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1773A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1773A
CN110971773A CN201910917036.9A CN201910917036A CN110971773A CN 110971773 A CN110971773 A CN 110971773A CN 201910917036 A CN201910917036 A CN 201910917036A CN 110971773 A CN110971773 A CN 110971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b
completion
completed
charging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70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1773B (zh
Inventor
川村勇司
来正洋一
久野高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71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1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for coin-freed systems ; P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9Restricting the usage of resources, e.g. usage or user levels, credit limit, consumables, special fo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5Settings incompatibility, e.g. constraints, user requirements vs. device capabil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4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lling systems
    • G06Q20/145Payments according to the detected use or quant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8Payment architectures involving self-service terminals [SST], vending machines, kiosks or multimedia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22Payment schemes or models
    • G06Q20/28Pre-payment schemes, e.g. "pay befor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26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printing, stamping, franking, typing or teleprin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3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using an imag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device, e.g. a facsimile reader or printer, as a local input to or local output from a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73Print job history, e.g. logging, accounting, 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前收费方式中抑制退款处理的发生的技术。图像形成装置(MFP10)在基于前收费方式(针对作业的执行在该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步骤S42)之前,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的处理)(步骤S11)。在判定为能够完成该作业的情况下,MFP(10)决定为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3)。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能完成该作业的情况下,MFP(10)决定为不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FP(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等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相关的技术。
背景技术
存在针对MFP中的作业的执行在该作业完成后收费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收费方式也被称为“后收费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4551号公报
在上述的后收费方式中,即使在作业(例如复印作业)的执行中发生耗材耗尽等而该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下,由于尚未进行针对该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所以也不会发生将收费金额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退还给用户的退款处理。
然而,考虑到针对MFP中的作业的执行不是在该作业完成后而是在该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方式。将这样的收费方式也称为“前收费方式”。例如,在不是进行使用投币等的现金支付而是进行基于电子支付的收费处理的情况下,采用前收费方式。
在进行基于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的情况下,在MFP中,如以下这样执行作业。在这里,假定受理打印输出作业(详细而言复印作业)的执行指示。
首先,MFP响应于由用户进行的复印作业的执行开始指示,执行原稿的读取处理并生成扫描数据。而且,MFP不立即执行基于该扫描数据的打印输出,而是在完成针对该复印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之后执行基于该扫描数据的打印输出。例如,在受理了复印100张原稿的复印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执行了针对该复印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之后,开始基于100张原稿的扫描数据的打印输出。
然而,在这样的前收费方式中,例如在作业的执行中(详细而言打印输出中)发生耗材耗尽(纸张耗尽等)而该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发生将已收费的收费金额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退还给用户的退款处理。例如,在对100张原稿中的70张的量的原稿执行了打印输出的时刻发生耗材耗尽而未执行有关剩余的原稿(30张原稿)的打印输出的情况下,发生退款处理,退还针对有关该剩余的原稿的打印输出的执行的收费金额。
在发生这样的退款处理的情况下,在MFP中采用基于电子支付的收费处理时,MFP的设置店铺的负责人等必须进行该退款处理,很麻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在前收费方式中抑制退款处理的发生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判定单元,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该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针对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亦即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处理;决定单元,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应该执行上述收费处理,上述决定单元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不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判定单元基于与在执行上述作业时是否产生完成阻碍因素相关的推断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上述作业,其中,上述完成阻碍因素为阻碍上述作业的完成的因素。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作业是将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和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的至少一个,上述判定单元基于是否正常地结束写入试行处理,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其中,上述写入试行处理将与上述处理对象数据对应的伪数据试行写入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作业是将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上述处理对象数据的容量和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中的可写入剩余容量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作业是打印输出作业,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耗材耗尽,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耗材的余量和上述打印输出作业的完成所需的耗材的使用量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作业是传真发送作业,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无法与上述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发送目的地连接的状态亦即无法连接状态,上述判定单元通过试行对上述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决定单元在推断为在执行上述作业时会产生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情况下,对用户请求避免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操作亦即避免产生操作,若上述用户进行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则上述判定单元再次