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158A -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158A
CN111492158A CN201780097760.0A CN201780097760A CN111492158A CN 111492158 A CN111492158 A CN 111492158A CN 201780097760 A CN201780097760 A CN 201780097760A CN 111492158 A CN111492158 A CN 111492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passage
pressure
switching valve
pr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77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2158B (zh
Inventor
豊田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92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2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1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only one flange of each pulley bein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06Layout of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s, e.g.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2061/6604Special control feature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使用于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变速机构、连通变速机构的PRI带轮油室和SEC带轮油室的第一油路、设置在第一油路的电动油泵、从电动油泵与PRI带轮油室之间的第一油路分支并与油罐连通的第二油路、设置在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之间的分支点的切换阀、从电动油泵与SEC带轮油室之间的第一油路分支直至切换阀的第三油路,切换阀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换。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切换阀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使第三油路与第一油路的初级带轮油室侧的油压差的大小比阈值小。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JP4299068B中,公开了在连通初级带轮油室及次级带轮油室的油路中设置有变速用的电动油泵的带式无级变速器。JP4299068B的技术具备用于将变速用的电动油泵作为初始压而使用的切换阀。
在上述技术中,考虑设置切换阀,以将在初级带轮油室给排油的回路从利用电动油泵进行给排的回路切换到利用电磁阀等该电动油泵以外的促动器进行给排的回路。
但是,在切换阀的切换时,如果在切换阀的切换之前用于给排油的回路和切换阀的切换之后用于给排油的回路之间存在油压差,则可能发生急剧的油压变动。其结果是,有可能会发生无意图的变速以及滑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动力传递装置,在使电动油泵在变速用和初始压用之间切换的切换阀的切换时,能够防止在无级变速机构中发生无意图的变速以及滑动。
本发明的某一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无级变速机构,其在驱动源与驱动轮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第一油路,其连通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初级带轮油室与次级带轮油室;电动油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其从所述电动油泵与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之间的所述第一油路分支并与油槽连通;切换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的分支点;第三油路,其从所述电动油泵与所述次级带轮油室之间的所述第一油路分支直至所述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换,该第一位置为使所述第一油路为连通状态的位置,该第二位置为使所述第二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次级带轮油室侧为连通状态,且使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侧为连通状态的位置,其中,在使所述切换阀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使所述第三油路与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侧的油压差的大小比规定的阈值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与上述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对应的动力传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2A是切换阀的切换位置的说明图的第一图。
