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7828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7828A
CN111417828A CN201780097052.7A CN201780097052A CN111417828A CN 111417828 A CN111417828 A CN 111417828A CN 201780097052 A CN201780097052 A CN 201780097052A CN 111417828 A CN111417828 A CN 111417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refrigerator
air pass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70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7828B (zh
Inventor
诹访孝典
小林史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17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7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冰箱具备框体(110),该框体形成有对贮存物进行贮存的贮存室(5)、冷却空气的冷却室(101)、将贮存室(5)与冷却室(101)相连而形成内部的空气的通路的循环路(15)以及用于将冷却室(101)内的水排出的排水路(13)。另外,冰箱具备:收容于冷却室(101)并将周围的空气冷却的冷却器(8);对冷却器(8)进行加热并使附着于冷却器(8)的冰融化的加热器(10);以及将由冷却器(8)冷却的冷气经由循环路(15)送往贮存室(5)并且使贮存室(5)的空气经由循环路(15)返回冷却室(101)而使内部的空气循环的送风机。在循环路(16)的壁面上形成有对附着于循环路(16)的壁面而传递来的水进行接收的槽部(17)。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在冰箱内,在冷却室被冷却的空气被送往冰箱、冷库等的贮存室,然后再次返回冷却室而被冷却。在这样循环于冰箱内部的空气中包含有水蒸气。因而,在设于冷却室的冷却器的表面上会发生结露,生成霜。若是在冷却器的表面上生成的霜成长,则会导致冷却器的功能降低,因而在冷却室设置除霜用加热器,定期地将附着在冷却器上的霜融化掉。
为了防止贮存室内的润湿,需要防止因除霜用加热器工作而溶出的水经过风路而进入贮存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冰箱中,通过在设有冷却器的冷却室与跟冷却室相连的风路的连接部设置檐顶部来防止溶出的水进入风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808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冰箱中设置的檐顶部被设在遮挡经过风路而流向冷却室的空气行进的位置上。因而,存在有在冰箱内循环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大且使空气循环的送风机的投入电量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循环的空气产生压力损失且能防止水经由风路向贮存室进入的冰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具备框体,该框体形成有贮存室、冷却室、循环路以及排水路,贮存室对贮存物进行贮存,冷却室冷却内部的空气,循环路将贮存室与冷却室相连而形成内部的空气的通路,排水路用于将冷却室内的水排出。另外,冰箱具备:冷却器,该冷却器被收容于冷却室并冷却周围的空气;加热器,该加热器对冷却器进行加热而将附着于该冷却器的冰融化;以及送风机,该送风机将由冷却器冷却的冷气经由循环路而送往贮存室,并且使贮存室的空气经由循环路而返回冷却室,使内部的空气循环。在循环路的壁面上,形成有对附着于循环路的壁面而传递来的水进行接收的槽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了对在循环路的壁面传递来的水进行接收的槽部,所以可提供能抑制循环的空气产生压力损失且能防止水经由风路向贮存室进入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以图1中的II-II线剖切的冰箱的剖视图。
图3是以图2中的“III”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以图1中的IV-IV线剖切的冰箱的剖视图。
图5是划定返回风路的壁体之中的配置在前方的第1壁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图5中的箭头VI观看的第1壁体的后视图。
