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006A - 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006A
CN111492006A CN201880081549.4A CN201880081549A CN111492006A CN 111492006 A CN111492006 A CN 111492006A CN 201880081549 A CN201880081549 A CN 201880081549A CN 111492006 A CN111492006 A CN 111492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owder
dispersion
organic solvent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15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田达也
细田朋也
山边敦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92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20Diluents or sol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halide (co)polymers, e.g. PVC, PVDC, PVF, PVD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02Making solutions, dispersions, lattices or gels by other methods than by solution, emulsion or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echniques
    • C08J3/09Making solutions, dispersions, lattices or gels by other methods than by solution, emulsion or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echniques in organic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6Ethers; Acetals; Ketals; Ortho-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1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8L27/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r tetrafluoro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 H05K3/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removed chemically or electrolytically, e.g. by photo-etch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分散性、分散稳定性、与清漆的混合性及涂布性优异的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分散液是包含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且粉末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分散液,其中,上述粉末包含具有来源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选自含羰基基团、羟基、环氧基及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

Description

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PTFE)等含氟聚合物的耐化学品性、拒水拒油性、耐热性、电特性等物性优异,提出了有效利用其物性的各种用途、及粉末、膜等各种使用形态(参照专利文献1~3)。
近年来,作为电子产品的印刷基板材料、特别是应对高频带区域的频率的印刷基板的绝缘材料,作为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角正切等电特性或耐受回流焊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含氟聚合物受到瞩目。
专利文献4记载了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作为上述绝缘材料,将PTFE和包含聚酰亚胺等其他绝缘树脂的清漆的混合物涂布在金属箔的表面上并进行干燥,制造形成有绝缘树脂层的金属层叠板,再对金属层叠板的金属箔进行蚀刻处理以形成传输线路。此外,作为用于形成上述清漆的PTFE分散液,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包含PTFE粉末的分散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62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142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017801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表2015-5091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6/15910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形态中,从所得的印刷基板的电特性的角度考虑,要求其他绝缘树脂与含氟聚合物在良好的状态下混合,但是该控制不容易。例如,在将包含其他绝缘树脂的清漆和含氟聚合物的粉末混合调制时,由于增稠,不仅混合本身变得困难,而且调制后的含氟聚合物的分散性也显著降低。
在专利文献5记载的形态中,分散液中的含氟聚合物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也不足够,其涂布性低。特别是当为了提高分散液的分散性而减少含氟聚合物的粉末的含量时,不仅其涂布性降低,而且所形成的绝缘层的物性也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异种树脂材料、其清漆的混合性优异、涂布性、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优异的包含四氟乙烯类聚合物的粉末的分散液。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内容。
[1]分散液,其为包含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且粉末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分散液,其中,上述粉末包含具有来源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选自含羰基基团、羟基、环氧基及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
[2]如[1]所述的分散液,其粘度为100~10000mPa·s,将在转速为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除以在转速为6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而算出的触变比为1.4~2.2。
[3]如[1]或[2]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有机溶剂是甲基乙基酮、甲苯、二甲苯、环己烷或甲基环己烷。
[4]如[1]所述的分散液,其粘度为50~3000mPa·s,将在转速为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除以在转速为6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而算出的触变比为1.0~1.5。
[5]如[1]或[4]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有机溶剂是环己酮、环戊酮、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2-吡咯烷酮。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粉末是体积基准累积50%径为0.05~4μm且体积基准累积90%径为8μm以下的粉末。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含氟聚合物是来源于四氟乙烯的单元相对于全部单元的合计的比例为90~99.89摩尔%的含氟聚合物。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含氟聚合物是还具有来源于选自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六氟丙烯及氟代烷基乙烯的至少一种单体的单元的聚合物。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含氟聚合物是还具有来源于具有选自含羰基基团、羟基、环氧基和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单体的单元的聚合物。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表面活性剂具有全氟烷基或全氟链烯基。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表面活性剂具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化四亚甲基、氨基、酮基、羧基或磺基。
[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中,上述粉末的含量是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为35~70质量%。
[13]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在金属膜上制膜形成树脂层,得到在表面具有树脂层的金属膜。
[14]如[13]所述的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树脂层的厚度为1~20μm。
[15]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为用上述[13]或[14]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金属层叠板,对上述金属膜进行蚀刻来形成图案电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与异种树脂材料、其清漆的混合性、涂布性、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优异的分散液,可提供用于制造电特性及耐热性等物性优异、与高频带范围的频率对应的印刷基板的金属层叠板的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以下术语的含义如下所述。
“粉末的体积基准累积50%径”可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求出。即,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粒度分布并以粒子的总体积为100%求出累积曲线、该累积曲线上累积体积达到50%的点处的粒径。本说明书中也将粉末的体积基准累积50%径记为“D50”。
“粉末的体积基准累积90%径”可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求出。即,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粒度分布并以粒子的总体积为100%求出累积曲线、该累积曲线上累积体积达到90%的点处的粒径。本说明书中也将粉末的体积基准累积90%径记为“D90”。
“熔点”是指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测定的熔解峰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
“分散液的粘度”是指使用B型粘度计,在室温下(25℃)、在转速为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值。重复3次测定,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分散液的触变比”是指将在转速为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η1除以在转速为6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η2而算出的值。各粘度的测定重复3次,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关于“相对介电常数”,按照ASTM D 150规定的变压器电桥法,使用温度保持为23℃±2℃的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为50%±5%RH的范围内的绝缘击穿试验装置,在1MHz下求出的值作为相对介电常数。
