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2589A - 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2589A
CN116322589A CN202180065293.XA CN202180065293A CN116322589A CN 116322589 A CN116322589 A CN 116322589A CN 202180065293 A CN202180065293 A CN 202180065293A CN 116322589 A CN116322589 A CN 116322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d structure
sheet
region
disposable diaper
diap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52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口宏子
松田昂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22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2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中,外装体(11)被划分为第1区域(D3)至第3区域(D5)。含外层片(12)、内层片(13)和亲水性片(4)依次在纵向(X)层叠而成的第1层叠结构(5)。第2区域(D2)包含在外装体(11)的构成折回部(16)的内层片(13)的非肌肤相对面配置有亲水性片(4)的第2层叠结构(6)。第3区域(D5)包含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层叠而成的第3层叠结构(7)。在各层叠结构(5)、(6)中,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层叠结构的表面的熔接部(17)相互接合。与第2层叠结构(6)相比,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多,即熔接部密度高。

Description

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具有吸汗功能的片(吸汗片)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一次性尿布中,出于防止穿戴者的汗导致的湿疹、汗疹、斑疹等肌肤问题的产生的目的,会利用吸汗片形成尿布的内表面(肌肤相对面)中会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部分。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尿布,尿布中配置在穿戴者的腰周的部分(腰部端部)含有形成尿布的外表面(非肌肤相对面)的疏水性片向尿布的内表面侧折回而成的折回部,吸汗片经由粘接剂与该折回部的肌肤相对面接合。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尿布,作为形成尿布的腰部端部的内表面的吸汗片,含有由疏水性纤维构成的形成该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的疏水层和层叠在该疏水层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由亲水性纤维构成的亲水层,两层在多个熔接接合部一体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20346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0346638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其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被划分为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在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腰身的腰身部。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外装体包含:配置在距所述吸收体相对较远的位置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距该吸收体相对较近的位置的内层片。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至少所述背侧部的所述腰身部的所述外装体具有折回部,所述折回部通过该外装体中的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的部分向所述内层片侧折回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至少所述背侧部的所述腰身部的所述外装体被划分为:第1区域,其包含用于形成所述折回部的所述外装体的弯折位置,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的位置;第2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所述纵向的内侧且与所述弯折位置相比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近的一侧;和第3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所述纵向的内侧且与所述弯折位置相比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远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区域包括包含所述外层片、所述内层片和亲水性片从所述纵向的外侧向内侧依次层叠而成的部分的第1层叠结构,构成该第1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1层叠结构的表面的熔接部相互接合。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第2区域包括在构成所述折回部的所述内层片的非肌肤相对面配置有所述亲水性片的第2层叠结构,构成该第2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2层叠结构的表面的熔接部相互接合。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相比,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多。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效果和实施方式在下文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肌肤相对面侧(吸收性主体的配置面侧)的一部分截断而示意性表示的展开平面图。
图3是图2的I-I线处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图,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裆部的示意性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2的II-II线处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图,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背侧部的腰身部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背侧部的腰身部的第1层叠结构的沿纵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尿布中背侧部的腰身部的第2层叠结构的沿厚度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外装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7的(a)是该制造方法的第1工序的说明图,图7的(b)是该制造方法的第2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具有吸汗片的一次性尿布虽然具有吸汗性,但关于配置于穿戴者的腰身且汗易于积存的部位即腰部端部的吸汗性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此外,一次性尿布中除了吸汗性外,手感、防漏性也重要,要求手感优异、肌肤触感良好,且防漏性优异,尿、便等排泄物不易向外部漏出。因而,即使能够提高一次性尿布的腰部端部的吸汗性,如果腰部端部及其附近的手感下降,防漏性下降的话也没有意义。尚未提供有手感良好,不易发生排泄物的泄漏,且腰部端部的吸汗性优异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涉及手感良好,不易发生排泄物的泄漏,且腰部端部的吸汗性优异的一次性尿布。
以下,参照附图并基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附图基本上为示意图,存在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的情况。
图1~图4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尿布1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即从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与纵向X正交的横向Y。尿布1被划分为配置在穿戴者的胯裆部的含有与穿戴者的阴茎等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的裆部B、配置在比裆部B靠穿戴者的腹侧(前侧)的腹侧部A、和配置在比裆部B靠穿戴者的背侧(后侧)的背侧部C这3个部分。尿布1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23和配置在吸收体2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11,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C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腰身的腰身部D。
在本实施方式中,尿布1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通过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的外装体11的在纵向X的两侧缘部彼此的接合,如图1所示,形成一对侧封部S、腰部开口部WH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此外,尿布1包括含有吸收体23、配置在外装体11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收性主体2。吸收性主体2和外装体11通过粘接剂接合。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中、在该尿布被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中、在该尿布被穿戴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即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另外,此处所说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穿戴位置的状态。
如图2所示,尿布1形成为夹着横中心线CLy在一侧和另一侧对称。
