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165B -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2165B
CN111182165B CN201911081118.0A CN201911081118A CN111182165B CN 111182165 B CN111182165 B CN 111182165B CN 201911081118 A CN201911081118 A CN 201911081118A CN 111182165 B CN111182165 B CN 111182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ument
original
reading
image
image 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11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2165A (zh
Inventor
小川数马
广英幸
川野雅央
古泽真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82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2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74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9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the original or to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imperfections or di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97Presence or absence in an output t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切实识别出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的状态下,由通知部通知忘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逐一依序搬送多张原稿的原稿搬送装置,对原稿搬送装置所搬送的多张原稿逐一依序进行读取,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原稿排出托盘;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是否有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上;通知部,通知忘取被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的所述原稿;及控制部,判定所述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且当所述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时使所述通知部运行。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复印机、复合机、打印装置及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逐一依序搬送多张原稿的原稿搬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针对原稿搬送装置所搬送的多张原稿逐一依序进行读取。该图像读取装置中,以前并不辨识是否已读取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因此存在如下不良状况。
即,作为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例如具有原稿排出托盘、检测是否有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上的原稿排出检测部、及通知忘取排出在原稿排出托盘上的原稿的通知部(例如LED等发光元件、显示面板)。
此种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当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到原稿时(原稿排出托盘上留有原稿时),由通知部发出通知(例如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而且,若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不到原稿(原稿排出托盘的原稿被取走),则解除通知部的通知(例如解除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通知部是在刚执行工作(第1张原稿)之后立即通知,因此,成为一直进行通知直至实际从原稿排出托盘取走原稿(工作完毕)为止的状态而无变化,因此用户难发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12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2-231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于所述情况,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当载放读取前的原稿的原稿载放托盘上所载放的多张原稿被搬送到读取部且检测到原稿载放托盘上没有原稿时,由通知部发出通知(使灯发光)。
