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631A - 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631A
CN111492631A CN201880081823.8A CN201880081823A CN111492631A CN 111492631 A CN111492631 A CN 111492631A CN 201880081823 A CN201880081823 A CN 201880081823A CN 111492631 A CN111492631 A CN 111492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parameters
relay device
control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18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2631B (zh
Inventor
藤原敏裕
山本茂
桑原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92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2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该通信系统具备通过网络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中继装置,并用于控制多个被控制设备。包含:(a)控制装置向中继装置发送包含多个第二参数中的一个第二参数的控制数据的步骤(S201);(b)控制装置以及中继装置的至少一方进行上述一个第二参数和多个第一参数中的一个第一参数是否一致的一致判定的步骤(S202);以及(c)在判定为上述一个第一参数与上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中继装置通过中继装置的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上述一个第二参数的接口,发送通过上述(a)接收到的控制数据的步骤(S203)。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等设施内,利用着使用了Ethernet(注册商标)等的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
另一方面,利用着多个输送物品或对物品实施各种处理的被控制设备。多个被控制设备通过通信从控制装置接收控制命令,并按照接收到的控制命令进行动作。在控制装置与被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利用着使用了传统设备接口(例如RS-232C)等的串行通信。
其中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技术:在LAN中的通信的接口与串行通信的接口之间对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中,消除应即时处理的指令的处理延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5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中继装置通过多个串行通信接口而被连接于多个被控制设备的情况下,中继装置通过将来自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向适当的被控制设备发送而进行中继。此时,控制装置所发送的控制命令中包含串行通信的参数,中继装置基于该参数来选择应发送控制命令的适当的被控制设备,并向所选择出的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命令。
然而,在中继装置与控制装置相互独立地管理在与被控制设备的串行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参数(也简称作参数)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到在中继装置与控制装置中参数不一致的状况,从而存在不能向适当的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或者产生招致被控制设备的误动作这一不良情况的问题。
另外,中继装置所管理着的参数(例如由管理者设定)需要根据被控制设备所设置的场所、用途而分别设定。因此,中继装置所管理的参数在中继装置与控制装置中的参数不一致时,也存在每次都需要变更中继装置或者控制装置所管理的参数这一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抑制对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进行中继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的通信系统具备通过网络被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中继装置,用于控制多个被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中继装置具备: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能够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的每一个;以及第一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参数,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每一个被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所述控制装置具备第二保持部,该第二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二参数,所述多个第二参数的每一个被确定过为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控制数据,该控制数据包含所述多个第二参数中的一个第二参数;(b)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中继装置的至少一方进行所述一个第二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一参数中的一个第一参数是否一致的一致判定;以及(c)在通过所述一致判定而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装置通过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二参数的接口,发送通过所述(a)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据此,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各自所保持着的参数一致时,从中继装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数据。换言之,在中继装置与控制装置中参数不一致时,能够防止从中继装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数据。由此,能够防止中继装置不能向适当的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或者招致被控制设备的误动作这样的不良情况的产生。如此,通信系统能够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保持部包含硬件开关,所述硬件开关的状态表示所述第一参数,通过用户的操作能够变更该硬件开关的状态,在所述(b)中,使用由所述硬件开关的状态所示的所述第一参数,来进行所述一致判定。
据此,利用中继装置所具有的硬件开关保持参数。硬件开关对于用户来说直观且容易简单地操作,另一方面,原则上不能通过信息处理来变更。因此,能够防止:在通过基于用户的操作利用硬件开关变更参数而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所保持着的参数变得不一致的情况下,例如由于使控制装置所保持着的参数与硬件开关所示的参数匹配,从而导致在参数不一致的状态下从中继装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数据。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b)中,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中继装置取得所述一个第一参数,所述控制装置使用取得的所述一个第一参数进行所述一致判定,在所述(a)中,在所述(b)的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所述控制数据,在所述(c)中,接收通过所述(a)发送出的所述控制数据,并发送所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据此,由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各自所保持着的参数是否一致的判断。通信系统基于这种具体构成,能够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含如下步骤:(d)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将在所述(b)中从所述中继装置取得的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作为新的第二参数保持于所述第二保持部,在所述(a)中,所述控制装置将包含所述新的第二参数的所述控制数据向中继装置发送,在所述(c)中,所述中继装置利用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一参数的接口,发送通过所述(a)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包含所述新的第二参数的所述控制数据。