图7是着眼于冷却室和返回风路的冰箱内部的放大图,且是用于对水的流动和经过返回风路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的内部放大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的第1壁体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的第1壁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中,针对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将图1的近前方向设为冰箱的前方,将进深方向设为冰箱的后方,将从前方观看冰箱时的上下左右方向直接设为冰箱的上下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100的主视图。冰箱100具有被划分成多个贮存室的箱形的绝热箱体110。冰箱100具备:冷藏室1;左右排列地配置在冷藏室1的下方的制冰室2以及切换室3;配置在制冰室2以及切换室3的下方的蔬菜室4;以及配置在蔬菜室4的下方的冷冻室5。
冷藏室1是具有用于在其内部收纳贮存物的空间的贮存室。冷藏室1内的温度被控制在+3℃~+10℃的冷藏温度带。制冰室2例如被控制在-17℃以下的冷冻温度带。制冰室2是用于蓄积制冰得到的冰的贮存室。切换室3是能够从冷冻室温度带至蔬菜室温度带之间多级地切换室内的温度的贮存室。蔬菜室温度带例如是+3℃~+10℃。蔬菜室4是内部的温度被控制在蔬菜室温度带的贮存室。冷冻室5是其内部温度被控制在冷冻温度带的贮存室。因而,冷冻室5能够长期保存贮存物。以下,在不区分冷藏室1、制冰室2等贮存室的场合,简记为贮存室。
图2是以图1中的II-II线剖切的冰箱100的剖视图。冰箱100通过绝热箱体110和配置在各贮存室的前方的贮存室门6来抑制来自外气的热的进入。由此,能够将冰箱100内部维持成低温状态。在冰箱100的框体即绝热箱体110中,形成有:前述的冷藏室1、制冰室2等多个贮存室;循环的空气的通道即吹出风路15以及返回风路16;收容各种装置的冷却室101以及机械室102;以及将冷却室101与机械室102相连的排水路即泄水孔13。冰箱100具备冷却器8、送风机9、加热器10、加热器顶棚11、泄水盘12以及压缩机14。冷却器8、送风机9、加热器10、加热器顶棚11以及泄水盘12被收容在设于蔬菜室4的后方的冷却室101中。压缩机14被收容在设于冰箱100后部的最下部的机械室102中。
冷却器8例如是在制冷剂管上接合了具有金属制薄板的翅片的翅管热交换器。例如通过扩管来接合制冷剂管与翅片,从而减小了制冷剂管与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由此,使翅片效率提高,使热交换量提高。
送风机9使在冷却器8周边被冷却的冷气经由吹出风路15而送往各贮存室。由此,贮存室内的温度被维持成低温。送风机9使被送入各贮存室的空气经由返回风路16而返回冷却器8。这样,冰箱100内的空气依次经过形成于绝热箱体110的冷却室101、吹出风路15、各贮存室以及返回风路16,再次返回冷却室101。这样,冰箱100内的空气通过送风机9而在形成于绝热箱体110的循环路中循环。
加热器10配置在冷却器8的下方。加热器10具有玻璃管加热器或是碳素管加热器,是加热冷却器8来使始于附着于表面的霜而形成的冰融化的加热器。
加热器顶棚11设置在冷却器8与加热器10之间。加热器顶棚11防止从冷却器8滴落的水与加热器10直接接触。
泄水盘12接收通过加热器10工作而从冷却器8滴落的水、从冷却器8滑落的冰等。滴落到泄水盘12的水以及从滑落到泄水盘12的冰溶出的水经过泄水孔13而向机械室102排出。
进而,对返回风路16及其附近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以图2中的“III”示出的部分的放大图。另外,图3也是以图1中的III-III线剖切的冰箱100的剖视图。图4是以图1中的IV-IV线剖切的冰箱100的剖视图。图5是划定返回风路16的壁体之中的配置在前方的第1壁体20的立体图。图6是从图5中的箭头VI观看的第1壁体20的后视图。另外,图3所示的剖视图的剖切位置与图6所示的III-III线的位置对应。另外,图4所示的剖视图的剖切位置与图6所示的IV-IV线的位置对应。
返回风路16如图3所示那样与收容有冷却器8的冷却室101相连,是将从各贮存室送来的空气导向冷却室101的风路。返回风路16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风路16a和朝斜后方延伸的第2风路16b。这样,返回风路16通过具有延伸方向不同的第1风路16a和第2风路16b,构成弯折的风路。另外,返回风路16的前方由第1壁体20划定,返回风路16的后方由第2壁体30划定。另外,第1风路16a的宽度W1和第2风路16b的宽度W2被设定成不同的宽度,处于W2>W1的关系。另外,图中进深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宽度遍及返回风路16的整个长度地保持恒定。
第1壁体20如图3所示那样具有作为斜面的前面21、第1垂直面22、斜面23和第2垂直面24。第1壁体20的前面21划定吹出风路15的后方。第1壁体20的第1垂直面22以及斜面23划定返回风路16的前方。另一方面,第1壁体20的第2垂直面24划定冷却室101的前方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1垂直面22的上边与斜面23的下边之间产生错位。在第1壁体20上,形成有因在第1垂直面22与斜面23之间产生的错位而得的槽部17。槽部17形成为三角形,下端位于其他角部的下方。由此,槽部17如后述那样接收沿着第1壁体20的壁面传递的水。
