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9948A - 包括含有聚碳酸酯、滑石和蜡的基材层的多层体 - Google Patents

包括含有聚碳酸酯、滑石和蜡的基材层的多层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9948A
CN111479948A CN201880082635.7A CN201880082635A CN111479948A CN 111479948 A CN111479948 A CN 111479948A CN 201880082635 A CN201880082635 A CN 201880082635A CN 111479948 A CN111479948 A CN 111479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weight
multilayer body
talc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26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9948B (zh
Inventor
C.希尔维茨
M.埃尔克伦茨
B.泽米施
R.普罗特
M.德布勒
E.文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Original Assignee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filed Critical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ublication of CN111479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9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6Coating with compositions not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26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03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021Reactive sputtering or evaporation
    • C23C14/0036Reactive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20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rganic subs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58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2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82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nitrogen
    • C08K2003/385Binary compounds of nitrogen with bor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层体,其包括至少一个基材层、直接与其粘接的金属层和任选的置放在金属层之上的保护层,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含有通过混合聚碳酸酯、滑石和特定的蜡获得的组合物。可以表明,所获得的多层体特别适合用于作为反射器和光源和热源的(外壳)部件以及显示器的用途。

Description

包括含有聚碳酸酯、滑石和蜡的基材层的多层体
本发明涉及多层体,其包括至少一个基材层、直接与其粘接的金属层和任选的置放在金属层之上的保护层。所述基材层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滑石和特定的蜡的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成型件如反射器和光源和热源的(外壳)部件,其中另外的功能性可以被整合到所述的部件中,以及涉及制造多层体的方法以及特定的蜡在多层体的基材层中的用途。
由于聚碳酸酯的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变形性,其尤其用于预期温度负荷升高的领域中。特定的共聚碳酸酯(例如基于双酚A和双酚TMC的共聚碳酸酯(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也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应用,因为它们大都具有更好的耐热变形性。聚碳酸酯也因此适于制造暴露于较高温度负荷的透镜、反射器、灯罩和-外壳等。在这些应用中,几乎始终需要与改善的导热性和良好的或甚至改善的尺寸稳定性(CLTE,见下文)以及足够的机械性能如冲击韧性结合的升高的热性质如热稳定性或耐热变形性。
除了良好的可加工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而外,热塑性组合物还必须满足其它要求如在所得的注塑件/挤出物中的良好的表面品质以及良好的可金属化性和良好的金属粘附性。
在反射器应用的领域中,除了金属粘附性以外,此外更重要的是基材材料的低的热膨胀以及因此反射器也低的热膨胀。高的热膨胀可能对于光的聚束和光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反射器大都被布置在经常具有高的热辐射的光源例如白炽灯或LED的直接环境中。因而,反射器暴露于高温度负荷-经常高于120℃。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尽可能低的线性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CLTE)并因此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的基材材料。优选地,多层体的金属层具有与基材层类似的膨胀特性和收缩特性,因为否则可能由于应力而出现在表面处的翘曲并且因此出现虹彩现象。如此可减少表面缺陷如裂缝形成、虹彩和压缩。
目前经常使用由聚碳酸酯制成的无轮廓透明板用于覆盖汽车领域中的反射器。这提高了对于以下的要求:从外部清楚可见的元件(例如反射器、副反射器、遮光框(Blendrahmen))的表面品质,其中此外重要的是在热的时候的尺寸稳定性、释放气体(Ausgasen)少以避免起泡、机械强度、易于加工和制造公差小。用于基材层的材料应当可以优选以注塑与这种聚碳酸酯透明板结合。
如上所述,相应地金属化的部分必须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耐热变形性。因此,不允许降低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例如金属表面的质量。
为了使形成多层体的基材层的材料变得尽可能成本有利,有时使用填料,其中热塑性塑料部分地被更便宜的填料代替。根据所希望的性能,例如提高的阻燃性或低收缩特性,来添加添加剂。然而,填料的添加常常导致粗糙、无光泽或不规则的表面,因此不满足对随后金属化的(大都弯曲的)基材层的表面品质的高要求。特别是在光输出是必需的反射器的情况中,必须为涂层提供尽可能均匀的、非常光滑的、高光泽表面。
滑石是一种特别有利的填料。除了以上已经谈及的填料添加中的一般性问题之外,已知向熔融的聚碳酸酯中添加滑石导致聚合物链的降解,这最终表现为所得的聚碳酸酯成型件的较差机械性能。
在此,由于滑石的导热性和有利的市场可得性,通过填料滑石来增强聚碳酸酯对于许多应用来说是值得期望的。
然而,为了实现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的包含聚碳酸酯和滑石的成型体,使用经稳定化的组合物用于制造成型体。在此,一个出发点是滑石的预先上浆,因此化学掩蔽了滑石的碱性基团,所述碱性基团对聚碳酸酯中的酯解离负责,并因此可以基本上防止聚合物链的降解。然而,滑石的这样的上浆是滑石填料必须预先经受的一个额外的工艺步骤。这样的额外的工艺步骤总是与增加的成本和时间耗费相关联,因此是不利的。例如,WO2013/124232A1中描述了滑石作为多层体中的填料,然而其中上浆是优选的。
由JP08-188708A已知组合物,其含有45至97重量%的芳族聚碳酸酯与3至55重量%的无机填料(玻璃片,金属片,云母或滑石)和0.02至3重量%,优选0.03至1重量%的含有羧基的烯属蜡(相当于0.006份至3.33份蜡每10份填料)或其衍生物。该文献中还指出,在使用滑石作为填料时,应当使用硅烷涂覆的材料,以避免聚碳酸酯的碱性降解。在实施例11中描述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0.05份蜡每10份滑石。然而,JP08-188708A没有给出关于如何能够避免给填料预先上浆的额外步骤的任何启示。该文献没有提及成型体的所得表面品质和金属粘附性,因此根本不能由其获悉滑石和特定的蜡的组合的使用对这些性能的影响。
WO2013/045552A1描述了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含有2至40重量份的无机填料,其尤其也可以是滑石,和0.01至0.5重量份的酸酐改性的α-烯烃三元共聚物。在WO2013/045552A1的一些实施例中描述了使用0.5或1.0份蜡每10份玻璃纤维或石英粉。实施例中没有使用滑石。该文献没有提及由于使用滑石导致的聚碳酸酯的降解的具体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能从此文献中获悉关于表面品质(和/或表面粗糙度)、金属粘附性或CLTE的任何教导。
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体,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热变形性,改善的尺寸稳定性,优选具有根据DIN 53752(1980-12)的基于平行热膨胀<50ppm/K和基于横向热膨胀<60ppm/K的低的线性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linearthermal expansion = CLTE),和改善的表面品质结合以良好的机械性能。此外,该多层成型件具有改善的导热性。
同时,应该能够以尽可能有利的方式制造所述多层体的基材层。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层体的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同时具有良好的加热时的尺寸稳定性(CLTE)、改善的表面品质和金属粘附性,并因此具有这些性能的适度平衡。因此,基材层尤其适于制造另外包括暴露于升高的温度负荷的至少一个金属层的多层体。在此情况下,用于基材层的组合物应另外具有与良好流动性(剪切粘度分布)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弹性模量和耐冲击性(Charpy))相关的良好性能特征。
这些目的通过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成型件(如反射器和光源和热源的(外壳)部件)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用途来实现,所有这些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包含含有作为填料的滑石与特定的蜡和作为热塑性塑料的聚碳酸酯的组合(下文中称为基材材料)的基材层的多层体具有由低的热膨胀和良好的机械性能构成的所希望的性能特征。同时,它们具有改善的表面品质,尤其是在变温加热后,和良好的、优选改善的金属粘附性。总之,所使用的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此外,令人惊奇地发现,所述多层体还具有明显改善的导热性,这对于在成型件如反射器和光源的(外壳)部件中的用途来说,导致热负荷分布和耗散的额外改善。
此外已经发现,甚至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的基材材料中使用未上浆的滑石。从将作为填料的滑石加入到聚碳酸酯熔体中的时间点起,通过将具有特定酸值和特定分子量的特定的蜡与未上浆的滑石,尤其是具有碱性pH值、优选8-10的滑石混合,可以实现足以降低聚碳酸酯的酯基的降解(降解作用)的上浆。这意味着,如果同时加入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C),则未上浆的滑石B),对此也被理解是指滑石混合物,可以没有进行预处理地被直接加入到聚碳酸酯A)中。尽管该滑石是未上浆的,但是在组分A)至D)的混合过程中,在滑石B)的表面上也发生了足够的蜡C)的积聚("原位上浆")。因此,所述目的此外通过使用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来稳定添加了未上浆的滑石的组合物中的聚碳酸酯得以实现,所述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具有至少30 mg KOH/g的酸值,根据DIN ISO 17025:2005借助于用氢氧化钾醇溶液的电位滴定来确定,和4000至40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其中平均分子量MW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定,
其中,每10重量份的未上浆的滑石使用0.10至1.4重量份,优选0.3至1.0重量份的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优选地,该组合物不含聚酯且不含接枝聚合物,最优选地,除有时在文献中被称为冲击韧性改进剂的根据组分C)的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外,完全不含冲击改进剂(冲击韧性改进剂)。该基材材料的特征在于,以此方式可以保持、相对于现有技术甚至也改善聚碳酸酯/滑石组合物的性能如良好的可加工性、高刚性和良好的冲击韧性。由此可以避免用浆料对滑石或滑石混合物B)进行预处理的额外步骤,并因此提供更加成本有利和更有效制造的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向聚碳酸酯中添加了蜡和滑石,但基材层的金属粘附性没有变差。作为均聚物的聚碳酸酯总体上已经具有非常好的金属粘附性。因此,令人惊奇的是,加入组分B)和C)对这些性能仅具有极小的影响。