图2B是切换阀的切换位置的说明图的第二图。
图3是用流程图表示控制器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4A是表示时序图的第一例的图。
图4B是表示时序图的第二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变速器1是带式无级变速器,与构成车辆驱动源的发动机ENG一起搭载在车辆上。向变速器1输入来自发动机ENG的旋转。发动机ENG的输出旋转经由具有锁止离合器LU的液力变矩器TC等输入到变速器1。变速器1以与变速比对应的旋转输出输入旋转。
变速器1具有变速机构2和油压回路3。
变速机构2设置在连结发动机ENG和未图示的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在它们之间进行动力传输。变速机构2是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并具有:初级带轮21、次级带轮22、卷挂在初级带轮21和次级带轮22上的带23。
变速机构2通过分别变更初级带轮21与次级带轮22的槽宽度,变更带23的卷挂直径而进行变速。以下,将初级称为PRI,将次级称为SEC。
PRI带轮21具有:固定带轮21a、可动带轮21b、以及PRI带轮油室21c。在PRI带轮21中,向PRI带轮油室21c供油。利用PRI带轮油室21c的油,当可动带轮21b移动时可变更PRI带轮21的槽宽度。
SEC带轮22具有:固定带轮22a、可动带轮22b、以及SEC带轮油室22c。在SEC带轮22中,向SEC带轮油室22c供油。利用SEC带轮油室22c的油,当可动滑轮22b移动时可变更SEC带轮22的槽宽度。
带23卷挂在由PRI带轮21的固定带轮21a和可动带轮21b形成的呈V字形的滑轮面、以及由SEC带轮22的固定带轮22a和可动带轮22b形成的呈V字形的滑轮面上。带23由利用作为SEC带轮油室22c的油压的SEC压Psec产生的带夹持力保持。
油压回路3除了PRI带轮油室21c及SEC带轮油室22c之外,还具有:机械油泵31、电动油泵32、单向阀33、主压(线路压)调整阀34、主压电磁阀35、切换阀36、油罐37、先导阀38、离合器压电磁阀39、离合器40、T/C油压系统41、PRI压电磁阀42。这些结构与油路一起如下所示构成油压回路3。
PRI带轮油室21c和SEC带轮油室22c通过第一油路R1连通。机械油泵31经由机械油泵31的排出侧油路Rout与第一油路R1连接。机械油泵31是利用发动机ENG的动力驱动的机械式油泵,如双点划线模式化地表示结合状态所示,经由动力传递部件与液力变矩器TC的叶轮结合。
在排出侧油路Rout设置有单向阀33。单向阀33阻止流向机械油泵31方向的油流动,允许流向其相反方向的油流动。在排出侧油路Rout的单向阀33的下游侧的部分连接有主压调整阀34。
主压调整阀34将由机械油泵31供给的油调压到主压PL。主压调整阀34对应主压电磁阀35生成的电磁阀压而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压PL作为SEC压Psec供给SEC带轮油室22c。
在第一油路R1设有电动油泵32和切换阀36。电动油泵32设置在第一油路R1中的比连接排出侧油路Rout的地点即第一地点C1更靠近PRI带轮油室21c侧的部分。电动油泵32可沿正转及反转方向旋转。正转方向具体为向PRI带轮油室21c侧供油的方向,反转方向为向SEC带轮油室22c侧供油的方向。
切换阀36设置在第一油路R1中的电动油泵32和PRI带轮油室21c之间的部分。切换阀36构成为作为切换位置包括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并可切换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关于切换阀36的切换位置将在后面叙述。
电动油泵32通过第二油路R2与油罐37连通。第二油路R2具体连接到油罐37内的过滤器37a。第二油路R2包括:连通油罐37和切换阀36的油路、第一油路R1中的切换阀36与电动油泵32之间的部分。前者的油路成为不经由与切换阀36连接的其他油路的油路。切换阀36被设置为连接它们的结果是成为进而设置在第二油路R2的形式。
第二油路R2具体连接到电动油泵32的PRI带轮油室21c侧的油出入口32a。第一油路R1中的切换阀36与电动油泵32之间的部分兼作第二油路R2的一部分。在第二油路R2中的比切换阀36更靠近油罐37侧的部分,经由吸入侧油路Rin与机械油泵31连接。
这样的第二油路R2和切换阀36可以把握如下。即,第二油路R2可以作为从电动油泵32和PRI带轮油室21c之间的第一油路R1分支并与油罐37连通的油路来把握。另外,切换阀36可以作为设置在第一油路R1和第二油路R2的分支点的切换阀来把握。
油罐37是储存机械油泵31、电动油泵32所供给的油的油槽,经由过滤器37a从油罐37吸油。油罐37也可以由多个油槽构成。
电动油泵32通过离合器油路RCL与离合器40连通,具体是与离合器40的离合器油室40a连通。离合器油路RCL包括第一油路R1中的电动油泵32和第二地点C2之间的部分。第二地点C2是第一油路R1中的电动油泵32与第一地点C1之间的地点。离合器油路RCL还包括连通第二地点C2和离合器40的油路。
离合器油路RCL具体地连接到电动油泵32的SEC带轮油室22c侧的油出入口32b。第一油路R1中的电动油泵32和第二地点C2之间的部分兼作离合器油路RCL的一部分。离合器油路RCL成为不经由第二油路R2的油路。
离合器40通过向离合器油室40a供油而联接,通过将油从离合器油室40a排出而释放。离合器40与变速机构2一起在发动机ENG和驱动轮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离合器40切断连结发动机ENG和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离合器40构成变速机构2以外的油压设备。
在离合器油路RCL中的从第一油路R1分支出的部分设置有先导阀38。另外,在离合器油路RCL中的先导阀38和离合器40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离合器压电磁阀39。先导阀38对从第一油路R1供给的油进行减压。离合器压电磁阀39调整供给离合器40的供给油压,即调整离合器油室40a的油压PCL
