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0924B - Ic插座 - Google Patents

Ic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0924B
CN111180924B CN201911105563.6A CN201911105563A CN111180924B CN 111180924 B CN111180924 B CN 111180924B CN 201911105563 A CN201911105563 A CN 201911105563A CN 111180924 B CN111180924 B CN 111180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held
socket
flat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55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0924A (zh
Inventor
桥本信一
相泽正幸
白井浩史
桥本尚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657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28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ublication of CN111180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0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0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0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0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 H05K7/1053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 H05K7/1061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5K7/1069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having interior leads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with spring contac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H01R13/052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co-operating with socket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信号传送优秀的IC插座。IC插座的接触件(30)具备接触件梁(31)和被保持部(32)。被保持部(32)被插入并被保持于外罩的贯穿孔。被保持部(32)具有平板状的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侧部(322)在基部(321)的两侧各自在与基部(321)之间隔着狭缝(323)的情况下相对于基部(321)具有角度地立起。由此,被保持部(32)的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为平行方向的截面通过基部(321)以及侧部(322)而构成大致U字形状。

Description

IC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持IC(包含大规模集成化的LSI)的IC插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IC愈发大规模集成化,排列有4000~9000个与外部电连接的焊盘的IC也开始登场。与此对应地,在IC插座排列有与该焊盘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接触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外罩以及排列的多个接触件的IC插座。
近年来,例如处理100GHz等高速信号的IC开始登场。因此,对IC插座也要求具备能够传送此种高速信号的接触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9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IC插座的各接触件具有被插入在外罩设置的接触件保持孔内的被保持部、以及从外罩突出的弹性臂。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IC插座的接触件的被保持部具有平板形状。
在此,由于接触件受到邻接地排列的接触件的影响,故需要评价考虑了该影响的信号传送性能。
在像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IC插座的接触件那样,被保持部为平板形状的情况下,与沿被保持部的平板扩张的方向邻接地排列的相邻的接触件之间的被保持部彼此的距离、以及与沿和该平板扩张的方向相交的方向邻接地排列的相邻的接触件之间的被保持部彼此的距离大不相同。因此,来自邻接地排列的接触件的影响的水平根据与该接触件邻接的方向而不同。如果影响的水平根据方向而不同,那么引起信号传送性能的劣化。因而,在专利文献1的接触件中,传送高达100GHz的高速信号是极难的。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与专利文献1的IC插座相比,高速信号的传送优秀的IC插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IC插座具备:
具有平板部且在与该平板部的第一面面对的位置配置IC的外罩、以及各接触件梁在从第一面朝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排列、与配置的IC接触并与IC电导通的多个接触件,
其特征在于,
多个接触件中的各个具备被插入在上述平板部设置的贯穿孔以被该平板部保持的被保持部、以及从该被保持部延伸的接触件梁,
上述被保持部具有平板状的基部、以及以与上述第一面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包含该基部成大致U字形状的方式,在基部的两侧各自相对于基部成角度地立起的一对侧部。
本发明的IC插座的被保持部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因此,与被保持部为平板形状的情况相比,从周围的接触件受到的影响与邻接的接触件的邻接方向无关地均一化。因而,本发明的IC插座通过采用该接触件,成为高速信号的传送优秀的IC插座。
在此,在本发明的IC插座中,优选地,上述被保持部在基部和一对侧部中的各个之间具有第一狭缝。
另外,在本发明的IC插座中,优选地,上述被保持部被上述贯穿孔的内壁面沿该侧部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推,侧部弹性变形,通过侧部的立起的前端、以及基部的上述截面上的两端与贯穿孔的内壁面接触而被保持在贯穿孔内。
通过使侧部弹性变形,将被保持部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内。
另外,在使侧部弹性变形的构成中,如果形成有上述的第一狭缝,那么调整侧部的弹性变形的弹力,进而,不仅是侧部的立起的前端,基部的边缘也与贯穿孔的内壁面接触。因此,通过形成该第一狭缝,将被保持部更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内。
或者,在本发明的IC插座中,上述被保持部也可以通过压入而被保持于贯穿孔。
通过压入,也能够使被保持部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内。
