N(C)C(=O)C2=C1C=CN2C VJEONQKOZGKCA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30002875 chlorophyl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804 chlorophyl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ATNHDLDRLWWWCB-AENOIHSZSA-M chlorophyll a Chemical compound C1([C@@H](C(=O)OC)C(=O)C2=C3C)=C2N2C3=CC(C(CC)=C3C)=[N+]4C3=CC3=C(C=C)C(C)=C5N3[Mg-2]42[N+]2=C1[C@@H](CCC(=O)OC\C=C(/C)CCC[C@H](C)CCC[C@H](C)CCCC(C)C)[C@H](C)C2=C5 ATNHDLDRLWWWCB-AENOIHSZSA-M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1 sele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669 sele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DATAGRPVKZEWHA-YFKPBYRVSA-N N(5)-ethyl-L-glut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NC(=O)CC[C@H]([NH3+])C([O-])=O DATAGRPVKZEWHA-YFKPBYRV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06 astringent tas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55 enzy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445 natur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43 vitam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88594 vitam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003231 vitam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2 vitam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PFTAWBLQPZVEMU-DZGCQCFKSA-N (+)-catechin Chemical compound C1([C@H]2OC3=CC(O)=CC(O)=C3C[C@@H]2O)=CC=C(O)C(O)=C1 PFTAWBLQPZVEMU-DZGCQCFK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NICXCGAKADSCV-JTQLQIEISA-N (-)-Nicotine Chemical compound CN1CCC[C@H]1C1=CC=CN=C1 SNICXCGAKADSCV-JTQLQIEI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3694 Atroph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024 Ceanothus sanguine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3553 Leptospermum scopar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459 Lycium barbar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24606 amino aci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12 anti-ag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44 atroph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DRVNXBAWSRFAJ-UHFFFAOYSA-N catechin Natural products OC1Cc2cc(O)cc(O)c2OC1c3ccc(O)c(O)c3 ADRVNXBAWSRFA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487 catech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06705 chlorophyl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50001002 cianidano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55 fer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151 fer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225 fermented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34 flavo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32 lus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715 nicot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SNICXCGAKADSCV-UHFFFAOYSA-N nicotine Natural products CN1CCCC1C1=CC=CN=C1 SNICXCGAKADSC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64 nut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26510 thean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722 vitamin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338 yellow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3 yel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绿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茶叶进行蒸青处理;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初脱水,初脱水后进行打叶处理,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一次加温脱水;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至少一次烘干处理,即得到蒸青绿茶。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良好,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且香味浓韵、口味醇厚;茶叶中含水量均衡,有利于储藏运输;营养成分的保有量更高,更具营养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较出名的绿茶品种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绿茶的优势在于: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现有的蒸青绿茶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轻萎后直接采用高温烘干,另一种是采用较低温度烘干一两次。采用前一种方式烘干的茶叶,温度过高使茶叶迅速干燥,叶片萎缩影响茶叶的品相,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茶叶的品质,饮用过程中会有较明显的涩味;采用低温烘干方式生产的茶叶不能有效地将茶叶叶梗中的水分蒸发,茶叶含水较多,不能有效固定外形并保持干度以防止储存过程中的霉变。