腹侧部A是尿布1的前身F的一部分,背侧部C是尿布1的后身R的一部分。裆部B在纵向X上跨纵中心线CLx,存在于从前身F至后身R的范围。裆部B典型而言包括形成有作为腿部开口部LH、LH形成用的凹部的腿部缘部LS、LS的区域。腿部缘部LS是外装体11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中,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可以是将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上三等分时的各区域。
腰身部D是配置在包含穿戴者的腰围在内的腰身的部位,典型而言是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中的在纵向X上位于与侧封部S相同位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延伸到侧封部S的下端Sb的俯视长方形形状的区域。腰部开口部WH由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的腰部翼部D1界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腰身部D包含以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E和其虚拟延长线为边界的、位于腰部开口部WH侧的腰部翼部D1和位于裆部B侧的裆侧腰身部D2。
腰部翼部D1位于比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E靠纵向X的外侧的位置且在横向Y上延伸,是尿布1的所谓腰部端部。
在如图2所示的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腰部翼部D1的纵向X的长度相对于腰身部D的纵向X的长度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而且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
横中心线CLy是将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横向Y上二等分而在纵向X上延伸的虚拟直线。此外,纵中心线CLx是将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上二等分而在横向Y上延伸的虚拟直线。
此处所说的“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将尿布1在侧封部S分开使其呈展开状态,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为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至成为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辅开成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具有俯视时为长方形的形状,使其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一致,配置在外装体11的横向Y的中央部,从腹侧部A经由裆部B至背侧部C在纵向X上延伸。吸收性主体2的俯视的轮廓与吸收体23的轮廓一致。
如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2包括配置在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位置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1、配置在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位置的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22、和配置在两个片21、22之间的吸收体23。吸收体23包含能够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24和覆盖包含该吸收性芯24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在内的外表面的包芯片25。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这些部件彼此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而形成为一体。
作为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各部件,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通常使用的材料。例如,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各种无纺布、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22能够使用树脂制膜、或树脂制膜和无纺布等的层压片等。吸收性芯24典型而言以吸水性材料为主体,作为该吸水性材料,含有选自木浆等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的1种以上。包芯片25具有液体透过性,典型而言,由纸、无纺布等构成。也可以省去包芯片25。
如图3所示,在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设置有在尿布1被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翻边3、3。各防漏翻边3含有液体抵抗性或拨水性且通气性的防漏片30,该防漏片30的横向Y的一端侧固定于其他部件(在图示的方式中为吸收性主体2和外装体11)而成为固定端部,横向Y的另一侧成为与其他部件不固定的自由端部。在防漏片30的所述自由端部,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31在纵向X上以伸长状态固定,从而配置为能够在该方向上伸缩。在尿布1被穿戴时,利用弹性部件31的收缩力,至少在裆部B,防漏片30的所述自由端部侧以所述固定端部为立起基端地向穿戴者侧立起,从而一对防漏翻边3、3立起,由此阻止尿等排泄物的向横向Y外侧的流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外装体11包含配置在距吸收体23(吸收性主体2)相对较远的位置的外层片12和配置在距吸收体23相对较近的位置的内层片13。两个片12、13彼此通过粘接剂、熔接等接合方式相互接合而一体化。除了后文所述的外装体11的折回部16外,外层片12是外装体11的最外层,形成外装体11的非肌肤相对面并且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此外,内层片13为外装体11的最内层,形成外装体11的肌肤相对面。吸收性主体2与内层片13的肌肤相对面接合。
作为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以符合后述的说明为前提,能够分别使用通过各种制法得到的无纺布、树脂制膜等,作为无纺布,例如能够列举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两个片12、13分别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是2个以上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结构。此外,两个片12、13分别可以为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片,也可以为不具有伸缩性的非伸缩片。作为伸缩片的一例,能够示例日本特开2009-61743号公报所述的“以相互不交叉而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排列的多个弹性丝以实质上非伸长的状态与含有非弹性纤维而构成的可伸长的无纺布接合而成的伸缩片”。例如,能够对外层片12采用该伸缩片,对内层片13采用非伸缩片。
如图2所示,外装体11比吸收体23(吸收性主体2)的面积大,具有从吸收体23的周缘向外侧延伸出的延伸部。该外装体11的从吸收体23的周缘伸出的延伸部中的、位于比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E和其虚拟延长线靠纵向X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是作为在尿布1被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腰周的部位的腰部翼部D1。即腰部翼部D1是腰身部D中的在横向Y全长中没有配置吸收体23的区域。
腰身部D(腰部翼部D1、裆侧腰身部D2)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具体而言,在腰身部D的构成外装体11的外层片12与内层片13之间,包含配置为能够在横向Y上伸缩的多个弹性部件(腰身弹性部件)14,利用该弹性部件14的弹性伸缩性,腰身部D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多个弹性部件14在腰身部D在横向Y上延伸,在纵向X上间隔性配置。腰身部D通过使弹性部件14以在横向Y伸长的状态固定在两个片12、13之间,然后使该弹性部件14从伸长状态释放而制成。在尿布1被穿戴的状态下,通过弹性部件14的收缩而在腰身部D的表面,能够形成在与弹性部件14交叉的方向(纵向X)上延伸的多个褶(褶皱)。另外,腰身部D中的俯视时与吸收体23(吸收性主体2)重叠的部分,通过将弹性部件14切断等而以不体现弹性部件14的弹性伸缩性的方式实施了处理,因而该部分在横向Y上不具有伸缩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各自的开口缘部的腿部缘部LS形成有腿部褶皱。所述腿部褶皱含有外装体11,和固定于外装体11的、具有沿腿部缘部LS延伸的部分的腿部褶皱形成用弹性部件15。所述腿部褶皱通过将弹性部件15以伸长状态固定在构成外装体11的外层片12与内层片13之间,然后将弹性部件15从伸长状态释放而制成。在尿布1被穿戴的状态下,通过弹性部件15的收缩,在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缘部的整周形成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所述腿部褶皱。
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至少背侧部C的腰身部D的外装体11具有折回部16,该折回部16通过该外装体11中的位于比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E靠纵向X的外侧的部分在用符号11F表示的弯折位置向内层片13侧(外装体11的肌肤相对面侧)折回而形成。该外装体11的弯折位置11F位于背侧部C的腰身部D的纵向X的最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折回部16包覆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端部的肌肤相对面,折回部16的前端部通过粘接剂、熔接等接合方式与形成该肌肤相对面的部件具体而言正面片21接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回部16至少其纵向X的前端部不含有外层片12而含有内层片13地构成,在该内层片13的非肌肤相对面配置有后文所述的亲水性片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不仅背侧部C,腹侧部A的腰身部D也具有外装体11向内层片13侧折回而形成的折回部16。腹侧部A的腰身部D以与背侧部C的腰身部D同样的方式构成,在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对于腹侧部A的腰身部D,可以适用对背侧部C的腰身部D的说明。
如图4所示,背侧部C的腰身部D的外装体11具有下述第1区域D3、第2区域D4、第3区域D5。