同时,同样令人惊奇的是,将蜡加入到高耐热变形的共聚碳酸酯,例如基于双酚A和双酚TMC的共聚碳酸酯中,同样导致与基材层性能有关的良好的结果。因为特定的蜡的加入通常会降低这些共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和耐热变形性,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考虑将该相应的加入用于多层体的基材层。然而,整体上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特征,其中仍实现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热变形性,良好的加热时的尺寸稳定性(CLTE),改善的表面品质,良好的、优选改善的金属粘附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如此获得的基材层,即使在使用共聚碳酸酯,尤其是包括双酚TMC的共聚碳酸酯的情况下,也良好适用于本文所述的多层体。
尽管已知含滑石的热塑性模塑料的CLTE的各向异性,但在本发明中描述的多层体可用于发光体的高精度部件如反射器和其它光学元件,因为热膨胀总体上被降低到了低水平,且该多层体具有高的表面品质。
本发明因此提供了一种多层体,其包括
I) 基材层(S),
II) 直接与其粘接的金属层(M)和
III) 任选的置放在金属层之上的保护层(P),
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可通过混合组分A)至D)获得的组合物,其中
A)是聚碳酸酯,
B)是具有0.01至9.5微米的中值粒径D50的未上浆的滑石,其中粒径D50通过沉降分析来确定,
C)是至少一种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其具有至少30 mg KOH/g的酸值,根据DINISO 17025:2005借助于用氢氧化钾醇溶液的电位滴定来确定,以及4000至40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其中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定平均分子量MW,
以及
任选的D)部分量的组分B)可以被至少一种其它填料替代,所述其它填料选自作为其它填料的具有小于800微米的粒径D50的膨胀石墨或上述的膨胀石墨与未膨胀石墨的混合物和氮化硼,其中,在石墨的情况中,最高8重量份的量的组分B)可以被替代,并且其中在氮化硼的情况中,最高15重量份的量的组分B)可以被替代。
其中在与组分C)混合前,如此彼此匹配组分B)和C)的量,使得每10重量份的组分B)使用0.10至1.4重量份的组分C),并且其中所述组合物不含接枝聚合物和聚酯,在本发明意义上的组分C)不是如其有时在文献中被称作的“冲击改进剂”。
层I)和II)是直接粘接的。因此在层I)和II)之间没有其它层。然而,这不排除在金属化之前等离子体预处理层I。
在本发明意义上,将术语"混合"/"混合"优选裂解为是指使组分A)至D)"彼此接触"。为此,优选使用机械辅助。该混合在组分A)至少部分熔融的温度下进行。该混合优选在250℃至350℃范围内的温度下进行。对于基本上基于双酚A的聚碳酸酯,特别优选260℃至310℃的温度。"基本上"在此表示优选至少90重量%,进一步优选至少95重量%,最优选至少98重量%的双酚A的比例,基于所用的二酚的总量计。对于例如与选自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如下所示的式(I)、(II)和/或(III)的二酚的二酚的共聚碳酸酯和/或含硅氧烷的共聚碳酸酯而言,该温度优选在280℃至350℃的范围内。所述混合可以在常规的混料单元中进行。优选螺杆挤出机,环形挤出机或(共)捏合机。
基材层I
组分A)
组分A)是至少一种聚碳酸酯。因此也可以使用混合物作为组分A)。本发明意义上的聚碳酸酯既是均聚碳酸酯也是共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可以以已知的方式是线性或支化的。优选地,至少一种聚碳酸酯是芳族聚碳酸酯。也将共聚碳酸酯理解为是指含硅氧烷的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以已知方式由二酚,碳酸衍生物、任选的链终止剂和支化剂制备。在均聚碳酸酯的情况下,仅使用一种二酚,在共聚碳酸酯的情况下,使用多种二酚。为了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共聚碳酸酯,同样可以使用基于所用二酚的总量计1至25重量%,优选2.5至25重量%的具有羟基芳基氧基端基的聚二有机硅氧烷。这些是已知的(例如US3419634A),并且可以通过文献已知的方法制备。同样合适的是含有聚二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碳酸酯;含聚二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碳酸酯的制备描述于例如DE-A3334782中。
聚碳酸酯例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使二酚与碳酸卤化物,优选地光气,和/或与二羧酸二卤化物,优选地芳族二羧酸二卤化物,优选地苯二羧酸二卤化物,通过相界面法反应,任选地使用链终止剂和任选地使用三官能或多于三官能的支化剂。同样可以通过熔体聚合法通过使二酚与例如碳酸二苯酯反应来制备。
适于制备聚碳酸酯的二酚是例如氢醌,间苯二酚,二羟基联苯,双(羟基苯基)烷烃,双(羟基苯基)环烷烃,双(羟基苯基)硫醚,双(羟基苯基)醚,双(羟基苯基)酮,双(羟基苯基)砜,双(羟基苯基)亚砜,α-α'-双(羟基苯基)二异丙基苯,衍生自靛红衍生物或酚酞衍生物的苯并[c]吡咯酮类及其环上烷基化、环上芳基化和环上卤化的化合物。
优选的二酚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4,4'-二羟基联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4-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丁烷,1,1-双(4-羟基苯基)-p-二异丙基苯,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二甲基双酚A,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砜,2,4-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丁烷,1,1-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p-二异丙基苯和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以及二酚(I)至(III)
Figure 562679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在各自情况中表示C1至C4烷基、芳烷基或芳基,优选表示甲基或苯基,最优选表示甲基。
特别优选的二酚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二甲基双酚A和式(I),(II)和/或(III)的二酚。
这些和其他合适的二酚描述于例如US-A 3 028 635,US-A 2 999 825,US-A 3148 172,US-A 2 991 273,US-A 3 271 367,US-A 4 982 014和US-A 2 999 846中,DE-A 1570 703,DE-A 2 063 050,DE-A 2 036 052,DE-A 2 211 956和DE-A 3 832 396中,FR-A 1561 518中,专著"H.Schnell,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Inter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1964"中,以及JP-A 62039/1986,JP-A 62040/1986和JP-A 105550/1986中。
合适的碳酸衍生物例如是光气或碳酸二苯酯。
可以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聚碳酸酯的合适的链终止剂是单酚。合适的单酚例如是苯酚本身,烷基酚如甲酚,对叔丁基苯酚,枯基苯酚及其混合物。
优选的链终止剂是被线性或支化的C1-C30烷基基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酚,优选未被取代的或被叔丁基取代的酚。特别优选的链终止剂是苯酚,枯基苯酚和/或对叔丁基苯酚。
基于在各自情况中使用的二酚的摩尔数,链终止剂的用量优选为0.1至5mol%。链终止剂可以在与碳酸衍生物反应之前,之中或之后加入。
合适的支化剂是聚碳酸酯化学中已知的三官能或多于三官能的化合物,特别是具有三个或多于三个酚属OH基团的那些。
合适的支化剂例如是1,3,5-三(4-羟基苯基)苯,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三(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4-双(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酚,2,6-双(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酚,2-(4-羟基苯基)-2-(2,4-二羟基苯基)丙烷,四(4-羟基苯基)甲烷,四(4-(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氧基)甲烷和1,4-双((4',4''-二羟基三苯基)甲基)苯和3,3-双(3-甲基-4-羟基苯基)-2-氧代-2,3-二氢吲哚。
基于在各自情况中使用的二酚的摩尔数,任选地使用的支化剂的量优选为0.05mol%至2.00mol%。
可以将支化剂与二酚和链终止剂预先加入碱性水相中,或者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光气化之前加入。在酯交换法的情况中,支化剂与二酚一起使用。
根据本发明要使用的聚碳酸酯(包括聚酯碳酸酯)的优选制备方式是已知的界面方法和已知的熔融酯交换法(参见例如WO 2004/063249 A1,WO 2001/05866 A1,WO 2000/105867,US-A 5,340,905,US-A 5,097,002,US-A 5,717,057)。
在第一种情况下,所用的酸衍生物优选为光气和任选的二羧酸二氯化物;在后一种情况下,优选碳酸二苯酯和任选的二羧酸二酯。用于聚碳酸酯制备或聚酯碳酸酯制备的催化剂、溶剂、后处理、反应条件等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已是充分描述和已知的。
特别优选的聚碳酸酯是基于双酚A的均聚碳酸酯,基于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的均聚碳酸酯,以及基于这两种单体双酚A和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的共聚碳酸酯。同样优选的是如上所述的含硅氧烷的聚碳酸酯,特别优选得自作为单体单元的二甲基硅氧烷与双酚A。
热塑性聚碳酸酯,包括热塑性芳族聚酯碳酸酯,优选地具有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定的15000 g/mol 至40000 g/mol,进一步优选地18000 g/mol 至33000 g/mol,特别优选地22000 g/mol 至32000 g/mol,最优选地23000 g/mol 至25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用PSS Polymer Standards Service GmbH, 德国的已知摩尔质量分布的线性聚碳酸酯(由双酚A和光气制成)进行校准,校准根据Currenta GmbH & Co. OHG, Leverkusen的方法2301-0257502-09D(2009年,德语)。洗脱液为二氯甲烷。交联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的柱组合。分析柱的直径:7.5毫米;长度:300毫米。柱材料的粒度:3微米至20微米。溶液浓度:0.2重量%。流速:1.0毫升/分钟,溶液温度:30℃。使用折射率(RI)检测器进行检测。
根据ISO 1133-1:2012-03 (300℃, 1.2kg),热塑性聚碳酸酯通常具有2-40cm3/10min,优选3-38cm3/10min,特别优选5-36cm3/10min的MVR(熔体体积流速)。
含硅氧烷的聚碳酸酯(以下也称为SiCoPC)是指具有以下结构单元的嵌段共缩合物:
Figure 910179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R1是二价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族基团,二价的线性或环状脂族基团,
或结构单元(1)为单元的混合物,其中R1为二价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族基团或R1为二价的线性或环状脂族基团。芳族R1基团的比例优选为
60-100重量%并且脂族基团的比例为0-40重量%,基于所使用的式(3)的二酚的总和(以重量%计),
Figure 689916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R2彼此独立地为线性或支化的脂族基团,优选C1至C12烷基,特别优选C1至C4烷基,尤其是甲基,或被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芳族基团,优选苯基。
最优选的结构单元(2)是二甲基硅氧烷单元,或二苯基硅氧烷单元,甲基/苯基硅氧烷单元或二甲基硅氧烷单元和二苯基硅氧烷单元的混合物。
在结构单元(1)中,R1优选地衍生自对应于式(3)的二羟基芳基化合物:
