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4130B - 喷墨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4130B
CN111204130B CN201911139932.3A CN201911139932A CN111204130B CN 111204130 B CN111204130 B CN 111204130B CN 201911139932 A CN201911139932 A CN 201911139932A CN 111204130 B CN111204130 B CN 111204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mist
printing apparatus
paper
suction port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99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4130A (zh
Inventor
远藤大树
杉谷宽
宮地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04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4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4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4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3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ink collectors for continuous Inkjet printers, e.g. gutters, mist suction mean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喷墨头,其向被输送来的纸张喷出墨;拦截部,其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喷墨头的下游侧拦截墨雾;墨雾回收机构部以及带式台板部,它们对由拦截部拦截的墨雾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喷墨头喷出墨而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一边输送纸张一边从喷墨头向纸张喷出墨而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装置。
在这样的喷墨打印装置中,由于来自喷墨头的墨的喷出,在喷墨头的周边产生墨雾。墨雾在由于输送纸张而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向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流动,污染对纸张进行引导的引导板等构件。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打印物与被墨雾污染了的构件接触,导致打印物被弄脏。
对此,在日本特开2015-139978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装置:利用抽吸输送机构中的抽吸风而向抽吸输送机构回收墨雾,该抽吸输送机构利用空气抽吸对纸张进行吸附保持并输送纸张。
然而,即使使用抽吸输送机构,也无法在吸附着纸张的区域中抽吸墨雾,因此,无法充分地回收墨雾。其结果,有时墨雾向下游侧流动。因此,根据日本特开2015-139978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引导板等构件被未回收而是向下游侧流动的墨雾污染,有可能弄脏打印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打印物的污染的喷墨打印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喷墨头,其向被输送来的纸张喷出墨;拦截部,其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喷墨头的下游侧拦截墨雾;以及回收部,其对由所述拦截部拦截的墨雾进行回收。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能够减轻对打印物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拦截部和墨雾回收机构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拦截部和墨雾回收机构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墨雾回收机构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6是表示所回收的墨雾的流动的图。
图7是表示所回收的墨雾的流动的图。
图8是表示所回收的墨雾的流动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拦截部和墨雾回收机构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装置;2、输送部;3、打印部;4、拦截部;5、墨雾回收机构部;6、引导部;7、控制部;11、带式台板部(日文:ベルトプラテン部);41、喷墨头;46、头模块;46a、喷出面;51、拦截辊;51a、间隙;52、拦截片材;61、墨雾抽吸风扇;62、连接部;63、管道;63a、抽吸口;64、开闭器;81、上侧拦截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同等的部位、构成要素标注有相同或者同等的附图标记。
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等,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是使各构成零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配置等特定于下述内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够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拦截部和墨雾回收机构部附近的俯视图。图3是拦截部和墨雾回收机构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墨雾回收机构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框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纸面表方向设为前方。另外,将图1中的纸面的上下左右设为上下左右方向。在图1中,从左向右的方向是作为打印介质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游、下游是指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下游。