另外,如果在使被保持部通过压入而保持在贯穿孔内的构成中,形成有上述的第一狭缝,那么在弯折加工时,容易相对于基部将侧部弯折至正确的角度。
进而,在本发明的IC插座中,上述接触件梁相对于上述第一面斜向地延伸出来,在延伸出来的前端具有与IC接触的接触部,除了该具有接触部的前端部之外的部分具有均一的宽度也是优选的方式。
例如,根据所传送的信号的电压、电流、是否是差动信号等所传送的信号的性质,具备宽度均一的接触件梁也有助于高速信号传送。
在此,在本发明的IC插座中,在具备宽度均一的接触件梁的情况下,优选地,该接触件梁具有两根子梁,它们之间隔着在彼此之间形成的第二狭缝。
对于高速信号传送而言,接触件梁整体的宽度是重要的。即,接触件梁是由在之间隔着狭缝的两根子梁构成的,还是作为没有狭缝的一体的梁构成的,并不重要。如果用在之间隔着狭缝的两根子梁构成接触件梁,那么能够适度地调整接触件梁的弹性。
在此,在接触件梁具有两根子梁的构成中,优选地,接触件梁在该接触件梁的延伸出来方向的中间部具有梁,该梁将上述第二狭缝分开并将两根子梁彼此相连。
如果设置该梁,则能够抑制中间部处的接触件梁的宽度尺寸的波动。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本发明,能够提供高速信号的传送优秀的IC插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IC插座的外罩和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IC插座的一根接触件的图;
图3是图1示出的IC插座以及一根接触件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
图5是示出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
图6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IC插座的外罩和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构成图6所示的IC插座的一根接触件的图;
图8是图6所示的IC插座的正视图(A)、沿着图8(A)所示的箭头X-X的截面图(B)、以及图8(B)的部分放大图(C);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接触件的变形例的、与图7同样的图;
图10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IC插座的一根接触件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IC插座以及一根接触件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沿着图11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
图13是示出沿着图11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IC插座的外罩和接触件的立体图。
在此,IC插座10A的外罩20具有平板部21,在该平板部21,实际上排列有例如多达4000根的接触件30。但是,该排列是同一形状的接触件的排列。因此,对于此处的说明,该图1所示的仅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极少一部分和少数的接触件30即可。此外,一般的IC插座众所周知,在此省略IC插座整体的图示以及说明。
IC插座10A如该图1所示,具备具有平板部21的外罩20和多个接触件30。在与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面对的位置配置IC(未图示)。在外罩20的平板部21,形成有贯穿于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的多个贯穿孔22。而且,各接触件30被插入各贯穿孔22并被保持于外罩20。各接触件30具有从第一面211朝外侧突出的接触件梁31。如果在与第一面211面对的位置配置IC,那么接触件梁31与IC的焊盘(未图示)接触,与IC电导通。另外,在该图1中,示出在第二面212侧固定于接触件30的焊锡球40(配合参照图2(A))。
本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A的特征在于接触件30的形状,以下,对接触件30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IC插座的一根接触件的图。在此,图2(A)是带焊锡球的接触件的侧视图,(B)是不带焊锡球的状态下的接触件的侧视图。另外,图2(C)是接触件的立体图。在该图2中,示出插入贯穿孔22之后的形状的接触件30。
接触件30除了图1所示的接触件梁31之外,还具备被保持部32以及焊锡球保持部33。如图2(A)所示,在焊锡球保持部33保持焊锡球40。
另外,被保持部32被插入在外罩20的平板部21设置的贯穿孔22以被保持于平板部21。
在此,被保持部32具有平板状的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一对侧部322在基部321的两侧各自相对于基部321具有角度地立起。由此,该被保持部32的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为平行方向的截面通过基部321以及一对侧部322而构成大致U字形状。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被保持部32在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中的各个之间形成有狭缝323。
该接触件30的接触件梁31从基部321经由大宽度部312,相对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斜向地立起。而且,接触件梁31越是靠近其斜向立起的前端侧则宽度越窄,在其前端具有与IC接触的接触部311。
大宽度部312在与接触件梁31邻接的位置具有连桥切断部313。由于连桥切断部313设于刚性比较高的大宽度部312,故使得连桥(未图示)的折取容易。
另外,在大宽度部312的中央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314。开口314的下端缘315是在将接触件30压入贯穿孔22内时被压入夹具(未图示)按压的面。
图3是图1示出的IC插座以及一根接触件的侧视图。
另外,图4是示出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在图3中,示出与外罩20独立的接触件30。但是,这仅是用于示出接触件30的截面部位的图,在图4中,没有示出与外罩20独立的接触件30。该图4所示的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即是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平行方向的截面。
另外,图5是示出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在该图5中,也没有示出与外罩20独立的接触件30。该图5所示的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也与图4同样,是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平行方向的截面。
如前所述,在图2中,示出插入贯穿孔22之后的形状的接触件30。即,图2所示的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的一对侧部322沿相同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但是,这是一对侧部322被贯穿孔22的内壁面沿侧部322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推,侧部322弹性变形之后的形状。这一对侧部322在被插入贯穿孔22之前,为侧部322的立起的前端322a与图4、图5所示的相比沿相互离开的方向相互扩张的形状。如果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被插入贯穿孔22内,那么被贯穿孔22的内壁面沿侧部322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推,侧部322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侧部322的立起的前端322a的一角、以及基部321的、沿着箭头A-A的截面上的两端321a的一角与贯穿孔22的内壁面在总计4点处接触,将被保持部32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22内。
