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8683A -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8683A
CN111098683A CN201911002573.7A CN201911002573A CN111098683A CN 111098683 A CN111098683 A CN 111098683A CN 201911002573 A CN201911002573 A CN 201911002573A CN 111098683 A CN111098683 A CN 111098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automobile door
vehicle
fixing member
plat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25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8683B (zh
Inventor
武田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8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8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8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8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8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adjacent to corner pieces, mirror supports or quarter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1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60J10/88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mounted on, or integral with, the glass-run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在向从窗框朝向车室外侧突出的密封件安装板部安装密封件的情况下,抑制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浮起。在密封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末端部设置有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固定部件(40)。在固定部件(40)上设置有:主体部(41),其被固定在密封件的末端部;卡合部(44),其在厚度方向上夹住密封件安装板部;以及被固定部(45),其被固定在窗框中的与密封件安装板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开的部分。

Description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汽车车门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汽车车门上配设有用于对该车门与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部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的密封件包括被挤压成形的挤压成形部、以及由模具成形的模具成形部,模具成形部具有与车身的中柱上部及车顶的连接部弹性接触的角件部,该角件部安装在车门的窗框上。在将模具成形部固定在窗框时,使用固定板。固定板包括树脂制的板主体和从板主体中的车外侧表面突出的两个卡夹。将板主体组装于模具成形部,此时,使卡夹穿过模具成形部的插通孔,并且,穿过形成于窗框的卡合孔而与该固定孔的周缘部卡合,由此,能够将模具成形部以相对于框格部不移动的方式组装。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窗框的上边部,以朝向车室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密封件安装板部,在该密封件安装板部安装有密封件,密封件从车室外侧安装于该密封件安装板部。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从车室外侧安装于窗框的密封件称为从车室外侧覆盖窗框的一部分而将其隐藏的隐蔽式类型,例如有时出于车辆的设计方面的要求而采用该隐蔽式类型。
在专利文献2中,在密封件的上端部的角部上一体地设置有伸出部,伸出部被安装构部固定于窗框。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第3755080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第606579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若固定于窗框的密封件的末端部浮起,则与车身之间的间隙局部变窄,因此有时导致外观美观性变差,另外,从车外侧按压密封件的末端部附近时,有时具有松动的感觉,是不优选的。
对此,例如考虑使用专利文献1那样的固定板的卡夹而将末端部固定于窗框的方法,但为了抑制松动,需要如专利文献1那样采用两个卡夹,因此,需要在窗框上形成两个用于使卡夹卡合的卡合孔。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隐蔽式类型的密封件的情况下,密封件安装板部是以从窗框朝向车室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因此,在窗框上难以确保用于形成两个卡合孔的空间。尤其是近年来在出于设计方面的要求而将窗框形成得较细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成为显著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作为固定隐蔽式类型的密封件的构造,利用安装部件将伸出部固定于窗框,但由于该例是隐蔽式类型,因此,如上所述,只能形成一个卡合孔。因此,可能会发生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浮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从窗框朝向车室外侧突出的密封件安装板部上安装密封件的情况下,抑制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浮起。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发明是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该汽车车门用密封件从车室外侧被安装于密封件安装板部,该密封件安装板部形成于以形成汽车车门的车窗开口的方式延伸的窗框的上边部且向车室外侧延伸,该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将该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的间隙密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末端部设置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由比构成该末端部的模具成形部更为硬质的材料构成,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主体部,其被固定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所述末端部;卡合部,其在厚度方向上夹住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而与该密封件安装板部卡合;以及被固定部,其被固定在所述窗框中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分开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利用固定部件将密封件的末端部固定于窗框。此时,固定部件的卡合部在厚度方向上夹住窗框的密封件安装板部,被固定部固定在窗框中的与密封件安装板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开的部分。即,固定部件的相互分开的多个部位固定在窗框上,因此,在固定部件处于稳定的状态下难以产生松动,因此,抑制了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浮起。