如图1、图5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具备输送部2、打印部3、拦截部4、墨雾回收机构部(相当于回收部的下游回收部)5、引导部6、以及控制部7。
输送部2输送从供纸部(未图示)供给来的纸张P。输送部2具备带式台板部(相当于回收部的上游回收部)11和多个压纸辊12。
带式台板部11一边利用空气抽吸对纸张P进行吸附保持一边输送纸张P。另外,带式台板部11也起到抽吸并回收墨雾的作用。带式台板部11具备输送带21、驱动辊22、从动辊23~25、带式台板马达26、台板27、台板底板28、腔室29、以及纸张吸附风扇30。
输送带21对纸张P进行吸附保持并输送纸张P。输送带21是绕挂于驱动辊22和从动辊23~25的环状的带。在输送带21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许多带孔21a。输送带21利用由于纸张吸附风扇30的驱动而在带孔21a产生的吸附力将纸张P吸附保持于输送面21b上。输送面21b是输送带21的处于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的水平部分的上表面。输送带21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将载置到输送面21b上的纸张P向右方输送。
驱动辊22使输送带21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动辊23~25与驱动辊22一起支承输送带21。从动辊23~25借助输送带21从动于驱动辊22地进行旋转。从动辊23以与驱动辊22相同的高度配置于驱动辊22的左方。从动辊24、25在驱动辊22和从动辊23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相互分开且以相同的高度配置。
带式台板马达26使驱动辊22旋转驱动。
台板27在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配置于输送带21的下侧,将输送带21支承成可滑动。在台板27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许多抽吸孔27a。抽吸孔27a形成于带孔21a通过的位置。
台板底板28配置于台板27的下方,用于使针对带孔21a和台板27的抽吸孔27a的由纸张吸附风扇30产生的抽吸风量均匀化。在台板底板28上,在整个面上形成有许多抽吸孔28a。
腔室29是形成用于使输送带21的带孔21a产生吸附力的负压室的腔室。腔室29在驱动辊22与从动辊23之间设置于台板27的背面侧。
纸张吸附风扇30从腔室29排气。由此,纸张吸附风扇30使腔室29内产生负压,经由台板底板28的抽吸孔28a、台板27的抽吸孔27a、以及带孔21a抽吸空气。由此,在带孔21a产生吸附力,纸张P被吸附于输送带21的输送面21b。另外,在纸间等处,从未被纸张P封堵的带孔21a抽吸墨雾而向腔室内29回收墨雾。
压纸辊12是按压由输送带21所输送的纸张P的构件。压纸辊12从动于输送带21地进行旋转。
打印部3对由输送部2输送来的纸张P进行打印。打印部3具备3个喷墨头41、头保持件42、以及升降驱动部43。
喷墨头41向纸张P喷出墨而打印图像。3个喷墨头41沿着作为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副扫描方向(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如图2所示,各喷墨头41分别具有6个头模块46。
头模块46具有在与输送带21的输送面21b相对的下表面即喷出面46a开口的多个喷嘴(未图示),从喷嘴喷出墨。喷嘴沿着主扫描方向(前后方向)配置。
在喷墨头41中,头模块46沿着主扫描方向配置成交错状。即,在各喷墨头41中,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的6个头模块46以使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交替地错开的方式配置。
头保持件42保持喷墨头41。头保持件42由空心状的箱体形成。头保持件42配置于带式台板部11的上方。在头保持件42的底面形成有供各喷墨头41的各头模块46安装的多个开口部。头保持件42使头模块46的下端部从该开口部向下方突出,并保持着各喷墨头41的头模块46。
升降驱动部43使带式台板部11升降。升降驱动部43具有未图示的马达等。
拦截部4是在最下游的喷墨头41的下游侧拦截向下游侧流动的墨雾的构件。拦截部4配置于带式台板部11的输送面21b的下游端部(右端部)。拦截部4具备拦截片材52和4根拦截辊51。
拦截辊51是在输送面21b上拦截墨雾的构件。拦截辊51以旋转轴线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于输送面21b的下游端部(右端部),并从动于输送带21地进行旋转。4根拦截辊51沿着前后方向隔着预定间隔的间隙(开口部)51a地配置。即,在拦截部4沿着前后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有3处间隙51a。拦截部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经由间隙51a连通。
拦截片材52是对越过拦截辊51的墨雾进行拦截的构件。拦截片材52由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片状的构件构成。拦截片材52以覆盖4根拦截辊51的方式配置于拦截辊51的上方。拦截片材52安装于后述的墨雾回收机构部5的管道63。
墨雾回收机构部5是经由拦截部4的间隙51a对由拦截部4暂时拦截的墨雾进行回收的构件。墨雾回收机构部5设置于拦截部4的下游侧附近、且是比后述的引导板71、72靠上游侧的位置。
墨雾回收机构部5具备管道63、两个墨雾抽吸风扇61、两个连接部62、以及3个开闭器64。
墨雾抽吸风扇61从连接部62和管道63排气。由此,墨雾抽吸风扇61使连接部62和管道63内产生负压,经由后述的管道63的抽吸口63a从输送面21b上的空间抽吸含有墨雾的空气。在管道63的前端和后端经由连接部62各连接有一个墨雾抽吸风扇61。
连接部62连接墨雾抽吸风扇61和管道63。连接部62由空心状的箱体形成。在管道63的前端和后端各连接有一个连接部62。
管道63形成供墨雾抽吸风扇61从输送面21b上的空间抽吸含有墨雾的空气的空气流路。管道63以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棱柱状形成为空心状。管道63安装于头保持件42的下表面。如图4所示,在管道63上,在上游侧(左侧)的面的下部形成有3个抽吸口63a。
抽吸口63a是用于向管道63内抽吸含有墨雾的空气的开口部。3个抽吸口63a沿着前后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3个抽吸口63a分别与拦截部4的3个间隙51a相对应地设置。即,3个抽吸口63a在前后方向上分别配置于与3个间隙51a重叠的位置。抽吸口63a在输送面21b的下游端部处在输送面21b的上方附近开口。