Figure 85125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
Z是具有6至30个碳原子的芳族基团,其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芳族环,可以被取代并且可以包含脂族基团或烷基芳基或杂原子作为桥连元素。
优选地,式(3)中的Z是式(3a)的基团
Figure 899497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R6和R7彼此独立地为H,C1至C18烷基,C1至C18烷氧基,卤素如Cl或Br,或在各自情况中任选被取代的芳基或芳烷基,优选彼此独立地为H或C1至C12烷基,特别优选为H或C1至C8烷基,最优选彼此独立地为H或甲基,和
X是-CO-,-O-,-S-,C1至C6烷撑基,C2至C5烷叉基,C6至C10环烷叉基,或C6至C12芳撑基,其可以任选地与其它含杂原子的芳环稠合。
优选地,X为C1至C5烷撑基,C2至C5烷叉基,C6至C9环己叉基,-O-,-SO-,-CO-,-S-,-SO2-,特别优选地,为异丙叉基,3,3,5-三甲基环己叉基或-O-,尤其是异丙叉基。
适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SiCoPC的式(3)的二酚例如是氢醌,间苯二酚,双(羟基苯基)烷烃,双(羟基苯基)硫醚,双(羟基苯基)醚,双(羟基苯基)酮,双(羟基苯基)砜,双(羟基苯基)亚砜,α,α'-双(羟基苯基)二异丙基苯及其烷基化、环上烷基化和环上卤化的化合物。
式(3)的进一步优选的二酚是4,4'-二羟基联苯,2,2-双(4-羟基苯基)-1-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4-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丁烷,1,3-双[2-(4-羟基苯基))-2-丙基]苯(双酚M),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砜,2,4-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2-甲基丁烷,1,3-双[2-(3,5-二甲基-4-羟基苯基)-2-丙基]苯,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和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
式(3)的特别优选的二酚是2,2-双(4-羟基苯基)丙烷(BPA),氢醌,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和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
这些和其它合适的二酚是商购可得的并且例如描述于“H. Schnell, Chemistry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 Inter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1964, 第28页及其以后几页; 第102页及其以后几页”,和“D. G. Legrand, J. T. Bendler,Handbook of Polycarbon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cel Dekker New York2000, 第72页及其以后几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硅氧烷嵌段可以具有以下结构(4)
Figure 659643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R2具有上述的含义,
n是10至400,优选地10至100,特别优选地15至50的平均数,
并且k为0或1。
R3彼此独立地包含以下结构元素(5)或(6):
Figure 926676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R4彼此独立地是氢,卤素和/或在各自情况中C1至C10,优选地C1至C4线性或支化的,未被取代的或被单至四取代的烷基或烷氧基,所述烷基和烷氧基优选地是未被取代的,并且R4尤其优选地是氢,
e是0或2至12,优选地2至6的自然数,其中,在e为0的情况下,k为1;
或式(6)的结构元素
Figure 125576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R6,R7和X具有式(3a)中给出的含义。
例如并且优选地,硅氧烷嵌段可以包含以下结构:
Figure 794455DEST_PATH_IMAGE009
其中式(7)和(8)中的a为10至400,优选10至100,特别优选15至50的平均值。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硅氧烷嵌段可以通过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单次或多次相连以形成以下示例性显示的结构元素:
Figure 663185DEST_PATH_IMAGE010
其中p为0或1,
R2,R3,n和k具有以上在结构元素(4)中给出的含义。
用于与聚碳酸酯反应的或用于与式(3)或(3a)的二酚与光气或碳酸二芳基酯反应的相应的硅氧烷嵌段各自具有末端酚属OH基团,即
Figure 417515DEST_PATH_IMAGE011
该式在氧原子-R3处延续:
Figure 154526DEST_PATH_IMAGE012
由于式的长度,式(9)被分开:式(9-2)是式(9-1)的延续
其中R2,R3,n,k和p具有在结构元素(9)中给出的含义。
优选的硅氧烷嵌段是羟基芳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并且对应于式(10)
Figure 677912DEST_PATH_IMAGE013
在通式(10)中,R5是氢或C1至C4烷基,C1至C4烷氧基,优选是氢或甲基,甲氧基,特别优选是氢。
R6和R7彼此独立地是芳基,优选苯基,C1至C4烷基,优选是甲基,尤其是甲基。
Y是单键,-CO-,-O-,C1至C5烷撑基,C2至C5烷叉基或是可被C1至C4烷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5至C6环烷叉基,优选是单键,-O-,异丙叉基或是可被C1至C4烷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5至C6环烷叉基,尤其是异丙叉基。
V为氧,C1至C6烷撑基或C2至C5烷叉基,优选是单键,氧,C3烷撑基,尤其是氧或异丙叉基。
W是单键,S,C1至C6烷撑基或C2至C5烷叉基,优选是单键,C3烷撑基或异丙叉基,其中当q为1时,W不是单键。
p和q各自彼此独立地是0或1。
o是10至400,优选地10至100,特别优选地15至50的重复单元的平均数,和
m是1至10,优选地1至6,特别优选地1.5至5的平均数。
尤其优选的是式(11)和(12)的硅氧烷
Figure 543974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R1是H,Cl,Br或C1至C4烷基,优选是H或甲基,尤其优选是氢,
R2是芳基或C1至C4烷基,优选地甲基,
X是单键,-SO2-,-CO-,-O-,-S-,C1至C6烷撑基,C2至C5烷叉基,或是C6至C12芳撑基,其可任选地与其它含有杂原子的芳环稠合。
优选地,X是单键,异丙叉基,3,3,5-三甲基环己叉基或氧,最优选是异丙叉基,
n是10至400,优选地10至100,特别优选地10至50的平均数,
m是1至10,优选地1至6,尤其优选地1.5至5的平均数。硅氧烷嵌段的分子量为3000 g/mol 至20000 g/mol,优选地3500 g/mol 至15000 g/mol,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确定,并且得自双酚A(作为二酚)的聚碳酸酯作为标准物,如上所述。
硅氧烷嵌段的制备原则上是已知的,并且它们可以通过例如在US2013/0267665A1中描述的方法来制备。
聚碳酸酯的制备同样是已知的。聚碳酸酯以已知方式由二酚,碳酸衍生物,任选的链终止剂和支化剂制备。
在过去大约40年期间,许多专利说明书中已经阐述了聚碳酸酯的制备的细节。此处仅仅以举例的方式提及:Schnell,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Polymer Reviews, Volume 9, Inter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London, Sydney1964,D. Freitag, U. Grigo, P. R. Müller, H. Nouvertne', BAYER AG,“Polycarbonates” in 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卷11, 第二版, 1988, 第648-718页,以及最后Dres. U. Grigo, K. Kirchner 和P. R. Müller "Polycarbonate" in Becker/Braun, Kunststoff-Handbuch, 卷3/1, Polycarbonate,Polyacetale, Polyester, Celluloseester, Carl Hanser Verlag 慕尼黑, 维也纳1992, 第117-299页。
聚碳酸酯的优选的制备方式是已知的界面法和已知的熔融酯交换法(例如WO2004/063249 A1, WO 2001/05866 A1, WO 2000/105867, US-A 5,340,905, US 5,097,002, US-A 5,717,057)。
SiCoPC中硅氧烷嵌段的含量大于0,优选0.5至40重量%,优选1至20重量%,尤其优选2至15重量%,最优选2至10重量%,各自基于所用的硅氧烷嵌段和聚碳酸酯嵌段计。相应地,聚碳酸酯嵌段在嵌段共缩合物中的比例为60至小于100重量%(优选地99.5重量%),优选99至80重量%,尤其优选98至85重量%,最优选98重量%至90重量%。
上述硅氧烷嵌段优选地与分子量为15000至27000 g/mol,尤其优选17000至27000g/mol,尤其优选18000至26500 g/mol (如上所述,借助于GPC测量,用BPA聚碳酸酯作为标准物)的聚碳酸酯反应。
用于制备聚碳酸酯的二酚是上述结构单元(3)。
此处,各个组分(硅氧烷嵌段和聚碳酸酯嵌段)通过反应性挤出方法反应,或者替代地,具有式(3)的二酚的硅氧烷嵌段通过已知的界面法与光气或碳酸二芳基酯反应。在文献中对聚碳酸酯合成的这种方法有多种描述;此处以举例的方式提及:H. Schnell,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 Polymer Reviews,卷9, IntersciencePublishers, New York 1964 第33页及其以后几页,Polymer Reviews, 卷10, "Condensation Polymers by Interfacial and Solution Methods", Paul W. Morgan,Inter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1965, 第VIII章, 第325页,Dres. U. Grigo, K.Kircher和P. R. Müller "Polycarbonate" in Becker/Braun, Kunststoff-Handbuch,卷3/1, Polycarbonate, Polyacetale, Polyester, Celluloseester, Carl HanserVerlag 慕尼黑, 维也纳, 1992, 第118-145页,以及EP-A 0 517 044。界面法中的聚有机硅氧烷的转化描述于例如US3821325A中。
可以以例如在WO2015/052110A1中所描述的反应性挤出方法制备SiCoPC。
组分B)
根据本发明,未上浆的滑石用作组分B)。这意味着,在与组分A)混合之前,滑石没有浆料。
在本发明意义上,滑石优选地是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粒径,孔隙率和/或BET表面积的滑石或滑石混合物。
滑石通常是层状硅酸盐。它可以被描述为具有一般化学组成Mg3[Si4O10(OH)2]的硅酸镁水合物。然而,不同类型的滑石含有不同的杂质,因此可能与该一般组成有偏差。
根据本发明,在添加到组分A)和C)的时间点时,滑石或滑石混合物是未上浆的。在本发明意义上,浆料被认为是在表面上有针对性地(化学或物理吸附地)富集的不同于滑石,尤其是Mg3[Si4O10(OH)2]的分子。未上浆的滑石因此是未经表面处理的滑石,即,在制得具有期望粒径的滑石颗粒并任选压实之后,该滑石优选不经受任何其它通过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有针对性地改变滑石表面的工艺步骤。但是,这并不排除在进一步处理滑石期间,杂质、灰尘或类似颗粒无意地到达表面的某些部分,只要滑石的表面不显著丧失其性能,尤其是在pH值方面。根据本发明,滑石通过与组分C混合才被上浆。
优选地,滑石的pH值为8至10,特别优选地8.5至9.8,最优选地9.0至9.7,其中pH值是根据EN ISO 787-9:1995来确定的。应当注意的是,EN ISO 787-9:1995还提到了添加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以改善待测量固体的分散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优选地仅使用蒸馏水用于根据EN ISO 787-9:1995确定pH值。
组分B)优选地具有0.2至2.5重量%,特别优选地0.3至2.3重量%,最优选地0.3至2.0重量%的氧化铁(II)和/或氧化铁(III)的含量。该含量优选地通过X射线荧光或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量。已经发现滑石中的氧化铁含量对聚碳酸酯的降解程度有影响。在根据本发明给出的氧化铁含量范围内,在减少聚碳酸酯的降解方面已经获得特别好的结果。
同样优选地,组分B)的氧化铝含量为0.01至0.5重量%,特别优选地0.05至0.48重量%,最优选地0.15至0.45重量%。