然而,因未辨识出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所以无法在已切实辨识出最终原稿已读取的状态下,由通知部通知忘取原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已切实辨识出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的状态下,由通知部通知忘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如下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1)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逐一依序搬送多张原稿的原稿搬送装置,并对所述原稿搬送装置所搬送的所述多张原稿逐一依序进行读取,该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原稿排出托盘;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是否有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上;通知部,通知忘取被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的所述原稿;及控制部,判定所述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且当所述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时使所述通知部运行。
(2)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在切实识别出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的状态下,由通知部通知忘取原稿。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性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光源收容部附近的放大底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光源相对于原稿排出托盘的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原稿忘取通知的控制动作的主例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普通模式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预览模式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大量原稿读取模式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下一工作动作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同一的零件标注同一符号。因为它们的名称及功能都相同,所以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1是透视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性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一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装置120的俯视图。而且,图4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另外,图1及图2中,符号X表示横方向(左右方向),符号Y表示宽方向(前后方向),符号Z表示高度方向(上下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具有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及打印功能的复合机,将图像读取装置102所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00使图像读取装置102所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或从外部接收的图像以彩色或单色形成在纸张(片材)上。
在图像读取部130的上侧,设有相对于图像读取部130可自由开闭地得到支撑的原稿搬送装置160[原稿自动送给装置(ADF)]。图像读取装置102具有原稿搬送装置160。原稿搬送装置160逐一地依序搬送多张原稿。图像读取装置102读取多张原稿中由原稿搬送装置160逐一地搬送的原稿。图像读取装置102具有载放原稿的原稿载放台130a、及读取原稿载放台130a上载放的原稿的载放原稿读取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若原稿搬送装置160打开,则图像读取部130上方的原稿载放台130a敞开,从而能手动放置原稿。而且,原稿搬送装置160具有载放原稿的原稿载放托盘161、及装载排出到外部的原稿的原稿排出托盘162。图像读取装置102具有读取原稿搬送装置160所搬送的原稿的搬送原稿读取功能。原稿搬送装置160将载放在原稿载放托盘161上的原稿搬送到图像读取部130的原稿读取部130b上。图像读取部130使扫描光学系统130c进行扫描而读取载放在原稿载放台130a上的原稿,或读取原稿搬送装置160所搬送的原稿而生成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光扫描装置1、显影装置2、感光鼓3、鼓清洁装置4、带电器5、中间转印皮带7、定影装置12、纸张搬送路径S、供纸匣18、内部排出托盘141。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与使用黑(K)、青色(C)、品红(M)、黄(Y)各色的彩色图像、或使用单色(例如黑)的黑白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转印部50,用于形成4种墨粉图像的显影装置2、感光鼓3、鼓清洁装置4及带电器5分别设有4个,且各自对应于黑、青色、品红及黄色,构成4个图像站Pa、Pb、Pc、Pd。
光扫描装置1使感光鼓3的表面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2使感光鼓3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从而在感光鼓3表面形成墨粉图像。鼓清洁装置4除去及回收感光鼓3表面的残留墨粉。带电器5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有规定的电位。通过上文所述的一系列动作,在各感光鼓3的表面形成各色的墨粉图像。
在感光鼓3的上侧,经由中间转印皮带7配置着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皮带7架设在转印驱动辊7a及转印从动辊7b上,向箭头C方向环绕移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利用皮带清洁装置9除去及回收残留墨粉,依次转印各感光鼓3表面上形成的各色的墨粉图像并使其重叠,从而在中间转印皮带7的表面形成彩色的墨粉图像。