槽部17如图5、图6所示那样形成在形成于第1垂直面22的中央的集水部25的两个侧方部。槽部17如图6所示那样以朝集水部25下降的斜坡形成。由此,被接收到槽部17中的水被收集于集水部25。
在集水部25的下方,形成有朝后方突出的导水部18。从第1壁体20突出的导水部18横过返回风路16的中央,与第2壁体30连接。当观看图5、图6中标注影线的导水部18的剖面时,导水部18的上表面朝中央凹陷。另外,导水部18的上表面以朝后方下降的斜坡形成。由此,由集水部25收集的水在导水部18的上表面被向下导向后侧。
第2壁体30如图3所示那样具有垂直面31以及斜面32。第2壁体30的垂直面31以及斜面32划定返回风路16的后方。另外,在第2壁体30上,如图3、图4所示那样,形成有用于使由导水部18引导来的水朝后方流通的通水孔33。该通水孔33形成在加热器10的下方。因而,由加热器10加热的空气不会从通水孔33进入,能够高效地使由加热器10产生的热传递给冷却器8。另外,由于能够防止由加热器10产生的热向贮存室内传递,所以可防止贮存室内的温度上升。
接下来,参照图7对通过使加热器10工作而溶出的水的流动进行说明。图7是着眼于冷却室101和返回风路16的冰箱内部的放大图。为了将附着于冷却器8的冰融化,定期地使加热器10动作。由此,附着在冷却器8的表面上的冰融化而变成水滴41,水滴41如箭头Y1所示那样朝下方滴落。这样滴落的水滴41由图2所示的泄水盘12接收而从泄水孔13被排出。
另外,通过加热器10工作,加热器10的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冷却室101内的空气形成对流。由于对流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若空气被吹向冷却室101的壁面以及返回风路16的壁面,则会附着水滴。或者,由于吹送被加热的空气,所以,附着在壁面上的冰溶出而附着水滴。例如,若在划定冷却室101的后方的垂直面103上附着水滴42,则水滴42如箭头Y2所示那样沿壁面向下方传递,不久从图2所示的泄水孔13向外部被排出。另一方面,若在划定返回风路16的前方的斜面23上附着水滴43,则水滴43如箭头Y3所示那样沿斜面23传递而被槽部17接收。另外,若在划定冷却室101的前方的第2垂直面24上附着水滴44,则水滴44如箭头Y4所示那样从第2垂直面24朝斜面23传递,不久被槽部17接收。
这样,通过使加热器10工作,从附着在冷却器8的表面上的冰溶出的水滴41和附着在划定冷却室101的后方的垂直面103上的水滴42不进入返回风路16,而从泄水孔13被排出。另一方面,附着在划定返回风路16的前方的斜面23和划定冷却室101的前方的第2垂直面24上的水滴43、44沿壁面传递而进入返回风路16,但不久被槽部17接收。被槽部17接收的水沿槽部17的向下斜坡而被收集至图5所示的集水部25。由此,能够将向后方引导集水部25的水的导水部18汇集成一个。由导水部18引导的水经过图3所示的通水孔33而进入冷却室101,从泄水孔13向外部被排出。这样,沿返回风路16的壁面传递来的水能由槽部17接收而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水经由返回风路16向贮存室即冷冻室5进入。
接着,参照图7对经过返回风路16进入冷却室101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从下方进入返回风路16的空气如箭头Y4所示那样,在第1风路16a朝上方行进。行进的空气不久进入向斜后方延伸的第2风路16b,随之,空气的行进方向如箭头Y5所示那样朝斜后方变化。这样,经过返回风路16的空气不得不在中途改变行进方向。但是,由于变更行进方向之后所通过的第2风路16b的宽度W2比第1风路16a的宽度W1大,所以,能够使行进的空气顺畅地进入第2风路16b。进入到第1风路16a的空气如箭头Y6所示那样在第2风路16b行进,向冷却室101进入。
在此,箭头Y5示出槽部17附近的空气的流动。箭头Y5朝向斜后方,该箭头Y5所朝的方向与形成于第1壁体20的槽部17的入口17a所朝的方向大体一致。因而,能够防止在返回风路16流动的空气向槽部17进入,能够抑制在返回风路16内产生的空气的紊乱。由此,能够使施加于图2所示的送风机9的负荷降低。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冰箱100的返回风路16的壁面上,形成有接收传递来的水的槽部17和将由槽部17接收到的水导向冷却室101的导水部18。由此,能够防止沿着返回风路16的壁面传递来的水向贮存室进入,能够防止贮存于贮存室的贮存物的润湿。
另外,构成为将由槽部17接收到的水聚集到设于第1壁体20的中央的集水部25。由此,能够将横过返回风路16的导水部18汇集成一个,不易阻碍返回风路16内的空气的流动。
另外,在返回风路16中,将与第1风路16a连续的第2风路16b的宽度W2设定得比第1风路16a的宽度W1大。由此,能够使空气顺畅地进入第2风路16b,能够抑制循环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另外,形成于第1壁体20的槽部17的入口所朝着的方向与在槽部17的附近流动的空气的流下方向大体一致。因而,能够防止在返回风路16流动的空气向槽部17进入,能够抑制在返回风路16内产生的空气的紊乱。由此,能够使施加于图2所示的送风机9的负荷降低。