另外,通过将该被保持部32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与具备单纯平板状的被保持部的接触件相比,与周围存在的接触件30之间的距离d与方向无关地被均一化,由此实现高速信号传送。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在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中的各个之间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狭缝323。该狭缝323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第一狭缝的一例。通过形成该狭缝323,调整侧部322的弹性变形的弹力。另外,通过形成该狭缝323,在基部321的两端321a的角部形成边缘,该边缘与贯穿孔22的内壁面接触。如此,通过形成该狭缝323,将被保持部32更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22内。
以上结束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A的各要素对应的要素,即使存在形状等的差异,也赋予相同的符号。
图6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IC插座的外罩和接触件的立体图。图6(A)和图6(B)示出从互不相同的视角看时的形状的IC插座。
IC插座10B的外罩20具有平板部21,在该平板部21,实际上排列有例如多达4000根的接触件30。但是,该排列是同一形状的接触件的排列。因此,对于此处的说明,该图6所示的仅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极少一部分和少数的接触件30即可。此外,一般的IC插座众所周知,在此省略IC插座整体的图示以及说明。
IC插座10B如该图6所示,具备具有平板部21的外罩20和多个接触件30。在与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面对的位置配置IC(未图示)。在外罩20的平板部21,形成有贯穿于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的多个贯穿孔22。而且,各接触件30被插入各贯穿孔22并被保持于外罩20。各接触件30具有从第一面211朝外侧突出的接触件梁31。如果在与第一面211面对的位置配置IC,那么接触件梁31与IC的焊盘(未图示)接触,与IC电导通。另外,在该图6中,示出在第二面212侧固定于接触件30的焊锡球40。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B的特征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于接触件30的形状,以下,对接触件30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构成图6所示的IC插座的一根接触件的图。在此,图7(A)、(B)是从互不相同的视角看时的接触件的立体图。另外,图7(C)是后视图,图7(D)是左侧视图。在该图7中,没有示出焊锡球。另外,在该图7中,示出插入贯穿孔22之后的形状的接触件30。
接触件30除了图6所示的接触件梁31之外,还具备被保持部32以及焊锡球保持部33。如图6以及后述的图8(A)所示,在焊锡球保持部33保持焊锡球40。
另外,被保持部32被插入在外罩20的平板部21设置的贯穿孔22以被保持于平板部21。接触件梁31从被插入贯穿孔22的被保持部32延伸。
在此,被保持部32具有平板状的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一对侧部322在基部321的两侧各自相对于基部321具有角度地立起。由此,该被保持部32的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为平行方向的截面通过基部321以及一对侧部而构成大致U字形状。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被保持部32在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中的各个之间形成有狭缝323。关于该被保持部32,在说明接触件梁31之后,进一步加以说明。
接触件梁31相对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斜向地立起。而且,接触件梁31在斜向延伸的前端具有与IC接触的接触部311。而且,接触件梁31如图7(C)所示,除了其具有接触部311的前端部之外的部分具有均一的宽度W。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接触件梁31具有均一的宽度W是实现高速信号传送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此,接触件梁31具有两根子梁316。这两根子梁316在之间隔着狭缝317相互平行地延伸。该狭缝317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第二狭缝的一例。如果用在之间隔着狭缝317的两根子梁316构成接触件梁31,那么能够适度地调整接触件梁31的弹性。由于高速信号传送性能大致由接触件梁31的整体宽度W决定,故用两根子梁316构成接触件梁31不会对高速信号传送性能造成大的影响。
图8是图6所示的IC插座的正视图(A)、沿着图8(A)所示的箭头X-X的截面图(B)、以及图8(B)的部分放大图(C)。
在图8(B)、(C)中,示出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的沿着箭头X-X的方向的截面,即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平行的方向的截面。
如前所述,在图7中,示出插入贯穿孔22之后的形状的接触件30。即,图7所示的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的一对侧部322从基部321看沿相同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但是,这是一对侧部322被贯穿孔22的内壁面沿侧部322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推,侧部322弹性变形之后的形状。这一对侧部322在被插入贯穿孔22之前,为侧部322的立起的前端322a与图4、图5所示的相比沿相互离开的方向相互扩张的形状。如果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被插入贯穿孔22内,那么被贯穿孔22的内壁面沿侧部322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推,侧部322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侧部322的立起的前端322a的一角、以及基部321的、沿着箭头X-X的截面上的两端321a的一角与贯穿孔22的内壁面在总计4点处接触,将被保持部32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22内。另外,通过将该被保持部32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与具备单纯平板状的被保持部的接触件相比,与周围存在的接触件30之间的距离d与方向无关地被均一化,实现高速信号传送。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在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中的各个之间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狭缝323。该狭缝323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第一狭缝的一例。通过形成该狭缝323,调整侧部322的弹性变形的弹力。另外,通过形成该狭缝323,在基部321的两端321a的角部形成边缘,该边缘与贯穿孔22的内壁面接触。如此,通过形成该狭缝323,将被保持部32更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22内。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接触件的变形例的、与图7同样的图。