“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是指使用表面张力计在25℃下测定的值。
本发明的分散液是包含有机溶剂、含有具备四氟乙烯单元和特定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粉末、和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液。
本发明的分散液的分散性、与异种树脂材料及其清漆的混合性、和涂布性优异的理由虽然不是很明确,但认为是以下原因。
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是具有特定官能团(选自含羰基团、羟基、环氧基和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换言之,可以说是具有极性基团的含氟聚合物。从包含该具有极性基团的含氟聚合物的粉末的比表面积大的物理特征考虑,认为由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粉末有在分散液中容易凝聚的倾向。此外,还认为该倾向受施加于分散液的外力(剪切力等)的强弱及有机溶剂的种类的影响。由此,具有极性基团的含氟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物性(熔接性、粘接性等),另一方面,该分散液不容易调制。
本发明的分散液包含表面活性剂(优选具有含氟基团和亲水基团),通过该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有机溶剂和含氟聚合物变为易润湿的状态。认为粉末表面的含氟聚合物链和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的含氟基团、以及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和有机溶剂形成高度相互作用的状态。其结果是,认为粉末以稳定的状态分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形成粉末的含氟聚合物自身的极性基团,表现出与异种树脂及其清漆的良好的混合性、其涂布性。
本发明的分散液的粘度优选为100~10000mPa·s,更优选130~7000mPa·s,进一步优选150~5000mPa·s,特别优选170~3000mPa·s。如果粘度在100mPa·s以上,则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优异,由分散液形成的树脂层容易均匀,分散液的涂布性优异。如果粘度在10000mPa·s以下,则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优异,由分散液形成树脂层时的操作性(分散液的涂布性)优异。
本发明的分散液的粘度优选为50~3000mPa·s,更优选70~1500mPa·s,进一步优选80~1000mPa·s,特别优选100~500mPa·s。在该情况下,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特别优异,在将分散液和清漆混合后进行涂布时的操作性特别优异。
本发明的分散液的触变比优选为1.4~2.2,更优选1.45~2.10,进一步优选1.5~2.0。如果触变比在1.4以上,则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优异,由分散液形成的树脂层容易变得均匀,涂布性也优异。如果触变比在2.2以下,则分散液的分散性和涂布性优异。
分散液的触变比还优选1.0~1.5,更优选1.05~1.45,进一步优选1.1~1.4,特别优选1.1~1.3。该情况下,分散液与异种树脂材料的清漆的混合性优异。
从调整粘度和触变比的角度考虑,本发明的分散液还可以包含触变性赋予剂、无机质填料、消泡剂。此外,从上述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分散液优选不包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树脂。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粉末可以包含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以外的成分,但优选以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粉末中的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的含量优选在80质量%以上,更优选在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100质量%。
优选粉末的D50为0.05~4μm,且D90在8μm以下。
粉末的D50优选为0.1~3μm,特别优选0.2~3.0μm。在该范围内,粉末的流动性和分散性良好,分散液的涂布性及与异种树脂材料的清漆的混合性优异。此外,最容易表现出由本发明的分散液得到的物品(金属层叠板、印刷基板等)中的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的电特性(低介电常数等)及耐热性。此外,也容易控制由本发明的分散液得到的膜的厚度。
粉末的D90优选为6μm以下,特别优选1.5~5μm。在该范围内,粉末的分散性良好,分散液的涂布性及与异种树脂材料的清漆的混合性优异,容易提高由分散液得到的膜的均匀性。
粉末的疏松填充体积密度优选在0.05g/mL以上,特别优选0.08~0.5g/mL。
粉末的致密填充体积密度优选在0.05g/mL以上,特别优选0.1~0.8g/mL。
作为粉末制造方法,可以采用国际公开第2016/017801号的[0065]~[0069]中记载的方法。
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以下也记为“F聚合物”)具有来源于四氟乙烯(以下也记为“TFE”)的单元(以下也记为“TFE单元”)、和选自含羰基基团、羟基、环氧基及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团。
“含羰基基团”表示包含羰基的基团。作为含羰基基团,可例举碳酸酯基、羧基、卤代甲酰基、烷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酸酐残基、脂肪酸残基、酰胺基。“酸酐残基”是指-C(=O)OC(=O)-。
TFE单元相对于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的合计的比例优选为90摩尔%以上。上限优选在99.89摩尔%以下。
从F聚合物的电特性(低介电常数等)、耐热性、耐化学品性、熔融成形性、耐应力裂纹性等的角度考虑,TFE单元相对于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的合计的比例优选为90~99.89摩尔%,更优选95~99.47摩尔%,特别优选96~98.95摩尔%。
作为官能团,从F聚合物的物性(熔接性、粘接性等)的角度考虑,优选为含羰基基团,更优选碳酸酯基、羧基、卤代甲酰基、烷氧基羰基及酸酐残基,特别优选羧基及酸酐残基。
F聚合物可以具有来源于具有官能团的单体(以下也记为“官能单体”)的单元(以下也记为“官能单元”),也可以在主链末端具有官能团。
在主链末端具有官能团的F聚合物可通过适当选择在其制造时使用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等的种类来制造(例如,在其制造中,使用具有官能团的聚合引发剂或具有官能团的链转移剂)。作为该情况下的官能团,可例举烷氧基羰基、碳酸酯基、羧基、氟代甲酰基、酸酐残基、羟基。
此外,F聚合物也可以是对具有TFE单元的聚合物进行等离子体照射、电晕照射、电子射线照射或放射线照射,或者用金属钠-萘溶液对所述聚合物的粉末进行处理而制造的具有官能团的F聚合物。作为该情况下的官能团,可例举烷氧基羰基、羰基、羧基、羟基。
F聚合物优选具有官能单元。
作为官能单体,可例举具有含羰基基团的单体、具有羟基的单体、具有环氧基的单体、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单体,从F聚合物的物性(熔接性、粘接性等)的角度考虑,优选具有含羰基基团的单体。
作为具有含羰基基团的单体,可例举具有酸酐残基的单体、具有羧基的单体、具有烷氧基羰基的单体,特别优选具有烷氧基羰基的单体、具有酸酐残基的单体及具有羧基的单体。
作为具有酸酐残基的单体,可例举不饱和二羧酸的酸酐,例如衣康酸酐(以下也记为“IAH”)、柠康酸酐(以下也记为“CAH”)、5-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别名:纳迪克酸酐,以下也记为“NAH”)、马来酸酐。从F聚合物的物性(耐热性、粘接性等)的角度考虑,优选IAH、CAH和NAH,特别优选NAH。在F聚合物具有官能单元的情况下,从F聚合物的耐热性及色调、容易获得体积密度大的粉末来调制分散液、由分散液得到的树脂层的层间密合性等的角度考虑,官能单元相对于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的合计的比例优选为0.01~3摩尔%,更优选0.03~2摩尔%,特别优选0.05~1摩尔%。
作为具有羧基的单体,可例举衣康酸、柠康酸、5-降冰片烯-2,3-二羧酸、马来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作为烷氧基羰基,可例举CF2=CFO(CF2)3COOCH3、乙酸乙烯酯、氯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新戊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多氟烷基)丙烯酸酯、(多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可例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巴豆酸2-羟基乙酯、烯丙醇。
作为具有环氧基的单体,可例举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甲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乙烯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作为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可例举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基异氰酸酯、1,1-二((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乙基异氰酸酯。
从F聚合物的物性(熔接性、加工性等)的角度考虑,F聚合物优选还具有来源于选自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以下也记为“PAVE”)、六氟丙烯(以下也记为“HFP”)及氟烷基乙烯(以下也记为“FAE”)的至少一种单体的单元,特别优选还具有来源于PAVE的单元。在F聚合物具有上述单元的情况下,从由分散液形成的树脂层的成形性的角度考虑,上述单元相对于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的合计的比例优选为0.1~9.99摩尔%,特别优选1~9.95摩尔%。
作为PAVE,可例举CF2=CFOCF3、CF2=CFO(CF2)2F、CF2=CFO(CF2)3F(以下也记为“PPVE”)、CF2=CFO(CF2)4F、CF2=CFO(CF2)8F等,优选PPVE。
作为FAE,可例举CH2=CH(CF2)2F、CH2=CH(CF2)3F、CH2=CH(CF2)4F、CH2=CF(CF2)3H、CH2=CF(CF2)4H,优选CH2=CH(CF2)4F及CH2=CH(CF2)2F。
F聚合物还可以具有来源于其他单体的单元。作为上述其他单体,可例举CH2=CH2、CH2=CHF、CH2=CF2、CHF=CF2、CF2=CFCl、CH2=CHCH3、CH2=CFCF3、CHF=CHCF3、CF2=CFOCF(CF3)CF2OCF2CF2SO2F、CF2=CFCF2CF2OCF=CF2、全氟(2-亚甲基-4-甲基-1,3-二氧戊环)、全氟(1,3-二甲基-二氧杂环戊烯)。
F聚合物优选是具有TFE单元、官能单元、和来源于选自PAVE、HFP及FAE的至少一种单体的单元,单元相对于全部单元的合计的比例依次为90~99.89摩尔%、0.01~3摩尔%、0.1~9.99摩尔%的F聚合物。
官能单元优选为来源于NAH的单元、来源于IAH的单元及来源于CAH的单元,特别优选来源于NAH的单元。
上述的一种单体优选为HFP及PAVE,更优选PAVE,特别优选PPVE。
此外,该情况下的F聚合物可以在主链末端具有官能团。此外,也可以对该情况下的F聚合物进行等离子体照射、电晕照射、电子射线照射或放射线照射、或者用金属钠-萘溶液对上述聚合物的粉末进行处理,从而导入官能团。
F聚合物具有的各单元的比例能够通过熔融核磁共振(NMR)分析、含氟量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测定。例如,可按照日本专利特开2007-314720号公报中的记载,使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求出构成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中的官能单元的比例(摩尔%)。
F聚合物的熔点优选为260~380℃,特别优选295~310℃。在该情况下,由分散液形成的树脂层的成形性也优异。特别是,可以抑制由粉末粒子引起的树脂层表面的凹凸。
此外,F聚合物优选是在荷重49N的条件下、在比F聚合物的熔点高20℃以上的温度中存在使熔体流动速率为0.1~1000g/10分钟的温度的、能够熔融成形的含氟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是指JIS K 7210:1999(ISO 1133:1997)中规定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MFR优选为0.1~1000g/10分钟,特别优选5~20g/10分钟。在该情况下,由分散液形成的树脂层不仅表面平滑性和外观优异,而且机械强度也优异。