组分B)的中值粒径D50为0.01至9.5微米,优选地0.25至8.00微米,特别优选地0.5至6.00微米,最优选地0.5微米至小于或等于3.0微米,其中粒径D50通过沉降分析来确定。中值D50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为是指平均粒径,在该平均粒径下,50%的颗粒小于该给定值。优选地,粒径D50根据ISO13317-3:2001来确定。
组分B)的BET表面积优选地为7.5至20.0m2/g,特别优选地9.0至15.0m2/g,最优选地9.5至14.0m2/g。根据Brunauer,Emmett和Teller借助于气体吸附来确定该表面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本身已知的。优选地,组分B)的BET表面积根据ISO 4652:2012来确定。该优选的BET表面积特别优选地与滑石的上述中值粒径D50值相关。已经发现,在这种组合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组分B)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组分C)最佳地匹配。通过组分C)的特定的酸值和摩尔质量可以使由于组分B)引起的聚碳酸酯的降解最小化,因为在这些条件下滑石的孔尤其对于蜡C)来说也是可到达的。
特别优选地,该滑石的滑石含量≥96重量%,特别优选地≥97重量%,最优选地≥98重量%。
同样优选的是,该滑石在1050℃下的灼烧损失为5.0至7.0重量%,特别优选地5.2至6.5重量%,最优选地5.3至6.2重量%。灼烧损失优选地通过DIN 51081:2002来确定。
组分B)的滑石或滑石混合物优选地以压实形式存在。
组分C)
本发明意义上的组分C)是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其具有至少30 mg KOH/g的酸值和4000至40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在此,它也可以是满足组分C)的特征的不同聚合物的混合物。
所述α-烯烃聚合物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乙烯、1-丙烯、1-丁烯、1-异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和这些的混合物的单元。特别优选地,所述α-烯烃聚合物包含至少一个选自乙烯、1-丙烯、1-辛烯的单元。
作为其它用于改性的单元的优选的酸酐是不饱和羧酸酐,其优选地选自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富马酸酐,衣康酸酐中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的是马来酸酐。
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优选地是不含橡胶的。
优选地,所述α-烯烃聚合物 (组分C) 包含
Ca) 90.0-98.0重量%,优选92.0-97.5重量%,特别优选地94.0-97.0重量%的α-烯烃聚合物和
Cb) 2.0-10.0重量%,优选地2.5-8.0重量%并且特别优选地3.0-6.0重量%的酸酐。
所述α-烯烃聚合物的烯烃部分Ca)的特征优选地在于:
乙烯含量为80.0-96.0重量%,优选地84.0-92.0重量%,
丙烯含量为2.0-10.0重量%,优选地4.0-8.0重量%,和
辛烯含量为2.0-10.0重量%,优选地4.0-8.0重量%。
同样优选地,所述α-烯烃聚合物的烯烃部分Ca)由丙烯和/或乙烯组成。此外优选地,所述α-烯烃聚合物的烯烃部分Ca)由丙烯组成。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组分C)的蜡的酸值为至少30 mg KOH/g。优选地,该酸值为30至110 mg KOH/g,特别优选地40至95 mg KOH/g。酸值由Currenta GmbH根据DIN ISO 17025:2005借助于用氢氧化钾醇溶液的电位滴定法测定。
所述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MW为4000至40000 g/mol,优选地4000至32000 g/mol,特别优选4800至25000 g/mol。分子量MW是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确定的。在此给出的值优选是两次确定的平均值。
优选地,对于4000至10000 g/mol 的较小分子量,酸值为30至65 mg KOH/g,特别优选地40至60 mg KOH/g。特别优选地,在各自情况中提及的30至65 mg KOH/g或40至60 mgKOH/g的酸值的分子量为4500至8000 g/mol,尤其是5000至7000 g/mol。
优选地,对于12000至40000 g/mol 的较大分子量,酸值为30至100 mg KOH/g,尤其是35至95 mg KOH/g。特别优选地,在各自情况中提及的30至100 mg KOH/g或35至95 mgKOH/g的酸值的分子量是12000至32000 g/mol 和尤其15000至25000 g/mol,最优选地17500至23000 g/mol。
如上给出的蜡C)的(最小)酸值和摩尔质量的组合是特别合适的,以便尤其是优化由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生产的成型件的多轴冲击韧性。
组分D
作为任选的组分D),合适的是膨胀石墨作为其它填料,单独地或与未膨胀石墨和/或氮化硼混合。
膨胀石墨:
石墨用作组分D,优选地膨胀石墨,单独地或与未膨胀石墨混合,特别优选仅膨胀石墨。
在膨胀石墨中,已经通过特殊处理驱使石墨的各个基面分开,由此导致石墨的体积增加,优选地200至400倍。尤其在文件US1,137,373A,US1,191,383A和US3,404,061A中描述了膨胀石墨的制造。
石墨在下文中应理解为是指膨胀石墨,除非明确提及未膨胀石墨。
石墨以纤维,棒,球,空心球,小片的形式,以粉末形式,在各自情况中,或者以聚集形式或者以附聚形式,优选地以小片的形式,在组合物中使用。在本发明中,小片状的结构被理解为是指具有平的几何形状的颗粒。因此,与颗粒的宽度或长度相比,该颗粒的高度通常明显更小。这样的平的颗粒可以继而附聚或聚集成构成物。小片形状的初级颗粒的厚度为小于500nm,优选地小于200nm,特别优选地小于100nm。由于这些初级颗粒的小的尺寸,该颗粒的形状可以是弯曲的,曲折的,波浪形的或者是其它变形的。该颗粒的长度维度可以通过标准方法例如电子显微术来确定。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使用具有相对高的比表面积的石墨,所述的比表面积是根据DIN ISO 9277:2010借助于氮吸附作为BET表面积来确定的。在热塑性组合物中,优选地使用BET表面积>5m2/g,特别优选地>10m2/g,最优选地>18m2/g的石墨。
石墨的粒径D50值为优选地<800微米,特别优选地<600微米,最优选地<220微米,尤其优选地<150微米,通常对于具有D50≥150微米的粉末根据DIN 51938:2015-09通过筛分分析或对于具有D50<150微米的粉末根据ISO 13320:2009通过激光衍射来确定。对于特别好的表面品质,优选的是具有<600微米,特别优选地<300微米的粒度分布的石墨,所述粒度分布通过D90来表征。D50和D90值是根据DIN 51938:2015-09通过筛分分析或根据ISO 13320:2009通过激光衍射来确定的。D50表示50%的颗粒的粒径小于或等于所给出的值。D90表示90%的颗粒的粒径小于或等于所给出的值。D0.5和D0.9是等效名称。应该注意的是,在根据DIN 51938:2015-09的筛分分析的情况下,特征值D50和D90是基于重量的(重量%),而不是如在激光衍射的情况中那样基于样品体积中分析的颗粒的数目的。
根据DIN 51903在800℃下经20小时测定的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石墨的碳含量为优选地≥90重量%,更优选地≥95重量%,还更优选地≥97重量%。
根据DIN 51904:2012-11在110℃下经8小时测定的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石墨的残留含水量为优选地<5重量%,更优选地<3重量%,还更优选地<2重量%。
商购可得的膨胀和未膨胀石墨尤其是SGL Carbon GmbH的Ecophit® GFG 5,Ecophit® GFG 50, Ecophit® GFG 200, Ecophit® GFG 350, Ecophit® GFG 500 (现在在产品名Sigratherm®下可得),TIMCAL Ltd.或Imerys Graphite & Carbon SwitzerlandLtd.的TIMREX® BNB90, TIMREX® KS5-44, TIMREX® KS6, TIMREX® KS150, TIMREX®SFG44, TIMREX® SFG150, TIMREX® C-THERM™ 001和TIMREX® C-THERM™ 011, 以及C-THERM™ 002。
氮化硼:
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氮化硼可以是立方氮化硼,六角形氮化硼,无定形氮化硼,部分结晶的氮化硼,湍层氮化硼,纤锌矿型(wurtzitisch)氮化硼,菱形氮化硼和/或其它同素异形体,优选六角形形式。
氮化硼的制备例如描述于文件US 6,652,822 B2, US 2001/0021740 A1, US 5,898,009 A, US 6,048,511 A, US 2005/0041373 A1, US 2004/0208812 A1, US 6,951,583 B2和WO 2008/042446 A2中。
氮化硼可以以小片,粉末,纳米粉末,纤维以及附聚物的形式,或上述形式的混合物的形式来使用。
优选地使用离散的小片形状的氮化硼和附聚物的混合物。
优选的氮化硼通常具有1微米至100微米,优选地3微米至60微米,特别优选地5微米至30微米的附聚的粒度(D50值),其根据ISO 13320:2009通过激光衍射来确定。
在激光衍射中,通过测量穿透分散的颗粒样品的激光束的散射光的强度的角度相关性来确定粒度分布。在此,使用光散射的米氏理论来计算粒度分布。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可以是例如Microtac S3500。D50值表示,在所检查的材料中出现的所有颗粒的50%小于或等于所给出的值。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如上所述通过激光衍射测定的D50为0.1微米至50微米,优选地1微米至30微米,更优选地3微米至25微米的氮化硼,优选地六角形氮化硼。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以不同的粒度分布使用氮化硼。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不同的粒度分布的两种氮化硼,由此在所述组合物中产生双峰分布。
所使用的氮化硼的碳含量是≤1重量%,优选地≤0.5重量%,特别优选地≤0.2重量%。
氮化硼的纯度,即在各自情况中使用的添加剂中纯氮化硼的比例,为至少90重量%,优选地至少95重量%,并且此外优选地至少97重量%。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氮化硼通常具有0.1m2/g至25m2/g,优选地1.0m2/g至10m2/g并且特别优选地2m2/g至9m2/g的根据ISO 9277:2010的BET表面积。
氮化硼的堆积密度为优选≤1g/cm3,特别优选≤0.8g/cm3和最优选≤0.6g/cm3
商业上可用的氮化硼的实例是3M™ Technical Ceramics的Boron NitrideCooling Filler Platelets 009, Boron Nitride Cooling Filler Platelets 012 和Boron Nitride Cooling Filler Platelets 015/400 HR或者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的 CoolFlow™ Boron Nitride Powder CF500 和 CoolFlow™ Boron NitridePowder CF600 Powder。此外,氮化硼可以是在表面改性的,由此提高了填料与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相容性。合适的改性剂尤其是有机化合物,例如硅-有机化合物。
商业上可用的氮化硼的实例是ESK Ceramics GmbH & Co. KG公司的BornitridCooling Filler TP 15/400, Henze Boron Nitride Products AG 公司的HeBoFill®511, HeBoFill® 501, HeBoFill® 483, HeBoFill® 482 和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公司的CoolFlow™ CF400, CoolFlow™ CF500, CoolFlow™ CF600和PolarTherm PT110。
此外,所述氮化硼可以是在表面改性的,由此提高了填料与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相容性。合适的改性剂尤其是有机化合物,例如硅-有机化合物。
组合物/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在组分A)至C)混合之前,相互如此匹配B)和C)的量,使得每10重量份的组分B)使用0.10至1.4重量份的组分C)。优选地,每10重量份的组分B)使用0.2至1.2,特别优选地0.3至1.1重量份的组分C),最优选地0.4至1.0重量份的组分C)。
优选地,基于整个组合物计,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12.0至45.0重量%的组分B)。
特别优选地,在各自情况中基于整个组合物计,该组合物包含15.0至42.0重量%,最优选地18.0至35.0重量%的组分B)。组分C)的量由上面给出的每10重量份的组分B)的量得出。
任选地,为了进一步改善热导率和尺寸稳定性,也还可以添加组分D),其中组分D)代替相应量的组分B)。当组分D)是石墨时,可以代替0.0至8.0重量份的组分B)。当组分D)是氮化硼时,0.0至15.0重量份的组分B)可以被组分D)代替。如果添加石墨作为组分D),则优选地2.0至7.0重量份的B) 被组分D)代替。如果添加氮化硼作为组分D),则优选地2.0至12.0重量份的B) 被组分D)代替。