据此,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各自所保持着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从中继装置取得参数并进行保持,从而能够消除参数的不一致,并在消除后将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d)中,进一步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由所述控制装置所具备的提示部向用户提示错误。
据此,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各自所保持着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控制装置向用户进行通知。由此,能够向用户提示参数变得不一致的情况,能够催促用户进行适当的行动。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b)中,所述中继装置使用通过所述(a)发送来的所述控制数据中所含的所述一个第二参数进行所述一致判定,在所述(c)中,在所述(b)的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装置发送通过所述(a)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据此,由中继装置进行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各自所保持着的参数是否一致的判断。通信系统基于这种具体构成,能够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含如下步骤:(d)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至少一个,并作为新的第二参数保持于所述第二保持部;(e)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包含所述新的第二参数的新的控制数据;以及(f)所述中继装置利用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一参数的接口,发送通过所述(e)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新的控制数据。
据此,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各自所保持着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从中继装置取得参数并保持,能够消除参数的不一致,并在消除后将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g)中,进一步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由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中继装置的至少一方所具备的提示部向用户提示错误。
据此,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各自所保持着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控制装置向用户进行通知。由此,能够向用户提示参数变得不一致的情况,能够催促用户进行适当的行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中继装置通过遵循注册商标为EtherCAT的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的标准的网络而被连接,所述多个接口和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通过串行通信线缆而被连接。
据此,在对遵循工业用网络的标准之一的EtherCAT标准的网络中的通信和串行通信进行中继的通信系统中,能够抑制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通过网络而被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中继装置,用于控制多个被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中继装置具备: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能够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的每一个;以及第一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参数,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每一个被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所述控制装置具备:第二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二参数,所述多个第二参数的每一个被确定过为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以及发送部,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包含所述多个第二参数中的一个第二参数的控制数据,所述中继装置以及所述控制装置的一方还具备判定部,该判定部进行所述一个第二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一参数中的一个第一参数是否一致的一致判定,所述中继装置还具备中继部,在通过所述一致判定而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部通过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二参数的接口,发送从所述发送部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由此,起到与上述控制方法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中继装置通过网络连接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多个被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中继装置具备: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能够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的每一个;以及第一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参数,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每一个被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所述控制装置具备:第二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二参数,所述多个第二参数的每一个被确定过为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以及发送部,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包含所述多个第二参数中的一个第二参数的控制数据,所述中继装置还具备:判定部,进行所述一个第二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一参数中的一个第一参数是否一致的一致判定;以及中继部,在通过所述一致判定而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装置通过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二参数的接口,发送从所述发送部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由此,起到与上述控制方法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控制方法而实现,也能够作为使计算机执行各处理步骤的程序而实现、作为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而实现、或作为表示该程序的信息、数据或者信号而实现。而且,这些程序、信息、数据以及信号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网络而分发。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保持部所保持的参数集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控制数据的字段(フィールド)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控制包的字段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被记载于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构成更优选的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
