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2935A -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2935A
CN111032935A CN201880052326.5A CN201880052326A CN111032935A CN 111032935 A CN111032935 A CN 111032935A CN 201880052326 A CN201880052326 A CN 201880052326A CN 111032935 A CN111032935 A CN 111032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s
guiding
spinning
guide elements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23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2935B (zh
Inventor
R·D·卡明斯基
M·马加勒海斯德撒阿尔西诺
S·图瓦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mao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mao Group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mao Group Co filed Critical Nanmao Group Co
Publication of CN111032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2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26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with characteristics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or direction of twist
    • D02G3/28Doubled, plied, or cabled threads
    • D02G3/281Doubled, plied, or cabled threads using one drawing frame for two slivers and twisting of the slivers to a single yarn, i.e. spin-twis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02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ring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11/00Protein-based fibres, e.g. animal fibres
    • D10B2211/01Natural animal fibres, e.g. keratin fibres
    • D10B2211/02Woo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生产由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2a‑2c)纺纱而成的至少一根纱线(3)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两根待纺纱的单独的纤维(2a–2c),以形成至少一根待生产的纱线(3),‑通过包括多个、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5a‑5e)的引导设备(5),将至少两根所提供的纤维(2a‑2c)供给到包括至少一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的纺纱设备(6),‑在纺纱设备(6)中对所供给的纤维(2a、2b)进行纺纱,形成至少一根待生产的纱线(3),其中经由至少两个分开的、尤其是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将至少两根纤维(2a、2b)供给到纺纱设备(6)。

Description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原则上,在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已知的生产通过纺纱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而形成的纱线的方法,例如作为环锭纺纱法实现,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两根待纺纱的单独的纤维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通过引导设备将至少两根所提供的纤维供给至包括至少一个纺锤元件的纺纱设备中,其中,引导设备包括多个、特别是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引导元件,并且在纺纱设备中对所供给的纤维进行纺纱,从而形成待生产的纱线。
关于可以由此产生的纱线的性能的影响,相应地制造纱线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始终需要开发允许产生具有改善的性能的纱线的方法。特别地,需要开发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生产具有相对于所谓的棉结(结节、突节)的形成而言具有改善的性能的纱线,即具有较低的形成棉结的趋势的纱线或具有较少毛羽的纱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生产纱线的方法,特别是在生产具有改进的性能的纱线方面。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实现。与其相关的权利要求涉及该方法的可能实施例。
本文所述的方法通常用于生产至少一根纱线。自然地,也可以通过该方法以相应的方式生产多根纱线。
该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在该方法的第一步中,提供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将其纺在一起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纤维可以是例如短纤维。也可以将纤维称为或认为是粗纱或预纱。因此,当在本文中提及“纤维”时,这也可以理解为是粗纱或预纱。纤维可以分别通过例如纤维绕线轴的纤维供应单元提供,在该方法的框架内将待纺成纱线的纤维从其上退绕。纤维供应单元的数量通常根据按照该方法待纺成纱线的纤维的数量来确定。
在该方法的第二步骤中,通过包括多个引导元件的引导设备将所提供的至少两根纤维供给到包括至少一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的纺纱设备。在该方法的第二步骤中,因此通过引导设备将待纺成纱线的纤维供给到纺纱设备。引导设备通常包括多个引导元件。引导元件通常在纤维引导方向上连续地布置,使得待引导的纤维可以从第一引导元件引导到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布置在其下游的另一引导元件。在纤维引导方向上的引导设备的第一引导元件布置在纤维引导方向上紧接在相应的纤维供应单元的下游;在纤维引导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引导元件布置在纤维引导方向上紧邻纺纱设备的上游。在纤维引导方向上是分开的但在纤维引导方向上是一个(紧接)接一个地布置的引导元件之间,可以设置合适的例如板形或板状的支撑元件,它们对被引导的纤维执行所需的支撑作用。也可以布置适当的支撑元件,例如,在第一引导元件和纤维供应单元之间布置适当的支撑元件。
相应的引导元件通常具有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几何形式或基本形状;因此,可以将引导元件称为或认为是引导辊或辊或圆柱体。通常,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引导元件分别绕其对称轴线或中心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使得待引导的纤维在纺纱设备的方向上的引导运动,可通过引导元件绕它们各自的对称轴线或中心轴线的旋转运动来实现。
单独的、多个的或全部的引导元件可以设置有特定的粘合区域或表面,例如,可以通过橡胶涂层实现,其由于施加在纤维上的粘合作用而允许纤维的期望的引导,即,特别是在纤维引导方向上阻止或防止纤维的不期望的侧向滑动。
在该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纺纱设备中对供给到纺纱设备的纤维进行纺纱,从而形成待生产的纱线。对纤维进行的纺纱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通常在最后的引导元件之后的纺纱区域中进行。纺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已纺在一起的纤维或通过对纤维进行纺纱而形成的纱线缠绕在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上。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可以是绕线轴或管。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的数量或由此产生的纺纱区域的数量根据待生产的纱线的数量确定。
