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5998A -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 Google Patents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5998A
CN111465998A CN201880079608.4A CN201880079608A CN111465998A CN 111465998 A CN111465998 A CN 111465998A CN 201880079608 A CN201880079608 A CN 201880079608A CN 111465998 A CN111465998 A CN 111465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onductive layer
heat conductive
electrode pla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96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5998B (zh
Inventor
阿部裕一
唐泽诚治
窪田道雄
五味洋二
簑轮宏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a Corp filed Critical Ko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65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5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02Housing; Enclosing; Embedding; Filling the housing or enclosure
    • H01C1/028Housing; Enclosing; Embedding; Filling the housing or enclosure the resistive element being embedded in insulation with outer enclosing she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02Housing; Enclosing; Embedding; Filling the housing or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 H01C1/148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the terminals embracing or surrounding the resistiv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3/00Resis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7/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 H01C17/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with envelope or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7/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 H01C17/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adapted for coating resistive material on a base
    • H01C17/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adapted for coating resistive material on a base by resistor foil bonding, e.g. clad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003Thick film resi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pparatuses And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AREA)
  • Details Of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尤其能够抑制介于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的热传导层厚度变动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本发明的电阻器(11)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在电阻体的表面上形成未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的工序;用于使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固化的工序;用于在所述第一热传导层的表面上层叠未固化的第二热传导层的工序;以及用于将配置在所述电阻体两侧的电极板折弯,并使所述第二热传导层固化,通过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和所述第二热传导层将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电极板之间粘合的工序。

Description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涉及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阻器由电阻体、位于电阻体的两侧且向电阻体的下表面侧折弯的电极板和位于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的电气非导电性的填充料构成。
填充料将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粘合。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电阻器中,热会自电阻体经由填充料而朝向电极板传导,从而确保散热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064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电阻体的表面上配置有未固化且未固体化的填充料,在将电极板折弯而与填充料接触之后,使填充料固化和固体化。
即,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电极板折弯而与填充料接触的状态下,填充料并未固化。为此,填充料的流动性较高,因而容易在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的填充料厚度上产生变动。因此,专利文献1的电阻器存在容易在散热性和粘合强度上产生变动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尤其能够抑制介于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的热传导层厚度变动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在电阻体的表面上形成未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的工序;用于使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固化的工序;用于在所述第一热传导层的表面上层叠未固化的第二热传导层的工序;以及用于将配置在所述电阻体两侧的电极板折弯,并使所述第二热传导层固化,通过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和所述第二热传导层将所述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粘合的工序。