该组合物不含接枝聚合物和聚酯,优选地不含与组分C)不同的冲击韧性改进剂(„Impact Modifiern“)。
"接枝聚合物"尤其被理解为是指具有橡胶弹性性能的接枝聚合物,其基本上可以由至少两种以下单体获得:氯丁二烯,1,3-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丙烯腈,乙烯,丙烯,乙酸乙烯酯和醇组分中具有1至18个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即例如在以下文献中描述的聚合物: "Methoden der Organischen Chemie" (Houben-Weyl), 14/1册, GeorgThieme-Verlag, Stuttgart 1961, 第393-406页和C. B. Bucknall, "ToughenedPlastics", Appl. Science Publishers, London 1977。接枝聚合物可以是部分交联的,并且具有大于20重量%,优选地大于40重量%,尤其大于60重量%的凝胶含量(在甲苯中测量),其中凝胶含量是在25℃在合适的溶剂中测定的 (M. Hoffmann, H. Krömer, R.Kuhn, Polymeranalytik I und II, Georg Thieme-Verlag, Stuttgart 1977)。
接枝聚合物是例如得自a.i)在a.ii)上的接枝聚合物:
a.i) 5至95重量份,优选地30至80重量份的a.i.1)和a.i.2)的混合物
a.i.1) 50至95重量份的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环上取代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尤其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C1-C8烷基酯,尤其是丙烯酸甲酯,或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
a.i.2) 5至50重量份的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C1至C8烷基酯,尤其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C1至C8烷基酯,尤其是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C1至C4烷基-或苯基-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或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
a.ii) 5至95重量份,优选地20至70重量份的含橡胶的接枝基底。
接枝聚合物尤其是具有基于聚丁二烯橡胶的接枝基底的那些。
接枝聚合物是,例如,用苯乙烯和/或丙烯腈和/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接枝的聚丁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酸酯橡胶;即,在DEOS 1694173(=US-PS3564077)中描述的类型的共聚物;用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苯乙烯和/或烷基苯乙烯接枝的聚丁二烯、丁二烯/苯乙烯-或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异丁烯或聚异戊二烯,如在例如DE-OS2348377(=US- PS 3919353)中所描述的。
接枝聚合物尤其也是可以通过I在II上的接枝反应获得的那些:
I. 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酯或由丙烯腈或(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构成的混合物
II.作为接枝基底的具有丁二烯基团的丁二烯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酯I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与具有1至18个碳原子的一元醇的酯,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酯和-丙酯。
除了丁二烯基团以外,接枝基底II还可以包含其他烯属不饱和单体(如苯乙烯,丙烯腈,醇组分中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烯基酯和/或乙烯基醚)的基团。接枝基底II例如由纯聚丁二烯组成。
由于众所周知在接枝反应中接枝单体并非必然完全接枝在接枝基底上,因此根据本发明,接枝聚合物B也被理解为是指在接枝基底的存在下通过接枝单体的聚合获得的那些产物。
接枝聚合物例如也是得自以下的接枝聚合物
(a)作为接枝基底的丙烯酸酯橡胶,和
(b)作为接枝单体的可聚合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其在不存在a)的情况下形成的均聚物和/或共聚物。
所述接枝聚合物的丙烯酸酯橡胶(a)尤其是丙烯酸烷基酯的聚合物,任选地丙烯酸烷基酯与其他可聚合的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物。
可聚合的丙烯酸酯是C1-C8烷基酯,例如甲酯,乙酯,正丁基酯,正辛基酯和2-乙基己基酯以及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为进行交联,可使具有多于一个可聚合双键的单体共聚。
交联单体的实例为具有3至8个碳原子的不饱和一元羧酸与具有3至12个碳原子的不饱和一元醇或具有2至4个OH基团和2至20个碳原子的饱和多元醇的酯,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多不饱和杂环化合物,例如氰尿酸三乙烯基酯和氰尿酸三烯丙基酯;多官能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和三乙烯基苯;以及磷酸三烯丙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
除了丙烯酸酯以外可以任选地用于制备接枝基底(a)的优选的"其他"可聚合的烯属不饱和单体例如是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酰胺,乙烯基-C1至C6-烷基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
相应的冲击韧性改进剂的实例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S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SAN(苯乙烯-丙烯腈)。
冲击改进剂也是乙烯基(共)聚合物。
接枝基底也是硅酮橡胶。
冲击改进剂也是核-壳体系,例如有机硅-丙烯酸冲击韧性改进剂,例如具有有机硅弹性体-核和MMA-共聚物壳,如Metablen S-2001。
冲击改进剂也是较高分子量的任选官能化的聚烯烃,既是均聚物也是共聚物,其与组分C)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官能化例如通过芳族单乙烯基单体,丙烯酸类和甲基丙烯酸类和/或其酯,共轭二烯来进行。
通常用作冲击改进剂的聚酯在最广义的意义上可以表示为二羧酸和二醇(二元醇)的缩合物,尤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来自Eastman Chemical Company的共聚酯Tritan。
特别优选地,该组合物基本上由组分A)至C)组成,但是其中可以包含下面列出的常规添加剂,并且原则上还可以包含不会不利地影响所期望的性能,特别是多轴冲击韧性的其他成分。最优选地,该组合物由组分A)至C)和以下提及的添加剂组成,并且因此尤其不含与组分C)不同的冲击改进剂。之所以称为"与组分C)不同的"是因为在文献中有时将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称为冲击改进剂,但是在那种情况下通常以较高的量和/或具有较高的平均分子量来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阻燃剂,抗滴落剂,热稳定剂,脱模剂,抗氧化剂,UV吸收剂,IR吸收剂,抗静电剂,荧光增白剂,光散射剂,着色剂的添加剂。在此,这些其它成分可以在组分A)至D)混合之前,在组分A)至D)混合过程中或在组分A)至D)混合之后加入。
任选地,至多10.0重量%,优选0.10至8.0重量%,特别优选0.2至3.0重量%的添加剂含于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其中这些重量百分率基于组合物的总质量计。
这些添加剂,如其通常被添加到聚碳酸酯中,例如描述于:EP-A 0 839 623, WO-A96/15102, EP-A 0 500 496 或 "Plastics Additives Handbook", Hans Zweifel, 第5版 2000, Hanser Verlag, 慕尼黑中。
优选的脱模剂是脂族长链羧酸与一元或多元脂族和/或芳族羟基化合物的酯。特别优选的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基酯和二硬脂酸丙二醇酯或其混合物。
优选的UV稳定剂低于400nm具有尽可能小的透射率和高于400nm具有尽可能大透射率。特别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剂是苯并三唑类,三嗪类,二苯甲酮类和/或芳基化氰基丙烯酸酯类。
特别合适的紫外线吸收剂是羟基-苯并三唑类,如2-(3',5'-双(1,1-二甲基苄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Tinuvin® 234, Ciba Spezialitätenchemie, Basle), 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 (Tinuvin® 329, Ciba Spezialitätenchemie,Basle), 2-(2'-羟基-3'-(2-丁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 (Tinuvin® 350, CibaSpezialitätenchemie, Basle), 双(3-(2H-苯并三唑基)-2-羟基-5-叔辛基)甲烷(Tinuvin® 360, Ciba Spezialitätenchemie, Basle), (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苯酚 (Tinuvin® 1577, Ciba Spezialitätenchemie, Basle),和二苯甲酮类 2,4-二羟基二苯甲酮 (Chimasorb® 22, Ciba Spezialitätenchemie, Basle) 和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 (Chimasorb® 81, Ciba, Basle), 2-氰基-3,3-联苯基-2-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2,2-双[[(2-氰基-1-氧代-3,3-联苯基-2-丙烯基)氧基]甲基]-1,3-丙二基酯 (9CI) (Uvinul® 3030, BASF AG Ludwigshafen), 2-[2-羟基-4-(2-乙基己基)氧基]苯基-4,6-二(4-苯基)苯基-1,3,5-三嗪 (CGX UVA 006, Ciba Spezialitätenchemie,Basle) 或2,2'-(1,4-亚苯基二甲叉基)双丙二酸四乙酯 (Hostavin® B-Cap, ClariantAG)。
特别优选的特定的UV稳定剂是例如Tinuvin® 360, Tinuvin® 350, Tinuvin®329, Hostavin® B-CAP,特别优选TIN 329 和 Hostavin® B-Cap。也可以使用这些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物。
合适的紫外线稳定剂优选地是2-(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类,2-羟基二苯甲酮类,被取代的和未被取代的苯甲酸的酯,丙烯酸酯,位阻胺,草酰胺类,2-(2-羟基苯基)-1,3,5-三嗪类,特别优选的是被取代的苯并三唑,例如Tinuvin 360, Tinuvin 350, Tinuvin234, Tinuvin 329 或 UV CGX 006 (Ciba)。合适的着色剂可以是颜料,包括无机颜料,炭黑和/或染料。同样地可以添加不同于组分B)的填料,只要它们按照性质和量不损害本发明的性能。作为无机填料尤其可以考虑二氧化钛,优选上浆的二氧化钛,通常以0至2.5重量%的量,基于整个组合物的总和计,或硫酸钡。
该组合物可以以在没有损害组合物的机械性能以至于不再满足目标性能特征的范围的量包含其它常规的聚合物添加剂如阻燃剂,阻燃增效剂,抗滴落剂(例如来自氟化聚烯烃和硅氧烷的物质类别的化合物),成核剂,抗静电剂(如聚亚烷基醚,烷基磺酸盐/酯或含聚酰胺的聚合物)。
合适的添加剂例如但非限制性地描述于"Additives for Plastics Handbook,John Murphy, Elsevier, Oxford 1999" 和 "Plastics Additives Handbook, HansZweifel, Hanser, 慕尼黑 2001" 中或在WO 99/55772, 第15-25页中。
此外,可以添加不会按照成分的性质和量损害本发明的性能水平的其它成分。
包含混合的组分A)至D)和任选的添加剂和其它成分的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是任选地使用粉末预混合物来制备的,只要确实首先在组分A)的熔体中混合组分B)和C)。在该前提条件下,也可以使用粒料或者粒料和粉末与根据本发明的添加剂的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由混合物组分在合适溶剂中的溶液制备的预混合物,其中任选地在溶液中进行均质化并且然后除去溶剂。尤其可以在此通过已知方法或作为母料引入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其它成分。特别优选地使用母料来引入添加剂和其它成分,其中尤其使用基于各自的聚合物基质的母料。