根据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反,将至少两根待纺成纱线的纤维不经由一个(公共)引导元件而是经由至少两个分开的、特别是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引导元件供给至纺纱设备,其中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的。换句话说,经由第一引导元件将待纺纱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的第一纤维供给到纺纱设备,并且经由第二引导元件将要与第一纤维纺纱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的第二纤维供给到纺纱设备,其中该第二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其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与第一引导元件分开。
因此,在该方法的框架内,使用了引导设备,该引导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这些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紧接纺纱设备的上游的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因此,在该方法的框架内使用的引导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最后的引导元件;即如将在下面看到的,这些引导元件通常相对于纺纱设备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即,这些引导元件距纺纱设备的距离相等,但彼此横向偏置。从以上陈述中可以看出,经由至少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将至少两根纤维供给到纺纱设备,这些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在它们在纤维汇合点紧接在一起之前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彼此分开。通过经由至少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供给待纺成纱线的纤维,其中至少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这可以产生影响,特别是增加在离开引导设备和将纤维汇合在一起的纤维汇合点之间待纺成纱线的纤维的自由长度,这对待生产或已经生产的纱线的性能产生积极影响。纤维的自由长度的增加是由于以下事实:将纤维汇合在一起的纤维汇合点相对较远地远离最后的引导元件,并且因此当经由分开的引导元件供给纤维时,明显更靠近纺纱设备。
相应的纤维汇合点通常代表所谓的纺纱三角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纤维汇合点通常形成面对纺纱设备的纺纱三角的顶点。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纺纱三角的形状也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修改,因为纺纱三角在纤维引导方向上被“拉伸”,这是由于形成纺纱三角侧边的纤维的上述自由长度的增加。
该方法基于以下发现:通过产生影响,特别是增加在离开引导设备(即相应的最后一个引导元件(从纤维的视点看))和将纤维汇合在一起的纤维汇合点之间待纺成纱线的纤维的自由长度,可以获得待生产或已经生产的纱线的某些性能、特别是机械性能。这尤其是由于以下事实: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纤维汇合点之前,(明显)增加了待纺成纱线的纤维的自由长度。可以在纤维汇合点之前已经(可观地)加捻(单独的)纤维,这对待生产或已经生产的纱线的性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研究的帮助下,已经显示出可以由此特别地减少所谓的棉结(结节、突节)的形成;因此,根据该方法生产的纱线显示出(显著)较低的形成棉结和毛羽的趋势。因此,通过该方法可以生产具有改善的性能的纱线。
引导设备与汇合点之间的各根纤维的自由长度可以在4至20c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7.5至15cm的范围内,优选为10cm。特别地,从至少4cm的纤维长度,特别是至少6cm的纤维长度,可以获得特别有利的纤维特性。然而,原则上,这些数字的上下例外是可能的。
根据该方法,特别地使用纺纱设备,其中,纺纱设备的纺锤元件和绕线轴元件与通过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分配的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的布置的引导元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对准地布置。因此,纺锤元件和绕线轴元件相对于分配的引导元件相对于纤维引导方向侧向偏置地布置;尤其是纺锤元件和绕线轴元件,尽管在纤维引导方向上与引导元件分开,但是在分配的引导元件之间居中布置。这同样适用于多根纱线的纺纱,每根纱线至少由两根纤维组成。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纺锤元件和绕线轴元件分别与在分别分配的引导元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对准地布置,该空间是通过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分别分配的引导元件的空间上分开的布置而形成的。
如已经提到的,引导元件通常相对于纺纱设备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处,但是彼此侧向偏置。因此,在该方法的框架内,特别是使用至少两个引导元件,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横向于纤维引导方向(可选地也与纤维引导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的空间方向或平面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在使用分别具有圆柱形或圆柱状基本形状的引导元件的情况下,这些引导元件通常同轴地布置并且使得它们在其各自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布置成使得它们在横向于纤维引导方向或与纤维引导方向成角度的空间方向或平面、在空间上彼此分开的两个引导元件,可以称为或认为是分配给特定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的引导元件对,通过它们供给待缠绕在相应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上的形成纱线的纤维。
各个纤维在汇合点的方向上离开各个引导元件的各个点之间的自由长度可以在例如4至10cm之间、特别是在5至9cm之间、并且优选至少约6cm,然而,原则上,这些数字的上下例外是可能的。
除了使用所描述的引导元件的布置使得引导元件在横向于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或与纤维引导方向成角度的空间方向或平面,在空间上彼此分开,或者至少在原则上这样也是可替代或附加的:使用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平行于纤维引导方向或平面的空间方向在空间上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引导元件。因此,至少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布置成使得它们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偏置的引导元件。
如已经提到的,纤维在纤维汇合点处汇合在一起。如同样提到的,纤维汇合点通常形成面对纺纱设备的纺纱三角的顶点。在顶点面向纺纱设备的区域中的纺纱三角的角度通常在0°至90°或1°至90°的范围内;该角度尤其小于90°、尤其小于45°、尤其小于30°。因此,离开相应的引导元件之后的至少两根纤维之间的角度通常在0°至90°或1°至90°的范围内;该角度尤其小于90°、尤其小于45°,尤其小于30°。因此,该角度通常是锐角。
在该方法的框架内,还可以将至少三根纤维纺在一起以形成纱线。至少三根纤维通常在纤维汇合点汇合在一起。因此,纱线可以由两根以上的纤维(多纤维纱线)制成。
根据该方法可以对至少三根纤维进行纺纱以形成纱线,使得经由第一引导元件将至少两根纤维共同地供给至纺纱设备,并且经由另外的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另外的纤维,另外的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其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或平面上与第一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因此,可以经由第一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两根纤维,并且可以经由另外的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另外的纤维。在这种情况下,在给定数量的引导元件上纤维的均匀或不均匀分布是可能的,使得在示例性地供给四根纤维并且示例性地引导元件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经由第一引导元件供给两根纤维和经由第二引导元件供给两根纤维,或者经由第一引导元件供给三根纤维并且经由第二引导元件供给一根纤维。