另外,存在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的情况。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抑制对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进行中继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的通信系统等。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构成的框图。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具备控制装置10和中继装置20。另外,通信系统1被连接于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
通信系统1例如可被利用于控制配备于工厂等中的工业设备即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的控制系统。
控制装置10是控制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的计算机。控制装置10通过网络N连接于中继装置20,并经由中继装置20连接于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控制装置10将包含用于使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分别动作的控制命令的通信包(也称作控制包)向网络N发送。控制装置10例如可以通过PC(个人计算机)等硬件实现,但并不限定于此。
中继装置20通过网络N被连接于控制装置10。另外,中继装置20利用串行通信线缆CA以及CB分别被连接于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中继装置20对基于网络N的通信和串行通信线缆CA以及CB上的串行通信进行中继。例如中继装置20一旦从控制装置10经由网络N接收到控制包,则将接收到的控制包转换为串行通信形式的控制数据,从而利用串行通信线缆CA或者CB向被控制设备30A或者30B发送,由此对基于网络N的通信与串行通信进行中继。中继装置20例如可由小型PC等硬件来实现,但并不限定于此。
被控制设备30A是在控制装置10的控制之下进行动作的设备。被控制设备30A利用串行通信线缆CA被连接于中继装置20。被控制设备30A接收由控制装置10发送、并由中继装置20中继后的控制数据,按照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中所含的控制命令进行动作。被控制设备30A具体而言是工厂内使用的串行接口搭载的处理装置(例如对半导体晶圆实施各种物理性或者化学性处理的处理装置等)。
被控制设备30B与被控制设备30A相同,是在控制装置10的控制下进行动作的设备。被控制设备30B利用串行通信线缆CB被连接于中继装置20,独立于被控制设备30A地接收控制命令,并独立地进行动作。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控制装置10和中继装置20的构成。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10具备通信IF11、保持部12、判定部13、以及发送部14。
通信IF11是被连接于网络N的通信接口。通信IF11经由网络N而与中继装置20的通信IF22能够通信地连接。网络N例如是遵循IEEE802.3、Ethernet以及EtherCAT等工业用网络等的标准的有线LAN(Local AreaNetwork),或者遵循IEEE802.11a、b、g、n等标准的无线LAN,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控制装置10的保持部12保持着在中继装置20的通信IF21A以及21B的通信中使用的两组参数。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确定了为使用于中继装置20的通信IF21A以及21B各自的通信的两组参数。但是,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被设定了为在过去的时刻使用于通信IF21A以及21B的通信的参数,不一定与当前时刻的通信IF21A以及21B所设定的两组参数一致。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可通过由判定部13提供的新的参数而被更新。控制装置10的保持部12可通过处理器使用存储器等执行程序来实现。也将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的每一个称作第二参数。
判定部13是判定控制装置10的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中继装置20的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否分别一致的处理部。也将该判定称作一致判定。保持部12可通过处理器使用存储器等执行程序来实现。
判定部13在一致判定之前取得中继装置20的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然后,判定部13使用取得的两组参数进行一致判定。判定部13取得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的方法有各种方法。例如判定部13通过预先发送用于取得的请求,并根据该请求接收从中继装置20发送的两组参数来取得。另外,中继装置20在无关于请求而定期地发送两组参数的情况下,也可以仅通过接收所发送的两组参数来取得。
另外,判定部13也可以具有对用户提示信息的提示部13A。提示部13A例如是显示画面、LED指示器、或者扬声器等。在上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控制装置10的保持部12所保持的两组参数和中继装置20的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提示部13A向用户提示错误。例如提示部13A将表示发生了错误的图像显示于显示画面、通过LED指示器的发光示出发生了错误、或从扬声器输出表示发生了错误的声音。
发送部14是生成并发送包含用于控制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的控制命令的控制包的处理部。发送部14基于预先确定出的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的控制计划,决定使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执行的具体动作,并生成用于执行所决定出的动作的控制命令,另外,生成包含控制命令的控制包。然后,发送部14将生成出的控制包向中继装置20发送。发送部14可通过处理器使用存储器等执行程序来实现。
发送部14生成的控制包中包含中继装置20的通信IF21A以及21B的通信所使用的两组参数中的一组参数。发送部14在由判定部13判定为保持部12所保持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的两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生成并发送上述控制包。控制包所含的上述一组参数是由该控制包控制的对象即被控制设备与中继装置20的串行通信中所使用的参数。例如发送部14在控制被控制设备30A的动作的情况下,将保持部12所保持的、中继装置20的通信IF21A中设定的参数包含于控制包。
接下来,对中继装置2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中继装置20具备通信IF21A、通信IF21B以及通信IF22、保持部23、以及中继部24。
通信IF21A是串行通信的通信接口,通过串行通信线缆CA而被连接于被控制设备30A。串行通信的标准例如是RS-232C、RS-422或者RS-485等。
通信IF21B与通信IF21A相同,也是串行通信的通信接口,通过串行通信线缆CB而被连接于被控制设备30B。串行通信的标准例如是RS-232C、RS-422或者RS-485等,无需与串行通信线缆CA的串行通信的标准相同。
通信IF22是能够通信地连接于网络N的通信接口。通信IF22经由网络N与控制装置10的通信IF11能够通信地连接。
中继装置20的保持部23保持着通信IF21A以及21B的通信中所使用的两组参数。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当前时刻的通信IF21A以及21B中所设定着的参数。保持部23可通过处理器使用存储器等执行程序来实现。另外,参数的保持可使用双列直插封装开关(dip switch)那样的用户可操作的硬件开关、或者存储器等存储装置。也将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参数称作第一参数。硬件开关一般来说也被称作物理开关,也简称为开关。
在保持部23由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实现的情况下,例如保持部23所保持的参数可通过由Web接口等设定的设定文件进行管理。Web接口是指经由Web接口以及HTTP协议等向用户提示设定项目、并接收来自用户的设定的用户接口。之后详细地说明保持部23由硬件开关实现的情况。
中继部24是对网络N上的通信(也称作网络通信)和串行通信线缆CA或者CB上的串行通信进行中继的处理部。中继部24一旦从通信IF22接收到网络通信的形式的控制包,就使用接收到的控制包中所含的参数通过串行通信发送接收到的控制包中所含的控制数据来进行中继。