较新的工艺如CN2004100662605、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发明专利授权,其采用动态脱水配合的方式进行茶叶的蒸青,能够显著提高茶叶的色泽、汤色等感官品质;又如CN201410777172X、一种富有机硒蒸青茶的加工方法,其通过对杀青工艺环节的温度和烘干提香工艺环节的温度控制,减少有机硒的加工损耗,兼顾了感官品质和有机硒的保有量。
但是,上述工艺却仍存在茶叶中如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损耗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蒸青绿茶存在茶叶品质较差,品相、口味和茶香等感官品质较为低下,且茶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损失严重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一、提高蒸青绿茶的感官品质;
二、能够对蒸青绿茶进行有效干燥,控制其含水量在较低的范围内;
三、减少生产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1)对茶叶进行蒸青处理;
2)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初脱水,初脱水后进行打叶处理,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一次加温脱水;
3)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至少一次烘干处理,即得到蒸青绿茶。
本发明方法中,对茶叶进行蒸青处理后,进行初脱水、打叶和加温脱水处理,采用多次脱水和打叶处理配合的方式,实现缓慢、均匀地茶叶脱水,防止连续性脱水影响茶叶的感官品质,同时打叶也有利于茶叶叶梗中的水分液化到叶片上,有利于控制烘干温度、提高干燥效率。随后进行烘干处理即能够得到感官品质良好、含水量低且均匀,营养成本保有率较高的蒸青绿茶。
作为优选,
步骤1)对茶叶进行蒸青处理前,对茶叶进行摊晾至轻萎,并进行碎叶。
在蒸青处理前对茶叶进行摊晾,能够有效减少茶叶处理时的初含水量,提高蒸青处理的效率和效果,碎叶能够将茶叶打成分散的多片,确保茶叶的各部位均能够得到全面均匀的干燥脱水。
作为优选,
所述摊晾控制茶叶的摊放厚度≤10.5cm,摊晾时长为6~12h。
摊晾时摊放厚度过大会导致下层的茶叶摊晾效果较差,摊晾时间过短也同样容易导致茶叶的摊晾效果不佳,茶叶中含水量保持较高,不利于蒸青进行。而摊晾时间过久,则容易导致茶叶的过度脱水导致枯黄。
作为优选,
步骤1)所述蒸青处理设定温度为95~105℃,蒸青处理持续80~120s。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蒸青,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茶叶绿润的色泽品质,并且在该温度条件下能够有效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茶叶中的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酶促氧化,与此同时蒸青处理还能够有效使得茶叶变软、便于成形,同时散发鲜茶叶本身的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而在温度达到约110℃后,则会显著影响鲜茶叶中营养成分的保有率,导致茶叶的营养成分下将。而低于90℃时,则无法有效进行蒸青处理。
作为优选,
步骤2)所述初脱水设定温度为90~120℃,初脱水持续30~60s;
步骤2)所述加温脱水设定温度为90~120℃,单次加温脱水持续90~150s。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初脱水能够有效去除茶叶叶面上的残余水分,随后进行多次加温脱水能够较为温和地去除茶叶中的部分水分。本发明主要控制初脱水的温度较低,并且持续时间较短,确保能够有效去除茶叶表面水分的同时避免在初脱水过程中产生茶叶叶片部分的脱水,而在打叶后再进行加温脱水,能够有效实现脱水的均衡性,关于脱水持续时间,经过不断地研究试验,表明在上述条件下能够实现更优的技术效果,而初脱水时间大于65s时,则非常容易产生脱水不均匀的问题,导致后续干燥时叶梗和叶片的含水量不平衡,影响茶叶的防霉品质。而加温脱水则是控制茶叶脱水的同时,不会损失过多的营养成分,提高营养成分的保有率,且避免单次脱水过猛导致茶叶出现枯黄、失香等问题,确保茶叶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作为优选,
步骤2)所述初脱水配合进行除湿处理;
所述除湿处理包括单不仅限于通风处理或水汽吸附处理任意一种物理除湿方式。
除湿处理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初脱水处理环境中的水汽含量,以确保初脱水完成后冷却过程中不会由于降温导致水汽再次凝结到茶叶表面。
作为优选,
步骤2)进行多次加温脱水时,在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
加温脱水配合冷却,能够实现茶叶内部的水分平衡和缓冲,避免单次脱水量过度引起茶叶外层干枯、内层仍保持较高的水含量的问题发生。同时,冷却至≤20℃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营养成分的保有率,与降温至25℃相比,营养成分的保有量可提高10%以上。
作为优选,
步骤2)进行所述打叶处理时或进行所述打叶处理前,向茶叶通冷却风;
所述冷却风温度≤35℃。
冷却风对初脱水后的茶叶进行快速冷却降温,又同时能够带走初脱水环境中的水汽。进一步控制冷却风温度为20~35℃的冷却风,能够有效降温的同时提高带走水汽的效果,进一步避免水汽凝结。
作为优选,
步骤3)所述烘干处理设定温度为90~140℃;
步骤3)进行多次烘干处理时,在每次烘干处理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
烘干处理至少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设定为120~140℃,能够有效且快速地实现预干燥,且第一次干燥时长为60~120s,后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90~110℃,单次持续时长不超过60s,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5~6.5%。烘干处理的间隙中穿插冷却降温,同样可以确保茶叶的烘干均匀性,避免茶叶出现部分枯黄等问题,确保茶叶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
作为优选,
步骤3)所述烘干处理后还进行至少一次筛选处理,筛选处理依次包括粉碎、分筛和电拣。
粉碎后分筛能够有效剥离叶梗,随后通过电拣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毛衣,电拣后可进行进一步的二次分筛,二次分筛根据生产需求,分为大于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再次与下一批次茶叶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满足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作为成品包装,而最小的茶叶作为茶灰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茶叶的感官品质良好,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且香味浓韵、口味醇厚;
2)茶叶中含水量均衡,有利于储藏运输;