从离合器油路RCL进一步分支出PRI油路RPRI并与PRI带轮油室21c连通。PRI油路RPRI包括:连通离合器油路RCL和切换阀36的油路、以及第一油路R1中的切换阀36和PRI带轮油室21c之间的部分。前者的油路成为不经由与切换阀36连接的其他油路的油路。切换阀36被设置为连接这些的结果是进而成为设置在PRI油路RPRI的形式。
PRI油路RPRI具体是从离合器油路RCL中的先导阀38和离合器压电磁阀39之间的部分分支。另外,在PRI油路RPRI设置有PRI压电磁阀42。PRI压电磁阀42是对供给到PRI带轮油室21c的油进行调压的调压阀,设置在PRI油路RPRI中的切换阀36和离合器油路RCL之间的部分。第一油路R1中的PRI带轮油室21c和切换阀36之间的部分兼作PRI油路RPRI的一部分。
这样的PRI油路RPRI,能够与离合器油路RCL的一部分(具体为第二地点C2及PRI油路RPRI分支的地点间的离合器油路RCL)一起,可以作为从电动油泵32和SEC带轮油室22c之间的第一油路R1分支直至切换阀36的第三油路R3来把握。
此外,在油压回路3中,分别设置有从离合器油路RCL中的先导阀38和离合器压电磁阀39之间的部分分支并与主压电磁阀35和T/C油压系统41连接的油路。
主压电磁阀35生成对应主压PL的指令值的电磁阀压,并供给到主压调整阀34。T/C油压系统41是包含锁止离合器LU的液力变矩器TC的油压系统,从主压调整阀34排出的油也供给T/C油压系统41。
在这样构成的油压回路3中,机械油泵31向SEC带轮油室22c供给SEC压Psec,电动油泵32控制PRI带轮油室21c的油的出入。机械油泵31用于带23的保持,电动油泵32用于变速。
即,作为变速原理,通过电动油泵32使油从PRI带轮油室21c及SEC带轮油室22c的一方移动到另一方,从而进行变速。
车辆中还设置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构成为具有变速器控制器11和发动机控制器12。
向变速器控制器11中输入来自用于检测变速机构2的输入侧的转速的旋转传感器51、用于检测变速机构2的输出侧的转速的旋转传感器52、用于检测PRI带轮油室21c的油压即PRI压Ppri的压力传感器53、以及用于检测SEC压Psec的压力传感器54的信号。旋转传感器51具体检测PRI带轮21的转速Npri。另外,旋转传感器52具体检测SEC带轮22的转速Nsec。变速器控制器11能够基于来自旋转传感器52的输入检测车速VSP。
另外,向变速器控制器11输入来自加速器开度传感器55、制动器传感器56、选择挡位检测开关57、发动机旋转传感器58、油温传感器59、以及油压传感器60的信号。
加速器开度传感器55检测表示加速器踏板的操作量的加速器开度APO。制动器传感器56检测制动器踏板踏力BRK。选择挡位检测开关57检测通过作为换挡器的变速杆的换挡操作的挡位RNG。发动机旋转传感器58检测发动机ENG的转速Ne。油温传感器59检测变速器1的油温TOIL。油温TOIL是在变速机构2作为工作油使用的油的温度。油压传感器60检测油压PCL
变速器控制器11与发动机控制器12可相互通信地连接。从发动机控制器12向变速器控制器11输入发动机扭矩信息Te。来自加速器开度传感器55以及发动机旋转传感器58的信号例如也可以经由发动机控制器12输入到变速器控制器11。
变速器控制器11基于输入的信号生成包含变速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油压回路3。在油压回路3中,基于来自变速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油泵32、主压电磁阀35、切换阀36、离合器压电磁阀39、PRI压电磁阀42等。由此,例如变速机构2的变速比被控制为与变速控制信号对应的变速比、即目标变速比。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变速器控制器11和发动机控制器12而构成的控制器10与变速器1一起构成动力传递装置。
接着,对切换阀36的切换位置进行说明。
图2A、图2B是切换阀36的切换位置的说明图。图2A表示切换位置即阀位置为第一位置P1的情况,图2B表示切换位置为第二位置P2的情况。
第一位置P1是使第一油路R1成为连通状态,使第二油路R2成为切断状态的切换位置。而且在第一位置P1,PRI油路RPRI也处于切断状态。其结果是,在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机械油泵31将油罐37的油供给SEC带轮油室22c以及离合器40,电动油泵32控制PRI带轮油室21c的油的出入。
第二位置P2是使第一油路R1成为切断状态,使第二油路R2成为连通状态的切换位置。而且在第二位置P2,PRI油路RPRI为连通状态。其结果是,在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电动油泵32与离合器40及PRI带轮油室21c连通,将油罐37的油供给离合器40及PRI带轮油室21c。
而且,在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PRI压电磁阀42对离合器油路RCL的油进行调压并供给到PRI带轮油室21c。因此,即使通过切换阀36切断第一油路R1,也能够进行变速机构2的变速。
进一步对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进行说明,在第一位置P1形成第一PRI回路CT1。第一PRI回路CT1是在第一位置P1形成的第一给排回路,作为在PRI带轮油室21c给排油的回路。第一PRI回路CT1具体构成为具有:电动油泵32、切换阀36、以及设置在电动油泵32及PRI带轮油室21c之间的各油路。
第一PRI回路CT1的油压是由电动油泵32控制的PRI侧压Pc1。PRI侧压Pc1是电动油泵32的PRI带轮油室21c侧,也就是油出入口32a侧的油压。PRI侧压Pc1具体通过第一PRI回路CT1形成时及切断时,由第一PRI回路CT1中的电动油泵32以及切换阀36之间的部分的油压来表示。
在第二位置P2形成第二PRI回路CT2。第二PRI回路CT2是在第二位置P2形成的第二给排回路,作为在PRI带轮油室21c给排油的回路。第二PRI回路CT2具体构成为具有:电动油泵32、先导阀38、PRI压电磁阀42、切换阀36、以及设置在电动油泵32及PRI带轮油室21c之间的各油路。
