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3305B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3305B
CN111183305B CN201880062065.5A CN201880062065A CN111183305B CN 111183305 B CN111183305 B CN 111183305B CN 201880062065 A CN201880062065 A CN 201880062065A CN 111183305 B CN111183305 B CN 111183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valve
resin
sliding
resin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20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3305A (zh
Inventor
大关哲史
永井淑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d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d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d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d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83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3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00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 F16K5/04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with plugs hav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Packing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00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 F16K5/04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with plugs hav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Packings therefor
    • F16K5/045Particular coverings and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8Cabin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6Outlet manif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阀装置具备具有形成有向第1方向开口的流体的流出口的流出端口的壳、与前述流出端口的前述流出口的开口端面接合的接头、能够旋转或能够滑动地容纳于前述壳内而形成有能够与前述流出口连通的连通口的阀、具有在容纳于前述流出端口内的状态下在前述阀的外表面滑动的滑动面而与前述阀的旋转位置或滑动位置对应地使前述流出口和前述连通口连通的滑动环,前述阀的至少前述外表面由包括第1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1树脂材料构成,前述滑动环的至少前述滑动面由包括第2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2树脂材料构成,前述第1树脂与前述第2树脂为同种的树脂。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7年9月26日向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184802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冷却水冷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这种冷却系统中,有时除了在散热器与发动机之间循环的散热器流路之外,还设置有在各种热交换器之间使冷却水循环的多个热交换流路。
这样的冷却系统中,在向各流路(散热器流路、热交换流路等)的分岔部设置有控制冷却水向各流路的流通的阀装置。
作为上述阀装置,具备具有形成有冷却水的流出口的流出端口的壳、能够旋转地容纳于壳内而具有冷却水流通的流通路的阀。在阀处,形成有与阀的旋转对应地使流通路与上述各流出口连通的连通口。
根据该方案,通过使阀旋转,切换流出口与连通口的连通及切断。并且,流入阀装置内的冷却水在流通路流通的过程中,穿过处于与连通口连通的状态的流出口从阀装置流出。由此,流入阀装置的冷却水与阀的旋转对应地被向一个或多个流路分配。
上述阀装置处,在流出端口接合有将流出端口(流出口)与各流路之间连接的接头。在流出端口内设置有将接头与阀之间密封的密封机构。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环状的座作为密封机构的结构,前述环状的座具有能够与流出端口连通的开口,在球阀的外周面具有被弹性部件的弹力推压的凹球面形状的密封面。
上述环状的座那样的与阀外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部件与阀所要求的特性不同。因此,滑动部件和阀通常由不同材料构成。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球阀的材料记载有PPS,作为阀座的材料记载有PTFE。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6957号公报。
上述现有技术中,若流通的流体的温度变化,则阀及座分别膨胀或收缩,尺寸变化。此时,阀及座各自的尺寸变化率不同,由此在阀与座之间产生间隙,密封性能容易下降。若由于密封性能的下降,接头与阀之间的密封不充分,则有所希望的流量控制功能受损的可能。此外,对密封部使用弹性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尺寸变化,但伴随动作的摩擦较大,所以驱动单元有变为大规模的倾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封性能的下降的阀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阀装置具备壳、接头、阀、滑动环,前述壳具有形成有向第1方向开口的流体的流出口的流出端口,前述接头接合于前述流出端口的前述流出口的开口端面,前述阀被能够旋转或能够滑动地容纳于前述壳内,形成有能够与前述流出口连通的连通口,前述滑动环具有在容纳于前述流出端口内的状态下相对于前述阀的外表面滑动的滑动面,与前述阀的旋转位置或滑动位置对应地使前述流出口与前述连通口连通,前述阀为,至少前述外表面由包括第1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1树脂材料构成,前述滑动环为,至少前述滑动面由包括第2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2树脂材料构成,前述第1树脂与前述第2树脂为同种的树脂。
根据本方案,阀的外表面与滑动环的滑动面为由以同种的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结构。因此,抑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封性能的下降。即,各树脂材料以同种的树脂为主要成分,所以线膨胀系数等热特性的差少。因此,温度变化时,由于各树脂材料的膨胀或收缩引起的尺寸变化的差少。因此,即使尺寸变化,也能够使在阀的外表面与滑动环的滑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变小,能够使从间隙泄漏的流体的量变少。
此外,通过设置成上述结构,与像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地由PPS构成阀的外表面而由PTFE构成滑动环的滑动面的情况相比,有滑动环的滑动面的磨损系数大而容易磨损的倾向。因此,即使刚制造后在阀的外表面、滑动环的滑动面存在尺寸误差,通过滑动面磨损而尺寸误差减少,密封性能提高。
优选地,上述方案的阀装置还具备位于前述流出端口的内周面、及前述滑动环的外周面之间的密封环。此外,前述滑动环具有小径部和大径部,前述小径部具有前述密封环滑动的前述外表面,前述大径部相对于前述小径部在前述第1方向上位于前述阀侧,相对于前述小径部被扩径,前述大径部的前述第1方向上朝向前述阀的面构成前述滑动面,前述大径部的前述第1方向上朝向与前述阀相反的一侧的面构成与前述密封环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向的相向面,前述滑动面的面积比前述相向面的面积大。