而且,本发明的电阻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电阻体;电极板,其配置在所述电阻体的两侧,并朝向所述电阻体的下表面侧折弯;以及热传导层,其为多个且被固化,介于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电极板之间。
发明效果
同现有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的热传导层的厚度变动。因而能够制造散热性和粘合强度的变动较小的电阻器。
附图说明
图1的图1A为用于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阻器的制造工序的俯视图,图1B为沿A-A线剖切图1A并自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2的图2A为用于表示图1A的下一制造工序的俯视图,图2B为沿B-B线剖切图2A并自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图2C为与图2B不同构造的剖面图。
图3的图3A为用于表示图2A的下一制造工序的剖面图,图3B为用于表示图2B的下一制造工序的剖面图。
图4的图4A为用于表示图3A和图3B的下一制造工序的俯视图,图4B为用于表示在图4A的工序中被切下的电阻器中间体的立体图。
图5为用于表示图4B的下一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6的图6A为用于表示图5的下一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6B为沿C-C线且朝向厚度方向剖切图6A并自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图6C为使用图3B所示的电阻器中间体而形成的剖面图。
图7的图7A为用于表示图6A的下一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7B为用于表示图6B的下一制造工序的剖面图,图7C为用于表示图6C的下一制造工序的剖面图。
图8的图8A为用于表示图7A的下一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8B为用于表示图7B的下一制造工序的剖面图,图8C为用于表示图7C的下一制造工序的剖面图。
图9为用于表示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的DSC曲线和DDSC曲线的曲线图。
图10为用于表示将温度固定为170℃时的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的DSC曲线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以下略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其要点范围内通过各种变形而进行实施。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
下面,利用附图并按照制造工序顺序对本实施方式的电阻器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工序中准备电阻体2和多个电极板3。电阻体2和电极板3为平板状或带状。在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阻体2和电极板3均以带状形成。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工序中,例如利用激光焊接使电极板3与电阻体2的两侧接合而获得接合体1。此外,激光焊接为一示例,可以利用现有的接合方法。如图1A所示,可以使由电阻体2和电极板3接合而成的接合体1形成为带状。将这种接合体1回卷成卷筒状并配置在生产线上,就能够自动处理以后的制造工序而使本实施方式的电阻器的制造量产化。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电阻体2和电极板3的厚度,但例如能够以数十μm~数百μm程度的厚度形成电阻体2。而且,电阻体2和电极板3既可以为大致相同的厚度,也可以厚度不同。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电阻体2和电极板3的材质,可以使用现有的材质。例如,可以将铜-镍、镍-铬等金属电阻材料、在绝缘基体的表面上形成有金属表膜的构成和导电性陶瓷基体等用于电阻体2。而且,例如可以将铜、银、镍、铬等及其复合材料等用于电极板3。
而且,如图1B所示,当将电极板3与电阻体2的两侧接合时,既可以使电阻体2的端面与电极板3的端面面对面接合,也可以使电阻体2与电极板3的表面之间一部分重叠接合。
此外,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也可以一体形成。即,电阻体2和电极板3也可以为相同材质且由一枚金属电阻板构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在金属电阻板中成为电极板3的区域上电镀低电阻的金属材料等,在金属电阻板的表面上构成电极板3。
接着,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工序中,在电阻体2的表面上形成未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4。优选,第一热传导层4为热传导率高的电绝缘性的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将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等热固性树脂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
未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4为薄膜状或膏状。若为薄膜,则将未固化的热传导性树脂薄膜贴合在电阻体2的表面上。而且,若为膏,则将未固化的热传导性树脂膏涂覆或印刷在电阻体2的表面上。或者也可以使用喷射法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第一热传导层4的厚度,但考虑作为最终产品的电阻器的热传导性和电阻体-电极板之间可靠的粘合性而可以任意决定厚度。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阻体与电极板之间所夹持的热传导层为两层以上,也考虑层数而优选调节第一热传导层4的厚度。例如,优选,第一热传导层4的厚度为20μm~200μm程度。
这里,“未固化”是指未完全固化的状态。更为具体而言,是指固化反应几乎未进行且具有与形成当初相同程度的流动性的状态和若为购入产品则是指出厂状态且未完全固化的状态。“固化(完全固化)”是指因分子之间连结而促进高分子化导致失去流动性的状态。例如,如图2B所示,当第一热传导层4为热传导性树脂薄膜时,尽管在将第一热传导层4配置在电阻体2上之后进行预处理(预压),但预处理之后的状态被定义为“未固化”的状态。即,尽管在预处理中进行了短时间(例如数分钟程度)的加热(外加温度以下),使第一热传导层4与电阻体2粘合(预压),但该预处理中的加热后的状态仍然为“未固化”的状态。