第二PRI回路CT2的油压是由PRI压电磁阀42控制的SOL压Pc2。SOL压Pc2是PRI压电磁阀42的PRI带轮油室21c侧,即PRI压电磁阀42的下游侧的油压。SOL压Pc2具体通过第二PRI回路CT2形成时及切断时,由第二PRI回路CT2中的PRI压电磁阀42以及切换阀36之间的部分的油压来表示。
这样的切换阀36,在第二油路R2和切换阀36如上所述能够把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如下的把握。即,切换阀36能够作为在至少使第一油路R1成为连通状态的第一位置P1、以及使第二油路R2和第一油路R1的SEC带轮油室22c侧成为连通状态,且使第三油路R3和第一油路R1的PRI带轮油室21c侧成为连通状态的第二位置P2的两个位置进行切换的切换阀来把握。
但是,在切换阀36的切换时,如果在第一PRI回路CT1和第二PRI回路CT2之间存在油压差ΔP,则可能发生急剧的油压变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进行下面说明的控制。
图3是用流程图表示控制器10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图。
在步骤S1中,控制器10判断转速Nmpˊ是否小于规定转速Nmp1。转速Nmpˊ是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时的机械油泵31的转速Nmp。规定转速Nmp1是用于判断排出流量Qmpˊ是否小于必要流量Qr的判断值,被预先设定。排出流量Qmpˊ是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时的机械油泵31的排出流量Qmp。规定转速Nmp1具体为可变值,油温TOIL越高设定得越大。
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时包括实际情况、即实际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机械油泵31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下,排出流量Qmpˊ小于必要流量Qr的状况下,由于是利用机械油泵31的供油,油的流量不足。
因此,这种状况可以说是应将电动油泵32用作初始压用,并请求切换阀36的动作的状况。因此,在步骤S1中,通过判断转速Nmpˊ是否小于规定转速Nmp1,判断是否为请求切换阀36的动作的状况。在转速Nmpˊ为规定转速Nmp1的情况下,也可以包含在步骤S1的肯定判断中。对于下一步骤S2的判断也同样。
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时还包括假定的情况,即由来自发动机ENG的动力驱动的机械油泵31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的情况。关于这种情况,将利用图4B进一步在后面叙述。
转速Nmpˊ小于规定转速Nmp1换言之可以说是车速VSP小于规定车速VSP1。规定车速VSP1可以预先设置为与规定转速Nmp1相同的判断值。如果在步骤S1中判断为否,则处理暂时结束,如果在步骤S1中判断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2中,控制器10判断油压差ΔP是否小于阈值ΔP1。油压差ΔP是在PRI带轮油室21c给排油的回路,是切换阀36切换前形成的回路即切换前PRI回路,以及切换阀36切换后形成的回路即切换后PRI回路之间的油压差,为绝对值。
例如,在切换阀36从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P1切换到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切换前PRI回路是第一PRI回路CT1,切换后PRI回路是第二PRI回路CT2。另外,在该情况下,油压差ΔP具体被认为是在时间上是切换阀36切换前的油压差。
因此,在该情况下,油压差ΔP为切换阀36切换前,即第一位置P1时的PRI侧压Pc1与SOL压Pc2之间的油压差的大小。阈值ΔP1被预先设定为切换阀36的切换时油压变动收束在允许范围内的油压差ΔP的临界值。这种油压差ΔP可以说是第一油路R1的PRI带轮油室21c侧和第三油路R3之间的油压差。如果在步骤S2中判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3中,控制器10增加第一PRI回路CT1以及第二PRI回路CT2中的切换阀36的切换之前油压较低侧的回路的油压。换言之,在步骤S3中,增加第一油路R1的PRI带轮油室21c侧及第三油路R3中的切换阀36的切换之前油压较低侧的油路的油压,即增加PRI侧压Pc1及SOL压Pc2中的较低侧的油压。
在进行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的切换阀36的切换的情况下,在切换阀36的切换前油压较低侧的回路是第二PRI回路CT2。在第二PRI回路CT2中,在切换阀36的切换之前,切换阀36使回路成为断开状态并且使PRI压电磁阀42排放油的结果是由于SOL压Pc2在表压上变为零。
在步骤S3中,控制器10具体地以规定斜率α使油压较低侧的回路的油压增加。斜率换言之是表示相对于时间的油压变化的倾斜度。在步骤S3中通过进行油压的增加,油压差ΔP向小于阈值ΔP1的方向变化。在步骤S3之后,返回步骤S2。
之后,在直到步骤S2中判断为是为止的期间,在步骤S3中进行油压的增加。并且,当油压差ΔP变为比阈值ΔP1小时,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处理结束。
图4A是表示与图3的流程图对应的时序图的第一例的图。图4A表示进行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的切换阀36的切换的情况。在图4A中,作为该情况具体表示使发动机ENG惯性停止的状态下减速及停车的情况。惯性停止在下一个惯性停止条件成立时执行,在下一个惯性停止解除条件成立时解除。
即,惯性停止条件是包括车速VSP小于规定车速VSP2、没有加速器踏板的踏入、存在制动器踏板的踏入、以及由变速器1选择了前进挡位等的条件。规定车速VSP2例如被设定为锁止离合器LU被释放的车速VSP。惯性停止解除条件例如是构成惯性停止条件的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成立。