·第1区域D3:包含用于形成折回部16的外装体11的弯折位置11F,位于腰身部D的纵向X的最外侧,并且位于比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E靠纵向X的外侧即腰部翼部D1的位置的区域。
·第2区域D4:位于比第1区域D3靠纵向X的内侧(靠裆部B)且比外装体11的弯折位置11F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近的一侧的位置的区域。
·第3区域D5:位于比第1区域D3靠纵向X的内侧(靠裆部B)且比外装体11的弯折位置11F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远的一侧的位置的区域。
第1区域D3包括包含外层片12、内层片13和亲水性片4从纵向X的外侧向内侧(从弯折位置11F向裆部B)按该顺序层叠的部分(以下,也称为“纵向层叠部”)的第1层叠结构5,构成该第1层叠结构5的多个片12、13、4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1层叠结构5的表面的熔接部17相互接合。
第2区域D4包括在构成折回部16的内层片13的非肌肤相对面配置有亲水性片4的第2层叠结构6,构成该第2层叠结构6的多个片13、4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2层叠结构6的表面的熔接部17相互接合。
与第2层叠结构6相比,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较多(即熔接部密度高)。
另外,在图4中,放大示出了第1层叠结构5至第3层叠结构7各自的表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包含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两者,与此不同,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包含内层片13但不含外层片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区域D5包括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层叠而成的第3层叠结构7,构成该第3层叠结构7的多个片12、13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3层叠结构7的表面的熔接部17相互接合。
第1区域D3和第2区域D4均包含亲水性片4,与此不同,第3区域D5不含亲水性片4。
对所述各区域D1~D3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D3仅存在于腰部翼部D1,第2区域D4和第3区域D5分别跨腰部翼部D1和裆侧腰身部D2而存在。
但是,在本发明中,第2区域D4和第3区域D5也可以分别仅存在于裆侧腰身部D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区域D4的纵向X的外侧端(与第1区域D3的边界侧的纵向端)和第3区域D5的纵向X的外侧端(与第1区域D3的边界侧的纵向端)在纵向X一致,第2区域D4的整个区域与第3区域D5在俯视时重叠。
但是,在本发明中,两者无需在纵向X上位于相同位置,可以仅第2区域D4的一部分与第3区域D5在俯视时重叠,或者也可以两个区域D4、D5彼此在俯视时不重叠。
图5示出了第1区域D3中的第1层叠结构5的沿纵向X的截面。如前文所述,第1层叠结构5包含多个片在纵向X(图4的上下方向)上层叠的所述纵向层叠部,该纵向层叠部的厚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1层叠结构5不仅包含所述纵向层叠部,还包含多个片在与纵向X交叉的方向具体而言是与纵向X正交的厚度方向Z(图4的左右方向)上层叠的部分(以下,也称为“厚度方向层叠部”)。此处所说的“厚度方向Z”是与吸收体23(尿布1)的厚度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厚度方向层叠部夹着所述纵向层叠部位于厚度方向Z的两侧,即分别位于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侧和非肌肤相对面侧。
但是,在本发明中,第1层叠结构5(第1区域D3)只要至少具有所述纵向层叠部即可,也可以不具有所述厚度方向层叠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1层叠结构5由外层片12、内层片13和亲水性片4的三层结构构成,具有由外层片12构成的第1面5a,和位于该第1面5a的相反侧且由亲水性片4构成的第2面5b。第1层叠结构5的第1面5a形成第1区域D3的外表面,第1层叠结构5的第2面5b形成第1区域D3的内表面,即形成由折回部16和外装体11中的与该折回部16相对的部分界定的内部空间的内壁面。
在第1层叠结构5的两表面(第1面5a和第2面5b)分别散布有多个熔接部17。熔接部17通过从第1层叠结构5的第1面5a或第2面5b侧实施压缩加工而形成,从其形成方法来看能够说是“压缩部”。在图示的方式中,从第1面5a侧(外层片12侧)实施了压缩加工。在熔接部17中,存在构成该熔接部17的片失去本来所具有的纤维形态而膜化的情况。
熔接部17比其周边部(没有实施所述压缩加工的部分)的密度高。即第1层叠结构5具有由熔接部17构成的高密度部和由熔接部17的周边部(非熔接部)构成的低密度部,在第1面5a和第2面5b分别产生密度差。
用于形成熔接部17的所述压缩加工能够通过伴随第1层叠结构5的构成纤维即外层片12、内层片13和亲水性片4的各构成纤维(例如热塑性纤维)的溶融的方法而进行,作为这样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伴随热的压纹加工、超声波压纹等公知的压纹加工。
在第1层叠结构5的第1面5a(实施了所述压缩加工的面)形成有由位于熔接部17(以熔接部17作为底部)的多个凹部50和位于各该凹部50(熔接部17)的周边部的凸部51构成的凹凸结构。
图6示出了第2区域D4中的第2层叠结构6的沿厚度方向Z的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层叠结构6由内层片13(折回部16)和亲水性片4的双层结构构成,具有由内层片13构成的第1面6a,和位于该第1面6a的相反侧的、由亲水性片4构成的第2面6b。第2层叠结构6的第1面6a形成第2区域D4的外表面(肌肤相对面),第2层叠结构6的第2面6b形成第2区域D4的内表面(非肌肤相对面)。
在第2层叠结构6的两表面(第1面6a和第2面6b)分别散布有多个熔接部17。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17基本上与前文所述的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部17相同,在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可适用上述对熔接部17的说明。关于第3层叠结构7的熔接部17也同样。
第2层叠结构6具有由熔接部17构成的高密度部和由熔接部17的周边部(非熔接部)构成的低密度部,在第1面6a和第2面6b分别产生密度差。
在第2层叠结构6的第1面6a(实施了所述压缩加工的面)形成有由位于熔接部17(以熔接部17作为底部)的多个凹部60和位于各该凹部60(熔接部17)的周边部的凸部61构成的凹凸结构。
构成第2层叠结构6的内层片13和亲水性片4分别是从第1区域D3的第1层叠结构5延伸出的片,第1层叠结构5和第2层叠结构6连续存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第2层叠结构6不含外层片12。即,外装体11的折回部16的前端部侧(弯折位置11F侧的相反侧)不含外层片12而仅由内层片13形成,第2层叠结构6包含该折回部16中的仅由内层片13构成的部分。
但是,在本发明中,在第2层叠结构6中,可以采用在内层片13的肌肤相对面(与亲水性片4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配置有外层片12的形态。
构成第3层叠结构7的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分别是从第1区域D3的第1层叠结构5延伸出的片,第1层叠结构5和第3层叠结构7连续存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第3层叠结构7不含亲水性片4,包含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
第3层叠结构7除了构成其的片的组合不同这点以外,以基本上与双层结构的第2层叠结构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3层叠结构7由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的双层结构构成,具有由外层片12构成的第1面7a,和位于该第1面7a的相反侧的、由内层片13构成的第2面7b。第3层叠结构7的第1面7a形成第3区域D5的外表面(非肌肤相对面),第3层叠结构7的第2面7b形成第3区域D5的内表面(肌肤相对面)。第3层叠结构7具有由熔接部17构成的高密度部和由熔接部17的周边部(非熔接部)构成的低密度部,在该第3层叠结构7的两表面(第1面和第2面)分别产生密度差。此外,在第3层叠结构7的第1面(实施了所述压缩加工的面)形成有由位于熔接部17(以熔接部17作为底部)的多个凹部和由位于各该凹部(熔接部17)的周边部的凸部构成的凹凸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放大所示,第1区域D3至第3区域D5的熔接部17的图案(俯视时形状和配置)是在俯视时均为圆形形状(点状)的多个熔接部17以散布状配置的图案,但本发明中熔接部17的图案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选择任意的图案。例如,能够采用椭圆形状、四边形状、菱形形状、十字状等来代替图4所示的点状的熔接部。此外,例如能够采用多个俯视线状(直线状或曲线状)的熔接部17以彼此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格子状图案。
亲水性片4接合于外装体11中的位于比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E靠纵向X的外侧的部分的内表面(内层片13侧的面)。亲水性片4典型而言在俯视时呈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例如长方形形状),使其长边方向与横向Y一致,至少在背侧部C的腰身部D,在横向Y的全长(一对侧封部S、S之间)连续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亲水性片4配置在腰部翼部D1和裆侧腰身部D2。
亲水性片4如文字所述是亲水性的,作为吸收尿布1的穿戴者的汗的吸汗片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外层片12和内层片13既可以分别为亲水性也可以为疏水性。
在本发明中,判断片是亲水性的还是疏水性的能够基于通过下述方法测量的该片的构成纤维的接触角来判断。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接触角”在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指通过下述方法测量的接触角。接触角越小,越能够将该片评价为亲水性高(疏水性低),接触角越大,越能够将该片评价为亲水性低(疏水性高)。在本发明中,如果接触角小于90度,则定义该片为亲水性,如果接触角为90度以上则定义该片为疏水性。
<接触角的测量方法>