可替代地,可以实现根据该方法的对至少三根纤维进行纺纱以形成纱线,使得至少三根纤维经由三个分开的引导元件供给到纺纱设备,所述三个分开的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或平面上彼此分开,其中经由第一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一纤维,经由第二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二纤维,该第二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或平面上与第一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并且经由第三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三纤维,该第三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其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或平面上与第二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因此,也可以经由分开的引导元件供给每根纤维。
在该方法的框架内,还可以将至少两根纤维和至少一根长丝(可以是单根或多根长丝)纺在一起以形成纱线。至少两根纤维和至少一根长丝通常在纤维汇合点处汇合在一起。因此,纱线可以由至少两根纤维和至少一根长丝制成。合适的长丝可以是连续的长丝。合适的长丝可以由弹性长丝材料制成或可以包括弹性长丝材料;长丝可以是例如氨纶(有时在商业上称为莱卡(Lycra))、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的长丝。
根据该方法可以对至少两根纤维和至少一根长丝进行纺纱,使得经由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将至少两根纤维供给到纺纱设备,所述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或平面上彼此分开,并且从(分开的)特别是线轴状或线轴形的长丝存储单元(例如长丝绕线轴)或通过与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分开的第三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长丝。
自然地,可以利用通过纤维的牵伸、特别是纤维的纵向牵伸产生的预张力将至少两根纤维供给到纺纱设备。这也能同样应用于所供给的长丝。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施不同的牵伸区域或地带,即例如预牵伸地带和主牵伸地带,其中纤维和/或长丝经受不同牵伸程度。
在该方法的框架内,可以将具有相同和不同化学和/或几何和/或物理性能、特别是机械性能的纤维纺在一起形成纱线。因此,根据本方法纺制的纤维,在它们不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在至少一种化学性质上、即特别是在与纤维的化学性质有关的至少一种性质上不同,例如,化学组成;和/或至少一种几何性质,即特别是涉及纤维几何形状的至少一种性质,例如,纤维的直径;和/或至少一种物理的、特别是机械的特性,即特别是与纤维的物理的、特别是机械的特性有关的至少一种特性,例如纤维强度。
在这一点上,应该做出一般性的评论,原则上,在该方法的框架内,所有天然纤维,例如羊驼毛纤维、棉纤维、羊绒纤维、马海毛纤维、蚕丝纤维、亚麻纤维、羊毛纤维、特别是新的羊毛纤维,和/或人造(合成)纤维,即例如塑料纤维、特别是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粘胶纤维,都可以纺在一起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特别地,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混纺纤维也是可能的。取决于可用性,纤维可以是连续的或短纤维。
(单独的)纤维也可以由至少两种化学和/或几何和/或物理上不同的纤维材料制成或包括至少两种化学和/或几何和/或物理上不同的纤维材料。相应地,例如可以由第一纤维材料(粗纱材料)和至少一种其它纤维材料(粗纱材料)制成合适的纤维,合适的纤维也称为混合纤维(混纺粗纱)。第一纤维材料可以例如是天然纤维材料,例如羊毛,另外的纤维材料可以例如是人造(合成)纤维材料,例如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如上所述,取决于可用性,纤维可以是连续或短纤维。
除了该方法之外,本发明还涉及通过所述方法制造的或已经制造的纱线,并且涉及使用通过所述方法制造的纱线形成的或包括至少一种这样的纱线的纺织产品。纺织产品可以是半成品(前体)或成品(最终产品)。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纱线的装置,该纱线是通过对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进行纺纱而形成的,特别是通过所描述的方法来纺制的。因此,与该方法有关的所有陈述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改后均适用于该装置。
该装置包括:作为必要部件的引导设备,该引导设备包括多个、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构造成在纤维引导方向将多根纤维引导至布置在引导设备下游的纺纱设备;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布置在引导设备下游的纺纱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该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绕着纺锤或绕线轴轴线可旋转地安装,该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构造成将经由引导设备供给的这些纤维中的至少两根纤维纺纱在一起,从而形成纱线。
该装置区别在于引导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尤其是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或平面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可以经由该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两根纤维或将至少两根纤维供给至纺纱设备。因此,引导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尤其是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引导元件,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或平面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因此,引导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最后的引导元件,所述最后的引导元件通常相对于纺纱设备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处,但是彼此侧向偏置。
该装置可以形成为或可以包括例如环锭纺纱机器或装置。
纺纱设备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特别地布置成与引导元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对齐,该空间通过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分配的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的布置而形成。因此,纺纱设备的各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相对于分配给它们的引导元件相对于纤维引导方向侧向偏置地布置;特别地,尽管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在纤维引导方向上与引导元件分开,但是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居中地布置在分配给它们的引导元件之间。从至少两根纤维的每根纺出多根纱线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纺锤元件和绕线轴元件分别与在分别分配给它们的引导元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对准地布置,该空间是通过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分别分配给它们的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的布置而形成的。
这样,可以增加在离开引导设备和将纤维汇合在一起的纤维汇合点之间待纺成纱线的纤维的自由长度,如结合该方法已经提到的那样,这对待生产或已经生产的纱线性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可以使用该装置生产具有改善性能的纱线。
如所提及的,引导元件特别是相对于纺纱设备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处,但是彼此侧向偏置。因此,该装置尤其地包括至少两个引导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在横向于纤维引导方向(可选地也与纤维引导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的空间方向或平面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在该装置包括分别具有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基本形状的引导元件的情况下,通常同轴地布置这些引导元件并且使得它们在其各自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可以将布置成使得它们在横向于纤维引导方向延伸或与纤维引导方向成角度地延伸的空间方向或平面,在空间上彼此分开的两个引导元件称为或认为是分配给特定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的引导元件对,经由引导元件对,可以供给要缠绕在相应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上的形成纱线的纤维。