在时刻T11,切换阀36的切换位置位于第一位置P1。因此,在时刻T11,形成了第一PRI回路CT1,由PRI侧压Pc1构成PRI压Ppri。另外,油压的图示不一致是为了避免图示的重合。另一方面,在第二PRI回路CT2中,通过PRI压电磁阀42进行油的排放,因此SOL压Pc2在表压上变为零。
在时刻T11,机械油泵31的转速Nmpˊ高于规定转速Nmp1。机械油泵31在停车之前直到锁止离合器LU被释放为止,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因此,转速Nmpˊ成为与转速Npri相对应的转速,并且成为与转速Nmp相同。
在时刻T12,转速Nmpˊ小于规定转速Nmp1。另一方面,PRI侧压Pc1为PRI压Ppri,SOL压Pc2在表压上为零,PRI侧压Pc1和SOL压Pc2之间的油压差ΔP大于阈值ΔP1。因此,在时刻T12,PRI侧压Pc1以及SOL压Pc2中油压较低侧的SOL压Pc2开始增加。SOL压Pc2以规定斜率α增加。
在时刻T13,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由此,即使切换切换阀36,也不会发生急剧的油压变动。之后,SOL压Pc2在切换阀36的切换后应构成PRI压力Ppri,增加至PRI压Ppri。
在时刻T14,进行切换阀36向第二位置P2的切换。在时刻T14,具体地发送切换阀36向由虚线表示的第二位置P2切换的指令。其结果是,与此相对应,实线所示的切换阀36的切换位置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从第一位置P1变化到第二位置P2。
当切换位置的实际位置从第一位置P1变化到第二位置P2时,通过切换阀36,第一PRI回路CT1被切断,另一方面形成第二PRI回路CT2。此时,电动油泵32和油罐37成为连通状态,PRI侧压Pc1在表压上变为零。另外,SOL压Pc2构成PRI压Ppri。
在该示例中,对应这样的切换阀36的切换,发生SEC压Psec的油压变动。但是,在切换阀36的切换前的时刻T13,由于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因此SEC压Psec的油压变动收束在允许范围内。
图4B是表示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对应的时序图的第二例的图。图4B表示进行从第二位置P2到第一位置P1的切换的情况。在图4B中,作为这种情况,具体表示从使发动机ENG怠速停止的状态启动而使车辆起步的情况。怠速停止在下一个怠速停止条件成立时执行,在下一个怠速停止解除条件成立时解除。
即,怠速停止条件例如包括:车速VSP为零、没有加速器踏板的踏入、存在制动器踏板的踏入、变速器1的选择挡位是允许执行怠速停止的许可挡位。怠速停止解除条件例如是构成怠速停止条件的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均不成立。
在时刻T21,切换阀36的切换位置为第二位置P2。在该示例中,油压差ΔP具体为时间上的切换阀36切换前后的油压差,切换前PRI回路为第二PRI回路CT2,切换后PRI回路为第一PRI回路CT1。并且,第一PRI回路CT1的油压为PRI侧压Pc1,切换阀36切换后控制为PRI压Ppri。因此,如果在切换阀36切换前将SOL压Pc2控制为PRI压Ppri,就能够缩小油压差ΔP。
因此,在该示例中,在切换阀36切换前的怠速停止中,将电动油泵32用作初始压泵,将SOL压Pc2控制为PRI压Ppri。由此,在切换阀36的切换之前,使油压差ΔP成为阈值ΔP1以下。该情况下,在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1以及步骤S2中判断为是。
将SOL压Pc2控制为PRI压Ppri是指,换言之可以说是以SOL压Pc2构成PRI压Ppri。另外,由于PRI压Ppri被控制为PRI压Ppri的目标值,因此,将SOL压Pc2控制为PRI压Ppri是指,可以说是将SOL压Pc2控制为PRI压Ppri的目标值。在该示例中,PRI压Ppri的目标值在切换阀36的切换前被设定为切换阀36的切换后的PRI压Ppri的目标值。
综上所述,在时刻T21,由SOL压Pc2构成PRI压Ppri。另一方面,由于在第一PRI回路CT1中电动油泵32与油罐37连通,因此,PRI侧压Pc1在表压上变为零。另外,由于通过怠速停止而使发动机ENG停止,因此机械油泵31的转速Nmp及转速Nmpˊ为零。
在时刻T22,怠速停止解除条件成立,发动机ENG启动。在车辆起步时,由发动机ENG的动力驱动机械油泵31。因此,转速Nmp随着转速Ne而上升。另一方面,在车辆起步时,锁止离合器LU释放。因此,转速Nmpˊ成为与PRI带轮21的转速Npri相对应的转速,与转速Nmp不同。
在时刻T23,发动机ENG的启动结束。在时刻T24,对应发动机ENG的启动结束,进行切换阀36向第一位置P1的切换。由此,电动油泵32切换为变速用。
在从第二位置P2到第一位置P1的实际位置的变化中,随着切换阀36的切换,PRI压Ppri降低,另一方面PRI侧压Pc1增加。然后,当实际位置变为第一位置P1时,PRI侧压Pc1构成PRI压Ppri,PRI侧压Pc1和PRI压Ppri由电动油泵32控制为PRI压Ppri的目标值。
在时刻T25,PRI侧压Pc1和PRI压Ppri成为PRI压Ppri的目标值。其结果是,切换阀36切换时产生的油压变动收束。
在该示例中,对应于切换阀36的切换,发生这样的PRI压Ppri的油压变动。但是,由于在时刻T24的切换阀36的切换之前,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因此PRI压Ppri的油压变动收束在允许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时刻T25,转速Nmpˊ变为小于规定转速Nmp1。因此,在由来自发动机ENG的动力驱动的机械油泵31变为由来自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的情况下,即在上述假定的情况下,通过机械油泵31的供油中,油的流量变得不足。因此,这样的状况也可以说是应将电动油泵32用作初始压用,请求切换阀36的动作的状况。