从测量对象的片取出纤维,测量水相对于该纤维的接触角。取出纤维时使用剪刀和镊子,此外,测量对象的片中的纤维的取出部位为该片的两面(两表层部)和由它们夹着的部分(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作为测量装置,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计MCA-J。接触角的测量使用脱离子水。将从喷墨方式水滴排出部(CLUSTER TECHNOLOGY社生产,排出部孔径为25μm的脉冲喷注器CTC-25)排出的液量设定为15皮升,在纤维的正上方滴下水滴。在与水平设置的照相机连接的高速录像装置录制滴下的状态。从在之后进行图象解析的观点出发,希望录像装置是组装有高速俘获装置的个人计算机。在本测量中,图像以每17msec录像。在录制到的影像中,将水滴在纤维上滴落的最初的图像以附属软件FAMAS(软件的版本为2.6.2,测量方法为液滴法,解析方法为θ/2法,图象处理算法为无反射,图象处理图象模式为帧,阈值水平为200,不进行曲率修正。)进行图像解析,算出水滴与空气接触的面和纤维所成的角,作为接触角。将从测量对象的片取出的纤维裁断成纤维长1mm,将该纤维载置于接触角计的样品台上,维持水平。对一根纤维测量不同的2处的接触角。以到小数点以下1位的方式计算N=5根的接触角,将合计10处的测量值平均而得的值(小数点以下第2位四舍五入)定义为该纤维与水的接触角。测量环境设为室温22±2℃,湿度65±2%RH。该接触角的值越小,则意味着亲水性越高。
另外,在一次性尿布中,在测量对象的片与其他部件通过粘接剂、熔接等接合的情况下,在不对纤维的接触角造成影响的范围内,将其接合部分在通过吹送冷喷射的冷风等方法除去粘接力后取出。从一次性尿布取出该测量对象的方法也能够用于其他测量。
腰身部D的腰部翼部D1(腰部端部)是尿布1的穿戴者的汗比较易于积存的部位,尤其是背侧部C的腰部翼部D1,因为尿布1的穿戴者采取仰卧的姿态的时间较长,而汗非常易于积存,是担心会出现汗导致的肌肤问题的部位。另一方面,腰身部D是能够与尿布1的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部位,此外,因为存在吸收保持尿等排泄物的吸收体23,所以要求手感(肌肤触感)良好、防漏性优异且不使排泄物向尿布1的外部漏出。
对此,在本发明中,考虑到汗的积存容易度、与尿、便等汗以外的排泄物(在裆部B排泄的排泄物)的接触频率、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频率等,通过将形成腰身部D的外表面的外装体11划分为第1区域D3至第3区域D5、适当构成各区域D3~D5而实现手感、防漏性和吸汗性的提高。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中,着眼于配置在多个片的层叠结构的表面的、将该多个片彼此接合的“熔接部”,基于该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越多(熔接部密度越高),则该层叠结构的吸汗速度(存在于该层叠结构的表面的汗的引入速度)越快的见解,设计了外装体11的第1区域D3至第3区域D5的层叠结构5~7。
即在尿布1中,为了提高在腰身部D位于汗最容易积存的部位的外装体11的第1区域D3的吸汗速度,关于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熔接部密度),使“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的大小关系成立。通过这样的大小关系成立,被第2区域D4吸收的汗易于因毛细管力而向第1区域D3转移,由此,以第1区域D3和第2区域D4为中心,通气性提高,其结果是能够使汗移动到作为尿布1中汗最容易蒸发的部位的、腰身部D的腰部翼部D1(腰部端部),因此以腰部翼部D1为中心,腰身部D整体的吸汗性能提高。以与第1层叠结构5相比熔接部密度低的程度相对应地,第2层叠结构6的通气性优异,因此,第2层叠结构6的速干性优异,吸收的汗能够较迅速地干燥,第1层叠结构5吸收的汗可以在第2层叠结构6的吸汗容量尚有余量时向第2层叠结构6转移,因此由于第2层叠结构6的速干性优异,能够提高腰身部D整体的吸汗性。
此外,关于所述熔接部密度的“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的大小关系成立所产生的效果不只是吸汗性能提高。
即,因为外装体11的第2区域D4是会与尿布1的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部位,所以第2层叠结构6的表面(肌肤相对面)优选手感优异且肌肤触感良好,但通过所述大小关系成立,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密度比更靠腰部开口部WH的第1区域D3的第1层叠结构5低,由此第2区域D4变得比第1区域D3柔软,因而对于穿戴者来说触感可以变得良好。此外,由于第2区域D4配置在距吸收体23较近的位置,所以优选避免来自吸收性芯24吸收、保持的排泄物的水分的吸引。关于此点,除了在尿布1中所述大小关系成立之外,第1区域D3位于比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E靠纵向X的外侧的位置,构成第1区域D3的第1层叠结构5不与吸收体23重叠,因此通过这些结构的协同效果,含水分的排泄物不易从吸收体23到达第1层叠结构5,不易发生排泄物从腰部端部的泄漏。
像这样,尿布1的手感良好,不易发生排泄物的泄漏,而且腰部端部(腰部翼部D1)的吸汗性优异。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背侧部C的腰身部D采用了上述特征性结构,腹侧部A的腰身部D也采用了上述特征性结构,因此与现有品相比,腰身部D的手感、防漏性和吸汗性大幅提高。
作为所述“熔接部密度”(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的指标,能够使用存在于该区域的熔接部17的总面积相对于该区域(第1区域D3、第2区域D4)的面积的比率(以下,也称为“熔接部面积率”)。熔接部面积率越大,则能够评价为该区域的熔接部密度越大。在本说明书中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熔接部密度”能够替换为“熔接部面积率”。
就更可靠地起到涉及所述熔接部密度的“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的大小关系成立所产生的效果的观点而言,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部面积率与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面积率的差,在从前者减去后者时,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该差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在从前者减去后者时,优选为22%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此外,就吸收性能和柔软性的平衡的观点而言,第1区域D3和第2区域D4各自的熔接部面积率优选以如下方式设定。
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部面积率以与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面积率相比其数值较大为前提,优选为9%以上,更优选为11%以上,而且优选为28%以下,更优选为26%以下。
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面积率以与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部面积率相比其数值小为前提,优选为6%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而且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3%以下。
就更可靠地起到关于所述熔接部密度的“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的大小关系成立所产生的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外层片12为亲水性,内层片13为疏水性。即优选外层片12的接触角小于90度,内层片13的接触角为90度以上。
根据该优选的方式,能够期待在尿布1的穿戴者的汗特别容易积存的腰身部D的腰部翼部D1(腰部端部),位于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近的位置的第1区域D3的亲水性的外层片12吸收汗,其吸收到的汗向亲水性片4转移这样的理想的吸汗系统发挥作用,尿布1的吸汗性能进一步提高。此外,根据尿布1的穿戴者的姿态,有时在穿戴者的肌肤和面朝肌肤的第2区域D4之间会产生间隙,此时担心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吸汗性能的下降。在附着于穿戴者的肌肤的汗的液滴为刚开始出汗时可以看到的那样的较小的情况下,也有同样的担心。但是,通过外层片12为亲水性、内层片13为疏水性,外层片12的吸汗功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能够消除这样的担心。
此外,就上文所述的使汗等水性液体从外层片12向亲水性片4的转移更顺畅的观点而言,优选亲水性片4的亲水度比外层片12高。即,优选“亲水性片4的接触角<外层片12的接触角”的大小关系成立。
亲水性片4的接触角以比外层片12的接触角小为前提,优选为50度以上,更优选为55度以上,而且优选为84度以下,更优选为79度以下。
外层片12的接触角以比亲水性片4大为前提,优选为70度以上,更优选为75度以上,而且优选为89度以下,更优选为85度以下。
外层片12的接触角与亲水性片4的接触角的差,在从前者减去后者时,优选为5度以上,更优选为10度以上。
关于外层片12的接触角与亲水性片4的接触角的差的上限,虽无特别限制,但在从前者减去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为39度以下,更优选为34度以下。
优选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吸汗容量比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大。通过关于熔接部密度“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大小关系成立,并且关于吸汗容量同样的大小关系也成立,以腰部翼部D1为中心地腰身部D整体的吸汗性能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吸汗容量通过下述方法测量。
<吸汗容量的测量方法>
从一次性尿布的测量对象区域(例如第1区域D3)以包含该部分的厚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切取纵向长度50mm、横向长度50mm的俯视四边形形状的部分作为样品,测量其重量。向培养皿注入离子交换水,将样品浸渍在该离子交换水中5分钟。在使样品浸渍在离子交换水中时,在使样品的肌肤相对面与离子交换水相对的状态下,使样品接近离子交换水并使其保持该状态浸渍。在浸渍5分钟后,用小镊子将样品从离子交换水取出,使样品自然干燥直至被样品吸收的离子交换水不再因自重而滴落。干燥后,测量样品的重量,从该测量值减去浸渍于离子交换水前的样品的重量,从而算出吸收容量(单位:mg)。
对1个测量对象区域实施5次以上的步骤,将该5次的吸收容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对象区域的吸汗容量。
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吸汗容量以比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吸汗容量大为前提,优选为23mg以上,更优选为30mg以上,而且优选为75mg以下,更优选为68mg以下。
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吸汗容量以比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吸汗容量小为前提,优选为15mg以上,更优选为20mg以上,而且优选为50mg以下,更优选为45mg以下。
在想要提高第1区域D3、第2区域D4的吸汗容量时,具有亲水性片4等有助于吸汗容量提高的亲水性部件的厚度变大的倾向,伴随该倾向导致柔软性下降。考虑到这样的权衡关系,就兼顾吸汗容量和柔软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两区域D3、D4的吸汗容量分别处于上述范围。