根据本方案,壳内的液压作用于滑动环的相向面于滑动面。此时,壳内的流体的压力原样作用于相向面。另一方面,壳内的流体的压力并不原样作用于滑动面。具体地,流体的压力在流体在滑动面与阀之间的微小的间隙从外周边缘流向内周边缘时随着压力减少而作用。此时,流体的压力随着朝向内周边缘而逐渐减少,并且将滑动环向第1方向的外侧推起。因此,基于穿过相向面作用于密封筒部件的液压的第1方向的推压力若为流体从滑动面与阀之间的微少间隙泄漏出时作用于滑动环的来自阀的抬起力以上的力,则能够维持使滑动环的滑动面抵接于阀的状态。
这里,本方案中,滑动环的滑动面的面积比相向面的面积大,所以即使壳内的液压变大,也能够抑制滑动环被过度的力向阀推压。因此,能够避免驱动阀的驱动单元的大型化及高输出化,能够抑制滑动环等的早期磨损。
在上述方案的阀装置中,优选地,前述阀旋转或滑动的、相对于前述外表面的前述滑动面的滑动速度为3m/分以下。
在树脂制的滑动要素中,对于固定侧与动作侧使用同一材料的情况下,产生随着滑动热的材料的熔融、固接、过度的磨损的可能。因此,一般将分别不同的种类的材料组合或对于一方使用金属。但是,优选地,在电动水阀(EWV)那样的控制阀所要求的应答速度下使密封面的滑动速度较低(3m/分以下),进而,借助上述过度的推压力的抑制、存在于滑动面的微小间隙的液膜,即使树脂材料的主要成分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密封面的磨损。由此,能够保持密封性和长寿命并且摩擦较小地借助紧凑的驱动单元使其动作。
在上述方案的阀装置中,优选地,前述阀旋转或滑动的、作用于前述外表面与前述滑动面之间的面压为1MPa以下。
根据本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滑动环的熔融、过度磨损。
在上述方案的阀装置中,优选地,前述第2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对于前述第1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40~250%。
根据本方案,能够使由于温度变化导致尺寸变化而在阀的外表面与滑动环的滑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更小。
在上述方案的阀装置中,优选地,前述第1树脂及前述第2树脂均为聚苯硫醚、或聚醚醚酮、或聚酰胺,特别优选为聚苯硫醚(PPS)。
根据本方案,阀的外表面、滑动环的滑动面各自的耐蠕变性更加优异,能够抑制由蠕变引起的密封性能的下降,能够长期地维持密封性能。特别地,PPS能够注射成形,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提供抑制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封性能的下降的能够借助紧凑的驱动单元进行适当的冷却控制的阀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块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VI部放大图。
图7是说明相对于滑动速度的优选的面压的图表。
图8是表示实施例1及比较例1的泄漏量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在使用冷却水冷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冷却系统]
图1是冷却系统1的块图。
如图1所示,冷却系统1搭载于至少具备发动机作为车辆驱动源的车辆。另外,作为车辆,除了仅具有发动机的车辆以外,也可以是混合动力车辆、插入式混合动力车辆等。
冷却系统1构成为发动机2(ENG)、水泵3(W/P)、散热器4(RAD)、热交换器5(H/EX)、热芯6(HTR)、EGR冷却器7(EGR)及阀装置8(EWV)借助各种流路10~14被连接。
水泵3、发动机2及阀装置8在主流路10上被从上游至下游顺次连接。主流路10中,通过水泵3的动作,冷却水顺次通过发动机2及阀装置8。
在主流路10分别连接有散热器流路11、暖机流路12、空调流路13及EGR流路14。这些散热器流路11、暖机流路12、空调流路13及EGR流路14将主流路10的水泵3的上游部分与阀装置8连接。
散热器4连接于散热器流路11。在散热器流路11,在散热器4进行冷却水与外气的热交换。
热交换器5连接于暖机流路12。在热交换器5与发动机2之间,发动机油穿过油流路18地循环。暖机流路12中,在热交换器5进行冷却水与发动机油的热交换。即,热交换器5在水温比油温高的情况下作为油加热器发挥功能,加热发动机油。另一方面,热交换器5在水温比油温低的情况下作为油冷却器发挥功能,冷却发动机油。
热芯6连接于空调流路13。热芯6例如设置于空调装置的导管(无图示)内。空调流路13中,在热芯6进行冷却水与在导管内流通的空调空气的热交换。
EGR冷却器7连接于EGR流路14。EGR流路14中,在EGR冷却器7进行冷却水与EGR气体的热交换。
上述冷却系统1中,在主流路10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阀装置8内后,通过阀装置8的动作被向各种流路11~13选择性地分配。由此,能够实现早期升温、高水温(最佳温度)控制等,实现车辆的燃料效率提高。
<阀装置>
图2为阀装置8的立体图。图3为阀装置8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阀装置8主要具备壳21、转子22(阀)(参照图3)、驱动单元23、。
(壳)
壳21具有有底筒状的壳主体25、封堵壳主体25的开口部的盖体26。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将沿壳21的轴线O1的方向简称作罩轴向。在罩轴向上,将相对于壳主体25的周壁部31朝向壳主体25的底壁部32的方向称作第1侧,将相对于壳主体25的周壁部31朝向盖体26的方向称作第2侧。进而,将与轴线O1正交的方向称作罩径向,将绕轴线O1的方向称作罩周向。
多个安装片33形成于壳主体25的周壁部31。各安装片33被从周壁部31向罩径向的外侧突出地设置。阀装置8例如经由各安装片33固定于发动机室内。另外,各安装片33的位置、数量等能够适当改变。
图4为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如图3、图4所示,在位于周壁部31的第2侧的部分,形成有向罩径向的外侧膨出的流入端口37。在流入端口37,形成有将流入端口37沿罩径向贯通的流入口37a(参照图4)。流入口37a将壳21内外连通。在流入端口37的开口端面(罩径向的外侧端面)连接有上述主流路10(参照图1)。
如图4所示,在周壁部31,在将轴线O1夹于其间地与流入端口37在罩径向上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向罩径向的外侧膨出的散热器端口41。在散热器端口41,故障开口41a及散热器流出口41b被沿罩轴向排列地形成。故障开口41a及散热器流出口41b将散热器端口41分别沿罩径向贯通。本实施方式中,故障开口41a与上述流入口37a在罩径向上相向。
此外,散热器流出口41b相对于故障开口41a位于罩轴向的第1侧。
在散热器端口41的开口端面(罩径向的外侧端面)连接有散热器接头42。散热器接头42将散热器端口41和散热器流路11(参照图1)的上游端部之间连接。另外,散热器接头42焊接(例如振动焊接等)于散热器端口41的开口端面。
在故障开口41a设置有恒温器45。即,恒温器45与上述流入口37a在罩径向上相向。恒温器45与在壳21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对应地将故障开口41a开闭。
在盖体26的相对于轴线O1在罩径向上位于靠散热器端口41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EGR流出口51。EGR流出口51将盖体26沿罩轴向贯通。本实施方式中,EGR流出口51与故障开口41a的开口方向(罩径向)交叉(正交)。此外,EGR流出口51在从罩轴向观察的主视时至少一部分与恒温器45重合。
在盖体26处,在EGR流出口51的开口边缘形成有EGR接头52。EGR接头52形成为随着朝向罩轴向的第2侧而向罩径向的外侧延伸的管状,将EGR流出口51与上述EGR流路14(参照图1)的上游端部之间连接。本实施方式中,EGR接头52与盖体26一体地形成。但是,EGR接头52也可以与盖体26分体地形成。此外,EGR流出口51、EGR接头52也可以设置于周壁部31等。
如图3所示,在周壁部31,在位于比散热器端口41靠罩轴向的第1侧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向罩径向的外侧膨出的暖机端口56。在暖机端口56形成有将暖机端口56沿罩径向贯通的暖机流出口56a。在暖机端口56的开口端面连接有暖机接头62。暖机接头62将暖机端口56与上述暖机流路12(参照图1)的上游端部连接。另外,暖机接头62被焊接(例如振动焊接等)于暖机端口56的开口端面。
如图2所示,在周壁部31的罩轴向上的散热器端口41与暖机端口56之间且相对于暖机端口56在罩周向上偏离180°左右的位置,形成有空调端口66。在空调端口66形成有将空调端口66沿罩径向贯通的空调流出口66a。在空调端口66的开口端面连接有空调接头68。空调接头68将空调端口66与上述空调流路13(参照图1)的上游端部连接。另外,空调接头68被焊接(例如振动焊接等)于空调端口66的开口端面。
(驱动单元)
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23安装于壳主体25的底壁部32。驱动单元23构成为收纳未图示的马达、减速机构、控制基板等。另外,如图4所示,在驱动单元23与底壁部32之间,在驱动单元23与底壁部32的紧固连结部分以外的部分设置有间隙C1。
(转子)
如图3、图4所示,转子22容纳于壳21内。转子22形成为与壳21的轴线O1同轴地配置的圆筒状。转子22通过绕轴线O1旋转来将上述各流出口(散热器流出口41b、暖机流出口56a及空调流出口66a)开闭。
