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953B - 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3953B
CN111343953B CN201780096559.0A CN201780096559A CN111343953B CN 111343953 B CN111343953 B CN 111343953B CN 201780096559 A CN201780096559 A CN 201780096559A CN 111343953 B CN111343953 B CN 111343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able diaper
hydrophilic
layer
fibers
sw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6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3953A (zh
Inventor
梶原顺
福田优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43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3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2),其含有吸收体(23)和正面片(21);和外装体(3),其固定吸收性主体(2)。一次性尿布(1)具有腹侧部(F)、背侧部(R)和裆部(M)。外装体(3)在背侧部(R)或腹侧部(F)的肌肤抵接面具有吸汗区域(KT)。吸汗区域(KT)包括疏水层(4)和亲水层(5),且吸汗区域(KT)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将疏水层(4)和亲水层(5)接合起来而形成。利用热熔粘接剂接合的接合部(6)具有第一接合部(61),该第一接合部(61)沿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水对接合部(6)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

Description

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和一次性尿布所使用的吸汗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在一次性尿布的与肌肤接触的面设置吸收汗的片等,从而有效地防止湿疹、痱子、斑疹等的产生(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所述的一次性尿布:为了提高吸汗性能以及排湿性能,利用热熔粘接剂在尿布的背侧的上端部或尿布的腹侧的上端部粘接有在尿布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带状的吸汗排湿片。此外,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内容:为了使汗在尿布的上下方向上扩散,使吸汗排湿片的构成纤维在尿布的上下方向上取向,或利用所述热熔粘接剂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将吸汗排湿片固定于尿布内表面的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2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和配置于该吸收体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正面片;和外装体,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上述一次性尿布具有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位于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之间的裆部。上述外装体在上述背侧部或上述腹侧部的肌肤抵接面具有吸汗区域。上述吸汗区域包含具有疏水性纤维且配置于该吸汗区域的肌肤抵接面侧的疏水层、和具有亲水性纤维且与该疏水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相邻地配置的亲水层,上述吸汗区域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将该疏水层和该亲水层接合起来而形成。由上述热熔粘接剂接合的接合部具有第一接合部,上述第一接合部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水对上述接合部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一次性尿布用的吸汗片,其包含具有疏水性纤维且配置于肌肤抵接面侧的疏水层、和具有亲水性纤维且与该疏水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相邻地配置的亲水层,并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将该疏水层和该亲水层接合起来而形成。由上述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具有第一接合部,上述第一接合部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水对上述接合部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肌肤抵接面侧(内表面侧)的展开平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III-III线截面(沿纵向的截面)的纵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所具有的吸汗区域的沿横向的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汗区域的亲水层的与疏水层相对的面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汗区域的亲水层的与疏水层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非肌肤抵接面的平面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尿布的纵向的一个端部(背侧部侧的纵向端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纵截面图(对应于图3的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尿布的纵向的一个端部(背侧部侧的纵向端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纵截面图(对应于图3的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尿布的纵向的一个端部(背侧部侧的纵向端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纵截面图(对应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尿布那样,使吸汗排湿片的构成纤维沿尿布的上下方向取向,并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热熔粘接剂的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时,能够使汗在尿布的上下方向上扩散,但无法使汗在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面方向上高效地扩散,难以提高干爽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汗高效地扩散、提高干爽感的一次性尿布和一次性尿布用的吸汗片。
以下,参照附图并基于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图6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2,其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3和配置于该吸收体23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正面片21;和外装体3,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2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2。尿布1具有相当于从穿着者的腹侧经裆胯部向背侧延伸的方向的纵向X和与之正交的横向Y。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抵接面”是一次性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例如正面片)中的、在一次性尿布被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即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抵接面”是一次性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一次性尿布被穿着时朝向与肌肤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即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另外,此处所说的“穿着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着位置,即该一次性尿布的正确穿着位置的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具有裆部M以及从该裆部M向纵向X的前后延伸的腹侧部F和背侧部R。裆部M是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配置于穿着者的裆胯部的部位。腹侧部F是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部位,即配置在与裆部M相比靠纵向X的前侧的部位。背侧部R是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位于穿着者的背侧的部位,即配置在与裆部M相比靠纵向X的后侧的部位。腹侧部F和背侧部R是在尿布1被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换句话说,尿布1具有腰身部,该腰身部被划分为腹侧部F和背侧部R。
在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2如图2所示,具有在使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纵向X相对较长的纵长的形状。吸收性主体2具有:形成肌肤抵接面的透液性的正面片21;形成非肌肤抵接面的液体难透过性(也包括拨水性)的背面片22;和配置在这两个片21、22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3(参照图3)。吸收体23跨腹侧部F和背侧部R配置。此外,如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设置有防漏翻边24、24,该防漏翻边24、24具有在纵向X上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具体而言,防漏翻边24由液体不透过性或拨水性且透气性的原料构成,在各防漏翻边24的自由端部附近,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5以在纵向X上伸长的状态配置。在尿布被穿着时,防漏翻边24的自由端部侧通过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5的收缩而立起,阻止体液在横向Y上的流出。
作为正面片21、背面片22,吸收体23和防漏翻边24等,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使用的各种材料等。例如,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无纺布、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22,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等。作为吸收体23,能够使用利用棉纸包覆由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和纤维材料构成的吸收芯而成的吸收体。此外,作为防漏翻边24,能够使用拨水性的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无纺布等。
