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8576B - 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8576B
CN111458576B CN201910851033.XA CN201910851033A CN111458576B CN 111458576 B CN111458576 B CN 111458576B CN 201910851033 A CN201910851033 A CN 201910851033A CN 111458576 B CN111458576 B CN 111458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burn
plate
aging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10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58576A (zh
Inventor
高本智行
伊藤明彦
川岛敬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tes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dvantes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test Corp filed Critical Advantes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58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8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58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8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72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 G01R31/2874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related to temperature
    • G01R31/287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related to temperature related to he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3Environmental or reliability tes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32Specific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36Fault-finding or characterising
    • G01R31/2849Environmental or reliability testing, e.g. burn-in or validation t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老化板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的老化板及老化装置。老化板(20)具备:老化板主体(40),其具有多个插座(30)、安装有插座(30)的上表面(41)、以及与上表面(41)相反一侧的下表面(42);加强框(90),其与下表面(42)接触;底盖(60),其与加强框(90)接触;导热板(80),其介于老化板主体(40)与底盖(60)之间;以及导热片(70),其将老化板主体(40)与导热板(80)热连接,加强框(90)将导热板(80)朝向导热片(70)按压。

Description

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通过使加热或冷却后的空气在恒温室内循环而对DUT(Device UnderTest:待测设备)施加热应力的老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258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DUT的自发热、来自老化板主体或子基板的发热有增加的趋势,从而存在如下问题,即:仅是通过空气的循环,老化板内的温度分布会变得不均匀。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老化板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的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本发明所涉及的老化板具备:多个插座;第一配线板,其具有安装有所述插座的第一主面、和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一侧的第二主面;加强构件,其与所述第二主面接触;第一板,其与所述加强构件接触;第二板,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以及导热体,其将所述第一配线板与所述第二板热连接,所述加强构件将所述第二板朝向所述导热体进行按压。
[2]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加强构件具有:主体部;以及凸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配线板突出,所述第二板具有插入有所述凸部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配线板接触,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板接触。
[3]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配线板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主面的第一连接器,所述老化板具备第二配线板,该第二配线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并介于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所述第二板具有插入有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贯通孔。
[4]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老化板,具备:多个插座;第一配线板,其具有安装有所述插座的第一主面、和作为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一侧的面的安装有第一连接器的第二主面;加强构件,其与所述第二主面接触;第一板,其与所述加强构件接触;第二配线板,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以及导热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将所述第二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热连接。
[5]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板具有多个第三贯通孔。
[6]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板中的所述第三贯通孔的密度随着从所述第一板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增加。
[7]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板中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三贯通孔的数量随着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而增加。
[8]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板中的多个所述第三贯通孔随着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而变大。
[9]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立设于所述第三贯通孔的周缘。
[10]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翅片相对于所述第三贯通孔配置于所述另一端侧。