3)营养成分的保有量更高,更具营养价值。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蒸汽绿茶生产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刀切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刀切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杀青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脱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脱水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叶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叶打装置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叶打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叶打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脱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脱水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粉碎粉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杀青装置1,蒸汽加热组件11,输送单元111,机架112,杀青腔室113,蒸汽单元114,第一脱水装置2,支撑筒一21,腔体一211,第一通风组件22,第一加热组件23,第一输送组件24,叶片一241,叶打装置3,支撑箱体31,门体结构32,叶打组件33,转动轴331,叶打单元332,承接结构3321,叶打结构3322,承接手3323,承接臂3324,叶打手3325,叶打臂3326,第一冷却单元34,机架单元35,进料组件351,出料组件352,传送件3521,出料口3522,散热结构36,第二脱水装置4,支撑筒二41,腔体二411,第二加热组件42,第二输送组件43,转动叶片二431,第一烘干装置5,冷却装置6,第二烘干装置7,刀切装置8,刀片单元81,轴单元811,刀片812,连接单元82,传动组件83,轴单元821,刀片单元822,粉碎分筛装置9,粉碎组件91,第一次分筛组件92,电拣组件93,第二次分筛组件9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一种用于本发明所述方法以及实施例所用的蒸青绿茶的生产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杀青装置1、第一脱水装置2、叶打装置3、第二脱水装置4、第一烘干装置5、冷却装置6、第二烘干装置7和刀切装置8,其中第一脱水装置2、叶打装置3、第二脱水装置4等可设置多个,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组装,在本实施例中,杀青装置1上设置有蒸汽加热组件11,第一脱水装置2中另外设置有第一通风组件22,第二脱水装置4设置有第二加热组件42和第二输送组件43,第一烘干装置5设置在第二脱水装置4之后,第二烘干装置7设置在在冷却装置6之后。蒸汽加热组件11用于对茶叶进行加热杀青;通过杀青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杀青方式有:炒青、蒸青、烘青、泡青和辐射杀青。在本实施例中,杀青是通过加热蒸汽进行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烘青、炒青等杀青方式,也能有同样的杀青效果。经过蒸汽杀青以后茶叶中含有较多水分,通过第一脱水装置2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加热脱水。茶叶刚经过蒸汽杀青未进行过干燥处理,水含量较高,采用第一通风组件22有利于空气流通,将第一脱水装置2中的蒸汽排出。叶打装置3用于对茶叶进行冷却和输送,经过第一脱水装置2进行初次脱水以后,茶叶中仍然含有较多水分,尤其是茶叶叶梗中的水含量较高,如果不进行单独的处理,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叶梗中水分流动,导致茶叶品质无法保证,因此采用叶打装置3将茶叶叶梗中的水分打散到叶片上,有利于提升烘干速度和保证茶叶的品质。在绿茶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茶叶鲜嫩和口感香醇,采用较低温度的干燥处理,因此经第一次脱水之后只是稍微降低了水含量,还要进行后续的脱水操作。第二加热组件42和第二输送组件43用于对茶叶进行加热脱水和输送,第二脱水装置4至少设置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二脱水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定其他数量的第二脱水装置,根据脱水装置处理后欲剩余的含水量进行确定,也能有同样的脱水效果。经过第一脱水装置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在第二脱水装置中水蒸气含量已降低到一定程度,可以不必继续在脱水装置上设置通风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烘干装置5用于对脱水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在烘干过程中,采用多次烘干的方式进行,并且在烘干的过程中夹杂有冷却过程,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过程采用常温冷却,以一组不加热的烘干装置作为冷却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与外界空气流通的装置诸如传送带作为冷却装置。此处的冷却装置,用于初步烘干后的茶叶回潮,利用液化将茶叶水分集中,便于除去水分,同时能够避免长时间烘干处理,影响茶叶的品质;第二烘干装置用于对冷却后的茶叶进行烘干。该蒸汽绿茶生产设备中设置有多组脱水装置,该装置内部加热组件将茶叶进行干燥,在干燥间隙输送过程中,能够利用液化回潮使茶叶水蒸气一部分液化,高效排除茶叶中的水分,解决了现有绿茶生产设备未采用脱水装置,直接高温烘干,茶叶品质较低的问题;叶打装置将叶梗中的水分打出到叶片上的同时实现向前进给,解决了现有蒸汽绿茶生产设备无法进给和打散叶梗中水分的缺点;另外还包括多组烘干装置,分多次烘干,烘干装置中另外设置有一冷却装置,有利于保证茶叶色泽、口感的同时降低茶叶中的含水率,解决了现有绿茶生产设备直接高温烘干影响茶叶品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茶叶通过杀青装置杀青前,先通过刀切装置8进行切割,将采摘的茶叶进行第一次的初步变细,即通过刀具将茶叶切成小块,故本实施例的刀切装置8设置在杀青装置1的上游,在茶叶进行杀青前先进行切割,更便于茶叶的杀青。本实施例的刀切装置8优选是旋转式的切割方式,对茶叶经摊晾之后杀青之前进行切片,传统的刀切装置只是将茶叶单刀切,经处理后茶叶叶片仍然较大,较大的茶叶叶片堆积在一起不利于后续的干燥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刀切装置被设置成旋转式切割,增加茶叶被切割的次数,其作用在于将茶叶切成多段小片,使茶叶在干燥过程中能均匀受热,保障茶叶品质和提高干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和3所示,刀切装置8包括刀片单元81、连接单元82和传动组件83,其中刀片单元81用于切割茶叶,本实施例的刀片单元被设置为旋转式结构,连接单元82用于支撑刀片单元81,通过连接单元82的支撑,传动组件83用于驱动刀片单元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刀片单元包括轴单元811和刀片812,连接单元82可通过轴单元来安装刀片,刀片设置在轴单元四周,且刀片绕轴单元进行旋转,茶叶进入刀切装置后经刀片进行旋转式切割,轴单元作为转动轴,并通过传动组件输入动力进行转动,从而使刀片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将茶叶切成多片,完成茶叶的初步切割。利用刀切装置将茶叶切成多段小片之后再进行杀青和烘干处理,能够保证茶叶各部位能均匀的烘干脱水,解决了现有绿茶生产设备刀切装置仅进行单刀切割,茶叶叶片较大堆积在一起,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蒸汽加热组件11包括输送单元111、机架112、杀青腔室113和蒸汽单元114,其中杀青腔室用于盛装茶叶,蒸汽单元用于加热产生蒸汽对茶叶进行杀青,在杀青腔室内将茶叶与加热产生的蒸汽进行接触,对茶叶进行杀青,通过本实施例蒸汽杀青,能很好地保持茶叶的质感和色泽,本实施例的杀青腔室和蒸汽单元以及输送单元通过机架进行支撑,共同组成蒸汽加热组件,本实施例的输送单元具有动力源,其目的是将茶叶从该杀青腔室的进口和出口进行输入和输出,实现茶叶通过杀青装置杀青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5和6所示,所述第一脱水装置2包括支撑筒一21、第一通风组件22、第一加热组件23和第一输送组件24,其中支撑筒一21设置有腔体一211,用于容纳茶叶,腔体一211设置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便于茶叶沿腔体一211能完全散开来进行脱水;第一通风组件22设置在支撑筒一21上,沿腔体一21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的风扇结构;第一加热组件23与腔体一相连通,用于为所述腔体一提供加热源,进行初步的脱水处理;第一输送组件24作为对茶叶在处理过程中的动力源,起到将茶叶从腔体一211的进口并沿腔体一211的本体输送到腔体一211的出口,送至下一个工作单元进行处理。