作为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5,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等,例如能够列举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作为弹性部件的形态,能够优选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的丝状(丝橡胶等)或带状(橡胶条等)等的形态。作为固定各部件的粘接剂,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热熔粘接剂等。
如图2所示,使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与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尿布1的纵向X一致,利用主体固定用粘接剂接合于外装体3的中央部。像这样,外装体3在一次性尿布1的厚度方向上被配置并粘接固定在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背面片22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尿布1中,外装体3的腹侧部F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和外装体3的背侧部R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通过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被相互接合,如图1所示,形成一对侧封部S、S、穿着者的躯干通过的腰部开口部WH、以及穿着者的下肢通过的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作为固定外装体3和吸收性主体2等的主体固定用粘接剂,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一直以来使用的各种热熔粘接剂等。
上述“展开且伸长的状态”是指:如图2所示,将侧封部S撕开,使尿布1成为展开状态,使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各部的弹性部件伸长扩展至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
外装体3制作成图2所示那样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外形,外装体3的周缘形成该状态下的尿布1的轮廓线,即腹侧部F、裆部M、和背侧部R各自的轮廓线。外装体3如图2所示,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呈与纵向X相比横向Y的长度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位于腹侧部F与背侧部R之间的裆部M,外装体3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即一对腿部缘部LS、LS朝向横向Y的中央弯曲为凸出的圆弧状,在如图2所示那样俯视时,呈纵向X的中央区域向横向Y的内侧收窄的沙漏状。
外装体3如图2~图3所示,在其肌肤抵接面具有吸汗区域KT。吸汗区域KT包含具有疏水性纤维且配置于吸汗区域KT的肌肤抵接面侧的疏水层4、和具有亲水性纤维且与疏水层4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相邻配置的亲水层5,并通过使用热熔粘接剂将疏水层4和亲水层5接合起来而形成。吸汗区域KT配置于腹侧部F或背侧部R,优选为至少配置于背侧部R的肌肤抵接面,在如图2所示的尿布1中,分别配置于腹侧部F和背侧部R。具体而言,吸汗区域KT形成于至少包括端部翼片的位置,该端部翼片与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2E、2E的端缘相比靠纵向X的外侧。如图3所示,外装体3构成为含有在穿着状态下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即非肌肤抵接面的外层片31和与外层片31的肌肤抵接面相对配置的内层片32的层叠体。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外层片31位于距穿着者的身体较远的一侧,形成尿布1的非肌肤抵接面(外表面),内层片32位于距穿着者的身体较近的一侧,形成尿布1的肌肤抵接面(内表面)。
另外,在图3中放大示出了背侧部R,而没有示出腹侧部F的放大图,但腹侧部F也与背侧部R同样地构成,在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腹侧部F能够适当地适用有关背侧部R的说明。
如图3所示,吸汗区域KT由多个片重叠而构成。在尿布1中,构成外装体3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均由疏水性的片形成。并且,外层片31沿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内层片32的肌肤抵接面侧折回,其折回部分31R覆盖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体23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23E、23E。在尿布1中,外装体3具有与含有折回部分31R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分体的片部件35。片部件35是在横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状的片,是具有亲水性纤维51的亲水性片。亲水性的片部件35具有与折回部分31R大致相同的大小,配置在折回部分31R与吸收性主体2之间,由折回部分31R覆盖。
在尿布1的吸汗区域KT,疏水层4由形成外装体3的肌肤抵接面的折回部分31R形成,亲水层5由与折回部分31R的非肌肤抵接面相邻地配置的片部件35形成。吸汗区域KT通过将折回部分31R和片部件35在由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6接合而形成。
包含折回部分31R的外层片31所具有的疏水性纤维优选不含表面活性剂等亲水化剂的、没有实施亲水化处理的材料,即本来即为疏水性的纤维。作为疏水性纤维,能够使用由各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热熔接纤维)。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疏水性纤维既可以是短纤维也可以是长纤维。作为疏水性纤维,也能够使用芯鞘型或并列(side-by-side)型等的复合纤维、分割纤维、异型截面纤维、热收缩纤维等。另外,内层片32也同样。
从难以贴附于肌肤、提高干爽感的观点出发,构成疏水层4的纤维,即在尿布1中构成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的纤维中的疏水性纤维的比例优选为大于5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疏水层4的克重优选为5g/m2以上,更优选为8g/m2以上,并且,优选为25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5g/m2以上且25g/m2以下,更优选为8g/m2以上且20g/m2以下。
构成亲水层5的纤维,即在尿布1中包含于片部件35的亲水性纤维51能够使用对上述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所包含的疏水性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使用混入了亲水化剂的疏水性纤维、在表面附着有亲水化剂的疏水性纤维等。此外,也能够使用本来就具有亲水性的纤维,例如纤维素纤维等天然系或半天然系的纤维。
从易于吸收穿着者的汗的观点出发,构成亲水层5的纤维,即在尿布1中构成片部件35的纤维中的亲水性纤维的比例优选为大于5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亲水层5的克重优选为8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30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8g/m2以上且30g/m2以下,更优选为10g/m2以上且25g/m2以下。
纤维为亲水性还是疏水性能够基于通过下述接触角的测定方法测定的纤维的接触角来判断。具体而言,在纤维的接触角小于90度时为亲水性,在为90度以上时则为疏水性。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纤维的接触角越小则亲水性越高(疏水性越低),该接触角越大则亲水性越低(疏水性越高)。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以测定对象的片(无纺布)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为上表面的方式进行设置,随机采取多个在片的厚度方向上从片的最外表面至厚度的1/10的区间内的纤维来测定水的接触角。作为测定装置,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计MCA-J。接触角的测定使用蒸馏水。将从喷墨方式水滴喷出部(Cluster Technology公司制造,喷出部孔径为25μm的脉冲喷射器CTC-25)喷出的液量设定为15微微升,将水滴从各纤维的中央的正上方滴下。将滴下情况摄录到与水平设置的相机连接的高速摄录装置中。就其后进行图像解析的观点而言,摄录装置优选为安装有高速捕获装置的个人计算机。在本测定中,每隔17msec摄录一次图像。在摄录的影像中,利用附带软件FAMAS(软件版本设为2.6.2,解析手法设为液滴法,解析方法设为θ/2法,图像处理算法设为无反射,图像处理影像模式设为帧,阈值水平设为200,不进行曲率修正)对水滴滴落至纤维后最初的图像进行图像解析,算出水滴的接触空气的面与纤维所成的内角,设为接触角。纤维被裁断成纤维长1mm左右,将该纤维载置于接触角计的样品台并维持水平。测量N=5根的接触角,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定义为接触角。接触角越低则意味着亲水性越高。测定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如图3和图4所示,吸汗区域KT通过使用热熔粘接剂将作为疏水层4的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和作为亲水层5的片部件35接合起来而形成。由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6具有第一接合部61,其至少沿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另外,热熔粘接剂在图3中形成为在X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线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呈螺旋的线状、呈“之字形”的线状、或Ω状。接合部6如图3和图4所示,形成于亲水层5(片部件35)中的与疏水层4(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相对的面5T。在尿布1中,接合部6具有沿与构成片部件35的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接合部61,第一接合部61在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能够通过下述纤维的取向方向的测定方法来测定。
<纤维的取向方向的测定方法>
使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JCM-5100,例如将作为亲水层5的片部件35以厚度方向为上下的方式静置,从垂直方向对该片的测定面拍摄图像(调整为能够测量10根以上要测定的纤维的倍率:100~300倍),打印该图像,将纤维描在透明PET制片上。将上述图像输入到个人计算机内,使用株式会社NEXUS公司制造的nexusNewQube(单机版)图像处理软件使上述图像二值化。接下来,使用纤维取向解析程序、即株式会社NEXUS公司制造的Fiber Orientation Analysis 8.13Single软件,对上述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获得功率谱(power spectrum),根据椭圆近似的分布图来评价纤维的取向性。