而且,当将热传导性树脂薄膜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时,第一热传导层4为未固化且已经固体化的状态。“固体化”为已经固体化的状态。
而当将热传导性树脂膏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时,第一热传导层4为未固化且未固体化的状态。“未固体化”是指固体成分的一部分或全部分散在溶剂中的状态下,包括所谓浆料和油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尽管可以仅在电阻体2的表面上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但也可以如图2C所示,在从电阻体2表面开始直到电极板3表面的整个区域上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或者,尽管未图示,也可以在从电阻体2表面开始直到电极板3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或者,尽管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会折弯电极板3,但也可以在折弯部以外的部分上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即,除去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分界位置以外,也可以将第一热传导层4进行三分割而设置在电阻体2和电极板3的各表面上。
如图2C所示,由于不仅在电阻体2的表面而且在电极板3的表面上也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因而能够容易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例如,当将热传导性树脂薄膜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时,在图2C中,无需相对于电阻体2而对热传导性树脂薄膜进行定位,而只要将包含电阻体2和电极板3的大小的热传导性树脂薄膜与电阻体2和电极板3的表面贴合即可。或者,当第一热传导层4为热传导性树脂膏时,只要将第一热传导层4涂覆在电阻体2和电极板3的表面整个区域上即可。这样,由于不仅在电阻体2的表面而且在电极板3的表面上也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因而能够使制造工序容易化。
接着,通过加热处理未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4而使其完全固化。此时,若第一热传导层4为热传导性树脂膏,则可以促进固体化和固化。可以根据固化度、粘度和热处理条件等判断是否已经完全固化。固化度例如可以使用根据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测定时的发热量而计算出的固化度。完全固化例如是指固化度为70%以上或者一般被称为C-阶段的状态。
这样,由于使未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4固化,因而能够在后续工序中在折弯电极板3之前,确保第一热传导层4在电阻体2的表面或者电阻体2和电极板3的表面上膜厚不变动的状态的热传导层。
尽管并不限定用于使第一热传导层4完全固化的热处理条件,但例如优选对第一热传导层4施加0.5小时~2小时程度、150℃~250℃程度的外加温度。此外,由于固化所需要的外加温度和外加时间也会取决于第一热传导层4的材质,因而例如若第一热传导层4为购入产品,则按照厂家规定的外加温度和外加时间而规定固化条件。例如,后述实验的树脂可以适当地将外加温度调节为160℃~200℃程度、外加时间为70分钟~30分钟程度(外加温度越低则外加时间越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紧接着图2B,如图3A所示,在第一热传导层4的表面上层叠未固化的第二热传导层5。或者,紧接着图2C,如图3B所示,在第一热传导层4的表面上层叠未固化的第二热传导层5。
在本实施方式中,既可以将与第一热传导层4相同材质的热传导层用于第二热传导层5,也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热传导层。而且,第二热传导层5既可以为热传导性树脂薄膜,也可以为热传导性树脂膏。因此,当第二热传导层5为热传导性树脂薄膜时,第二热传导层5为未固化且已经固体化的状态。而当第二热传导层5为热传导性树脂膏时,第二热传导层5为未固化且未固体化的状态。
尽管是一示例,但可以将热传导性树脂薄膜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将热传导性树脂薄膜或热传导性树脂膏用于第二热传导层5。例如,优选,将相同的热传导性树脂薄膜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能够提高电阻器的生产率。
在后述的工序中,为了在折弯电极板3之后将电阻体2和电极板3之间的间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调整第一热传导层4与第二热传导层5叠加时的总厚度。
当将热传导性树脂薄膜用于第二热传导层5时,通过实施上述的预处理而使第二热传导层5粘附在第一热传导层4上。
如图4A所示,从具有已经完全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4和未固化的第二热传导层5的接合体1上切下电阻器中间体10。被切下的电阻器中间体10的立体图表示在图4B中。
可以一边沿长度方向送出图4A所示的带状接合体1,一边沿长度方向利用压力机连续切下多个电阻器中间体10。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多个电阻器中间体10,从而能够实现批量生产。
电阻器中间体10由外形为矩形的电阻体2和在其两侧外形为矩形的电极板3构成。此外,图4B所示的电阻器中间体10的外形只是一示例。电阻器中间体10的外形也可以为图4B以外的形状。
接着,在图5中,为了调整电阻而在电阻体2中引入多个切口6,使电阻体2形成为弯曲图案。可以适当地调节切口6的长度、位置和条数,以使电阻体2成为规定的电阻值。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图5的工序。
接着,如图6A所示,朝向层叠有电阻体2的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一侧折弯电极板3。在图6A中,由于在电阻体2的下表面侧形成有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因而朝向下方折弯电极板3。此外,尽管图6B和图6C表示电阻器11的剖面,但未图示出现在图6B和图6C的电阻体2上的切口6。而且,尽管电阻体2、电极板3和第一热传导层4的厚度、长度的尺寸比在图3A、3B和6B、6C中有所不同,但仅是相互放大图示,物品则为相同的物品。
如图6A和图6B所示,被折弯的电极板3在电阻体2的下方隔着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对置。如图3A所示,图6B为使用在电阻体2的表面上层叠有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的电阻器中间体并折弯电极板3的构成。因此,在电阻体2与被折弯的电极板3之间夹持有各一层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图6C则为使用从电阻体2的表面开始直到电极板3的表面层叠有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的电阻器中间体并折弯电极板3的构成。因此,在电阻体2与被折弯的电极板3之间夹持有各两层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在图6C中,在电极板3不对置的电阻体2的中央部分层叠有各一层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