中继部24通过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某一个或者两方进行基于串行通信的发送。由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哪一个进行基于串行通信的发送,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包中所含的参数来判断。更具体而言,中继部24通过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设定了接收到的控制包所含的参数的通信IF,发送接收到的控制包所含的控制数据。
即,发送部14在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发送控制包,因此可以说中继部24接收控制命令而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是在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的两组参数一致时进行的。另外,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为中继装置20与两个被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构成,因此虽然保持部23具有两组参数,但与作为通信对象的被控制设备的数量相对应,保持部23所具有的参数的组数可适当改变。另外,伴随于此,进行中继装置20与控制装置10之间的一致判定的参数的组数也可改变。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保持部23。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2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23所保持的参数集的一个例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组参数的意味着一组参数集,多组参数的意味着多组参数集。
在图2中,作为保持部23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示出了保持部23使用作为用户可操作的硬件开关的一个例子的双列直插封装开关而实现的例子。
图2所示的保持部23具有表示通信IF21A的参数的双列直插封装开关51和表示通信IF21B的参数的双列直插封装开关52。
双列直插封装开关51以及52分别具有例如四个滑动开关,利用这些滑动开关的状态、更具体而言是开启或者断开的模式(也称作开启断开模式),可设定参数(即,串行通信的通信标准以及串行设定)。例如由双列直插封装开关51以及52所具有的四个滑动开关中的两个滑动开关的开启断开模式表示通信标准的不同(RS-232C、RS-422、或者RS-485等)。另外,通过除去上述四个滑动开关中的上述两个滑动开关的剩余的两个双列直插封装开关的开启断开模式,表示串行设定。串行设定例如包含波特率(115200baud、9600baud等)、每个文字的位数(8或者7等)、停止位数(1或者2等)、奇偶校验的种类(无、奇数奇偶性、偶数奇偶性等)、流控制(无、XON/XOFF、RTS/CTS等)、RS-485的情况下的终端电阻值(0Ω、120Ω)等。
在该情况下,保持部23读取双列直插封装开关51以及52的开启断开模式并经由通信IF22向判定部13提供。判定部13根据从保持部23提供来的开启断开模式,取得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参数,使用取得的参数进行上述一致判定。
另外,也能够使用上述的剩余两个双列直插封装开关,指定采用保持部23预先保持着的参数集中的哪个参数集。这里,参数集指的是可设定于通信IF21A或者21B的一组参数。
图3中示出了一组参数集。例如图3所示的参数集包含波特率是115200baud,每个文字的位数是8比特等。
另外,保持部23预先保持着的参数集可以预先储存于保持部23,也可以通过Web接口等可由用户编辑。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控制装置10所发送的控制包。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包60的字段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控制包60具有目的地地址61、参数62、以及控制数据63的各字段。
目的地地址61是表示该控制包60的目的地的地址,包含中继装置20的地址。地址例如是中继装置20的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或者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参数62是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中的控制的对象即被控制设备的串行通信的参数。
控制数据63表示被该控制包60控制而由被控制设备进行的动作的内容。例如表示被控制设备对半导体晶圆实施各种物理性或者化学性处理等。
下面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中,中继装置20的保持部23经由通信IF22向控制装置10发送两组参数。发送的两组参数是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参数,并且是当前时刻的通信IF21A以及21B中设定着的参数。
在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10的判定部13接收在步骤S101中中继装置20所发送的两组参数。
在步骤S103中,判定部13判定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否一致。在判定为上述两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03中的“是”),进入步骤S106,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步骤S103中的“否”)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判定部13进行错误处理。在错误处理中,例如提示部13A将表示发生了错误的图像显示于显示画面、通过LED指示器的发光示出发生了错误、从扬声器输出表示发生了错误的声音,从而对用户提示错误。如此由提示部13A提示错误,从而能够催促用户进行适当的行动。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104。
在步骤S105中,保持部12通过重新保持在步骤S102中由判定部13接收到的两组参数,将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更新。由此,由保持部12保持步骤S101的执行时刻的通信IF21A以及21B中所设定着的两组参数。
在步骤S106中,控制装置10的发送部14生成控制包并向中继装置20发送。生成的控制包具有在步骤S105中由保持部12重新保持的一组参数。
在步骤S107中,中继装置20接收在步骤S106中发送来的控制包。中继部24从保持部23取得分别在通信IF21A以及21B中设定的参数,从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设定有与接收到的控制包中所含的参数一致的参数的通信IF,将控制包所含的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处理,在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不被更新地、经由中继装置20的中继将控制数据发送到被控制设备30A或者30B。
另一方面,在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同的情况下,保持部12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被更新,包含更新后的参数的新的控制包被发送。然后,包含更新后的参数的控制数据经由中继装置20的中继被发送到被控制设备30A或者30B。另外,在仅保持部12以及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中的一组参数不同的情况下,保持部12也可以只更新该不同的参数。
另外,控制装置10也能够指定将控制包所含的控制数据发送到连接于中继装置20的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哪一个的被控制设备。在该情况下,取代上述说明过的控制包60,使用图6所示的控制包60A。
如图6所示,控制包60A除了控制包60所含的各字段之外,还包含IF编号64的字段。
IF编号64表示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发送该控制包60A的通信IF。
在该情况下,判定部13在步骤S103的判定中,对于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控制包60A所含的IF编号64的通信IF,判定参数是否一致。图5中的其他处理如上述说明所述。
