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4400A - 拉头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头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4400A
CN111374400A CN201811613269.1A CN201811613269A CN111374400A CN 111374400 A CN111374400 A CN 111374400A CN 201811613269 A CN201811613269 A CN 201811613269A CN 111374400 A CN111374400 A CN 111374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fastener
fastener chain
guide
mou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32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4400B (zh
Inventor
冈本季晋
辻村仁邦
大场贵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6132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4400B/zh
Priority to TW108132530A priority patent/TWI718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4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4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4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4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62Assembling sliders in position on stringer tap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的拉头安装装置。拉头安装装置(60)包括保持拉头(SL)的下保持件(100)和上保持件(130),下保持件(100)包括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第1链牙引导件(112),上保持件(130)包括:引导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的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以及形成于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带(T)向下方引导的一对带引导件(133)。

Description

拉头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头安装装置,特别是,涉及组装隐形拉链的拉链组装装置所使用的拉头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拉头安装装置,公知一种具有拉头配设于上端部的拉头保持件,并将拉头安装于利用夹具输送的拉链链条的拉头安装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拉链,公知一种具有打开件的隐形拉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07699号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3733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中,由于未应对隐形拉链,因此无法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
此外,在具有打开件的隐形拉链中,有想要在将拉头安装于拉链链条后将打开件注射成形于拉链链条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有通过将拉链链条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拉头来将拉头安装于拉链链条的必要。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中,由于未应对隐形拉链,因此无法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
本发明鉴于前述的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此外,能够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的拉头安装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利用下述的结构达成。
(1)一种拉头安装装置,其将拉头安装于利用输送装置输送的拉链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条被自所述拉头安装装置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在拉链链条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拉链链条用于隐形拉链,所述拉头安装装置包括:下保持件,所述拉头配设于该下保持件;以及上保持件,其以与所述下保持件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保持件的上方,所述下保持件以及所述上保持件中的至少一者设为被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所述下保持件包括:拉头载置部,其支承所述拉头;以及第1链牙引导件,其形成于比所述拉头载置部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将所述拉链链条的一对链牙列向上方引导,所述上保持件包括: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其引导所述拉链链条的所述一对链牙列;以及一对带引导件,其形成于所述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将所述拉链链条的一对带向下方引导。
(2).根据(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上保持件与所述下保持件接近的状态下,所述上保持件的所述一对带引导件的下端配置于比所述下保持件的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3).根据(2)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下保持件的上表面。
(4).根据(3)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保持件的向上方突出的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两端边缘分别形成有引导所述拉链链条的所述一对带的楔面。
(5).根据(4)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保持件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
(6).根据(5)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引导件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的下表面,并形成于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7).根据(6)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带引导件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的所述带向下方引导的楔面。
(8).根据(7)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上保持件的下表面的左右方向两端部。
(9).根据(8)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保持件的向下方突出的所述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分别形成有引导所述拉链链条的所述一对链牙列的楔面。
(10).根据(9)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保持件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
(11).一种拉头安装装置,其将拉头安装于利用输送装置输送的拉链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条被自所述拉头安装装置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在拉链链条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拉链链条用于隐形拉链,所述拉头安装装置包括:下保持件,所述拉头配设于该下保持件;以及上保持件,其以与所述下保持件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保持件的上方,并保持配设于所述下保持件的所述拉头,所述下保持件以及所述上保持件中的至少一者设为被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所述下保持件包括:拉头载置部,其支承所述拉头;以及第1链牙引导件,其形成于比所述拉头载置部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将所述拉链链条的一对链牙列分离,并引导各个所述链牙列,所述上保持件包括:第2链牙引导件,其引导所述拉链链条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的所述链牙列。
