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3407A -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3407A
CN111223407A CN202010073306.5A CN202010073306A CN111223407A CN 111223407 A CN111223407 A CN 111223407A CN 202010073306 A CN202010073306 A CN 202010073306A CN 111223407 A CN111223407 A CN 111223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panel
region
ligh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33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3407B (zh
Inventor
山崎舜平
柳泽悠一
中村太纪
杉泽希
池田寿雄
千田尚之
吉住健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33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3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3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3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3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3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enclosures rotatin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or with ball-joint coupling, e.g. PDA with display enclosure orientation changeable between portrait and landscape by rotation with respect to a coplanar body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15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with means for detec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age stored in the host and the images displayed on the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46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isplay composed of modules, e.g. video wa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e.g. curved displays
    • G09G3/03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e.g. curved displays for flexible display surfa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Composi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3Display panel composed of stacked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65Improved aperture ratio, e.g. by size reduction of the pixel circuit, e.g. for improving the pixel density or the maximum displayabl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42Handling or displaying different aspect ratios, or changing the aspect rati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57Improvement of perceived resolution by subpixel render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64Position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4Solving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80/00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9G2380/02Flexible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大型化的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该显示系统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检测装置以及补偿装置。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包括它们彼此重叠的第一区域。检测装置具有检测第一区域的尺寸的功能。补偿装置具有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变化补偿第一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80061300.3、申请日为2015年11月3日、名称为“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显示系统。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技术领域。本说明书等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物体、方法或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工序(process)、机器(machine)、产品(manufacture)或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具体而言,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技术领域的例子可以举出半导体装置、显示装置、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蓄电装置、存储装置、这些装置的驱动方法和这些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本说明书等中,显示系统是指包括显示装置的所有系统。显示系统除了显示装置之外,还可以包括晶体管等半导体装置、半导体装置、运算装置、存储装置和摄像装置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较大的显示装置。例如,在一般家庭中具有对角线为40英寸以上的显示面板的电视装置正在得到普及,以后将趋于进一步大型化。此外,可以举出数字标牌(Digital Signage)及公共信息显示器(PID:Public Information Display)等。大型数字标牌、PID等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尤其是用于广告等时更容易引人注意,从而可以提高广告效果。
期待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使其方式走向多样化。
作为显示装置的例子,典型地可以举出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有机电致发光(EL:Electro Luminescence)元件或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以电泳方式等进行显示的电子纸等。
例如,在有机EL元件的基本结构中,一对电极间夹有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通过对该元件施加电压,发光性有机化合物可以发光。具有上述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不需要液晶显示装置等所需要的背光源,因此可以实现薄型、轻量、高对比度且低功耗的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薄膜衬底上具备有机EL元件及用作开关元件的晶体管的柔性有源矩阵型发光装置。
[参考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1741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大型化的显示装置或显示系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不均匀得到抑制的显示装置或显示系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节省空间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收纳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显示装置、发光装置、照明装置、电子设备等。
这些目的的记载不妨碍其他目的的存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不需要实现上述所有目的。另外,可从说明书等的记载得知并抽取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
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检测装置以及补偿装置。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包括它们彼此重叠的第一区域。检测装置具有检测第一区域的尺寸的功能。补偿装置具有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变化补偿第一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功能。
上述补偿装置可以具有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变化补偿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功能。
上述第二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与第二显示区域邻接的第一透明部。
上述第一显示面板及第二显示面板可以具有柔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是检测装置包括光电转换元件的上述显示系统。光电转换元件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域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是第一显示面板包括辅助显示区域的上述显示系统,并且补偿装置可以具有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变化使部分辅助显示区域显示图像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适于大型化的显示装置或显示系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显示不均匀得到抑制的显示装置或显示系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适于节省空间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收纳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一种新颖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电子设备等。注意,这些效果的记载不妨碍其他效果的存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不需要实现所有上述效果。另外,可从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等的记载得知并抽取上述以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
图2A和图2B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
图3A和图3B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
图4A至图4D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应用实例;
图5A和图5B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应用实例;
图6A至图6D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的方框图;
图7A1、图7A2、图7B1、图7B2、图7C1和图7C2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8A1、图8A2、图8B1、图8B2、图8C1和图8C2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9A和图9B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0A至图10F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1A和图11B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2A至图12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3A和图13B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4A至图14D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5A至图15D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16A至图16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图;
图17A至图17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图;
图18A至图18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9A和图19B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图;
图20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21A至图21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2A和图22B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3A至图23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4A至图24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5A至图25D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6A至图26D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7A至图27C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8A至图28F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29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30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31A至图31F为示出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的例子的图;
图32A1至32I为示出电子设备的例子的图;
图33A和图33B为示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4为示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说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其方式及详细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仅局限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内容中。
注意,在下面说明的发明的结构中,在不同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上述部分的说明。此外,使用相同的阴影线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有时不特别附加附图标记。
注意,在本说明书所说明的各个附图中,有时为了容易理解,夸大表示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尺寸。
注意,在本说明书等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淆而附记的,并不限定数量。
晶体管是半导体元件的一种,可以进行电流或电压的放大、控制导通或非导通的开关工作等。本说明书中的晶体管包括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IGFET:Insulated GateField Effect Transistor)和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结构实例]
图1A和图1B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00的结构实例。显示装置200包括多个显示面板100、轴201、旋转机构202以及轴承203。
多个显示面板100都具有柔性。另外,邻接的显示面板100彼此部分重叠。
显示装置200可以在如下两个模式之间改变形状:一个模式是如图1A所示地多个显示面板100被卷在轴201上;另一个模式是如图1B所示地多个显示面板100从轴201被吊挂。图1B所示的显示装置200共包括十二个显示面板100(纵向三个、横向四个)。
当使用显示装置200时,选择由轴201吊挂多个显示面板100的模式,由此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当不使用显示装置200时,选择卷起多个显示面板100的模式而使其小型化。此外,通过调节多个显示面板100被拉出量,可以根据使用状态改变显示图像的尺寸。
作为能够在大屏幕上显示图像的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在白色屏幕上投影图像的投影仪等投影装置。当使用投影仪时,需要屏幕和投影机主机。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大图像,需要使投影装置主机与屏幕之间保持几米的距离(例如2m以上且5m以下),因此投影装置不适合在一般家庭或小房间中使用。另外,当投影仪周围的亮度较强时,由于屏幕所反射的光的影响,投影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另外,根据屏幕与投影仪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使投影图像失真。
而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00则能够单独地进行图像或视频的显示,因此适用于受空间约束的一般家庭等。此外,显示装置200没有图像失真的危险而且较少发生因周围亮度较强而导致的对比度下降,因此可以以高品质显示图像或视频。由于显示装置200不需要投影装置所需的灯泡等光源,因此可以降低功耗,而且没有发热的危险,也不需要更换光源。因此,可以以低运行成本获得具有高可靠性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00。
各显示面板10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0μm以上且5m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上且4m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且3mm以下,典型的为40μm以上且1mm以下。显示面板100的厚度越薄,越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00被卷起模式时的显示装置200的尺寸。但另一方面,当厚度过薄时,悬挂在轴201上的显示面板100易受到风等的影响,也有可能使其机械强度下降。为了防止显示面板100被风吹晃,将柔性保护片材等贴合到各显示面板100以使其各具有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适当的总厚度。
通过将显示面板100形成得极薄或者将柔性构件用于显示面板100等,可以使显示面板100的重量变得极小。例如,可以使每100cm2显示面积的显示面板100的重量为0.1g以上且50g以下,优选为0.1g以上且30g以下,更优选为0.1g以上且10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g以上且5g以下。
上述显示面板100的重量可以表示单个显示面板100自身(即,具有显示图像的最低功能的部分。例如,包括元件等的一对衬底)的重量。上述显示面板100的重量也可以包括用来确保显示面板100的强度的构件(如片材或框架等)以及与显示面板100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布线、连接器等的重量。通过使用这种轻量的显示面板100,可以使显示装置200的重量等于或低于上述投影装置的屏幕的重量。
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1。图像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区域101上。各显示面板100包括沿着显示区域101的轮廓的透明部110。
彼此重叠的邻接的两个显示面板100中的上侧的显示面板100(即,显示面一侧的显示面板100)的透明部110与下侧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重叠。
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两个邻接(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双方上)的显示面板100中上侧的显示面板100的透明部110与下侧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部分重叠。尽管在各列中离轴201最近的显示面板100位于最上方(离显示侧最近),但是叠层顺序不局限于图1B等所示的例子。
在两个显示面板100的重叠部分,透过在显示面一侧上的上侧的显示面板100的透明部110能够看到在与显示面相反一侧上的下侧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所显示的图像。由此,显示装置200可以将一个图像显示在多个显示面板100上。此外,由于邻接的显示面板100没有接缝,因此显示装置200可以显示大的高品质的图像。图1B中由虚线围出的区域相当于显示装置200的显示区域103。
通过将多个较小的显示面板100用于显示装置200,可以实现高成品率。当所有显示面板100都为同一类型时,通过改变显示面板100的个数或配置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出显示区域的尺寸不同的显示装置。因此,可以更易于增加产品种类并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少量生产。此外,还可以使制造商零售显示面板100的单元,由此使用者可以制定显示区域的尺寸及形状。
显示装置200的显示区域103中的像素数(也称为屏幕分辨率)为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中用来显示图像的像素的总和。为了使显示区域103的像素数为指定数,可以使邻接的两个显示面板100中的下侧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与上侧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部分重叠。由此,可以提供显示区域103中的像素数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及该规格的显示装置200。
虽然这里由多个显示面板100构成具有大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200,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比图1A等所示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大的显示区域的一个连续的显示面板100。例如,当使用无缝屏幕进行卷曲时,可以使连续的显示面板100的直径大小均匀。
轴201能够固定显示面板100的一个端部。图1B中共十二个显示面板100以3行×4列的矩阵状排列。在该情况下,可以由轴201固定轴201一侧的四个显示面板100的每一个的一个端部。
另外,轴201包括电连接到各显示面板100的FPC等的一部分。优选在轴201内设置有电连接到该FPC的连接器或布线等。另外,轴201优选还设置有对各显示面板100供应信号或电压的电路。轴201内还可以设置有天线、无线接收器、无线发送器、电源供应线、电池、安装有运算装置或存储装置等IC的印刷电路板(电路板)和外部连接端口等中的一个以上。
轴201的直径越小,被卷起的多个显示面板100的直径越小,由此可以使显示面板100更小型地被收纳。轴201的直径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00的允许曲率决定。例如,轴201的直径可以为0.1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通过使轴201的直径为0.1mm以上,可以避免轴201由于显示面板100的重量而弯曲。当轴201的直径为50mm以下时,可以使收纳显示面板100时的显示装置200充分小型化。
旋转机构202能够旋转轴201。轴承203能够固定轴201。在图1A和图1B等中,轴201的一端由旋转机构202固定而另一端由轴承203固定。注意,轴承203也可以具有旋转轴201的功能,此时,轴承203与旋转机构202同步。