如此,在控制装置10指定向连接于中继装置20的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哪一个的被控制设备发送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中继装置不能向适当的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数据、或者产生招致被控制设备的误动作的不良情况。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的每一个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一致时,从中继装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数据。换言之,在中继装置与控制装置中两组参数的至少一方不一致时,能够防止从中继装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数据。由此,能够防止中继装置不能向适当的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或者产生招致被控制设备的误动作的不良情况。如此,通信系统能够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另外,利用中继装置所具有的硬件开关保持两组参数。硬件开关对于用户来说直观且容易简单地操作,另一方面,原则上不能通过信息处理来变更。因此,能够防止:在由于基于用户的操作并利用硬件开关变更参数从而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所保持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控制装置所保持着的参数与硬件开关所示的参数匹配,从而导致在参数不一致的状态下从中继装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数据。
另外,由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的每一个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否一致的判断。通信系统能够基于这种具体构成,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的每一个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的至少一方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通过从中继装置取得两组参数并保持,由此能够消除参数的不一致,并在消除后将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
另外,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的每一个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的至少一方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控制装置向用户通知。由此,能够向用户提示参数不一致的情况,催促用户进行适当的行动。
另外,在对遵循EtherCAT标准的网络中的通信和串行通信进行中继的通信系统中,能够抑制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的不良情况的产生的通信系统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继装置中进行参数的一致判定而并非在控制装置中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2的构成的框图。
如图7所示,通信系统2具备控制装置10A和中继装置20A。另外,通信系统2被连接于被控制设备30A以及30B。
控制装置10A以及中继装置20A分别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10以及中继装置20相同的功能,但由中继装置20A而并非控制装置10A进行参数的一致判定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10A具备通信IF11、保持部12A、提示部13A、以及发送部14。控制装置10A在不具备实施方式1的判定部13这一点与控制装置10不同。另外,保持部12A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的保持部12的动作不同。
保持部12A与实施方式1的保持部12相同,也保持通信IF21A以及21B每一个的通信所使用的两组参数。保持部12A若从中继装置20A的保持部23经由通信IF11提供参数,则重新保持被提供的参数,从而更新所保持着的参数。
中继装置20A具备通信IF21A、21B以及22、保持部23、中继部24、以及判定部25。
中继装置20A在具备判定部25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中继装置20不同。
判定部25是判定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否一致的处理部。判定部25取得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并判定取得的参数与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否一致。该判定也称作一致判定。判定部25取得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通过取得从控制装置10A接收的控制包中所含的参数来完成的。
在上述一致判定中,在判定为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利用中继部24中继从控制装置10A接收到的控制包。由此,中继部24接收控制命令并向被控制设备发送是在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一致时进行的。
另外,判定部25也可以具有对用户提示信息的提示部25A。提示部25A例如是LED指示器等。提示部25A在上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的至少一部分不一致的情况下,向用户提示错误。例如提示部25A通过LED指示器的发光示出发生了错误。另外,提示部25A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的判定部13那样为显示画面或者扬声器等。
下面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通信系统2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2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中,发送部14生成控制包并进行发送。生成的控制包包含在当前时刻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该参数并不一定与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一致。
在步骤S202中,中继装置20A的判定部25接收在步骤S201中由控制装置10A发送出的控制包,判定接收到的控制包中所含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否一致。在判定为上述两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02中的“是”)进入步骤S203,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步骤S202中的“否”)进入步骤S211。
在步骤S203中,中继装置20A的中继部24从保持部23取得通信IF21A以及21B分别所设定的参数,从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设定有与在步骤S201中接收到的控制包所含的参数一致的参数的通信IF中将上述控制包所含的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一旦结束步骤S203,就结束图8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
在步骤S211中,判定部25进行错误处理。在错误处理中,例如提示部25A通过LED指示器的发光示出发生了错误,从而向用户提示错误。如此由提示部25A提示错误,从而能够催促用户进行适当的行动。另外,判定部25也可以将表示发生了错误的错误通知向控制装置10A发送。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211。
在步骤S212中,提示部13A进行错误处理。在错误处理中,例如提示部13A将表示发生了错误的图像显示于显示画面、通过LED指示器的发光示出发生了错误、或从扬声器输出表示发生了错误的声音,从而向用户提示错误。如此由提示部13A提示错误,从而能够催促用户进行适当的行动。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212。
在步骤S213中,判定部25将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向控制装置10A发送。
在步骤S214中,保持部12A接收在步骤S213中发送来的两组参数。
在步骤S215中,保持部12A通过重新保持在步骤S214中接收到的两组参数,从而将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更新。
在步骤S216中,控制装置10A的发送部14生成包含在步骤S214中更新后的参数的控制包并向中继装置20A发送。
在步骤S217中,由中继装置20A接收在步骤S216中发送来的控制包。中继装置20A的中继部24从保持部23取得通信IF21A以及21B分别所设定的参数,从通信IF21A以及21B中的、设定有与在步骤S216中接收到的控制包所含的参数一致的参数的通信IF中,将上述控制包所含的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发送。一旦结束步骤S217,就结束图8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处理,在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不更新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地、经由中继装置20A的中继将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30A或者30B发送。