(12).根据(1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配置于不堵塞所述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中的供所述拉链链条的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的通路而堵塞所述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中的供所述拉链链条的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的通路的位置。
(13).根据(12)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保持件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
(14).根据(13)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的内侧形成有将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的链牙列向上方引导的第1引导部。
(15).根据(14)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引导部具有:楔面,其形成于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将所述链牙列向上方引导;以及水平面,其连续地形成于所述楔面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将所述链牙列的姿势维持为水平。
(16).根据(15)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的外侧形成有将所述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的链牙列向上方引导的第2引导部。
(17).根据(16)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引导部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链牙列向上方引导的楔面。
(18).根据(17)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的所述一对链牙列分离的链牙分离部。
(19).根据(18)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持件还包括翼部,该翼部形成于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并进入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的带的带主体部与链牙安装部之间。
(20).根据(19)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的内侧,在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引导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的所述链牙列的楔面。
(21).根据(20)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保持件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
(22).根据(2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保持件形成有使所述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的通过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拉头安装装置包括:配设有拉头的下保持件;以及以与下保持件相对的方式配置于下保持件的上方的上保持件,下保持件以及上保持件中的至少一者设为被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下保持件包括:支承拉头的拉头载置部;以及形成于比拉头载置部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将拉链链条的一对链牙列向上方引导的第1链牙引导件,上保持件包括:引导拉链链条的一对链牙列的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以及形成于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将拉链链条的一对带向下方引导的一对带引导件。因此,能够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的一对链牙列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
根据本发明,拉头安装装置包括:下保持件,拉头配设于该下保持件;以及以与下保持件相对的方式配置于下保持件的上方的上保持件,下保持件以及上保持件中的至少一者设为被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下保持件包括:支承拉头的拉头载置部;以及形成于比拉头载置部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将拉链链条的一对链牙列分离,并引导各个链牙列的第1链牙引导件,上保持件包括:引导拉链链条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的链牙列的第2链牙引导件。因此,能够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的链牙列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拉头安装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拉链组装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切断装置、第1夹具以及下方输送装置的附近的侧视图。
图4是自后方观察图3所示的下方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夹具把持连续拉链链条并将该连续拉链链条自拉链组装装置的后侧向前侧输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下方输送装置夹持利用第1夹具输送的连续拉链链条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切断装置切割连续拉链链条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下方输送装置将切割后的拉链链条向下方输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2夹具把持利用下方输送装置输送的拉链链条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2夹具将拉链链条向拉链组装装置输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2夹具输送拉链链条,拉头利用拉头安装装置安装于拉链链条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2夹具将安装有拉头的拉链链条向后侧输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说明第2夹具将拉链链条向上止部安装装置输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说明上止部安装装置将上止部注射成形于拉链链条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说明在利用上止部安装装置的上止部的注射成形中,第3夹具把持拉链链条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说明在利用上止部安装装置的上止部的注射成形中,第3夹具把持拉链链条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说明第3夹具将完成加工后的拉链向宽度方向右侧输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说明第4夹具把持利用第3夹具输送的拉链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2是说明第4夹具将拉链排出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图12的状态的拉头安装装置的周边的放大侧视图。
图24是自前方观察图23所示的拉头安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25是自上方观察图24所示的上保持件以及下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26是自下方观察图24所示的上保持件以及下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27是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拉头安装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放大侧视图。
图28是自前方观察图27所示的拉头安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29是自上方观察图28所示的上保持件以及下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30是自下方观察图28所示的上保持件以及下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31是说明隐形拉链的一例的表面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拉链的剖视图。