如图4所示,转子22构成为,内侧轴部73被向转子主体72的内侧插入成形。
转子主体72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关于第1树脂材料,在后详细说明。内侧轴部73由比第1树脂材料硬度高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形成。内侧轴部73与轴线O1同轴地延伸。
另外,转子22也可以由第1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
内侧轴部73的第1侧端部穿过形成于底壁部32的贯通孔(大气开放部)32a来将底壁部32沿罩轴向贯通。内侧轴部73的第1侧端部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在上述底壁部32设置的第1套筒(第1轴承)78。
具体地,在底壁部32,向罩轴向的第2侧形成有第1轴容纳壁79。第1轴容纳壁79包围上述贯通孔32a。上述第1套筒78嵌合于第1轴容纳壁79的内侧。
在内侧轴部73的位于比第1套筒78靠罩轴向的第1侧的位置的部分(位于比底壁部32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连结部73a。连结部73a形成为比内侧轴部73的连结部73a以外的部分(大径部73b)直径小,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花键。连结部73a在壳21的外部连结于上述驱动单元23。由此,驱动单元23的动力被向内侧轴部73传递。
内侧轴部73的第2侧端部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在上述盖体26设置的第2套筒(第2轴承)84。具体地,在盖体26,向罩轴向的第1侧形成有第2轴容纳壁86。第2轴容纳壁86在比上述EGR流出口51靠罩径向的内侧包围轴线O1。上述第2套筒84嵌合于第2轴容纳壁86的内侧。
转子主体72包围上述内侧轴部73的周围。转子主体72主要具有覆盖内侧轴部73的外侧轴部81、围绕外侧轴部81的阀筒部82、将外侧轴部81及阀筒部82彼此连结的辐条部83。
外侧轴部81以使内侧轴部73的罩轴向的两端部露出的状态将内侧轴部73的周围遍及整周地包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外侧轴部81及内侧轴部73构成转子22的旋转轴85。
在上述第1轴容纳壁79内,在相对于第1套筒78位于罩轴向的第2侧的部分设置有第1唇密封件87。第1唇密封件87将第1轴容纳壁79的内周面与旋转轴85(外侧轴部81)的外周面之间密封。因此,在第1轴容纳壁79内,比第1唇密封件87位于罩轴向的第1侧的部分穿过贯通孔32a向大气开放。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轴容纳壁86内,在相对于第2套筒84位于罩轴向的第1侧的部分设置有第2唇密封件88。第2唇密封件88将第2轴容纳壁86的内周面与旋转轴85(外侧轴部81)的外周面之间密封。在盖体26形成有将盖体26沿罩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大气开放部)98。具体地,贯通孔98在盖体26处位于与轴线O1同轴的位置。另外,在盖体26,在相对于贯通孔98位于罩径向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树脂成形时的插孔的痕迹即外侧贯通孔99。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贯通孔99在绕轴线O1的罩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另外,贯通孔98及外侧贯通孔99的数量、形状、位置等能够适当改变设计。在第2轴容纳壁86内,在与旋转轴85和第2唇密封件88的密封部分相比靠罩轴向的第2侧所被划分的空间穿过贯通孔98向大气开放。因此,在旋转轴85的罩轴向上的第2侧端部(旋转轴85的位于比被第2唇密封件88密封的外侧轴部81靠罩轴向的第2侧的位置的部分),穿过贯通孔98地作用有大气压。即,在作用于旋转轴85的两端部的压力上不产生差压。另外,贯通孔98不限于与轴线O1同轴,也可以是,形成于盖体26中的至少一部分在罩轴向上与内侧轴部73(大径部73b)相向的位置,与被盖体26、第2套筒84、及大径部73b的第2侧端面划分的部分连通。
阀筒部82被与轴线O1同轴地配置。阀筒部82在壳21内配置于位于比流入口37a靠罩轴向的第1侧的部分。具体地,阀筒部82在罩轴向上配置于避开故障开口41a且跨散热器流出口41b、暖机流出口56a及空调流出口66a的位置。阀筒部82的内侧构成为,穿过流入口37a流入壳21内的冷却水向罩轴向流通的流通路91。另一方面,在壳21内,位于比阀筒部82靠罩轴向的第2侧的位置的部分构成与流通路91连通的连接流路92。另外,在阀筒部82的外周面(外表面)与周壁部31的内周面之间,在罩径向上设置有间隙C2。此外,在阀筒部82的罩轴向的第1侧端面与底壁部32的罩轴向的第2侧端面之间,在轴向上设置有间隙C3。
在阀筒部82,在与上述散热器流出口41b在罩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将阀筒部82沿罩径向贯通的散热器连通口95。散热器连通口95在从罩径向观察至少一部分与被插入散热器流出口41b的滑动环131重合的情况下,穿过散热器连通口95使散热器流出口41b与流通路91内连通。
在阀筒部82,在与上述暖机流出口56a在罩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将阀筒部82沿罩径向贯通的暖机连通口96。暖机连通口96在从罩径向观察至少一部分与插入暖机流出口56a的滑动环131重合的情况下,穿过暖机连通口96使暖机流出口56a与流通路91内连通。
在阀筒部82,在与上述空调流出口66a在罩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将阀筒部82沿罩径向贯通的空调连通口97。空调连通口97在从罩径向观察至少一部分与插入空调流出口66a的滑动环131重合的情况下,穿过空调连通口97使空调流出口66a与流通路91内连通。
转子22随着绕轴线O1的旋转,将流通路91内与各流出口41b、56a、66a的连通及切断切换。另外,流出口与连通口的连通模式能够适当设定。并且,流出口与连通口的配置能够与设定的连通模式对应地切换。另外,对应的流出口及连通口彼此配置于至少一部分在罩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可。
接着,对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连接部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关于散热器端口41与散热器接头42的连接部分、及空调端口66与空调接头68的连接部分,与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连接部分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放大剖视图。以下的说明中,有将沿暖机流出口56a的轴线O2的方向称作端口轴向(第1方向)的情况。该情况下,端口轴向上,将相对于暖机端口56朝向轴线O1的方向称作内侧,将相对于暖机端口56从轴线O1离开的方向称作外侧。此外,有将与轴线O2正交的方向称作端口径向(第2方向),将绕轴线O2的方向称作端口周向的情况。
如图5所示,暖机端口56具有沿端口轴向延伸的密封筒部(密封壁、第1限制部)101、从密封筒部101向端口径向的外侧伸出的端口凸缘部102。
密封筒部101的内侧构成上述暖机流出口56a。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筒部101的内径在除了端口轴向的外侧端部的区域被相同地设定。
在端口凸缘部102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突出的围绕壁105。围绕壁105被遍及端口凸缘部102的整周地形成。
在端口凸缘部102,在相对于围绕壁105位于端口径向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突出的端口接合部106。端口接合部106被遍及端口凸缘部102的整周地形成。
在图5的例子中,端口接合部106的高度(端口轴向上的尺寸)比密封筒部101及围绕壁105低。端口接合部106的宽度(端口径向上的尺寸)比密封筒部101及围绕壁105宽。
暖机接头62具有被与轴线O2同轴地配置的接头筒部110、从接头筒部110的端口轴向的内侧端部向端口径向的外侧伸出的接头凸缘部111。
接头凸缘部111形成为外径与端口凸缘部102相同且内径比密封筒部101的外径大的环状。在接头凸缘部111的内周部分,形成有向端口轴向的内侧突出的接头接合部113。接头接合部113在端口轴向上与端口接合部106相向。
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通过端口接合部106与接头接合部113的相向面彼此被振动焊接而被互相接合。
在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被接合的状态下,上述围绕壁105与接头凸缘部111的外周部分在端口轴向上接近或抵接。相对于各接合部106、113在端口径向的外侧的区域形成有被各接合部106、113、各凸缘部102、111及围绕壁105划分的第1飞边容纳部116。第1飞边容纳部116容纳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接合时产生的飞边。该情况下,围绕壁105限制接合时产生的飞边向端口径向的外侧(壳21的外部)飞散。