另外,在对固定部件的卡合部进行固定时,利用了向车室外侧延伸的密封件安装板部,因此,将固定部件固定时所需要的窗框的空间可以较窄,即便是隐蔽式类型的密封件,也抑制了末端部的浮起。
第二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所述末端部具有由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具成形的模具成形部,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模具成形部上,连接有与芯材一起被挤压成形的挤压成形部,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延长部,该延长部延长至到达所述挤压成形部为止而支承于该挤压成形部。
根据该结构,在固定部件已安装于密封件的状态下固定部件的延长部被挤压成形部的芯材支承,因此,固定部件更加稳定。
第三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包括从上方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的抵接板部。
根据该结构,在密封件已安装于窗框的状态下,固定部件的延长部的抵接板部与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固定部件更加稳定。
第四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包括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中的车室外侧的端面抵接的端面抵接部。
根据该结构,在密封件已安装于窗框的状态下,固定部件的端面抵接部与密封件安装板部中的车室外侧的端面抵接。由此,决定固定部件的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位置。
第五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上侧抵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车室内侧突出,且从上方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以及下侧抵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车室内侧突出,且从下方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
根据该结构,在密封件已安装于窗框的状态下,固定部件的上侧抵接部从上方与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下侧抵接部从下方与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因此,固定部件在上下方向上难以摇晃。
第六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侧抵接部及所述下侧抵接部中的至少一者的突出方向前端侧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向所述上侧抵接部与所述下侧抵接部之间引导。
根据该结构,在组装密封件时将密封件安装板部插入至上侧抵接部与下侧抵接部之间之际,密封件安装板部被引导部相对地向上侧抵接部与下侧抵接部之间引导。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发明,在密封件的末端部设置固定部件,在固定部件上设置了在厚度方向上夹住密封件安装板部的卡合部、以及固定在窗框中的与密封件安装板部分开的部分上的被固定部,因此,能够使固定部件稳定。因此,在向密封件安装板部安装密封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浮起。
根据第二方面发明,固定部件的延长部被挤压成形部的芯材支承,因此,能够使固定部件更加稳定,能够降低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松动。
根据第三方面发明,延长部的抵接板部从上方与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因此,能够使固定部件更加稳定,能够降低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松动。
根据第四方面发明,通过延长部的端面抵接部与密封件安装板部中的车室外侧的端面抵接来决定固定部件的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密封件的末端部的组装位置位于规定位置。
根据第五方面发明,由于包括从上方与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的上侧抵接部、以及从下方与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的下侧抵接部,因此,固定部件在上下方向上难以摇晃,能够降低密封件的末端部的松动。
根据第六方面发明,能够将密封件安装板部向上侧抵接部与下侧抵接部之间引导,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右侧的汽车车门的侧视图。
图2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右侧的汽车车门的后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卸下了装饰件的状态下的右侧的汽车车门的后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4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右侧的玻璃导槽的后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车室外侧观察卸下了装饰件及玻璃导槽的状态下的右侧的汽车车门的后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卸下玻璃导槽并安装了固定部件的状态的与图5对应的图。
图7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卸下玻璃导槽并安装了固定部件的状态的右侧的汽车车门的后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8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右侧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右侧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3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3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3中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玻璃导槽(汽车车门用密封件);30-模具成形部;31-挤压成形部;40-固定部件;41-主体部;42-下侧抵接部;42a-引导部;43-上侧抵接部;44-卡合部;45-卡夹(被固定部);46-延长部;46a-抵接板部;46b-端面抵接部;100-汽车车门;102-窗框;102a-车窗开口;102c-框架上边部;102d-密封件安装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不过本质上是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意图。
图1示出汽车车门100,其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图1所示的汽车车门100用于打开、关闭形成于车身的乘降用的开口部(未图示),是设置于汽车的后部右侧的右后门。图1是从车室外侧观察汽车车门100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针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汽车车门100是右后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左后门、设置于汽车的前部的左右前门。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车辆前侧仅称为“前”,将车辆后侧仅称为“后”,将车辆右侧仅称为“右”,将车辆左侧仅称为“左”。