在此,对与图7所示的接触件的要素对应的要素,赋予与在图7中赋予的符号相同的符号,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该图9所示的接触件30,设有将设于接触件梁31的狭缝317分开并将子梁316彼此相连的梁318。
两根子梁316较长地延伸。因此,根据接触件30的材质、厚度等,存在由于被所配置的IC推等,使接触件梁31产生使其宽度W变化的变形的风险。如果接触件梁31的宽度W变化,那么信号传送性能变化。因此,在存在接触件梁31的宽度W变化的风险时,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梁318。如前所述,由于高速信号传送性能大致由接触件梁31的整体宽度W决定,故即使设置梁318,也几乎不会对高速信号传送性能造成影响。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虽然在被保持部32设有狭缝323,但被保持部也可以没有狭缝。在该情况下,被保持部的基部的两端用与侧部连续的圆角(r)部而非边缘来与外罩的贯穿孔的内壁面接触。
以上结束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A的各要素对应的要素,即使存在形状等的差异,也赋予相同的符号。
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本第三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C的特征也在于接触件30的形状,以下,对接触件30进行说明。此外,在此,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相当的图的展示。
图10是示出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IC插座的一根接触件的图。此处,图10(A)是接触件的侧视图。另外,图10(B)是接触件的立体图。
接触件30具备接触件梁31、被保持部32以及焊锡球保持部33。如图11所示,在焊锡球保持部33保持焊锡球40。
另外,被保持部32被插入在外罩20的平板部21设置的贯穿孔22以被通过压入而被保持于平板部21。
在此,被保持部32具有平板状的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一对侧部322在基部321的两侧各自相对于基部321大致直角地立起。由此,该被保持部32通过基部321以及一对侧部,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为平行方向的截面构成大致U字形状。
在此,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侧部322从基部321以相互打开的角度立起。然后,这一对侧部322通过被插入贯穿孔22而弹性变形,变为从基部321大致垂直大地立起的状态。相对于此,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侧部322从被插入(压入)贯穿孔22之前的、处于单独的接触件30的状态之时起,从基部321垂直地立起。这是因为,由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被压入贯穿孔22内,故不需要侧部322的弹力。另外,在一对侧部322中的各个,在从基部321立起的前端,形成有用于实现对贯穿孔22(参照图12、13)的压入的压入部322b、322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在基部321和一对侧部322中的各个之间也形成有狭缝323。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关于该狭缝323,没有调整侧部322的弹力的意义。该狭缝323是为了使得易于将侧部322相对于基部321弯折到正确的角度。
该接触件30的接触件梁31经由基部321~大宽度部312,相对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斜向地立起。而且,接触件梁31越是靠近其斜向立起的前端侧则宽度越窄,在其前端具有与IC接触的接触部311。
大宽度部312在与接触件梁31邻接的位置具有连桥切断部313。由于连桥切断部313设于刚性比较高的大宽度部312,故使得连桥(未图示)的折取容易。
另外,在大宽度部312的中央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314。开口314的下端缘315是在将接触件30压入贯穿孔22内时被压入夹具(未图示)按压的面。
图11是该第三实施方式的IC插座以及一根接触件的侧视图。
另外,图12是示出沿着图11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在图11中,示出与外罩20独立的接触件30。但是,这仅是用于示出接触件30的截面部位的图,在图12中,没有示出与外罩20独立的接触件30。该图12所示的沿着图11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即是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平行方向的截面。
另外,图13是示出沿着图11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A)、以及该截面中的一根接触件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截面(B)的图。在该图13中,也没有示出与外罩20独立的接触件30。该图13所示的沿着图11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也与图12同样,是与外罩20的平板部21的第一面211平行方向的截面。
如图12、图13所示,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外罩20的平板部21设置的贯穿孔22是截面为矩形的贯穿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贯穿孔22通过对基板的开孔加工而形成。因此,贯穿孔22的截面为圆形。相对于此,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罩20是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因此,圆形或者矩形中任一种形状的贯穿孔22也是可能的。在此,贯穿孔22用于压入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不一定要为圆形。因此,在此,配合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截面的被保持部32的形状,采用矩形截面的贯穿孔22。
若该接触件的被保持部32被压入贯穿孔22,则侧部322的前端的压入部322b、322c咬入贯穿孔22的内壁,基部321被强力地推抵于贯穿孔22的内壁的一面。由此,将被保持部32稳定地保持在贯穿孔22内。
另外,通过将该被保持部32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与具备单纯平板状的被保持部的接触件相比,与周围存在的接触件30之间的距离d与方向无关地被均一化,由此实现高速信号传送。