可以通过由旋转机构202调节轴201的旋转量来适当地调节显示面板100的被拉出量,即,显示区域103中用于显示图像的部分的长度。
作为旋转机构202,例如,可以组合电动机等动力与齿轮来旋转轴201。另外,可以在旋转机构202上安装红外线接收器以使使用者能够利用遥控器等操控旋转机构202,该结构尤其适用于显示装置200被安装在较高的墙或天花板上等情况。
或者,也可以手动旋转轴201。例如,图2A示出旋转机构202具有绳子211的情况。通过操控绳子211使轴201旋转,轴由此拉出或卷起显示面板100。
图2B示出另一个例子,其中具有绳子213的杆212沿着下端的多个显示面板100。旋转机构202优选具有如下机构:根据多个显示面板100的被拉出量逐步停止轴201的旋转的机构;以及在完全拉出多个显示面板100之后通过操控绳子213旋转轴201来卷起多个显示面板100的机构。杆212还可以被用作防止拉出的多个显示面板100卷曲的加重物。
优选在旋转机构202与轴201之间设置对轴201内的FPC等供应电力及信号的布线。
为了防止因轴201的旋转导致断线,优选使用能够避免断线的足够长的布线、预先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扭曲的布线等对扭曲采取了措施的布线。
优选在旋转机构202与轴201的接合部设置旋转机构202与轴201间的布线的电连接不会断开的机构。例如,可以采用由汞或镓等液体金属形成的旋转连接器(旋转连接器)以及具有刷子状电极的集电环。旋转连接器可以避免因摩擦导致的问题,所以是优选的。
也可以在旋转机构202与轴201之间进行信号或电力的无线传输,而不设置布线或减少布线数。例如,可以通过对旋转机构202安装无线发送器并在轴201内安装无线接收器,来进行无线信号传输。此外,也可以设置用于旋转机构202与轴201间的非接触电能传输的机构。上述结构可以避免如布线断裂等问题发生,由此可以防止危害而提高可靠性。或者,也可以不从旋转机构202对轴201供应信号或电力,而从其他设备对轴201供应信号或电力。
轴承203也可以具有对上述轴201内的FPC等供应信号或电力的机构。
旋转机构202及轴承203优选具有对轴201供应信号或电压的电路。此外,也可以在旋转机构202及轴承203内设置天线、无线接收器、无线发送器、电源供应线、电池、安装有运算装置或存储装置等IC的印刷电路板和外部连接端口等中的一个以上。
虽然图1A和图1B中示出将多个显示面板100以其显示面位于外侧的方式卷在轴201上的结构,但是,如图1C所示,多个显示面板100也可以以显示区域101位于内侧的方式卷在轴201上。由此,可以抑制被收纳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与其他构件接触。
图3A示出拉出多个显示面板100时的显示装置200的背面一侧(与显示面相反一侧)的结构实例。
FPC104与各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与远离轴201的显示面板100电连接的FPC104沿着与该显示面板100相比更靠近轴201的其他的显示面板100的背面配置,并且与轴201电连接。换言之,FPC104具有位于与邻接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相反一侧的部分。
优选如图3A所示地设计各FPC104的形状及配置,以使多个FPC104彼此重叠。当FPC104互不重叠时,可以抑制各FPC之间传达噪声,由此可以保持显示装置200的显示品质。
有时噪声从FPC104传到与该FPC104重叠的显示面板100。为了抑制该现象,优选至少在FPC104与显示面板100重叠的区域设置导电构件。例如,可以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或显示面板100一侧的FPC104的表面形成导电膜或者贴合导电薄膜。更优选的是,在上述导电膜的表面或上述导电薄膜的表面形成绝缘膜或者贴合绝缘薄膜,以使其表面绝缘化。
优选将FPC104与显示面板100贴合在一起以固定其相对位置。由此,可以抑制因卷起或拉出多个显示面板100时FPC104被拉伸或扭曲而使应力施加到FPC104的贴合部(压合部)导致的电连接断开。此时,可以用胶带等贴合FPC104与显示面板100,也可以在其表面上设置粘性片材。上述粘性片材优选使用硅酮树脂等凝胶,由此可以防止FPC104与显示面板100的相对位置改变而发生皱纹。当该片材具有吸收电磁波的功能时,可以防止上述噪声的影响。
优选如图3B所示地在多个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柔性保护构件105来保护FPC104及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作为用于保护构件105的材料例,可以举出塑料、金属、合金、纸、橡胶以及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的布。此外,也可以使用柔性薄玻璃等。当对保护构件105进行着色等以使其具有遮光性时,FPC104等不被看到,所以可以提高设计性。
以上是对结构实例的说明。
[应用实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图4A示出在室内的墙壁221上安装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00的例子。
图4A所示的显示装置200具有与旋转机构202(未图示)联动的绳子211。可以使用绳子211卷起或拉出显示装置200的显示面板。
在显示装置200的上部设置有收纳轴201、旋转机构202及轴承203等(未图示)的覆盖物222。显示装置200的显示面板可以图4B那样地收纳于覆盖物222内。如图4B所示,当不使用显示装置200时,可以将被卷起的显示装置200的显示面板收纳于覆盖物222内,可以实现更整洁的室内设计。
在图4A和图4B中示出包括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00的桌子230。图4C和图4D示出桌子230的截面示意图。
桌子230在外壳231的内部包括显示装置200。在外壳231的顶面设置有透光覆盖物232。覆盖物232使用玻璃或塑料等即可。如图4C所示,在显示装置200的显示面为平面的状态下,可以透过覆盖物232看到显示在显示面的图像。当不使用时,如图4D所示将被卷起的显示装置200收纳于不被覆盖物232覆盖的部分中,可以将桌子230用作一般的桌子。
图5A和图5B示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00的可携带显示设备240。显示设备240包括显示装置200、外壳241、杆242、框架243及脚部244。图5A示出使用时的显示设备240,图5B示出不使用时被卷起的状态。
外壳241包括轴201、旋转机构202及轴承203等(未图示)。
杆242沿着最外端的多个显示面板100的端部设置。通过从外壳241拉上杆242来拉出显示面板。另外,可以固定杆242和框架243以保持显示面板被拉上。
外壳241与框架243以彼此平行并能够旋转90°的方式固定。框架243安装有可折叠脚部244。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如图5B所示地折叠显示设备240而使其小型化。因此,可以在不使用时实现高携带性且在使用时能够在大屏幕上进行显示。
外壳241与框架243可以为可拆卸的结构。例如,当使用显示设备240时将外壳241固定在框架243,而当不使用显示设备240时将它们分离并收纳于盒子等。
框架243和脚部244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可以为可伸缩的结构。通过使框架243伸缩,可以调节显示区域的高度。此外,可以使显示设备240更小型地被收纳。
虽然在此示出将杆242从位于下侧的外壳241拉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杆242从配置在上侧的外壳241拉下。此外,可以将外壳241及杆242竖立起来以从侧面拉出杆242。
优选在外壳241内设置电池。在此情况下,在室外或很宽的大厅等不能使用来自建筑物的电源的地方也可以使用。
在此,安装于墙壁221、桌子230或显示设备240等的显示装置200优选具有接收图像的功能。例如,可以内装有电视广播接收器(调谐器)由此可以将电视广播显示在显示面。还可以具有将显示装置200与DVD等记录媒体的再现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子由此可以显示储存于该记录媒体中的图像。另外,可以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端子、图像端子等端子、有线或无线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等在显示装置200上显示网络图像或动态图像。显示装置200也可以通过这些端子或网络连接到计算机或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由此可以在显示装置200上显示从它们输出的图像。
以上是对应用实例的说明。
通过将能够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100置换成发光面板,可以将显示装置200用作照明装置。可以将具有有机EL元件等的发光元件的柔性衬底用于柔性发光面板。
本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而实施。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系统的结构实例进行说明。该显示系统可应用实施方式1示出的显示装置。
有将配置为瓷砖状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多个显示区域作为一个显示屏来形成一个大屏幕的方法。
具有被配置并被固定为瓷砖状的显示面板的大屏幕因保存温度及湿度的变化导致瓷砖状的显示面板的膨胀或收缩,并且显示面板反复地被施加外力。其结果,可能改变瓷砖状的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
以下示出如下结构实例:根据其包括的多个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补偿图像的显示系统的结构实例;适用于大型化的显示系统的结构实例;显示不均匀得到减少的显示系统的结构实例;一览性良好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实例;或者便携性高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实例。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系统包括具有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面板、检测装置以及补偿装置。第一显示区域的一部分与第二显示区域重叠。检测装置具有检测第一显示区域的与第二显示区域重叠的第一区域的尺寸的功能。补偿装置具有补偿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功能。
补偿装置还可以具有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变化补偿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功能。
图6A为显示系统10的结构实例的方框图。方框图中的箭头示出数据或信号的传输方向。
图6A所示的显示系统10包括显示面板20a、显示面板20b、检测装置31及补偿装置32。
首先,参照图7A1、图7A2、图7B1、图7B2、图7C1和图7C2对显示系统10所包括的显示装置20的结构实例进行说明。
图7A1、图7A2、图7B1、图7B2、图7C1和图7C2示出显示系统10所包括的显示装置20的顶面示意图。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显示面板20a包括显示区域21a。显示面板20b包括显示区域21b及透明部22b。透明部22b包括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虽然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除了显示面板20b包括透明部22b以外具有相同结构,但是不局限于此。通过使显示面板20a与显示面板20b具有相同结构,即,显示面板20a也包括与显示面板20b同样的透明部,可以提高显示装置20的生产率。
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都包括配置为矩阵状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各像素包括一个以上的显示元件。作为显示元件,例如可以使用有机EL元件等发光元件或者液晶元件等。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包括不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
与显示区域21a所包含的像素电连接的布线被设置于例如显示面板20a的显示区域21a以外的区域。此外,还可以设置扫描线驱动电路或信号线驱动电路等用来驱动像素的驱动电路。可以对显示面板20b的显示区域21b及透明部22b以外的区域进行同样的设置。在图7A1、图7A2、图7B1、图7B2、图7C1和图7C2中,省略使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与外部装置等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FPC)。
优选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的厚度薄,由此可以使显示区域21a与显示区域21b的接缝不容易被看到。另外,优选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具有柔性,由此可以将显示装置20卷起便于携带。
图7A1示出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板20a与显示面板20b的初始位置。图7A2示出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显示一个无缝显示图像15的状态。显示装置20不仅可以如图7A2所示地显示一个无缝图像,还可以在显示区域21a和显示区域21b上显示各自不同的图像。注意,图7A2中的虚线表示显示区域21a与显示区域21b的边界。
在图7A1中,显示面板20b与显示面板20a部分重叠。透明部22b与显示区域21b邻接,当从显示面一侧看时,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以无间隙的方式配置,由此可以使显示装置20显示无缝的大图像。
在区域11中显示区域21b与显示区域21a重叠。
接着,对显示系统10的各构成要素的功能进行说明。
例如,当在图7B1的箭头的方向上将被卷起收纳的显示装置20拉出时,在该箭头的方向上外力施加到显示装置20。当拿着显示装置20时,有时同样的外力也施加到显示装置20。当外力反复施加到显示装置时,可能导致显示面板20a与显示面板20b的位置如图7B1所示地变动。但是,通过使显示装置20具有区域11,即使发生上述位置变动,也可以避免显示区域21a与显示区域21b之间产生间隙。
显示系统10还包括检测显示装置20中的显示区域的尺寸变化的检测装置31及根据该变化补偿所显示的图像的补偿装置32。换言之,由于具有显示系统10,显示装置20即便在其显示区域的尺寸发生变化之后仍可以显示与之前同样的图像。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系统可以进行高可靠性的显示。即使显示面板20a与显示面板20b的位置因显示装置20的保存温度及湿度发生变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0仍可以与之前同样地进行图像显示。
通过使显示区域21a的与区域11重叠的部分处于非显示状态,可以降低显示装置20的功耗。当可见光的一部分被透明部22b吸收或反射时,有时显示区域21a的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所显示的图像暗。但是,当将显示区域21a的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的亮度设定为高于该区域的周围的区域时,可以使显示装置20显示显示不均匀不容易被看到的无缝显示图像15。
图7B1示出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从图7A1的状态在两个面板邻接的方向(即,图7B1中的X轴方向)上错开时的显示装置20的顶面示意图。图7A1中的区域11相当于图7B1中的区域11A。与显示区域21a重叠的显示区域21b比图7A1的小。此外,显示区域21a的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从图7A1的位置错开。
检测装置31(未图示)检测区域11的尺寸变化,补偿装置32(未图示)根据区域11的尺寸变化补偿显示区域21a和/或显示区域21b上显示的图像。
以下具体说明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的位置从图7A1变为图7B1时的显示补偿。发光部是显示区域21a的一部分(即,区域11)中不与图7B1中的显示区域21b重叠的部分(即,从区域11中去除区域11A的部分)。使显示区域21a的在图7A1中其亮度高于周围的部分(即,图7A1中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的亮度与周围的亮度相同,并使显示区域21a的在图7B1中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的亮度高于周围的部分。图像15的尺寸及纵横比根据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的发光部的整体尺寸改变。
换言之,补偿装置32所生成的信号包括如下补偿内容:改变显示区域21a和/或显示区域21b中的发光部及非发光部;决定该发光部中的显示亮度改变的区域及该区域的显示亮度;以及改变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的尺寸及纵横比。
补偿装置32生成包括上述补偿内容的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到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由此即使显示面板20a与显示面板20b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显示系统10也可以使显示装置20显示无缝图像(参照图7B2)。图7B2示出显示装置20显示通过改变图像15的尺寸及纵横比来形成的显示图像15A的状态。
图7C1示出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从图7A1的状态在与两个面板邻接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7C1中的Y轴方向)上错开时的显示装置20的顶面示意图。图7A1中的区域11在图7C1中相当于区域11B,显示区域21b与显示区域21a重叠的部分的尺寸减小。另外,图7A1中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显示区域21a的边与显示区域21b的边错开。此外,显示区域21a中的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的位置与图7A1的位置不同。
检测装置31检测区域11的尺寸是否变化,补偿装置32根据区域11的尺寸变化补偿显示区域21a和/或显示区域21b上显示的图像。
对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的位置从图7A1变为图7C1时的显示补偿进行具体说明。发光部是显示区域21a的一部分(即,区域11)中不与图7C1中的显示区域21b重叠的部分(即,从区域11中去除区域11B的部分)。使显示区域21a的在图7A1中其显示亮度高于周围的部分(即,图7A1中与透明部22b重叠的区域21A的部分中的在图7C1中不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的亮度与周围的显示亮度相同,并使显示区域21a的在图7B1中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的亮度高于周围的部分。将由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构成的显示区域中包括最大矩形的部分作为发光部,根据该发光部的尺寸改变图像15的尺寸或纵横比。最后,将矩形部分以外的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作为非发光部。
补偿装置32生成包括上述补偿内容的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到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由此即使显示面板20a与显示面板20b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显示系统10也可以使显示装置20显示无缝图像(参照图7C2)。图7C2示出显示装置20显示通过改变图像15的尺寸及纵横比来形成的显示图像15B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6A至图6D对显示系统10的结构实例进行说明。
方框图中的框内的构成要素至少彼此电连接,也可以包括同一外壳内。
图6A示出在显示系统10中显示面板20a、显示面板20b、检测装置31及补偿装置32包括在不同的外壳内的例子。图6B示出在显示系统10中将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收纳于一个外壳而构成显示装置20的例子。此外,也可以将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收纳于不同外壳而构成显示装置20。
检测装置31具有采集有关显示面板20a及显示面板20b的位置关系的数据(具体而言,检测图7A1等中示出的区域11的尺寸)的功能。作为检测装置31,可以使用数码相机、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相机或者图像扫描仪等摄像装置。利用这种摄像装置摄像显示装置20所显示的图像,并将其作为位置数据输出到补偿装置32。
图6C示出检测单元包括在显示面板中的例子。作为包括在显示面板中的检测装置31a及检测装置31b,可以使用光电转换元件以及包括光电转换元件及驱动光电转换元件的摄像像素电路的摄像像素。
在图7A1中,外光被显示区域21b阻挡而不会入射到显示区域21a中的与显示区域21b重叠的区域11所包含的像素。外光入射到显示区域21a中的区域11之外的区域所包含的像素。通过使包含于显示区域21a中的像素作为检测装置31a包括摄像像素,利用摄像像素所包括的光电转换元件检测外光,由此可以高敏度地检测区域11的尺寸变化。在显示区域21a中的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中,要入射到设置在显示区域21a中的像素的外光的一部分有时被透明部22b吸收。因此,可以根据光电转换元件所检测出的外光的强度调节设置在显示区域21a中的像素的亮度。注意,将在后面对包括摄像像素的触摸面板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补偿装置32具有接收检测装置31所检测出的位置数据的功能、根据该位置数据的变化生成补偿显示面板20a和/或显示面板20b上显示的图像的信号(以下,也称为补偿信号)的功能以及将补偿信号发送到显示面板20a和/或显示面板20b的功能。作为生成补偿信号的装置,可以使用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或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运算装置。或者,也可以使用储存有使计算机执行上述补偿内容的程序的存储装置及能够执行该程序的计算机。
如图6A至图6C所示,补偿装置32可以与显示面板和检测装置分离,如图6D所示,补偿装置32也可以在显示系统10内在电性和/或物理上连接到显示面板或检测装置。此外,补偿装置32可以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接收数据/发送信号。
[变形例子1]
以下,对其一部分的结构与图7A1、图7A2、图7B1、图7B2、图7C1和图7C2所示的显示装置20不同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8A1、图8A2、图8B1、图8B2、图8C1和图8C2示出显示系统10所包括的显示装置25的顶面示意图。关于显示装置25与显示装置20相同的构成要素,可以援用显示装置20的说明。
显示装置25包括显示面板25a及显示面板25b。显示面板25a包括显示区域21a及辅助显示区域23a。显示面板25b包括显示区域21b、透明部22b及辅助显示区域23b。显示面板25b不需要具有辅助显示区域23b。
辅助显示区域23a及辅助显示区域23b都包括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能够显示图像。各像素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显示元件。辅助显示区域23a及辅助显示区域23b可以在显示装置25的初始状态下可以不显示图像。检测装置31具有根据区域11的尺寸变化在辅助显示区域23a的一部分和/或辅助显示区域23b的一部分上显示图像的功能。
辅助显示区域可以以与显示区域的边邻接的方式设置。在图8A1中,辅助显示区域23b以与显示区域21b的三个边邻接的方式配置。虽然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辅助显示区域23a与辅助显示区域23b同样地以与显示区域21a的三个边邻接的方式设置,但是也可以以围绕显示区域21a的方式配置辅助显示区域23a。例如,在显示面板25a与显示面板25b的初始位置中,通过将显示区域21a中的与显示区域21b重叠的部分(即,图8A1中的区域11)用作辅助显示区域23a,可以降低显示装置25的功耗。
显示面板中的辅助显示区域的尺寸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5a与显示面板25b的预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来决定。例如,考虑显示面板所包括的衬底等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当显示面板25a与显示面板25b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使用者可以根据目的等决定辅助显示区域的尺寸。在图8A1、图8A2、图8B1、图8B2、图8C1和图8C2所示的顶面示意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夸大表示辅助显示区域23a及辅助显示区域23b的尺寸。
辅助显示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50μ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为100μ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上且20mm以下。在辅助显示区域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像素数可以为1以上且100以下,优选为5以上且8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