在2次转印部11的转印辊11a与中间转印皮带7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将通过纸张搬送路径S搬送来的纸张夹入在夹持区域内进行搬送。纸张通过夹持区域时,被转印有中间转印皮带7的表面的墨粉图像并被搬送到定影装置12。
定影装置12具有夹住纸张而旋转的定影辊31及加压辊32。定影装置12夹住在定影辊31及加压辊32之间被转印墨粉图像的纸张并进行加热及加压,使墨粉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供纸匣18是用于储集图像形成中要使用的纸张的匣子,且设在光扫描装置1的下侧。纸张由纸张搓纸辊16从供纸匣18引出后搬送到纸张搬送路径S。搬送到纸张搬送路径S后的纸张经过2次转印部11或定影装置12被搬送到排出辊17,并排出到内部排出托盘141。纸张搬送路径S上配置着搬送辊13、定位辊14及排出辊17。搬送辊13推动纸张的搬送。定位辊14使纸张暂时停止而使纸张的前端对齐。定位辊14与中间转印皮带7上的彩色墨粉图像时机一致地对已暂时停止的纸张进行搬送。中间转印皮带7上的彩色墨粉图像在中间转印皮带7与转印辊11a之间的夹持区域内转印到纸张上。
另外,图1中,设有1个供纸匣18,但并不限于此,也可设置多个供纸匣18,在各个供纸匣18上堆放不同类型的纸张。
而且,当不仅要在纸张的正面形成图像,而且还要在背面形成图像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将纸张从排出辊17沿纸张翻转路径Sr逆向搬送。图像形成装置100使逆向搬送的纸张的正背面翻转,并再次引导到定位辊14。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被引导到定位辊14的纸张的背面以与正面相同的方式形成图像,并将其搬出到内部排出托盘141。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图像形成部110、操作装置120(操作面板)、图像读取部130、排出部140、支撑部150、原稿搬送装置160及控制部170。排出部140将纸张排出到图像形成部110及图像读取部130之间。支撑部150以在图像形成部110与图像读取部130之间形成空间SP的方式支撑图像读取部130。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1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1的上表面设有图像读取部130,在图像读取部130上安装着原稿搬送装置160。而且,操作装置120邻接于图像读取部130且设在图像读取部130的前表面侧,该图像读取部130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1的上表面。此处,前表面侧是指操作者对操作装置120进行操作的操作侧。
操作装置120设在图像读取部130的横方向X上的端部(具体而言是右侧端部)。操作装置120相对于图像读取部130可在高度方向Z上摆动(倾斜)。
(各种按键)
操作装置120上设有供操作者操作的各种按键121及显示部122(液晶显示装置)。各种按键121及显示部122电连接于控制部170。各种按键121(硬件密钥)包含电源键121a及省电键121b。电源键121a用于在机械式的主电源开关(省略图示)接通的状态下使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力供给接通或切断。详细而言,电源键121a是电力子电源开关,当切断时,只能够实现特定的构成要素,例如是通过电话线路实现的传真或网络传真功能。省电键121b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待机状态时进行接通或切断,当接通时,进入抑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待机中的耗电的节能模式,而当切断时,解除节能模式。
而且,在显示部122的显示画面上,可进行输入操作地显示着用于执行工作(复印工作、扫描工作、传真工作)的工作执行键122a(软件密钥)(参照图3及图4)。此处,“工作”是指用户进行所要的图像形成操作直至图像形成动作结束为止的一系列动作。而且,在显示部122的显示画面上,也会显示用于在原稿读取过程中中止原稿读取的取消键122b(参照图4)、或用于指示大量原稿读取功能中的多次读取动作中的最后一次读取的原稿读取结束键122c(参照图4)。
另外,在图3所示的操作装置120中,符号121c是硬件密钥,且是用于转移到主页画面(初始画面)的主页画面键。符号122d~122i是软件密钥,分别为供选择彩色模式的彩色模式键、供选择原稿尺寸的原稿尺寸键、供选择纸张尺寸的纸张选择键、供选择双面复印的双面复印键、供选择倍率的倍率选择键、及供选择复印浓度的复印浓度键。
(操作部)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图像读取部130的前表面、支撑部150的前表面、操作装置120构成了操作部103。
(控制部)
控制部170具有CPU等由微型电脑构成的处理部171、及包含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RAM等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部172。控制部170是通过由处理部171将存储部172的ROM中预先保存的控制程序装载到存储部172的RAM上并执行该控制程序而对各种构成要素进行运行控制。
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具有通知部(本例中为光源180)。光源180电连接于控制部170的输出系统,能根据控制部170发出的运行信号亮灯或灭灯。
<原稿忘取通知>