另外,将第2壁体30中的通水孔33的形成位置设在加热器10的下方,防止由加热器10加热的空气进入通水孔33。由此,能够使由加热器10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给冷却器8。另外,由于能够防止由加热器10产生热向贮存室内传递,所以能够防止贮存室内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冷却室101相连的返回风路16由在不同方向延伸的2个风路即第1风路16a和第2风路16b构成。但是,返回风路也可以是连接了在不同方向延伸的3个以上风路的构成,还可是连接了在相同方向延伸的2个以上风路的构成。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返回风路由沿相同的方向延伸的2个风路构成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进行说明。图8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的内部放大的图。如图8所示那样,与冷却室101相连的返回风路116具有第1风路116a和第2风路116b。返回风路116的前方由第1壁体120划定,返回风路116的后方由第2壁体130划定。
第1壁体120具有:划定第1风路116a的前方的第1斜面121;以及与第1斜面121平行且划定第2风路116b的前方的第2斜面122。另外,第2壁体130具有与第1斜面121和第2斜面122平行且划定第1风路116a和第2风路116b的后方的斜面131。这样,第1风路116a以及第2风路116b由于从相互平行的斜面划定出前后,所以,风路延伸的方向相同。因而,在返回风路116中,与实施方式1的返回风路16不同,不存在弯折部位。
另外,第1斜面121和第2斜面122并不处于相同的平面内,而是在两斜面之间存在错位。更详细来讲,第2斜面122相比第1斜面121而形成在从第2壁体130的斜面131离开的位置。由此,由第2斜面122划定出前方的第2风路116b的宽度W4大于由第1斜面121划定出前方的第1风路116a的宽度W3。
另外,在第1壁体120上,形成有因在第1斜面121与第2斜面122之间产生的错位而得的槽部117。这样形成的槽部117形成在返回风路116的宽度被放大的第1风路116a与第2风路116b的连接位置。因而,不会由槽部117阻碍返回风路116内的空气的流动。另外,槽部117的入口由于朝向在附近流动的空气的流下方向,所以,能够防止在返回风路116流动的空气进入槽部117。由此,能够使空气在返回风路116内顺畅地流动,能够降低在返回风路116中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其他基本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故而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3的冰箱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冰箱100中,将由槽部17接收到的水收集至形成在第1壁体20的中央的集水部25,然后由一个导水部18朝冷却室101排出。但是,由槽部17接收的水的排出方法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而能采用各种方法。作为实施方式3,对将由槽部接受到的水收集到形成在第1壁体的左右两端的集水部来进行排水的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的第1壁体220的后视图。另外,除图9所示的构成以外的基本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同样,故而省略这些说明。
图9所示的第1壁体220划定返回风路的前方。第1壁体220与实施方式1的第1壁体20同样地具有第1垂直面222、斜面223和第2垂直面224。在第1壁体220上,形成有因在第1垂直面222与斜面223之间产生的错位而得的槽部217。另外,在第1壁体220的右端部设有第1集水部225a和第1导水部218a,在左端部设有第2集水部225b和第2导水部218b。槽部217具有从第1壁体220的中央朝第1集水部225a下降的第1槽部217a和从第1壁体220的中央朝第2集水部225b下降的第2槽部217b。由此,沿返回风路的壁面传递而被槽部217接收的水被收集至设在第1壁体220的两端部的第1集水部225a和第2集水部225b。被收集的水由横过返回风路的端部的第1导水部218a和第2导水部218b向冷却室排出。
这样,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中,通过在第1壁体220的两端部收集水,从而能使引导所收集的水的第1导水部218a以及第2导水部218b在返回风路的端部横过。由此,返回风路不会被第1导水部218a以及第2导水部218b分断,因而能够使返回风路内的空气的流动变顺畅。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的冰箱进行说明。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的第1壁体320的后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收集由槽部接收到的水的集水部设置在第1壁体320的端部的仅1个部位。另外,除图10所示的构成以外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同样,故而省略这些说明。