图33是说明隐形拉链所使用的拉头的一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拉链组装装置;20、第1夹具;30、切断装置;40、下方输送装置;50、第2夹具(输送装置);60、60B、拉头安装装置;70、上止部安装装置;80、第3夹具;90、第4夹具;100、下保持件;110、第1下保持件;110a、上表面;111、拉头载置部;112、第1链牙引导件;112a、楔面;112b、上表面;113、引导面;120、第2下保持件;121、拉头载置部;105、拉头保持构件;130、上保持件;130a、下表面;131、拉头感知构件;132、第2链牙引导件;132a、楔面;132b、下表面;133、带引导件;133a、楔面;134、引导面;200、下保持件;210、第1下保持件;210a、上表面;211、拉头载置部;212、第1链牙引导件;213、第1引导部;213a、楔面;213b、水平面;214、第2引导部;214a、楔面;215、链牙分离部;216、引导面;220、第2下保持件;221、拉头载置部;205、拉头保持构件;230、上保持件;230a、下表面;231、拉头感知构件;232、第2链牙引导件;232a、楔面;233、翼部;233a、楔面;234、引导面;235、通过槽;C1、连续拉链链条;C2、拉链链条;ST1、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F、拉链;T、带;Ta、带主体部;Tb、带弯折部;Tc、链牙安装部;EL、链牙列;SL、拉头;D7、链牙引导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拉头安装装置的各实施方式的拉链组装装置。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拉链组装装置,所谓上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上侧,所谓下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下侧,所谓前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左侧,所谓后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右侧,所谓左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跟前侧,所谓右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进深侧。此外,拉链组装装置的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关于拉链,所谓表侧设为相对于图31的纸面而言的跟前侧,所谓里侧设为相对于图31的纸面而言的进深侧,所谓上侧设为相对于图31的纸面而言的上侧,所谓下侧设为相对于图31的纸面而言的下侧,所谓左侧设为相对于图31的纸面而言的左侧,所谓右侧设为相对于图31的纸面而言的右侧。此外,拉链的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此外,拉链的上下方向也称为长度方向。另外,所谓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以连续拉链链条、拉链链条以及拉链的输送方向为基准。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26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拉头安装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采用该拉头安装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拉链组装装置。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拉链组装装置10包括:链条翻转部11,其使供给的连续拉链链条C1的表里翻转;第1夹具20,其将连续拉链链条C1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向前侧输送;切断装置30,其将利用第1夹具20输送的连续拉链链条C1切割为规定长度的拉链链条C2;下方输送装置40,其将切割后的拉链链条C2向下方输送;第2夹具(输送装置)50,其将利用下方输送装置40输送的拉链链条C2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前侧向后侧输送;拉头安装装置60,其将拉头SL安装于利用第2夹具50输送的拉链链条C2;上止部安装装置70,其将上止部P1安装于利用第2夹具50输送的拉链链条C2;第3夹具80,其将安装有上止部P1而完成加工后的拉链SF向宽度方向右侧输送;以及第4夹具90,其将利用第3夹具80输送的拉链SF向未图示的排出部输送。
另外,图1以及图2中的附图标记L1是利用第1夹具20的第1输送线,附图标记L2是利用下方输送装置40的第2输送线,附图标记L3是利用第2夹具50的第3输送线,附图标记L4是利用第3夹具80的第4输送线,附图标记L5是利用第4夹具90的第5输送线。此外,第1~第4夹具20、50、80、90是在各组装阶段中移动、输送连续拉链链条C1、拉链链条C2、拉链SF的部件。
此外,在拉链组装装置10中,在切断装置30的下方配置有拉头安装装置60以及上止部安装装置70。因此,利用第1夹具20的第1输送线L1与利用第2夹具50的第3输送线L3在上下方向上分开并平行地设置。此外,在切断装置30、拉头安装装置60以及上止部安装装置70的宽度方向右侧配置有第4夹具90。因此,利用第4夹具90的第5输送线L5在第1以及第3输送线L1、L3的宽度方向右侧平行地设置。
在此,说明利用拉链组装装置10组装的拉链SF。此拉链SF是隐形拉链,如图31所示,其包括:左右一对带T;在左右的带T的相对的一侧边缘部设置的左右一对链牙列EL;使左右的链牙列EL啮合/分离的拉头SL;与左右的链牙列EL的上端部相邻地设置的左右一对上止部P1;以及与左右的链牙列EL的下端部相邻地设置的打开件P2。另外,链牙列EL是螺旋状的链牙列。此外,打开件P2也可以是下止部。
此外,连续拉链链条C1是连结多个拉链链条C2而成的拉链链条。拉链链条C2包括左右的带T、左右的链牙列EL以及打开件P2,左右的链牙列EL是啮合的状态。此外,将左右的同一侧的带T和链牙列EL的组合称为拉链链牙带。此外,连续拉链链条C1被向拉链组装装置10的输入线L0供给,此输入线L0设置于第1输送线L1的上侧。此外,连续拉链链条C1以打开件P2成为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的方式,且以其表面成为上侧的方式向拉链组装装置10的输入线L0供给。另外,在图5~图22中,为了使附图的理解容易,省略链牙列EL的记载。
如图32所示,带T具有:带主体部Ta;自带主体部Ta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延伸,并向带主体部Ta的下表面侧大致U字状地弯折的带弯折部Tb;以及自带弯折部Tb进一步延伸,与带主体部Ta的下表面相对配置的链牙安装部Tc。而且,链牙列EL缝合于链牙安装部Tc。
拉头SL是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如图31以及图33所示,其包括主体D、拉片Pt以及锁构件L。另外,在图33中,省略拉片Pt的记载。
如图33所示,主体D包括:下翼板D1;在下翼板D1的前端部竖立设置的引导柱D2;自引导柱D2向后方延伸的上翼板D3;沿着下翼板D1的左右两侧边缘竖立设置的左右的壁部D4;自左右的壁部D4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的凸缘D5;以及在引导柱D2上竖立设置,并安装有锁构件L的安装柱D6。而且,利用下翼板D1、引导柱D2、上翼板D3、左右的壁部D4以及左右的凸缘D5形成有引导左右的链牙列EL的俯视呈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D7。链牙引导通路D7具有:在主体D的前部形成的左右的肩口D8;以及在主体D的后部的形成的后口D9。另外,设有引导柱D2的一侧是拉头SL的前侧,设有后口D9的一侧是拉头SL的后侧。
如图31所示,拉片Pt包括:与锁构件L连结的连结环Pa;以及安装于连结环Pa的把持体Pb。
如图1所示,链条翻转部11包括将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前侧向输入线L0供给的连续拉链链条C1以大致U字状翻转的3个引导辊11a、11b、11c,并将连续拉链链条C1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向切断装置30供给。
第1夹具20把持连续拉链链条C1的下游侧端部(图5的左侧端部),并将连续拉链链条C1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向前侧输送规定长度,如图3所示,其包括:把持连续拉链链条C1的夹具21;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夹具21的未图示的移动装置。此外,夹具21构成为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前侧把持连续拉链链条C1的下游侧端部。连续拉链链条C1利用第1夹具20在第1输送线L1上移动。
如图3所示,切断装置30包括:配置于比第1输送线L1靠上方的刀部31;配置于比第1输送线L1靠下方的座部32;以及引导连续拉链链条C1的上下一对链条引导板33。此外,刀部31以及座部32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驱动。而且,通过座部32向上移动而刀部31向下移动来切断连续拉链链条C1。
下方输送装置40将自连续拉链链条C1切出的规定长度的拉链链条C2向下方的第3输送线L3输送,如图3以及图4所示,其包括:配置在比第1输送线L1靠宽度方向右侧的位置的基部构件41;设为能够相对于基部构件41转动,并夹持连续拉链链条C1的上下一对夹持板42;以及将基部构件4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未图示的移动装置。而且,通过上下的夹持板42闭合来夹持连续拉链链条C1。另外,下方输送装置40被驱动为在切断装置30切割连续拉链链条C1前夹持连续拉链链条C1。
第2夹具50把持拉链链条C2的下游侧端部(图9的右侧端部),为了将拉头SL以及上止部P1安装于拉链链条C2,而将拉链链条C2的下游侧端部向上止部安装装置70的规定位置输送,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2夹具50包括:分别把持拉链链条C2的左右的带T的左右一对夹具51;以及将左右的夹具51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未图示的移动装置。此外,一对夹具51构成为自宽度方向外侧把持左右的带T。
如图11~图13所示,拉头安装装置60包括:配置于比第3输送线L3靠下方的位置,并在上端部配设拉头SL的下保持件100;以及以与下保持件100的上方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上保持件130。下保持件100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上保持件130固定于未图示的框架。此外,在下保持件100,以拉头SL的安装柱D6成为拉链组装装置10的下侧,且引导柱D2成为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的方式载置拉头SL。另外,在下保持件100,利用未图示的拉头供给装置配设拉头SL。