控制部170具有判定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的判定部171a。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判定部171a判定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原稿读取完毕),因此,能在切实辨识为最终原稿已读取的状态下,由通知部(光源180)通知用户忘取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上的原稿。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160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160的俯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160的正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原稿搬送装置160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光源收容部168附近的放大底视图。而且,图10是示意性表示光源180相对于原稿排出托盘162的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原稿排出托盘162上可堆放从原稿排出口163沿排出方向H排出的原稿。原稿搬送装置160中,在沿着正面的横方向X上,在一端部侧(图6中为左侧)设有搬送部164,在另一端部侧(图6中为右侧)设有原稿载放托盘161及原稿排出托盘162。原稿载放托盘161与原稿排出托盘162在高度方向Z上并排设置,原稿载放托盘161配置在上层,原稿排出托盘162配置在下层。也就是说,原稿载放托盘161从设在搬送部164上部的原稿插入口165延伸到另一端部侧。原稿排出托盘162从设在搬送部164下部的原稿排出口163延伸到另一端部侧。因此,原稿从原稿载放托盘161插入的方向(图6中靠左)与原稿向原稿排出托盘162的排出方向H(图6中靠右)相反。
原稿搬送装置160中,原稿载放托盘161上载放的原稿经过原稿插入口165进入搬送部164内部。并且,在搬送部164内部,经图像读取装置102读取的原稿经由设在原稿排出口163的原稿排出辊166从搬送部164排出后堆放在原稿排出托盘162上。该例中,与排出方向H正交的方向设为宽方向Y(图6中为上下方向)。
原稿载放托盘161是以靠原稿插入口165这一侧的端部比与原稿插入口165为相反侧的端部(原稿载放托盘延伸端161a)低的方式倾斜。即,倾斜成,当原稿载放托盘161上载放着原稿时,原稿因自重而向原稿插入口165那一侧滑移。
与原稿载放托盘161大致相同,原稿排出托盘162是以与原稿排出口163为相反侧的端部(原稿排出托盘延伸端162a)更高的方式倾斜。当从原稿排出口163排出原稿时,原稿排出辊166对原稿朝排出方向H施加少量的力。通过该施力,使原稿向原稿排出口163那一侧滑移但不会从原稿排出托盘162掉落,从而,原稿排出托盘162上的原稿得以整理。另外,原稿载放托盘161与原稿排出托盘162的倾斜角度既可相同或大致相同,也可不同。
而且,原稿载放托盘161上,在排出方向H的下游侧(图6中为右端)且为宽方向Y上的原稿搬送装置160的近前侧(图6中为下方)的端部,设有缺口部167。原稿载放托盘161与原稿排出托盘162是以在俯视状态(例如图6)下重叠的方式配置,但在与缺口部167对应的部分,露出原稿排出托盘162。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宽方向Y上,将原稿搬送装置160(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称为近前侧,将原稿搬送装置160的背面侧称为里侧(图6中的上方)。
如图6所示,原稿载放托盘161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在与原稿载放托盘161的角对应的部分设有缺口部167。关于设有缺口部167的部分中的原稿载放托盘161的外缘部,将相对而言沿着横方向X的侧边称为缺口第1侧边167a,将相对而言沿着宽方向Y的侧边称为缺口第2侧边167b。也就是说,缺口第1侧边167a比原稿载放托盘161自身的沿着横方向X的侧边(图6中为下边)更靠里侧(图6中为上方),缺口第2侧边167b比原稿载放托盘161自身的沿着宽方向Y的侧边(图6中为右边)更靠上游侧(图6中为左方)。图6中,根据缺口第1侧边167a及缺口第2侧边167b,表示排出方向H上设有缺口部167的范围(缺口部区域KR)。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常,设想用户站在正面侧操作,在正面侧设有操作装置120(操作面板)等。而且,设计成,当回收原稿或纸张时,手容易从正面侧放入。
在原稿载放托盘161的下表面且为缺口部167附近,设有收容光源180的光源收容部168。光源收容部168设在原稿载放托盘161的沿着缺口部167的外缘部且比缺口部167略微靠里侧。参照图9,对光源收容部168附近的构造进行说明。
原稿排出托盘162是以原稿排出托盘延伸端162a这一侧更高的方式倾斜,且根据该倾斜而设有倾斜面。并且,原稿排出托盘162中,对于倾斜面,以高度方向Z上的位置局部不同的方式设有凸部162b及凹部162c。另外,参照图10,对凸部162b及凹部162c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而且,原稿排出托盘162具有沿外缘而设的竖壁162d。竖壁162d的顶面高度一致,成为与横方向X及宽方向Y平行的面。也就是说,原稿排出托盘162中的竖壁162d的部分不倾斜,而呈水平。
图9中,在从下方观察原稿载放托盘161的状态下,将设在沿缺口第1侧边167a的位置上的光源收容部168附近放大表示。在原稿载放托盘161内部且为靠光源收容部168的部分,设有光源180。而且,在光源收容部168设有在原稿载放托盘161的下表面侧的壳体上开口的开口部169,一部分光源180经过开口部169露出。光源180具有例如LED等发光元件,光源180照射出的光从开口部169射出。原稿载放托盘161的缺口部167用于令用户的手容易放入原稿载放托盘161与原稿排出托盘162之间,且当取出原稿时容易被发现。因此,通过在其附近配置光源180,容易进入用户的视野,容易看到射出的光。
图10示意性地表示对于原稿搬送装置160从设有原稿排出托盘延伸端162a的这一侧的侧面观察到的状态。另外,仅对于原稿排出托盘162,为了凸显凹凸,表示靠光源180的部分的截面,并以阴影显示。而且,图10中,考虑到图面的易懂性,表示出堆放在原稿排出托盘162上的1张原稿G,但并不限于此,原稿排出托盘162上也可堆放多张原稿G。另外,图10所示的原稿G表示的是由原稿搬送装置160搬送的原稿G中宽方向Y的长度为最大尺寸的原稿G。
在原稿排出托盘162的宽方向Y的大致中央,设有比周围更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62b,且邻接于凸部162b的近前侧(图10中为左方)而设有凹部162c。并且,在原稿搬送装置160的外缘且为近前侧的端部,设有竖壁162d。也就是说,在竖壁162d与凸部162b之间的部分,存在凹部162c。图10所示的截面中,在高度方向Z上,凸部162b最高,竖壁162d第二高,凹部162c最低。