图10所示的第1壁体320划定返回风路的前方。第1壁体320与实施方式1的第1壁体20同样地具有第1垂直面322、斜面323和第2垂直面324。在第1壁体320,形成有因在第1垂直面322与斜面323之间产生的错位而得的槽部317。另外,在第1壁体320的右端部,设有集水部325和导水部318。槽部317以从第1壁体320的左端部朝集水部325下降的斜坡形成。由此,由槽部317接收到的水被收集于设在第1壁体320的右端部的集水部325。所收集的水通过横过返回风路的端部的导水部318而向冷却室被排出。
这样,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中,通过在第1壁体320的右端部收集水,能够使用于引导所收集的水的导水部318在返回风路的端部横过。由此,返回风路不会被导水部318分断,所以能够使返回风路内的空气的流动变顺畅。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变形或应用成各种形式。
上述的冰箱100的各室的配置自上层起依次配置有冷藏室1、制冰室2、切换室3、蔬菜室4以及冷冻室5,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配置形式。例如,也可以是将蔬菜室4和冷冻室5调换的配置。这样,将在蔬菜室4与制冰室2及切换室3之间设置冷冻室5的构成称为中位冷冻室类型。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相比实施方式1的构成,使得制冰室2、切换室3以及冷冻室5这样的低温室相互近接,所以不需要这些室间的绝热材料,热泄漏少。由此,能够实现节能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说明了形成于划定返回风路16、116的壁面的槽部17、117、217、317形成为下端呈锐角的三角形的结构,但也可以由其他形状形成。例如,也可以将槽部的下端部形成为圆弧状而成为带圆角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槽部17、117、217、317形成在划定返回风路16、116的前方的壁面上,但也可以还进一步设置在划定返回风路16、116的左方以及右方的壁面上。在该场合,形成在划定左方以及右方的壁面上的槽部可以与形成在划定前方的壁面上的槽部17、117、217、317连续。由此,能够经由前方的槽部17、117、217、317将接收到的水排出。
另外,说明了返回风路16、11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遍及整个长度地保持恒定,但也可以随着朝向下游而逐渐变大。由此,能够使经过返回风路16、116的空气容易流动,能够降低施加于送风机9的负荷。
另外,返回风路16、116延伸的方向可为任意的方向。但是,附着在返回风路或冷却室的壁面上的水需要朝向受到重力而传递至形成于返回风路的槽部的方向。
本发明在不脱离广义上的构思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范围不由实施方式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且,在权利要求书内以及与之等同的发明的意义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都被视作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冷藏室;2制冰室;3切换室;4蔬菜室;5冷冻室;6贮存室门;8冷却器;9送风机;10加热器;11加热器顶棚;12泄水盘;13泄水孔;14压缩机;15吹出风路;16返回风路;16a第1风路;16b第2风路;17槽部;17a入口;18导水部;20第1壁体;21前面;22第1垂直面;23斜面;24第2垂直面;25集水部;30第2壁体;31垂直面;32斜面;33通水孔;100冰箱;101冷却室;102机械室;103垂直面;110绝热箱体;116返回风路;116a第1风路;116b第2风路;117槽部;120第1壁体;121第1斜面;122第2斜面;130第2壁体;131斜面;217槽部;217a第1槽部;217b第2槽部;218a第1导水部;218b第2导水部;220第1壁体;222第1垂直面;223斜面;224第2垂直面;225a第1集水部;225b第2集水部;317槽部;318导水部;320第1壁体;322第1垂直面;323斜面;324第2垂直面;325集水部。

Claims (7)

1.一种冰箱,其中,该冰箱具备:
框体,该框体形成有贮存室、冷却室、循环路以及排水路,上述贮存室对贮存物进行贮存,上述冷却室冷却内部的空气,上述循环路将上述贮存室与上述冷却室相连而形成内部的空气的通路,上述排水路用于将上述冷却室内的水排出;
冷却器,该冷却器被收容于上述冷却室并冷却周围的空气;
加热器,该加热器对上述冷却器进行加热而将附着于该冷却器的冰融化;以及