(汽车车门100的结构)
汽车车门100包括车门主体部101、窗框102、由窗框102保持的车窗玻璃103、以及固定玻璃104。在车门主体部10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车窗玻璃103下降的空间,并且,还设置有用于配设使车窗玻璃103升降的升降装置(未图示)的空间。
窗框102以从车门主体部101向上方突出并与车门主体部101的上缘部一起形成车窗开口102a的方式呈框状延伸,是也被称为框格的部件。在窗框102的后侧,以位于车窗开口102a内的方式安装有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的框状的后固定玻璃密封件105。车窗开口102a中的比后固定玻璃密封件105靠前的前侧部分通过车窗玻璃103进行升降而被打开、关闭。另一方面,在后固定玻璃密封件105的内侧固定有固定玻璃104,通过该固定玻璃104来堵塞车窗开口102a中的比车窗玻璃103靠后的后侧部分。
窗框102具有:框架前边部102b,其从车门主体部101的上端部的前侧向上方延伸;以及框架上边部102c,其从框架前边部102b的上端部朝向后侧一边缓缓下降一边延伸而到达车门主体部101的上端部的后侧。如图12所示,窗框102是由构成车室外侧的外板110和构成车室内侧的内板111组合而构成的。外板110的上边部110a形成为,朝向车室外侧延伸并且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内板111的上边部111a也形成为,朝向车室外侧延伸并且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外板110的上边部110a与内板111的上边部111a的下表面接合,由此,还如图5所示,在窗框102的框架上边部102c,构成向车室外侧延伸的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在内板111的上边部111a形成有切开折弯部111b。切开折弯部111b是通过将内板111的上边部111a的一部分向上方切开折弯而形成的部分,成为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
比较沿图3中的X-X线的剖视图即图10与沿图3中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即图12可知,越朝向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则窗框102的框架上边部102c的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尺寸变得越短。这是按照车辆的设计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由于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方式,因此如图10所示,在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部分,外板110的上边部110a仅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面状,由于形成该面状的部分110b,从而不形成向车室外侧延伸的密封件安装板部。
另外,比较图10与图12可知,越朝向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则窗框102的框架上边部102c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变得越长。这也是按照车辆的设计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因此,如上所述,在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部分能够形成图10所示的面状的部分110b,如图5所示,前侧安装孔110c和后侧安装孔110d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于该面状的部分110b。后侧安装孔110d位于比前侧安装孔110c靠下的位置。
(玻璃导槽1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汽车车门100上设置有将窗框102与车窗玻璃103之间的间隙密封的玻璃导槽(汽车车门用密封件)1。玻璃导槽1包括玻璃导槽上边部10、玻璃导槽前边部11、玻璃导槽后边部12、以及从玻璃导槽后边部12的上端部朝后侧突出的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是用于将窗框102与车窗玻璃103之间的间隙密封的部件。
玻璃导槽上边部10沿着窗框102的框架上边部102c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玻璃导槽前边部11从玻璃导槽上边部10的前侧部分沿着窗框102的框架前边部102b朝向下方延伸直至到达车门主体部101的内部为止。玻璃导槽后边部12位于固定玻璃104的前方,其从玻璃导槽上边部10的后侧部分起以沿着固定玻璃104的前缘部的方式朝向下方延伸直至到达车门主体部101的内部为止。车窗玻璃103在玻璃导槽前边部11与玻璃导槽后边部12之间进行升降,车窗玻璃103的前缘部被玻璃导槽前边部11保持,另外,车窗玻璃103的后缘部被玻璃导槽后边部12保持。
玻璃导槽上边部10具有与图12所示的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前侧部分13FR的截面形状类似的截面形状,玻璃导槽上边部10包括:配置在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的上侧的上壁部15;配置在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的下侧的下壁部16;以及从上壁部15的车室外侧端部延伸至下壁部16的车室外侧端部的外侧纵壁部17。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0中的上壁部15与下壁部16之间,形成有朝车室内侧开口的安装槽18。在将玻璃导槽上边部10安装于框架上边部102c时,将玻璃导槽上边部10配置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的车室外侧并将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插入到安装槽18即可,相对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从车室外侧进行安装。
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0的上壁部15设置有向上方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侧密封唇部19。上侧密封唇部19是在汽车车门100成为关闭状态时与车身面板(未图示)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来确保密封性的部分。玻璃导槽上边部10的外侧纵壁部17比下壁部16更向下方突出。外侧纵壁部17的车室外表面成为外观面。
另外,图12所示的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前侧部分13FR的大致截面形状是对于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226239号公报的图3所记载的截面形状切除了不必要的部分、即内侧密封板部24、第一内侧密封唇24a、第二密封唇24b、内侧装饰肋22而得到的截面形状。
虽然省略了图示及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0的挤压截面形状形成为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226239号公报的图3所记载的截面形状,安装在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226239号公报的图2所记载的汽车车门的窗框上。
另外,在外侧纵壁部17的车室外表面上也可以安装由金属等构成的装饰条(未图示)。