开闭器64对管道63的抽吸口63a进行开闭。开闭器64构成为可调整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3个开闭器64分别与3个抽吸口63a相对应地设置。开闭器64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
引导部6对向输送部2的下游侧输送的纸张P进行引导。引导部6具备一对引导板71、72和遮蔽构件73。
引导板71、72是对从带式台板部11向其下游侧的输送机构(未图示)输送的纸张P进行引导的构件。
遮蔽构件73是为了抑制墨雾的扩散而对头保持件42与引导板71之间进行遮蔽的构件。
控制部7控制喷墨打印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控制部7构成为具备CPU、RAM、ROM、硬盘等。
接着,对喷墨打印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输入打印任务,则控制部7根据在基于该打印任务的打印中所使用的纸张种类来控制升降驱动部43,以调整带式台板部11的高度位置。由此,纸张P被带式台板部11输送之际的喷出面46a与输送面21b上的纸张P之间的距离即头间隙成为与纸张种类相应的大小。
接下来,控制部7开始驱动带式台板部11。具体而言,控制部7利用带式台板马达26开始驱动驱动辊22。由此,开始输送带21的环绕驱动。另外,控制部7开始驱动纸张吸附风扇30。当由于纸张吸附风扇30的驱动而进行从腔室29向下方的排气时,会经由台板底板28的抽吸孔28a、台板27的抽吸孔27a、以及输送带21的带孔21a向腔室29抽吸空气。由此,在带孔21a产生负压,产生吸附力。
另外,控制部7开始驱动墨雾回收机构部5。具体而言,控制部7开始驱动两个墨雾抽吸风扇61,并且,控制开闭器64而使管道63的抽吸口63a敞开。
在此,控制部7根据所打印的纸张P的尺寸来决定开放对象的抽吸口63a。具体而言,在对纸张宽度(纸张P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阈值的尺寸的纸张P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中央的抽吸口63a敞开,使最前侧的抽吸口63a和最后侧的抽吸口63a关闭。另外,在对纸张宽度是阈值以上的尺寸的纸张P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全部的抽吸口63a敞开。在此,在喷墨打印装置1中,在带式台板部11中使纸张P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与输送面21b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一致地输送纸张P。
另外,控制部7控制与开放对象的抽吸口63a相对应的开闭器64,以使该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成为与针对第1张纸张P的印字率和头间隙相应的大小。
若头间隙相同,则印字率越低,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设定得越小。另外,若印字率相同,则头间隙越小,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设定得越小。其原因在于,印字率越低,另外,头间隙越小,则产生的墨雾越少,因此,减小由墨雾回收机构部5产生的抽吸风量而减轻由抽吸风的影响导致的打印图像质量的降低。
当开始驱动带式台板部11和墨雾回收机构部5时,与打印任务中的打印张数相应的纸张P依次被向带式台板部11供给。供给来的纸张P被吸附保持于带式台板部11的输送带21,并且,一边被压纸辊12和拦截辊51按压一边被输送。在带式台板部11中,各纸张P以预定的纸间隔被输送。控制部7使墨从喷墨头41向在喷墨头41的下方输送的纸张P喷出而打印图像。
打印完的纸张P一边被引导板71、72引导一边被带式台板部11的下游侧的输送机构(未图示)输送并被排纸。
在此,在打印动作开始后,控制部7根据在带式台板部11中输送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来控制抽吸口63a的开闭。
具体而言,若纸张P的顶端到达最下游的喷墨头41,则如图6所示,控制部7控制与开放对象的抽吸口63a相对应的开闭器64而使该抽吸口63a关闭。
另外,若纸张P的顶端到达腔室29的下游端,则如图7所示,控制部7控制与开放对象的抽吸口63a相对应的开闭器64而使该抽吸口63a敞开。腔室29的下游端相当于在输送面21b中可对来自带孔21a的墨雾进行抽吸的区域的下游端。
控制部7基于纸张P的顶端被配置在预定位置的纸张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的时刻,来判断纸张P的顶端到达最下游的喷墨头41的时刻、以及到达腔室29的下游端的时刻。
控制部7针对依次被向带式台板部11供给并被输送的各纸张P进行上述的抽吸口63a的开闭控制。
在纸张P的顶端到达腔室29的下游端而使开放对象的抽吸口63a敞开之际,控制开闭器64,以使该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成为与针对该纸张P的印字率和头间隙相应的大小。
在此,利用开闭器64调整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从而能够以比控制墨雾抽吸风扇61的风量的响应性高的响应性调整抽吸风量。由此,能够应对高速打印。
说明如上述那样抽吸口63a被开闭控制的墨雾回收机构部5、以及由带式台板部11进行的墨雾的回收。
由于由喷墨头41进行的墨的喷出而产生的墨雾在输送气流的作用下向下游侧流动,该输送气流是由于由带式台板部11输送纸张P而产生的。
向下游侧流动的墨雾的一部分在到达拦截部4之前在纸间等处被从未被纸张P封堵的带孔21a抽吸,从而被回收于带式台板部11。未被回收于带式台板部11而到达拦截部4的墨雾由拦截部4拦截。由拦截部4拦截的墨雾的一部分在拦截部4的上游侧附近的区域的带孔21a未被纸张P封堵的状况下被从这些带孔21a抽吸,从而被回收于带式台板部11。
另外,由拦截部4拦截的墨雾的另一部分在至少任一抽吸口63a敞开着的状况下,利用向敞开着的抽吸口63a流入的抽吸风而通过与该抽吸口63a相对应的间隙51a并向拦截部4的下游侧流动。并且,流动到拦截部4的下游侧的墨雾经由敞开着的抽吸口63a被向管道63抽吸,从而被回收于墨雾回收机构部5。
在此,如前述那样,若纸张P的顶端到达最下游的喷墨头41,则抽吸口63a被关闭。由此,如图6那样成为仅利用带式台板部11回收由拦截部4拦截的墨雾的状态。此外,在图6中,以箭头表示墨雾的流动。
若在拦截部4的上游侧附近的区域的带孔21a未被纸张P封堵的状况下、墨雾回收机构部5的抽吸口63a被敞开,则在最下游的喷墨头41附近,由墨雾回收机构部5产生的抽吸风的影响施加于由朝向带孔21a的抽吸风导致的气流的紊乱,气流的紊乱有可能变大。由此,从最下游的喷墨头41喷出来的墨滴飞散,有可能导致打印图像质量的降低。因此,在纸张P的顶端到达最下游的喷墨头41而要开始自该喷墨头41喷出墨之际,使抽吸口63a关闭。
当成为纸张P的顶端到达腔室29的下游端、且拦截部4的上游侧附近的区域的带孔21a被纸张P封堵着的状况时,如前述那样开放对象的抽吸口63a被敞开。由此,如图7那样,再次开始墨雾回收机构部5对墨雾的回收。由此,即使是在带式台板部11的下游部处带孔21a被纸张P封堵而未进行自带孔21a对墨雾的抽吸的状况下,也能够利用墨雾回收机构部5回收向下游侧流动来的墨雾。此外,在图7的例子中,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最大(全开)。