由于第二热传导层5为未固化的状态,因而通过加热处理而使第二热传导层5完全固化。因为上面已经阐述过“完全固化”,请参见所述内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一边向折弯的电极板3施加朝向电阻体2方向的压力,一边使第二热传导层5完全固化。即,在图6B中,在使折弯的电极板3与第二热传导层5接触的状态下一边施加压力,一边通过加热处理而使第二热传导层5固化。在图6C中,在使位于折弯的电极板3内侧的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与位于电阻体2下表面的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叠加的状态下一边施加压力,一边通过加热处理而使第二热传导层5完全固化。由此,能够通过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而可靠地将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粘合固定。
接下来,在图7A的工序中,在电阻体2的表面上模具成型有保护层7。优选,保护层7由具有优良耐热性和电绝缘性的材质形成。尽管并不限定保护层7的材质,但可以使用树脂、玻璃和无机材料等模具成型保护层7。如图7B和7C所示,保护层7由用于覆盖电阻体2表面的表面保护层7a和用于在电阻体2的下表面侧填充折弯的电极板3之间空间的底面保护层7b构成。如图7B和图7C所示,底面保护层7b和电极板3形成大致相同的底面。此外,图7B表示图6B的下一工序,图7C表示图6C的下一工序。
此外,可以在表面保护层的表面上盖上印章等。
接着,如图8A、8B和图8C所示,在电极板3的表面上实施电镀。尽管并不限定电镀层8的材质,但例如可以由镀铜层或镀镍层形成电镀层8。电镀层8起到如下作用,用于抑制在朝向设置电阻器11的基材表面扩展接触面积且将电阻器11焊接在基材表面上时电极板3的焊料溶蚀。此外,图8B表示图7B的下一工序,图8C表示图7C的下一工序。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电镀工序。
(电阻器)
如8B和图8C所示,经由以上制造工序制造的电阻器11的特征在于,具有电阻体2、配置在电阻体2两侧且朝向电阻体2的下表面侧折弯的电极板3和介于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并被固化的多个热传导层4、5。
介于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多个热传导层4、5的总厚度为50μm~150μm程度。通过调节各热传导层4、5的厚度使其成为该程度的总厚度,能够适当地提高自电阻体2经由热传导层4、5朝向电极板3传导的散热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多个热传导层4、5,因而比热传导层为一层更能够使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均匀化,从而能够抑制散热性的变动,成为具有优良散热性的电阻器11。而且,由于将多个热传导层4、5的总厚度调节为上述范围,能够使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粘合性提高,从而能够适当地抑制电极板3自热传导层剥离或在热传导层上产生裂纹等不良状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中,制造过程中有如下特征部分,在使第一热传导层4完全固化之后,在第一热传导层4上叠加形成未固化的第二热传导层5,然后,折弯电极板3并使第二热传导层5固化。
相较于现有技术,经过这种制造过程能够抑制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热传导层4、5的厚度变动。即,在将电极板3折弯并进行加热处理时,热传导层中的第一热传导层4已经固化而难以产生膜厚变动。此时,尽管第二热传导层5未固化,但正因为第二热传导层5担负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厚度的一部分,因而能够使伴随着第二热传导层5的流动性的热传导层的厚度变动小于位于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热传导层整体为未固化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热传导层的厚度变动,因而能够使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更为均匀,能够抑制散热性的变动,从而能够制造具有优良散热性的电阻器11。而且,由于能够使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更为均匀,因而能够抑制在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产生空隙等,从而能够提高粘合强度。
而且,优选将未固化且已经固体化状态的热传导层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中的至少任一方,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热传导性树脂薄膜。
当将未固化且未固体化的热传导层,具体而言,当将热传导性树脂膏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时,容易在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上产生变动。即,在使用热传导性树脂膏的情形下,在涂覆的状态下本来就容易在厚度上产生变动。因此,通过将未固化且已经固体化状态的热传导性树脂薄膜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中的至少任一方,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变动。将热传导性树脂薄膜用于第一热传导层4和第二热传导层5双方,能够将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调节为更为均匀。
而且,例如利用热传导性树脂薄膜形成第一热传导层4,将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调节为规定范围内。而将热传导性树脂膏用于第二热传导层5,形成较薄的电极板3的粘合用热传导性树脂膏。这样不仅能够抑制电阻体2与电极板3之间的厚度变动,而且能够容易地将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且能够可靠地将电极板3粘合。
在图6A、图6B和图6C的工序中,优选,一边向折弯的电极板3施加压力,一边使第二热传导层5固化。这样能够可靠地将电极板3粘合。
实施例
下面,基于明确产生本发明的效果的实施例而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
在实验中使用以下的树脂,并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进行了热分析。
[树脂]
聚酰亚胺-环氧树脂
[示差扫描量热仪]
株式会社理学制造的DSC8231
首先,在实验中获得在升温速度为10℃/min时取得的DSC曲线和DDSC曲线。