接头筒部110从接头凸缘部111的内周边缘向端口轴向的外侧延伸。接头筒部110形成为随着朝向端口轴向的外侧而层层缩径的多层筒状。具体地,接头筒部110的大径部121、中径部122及小径部123朝向端口轴向的外侧顺次相连。
大径部121在相对于上述密封筒部101向端口径向的外侧隔开间隔的状态下围绕密封筒部101。相对于各接合部106、113在端口径向的内侧的区域,形成有被各接合部106、113、密封筒部101、端口凸缘部102、接头筒部110划分的第2飞边容纳部126。第2飞边容纳部126容纳在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接合时产生的飞边。该情况下,密封筒部101限制接合时产生的飞边向端口径向的内侧(壳21的内部)飞散。
中径部122相对于密封筒部101沿端口轴向隔开间隙Q1地相向。
本实施方式中,在被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包围的部分设置有密封机构130。密封机构130具有滑动环131、施力部件132、密封环133、保持件134。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散热器端口41内及空调端口66内,也设置有由与设置于暖机端口56内的密封机构130相同的结构构成的密封机构13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散热器端口41内及空调端口66内的密封机构130标注与设置于暖机端口56内的密封机构130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滑动环131被插入暖机流出口56a内。
滑动环131形成为,与轴线O2同轴地延伸,并且随着朝向端口轴向的外侧而外径层层缩径的多层筒状。具体地,具有位于端口轴向的内侧的大径部141和相对于大径部141与端口轴向的外侧相连的小径部142。
大径部141的外周面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密封筒部101的内周面滑动。即,大径部141被密封筒部101限制相对于暖机端口56向端口径向的移动。大径部141的端口轴向的内侧端面构成相对于阀筒部82的外周面滑动的滑动面141a。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面141a为仿照阀筒部82的曲率半径形成的弯曲面。
小径部142的外周面相对于大径部141的外周面经由台阶面(相向面)143相连。台阶面143随着朝向端口轴向的内侧而向端口径向的外侧倾斜后,被进一步向端口径向的外侧延伸地设置。因此,在小径部142的外周面和密封筒部101的内周面之间在端口径向上设置有密封间隙Q2。
另一方面,小径部142的内周面与大径部141的内周面圆滑地相连。小径部142的端口轴向的外侧端面(以下称作“座面142a”。)形成为与端口轴向正交的平坦面。小径部142的座面142a在端口轴向上配置于与密封筒部101的外侧端面相同的位置。
另外,滑动环131相对于暖机接头62在端口径向及端口轴向上离开。
滑动环131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关于第2树脂材料在后相向说明。滑动环131典型地为第2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品或切削品。也可以是由注射成形或切削以外的其他成形方法成形的成形品。
施力部件132在滑动环131的座面142a与暖机接头62的小径部123的端口轴向的内侧端面之间。施力部件132例如是波形弹簧。施力部件132将滑动环131向端口轴向的内侧(向阀筒部82)施力。
密封环133例如是Y垫片。密封环133以将开口部(两条部)朝向端口轴向的内侧的状态外插于滑动环131的小径部142。具体地,密封环133在配置于上述密封间隙Q2内的状态下,两条部的各末端部分别能够相对于小径部142的外周面及密封筒部101的内周面滑动地紧贴。另外,在密封间隙Q2内,相对于密封环133在端口轴向的内侧区域穿过密封筒部101的内周面和滑动环131之间导入壳21的液压。该情况下,台阶面143在滑动环131上与滑动面141a在端口轴向上相向,构成承受壳21内的冷却水的液压而被向端口轴向的内侧推压的受压面。
图6是图5的VI部放大图。
这里,在滑动环131,台阶面143的面积S1和滑动面141a的面积S2设定成满足以下的式(1)、(2)。
S1<S2≤S1/k…(1)
α≤k<1…(2)
k:在滑动面141a与阀筒部82之间的微少间隙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减少常数
α:根据冷却水的物性确定的压力减少常数的下限值。
另外,台阶面143的面积S1与滑动面141a的面积S2意味着向端口轴向投影时的面积。
式(2)的α是根据冷却水的种类、使用环境(例如温度)等确定的压力减少常数的标准值。例如,在通常使用条件下,水的场合为α=1/2。使用的冷却水的物性变化的情况下,变化成α=1/3等。
此外,式(2)的压力减少常数k在滑动面141a从端口径向的外侧端边缘至内侧端边缘均匀地与阀筒部82接时为压力减少常数的标准值即α(例如1/2)。但是,由于滑动环131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有滑动面141a的外周部分与阀筒部82之间的间隙相对于滑动面141a的内周部分稍微增大的情况。该情况下,式(2)的压力减少常数k变得逐渐接近k=1。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与阀筒部82的外周面之间为了允许滑动而存在微小的间隙为前提,台阶面143与滑动面141a的各面积S1、S2的关系被根据式(1)、(2)确定。
即,壳21内的冷却水的压力如上所述地原样作用于滑动环131的台阶面143。另一方面,壳21内的冷却水的压力并不原样作用于滑动面141a。具体地,冷却水的压力在冷却水在滑动面141a与阀筒部82之间的微小的间隙从端口径向的外侧端边缘流向内侧端边缘时伴随压力减少而作用。此时,冷却水的压力随着朝向端口径向的内侧而逐渐减少,并且将滑动环131向端口轴向的外侧推起。
结果,台阶面143的面积S1乘以壳21内的压力P的力原样作用于滑动环131的台阶面143。另一方面,滑动面141a的面积S2乘以壳21内的压力P和压力减少常数k的力作用于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
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8根据式(1)也可知以k×S2≤S1成立的方式设定面积S1、S2。因此,P×k×S2≤P×S1的关系也成立。
因此,作用于滑动环131的台阶面143的推压方向的力F1(F1=P×S1)变大至作用于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的抬起方向的力F2(F2=P×k×S2)以上。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8中,仅根据壳21内的冷却水的压力的关系,也能够将滑动环131与阀筒部82之间密封。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地滑动环131的台阶面143的面积S1比滑动面141a的面积S2小。因此,即使壳21内的冷却水的压力变大,也能够抑制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被过度的力向阀筒部82推压。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8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将转子22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23的大型化及高输出化,并且能够抑制滑动环131、各套筒78、84(参照图4)的早期磨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于滑动环131的朝向端口轴向的内侧的推压力在不低于作用于滑动环131的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的抬起力的范围内设定成滑动面141a的面积S2比台阶面143的面积S1大。因此,能够抑制滑动环131相对于阀筒部82的过度的力的推压,并且将滑动环131与阀筒部82之间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23构成为使转子22以3m/分以下的周速度旋转驱动。周速度相当于滑动面141a相对于转子22的外周面的滑动速度。滑动速度慢,所以即使滑动面141a的磨损系数大,也能够抑制滑动环131的熔融、过度磨损,能够将密封性能长期维持。滑动速度优选为2m/分以下。
此外,阀装置8优选地构成为,滑动面141a相对于转子22的外周面的滑动速度(m/分)为x、阀装置8能够滑动的面压(Pa)为y时,满足x+y≤4的关系。例如,如图7所示,优选地构成为,滑动面141a相对于转子22的外周面的滑动速度为3m/分时能够以1MPa以下的面压滑动。优选地构成为,滑动速度为2m/分时能够以2MPa以下的面压滑动。优选地构成为,滑动速度为1m/分时能够以3MPa以下的面压滑动。
优选地构成为,阀装置8能够以1MPa以下的面压以3m/分以下的滑动速度滑动。即,优选为,滑动速度(m/分)与面压(MPa)在图7中存在于画有阴影线的区域内(0m/分≤滑动速度≤3m/分、0MPa<面压≤1MPa)。面压为1MPa以下的话,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滑动环131的熔融、过度磨损。