茶叶经过杀青之后含水量较高,在第一脱水装置中处理时,支撑桶一内会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若不及时排出会使干燥效率降低,因此采用第一通风组件22用于除去支撑筒一中的大量水蒸气,本实施例的第一通风组件设置有若干的风扇结构,用于为腔体一内导风,对脱水中的茶叶进行吹风来吸收水蒸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输送组件24包括有若干的转动叶片一241,本实例的叶片一241沿支撑筒一的内壁呈间距设置,所述叶片一241与支撑筒一21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叶片一的设置方向沿进给方向设置,用于驱动茶叶沿进给方向输送,本实施例的叶片一通过动力源驱动叶片一与支撑筒一产生沿进给方向的驱动力,该驱动力的驱动方向与茶叶进给方向一致,茶叶随着支撑筒一21同步进行旋转翻滚来进行脱水,经过旋转脱水的茶叶再在该驱动力的驱动下沿腔体一的输送路径进行输送到下一个工作单元中进行加工。本实施例的第一脱水装置,茶叶在脱水旋转过程中,再通过该驱动力驱动,保证茶叶能够充分与空气接触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向前进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7和8所示,叶打装置3包括支撑箱体31、门体结构32和叶打组件33,所述支撑箱体31内形成有腔室一311,腔室一的外部设置有开口部3111,位于支撑箱体31的上部位置,门体结构与叶打组件均与支撑箱体相连,门体结构设置在支撑箱体的上方位置,叶打组件设置在本实施例的腔室一中。在本实施例中,腔室一内作为茶叶的加工操作空间,开口部作为腔室一与外界连接的装置,能够提供给使用者对叶打装置进行内部的清理以及维修。门体结构可以用来开启和/或闭合本实施例的开口部,门体结构可以设置成一个可转动式的板材,该门体结构可以设置在腔室一的内部或者外部,而无论是设置在内部还是外部,该门体结构向开口部偏移即可以实现对开口部的闭合,在本实施例中,门体结构设置在腔室一的外部,在其他实施例中,门体结构设置在腔室一的内部,也能有同样的开启和/或闭合开口部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叶打组件与水平方向呈角度设置,用于为茶叶的分解和输送提供动力。叶打组件对茶叶进行翻转的同时能够将茶叶叶梗中的水分拍散到叶片上,并实现向前的进给,进行下次的打叶,解决了现有叶打装置只能实现茶叶的翻转,将茶叶散开进行干燥,而无法拍散叶梗中水分,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叶打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却单元34,与支撑箱体相连,用于为支撑箱体内输送冷却介质,对箱体内的茶叶进行冷却。茶叶在进入叶打装置进行处理前,进行过采摘后的初步处理,其中包括对茶叶进行蒸汽杀青,此时茶叶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在这种情况下要将水分集中并进行拍打较为不便,利用第一冷却单元将茶叶中的水分液化,有助于将叶梗中的水分进行处理,同时一部分水蒸气能够在叶片上液化,在叶打的过程中,经叶打机处理后能将在茶叶叶片上液化形成的水珠拍掉。茶叶经过杀青之后,含有的水分包括蒸汽和内部的液态水,茶叶此时本身温度较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单元不必刻意采用特殊的降温措施进行冷却,在茶叶叶打装置中通入自然风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单元采用风机,将自然风通过风机吹入到茶叶叶打装置中,当较高温度的茶叶遇到较低温度的自然风就会发生液化。第一冷却单元设置在机架内部叶打组件之后,这种设计方式便于增加自然风与茶叶的接触面积,提高液化的效率。采用第一冷却单元的作用在于将茶叶中的水分液化,便于茶叶叶打机将叶梗中水分拍散。通过该第一冷却单元,对茶叶进行冷却,避免持续对茶叶进行干燥,影响茶叶品质,同时能够采用较低温度使茶叶中的一部分蒸汽液化,便于叶打机拍散,并且在叶打的过程中,能够将叶面上液化形成的水珠拍掉。解决了现有的叶打装置直接采用了热源进行干燥,无法拍散叶梗中水分,干燥效率低以及无法很好的兼顾茶叶品质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叶打组件33包括转动轴331和叶打单元332,转动轴331设置在腔室一311中,叶打单元332与转动轴331相连,叶打单元设置为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叶打单元设置为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叶打单元也可以设置为更多个。将叶打单元设置成多个的原因在于增加茶叶在叶打机内处理的时间,使茶叶经过较多次数的翻转与拍打,同时可以加长在腔室一内受到冷却的时间,使蒸汽能够得到液化,便于将茶叶中的水分拍散和叶面上的水珠拍掉。转动轴通过动力源驱动,而叶打单元则在转动轴的带动下运转,叶打单元以转动轴为中心轴线,形成半封闭的圆柱状的叶打导向通道,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在叶打导向通道内运动,该叶打导向通道用于茶叶的输送。区别于传统的叶打机只能对茶叶进行翻转无法实现进给功能完成对茶叶的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叶打单元332包括承接结构3321与叶打结构3322,每个叶打单元包括至少一组承接结构和叶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叶打单元包括两组承接结构和打片结构,承接结构和打片结构均匀的设置在转动轴的四周,这样设置能够保证茶叶尽数落入到叶打导向通道的同时茶叶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叶打,承接住受叶打的茶叶并实现向下一步的进给,承接结构与转动轴相连,叶打结构与转动轴相连,同时叶打结构与转动轴之间呈角度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叶打导向通道由承接结构与叶打结构之间围成的空间构成,在叶打装置运转时;承接结构和叶打结构绕转动轴运动,承接结构和叶打结构绕转动轴运转时的轨迹构成叶打导向通道。在叶打过程中,茶叶在叶打导向通道内翻转,使原本堆积在一起的茶叶能够散开,茶叶进入到叶打装置之后,进入到叶打导向通道内部,随转动轴旋转,叶打结构将茶叶打向承接结构,经旋转继续进入到该叶打单元上的另一叶打结构上,由于叶打结构与转动轴之间呈一定角度,向进给方向倾斜,通过动力源驱动叶打结构产生倾斜的支持力,该支持力作为沿进给方向的驱动力,使茶叶能够进入到下一个叶打单元上,进行下一次的叶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承接结构3321包括用于承接手3323和承接臂3324,承接臂的一端与转动轴相连,另一端与承接手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承接手与承接臂相连的一端呈弯曲设置,绕靠近转动轴的方向弯折,在本实施例中,承接手本体和/或承接臂的设置方向与转动轴的径向呈基本平行设置,承接手用于支撑茶叶,承接臂在转动轴的作用下带动承接手绕转动轴旋转。承接手与承接臂弯曲设置使每个叶打单元能够形成一个半封闭状的圆周空间,避免茶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叶打导向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叶打结构3322包括叶打手3,325和叶打臂3326,所述叶打臂3226的一端与转动轴相连,另一端与叶打手相连,其中叶打手用于搅拌茶叶,叶打臂则用于与叶打手连接,向叶打手传递动力。叶打手和/或与叶打臂和/或叶打手与叶打臂形成的支撑面与转动轴的轴向呈角度设置,通过动力源使叶打手产生沿进给方向的驱动力,所述驱动力用于驱动茶叶沿叶打导向通道的进给方向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7和10所示,叶打装置还包括机架单元35,在机架单元上还设置有进料组件351和出料组件352,其中进料组件位于按进给方向设置的第一组叶打结构上方,出料组件位于按进给方向设置的最后一组叶打结构下方,机架单元用于承载支撑箱体,进料组件作为向茶叶叶打机内输入茶叶的组件,出料组件则作为向外输出茶叶的组件。