如图9所示可知,固化开始温度为150℃、固化结束温度为220℃,230℃以后则进入燃烧反应。
根据该实验结果,将外加温度设定为160℃~220℃的范围。
接着,在170℃固定并根据DSC曲线求出依据保持时间的固化开始温度和固化结束温度。将该时的实验结果表示在图10中。
如图10所示可知,约42分钟后固化开始,约61分钟后固化结束。
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知,使用上述树脂时的固化条件为170℃60分钟程度。顺便一说,该固化条件也与树脂厂家所推荐的固化条件一致。
由于固化条件为170℃60分钟,若考虑图9的温度范围,则可以认为160℃70分钟、170℃60分钟、180℃50分钟、190℃40分钟、200℃30分钟程度符合固化条件。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电阻器具有优良的散热性且能够实现低轮廓。而且能够表面贴装,因而能够向各种电路基板进行贴装。
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12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37820。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5)

1.一种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在电阻体的表面上形成未固化的第一热传导层的工序;
用于使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固化的工序;
用于在所述第一热传导层的表面上层叠未固化的第二热传导层的工序;以及
用于将配置在所述电阻体两侧的电极板折弯,并使所述第二热传导层固化,通过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和所述第二热传导层将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电极板之间粘合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未固化且已经固体化状态的热传导层用于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和所述第二热传导层中的至少任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传导层和所述第二热传导层中的至少任一方为热传导性树脂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边向折弯的所述电极板施加压力,一边使所述第二热传导层固化。
5.一种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阻体;
电极板,其配置在所述电阻体的两侧,并朝向所述电阻体的下表面侧折弯;以及
热传导层,其为多个且被固化,介于所述电阻体与所述电极板之间。
CN201880079608.4A 2017-12-12 2018-12-11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Active CN111465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7820 2017-12-12
JP2017237820A JP6573956B2 (ja) 2017-12-12 2017-12-12 抵抗器の製造方法
PCT/JP2018/045456 WO2019117127A1 (ja) 2017-12-12 2018-12-11 抵抗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抵抗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998A true CN111465998A (zh) 2020-07-28
CN111465998B CN111465998B (zh) 2022-07-08

Family

ID=6681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9608.4A Active CN111465998B (zh) 2017-12-12 2018-12-11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2343B2 (zh)
EP (1) EP3726541A4 (zh)
JP (1) JP6573956B2 (zh)
KR (1) KR102296732B1 (zh)
CN (1) CN111465998B (zh)
WO (1) WO201911712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2721A (ja) * 1997-11-21 1999-06-18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抵抗器の製造方法
JP2004128000A (ja) * 2002-09-30 2004-04-22 Koa Corp 金属板抵抗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72222A (zh) * 2002-07-24 2005-09-21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28890A (zh) * 2005-02-25 2008-02-20 韦沙戴尔电子公司 带有导热但不导电填料的表面贴装电阻器及其生产方法
US20100071414A1 (en) * 2008-07-25 2010-03-25 Toshimitsu Morook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thermal head
CN105405546A (zh) * 2005-11-07 2016-03-16 泰科电子雷伊化学株式会社 Ptc器件
KR20170074367A (ko) * 2015-12-22 2017-06-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저항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319Y2 (ja) * 1976-07-19 1985-05-14 北陸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ドフレ−ム
JPS59177929U (ja) * 1983-05-13 1984-1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樹脂外装形電子部品
JPS62290581A (ja) 1986-06-09 1987-12-17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熱転写記録材料
FR2640825B1 (fr) * 1988-12-20 1991-01-25 Europ Composants Electron Composant electrique a report direct
DE4339551C1 (de) * 1993-11-19 1994-10-13 Heusler Isabellenhuette Widerstand in SMD-Bauweise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sowie Leiterplatte mit solchem Widerstand
WO1997006660A2 (en) * 1995-08-15 1997-02-27 Bourns, Multifuse (Hong Kong), Ltd. Surface mount conductive polymer devic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devices