从由分散液形成的树脂层的电特性的角度考虑,F聚合物的比介电常数优选在2.5以下,更优选在2.4以下,特别优选2.0~2.4。
本发明的有机溶剂是分散介质。有机溶剂是在常温(25℃)下为液态的惰性成分,是与粉末不发生反应的化合物。有机溶剂可以是相溶性的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也可以是水溶性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优选不具有氟原子的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可例举醇、醚、酯、酮、乙二醇醚、溶纤剂等。具体可例举γ-丁内酯、丙酮、甲基乙基酮、己烷、庚烷、辛烷、2-庚酮、环庚酮、环己酮、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甲基正戊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异戊基酮、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乙二醇单乙酸酯、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单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乙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酸环己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二噁烷、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甲氧基丙酸甲酯、乙氧基丙酸乙酯、茴香醚、乙基苄基醚、甲酚甲醚、二苯醚、二苄醚、苯乙醚、丁基苯基醚、苯、乙苯、二乙苯、戊苯、异丙苯、甲苯、二甲苯、甲基异丙基苯、均三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甲基单缩水甘油醚、乙基单缩水甘油醚、二甲基甲酰胺、矿油精、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各种硅油。
本发明的有机溶剂优选为比本发明的分散液所含的其他成分的沸点低的化合物,从挥发除去性的角度考虑,有机溶剂的沸点优选在270℃以下,特别优选70~260℃。
本发明的有机溶剂优选为选自酮、酯、酰胺及芳香烃且沸点为70~260℃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选自芳香烃、链状酮、环状酮、内酯及内酰胺且沸点为100~240℃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有机溶剂优选是在分散液的粘度为100~10000mPa·s且触变比为1.4~2.2的形态中,表面张力在30dyn/cm以下的有机溶剂。另外,换言之,可以说该形态是在施加于分散液的外力较弱的情况下,使分散液的粘度增高并取得平衡、可将由分散液形成的树脂层形成为无斑点的均匀膜的、涂布性优异的形态。
该形态中的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更优选在29dyn/cm以下,更优选在28.5dyn/cm以下。其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在1dyn/cm以上。在该范围内,有机溶剂对粉末的表面的润湿性提高,不仅粉末的分散性优异,而且容易将分散液的触变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分散液与异种树脂、其清漆的混合性也优异。
作为该有机溶剂的具体例,可例举甲基乙基酮、甲苯、二甲苯、环己烷、甲基环己烷。
本发明的有机溶剂优选是在分散液的粘度为50~3000mPa·s且触变比为1.0~1.5的形态中,表面张力大于30dyn/cm的有机溶剂。另外,换言之,可以说该形态是在施加于分散液的外力较强的情况下,使分散液的粘度降低并取得平衡、可提高分散液与异种树脂、其清漆的混合性、并能提高混合物中的粉末的均匀分散性的、涂布性优异的形态。
该形态中的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更优选大于31dyn/cm,进一步优选大于32dyn/cm。其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在100dyn/cm以下。在该范围内,因为有机溶剂的极性,表面活性剂容易吸附在粉末的粒子表面上,粉末更容易以单一粒子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液的触变比降低,分散液与异种树脂、其清漆的混合性也优异。
作为该有机溶剂,可例举环己酮、环戊酮、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优选环戊酮、环己酮及N-甲基-2-吡咯烷酮,特别优选环戊酮及环己酮。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含氟基团和亲水基团。
本发明中,在施加至分散液的剪切力等外力弱的条件下,粉末和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容易增强,在施加至分散液的剪切力等外力强的条件下,粉末和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容易降低。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因为与粉末和有机溶剂的双方相互作用,所以认为能够将分散液的触变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且抑制贮藏时等静置状态下的粉末的凝聚,可提高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含氟基团且容易吸附在具有氟原子的粉末表面上,而且具有亲水性基团而容易伸展到有机溶剂中,所以通过亲水性基团的空间位阻可抑制粉末的凝聚,因此能够提高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
例如,当将粉末直接分散在甲基乙基酮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时,除了粉末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外,粉末的粒子还与有机溶剂相互排斥,存在粉末的粒子之间容易凝聚、分散液的稳定性下降的倾向。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分散液包含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粉末粒子之间容易相互作用。其结果是,将粉末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弱化,不容易发生粉末的凝聚,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提高。此外,通过表面活性剂,粉末容易以单一粒子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润湿粉末时的粉末之间的凝聚也受到抑制,分散液中的分散液的分散性提高。本发明的分散液与异种树脂材料、其清漆的混合性优异。
作为含氟基团,可例举全氟烷基、全氟链烯基(六氟丙烯三聚体基等)等具有高疏水性的基团。含氟基团的碳数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4~20。从含氟基团的体积大且吸附性能优异的角度考虑,优选-CF(CF3)C(=C(CF3)2)(CF(CF3)2)。
亲水基团是相对于含氟基团具有相对亲水性的基团,可以是通常的亲水性基团,此外,也可以是虽然通常被视为疏水性基团的基团,但相对于含氟基团具有相对亲水性的基团。例如,聚氧丙烯基相对于作为亲水性基团的聚氧乙烯基具有相对疏水性,通常被视为疏水性基团,但是相对于含氟基团具有相对低的疏水性,因此是本发明中的亲水基团。
作为亲水基团,可例举氧化乙烯基(聚氧乙烯基)、氧化丙烯基(聚氧丙烯基)、氧化丁烯基(聚氧丁烯基)、聚氧化四亚甲基、氨基、酮基、羧基、磺基。作为亲水基团,优选由碳数2~4的氧化链烯基构成的聚氧化烯基,特别优选聚氧乙烯基。
此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具有含氟基团的单体和具有亲水基团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这样的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具有含氟基团的单体和具有聚氧化烯基的单体的共聚物。
表面活性剂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150000,更优选5000~100000,特别优选5000~30000。在该情况下,表面活性剂比有机溶剂更容易吸附在粉末的表面,分散液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容易提高。此外,分散液与异种树脂材料、其清漆的混合性、涂布性优异。表面活性剂的质均分子量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值。
本发明中的表面活性剂优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可以根据有机溶剂的种类适当选择最佳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后者的情况下,只要选择至少一种具有含氟基团和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即可,作为另一方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选择不具有含氟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例举含有全氟烷基的Ftergent M系列、FtergentF209、Ftergent 222F、Ftergent 208G、Ftergent 218GL、Ftergent 710FL、Ftergent710FM、Ftergent 710FS、Ftergent 730FL、Ftergent 730LM(尼欧斯株式会社制)、MegafaceF-553、Megaface F-555、Megaface F-556、Megaface F-557、Megaface F-559、Megaface F-562、Megaface F-565等Megaface系列(DIC株式会社制)、Unidyne DS-403N等Unidyne系列(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等。其中,优选含氟基团表现出分支结构、具有立体体积高度的表面活性剂Ftergent 710FL、Ftergent 710FM及Ftergent 710FS。
作为本发明中的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形态,可例举主链由来源于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碳链构成、侧链具有含氟烃基和亲水性基团的共聚物。上述含氟烃基优选是具有结合了多个(2或3)的1价含氟烃基的叔碳原子的基团。
作为该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例举包含来源于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单元(1)和来源于由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单元(2)的共聚物(其中,F聚合物除外)。
CH2=CR1C(O)O-X1-OC(-Y1)(-Z1)2 (1)
CH2=CR2C(O)O-X2-Q2-OH (2)
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X1和X2分别独立地表示可包含杂原子团的碳数1~6的亚烷基,优选-(CH2)2-、-(CH2)3-、-(CH2)4-、-(CH2)2NHC(O)-、-(CH2)3NHC(O)-或-CH2CH(CH3)NHC(O)-。
Y1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
Z1表示可包含杂原子的、碳数1~10的氟代烷基或碳数2~10的氟代链烯基,优选三氟甲基、碳数2~10的全氟链烯基或包含醚性氧原子的碳数4~10的氟代烷基。2个Z1可以相同或不同。
Q2表示碳数4~60的聚氧化烯基,优选碳数4~30的聚氧乙烯基或碳数6~50的聚氧丙烯基。
单元(1)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0~60摩尔%以下,更优选20~40摩尔%。
单元(2)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40~80摩尔%,更优选60~80摩尔%。
共聚物中的单元(2)的含量与单元(1)的含量的比率优选为1~5,特别优选1~2。
共聚物可以仅由单元(1)和单元(2)构成,还可以包含单元(1)和单元(2)以外的单元。
共聚物的氟含量优选为10~45质量%,特别优选15~40质量%。
共聚物优选是非离子型的。
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80000,特别优选6000~20000。
作为化合物(1)的具体例,可例举
CH2=CHCOO(CH2)4OCF(CF3)(C(CF(CF3)2)(=C(CF3)2)、
CH2=CHCOO(CH2)4OC(CF3)(=C(CF(CF3)2)(CF(CF3)2)、
CH2=C(CH3)COO(CH2)2NHCOOCH(CH2OCH2CH2(CF2)6F)2
CH2=C(CH3)COO(CH2)2NHCOOCH(CH2OCH2CH2(CF2)4F)2
CH2=C(CH3)COO(CH2)2NHCOOCH(CH2OCH2(CF2)6F)2