[11]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板具有多个第四贯通孔。
[12]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四贯通孔的密度随着从所述第二板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增加。
[13]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板中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四贯通孔的数量随着从所述第二板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而增加。
[14]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板中的多个所述第四贯通孔随着从所述第二板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而变大。
[15]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板具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立设于所述第四贯通孔的周缘。
[16]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翅片相对于所述第四贯通孔配置于所述另一端侧。
[17]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老化板具备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沿着所述第一配线板的外缘延伸,所述遮蔽构件在俯视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的所述外缘与沿着所述外缘排列的所述插座的列之间。
[18]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加强构件是与所述第二主面中的所述插座彼此之间所对应的区域接触的格子状的构件。
[19]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老化板具备固定有所述第一配线板且固定有所述第一板的外框,所述加强构件配置在所述外框的内侧。
[20]本发明涉及的老化装置是具备上述老化板的老化装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导热体介于第一配线板与第二板之间,加强构件将第二板朝向导热体进行按压,从而使第一配线板与第二板热连接。由此,由DUT或老化板主体产生的热通过导热体而扩散到第二板,因此能够实现老化板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利用第一及第二连接器与第一配线板连接的第二配线板通过导热体与第一板热连接。由此,由第二配线板产生的热通过导热体而扩散到第一板,因此能够实现老化板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3的(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俯视图,图3的(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下方观察老化板的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的(a)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的(b)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下方观察老化板的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底盖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装置1是用于挑出IC芯片等DUT的初始不良,并实施作为以初始不良品的去除为目的的筛选测试的一种的老化测试的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该老化装置1具备:能够收容老化板20的老化室11;向安装于老化板20的DUT110(参照图2)施加电源电压的测试用电源12;以及向该DUT110输入信号的老化控制器13。
该老化装置1通过在对安装于在老化室11内收容的老化板20的DUT110施加热应力(例如-55℃~+180℃左右)的同时,向该DUT110施加电源电压和信号,从而执行DUT110的筛选。
如图1所示,老化室11被绝热壁等划分,具有:能够收容老化板20的恒温室111、和能够开闭该恒温室111的门112。在该恒温室111中,设有多个用于保持老化板20的插槽113。各个插槽113具有支承老化板20的左右两端的一对轨道114。老化板20在该轨道114上滑动,同时经由门112搬入到恒温室111内。在恒温室111内设置有两列24级的插槽113,能够共计收容48张老化板20。
另外,在该图中,一个门(图中右侧的门)未被图示,以恒温室111敞开的状态进行了图示。与此相对,另一个门112(图中左侧的门)以关闭的状态被图示,与此相伴,图中左侧的24级的插槽113未被图示。另外,插槽113的数量、配置(即,恒温室111内的老化板20的收容张数、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子,可以考虑测试效率等任意设定。
另外,在各插槽113的深处设置有连接器115(参照图2),在该连接器115能够嵌合插入到插槽113中的老化板20的连接器43。
如图2所示,该连接器115与测试用电源12及老化控制器13电连接。另外,图2中仅图示了一张老化板20,但其他老化板20也以同样的要领与测试用电源12和老化控制器13连接。
另外,如图1所示,老化室11包括由蒸发器116、加热器117、风扇118构成的温度调整机构,能够通过该温度调整机构来调整恒温室111内的温度。具体而言,恒温室111内的空气通过风扇118向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送风并循环,同时通过蒸发器116被冷却或通过加热器117被加热,由此进行恒温室111内的温度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恒温室111内的空气通过风扇118从老化板主体40的第一边411朝向第二边412送风(参照图3的(a))。这样的蒸发器116、加热器117和风扇118的动作由老化控制器13控制。
测试用电源12经由上述连接器115、43连接使得向老化板20上的各DUT110施加电源电压,并由老化控制器13控制。
老化控制器13除了能够进行对DUT110的施加电压和施加信号的控制、恒温室111内的温度调整的控制之外,还能够将在老化测试中出现异常反应的DUT110判断为不良品,存储该DUT110的序列号(例如,与插槽113的编号和老化板20上的位置对应的序列号),并反馈测试结果。
下面,参照图3~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的(a)及图3的(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的图,图4为老化板20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沿着图3的(a)的V-V线的剖视图,图6为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如图3的(a)~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包括:插座(socket)30、老化板主体40、外框50和底盖60。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主体4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配线板”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的底盖6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板”的一例。
老化板主体40是安装有多个插座30的大致矩形的配线板。多个插座30以矩阵状(在本例中为16行12列)排列于老化板主体40的上表面41。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各个插座30具有与DUT110的端子接触的引脚,能够安装DUT110。
如图5和图6所示,该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包括与插座30相对应的第一区域421和设置于该第一区域421的周围的第二区域422。在第一区域421安装有在老化测试中使用的电容器等各种电子部件44。另一方面,第二区域422对应于插座30彼此之间的空间。