例如,当显示面板25a的显示区域(包括显示区域21a及辅助显示区域23a)的全尺寸为13.5英寸对角线且可控像素数(包括显示区域21a及辅助显示区域23a中的像素)为2560×1440时,以辅助显示区域23a的宽度为大约5mm(即,离上述显示区域的各边25个像素范围内)的方式设置辅助显示区域23a。
图8A1示出显示装置25的显示面板25a与显示面板25b的初始位置。图8A2示出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显示一个无缝显示图像15的状态。在显示装置25的初始状态中辅助显示区域23a及辅助显示区域23b为非发光区域(参照图8A2)。
图8B1示出显示面板25a及显示面板25b在两个面板邻接的方向(即,图8B1中的X轴方向)上错开时的显示装置25的顶面示意图。图8A1中的区域11相当于图8B1中的区域11C,显示区域25b与显示区域25a重叠的部分的尺寸在X轴方向上增大。此外,显示区域25a中的与透明部22b重叠的部分的位置与图8A1中的位置不同。
检测装置31检测区域11的尺寸变化,补偿装置32根据区域11的尺寸变化补偿显示区域21a和/或显示区域21b上显示的图像。
当显示面板25a与显示面板25b的位置关系从图8A1变为图8B1时补偿装置32所生成的显示补偿内容与显示面板20a与显示面板20b的位置关系从图7A1变为图7B1时的补偿内容不同。下面对其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当显示面板25a与显示面板25b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补偿装置32改变显示区域及辅助显示区域中的发光部及非发光部的区域,由此可以持续显示初始图像15而无须改变尺寸及纵横比。换言之,不需要在位置变化之前及之后改变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20所需的像素数(也称为有效像素数)。
当显示装置25从图8A1所示的状态变为图8B1的状态时,显示装置25的显示区域的尺寸在X轴方向上减小。根据该尺寸减小辅助显示区域23a和/或辅助显示区域23b的一部分被用作发光部,由此即使在图8B1的状态下显示装置25也可以显示其尺寸及纵横比与图8A2相同的图像15(参照图8B2)。
由于显示面板25a及显示面板25b包括围绕显示装置25的显示区域的辅助显示区域23a及辅助显示区域23b,补偿装置32可以进行上述补偿。即便显示面板25a与显示面板25b的位置关系因显示装置25的保存温度及湿度的变化而改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25也可以继续显示同一图像。由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系统可以进行高可靠性的显示。
图8C1示出显示面板25a及显示面板25b从图8B1的状态在与两个面板邻接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图8C1中的Y轴方向)上错开时的显示装置25的顶面示意图。图8B1中的区域11C相当于图8C1中的区域11D,显示区域21b与显示区域21a重叠的部分的尺寸在Y轴方向上减小。另外,图8B1中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显示区域21a的边与显示区域21b的边错开。
当显示装置25从图8B1的状态变为图8C1的状态时,显示装置25的显示区域的轮廓从矩形变为八角形。因此,补偿装置32生成如下补偿内容:将辅助显示区域23a及辅助显示区域23b在Y轴方向上与显示区域21a及显示区域21b相邻的部分作为发光部,以使显示区域的纵横比及有效像素数与变化前相同。通过上述补偿,即使在图8C1的状态下显示装置25也可以显示其尺寸及纵横比与图8A2相同的显示图像15(参照图8C2)。
[应用实例1]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35具有显示区域无缝配置的多个显示面板36。利用显示面板36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可以任意改变显示装置35的显示区域37的形状。各显示面板36包括与显示区域邻接的透明部38。
图9A示出在显示面板36的整个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来形成大显示区域37的例子。图9B示出仅在显示面板36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上显示图像以使显示装置35的显示区域37具有扇形的例子。显示装置35的扇形显示区域37以外的区域为非显示区域39。
完全被包含在显示区域37内的显示面板36的整个显示区域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完全被包含于非显示区域39内的显示面板36的显示区域不显示图像。被包含于显示区域37及非显示区域39双方内的显示面板36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显示图像的一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显示面板36都具有相同的形状,也可以使显示区域37具有任意形状。换言之,无需改变设计或工序等以形成所希望的形状的显示区域37,由此,可以使用同一显示面板实现具有任意形状的显示区域37的显示装置。
为了形成任意形状的显示区域37,利用各显示面板36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显示图像。此时,显示面板36的显示区域的其他部分不显示图像。
上述系统优选包括显示装置35、检测装置及补偿装置。具体而言,为了实现显示在各显示面板36上的图像无缝拼接,优选补偿装置具有补偿图像错开的功能。此外,优选包括用来检测图像变化的检测装置,并将该变化数据从检测装置输出到补偿装置。
[应用实例2]
图10A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40所包括的显示面板45的顶面示意图。显示面板45包括显示区域41、透明部42及辅助显示区域43。透明部42以与显示区域41的三个边邻接的方式设置。
辅助显示区域43在显示面板45的初始状态下为非发光状态。显示区域41也可以用作辅助显示区域43。辅助显示区域43也可以用作显示区域41。换言之,显示面板45可以在图10A所示的辅助显示区域43的轮廓内的区域将显示区域41形成为任意形状。可以将显示区域41及辅助显示区域43的区域的设定包括在补偿装置32所生成的补偿内容。
图10B为包括两个图10A所示的显示面板45的显示装置40的顶面示意图,显示面板45b与显示面板45a重叠。辅助显示区域43b在显示面板45b的初始状态下为非发光状态。通过使与显示区域41a重叠的区域44成为发光部,可以在显示装置40的显示区域显示无缝图像46(参照图10C)。
可以贴合显示面板45a的显示面及显示面板45b的与显示面相反一侧的面,以使显示面板45a与显示面板45b相对位置不变,或者也可以将显示面板45a与显示面板45b以可联结及可拆卸的方式固定。通过使显示面板45a与显示面板45b为可拆卸,能够容易地更换显示面板。可以使用具有附着性的薄膜等,由此可以使显示面板可联结及可拆卸。具有附着性的薄膜具有去除目的物与该薄膜之间的空气以形成低压或者真空状态的功能,由此吸附于目的物上。或者,也可以使用具有黏着性的薄膜。
即使显示面板45a与显示面板45b的位置改变(即,区域44的尺寸发生变化),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系统10所包括的检测装置31及补偿装置32,显示装置40可以在显示区域持续显示无缝光滑图像。由于补偿装置32具有自由地改变显示面板45a及显示面板45b的显示区域41a和显示区域41b以及辅助显示区域43a和辅助显示区域43b的功能,因此显示装置40可以在任意形状的显示区域上进行显示。
图10D示出包括五个显示面板45(显示面板45a至45e)的显示装置48的顶面示意图。例如,通过改变图10A所示的显示面板45的显示区域41,可以如图10D所示地形成圆形显示区域41A。此外,也可以形成图10E所示的环形显示区域41B。注意,图10D及图10E没有示出显示面板45a至45e的透明部及辅助显示区域。
在显示系统10中,通过组合多个显示面板45显示区域可以为椭圆形、多角形以及其他的能够形成在平坦面上的二维形状。另外,不局限于二维形状,显示区域可以无缝地形成在如正四面体和正六面体等多面体的表面以及其他的如圆锥状和球状等具有曲面的三维形状的表面。图10F示出具有正六面体形状的显示区域41C的显示装置49的透视示意图。
例如,在本说明书等中,显示元件、作为具有显示元件的装置的显示装置、发光元件以及作为具有发光元件的装置的发光装置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或具有各种元件。显示元件、显示装置、发光元件或发光装置例如包括EL(电致发光)元件(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的EL元件、有机EL元件或无机EL元件)、LED(白色LED、红色LED、绿色LED、蓝色LED等)、晶体管(根据电流而发光的晶体管)、电子发射元件、液晶元件、电子墨水、电泳元件、光栅光阀(GLV)、等离子体显示器(PDP)、使用微机电系统(MEMS)的显示元件、数字微镜设备(DMD)、数字微快门(DMS)、MIRASOL(在日本注册的注册商标)、干涉测量调节(IMOD)元件、快门方式的MEMS显示元件、光干涉方式的MEMS显示元件、电润湿(electrowetting)元件、压电陶瓷显示器或使用碳纳米管的显示元件等中的至少一个。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对比度、亮度、反射率、透射率等因电作用或磁作用而产生变化的显示媒体。作为使用EL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有EL显示器等。作为使用电子发射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场发射显示器(FED)或SED方式平面型显示器(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等。作为使用液晶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有液晶显示器(透射式液晶显示器、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直观式液晶显示器、投射式液晶显示器)等。作为使用电子墨水、电子粉流体(在日本注册的商标)或电泳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有电子纸等。注意,当实现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或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时,使像素电极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反射电极的功能,即可。例如,使像素电极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含铝、银等,即可。此时,也可以将SRAM等存储电路设置在反射电极下。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此外,在使用LED的情况下,也可以在LED电极或氮化物半导体下设置石墨烯或石墨。石墨烯或石墨也可以是层叠多个层的多层膜。如此通过设置石墨烯或石墨,可以更容易地在其上形成氮化物半导体,例如具有晶体的n型GaN半导体层等。还有,也可以在其上设置具有晶体的p型GaN半导体层等来构成LED。此外,也可以在石墨烯或石墨与具有晶体的n型GaN半导体层之间设置AlN层。注意,也可以利用MOCVD形成LED所包括的GaN半导体层。但是,当设置石墨烯时,也可以利用溅射法形成LED所包括的GaN半导体层。
例如,在本说明书等中,可以采用在像素中具有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或在像素中没有有源元件的无源矩阵方式。
在有源矩阵方式中,作为有源元件(非线性元件)除晶体管外还可以使用各种有源元件(非线性元件)。例如,也可以使用MIM(Metal Insulator Metal:金属-绝缘体-金属)或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等。由于这些元件的制造工序少,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或者提高成品率。另外,由于这些元件的尺寸小,所以可以提高开口率,从而实现低功耗化或高亮度化。
除了有源矩阵方式以外,也可以采用不使用有源元件(非线性元件)的无源矩阵方式。由于不使用有源元件(非线性元件),所以制造工序少,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或者提高成品率。另外,由于不使用有源元件(非线性元件),所以可以提高开口率,从而实现低功耗化或高亮度化等。
注意,虽然在此示出使用显示装置进行各种显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不显示数据。例如,可以将显示装置用作照明装置。通过将显示装置用作照明装置,可以实现设计性高的室内照明。另外,可以将其用作能够照射各种方向的照明。此外,也可以将显示装置用作背光源或前光源等光源。换言之,也可以将其用作用于显示面板的照明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而实施。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及应用例子进行说明。
[结构实例1]
图11A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显示面板100的顶面示意图。
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1、与显示区域101邻接的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部110及遮断可见光的区域120。图11A示出在显示面板100中设置有FPC112的例子。
显示区域101包括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并能够显示图像。在各像素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显示元件。作为显示元件,典型地可以使用有机EL元件等发光元件或液晶元件等。
在透明部110中,例如可以设置有构成显示面板100的一对衬底及用来密封夹在该一对衬底之间的显示元件的密封剂等。此时,将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用于设置在透明部110的构件。
在区域120例如设置有与显示区域101所包括的像素电连接的布线。另外,除了这样的布线以外,还可以设置有用来驱动像素的驱动电路(如扫描线驱动电路及信号线驱动电路等)。区域120包括设置有与FPC112电连接的端子(也称为连接端子)或与该端子电连接的布线等的区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50具备多个上述显示面板100。图11B示出具备三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50的顶面示意图。
注意,为了区别每个显示面板、每个显示面板所包括的构成要素或与每个显示面板有关的构成要素,下面在符号后面附加字母来进行说明。当没有特别说明时,对配置在最下侧(与显示面相反一侧)的显示面板或构成要素附加“a”,对配置在其上侧的一个以上的显示面板及其构成要素依次以字母顺序在符号后面附加“b”以后的字母。另外,当没有特别说明时,即使在说明具备多个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情况下,若说明的是在每个显示面板或构成要素中共同的事项,也省略字母来进行说明。
图11B所示的显示装置50包括显示面板100a、显示面板100b及显示面板100c。
显示面板100b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100a上侧(显示面一侧)重叠。具体而言,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100b的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部110b重叠,并且,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与显示面板100b的遮断可见光的区域120b不重叠。
另外,显示面板100c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100b上侧(显示面一侧)重叠。具体而言,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区域101b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100c的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部110c重叠,并且,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区域101b与显示面板100c的遮断可见光的区域120c不重叠。
由于在显示区域101a上重叠有透明部110b,从显示面一侧能够看到整个显示区域101a。同样地,由于在显示区域101b上重叠有透明部110c,从显示面一侧也能够看到整个显示区域101b。因此,可以将显示区域101a、显示区域101b及显示区域101c无缝拼接地配置的区域(在图11B中被虚线包围的区域)用作显示装置50的显示区域51。
图11A所示的透明部110的宽度W优选为0.5mm以上且15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1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且50mm以下。由于透明部110可以用作密封区域,并且透明部110的宽度W越大越能够拉长显示面板100的侧面与显示区域101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水等杂质从外部侵入到显示区域101。尤其是在本结构实例中,与显示区域101邻接地设置有透明部110,因此将透明部110的宽度W设定为适当的值是很重要的。例如,当作为显示元件使用有机EL元件时,通过将透明部110的宽度W设定为1mm以上,可以有效地抑制有机EL元件的劣化。此外,在透明部110以外的部分也优选将显示区域101的端部与显示面板1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上述范围。
[结构实例2]
虽然图11B示出在一个方向上重叠配置多个显示面板10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纵向及横向的两个方向上重叠配置多个显示面板100。
图12A示出透明部110的形状与图11A不同的显示面板100的例子。在图12A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沿着与显示区域101邻接的两个边配置有透明部110。
图12B示出在纵向及横向上都配置有两个图12A所示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装置50的透视示意图。图12C是从与显示装置50的显示面相反一侧看显示装置50时的透视示意图。
在图12B及图12C中,沿着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的短边的区域与显示面板100b的透明部110b的一部分重叠。另外,沿着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的长边的区域与显示面板100c的透明部110c的一部分重叠。另外,显示面板100d的透明部110d与沿着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区域101b的长边的区域以及沿着显示面板100c的显示区域101c的短边的区域重叠。
因此,如图12B所示,可以将显示区域101a、显示区域101b、显示区域101c及显示区域101d无缝拼接地配置的区域用作显示装置50的显示区域51。
在此,作为用于显示面板100的一对衬底优选使用柔性材料以使显示面板100具有柔性。由此,例如图12B及图12C中的显示面板100a所示,当FPC112a等设置在显示面一侧时,可以使设置有FPC112a一侧的显示面板100a的一部分弯曲,并以与邻接的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区域101b重叠的方式将FPC112a配置到显示区域101b的下侧。其结果,可以使FPC112a与显示面板100b的背面在物理上互不干涉。另外,当将显示面板100a与显示面板100b重叠粘合时,由于不需要考虑FPC112a的厚度,所以可以减少显示面板100b的透明部110b的顶面与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的顶面的高度差。其结果,可以抑制位于显示区域101a上的显示面板100b的端部被看到。
并且,通过使各显示面板100具有柔性,可以以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区域101b的顶面高度与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的顶面高度一致的方式缓慢地使显示面板100b弯曲。由此,除了显示面板100a与显示面板100b重叠的区域附近以外,能够使各显示区域的高度一致,从而提高在显示装置50的显示区域51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品质。
虽然在上述内容中以显示面板100a与显示面板100b的关系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邻接的两个显示面板的关系也是同样的。
另外,为了减小邻接的两个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台阶,优选显示面板100的厚度薄。例如显示面板100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图13A是从显示面一侧看图12B及图12C所示的显示装置50时的顶面示意图。
在此,当不能充分提高一个显示面板100的透明部110的对可见光(例如波长为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时,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恐怕会随着与显示区域101重叠的显示面板100的个数下降。例如,在图13A中的区域A中,在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上重叠有一个显示面板100c。另外,在区域B中,在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区域101b上重叠有显示面板100c、100d这两个显示面板100。在区域C中,在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上重叠有显示面板100b、显示面板100c及显示面板100d这三个显示面板100。
此时,优选根据重叠在显示区域101上的显示面板100的个数对所显示的图像数据进行局部性地提高像素灰度的补偿。由此能够抑制显示在显示装置50的显示区域51的图像的显示品质下降。
另外,通过错开配置在上部的显示面板100的位置,还可以减少重叠于下部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上的显示面板100的个数。
图13B示出将配置在显示面板100a及显示面板100b上的显示面板100c及显示面板100d在同一方向(X方向)上相对性地错开相当于透明部110的宽度W的距离的情况。此时,存在在一个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上重叠有一个显示面板100的区域D以及重叠有两个显示面板100的区域E的两种。
另外,也可以将显示面板在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错开。
当将位于上部的显示面板100相对性地错开配置时,组合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的区域的轮廓会成为与矩形不同的形状。因此,当如图13B所示的那样将显示装置50的显示区域51设定为矩形时,以在位于其外侧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不显示图像的方式驱动显示装置50即可。此时,考虑不显示图像的区域中的像素数,将比矩形的显示区域51的总像素数除以显示面板100的个数多的个数的像素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即可。
在上述内容中,虽然将相对性地错开每个显示面板100时的距离设定为透明部110的宽度W的整数倍,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显示面板100的形状或将其组合的显示装置50的显示区域51的形状等适当地设定即可。
[截面结构实例]
图14A是将两个显示面板100粘合时的截面示意图。在图14A中,FPC112a与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面一侧连接,FPC112b与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面一侧连接。
另外,如图14B所示,FPC112a及FPC112b也可以连接于与显示面板100a或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面相反一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将配置在下侧的显示面板100a的端部粘合在显示面板100b的背面,由此可以使它们的粘合面积增大,从而提高粘合部分的机械强度。
另外,如图14C及图14D所示,也可以以覆盖显示面板100a及显示面板100b的顶面的方式设置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层131。具体而言,优选以覆盖显示面板100a及显示面板100b的每一个的显示区域以及显示面板100a与显示面板100b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设置树脂层131。
通过将树脂层131设置在多个显示面板100上,可以提高显示装置50的机械强度。另外,当将树脂层131的表面形成地平坦时,可以提高显示区域51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品质。例如,使用狭缝式涂布机、幕式涂布机、凹印涂布机、辊涂机、旋涂机等涂布装置可以形成平坦性高的树脂层131。
树脂层131的折射率与用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一侧的衬底的折射率的差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折射率的树脂层131,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00与树脂的折射率的差,从而可以高效地将光提取到外部。另外,通过以覆盖显示面板100a与显示面板100b的台阶部分的方式设置具有这样的折射率的树脂层131,该台阶部分变得不容易被看到,因此可以提高显示装置50的显示区域51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品质。
作为树脂层131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芳族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等有机树脂膜。