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上述决定单元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后再次执行的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时,也决定为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判定单元,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该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针对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亦即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处理;以及决定单元,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应该执行上述收费处理,上述决定单元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上述整个作业中存在能够进行的部分作业亦即可进行部分作业时,决定为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的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并且,决定为不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除去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决定单元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不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时,决定为不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或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判定单元基于与在执行上述作业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相关的推断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上述作业,其中,上述完成阻碍因素为阻碍上述作业的完成的因素。
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作业是将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计算单元,上述计算单元基于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剩余容量,来计算在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中可写入的纸张张数亦即可写入张数,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通过上述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读取张数和上述可写入张数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技术方案1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作业是打印输出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打印输出作业,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耗材耗尽,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计算单元,上述计算单元基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耗材的余量,来计算可打印输出的纸张张数亦即可打印张数,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通过上述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读取张数和上述可打印张数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技术方案1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决定单元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对用户请求避免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操作亦即避免产生操作,若上述用户进行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则上述判定单元关于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上述决定单元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在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后,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时,也决定为针对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技术方案1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作为有关收费方式的设定内容,选择性地设定在上述作业完成后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收费的收费方式亦即后收费方式和上述前收费方式这两种收费方式,上述判定单元以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收费方式被设定为上述前收费方式为条件,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技术方案15的发明是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程序用于使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a)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步骤,其中,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针对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亦即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处理;以及b)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应该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步骤,在上述步骤b)中,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不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技术方案16的发明是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程序用于使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a)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步骤,其中,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针对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亦即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处理;以及b)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应该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步骤,在上述步骤b)中,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上述整个作业中存在能够进行的部分作业亦即可进行部分作业时,决定为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的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并且决定为不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除去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16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在前收费方式中抑制退款处理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收费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MFP(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模块的图。
图3是表示收费系统的示意动作(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收费系统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MFP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子流程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子流程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子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通知画面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的MFP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的通知画面的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MFP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通知画面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MFP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选择画面的图。
图16是表示请求画面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MFP的动作(有关剩余的部分作业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1-1.系统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收费系统1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收费系统1具备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也简称为MFP)10、收费服务器90以及移动终端50。