因此,在该示例中,在转速Nmpˊ为规定转速Nmp1以下的期间内,即使在切换阀36切换之后,也将SOL压Pc2维持为PRI压Ppri的目标值,由此,在切换阀36的切换之后,也准备进一步的切换,使油压差ΔP成为阈值ΔP1以下。由此,在进一步切换之前,作为切换前的PRI侧压Pc1和SOL压Pc2的油压差的大小的油压差ΔP被设定为阈值ΔP1以下。
在时刻T26,转速Nmpˊ比规定转速Nmp1高,成为不是请求切换阀36的动作的状况。因此,SOL压Pc2不能维持为PRI压Ppri的目标值,通过PRI压力电磁阀42进行的油的排放,在表压上变为零。在切换位置为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上述图3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的否定判断之后,可以通过控制PRI压电磁阀42来进行这样的SOL压Pc2的设定。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变速机构2、第一油路R1、设置在第一油路R1中的电动油泵32、第二油路R2、切换阀36、以及第三油路R3,切换阀36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的这两个位置切换。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在使切换阀36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切换时,使油压差ΔP的大小小于阈值ΔP1。
根据该方法,由于在切换阀36的切换前使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因此,在切换阀36的切换时,能够防止在变速机构2中发生无意图的变速以及带滑动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加第三油路R3及第一油路R1的PRI带轮油室21c侧中的切换阀36的切换之前油压较低侧的油路的油压,而使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防止在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时发生带滑动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请求切换阀36的动作的状况下,使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抑制在变速机构2中发生无意图的变速以及带滑动,并且,能够在被请求时迅速地进行切换阀36的切换等适当地进行对应于请求的切换阀36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装置还具有机械油泵31,作为请求切换阀36的动作的状况,在机械油泵31的转速Nmpˊ小于规定转速Nmp1的情况下,使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根据这样的方法,在利用机械油泵31的供油中油的流量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对应于请求的切换阀36的切换。
但是,在利用机械油泵31供油中油的流量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将主压PL的实际压提高到指示压,实际压与指示压背离。
因此,作为请求切换阀36的动作的状况,在主压PL的实际压及指示压的差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油压差ΔP小于阈值ΔP1。该规定值可以作为与规定转速Nmp1相同的判断值而预先设定。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利用机械油泵31的供油中油的流量不足的情况,并且能够基于该情况进行切换阀36的切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是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对应的控制部通过由多个控制器构成的控制器10实现的情况。但是,动力传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对应的控制部,例如也可以通过变速器控制器11等单一的控制器实现。

Claims (6)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无级变速机构,其在驱动源与驱动轮之间进行动力传递;
第一油路,其连通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初级带轮油室与次级带轮油室;
电动油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
第二油路,其从所述电动油泵与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之间的所述第一油路分支并与油槽连通;
切换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的分支点;
第三油路,其从所述电动油泵与所述次级带轮油室之间的所述第一油路分支直至所述切换阀,
所述切换阀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换,该第一位置为使所述第一油路为连通状态的位置,该第二位置为使所述第二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次级带轮油室侧为连通状态,且使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侧为连通状态的位置,其中,
在使所述切换阀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使所述第三油路与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侧的油压差的大小比规定的阈值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通过使所述第三油路及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侧中的所述切换阀的切换之前油压低侧的油路的油压增加,使所述油压差的大小比所述规定的阈值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请求所述切换阀的动作的状况下,使所述油压差的大小比所述规定的阈值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具有机械式油泵,所述机械式油泵由所述驱动源驱动,并构成为可将所述油槽的油供给到所述次级带轮油室,