另外,如图15A及图15B所示,优选隔着树脂层131在显示装置50上设置保护衬底132。此时,树脂层131也可以具有粘合显示装置50与保护衬底132的粘合层的功能。保护衬底132不仅能够保护显示装置50的表面,还可以提高显示装置50的机械强度。作为保护衬底132,至少在与显示区域51重叠的区域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另外,保护衬底132也可以具有遮光性以使除了与显示区域51重叠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不被看到。
保护衬底132可以具有触摸面板的功能。当显示面板100具有柔性且能够弯曲时,优选保护衬底132也同样地具有柔性。
另外,保护衬底132的折射率与用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一侧的衬底或树脂层131的折射率的差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作为保护衬底132可以使用薄膜状的塑料衬底,例如聚酰亚胺(PI)、芳族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尼龙、聚醚醚酮(PEEK)、聚砜(PSF)、聚醚酰亚胺(PEI)、聚芳酯(PAR)、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硅酮树脂等的塑料衬底或玻璃衬底。另外,保护衬底132优选具有柔性。另外,保护衬底132包括纤维等,例如预浸料等。另外,保护衬底132不局限于树脂薄膜,也可以使用将纸浆加工为连续的薄片状的透明无纺布、具有包含被称为蚕丝蛋白(Fibroin)的蛋白质的人造蜘蛛丝纤维的薄片、混合该透明无纺布或该薄片与树脂的复合体、由纤维宽度为4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与树脂膜的叠层体、包含人造蜘蛛丝纤维的薄片与树脂膜的叠层体。
另外,如图15C及图15D所示,可以在与显示面板100a及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面相反一侧的面设置树脂层133及隔着树脂层133设置的保护衬底134。如此,通过以两个保护衬底夹着显示面板100a及显示面板100b,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50的机械强度。另外,通过使树脂层131与树脂层133的厚度相等,并将同一厚度的材料用于保护衬底132与保护衬底134,可以将多个显示面板100配置在这些叠层体的中央部。例如,当使包括显示面板100的叠层体弯曲时,由于显示面板100位于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随着弯曲而施加到显示面板100的横向应力得到缓和,从而可以防止损坏。
另外,如图15C及图15D所示,优选在配置在显示面板100a及显示面板100b的背面一侧的树脂层133及保护衬底134中设置用来取出FPC112a的开口部。此时,若以覆盖FPC112a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树脂层133,则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a与FPC112a的连接部的机械强度,从而可以抑制FPC112a剥落等不良影响。同样地,优选以覆盖FPC112b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树脂层133。
另外,设置在与显示面相反一侧的树脂层133及保护衬底134不一定必须具有透光性,也可以使用吸收或反射可见光的材料。当将同一材料共同用于树脂层133和树脂层131或者保护衬底134和保护衬底132时,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显示区域的结构实例]
接着,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的结构实例进行说明。图16A是将图12A中的区域P放大的顶面示意图,图16B是将区域Q放大的顶面示意图。
如图16A所示,在显示区域101中以矩阵状配置有多个像素141。当使用红色、蓝色、绿色这三种颜色来实现能够进行全彩色显示的显示面板100时,像素141为能够显示上述三种颜色中任一种的像素。或者,除了上述三种颜色以外,还可以设置能够显示白色或黄色的像素。包括像素141的区域相当于显示区域101。
一个像素141与布线142a及布线142b电连接。多个布线142a的每一个都与布线142b交叉且与电路143a电连接。另外,多个布线142b与电路143b电连接。电路143a和电路143b中的一个可以被用作扫描线驱动电路,另一个可以被用作信号线驱动电路。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电路143a和电路143b中的任一个,或两个都不设置。
在图16A中,设置有与电路143a或电路143b电连接的多个布线145。布线145在未图示的区域中与FPC123电连接,并且具有将来自外部的信号供应到电路143a及电路143b的功能。
在图16A中,包括电路143a、电路143b及多个布线145的区域相当于遮断可见光的区域120。
在图16B中,设置在最外端的像素141外侧的区域相当于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部110。透明部110没有包括像素141、布线142a及布线142b等的遮断可见光的构件。另外,当像素141的一部分、布线142a或布线142b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时,它们也可以延伸到透明部110。
在此,透明部110的宽度W有时指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透明部110中的最窄的宽度。当显示面板100的宽度W因部分而不同时,可以将最短的长度设定为宽度W。注意,图16B所示的是从像素141到衬底侧面的距离(即透明部110的宽度W)在附图中的纵向和横向上相等的状况。
图16C是沿图16B中的线A1-A2的截面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具有透光性的一对衬底(衬底151及衬底152)。衬底151与衬底152被粘合层153粘合。在此,将形成有像素141或布线142b等的衬底称为衬底151。
如图16B及图16C所示,当像素141位于显示区域101的最外端时,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部110的宽度W相当于从衬底151或衬底152的端部到像素141的端部的长度。
注意,像素141的端部是指像素141所包括的遮断可见光的构件中位于最外端的构件的端部。或者,当将具有一对电极间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发光元件(也称为有机EL元件)用作像素141时,像素141的端部也可以是下部电极的端部、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的端部和上部电极的端部中的任一个。
图17A示出布线142a的位置与图16B不同的状况。图17B是沿图17A中的线B1-B2的截面示意图,图17C是沿图17A中的线C1-C2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7A、图17B及图17C所示,当布线142a位于显示区域101的最外端时,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部110的宽度W相当于从衬底151或衬底152的端部到布线142a的端部的长度。当布线142a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时,透明部110也可以包括设置有布线142a的区域。
在此,在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101的像素的密度高的情况下,有时在粘合两个显示面板100时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两个显示面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时发生像素的排列间隔不均匀。
图18A示出从显示面一侧看时的设置在下部的显示面板100a的显示区域101a与设置在上部的显示面板100b的显示区域101b的位置关系。图18A示出显示区域101a及显示区域101b的每一个的角部附近。显示区域101a的一部分被透明部110b覆盖。
图18A示出邻接的像素141a与像素141b在同一方向(Y方向)上相对性地错开的情况。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显示面板100a相对于显示面板100b所错开的方向。另外,图18B示出邻接的像素141a与像素141b在纵向及横向(X方向及Y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相对性地错开的情况。
在图18A及图18B所示的例子中,横向错开的距离和纵向错开的距离都小于一个像素。此时,通过根据该错开的距离对显示区域101a和显示区域101b的任一个所显示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补偿,可以保持显示品质。具体而言,在以像素之间的距离变小的方式错开时进行降低像素的灰度(亮度)的补偿,在以像素之间的距离变大的方式错开时进行提高像素的灰度(亮度)的补偿即可。另外,当两个像素重叠时,以不驱动位于下部的像素的方式进行使图像数据移动一列的补偿即可。
图18C示出本应邻接的像素141a与像素141b在同一方向(Y方向)上相对性地错开一个像素以上的距离的例子。如此,当错开一个像素以上的距离时,使突出来的像素(附有阴影的像素)不进行显示即可。注意,在X方向上错开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另外,当粘合多个显示面板100时,为了防止错位,优选在每个显示面板100上设置用来使位置对齐的标记等。或者,也可以在显示面板100的表面形成凸部及凹部,并在两个显示面板100重叠的区域使该凸部与该凹部嵌合。
本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而实施。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将说明可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实例。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主要包括有机EL元件的显示面板,但是可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不局限于此。可以将包括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其它发光元件或显示元件的发光面板或显示面板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19A是显示面板的平面图,图19B是沿着图19A中的点划线D1-D2间的截面图的一个例子。图19B还示出透明部810的截面图的一个例子。
结构实例1中的显示面板是使用滤色片方式的顶部发射型显示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例如可以具有:R(红色)、G(绿色)、B(蓝色)这三种颜色的子像素表示一个颜色的结构;R、G、B、W(白色)这四种颜色的子像素表示一个颜色的结构;以及R、G、B、Y(黄色)这四种颜色的子像素表示一个颜色的结构等。对颜色要素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可以使用R、G、B、W和Y以外的颜色,例如可以使用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等。
图19A所示的显示面板包括透明部810、显示部804、工作电路部806以及FPC808。透明部810与显示部804邻接,并沿着显示部804的两个边配置。工作电路部806例如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和信号线驱动电路。透明部810包括使可见光透过的区域。工作电路部806还包括阻挡可见光的区域。
图19B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701、粘合层703、绝缘层705、多个晶体管、导电层857、绝缘层815、绝缘层816、绝缘层817、多个发光元件、绝缘层821、粘合层822、着色层845、遮光层847、绝缘层715、粘合层713及衬底711。粘合层822、绝缘层715、粘合层713及衬底711使可见光透过。包括在显示部804及工作电路部806中的发光元件及晶体管由绝缘层705、绝缘层715以及粘合层822密封。
显示部804在衬底701上隔着粘合层703及绝缘层705设置有晶体管820及发光元件830。发光元件830包括绝缘层817上的下部电极831、下部电极831上的EL层833以及EL层833上的上部电极835。换言之,发光元件830包括下部电极831、上部电极835以及夹在下部电极831与上部电极835之间的EL层833。
下部电极831与晶体管820的源电极或漏电极电连接。下部电极831的端部由绝缘层821覆盖。下部电极831优选反射可见光。上部电极835使可见光透过。
此外,显示部804包括与发光元件830重叠的着色层845及与绝缘层821重叠的遮光层847。在发光元件830与着色层845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粘合层822。
绝缘层815及绝缘层816具有抑制杂质扩散到包括在晶体管的半导体中的效果。为了减少起因于晶体管的表面凹凸,作为绝缘层817优选选择具有平坦化功能的绝缘层。
也可以省略显示面板中没有设置晶体管的区域中的绝缘层815和/或绝缘层816。尤其是,优选不在透明部810中形成绝缘层815和/或绝缘层816,由此可以提高透射率。图19A和图19B示出不在透明部810中形成绝缘层815的结构。例如,作为绝缘层815可以使用氮化硅,作为绝缘层816可以使用氧氮化硅。
工作电路部806在衬底701上隔着粘合层703及绝缘层705设置有多个晶体管。在图19B中示出工作电路部806所包括的多个晶体管中的一个。
绝缘层705和绝缘层715优选具有高防潮性,此时可以抑制水等杂质进入发光元件830或晶体管820,因此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当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时,可以保护显示面板的表面以免受到物理冲击,所以是优选的。衬底701与绝缘层705由粘合层703贴合。另外,衬底711与绝缘层715由粘合层713贴合。
导电层857与将来自外部的信号(例如,视频信号、时钟信号、起始信号或复位信号)或电位传达给工作电路部806的外部电极电连接。在此,说明作为外部电极设置FPC808的例子。为了防止工序数的增加,导电层857优选以与用于显示部或驱动电路部的电极或布线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工序形成。在此,说明以与晶体管820的电极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工序形成导电层857的例子。
在图19B的显示面板中,FPC808位于绝缘层715上。连接体825通过设置于绝缘层715、粘合层822、绝缘层817、绝缘层816及绝缘层815中的开口与导电层857连接。连接体825还连接于FPC808。FPC808与导电层857通过连接体825彼此电连接。
图20示出以中间夹着粘合层723的方式贴合两个图19B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状态的截面图的一个例子。另外,也可以不使用粘合层723而使用附着层将两个显示面板以可联结及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图20示出下侧(后面)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01a(对应于图19A所示的显示部804)及遮挡可见光的区域120a(对应于图19A所示的工作电路部806等)、上侧(前面)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01b(对应于图19A所示的显示部804)及透明部110b(对应于图19A所示的透明部810)。另外,图20所示的截面图也是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两个显示面板100a、100b的重叠部分(图14A的区域170)的一个例子。
在图20中,位于显示面一侧(上侧)的显示面板包括与显示部804邻接的透明部810。另外,下侧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部804与上侧的显示面板的透明部810重叠。因此,可以缩小重叠的两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之间的非显示区域,甚至可以消除该非显示区域。由此,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接缝部分不容易被使用者看到的大型显示装置。
在图20中,下侧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部804与上侧的显示面板的透明部810之间设置有使可见光透过的粘合层723。粘合层723与上侧的显示面板的衬底701和/或下侧的显示面板的衬底711之间的折射率之差优选小。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降低下侧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部804之上的叠层体的折射率之差所引起的界面上的反射。此外,也可以抑制大型显示装置的显示不均匀或亮度不均匀。
[材料及形成方法的例子]
接下来,说明可用于显示面板的材料等。注意,有时省略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前面已说明的构成要素。
作为各衬底,可以使用玻璃、石英、有机树脂、金属、合金等材料。提取发光元件的光一侧的衬底使用使该光透过的材料形成。
尤其是,优选使用柔性衬底。例如,可以使用有机树脂或其厚度为允许具有柔性的厚度的玻璃、金属或合金。
其比重小于玻璃的有机树脂优选用于柔性衬底,此时,与使用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显示面板的重量更轻。
衬底优选使用韧性高的材料形成。此时,能够提供耐冲击性高的不易损坏的显示面板。例如,当使用有机树脂衬底、厚度薄的金属或合金的衬底时,与使用玻璃衬底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且不易损坏的显示面板。
由于金属材料及合金材料容易将热传导到衬底整体,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局部的温度上升,所以导热性高的金属材料及合金材料是优选的。使用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的衬底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对于金属衬底或合金衬底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例如优选使用铝、铜、镍或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合金。
另外,当作为衬底使用热辐射率高的材料时,能够防止显示面板的表面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损坏或可靠性的下降。例如,衬底也可以具有金属衬底与热辐射率高的层(例如,该层可以使用金属氧化物或陶瓷材料来形成)的叠层结构。
作为具有柔性及透光性的衬底可以使用薄膜状的塑料衬底,例如聚酰亚胺(PI)、芳族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尼龙、聚醚醚酮(PEEK)、聚砜(PSF)、聚醚酰亚胺(PEI)、聚芳酯(PAR)、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硅酮树脂等的塑料衬底。另外,该衬底可以包括纤维等,例如可以包括预浸料等。另外,该衬底不局限于树脂薄膜,也可以使用将纸浆加工为连续的薄片状的透明无纺布、具有包含被称为蚕丝蛋白(Fibroin)的蛋白质的人造蜘蛛丝纤维的薄片、混合该透明无纺布或该薄片与树脂的复合体、由纤维宽度为4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与树脂膜的叠层体、包含人造蜘蛛丝纤维的薄片与树脂膜的叠层体。
柔性衬底可以具有叠层结构,其中在上述材料的层上层叠有保护装置的表面免受损伤的硬涂层(例如,氮化硅层)或能够分散压力的层(例如,芳族聚酰胺树脂层)等。
柔性衬底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层来形成。当使用玻璃层时,可以提高对水及氧的阻挡性而提供高可靠性的显示面板。
例如,可以使用从离发光元件近的一侧层叠有玻璃层、粘合层及有机树脂层的柔性衬底。该玻璃层的厚度设定为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优选为2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通过具有这种厚度,玻璃层可以同时具有对水及氧的高阻挡性和高柔性。将有机树脂层的厚度设定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通过设置这种有机树脂层,可以抑制玻璃层的破裂或裂缝来提高机械强度。通过使用包含这种玻璃材料和有机树脂的复合材料的衬底,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柔性显示面板。
在此,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方便起见,将包括像素和驱动电路的结构、包括滤色片等光学构件的结构、包括触摸传感器的结构或包括功能构件的结构称为元件层。元件层例如包括显示元件,并且还可以包括与显示元件电连接的布线或者用于像素或电路中的晶体管等元件。
这里,将设置有其上形成有元件层的绝缘表面的支撑体称为基材。
作为在柔性基材上形成元件层的方法,有如下方法:在基材上直接形成元件层的方法;在与基材不同的具有刚性的支撑基材上形成元件层之后将元件层从支撑基材剥离并转置到基材上的方法。
在基材的材料能够承受形成元件层的工序中的加热温度的情况下,优选在基材上直接形成元件层,由此工序可以简化。此时,优选在将基材固定于支撑基材的状态下形成元件层,由此容易在装置内及装置间传送元件层。
当采用在支撑基材上形成元件层之后将元件层转置到基材的方法时,首先,在支撑基材上层叠剥离层和绝缘层,然后在该绝缘层上形成元件层。接着,从支撑基材剥离元件层而将元件层转置到基材上。此时,选择在支撑基材与剥离层之间的界面处、剥离层与绝缘层之间的界面处或剥离层中产生剥离的材料。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在比基材的耐热温度高的温度下形成元件层,由此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例如,优选的是,作为剥离层使用包含钨等高熔点金属材料的层与包含该金属材料的氧化物的层的叠层,并且在该剥离层上作为绝缘层设置多个氮化硅层或氧氮化硅层的叠层。通过使用高熔点金属材料,在形成元件层时可以进行高温处理,所以可以实现高可靠性。例如,可以进一步减少元件层所包含的杂质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元件层所包含的半导体等的结晶性。
该剥离方法的例子包括:通过施加机械力量剥离、通过蚀刻去除剥离层、或者使液体滴落到剥离界面的一部分并使其渗透整个剥离界面。
在支撑基材与绝缘层之间的界面能够进行剥离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设置剥离层。例如,也可以作为支撑基材使用玻璃,作为绝缘层使用聚酰亚胺等有机树脂,并通过使用激光等局部性地加热有机树脂的一部分来形成剥离起点,由此在玻璃与绝缘层之间的界面进行剥离。或者,也可以在支撑基材与包含有机树脂的绝缘层之间设置导热性高的材料(例如,金属或半导体)的层,并利用电流加热该层,形成容易产生剥离的状态,然后进行剥离。此时,也可以将包含有机树脂的绝缘层用作基材。
作为粘合层,可以使用各种固化树脂,诸如反应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厌氧树脂、以及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光固化树脂。作为这些树脂,可以举出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酰亚胺树脂、聚氯乙烯(PVC)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树脂等。尤其是,优选使用环氧树脂等透湿性低的材料。另外,也可以使用两液混合型树脂。此外,也可以使用粘合薄片等。
另外,上述树脂也可以包含干燥剂。例如,可以使用碱土金属的氧化物(例如,氧化钙或氧化钡)那样的通过化学吸附吸附水分的物质。或者,也可以使用沸石或硅胶等通过物理吸附来吸附水分的物质。优选包含该干燥剂,此时能够抑制水分等杂质侵入发光元件,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树脂中混合折射率高的填料或光散射构件,此时可以提高发光元件的光提取效率。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钡、沸石、锆等。
作为绝缘层705及绝缘层715优选使用防潮性高的绝缘膜。或者,绝缘层705及绝缘层715优选具有防止杂质扩散到发光元件的功能。
作为防潮性高的绝缘膜,可以使用含有氮与硅的膜(例如,氮化硅膜、氮氧化硅膜)以及含有氮与铝的膜(例如,氮化铝膜)等。另外,可以使用氧化硅膜、氧氮化硅膜、氧化铝膜等。
例如,将防潮性高的绝缘膜的水蒸气透过量设定为1×10-5[g/(m2·day)]以下,优选为1×10-6[g/(m2·day)]以下,更优选为1×10-7[g/(m2·day)]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8[g/(m2·day)]以下。
在显示面板中,绝缘层705与绝缘层715中的至少位于发光面一侧的一个需要使发光元件的发光透过。当显示面板包括绝缘层705及绝缘层715时,绝缘层705与绝缘层715中的使发光元件的发光透过的一个优选在波长4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比另一个绝缘层高的平均透射率。
绝缘层705及绝缘层715优选包含氧、氮及硅。例如,绝缘层705及绝缘层715优选包含氧氮化硅。此外,绝缘层705及绝缘层715优选包含氮化硅或氮氧化硅。优选的是,绝缘层705及绝缘层715使用氧氮化硅膜及氮化硅膜形成,该氧氮化硅膜及该氮化硅膜彼此接触。氧氮化硅膜与氮化硅膜交替地层叠,使得相反位相的干涉容易发生在可见区域中,据此,该叠层体能够具有可见区域中的高的透射率。
对显示面板中的晶体管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交错型晶体管或反交错型晶体管。此外,也可以使用顶栅型晶体管或底栅型晶体管。对用于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硅、锗或有机半导体。或者,也可以使用包含铟、镓和锌中的至少一个的氧化物半导体诸如In-Ga-Zn类金属氧化物。
对用于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的结晶性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非晶半导体或具有结晶性的半导体(微晶半导体、多晶半导体、单晶半导体或其一部分具有结晶区域的半导体)。优选使用具有结晶性的半导体,此时可以抑制晶体管的特性劣化。