如图23所示,下保持件100包括:配置于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中左侧)的第1下保持件110;配置于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中右侧)的第2下保持件120;以及设置于第1下保持件110内,将拉头SL的拉片Pt拉下并保持拉头SL的拉头保持构件105。而且,下保持件100设定为在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后向下移动。另外,所谓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的状态,是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的状态。拉头SL利用第1下保持件110、第2下保持件120、拉头保持构件105来定位,并保持于下保持件100。
拉头保持构件105通过与拉片Pt的连结环Pa卡合并拉下连结环Pa来将拉头SL保持于下保持件100。而且,在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后,拉头保持构件105通过转动来解除相对于连结环Pa的卡合。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第1下保持件110包括:支承作为拉头SL的后部的后口D9侧的拉头载置部111;以及形成于比拉头载置部111靠上游侧的位置,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第1链牙引导件112。
如图24~图26所示,第1链牙引导件112以在第1下保持件110的上表面110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此外,在第1下保持件110的向上方突出的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上表面112b的左右方向两端边缘分别形成用于引导拉链链条C2的左右的带T的楔面112a。楔面112a是自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顶部随着朝向左右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面。
此外,如图23~图26所示,在第1下保持件110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113。引导面113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的面,形成为到达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上游侧端部。
如图23所示,第2下保持件120包括支承作为拉头SL的前部的肩口D8侧的拉头载置部121。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上保持件130包括:感知拉头SL的拉头感知构件131;形成于比拉头感知构件131靠上游侧的位置,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向上保持件130的左右方向中央引导的左右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以及形成于左右的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下游侧端部,将拉链链条C2的左右的带T向下方引导的左右一对带引导件133。
如图23所示,拉头感知构件131是设为能够在上保持件13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杆状构件,被未图示的弹簧向下方施力。因此,通过下保持件100向上移动并使配设于下保持件100的拉头SL自下方接近上保持件130,来使拉头感知构件131的下端与拉头SL的下翼板D1接触而拉头感知构件131向上方移动,检测在下保持件100是否有拉头SL。在下保持件100在规定的位置停止时,与拉头SL接触的拉头感知构件131在上保持件130的内部的移动停止,未图示的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感知传感器在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进行光的阻断而检测到有拉头SL。此外,在下保持件100没有拉头SL的状态下,下保持件100向上方移动并在规定的位置停止时,使光穿过感知传感器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而检测到没有拉头SL。
如图24~图26所示,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以在上保持件130的下表面130a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此外,在作为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内侧的左右方向内侧面的上游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引导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的楔面132a。楔面132a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左右方向内侧倾斜的面。利用处于上保持件130的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引导拉链链条C2的链牙列EL。处于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左右方向内侧的一对楔面132a之间的宽度尺寸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地变小,一对楔面132a之间的距离缩小。
此外,如图23~图26所示,在上保持件130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134。引导面134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下方倾斜的面,形成为到达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上游侧端部。
如图24~图26所示,带引导件133以在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下表面132b的下游侧端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第2链牙引导件132,沿着拉链链条输送方向带有台阶的带引导件133自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此外,在带引导件133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的带T向下方引导的楔面133a。楔面133a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下方倾斜的面。此外,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在拉链链条C2沿着拉链链条输送方向自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时,带引导件133的楔面133a将带T的带主体部Ta向下方引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使下保持件100向上移动并接近上保持件130的状态(能够在下保持件100与上保持件130之间插入拉链链条C2,并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的状态)下,上保持件130的左右的带引导件133的下端配置于比第1下保持件110的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拉头安装装置60中,为了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在使下保持件100接近上保持件130的状态下,通过在下保持件100与上保持件130之间插入拉链链条C2,如图24所示,一边利用第1链牙引导件112向上方引导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一边利用上保持件130的左右的带引导件133向下方引导拉链链条C2的左右的带T的带主体部Ta,在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形成间隙G。由此,能够将带T的带主体部Ta和链牙安装部Tc可靠地分离,能够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后,下保持件100向下移动,下保持件100与上保持件130分开。由此,由于拉链链条C2的打开件(或者下止部)P2没有钩挂于下保持件100与上保持件130之间,因此即使是具有打开件(或者下止部)P2的拉链链条C2也能够安装拉头SL。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上止部安装装置70包括:配置于比第3输送线L3靠上方的位置的凹模71;以及配置于比第3输送线L3靠下方的位置的砧座72。凹模71与砧座72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驱动。
第3夹具80将安装有上止部P1而完成加工后的拉链SF向宽度方向右侧的第5输送线L5输送,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第3夹具80包括:以在宽度方向上横过拉链SF的方式把持拉链SF的夹具81;以及将夹具8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未图示的移动装置。此外,夹具81构成为自宽度方向右侧把持拉链SF。另外,第3夹具80被驱动为在利用上止部安装装置70的上止部P1的安装中把持拉链SF。
第4夹具90把持拉链SF的下游侧端部(图21的右侧端部),并将拉链SF向排出部输送,如图20~图22所示,第4夹具90包括:把持拉链SF的夹具91;以及将夹具9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移动装置。此外,夹具91构成为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把持拉链SF的下游侧端部。
接着,参照图5~图22说明拉链组装装置10的动作。