在该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经由外框50固定有底盖60。该外框50是与老化板主体40的外缘对应的矩形形状的框架,通过螺纹固定等固定于老化板主体40。在该外框50的开口51内配置有后述的导热片70、导热板80以及加强框90(参照图4~图6)。
底盖60由铝或铜等导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该底盖60与老化板主体40实质平行地延伸,并以与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对置的方式固定于外框50。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底盖60的两端沿着形成于外框50的内表面的槽滑动插入,由此将底盖60固定于外框50。通过该底盖60保护了老化板主体40的背面。
进而,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老化板20包括:导热片70、导热板80和加强框90。本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片7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导热体”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的导热板8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板”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的加强框9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加强构件”的一例。
导热片70粘贴于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中的与插座30对应的第一区域421。该导热片70是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柔软性的单片状的片材。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构成该导热片70的材料,例如能够例示分散保持有金属或陶瓷等具有导热性的填料的硅橡胶。该导热片70覆盖电子部件44并且紧贴于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另外,导热片70的位置也可以不与插座30对应。
导热板80是介于老化板主体40与底盖60之间的单个的板状构件,与老化板主体40实质平行地延伸,并且与底盖60实质平行地延伸。该导热板80由铝或铜等导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该导热板80具有比外框50的开口51小的外形,不固定于该外框50而是配置在开口51内。
在该导热板80紧贴有上述导热片70,老化板主体40与导热板80经由导热片70热连接。另外,该导热板80具有供加强框90的突出部92(后述)插入的贯通孔81。本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8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贯通孔”的一例。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板80经由导热片70与老化板主体40热连接。因此,在老化测试中由DUT110、老化板主体40产生的热通过导热片70扩散到导热板80,因而能够实现老化板20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加强框90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等构成的格子状的框体。该加强框90既不固定于老化板主体40也不固定于底盖60,而是以介于老化板主体40与底盖60之间的方式配置在外框50的开口51内。即,该加强框90由老化板主体40和底盖60夹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加强框90的各个格子93以与多个插座30对应的方式包含多个导热片70。然而,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各个格子93也可以以与一个插座30对应的方式仅包含一个导热片70(参见图6)。
如图4~图6所示,该加强框90具有:主体部91和从该主体部91朝向老化板主体40突出的突出部92。主体部91的下端912与底盖60的上表面61接触。另外,突出部92贯通在上述导热板80设置的贯通孔81,该突出部92的前端921与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接触。
通过该加强框90和上述底盖60,能够抑制DUT110相对于插座30的插拔时的老化板主体40的挠曲。此时,板状的突出部92的前端921与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的第二区域422接触。因此,能够减小插座30彼此之间的空间,从而抑制了老化板20中的插座30的安装密度的降低。
另外,该加强框90的主体部91的下端912与底盖60的上表面61接触,并且该主体部91的上端911与导热板80接触。因此,由底盖60经由加强框90按压导热板80,实现了导热板80与导热片70之间的紧贴性、导热片70与老化板主体40之间的紧贴性的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用于抑制挠曲的加强框90来按压导热片70和导热板80,因此也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老化板20具备遮蔽构件101、102。
如图3的(a)、图3的(b)及图6所示,一个遮蔽构件101在老化板主体40的上表面41沿着该老化板主体40的第三边413延伸。在此,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插座30包括由沿着该第三边413排列的多个插座30构成的第一插座列31。遮蔽构件101介于该第一插座列31与老化板主体40的第三边413之间,填满第一插座列31与第三边413之间的空间。另外,该第三边413与上述第一边及第二边411、412实质上正交。
同样地,另一个遮蔽构件102也在老化板主体40的上表面41沿着该老化板主体40的第四边414延伸。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插座30包括由沿着该第四边414排列的多个插座30构成的第二插座列32。遮蔽构件102介于该第二插座列32与老化板主体40的第四边414之间,填满第二插座列32与第四边414之间的空间。另外,该第四边414与上述第三边413同样地,与第一及第二边411、412实质上正交。
任一遮蔽构件101、102都是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虚设的块状构件,具有与插座30实质上相同的高度。通过设置这样的遮蔽构件101、102,能够抑制由风扇118向老化板20供给的风的大部分仅通过老化板主体40的上表面41中的未安装有插座30的区域的情况。由此,能够增加与插座30及DUT110接触的风,由此能够实现温度分布的进一步均匀化。
《第二实施方式》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老化板主体40具有连接器45这一点和老化板20B包括子板46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以下,仅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B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B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老化板20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子板46。