从上方观察到的墨雾回收机构部5对墨雾的回收的情形如图8那样。在图8中,以箭头表示墨雾的流动。在图8的例子中,根据纸张P的尺寸(纸张宽度),中央的抽吸口63a(位于位置SH2的抽吸口63a)被敞开,其他两个抽吸口63a(位于位置SH1和位置SH3的抽吸口63a)被关闭。
在此,拦截辊51在打印动作中从动于输送带21地进行旋转,因此,墨雾不易附着于拦截辊51。因此,能够抑制拦截辊51对纸张P的污染。
在纸张P的顶端到达腔室29的下游端之后,直到下一纸张P的顶端到达最下游的喷墨头41为止,处于开放对象的抽吸口63a敞开着的状况。在这期间内,利用墨雾回收机构部5回收墨雾,并且,由带式台板部11自未被纸张P封堵的带孔21a回收墨雾。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那样,在喷墨打印装置1中,利用拦截部4拦截向喷墨头41的下游侧流动的墨雾,由墨雾回收机构部5和带式台板部11回收所拦截的墨雾。由此,一边抑制墨雾向输送部2的下游侧流动一边回收墨雾,因此,减少向配置在输送部2的下游侧的引导板71、72附着的墨雾。其结果,能够减轻对打印物的污染。
在此,拦截部4具有间隙51a,墨雾回收机构部5经由间隙51a抽吸并回收由拦截部4拦截的墨雾。由此,能够容易地回收由拦截部4拦截的墨雾。另外,在拦截部4的上游侧,带式台板部11回收由拦截部4拦截的墨雾,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回收墨雾。
另外,在喷墨打印装置1中,开闭器64根据印字率和头间隙来调整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由此,能够抑制由墨雾回收机构部5产生的抽吸风量成为需要以上的大小,因此,能够减轻打印图像质量的降低。
另外,在喷墨打印装置1中,开闭器64根据在带式台板部11中输送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使抽吸口63a开闭。由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即,由墨雾回收机构部5产生的抽吸风的影响施加于由朝向带孔21a的抽吸风导致的气流的紊乱而引起气流的紊乱变大,因此,能够减轻打印图像质量的降低。
另外,在喷墨打印装置1中,各开闭器64根据纸张P的尺寸使与该开闭器64相对应的抽吸口63a开闭。由此,不产生不需要的抽吸风,能够高效地回收墨雾。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变更了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拦截部而成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拦截部和墨雾回收机构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9所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拦截部4A是将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拦截部4的拦截片材52置换成上侧拦截辊81而成的结构。
上侧拦截辊81是对越过拦截辊51的墨雾进行拦截的辊。上侧拦截辊81配置于拦截辊51的上侧,且与拦截辊51接触。上侧拦截辊81是从最前侧的拦截辊51的前端延伸到最后侧的拦截辊51的后端的辊。上侧拦截辊81从动于拦截辊51地进行旋转。
第2实施方式的拦截部4A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拦截部4同样地拦截在打印动作中向喷墨头41的下游侧流动的墨雾。并且,墨雾回收机构部5和带式台板部11回收由拦截部4A拦截的墨雾。
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一边抑制墨雾向输送部2的下游侧流动一边回收墨雾,因此,能够减少向配置在输送部2的下游侧的引导板71、72附着的墨雾。其结果,能够减轻对打印物的污染。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上侧拦截辊81也与拦截辊51一起旋转,因此,墨雾不易附着于拦截部4A。因此,能够抑制由墨从拦截部4A向纸张P转移所导致的纸张P的污染。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利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不应该理解为成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公开得到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利用墨雾回收机构部5和带式台板部11回收了由拦截部4、4A拦截的墨雾。不过,回收由拦截部4、4A拦截的墨雾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输送部2是不回收墨雾的静电吸附方式等的结构,仅利用墨雾回收机构部5回收由拦截部4、4A拦截的墨雾。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省略墨雾回收机构部5,仅利用带式台板部11回收由拦截部4、4A拦截的墨雾。在该情况下,拦截部设为没有开口部(间隙)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是,在比拦截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回收墨雾的结构相对于输送部独立地设置。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的调整中使用了印字率和头间隙,但也可以省略它们中的任一者。另外,抽吸口63a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是固定值。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当纸张P的顶端到达最下游的喷墨头41处时,使抽吸口63a关闭,当纸张P的顶端到达腔室29的下游端时,使抽吸口63a敞开,但使抽吸口63a开闭的时刻并不限于此。例如,根据墨雾回收机构部5与各喷墨头41之间的距离等的不同,也可以是,当纸张P的顶端到达比最下游的喷墨头41靠上游侧的喷墨头41处时,使抽吸口63a关闭。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3处间隙51a的拦截部4、4A,但拦截部的开口部(间隙)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拦截部的开口部的数量设为与喷墨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相应的数量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拦截部4由拦截辊51和拦截片材52构成。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拦截部4A由拦截辊51和上侧拦截辊81构成。不过,拦截部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拦截部是能够拦截墨雾的结构即可。