首先,利用第1夹具20把持连续拉链链条C1的下游侧端部,利用第1夹具20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向前侧将连续拉链链条C1输送规定长度(第1输送工序,参照图5)。此外,此时,进行连续拉链链条C1的切断位置的定位。
接着,通过下方输送装置40的上下的夹持板42闭合来夹持连续拉链链条C1(参照图6)。此外,此时,用夹持板42夹持连续拉链链条C1,解除第1夹具20对连续拉链链条C1的把持。
接着,利用切断装置30将连续拉链链条C1切割为规定长度的拉链链条C2(切断工序,参照图7)。
接着,利用下方输送装置40将自连续拉链链条C1切出的拉链链条C2向比第1输送线L1靠下方的第3输送线L3输送(第2输送工序,参照图8)。
接着,利用第2夹具50把持拉链链条C2的下游侧端部(参照图9、图10)。而且,在第2夹具50将拉链链条C2把持后,下方输送装置40将上下的夹持板42打开并上升,为了夹持接下来的连续拉链链条C1而返回第1输送线L1。
接着,利用第2夹具50将拉链链条C2在第3输送线L3上自拉链组装装置10的前侧向后侧输送(第3输送工序前半部分,参照图11),在该输送的中途,拉链链条C2的链牙列EL穿过保持于拉头安装装置60的拉头SL内,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拉头安装工序,参照图12、图13)。而且,利用第2夹具50的输送在拉头SL的安装过程中也不停止。此外,在左右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内时,为了在拉头SL的引导柱D2的位置将左右的链牙列EL分离,第2夹具50的左右的夹具51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移动。此外,在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后,一边使拉头安装装置60的第1下保持件110和第2下保持件120向下移动,一边使拉头保持构件105解除对拉头SL的保持。因此,拉头SL自拉头安装装置60分离,与拉链链条C2一起利用第2夹具50输送。
接着,利用第2夹具50将拉链链条C2进一步向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输送,拉链链条C2的下游侧端部被输送至上止部安装装置70的凹模71与砧座72之间的规定位置(第3输送工序后半部分,参照图14)。
接着,利用上止部安装装置70将上止部P1安装于拉链链条C2,拉链链条C2被完成加工为拉链SF(上止部安装工序,参照图15)。此外,在利用上止部安装装置70的上止部安装过程中,第2夹具50对拉链链条C2的把持被解除,第2夹具50返回把持接下来的拉链链条C2的位置(参照图16)。另外,在利用上止部安装装置70的上止部安装过程中,利用第3夹具80把持拉链SF(参照图16~图18)。
接着,完成加工后的拉链SF利用第3夹具80向与第3输送线L3分开的宽度方向右侧的第5输送线L5输送(第4输送工序,参照图19)。另外,在第4夹具90配置于上止部安装装置70的宽度方向左侧的情况下,第3夹具80也可以将完成加工后的拉链SF向宽度方向左侧输送。
接着,一边利用第4夹具90把持拉链SF,一边解除第3夹具80对拉链SF的把持,自第3夹具80向第4夹具90交接拉链SF(参照图20、图21)。
接着,利用第4夹具90,拉链SF在第5输送线L5上移动并向排出部输送(排出工序,参照图22)。
在这样构成的拉链组装装置10中,利用第1夹具20以及第2夹具50,同时进行第1输送工序以及切断工序、和第3输送工序、拉头安装工序以及上止部安装工序。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下保持件100包括:支承拉头SL的拉头载置部111;以及形成于比拉头载置部111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并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第1链牙引导件112,上保持件130包括:引导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的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以及形成于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并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带T向下方引导的一对带引导件133,因此能够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在使上保持件130和下保持件100接近的状态下,上保持件130的一对带引导件133的下端配置于比下保持件100的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因此通过在下保持件100与上保持件130之间插入拉链链条C2来在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形成间隙G。由此,能够将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可靠地分开,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另外,在利用切断装置30的切断时有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附着的情况。因此,需要使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分开而分离,并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由于在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上表面112b的左右方向两端边缘分别形成有引导拉链链条C2的一对带T的楔面112a,因此能够在下保持件100与上保持件130之间顺畅地插入拉链链条C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由于在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引导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的楔面132a,因此能够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在下保持件10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113,在上保持件13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134,因此能够在下保持件100与上保持件130之间顺畅地插入拉链链条C2。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7~图30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拉头安装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部分,在附图中附上相同或者等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如图27~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包括:配置于比第3输送线L3靠下方的位置,并在上端部配设拉头SL的下保持件200;以及以与下保持件200的上方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上保持件230。下保持件200被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上保持件230固定于未图示的框架。此外,拉头SL以安装柱D6成为拉链组装装置10的下侧,且引导柱D2成为拉链组装装置10的后侧的方式载置于下保持件200。另外,拉头SL利用未图示的拉头供给装置配设于下保持件20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是具有打开件P2的隐形拉链用的装置。而且,在向拉链组装装置10供给连续拉链链条C1时,在拉链链条C2未安装有打开件P2。此外,打开件P2在拉链组装装置10之后的工序中安装于拉链链条C2。
如图27所示,下保持件200包括:配置于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中左侧)的第1下保持件210;配置于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中右侧)的第2下保持件220;以及设置于第1下保持件210内,将拉头SL的拉片Pt拉下并保持拉头SL的拉头保持构件205。而且,下保持件200设定为在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后向下移动。另外,所谓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的状态,是拉链链条C2的一侧(图28的左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的状态。此外,在图27中,为了使附图的理解容易,省略拉链链条C2的另一侧(图28的右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的记载。
拉头保持构件205通过与拉片Pt的连结环Pa卡合并拉下连结环Pa来将拉头SL保持于下保持件200。而且,在拉头SL安装于拉链链条C2后,拉头保持构件205通过转动来解除相对于连结环Pa的卡合。
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第1下保持件210包括:支承作为拉头SL的后部的后口D9侧的拉头载置部211;以及形成于比拉头载置部211靠上游侧的位置,并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左右分离,并引导各个链牙列EL的第1链牙引导件212。
如图28~图30所示,第1链牙引导件212以在第1下保持件210的上表面210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此外,第1链牙引导件212配置于不堵塞拉头SL的链牙引导通路D7中的供拉链链条C2的一侧(图28的左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穿过的通路而堵塞拉头SL的链牙引导通路D7中的供拉链链条C2的另一侧(图28的右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穿过的通路的位置。