从提高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的扩散性的观点出发,第一接合部61的宽度W61(在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上的长度)(参照图5)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并且,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05mm以上且2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第一接合部61的宽度作为如下所述的值来进行测定:使用光学显微镜(KEYENCE制造的VHX-1000)观察,测量N=10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平均后所得到的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测定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从提高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的蒸发性的观点出发,在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接合部61、61彼此的间隔D61(参照图5)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第一接合部61、61彼此的间隔作为如下所述的值来进行测定:使用光学显微镜(KEYENCE制造的VHX-1000)观察,测量N=10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平均后所得到的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测定环境为室温22±2℃、湿度65±2%RH。
水对由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6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优选为90度以上,并且,优选为120度以下,更优选为100度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9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更优选为90度以上且100度以下。接触角为90度以上,因此接合部6是疏水性的。水对接合部6的接触角通过下述接触角的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
<水对接合部6的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以具有测定对象的接合部6的片(无纺布)的沿着厚度方向的截面为上表面的方式进行设置,随机采取多个位于片的最外表面的接合部6来测定水的接触角。作为测定装置,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计MCA-J。接触角的测定使用蒸馏水。将从喷墨方式水滴喷出部(Cluster Technology公司制造,喷出部孔径为25μm的脉冲喷射器CTC-25)喷出的液量设定为15微微升,将水滴从各接合部6的中央的正上方滴下。将滴下情况摄录到与水平设置的相机连接的高速摄录装置中。就之后进行图像解析的观点而言,摄录装置优选为安装有高速捕获装置的个人计算机。在本测定中,每隔17msec摄录一次图像。在摄录的影像中,利用附带软件FAMAS(软件版本设为2.6.2,解析手法设为液滴法,解析方法设为θ/2法,图像处理算法设为无反射,图像处理影像模式设为帧,阈值水平设为200,不进行曲率修正)对水滴滴落至接合部6后最初的图像进行图像解析,算出水滴的接触空气的面与接合部6所成的角,设为接触角。接合部被裁断成具有接合部的纤维长为1mm左右,将该纤维载置于接触角计的样品台并维持水平。测量N=5根的接触角,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定义为接触角。接触角越低则意味着亲水性越高。测定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尿布1如图2~图4所示,在外装体3的肌肤抵接面具有吸汗区域KT,该吸汗区域KT通过将作为疏水层4的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和作为亲水层5的片部件35利用热熔粘接剂接合起来而形成。因此,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沿着亲水层5的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扩散。并且,将吸汗区域KT的疏水层4和亲水层5接合起来的接合部6如图5所示,具有沿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接合部61,第一接合部61在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此处,本发明人们发现:即使第一接合部61由疏水性的热熔粘接剂形成,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也能够沿着第一接合部61在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扩散。其结果是,在尿布1的吸汗区域KT,能够使穿着者的汗分别在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上和交叉的方向上扩散,能够使汗高效地扩散。并且,沿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扩散的汗易于蒸发,干爽感提高。尤其是在尿布1中,如图3所示,在疏水性的折回部分31R与疏水性的内层片32之间配置有亲水性的片部件35,因此,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易于蒸发,干爽感提高。即,吸汗区域KT使用片部件35形成,在吸汗区域KT中,由折回部分31R形成的疏水层4配置于外装体3的肌肤抵接面侧,由片部件35形成的亲水层5配置于外装体3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因此,穿着者的汗能够被外装体3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亲水层5吸收,而吸汗区域KT的肌肤抵接面为疏水层4所以干爽感提高。
形成吸汗区域KT的接合部6在尿布1中,如图5所示,除了沿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接合部61之外,还具有沿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延伸且在与该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的第二接合部62。即,接合部6具有第一接合部61、和沿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接合部62,第二接合部62在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在吸汗区域KT中,能够通过第一接合部61和第二接合部62使穿着者的汗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高效地扩散。
从提高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的扩散性的观点出发,第二接合部62的宽度W62(在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参照图5)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并且,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05mm以上且2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第二接合部62的宽度以与上述第一接合部61的宽度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就提高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的蒸发性的观点而言,在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接合部62、62彼此的间隔D62(参照图5)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且2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20mm以下。第二接合部62、62彼此的间隔以与上述第一接合部61、61彼此的间隔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外装体3在外层片31与内层片32之间具有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在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的多个弹性部件33。外装体3具有多个弹性部件33,由此,形成腰部伸缩部G1和腰身下部伸缩部G2。此外,尿布1在外层片31与内层片32之间,如图2所示,具有伸长状态的多个腿部弹性部件34。尿布1具有多个腿部弹性部件34,由此形成腿部伸缩部G3。像这样,尿布1具有腰部伸缩部G1、腰身下部伸缩部G2、和腿部伸缩部G3。
腰部伸缩部G1如图2所示,在纵向X上形成在与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体23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23E、23E的端缘相比靠纵向X外侧的位置。腰部伸缩部G1的位置既可以与吸汗区域KT的位置大致一致,也可以腰部伸缩部G1被包含在吸汗区域KT。此外,腰身下部伸缩部G2形成于在纵向X上位于腰部伸缩部G1的纵向X的下端与侧封部S的下端之间的侧部翼片。此外,腿部伸缩部G3形成于腿部开口部LH的周缘部。
从进一步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扩散的观点出发,第一接合部61(其沿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优选为30度以上,更优选为45度以上,并且,优选为90度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30度以上且90度以下,更优选为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上述所成的内角作为如下所述的值来进行测定:通过光学显微镜(KEYENCE制造的VHX-1000)观察,测量N=10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平均后所得到的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测定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就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扩散的观点而言,具有第一接合部61和第二接合部62的接合部6的热熔粘接剂的克重优选为4g/m2以上,更优选为6g/m2以上,并且,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30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g/m2以上且40g/m2以下,更优选为6g/m2以上且30g/m2以下。接合部6的克重采用下述接合部6的克重的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
〔接合部6的热熔粘接剂的克重的测定方法〕
在背侧部R或腹侧部F的吸汗区域KT,从由热熔粘接剂接合的疏水层4(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和亲水层5(片部件35)切出纵向X50mm×横向Y100mm的矩形,并测定切出的切片的重量(WT1)和面积(SQ)。然后,使切片浸渍在醋酸丁酯中并用镊子摇动3分钟,然后,取出到金属托盘上,并在换气后的通风橱内静置48小时,测定风干后的切片重量(WT2)。使用这些数值,通过下式来测定接合部6的克重。
接合部6的克重BW=(WT1-WT2)/SQ