在此,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接触件30的被保持部32通过对压入部322b、322c的贯穿孔22的内壁的咬入而被压入。另一方面,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基部321的扩张方向(与压入部322b、322c突出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不被压入。因此,在狭缝323的形成时,也可以使图12所示的一对突起324为与侧部322相比朝外突出的长度的突起,使其咬入贯穿孔22的内壁,从而进行更牢固的压入。
或者,在基于压入部322b、322c的压入即足够的情况下,被保持部32也可以没有狭缝323。
另外,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接触件30的接触件梁3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越是立起的前端侧则宽度越窄的方式形成。但是,在具有像该第三实施方式一样压入的构成的被保持部32的接触件30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其变形例同样,具备均一宽度的接触件梁31。
符号说明
10 IC插座
20 外罩
21 平板部
211 第一面
212 第二面
22 贯穿孔
30 接触件
31 接触件梁
311 接触部
316 子梁
317狭缝(第二狭缝)
318 梁
32 被保持部
321 基部
322 侧部
323狭缝(第一狭缝)
33 焊锡球保持部
40 焊锡球。

Claims (6)

1.一种IC插座,具备:
具有平板部且在与该平板部的第一面面对的位置配置IC的外罩、以及各接触件梁在从该第一面朝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排列、与配置的IC接触并与该IC电导通的多个接触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中的各个具备被插入在所述平板部设置的贯穿孔以被该平板部保持的被保持部、以及从该被保持部延伸的接触件梁,
所述被保持部具有平板状的基部、以及以与所述第一面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包含该基部成大致U字形状的方式,在该基部的两侧各自相对于该基部成角度地立起的一对侧部,所述被保持部被所述贯穿孔的内壁面沿该侧部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推,该侧部弹性变形,通过该侧部的立起的前端、以及该基部的所述截面上的两端与该内壁面接触而被保持在该贯穿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保持部在所述基部和所述一对侧部中的各个之间具有第一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C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保持部通过压入而被保持于所述贯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IC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梁相对于所述第一面斜向地延伸出来,在延伸出来的前端具有与IC接触的接触部,除了该具有接触部的前端部之外的部分具有均一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C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梁具有两根子梁,它们之间隔着在彼此之间形成的第二狭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C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梁在该接触件梁的延伸出来方向的中间部具有梁,该梁将所述第二狭缝分开并将所述两根子梁彼此相连。
CN201911105563.6A 2018-11-13 2019-11-13 Ic插座 Active CN111180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2783 2018-11-13
JP2018-212783 2018-11-13
JP2019-065786 2019-03-29
JP2019065786A JP7252810B2 (ja) 2018-11-13 2019-03-29 Icソ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0924A CN111180924A (zh) 2020-05-19
CN111180924B true CN111180924B (zh) 2024-04-16

Family

ID=7055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5563.6A Active CN111180924B (zh) 2018-11-13 2019-11-13 Ic插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8820B2 (zh)
CN (1) CN111180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6192B2 (ja) * 2019-10-29 2023-07-2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ソケ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400A (zh) * 2003-09-29 2005-04-06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插座的接触器
JP2005276779A (ja) * 2004-03-26 2005-10-06 Otax Co Ltd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147150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泰科电子Amp株式会社 接触部件及电连接器
CN108695612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0916B2 (ja) * 1996-01-26 1998-11-0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三接片形コンタクトにおける絡み防止機構
JP2984638B2 (ja) 1997-11-07 1999-11-2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Icソケット
JP2000021528A (ja) 1998-07-03 2000-01-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Icソケット用コンタクトピン
JP2002093828A (ja) 2000-01-31 2002-03-29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768183B2 (ja) 2002-10-28 2006-04-19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狭ピッチicパッケージ用icソケット
US6957964B2 (en) * 2003-06-05 2005-10-25 Molex Incorporated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ying the conductive terminal
TWI323959B (en) * 2005-07-15 2010-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JP2007048576A (ja) 2005-08-09 2007-02-22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アダプタソケット