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62b设在原稿排出托盘162中的在宽方向Y上较宽的部分,侧视时,呈梯形状隆起。在图10所示的截面中,凸部162b的顶部高度大致一致,在宽方向Y的端部设有陡峭的阶差。彼此邻接的凸部162b与凹部162c的分界上的两者的高低差汇合,形成更大的阶差,从而设有在高度方向Z上竖立设置的壁部162e。另外,壁部162e只要相对于凸部162b的顶面明确分界地倾斜即可,可并不完全垂直。而且,为了防止勾住原稿G,也可使上端或下端形成为带有弧度的形状。
凸部162b在宽方向Y上比原稿排出托盘162的大致中央略微靠里侧,且宽方向Y上的长度比最大原稿尺寸短。原稿排出托盘162上的原稿G的绝大部分在宽方向Y上与凸部162b重叠,而端部略微露出在凸部162b的外侧。原稿G中的露出在比凸部162b更靠近前侧的部分位于壁部162e及凹部162c的上方,且因与凸部162b的高低差而向下方垂下,从而使原稿G呈山状弯曲。
缺口部167中,缺口第1侧边167a在宽方向Y上设在与壁部162e大致相同的位置。光源180设在缺口第1侧边167a附近,朝原稿排出托盘162(下方)照射光。图10的一点链线表示光源180发出的光照射的范围(照射范围SR),宽方向Y上的凸部162b与凹部162c的分界附近包含在照射范围SR内。另外,排出方向H上的照射范围SR适当设定即可,优选为包含堆放的原稿G与原稿排出托盘162两者。
(原稿忘取通知的相关控制例)
接着,说明原稿忘取通知。作为通知忘取原稿的通知部,可例示出如下形态:利用光源的亮灯、警报声、语音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来告知原稿忘取。该例中,通过光源180的亮灯来通知原稿G忘取。
然而,当通知忘取原稿时,若使光源180亮灯直至用户取走原稿为止,则只要用户没有取走原稿,光源180便会一直亮灯,因此,会造成过度警告。关于该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在通知忘取原稿时,当从光源180亮灯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会灭灯。例如控制部170是以规定的亮灯样式亮灯。作为规定的亮灯样式,可例示在规定时间(例如12秒)内反复多次(例如3次)亮灭(例如2秒亮灯、2秒灭灯)的亮灯样式。这样,能避免发生若用户未取走原稿G则光源180便一直亮灯的过度警告。
图像读取装置102还具有原稿载放检测部191及原稿排出检测部192。原稿载放检测部191检测原稿载放托盘161上是否载放着原稿。原稿排出检测部192检测是否有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62上,即,原稿排出托盘162上是否排出原稿。原稿载放检测部191及原稿排出检测部192电连接于控制部170的输入系统。原稿载放检测部191将表示原稿载放托盘161上是否载放着原稿的信号发送给控制部170。由此,控制部170能辨识(检测)原稿载放托盘161上是否载放着原稿。而且,原稿排出检测部192将表示原稿排出托盘162上是否排出原稿的信号发送给控制部170。由此,控制部170能辨识(检测)原稿是否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62上。原稿载放检测部191及原稿排出检测部192可采用目前公知的类型,典型地可列举检测来自原稿的光的光反射型传感器、或具有根据有无原稿而接通或切断的致动器的光透过型传感器。
然而,图像读取装置102中预先决定了原稿载放托盘161上可载放原稿的最大张数(规定的容许张数),载放时不得超过该最大张数,若无大量原稿读取功能,则在1项工作中无法读取超过最大张数的原稿。关于该方面,图像读取装置102还具有大量原稿读取功能。大量原稿读取功能是在1项工作中分多次读取多张原稿的功能。由此,即便1项工作中超过最大张数,也能读取原稿。而且,图像读取装置102还具有显示部122及预览功能。预览功能是指在执行工作之前,将与读取原稿后所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缩略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22的功能。控制部170通过使操作部103选择性地受理用户的操作而执行大量原稿读取功能及预览功能。
图11至图15是表示原稿忘取通知的控制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以下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70在读取原稿时,使显示部122显示出“若要中止读取原稿,请按“取消键””这一消息,且使取消键122b可输入操作地显示在显示部122。
<主例程>
图11是表示原稿忘取通知的控制动作的主例程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主例程中,首先,控制部170使原稿载放检测部191判断原稿载放托盘161上是否载放着原稿(S1),当未载放原稿时(S1:否),待机直至执行载放原稿读取功能为止(S2:否)。控制部170在用户将原稿载放在原稿载放台130a并按下(接通)工作执行键122a(所谓开始键)后,执行载放原稿读取功能(S3),并转移到S1。
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原稿载放托盘161上载放着原稿时(S1:是),判断大量原稿读取功能是否有效(S4),当大量原稿读取功能无效时(S4:否),判断预览功能是否有效(S5)。接着,控制部170在预览功能无效时(S5:否),执行普通模式的子例程(S10),并转移到S6。而且,控制部170在预览功能有效时(S5:是),执行预览模式的子例程(S20),并转移到S6。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大量原稿读取功能有效时(S4:是),执行大量原稿读取模式的子例程(S30),并转移到S6。
接着,控制部170判断原稿排出托盘162上是否排出原稿且原稿排出检测部192是否接通(S6),当原稿排出检测部192接通时(S6:是),使光源180以规定的亮灯样式亮灯(S7),执行下一工作动作的子例程(S40),结束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原稿排出检测部192切断时(S6:否),并不使光源180以规定的亮灯样式亮灯,执行下一工作动作的子例程(S40),结束处理。
<普通模式的子例程>