从进一步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扩散的观点出发,吸汗区域KT中的形成接合部6的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的比例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并且,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3%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25%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吸汗区域KT的纵向X50mm和横向Y100mm的矩形内所具有接合部6的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优选为150mm2以上,更优选为250mm2以上,并且,优选为1500mm2以下,更优选为1250m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50mm2以上1500mm2以下,更优选为250mm2以上且1250mm2以下。接合部6的涂敷面积和接合部6的涂敷面积的比例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
〔接合部6的涂敷面积以及接合部6的涂敷面积的比例的测定方法〕
在吸汗区域KT中,从由热熔粘接剂接合的疏水层4(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和亲水层5(片部件35)切出纵向X50mm×横向Y100mm的矩形(A1)并散布调色剂。用吸尘器将没有与切出的切片的接合部6粘接的过量的未粘接调色剂吸除。在涂敷有粘接剂的区域中的粘接剂的涂敷图案为所谓的整面涂敷,且其涂敷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等能够利用尺子等容易地测定其面积的形状的情况下,利用尺子等测定涂敷有粘接剂的区域的纵横的长度等尺寸并计算出面积,作为粘接剂的涂敷面积(A2)。在涂敷有粘接剂的区域的粘接剂的涂敷图案涂敷为螺旋状的情况下等,就涂敷有粘接剂的区域,使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光学显微镜对由调色剂着色的面积进行测定。另外,关于由调色剂着色的部分的基于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从25mm2的面积任意地抽取5处,通过观察和图像处理来详细地计算出由调色剂着色的部分的面积。使用这些数值,通过下式来测定接合部6的涂敷面积的比例。
接合部6的涂敷面积的比例=(A2/A1)×100
就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构成亲水层5的纤维的取向方向上扩散的观点而言,构成吸汗区域KT的亲水层5的纤维的纤维间距离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9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9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上述纤维间距离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测定。
〔纤维间距离的测定方法〕
能够通过下式(1)来求出。
Figure GDA0002478415640000141
式中,L表示片(亲水层5)的厚度(cm),
w表示该片的克重(g/m2),Di表示构成该片的构成纤维i的纤维坦尼尔,
αi表示该构成纤维i的重量比例(%)。
从进一步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扩散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亲水层5(片部件35)所具有的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与疏水层4(外层片31的折回部分31R)所具有的疏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为相同方向。疏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通过上述纤维的取向方向的测定方法来测定。另外,相同方向是朝向相同方向即可,没有必要完全一致。
从进一步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扩散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构成包含折回部分31R的外层片31的纤维的取向方向、构成内层片32的纤维的取向方向、和构成分体的片部件35的纤维的取向方向均为相同方向。外层片31、内层片32、和片部件35的纤维的取向方向通过上述纤维的取向方向的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
在尿布1中,如图3所示,作为亲水层5的片部件35在与为疏水层4的折回部分31R相对的面5T的相反侧的面即非肌肤抵接面5H,由热熔粘接剂与作为该疏水层4之外的层的内层片32接合。由热熔粘接剂接合的另外的接合部7如图6所示,沿与片部件35的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沿交叉方向延伸的另外的接合部7在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不仅具有形成吸汗区域KT的接合部6,还具有将片部件35与内层片32接合起来的另外的接合部7,因此,能够进一步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扩散。
从提高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的扩散性的观点出发,另外的接合部7的宽度W7(在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上的长度)(参照图6)优选为0.025mm以上,更优选为0.08mm以上,并且,优选为1.75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025mm以上且1.75mm以下,更优选为0.08mm以上且0.8mm以下。另外的接合部7的宽度能够作为如下所述的值来进行测定:使用光学显微镜(KEYENCE制造的VHX-1000)观察,测量N=10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平均后所得到的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测定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从提高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的蒸发性的观点出发,在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上相邻的另外的接合部7、7之间的间隔D7(参照图6)优选为1.2mm以上,更优选为3.5mm以上,并且,优选为17.5mm以下,更优选为12.5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2mm以上且17.5mm以下,更优选为3.5mm以上且12.5mm以下。另外的接合部7、7彼此的间隔能够作为如下所述的值来进行测定:使用光学显微镜(KEYENCE制造的VHX-1000)观察,测量N=10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平均后所得到的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测定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此外,从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易于蒸发,提高干爽感的观点出发,在图1~图6所示的尿布1中,优选作为亲水层5的分体的片部件35的与为疏水层4的折回部分31R相对的面5T中的沿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一接合部61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大于作为该亲水层5的片部件35的非肌肤抵接面5H中的沿交叉方向延伸的另外的接合部7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具体而言,沿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另外的接合部7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优选为25度以上,更优选为30度以上,并且,优选为85度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25度以上且85度以下,更优选为30度以上且85度以下。上述所成的内角能够作为如下所述的值来进行测定:使用光学显微镜(KEYENCE制造的VHX-1000)观察,测量N=10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将合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平均后所得到的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1位)。测定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
此外,从易于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蒸发,进一步提高干爽感的观点出发,在图1~图6所示的尿布1中,优选作为亲水层5的分体的片部件35的与作为疏水层4的折回部分31R相对的面5T中的接合部6的热熔粘接剂的克重大于作为该亲水层5的片部件35的非肌肤抵接面5H中的另外的接合部7的热熔粘接剂的克重。具体而言,另外的接合部7的热熔粘接剂的克重优选为3g/m2以上,更优选为5g/m2以上,并且,优选为35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3g/m2以上且35g/m2以下,更优选为5g/m2以上且25g/m2以下。另外的接合部7的克重通过下述另外的接合部7的热熔粘接剂的克重的测定方法来测定。
〔另外的接合部7的热熔粘接剂的克重的测定方法〕
在背侧部R或腹侧部F的吸汗区域KT,从在吸汗区域KT的厚度方向上,疏水层4(折回部分31R)与亲水层5(片部件35)没有接合而亲水层5(片部件35)与内层片32接合的部位(另外的接合部7)切出由热熔粘接剂接合起来的疏水层4(折回部分31R)、亲水层5(片部件35)和内层片32,测定切出的切片的重量(WT1)和面积(SQ)。然后,使切片浸渍于醋酸丁酯中并用小镊子振荡3分钟后,取出到金属托盘上,并在换气后的通风橱内静置48小时,测定风干后的切片重量(WT2)。使用这些数值,通过下式来测定另外的接合部7的克重。
另外的接合部7的克重BW=(WT1-WT2)/SQ
此外,就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易于蒸发,进一步提高干爽感的观点而言,在图1~图6所示的尿布1中,优选为作为亲水层5的分体的片部件35的与作为疏水层4的折回部分31R相对的面5T中形成接合部6的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大于该亲水层5即片部件35的非肌肤抵接面5H中形成另外的接合部7的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吸汗区域KT的纵向X50mm和横向Y100mm的矩形内所具有的另外的接合部7的涂敷面积优选为125mm2以上,更优选为200mm2以上,并且,优选为1250mm2以下,更优选为1000m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25mm2以上且1250mm2以下,更优选为200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另外的接合部7的涂敷面积通过与上述接合部6的涂敷面积的测定方法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在图7、图8、和图9中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关于后文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尿布1不同的构成部分为主进行说明,对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能够适当地适用上述尿布1的说明。