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原则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引导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平行于纤维引导方向或平面延伸的空间方向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因此,至少原则上,装置还可以包括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偏置。
该装置可以包括牵伸设备,该牵伸设备构造用于供给到纺纱设备的纤维的牵伸、特别是其纵向牵伸。牵伸设备可以在功能和/或结构上集成在引导设备中。借助于牵伸设备,可以实现不同的牵伸区域或地带,即例如预牵伸地带和主牵伸地带,其中将纤维牵伸至不同程度。
附图说明
借助于附图中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这些附图为:
图1、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生产纱线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3:图1所示的细节III的放大图,以及
图4:图2所示的细节IV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生产通过对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2a、2b纺纱而形成的纱线3的装置1的示意图。图1表示装置1的示意性顶视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细节III的放大图。
形成为或包括例如环锭纺纱机器的装置1包括以下部件:至少两根纤维供给单元4a、4b、在由箭头P指示的纤维引导方向上布置在至少两根纤维供给单元4a、4b下游的引导设备5、以及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布置在引导设备5的下游的纺纱设备6。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装置1的前述部件的功能相互作用:
纤维供应单元4a、4b,其例如可以是纤维绕线轴,在该方法的框架内来自纤维绕线轴的待纺成纱线3的纤维2a、2b是未缠绕的,提供了待纺制在一起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3的单独的纤维2a、2b。也可以将纤维2a、2b称为或认为是粗纱或预纱。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仅以示例的方式,仅示出了两个纤维供应单元4a、4b;然而,下面描述的原理可以任意地扩展到多于两个的纤维供应单元4a、4b,从而扩展到多于两根的纤维2a、2b。纤维供应单元4a、4b的数量按照根据该方法待纺成纱线3的纤维2a、2b的数量来确定。
引导设备5构造成将所提供的纤维2a、2b引导至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布置在其下游的纺纱设备6。为此目的,引导设备5包括在纤维引导方向上连续布置的多个-在附图所示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的五个-引导元件5a-5e,使得引导纤维2a、2b可以从第一引导元件5a引导到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布置在其下游的另外的引导元件5b-5e。在纤维引导方向上的第一引导元件5a布置在紧接于各个纤维供应单元4a、4b在纤维引导方向的下游,而在纤维引导方向的最后的引导元件5d、5e在纤维引导方向上紧接于纺纱设备6的上游。在虽然在纤维引导方向上是分开的但在纤维引导方向上是一个(紧接着)接一个地布置的引导元件5a-5e之间,可以设置合适的、例如板状或板形的支撑元件7,其对被引导的纤维2a、2b执行所需的支撑作用。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例如在第一引导元件5a与纤维供应单元4a、4b之间布置有适当的支撑元件7。
引导元件5a-5e分别具有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几何形式或基本形状;因此,可以将引导元件5a-5e称为或认为是引导辊或辊或圆柱体。引导元件5a-5e分别绕其对称轴线或中心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使得通过引导元件5a-5a围绕它们各自的对称轴线或中心轴线的旋转运动能够实现向纺纱设备6引导纤维2a、2b的引导运动。
单独的、多个的或全部的引导元件5a-5e可以设置有特定的粘合区域或表面(未示出),例如可以通过橡胶涂层实现,该橡胶涂层由于施加在纤维2a、2b上的粘合作用而允许对纤维2a、2b进行期望的引导,即特别是在纤维引导方向方面阻止或防止了纤维2a、2b的不期望的侧滑。
在图1、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此外,这同样适用于图2、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可选地)示出了未指定的牵伸设备的牵伸元件(冷凝器)8a、8b、9a、9b。因此,可以利用由纤维2a、2b的牵伸(特别是纵向牵伸)产生的预张力将纤维2a、2b供给到纺纱设备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同的牵伸元件8a、8b、9a、9b实施不同的牵伸区域或地带,即例如预牵伸地带和主牵伸地带,其中纤维2a、2b被牵伸到不同程度。牵伸元件8a、8b、9a、9b可以是特别针对本文描述的方法在结构上修改过的牵伸元件,其允许如本文描述的方法所要求的引导或牵伸纤维2a、2b。
纺纱设备6构造成将经由引导设备5供给的纤维2a、2b纺纱在一起,从而形成纱线3。为此目的,纺纱设备6包括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围绕纺锤或绕线轴轴线(未示出)可旋转地安装,纱线3可以卷绕在该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上。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的上游设置有导纱器或监视器16。
从附图可以看出,装置1的区别在于,引导设备5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可以经由引导元件5d、5e供给纤维2a、2b或将纤维2a、2b供给至纺纱设备6。可以看出,引导元件5d、5e是在纺纱设备6之前在纤维引导方向上的最后的引导元件5d、5e。引导元件5d、5e相对于纺纱设备6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处,但是彼此侧向偏置(尤其参见图3)。
使用图中所示的装置1,可以实现生产通过将两根纤维2a、2b纺纱而形成的具有改善的纱线性能的纱线3的方法。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这种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该方法的第一步骤中,经由纤维供应单元4a、4b提供待纺在一起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3的单根纤维2a、2b。
在该方法的第二步骤中,经由引导设备5将所提供的纤维2a、2b供给到纺纱设备6。
在该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纺纱设备6中对所供给到纺纱设备6的纤维2a、2b进行纺纱,从而形成待生产的纱线3。纤维2a、2b的纺纱在最后的引导元件5d、5e之后的纺纱区域11中进行。所产生的纱线3缠绕到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上。
借助附图可以看出,根据该方法,经由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将待纺成纱线3的纤维2a、2b供给到纺纱设备6,所述引导元件5d、5e在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附图示出经由第一引导元件5d将待纺纱成纱线3的第一纤维2a供给至纺纱设备6,经由第二引导元件5e将待与第一纤维2b纺纱成纱线3的第二纤维2b供给到纺纱设备6中,其中第二引导元件5e与第一引导元件5d分开。