为了实现晶体管的特性稳定化,优选设置基底膜。基底膜可以使用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氧氮化硅膜、氮氧化硅膜等无机绝缘膜的单层或叠层形成。基底膜可以通过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例如,等离子体CVD法、热CVD法、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等)或原子层沉积(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法、涂敷法或印刷法等形成。注意,基底膜不一定必须设置。在上述各结构实例中,绝缘层705可以被用作晶体管的基底膜。
作为发光元件,可以使用自发光元件,并且,在该自发光元件的范畴内包括由电流或电压控制亮度的元件。例如,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有机EL元件或无机EL元件等。
发光元件可以具有顶部发射结构、底部发射结构及双面发射结构中的任一个。作为取出光一侧的电极使用使可见光透过的导电膜。另外,作为不取出光一侧的电极优选使用反射可见光的导电膜。
作为使可见光透过的导电膜,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铟、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Oxide)、铟锌氧化物、氧化锌(ZnO)或添加有镓的氧化锌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将金、银、铂、镁、镍、钨、铬、钼、铁、钴、铜、钯或钛等金属材料、包含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或这些金属材料的氮化物(例如,氮化钛)等形成得薄到具有透光性来使用。此外,可以使用上述材料的叠层膜作为导电层。例如,优选使用ITO与银和镁的合金的叠层膜,此时,可以提高导电性。另外,也可以使用石墨烯等。
作为反射可见光的导电膜,例如可以使用铝、金、铂、银、镍、钨、铬、钼、铁、钴、铜或钯等金属材料或包含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另外,也可以在上述金属材料或合金中添加有镧、钕或锗等。此外,作为该导电膜可以使用铝和钛的合金、铝和镍的合金、铝和钕的合金、铝、镍和镧的合金(Al-Ni-La)等包含铝的合金(铝合金)、或者银和铜的合金、银、钯和铜的合金(Ag-Pd-Cu,也称为APC)、银和镁的合金等包含银的合金。银和铜的合金具有高耐热性,所以是优选的。并且,通过在铝合金膜上层叠金属膜或金属氧化物膜,可以抑制铝合金膜的氧化。作为该金属膜或该金属氧化膜的材料,可以举出钛及氧化钛。另外,也可以层叠上述使可见光透过的导电膜与包含上述金属材料的膜。例如,可以使用银与ITO的叠层膜、银和镁的合金与ITO的叠层膜。
下部电极831和上部电极835可以使用使可见光透过的导电膜或者反射可见光的导电膜形成。
各电极可以通过蒸镀法或溅射法形成。或者,也可以使用喷墨法等喷出法、丝网印刷法等印刷法或者镀法。
当在下部电极831与上部电极835之间施加高于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电压时,空穴从阳极一侧注入到EL层833中,而电子从阴极一侧注入到EL层833中。被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EL层833中复合,由此,包含在EL层833中的发光物质发光。
EL层833至少包括发光层。除了该发光层以外,EL层833也可以还包括包含空穴注入性高的物质、空穴传输性高的物质、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性高的物质、电子注入性高的物质或双极性的物质(电子传输性及空穴传输性高的物质)等的一个或多个层。
作为EL层833可以使用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高分子化合物,还可以使用无机化合物。包括在EL层833中的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形成:蒸镀法(包括真空蒸镀法)、转印法、印刷法、喷墨法、涂敷法等。
发光元件830也可以包含两种以上的发光物质。由此,例如能够实现白色发光的发光元件。例如,通过以使两种以上的发光物质的各发光成为补色光的方式选择发光物质,来能够得到白色发光。例如,可以使用呈现红色(R)、绿色(G)、蓝色(B)、黄色(Y)或橙色(O)等的发光的发光物质或呈现包含R光、G光及B光中之两种以上的光谱成分的发光的发光物质。例如,可以使用呈现蓝色发光的发光物质及呈现黄色发光的发光物质。此时,呈现黄色发光的发光物质的发光光谱优选包含绿色及红色的光谱成分。另外,发光元件830的发光光谱优选在可见区域的波长(例如,350nm以上且750nm以下或400nm以上且800nm以下)范围内具有两个以上的峰值。
EL层833也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层。在EL层833中,可以彼此接触地层叠多个发光层,也可以隔着分离层层叠多个发光层。例如,也可以在荧光发光层与磷光发光层之间设置分离层。
设置分离层以用来例如防止从在磷光发光层中生成的磷光材料等的激发状态到荧光发光层中的荧光材料等的由于Dexter机理所引起的能量转移(尤其是三重态能量转移)。分离层的厚度可以为几nm左右。具体而言,分离层的厚度可以为0.1nm以上且20nm以下、1nm以上且10nm以下或1nm以上且5nm以下。分离层包含单个材料(优选为双极性物质)或者多个材料(优选为空穴传输性材料及电子传输性材料)。
分离层也可以使用与该分离层接触的发光层所包含的材料来形成。由此可以容易制造发光元件,并且驱动电压降低。例如,在磷光发光层包含主体材料、辅助材料及磷光材料(客体材料)的情况下,分离层也可以使用该主体材料及辅助材料形成。换言之,在上述结构中,分离层具有不包含磷光材料的区域,磷光发光层具有包含磷光材料的区域。由此,根据是否使用磷光材料能够分别进行分离层及磷光发光层的蒸镀。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相同的处理室中形成分离层及磷光发光层。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发光元件830可以是包括一个EL层的单元件,也可以是包括隔着电荷产生层层叠的多个EL层的串联元件。
发光元件优选设置于一对防潮性高的绝缘膜之间。由此,能够抑制水分等杂质侵入发光元件中,从而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可靠性下降。
作为绝缘层815及绝缘层816,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硅膜、氧氮化硅膜、氧化铝膜等无机绝缘膜。绝缘层815和绝缘层816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作为绝缘层817,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聚酰胺、聚酰亚胺酰胺、苯并环丁烯类树脂等有机材料。还可以使用低介电常数材料(low-k材料)等。此外,也可以层叠多个绝缘膜来形成各绝缘层。
绝缘层821使用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形成。作为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硅氧烷树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尤其优选的是,绝缘层821使用感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在下部电极831上具有开口部,并且该开口部的侧壁形成为具有连续曲率的倾斜面。
对绝缘层821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光刻法、溅射法、蒸镀法、液滴喷射法(例如,喷墨法)、印刷法(例如,丝网印刷或胶版印刷)等。
例如,用作晶体管的电极或布线、或者发光元件的辅助电极等的用于显示面板的导电层可以通过使用钼、钛、铬、钽、钨、铝、铜、钕、钪等金属材料或含有上述元素的合金材料并以单层或叠层形成。另外,导电层可以使用导电金属氧化物形成。作为导电金属氧化物,可以使用氧化铟(例如In2O3)、氧化锡(例如SnO2)、ZnO、ITO、铟锌氧化物(例如In2O3-ZnO)或者含有氧化硅的这些金属氧化物材料。
着色层是使特定波长范围的光透过的有色层。例如,可以使用使红色、绿色、蓝色或黄色的波长范围的光透过的滤色片。各着色层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并利用印刷法、喷墨法、使用光刻法的蚀刻方法等在所需的位置形成。在白色子像素中,也可以与发光元件重叠地设置透明树脂或白色树脂等树脂。
遮光层设置在相邻的着色层之间。遮光层遮挡从相邻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以抑制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混色。这里,通过以其端部与遮光层重叠的方式设置着色层,可以抑制漏光。作为遮光层,可以使用遮挡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包含金属材料、颜料或染料的树脂材料形成黑矩阵。另外,优选将遮光层设置于驱动电路部等显示部之外的区域中,此时可以抑制起因于波导光等的非意图的漏光。
此外,也可以设置覆盖着色层及遮光层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可以防止包含在着色层中的杂质等扩散到发光元件。保护层使用透射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硅膜、氧化硅膜等无机绝缘膜或丙烯酸树脂膜、聚酰亚胺膜等有机绝缘膜,也可以采用有机绝缘膜与无机绝缘膜的叠层结构。
此外,当将粘合层的材料涂敷于着色层及遮光层上时,作为保护层的材料优选使用对粘合层的材料具有高润湿性的材料。例如,作为保护层,优选使用ITO膜等氧化物导电膜或其厚度薄得足以具有透光性的Ag膜等金属膜。
作为连接体,可以使用各种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各向异性导电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
本实施方式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说明可以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触摸面板。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显示面板同样的构成要素,可以参照上面的记载。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包括发光元件的触摸面板,但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其它元件(例如,显示元件)的触摸面板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
[结构实例1]
图21A是触摸面板的俯视图。图21B是沿着图21A中的点划线A-B及点划线C-D的截面图。图21C是沿着图21A中的点划线E-F的截面图。
图21A所示的触摸面板390包括显示部301(兼作输入部)、扫描线驱动电路303g(1)、摄像像素驱动电路303g(2)、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303s(1)及摄像信号线驱动电路303s(2)。
显示部301包括多个像素302及多个摄像像素308。
像素302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及像素电路。
像素电路可以供应使发光元件驱动的电力。像素电路与供应选择信号的布线电连接。像素电路也与供应图像信号的布线电连接。
扫描线驱动电路303g(1)能够对像素302供应选择信号。
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303s(1)能够对像素302供应图像信号。
触摸传感器可以使用摄像像素308形成。具体而言,摄像像素308能够检测出显示部301上的手指等的接触。
摄像像素308包括光电转换元件及摄像像素电路。
摄像像素电路能够驱动光电转换元件。摄像像素电路与供应控制信号的布线电连接。摄像像素电路也与供应电源电位的布线电连接。
控制信号的例子包括:选择读出所记录的成像信号的摄像像素电路的信号、使摄像像素电路初始化的信号以及决定摄像像素电路检测光的时间的信号。
摄像像素驱动电路303g(2)能够对摄像像素308供应控制信号。
摄像信号线驱动电路303s(2)能够读出摄像信号。
如图21B及图21C所示,触摸面板390包括衬底701、粘合层703、绝缘层705、衬底711、粘合层713及绝缘层715。此外,衬底701与衬底711由粘合层360贴合。
衬底701与绝缘层705由粘合层703贴合。此外,衬底711与绝缘层715由粘合层713贴合。
衬底701和衬底711优选具有柔性。
关于用于衬底、粘合层及绝缘层的材料,可以参照实施方式2。
各像素302包括子像素302R、子像素302G及子像素302B(参照图21C)。子像素302R包括发光模块380R,子像素302G包括发光模块380G,并且,子像素302B包括发光模块380B。
例如,子像素302R包括发光元件350R及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能够对发光元件350R供应电力的晶体管302t。此外,发光模块380R包括发光元件350R及光学元件(例如,使红色光透过的着色层367R)。
发光元件350R包括依次层叠的下部电极351R、EL层353及上部电极352(参照图21C)。
EL层353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EL层353a、中间层354及第二EL层353b。
另外,可以在发光模块380R中设置微腔结构,使得高效地取出特定波长的光。具体而言,EL层也可以设置在为了高效地取出特定光而设置的反射可见光的膜与半反射半透射可见光的膜之间。
例如,发光模块380R包括与发光元件350R及着色层367R接触的粘合层360。
着色层367R位于与发光元件350R重叠的区域。由此,发光元件350R所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粘合层360及着色层367R,而如图21B或图21C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发射到发光模块380R的外部。
触摸面板390包括遮光层367BM。以包围着色层(例如着色层367R)的方式设置有遮光层367BM。
触摸面板390包括位于与显示部301重叠的区域中的反射防止层367p。作为反射防止层367p,例如可以使用圆偏振片。
触摸面板390包括绝缘层321。绝缘层321覆盖晶体管302t等。另外,可以将绝缘层321用作使起因于像素电路或摄像像素电路的凹凸平坦化的层。此外,可以将层叠有能够抑制杂质向晶体管302t等扩散的层的绝缘层用作绝缘层321。
触摸面板390包括与下部电极351R的端部重叠的分隔壁328。在分隔壁328上设置有用来控制衬底701与衬底711之间的间隔的隔离体329。
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303s(1)包括晶体管303t及电容器303c。另外,驱动电路可以通过与像素电路相同的制造工序形成在与像素电路相同的衬底上。如图21B所示,晶体管303t可以在绝缘层321上包括第二栅极304。该第二栅极304可以与晶体管303t的栅极电连接,或者,这些栅极也可以被施加不同的电位。另外,若需要,则可以在晶体管308t及晶体管302t等中设置第二栅极304。
摄像像素308包括光电转换元件308p及摄像像素电路。摄像像素电路可以检测出光电转换元件308p所接收的光。摄像像素电路包括晶体管308t。
例如,pin型光电二极管可以被用作光电转换元件308p。
触摸面板390包括供应信号的布线311。该布线311设置有端子319。供应图像信号及同步信号等信号的FPC309与端子319电连接。印刷线路板(PWB)也可以安装于该FPC309。
另外,可以通过相同的制造工序形成晶体管302t、晶体管303t及晶体管308t等晶体管。或者,这些晶体管也可以通过彼此不同的工序形成。
[结构实例2]
图22A及图22B是触摸面板505A的透视图。注意,为了容易理解,图22A及图22B只示出主要的构成要素。图23A是沿着图22A中的点划线G-H的截面图。
如图22A及图22B所示,触摸面板505A包括显示部501、扫描线驱动电路303g(1)及触摸传感器595等。另外,触摸面板505A包括衬底701、衬底711及衬底590。
触摸面板505A包括多个像素及多个布线311。多个布线311能够对像素供应信号。多个布线311被引导在衬底701的外周部,该多个布线311的一部分形成端子319。端子319与FPC509(1)电连接。
触摸面板505A包括触摸传感器595及多个布线598。多个布线598与触摸传感器595电连接。多个布线598被引导在衬底590的外周部,该多个布线598的一部分形成端子。该端子与FPC509(2)电连接。注意,为了容易理解,在图22B中由实线示出设置在衬底590的背面一侧(与衬底701相对的面一侧)的触摸传感器595的电极或布线等。
作为触摸传感器595,例如可以使用静电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例子包括:表面型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投影型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在此示出使用投影型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例子。
投影型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例子包括:自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及互电容式触摸传感器,这些方式主要在驱动方法上彼此不同。优选使用互电容式,因为其可以同时进行多点检测。
另外,作为触摸传感器595可以使用可检测出手指等检测对象的靠近或接触的各种传感器。
投影型电容式触摸传感器595包括电极591及电极592。电极591与多个布线598中的任一个电连接,电极592与多个布线598中的其他的任一个电连接。
如图22A和图22B所示,电极592具有在一个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四边形并且该四边形的一个角部连接于另一个四边形的一个角部的形状。
电极591具有四边形且在与电极592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此外,多个电极591不一定需要配置得与一个电极592正交,也可以以小于90°的角度与一个电极592交叉。
布线594与电极592交叉。布线594使夹着电极592的两个电极591电连接。电极592与布线594的交叉部的面积优选尽量小。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不设置电极的区域的面积,所以可以降低透射率的不均匀。其结果是,可以减少来自触摸传感器595的光的亮度不均匀。
另外,电极591及电极592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而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多个电极591可以被配置为尽量没有间隙,并且,多个电极592可以在电极591和电极592之间夹持有绝缘层并间隔开地设置,以形成不重叠于电极591的区域。此时,优选在相邻的两个电极592之间设置与这些电极电绝缘的虚拟电极,据此可以减少透射率不同的区域的面积。
注意,关于触摸传感器595的更具体的结构实例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3A所示,触摸面板505A包括衬底701、粘合层703、绝缘层705、衬底711、粘合层713及绝缘层715。衬底701及衬底711由粘合层360彼此贴合。
粘合层597以使触摸传感器595与显示部501重叠的方式将衬底590与衬底711贴合在一起。粘合层597具有透光性。
电极591及电极592使用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作为透光导电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铟、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氧化锌、添加有镓的氧化锌等导电氧化物。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石墨烯的膜。包含石墨烯的膜例如可以通过使包含氧化石墨烯的膜还原来形成。作为还原方法,可以采用进行加热的方法等。
用于电极591、电极592及布线594等的导电膜,即,触摸屏的布线或电极的材料的电阻优选较低。这种材料的例子包括:ITO、铟锌氧化物、ZnO、银、铜、铝、碳纳米管及石墨烯。或者,也可以使用包含极细(例如,其直径为几纳米)的多个导电体的金属纳米线。另外,由于其透射率高,所以金属纳米线、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可以用于显示元件的电极,例如,像素电极或共同电极。
通过溅射法将透光导电材料形成在衬底590上,然后通过光刻法等各种图案化技术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来可以形成电极591及电极592。
电极591及电极592由绝缘层593覆盖。此外,到达电极591的开口形成在绝缘层593中,并且布线594使相邻的电极591电连接。因为可以提高触摸面板的开口率,所以作为布线594优选使用透光性导电材料。另外,由于可以减少电阻,所以优选将其导电性比电极591及电极592高的材料用于布线594。
另外,可以设置覆盖绝缘层593及布线594的绝缘层,以保护触摸传感器595。
连接层599使布线598与FPC509(2)电连接。
显示部501包括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各像素具有与结构实例1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可以将各种晶体管应用于触摸面板。在图23A和图23B中示出应用底栅型晶体管时的结构。
例如,可以将包含氧化物半导体、非晶硅等的半导体层应用于图23A所示的晶体管302t及晶体管303t。
例如,可以将包含利用激光退火法等结晶化处理而得到的多晶硅的半导体层应用于图23B所示的晶体管302t及晶体管303t。
在图23C中示出应用顶栅型晶体管时的结构。
例如,可以将包含多晶硅或从单晶硅衬底等转置的单晶硅膜等的半导体层应用于图23C所示的晶体管302t及晶体管303t。
[结构实例3]
图24A至图24C是触摸面板505B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触摸面板505B与结构实例2的触摸面板505A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被供应的图像数据显示在设置有晶体管的一侧;触摸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部的衬底701一侧;以及FPC509(2)设置在与FPC509(1)相同一侧。在此,仅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而关于其他类似结构的部分,援用上述说明。
着色层367R位于与发光元件350R重叠的区域。图24A所示的发光元件350R向设置有晶体管302t的一侧射出光。由此,发光元件350R所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着色层367R,而如图24A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发射到发光模块380R的外部。
触摸面板505B在光提取的一侧包括遮光层367BM。以包围着色层(例如为着色层367R)的方式设置有遮光层367BM。
触摸传感器595设置在衬底701一侧,而非衬底711一侧(参照图24A)。
粘合层597以使触摸传感器595与显示部重叠的方式将衬底590与衬底701贴合。粘合层597具有透光性。
在图24A和图24B中示出将底栅型晶体管应用于显示部501时的结构。
例如,可以将包含氧化物半导体、非晶硅等的半导体层应用于图24A所示的晶体管302t及晶体管303t。
例如,可以将包含多晶硅的半导体层应用于图24B所示的晶体管302t及晶体管303t。
在图24C中示出应用顶栅型晶体管时的结构。
例如,可以将包含多晶硅或被转写的单晶硅膜等的半导体层应用于图24C所示的晶体管302t及晶体管303t。
[触摸传感器的结构例子]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触摸传感器595的更具体的结构例子。
图25A是触摸传感器595的俯视示意图。触摸传感器595在衬底590上包括多个电极531、多个电极532、多个布线541以及多个布线542。此外,在衬底590上设置有电连接于各多个布线541及多个布线542的FPC550。
图25B示出图25A中的由点划线围绕的区域的放大图。电极531具有多个菱形的电极图案在附图中的横向方向上排列的形状。排成一列的菱形的电极图案彼此电连接。电极532也同样具有多个菱形的电极图案在附图中的纵向方向上排列的形状,且排成一列的菱形的电极图案彼此电连接。电极531与电极532部分地重叠,相互交叉。该交叉部分夹有绝缘体以免电极531与电极532电短路。
如图25C所示,电极532也可以由菱形的多个电极533及桥接式电极534构成。岛状电极533在附图中的纵向方向上排列,相邻的两个电极533通过桥接式电极534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同一导电膜进行加工来同时形成电极533及电极531。由此,可以抑制这些膜的厚度不均匀,而可以抑制各个电极的电阻值及光透射率因所在位置的不同有偏差。这里,电极532具有桥接式电极534,电极531也可以具有桥接式电极534。
如图25D所示,也可以采用将图25B所示的电极531及电极532的菱形的电极图案的内侧挖出,只残留轮廓部的形状。此时,在电极531及电极532的宽度窄到使用者看不到时,如后面所述电极531及电极532也可以使用金属或合金等遮光材料形成。此外,图25D所示的电极531或电极532也可以具有上述桥接式电极534。
一个电极531与一个布线541电连接。此外,一个电极532与一个布线542电连接。
这里,当以触摸传感器595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重叠的方式构成触摸屏时,优选作为电极531及电极532使用透光性导电材料。此外,当作为电极531及电极532使用透光性导电材料且穿过电极531或电极532提取来自显示面板的光时,优选在电极531与电极532之间配置包含同一导电材料的导电膜作为假图案。像这样,通过使用假图案填满电极531与电极532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可以减少光透射率的偏差。其结果是,可以减少透过触摸传感器595的光的亮度不均匀。
作为透光性导电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铟、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氧化锌、添加有镓的氧化锌等导电氧化物。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石墨烯的膜。包含石墨烯的膜例如可以通过使形成为膜状的包含氧化石墨烯的膜还原而形成。作为还原方法,可以采用加热等方法。
另外,可以使用减薄到可透光的厚度的金属或合金。例如,可以使用金、银、铂、镁、镍、钨、铬、钼、铁、钴、铜、钯或钛等金属、包含该金属的合金。或者,还可以使用该金属或合金的氮化物(例如,氮化钛)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层叠两个以上的包含上述材料的导电膜的叠层膜。