CH2=C(CH3)COO(CH2)2NHCOOCH(CH2OCH2(CF2)4F)2
CH2=C(CH3)COO(CH2)3NHCOOCH(CH2OCH2(CF2)6F)2
CH2=C(CH3)COO(CH2)3NHCOOCH(CH2OCH2(CF2)4F)2
作为化合物(2)的具体例,可例举CH2=CHCOO(CH2CH2O)8OH、
CH2=CHCOO(CH2CH2O)10OH、CH2=CHCOO(CH2CH2O)12OH、
CH2=C(CH3)COO(CH2CH(CH3)O)8OH、CH2=C(CH3)COO(CH2CH(CH3)O)12OH、
CH2=C(CH3)COO(CH2CH(CH3)O)16OH。
本发明的分散液中的粉末的含量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优选为35~70质量%,更优选40~68质量%,进一步优选45~65质量%,进一步优选47~60质量%。如果粉末的含量在35质量%以上,则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更加优异,容易将分散液的触变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粉末的含量在70质量%以下,则容易将分散液的粘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分散液中的有机溶剂的含量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优选为25~60质量%,更优选27~55质量%,特别优选30~50质量%。如果有机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分散液的涂布性更加优异。如果有机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使用分散液制造的膜等不容易发生外观不良。另外,上述外观不良大多是由于除去有机溶剂的操作引起的。
本发明的分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优选为3.5~30质量%,更优选4~15质量%,特别优选4.5~10质量%。如果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分散液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更加优异。如果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粉末的特性不容易受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影响,容易降低包含粉末的树脂层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
本发明的分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与粉末的含量的比(表面活性剂/粉末)优选为1/99~30/70,更优选3/97~20/80,特别优选5/95~17/83。如果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与粉末的含量的比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分散液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更加优异。如果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与粉末的含量的比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粉末的特性不容易受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影响,容易降低包含粉末的树脂层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
本发明的分散液可以包含触变性赋予剂作为任意成分。作为触变性赋予剂,可例举例如粘土、膨润土、锂蒙脱石等粘土矿物、聚酯类乳液树脂、丙烯酸类乳液树脂、聚氨酯类乳液树脂、封端异氰酸酯等的乳液、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纤维素衍生物、黄原胶、瓜尔胶等多糖类、金属皂、氢化蓖麻油、聚酰胺蜡、亚苄基山梨糖醇、酰胺蜡、亚麻籽聚合油、改性尿素、改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醚、改性聚酯等。
本发明的分散液可以包含无机质填料。作为无机质填料,可例举国际公开第2016/017801号的[0089]中记载的填料。如果分散液包含无机质填料,则容易降低包含粉末的树脂层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
本发明的分散液可以包含消泡剂。作为消泡剂,可例举有机硅类消泡剂及含氟有机硅类消泡剂。作为消泡剂的种类,可例举乳液型、自乳化型、油型、油配混物型、溶液型、粉末型、固体型等。
在本发明的分散液包含触变性赋予剂的情况下,触变性赋予剂的含量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优选为0.1~20质量%,特别优选3~10质量%。如果触变性赋予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将分散液的触变比和粘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分散液包含无机质填料的情况下,无机质填料的含量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优选为1~300质量%,特别优选30~60质量%。在该情况下,由分散液得到的膜的线性膨胀系数低,膜的热尺寸特性和成形稳定性优异。
在本发明的分散液包含消泡剂的情况下,消泡剂的含量随粉末的含量(浓度)等而变动,但消泡剂的含量相对于分散液的总量,以有效成分计优选在1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分散液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例举将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使其分散的方法。作为混合搅拌的装置,优选使用均相混合机、高速搅拌机、超声波分散机、均质机、湿式磨机、珠磨机、湿式喷射磨机等分散机。
本发明的分散液如上所述,分散性、与异种树脂材料、其清漆的混合性优异的本发明的分散液还优选与异种树脂材料(不属于F聚合物、本发明中的表面活性剂、上述的本发明的分散液所含成分的成分)、或其清漆混合。
以下,将包含本发明的分散液、作为异种树脂材料的溶解在下述的清漆溶剂中的其他树脂(以下也记为“其他树脂”)、和清漆溶剂的溶液记为“本发明的涂布液”。本发明的涂布液通过将本发明的分散液、和包含清漆溶剂和其他树脂的清漆混合而得到。此外,也将本发明的分散液和本发明的涂布液统称为本发明的粉末液。
其他树脂可以是在本发明的有机溶剂中溶解的树脂,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有机溶剂中不溶解的树脂。后者的树脂优选为在本发明的有机溶剂以外的有机溶剂(以下也记为“清漆溶剂”)中溶解的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涂布液的形态,可例举将本发明的分散液、和包含清漆溶剂和其他树脂的清漆混合的形态。
清漆溶剂可例举与本发明的分散液中的有机溶剂(以下也记为“第一有机溶剂”)相同的化合物。清漆溶剂可以与第一有机溶剂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一有机溶剂和清漆溶剂不同的情况下,只要各有机溶剂互相具有相溶性即可。
在本发明的分散液的粘度为50~3000mPa·s、触变比为1.0~1.5、选择与本发明中的有机溶剂不同的清漆溶剂的情况下,优选以由本发明中的有机溶剂和清漆溶剂构成的混合溶剂的表面张力大于30dyn/cm的条件来选择清漆溶剂。藉此,在涂布液中,粉末容易均匀地分散。
其他树脂可以是固化性树脂,也可以是非固化性树脂。其他树脂可以是热熔融性树脂,也可以是非熔融性树脂。
固化性树脂是指通过其自身具有的反应性基团之间的反应、与固化剂的反应进行固化的树脂。作为固化性树脂,可例举聚合物、低聚物、低分子化合物等。作为固化性树脂具有的反应性基团,可例举含羰基基团、羟基、氨基、环氧基等。作为固化性树脂,优选热固性树脂。
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例举环氧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作为聚酰亚胺前体的聚酰胺酸、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改性聚苯醚树脂、多官能氰酸酯树脂、多官能马来酰亚胺-氰酸酯树脂、多官能性马来酰亚胺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其中,从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用途的观点来看,作为热固性树脂,优选热固性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前体、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聚苯醚树脂,特别优选环氧树脂及聚苯醚树脂。
作为环氧树脂的具体例,可例举萘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脂肪族链状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烷基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芳烷基型环氧树脂、双酚型环氧树脂、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三羟基苯基甲烷型环氧化合物、苯酚和具有酚羟基的芳香醛的缩合物的环氧化物、双酚的二缩水甘油醚化物、萘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化物、苯酚的缩水甘油醚化物、醇的二缩水甘油醚化物、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等。
作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可例举日本专利特开平7-70315号公报中记载的组合使用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与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而得的树脂组合物(BT树脂)、国际公开第2013/008667号中记载的发明及其背景技术中记载的树脂。
聚酰胺酸通常具有能与粘合性基团反应的反应性基团。
作为形成聚酰胺酸的二胺、多元羧酸二酐,可例举例如日本专利第5766125号公报的[0020]、日本专利第5766125号公报的[0019]、日本专利特开2012-145676号公报的[0055]、[0057]等中记载的二胺及多元羧酸二酐。其中,优选4,4’-二氨基二苯基醚、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等的芳香族二胺与均苯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等芳香族多元酸二酐的组合。
作为热熔融性树脂,可例举热塑性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固化性树脂的热熔融性固化物。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例举聚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等)、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酰亚胺(芳族聚酰亚胺等)、聚芳酯、聚砜、聚烯丙基砜(聚醚砜等)、芳族聚酰胺、芳族聚醚酰胺、聚苯硫醚、聚烯丙基醚酮、聚酰胺酰亚胺、液晶性聚酯、聚苯醚等,优选热塑性聚酰亚胺、液晶性聚酯和聚苯醚。
热熔融性树脂及固化性树脂的热熔融性固化物的熔点优选在280℃以上。藉此,容易抑制在由涂布液制造的膜等树脂层中、暴露在相当于回流焊的气氛中时的热导致的膨胀(发泡)。
本发明的涂布液也可以包含固化剂。作为固化剂,可例举热固化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等)、环氧固化剂(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间苯二甲酸二酰肼、己二酸二酰肼等)等。
本发明的涂布液中的粉末的含量相对于本发明中的有机溶剂、粉末、表面活性剂、其他树脂和清漆溶剂的合计优选为1~80质量%,特别优选10~30质量%。如果粉末的含量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使用涂布液所得的树脂层的电特性优异。如果粉末的含量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在涂布液中粉末容易均匀地分散,而且使用涂布液所得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优异。
本发明的涂布液中的有机溶剂的总量相对于本发明中的有机溶剂、粉末、表面活性剂、其他树脂和清漆溶剂的合计优选为10~80质量%,更优选20~60质量%,特别优选30~50质量%。如果有机溶剂的总量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涂布液的粘度不会变得过高而取得平衡,涂布性更优异。如果有机溶剂的总量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涂布液的粘度不会变得过低而取得平衡,涂布性更优异,使用涂布液得到的树脂层不容易发生外观不良。