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延伸至窗框102的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端部附近。图4中以单点划线所示的边界线L1示出模具成形部30与挤压成形部31的边界。模具成形部30是使用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具(未图示)而成形的部分,其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截面。模具成形部30的材料例如由橡胶或弹性体等构成。挤压成形部31是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挤压模具等对材料进行挤压成形而得到的部分,其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截面。在得到挤压成形部31时,与由硬质树脂等构成的芯材一体地挤压成形,对此未图示。挤压成形部31的芯材以外的部分由与模具成形部3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在将挤压成形部31成形之后,将挤压成形部31的后端部配置于所述模具内的型腔,然后,向该型腔供给材料而进行成形,由此,将模具成形部30成形,并且,使模具成形部30与挤压成形部31连接而形成为一体。
图11及图12所示的边界线L2及边界线L3示出模具成形部30与挤压成形部31的边界。比边界线L2靠车室外侧的部分为挤压成形部31,比边界线L2靠车室内侧的部分为模具成形部30。另外,比边界线L3靠车室外侧的部分为挤压成形部31,比边界线L3靠车室内侧的部分为模具成形部30。因此,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前侧部分13FR由模具成形部30和挤压成形部31构成。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全部是模具成形部30。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前侧部分13FR的上壁部15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15a。凹部15a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10所示,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形成有供后述的固定部件40插入的插入槽部13a。插入槽部13a也沿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4等所示,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的车室外侧,形成有供固定部件40嵌入的嵌合凹部13b。另外,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形成有沿车室内外方向贯穿的贯通孔13c。
另外,如图6所示,贯通孔13c形成为与框架上边部102c的前侧安装孔110c一致。如图10所示,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贯通孔13c的后侧,以沿车室内外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固定孔13d。
(固定部件40的结构)
固定部件40构成玻璃导槽1的一部分,其设置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如图3所示,其是用于将该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固定于窗框102的部件。固定部件40由比构成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模具成形部30的材料更为硬质的材料构成,例如能够由硬质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8和图9所示,固定部件40包括主体部41、卡合部44、卡夹(被固定部)45以及延长部46,主体部41、卡合部44、卡夹45及延长部46一体成形。主体部41呈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其是从车室外侧向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形成于车室外侧的嵌合凹部13b嵌入而被固定的部分。主体部41的后端部延伸至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端部,其利用该主体部41来抑制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的变形。
在主体部41上形成有开口部41a。如图3及图4所示,开口部41a的位置及大小被设定为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贯通孔13c的后侧部分大体一致。因此,如图6所示,能够从车室外侧通过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贯通孔13c及固定部件40的开口部41a视觉确认框架上边部102c的前侧安装孔110c。另外,前侧安装孔110c是后述的装饰件50的安装固定用的孔(未图示)。
如图10所示,主体部41的上缘部在从下方插入到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插入槽部13a的状态下被保持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在主体部41的上缘部的比开口部41a靠后侧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41b。在切口部41b内嵌合定位用凸部(未图示),该定位用凸部形成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的插入槽部13a的内部。通过向切口部41b嵌合定位用凸部,固定部件40相对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难以在前后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
上侧钩部41c与下侧钩部41d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在主体部41的后端部。上侧钩部41c形成为向下开放,其与形成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处的上侧钩卡合孔(未图示)卡合。下侧钩部41d形成为向后侧开放,其与形成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处的下侧钩卡合孔(未图示)卡合。上侧钩部41c及下侧钩部41d卡合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由此固定部件40相对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难以产生松动。
在主体部41中的开口部41a与上侧钩部41c及下侧钩部41d之间,形成有朝向车室内侧凹陷的凹陷部41e。也如图10所示,凹陷部41e形成于与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安装孔110d对应的部分,以接近后侧安装孔110d的方式凹陷。在凹陷部41e的车室内侧的表面上,以朝车室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卡夹45。卡夹45穿过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固定孔13d及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安装孔110d,并且具有从车室内侧与后侧安装孔110d的周缘部卡合的爪部45a。通过爪部45a与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安装孔110d的周缘部卡合,由此能够抑制卡夹45的脱落而将固定部件40固定于框架上边部102c。框架上边部102c的后侧安装孔110d向后侧远离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因此,卡夹45固定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远离窗框102中的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的部分。