另一方面,在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和保持部23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保持部12A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的更新,并发送包含更新后的参数的新的控制包。然后,包含更新后的参数的控制数据经由中继装置20A的中继而被发送到被控制设备30A或者30B。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由中继装置进行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的每一个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是否一致的判断。通信系统基于这种具体构成,能够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的每一个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从中继装置取得两组参数并进行保持,从而能够消除参数的不一致,并在消除后将控制数据向被控制设备进行发送。
另外,在控制装置与中继装置的每一个所保持着的两组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控制装置向用户通知。由此,能够向用户提示参数不一致的情况,能够催促用户进行适当的行动。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对本实施方式实施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各种变形的方式、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而构建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抑制中继网络通信与串行通信而进行的被控制设备的控制中产生不良情况的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可应用于控制工业设备的控制系统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 通信系统
10、10A 控制装置
11、21A、21B、22 通信IF
12、12A、23 保持部
13、25 判定部
13A、25A 提示部
14 发送部
20、20A 中继装置
24 中继部
30A、30B 被控制设备
51、52 双列直插封装开关
60、60A 控制包
61 目的地地址
62 参数
63 控制数据
64 IF编号
CA、CB 串行通信线缆
N 网络

Claims (11)

1.一种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该通信系统具备通过网络被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中继装置,用于控制多个被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具备:
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能够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的每一个;以及
第一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参数,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每一个被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第二保持部,该第二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二参数,所述多个第二参数的每一个被确定过为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
所述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控制数据,该控制数据包含所述多个第二参数中的一个第二参数;
(b)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中继装置的至少一方进行所述一个第二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一参数中的一个第一参数是否一致的一致判定;以及
(c)在通过所述一致判定而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装置通过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二参数的接口,发送通过所述(a)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部包含硬件开关,所述硬件开关的状态表示所述第一参数,通过用户的操作能够变更该硬件开关的状态,
在所述(b)中,使用由所述硬件开关的状态所示的所述第一参数,来进行所述一致判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b)中,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中继装置取得所述一个第一参数,所述控制装置使用取得的所述一个第一参数进行所述一致判定,
在所述(a)中,在所述(b)的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所述控制数据,
在所述(c)中,接收通过所述(a)发送出的所述控制数据,并发送所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含如下步骤:
(d)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将在所述(b)中从所述中继装置取得的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作为新的第二参数保持于所述第二保持部,
在所述(a)中,所述控制装置将包含所述新的第二参数的所述控制数据向中继装置发送,
在所述(c)中,所述中继装置利用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一参数的接口,发送通过所述(a)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包含所述新的第二参数的所述控制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d)中,进一步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由所述控制装置所具备的提示部向用户提示错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b)中,所述中继装置使用通过所述(a)发送来的所述控制数据中所含的所述一个第二参数进行所述一致判定,
在所述(c)中,在所述(b)的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装置发送通过所述(a)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含如下步骤:
(d)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至少一个,并作为新的第二参数保持于所述第二保持部;
(e)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包含所述新的第二参数的新的控制数据;以及
(f)所述中继装置利用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一参数的接口,发送通过所述(e)从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新的控制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g)中,进一步在所述一致判定中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下,由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中继装置的至少一方所具备的提示部向用户提示错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中继装置通过遵循注册商标为EtherCAT的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的标准的网络而被连接,
所述多个接口和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通过串行通信线缆而被连接。
10.一种通信系统,具备通过网络而被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中继装置,用于控制多个被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具备:
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能够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的每一个;以及