作为关于吸汗容量,“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的大小关系可成立的结构的一例,能够示例如下的结构A。
结构A:外层片12为亲水性(接触角小于90度),且第1层叠结构5(第1区域D3)包含外层片12和亲水性片4,第2层叠结构6(第2区域D4)包含亲水性片4但不含外层片12。
在所述结构A中,第1层叠结构5具有均为亲水性的片12、4重叠而成的亲水性的双层结构,而第2层叠结构6不含亲水性的外层片12,因此不具有这样的亲水性的双层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的不同,关于吸汗容量,“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的大小关系得以成立。
如前文所述,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1层叠结构5和第2层叠结构6各自的表面,具体而言在形成第1区域D3的外表面的第1层叠结构5的第1面5a和形成第2区域D4的外表面(肌肤相对面)的第2层叠结构6的第1面6a,形成有位于熔接部17的凹部50、60和位于该凹部50、60的周边部的凸部51、61的凹凸结构,就进一步提高第1区域D3的吸汗速度的观点而言,优选第1层叠结构5的凸部51与凹部50的凹凸高低差T5(参照图5)比第2层叠结构6的凸部61与凹部60的凹凸高低差T6(参照图6)小。
根据本发明人们的见解,多个片的层叠结构的表面的凹凸差越少、平滑度越高,则该层叠结构的吸汗速度(存在于该层叠结构的表面的汗的引入速度)越快,吸汗性得以提高。由此,为了提高第1区域D3的吸汗速度,优选上述大小关系“第1层叠结构5的凹凸高低差T5<第2层叠结构6的凹凸高低差T6”成立。换句话说,优选与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相比,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会与肌肤接触的面的平滑度较高。凹凸高低差T5、T6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测量。
<凹凸高低差的测量方法>
从一次性尿布的测量对象区域(例如第1层叠结构5),以包含该部分的厚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切取纵向长度10mm、横向长度50mm的俯视四边形形状的部分作为样品。将样品在厚度方向上切断。此时,使其切断面通过样品的表面的凹凸结构的凸部(例如凸部51)的顶部。用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切断面,测量样品的具有凹凸结构的面中的凸部的顶部与邻接于该凸部的凹部的底部的沿样品的厚度方向的间隔距离,将该测量值作为凹凸高低差。对1个测量对象区域测量任意10处的凹凸高低差,将这些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对象区域的凹凸高低差。
就第1层叠结构5和第2层叠结构6的吸收性能和柔软性的平衡的观点而言,优选凹凸高低差T5、T6分别处于下述范围。
第1层叠结构5(第1区域D3)的凹凸高低差T5(参照图5)以比第2层叠结构6(第2区域D4)的凹凸高低差T6(参照图6)小为前提,优选为70μm以上,更优选为90μm以上,而且优选为190μm以下,更优选为170μm以下。
第2层叠结构6(第2区域D4)的凹凸高低差T6以比第1层叠结构5(第1区域D3)的凹凸高低差T5大为前提,优选为8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而且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80μ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第3区域D5在第3层叠结构7的第1面(实施了所述压缩加工的面)形成有由位于熔接部17(以熔接部17作为底部)的多个凹部,和位于各该凹部(熔接部17)的周边部的凸部构成的凹凸结构,但就确保柔软性和防止吸收的汗等液体向外部渗出的平衡的观点而言,第3层叠结构7(第3区域D5)的凹凸高低差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120μm以上,而且优选为22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
所述各层叠结构5、6、7(各区域D3、D4、D5)的凹凸高低差能够通过调整为了形成熔接部17而对层叠结构5、6、7实施的压缩加工的压力来调节。通常,通过提高压缩加工时对压缩对象(层叠结构5、6、7)的压力,如与熔接部17对应形成的凹部50、60那样,构成凹凸结构的凹部的深度变深,而且,随之位于该凹部的周边部的凸部51、61那样的凸部的高度(表观厚度)变高,因此通过调节该压力,能够调节该凸部与该凹部的凹凸高低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像图4所示那样,第3区域D5中构成第3层叠结构7的多个片12、13彼此在分散存在于第3层叠结构7的表面的熔接部17相互接合,优选第3层叠结构7的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与第2区域D4的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相同,或者比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少。即关于熔接部密度,优选“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第3层叠结构7”的大小关系成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熔接部密度,“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第3层叠结构7”的大小关系成立。
第3区域D5(第3层叠结构7)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最外层),所以要求肌肤触感良好,此外,要求被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吸收的汗、尿、便等排泄物向第3区域D5转移,进而不会向尿布1的外部渗出,通过关于熔接部密度“第2层叠结构6≥第3层叠结构7”的大小关系成立,关于亲水度“第2层叠结构6>第3层叠结构7”的大小关系也容易成立,从而这样的要求性能容易得到满足。
就更可靠地起到关于所述熔接部密度的“第2层叠结构6≥第3层叠结构7”的大小关系成立所产生的效果的观点而言,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熔接部面积率与第3区域D5(第3层叠结构7)的熔接部面积率的差在从前者减去后者时,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该差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在从前者减去后者时,优选为22%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此外,就柔软性和防止液体向尿布1的外部渗出的平衡的观点而言,第3区域D5(第3层叠结构7)的熔接部面积率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而且优选为22%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优选在内层片13与重叠于该内层片13的亲水性片4之间不存在粘接剂。即,在腰身部D的外装体11中,优选在内层片13和亲水性片4重叠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区域D3和第2区域D4),内层片13和亲水性片4无粘接剂地经由熔接部17接合。因为配置在片之间的粘接剂可能成为可阻碍片之间的汗、尿、便等排泄物的转移的原因。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在内层片13与重叠于该内层片13的外层片12之间不存在粘接剂。即,在腰身部D的外装体11中,优选在内层片13和外层片12重叠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区域D3和第3区域D5),内层片13和外层片12无粘接剂地经由熔接部17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内层片13从第2层叠结构6的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侧的相反侧的纵向端(纵向X的内侧端),向纵向X的外侧延伸出去。图4中附图标记13E表示该内层片13中的从第2层叠结构6的纵向X的内侧端起的延伸部。即内层片13具有延伸部13E,其与该内层片13一起从构成第2层叠结构6的亲水性片4的纵向X的内侧端向纵向X的外侧延伸出。内层片13是疏水性的,通过采用该结构,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亲水性片4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由疏水性的内层片13覆盖,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裆部B排泄的尿、便等排泄物(汗以外的排泄物)被第2区域D4的亲水性片4吸收的不良情况,能够实现防漏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吸收体23含有以吸水性材料为主体的吸收性芯24,但如图4所示,使得吸收性芯24和第2层叠结构D4的亲水性片4在俯视(沿厚度方向Z投影)时不重叠。在吸收性芯24和第2层叠结构D4的亲水性片4在俯视时重叠时,担心由吸收性芯24吸收保持的尿、便等排泄物被该亲水性片4吸取,从而诱发排泄物的泄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该担心得以消除。
第1区域D3至第3区域D5的纵向X的长度无特别限制,但就更可靠地起到上述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以如下方式设定。
在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纵向X的长度相对于腰身部D的纵向X的长度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而且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
在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纵向X的长度相对于腰身部D的纵向X的长度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而且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
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纵向X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5mm以下。
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的纵向X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优选为90mm以下,更优选为8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吸收体23包含覆盖吸收性芯24的外表面的包芯片25,且在比吸收性芯24的纵向端24E靠纵向X的外侧的位置,具有不存在吸收性芯24而存在包芯片25的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和第2层叠结构6在俯视时重叠。