本发明的涂布液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预先将清漆溶剂和其他树脂混合来调制包含其他树脂的清漆,再将上述清漆和本发明的分散液混合来制造。
本发明的粉末液可用在例如下述的膜、纤维强化膜、预浸料、层叠体的制造中。
本发明的粉末液也可用在平角导体的绝缘层的制造中。例如,在制造以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酯酰亚胺中的任何一种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绝缘层时,只要在包含上述树脂的绝缘涂料中掺合本发明的粉末液,就能降低绝缘层的介电常数。绝缘层的介电常数的降低可通过向绝缘涂料中添加本发明的粉末来实现,但从分散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在绝缘涂料中使用本发明的粉末液。作为绝缘层的具体例,可例举日本专利特开2013-191356号公报中记载的绝缘膜。
本发明的粉末液也可用在无缝带的制造中。例如,如果使用将包含聚酰亚胺类树脂和导电性填料的液体及本发明的粉末液掺合而得的液态组合物,则可得到记录介质(纸)的搬运性和清扫性优异的无缝带。搬运性和清扫性优异的无缝带也可通过向包含聚酰亚胺类树脂和导电性填料的液体中添加本发明的粉末来实现,但从分散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在上述液态组合物中使用本发明的粉末液。作为无缝带,可例举日本专利特开2011-240616号公报中记载的无缝带。
本发明还提供使用本发明的粉末液进行制膜而得的、除去有机溶剂而得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制膜的方法优选在载体表面上的涂布,通过在载体上的涂布来形成由粉末液形成的膜。在形成粉末液的膜之后,如果通过对粉末液的膜进行加热等的方法而使有机溶剂挥发,则可形成除去了有机溶剂的固体状的膜、至少除去部分液体介质的非流动性的膜。另外,也将有机溶剂的除去记为“干燥”。
在干燥中,优选将本发明的粉末液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中的50质量%以上除去。作为干燥方法,可例举国际公开第2018/16644号的[0091]~[0094]中记载的方法。
如果将设置在载体上的膜从载体分离,则可得到膜。作为载体,若使用具有非附着性的表面的载体,则可容易地将膜从载体分离。此外,在该情况下,优选预先对载体实施降低附着性的表面处理等。此外,在具有高附着性的表面的载体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载体溶解等的方法除去载体。例如,在金属制载体的情况下,可通过蚀刻等除去载体。
除了下述的纤维强化膜和预浸料外,本发明的膜的厚度优选为1~1000μm。在用于印刷基板用途的情况下,膜的厚度更优选为1~100μm,特别优选1~15μm。
本发明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2.0~3.5,特别优选为2.0~3.0。如果比介电常数在上述范围内,则电特性和熔接性的双方优异,特别是可用作金属层叠板等层叠体和印刷基板。
本发明的膜中,优选相对于膜的总量包含80质量%以上的F聚合物。在该情况下,除下述的纤维强化膜和预浸料外,本发明的膜的热膨胀变化比和热收缩变化比优选为1.0~1.4,更优选1.0~1.3。如果热膨胀变化比或热收缩变化比在上述范围内,则可抑制层叠体的翘曲。
另外,热膨胀变化比和热收缩变化比如下求出:使用热机械分析装置(测定模式:拉伸模式,测定温度:30℃~100℃,测定荷重:19.6mN,升温速度:5℃/分钟,测定气氛:氮气),根据从30℃推移到100℃时的各热膨胀率和热收缩率来确定连续制造膜时的长度方向(MD)和与MD正交的方向(TD)上的热膨胀率或热收缩率,具体而言,作为各热膨胀率和热收缩率内的最大值与各热膨胀率和热收缩率内的最小值的比而求出。
本发明通过使本发明的粉末液含浸于配置在载体上的强化纤维基材进行制膜、即干燥后再进行加热,可提供纤维强化膜。
从纤维强化膜的机械特性的角度考虑,强化纤维基材的形态优选为片状,优选由多根强化纤维形成的强化纤维束所织成的纤维布基材、多根强化纤维朝同一方向对齐排列而成的基材、将它们叠合而得的基材。
强化纤维优选长度为10mm以上的连续的长纤维。强化纤维可以在中途间断。
作为强化纤维,可例举无机纤维、金属纤维和有机纤维等。
作为无机纤维,可例举碳纤维、石墨纤维、玻璃纤维、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等。
作为金属纤维,可例举铝纤维、黄铜纤维、不锈钢纤维等。
作为有机纤维,可例举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芳酰胺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噁唑(日文:ポリパラフェニレンベンズオキサゾール)(PBO)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尼龙纤维、聚乙烯纤维等。
本发明的纤维强化膜也可用于制造金属层叠板及印刷基板。
纤维强化膜的厚度优选为1~3000μm。在用于印刷基板用途的情况下,纤维强化膜的厚度更优选为3~2000μm,特别优选6~500μm。
上述纤维强化膜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2.0~3.5,特别优选为2.0~3.0。如果相对介电常数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同时实现印刷基板用途等的电特性和熔接性良好。
本发明还可提供预浸料,只要使本发明的粉末液含浸于配置在载体上的强化纤维基材中、并使其干燥即可得到预浸料。预浸料的制造除了不进行干燥后的加热或不进行充分加热以外,与纤维强化膜的制造同样。即,预浸料也可以说是包含强化纤维和未熔融(或未充分熔融)的粉末、根据需要包含未固化的固化性树脂的膜。
预浸料的制造中,优选使本发明的涂布液含浸在强化纤维基材中。该情况下的涂布液优选包含未固化的固化性树脂。
在预浸料的制造中的干燥中,优选除去本发明的涂布液中所含的有机溶剂的总量中的70质量%以上。
预浸料可作为成形材料使用,可用于制造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此外,本发明的预浸料还可用作岸壁工事中需要具有耐久性和轻量性的板桩的材料,以及制造用于飞机、汽车、船舶、风车、体育用品等各种用途的部件的材料。
预浸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2.0~4.0,特别优选为2.0~3.5。如果相对介电常数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同时实现印刷基板用途等的电特性和熔接性良好。
在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还提供在基材的表面具有树脂层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使用本发明的粉末液在基材上进行制膜,除去有机溶剂后在上述基材上设置包含F聚合物的树脂层。换言之,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相当于在上述的膜的制造方法中,不分离载体和膜而获得具有膜和载体的层叠体的方法。也就是说,基材相当于载体、树脂层相当于膜、表面具有树脂层的基材相当于层叠体。树脂层可以是纤维强化膜,也可以是预浸料。
作为基材,没有特别限定,可例举金属膜、耐热性树脂膜、金属蒸镀耐热性树脂膜等,优选金属膜(金属箔)。
作为构成金属膜(金属箔)的金属,可例举铜、铜合金、不锈钢、不锈钢合金、钛、钛合金等。作为金属膜(金属箔),优选压延铜箔、电解铜箔这样的铜膜(铜箔)。在金属膜(金属箔)的表面也可设置防锈层(例如铬酸盐等氧化物膜)或耐热层。此外,为了提高与树脂层的密合性,也可以对金属膜(金属箔)的表面实施硅烷偶联剂处理。金属膜(金属箔)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金属蒸镀耐热性树脂膜,可例举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电镀法等蒸镀法在下述耐热性树脂膜的单面或两面上蒸镀金属而成的膜。
耐热性树脂膜是含有1种以上的耐热性树脂的膜。但是,耐热性树脂膜不包含F聚合物。耐热性树脂膜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多层膜。另外,耐热性树脂是指熔点在280℃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或JIS C 4003:2010(IEC 60085:2007)中规定的最高连续使用温度在121℃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耐热性树脂,可例举例如聚酰亚胺(芳香族聚酰亚胺等)、聚芳酯、聚砜、聚芳砜(聚醚砜等)、芳香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醚酰胺、聚苯硫醚、聚芳醚酮、聚酰胺酰亚胺、液晶聚酯等。
作为耐热性树脂膜,优选聚酰亚胺膜和液晶聚酯膜。聚酰亚胺膜根据需要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包含添加剂。对于耐热性树脂膜,也可对设置树脂层的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作为耐热性树脂膜,从电特性优异的角度考虑,更优选液晶聚酯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可仅在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单面上设置树脂层,也可在两面上设置。从容易抑制层叠体的翘曲、容易得到电可靠性优良的金属层叠板的角度考虑,优选在基材的两面设置树脂层。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对基材的一个面涂布本发明的粉末液并进行干燥后,对另一个面涂布本发明的粉末液并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涂布液的粘度和触变比在规定的范围内,所以适合于形成表面平滑性等性状优异的任意膜厚、特别是厚膜的树脂层(特别是1μm以上的膜厚)。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树脂层的厚度在树脂层中所含的填料不足10体积%的情况下,优选为0.5~30μm。用于印刷基板用途的情况下,树脂层的厚度更优选为0.5~25μm,进一步优选为1~20μm,特别优选为3~15μm。在优选的范围内,层叠体的翘曲受到抑制。在树脂层中所含的填料在10体积%以上的情况下,优选为0.5~3000μm。在用于印刷基板用途的情况下,树脂层的厚度更优选为1~1500μm,特别优选2~100μm。
在基材的两面具有树脂层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从抑制层叠体的翘曲的角度考虑,优选使各树脂层的组成和厚度相同。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翘曲率优选在25%以下,更优选在15%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0%以下,特别优选在7%以下。在该情况下,在进行加工时的成形工艺中,操作性优异且加工品的介电特性优异。
在本发明的粉末液包含无机质填料、或者包含聚三氟氯乙烯等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层叠体的翘曲。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树脂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2.0~3.5,特别优选为2.0~3.0。如果相对介电常数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可用于印刷基板用途等要求低介电常数的用途。如果相对介电常数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层叠体的电特性和熔接性均优良。另外,在基材由耐热性树脂等非导电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层叠体整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也优选上述范围。
可以在本发明的层叠体所具有的树脂层的表面上叠合层叠对象物。在该情况下,作为层叠对象物,可以使用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膜或层叠体。
在树脂层的表面叠合层叠对象物时,层叠对象物所具有的基材面或树脂层面与树脂层的露出面叠合。在将树脂层彼此叠合的情况下,也可使预浸料等层叠对象物夹在树脂层面之间进行叠合。
在层叠体的树脂层的表面叠合膜、片等层叠对象物时,从所得的层叠体的粘接强度优异、不容易残留气泡等的角度考虑,优选使树脂层的露出面为平滑性高的面。为了提高树脂层的露出面的平滑性,优选在干燥后的膜充分熔融的温度下进行叠合,并且用加热板、加热辊等进行加压。
层叠体的树脂层的露出面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小于树脂层厚度、且在2.0μm以上。藉此,在通过热压等将层叠对象物叠合的情况下,树脂层和层叠对象物之间的密合性更加优异。
上述Ra小于树脂层厚度,且优选为2.0~30μm,最优选2.2~8μm。在该情况下,不仅树脂层和层叠对象物的密合性优异,而且不容易在树脂层中形成贯穿孔。此外,为了提高粘接强度,可以对树脂层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膜和层叠体可用于与由金属以外的材料形成的膜或片等形状的层叠对象物叠合,来制造新的层叠体的用途。作为层叠对象物,可例举耐热性树脂的膜或片、纤维强化树脂片、预浸料等。
作为预浸料,可例举在片状的强化纤维基材中含浸有基质树脂的预浸料。