在图7所示的尿布1中,外装体3不具有折回部分31R和片部件35,而具有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在图7所示的尿布1中,吸汗区域KT的疏水层4由形成外装体3的肌肤抵接面的内层片32形成,亲水层5由形成外装体3的非肌肤抵接面的外层片31形成。内层片32为疏水性的片,具有疏水性纤维。另一方面,外层片31为亲水性的片,具有亲水性纤维51。吸汗区域KT通过在由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6将疏水性的内层片32和亲水性的外层片31接合起来而形成。图7所示的尿布1能够起到与上述图1~图6所示的尿布1同样的效果。
在图7所示的尿布1的吸汗区域KT中,由内层片32形成的疏水层4配置于外装体3的肌肤抵接面侧,由外层片31形成的亲水层5配置于外装体3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因此,能够由外装体3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亲水层5吸收穿着者的汗,吸汗区域KT的肌肤抵接面成为疏水层4而提高干爽感。
此外,在图7所示的尿布1的吸汗区域KT,在由内层片32形成的疏水层4与由外层片31形成的亲水层5之间,在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有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的弹性部件33。在像这样在疏水层4与亲水层5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33时,在吸汗区域KT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扩散的汗易于蒸发,干爽感提高。尤其是在尿布1中,伸长状态的弹性部件33沿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延伸,在交叉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因此,沿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产生褶皱,因而能够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穿着者的汗在与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高效地扩散。
此外,图7所示的尿布1的外装体3在吸汗区域KT以外的外装体3的肌肤抵接面具有疏水性纤维。具体而言,外装体3的构成肌肤抵接面的内层片32在吸汗区域KT以外的区域也具有疏水性纤维。因此,肌肤抵接面不易附着于肌肤,干爽感提高。
从不易贴附肌肤,提高干爽感的观点出发,构成疏水层4的纤维,即在图7所示的尿布1中构成内层片32的纤维中的疏水性纤维的比例优选为大于5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疏水层4的克重优选为5g/m2以上,更优选为8g/m2以上,并且,优选为25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5g/m2以上且25g/m2以下,更优选为8g/m2以上且20g/m2以下。
从易于吸收穿着者的汗的观点出发,构成亲水层5的纤维,即在图7所示的尿布1中构成外层片31的纤维中的亲水性纤维的比例优选为大于5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亲水层5的克重优选为8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30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8g/m2以上且30g/m2以下,更优选为10g/m2以上且25g/m2以下。
其次,在图8所示的尿布1中,与上述图1~图6所示的尿布1同样,构成外装体3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均由疏水性的片形成。并且,外层片31沿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内层片32的肌肤抵接面侧折回,其折回部分31R覆盖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体23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23E、23E。在图8所示的尿布1中,外装体3具有与包含折回部分31R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分体的片部件35。片部件35是在横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的片,具有疏水层4与亲水层5的层叠结构。层叠结构的片部件35具有与折回部分31R大致相同的大小,配置于折回部分31R的肌肤抵接面上,亲水层5侧配置于折回部分31R侧,疏水层4形成肌肤抵接面。
在图8所示的尿布1中,形成外装体3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是分体的,使用疏水层4和亲水层5的层叠结构的片部件35形成吸汗区域KT。图8所示的尿布1能够起到与上述图1~图6所示的尿布1同样的效果。此外,因为使用了配置于折回部分31R的肌肤抵接面上的层叠结构的片部件35,所以易于控制吸汗区域KT的位置,汗的吸收性提高。
在图8所示的尿布1中,吸汗区域KT使用由利用热熔粘接剂将疏水层4和亲水层5接合而得到的2片复合无纺布构成的片部件35形成。由复合无纺布构成的片部件35成为吸汗片。作为吸汗片的片部件35包括配置于肌肤抵接面侧的疏水层4、和与疏水层4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相邻地配置的亲水层5,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将疏水层4和亲水层5接合而形成。由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6具有第一接合部61,其沿着与构成片部件35的亲水层5的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沿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一接合部61在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并且,片部件35还具有将疏水层4的构成纤维和亲水层5的构成纤维固定而形成的多个熔接固定部8。熔接固定部8在由热熔粘接剂接合后形成。熔接固定部8能够使用例如超声波封合或激光等而形成。作为吸汗片的片部件35经由另外的接合部7(参照图8)结合在折回部分31R的肌肤抵接面上。另外的接合部7由热熔粘接剂形成,沿与构成片部件35的亲水层5的亲水性纤维51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沿交叉方向延伸的另外的接合部7在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只要能够基本维持无纺布的形态,则熔接固定部8既可以均匀地分散配置,也可以不均匀地分散配置。图8所示的尿布1使用具有熔接固定部8的分体的片部件35来形成吸汗区域KT。因此,能够借助熔接固定部8在吸汗区域KT吸收穿着者的汗,能够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在纵向X和横向Y的面方向上进一步扩散。
在如图8所示的尿布1那样由作为吸汗片的片部件35构成吸汗区域KT的情况下,从提高汗的吸收力,使吸收的汗易于扩散的观点出发,片部件35的整体的克重优选为50g/m2以下,更优选为40g/m2以下,并且,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20g/m2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10g/m2以上50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上且40g/m2以下。
在如图8所示的尿布1那样,吸汗区域KT由作为吸汗片的片部件35构成的情况下,从汗的吸收性的观点出发,熔接固定部8整体的面积相对于吸汗区域KT的整体面积的比率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并且,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1%以上且1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上且10%以下。
并且,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熔接固定部8的一个的面积优选为5mm2以下,更优选为4mm2以下,并且,优选为0.5mm2以上,更优选为0.75mm2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2以上且5mm2以下,更优选为0.75mm2以上且4mm2以下。
此外,在图8所示的尿布1中,从使尿布进一步体现肌肤的清爽的干爽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在吸汗区域KT配置有贯通作为吸汗片的片部件35的疏水层4和亲水层5的多个贯通孔。上述贯通孔既可以形成于熔接固定部8的中心部,也可以形成于熔接固定部8以外的部分。在熔接固定部8的中心部形成上述贯通孔时,在采用超声波封合或激光等形成熔接固定部8的情况下,与仅形成熔接固定部8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提高输出、延长熔融时间等方式形成。在熔接固定部8以外的部分形成上述贯通孔的情况下,能够使用针压纹装置等来形成。另外,从易于使由吸汗区域KT吸收的汗经由上述贯通孔蒸发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上述贯通孔以不与熔接固定部8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熔接固定部8以外的部分。上述贯通孔的面积优选为0.5mm2以上且5mm2以下,更优选为0.75mm2以上且4mm2以下。
其次,在图9所示的尿布1中,构成外装体3的外层片31为疏水性片,内层片32由亲水性片形成。并且,在图9所示的尿布1中,外装体3具有与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分体的片部件35。片部件35为横向Y较长的长方形的片,为疏水性的片。疏水性的片部件35覆盖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体23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23E、23E。在图9所示的尿布1中,吸汗区域KT的亲水层5由内层片32形成,疏水层4由片部件35形成。吸汗区域KT通过在利用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6将片部件35和内层片32接合而形成。图9所示的尿布1能够起到与上述图1~图6所示的尿布1同样的效果。此外,因为在肌肤抵接面配置有疏水性的片部件35,所以即使吸汗区域KT吸收了汗,吸汗区域也不易附着于肌肤。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并不限于上述图1~图6所示的尿布1、图7所示的尿布1、图8所示的尿布1和图9所示的尿布1,能够适当地变更。此外,上述各尿布1中的各构成要件能够在不损害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实施。
例如在上述图1~图6所示的尿布1中,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的至少一者也可以由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形成。在由伸缩性无纺布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具有弹性部件33。此外,上述图7所示的尿布1也同样,构成吸汗区域KT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的至少一者可以由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形成。在由伸缩性无纺布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具有配置于外层片31与内层片32之间的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的多个弹性部件33。在不具有弹性部件33的情况下,只要将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用于作为疏水层4的内层片32和作为亲水层5的外层片31的至少一者来形成吸汗区域KT,就能够在吸汗区域KT使肌肤与内层片32紧密接触,从而无间隙地吸汗。