例如,可以挤出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挤出后可以将挤出物冷却和粉碎。预混合物在熔体中的合并和混合也可以在注塑机的塑化单元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熔体在随后的步骤中直接转化为成型体。
尤其已经发现,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特别适合用于制造挤出物,优选地用于挤出型材和板材。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可以在所有优选和组合中使用上面已经详细阐明的组分A)至D)。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用至少一种聚碳酸酯A)给滑石或滑石混合物B) 上浆在熔体中进行。
基材层优选地具有0.1mm至6mm,特别优选地0.2mm至4mm的层厚度。
根据本发明,该基材层具有改善的表面品质。在本发明意义上,改善的表面品质是仅具有很少至没有缺陷或起泡并且具有光滑手感的表面(低表面粗糙度,在150×105mm2的面积上,平均少于10个的眼睛可见的缺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材料具有如下的CLTE:根据DIN 53752(1980-12),基于平行热膨胀,<50ppm/K,优选地<45ppm/K,特别优选地<40ppm/K,和基于横向热膨胀,<60,优选地<57,特别优选地<55ppm/K,并且最优选地20至43ppm/K(平行)和30至56ppm/K(横向),尤其是25至38ppm/K(平行)和40至53ppm/K(横向)。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材料具有>120℃,优选地130-240℃,特别优选地140-220℃的根据Vicat B ISO 306,50K/h来确定的热稳定性或耐热变形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ASTM 1461的"平面内的"传导率,所述基材材料具有>0.3W/mK,优选地0.5-4W/mK,特别优选地0.6-3.5W/mK的热导率,和0.2至0.5W/mK的根据ASTM 1461的"穿过平面的"传导率。
特别优选的是具有>10kJ/m2的夏比(无缺口)的多层体。
金属层II)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包括直接与基材层I)粘接的金属层。在此,该金属层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铝,银,铬,钛和钯的金属。特别优选地,该金属层包含银或铝,尤其优选铝。
该金属层的层厚度为优选地10nm至1000nm,尤其优选地50nm至800nm,此外优选地60nm至500nm,最优选地60nm至300nm。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例如通过气相沉积或溅射,将金属施加在基材层I)上。这些方法例如详述于“Vakuumbeschichtung 第1 至 5册”, H. Frey, VDI-Verlag Düsseldorf1995 或 “Oberflächen- und Dünnschicht-Technologie”第1部分, R.A. Haefer,Springer Verlag 1987中。优选地,通过气相沉积或DC溅射(通过直流等离子体的阴极溅射)来施加金属层。这些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为了获得更好的金属粘附性并为了清洁基材表面,基材通常经受等离子体预处理。这些方法例如描述于Friedrich等人的Metallized Plastics 5&6: Fundamental andapplied aspects 和 H. Grünwald 等人的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111(1999) 287-296中。
保护层III)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可以包括保护层III)。其优选地是腐蚀保护层,并且当多层体的金属层暴露于大气影响时优选地存在。
它可以优选地以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或等离子体聚合方法来施加。在此,将主要基于硅氧烷的低沸点前体蒸发到等离子体中并由此使其活化,使得其可以形成薄膜。这些前体优选地选自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八甲基环四硅氧烷(OMCTS),八甲基三硅氧烷(OMTS),四乙基原硅烷(TEOS)和四甲基二硅氧烷(TMDSO),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MDMS),六甲基环三硅氧烷(HMCTS),三甲氧基甲基硅烷(TMOMS)和四甲基环四硅氧烷(TMCTS)。
保护层III)的层厚度是优选地5nm至200nm,特别优选地10nm至100nm,最优选地20至50nm。该保护层可以由一层或多层组成。
其它层IV)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此外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其它层(IV)。其可以位于多层体中除了彼此直接粘接的层I)和II)之间而外的任意位置处。
所述至少一个其它层优选地是防止在表面上形成冷凝物的层(防雾涂层)。它优选地位于层II)和III)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具有0.1mm至6.0mm的基材层的层厚度,10nm至1000nm的金属层的层厚度和/或5nm至200nm的保护层的层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优选地用于生产成型件如反射器以及光源和热源的(外壳)部件和显示器。成型件例如是灯座,灯罩,光收集系统,准直仪,此外蒸镀的显示器,蒸镀的面板(Scheibe),透镜架,光导元件,LED底座,LED反射器,散热器,冷却元件或太阳能反射器以及汽车部件。所述汽车部件优选地是遮光板,大灯外壳和指示器。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在所有所述的单个或组合的实施方式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的上述成型件。
方法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多层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注塑或挤出包含组分A)至D)和任选的其它添加剂的组合物形成基材层(I),其中在注塑中优选用变温模制方案作业,
(b)以等离子体法将金属层(II)施加到在步骤(a)中获得的层上,以及
(c)任选地施加至少一个其它层(IV),
(d)任选地将保护层(III)施加到在步骤(b)或(c)中获得的复合材料上。
在此,步骤(d)优选地应被这样理解,使得如果在步骤(c)中施加多个层,则在步骤(d)中将保护层施加至最外层上,即,离在步骤(a)中获得的基材层最远的层。步骤(a)的基材层、步骤(b)的金属层、步骤(c)的任选至少一个其它层和步骤(d)的保护层各自是如上所详细阐明的层I)至IV)。
用途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至少一种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C)用于制造多层体的基材层的用途,所述至少一种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C)具有至少30 mg KOH/g的酸值和4000至25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其中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定平均分子量MW
其中所述多层体包括至少一个基材层,直接与其粘接的金属层以及任选的置放在金属层之上的至少一个保护层,和
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通过混合至少组分A)至D)获得的组合物,其中
A)是至少一种聚碳酸酯,并且
B)是至少一种类型的滑石。
如上面已经详细阐明的,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在所有上述优选方式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组分C)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组分B)造成的聚碳酸酯A)的降解。因此,可以获得具有特别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热变形性并且同时改善的表面品质,良好的金属粘附性以及出色的尺寸稳定性(CLTE)的用于多层体的基材层。
如果在混合之前如此彼此匹配B)和C)的量,使得每10重量份的组分B)使用上述重量份的组分C),则尤其可以实现这些效果。
由于上述已经阐明的原因,同样特别优选的是组分B)的滑石或滑石混合物是未上浆的。同样优选的是,组分B)的滑石或滑石混合物具有8至10的pH值,其中滑石或滑石混合物的pH值根据EN ISO 787-9:1995来确定。
实施例
所用的材料:
PC1:线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获自Covestro Deutschland AG,具有约31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和150℃的软化温度(VST/B 120,根据ISO 306:2014-3),其不含UV吸收剂。根据ISO 1133:2012-03的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为在300℃和1.2kg负荷下6.0cm3/(10min)。
PC2:商购可得的基于双酚A和双酚TMC的共聚碳酸酯,获自Covestro DeutschlandAG,具有在330℃和2.16kg的负荷下18cm3/10min的MVR和183℃的软化温度(VST/B 120,根据ISO 306:2014-3)。
PC3:线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获自Covestro Deutschland AG,具有约24000 g/mol的平均分子量Mw和148℃的软化温度(VST/B 120,根据ISO 306:2014-3),其不含UV吸收剂。根据ISO 1133:2012-03的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为在300℃和1.2kg负荷下19.0 cm3/(10min)。
B1(根据本发明):压实的未上浆的滑石,其具有99重量%的滑石含量,0.4重量%的氧化铁含量,0.4重量%的氧化铝含量,6.0重量%的灼烧损失,9.55的pH值(根据EN ISO 787-9:1995),0.65微米的D50(根据ISO 13317-3:2001的沉降分析);BET表面积:13.5m2/g,牌号:HTP Ultra5c,厂商:Imifabi。
B2(根据本发明):压实的未上浆的滑石,具有98重量%的滑石含量,1.9重量%的氧化铁含量,0.2重量%的氧化铝含量,5.4重量%的灼烧损失(DIN 51081/1000℃),9.15的pH值(根据EN ISO 787-9:1995),2.2微米的D50(根据ISO 13317-3:2001的沉降分析);根据ISO4652:2012的BET表面积:10m2/g,牌号:Finntalc M05SLC,厂商:Mondo Minerals B. V。
B3(对比):非压实的未上浆的滑石,具有98重量%的滑石含量,2.0重量%的氧化铁含量,0.2重量%的氧化铝含量,5.4重量%的灼烧损失(DIN 51081/1000℃),9.1的pH值(根据EN ISO 787-9:1995),10微米的D50(根据ISO 13317-3:2001的沉降分析);根据ISO 4652:2012的BET表面积:3.5m2/g,牌号:Finntalc M30SL,厂商:Mondo Minerals B. V。
C1:具有马来酸酐的乙烯-丙烯-辛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辛烯87:6:7(重量比)),CAS号 31069-12-2,分子量(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凝胶渗透色谱法),Mw=6301 g/mol,Mn=1159 g/mol,密度940kg/m3,酸值53mgKOH/g,马来酸酐比例4.4重量%,基于三元共聚物C1计。
C2: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具有平均分子量(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凝胶渗透色谱法) Mw=20700 g/mol,Mn=1460 g/mol,酸值78 mg KOH/克。E:二氧化钛,上浆的二氧化钛,牌号:Kronos®2230,厂商:Kronos Titan GmbH,德国。
D1(根据本发明):高结晶氮化硼粉末(小片和附聚物的混合物),具有16微米的D50(激光衍射,根据ISO 13320:2009);8.0m2/g的BET表面积(根据ISO 4652:2012),牌号:CF600,厂商: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D2(对比):高传导性膨胀石墨粉末,具有D50≥800微米和碳含量≥98%,牌号:Sigratherm® GFG900,厂商:SGL CARBON GmbH。
D3(根据本发明):压实的膨胀石墨(粉末),具有38微米的D50(激光衍射,根据ISO13320:2009),碳含量≥99%,25.0m2/g的BET表面积(根据ISO 9277:2010),牌号:TIMREX®C-Therm001,厂商:Imerys Graphite&Carbon Switzerland Ltd。