如图8所示,延长部46是从主体部41的前端部的上侧朝向前方延长直至到达挤压成形部31为止的部分。另外,如图8及图11所示,卡合部44是在厚度方向上夹住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的部分,具有下侧抵接部42和上侧抵接部43。如图8及图11所示,下侧抵接部42是从延长部46的基端部附近朝向车室内侧突出而从下方与框架上边部102c的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抵接的部分。如图8及图9所示,上侧抵接部43是从主体部41中的上端部附近朝向车室内侧突出而如图7及图11所示那样从上方与框架上边部102c的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抵接的部分。如图8及图11所示,与上侧抵接部43相比,下侧抵接部42突出至更靠近车室内侧的位置。通过由下侧抵接部42及上侧抵接部43在厚度方向上夹住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从而成为卡合部44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卡合的状态。
另外,如图7、图8、图9所示,抵接板部46a与上侧抵接部43分离,并且,上侧抵接部43的设置位置设定在比下侧抵接部42靠后侧的位置。在图11中,为了容易理解上侧抵接部43的位置,将其以假想线(虚线)示出。另外,也可以将抵接板部46a和上侧抵接部43形成为不分离而连续的形状,对此省略图示。
如图11所示,上侧抵接部43收纳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前侧部分FR的凹部15a中,如图12所示,抵接板部46a也收纳在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前侧部分FR中。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下侧抵接部42的突出方向前端侧(车室内侧),设置有引导部42a,该引导部42a用于向上侧抵接部43与下侧抵接部42之间引导框架上边部102c的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引导部42a由以越朝向车室内侧则越位于下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将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向上侧抵接部43与下侧抵接部42之间插入时,若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相对地处于比正规的位置靠下的位置,则能够由引导部42a将其相对地向上方引导而可靠地插入上侧抵接部43与下侧抵接部4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侧抵接部43的突出方向前端侧,也可以设置用于将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向上侧抵接部43与下侧抵接部42之间引导的引导部43a。
另外,如图12所示,延长部46具有以从上方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抵接的方式配置的抵接板部46a。抵接板部46a沿着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通过抵接板部46a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的上表面抵接来抑制固定部件40的松动。
另外,如图12等所示,延长部46包括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中的车室外侧的端面抵接的端面抵接部46b。端面抵接部46b由纵面部构成,通过该端面抵接部46b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中的车室外侧的端面抵接,从而决定固定部件40的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位置。
(装饰件50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汽车车门100包括装饰件50。装饰件50例如由硬质树脂材料等构成,其安装于窗框102的后侧,且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能够从车室外侧覆盖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及固定部件40而将它们隐藏。装饰件50的设置于车室内侧的固定销(未图示)被插入到固定部件40的开口部41a及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的贯通孔13c中后插入到框架上边部102c的前侧安装孔110c而与之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就固定部件40的后侧部分即板状的主体部41而言,也可以由装饰件50从车室外侧按压上述主体部41而将其固定于窗框102,也可以利用双面胶带或胶粘材料等将其固定于窗框102。在这些情况下,能够省略卡夹45。在由装饰件50固定的情况下,固定部件40中的被装饰件50按压的部分成为被固定部,另外,在由双面胶带或胶粘材料等固定的情况下,固定部件40中的被双面胶带或胶粘材料等固定的部分成为被固定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在将模具成形部30与挤压成形部31连接而形成为一体之后、将固定部件40安装于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顺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与日本专利公报第4079132号中记载的构造同样地,将固定部件40嵌入成形。例如,在模具(未图示)中设置挤压成形部31,相对于设置好的挤压成形部31,将固定部件40的卡合部44和延长部46配置于所希望位置,在此基础上设置于模具,向模具的型腔内注入模具成形材料,将模具成形部30成形,并且与挤压成形部31连接而形成为一体。此时,卡夹45必须不被模具成形材料覆盖,但板状的主体部41的车外侧表面可以如日本专利公报第4079132号所记载的构造那样被模具成形材料覆盖,也可以局部具有未被覆盖的部位。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固定部件40将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固定于窗框102。在处于固定状态时,固定部件40的卡合部44在厚度方向上夹住窗框102的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卡夹45固定于窗框102中的从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向后侧分开的部分、即车门外板110的面状的部分110b的后侧安装孔110d。即,通过将固定部件40的相互分开的部分固定于窗框102,因此,在固定部件40稳定的状态下难以产生松动,因此,能够抑制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的浮起。
另外,在对固定部件40的卡合部44进行固定时,利用了向车室外侧延伸的密封件安装板部102d,因此,将固定部件40固定时所需要的窗框102的空间可以较窄,即便是隐蔽式类型的玻璃导槽1,也能够抑制玻璃导槽后末端部13的后侧部分13RR的浮起。
另外,在固定部件40安装于玻璃导槽1的状态下固定部件40的延长部46延伸至到达挤压成形部31为止,因此,被挤压成形部31的芯材支承。由此,固定部件40更加稳定。
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都只不过是示例,不得作出限定性解释。此外,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和变更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能够应用于例如配设在汽车的侧部的车门。

Claims (6)

1.一种汽车车门用密封件,该汽车车门用密封件从车室外侧被安装于密封件安装板部,该密封件安装板部形成于以形成汽车车门的车窗开口的方式延伸的窗框的上边部且向车室外侧延伸,该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将该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的间隙密封,