作为能够使用的伸缩性无纺布,例如可列举在弹性纤维层的两面或单面一体化有能够伸长的纤维层的伸缩片,作为将弹性纤维层与能够伸长的纤维层一体化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将两者层叠并水流交络的方法、通过热风(air-through)等而使纤维交络的方法、通过热压纹、粘接剂、超声波等接合的方法。另外,“伸缩性”的意思是:在规定方向能够伸长且在解除伸长时收缩的性质。
此外,在上述图7所示的尿布1中,构成吸汗区域KT的亲水层5由外装体3的外层片31形成。并且,该外层片31由具有亲水性纤维51的1个亲水性的片形成,但也可以仅在构成吸汗区域KT的部分采用亲水性的片。具体而言,可列举外层片31中仅分别位于腹侧部F和背侧部R的吸汗区域KT的部分由亲水性的片构成,外层片31中位于裆部M的部分由疏水性的片构成的方式。此外,也可以使用疏水性的片作为外层片31,仅对分别位于腹侧部F和背侧部R的吸汗区域KT的部分使用表面活性剂等亲水化剂实施亲水化处理。
此外,在上述图1~图6所示的尿布1中,如图2所示,外装体3呈在腹侧部F、裆部M和背侧部R的范围连续的形状,但外装体3也可以代替该方式,采用分割为腹侧片部件和背侧片部件的形态,吸收性主体2架设于两片部件并固定。
此外,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不限于像所述尿布1那样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一次性尿布。
<1>
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包含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和配置于该吸收体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正面片;和外装体,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上述一次性尿布具有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位于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该腹侧部与该背侧部之间的裆部,上述外装体在上述背侧部或上述腹侧部的肌肤抵接面具有吸汗区域,上述吸汗区域包含:具有疏水性纤维且配置于该吸汗区域的肌肤抵接面侧的疏水层;和具有亲水性纤维且与该疏水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相邻地配置的亲水层,上述吸汗区域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将该疏水层和该亲水层接合起来而形成,由上述热熔粘接剂接合的接合部具有第一接合部,上述第一接合部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水对上述接合部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
<2>
如上述<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述亲水层的纤维中的上述亲水性纤维的比例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述疏水层的纤维中的上述疏水性纤维的重量比例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
<4>
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一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为30度以上且90度以下。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一接合部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为4g/m2以上且40g/m2以下。
<6>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区域中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的比例为3%以上且30%以下。
<7>
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述亲水层的纤维的纤维间距离为9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8>
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与上述疏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为相同方向。
<9>
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吸汗区域形成有将上述疏水层和上述亲水层固定而形成的多个熔接固定部。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吸汗区域配置有贯通上述疏水层和上述亲水层的多个贯通孔。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接合部还具有第二接合部,上述第二接合部沿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且在与该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亲水层在与上述疏水层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非肌肤抵接面,利用热熔粘接剂与该疏水层之外的层接合,由该热熔粘接剂接合的另外的接合部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13>
如上述<1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亲水层的与上述疏水层相对的面中的上述第一接合部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大于该亲水层的上述非肌肤抵接面中的上述另外的接合部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
<14>
如上述<12>或<1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亲水层的与上述疏水层相对的面中的上述接合部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大于该亲水层的上述非肌肤抵接面中的上述另外的接合部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
<15>
如上述<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亲水层的与上述疏水层相对的面中的形成上述接合部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大于该亲水层的上述非肌肤抵接面中的形成上述另外的接合部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
<16>
如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疏水层配置于上述外装体的肌肤抵接面侧,上述亲水层配置于该外装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
<17>
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外装体在上述吸汗区域之外也具有疏水性纤维。
<18>
如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区域使用与外层片和内层片分体的片部件形成,上述外层片形成上述外装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上述内层片与该外层片的肌肤抵接面相对配置。
<19>
如上述<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述外层片的纤维的取向方向、构成上述内层片的纤维的取向方向和构成上述片部件的纤维的取向方向均为相同的方向。
<20>
如上述<18>或<19>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外层片和内层片为疏水性的,上述片部件为亲水性的,上述外层片向上述内层片的肌肤抵接面侧折回,其折回部分覆盖构成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吸收体的纵向的前后端部,上述片部件与上述外层片的折回部分的非肌肤抵接面相邻地配置,上述外层片的折回部分形成上述吸汗区域的上述疏水层,上述片部件形成上述吸汗区域的上述亲水层。
<21>
如上述<2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片部件在与上述折回部分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非肌肤抵接面,利用上述热熔粘接剂在另外的接合部与上述内层片接合,上述另外的接合部的宽度(在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0.025mm以上,更优选为0.08mm以上,并且,优选为1.75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下。
<22>
如上述<2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另外的接合部彼此的间隔优选为1.2mm以上,更优选为3.5mm以上,并且,优选为17.5mm以下,更优选为12.5mm以下。
<23>
如上述<21>或<2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上述另外的接合部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优选为25度以上,更优选为30度以上,并且,优选为85度以下。
<24>
如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外装体在上述吸汗区域以外的上述外装体的肌肤抵接面具有疏水性纤维。
<25>
如上述<18>或<19>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形成上述吸汗区域的上述片部件由利用上述热熔粘接剂将上述疏水层和上述亲水层接合起来而得到的两片复合无纺布构成,该片部件具有将上述疏水层的构成纤维和上述亲水层的构成纤维固定而成的多个熔接固定部,上述熔接固定部整体的面积相对于上述吸汗区域的整体面积的比率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并且,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
<26>
如上述<2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熔接固定部中的一个的面积优选为5mm2以下,更优选为4mm2以下,并且,优选为0.5mm2以上,更优选为0.75mm2以上。
<27>
如上述<25>或<2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吸汗区域配置有贯通上述片部件的上述疏水层和上述亲水层的多个贯通孔,该贯通孔的面积优选为0.5mm2以上且5mm2以下,更优选为0.75mm2以上且4mm2以下。
<28>
如上述<1>~<2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吸汗区域,在上述疏水层与上述亲水层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
<29>
如上述<2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弹性部件沿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且在与该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30>
如上述<1>~<2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疏水层和上述亲水层的至少一者由伸缩性无纺布形成。
<31>
如上述<1>~<3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述疏水层的纤维中的疏水性纤维的比例优选为大于5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32>