此外,在第1下保持件210的向上方突出的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形成有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第1引导部213。第1引导部213具有:形成于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将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楔面213a;以及连续地形成于楔面213a的下游侧,并将链牙列EL的姿势维持为水平的水平面213b。楔面213a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的面。水平面213b是沿着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面。
此外,在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左右方向外侧面形成有将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的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第2引导部214。在第2引导部214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楔面214a。楔面214a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的面。
此外,在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左右分离的在水平剖视时呈圆弧状的链牙分离部215。
此外,如图27~图30所示,在第1下保持件210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216。引导面216是随着朝向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的面,且以与第2引导部214的楔面214a相连的方式形成。
如图27所示,第2下保持件220包括支承作为拉头SL的前部的肩口D8侧的拉头载置部221。
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上保持件230包括:感知拉头SL的拉头感知构件231;形成于比拉头感知构件231靠上游侧的位置,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向上保持件230的左右方向中央引导的第2链牙引导件232;以及形成于第2链牙引导件232的下端,进入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的翼部233。
如图27所示,拉头感知构件231是设为能够在上保持件23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杆状构件,被未图示的弹簧向下方施力。因此,通过下保持件200向上移动并使配设于下保持件200的拉头SL自下方接近上保持件230,来使拉头感知构件231的下端与拉头SL的下翼板D1接触且拉头感知构件231向上方移动,检测在下保持件200是否有拉头SL。在下保持件200在规定的位置停止时,与拉头SL接触的拉头感知构件231在上保持件230的内部的移动停止,未图示的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感知传感器在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进行光的阻断而检测到有拉头SL。此外,在下保持件200没有拉头SL的状态下,在下保持件200向上方移动并在规定的位置停止时,使光穿过感知传感器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而检测到没有拉头SL。
如图28~图30所示,第2链牙引导件232以在上保持件230的下表面230a的左右方向外端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此外,在第2链牙引导件23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引导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的楔面232a。楔面232a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左右方向内侧倾斜的面。
如图28~图30所示,翼部233以自第2链牙引导件232的下端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此外,为了使翼部233变得容易进入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而在翼部233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形成有楔面233a。楔面233a是随着朝向左右方向内侧而向下方倾斜的面。
此外,如图27~图30所示,在上保持件230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234。引导面234是随着自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下方倾斜的面,并形成为到达第2链牙引导件232的上游侧端部。
此外,如图27以及图30所示,在上保持件230的左侧面的下端部形成有使拉链链条C2的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穿过的通过槽235。
在这样构成的拉头安装装置60B中,为了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在使下保持件200接近上保持件230的状态下,将拉链链条C2插入下保持件200与上保持件230之间。由此,如图28所示,一边利用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第1引导部213向上方引导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一边使翼部233进入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在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形成间隙G。由此,能够将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可靠地分离,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另外,如图28所示,在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时,由于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利用第1引导部213的水平面213b和上保持件230的下表面230a支承(引导),因此链牙列EL的倾斜被防止。由此,能够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另外,在将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时,由于夹具51以将带T向左右方向外侧拉的方式驱动,因此使链牙列EL向图28中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倾斜的力作用于链牙列EL。
此外,如图28所示,在将拉链链条C2插入下保持件200与上保持件230之间时,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的链牙列EL一边利用第2引导部214的楔面214a向上方引导,一边穿过上保持件230的通过槽235。由此,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能够顺畅地穿过拉头安装装置60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的夹具51(图28的右侧的夹具51)在将拉链链条C2插入下保持件200与上保持件230之间时,在链牙分离部215的位置以左右的链牙列EL分离的方式向左右方向外侧移动,把持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夹具51(图28的左侧的夹具51)在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时,在拉头SL的引导柱D2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外侧移动。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下保持件200包括:支承拉头SL的拉头载置部211;以及形成于比拉头载置部211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将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分离,并引导各个链牙列EL的第1链牙引导件212,上保持件230包括引导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的第2链牙引导件232,因此能够将隐形拉链用的拉链链条C2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隐形拉链用的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第1引导部213具有将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楔面213a,因此在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时,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利用楔面213a向上方引导,在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形成间隙G。由此,能够将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分离,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第1引导部213具有将链牙列EL的姿势维持为水平的水平面213b,因此在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时,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利用第1引导部213的水平面213b以及上保持件230的下表面230a支承(引导)。