在本实施例中,茶叶经进料组件进入到叶打装置中经第一组叶打结构进行叶打,经过几次叶打处理后,再经最后一组叶打单元传出到叶打装置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0所示,出料组件352包括传送件3521和出料口3522,其中传送件设置在机架底部,出料口设置在传送件上方。当叶打操作进行完毕之后,茶叶经最后一组叶打结构传入到出料口位置处,再由出料口进入到传送件,经传送件输入到其他设备中作进一步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的作用在于排出经叶打处理后的茶叶,传送件的作用在于将叶打之后的茶叶传递到其他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叶打装置还包括散热结构36,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被设置成网状开口结构,设置在机架的上方。在工作状态下,门体结构封闭,此时茶叶叶打装置的机架相对外界封闭,若想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换,需要另外设置有散热结构。茶叶在进入到叶打装置之前进行过蒸汽杀青操作和初次的加温脱水,进入到叶打机中时茶叶温度较高,并且茶叶上仍然含有较多的水蒸气,通过该散热结构,一方面能够与外界空气流通,降低茶叶的温度,另一方面一部分水蒸气能够从该散热结构上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1和12所示,第二脱水装置4包括支撑筒二41、第二加热组件42和第二输送组件43。其中支撑筒二41设置有腔体二411,用于容纳茶叶,腔体二411设置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便于茶叶沿腔体二411能完全散开来进行脱水;第二加热组件42与腔体二相连通,用于为腔体二提供加热源,进行再次脱水处理;第二输送组件43作为对茶叶在处理过程中的动力源,起到将茶叶从腔体二411的进口并沿腔体二411的本体输送到腔体二411的出口,送至下一个工作单元进行处理。第二脱水装置4至少设置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两个第二脱水装置。此时茶叶已经经过一次脱水处理,此时支撑筒二41内部的蒸汽含量不至于如第一脱水装置中那么高,因此在第二脱水装置中可以不用设置通风组件也能够保证脱水效率。
与第一输送组件类似,第二输送组件43包括有若干的转动叶片二431,本实例的叶片二431沿支撑筒二41的内壁呈间距设置,所述叶片二431与支撑筒二41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叶片二的设置方向沿进给方向设置,用于驱动茶叶沿进给方向输送,本实施例的叶片二通过动力源驱动叶片二与支撑筒二产生沿进给方向的驱动力,该驱动力的驱动方向与茶叶进给方向一致,茶叶随着支撑筒二41同步进行旋转翻滚来进行脱水,经过旋转脱水的茶叶再在该驱动力的驱动下沿腔体二的输送路径进行输送到下一个工作单元中进行加工。本实施例的第二脱水装置,茶叶在脱水旋转过程中,再通过该驱动力驱动,保证茶叶能够充分与空气接触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向前进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蒸汽绿茶生产设备还包括粉碎分筛装置9,粉碎分筛装置包括粉碎组件91、第一次分筛组件92、电拣组件93和第二次分筛组件94,第一次分筛组件92设置有第一下料组件,第二次分筛组件与粉碎组件通过分筛连接组件相连。茶叶经过上述干燥处理后,含水量已经降低到成品的标准,此时茶叶还未进行过剥离茶梗和去除毛衣的过程,茶叶叶片的大小也参差不齐,因此需要经过粉碎分筛装置对茶叶进行粉碎和筛选处理。茶叶经过烘干之后,此时茶叶叶片仍然较大,还需要继续粉碎叶片,粉碎组件91用于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粉碎;经过上述处理后,茶叶叶梗尚未去除,仍然与茶叶混在一起,需要经分筛组件进行处理,第一次分筛组件用于对粉碎后的茶叶进行茶梗与叶片的分筛;电拣组件93用于对分筛后的叶片进行去毛衣;去除毛衣以后,不同大小的茶叶仍然混合在一起,需要进行第二次的筛分。第二次分筛组件用于电拣后的茶叶进行合格分筛,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次分筛组件将茶叶按照大小分为3种不同的规格,最大规格的送入到粉碎组件继续进行粉碎,中等大小的作为成品,最小的作为茶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粉碎组件91上设置有感应单元,感应单元与茶叶的输送单元电连接,用于感应粉碎放置腔中茶叶的满仓,控制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当感应单元感知粉碎放置腔中的茶叶较少时,加快向其传送茶叶的速度,当感应单元感知粉碎茶叶腔中茶叶较多时,则适当减慢向其输送茶叶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蒸汽绿茶生产设备还包括异物检测装置、称重装置和包装装置。茶叶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已经达到成品的标准,但可能含有金属等异物,异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并去除茶叶中的异物,待异物检测装置处理完成后即可进行称重、包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绿茶包装分为大小包装,当茶叶经小包装打包以后,继续进行大包装打包,打包后经称重设备检测是否有多包或者漏包的情况。
通过该蒸汽绿茶生产设备,不是对杀青后的茶叶直接就传送到烘干机进行高温烘干,而是增设有处于不同温度的脱水装置,利用液化回潮减少茶叶中的水分;摊晾以后利用刀切装置将茶叶切成多段小片,使茶叶各部位能均匀的烘干脱水;叶打装置将叶梗中的水分打出到叶片上,承接件成一定倾斜角度,既能剥离梗中水分又能将茶叶向前传动;多组烘干装置,分多次较低温度烘干,烘干装置中另外含有冷却装置,用于茶叶的回潮。该蒸汽绿茶生产设备通过以上设计保证茶叶色泽、口感的同时降低茶叶中的含水率。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兼顾茶叶脱水与茶叶品质的问题。
以下: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得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所述方法为:
1)采摘后的茶叶经厚度10±0.5cm摊晾处理12h后,通过刀切装置进行碎叶,碎叶后将一片茶叶切成多片,对茶叶进行100℃蒸青处理100s;
2)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120℃初脱水30s,同时配合通风处理,初脱水后通30±5℃的冷却风使茶叶降温至≤35℃后进行打叶处理,茶叶通过叶打装置中的第一冷却单元将蒸汽液化后再用打片件将叶梗中的水分打散到叶片,然后利用叶打装置内的承接件向前输送,通过打片既拍散了叶梗中的水分又实现了向前的进给,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多次90℃的加温脱水,每次持续90s,且在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加温脱水处理至茶叶中含水量约为45~50%;
3)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设定为140℃,时长为60s,后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90℃,单次持续时长为60s,在每次烘干处理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烘干处理进行至茶叶含水量为5.5~6.5%,最后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粉碎后分筛能够有效剥离叶梗,随后通过电拣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毛衣,电拣后可进行进一步的二次分筛,二次分筛根据生产需求,分为大于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再次与下一批次茶叶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满足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作为成品包装,而最小的茶叶作为茶灰处理,成品包装的绿茶即为蒸青绿茶。