如此,本发明当然包括未记载于此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根据上述的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妥当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特定技术特征确定。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8年11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第2018-219354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编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9)

1.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装置具备:
喷墨头,其向被输送来的纸张喷出墨;
拦截部,其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喷墨头的下游侧拦截墨雾;以及
回收部,其对由所述拦截部拦截的墨雾进行回收,
所述拦截部具有使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拦截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连通的开口部,
所述回收部具有下游回收部,该下游回收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拦截部的下游侧经由所述开口部回收墨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回收部具有抽吸墨雾的抽吸口和使所述抽吸口开闭的开闭器,
所述开闭器根据印字率以及所述喷墨头的喷出面与纸张之间的间隔中的至少任一者来调整所述抽吸口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部还具有上游回收部,该上游回收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拦截部的上游侧回收墨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回收部利用空气抽吸对纸张进行吸附保持并输送纸张,并且,抽吸并回收墨雾,
所述下游回收部具有抽吸墨雾的抽吸口和使所述抽吸口开闭的开闭器,
所述开闭器根据在所述上游回收部中输送的纸张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使所述下游回收部的所述抽吸口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截部具有多个所述开口部,
所述下游回收部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分别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抽吸口和与各所述抽吸口分别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开闭器,
各所述开闭器根据纸张的尺寸来使与该开闭器相对应的所述抽吸口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截部具有多个所述开口部,
所述下游回收部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分别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抽吸口和与各所述抽吸口分别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开闭器,
各所述开闭器根据纸张的尺寸来使与该开闭器相对应的所述抽吸口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部还具有上游回收部,该上游回收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拦截部的上游侧回收墨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回收部利用空气抽吸对纸张进行吸附保持并输送纸张,并且,抽吸并回收墨雾,
所述开闭器根据在所述上游回收部中输送的纸张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使所述下游回收部的所述抽吸口开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截部具有多个所述开口部,
所述下游回收部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分别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抽吸口和与各所述抽吸口分别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开闭器,
各所述开闭器根据纸张的尺寸来使与该开闭器相对应的所述抽吸口开闭。
CN201911139932.3A 2018-11-22 2019-11-20 喷墨打印装置 Active CN111204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9354 2018-11-22
JP2018219354A JP7132103B2 (ja) 2018-11-22 2018-11-22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4130A CN111204130A (zh) 2020-05-29
CN111204130B true CN111204130B (zh) 2021-04-13

Family

ID=70771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9932.3A Active CN111204130B (zh) 2018-11-22 2019-11-20 喷墨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1991B2 (zh)
JP (1) JP7132103B2 (zh)