第一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参数,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每一个被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第二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二参数,所述多个第二参数的每一个被确定过为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以及
发送部,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包含所述多个第二参数中的一个第二参数的控制数据,
所述中继装置以及所述控制装置的一方还具备判定部,该判定部进行所述一个第二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一参数中的一个第一参数是否一致的一致判定,
所述中继装置还具备中继部,在通过所述一致判定而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部通过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二参数的接口,发送从所述发送部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11.一种中继装置,通过网络连接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多个被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具备:
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能够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个被控制设备的每一个;以及
第一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参数,所述多个第一参数的每一个被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第二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二参数,所述多个第二参数的每一个被确定过为使用于所述多个接口的每一个进行的通信;以及
发送部,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包含所述多个第二参数中的一个第二参数的控制数据,
所述中继装置还具备:
判定部,进行所述一个第二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一参数中的一个第一参数是否一致的一致判定;以及
中继部,在通过所述一致判定而判定为所述一个第一参数与所述一个第二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装置通过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设定有所述一个第二参数的接口,发送从所述发送部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数据。
CN201880081823.8A 2017-12-21 2018-12-14 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Active CN111492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4994 2017-12-21
JP2017244994 2017-12-21
PCT/JP2018/046187 WO2019124275A1 (ja) 2017-12-21 2018-12-14 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631A true CN111492631A (zh) 2020-08-04
CN111492631B CN111492631B (zh) 2023-05-16

Family

ID=66994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1823.8A Active CN111492631B (zh) 2017-12-21 2018-12-14 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6336B2 (zh)
JP (1) JP6879527B2 (zh)
CN (1) CN111492631B (zh)
TW (1) TWI771542B (zh)
WO (1) WO20191242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2343A1 (en) * 2020-01-31 2021-08-05 Hach Lange Gmbh Serial command protocol encapsulating wire transfer protocol
CN114900843B (zh) * 2022-05-11 2024-04-02 梁思婷 一种拨码中继配置方法及拨码中继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749A (ja) * 1988-07-04 1990-01-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制御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回線制御情報設定方式
JPH05276213A (ja) * 1992-03-25 1993-10-22 Fujitsu Ltd 伝送装置のパラメータ自動認識・自動設定方式
JP2010146437A (ja) * 2008-12-22 2010-07-01 Canon It Solutions Inc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007115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华南理工大学 无人直升机中继数据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149716A1 (en) * 2014-11-24 2016-05-26 Rajiv Nelson Raj Remo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Utility Applian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0196A (en) * 1994-02-02 2000-05-30 Mitsubishi Semiconductor America, Inc. Protocol converter controller having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JPH0811074A (ja) * 1994-06-29 1996-01-16 Fanuc Ltd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JP3636399B2 (ja) * 1996-05-29 2005-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ロトコル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トコル変換方法
JP3549676B2 (ja) * 1996-07-24 2004-08-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id自動割付方式
JP2001308948A (ja) 2000-04-25 2001-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方法
JP2002055708A (ja) * 2000-08-09 2002-02-20 Asahi Kankyo System Kk 醗酵監視装置
JP3692083B2 (ja) * 2002-01-24 2005-09-07 株式会社東芝 ダイヤルアップ機能付き通信装置
US20050122957A1 (en) * 2002-11-22 2005-06-09 Michiko Ambe Router, traffic volum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ffic control program recorde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7577688B2 (en) * 2004-03-16 2009-08-18 Onsto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ovement of file services in a clustered environment
US8935435B2 (en) * 2007-07-06 2015-01-13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us-networked devices via an open field bus
US8219214B1 (en) * 2008-03-18 2012-07-10 Mimlitz James E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protocol converter