图12是表示普通模式的子例程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在普通模式的子例程中,首先,控制部170开始进行原稿读取(S11),此时,在用户未按下(接通)取消键122b(S12:否)且原稿读取完毕之前(S13:否)执行S11~S13的处理,若按下取消键122b(S12:是),则中止读取原稿(S14),并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原稿读取完毕时(S13:是),接通用于开始工作的工作开始信号(S15),并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
<预览模式的子例程>
图13是表示预览模式的子例程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在预览模式的子例程中,首先,控制部170开始进行原稿读取(S21),此时,在用户未按下取消键122b(S22:否)且原稿读取完毕之前(S23:否)执行S21~S23的处理,若按下取消键122b(S22:是),则中止原稿读取(S24),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至此为止的处理与普通模式相同。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原稿读取完毕时(S23:是),显示预览图像(S25),在用户未按下取消键122b(S26:否)且按下工作执行键122a之前(S27:否)执行S25~S27的处理,若按下取消键122b(S26:是),则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按下工作执行键122a后(S27:是),接通工作开始信号(S28),并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
<大量原稿读取模式的子例程>
图14是表示大量原稿读取模式的子例程的流程图。如图14所示,在大量原稿读取模式的子例程中,首先,控制部170开始进行原稿读取(S31),此时,在用户未按下取消键122b(S32:否)且原稿读取完毕之前(S33:否),执行S31~S33的处理,若按下取消键122b(S32:是),则中止原稿读取(S34),并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至此为止的处理与普通模式相同。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原稿读取完毕时(S33:是),在用户未按下(接通)原稿读取结束键122c(S35:否)且按下工作执行键122a之前(S36:否),执行S35~S36的处理。此时,控制部170使显示部122上显示出“若要继续读取原稿则请按“工作执行键”,若要结束读取则请按“原稿读取结束键””这一消息,并使工作执行键122a及原稿读取结束键122c可输入操作地显示在显示部122。控制部170在按下工作执行键122a后(S36:是),并转移到S31。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按下原稿读取结束键122c后(S35:是),接通工作开始信号(S37),则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
<下一工作动作的子例程>
图15是表示下一工作动作的子例程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在下一工作动作的子例程中,首先,控制部170在光源180的亮灯样式的亮灯完毕时(S41:是),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而当光源180的亮灯样式未完毕时(S41:否、S42:否),若开始下一工作(S42:是),则判断是否已执行载放原稿读取功能(原稿载放台130a上载放的原稿的读取)(载放原稿读取功能的工作执行键122a是否已按下)(S43)。接着,控制部170在已执行载放原稿读取功能后(S43:是),且在载放原稿读取功能结束之前(S45:否),维持光源180的亮灯样式的亮灯(S44、S45:否),若载放原稿读取功能结束(S45:是),则转移到S41。另一方面,控制部170在未执行载放原稿读取功能时(S43:否),结束光源180的亮灯样式的亮灯(S46),并返回到图11所示的S6。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在执行大量原稿读取功能时,判定多次读取动作中的最后一次的读取动作所最后读取的最终原稿已读取。这样,即便在正在执行大量原稿读取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在已切实辨识最终原稿是否已读取的状态下,由通知部(光源180)通知用户忘取原稿(通过光源180的亮灯来通知)。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在判定最终原稿已读取、且原稿排出检测部192检测到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62上时,使通知部(光源180)运行(亮灯)。这样,在已切实辨识是否已读取最终原稿的状态下,能通知用户忘取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62上的原稿。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在执行预览功能时,当接通工作的执行键时使(光源180)运行(亮灯)。这样,在执行预览功能时也能通知用户忘取原稿。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在原稿的读取过程中接通取消键122b时使(光源180)运行(亮灯)。这样,在原稿的读取过程中接通取消键122b后,也能通知用户忘取原稿。
(第5实施方式)
第5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在结束工作后使通知部(光源180)运行(亮灯)时,若开始下一工作,则结束通知部(光源180)的运行(亮灯)。这样,能够通过开始下一工作来结束向用户通知忘取当前工作的原稿,且在此状态下能通知用户忘取下一工作的原稿。
(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70在结束工作后,当使通知部(光源180)运行(亮灯)时,若执行载放原稿读取功能,则维持通知部(光源180)的运行(亮灯)。这样,在载放原稿读取功能的执行过程中,能在读取由原稿搬送装置160搬送的多张原稿的搬送原稿读取功能下维持原稿忘取通知部(光源180)的运行(亮灯)。由此,即便在搬送原稿读取功能之后执行载放原稿读取功能,也能通知用户忘取搬送原稿读取功能下的原稿。