CN (1) CN1112041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443B (zh) * 2020-08-31 2023-08-01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印刷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6722B1 (en) * 1999-10-05 2002-01-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ductive heating of print medi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4067A (ja) 2003-03-19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284183A (ja) 2003-03-20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16420A (ja) 2006-02-14 2007-08-30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5343385B2 (ja) 2008-03-27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78733B2 (ja) 2008-09-05 2013-12-25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ヘッドユニット
JP5210784B2 (ja) 2008-09-30 2013-06-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7394A (ja) 2008-12-10 2010-06-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07697B2 (ja) 2009-09-18 2014-0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8103A (ja) 2009-10-26 2011-05-06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JP5585869B2 (ja) 2010-03-16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9740A (ja) 2011-02-28 2012-09-2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記録装置
JP2013244694A (ja) 2012-05-28 2013-12-09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64669B2 (ja) 2013-02-25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5139978A (ja) 2014-01-30 2015-08-0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378961B2 (ja) 2014-07-31 2018-08-2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6101666A (ja) 2014-11-27 2016-06-0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6124250A (ja) 2015-01-07 2016-07-1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691757B2 (ja) 2015-09-30 2020-05-1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8047649A (ja) 2016-09-23 2018-03-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6722B1 (en) * 1999-10-05 2002-01-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ductive heating of print medi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4130A (zh) 2020-05-29
JP7132103B2 (ja) 2022-09-06
US11141991B2 (en) 2021-10-12
JP2020082474A (ja) 2020-06-04
US20200164659A1 (en)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008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955587B2 (ja) インク式印刷機内印刷用媒体エスコートベルト
JP449332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30310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150382B1 (en) Inkjet printer
CN111204130B (zh) 喷墨打印装置
JP20132371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8707B2 (ja)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71321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73800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3619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738005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377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23760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704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9050836B2 (en) Printer with transfer belt and sheet pressing roller
JP635034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4422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19614A (ja) プリンタ
JP636935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08192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4055450B2 (ja) 記録媒体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066321B2 (ja)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401905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201575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