EP2194656B1 (en) * 2008-12-03 2014-06-25 ABB Research Ltd. Electrical pow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JP5358736B2 (ja) * 2009-11-10 2013-1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複数のコントローラを備えた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JP5194307B2 (ja) 2010-07-14 2013-05-08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デバイスサーバ
KR101753201B1 (ko) * 2011-03-01 2017-07-04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통신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5035480B1 (ja) * 2012-01-27 2012-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中継装置、データ送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6113615B2 (ja) * 2013-09-19 2017-04-12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電力変換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WO2015075930A1 (en) * 2013-11-19 2015-05-28 Wacom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k data generation, ink data rendering, ink data manipulation and ink data communication
US9606316B1 (en) * 2014-05-01 2017-03-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CN104076788B (zh) * 2014-06-27 2017-01-04 清华大学 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继电器的控制方法及网络
US20160105326A1 (en) * 2014-10-13 2016-04-14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Aircraft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responsibility for compatibility confirmation
JP6519239B2 (ja) * 2015-03-12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443190B2 (ja) * 2015-04-06 2018-12-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277719B2 (en) * 2015-06-17 2019-04-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TU seri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JP6638489B2 (ja) * 2016-03-14 2020-01-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717026B2 (ja) * 2016-04-19 2020-07-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中継装置、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749A (ja) * 1988-07-04 1990-01-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制御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回線制御情報設定方式
JPH05276213A (ja) * 1992-03-25 1993-10-22 Fujitsu Ltd 伝送装置のパラメータ自動認識・自動設定方式
JP2010146437A (ja) * 2008-12-22 2010-07-01 Canon It Solutions Inc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149716A1 (en) * 2014-11-24 2016-05-26 Rajiv Nelson Raj Remo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Utility Appliances
CN105007115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华南理工大学 无人直升机中继数据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4275A1 (ja) 2019-06-27
JP6879527B2 (ja) 2021-06-02
CN111492631B (zh) 2023-05-16
US11496336B2 (en) 2022-11-08
TW201929457A (zh) 2019-07-16
JPWO2019124275A1 (ja) 2020-10-22
US20210184892A1 (en) 2021-06-17
TWI771542B (zh)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6562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9114085A (ja) 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11492631A (zh) 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通信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JP2017041747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4365070A (zh) 多链接透明互连局域网问候的最优化
CN104301132A (zh) 网络可配置的工业装置
US20150003291A1 (e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7409132B (zh) 软件定义网络控制信令动态配置流分割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US1121833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rver switching method
US2015000979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relay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373700B (zh) 通信系统、被控制设备以及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090080393A1 (en)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94551B2 (en) Modular industrial auto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modular industrial automation device
US20180183709A1 (en) Communication n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7119883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KR20120109587A (ko) 라우팅 정보 생성 장치, 라우팅 정보 생성 방법 및 라우팅 정보 생성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 매체
WO2018225138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方法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2017108247A (ja) 通信システム
EP3224997A1 (en)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5206609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ッチ
CN116055228B (zh) 一种数据平面构建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188636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181367A1 (ja) 装置、制御システム、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18734A (ja) 通信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098212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ツリーの構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