如上述<1>~<3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疏水层的克重优选为5g/m2以上,更优选为8g/m2以上,并且,优选为25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下。
<33>
如上述<1>~<3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述亲水层的纤维中的亲水性纤维的比例优选为大于5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34>
如上述<1>~<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亲水层的克重优选为8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30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下。
<35>
如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一接合部的宽度(在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并且,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
<36>
如上述<1>~<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一接合部彼此的间隔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
<37>
如上述<1>~<3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水对由上述热熔粘接剂形成的上述接合部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优选为90度以上,并且,优选为120度以下,更优选为100度以下。
<38>
如上述<1>~<3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接合部具有上述第一接合部、和沿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接合部,上述第二接合部的宽度(在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并且,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
<39>
如上述<3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二接合部彼此的间隔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
<40>
如上述<1>~<3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上述第一接合部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优选为30度以上,更优选为45度以上,并且,优选为90度以下。
<41>
如上述<1>~<4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接合部具有上述第一接合部和沿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接合部,具有上述第一接合部和上述第二接合部的上述接合部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优选为4g/m2以上,更优选为6g/m2以上,并且,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30g/m2以下。
<42>
如上述<1>~<4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区域中的形成上述接合部的上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的比例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并且,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43>
如上述<1>~<4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述吸汗区域的上述亲水层的纤维的纤维间距离优选为9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并且,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
<44>
一种一次性尿布用的吸汗片,其包括:具有疏水性纤维且配置于肌肤抵接面侧的疏水层;和具有亲水性纤维且与该疏水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相邻配置的亲水层,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将该疏水层和该亲水层接合起来而形成,由上述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具有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水对上述接合部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和一次性尿布用的吸汗片,能够高效地使汗扩散,能够提高干爽感。

Claims (42)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包含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和配置于该吸收体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正面片;和外装体,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该一次性尿布的特征在于:
具有位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位于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该腹侧部与该背侧部之间的裆部,
所述外装体在所述背侧部或所述腹侧部的肌肤抵接面具有吸汗区域,
所述吸汗区域包含:疏水层,其具有疏水性纤维且配置于该吸汗区域的肌肤抵接面侧;和亲水层,其具有亲水性纤维且与该疏水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相邻地配置,所述吸汗区域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将该疏水层和该亲水层接合起来而形成,
由所述热熔粘接剂接合的接合部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沿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水对所述接合部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
所述亲水层在与所述疏水层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非肌肤抵接面,利用热熔粘接剂与该疏水层之外的层接合,由该热熔粘接剂接合的另外的接合部沿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该取向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亲水层的纤维中的所述亲水性纤维的比例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疏水层的纤维中的所述疏水性纤维的重量比例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为30度以上且90度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为4g/m2以上且40g/m2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区域中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的比例为3%以上且30%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亲水层的纤维的纤维间距离为9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与所述疏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为相同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汗区域形成有将所述疏水层和所述亲水层固定而形成的多个熔接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汗区域配置有贯通所述疏水层和所述亲水层的多个贯通孔。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还具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沿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且在与该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亲水层的与所述疏水层相对的面中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大于该亲水层的所述非肌肤抵接面中的所述另外的接合部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亲水层的与所述疏水层相对的面中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大于该亲水层的所述非肌肤抵接面中的所述另外的接合部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亲水层的与所述疏水层相对的面中的形成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大于该亲水层的所述非肌肤抵接面中的形成所述另外的接合部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层配置于所述外装体的肌肤抵接面侧,所述亲水层配置于该外装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在所述吸汗区域之外也具有疏水性纤维。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区域使用与外层片和内层片分体的片部件形成,所述外层片形成所述外装体的非肌肤抵接面,所述内层片与该外层片的肌肤抵接面相对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外层片的纤维的取向方向、构成所述内层片的纤维的取向方向和构成所述片部件的纤维的取向方向均为相同方向。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片和内层片为疏水性的,所述片部件为亲水性的,所述外层片向所述内层片的肌肤抵接面侧折回,其折回部分覆盖构成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的前后端部,所述片部件与所述外层片的折回部分的非肌肤抵接面相邻地配置,所述外层片的折回部分形成所述吸汗区域的所述疏水层,所述片部件形成所述吸汗区域的所述亲水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部件在与所述折回部分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非肌肤抵接面,利用所述热熔粘接剂在另外的接合部与所述内层片接合,所述另外的接合部的宽度即在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的长度为0.025mm以上且1.75mm以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另外的接合部彼此的间隔为1.2mm以上且17.5mm以下。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沿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另外的接合部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为25度以上且85度以下。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在所述吸汗区域以外的所述外装体的肌肤抵接面具有疏水性纤维。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吸汗区域的所述片部件由利用所述热熔粘接剂将所述疏水层和所述亲水层接合起来而得到的两片复合无纺布构成,该片部件具有将所述疏水层的构成纤维与所述亲水层的构成纤维固定而形成的多个熔接固定部,所述熔接固定部整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吸汗区域的整体面积的比率为15%以下且1%以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接固定部中的一个的面积为5mm2以下且0.5mm2以上。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汗区域配置有贯通所述片部件的所述疏水层和所述亲水层的多个贯通孔,该贯通孔的面积为0.5mm2以上且5mm2以下。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汗区域,在所述疏水层与所述亲水层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沿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且在与该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