作为所述状况,在通过来自所述驱动轮侧的动力驱动时的所述机械式油泵的转速小于规定转速的情况下,使所述油压差的大小比所述规定的阈值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状况,在主压的实际压及指示压的差的大小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使所述油压差的大小比所述规定的阈值小。
6.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无级变速机构,其在驱动源与驱动轮之间进行动力传递;
第一油路,其连通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初级带轮油室与次级带轮油室;
电动油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
第二油路,其从所述电动油泵与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之间的所述第一油路分支并与油槽连通;
切换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的分支点;
第三油路,其从所述电动油泵与所述次级带轮油室之间的所述第一油路分支直至所述切换阀,
所述切换阀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换,该第一位置为使所述第一油路为连通状态的位置,该第二位置为使所述第二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次级带轮油室侧为连通状态,且使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侧为连通状态的位置,其中,
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在使所述切换阀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使所述第三油路与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初级带轮油室侧的油压差的大小比规定的阈值小。
CN201780097760.0A 2017-12-28 2017-12-28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Active CN111492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7327 WO2019130569A1 (ja) 2017-12-28 2017-12-28 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158A true CN111492158A (zh) 2020-08-04
CN111492158B CN111492158B (zh) 2021-08-10

Family

ID=67063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7760.0A Active CN111492158B (zh) 2017-12-28 2017-12-28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4317B2 (zh)
JP (1) JP6891978B2 (zh)
CN (1) CN111492158B (zh)
WO (1) WO201913056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3485A (ja) * 2006-05-08 2007-11-22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駆動装置
JP4299068B2 (ja) * 2003-07-14 2009-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機能拡大型車輌用変速駆動装置
JP2010096287A (ja) * 2008-10-17 2010-04-30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CN103370503A (zh) * 2011-02-15 2013-10-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油供应装置的控制装置
JP2016008631A (ja) * 2014-06-23 2016-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CN105984455A (zh) * 2015-03-19 2016-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6438981A (zh) * 2015-08-06 2017-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7429827A (zh) * 2015-03-26 2017-12-01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车辆用液压控制装置及液压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0371A (ja) * 2009-02-19 2010-09-0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6094581B2 (ja) * 2012-06-14 2017-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NL1039930C2 (en) * 2012-12-06 2014-06-10 Bosch Gmbh Robert Hydraulically actuated contin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a vehicular drive line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9068B2 (ja) * 2003-07-14 2009-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機能拡大型車輌用変速駆動装置