特别优选地构成为,阀装置8能够以1MPa以下的面压、2m/分以下的滑动速度滑动。
滑动速度的下限例如为0m/分。
面压的下限例如为0.02MPa。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环131的大径部141留有磨损余量地形成。因此,即使大径部141的端口轴向的内侧端部磨损而滑动面141a向端口轴向的外侧后退,只要在磨损余量的范围内,就能够将滑动环131与阀筒部82之间密封。
磨损余量例如在0.5~10mm的范围设定。
上述保持件134构成为,在密封间隙Q2内,相对于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能够沿端口轴向移动。此外,保持件134在端口轴向上被能够离开地配置于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至少某个。具体地,保持件134具有保持件筒部151、保持件凸缘部152、限制部153。
保持件筒部151向端口轴向延伸。保持件筒部151被从端口轴向的外侧插入上述密封间隙Q2内。上述密封环133的底部构成为能够抵接于保持件筒部151的端口轴向的内侧端面。即,保持件筒部151限制密封环133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的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件134在保持件筒部151与小径部142在端口轴向上重叠的状态下围绕小径部142。该情况下,保持件134在从暖机接头62及滑动环131离开的状态下将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与滑动环131之间间隔,且限制滑动环131的端口径向的移动。另外,保持件筒部151若构成为能够在端口轴向上与密封环133抵接,则即使为被压入密封筒部101的结构、相对于密封筒部101、滑动环131滑动的结构也可以。
保持件凸缘部152被从保持件筒部151的端口轴向的外侧端部向端口径向的外侧突出地设置。保持件凸缘部152配置于密封筒部101的端口轴向的外侧端面与中径部122的端口轴向的内侧端面之间的间隙Q1。保持件凸缘部152的端口轴向的厚度比间隙Q1薄。因此,保持件134构成为能够以间隙Q1与保持件凸缘部152的端口轴向的厚度的差向端口轴向移动。
该情况下,保持件134向端口轴向的内侧的移动被密封筒部101限制。另一方面,保持件134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的移动被中径部122限制。因此,密封环133被保持于所希望的位置(小径部142的外周面及密封筒部101的内周面之间)。
暖机端口56与暖机接头62的接合时等(液压不作用于密封环133的状态下),在使端口轴向的内侧为重力方向的下方来载置阀装置8的情况下,保持件凸缘部152被密封筒部101在端口轴向上支承。此外,保持件凸缘部152被从暖机接头62离开地保持。
另外,保持件134如上所述在暖机端口56与暖机接头62的接合时至少从暖机接头62离开即可。这里所说的“离开”是指,保持件134(保持件凸缘部152)与暖机接头62(中径部122)之间在端口轴向上具有50μm以上的间隙。但是,液压作用于密封环133时,保持件134相对于暖机接头62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移动的情况下,保持件凸缘部152也可以在端口轴向上与中径部122抵接。
限制部153形成为从保持件筒部151的内周部分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突出地设置的筒状。限制部153将施力部件132的端口径向的移动与保持件筒部151一同限制。限制部153从上述中径部122的端口轴向的内侧端面向端口轴向的外侧突出。限制部153相对于接头筒部110的中径部122在端口径向上离开,相对于小径部123在端口轴向上离开。另外,限制部153不限于筒状,也可以在端口周向上间断地形成。
上述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组装。
首先,将滑动环131插入暖机流出口56a内后,将密封环133、保持件134、施力部件132顺次安装。此时,优选为,将保持件134及密封环133推入至保持件134的保持件凸缘部152与密封筒部101在端口轴向上抵接的位置。
接着,以暖机接头62的接头接合部113与暖机端口56的端口接合部106抵接的方式将暖机接头62安装于暖机端口56,将两接合部106、113彼此振动焊接。此时,在保持件134与暖机接头62离开的状态下,两接合部106、113被振动焊接。另外,关于散热器端口41与散热器接头42的连接部分、及空调端口66与空调接头68的连接部分,也能够通过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组装。
[第1树脂材料]
第1树脂材料包括第1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第1树脂材料也可以包括第1树脂以外的其他树脂。第1树脂材料也可以包括树脂以外的其他成分。
“主要成分”是指,树脂材料所含的树脂中含量最多的树脂。例如树脂材料所含的树脂为两个的情况下,主要成分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材料所含的全部树脂的总质量超过50质量%。
第1树脂优选为第1树脂材料所含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第1树脂材料所含的成分为两个的情况下,第1树脂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第1树脂材料的总质量超过50质量%。
作为第1树脂,例如列举聚苯硫醚(PPS)、芳族聚醚酮(例如聚醚醚酮(PEEK))、聚酰胺(PA)、液晶聚合物、氟树脂、聚缩醛、间规聚苯乙烯。它们中,根据热、机械性质的方面,优选为从由PPS、PEEK及PA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树脂。
作为PA,列举脂肪族聚酰胺、半芳族聚酰胺、芳族聚酰胺等,例如,PA6、PA66、PA46、PA610、PA612、PA11、PA12、PA6T、PA9T、PA10T、PA6T/PA11共聚物、PA6T/PA12共聚物、PA6T/PA66共聚物、PA6T/PA6I共聚物、PA6T/PA6I/PA66共聚物、六亚甲基二胺/2-甲基-1,5-五亚甲基二胺/对苯二甲酸共聚物、聚五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聚邻苯二甲酰胺(PPA)。
另外,PA6T/PA11共聚物表示PA6T与PA11的共聚物,其他共聚物也相同。
作为第1树脂,优选为从由PPS、PEEK及PA构成的组选择的树脂,更优选为PPS、PEEK、PA6或PA66,特别优选为PPS。
若第1树脂为上述树脂,则为将转子22的外周面(阀筒部82的外周面)与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由以同种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结构,且能够使转子22的外周面的硬度、耐冲击性的特性、滑动环131的滑动面的低摩擦性、低磨损性的特性都优异。此外,上述树脂能够注射成形,所以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特别地,第1树脂为PPS(因此第2树脂也为PPS)的情况下,转子22的外周面、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各自的耐蠕变性更加优异,能够抑制由蠕变引起的密封性能的下降,能够长期地维持密封性能。
作为其他树脂,例如列举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其他树脂,也可以使用作为第1树脂例示的树脂(但是不同于第1树脂)。
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列举无机填充材等。
无机填充材例如也可以是纤维状、板状、粉末状、粒状等。作为无机填充材的具体例,列举玻璃纤维、碳纤维(PAN系、沥青系等)、矿物粉等。
这些其他成分可以将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第1树脂材料从转子22的硬度、耐冲击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包括玻璃纤维。
第1树脂材料中的第1树脂的含量能够在以第1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范围适当选定。第1树脂为主要成分,由此充分显现第1树脂的特性,能够使第1树脂材料和第2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等热特性的差更小。
第1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优选为1×10-5~10×10-5/K,更优选为1×10-5~6×10-5/K。若线膨胀系数在上述范围内,则密封性能更优异。
线膨胀系数为-30~90℃的平均膨胀系数,用热机械分析装置(TMA)根据ASTMD696测定。
[第2树脂材料]
第2树脂材料包括第2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第2树脂材料也可以包括第2树脂以外的其他树脂。第2树脂材料也可以博阿凯树脂以外的其他成分。