据此,在该方法的框架内,使用了引导设备5,该引导设备5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这些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紧邻纺纱设备6之前的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如所提到的,引导元件5d、5e相对于纺纱设备6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处,即,距纺纱设备6相同的距离,但是彼此侧向偏置。如前所述,由于引导元件5d、5e具有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几何形式或基本形状,因此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元件5d、5e同轴地布置并且使得它们在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方向在空间方向上彼此分开,并因此在横向于平行布置中的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上彼此分开。布置成使得两个引导元件5d、5e在横向于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可以将引导元件5d、5e称为或认为是分配给特定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的引导元件对,通过引导元件对,供给待在相应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上缠绕的形成纱线3的纤维2a、2b。
通过经由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供给待纺成纱线3的纤维2a、2b,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这可能产生影响,特别是增加在离开引导设备5和纤维2a、2b汇合在一起的纤维合并点12之间待纺纱的纤维2a、2b的自由长度L,这对待生产或已经生产的纱线3的性能产生积极影响。纤维2a、2b的自由长度L的增加源于这样的事实,即,与传统方法相比,纤维汇合点12明显地远离最后的引导元件5d、5e,因此明显地更靠近纺纱设备6。
纤维汇合点12代表所谓的纺纱三角的一部分。纤维汇合点12形成面对纺纱设备6的纺纱三角的顶点。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纺纱三角的形状也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修改,因为由于上述纤维2a、2b的自由长度L的增加,纺纱三角在纤维引导方向上被“拉伸”,形成纺纱三角的侧边。
在顶点的面向纺纱设备6的区域中的纺纱三角的角度α小于90°,特别是小于45°,特别是小于30°。因此,在离开引导元件5d、5e之后,纤维2a、2b之间的角度α小于90°,特别是小于45°,特别是小于30°。角度α因此是锐角。
该方法基于以下发现:通过产生影响,特别是增加在离开引导设备5(即最后的引导元件5d、5e)与纤维汇合点12之间待纺纱的纤维2a、2b的自由长度L,可以获得待生产或已经生产的纱线3的特定的、特别是机械的性能。这尤其是源于以下事实: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纤维汇合点12之前(明显地)增加待纺纱的纤维2a、2b的自由长度L。(单独的)纤维2a、2b可以在纤维汇合点12之前已经被(可观地)加捻,这对待生产或已经生产的纱线3的性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引导设备5和将纤维2a、2b汇合在一起的汇合点12之间的相应纤维2a、2b的自由长度L可以是在4至20c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7.5至15cm的范围内,并且优选为10cm。
例如,纤维2a、2b在汇合点12的方向上离开相应的引导元件5d、5e的相应点14、15之间的自由长度L'可以是例如在4至10cm之间的范围内,特别是在5至9cm之间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至少为约6cm。
借助于附图,可以看出,根据该方法使用了纺纱设备6,其中,纺纱设备6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布置成与在引导元件5d、5e之间形成的空间13对准,空间13通过在光纤引导方向上分配的引导元件5d、5e在空间上分开的布置而形成。因此,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相对于分配的引导元件5d、5e(相对于纤维引导方向)侧向偏置;特别地,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尽管在纤维引导方向上与引导元件5d、5e分开,但是在分配的引导元件5d、5e之间居中布置。
最后,在图3中,以虚线表示纤维,原则上,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最后的引导元件5d、5e引导另外的纤维(虚线),但是将这些纤维供给到另外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未示出),即典型地,布置成平行于纺纱设备6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的另外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即纺纱设备6的另一个的纺纱区域。同样适用于以与图中相同的方式经由分开的引导元件供给待纺成纱线3的纤维的其它纺纱区域。
图2示出了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生产通过将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2a、2b纺纱而形成的纱线3的装置1的示意图。图2表示装置1的示意性顶视图。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细节IV的放大图。
借助于图2、4,首先可以看出,在该方法的框架内还可以将至少三根纤维2a-2c纺在一起以形成纱线3。至少三根纤维2a–2c在纤维汇合点12汇合在一起。因此,纱线3可以由多于两根的纤维2a–2c制成(多纤维纱线)。
如图2、4所示,可以实现对至少三根纤维2a-2c纺纱以形成纱线3,使得经由第一引导元件5d将至少两根纤维2a、2c共同地供给到纺纱设备6,并且经由另外的引导元件5e供给至少一根另外的纤维2b,该另外的引导元件5e布置成使得在空间方向上与第一引导元件5d空间上分开。因此,可以经由第一引导元件5d供给至少两根纤维2a、2c,并且可以经由另外的引导元件5e供给至少一根另外的纤维2b。在这种情况下,纤维2a-2c在给定数量的引导元件上的均匀或不均匀分布是可能的。在如图4附加地所示的示例性地供给四根纤维(第四根纤维由虚线表示)并且示例性地数量为两个的引导元件5d、5e的情况下,经由第一引导元件5d供给两根纤维和经由第二引导元件5e供给两根纤维,或者经由第一引导元件5d供给三根纤维并且经由第二引导元件5e供给一根纤维。
尽管未在图中示出,可以替代地实现根据该方法的对至少三根纤维2a-2c的纺纱,使得经由三个分开的引导元件将至少三根纤维2a-2c供给到纺纱设备6,所述三个分开的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彼此分开,通过经由第一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一纤维2a,经由第二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二纤维2b,该第二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与第一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并且经由第三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三纤维2c,该第三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其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与第二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因此也可以经由单独的引导元件供给每根纤维2a-2c。
最后,在图4中指出,在该方法的框架内还可以将至少两根纤维2a-2c和至少一根长丝17纺纱在一起以形成纱线3。至少两根纤维2a-2c和至少一根长丝17在纤维汇合点12处汇合在一起。因此,纱线3可以由至少两根纤维2a-2c和至少一根长丝17制成。
可以实现根据该方法的对至少两根纤维2a-2c和至少一根长丝17进行的纺纱,使得经由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将至少两根纤维2a-2c供给到纺纱设备6,所述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从(特别是线轴状或线轴形的)长丝存储单元18(例如长丝绕线轴)或经由与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分开的第三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长丝17。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是除了所描述的使得引导元件5d、5e在横向于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地布置,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原则上,可以使用至少两个引导元件5d、5e,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平行于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因此,至少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引导元件5d、5e,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偏置。
在该方法的框架内,可以将具有相同和不同化学和/或几何和/或物理(特别是机械)性能的纤维2a、2b纺在一起形成纱线3。
在该方法的框架内,所有天然纤维,例如羊驼毛纤维、棉纤维、羊绒纤维、马海毛纤维、丝纤维、亚麻纤维、羊毛纤维、特别是新羊毛纤维,和/或人造(合成)纤维,即例如塑料纤维、特别是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或粘胶纤维,可以纺在一起,以形成待生产的纱线。特别地,(单独的或多根)天然纤维和(单独的或多根)人造纤维的混纺纤维也是可能的。取决于可用性,纤维可以是连续的或短纤维。