如图7所示,子板46配置成与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对置。在老化板主体40的下表面42,除了安装有电子部件44之外,还安装有连接器45。另外,在子板46的上表面461也安装有电子部件47和连接器48。连接器45、48配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彼此连接。电连接器主体40与子板46经由该连接器45、48电连接。另外,也可以将电子部件安装于子板46的下表面4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热板80形成有贯通孔82。连接器45、48插入到该贯通孔82中,结果,子板46介于导热板80与底盖60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的子板4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配线板”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8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贯通孔”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导热板80经由导热片70与老化板主体40热连接。因此,在老化测试中由DUT110及老化板主体40产生的热通过导热片70扩散到导热板80,所以能够实现老化板20B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第三实施方式》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底盖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1)导热板80的有无、(2)导热片70的设置位置以及(3)底盖6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以下,仅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C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作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C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B不同,不具备导热板80。另外,导热片70介于子板46的下表面462与底盖60之间。该导热片70与子板46的下表面462和底盖60的上表面61紧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底盖60具备多个贯通孔62。如图8所示,该多个贯通孔62以随着从底盖60的第一边641朝向第二边642,底盖60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贯通孔62的数量增加的方式形成于底盖60。由此,贯通孔62的密度随着从第一边641朝向第二边642而增加。在此,所谓贯通孔62的密度,是指底盖60的下表面64的每单位面积中的贯通孔62的开口面积的比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多个贯通孔62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大小,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对于贯通孔62,也可以使各个贯通孔62的开口面积分别变化。即,如图10所示,多个贯通孔62也可以形成于底盖60,使得随着从底盖60的第一边641朝向第二边642而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贯通孔62的密度也随着从第一边641朝向第二边642而增加。
另外,在本例中,在老化测试中,由风扇118供给的风从底盖60的第一边641朝向第二边642流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盖60中的贯通孔62的密度随着从第一边641朝向第二边642而增加。因此,能够使在作为上风头的第一边641侧经由贯通孔62导入的风量与在作为下风头的第二边642侧经由贯通孔62导入的风量相等,从而从风扇118供给的风与老化板主体40及子板46均匀地接触,因此能够实现老化板20C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器45、48与老化板主体40连接的子板46经由导热片70与底盖60热连接。因此,在老化测试中由子板46产生的热通过导热片70扩散到底盖60,因而能够实现老化板20C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底盖60兼具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热板80的功能。
另外,底盖6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在老化测试中存在局部成为高温的部位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部位附近的每单位面积的贯通孔62的开口面积变大。也就是说,底盖60中的贯通孔62的密度也可以变得不均匀。另外,也可以根据DUT的自发热的量来决定贯通孔62的大小。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盖60的多个贯通孔62的周缘设置有翅片63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以下,仅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D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作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D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20C不同,具有立设于底盖60的贯通孔62的周缘的翅片63。翅片63设置在贯通孔62的周缘中的第二边642侧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6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三贯通孔”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的翅片6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翅片”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风扇118供给的从第一边641朝向第二边642流动的风碰到翅片63,通过该翅片63将风取入到贯通孔62中,因此能够提高用于实现老化板20D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的贯通孔62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连接器45、48与老化板主体40连接的子板46经由导热片70与底盖60热连接。因此,在老化测试中由子板46产生的热通过导热片70扩散到底盖60,所以能够实现老化板20D内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的。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素意在也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和等同物。
例如,如图12所示的老化板20E那样,导热板80也可以具有多个贯通孔83。此时,可以以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贯通孔62相同的要领,以贯通孔83的密度随着从导热板80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增加的方式,将多个贯通孔83形成于导热板80。
另外,如图12所示的老化板20E那样,导热板80也可以在贯通孔83的周缘具有翅片84。此时,可以以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翅片63相同的要领,将翅片84设置在贯通孔83的周缘中的另一端侧的部分。
另外,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老化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8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四贯通孔”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片8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散热片”的一例。
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在图12所示的老化板20E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贯通孔62,底盖60也可以具有多个贯通孔。另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翅片63同样地,底盖60也可以在贯通孔的周缘具有翅片。
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老化板20B除了位于老化板主体40与导热板80之间的导热片70之外,还可以包括介于子板46与底盖60之间的其他导热片70(参照图9)。