实施例2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所述方法为:
1)采摘后的茶叶经厚度6±0.5cm摊晾处理6h后,通过刀切装置进行碎叶,碎叶后将一片茶叶切成多片,对茶叶进行100℃蒸青处理100s;
2)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120℃初脱水30s,同时配合通风处理,初脱水后通25±5℃的冷却风使茶叶降温至≤30℃后进行打叶处理,茶叶通过叶打装置中的第一冷却单元将蒸汽液化后再用打片件将叶梗中的水分打散到叶片,然后利用叶打装置内的承接件向前输送,通过打片既拍散了叶梗中的水分又实现了向前的进给,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多次90℃的加温脱水,每次持续120s,且在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加温脱水处理至茶叶中含水量约为45~50%;
3)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设定为130℃,时长为90s,后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90℃,单次持续时长为60s,在每次烘干处理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烘干处理进行至茶叶含水量为5.5~6.5%,最后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粉碎后分筛能够有效剥离叶梗,随后通过电拣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毛衣,电拣后可进行进一步的二次分筛,二次分筛根据生产需求,分为大于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再次与下一批次茶叶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满足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作为成品包装,而最小的茶叶作为茶灰处理,成品包装的绿茶即为蒸青绿茶。
实施例3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所述方法为:
1)采摘后的茶叶经厚度10±0.5cm摊晾处理12h后,通过刀切装置进行碎叶,碎叶后将一片茶叶切成多片,对茶叶进行95℃蒸青处理120s;
2)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90℃初脱水60s,同时配合通风处理,初脱水后通30±5℃的冷却风使茶叶降温至≤35℃后进行打叶处理,茶叶通过叶打装置中的第一冷却单元将蒸汽液化后再用打片件将叶梗中的水分打散到叶片,然后利用叶打装置内的承接件向前输送,通过打片既拍散了叶梗中的水分又实现了向前的进给,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多次90℃的加温脱水,每次持续90s,且在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加温脱水处理至茶叶中含水量约为45~50%;
3)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设定为120℃,时长为120s,后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10℃,单次持续时长为30s,在每次烘干处理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烘干处理进行至茶叶含水量为5.5~6.5%,最后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粉碎后分筛能够有效剥离叶梗,随后通过电拣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毛衣,电拣后可进行进一步的二次分筛,二次分筛根据生产需求,分为大于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再次与下一批次茶叶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满足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作为成品包装,而最小的茶叶作为茶灰处理,成品包装的绿茶即为蒸青绿茶。
实施例4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所述方法为:
1)采摘后的茶叶经厚度10±0.5cm摊晾处理12h后,通过刀切装置进行碎叶,碎叶后将一片茶叶切成多片,对茶叶进行105℃蒸青处理90s;
2)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120℃初脱水30s,同时配合通风处理,初脱水后通30±5℃的冷却风使茶叶降温至≤35℃后进行打叶处理,茶叶通过叶打装置中的第一冷却单元将蒸汽液化后再用打片件将叶梗中的水分打散到叶片,然后利用叶打装置内的承接件向前输送,通过打片既拍散了叶梗中的水分又实现了向前的进给,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多次90℃的加温脱水,每次持续150s,且在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加温脱水处理至茶叶中含水量约为45~50%;
3)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设定为140℃,时长为60s,后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90℃,单次持续时长为60s,在每次烘干处理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烘干处理进行至茶叶含水量为5.5~6.5%,最后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粉碎后分筛能够有效剥离叶梗,随后通过电拣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毛衣,电拣后可进行进一步的二次分筛,二次分筛根据生产需求,分为大于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再次与下一批次茶叶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满足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作为成品包装,而最小的茶叶作为茶灰处理,成品包装的绿茶即为蒸青绿茶。
实施例5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所述方法为:
1)采摘后的茶叶经厚度10±0.5cm摊晾处理12h后,通过刀切装置进行碎叶,碎叶后将一片茶叶切成多片,对茶叶进行105℃蒸青处理80s;
2)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120℃初脱水30s,同时配合通风处理,初脱水后通30±5℃的冷却风使茶叶降温至≤35℃后进行打叶处理,茶叶通过叶打装置中的第一冷却单元将蒸汽液化后再用打片件将叶梗中的水分打散到叶片,然后利用叶打装置内的承接件向前输送,通过打片既拍散了叶梗中的水分又实现了向前的进给,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多次120℃的加温脱水,每次持续90s,且在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加温脱水处理至茶叶中含水量约为45~50%;
3)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设定为140℃,时长为60s,后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90℃,单次持续时长为60s,在每次烘干处理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烘干处理进行至茶叶含水量为5.5~6.5%,最后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粉碎后分筛能够有效剥离叶梗,随后通过电拣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毛衣,电拣后可进行进一步的二次分筛,二次分筛根据生产需求,分为大于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再次与下一批次茶叶进行粉碎、分筛和电拣,满足生产需求尺寸的茶叶作为成品包装,而最小的茶叶作为茶灰处理,成品包装的绿茶即为蒸青绿茶。