(单独的)纤维2a、2b也可以由至少两种化学和/或几何和/或物理上不同的纤维材料制成或包括至少两种化学和/或几何和/或物理上不同的纤维材料。相应的纤维2a、2b,也相应地称为混合纤维(混纺粗纱),可以相应地由例如第一纤维材料(粗纱材料)和至少一种另外的纤维材料(粗纱材料)制成。

Claims (21)

1.一种生产通过对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2a–2c)进行纺纱而形成的至少一根纱线(3)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待纺纱的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2a–2c),以形成至少一根待生产的纱线(3),
-通过包括多个、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5a–5e)的引导设备(5),将至少两根所提供的纤维(2a-2c)供给到包括至少一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的纺纱设备(6),
-在纺纱设备(6)中对所供给的纤维(2a、2b)进行纺纱,从而形成至少一根待生产的纱线(3),
其特征在于,
通过至少两个分开的、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5d、5e)将至少两根纤维(2a、2b)供给到纺纱设备(6),所述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纺纱设备(6),其中所述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布置成与在所述引导元件(5d、5e)之间形成的空间(13)对准,所述空间(13)通过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分配的引导元件(5d、5e)在空间上分开的布置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两个引导元件(5d、5e),所述至少两个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横向于所述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同轴布置的引导元件(5a-5e),每个所述引导元件(5a-5e)具有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基本形状,所述引导元件(5a-5e)在其各自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两个引导元件(5d、5e),所述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平行于所述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2a、2b)在纤维汇合点(12)处汇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纤维汇合点(12)形成面对所述纺纱设备(6)的纺纱三角的顶点,其中,在顶点面向纺纱设备(6)的区域中,纺纱三角的角度(α)小于或等于90°,特别是小于45°,特别是小于3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设备(5)和汇合点(12)之间的相应的纤维(2a、2b)的自由长度(L)在4至20c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7.5至15cm的范围内,优选为10cm。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纤维(2a、2b)沿合并点(12)的方向离开各自的引导元件(5d、5e)的各个点(14、15)之间的自由长度(L')在4至10cm之间的范围内,特别是在5至9cm之间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大约为6cm。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三根纤维(2a-2c)纺纱在一起以形成所述至少一根纱线(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第一引导元件(5d)将至少两根纤维(2a、2c)共同地供给至所述纺纱设备(6),并且经由另一引导元件(5e)供给至少一根另外的纤维(2b),其中另一引导元件(5e)布置成使得其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与第一引导元件(5d)在空间上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三个分开的、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将至少三根纤维(2a-2c)供给到纺纱设备(6),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彼此分开,其中经由第一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一纤维(2a),经由第二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二纤维(2b),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与第一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并且经由第三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第三纤维(2c),其中所述第三引导元件布置成使得它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与第二引导元件在空间上分开。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两根纤维(2a、2b)和至少一根长丝(17)纺纱在一起以形成所述至少一根纱线(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两个分开的、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5d、5e)将至少两根纤维(2a、2b)供给到纺纱设备(6),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从长丝存储单元(18)、特别是线轴状或线轴形的长丝存储单元(18)供给至少一根长丝(17),或经由与两个分开的引导元件(5d、5e)分开的第三引导元件供给至少一根长丝(17)。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生产的纱线(3)。
15.一种纺织产品,其由至少一根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3)形成或包括至少一根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3)。
16.一种用于生产至少一根纱线(3)的装置(1),所述至少一根纱线(3)是通过对至少两根单独的纤维(2a、2b)进行纺纱而形成的、特别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纺制的,所述装置(1)包括:
-引导设备(5),其包括多个、特别是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引导元件(5a-5e),所述引导元件(5a-5e)构造成将在引导设备(5)中的多根纤维(2a-2c)引导至布置在引导设备(5)下游的纺纱设备(6),
-布置在引导设备(5)下游的纺纱设备(6),所述纺纱设备(6)包括至少一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所述至少一个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构造成经由引导元件将这些纤维(2a、2b)中的至少两根纺纱在一起,从而形成至少一根纱线(3),
其特征在于,
引导设备(5)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特别是圆柱形或圆柱状的引导元件(5d、5e),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可以经由引导元件(5d、5e)供给至少两根纤维(2a、2b)或经由引导元件(5d、5e)将至少两根纤维(2a、2b)供给至纺纱设备(6)。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设备(6)的纺锤元件或绕线轴元件(10)布置成与在所述引导元件(5d、5e)之间形成的空间(13)对准,所述空间通过在纤维引导方向上分配的引导元件(5d、5e)在空间上分开的布置而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横向于所述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或平面中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5d、5e)分别具有圆柱状或圆柱形的基本形状并且同轴布置,其中所述引导元件(5d、5e)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各自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布置两个引导元件(5d、5e),使得它们在平行于纤维引导方向延伸的空间方向上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牵伸设备,其构造用于牵伸、特别是纵向牵伸供给到所述纺纱设备(6)的纤维(2a、2c)。