送风机,该送风机将由上述冷却器冷却的冷气经由上述循环路而送往上述贮存室,并且使上述贮存室的空气经由上述循环路而返回上述冷却室,使内部的空气循环,
在上述循环路的壁面上,形成有对附着于该循环路的壁面而传递来的水进行接收的槽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槽部具有使接收到的水朝集水部流下的向下斜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冰箱具备将被收集于上述集水部的水导向上述冷却室的导水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形成有上述槽部的上述循环路是将上述贮存室内的空气送往上述冷却室的返回风路,
上述返回风路具有第1风路和第2风路,该第2风路是供经过了上述第1风路的空气流过的风路且具有比上述第1风路的宽度大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槽部形成在上述第1风路与上述第2风路的连接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第1风路在第1方向延伸形成,
上述第2风路在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延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槽部通过在形成上述第1风路的壁面与形成上述第2风路的壁面之间产生的错位而形成。
CN201780097052.7A 2017-12-06 2017-12-06 冰箱 Active CN111417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3887 WO2019111364A1 (ja) 2017-12-06 2017-12-06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7828A true CN111417828A (zh) 2020-07-14
CN111417828B CN111417828B (zh) 2021-11-30

Family

ID=6675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7052.7A Active CN111417828B (zh) 2017-12-06 2017-12-06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15540B2 (zh)
CN (1) CN111417828B (zh)
WO (1) WO20191113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20694A (ja) * 2022-08-02 2024-0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9361U (zh) * 1978-04-28 1979-11-07
JPH05280853A (ja) * 1992-03-30 1993-10-29 Hitachi Ltd 冷蔵庫
JPH09236373A (ja) * 1996-02-29 1997-09-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高湿度低温貯蔵庫
JP2002022346A (ja) * 2000-07-07 2002-01-23 Shizuoka Seiki Co Ltd 穀物保冷装置
JP3662131B2 (ja) * 1998-11-20 2005-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7132584A (ja) * 2005-11-09 2007-05-31 Toshiba Corp 冷蔵庫
KR20080024895A (ko) * 2006-09-15 2008-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102519200A (zh) * 2011-10-21 2012-06-2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式冰箱
CN103047810A (zh) * 2012-12-30 2013-04-17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KR20160135539A (ko) * 2015-05-18 2016-11-28 주식회사 경동냉열산업 냉동고용 쿨러장치와 그것에 설치되는 냉동고용 댐퍼
CN205980523U (zh) * 2015-07-21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4134Y2 (ja) * 1978-01-25 1983-05-23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強制通風式冷蔵庫
JPS5922465Y2 (ja) * 1980-06-20 1984-07-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気冷蔵庫