对比例1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初脱水后不进行叶打处理。
对比例2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蒸青处理设定温度为110℃。
对比例3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蒸青处理持续180s。
对比例4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初脱水持续65s。
对比例5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加温脱水持续180s。
对比例6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加温脱水过程中不进行冷却操作。
对比例7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约25℃。
对比例8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第一次烘干处理设定温度为160℃。
对比例9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第一次烘干处理后,后续烘干处理设定温度为140℃。
对比例10
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每次烘干处理后均不进行冷却处理。
测试
对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10所制得的蒸青绿茶进行检测,检测包括理化指标测试和感官品质判断,理化指标测试包括含水量检测、茶多酚含量检测、氨基酸含量检测、叶绿素含量检测、咖啡碱含量检测和茶氨酸含量检测,感官品质判断包括茶色、汤色、香味和口感。汤色、香味和口感这三项感官品质判断通过在某茶庄中随机挑选60名茶客进行双盲评判。
测试结果如下表表1~表3所示。
表1:实施例1~5测试结果
表中:○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满足5.5~6.5%的标准,↓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低于5.5%,↑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高于6.5%。
表2:对比例1~5测试结果
表中:○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满足5.5~6.5%的标准,↓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低于5.5%,↑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高于6.5%。
表3:对比例6~10测试结果
表中:○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满足5.5~6.5%的标准,↓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低于5.5%,↑表示蒸青绿茶含水量高于6.5%。
从上述表1~表3的测试结果及对比可明显看出,相较于对比例而言,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制得的蒸青绿茶在感官品质方面更加稳定且优于对比例,而营养成分的保有量更是显著高于对比例,具有明显有益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1)对茶叶进行蒸青处理;
2)对蒸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初脱水,初脱水后进行打叶处理,打叶处理后进行至少一次加温脱水;
3)对经过加温脱水的茶叶进行至少一次烘干处理,即得到蒸青绿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对茶叶进行蒸青处理前,对茶叶进行摊晾至轻萎,并进行碎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晾控制茶叶的摊放厚度≤10.5cm,摊晾时长为6~12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所述蒸青处理设定温度为95~105℃,蒸青处理持续80~120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所述初脱水设定温度为90~120℃,初脱水持续30~60s;
步骤2)所述加温脱水设定温度为90~120℃,单次加温脱水持续90~150s。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所述初脱水配合进行除湿处理;
所述除湿处理为通风处理或水汽吸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进行多次加温脱水时,在每次加温脱水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进行所述打叶处理时或进行所述打叶处理前,向茶叶通冷却风;
所述冷却风温度≤3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烘干处理设定温度为90~140℃;
步骤3)进行多次烘干处理时,在每次烘干处理后均进行冷却处理,冷却至温度≤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烘干处理后还进行至少一次筛选处理,筛选处理依次包括粉碎、分筛和电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43322 | 2020-01-15 | ||
CN202010043322X | 2020-01-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67639A true CN111567639A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2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94341.1A Pending CN111567639A (zh) | 2020-01-15 | 2020-06-28 |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
CN202010594056.XA Pending CN111587936A (zh) | 2020-01-15 | 2020-06-28 | 一种蒸青绿茶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
CN202021204424.7U Active CN212937695U (zh) | 2020-01-15 | 2020-06-28 | 蒸青绿茶生产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94056.XA Pending CN111587936A (zh) | 2020-01-15 | 2020-06-28 | 一种蒸青绿茶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
CN202021204424.7U Active CN212937695U (zh) | 2020-01-15 | 2020-06-28 | 蒸青绿茶生产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1156763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6142A (zh) * | 2021-11-30 | 2022-03-15 | 张家界西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67639A (zh) * | 2020-01-15 | 2020-08-25 | 杭州临安东方茶业应用技术研究所 |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6241A (zh) * | 2004-09-10 | 2005-03-02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 |