本发明并不受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制,能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因此,所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不得进行狭义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不局限于说明书正文。而且,与权利要求同等范围内的变形、变更也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01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102 图像读取装置
103 操作部
110 图像形成部
120 操作装置
122 显示部
122a 工作执行键
122b 取消键
122c 原稿读取结束键
130 图像读取部
130a 原稿载放台
130b 原稿读取部
130c 扫描光学系统
160 原稿搬送装置
161 原稿载放托盘
162 原稿排出托盘
170 控制部
171 处理部
171a 判定部
172 存储部
180 光源
191 原稿载放检测部
192 原稿排出检测部
G 原稿
H 排出方向
SR 照射范围
X 横方向
Y 宽方向
Z 高度方向

Claims (7)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逐一依序搬送多张原稿的原稿搬送装置,并对所述原稿搬送装置所搬送的所述多张原稿逐一依序进行读取,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
原稿载放托盘,载放所述多张原稿,在近前侧端部具有切口部;
原稿排出托盘;
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是否有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上;
通知部,具有设置在所述切口部的附近的光源,通知忘取被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的所述原稿;及
控制部,判定所述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且当所述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到有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时使所述通知部运行,
所述控制部在工作已结束后,当所述通知部正在运行时,若开始进行下一工作,则会结束所述通知部的运行。
2.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逐一依序搬送多张原稿的原稿搬送装置,并对所述原稿搬送装置所搬送的所述多张原稿逐一依序进行读取,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
原稿载放托盘,载放所述多张原稿,在近前侧端部具有切口部;
原稿排出托盘;
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是否有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上;
通知部,具有设置在所述切口部的附近的光源,通知忘取被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的所述原稿;
控制部,判定所述多张原稿中的最终原稿已读取,且当所述原稿排出检测部检测到有所述原稿排出到所述原稿排出托盘时使所述通知部运行;以及
原稿载放台,用于载放所述原稿,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读取所述原稿载放台上载放的原稿的载放原稿读取功能,
所述控制部在工作已结束后,当所述通知部正在运行时,若执行所述载放原稿读取功能,则会维持所述通知部的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1项工作中分多次读取所述多张原稿的大量原稿读取功能,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大量原稿读取功能时,判定所述多次读取动作中的最后一次的读取动作来最后读取的最终原稿已读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显示部及在执行工作之前将与读取所述原稿后所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预览功能,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预览功能的情况下,当按下所述工作的执行键后使所述通知部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原稿的读取过程中按下取消键时使所述通知部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载放所述原稿的原稿载放台及读取所述原稿载放台上载放的原稿的载放原稿读取功能,
所述控制部在工作已结束后,当所述通知部正在运行时,若执行所述载放原稿读取功能,则会维持所述通知部的运行。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1081118.0A 2018-11-12 2019-11-07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182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2044A JP7164406B2 (ja) 2018-11-12 2018-11-12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12044 2018-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165A CN111182165A (zh) 2020-05-19
CN111182165B true CN111182165B (zh) 2022-03-22

Family

ID=70550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1118.0A Active CN111182165B (zh) 2018-11-12 2019-11-07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7528B2 (zh)
JP (3) JP7164406B2 (zh)