像这样,通过吸收体23的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和第2层叠结构6(第2区域D4)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尿、便等的汗以外的排泄物到达第2层叠结构6的情况得到抑制,并且第2层叠结构6吸收的汗等水分首先在该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中暂时被保持在形成于厚度方向上相对的包芯片25、25之间的空间,然后从该空间转移到第3层叠结构7(第3区域D5),进而向尿布1的外部转移,因此尤其是在夏天那样的尿布1的穿戴者大量出汗的时期,汗也不易在亲水性片4残留。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和第2层叠结构6(第2区域D4)是它们的一部分(纵向X的端部)彼此重叠,吸收性芯24的纵向端24E和第2层叠结构6在纵向X上隔开间隔。通过采用该结构,例如在尿布1被长时间穿戴时,即使被吸收性芯24吸收的来自汗等体液的水分通过包芯片25转移到第2区域D4侧,由于第1层叠结构5(第1区域D3)和包芯片25在纵向X上隔有间隔,也不易损害第2区域D4的通气性,能够高效地将汗等水分向尿布1的外部排出。
另外,有时在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存在些许量的从吸收性芯24脱落的吸水性聚合物。此时,被第2区域D4(第2层叠结构6)吸收的汗等水分可能向存在于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转移,因此构成第2层叠结构6的亲水性片4与不存在该吸水性聚合物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干燥,于是易于随时得到清爽的感觉(干爽感)。
存在于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为0.5g/m2以上且3g/m2以下时,会更进一步避免尿、便等汗以外的排泄物向该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转移的不良情况,并且使汗优先向该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转移,因此优选。
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量相对于吸收性芯24所含有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也可以与第2区域D4完全不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内层片13是疏水性的,以疏水性纤维为主体构成。此处所说的“为主体”的意思是疏水性纤维占该片的所有构成纤维的含有率至少为50质量%以上。内层片13中的疏水性纤维的含有率可以为100质量%,可以是内层片13的所有构成纤维全部为疏水性纤维。
作为疏水性纤维,优选使用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热熔接纤维),作为其原材料(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所述疏水性纤维可以是由1种合成树脂或混合2种以上的合成树脂而成的共混聚合物构成的单一纤维,或者也可以是复合纤维。此处所说的复合纤维是将成分不同的2种以上的合成树脂在喷丝头复合,同时进行纺丝而得到的合成纤维(热塑性纤维),以多个成分在各个纤维的长度方向连续的结构,在单纤维内相互结合。复合纤维的形态有芯鞘型、并列型等,没有特别限制。
亲水性片4即吸汗片以亲水性纤维为主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外层片12也是亲水性的,以亲水性纤维为主体构成。此处所说的“为主体”的意思与对疏水性纤维作出的说明相同。两个片4、12中的亲水性纤维的含有率可以为100质量%,可以是两个片4、12的所有构成纤维全部为疏水性纤维。
作为亲水性纤维,能够使用亲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热熔接纤维),例如可以是聚丙烯腈纤维等本就为亲水性的热塑性纤维,或者可以是对能够作为所述疏水性纤维使用的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可以单独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后者的“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纤维”,例如能够列举掺入了亲水化剂的热塑性纤维、在表面附着了亲水化剂的热塑性纤维、实施了等离子体处理的热塑性纤维等。亲水化剂只要是用于卫生用品用途的通常的亲水化剂就没有特别限制。
作为亲水性片4和外层片12,分别以接触角小于90度为前提,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本技术领域中能够作为吸汗片使用的材料。作为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吸汗片,例如能够示例日本特开2017-213360号公报所述的片。
外层片12的克重优选为8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30g/m2以下,更优选为28g/m2以下。
内层片13的克重优选为8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25g/m2以下,更优选为23g/m2以下。
亲水性片4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12g/m2以上,而且优选为25g/m2以下,更优选为23g/m2以下。
具有上述第1区域D3至第3区域D5的腰身部D的外装体11基本能够利用现有公知的制造技术依照通常方法来制造,如上文所述,只要关于熔接部密度(熔接部面积率),使“第1层叠结构5(第1区域D3)>第2层叠结构6(第2区域D4)”,进而使“第1层叠结构5(第1区域D3)>第2层叠结构6(第2区域D4)≥第3层叠结构7(第3区域D5)”的大小关系成立即可。
例如,在腰身部D的外装体11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列举使用于形成熔接部17的压纹加工等熔接处理的次数在各区域D1至D3中不同的方法。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列举使用于形成腰身部D的外装体11中熔接部密度最高的第1区域D3(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处理的次数比其他区域D2、D3的次数多的方法。
以下,基于图7对腰身部D的外装体1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7所示的外装体11的制造方法具有:
第1工序:通过在一个方向(加工方向MD)上输送中的内层片13的一个面的一部分配置亲水性片4,对两个片13、4的重叠部实施第1熔接处理,而形成第2层叠结构6(该内层片13和该亲水性片4的一体化物),得到该内层片13和该第2层叠结构6在加工方向MD上连续存在的第1中间片65的工序;
第2工序:通过在所述第1中间片65中的所述内层片13的另一个面(所述亲水性片4的配置面侧的相反侧的面),以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6(所述亲水性片4)的加工方向MD的一端部(后端部)在俯视时重叠的方式配置外层片12,对该外层片12和该内层片13的重叠部实施第2熔接处理,而在该重叠部中的该第2层叠结构6的非配置部形成第3层叠结构7(该外层片12和该内层片13的一体化物),并且在该重叠部中的该第2层叠结构6的配置部形成第1层叠结构5(该外层片12、该内层片13和该亲水性片4的一体化物),得到该第3层叠结构7、该第1层叠结构5和该第2层叠结构6在加工方向MD上连续的第2中间片66的工序;和
第3工序:将所述第2中间片66,在所述第1层叠结构5的位置以使所述亲水性片4成为内侧的方式在所述一个方向(加工方向MD)上折回的工序。
在所述第1工序和第2工序中,通过经熔接处理使多个片彼此熔接,而形成在表面分散存在多个熔接部17的第1层叠结构5至第3层叠结构7。作为该熔接处理,能够利用上述压缩加工,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利用伴随热的压纹加工、超声波压纹等公知的压纹加工。在作为制造目标物的外装体11中,关于第1层叠结构5至第3层叠结构7彼此的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熔接部密度),至少需要“第1层叠结构5>第2层叠结构6”的大小关系成立,进一步优选“第2层叠结构6≥第3层叠结构7”的大小关系成立,正如上文所述。
第2中间片66除了没有折回(不具有折回部16)这点以外,实质上与作为制造目标物的外装体11相同。所述第3工序也可以在将第2中间片66配置在吸收性主体2的规定位置之后进行。
作为本制造方法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列举通过2种熔接处理(第1熔接处理、第2熔接处理)能够形成熔接部密度相互不同的3种熔接部17的图案这一点。即在本制造方法中采用的第1熔接处理和第2熔接处理中,关于通过该熔接处理形成的熔接部17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熔接部密度),“第1熔接处理>第2熔接处理”的大小关系成立,而通过在第2工序中对在第1工序中实施了第1熔接处理的部分的一部分,即第2层叠结构6(亲水性片4)的加工方向MD的一端部(后端部)实施第2熔接处理,使该一端部的熔接部密度比其他部位高,使该一端部成为熔接部密度最高的第1层叠结构5。即,通过本制造方法形成的第1层叠结构5的熔接部17是经第1工序(第1熔接处理)和第2工序(第2熔接处理)这两个工序而形成的。
根据本制造方法,能够在线地高效地制造具有上述特征性结构的外装体11。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而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所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是预先形成了腰部开口部和腿部开口部的短裤型,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不限于短裤型,例如也可以是没有预先形成腰部开口部和腿部开口部,在吸收体的非配置部(翼部)包括固接机构的展开型。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1具有遍及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的范围的沙漏状等连续的形状,但也可以采用外装体11包括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外装体、配置在穿戴者的裆部的裆部外装体、和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外装体,各外装体彼此在其纵向X的端部接合的结构来代替上述结构。所述各外装体的结构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也可以是外装体11虽具有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但不具有所述裆部外装体,吸收性主体2架设于两外装体并固定。作为外装体11的其他实施方式,能够列举所述腹侧外装体和所述背侧外装体分别具有与上述尿布1的外装体11相同的2个片的层叠结构(包含外层片12、内层片13和配置在两个片12、13之间的多个弹性部件14的结构),所述裆部外装体为由无纺布构成的单层结构。
上述仅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部分全部能够适当相互利用。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内容。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被划分为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在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腰身的腰身部,该一次性尿布中,