基质树脂可以是热塑性树脂,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本发明中,从低温接合的观点考虑,作为基质树脂,在使用熔点在28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温度在280℃以下的热固性树脂时是特别有效的。
作为预浸料,可使用市售的预浸料。
作为市售的预浸料,可例举国际公开2018/16644号的[0133]中记载的预浸料。
对本发明的膜或层叠体与预浸料进行热压时的温度优选在F聚合物的熔点以下,更优选120~300℃。在该情况下,在抑制预浸料的热劣化的同时,以优异的密合性将膜或层叠体与预浸料粘接。
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膜和层叠体也可用作国际公开第2015/182702号的[0040]~[0044]中记载的有机EL显示器的捕捉基材(日文:キャプチャー基材)等被覆物品。本发明的预浸料也可用作国际公开第2015/182702号的[0046]中记载的FRP、CFRP。此外,本发明的粉末液也可用作国际公开第2015/182702号中记载的溶剂型涂料,也可用作日本专利第2686148号公报中记载的构成绝缘电线的绝缘层的绝缘涂料。
本发明还可提供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即、用本发明的膜的制造方法制造膜(包含纤维强化膜及预浸料的膜),在膜的表面上设置金属层。此外,在本发明的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中,可以用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制造层叠体,在层叠体的树脂层的表面上设置金属层。
作为在膜或层叠体的单面或两面设置金属层的方法,可例举例如将膜或层叠体与金属箔叠合的方法、在膜或层叠体的树脂层的表面上蒸镀金属的方法等。作为层叠方法,可例举例如热层叠等。作为金属的蒸镀方法,可例举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电镀法等。
作为金属层叠板的层结构,可例举本发明的膜/金属层、金属层/本发明的膜/金属层、本发明的层叠体层/金属层、金属层/本发明的层叠体层/金属层的层叠体。但是,与金属层接触的层叠体中的层是树脂层。这里,“膜/金属层”表示膜和金属层以该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其他的层结构也同样。
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金属层叠板在金属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具有树脂层。作为金属层,特别优选铜箔。树脂层可以具有强化纤维,也可以是预浸料的层(即、包含强化纤维和未固化的固化性树脂的树脂层)。
具有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也可以将其多块层叠而制成具有多个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具有这些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在其单面或两面具有树脂层的情况下,优选在其树脂层表面层叠铜箔层。通过本发明的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具有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及其层叠物可用作柔性覆铜层叠板或刚性覆铜层叠板。
以下,以具有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具有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优选如下制造:使用铜箔作为基材,在铜箔的单面涂布本发明的粉末液,形成粉末液的膜,接着通过加热干燥除去有机溶剂,继续加热将粉末熔融,然后冷却,形成具有无未熔融粒子的均匀的树脂层的金属层叠板。也可以通过在铜箔的两面设置树脂层来制造。
自本发明的粉末液的膜形成、加热干燥、粉末的熔融可设为与膜的制造方法中的条件相同。例如,在通过基于加热辊的加热进行干燥后的加热的情况下,使干燥后的具有未熔融树脂层和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与耐热辊接触,一边照射远红外线一边搬运,可以制成将未熔融树脂层熔融的树脂层。在使用4.7m长度的加热炉的情况下,辊的搬运速度优选为4.7~0.31m/min,在使用2.45m长度的加热炉的情况下,辊的搬运速度优选为4.7~2.45m/min。当将加热炉的滞留时间设为1分钟时,加热温度优选为330~380℃,更优选350~370℃。
金属层叠板的树脂层的厚度优选在15μm以下,更优选在10μm以下,特别优选在8μm以下。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为1μm。如果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即使在树脂层/铜箔的非对称的层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翘曲。金属层叠板的翘曲率优选在25%以下,特别优选在7%以下。如果翘曲率在25%以下,则在加工成印刷基板时的成形工艺中,操作性优良、且作为印刷基板的电介质特性优良。
在本发明的粉末液包含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可以制造具有包含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的树脂层和铜箔层的金属层叠板。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粉末液可包含填料,也可使用强化纤维在铜箔层上设置纤维强化树脂层。该情况下的树脂层的厚度优选在200μm以下,更优选在100μm以下。在该情况下,由本发明的粉末液制造的印刷基板的孔加工的加工性优异,可形成连接可靠性优异的电子电路。此外,如果树脂层中包含填料,则能够进一步抑制翘曲。
在金属层叠板的制造中,通过退火处理可以减小厚度方向上的线膨胀系数。藉此,能够减小基材与树脂层的界面间的剥离、及由金属层叠板的面内的厚度不均匀引起的基板的电特性的偏差。
作为退火条件,温度优选为80~190℃,特别优选120~180℃。处理时间优选为10~300分钟,特别优选30~120分钟。在该情况下,容易在抑制树脂层的热劣化的同时,减小其线膨胀系数。
退火的压力优选为0.001~0.030MPa,特别优选0.005~0.015MPa。在该情况下,容易在抑制基材的压缩的同时,减小树脂层的线膨胀系数。
在本发明的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在钛箔的单面或两面设置树脂层,可以制造具有钛箔和树脂层的金属层叠板。树脂层的厚度优选在10μm以下。通过在这样的金属层叠板的树脂层侧层叠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可得到例如钛箔/树脂层/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金属层叠板。作为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特别优选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
作为具有树脂层和层叠对象物的金属层叠板的层结构,可例举金属层/树脂层/层叠对象物/树脂层/金属层的层叠体、金属层/层叠对象物/树脂层/层叠对象物/金属层的层叠体等。树脂层的厚度优选0.1~300μm,特别优选2~40μm。在该情况下,作为金属层叠板的开孔加工性良好、介电特性优异,而且以优异的密合性将金属层和树脂层以及层叠对象物和树脂层粘接。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膜或层叠体和层叠对象物的密合性(剥离强度)优选在5N/cm以上,特别优选在7N/cm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的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金属层叠板,对金属层叠板的金属层进行蚀刻以形成图案电路。作为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可例举例如对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金属层叠板的金属层进行蚀刻来形成图案电路的方法。对金属层进行蚀刻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发明的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在对金属层进行蚀刻而形成图案电路后,在图案电路上形成层间绝缘膜,在层间绝缘膜上进一步形成图案电路。层间绝缘膜也可用本发明的粉末液来形成。
例如,对任意层叠结构的金属层叠板的金属层进行蚀刻而形成图案电路后,在图案电路上涂布本发明的粉末液,干燥后进行加热形成层间绝缘膜。然后,通过蒸镀等在上述层间绝缘膜上设置金属层,进行蚀刻以进一步形成图案电路。
在印刷基板的制造中,也可在图案电路上层叠阻焊膜。具体而言,可在图案电路上涂布本发明的分散液、涂布液,干燥后进行加热以形成阻焊膜。
在印刷基板的制造中,也可层叠覆层膜。覆层膜典型地由基材膜和设置在其表面上的粘合剂层构成,粘合剂层侧的面贴合于印刷基板。作为覆层膜,可使用例如本发明的膜。另外,也可在对金属层叠板的金属层进行蚀刻而形成的图案电路上形成使用了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获得的膜的层间绝缘膜,在层间绝缘膜上层叠聚酰亚胺膜作为覆层膜。
本发明的印刷基板可用作需要高频特性的雷达、网络路由器、底板、无线基础设施等电子设备用基板和汽车用的各种传感器用基板、引擎管理传感器用基板,特别适合用于以减少毫米波频带的传输损耗为目的的用途。
作为绝缘电线,可例举使用本发明的粉末液,在扁线的外周设置了厚度为10~150μm的绝缘被覆层的绝缘电线。上述绝缘被覆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在2.8以下。此外,上述绝缘被覆层与扁线中使用的金属材料的粘接强度优选在10N/cm以上。上述绝缘电线适合用于绝缘放大器、绝缘变压器、汽车的交流发电机、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的任一种的机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缩略符号表示以下的含义。
TFE:四氟乙烯。
NAH:纳迪克酸酐。
PPVE:全氟(丙基乙烯基醚)。
a1:粉末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的比例。
a2:表面活性剂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的比例。
a3:有机溶剂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的比例。
b1: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与粉末的比例的比(a2/a1)。
η1:在转速为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
η2:在转速为6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
η12:触变比。
以下示出使用材料。
<含氟聚合物>
聚合物1:以97.9摩尔%、0.1摩尔%、2.0摩尔%的顺序依次包含来源于TFE的单元、来源于NAH的单元和来源于PPVE的单元的共聚物,融点为300℃的含氟聚合物。
聚合物2:不具有官能团、包含99.5摩尔%以上的来源于TFE的单元的实质上为TFE的均聚物(AGC株式会社制、L169J)。
<表面活性剂>
化合物1:具有-OCF(CF3)C(=C(CF3)2)(CF(CF3)2)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聚氧乙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尼欧斯株式会社制,Ftergent710FL)。
化合物2:具有-OCF(CF3)C(=C(CF3)2)(CF(CF3)2)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聚氧乙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尼欧斯株式会社制,Ftergent710FM)。
<有机溶剂>
MEK:甲基乙基酮(表面张力24dyn/cm)。
Tol:甲苯(表面张力28.5dyn/cm)。
CHN:环己酮(表面张力34dyn/cm)。
NMP:N-甲基-吡咯烷酮(表面张力41dyn/cm)
MEK&CHN:70质量%的MEK和30质量%的CHN的混合溶剂(表面张力27dyn/cm)。
<粉末>
粉末X1:D50为1.7μm、D90为3.8μm、疏松填充体积密度为0.269g/mL、致密填充体积密度为0.315g/mL的聚合物1的粉末。使用喷射磨对聚合物1的颗粒(粒径1554μm)进行2次粉碎,进一步用高效精密气流分级机进行分级而获得。
粉末X2:D50为3.0μm、D90为8.5μm、疏松填充体积密度为0.355g/mL、致密填充体积密度为0.387g/mL的聚合物2的粉末。通过将聚合物2的颗粒粉碎而获得。
以下示出分析条件。
<粉末的D50和D90>
使聚合物的粉末分散在水中,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堀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LA-920测定器)进行了测定。
<分散液的粘度>
使用B型粘度计(LVDV2T型号,布鲁克菲尔德公司(ブルックフィールド社)制),在温度25℃、转速30rpm的条件下进行了测定。
<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