CN (1) CN111182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68980A (ja) * 2019-10-21 2021-04-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2106A (ja) * 2000-04-28 2001-11-09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機
CN102761676A (zh) * 2011-04-26 2012-10-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6888135A (zh) * 2015-12-15 2017-06-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状态的查询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7141A (ja) * 1994-09-19 1996-04-02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4403A (ja) * 2003-09-09 2005-03-3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原稿取り忘れ防止制御方法
JP2007320709A (ja) * 2006-05-31 2007-12-13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106109A (ja) * 2011-11-10 2013-05-30 Canon Inc 原稿読取装置
JP6213419B2 (ja) * 2014-07-31 2017-10-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8255A (ja) * 2015-12-22 2017-06-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81910B2 (ja) * 2016-08-01 2021-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
JP6772651B2 (ja) * 2016-08-12 2020-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2106A (ja) * 2000-04-28 2001-11-09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機
CN102761676A (zh) * 2011-04-26 2012-10-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6888135A (zh) * 2015-12-15 2017-06-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状态的查询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17528B2 (en) 2021-02-09
JP7164406B2 (ja) 2022-11-01
JP2024069220A (ja) 2024-05-21
CN111182165A (zh) 2020-05-19
JP2023009072A (ja) 2023-01-19
JP7440593B2 (ja) 2024-02-28
US20200153977A1 (en) 2020-05-14
JP2020080448A (ja)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6902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R20120002930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급지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JP20100413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692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945673B2 (en)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62675A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06485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06485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37976A (ja) 表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10893159B2 (en)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1796496B (zh) 纸张忘取报告装置及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87548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8641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36889A (ja) シート取り忘れ報知装置及び原稿送り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28019A (ja) 表示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1946A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6781A (ja) デジタル複合機
JP200328798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61287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26069A (ja) 用紙送出装置
JP200712454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