所述外装体包含:配置在距所述吸收体相对较远的位置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距该吸收体相对较近的位置的内层片,
至少所述背侧部的所述腰身部的所述外装体具有折回部,所述折回部通过该外装体中的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的部分向所述内层片侧折回而形成,而且被划分为:
第1区域,其包含用于形成所述折回部的所述外装体的弯折位置,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的位置;
第2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所述纵向的内侧且与所述弯折位置相比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近的一侧;和
第3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所述纵向的内侧且与所述弯折位置相比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远的一侧,
所述第1区域包括包含所述外层片、所述内层片和亲水性片从所述纵向的外侧至内侧依次层叠而成的部分的第1层叠结构,构成该第1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1层叠结构的表面的熔接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2区域包括在构成所述折回部的所述内层片的非肌肤相对面配置有所述亲水性片的第2层叠结构,构成该第2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2层叠结构的表面的熔接部相互接合,
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相比,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多。
<2>
如上述<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层叠结构(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为9~28%,优选为11~26%。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2层叠结构(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为6~25%,优选为8~23%。
<4>
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区域的吸汗容量比所述第2区域的吸汗容量大。
<5>
如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区域(第1层叠结构)的吸汗容量为23~75mg,优选为30~68mg。
<6>
如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2区域(第2层叠结构)的吸汗容量为15~50mg,优选为20~45mg。
<7>
如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第1层叠结构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各自的表面形成有位于所述熔接部的凹部和位于该凹部的周边部的凸部,
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相比,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高低差小。
<8>
如上述<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形成于该第1层叠结构的外表面,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形成于该第2层叠结构的外表面(肌肤相对面)。
<9>
如上述<7>或<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高低差为70~190μm,优选为90~170μm。
<10>
如上述<7>~<9>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高低差为80~200μm,优选为100~180μm。
<11>
如上述<1>~<10>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3区域包括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层叠而成的第3层叠结构,构成该第3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3层叠结构的表面的多个熔接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3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相同,或比该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少。
<12>
如上述<1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3层叠结构(所述第3区域)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为3~22%,优选为5~20%。
<13>
如上述<11>或<1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2层叠结构(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与所述第3层叠结构(所述第3区域)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的差在从前者减去后者时,为3%以上,优选为5%以上。
<14>
如上述<11>~<13>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第3层叠结构的表面形成有位于所述熔接部的凹部和位于该凹部的周边部的凸部,
所述第3层叠结构(所述第3区域)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高低差为100~220μm,优选为120~200μm。
<15>
如上述<11>~<14>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3层叠结构为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的双层结构。
<16>
如上述<1>~<15>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内层片与重叠于该内层片的所述亲水性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剂。
<17>
如上述<1>~<16>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内层片与重叠于该内层片的所述外层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剂。
<18>
如上述<1>~<17>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外层片是亲水性的,所述内层片是疏水性的。
<19>
如上述<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内层片从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第1区域侧的相反侧的纵向端向所述纵向的外侧延伸。
<20>
如上述<1>~<19>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亲水性片的亲水度比所述外层片的亲水度高。
<21>
如上述<1>~<20>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体包含以吸水性材料为主体的吸收性芯,该吸收性芯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亲水性片在俯视时不重叠。
<22>
如上述<2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体包含覆盖所述吸收性芯的外表面的包芯片,且在比该吸收性芯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具有不存在该吸收性芯而存在该包芯片的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在俯视时重叠。
<23>
如上述<2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中,其一部分彼此重叠,所述吸收性芯的纵向端和该第2层叠结构在所述纵向上隔开间隔。
<24>
如上述<22>或<2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存在0.5g/m2以上且3g/m2以下的吸水性聚合物。
<25>
如上述<22>~<24>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量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中含有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为1质量%以下,优选为0.5质量%以下。
<26>
如上述<1>~<25>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层叠结构为所述外层片、所述内层片和所述亲水性片的三层结构。
<27>
如上述<1>~<26>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2层叠结构为所述内层片和所述亲水性片的双层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手感良好,不易发生排泄物的泄漏且腰部端部的吸汗性优异的一次性尿布。

Claims (27)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被划分为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在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腰身的腰身部,该一次性尿布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包含:配置在距所述吸收体相对较远的位置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距该吸收体相对较近的位置的内层片,
至少所述背侧部的所述腰身部的所述外装体具有折回部,所述折回部通过该外装体中的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的部分向所述内层片侧折回而形成,而且被划分为:
第1区域,其包含用于形成所述折回部的所述外装体的弯折位置,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的位置;
第2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所述纵向的内侧且与所述弯折位置相比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近的一侧;和
第3区域,其位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所述纵向的内侧且与所述弯折位置相比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远的一侧,