“主要成分”与上述同义。例如第2树脂材料所包括的树脂为两个的情况下,第2树脂的含量相对于第2树脂所含的全部树脂的总质量超过50质量%。
第2树脂优选为第2树脂材料所含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第2树脂材料所含的成分为两个的情况下,第2树脂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第2树脂材料的总质量超过50质量%。
第2树脂与第1树脂为同种的树脂。
“同种”表示给树脂带来特征的结构、例如必须的单体单位相同。也可以是,平均分子量、包括两种以上的单体单位的情况的各单体单位的比例等不同。例如PA6T及PA10T都具有聚酰胺构造,所以是同种的树脂。
第1树脂及第2树脂优选为都属于PPS、PEEK、PA的某一个,并且特别优选为PPS。
作为其他树脂,列举与第1树脂材料的其他树脂相同的。
作为其他成分,列举与第1树脂材料的其他成分相同的。
第2树脂材料从滑动面的低摩擦性、低磨损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包括碳纤维及PTFE的某一方或双方。
第2树脂材料中的第2树脂的含量能够在第2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范围内适当选定。第2树脂为主要成分,由此充分显现第2树脂的特性,能够使第1树脂材料与第2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等热特性的差更小。
第2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对于第1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优选为40~250%,更优选为50~200%。第1树脂及第2树脂的线膨胀系数的差越少,由于温度变化而转子22及滑动环131的尺寸变化时,能够使在转子22的外周面与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之间产生的间隙越小。
[阀装置的动作方法]
接着,对上述阀装置8的动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主流路10,被水泵3送出的冷却水在发动机2热交换后向阀装置8流通。如图4所示,在主流路10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穿过流入口37a流入壳21内的连接流路92内。
流入连接流路92内的冷却水中的一部分的冷却水流入EGR流出口51内。流入EGR流出口51内的冷却水穿过EGR接头52被向EGR流路14内供给。被向EGR流路14内供给的冷却水在EGR冷却器7进行冷却水与EGR气体的热交换后返回主流路10。
另一方面,流入连接流路92内的冷却水中的未流入EGR流出口51内的冷却水从罩轴向的第2侧流入流通路91内。流入流通路91内的冷却水在在流通路91内沿罩轴向流通的过程被向各流出口分配。即,流入流通路91内的冷却水穿过各流出口中的与连通口连通的流出口被向各流路11~13分配。
在阀装置8,为了切换流出口与连通口的连通模式,使转子22绕轴线O1旋转。并且,通过在与欲设定的连通模式对应的位置使转子22的旋转停止,流出口与连通口以与转子22的停止位置对应的连通模式连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22的外周面与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为由以同种的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结构。
形成转子22的外周面的第1树脂材料与形成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的第2树脂材料以同种的树脂为主要成分,所以线膨胀系数等热特性的差较少。
因此,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温度变化而转子22及滑动环131的尺寸变化时,由于各树脂材料的膨胀或收缩引起的尺寸变化的差较少,所以即使尺寸变化,也能够使阀的外周面与滑动环的滑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变小,能够使从间隙泄漏的流体的量变少。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转子22的外周面由PPS构成,所以与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由PTFE构成的情况相比,滑动面141a的磨损系数较大,容易磨损。因此,即使刚制造后在转子22的外周面、滑动环131的滑动面141a处存在尺寸误差,由于滑动面141a磨损而尺寸误差减少,密封性能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改变的。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阀装置8被搭载于发动机2的冷却系统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搭载于其他系统。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流入阀装置8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1、暖机流路12、空调流路13及EGR流路14分配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阀装置8为将流入阀装置8内的冷却水向至少两个流路分配的结构即可。
此外,关于各连通口、流出口的配置、种类、形状等也能够适当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例如流入口、各连通口及各流出口将阀筒部82及壳21分别沿罩径向贯通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各连通口及各流出口也可以不将阀筒部82及壳21分别沿罩轴向贯通。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对流出端口及接头的接合使用振动焊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各种焊接方法(超声波焊接等)、粘接等。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密封筒部101兼任密封壁及第1限制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是分别具有密封壁及第1限制部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保持件134被相对于暖机接头62在端口轴向上能够离开地配置的结构、以及相对于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双方在端口轴向上能够离开地配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即,保持件134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至少某个离开即可。该情况下,保持件134也可以仅能够相对于暖机端口56离开地配置(抵接于暖机接头62)。此外,也可以是,保持件134、暖机端口56及暖机接头62的至少某个被沿端口径向能够离开地配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阀为圆筒形状的转子22而转子22被能够旋转地容纳于壳主体25内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仅限于该结构。
阀也可以是圆筒形状以外的其他阀。作为其他阀,例如列举球状等转子、滑块等。滑块例如为形成有与流出口连通的连通口的板状的阀。滑块构成为容纳于壳主体25内而能够在壳主体25内滑动。滑块滑动的过程中,在流出口与连通口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情况下,流出口与连通口穿过滑动环地连通。
设为取代转子22地使用滑块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为滑块能够以3m/分以下的速度滑动,更优选为能够以2m/分以下的周速度滑动。此外,滑块的滑动时作用于滑块的外表面与滑动环的滑动面之间的面压优选为1MPa以下。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置换成公知的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变形例适当组合。
实施例
以下,将本发明根据实施例及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被这些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1)
以下的流程中,制作转子22(阀)与滑动环131。使用该转子22及滑动环131,制作与前述实施方式的阀装置8相同的构成的阀装置。
作为第1树脂材料使用下述树脂材料A1来相对于内侧轴部73将转子主体72插入成形,制作转子22。
树脂材料A1:包括PPS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2×10-5/K)。
作为第2树脂材料将下述树脂材料A2注射成形来制作滑动环131。