2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层和所述亲水层的至少一者由伸缩性无纺布形成。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疏水层的纤维中的疏水性纤维的比例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
3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层的克重为5g/m2以上且25g/m2以下。
3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亲水层的纤维中的亲水性纤维的比例大于5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
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亲水层的克重为8g/m2以上且30g/m2以下。
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宽度即在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以上且2mm以下。
3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彼此的间隔为1mm以上且15mm以下。
3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水对由所述热熔粘接剂形成的所述接合部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
3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具有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沿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宽度即在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上的长度为0.05mm以上且2mm以下。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部彼此的间隔为1mm以上且25mm以下。
3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沿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所成的内角为30度以上且90度以下。
4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具有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沿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接合部,具有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克重为4g/m2以上且40g/m2以下。
4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区域中的形成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的比例为3%以上且30%以下。
4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吸汗区域的所述亲水层的纤维的纤维间距离为9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CN201780096559.0A 2017-12-25 2017-12-25 一次性尿布 Active CN111343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6492 WO2019130404A1 (ja) 2017-12-25 2017-12-25 使い捨ておむ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3953A CN111343953A (zh) 2020-06-26
CN111343953B true CN111343953B (zh) 2022-02-22

Family

ID=67066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6559.0A Active CN111343953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次性尿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08085B2 (zh)
CN (1) CN111343953B (zh)
RU (1) RU2739548C1 (zh)
WO (1) WO2019130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5501B1 (ja) 2020-09-28 2022-02-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0646A (en) * 1994-10-12 1996-01-02 Vu; Van N. Pad for applying medicaments
CN1325668A (zh) * 2000-05-25 2001-12-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穿着用品
CN101151010A (zh) * 2005-04-01 2008-03-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2834081A (zh) * 2010-03-29 2012-12-19 王子妮飘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JP2016112167A (ja) * 2014-12-15 2016-06-23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940839B2 (ja) * 2012-02-24 2016-06-29 花王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
WO2017208775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4052C1 (de) * 1996-12-23 1997-12-18 Hartmann Paul Ag Hygieneartikel zum einmaligen Gebrauch mit kombiniertem mechanischen und klebenden Verschlußsystem
JP2007222673A (ja) 2005-04-01 2007-09-06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0646A (en) * 1994-10-12 1996-01-02 Vu; Van N. Pad for applying medicaments
CN1325668A (zh) * 2000-05-25 2001-12-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穿着用品
CN101151010A (zh) * 2005-04-01 2008-03-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2834081A (zh) * 2010-03-29 2012-12-19 王子妮飘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JP5940839B2 (ja) * 2012-02-24 2016-06-29 花王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
JP2016112167A (ja) * 2014-12-15 2016-06-23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WO2017208775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3953A (zh) 2020-06-26
RU2739548C1 (ru) 2020-12-25
WO2019130404A1 (ja) 2019-07-04
JP7008085B2 (ja) 2022-02-10
JPWO2019130404A1 (ja)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054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072499B (zh) 吸收性物品
JP5438139B2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36225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7175515A (ja) 使い捨ての体液処理物品
JP696028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886382B2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265332B2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4166999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1343953B (zh) 一次性尿布
JP3851835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2654337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RU2716189C1 (ru) Одноразовый подгузник
JP6992281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22071520A1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315336A (zh) 吸收性物品
JP4318695B2 (ja) 使い捨て排泄処理物品
JP7228368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191300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3934943B2 (ja) 使い捨て排泄処理物品
CN116322589A (zh) 一次性尿布
JP5615419B2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TWI756291B (zh) 吸收性物品
JP4386372B2 (ja) 補助吸収性物品
JP6662409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