JP2007303485A (ja) * 2006-05-08 2007-11-22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駆動装置
JP2010096287A (ja) * 2008-10-17 2010-04-30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CN103370503A (zh) * 2011-02-15 2013-10-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油供应装置的控制装置
JP2016008631A (ja) * 2014-06-23 2016-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制御装置
CN105984455A (zh) * 2015-03-19 2016-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7429827A (zh) * 2015-03-26 2017-12-01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车辆用液压控制装置及液压控制方法
CN106438981A (zh) * 2015-08-06 2017-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30569A1 (ja) 2020-07-16
US11454317B2 (en) 2022-09-27
US20200347931A1 (en) 2020-11-05
JP6891978B2 (ja) 2021-06-18
CN111492158B (zh) 2021-08-10
WO2019130569A1 (ja)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9491B2 (en) Controller for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11149843B2 (en)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P3081829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001179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0296214B (zh) 用于车辆的控制器或动力传递系统
CN110345244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JP2008157282A (ja)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10663061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 drive-forc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CN111492158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US10234032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CN108779848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CN108779847B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WO2019131461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20200370640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19131463A1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EP3159581B1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19131462A1 (ja)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605358B2 (en)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JP6236850B2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019157969A (ja)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190852A (ja)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19190489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19152258A (ja)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9138406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9168063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