F:常规添加剂,如热稳定剂,在实施例中Irganox® B 900,获自BASF LampertheimGmbH。
组分C1和C2的酸值借助于用氢氧化钾醇溶液的电位滴定,由Currenta GmbH &Co. OHG, Leverkusen根据DIN ISO 17025:2005来确定。
用获自Zwick Roell的仪器Zwick 4106,根据ISO 1133-1:2012,在300℃的测试温度,质量1.2kg下或在330℃和2.16kg,来确定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缩写MVR在此代表初始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在4分钟的预热时间之后)。
在23℃下,在尺寸为80mm×10mm×4mm的单侧注射测试棒上,根据ISO 179/1eU(2010版)测量夏比冲击韧性。
作为热稳定性和/或耐热变形性的量度的Vicat软化温度VST/B50或VST/B120根据ISO 306(2014版),在尺寸为80mm×10mm×4mm的测试样品上,用获自CoesfeldMaterialtest的仪器Coesfeld Eco 2920,以50N的冲头负荷和50℃/h或120℃/h的加热速度来确定。
用尺寸为60×60×2mm3的注塑的测试样品,根据ASTM E 1461(2013版,NanoFlash方法)来确定热导率。
用Mettler Toledo TMA/SDTA1+仪器,根据DIN 53752(1980-12),在尺寸为10×10×4 mm3的注塑的测试样品上来确定线性热膨胀系数(CLTE)。
在尺寸为150×105×3 mm3的注塑的零件上视觉来确定表面品质。在此,将在测试样品的表面(150×105mm2)上平均具有多于10个肉眼清晰可见的缺陷(凸起,"斑点"或"起泡",凹陷,附聚)的测试样品的表面评定为劣质的。
用获自Göttfert Werkstoff-Prüfmaschinen GmbH的型号VISCORobo的仪器,在300℃的温度下,根据ISO 11443方法A2来确定剪切粘度或熔体粘度。
Figure 723283DEST_PATH_IMAGE015
Figure 998406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517244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852410DEST_PATH_IMAGE018
从表1和2的实施例得知,与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可比较的或更好的耐热变形性的情况下具有改善的尺寸稳定性(CLTE),良好的冲击韧性和更好的表面品质(实施例1,2和3相对于V1和V2)。此外,相对于V1,对于实施例1、2和3来说,令人惊奇地发现热导率的明显改善。如果选择过低的组分B的含量,则尺寸稳定性不足(V1);过高的组分B的含量不利影响表面品质和冲击韧性 (V2)。如果将一部分组分B替换为任选的组分D1(氮化硼),则可以优化耐热变形性,尺寸稳定性(CLTE),冲击韧性和表面品质,但是D1的量不允许选择太高,因为否则不利影响表面品质(实施例4、5和6相对于V3)。当另外还添加颜料E(实施例7)时,实施例2的改善的性能也可以被保留,但是在使用非根据本发明的组分B3代替B2时,重要的性能如表面品质和冲击韧性变差(7相对于V4)。
如果用任选的组分D2或D3(膨胀石墨)代替一部分组分B时,则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尺寸稳定性(CLTE)和热导率(实施例8和9),但是只有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石墨D3时,才获得良好的表面品质。在使用非根据本发明的石墨D2时,不取决于D2的浓度,表面品质是劣质的。此外,与D2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石墨D3在冲击韧性和尺寸稳定性方面显示出优势(实施例9相对于V5,10相对于V6)。
如实施例11和12所示,在其他的聚碳酸酯(PC1)和共聚碳酸酯(PC2)中也可以实现实施例10的尺寸稳定性的改善,同时高的或改善的耐热变形性。在此,在实施例11中使用PC1主要显示出热导率出人意料地显著的改善,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预期的。
如比较例V7,V8,V9和V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D3的浓度不允许选择过高,因为否则产生劣质的表面品质,如通通常在使用非根据本发明的组分D2时的情况那样。
尽管具有高填料含量,所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均具有良好的根据ISO179/1eU的冲击韧性以及在注塑方法中的良好的可加工性,这可从熔体粘度曲线看出。

Claims (15)

1.多层体,其包括
I) 基材层(S),
II) 直接与其粘接的金属层(M)和
III) 任选的置放在金属层之上的保护层(P),
其中,基材层包含可通过混合组分A)至D)获得的组合物,其中
A) 是聚碳酸酯,
B) 是具有0.01至9.5微米的中值粒径D50的未上浆的滑石,其中粒径D50通过沉降分析来确定,
C) 是至少一种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其具有至少30 mg KOH/g的酸值,根据DINISO 17025:2005借助于用氢氧化钾醇溶液的电位滴定来确定,和4000至40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其中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定平均分子量MW,
以及
任选的D)部分量的组分B)可以被至少一种其它填料替代,所述其它填料选自作为其它填料的具有小于800微米的粒径D50的膨胀石墨或上述的膨胀石墨与未膨胀石墨的混合物和氮化硼,其中,在石墨的情况中,最高8重量份的量的组分B)可以被替代,并且其中在氮化硼的情况中,最高15重量份的量的组分B)可以被替代,
其中在与组分C)混合前,如此彼此匹配组分B)和C)的量,使得每10重量份的组分B)使用0.10至1.4重量份的组分C),并且其中所述组合物不含接枝聚合物和聚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体,其中,B)的量是12至45重量%,基于整个组合物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B)的量是18至35重量%,基于整个组合物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在混合前,如此彼此匹配B)和C)的量,使得每10重量份的组分B)使用0.25至1.4重量份的组分C)。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组分B)的滑石或滑石混合物具有8至10的pH值,其中滑石或滑石混合物的pH值根据EN ISO 787-9:1995来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组分B)具有0.5至3.0微米的中值粒径D50,其中粒径D50通过沉降分析来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组分B)具有7.5至20.0m2/g的BET表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基材层具有0.1mm至6.0mm的厚度,金属层具有10nm至1000nm的厚度和任选的保护层具有5nm至200nm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金属层包含至少一种金属,所述金属选自铝,银,铬,钛和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金属层包含银或铝。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多层体,其中,在石墨作为组分D)存在的情况下,替换2至7重量份的量的组分B),并且其中,在氮化硼作为组分D)存在的情况下,替换2至12重量份的量的组分B)。
12.反射器以及光源和热源的部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多层体。
13.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多层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通过注塑或挤出至少包含组分A)至C)、任选地包含组分D)的组合物,形成基材层,
(b) 以等离子体法将金属层施加到步骤(a)中获得的层上,和
(c) 任选地施加至少一个其它层,以及
(d) 任选地将保护层施加到步骤(b)或(c)中获得的层上。
14.至少一种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C)用于制造多层体的基材层的用途,所述酸酐改性的α-烯烃聚合物C)具有至少30 mg KOH/g的酸值和4000至25000 g/mol 的平均分子量MW,其中用聚苯乙烯校准在150℃下在邻二氯苯中借助于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定平均分子量MW
其中所述多层体包括至少一个基材层,直接与其粘接的金属层和任选至少一个置放在所述金属层之上的层,和
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通过混合至少组分A)至D)获得的组合物,其中
A) 是聚碳酸酯,和
B) 是未上浆的滑石,
以及
任选的D)部分量的组分B)可以被至少一种其它填料替代,所述其它填料选自作为其它填料的具有小于800微米的粒径D50的膨胀石墨或上述的膨胀石墨与未膨胀石墨的混合物和氮化硼。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用途,其中,在混合前,如此彼此匹配B)和C)的量,使得每10重量份的组分B)使用0.25至1.4重量份的组分C)。
CN201880082635.7A 2017-12-19 2018-12-12 包括含有聚碳酸酯、滑石和蜡的基材层的多层体 Active CN111479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208573.0A EP3502306B1 (de) 2017-12-19 2017-12-19 Mehrschichtkörper, umfassend eine substratschicht enthaltend polycarbonat, talk und wachs
EP17208573.0 2017-12-19
PCT/EP2018/084605 WO2019121256A1 (de) 2017-12-19 2018-12-12 Mehrschichtkörper, umfassend eine substratschicht enthaltend polycarbonat, talk und wach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948A true CN111479948A (zh) 2020-07-31
CN111479948B CN111479948B (zh) 2022-12-27

Family

ID=60674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2635.7A Active CN111479948B (zh) 2017-12-19 2018-12-12 包括含有聚碳酸酯、滑石和蜡的基材层的多层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5755A1 (zh)
EP (1) EP3502306B1 (zh)
JP (1) JP2021506630A (zh)
KR (1) KR20200100638A (zh)
CN (1) CN111479948B (zh)
TW (1) TW201936778A (zh)
WO (1) WO20191212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2405A1 (de) * 2020-11-30 2022-06-02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Zur verwendung als reflektor geeigneter multilagenaufbau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004A1 (en) * 1994-06-20 2002-10-17 Hayward Tommie P. Conductive polymer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06257174A (ja) * 2005-03-15 2006-09-28 Toray Ind Inc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学用成形品
CN102093684A (zh) * 2009-12-12 2011-06-15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高抗热变形性和改进的表面性能的聚碳酸酯共混物
CN104144982A (zh) * 2012-02-03 2014-11-12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在聚碳酸酯组合物中改善的水解稳定性
US20140356551A1 (en) * 2011-11-30 2014-12-04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Molded bodies having high surface qua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383A (en) 1913-05-29 1916-07-18 Condensite Company Of America Expanded graphite.