所述第1区域包括包含所述外层片、所述内层片和亲水性片从所述纵向的外侧至内侧依次层叠而成的部分的第1层叠结构,构成该第1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1层叠结构的表面的熔接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2区域包括在构成所述折回部的所述内层片的非肌肤相对面配置有所述亲水性片的第2层叠结构,构成该第2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2层叠结构的表面的熔接部相互接合,
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相比,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为9~2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为6~25%。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的吸汗容量比所述第2区域的吸汗容量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的吸汗容量为23~75mg。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的吸汗容量为15~50mg。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层叠结构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各自的表面形成有位于所述熔接部的凹部和位于该凹部的周边部的凸部,
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相比,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高低差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形成于该第1层叠结构的外表面,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形成于该第2层叠结构的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层叠结构的所述高低差为70~190μm。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高低差为80~200μm。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包括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层叠而成的第3层叠结构,构成该第3层叠结构的多个片彼此在分散存在于该第3层叠结构的表面的多个熔接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3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与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相同,或比该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为3~22%。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与所述第3层叠结构的所述熔接部的面积率的差在从前者减去后者时为3%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层叠结构的表面形成有位于所述熔接部的凹部和位于该凹部的周边部的凸部,
所述第3层叠结构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高低差为100~220μm。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层叠结构为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的双层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层片与重叠于该内层片的所述亲水性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剂。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层片与重叠于该内层片的所述外层片之间不存在粘接剂。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片是亲水性的,所述内层片是疏水性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从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第1区域侧的相反侧的纵向端向所述纵向的外侧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亲水性片的亲水度比所述外层片的亲水度高。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含以吸水性材料为主体的吸收性芯,该吸收性芯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的所述亲水性片在俯视时不重叠。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含覆盖所述吸收性芯的外表面的包芯片,且在比该吸收性芯的纵向端靠所述纵向的外侧具有不存在该吸收性芯而存在该包芯片的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
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在俯视时重叠。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和所述第2层叠结构中,其一部分彼此重叠,所述吸收性芯的纵向端和该第2层叠结构在所述纵向上隔开间隔。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存在0.5g/m2以上且3g/m2以下的吸水性聚合物。
25.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非存在区域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量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中含有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质量为1质量%以下。
26.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层叠结构为所述外层片、所述内层片和所述亲水性片的三层结构。
27.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层叠结构为所述内层片和所述亲水性片的双层结构。
CN202180065293.XA 2020-09-24 2021-09-06 一次性尿布 Pending CN1163225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0021A JP7096870B2 (ja) 2020-09-24 2020-09-24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20-160021 2020-09-24
PCT/JP2021/032620 WO2022065008A1 (ja) 2020-09-24 2021-09-06 使い捨ておむ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2589A true CN116322589A (zh) 2023-06-23

Family

ID=8084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5293.XA Pending CN116322589A (zh) 2020-09-24 2021-09-06 一次性尿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96870B2 (zh)
CN (1) CN116322589A (zh)
WO (1) WO2022065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3595B1 (ja) 2023-08-04 2024-01-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57465A (ja) 2016-09-30 2018-04-12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10325678B (zh) 2017-03-15 2022-05-1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7158836B2 (ja) 2017-09-20 2022-10-2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017930B2 (ja) 2017-12-28 2022-02-09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6870B2 (ja) 2022-07-06
WO2022065008A1 (ja) 2022-03-31
JP2022053273A (ja)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0610B2 (en) Absorbent product
KR102313864B1 (ko) 흡수성 물품
KR102003079B1 (ko) 흡수성 물품
US20110137276A1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10072499B (zh) 吸收性物品
JP7096688B2 (ja) 吸収性物品
US10413455B2 (en) Disposable absorbent pants with containment system
JP5647833B2 (ja) 吸収性物品
KR20030011614A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JP681327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554041B2 (ja) 補助吸収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2007143696A (ja) 吸収性物品
CN116322589A (zh) 一次性尿布
JP715753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1183279A (ja) 吸収性物品
US11135102B2 (en) Absorbent article for securely absorbing body fluid
JP396982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536406B2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407028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865565B2 (ja) 前漏れ防止効果の高い吸収性物品
JP712641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12641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353024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219089928U (zh) 吸收性物品
TWI841785B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