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末端部设置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由比构成该末端部的模具成形部更为硬质的材料构成,
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主体部,其被固定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所述末端部;卡合部,其在厚度方向上夹住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而与该密封件安装板部卡合;以及被固定部,其被固定在所述窗框中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分开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所述末端部具有由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具成形的模具成形部,
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密封件的所述末端部的所述模具成形部上,连接有与芯材一起被挤压成形的挤压成形部,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延长部,该延长部延长至到达所述挤压成形部为止而支承于该挤压成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部包括从上方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的抵接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部包括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中的车室外侧的端面抵接的端面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包括:上侧抵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车室内侧突出,且从上方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以及下侧抵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车室内侧突出,且从下方与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抵接部及所述下侧抵接部中的至少一者的突出方向前端侧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所述密封件安装板部向所述上侧抵接部与所述下侧抵接部之间引导。
CN201911002573.7A 2018-10-29 2019-10-21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Active CN111098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3162A JP7156905B2 (ja) 2018-10-29 2018-10-29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材
JP2018-203162 2018-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8683A true CN111098683A (zh) 2020-05-05
CN111098683B CN111098683B (zh) 2024-01-09

Family

ID=7032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2573.7A Active CN111098683B (zh) 2018-10-29 2019-10-21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4198B2 (zh)
JP (1) JP7156905B2 (zh)
CN (1) CN111098683B (zh)
DE (1) DE102019216219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7562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Koso Deguchi Fixing structure of a door weather strip
JP2006224916A (ja) * 2005-02-21 2006-08-31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グラスラン型成形部構造
DE102011104402A1 (de) * 2010-07-27 2012-02-02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Dichtung, einhergehend mit einer Montagestruktur
CN203697928U (zh) * 2013-10-28 2014-07-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窗玻璃密封外夹条总成
CN104149585A (zh) * 2014-08-19 2014-11-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下部密封结构
CN203995603U (zh) * 2014-08-21 2014-12-1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及汽车
JP2016141287A (ja) * 2015-02-03 2016-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ガゼット
JP2016141286A (ja) * 2015-02-03 2016-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ドア用ガゼットのシール部材の固定構造
JP2017035970A (ja) * 2015-08-08 2017-02-16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方法及び自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部構造
DE102017204655A1 (de) * 2016-03-28 2017-09-28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Dichtung für Automobiltür
DE102017221012A1 (de) * 2016-11-30 2018-05-30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Anordnung aus scheibenführung und kraftfahrzeugtü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15124C2 (de) * 2001-03-27 2003-02-20 Porsche Ag Siche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Tür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3755080B2 (ja) 2001-08-30 2006-03-15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DE20321549U1 (de) * 2002-10-02 2008-04-03 Gdx North America Inc., Dover Dicht-, Trimm- oder Führungsleiste
JP4254318B2 (ja) * 2003-04-11 2009-04-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ES1058209Y (es) * 2004-07-22 2005-03-01 Seat Sa Junta de sellado entre componentes de carrocerias de vehiculos.