树脂材料A2:包括PPS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4×10-5/K)。
(实施例2)
将第1树脂材料改变成下述树脂材料B1、将第2树脂材料改变成下述树脂材料B2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阀装置。
树脂材料B1:包括PEEK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5×10-5/K)。
树脂材料B2:包括PEEK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3×10-5/K)。
(实施例3)
将第1树脂材料改变成下述树脂材料C1、将第2树脂材料改变成下述树脂材料C2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阀装置。
树脂材料C1:包括PA66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3×10-5/K)。
树脂材料C2:包括PA6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7.5×10-5/K)。
(比较例1)
将第1树脂材料改变成下述树脂材料D1、将第2树脂材料改变成下述树脂材料D2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阀装置。
树脂材料D1:包括PPS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2×10-5/K)。
树脂材料D2:包括PTFE作为树脂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线膨胀系数:10×10-5/K)。
(耐蠕变性的评价)
关于实施例1~3、比较例1的阀装置,将蠕变特性依据ASTMD621在面压13.7MPa、常温、24小时的条件下评价。将结果在表1表示。
<评价基准>
A:蠕变特性为1%以下。
B:蠕变特性超过1%且为10%以下。
C:蠕变特性超过10%。
(线膨胀系数的差的评价)
计算相对于实施例1~3、比较例1中使用的第1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K)的第2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K)的比例(%),根据以下的基准评价。将结果在表1表示。
<评价基准>
A:前述比例为50%以上200%以下。
B:前述比例为40%以上且不足50%、或超过200%且为250%以下。
C:前述比例不足40%或超过250%。
(泄漏量的评价)
关于实施例1、比较例1的阀装置,以下的流程中测定25℃或80℃的冷却水(HONDA公司制11LLC50±2%浓度)的泄漏量。氛围温度与冷却水温相同。
(1)将具备阀的流路与阀装置8的散热器接头42、暖机接头62、空调接头68、EGR接头52分别连接,使这些流路都为关闭状态。
(2)使阀装置8的转子22的旋转位置位于转子22的散热器连通口95、暖机连通口96、空调连通口97均不与滑动环131重合的位置。
(3)将容纳有冷却水的压力罐、阀装置8的流入端口37用具备阀的流路连接。向压力罐供给空气,借助空气将冷却水加压。由此,将压力罐的冷却水向流入端口37供给,对壳21内施加压力。
(4)使与测定泄漏量的部位的接头(本实施例中为暖机接头62)连接的流路的阀打开,使测定泄漏量的部位的接头侧大气开放。使基于空气的压力逐渐增加,同时将从前述流路流出的冷却液的液量用电子天秤测定,使其测定值为泄漏量。
将结果在图8表示。图8是横轴表示壳主体25的流通路91与滑动环131内的差压(kPa)、纵轴表示泄漏量(L/分)的图表。图8中,“PPS_25℃”、“PPS_80℃”分别为冷却水温为25℃、80℃时的实施例1的结果。“PTFE_25℃”、“PTFE_80℃”分别为冷却水温为25℃、80℃时的比较例1的结果。
此外,表2表示差压为300kPa时的、相对于冷却水温25℃下的泄漏量(L/分)的冷却水温80℃的泄漏量(L/分)的比例(以下也称作“泄漏量的变化率”。)(%)。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第1树脂(阀) PPS PEEK PA66 PPS
第2树脂(滑动环) PPS PEEK PA6 PTFE
蠕变特性 A A B C
线膨胀系数的差 A A B C
表2
Figure 146939DEST_PATH_IMAGE001
如表1所示,实施例1~3的阀装置与比较例1的阀装置相比,耐蠕变性优异,且第1树脂材料与第2树脂材料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小。
如图8及表2所示,实施例1~3的阀装置与比较例1的阀装置相比,抑制冷却水的泄漏。此外,由冷却水温的变化、差压的变化引起的泄漏量的变化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提供抑制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封性能的下降的能够借助紧凑的驱动单元进行适当的冷却控制的阀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8…阀装置
21…壳
22…转子(阀)
41…散热器端口(流出端口)
41b…散热器流出口(流出口)
42…散热器接头(接头)
56…暖机端口(流出端口)
56a…暖机流出口(流出口)
62…暖机接头(接头)
66…空调端口(流出端口)
66a…空调流出口(流出口)
68…空调接头(接头)
95…散热器连通口(连通口)
96…暖机连通口(连通口)
97…空调连通口(连通口)
101…密封筒部(密封壁、第1限制部)
126…第2飞边容纳部(飞边容纳部)
131…滑动环
132…施力部件
133…密封环
134…保持件
141…大径部
141a…滑动面
142…小径部
143…台阶面(相向面)
151…保持件筒部
152…保持件凸缘部
153…限制部(第2限制部)。

Claims (6)

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接头、阀、滑动环、密封环,
前述壳具有形成有向第1方向开口的流体的流出口的流出端口,
前述接头接合于前述流出端口的前述流出口的开口端面,
前述阀被能够旋转或能够滑动地容纳于前述壳内,形成有能够与前述流出口连通的连通口,
前述滑动环具有在容纳于前述流出端口内的状态下相对于前述阀的外表面滑动的滑动面,与前述阀的旋转位置或滑动位置对应地使前述流出口与前述连通口连通,
前述密封环位于前述流出端口的内周面及前述滑动环的外表面之间,
前述阀为,至少前述外表面由包括第1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1树脂材料构成,
前述滑动环为,至少前述滑动面由包括第2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2树脂材料构成,
前述第1树脂与前述第2树脂为同种的树脂,
前述滑动环具有小径部和大径部,
前述小径部具有前述密封环滑动的前述外表面,
前述大径部相对于前述小径部在前述第1方向上位于前述阀侧,相对于前述小径部被扩径,
前述大径部的前述第1方向上朝向前述阀的面构成前述滑动面,
前述大径部的前述第1方向上朝向与前述阀相反的一侧的面构成与前述密封环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向的相向面,
前述滑动面的面积比前述相向面的面积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阀旋转或滑动时的前述滑动面相对于前述外表面的滑动速度为3m/分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阀旋转或滑动时的作用于前述外表面与前述滑动面之间的面压为1MPa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对于前述第1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40~250%。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树脂及前述第2树脂均为聚苯硫醚或聚醚醚酮或聚酰胺。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树脂及前述第2树脂均为聚苯硫醚。
CN201880062065.5A 2017-09-26 2018-09-25 阀装置 Active CN111183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4802 2017-09-26
JP2017-184802 2017-09-26
PCT/JP2018/035377 WO2019065601A1 (ja) 2017-09-26 2018-09-25 バル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3305A CN111183305A (zh) 2020-05-19
CN111183305B true CN111183305B (zh) 2021-12-14

Family

ID=65902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2065.5A Active CN111183305B (zh) 2017-09-26 2018-09-25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5249B2 (zh)
JP (2) JP6887513B2 (zh)