使用表面张力计(DY-200型,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进行了测定。
<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
对于分散液,通过目视确认静置3天后的分散状态,按照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
1:粉末沉降,即使振荡也不能再分散(硬饼化)。
2:确认到粉末的沉降,但若振荡,则能够再分散。
3:确认到少量的粉末沉降,若振荡,则能够再分散。
<分散液的涂布性>
使用线棒(检测仪产业株式会社(テスター産業社)制,No14)和分散液在铜箔上进行制膜、涂布。涂布后,在比有机溶剂的沸点低5℃的温度下将有机溶剂干燥、除去,得到在铜箔上设置有树脂层的试验片。在均匀涂布的情况下,试验片的膜厚约为50μm。将有机溶剂干燥后的试验片与包含粉末的树脂层层叠,通过目视观察,成为白色的层。但是,在有涂布斑点、膜厚薄的情况下,可看到基材的铜箔的颜色,因此白色程度产生浓淡,可通过目视来判断有无涂布斑点。通过目视确认试验片,按照下述基准评价了涂布性。
1:基材上的粉末层不均匀地涂布,粉末层在外观上有浓淡或基材的颜色显露。
2:基材上的粉末层可均匀地涂布,粉末层在外观上几乎没有浓淡。
<膜物性>
使用线棒和涂布液在铜箔基材上进行制膜,用烘箱在180℃下干燥7分钟。测定所得的膜的介电常数,按照下述基准评价膜物性。
1:膜的介电常数自基准值3.2发生了变动。
2:膜的介电常数自基准值3.2没有发生变动。
<聚合物的熔点>
使用精工电子株式会社(セイコー電子社)制的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装置),记录以10℃/分钟的速度对含氟共聚物进行升温时的熔解峰,将与极大值对应的温度(℃)作为熔点。
[例1]
在卧式球磨机容器中,相对于450g的粉末X1,填充50g的化合物1、500g的MEK,使用15mm粒径的氧化锆球,得到例1的分散液。例1的分散液的粘度中,η1为250mPa·s、η2为150mPa·s,触变比为1.7。对例1的分散液评价了分散稳定性及涂布性。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7]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组成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分散液。对所得的分散液测定η1和η2,算出触变比,评价了分散稳定性和涂布性。结果示于表2。
[表1]
Figure BDA0002543416980000301
[表2]
Figure BDA0002543416980000311
[例8]
在卧式球磨机容器中,相对于500g的粉末X1,填充50g的化合物2、450g的CHN,使用15mm粒径的氧化锆球,得到例8的分散液。分散液的粘度中,η1为150mPa·s,η2为130mPa·s,触变比为1.2。所得的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为“3”。
接着,将环氧树脂的主剂(DIC株式会社制,EPICLON HP-7200H-75M,溶剂:MEK,固体成分:75质量%)和环氧树脂用固化剂(DIC株式会社制,Phenolite TD-2090-60M,溶剂:MEK,固体成分:60质量%)以主剂中的固体成分:固化剂中的固体成分为26:9(质量比)的条件进行混合,制备了包含环氧树脂的环氧清漆。环氧清漆的固体成分浓度为70质量%。接着,将环氧清漆和分散液以环氧清漆中的固体成分:粉末为70:30(质量比)的条件进行了混合。混合是用搅拌机在1000rpm的条件下搅拌5分钟。所得的含粉末的清漆(涂布液)的粘度为520mPa·s。此外,涂布液中的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28dyn/cm。
接着,使用涂布液测定所得的膜的介电常数,评价了膜物性。
[例9~14]
除了如表3所示改变组成比以外,与例8同样地获得分散液。对各分散液测定η1和η2,算出触变比,评价了分散稳定性。
接着,与例8同样地将各分散液和环氧清漆混合,得到了含粉末的清漆(涂布液)。使用各涂布液来制造膜,评价了膜物性。结果示于表4。
[表3]
Figure BDA0002543416980000321
[表4]
Figure BDA0002543416980000322
[例15]
在25℃下,制备以50质量%、5质量%、45质量%的顺序依次包含粉末X1、化合物1和CHN的、粉末X1均匀地分散在CHN中的分散液,在5℃下静置7天。静置后的分散液分离成透明层和白色层的两层,若用手振荡,则容易再分散并形成均匀的分散液。另一方面,在使用NMP代替CHN的情况下,静置后的分散液分离成由化合物1引起的黄色透明层和白色层的两层,即使用手振荡,也不容易再分散。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由本发明得到的膜、纤维强化膜、预浸料、金属层叠板、印刷基板等可用作天线部件、印刷基板、飞机用部件、汽车用部件、体育用品、食品工业用品、锯、滑动轴承等的被覆物品等。
另外,这里引用2017年12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50952号和2018年5月1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94782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揭示。

Claims (15)

1.分散液,其为包含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且粉末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包含具有来源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选自含羰基基团、羟基、环氧基及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粘度为100~10000mPa·s,将在转速为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除以在转速为6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而算出的触变比为1.4~2.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甲基乙基酮、甲苯、二甲苯、环己烷或甲基环己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粘度为50~3000mPa·s,将在转速为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除以在转速为6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而算出的触变比为1.0~1.5。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环己酮、环戊酮、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2-吡咯烷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是体积基准累积50%径为0.05~4μm且体积基准累积90%径为8μm以下的粉末。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聚合物是来源于四氟乙烯的单元相对于全部单元的合计的比例为90~99.89摩尔%的含氟聚合物。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聚合物是还具有来源于选自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六氟丙烯及氟代烷基乙烯的至少一种单体的单元的聚合物。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聚合物是还具有来源于具有选自含羰基基团、羟基、环氧基和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单体的单元的聚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具有全氟烷基或全氟链烯基。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具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化四亚甲基、氨基、酮基、羧基或磺基。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的含量是相对于有机溶剂、粉末和表面活性剂的合计为35~70质量%。
13.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在金属膜上制膜形成树脂层,得到在表面具有树脂层的金属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1~20μm。
15.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金属层叠板,对所述金属膜进行蚀刻来形成图案电路。
CN201880081549.4A 2017-12-27 2018-12-26 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14920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0952 2017-12-27
JP2017250952 2017-12-27
JP2018-094782 2018-05-16
JP2018094782 2018-05-16
PCT/JP2018/047959 WO2019131809A1 (ja) 2017-12-27 2018-12-26 分散液、金属積層板及び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006A true CN111492006A (zh) 2020-08-04

Family

ID=6706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1549.4A Pending CN111492006A (zh) 2017-12-27 2018-12-26 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131809A1 (zh)
KR (1) KR20200103630A (zh)
CN (1) CN111492006A (zh)
TW (1) TW201934642A (zh)
WO (1) WO20191318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8833A1 (zh) * 2022-03-10 2023-09-14 武汉市三选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物、胶膜及芯片封装结构
WO2024046493A1 (zh) * 2022-10-12 2024-03-07 嘉兴富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四氟乙烯拉伸膜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0071381A1 (ja) * 2018-10-03 2021-09-02 Agc株式会社 分散液
JP7443715B2 (ja) 2019-10-03 2024-03-06 Agc株式会社 非水系分散液及び非水系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CN114599712A (zh) * 2019-11-11 2022-06-07 Agc株式会社 非水系分散液、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形物
KR102262126B1 (ko) * 2019-12-13 2021-06-07 이원석 부착력 증가용 코팅층을 갖는 베어링/부싱용 슬라이딩 재료의 제조방법
JPWO2021132055A1 (zh) * 2019-12-25 2021-07-01
JP2021167367A (ja) * 2020-04-09 2021-10-21 Agc株式会社 液状組成物、含浸基材、ポリマー担持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20230056003A (ko) * 2020-09-01 2023-04-26 에이지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적층 필름
CN114085436B (zh) * 2021-12-04 2023-06-13 浙江华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胶液、半固化片、电路基板、印制电路板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0325A (en) * 1997-07-31 2000-08-08 Ausimont S.P.A. Fluoropolymer dispersions
US20020107331A1 (en) * 2000-12-11 2002-08-08 Attar Amir James Powders of fluorine-containing polymers having a hydrophilic surface and a method for their preparation
JP2003213062A (ja) * 2002-01-18 2003-07-30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フッ素系ポリマー粒子が分散した非水組成物及びその被覆物品