CN201880052326.5A 2017-10-23 2018-09-25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032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4659.2 2017-10-23
DE102017124659.2A DE102017124659B3 (de) 2017-10-23 2017-10-23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s
PCT/EP2018/075968 WO2019081144A1 (de) 2017-10-23 2018-09-25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2935A true CN111032935A (zh) 2020-04-17
CN111032935B CN111032935B (zh) 2022-10-11

Family

ID=63708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2326.5A Active CN111032935B (zh) 2017-10-23 2018-09-25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73061A1 (zh)
EP (1) EP3701070B1 (zh)
JP (2) JP7074841B2 (zh)
KR (1) KR102286454B1 (zh)
CN (1) CN111032935B (zh)
AU (1) AU2018356200B2 (zh)
CA (1) CA3074642C (zh)
CL (1) CL2020000008A1 (zh)
DE (1) DE102017124659B3 (zh)
DK (1) DK3701070T3 (zh)
ES (1) ES2963158T3 (zh)
LT (1) LT3701070T (zh)
MX (1) MX2020000210A (zh)
NZ (1) NZ760028A (zh)
PL (1) PL3701070T3 (zh)
PT (1) PT3701070T (zh)
RU (1) RU2750553C2 (zh)
WO (1) WO2019081144A1 (zh)
ZA (1) ZA201908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6956A (zh) * 2017-02-17 2018-08-28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和装置
NL2023085B1 (en) * 2019-05-08 2020-11-30 Innovativ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 B 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positing a fiber material layer on a carrier
CN112522824A (zh) * 2020-10-20 2021-03-19 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涤纶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CN114808209B (zh) * 2022-04-28 2023-10-13 江苏东智禾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绢丝机可洗处理工艺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62594A (en) * 1962-10-22 1967-03-22 Nl Organtsatie Voor Toegepast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an internally mechanically re-inforced yarn
US3616632A (en) * 1969-05-07 1971-11-02 Ver Volkseigener Betriebebaumw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doubling and threading staple fibers and/or silk
GB1256528A (zh) * 1968-12-23 1971-12-08
GB1263285A (en) * 1969-04-11 1972-02-09 Ver Volkseigener Betr E Baumw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tinuous spinning
EP0017943A1 (de) * 1979-04-14 1980-10-29 B. Th. Vonachten. Nachf.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Ringspinnmaschine zum Herstellen von Zwirnfäden
EP0217345A2 (fr) * 1983-04-14 1987-04-08 SPINDELFABRIK SÜ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e filage des filés de fibres
CN1143987A (zh) * 1994-03-16 1997-02-26 纳幕尔杜邦公司 一种加工均匀交变加捻的合股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其制品
CN1453405A (zh) * 2002-04-22 2003-11-05 舒尔·施塔莱克及格里尔叙森芯轴厂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充股线的装置
CN101126185A (zh) * 2002-08-08 2008-02-20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多级凝聚牵伸单元的细纱机
WO2012062480A2 (en) * 2010-11-12 2012-05-18 Sanko Tekstil Isletmeleri San. Ve Tic. A.S. Composite stretch yarn, process and fabric
CN102493064A (zh) * 2011-12-12 2012-06-13 丹阳市丹盛纺织有限公司 水晶棉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的生产方法
US20120144794A1 (en) * 2005-11-16 2012-06-14 Tung-Yuan Ke Fire retardan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7109715A (zh) * 2014-10-14 2017-08-29 Coolcore有限责任公司 混纤纱、制造混纤纱的方法和由混纤纱制成的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72714A1 (de) 1967-11-08 1970-04-20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innen,Doublieren und Zwirnen von Stapelfasern und/oder Seiden in einem Arbeitsgang
US3599416A (en) * 1969-06-09 1971-08-17 Ver Volkseigener Betriebebaumw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doubling and twisting
GB1413963A (en) * 1972-01-14 1975-11-12 Platt Saco Lowell Ltd Manufacture of multi-fold yarns
JPS6128028A (ja) * 1984-07-19 1986-02-07 Asahi Chem Ind Co Ltd 二層構造粗糸の製造方法と装置
JPS61215722A (ja) * 1985-03-20 1986-09-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意匠紡績糸の製造法
JP3163720B2 (ja) * 1992-03-06 2001-05-08 東レ株式会社 多層複合紡績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48528A (ja) * 1993-02-22 1994-09-06 Toray Ind Inc 表面変化に富んだ紡績糸・複合紡績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40136A (ja) * 2000-10-19 2001-05-22 Toyobo Co Ltd 複合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US7937924B2 (en) * 2005-11-16 2011-05-10 Lorica International, Inc. Fire retardan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king the same
DE102006023097A1 (de) 2006-05-16 2007-11-22 Saurer Gmbh & Co. Kg Herstellen von Scheinzwirn