此外,作为电极531及电极532也可以使用加工成细到使用者看不到的程度的导电膜。例如,通过将这种导电膜加工成格子状(网孔状),可以得到高导电性及显示装置的高可见度。此时,优选导电膜具有宽度为30nm以上且100μm以下,优选为50nm以上且50μm以下,更优选为50nm以上且20μm以下的部分。尤其是,具有10μm以下的图案宽度的导电膜很难被使用者看见,所以是优选的。
在图26A至图26D中示出电极531或电极532的一部分(图25B中的由点划线的圆圈起来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的例子。图26A示出使用格子状的导电膜561时的例子。此时,通过以不与显示装置所包括的显示元件重叠的方式配置导电膜561,不会遮断来自显示装置的光,所以是优选的。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格子的方向与显示元件的排列的方向一致,且格子的周期为显示元件的排列的周期的整数倍。
图26B示出以形成三角形的开口的方式加工的格子状的导电膜562的例子。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与图26A相比,可以进一步降低电阻。
如图26C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没有周期性的图案形状的导电膜563。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抑制在与显示装置的显示部重叠时产生的摩尔纹(moiré)。注意,在此,“摩尔纹”是指当外部光等透过以微细的宽度相等间隔地设置的导电膜等时或导电膜等反射外部光时因衍射或干涉而产生的干涉图案。
作为电极531及电极532也可以使用导电纳米线。图26D示出使用纳米线564时的例子。通过以适当的密度分散纳米线564以使相邻的纳米线564彼此接触,形成二维网状,可以用作透光性极高的导电膜。例如,可以使用直径平均值为1nm以上且100nm以下,优选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更优选为5nm以上且25nm以下的纳米线。作为纳米线564可以使用Ag纳米线、Cu纳米线、Al纳米线等金属纳米线或碳纳米管等。例如,当使用Ag纳米线时,可以实现89%以上的光透射率、40Ω/□以上且100Ω/□以下的薄膜电阻值。
在图25A等中,示出电极531及电极532具有多个菱形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顶面形状的例子,但是电极531及电极532的形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带状(长方形状)、具有曲线的带状、锯齿形状等各种顶面形状。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以电极531与电极532互相垂直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但是并不是必须要互相垂直地配置,两个电极所成的角度也可以小于90度。
图27A至图27C示出使用具有细线状的顶面形状的电极536及电极537代替电极531及电极532时的例子。图27A示出直线状的电极536及电极537排列为格子状的例子。
在图27B中示出电极536及电极537具有锯齿形状的顶面形状时的例子。此时,如图27B所示,不是重叠每个直线部分的中心位置,而是相对错开地配置,这样可以使电极536与电极537平行地对置的部分的长度变长,因此可以提高电极之间的互电容,且提高检测灵敏度,所以是优选的。或者,如图27C所示,当电极536及电极537具有锯齿形状的直线部分的一部分突出的顶面形状时,即使重叠该直线部分的中心位置而配置也可以使对置的部分的长度变长,所以可以提高电极之间的互电容。
图28A至图28C示出图27B中的由点划线围绕的区域的放大图,图28D至图28F示出图27C中的由点划线围绕的区域的放大图。在每个附图中示出电极536、电极537以及它们的交叉部538。如图28B及图28E所示,图28A及图28D中的电极536及电极537的直线部分也可以是具有角部的蜿蜒形状,图28C及图28F所示,也可以是具有曲线连续的蜿蜒形状。
[结构实例4]
如图29所示,触摸面板500TP包括重叠的显示部500及输入部600。图30是沿着图29中所示的点划线Z1-Z2的截面图。
下面,对触摸面板500TP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注意,有时无法明确区分上述构成要素,一个构成要素可能兼作其他构成要素或包含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另外,将显示部500与输入部600重叠的触摸面板500TP也称为触摸屏。
输入部600包括设置为矩阵状的多个检测单元602。此外,输入部600包括选择信号线GL、控制线RES及信号线DL等。
选择信号线GL及控制线RES与在行方向(在图中以箭头R表示)上配置的多个检测单元602电连接。信号线DL与在列方向(在图中以箭头C表示)上配置的多个检测单元602电连接。
检测单元602检测靠近或接触的物体并供应检测信号。例如检测电容、照度、磁力、电波或压力等,供应基于所检测的物理量的数据。具体而言,可以将电容元件、光电转换元件、磁检测元件、压电元件或谐振器等用于检测元件。
例如,检测单元602检测与靠近或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电容变化。
在大气中,当手指等具有比大气大的介电常数的物体靠近导电膜时,手指与导电膜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该电容变化可以供应检测数据。
例如,电容的变化引起导电膜和电容元件之间的电荷分布,而使电容元件的两端的电极的电压发生变化。可以将该电压变化用于检测信号。
检测单元602具备检测电路。检测电路与选择信号线GL、控制线RES或信号线DL等电连接。
检测电路包括晶体管或/及检测元件等。例如可以将导电膜以及电连接到该导电膜的电容元件用于检测电路。另外,也可以将电容元件以及电连接到该电容元件的晶体管用于检测电路。
检测电路例如可以包括包含绝缘层653、夹有绝缘层653的第一电极651及第二电极652的电容元件650(参照图30)。当物体靠近与电容元件650的一个电极电连接的导电膜时,电容元件650的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化。
检测单元602包括可以根据控制信号处于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的开关。例如,可以将晶体管M12用作开关。
另外,可以将放大检测信号的晶体管用于检测单元602。
可以将以同一个工序制造的晶体管用于放大检测信号的晶体管及开关。由此,可以以简化的制造工序提供输入部600。
检测单元602包括设置为矩阵状的多个窗户部667。窗户部667也可以使可见光透过且在多个窗户部667之间配置遮光性的层BM。
触摸面板500TP在与窗户部667重叠的位置包括着色层。着色层使指定颜色的光透过。注意,也可以将着色层称为滤色片。例如,可以使用使蓝色光透过的着色层367B、使绿色光透过的着色层367G或使红色光透过的着色层367R。此外,也可以使用使黄色光透过的着色层或使白色光透过的着色层。
显示部500包括设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302。像素302以与输入部600的窗户部667重叠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比检测单元602高的密度设置像素302。因为像素的结构与结构实例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触摸面板500TP包括使可见光透过的窗户部667、具有设置为矩阵状的多个检测单元602的输入部600以及具有重叠于窗户部667的多个像素302的显示部500,并且在窗户部667和像素302之间包括着色层。另外,在各检测单元中设置有用来降低检测单元之间的干涉的开关。
由此,可以将各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检测数据与检测单元的位置数据一起供应。此外,也可以与显示图像的像素的位置数据相关联地供应检测数据。此外,通过使不供应检测数据的检测单元与信号线非导通,可以减少对供应检测信号的检测单元的干涉。其结果,能够提供一种方便性或高可靠性的新颖的触摸面板500TP。
例如,触摸面板500TP的输入部600可以检测检测数据且可以将该检测数据与位置数据一起供应。具体而言,触摸面板500TP的使用者可以将触摸输入部600的手指等用作指示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轻按、拖动、滑动或者挤压等)。
输入部600通过检测靠近或接触输入部600的手指等,可以供应包括所检测的位置或路径等的检测数据。
运算装置根据程序等判断被供应的数据是否满足指定的条件,而执行与指定动作有关的指令。
由此,输入部600的使用者通过由手指等进行指定动作,可以使运算装置执行与指定动作有关的指令。
例如,在触摸面板500TP的输入部600中,首先在能够对一个信号线供应检测数据的多个检测单元中选择一个检测单元X。然后,使除了检测单元X以外的其他检测单元与该一个信号线非导通。由此,能够减少其他检测单元对检测单元X的干涉。
具体而言,可以抑制其他检测单元的检测元件对检测单元X的检测元件的干涉。
例如,在将电容元件及电连接于该电容元件的一个电极的导电膜用于检测元件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其他检测单元的导电膜的电位对检测单元X的导电膜的电位的干涉。
由此,触摸面板500TP能够与其尺寸无关地驱动检测单元而使它供应检测数据。例如,可以提供可以用于手持设备到可以用于电子黑板的各种尺寸的触摸面板500TP。
另外,触摸面板500TP可折叠及展开。还有,即使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其他检测单元对检测单元X的干涉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触摸面板500TP的状态无关地驱动检测单元而使它供应检测数据。
此外,触摸面板500TP的显示部500可以被供应显示数据。例如,运算装置能够供应显示数据。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触摸面板500TP也可以具有下面的结构。
触摸面板500TP也可以包括驱动电路603g或驱动电路603d。另外,触摸面板500TP也可以与FPC1电连接。
例如,驱动电路603g可以在指定时序供应选择信号。具体而言,按指定顺序将选择信号逐行供应至选择信号线GL。此外,可以将各种电路用于驱动电路603g。例如,也可以采用移位寄存器、触发器电路以及组合电路等。
驱动电路603d根据检测单元所供应的检测信号供应检测数据。此外,可以将各种电路用于驱动电路603d。例如,可以将如下电路用于驱动电路603d,即通过与设置在检测单元中的检测电路电连接,可以构成源极跟随器电路或电流反射镜电路的电路。此外,驱动电路603d也可以包括将检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拟数据转换电路。
FPC1供应时序信号及电源电位等,并且被供应检测信号。
触摸面板500TP也可以包括驱动电路503g、驱动电路503s、布线311或端子319。此外,触摸面板500TP也可以与FPC2电连接。
此外,也可以包括防止受损伤的保护触摸面板500TP的保护层670。例如,可以将陶瓷涂层或硬涂层用作保护层670。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包含氧化铝的层或者UV固化树脂。
注意,当实现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或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时,像素电极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反射电极的功能。例如,像素电极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含铝或银等。
另外,也可以将SRAM等存储电路设置在反射电极下。因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另外,可以从各种像素电路选择适于所使用的显示元件的结构。
可以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触摸面板代替构成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50的显示面板100。此时,可以适当地使用如触摸面板390或触摸面板505B那样的具有从一个方向可以取出与触摸面板连接的多个FPC的结构的触摸面板。注意,当使用触摸面板代替显示面板100时,可以将显示装置50称为输入输出装置。
与图15A同样地,当隔着树脂层131设置与多个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触摸面板重叠的保护衬底132时,优选以使各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595(或输入部600)的顶面的高度一致且使该顶面与保护衬底132平行的方式设置接触于保护衬底132的树脂层131。通过使输入输出装置的表面(即,保护衬底132的表面)与各触摸面板的触摸传感器595(或输入部600)的距离相等,可以降低输入输出装置的检测灵敏度的位置依赖性(也称为面内不均匀)。
本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而实施。
实施方式6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作为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举出:电视装置(也称为电视或电视接收机);用于计算机等的监视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框;移动电话机(也称为移动电话、移动电话装置);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声音再现装置;弹珠机等大型游戏机等。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或照明装置具有柔性,因此也可以将该电子设备或照明装置沿着房屋及高楼的内壁或外壁、汽车的内部装饰或外部装饰的曲面组装。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包括二次电池,优选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送对该二次电池充电。
作为二次电池,例如,可以举出利用凝胶状电解质的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等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有机自由基电池、铅蓄电池、空气二次电池、镍锌电池、银锌电池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包括天线。通过由天线接收信号,可以在显示部上显示图像或信息等。另外,在电子设备包括二次电池时,可以将天线用于非接触电力传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增加显示面板的个数,能够无限制地增加显示区域的面积。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适于数字标牌或PID等。另外,通过改变显示面板的配置方法,可以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外形形成为各种各样的形状。
图31A示出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50应用于柱子55或墙壁56的例子。通过将柔性显示面板用作显示装置50中的显示面板100,能够沿着曲面设置显示装置50。
在此,尤其是当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用于数字标牌或PID时,通过将触摸面板应用于显示面板,不仅能够在显示区域显示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观察者还能够直觉性地进行操作,所以是优选的。另外,在用于提供线路信息或交通信息等信息的用途时,可以通过直觉性的操作提高易用性。另外,在设置在高楼或公共设施等的墙壁面的情况等下,可以不将触摸面板应用于显示面板。
图31B至图31E示出具有弯曲的显示部7000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显示部7000的显示面是弯曲的,能够沿着弯曲的显示面进行显示。显示部7000也可以具有柔性。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制造图31B至图31E所示的各电子设备所包括的显示部7000。
图31B示出移动电话机的一个例子。移动电话机7100包括外壳7101、显示部7000、操作按钮7103、外部连接端口7104、扬声器7105、麦克风7106等。
图31B所示的移动电话机7100在显示部7000中具备触摸传感器。通过用手指或触屏笔等触摸显示部7000可以进行打电话或输入文字等所有操作。
此外,通过操作按钮7103的操作,可以进行电源的ON、OFF工作或切换显示在显示部7000的图像的种类。例如,可以将电子邮件的编写画面切换为主菜单画面。
图31C示出电视装置的一个例子。在电视装置7200中,在外壳7201中组装有显示部7000。在此示出利用支架7203支撑外壳7201的结构。
可以通过利用外壳7201所具备的操作开关、另外提供的遥控操作机7211进行图31C所示的电视装置7200的操作。另外,也可以在显示部7000中具备触摸传感器,通过用手指等触摸显示部7000可以进行显示部7000的操作。也可以在遥控操作机7211中具备显示从该遥控操作机7211输出的数据的显示部。通过利用遥控操作机7211所具备的操作键或触摸面板,可以进行频道及音量的操作,并可以对显示在显示部7000上的图像进行操作。
另外,电视装置7200采用具备接收机及调制解调器等的结构。可以通过利用接收机接收一般的电视广播。再者,通过调制解调器将电视装置7200连接到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网络,从而进行单向(从发送者到接收者)或双向(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或接收者之间等)的信息通信。
图31D示出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包括外壳7301及显示部7000。并且,也可以包括操作按钮、外部连接端口、扬声器、麦克风、天线或电池等。显示部7000具备触摸传感器。通过用手指或触屏笔等触摸显示部7000可以进行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的操作。
图31D是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的透视图,图31E是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例示出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例如具有选自电话机、电子笔记本和信息阅读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功能。具体而言,可以将该便携式信息终端用作智能手机。该本实施方式所例示出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例如可以执行移动电话、电子邮件、文章的阅读及编写、音乐播放、网络通讯、电脑游戏等各种应用程序。
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可以将文字或图像信息显示在其多个面上。例如,如图31D所示,可以将三个操作按钮7302显示在一个面上,而将由矩形表示的信息7303显示在另一个面上。图31D及图31E示出在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上表面显示信息的例子。或者,也可以在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侧面显示信息。另外,也可以在三个以上的面上显示信息。
此外,作为信息的例子,可以举出提示收到社交网络服务(SNS:SocialNetworking Services)的通知、电子邮件或电话等的显示;电子邮件等的标题或发送者姓名;日期;时间;电量;以及天线接收强度等。或者,也可以在显示信息的位置显示操作按钮或图标等而代替信息。
例如,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的使用者能够在将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放在上衣口袋里的状态下确认其显示(这里是信息7303)。
具体而言,将打来电话的人的电话号码或姓名等显示在能够从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的上方看到这些信息的位置。使用者可以确认到该显示而无需从口袋里拿出便携式信息终端7300,由此能够判断是否接电话。
图31F示出具有弯曲发光部的照明装置的例子。
使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制造图31F所示的照明装置所具有的发光部。
图31F所示的照明装置7400具备具有波状发光面的发光部7402。因此,提供设计性高的照明装置。
此外,照明装置7400所具备的发光部也可以具有柔性。也可以采用使用可塑性构件或可动框架等构件固定发光部并按照用途能够随意使发光部的发光面弯曲的结构。
照明装置7400包括具备操作开关7403的底座7401以及由底座7401支撑的发光部。
虽然在此例示了由底座支撑发光部的照明装置,但是也可以以将具备发光部的外壳固定或吊在天花板上的方式使用照明装置。由于能够在使发光面弯曲的状态下使用照明装置,因此能够使发光面以凹状弯曲而照亮特定区域或者使发光面以凸状弯曲而照亮整个房间。
图32A1、图32A2、图32B至图32I示出具备具有柔性的显示部7001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制造显示部7001。例如,可以使用能够以0.01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的显示装置。另外,显示部7001可以具备触摸传感器,通过用手指等触摸显示部7001可以进行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操作。
图32A1是示出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32B是示出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的侧面图。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包括外壳7501、显示部7001、取出构件7502及操作按钮7503等。
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在外壳7501内包括卷成卷筒状的柔性显示部7001。
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能够由内置的控制部接收视频信号,且能够将所接收的视频显示于显示部7001。另外,电池内置于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此外,也可以采用外壳7501具备连接连接器的端子部而以有线的方式从外部直接供应视频信号或电力的结构。
此外,可以由操作按钮7503进行电源的ON、OFF工作或显示的影像的切换等。图32A1、图32A2及图32B示出在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的侧面配置操作按钮7503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与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的显示面(正面)相同的面或背面配置操作按钮7503。
图32B示出处于使用取出构件7502取出显示部7001的状态下的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在此状态下,可以在显示部7001上显示影像。另外,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也可以以使显示部7001的一部分卷成卷筒状的图32A1所示的状态以及使用取出构件7502取出显示部7001的图32B所示的状态进行不同的显示。例如,通过在图32A1的状态下使显示部7001的卷成卷筒状的部分成为非显示状态,可以降低便携式信息终端7500的功耗。
另外,可以在显示部7001的侧部设置用来加固的边框,以便在取出显示部7001时该显示部7001的显示面被固定为平面状。
此外,除了该结构以外,也可以采用在外壳中设置扬声器并使用与影像信号同时接收的音频信号输出声音的结构。
图32C至图32E示出能够折叠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图32C示出展开状态的便携式信息终端7600,图32D示出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的中途状态的便携式信息终端7600,图32E示出折叠状态的便携式信息终端7600。便携式信息终端7600在折叠状态下可携带性好,在展开状态下因为具有无缝拼接的较大的显示区域所以显示一览性强。
由铰链7602连接的三个外壳7601支撑显示部7001。通过利用铰链7602在两个外壳7601之间折叠,可以将便携式信息终端7600从展开状态可逆性地变为折叠状态。
图32F及图32G示出能够折叠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图32F示出便携式信息终端7650的以使显示部7001位于内侧的方式折叠的状态,图32G示出便携式信息终端7650的以使显示部7001位于外侧的方式折叠的状态。便携式信息终端7650包括显示部7001及非显示部7651。在不使用便携式信息终端7650时,通过以使显示部7001位于内侧的方式折叠,能够抑制显示部7001被弄脏或受损伤。
图32H示出具有柔性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包括外壳7701及显示部7001。此外,还可以包括被用作输入装置的按钮7703a及7703b、被用作音频输出装置的扬声器7704a及7704b、外部连接端口7705及麦克风7706等。另外,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可以组装有具有柔性的电池7709。电池7709也可以例如与显示部7001重叠。
外壳7701、显示部7001及电池7709具有柔性。因此,容易使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弯曲为所希望的形状,或者使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扭曲。例如,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也可以以使显示部7001位于内侧或外侧的方式折叠而使用。或者,也可以在将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卷成卷筒状的状态下使用。如此,由于能够将外壳7701及显示部7001自由变形,所以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具有即使掉落或被施加非意图的外力也不容易破损的优点。