CN (1) CN111183305B (zh)
DE (1) DE112018004393T5 (zh)
WO (1) WO20190656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6775A1 (de) * 2019-10-04 2021-04-08 Eto Magnetic Gmbh Drehschieberventil zur Regelung eines Fluidflusses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hschieberventil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6039C1 (de) * 1994-05-06 1995-08-31 Freudenberg Carl Fa Regelventil
CN1287218A (zh) * 1999-09-03 2001-03-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JP2005524804A (ja) * 2002-05-03 2005-08-18 アシスト メディカル システムズ,インク. ガンマ線に安定である高圧活栓
CN1771384A (zh) * 2004-05-21 2006-05-10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恒温装置
CN102414416A (zh) * 2009-05-06 2012-04-11 奥迪股份公司 冷却剂回路的防失效转动调节器
JP2013224701A (ja) * 2012-04-23 2013-10-31 Takagi Co Ltd シリンダ弁及び水栓器具
CN103726900A (zh) * 2012-07-06 2014-04-16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控制阀
JP2015200391A (ja) * 2014-04-10 2015-11-12 フジモリ産業株式会社 コック装置
JP2016096957A (ja) * 2014-11-20 2016-05-30 日機装株式会社 透析液供給システム
CN106121867A (zh) * 2016-08-31 2016-11-16 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用燃气电喷阀
JP2016196931A (ja) * 2015-04-03 2016-11-2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流体循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303326A1 (es) 1963-12-16 1964-11-01 Mecano Bundy Gmbh Un dispositivo de elemento termostatico para una valvula en el sistema de circulacion del agente refrigerador de motores de combustion
US3657783A (en) 1968-11-22 1972-04-25 Cameron Iron Works Inc Establishment of a seal between concentric surfaces in a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JP2002221277A (ja) * 2001-01-25 2002-08-09 Ntn Corp ディスクバルブおよびディスクバルブ用樹脂組成物
JP2005003022A (ja) * 2003-06-09 2005-01-06 Ntn Corp スピンドル式切換弁
US7312300B2 (en) * 2005-02-22 2007-12-25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Lp Inferred water analysis in polyphenylene sulfide production
CN101440873B (zh) 2008-12-09 2011-08-17 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式旋转轴封
WO2012048312A1 (en) 2010-10-08 2012-04-12 Pnnacle Engines, Inc. Improved sealing of sleeve valves
CN102758932A (zh) 2012-07-18 2012-10-31 嘉士凯(苏州)阀门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球阀
JP6087791B2 (ja) * 2013-11-11 2017-03-01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バルブ装置
JP6490021B2 (ja) 2015-04-06 2019-03-27 株式会社Soken バルブ装置
JP6671790B2 (ja) 2016-04-01 2020-03-25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6039C1 (de) * 1994-05-06 1995-08-31 Freudenberg Carl Fa Regelventil
CN1287218A (zh) * 1999-09-03 2001-03-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JP2005524804A (ja) * 2002-05-03 2005-08-18 アシスト メディカル システムズ,インク. ガンマ線に安定である高圧活栓
CN1771384A (zh) * 2004-05-21 2006-05-10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恒温装置
CN102414416A (zh) * 2009-05-06 2012-04-11 奥迪股份公司 冷却剂回路的防失效转动调节器
JP2013224701A (ja) * 2012-04-23 2013-10-31 Takagi Co Ltd シリンダ弁及び水栓器具
CN103726900A (zh) * 2012-07-06 2014-04-16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控制阀
JP2015200391A (ja) * 2014-04-10 2015-11-12 フジモリ産業株式会社 コック装置
JP2016096957A (ja) * 2014-11-20 2016-05-30 日機装株式会社 透析液供給システム
JP2016196931A (ja) * 2015-04-03 2016-11-2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流体循環装置
CN106121867A (zh) * 2016-08-31 2016-11-16 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用燃气电喷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5601A1 (ja) 2019-04-04
JPWO2019065601A1 (ja) 2020-06-18
DE112018004393T5 (de) 2020-05-14
JP6887513B2 (ja) 2021-06-16
CN111183305A (zh) 2020-05-19
JP2021063592A (ja) 2021-04-22
US20200400062A1 (en) 2020-12-24
US11255249B2 (en) 2022-02-22
JP7117404B2 (ja)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9222B (zh) 控制阀
JP7012566B2 (ja) 制御バルブ
JP7146540B2 (ja) 制御バルブ
CN111750136A (zh) 控制阀
CN111750137B (zh) 控制阀
JP6995833B2 (ja) 制御バルブ
US10626784B2 (en) Rotary type valve device
CN111183305B (zh) 阀装置
CN112780803B (zh) 阀装置
CN112780802B (zh) 阀装置
WO2020195320A1 (ja) 制御バルブ
JP2018204744A (ja) 流量制御弁
US11703136B2 (en) Control valve
CN114616415A (zh) 阀装置
JP2020159514A (ja) 制御バルブ
US10704455B2 (en) Rotary type valve device
CN112780761A (zh) 用于车辆的阀设备
KR101318635B1 (ko) 워터 밸브
JP2018194167A (ja) 制御バルブ
WO2022230782A1 (ja) 流量制御バルブ用シールおよび流量制御バルブ装置
WO2022071196A1 (ja) 流量制御バルブ用シールおよび流量制御バルブ装置
JP2022146862A (ja) 制御バルブ
CN116221452A (zh) 旋转式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