US6645555B1 (en) * 1995-06-05 2003-11-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Material for fluorine-containing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ating by using same
CN101284910A (zh) * 2007-04-12 2008-10-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水性分散体的制造方法、水性分散体、氟树脂涂料组合物及涂布物品
JP2011225710A (ja) * 2010-04-19 2011-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非水系分散液
CN102675780A (zh) * 2011-03-09 2012-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分散液、涂布液、被覆膜、成型体、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制备方法
JP2014101521A (ja) * 2014-01-16 2014-06-05 Daikin Ind Ltd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非水系分散液
WO2015152240A1 (ja) * 2014-04-02 2015-10-0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の油性溶剤系分散体
CN105837839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聚四氟乙烯的油性溶剂系分散体以及含聚四氟乙烯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和其固化物
CN106164140A (zh) * 2014-04-02 2016-11-23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聚四氟乙烯的油性溶剂系分散体
CN106574055A (zh) * 2014-08-01 2017-04-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树脂粉末、其制造方法、复合体、成形体、陶瓷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金属层叠板、印刷基板以及预浸料
CN107429028A (zh) * 2015-04-01 2017-12-01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含氟系树脂的非水系分散体、含氟系树脂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组合物、使用其的聚酰亚胺、聚酰亚胺薄膜、电路基板用粘接剂组合物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7434944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氟系树脂的非水系分散体、使用其的含氟系树脂的热固化树脂组合物和其固化物
CN109415571A (zh) * 2016-06-23 2019-03-01 Agc株式会社 含有氟树脂粉末的液态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9476897A (zh) * 2016-07-22 2019-03-15 Agc株式会社 液态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液态组合物的膜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6241B2 (ja) * 1988-05-16 1996-07-24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樹脂分散体
US7026032B2 (en) 2003-11-05 2006-04-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imide based compositions useful as electronic substrates, derived in part from (micro-powder) fluoropolymer, and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relating thereto
US8969432B2 (en) 2011-01-17 2015-03-03 Daikin Industries, Ltd. Modifi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articles,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odifi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olded product
JP2015509113A (ja) 2011-12-12 2015-03-26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回路基板製造用シアネート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軟性金属箔積層板
JP5841648B2 (ja) * 2014-04-02 2016-01-13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の油性溶剤系分散体
JP6430202B2 (ja) * 2014-04-02 2018-11-2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材料添加用の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の油性溶剤系分散体
JP6764263B2 (ja) * 2016-06-14 2020-09-3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フッ素系樹脂の非水系分散体、それを用いたフッ素系樹脂含有熱硬化樹脂組成物とその硬化物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5555B1 (en) * 1995-06-05 2003-11-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Material for fluorine-containing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ating by using same
US6100325A (en) * 1997-07-31 2000-08-08 Ausimont S.P.A. Fluoropolymer dispersions
US20020107331A1 (en) * 2000-12-11 2002-08-08 Attar Amir James Powders of fluorine-containing polymers having a hydrophilic surface and a method for their preparation
JP2003213062A (ja) * 2002-01-18 2003-07-30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フッ素系ポリマー粒子が分散した非水組成物及びその被覆物品
CN101284910A (zh) * 2007-04-12 2008-10-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水性分散体的制造方法、水性分散体、氟树脂涂料组合物及涂布物品
JP2008260864A (ja) * 2007-04-12 2008-10-30 Daikin Ind Ltd 水性分散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水性分散体
JP2011225710A (ja) * 2010-04-19 2011-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非水系分散液
CN102675780A (zh) * 2011-03-09 2012-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分散液、涂布液、被覆膜、成型体、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制备方法
JP2014101521A (ja) * 2014-01-16 2014-06-05 Daikin Ind Ltd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非水系分散液
WO2015152240A1 (ja) * 2014-04-02 2015-10-0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の油性溶剤系分散体
CN106164140A (zh) * 2014-04-02 2016-11-23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聚四氟乙烯的油性溶剂系分散体
CN106574055A (zh) * 2014-08-01 2017-04-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树脂粉末、其制造方法、复合体、成形体、陶瓷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金属层叠板、印刷基板以及预浸料
CN105837839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聚四氟乙烯的油性溶剂系分散体以及含聚四氟乙烯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和其固化物
CN107429028A (zh) * 2015-04-01 2017-12-01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含氟系树脂的非水系分散体、含氟系树脂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组合物、使用其的聚酰亚胺、聚酰亚胺薄膜、电路基板用粘接剂组合物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7434944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氟系树脂的非水系分散体、使用其的含氟系树脂的热固化树脂组合物和其固化物
CN109415571A (zh) * 2016-06-23 2019-03-01 Agc株式会社 含有氟树脂粉末的液态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9476897A (zh) * 2016-07-22 2019-03-15 Agc株式会社 液态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液态组合物的膜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8833A1 (zh) * 2022-03-10 2023-09-14 武汉市三选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物、胶膜及芯片封装结构
US11879076B1 (en) 2022-03-10 2024-01-23 Wuhan Choice Technology Co,Ltd Composition, adhesive film and chip packaging structure
WO2024046493A1 (zh) * 2022-10-12 2024-03-07 嘉兴富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四氟乙烯拉伸膜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4642A (zh) 2019-09-01
JPWO2019131809A1 (ja) 2021-01-14
KR20200103630A (ko) 2020-09-02
WO2019131809A1 (ja)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6897B (zh) 液态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液态组合物的膜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11492006A (zh) 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9415571B (zh) 含有氟树脂粉末的液态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11511807B (zh) 分散液、金属层叠板和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9661862B (zh) 金属层叠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印刷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13227232B (zh) 粉末分散液、层叠体和印刷基板
JP7371681B2 (ja) 液状組成物、パウダー、及び、パウダーの製造方法
CN113631669B (zh) 液态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