符号说明
1…老化装置
11…老化室
116…蒸发器
117…加热器
118…风扇
12…测试用电源
13…老化控制器
20、20B~20E…老化板
30…插座
31、32…插座列
40…老化板主体
411~414…第一~第四边
421…第一区域
422…第二区域
43…连接器
44…电子部件
45…连接器
46…子板
47…电子部件
48…连接器
50…外框
60…底盖
62…贯通孔
63…翅片
641…第一边
642…第二边
70…导热片
80…导热板
81~83…贯通孔
84…翅片
90…加强框
91…主体部
92…突出部
93…格子
101、102…遮蔽构件
110…DUT。

Claims (16)

1.一种老化板,具备:
多个插座;
第一配线板,其具有安装有所述插座的第一主面、和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一侧的第二主面;
加强构件,其与所述第二主面接触;
第一板,其与所述加强构件接触;
第二板,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以及
导热体,其将所述第一配线板与所述第二板热连接,
所述加强构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二板朝向所述导热体进行按压,
所述加强构件具有:
主体部;以及
凸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配线板突出,
所述第二板具有插入有所述凸部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配线板接触,
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第一配线板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主面的第一连接器,
所述老化板具备第二配线板,所述第二配线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并介于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
所述第二板具有插入有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第一板具有多个第三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立设于所述第三贯通孔的周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第二板具有多个第四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第二板具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立设于所述第四贯通孔的周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老化板具备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沿着所述第一配线板的外缘延伸,
所述遮蔽构件在俯视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的所述外缘与沿着所述外缘排列的所述插座的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加强构件是与所述第二主面中对应于所述插座彼此之间的区域接触的格子状的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老化板具备固定有所述第一配线板且固定有所述第一板的外框,
所述加强构件配置在所述外框的内侧。
10.一种老化板,具备:
多个插座;
第一配线板,其具有安装有所述插座的第一主面、和作为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一侧的面的安装有第一连接器的第二主面;
加强构件,其与所述第二主面接触;
第一板,其与所述加强构件接触;
第二配线板,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以及
导热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将所述第二配线板与所述第一板热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第一板具有多个第三贯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立设于所述第三贯通孔的周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老化板具备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沿着所述第一配线板的外缘延伸,
所述遮蔽构件在俯视时介于所述第一配线板的所述外缘与沿着所述外缘排列的所述插座的列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加强构件是与所述第二主面中对应于所述插座彼此之间的区域接触的格子状的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老化板,其中,
所述老化板具备固定有所述第一配线板且固定有所述第一板的外框,
所述加强构件配置在所述外框的内侧。
16.一种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老化板。
CN201910851033.XA 2019-01-21 2019-09-10 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Active CN111458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7504 2019-01-21
JP2019007504A JP6961632B2 (ja) 2019-01-21 2019-01-21 バーンインボード及びバーンイ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8576A CN111458576A (zh) 2020-07-28
CN111458576B true CN111458576B (zh) 2022-06-10

Family

ID=7160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1033.XA Active CN111458576B (zh) 2019-01-21 2019-09-10 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6157B2 (zh)
JP (1) JP6961632B2 (zh)
CN (1) CN111458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6748A (zh) * 2021-01-27 2021-06-18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元器件AiP测试的测压装置
CN113438799B (zh) * 2021-06-28 2022-10-25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老化电路板,老化测试结构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7859A (zh) * 2005-03-18 2006-10-1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半导体运送盘、老化板、老化试验方法及半导体制造方法
CN101017182A (zh) * 1996-05-17 2007-08-15 佛姆法克特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级老化和测试
CN101675350A (zh) * 2007-02-14 2010-03-17 埃勒斯半导体设备股份公司 使用无插座测试板对组装级的电子装置的测试
JP2010122182A (ja) * 2008-11-21 2010-06-03 Daitron Technology Co Ltd 検査治具及び検査装置
CN101750558A (zh) * 2008-11-27 2010-06-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试验装置
CN101765783A (zh) * 2007-08-01 2010-06-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插座及具有该插座的老化测试板
KR20140130249A (ko) * 2013-04-29 2014-11-10 (주) 예스티 엘이디 부품 테스트장치