JP2010095824A (ja) * 2008-10-17 2010-04-30 Unitika Trading Co Ltd 複合紡績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443809C1 (ru) * 2010-12-27 2012-02-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ван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текстиль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ГТА) Нитепроводя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льцевой прядильной машины
KR101574164B1 (ko) * 2014-04-11 2015-12-04 한국섬유개발연구원 항 필링성과 신축성이 우수한 복합 방적사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62594A (en) * 1962-10-22 1967-03-22 Nl Organtsatie Voor Toegepast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an internally mechanically re-inforced yarn
GB1256528A (zh) * 1968-12-23 1971-12-08
GB1263285A (en) * 1969-04-11 1972-02-09 Ver Volkseigener Betr E Baumw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tinuous spinning
US3616632A (en) * 1969-05-07 1971-11-02 Ver Volkseigener Betriebebaumw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doubling and threading staple fibers and/or silk
EP0017943A1 (de) * 1979-04-14 1980-10-29 B. Th. Vonachten. Nachf.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Ringspinnmaschine zum Herstellen von Zwirnfäden
EP0217345A2 (fr) * 1983-04-14 1987-04-08 SPINDELFABRIK SÜ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e filage des filés de fibres
CN1143987A (zh) * 1994-03-16 1997-02-26 纳幕尔杜邦公司 一种加工均匀交变加捻的合股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其制品
CN1453405A (zh) * 2002-04-22 2003-11-05 舒尔·施塔莱克及格里尔叙森芯轴厂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充股线的装置
CN101126185A (zh) * 2002-08-08 2008-02-20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多级凝聚牵伸单元的细纱机
US20120144794A1 (en) * 2005-11-16 2012-06-14 Tung-Yuan Ke Fire retardan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12062480A2 (en) * 2010-11-12 2012-05-18 Sanko Tekstil Isletmeleri San. Ve Tic. A.S. Composite stretch yarn, process and fabric
CN102493064A (zh) * 2011-12-12 2012-06-13 丹阳市丹盛纺织有限公司 水晶棉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7109715A (zh) * 2014-10-14 2017-08-29 Coolcore有限责任公司 混纤纱、制造混纤纱的方法和由混纤纱制成的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1070A1 (de) 2020-09-02
JP2022071040A (ja) 2022-05-13
LT3701070T (lt) 2023-11-27
DE102017124659B3 (de) 2019-02-07
CL2020000008A1 (es) 2020-07-24
MX2020000210A (es) 2020-07-22
DK3701070T3 (da) 2023-11-06
KR20200040698A (ko) 2020-04-20
US20200173061A1 (en) 2020-06-04
RU2019143368A3 (zh) 2021-06-24
WO2019081144A1 (de) 2019-05-02
JP7425815B2 (ja) 2024-01-31
AU2018356200A1 (en) 2020-01-16
JP2020532659A (ja) 2020-11-12
CA3074642A1 (en) 2019-05-02
PL3701070T3 (pl) 2024-02-19
CN111032935B (zh) 2022-10-11
ZA201908405B (en) 2023-10-25
CA3074642C (en) 2023-08-01
EP3701070B1 (de) 2023-08-23
RU2750553C2 (ru) 2021-06-29
PT3701070T (pt) 2023-11-17
NZ760028A (en) 2022-02-25
JP7074841B2 (ja) 2022-05-24
KR102286454B1 (ko) 2021-08-05
BR112020000237A2 (pt) 2020-07-07
ES2963158T3 (es) 2024-03-25
RU2019143368A (ru) 2021-06-24
AU2018356200B2 (en)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2935B (zh) 生产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KR101213558B1 (ko) 방적 방법
CN113943990B (zh) 包芯纺纱装置及宏量芯全裹覆的新结构包芯纺纱方法
CN1882728B (zh) 并条-头道粗纱联合机和用于从纤维组中制造粗纱的方法
CN102936776A (zh) 一种羊毛纤维包芯纱制备方法
CN102995204A (zh) 一种包芯纱制备方法
KR102188327B1 (ko) 다양한 방적사의 제조가 용이한 멀티 콜렉터
CN212505231U (zh) 一种一步法精准控股的股线生产装置
CN111254528B (zh) 生产支数低于Ne 20的大纱的空气纺纱方法和相关纱线
WO2017063913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feiner multifiler fäden
CN111148869B (zh) 紧实装置
KR102440100B1 (ko) 하이브리드 소모방 방적사 제조장치 및 그에 따라 제조된 하이브리드 사이로스펀 방적사
US20190186056A1 (en) Multinucleus yarn with improved fibre distribution and terry fabric produced from the yarn
KR20180015850A (ko) 사일로필 방적사의 제조방법
BR112020000237B1 (pt) Processo e dispositivo para a produção de um fio
TW200831730A (en) An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a knitted fabric with a drafting device
CN103938382A (zh) 一种束状纱线液氨处理方法及束状纱线液氨处理机
WO2019038784A1 (en) MULTIPRODUCTIVE SEPARATE INTERLACED YARNS,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ND TEXTILE WOVEN FABRICS THEREOF
CN110846766A (zh) 一种耐切割纱线及其生产工艺
Gao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Double-filament Tri-component Combined Yarn
KR20080005085U (ko) 도전성 합연사의 함침조
Marsal Amenós et al. New Development in the core yarns manufacture
JP2011127246A (ja) 長短複合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35555U (ja) トウアイレツトガイド
JPH03249220A (ja) 二層構造糸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6

Address after: Georgia,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anmao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Georgia,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Nanmao Group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