JP4079132B2 (ja) 2004-08-27 2008-04-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484214B2 (ja) * 2005-01-27 2010-06-16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ドトップ車用のボデーサイド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4692303B2 (ja) * 2006-01-27 2011-06-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の製造方法
US7966808B2 (en) * 2007-04-30 2011-06-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affle seal for gas turbine engine thrust reverser
JP4976935B2 (ja) * 2007-07-02 2012-07-1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4761482B2 (ja) * 2009-02-06 2011-08-31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チャンネル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21870A (ja) 2009-03-24 2010-10-07 Toyoda Gosei Co Ltd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6322371B2 (ja) * 2012-08-29 2018-05-0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6065798B2 (ja) 2013-09-30 2017-01-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WO2015072558A1 (ja) * 2013-11-15 2015-05-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シール付き車体構造
JP6498033B2 (ja) * 2015-05-19 2019-04-10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ル材
JP6439656B2 (ja) 2015-11-05 2018-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7170970A (ja) * 2016-03-22 2017-09-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6700979B2 (ja) * 2016-05-31 2020-05-27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JP6902927B2 (ja) * 2017-05-23 2021-07-1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グ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JP6892798B2 (ja) * 2017-07-13 2021-06-2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組付構造
US10336169B2 (en) * 2017-07-31 2019-07-02 Toyoda Gosei Co., Ltd. Door weather strip
JP7137409B2 (ja) * 2018-09-06 2022-09-1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構造
JP7145720B2 (ja) * 2018-10-11 2022-10-0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KR102634350B1 (ko) * 2018-10-23 2024-0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글래스 런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7562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Koso Deguchi Fixing structure of a door weather strip
JP2006224916A (ja) * 2005-02-21 2006-08-31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グラスラン型成形部構造
DE102011104402A1 (de) * 2010-07-27 2012-02-02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Dichtung, einhergehend mit einer Montagestruktur
US20120023831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Weather strip and assembly structure thereof
CN203697928U (zh) * 2013-10-28 2014-07-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窗玻璃密封外夹条总成
CN104149585A (zh) * 2014-08-19 2014-11-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下部密封结构
CN203995603U (zh) * 2014-08-21 2014-12-1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及汽车
JP2016141287A (ja) * 2015-02-03 2016-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ガゼット
JP2016141286A (ja) * 2015-02-03 2016-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ドア用ガゼットのシール部材の固定構造
JP2017035970A (ja) * 2015-08-08 2017-02-16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方法及び自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部構造
DE102017204655A1 (de) * 2016-03-28 2017-09-28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Dichtung für Automobiltür
DE102017221012A1 (de) * 2016-11-30 2018-05-30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Anordnung aus scheibenführung und kraftfahrzeugtü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69834A (ja) 2020-05-07
CN111098683B (zh) 2024-01-09
JP7156905B2 (ja) 2022-10-19
US11254198B2 (en) 2022-02-22
US20200130489A1 (en) 2020-04-30
DE102019216219A1 (de)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7084B1 (en) Improved vehicle seal system, and/or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0988012B2 (en) Automobile door sealing structure
US10279667B2 (en) Seal for automobile door
US10583726B2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door
CN108725158B (zh) 汽车用车门的密封结构
US9969250B2 (en) Sealing member of door for car
CN107433842B (zh)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
EP3173270A1 (en) Structure configured to raise and lower vehicle glass door
US11235711B2 (en) Automobile door sealing structure
US4934101A (en) Automotive door
CN108725159B (zh) 车辆用密封条
CN108928223B (zh) 汽车玻璃导槽的安装结构
JP5885156B2 (ja) 自動車ドアのグラスラン用リテーナー及び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CN108116202B (zh)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安装构造
JP6566744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材
US20100095599A1 (en) Sealing system for vehicle door leaf,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CN214524077U (zh) 汽车用分隔柱
JP2017159718A (ja)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CN113547904A (zh)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JP2018203058A (ja)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CN111098683B (zh)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US11701955B2 (en) Automotive door glass run
CN214928898U (zh)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
JP4853352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7230279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keda Kazuyuki

Inventor after: Juda too long

Inventor after: Chi Shangxue

Inventor after: Medium weight, strong and wide

Inventor before: Takeda Kazuyuk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30

Address after: Hiroshim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shikawa Rubber Co.,Ltd.

Applicant after: MAZDA MOTOR Corp.

Address before: Hiroshim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shikawa Rubber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