JP3964440B2 (ja) * 2005-10-07 2007-08-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4276651B2 (ja) 2005-10-13 2009-06-1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Icソケットセット
JP2008147039A (ja) 2006-12-11 2008-06-26 Link Taiyo:Kk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
TWM318819U (en) * 2006-12-28 2007-09-1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of
CN201130746Y (zh) * 2007-08-17 2008-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
US7578675B2 (en) * 2007-12-12 2009-08-2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used i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207540Y (zh) * 2008-04-21 2009-03-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336425Y (zh) * 2008-10-14 2009-10-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US8894422B2 (en) * 2010-04-20 2014-11-2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ocket connector with contact terminal having waveform arrangement adjacent to tail portion perfecting solder joint
TWM399473U (en) * 2010-07-13 2011-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 thereof
CN202034510U (zh) * 2011-01-10 2011-11-0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172161B2 (en) * 2012-12-12 2015-10-27 Amphenol InterCon Systems, Inc. Impedance controlled LGA interposer assembly
CN206532926U (zh) * 2017-01-18 2017-09-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516223B2 (en) * 2017-06-06 2019-1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GA socket with improved high-speed differential signal performance
CN109103646B (zh) * 2017-06-21 2021-05-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821522B2 (ja) * 2017-06-27 2021-01-2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ソケット
US10431912B2 (en) * 2017-09-29 2019-10-01 Intel Corporation CPU socket contact for improving bandwidth throughput
CN107968274A (zh) * 2017-11-06 2018-04-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36192B (zh) * 2018-04-24 2020-09-2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400A (zh) * 2003-09-29 2005-04-06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插座的接触器
JP2005276779A (ja) * 2004-03-26 2005-10-06 Otax Co Ltd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147150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泰科电子Amp株式会社 接触部件及电连接器
CN108695612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53140A1 (en) 2020-05-14
US10978820B2 (en) 2021-04-13
CN111180924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03574B2 (ja) コネクタのプレスイン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38067B2 (ja) コネクタ
US7377823B2 (en) Press-fit pin
US4274699A (en) Press fit terminal with spring arm contact for edgecard connector
US10398051B2 (en) Socket having a terminal unit assembly accommodated within a recess of a frame member
CN107112674B (zh) 圆形电源连接器
KR101415443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소켓을 위한 접촉 스프링
CN105934855B (zh) 连接器和用于这种连接器的插针接收接触件
JP2005183025A (ja)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KR101802171B1 (ko) 커넥터
US6830461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7112072B2 (en) Ground bu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298249B1 (ja) 基板間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及び基板間コネクタ
US991208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female terminal with a holding protrusion
CN111180924B (zh) Ic插座
JP6020977B1 (ja) 基板間コネクタ
JP7252810B2 (ja) Icソケット
CN109792113B (zh) 压配合端子
JP4460066B2 (ja) 電気接続構造および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US6132225A (en) Press-in pin with an elastic press-in region
KR20030071547A (ko) 평행하게 배열된 한 쌍의 회로 기판 접속 커넥터
KR101687228B1 (ko) 터미널
US10153567B2 (en) Connector device
JPH1032031A (ja) コンタクト
JP5862700B2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用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