另外,由于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重量轻,所以可以在各种情况下方便地使用便携式信息终端7700,比如用夹子等夹住外壳7701的上部而悬吊着使用或者将外壳7701用磁铁等固定于墙壁上等使用。
图32I示出手表型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个例子。便携式信息终端7800包括表带7801、显示部7001、输入输出端子7802及操作按钮7803等。表带7801具有外壳的功能。另外,便携式信息终端7800可以组装有具有柔性的电池7805。电池7805也可以例如与显示部7001及表带7801重叠。
表带7801、显示部7001及电池7805具有柔性。因此,可以容易使便携式信息终端7800弯曲为所希望的形状。
操作按钮7803除了时间设定之外还可以具有电源开关、无线通信的开关、静音模式的开启及关闭、省电模式的开启及关闭等各种功能。例如,通过利用组装在便携式信息终端7800中的操作系统,还可以自由设定操作按钮7803的功能。
另外,通过用手指等触摸显示于显示部7001的图标7804,可以启动应用程序。
另外,便携式信息终端7800可以进行被通信标准化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通过与可进行无线通信的耳麦相互通信,可以进行免提通话。
此外,便携式信息终端7800也可以包括输入输出端子7802。当包括输入输出端子7802时,便携式信息终端7800可以通过连接器直接与其他信息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另外,也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端子7802进行充电。另外,充电工作也可以利用非接触电力传送进行,而不通过输入输出端子7802。
图33A示出汽车9700的外观。图33B示出汽车9700的驾驶座位。汽车9700包括车体9701、车轮9702、仪表盘9703、灯9704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于汽车9700的显示部等。例如,可以在图33B所示的显示部9710至显示部9715中设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
显示部9710和显示部9711是设置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的显示部。通过使用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来制造显示装置中的电极,可以使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成为能看到对面的所谓的透视式显示装置。透视式显示装置即使在驾驶汽车9700时也不会成为视野的障碍。因此,可以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设置在汽车9700的挡风玻璃上。另外,当在显示装置中设置用来驱动显示装置的晶体管等时,优选采用使用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晶体管、使用氧化物半导体的晶体管等具有透光性的晶体管。
显示部9712是设置在立柱部分的显示部。例如,通过将来自设置在车体的摄像单元的影像显示在显示部9712,可以补充被立柱遮挡的视野。显示部9713是设置在仪表盘部分的显示部。例如,通过将来自设置在车体的摄像单元的影像显示在显示部9713,可以补充被仪表盘遮挡的视野。也就是说,通过显示来自设置在汽车外侧的摄像单元的影像,可以补充死角,从而提高安全性。另外,通过显示补充看不到的部分的影像,可以更自然、舒适地确认安全。
图34示出采用长座椅作为驾驶座位及副驾驶座位的汽车室内。显示部9721是设置在车门部分的显示装置。例如,通过将来自设置在车体的摄像单元的影像显示在显示部9721,可以补充被车门遮挡的视野。另外,显示部9722是设置在方向盘的显示装置。显示部9723是设置在长座椅的坐面的中央部的显示装置。另外,通过将显示装置设置在坐面或靠背部分,也可以将该显示装置用作以该显示装置为发热源的座椅取暖器。
显示部9714、显示部9715或显示部9722可以显示导航信息、速度表、转速计、行驶距离、加油量、排档状态、空调的设定以及其他各种信息。另外,使用者可以适当地改变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内容及布局等。另外,显示部9710至显示部9713、显示部9721及显示部9723也可以显示上述信息。显示部9710至显示部9715、显示部9721至显示部9723还可以被用作照明装置。此外,显示部9710至显示部9715、显示部9721至显示部9723还可以被用作加热装置。
注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则当然不局限于如上所示的电子设备或照明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及方法等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及方法等适当地组合而实施。
符号说明
10:显示系统;11:区域;11A:区域;11B:区域;11C:区域;11D:区域;15:图像;15A:图像;15B:图像;20:显示装置;20a:显示面板;20b:显示面板;21a:显示区域;21b:显示区域;22b:透明部;23a:辅助显示区域;23b:辅助显示区域;25:显示装置;25a:显示面板;25b:显示面板;31:检测装置;31a:检测装置;31b:检测装置;32:补偿装置;35:显示装置;36:显示面板;37:显示区域;38:透明部;39:非显示区域;40:显示装置;41:显示区域;41a:显示区域;41A:显示区域;41B:显示区域;41C:显示区域;42:透明部;43:辅助显示区域;43b:辅助显示区域;44:区域;45:显示面板;45a:显示面板;45b:显示面板;45e:显示面板;46:图像;48:显示装置;49:显示装置;50:显示装置;51:显示区域;55:柱子;56:墙壁;100:显示面板;100a:显示面板;100b:显示面板;100c:显示面板;100d:显示面板;101:显示区域;101a:显示区域;101b:显示区域;101c:显示区域;101d:显示区域;103:显示区域;104:FPC;105:保护构件;110:透明部;110b:透明部;110c:透明部;110d:透明部;112:FPC;112a:FPC;112b:FPC;120:区域;120a:区域;120b:区域;120c:区域;123:FPC;131:树脂层;132:保护衬底;133:树脂层;134:保护衬底;141:像素;141a:像素;141b:像素;142a:布线;142b:布线;143a:电路;143b:电路;145:布线;151:衬底;152:衬底;153:粘合层;170:区域;200:显示装置;201:轴;202:旋转机构;203:轴承;211:绳子;212:杆;213:绳子;221:墙壁;222:覆盖物;230:桌子;231:外壳;232:覆盖物;240:显示设备;241:外壳;242:杆;243:框架;244:脚部;301:显示部;302:像素;302B:子像素;302G:子像素;302R:子像素;302t:晶体管;303c:电容器;303g(1):扫描线驱动电路;303g(2):摄像像素驱动电路;303s(1):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303s(2):摄像信号线驱动电路;303t:晶体管;304:栅极;308:摄像像素;308p:光电转换元件;308t:晶体管;309:FPC;311:布线;319:端子;321:绝缘层;328:分隔壁;329:隔离体;350R:发光元件;351R:下部电极;352:上部电极;353:EL层;353a:EL层;353b:EL层;354:中间层;360:粘合层;367B:着色层;367BM:遮光层;367G:着色层;367p:反射防止层;367R:着色层;380B:发光模块;380G:发光模块;380R:发光模块;390:触摸面板;500:显示部;500TP:触摸面板;501:显示部;503g:驱动电路;503s:驱动电路;505A:触摸面板;505B:触摸面板;509:FPC;531:电极;532:电极;533:电极;534:桥接式电极;536:电极;537:电极;538:交叉部;541:布线;542:布线;550:FPC;561:导电膜;562:导电膜;563:导电膜;564:纳米线;590:衬底;591:电极;592:电极;593:绝缘层;594:布线;595:触摸传感器;597:粘合层;598:布线;599:连接层;600:输入部;602:检测单元;603d:驱动电路;603g:驱动电路;650:电容元件;651:电极;652:电极;653:绝缘层;667:窗户部;670:保护层;701:衬底;703:粘合层;705:绝缘层;711:衬底;713:粘合层;715:绝缘层;723:粘合层;804:显示部;806:工作电路部;808:FPC;810:透明部;815:绝缘层;816:绝缘层;817:绝缘层;820:晶体管;821:绝缘层;822:粘合层;825:连接体;830:发光元件;831:下部电极;833:EL层;835:上部电极;845:着色层;847:遮光层;857:导电层;7000:显示部;7001:显示部;7100:移动电话机;7101:外壳;7103:操作按钮;7104:外部连接端口;7105:扬声器;7106:麦克风;7200:电视装置;7201:外壳;7203:支架;7211:遥控操作机;7300:便携式信息终端;7301:外壳;7302:操作按钮;7303:信息;7400:照明装置;7401:底座;7402:发光部;7403:操作开关;7500:便携式信息终端;7501:外壳;7502:构件;7503:操作按钮;7600:便携式信息终端;7601:外壳;7602:铰链;7650:便携式信息终端;7651:非显示部;7700:便携式信息终端;7701:外壳;7703a:按钮;7703b:按钮;7704a:扬声器;7704b:扬声器;7705:外部连接端口;7706:麦克风;7709:电池;7800:便携式信息终端;7801:表带;7802:输入输出端子;7803:操作按钮;7804:图标;7805:电池;9700:汽车;9701:车体;9702:车轮;9703:仪表盘;9704:灯;9710:显示部;9711:显示部;9712:显示部;9713:显示部;9714:显示部;9715:显示部;9721:显示部;9722:显示部;9723:显示部。
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11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29027以及2014年11月11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29164,通过引用将其完整内容并入在此。

Claims (6)

1.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像素;以及
包括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第二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各包括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区域彼此重叠,
所述显示系统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的变化来补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以及
所述显示系统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之间的距离来补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一的亮度。
2.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
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重叠的第二显示面板;
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电连接的FPC;以及
轴,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供应信号,
其中,通过旋转所述轴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位于内侧,将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卷在所述轴上,以及
所述FPC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彼此重叠。
3.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
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重叠的第二显示面板;以及
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电连接的FPC,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以使所述FPC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方式连接到所述FPC。
4.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
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重叠的第二显示面板;以及
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电连接的FPC,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端部粘合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及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端部位于所述FPC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5.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
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重叠的第二显示面板;
包括电池的外壳;以及
可折叠脚部,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从所述外壳拉出,以及
所述外壳和所述可折叠脚能够联结并且能够拆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各具有柔性。
CN202010073306.5A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223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3306.5A CN111223407B (zh)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9164 2014-11-11
JP2014-229164 2014-11-11
JP2014229027 2014-11-11
JP2014-229027 2014-11-11
PCT/IB2015/058478 WO2016075589A1 (en) 2014-11-11 2015-11-03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CN202010073306.5A CN111223407B (zh)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CN201580061300.3A CN107111997B (zh)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1300.3A Division CN107111997B (zh)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3407A true CN111223407A (zh) 2020-06-02
CN111223407B CN111223407B (zh) 2023-05-09

Family

ID=559122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3306.5A Active CN111223407B (zh)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CN201580061300.3A Active CN107111997B (zh)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1300.3A Active CN107111997B (zh) 2014-11-11 2015-11-03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719284B2 (zh)
JP (4) JP2016095502A (zh)
KR (1) KR102492861B1 (zh)
CN (2) CN111223407B (zh)
TW (2) TWI757693B (zh)
WO (1) WO20160755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2227A (zh) * 2020-12-01 2022-06-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设备、控制柔性显示装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8930B2 (en) * 2011-11-25 2018-10-02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GB2522175A (en) * 2013-10-31 2015-07-22 Barco Nv Display system
US20150208016A1 (en) * 2014-01-21 2015-07-23 Kevin Rymer Flexible video display in use with a sheet of transparent material
US10026910B2 (en) * 2014-12-03 2018-07-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flexible display panel
KR102420437B1 (ko) * 2015-01-13 2022-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 장치 및 롤러블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6823927B2 (ja) * 2015-01-21 2021-02-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システム
WO2016116833A1 (ja) 2015-01-22 2016-07-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305572B1 (ko) * 2015-02-24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60114510A (ko) * 2015-03-24 2016-10-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터치 패널
US10204535B2 (en) * 2015-04-06 2019-02-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421077B2 (ja) * 2015-05-19 2018-1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
CN104851366B (zh) * 2015-05-29 201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US20170004803A1 (en) * 2015-07-01 2017-01-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with multiple user-configurable displays
CN104914627B (zh) * 2015-07-09 2017-09-2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取向装置
CN111769154A (zh) 2015-09-08 2020-10-1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516118B2 (en) 2015-09-30 2019-12-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ystem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 devices
KR102510395B1 (ko) * 2015-12-01 2023-03-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시스템
US10529260B2 (en) * 2015-12-29 2020-01-07 Christie Digital Systems Usa, Inc. System for mount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 units
CN105489123A (zh) * 2016-01-04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7170345A1 (ja) * 2016-03-29 2017-10-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センサー
CN109153371B (zh) 2016-05-11 2021-11-3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GB201608455D0 (en) 2016-05-13 2016-06-29 Belron Internat Ltd Break analysis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JP2017207747A (ja) * 2016-05-17 2017-11-2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体
KR102544532B1 (ko) 2016-05-31 2023-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34579B1 (ko) * 2016-06-17 2023-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36791B1 (ko) * 2016-07-29 2023-05-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두루마리형 연성표시장치
KR102431202B1 (ko) * 2016-08-23 2022-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대형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55409B1 (ko) * 2016-10-31 2023-07-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터치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606120B1 (ko) * 2016-12-20 2023-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사이니지 시스템 및 그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DE102016124592A1 (de) 2016-12-16 2018-06-21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Sensor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Sensoreinrichtung
KR102188997B1 (ko) * 2017-02-28 2020-12-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투명 필름 안테나
KR102009382B1 (ko) * 2017-03-03 2019-08-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안테나가 구비된 터치 센서
CA3069163C (en) * 2017-03-22 2022-01-11 10644137 Canada Inc. Led apparatus having one or more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a method of employing same
US10540933B2 (en) * 2017-03-29 2020-01-21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medium
US10203929B2 (en) * 2017-06-13 2019-02-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xtendable display strips
CN107086027A (zh) * 2017-06-23 2017-08-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显示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037525B2 (en) * 2017-06-27 2021-06-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KR102326164B1 (ko) * 2017-07-03 2021-1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32711B1 (ko) * 2017-07-31 2021-11-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두루마리형 연성표시장치
CN114497170A (zh) 2017-08-25 2022-05-1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72152B2 (en) 2017-11-30 2023-06-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panel
US20190179591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I652525B (zh) 2017-12-22 2019-03-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US10832597B2 (en) * 2017-12-22 2020-11-10 Videri Inc. Multiple display device installation