CN203040585U (zh) * | 2012-10-29 | 2013-07-10 | 四川绿昌茗茶业有限公司 | 茶叶自动生产系统 |
CN103976046A (zh) * | 2014-05-30 | 2014-08-13 | 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 | 绿茶及其制备工艺 |
CN104026318A (zh) * | 2014-06-24 | 2014-09-10 | 福建双龙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
CN104431000A (zh) * | 2014-12-19 | 2015-03-25 | 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
JP2019170356A (ja) * | 2018-03-28 | 2019-10-10 | 株式会社福寿園 | 爽快な青葉の香りを有する緑茶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48114Y (zh) * | 2000-08-28 | 2001-09-19 | 刘金贤 | 一种茶叶叶打机 |
CN105432819A (zh) * | 2015-12-07 | 2016-03-30 | 河南蓝天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蒸青生产工艺 |
CN107156335A (zh) * | 2017-05-22 | 2017-09-15 | 四川省登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烘青绿茶生产线 |
CN111567639A (zh) * | 2020-01-15 | 2020-08-25 | 杭州临安东方茶业应用技术研究所 |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10594341.1A patent/CN111567639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6-28 CN CN202010594056.XA patent/CN111587936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6-28 CN CN202021204424.7U patent/CN212937695U/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6241A (zh) * | 2004-09-10 | 2005-03-02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 |
CN203040585U (zh) * | 2012-10-29 | 2013-07-10 | 四川绿昌茗茶业有限公司 | 茶叶自动生产系统 |
CN103976046A (zh) * | 2014-05-30 | 2014-08-13 | 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 | 绿茶及其制备工艺 |
CN104026318A (zh) * | 2014-06-24 | 2014-09-10 | 福建双龙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
CN104431000A (zh) * | 2014-12-19 | 2015-03-25 | 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
JP2019170356A (ja) * | 2018-03-28 | 2019-10-10 | 株式会社福寿園 | 爽快な青葉の香りを有する緑茶の製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何林娟: "蒸碎茶制造方法", 《中国茶叶加工》, no. 02, 30 June 2004 (2004-06-30), pages 29 - 30 * |
权启爱: "《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 vol. 1, 浙江摄影出版社, pages: 47 - 52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6142A (zh) * | 2021-11-30 | 2022-03-15 | 张家界西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37695U (zh) | 2021-04-13 |
CN111587936A (zh) | 2020-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18326B (zh) | 一种冻干水果片的制作方法 | |
Luh et al. | Parboiled rice | |
JP2002065227A (ja) | 健康茶および健康飲料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567639A (zh) |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 |
JP4656566B2 (ja) | ウーロン茶の製法 | |
JP6980967B2 (ja) | コーヒーチェリーの加工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抽出製品 | |
EA033585B1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сырья овощной культуры brassica oleracea | |
CN105379860A (zh) | 红茶加工方法 | |
KR101196166B1 (ko) | 황칠차제조방법 | |
CN107087696A (zh) | 一种桑叶茶和桑叶茶粉及其生产工艺 | |
JP2018108033A (ja) | 碾茶の製造方法及び碾茶の色向上方法 | |
US2526872A (en) | Preparation of green coffee | |
CN105166133B (zh) | 青茶加工方法 | |
JP5519379B2 (ja) | 茶葉の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茶葉加工品 | |
CN105379859A (zh) | 黑茶加工方法 | |
RU2226059C2 (ru) |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чая из кипрея узколистного | |
CN115812812A (zh) | 一种明日叶微发酵茶的制作工艺 | |
CN213074291U (zh) | 一种茶叶叶打装置及茶叶叶打机 | |
CN213095870U (zh) | 一种茶叶烘干机 | |
CN213095869U (zh) | 一种茶叶叶打机及蒸汽绿茶生产设备 | |
CN105166134A (zh) | 白茶加工方法 | |
CN105053288A (zh) | 茶叶加工工艺与设备 | |
Jensen | Processing for industrial uses. | |
KR101662798B1 (ko) | 밤 가공 식품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밤 가공 식품 | |
JP7186086B2 (ja) | 碾茶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3 Address after: No. 27, Qiaobei, Nanshan Village, Yuqian Town, Lin'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311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Zhiqinghe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7-2, nanshanqiaobei, Yuqian Town, Lin'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Lin'an Oriental Te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