JPS5891686U (ja) * 1981-12-15 1983-06-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S594977U (ja) * 1982-07-02 1984-0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の風路構造
JPS6257083U (zh) * 1985-09-30 1987-04-09
JP3064608B2 (ja) * 1991-12-19 2000-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蔵庫
DE102013224952A1 (de) * 2013-12-05 2015-06-11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kühlgerät mit einem flächenhaften Verdampfer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9361U (zh) * 1978-04-28 1979-11-07
JPH05280853A (ja) * 1992-03-30 1993-10-29 Hitachi Ltd 冷蔵庫
JPH09236373A (ja) * 1996-02-29 1997-09-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高湿度低温貯蔵庫
JP3662131B2 (ja) * 1998-11-20 2005-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2022346A (ja) * 2000-07-07 2002-01-23 Shizuoka Seiki Co Ltd 穀物保冷装置
JP2007132584A (ja) * 2005-11-09 2007-05-31 Toshiba Corp 冷蔵庫
KR20080024895A (ko) * 2006-09-15 2008-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102519200A (zh) * 2011-10-21 2012-06-2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式冰箱
CN103047810A (zh) * 2012-12-30 2013-04-17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KR20160135539A (ko) * 2015-05-18 2016-11-28 주식회사 경동냉열산업 냉동고용 쿨러장치와 그것에 설치되는 냉동고용 댐퍼
CN205980523U (zh) * 2015-07-21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11364A1 (ja) 2019-06-13
JP6815540B2 (ja) 2021-01-20
CN111417828B (zh) 2021-11-30
JPWO2019111364A1 (ja) 2020-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7308B1 (en) Refrigerator
EP2762808B1 (en) Refrigerator
EP1644677B1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with ice-maker
CN110411070A (zh) 蒸发单元和具有蒸发单元的冰箱
RU2422737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ик
AU2016286893A1 (en) Refrigerator
CN111417828B (zh) 冰箱
JP6426350B2 (ja) 冷蔵庫
WO2017138109A1 (ja) 冷蔵庫
JP2014238182A (ja) 冷蔵庫
CN101821569A (zh) 冰箱
EP2166296B1 (en) Top-opening freezer with improved cooling gas flow
JP2013061120A (ja) 蒸発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JP4876033B2 (ja) 冷蔵庫
AU2018413231B9 (en) Refrigerator
JP6866995B2 (ja) 冷蔵庫
JP2008298354A (ja) 冷蔵庫
JP2007183061A (ja) ショーケース
JP6697040B2 (ja) 冷蔵庫
US20050011222A1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with ice-maker
WO2023063165A1 (ja) 冷蔵庫
EP4151933A1 (en) Refrigerator
WO2023068023A1 (ja) 冷蔵庫
JP2002340465A (ja) 冷蔵庫
KR0159713B1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