US20210020124A1 (en) * 2018-03-15 2021-01-21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osition of display device
WO2019180880A1 (ja) * 2018-03-22 2019-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766235B (zh) * 2018-03-31 2021-04-23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卷轴式柔性屏、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TWI659346B (zh) * 2018-05-15 2019-05-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器裝置
KR102577674B1 (ko) * 2018-07-04 2023-09-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WO2020039291A1 (ja) 2018-08-21 2020-02-2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928989B2 (en) * 2018-09-27 2024-03-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KR20200042660A (ko) * 2018-10-16 2020-04-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디스플레이 제어 장치, 그를 포함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243318A (zh) * 2018-11-26 2019-01-18 深圳市德铭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有静态展示框的led显示屏及其展示方法
KR102599722B1 (ko) * 2018-12-28 2023-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CN109559649B (zh) * 2019-01-02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及制备方法
US11164934B2 (en) 2019-03-12 2021-11-02 X Display Company Technology Limited Tiled displays with black-matrix support screens
WO2020211947A1 (en) * 2019-04-18 2020-10-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0021239A (zh) * 2019-04-24 2019-07-16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拼接结构
US11112609B1 (en) * 2019-05-07 2021-09-07 Snap Inc. Digital glasses having display vision enhancement
CN110706592B (zh) * 2019-09-10 2020-12-08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CN112558900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内容源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CN110634407B (zh) * 2019-09-26 2021-09-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机构和卷绕式显示终端
CN110491300B (zh) * 2019-09-27 2022-02-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148171A (zh) * 2019-10-09 2022-10-0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992829B (zh) * 2019-12-06 2021-07-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型的可折叠显示屏
CN111243450B (zh) * 2019-12-26 2022-08-05 上海蓝眸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1117459A (ja) * 2020-01-29 2021-08-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装置
US11370353B2 (en) * 2020-02-11 2022-06-28 Zealio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doorsill plate with changeable display information and power-saving mechanism
CN114067673A (zh) * 2020-08-03 2022-02-1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I814068B (zh) * 2020-09-17 2023-09-01 日商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 披覆構件、披覆構件用之基材薄膜,及具備該等之顯示裝置
WO2022103241A1 (ko) * 2020-11-16 2022-05-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486442B (zh) * 2020-11-27 2023-04-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EP4184501A4 (en) * 2020-12-04 2023-1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D COMPENSATING RESIDUAL IMAGE OF DISPLAY DEVICE
DE112021007698T5 (de) * 2021-07-05 2024-03-21 Jd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G.K. Kachelpaneel, Selbstleuchtpaneel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TWI779733B (zh) * 2021-07-22 2022-10-01 宏通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智慧卡
TWI814048B (zh) * 2021-08-04 2023-09-01 動顏有限公司 軟性發光顯示幕的應用結構
DE102021126224A1 (de) * 2021-10-08 2023-04-1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KR20230069535A (ko) * 2021-11-12 2023-05-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대면적 표시장치 및 대면적 표시장치 구동 시스템
WO2023092496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46177B (zh) * 2022-02-15 2022-09-13 珠海华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膜显示屏、显示器及显示屏制造工艺
DE102022110160A1 (de) 2022-04-27 2023-11-02 Ams-Osram International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KR20240000855A (ko) * 2022-06-24 2024-01-03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센싱 장치
WO2024046853A1 (en) * 2022-09-01 2024-03-07 Elektrobit Automotive Gmbh Multi display arrangement with at least two display units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524A (ja) * 1999-01-08 2000-07-28 Nec Corp 液晶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2049025A (ja) * 2001-06-08 2002-02-1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20196205A1 (en) * 2001-04-27 2002-12-26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CN1505455A (zh) * 2002-12-05 2004-06-16 �ձ������ȷ湫˾ 导电配线的连接构造
CN1577435A (zh) * 2003-07-14 2005-02-0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器件
CN1674725A (zh) * 2005-04-25 2005-09-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1713035A (zh) * 2004-06-23 2005-12-28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01526694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16828A (zh) * 1999-07-23 2010-12-1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075427A (ko) * 2011-12-27 2013-07-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871330A (zh) * 2009-05-02 2014-06-1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子书
US20140240933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GB2511549A (en) * 2013-03-07 2014-09-10 Plastic Logic Ltd Tiled Displ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1797A (en) 1996-03-18 1998-09-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es an opposite board sandwiched by array boards with end portions of the array boards being offset
JPH09311344A (ja) 1996-03-18 1997-12-02 Toshib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SG118118A1 (en) 2001-02-22 2006-01-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8415208B2 (en) 2001-07-16 2013-04-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eeling off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027740B2 (ja) 2001-07-16 2007-12-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GB0127090D0 (en) 2001-11-10 2002-01-02 Image Portal Ltd Display
US7362046B2 (en) * 2001-11-10 2008-04-22 Image Portal Limited Partial overlapping display tiles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4251981A (ja) * 2003-02-18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 複合型表示装置
JP2005173291A (ja) * 2003-12-12 2005-06-30 Canon Inc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6154380A (ja) * 2004-11-30 2006-06-1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表示装置
WO2006064696A1 (ja) * 2004-12-15 2006-06-22 Nikon Corporation 画像再生システム
US20070001927A1 (en) * 2005-07-01 2007-01-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iled display for electronic signage
US7966123B2 (en) * 2005-09-28 2011-06-21 Denso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hicle
JP4134157B2 (ja) * 2005-11-25 2008-08-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7916218B2 (en) * 2006-01-27 2011-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7266800A (ja) * 2006-03-28 2007-10-11 Hitachi Ltd 情報再生装置
JP4248584B2 (ja) * 2006-07-31 2009-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9139463A (ja) * 2007-12-04 2009-06-25 Rohm Co Ltd 有機el発光装置
US8736587B2 (en) * 2008-07-10 2014-05-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WO2010044291A1 (ja) * 2008-10-17 2012-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0703B2 (ja) 2008-12-25 2011-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子機器
TWI394999B (zh) 2009-01-09 2013-05-01 Prime View Int Co Ltd 多螢幕電子裝置
US8451325B2 (en) * 2009-01-25 2013-05-28 Sightcine Inc. Video custom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0198415A (ja) * 2009-02-26 2010-09-09 Seiko Epson Corp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266777A (ja) 2009-05-18 2010-11-2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折り畳み式ディスプレイ
US8880338B2 (en) * 2009-06-26 2014-11-04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509703B2 (ja) 2009-07-15 2014-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996535A (zh) 2009-08-25 2011-03-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US8305294B2 (en) 2009-09-08 2012-11-06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Tiled display with overlapping flexible substrates
CN102640200B (zh) 2009-12-03 2014-10-2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面板和面板的制造方法
US8344389B2 (en) * 2010-01-29 2013-0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ptoelectronic device array
EP2529409B1 (en) 2010-01-29 2019-08-28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JP2011192567A (ja) 2010-03-16 2011-09-29 Rohm Co Ltd 有機el装置
JP2012028638A (ja) 2010-07-26 2012-02-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248137A (ja) * 2011-05-31 2012-12-1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US10061356B2 (en) 2011-06-30 2018-08-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KR101320384B1 (ko) 2011-06-30 2013-10-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5804597B2 (ja) * 2011-12-01 2015-11-04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56452A (ja) * 2012-01-30 2013-08-15 Fujitsu Ltd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素子、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素子の駆動方法
JP5979218B2 (ja) 2012-02-29 2016-08-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発光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44227A (ko) * 2012-10-04 2014-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9349969B2 (en) * 2013-02-01 2016-05-24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76666B1 (ko) 2013-04-11 2020-02-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패널
KR102037284B1 (ko) * 2013-07-11 2019-10-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20150161937A1 (en) * 2013-12-05 2015-06-1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verlapping detection display and method
KR102393626B1 (ko) 2014-02-11 2022-05-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6454482B2 (ja) * 2014-05-28 2019-01-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US9791892B2 (en) * 2014-06-27 2017-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JP2016029464A (ja) 2014-07-18 2016-03-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TWI543129B (zh) * 2014-07-22 2016-07-2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捲軸式顯示裝置
KR102380645B1 (ko) 2014-07-31 2022-03-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JP6602585B2 (ja) 2014-08-08 2019-11-0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60032451A (ko) * 2014-09-16 2016-03-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차량용 표시 장치 및 차량용 표시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445185B1 (ko) * 2014-10-08 2022-09-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TWI701936B (zh) * 2016-03-14 2020-08-11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用於可攜裝置之折疊裝置架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524A (ja) * 1999-01-08 2000-07-28 Nec Corp 液晶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1916828A (zh) * 1999-07-23 2010-12-1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020196205A1 (en) * 2001-04-27 2002-12-26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JP2002049025A (ja) * 2001-06-08 2002-02-1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505455A (zh) * 2002-12-05 2004-06-16 �ձ������ȷ湫˾ 导电配线的连接构造
CN1577435A (zh) * 2003-07-14 2005-02-0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器件
CN1713035A (zh) * 2004-06-23 2005-12-28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674725A (zh) * 2005-04-25 2005-09-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
CN101526694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71330A (zh) * 2009-05-02 2014-06-1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子书
KR20130075427A (ko) * 2011-12-27 2013-07-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40240933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GB2511549A (en) * 2013-03-07 2014-09-10 Plastic Logic Ltd Tiled Displays
WO2014135847A2 (en) * 2013-03-07 2014-09-12 Plastic Logic Limited Tiled display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2227A (zh) * 2020-12-01 2022-06-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设备、控制柔性显示装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5502A (ja) 2016-05-26
US11216138B2 (en) 2022-01-04
TWI686779B (zh) 2020-03-01
US20160132281A1 (en) 2016-05-12
CN111223407B (zh) 2023-05-09
TW202034290A (zh) 2020-09-16
KR102492861B1 (ko) 2023-01-31
TWI757693B (zh) 2022-03-11
US20210004193A1 (en) 2021-01-07
CN107111997B (zh) 2020-02-28
JP2020170177A (ja) 2020-10-15
US10719284B2 (en) 2020-07-21
TW201629926A (zh) 2016-08-16
JP2023133384A (ja) 2023-09-22
WO2016075589A1 (en) 2016-05-19
JP2022081577A (ja) 2022-05-31
KR20170082548A (ko) 2017-07-14
CN107111997A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1997B (zh) 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JP6974575B2 (ja) 表示装置
TWI667639B (zh) 顯示裝置
TWI803431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347254B (zh) 图像处理装置、显示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TWI834556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