US1137373A (en) 1913-05-29 1915-04-27 Condensite Company Of America Expanded graphite and composition thereof.
DE1007996B (de) 1955-03-26 1957-05-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thermoplastischer Kunststoffe
US2991273A (en) 1956-07-07 1961-07-04 Bayer Ag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of vacuum moulded part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s
US3148172A (en) 1956-07-19 1964-09-08 Gen Electric Polycarbonates of dihydroxyaryl ethers
US2999846A (en) 1956-11-30 1961-09-12 Schnell Hermann High molecular weight thermoplastic aromatic sulfoxy polycarbonates
BE585496A (zh) 1958-12-12
US3028635A (en) 1959-04-17 1962-04-10 Schlumberger Cie N Advancing screw for gill box
GB991581A (en) 1962-03-21 1965-05-12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Inc Expanded pyrolytic graphi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GB1122003A (en) 1964-10-07 1968-07-31 Gen Electric Improvements in aromatic polycarbonates
US3419634A (en) 1966-01-03 1968-12-31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NL152889B (nl) 1967-03-10 1977-04-15 Gen Electric Werkwijze ter bereiding van een lineair polycarbonaatcopolymeer, alsmede orienteerbare textielvezel van dit copolymeer.
DE1694173A1 (de) 1967-07-22 1971-06-09 Hoechst Ag Thermoplastische Polyesterformmassen
DE2036052A1 (en) 1970-07-21 1972-01-27 Milchwirtschafthche Forschungs und Untersuchungs Gesellschaft mbH, 2100 Hamburg Working up of additives in fat and protein - contng foodstuffs
DE2063050C3 (de) 1970-12-22 1983-12-1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seifungsbeständige Polycarbon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DE2211956A1 (de) 1972-03-11 1973-10-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erseifungsstabiler blockcopolycarbonate
IT963692B (it) 1972-08-03 1974-01-21 Montedison Spa Poliesteri antiurto
US3821325A (en) 1973-03-23 1974-06-28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DE3334782A1 (de) 1983-04-19 1984-10-2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diorganosiloxanen mit hydroxyaryloxy-endgruppen
JPS6162039A (ja) 1984-09-04 1986-03-29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S6162040A (ja) 1984-09-04 1986-03-29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S61105550A (ja) 1984-10-29 1986-05-23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BR8903379A (pt) 1988-07-11 1990-03-13 Ge Plastics Japan Ltd Processo para preparacao de policarbonatos
NO170326C (no) 1988-08-12 1992-10-07 Bayer Ag Dihydroksydifenylcykloalkaner
DE3832396A1 (de) 1988-08-12 1990-02-15 Bayer Ag Dihydroxydiphenylcycloalkane,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molekularen polycarbonaten
JP2853777B2 (ja) * 1991-01-23 1999-02-03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TW222292B (zh) 1991-02-21 1994-04-11 Ciba Geigy Ag
DE4118232A1 (de) 1991-06-04 1992-12-10 Bayer Ag Kontinuierliche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DE4238123C2 (de) 1992-11-12 2000-03-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Polycarbonaten
EP0790980A1 (de) 1994-11-10 1997-08-27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2-cyanacrylsäureester
US5717057A (en) 1994-12-28 1998-02-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ycarbonate
JP3212468B2 (ja) 1995-01-13 2001-09-25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強化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US5898009A (en) 1996-03-19 1999-04-27 Advanced Ceramics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agglomerated boron nitride particles
DE59702969D1 (de) 1996-10-30 2001-03-08 Ciba Sc Holding Ag Stabilisatorkombination für das Rotomolding-Verfahren
MY119540A (en) 1998-04-24 2005-06-30 Ciba Spacialty Chemicals Holding Inc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esters
JP2000025369A (ja) * 1998-07-08 2000-01-25 Teijin Chem Ltd プラスチックカード基材
DE19933128A1 (de) 1999-07-19 2001-01-25 Bayer Ag Polycarbonat und dessen Formkörper
DE19933132A1 (de) 1999-07-19 2001-01-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difizierten Polycarbonaten
US6713088B2 (en) 1999-08-31 2004-03-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w viscosity filler composition of boron nitride particles of spherical geometry and process
US6660241B2 (en) 2000-05-01 2003-12-09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Highly delaminated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powders, process for making, and uses thereof
US6764975B1 (en) 2000-11-28 2004-07-20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Method for making high thermal diffusivity boron nitride powders
US6652822B2 (en) 2001-05-17 2003-11-2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pherical boron nitride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m
DE10300598A1 (de) 2003-01-10 2004-07-2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US7494635B2 (en) 2003-08-21 2009-02-24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Boron nitride agglomerated powder
CN101535176A (zh) 2006-10-07 2009-09-16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 混合的氮化硼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TWI507819B (zh) * 2011-03-31 2015-11-11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著色組成物及用此之彩色濾光片
CN103874734B (zh) 2011-09-28 2015-12-09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
ES2603277T3 (es) * 2011-11-30 2017-02-24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Cuerpo multicapa metalizado de policarbonatos especiales con reducido coeficiente de dilatación térmica
US20130216859A1 (en) 2012-02-20 2013-08-22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Multilayer assembly as reflector
WO2013155046A1 (en) 2012-04-10 2013-10-17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functional siloxanes of controlled structure
EP3055341B1 (en) 2013-10-08 2019-10-02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reparation of siloxane-containing block copolycarbonates by means of reactive extrusion
JP6645006B2 (ja) * 2014-08-28 2020-02-1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体
KR101935087B1 (ko) * 2014-12-31 2019-01-03 롯데첨단소재(주)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KR101904670B1 (ko) * 2017-09-27 2018-10-12 광성기업 주식회사 자동차 내장부품용 플라스틱 거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004A1 (en) * 1994-06-20 2002-10-17 Hayward Tommie P. Conductive polymer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06257174A (ja) * 2005-03-15 2006-09-28 Toray Ind Inc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学用成形品
CN102093684A (zh) * 2009-12-12 2011-06-15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高抗热变形性和改进的表面性能的聚碳酸酯共混物
US20140356551A1 (en) * 2011-11-30 2014-12-04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Molded bodies having high surface quality
CN104144982A (zh) * 2012-02-03 2014-11-12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在聚碳酸酯组合物中改善的水解稳定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2306A1 (de) 2019-06-26
CN111479948B (zh) 2022-12-27
TW201936778A (zh) 2019-09-16
US20220135755A1 (en) 2022-05-05
JP2021506630A (ja) 2021-02-22
KR20200100638A (ko) 2020-08-26
EP3502306B1 (de) 2022-03-02
WO2019121256A1 (de)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5323B2 (en)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alc
JP536463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成形品
TW201026778A (en)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pell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TW201343779A (zh) 具有高表面品質之成形物件
JP2001323149A (ja) 光拡散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11708455B2 (en)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JP2012251083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WO2011073291A1 (en) Flameproofed, impact-modified, scratch-resistant polycarbonate moulding compositions wi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JP2012246343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US20240004109A1 (en) Multi-Layer Structure Suitable for Use as a Reflector
CN111479948B (zh) 包括含有聚碳酸酯、滑石和蜡的基材层的多层体
JP5932552B2 (ja) 遮熱性屋外設置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筐体
JP2013107928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US11345812B2 (en) Stabilized, filled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JP2004250616A (ja) 難燃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9102537A (ja) 樹脂成形品
JP7224353B2 (ja) タルク入り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
JP3563710B2 (ja) 反射板
EP4153682B1 (en)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CN116547354A (zh) 改进热塑性反射性白色组合物的反射率和黄度指数
US20230407044A1 (en)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itanium Dioxide and Metal Oxide-Coated Mica P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