DE19953594A1 (de) * 1998-11-20 2000-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berflächenmontierte elektronische Komponente
JPWO2011162181A1 (ja) * 2010-06-21 2013-08-22 コーア株式会社 面実装バリスタ
TWI600354B (zh) * 2014-09-03 2017-09-21 光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高彎折力之微電阻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11011290B2 (en) * 2017-12-12 2021-05-18 Ko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 and resist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2721A (ja) * 1997-11-21 1999-06-18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抵抗器の製造方法
CN1672222A (zh) * 2002-07-24 2005-09-21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72222B (zh) * 2002-07-24 2010-05-05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128000A (ja) * 2002-09-30 2004-04-22 Koa Corp 金属板抵抗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28890A (zh) * 2005-02-25 2008-02-20 韦沙戴尔电子公司 带有导热但不导电填料的表面贴装电阻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05405546A (zh) * 2005-11-07 2016-03-16 泰科电子雷伊化学株式会社 Ptc器件
US20100071414A1 (en) * 2008-07-25 2010-03-25 Toshimitsu Morook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thermal head
KR20170074367A (ko) * 2015-12-22 2017-06-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저항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06448A (ja) 2019-06-27
US20200395150A1 (en) 2020-12-17
EP3726541A1 (en) 2020-10-21
WO2019117127A1 (ja) 2019-06-20
KR102296732B1 (ko) 2021-09-02
CN111465998B (zh) 2022-07-08
EP3726541A4 (en) 2021-12-29
KR20200090866A (ko) 2020-07-29
US11462343B2 (en) 2022-10-04
JP6573956B2 (ja)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9293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30008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yered bus bar unit
US8143529B2 (en) Laminated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US8152953B2 (en) Method of mak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of mak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it
JP6726821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497535B (zh) 具有軟性材料層之微電阻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11465999B (zh)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
US707067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ed piezoelectric actuator
US1101129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 and resistor
CN111465998B (zh) 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和电阻器
US11456108B2 (en) Multilayer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973202B2 (ja) 多層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012875B2 (ja) チップ抵抗器の製造方法
WO2013038468A1 (ja) 部品内蔵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部品内蔵基板
JP4622449B2 (ja) 電子部品内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89306A (ja) チップ抵抗器
JP2000058369A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09099600A (ja) 受動素子シート、これを実装した回路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66573B2 (ja) 部品実装構造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2000200701A (ja) チップ型抵抗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23156B2 (ja) チップ抵抗器
JP3555530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成型用型
CN116487138A (zh) 一种高精度的合金贴片电阻器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
JP2011258647A (ja) 配線板、配線板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および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WO2011093068A1 (ja) 部品内蔵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部品内蔵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