CN107329064A (zh) * 2017-08-24 2017-11-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套管主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的实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3542B2 (ja) 1997-09-22 2000-04-17 安藤電気株式会社 バーンインボード
JP3752949B2 (ja) * 2000-02-28 2006-03-08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01337127A (ja) * 2000-05-25 2001-12-07 Ando Electric Co Ltd バーンインボードの補強構造
US6815966B1 (en) * 2002-06-27 2004-11-09 Aehr Test Systems System for burn-in test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4356492A (ja) * 2003-05-30 2004-12-1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4578190B2 (ja) * 2004-09-22 2010-11-10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バーンイン装置
US7259580B2 (en) * 2005-02-22 2007-08-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mporary thermal coupl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a heat sink during test
JP5538697B2 (ja) * 2008-09-10 2014-07-0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テスト方法
JP2010216928A (ja) * 2009-03-16 2010-09-30 Nippon Avionics Co Ltd バーンインテストボード
JP5105445B2 (ja) * 2009-06-26 2012-12-26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放熱器の使用方法
JP2012242132A (ja) * 2011-05-16 2012-12-10 Nippon Eng Kk 取り外し可能型取り付け装置、及び、バーンインボード
JP2014025829A (ja) 2012-07-27 2014-02-06 Advantest Corp バーンインボード及びバーンイ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7182A (zh) * 1996-05-17 2007-08-15 佛姆法克特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级老化和测试
CN1847859A (zh) * 2005-03-18 2006-10-1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半导体运送盘、老化板、老化试验方法及半导体制造方法
CN101675350A (zh) * 2007-02-14 2010-03-17 埃勒斯半导体设备股份公司 使用无插座测试板对组装级的电子装置的测试
CN101765783A (zh) * 2007-08-01 2010-06-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插座及具有该插座的老化测试板
JP2010122182A (ja) * 2008-11-21 2010-06-03 Daitron Technology Co Ltd 検査治具及び検査装置
CN101750558A (zh) * 2008-11-27 2010-06-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试验装置
KR20140130249A (ko) * 2013-04-29 2014-11-10 (주) 예스티 엘이디 부품 테스트장치
CN107329064A (zh) * 2017-08-24 2017-11-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套管主绝缘多因子联合老化的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8475A (ja) 2020-08-06
JP6961632B2 (ja) 2021-11-05
US11366157B2 (en) 2022-06-21
CN111458576A (zh) 2020-07-28
US20200233027A1 (en) 2020-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7434A (en) Microelectronic burn-in system
CN111458576B (zh) 老化板及老化装置
US7126361B1 (en) Vertical probe card and air cooled probe head system
US8472194B2 (en) Solid state switch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heatsink
KR101289615B1 (ko) 개선된 열 제어 방식의 전기적 신뢰도 테스트용 일체형 유닛
US20010049229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20110227595A1 (en) Interface member, test section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ndling apparatus
US2008003895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ir-circulation features
KR19980018420A (ko) 전자디바이스 실장프린트기판
US8300390B2 (en) Chassis
US3467892A (en) Electrical module and system
US953111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KR20170136795A (ko) 인터페이스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반도체 소자 테스트 장치
GB2052164A (en) Assembli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US6154042A (en) Uniform temperature environmental testing apparatu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2019537209A (ja) バッテリセルの電気的に固定された接続のための基板およびバッテリ
US3518493A (en)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nd connecting 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JP2020502724A (ja) バッテリセルを接続するための基板
US20110212639A1 (en) Circuit card assembly connector an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US6529023B2 (en) Application and test methodology for use with compression land grid array connectors
US5200885A (en) Double burn-in board assembly
RU2676080C1 (ru) Теплонагруженный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ый блок
GB2262384A (e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socket using elastomeric connectors
CN217278521U (zh) 一种coc老化检测抽屉
KR102533786B1 (ko) 번-인 테스트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