由此,由于链牙列EL的倾斜被防止,能够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上保持件230的第2链牙引导件232具有进入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的翼部233,因此在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穿过拉头SL时,翼部233进入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在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形成间隙G。由此,能够将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可靠地分离,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另外,在利用切断装置30的切断时有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相附着的情况。因此,需要将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分离,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在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第2引导部214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的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楔面214a,在上保持件230的下端部形成使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穿过的通过槽235,因此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能够顺畅地穿过拉头安装装置60B。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在第2链牙引导件23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引导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的楔面232a,因此能够将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顺畅地穿过拉头SL。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楔面233a形成于第2链牙引导件232的翼部233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因此能够使翼部233变得容易进入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安装装置60B,由于在下保持件20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216,在上保持件23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将拉链链条C2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234,因此能够将拉链链条C2顺畅地插入下保持件200与上保持件230之间。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下保持件利用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上保持件固定,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下保持件和上保持件这两者利用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也能够用下保持件和上保持件夹住拉头SL,将拉头SL保持在下保持件与上保持件之间。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拉头,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穿过拉头。

Claims (22)

1.一种拉头安装装置(60),其将拉头(SL)安装于利用输送装置(50)输送的拉链链条(C2),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链条(C2)被自所述拉头安装装置(60)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在拉链链条输送方向上输送,
所述拉链链条(C2)用于隐形拉链(SF),
所述拉头安装装置(60)包括:
下保持件(100),所述拉头(SL)配设于该下保持件(100);以及
上保持件(130),其以与所述下保持件(100)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保持件(100)的上方,
所述下保持件(100)以及所述上保持件(130)中的至少一者设为被在上下方向上驱动,
所述下保持件(100)包括:
拉头载置部(111),其支承所述拉头(SL);以及
第1链牙引导件(112),其形成于比所述拉头载置部(111)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将所述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
所述上保持件(130)包括:
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其引导所述拉链链条(C2)的所述一对链牙列(EL);以及
一对带引导件(133),其形成于所述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将所述拉链链条(C2)的一对带(T)向下方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上保持件(130)与所述下保持件(100)接近的状态下,所述上保持件(130)的所述一对带引导件(133)的下端配置于比所述下保持件(100)的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112)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下保持件(100)的上表面(110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保持件(100)的向上方突出的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112)的上表面(112b)的左右方向两端边缘分别形成有引导所述拉链链条(C2)的所述一对带(T)的楔面(112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保持件(10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C2)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1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引导件(133)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下表面(132b),并形成于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引导件(133)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C2)的所述带(T)向下方引导的楔面(133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上保持件(130)的下表面(130a)的左右方向两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保持件(130)的向下方突出的所述一对第2链牙引导件(13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分别形成有引导所述拉链链条(C2)的所述一对链牙列(EL)的楔面(132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保持件(13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C2)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134)。
11.一种拉头安装装置(60B),其将拉头(SL)安装于利用输送装置(50)输送的拉链链条(C2),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链条(C2)被自所述拉头安装装置(60B)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在拉链链条输送方向上输送,
所述拉链链条(C2)用于隐形拉链(SF),
所述拉头安装装置(60B)包括:
下保持件(200),所述拉头(SL)配设于该下保持件(200);以及
上保持件(230),其以与所述下保持件(200)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保持件(200)的上方,并保持配设于所述下保持件(200)的所述拉头(SL),
所述下保持件(200)以及所述上保持件(230)中的至少一者设为被在上下方向上驱动,
所述下保持件(200)包括:
拉头载置部(211),其支承所述拉头(SL);以及
第1链牙引导件(212),其形成于比所述拉头载置部(211)靠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将所述拉链链条(C2)的一对链牙列(EL)分离,并引导各个所述链牙列(EL),
所述上保持件(230)包括:
第2链牙引导件(232),其引导所述拉链链条(C2)的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所述链牙列(EL)。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212)配置于不堵塞所述拉头(SL)的链牙引导通路(D7)中的供所述拉链链条(C2)的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穿过的通路而堵塞所述拉头(SL)的链牙引导通路(D7)中的供所述拉链链条(C2)的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穿过的通路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保持件(20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C2)向上方引导的引导面(21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内侧形成有将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第1引导部(21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213)具有:
楔面(213a),其形成于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将所述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以及
水平面(213b),其形成于所述楔面(213a)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与所述楔面(213a)连续,将所述链牙列(EL)的姿势维持为水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外侧形成有将所述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的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第2引导部(21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引导部(214)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链牙列(EL)向上方引导的楔面(214a)。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链牙引导件(212)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C2)的所述一对链牙列(EL)分离的链牙分离部(215)。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保持件(230)还包括翼部(233),该翼部(233)形成于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232),并进入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带(T)的带主体部(Ta)与链牙安装部(Tc)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链牙引导件(232)的内侧,在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引导所述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1)的所述链牙列(EL)的楔面(232a)。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保持件(230)的拉链链条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将所述拉链链条(C2)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面(234a)。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拉头安装装置(60B),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保持件(230)形成有使所述另一侧的拉链链牙带(ST2)穿过的通过槽(235)。
CN201811613269.1A 2018-12-27 2018-12-27 拉头安装装置 Active CN111374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3269.1A CN111374400B (zh) 2018-12-27 2018-12-27 拉头安装装置
TW108132530A TWI718660B (zh) 2018-12-27 2019-09-10 拉頭安裝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3269.1A CN111374400B (zh) 2018-12-27 2018-12-27 拉头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4400A true CN111374400A (zh) 2020-07-07
CN111374400B CN111374400B (zh) 2022-07-15

Family

ID=7121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3269.1A Active CN111374400B (zh) 2018-12-27 2018-12-27 拉头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4400B (zh)
TW (1) TWI7186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486A (zh) * 2020-07-15 2022-01-18 Ykk株式会社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07A (zh) * 1993-11-18 1995-11-29 Ykk株式会社 隐蔽式拉链的滑扣插入装置和隐蔽式拉链精整机
CN2364992Y (zh) * 1997-02-05 2000-02-23 陈世宗 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
CN202800381U (zh) * 2012-09-29 2013-03-2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布带进入拉头的导向装置
CN104379227A (zh) * 2014-01-20 2015-02-25 Ykk株式会社 拉链组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3750B2 (ja) * 2001-04-10 2006-04-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仕上げ装置
WO2015071996A1 (ja) * 2013-11-14 2015-05-21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止部取付装置
TWI594709B (zh) * 2016-06-30 2017-08-11 Ykk Corp Zipp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slide fasten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07A (zh) * 1993-11-18 1995-11-29 Ykk株式会社 隐蔽式拉链的滑扣插入装置和隐蔽式拉链精整机
CN2364992Y (zh) * 1997-02-05 2000-02-23 陈世宗 隐形拉链拉头穿装机
CN202800381U (zh) * 2012-09-29 2013-03-2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布带进入拉头的导向装置
CN104379227A (zh) * 2014-01-20 2015-02-25 Ykk株式会社 拉链组装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486A (zh) * 2020-07-15 2022-01-18 Ykk株式会社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CN113940486B (zh) * 2020-07-15 2024-04-30 Ykk株式会社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4400B (zh) 2022-07-15
TWI718660B (zh) 2021-02-11
TW202023433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6031B (zh) 拉鏈組裝裝置
CN107926141B (zh) 元件供料器
CN111374400B (zh) 拉头安装装置
US542684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slider pull tab
TWI535396B (zh) 拉鏈組裝裝置
TW201414438A (zh) 拉鏈組合裝置
TWI556765B (zh) 拉鏈組裝裝置
TWI503087B (zh) 拉鏈組裝裝置
CN108652143B (zh) 拉链组装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
WO2015097864A1 (ja) 補強フィルム接着装置及び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9463851B (zh) 连续拉链牙链链带加工机
KR870000491B1 (ko) 기다란 스트립을 이송하기 위한 파지기구
CN107660118B (zh) 元件供料器
CN109549296B (zh) 拉链的最终加工机用的支架、拉链的最终加工机
TWI659707B (zh) Zipper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71214B (zh) 拉鏈的開具安裝裝置
TWI508681B (zh) 滑件組裝機
CN109106010B (zh) 拉链的制造装置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CN108622704B (zh) 拉链长链输送装置
JPH0425331A (ja) 引張りコイルスプリングの自動組付け装置
CN216627673U (zh) 拉头的供给机构
TWI702920B (zh) 帶長度調整裝置
US4787140A (en)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op end stops to a continuous slide fastener chain
TWI723828B (zh) 拉鍊鏈條組合裝置
CN113940488B (zh) 拉链链条的组合方法及组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