本系统1中的各要素10、50、90分别以能够经由网络108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网络108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以及互联网等构成。另外,针对该网络108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或者也可以为无线连接。
收费服务器90是与MFP10分立设置的外部装置(外部服务器)。该收费服务器90是能够执行收费处理的装置。在该收费服务器90中,相关联地登录有MFP10的装置名称(装置ID)和该MFP10的IP地址。
移动终端50是能够进行与收费服务器90的协作动作的装置(信息设备)。在该移动终端50中,安装有能够进行与收费服务器90的协作动作的应用软件,移动终端50使用该应用软件来进行与收费服务器90的协作动作。另外,移动终端50具有拍摄部(拍摄功能),移动终端50能够使用该拍摄部读取(识别)二维条形码。
收费服务器90通过如以下那样与移动终端50协作,来执行收费处理。
首先,若通过MFP10计算出针对作业的执行的收费金额,则在该MFP10的触摸面板25显示二维条形码。在该二维条形码中,嵌入有包含该收费金额和该收费金额的收费对象装置(详细而言,MFP10的装置ID)的收费信息。移动终端50使用拍摄部读取(识别)该二维条形码,获取该二维条形码中嵌入的收费金额。然后,移动终端50将从该二维条形码获取到的收费信息发送至收费服务器90。收费服务器90基于从移动终端50接收到的收费信息,来执行收费金额的收费处理。然后,收费服务器90响应于收费处理的完成,将收费完成通知(表示收费处理完成的意思的通知)发送至MFP10。详细而言,收费服务器90基于与MFP10的装置ID建立有关联的IP地址(MFP10的IP地址),将收费完成通知发送至MFP10。
在该收费系统1中,这样的收费动作在MFP10中的作业完成前执行。详细而言,在该收费系统1中,作为对作业的执行收费的收费方式采用“前收费方式”。前收费方式是针对作业的执行在该作业完成前(详细而言,作业的输出处理开始前)收费的收费方式。
具体而言,MFP10在作业完成前执行如上述那样的动作(收费金额的计算动作以及二维条形码的显示动作等)。而且,MFP10响应于来自收费服务器90的收费完成通知的接收(以收费完成通知的接收为条件),执行该作业的输出处理(完成作业)。
<1-2.MFP10的结构>
图2是表示MFP10的功能模块的图。
MFP10是具备扫描功能、复印功能、传真功能以及盒储存功能等的装置(也称为复合机)。具体而言,如图2的功能框图所示,MFP10具备图像读取部2、打印输出部3、通信部4、储存部5、操作部6以及控制器9(控制部)等,通过使这些各部复合地动作,来实现各种功能。此外,MFP10也被称为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或打印输出装置等。
图像读取部2是光学读取(即扫描)载置于MFP10的规定的位置(自动原稿供给部(ADF:Auto Document Feeder)或玻璃面等)的原稿,并生成该原稿的图像数据(也称为原稿图像数据或扫描数据)的处理部。
打印输出部3是执行基于有关打印对象数据的图像数据在纸等各种介质上打印输出图像的处理(也称为打印输出处理)的输出部。
通信部4是能够进行经由公用线路等的传真通信的处理部。进一步,通信部4能够进行经由通信网络108的网络通信。在该网络通信中,MFP10能够通过利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以及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各种协议,并利用该网络通信,与所希望的对象目的地(收费服务器90等)之间交换各种数据。
通信部4具有发送各种数据的发送部4a和接收各种数据的接收部4b。
储存部5由硬盘驱动器(HDD)等储存装置构成。
操作部6具备受理针对MFP10的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部6a、以及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输出的显示部6b。在该MFP10,设置有大致板状的操作面板部6c(参照图1),该操作面板部6c在其正面侧具有触摸面板(操作面板)25(参照图1)。触摸面板25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嵌入压电传感器等而构成,能够显示各种信息并且受理来自操作者的操作输入。
控制器(控制部)9是内置于MFP10,统一控制MFP10的控制装置。控制器9作为具备CPU以及各种半导体存储器(RAM以及ROM等)的计算机系统而构成。控制器9通过在CPU中执行ROM(例如,EEPROM)内储存的规定的软件程序(以下,也仅称为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部。此外,该程序(详细而言程序模块组)也可以经由USB存储器等便携式的记录介质、或网络108等安装于MFP1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控制器9通过执行该程序,来实现包含通信控制部11、输入控制部12、显示控制部13、判定部14、决定部15、计算部16以及作业执行部17在内的各种处理部。
通信控制部11是控制与其它装置(收费服务器90等)之间的通信动作的处理部。
显示控制部13是控制显示部6b(触摸面板25)中的显示动作的处理部。例如,显示控制部13控制将二维条形码显示于MFP10的触摸面板25的显示动作。此外,在该二维条形码中,嵌入有由计算部16计算出的收费金额等。
输入控制部12是控制针对操作输入部6a的操作输入动作的处理部。
判定部14是执行各种判定动作等的处理部。例如,判定部14执行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的处理(也称为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决定部15是执行基于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应该执行收费服务器90中的收费处理的决定动作等的处理部。
计算部16是执行计算针对作业的执行的收费金额等的计算处理的处理部。
作业执行部17是控制作业的执行动作的处理部。
此外,在这里,主要通过由控制器9的CPU执行软件程序,来执行上述的各种动作,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设置于MFP10(详细而言,控制器9的内部或外部)的专用硬件等,来执行上述的各种动作。例如,也可以使用1个或者多个专用硬件来实现通信控制部11、输入控制部12、显示控制部13、判定部14、决定部15、计算部16以及作业执行部17(图2)等的全部或者一部分。
<1-3.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受理将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方式。
详细而言,受理光学读取原稿并生成该原稿的扫描数据并且将该扫描数据(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也称为扫描数据写入作业)的执行指示。作为写入作业中的写入目的地设备,例如,例示USB存储器等便携式的记录介质。将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USB存储器的作业也被称为“扫描toUSB”作业等。
此外,并不局限于此,写入作业中的写入目的地设备也可以是外部的计算机(由用户指定的计算机)。详细而言,也可以为使用例如SMB(Server Message Block:服务器消息块)协议将处理对象数据(原稿的扫描数据)发送至由用户指定的目的地(发送目的地的计算机)并写入(储存)该发送目的地的计算机(写入目的地设备)。此外,使用SMB将扫描数据写入(发送并储存)外部的计算机的作业也被称为“扫描toSMB”作业等。
图5是表示MFP10的动作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收费系统1的示意动作(一个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收费系统1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详细而言,针对作业的执行进行收费处理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时序图。
在该收费系统1中,MFP10在基于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步骤S42(参照图3以及图4))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步骤S11)。
然后,在判定为能够完成该作业的情况下,MFP10决定为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3)。然后,通过收费服务器90执行该收费处理(步骤S42),并在该收费处理完成后,通过MFP10执行该作业中的输出处理(步骤S17)(参照图3以及图4)。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能完成该作业的情况下,MFP10决定为不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8(图5))。在该情况下,不会通过收费服务器90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42),也不执行该作业的输出处理(步骤S17)。
对于这样的动作的详细内容,在以下进行说明。
用户将原稿载置在MFP10的规定的位置(例如ADF),并且使用MFP10的触摸面板25进行写入作业(详细而言扫描数据写入作业)的设定操作。在该设定操作中,设定读取分辨率等设定项目的设定内容。而且,用户例如按下“开始”按钮(未图示),来赋予写入作业的执行开始指示。
MFP10若受理写入作业的设定操作和执行开始指示,则开始图5的动作。
在步骤S10中,MFP10执行原稿的读取处理,生成并获取该原稿的扫描数据。该扫描数据作为写入作业中的输出处理(详细而言,向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处理)的处理对象数据(输出对象数据)来获取。此外,该写入处理不会响应于扫描数据的生成立即执行,而是在暂时储存至MFP10内之后,如后述那样,响应于收费服务器90中的收费处理的完成来执行。
在步骤S11中,MFP10执行判定是否能够完成该写入作业的处理(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具体而言,MFP10推断在执行写入作业(详细而言,写入作业的输出处理)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错误)。完成阻碍因素是阻碍作业的完成的因素。作为与写入作业相关的完成阻碍因素,例示写入目的地设备(详细而言为USB存储器)的容量不足和/或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等。然后,MFP10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详细而言,MFP10基于有关有无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推断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该写入作业。
图6是表示能否完成判定处理(有关写入作业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步骤S11)的子流程处理的图。
首先,在步骤S21中,MFP10基于在步骤S11(图5)中生成的扫描数据,获取该扫描数据(写入作业的处理对象数据)的数据容量C10。
然后,在步骤S22中,MFP10不是将扫描数据本身而是将与该扫描数据对应的伪数据试行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USB存储器)。使用这样的伪数据的试行的写入动作(写入处理)也被称为写入试行动作(写入试行处理)。
具体而言,MFP10生成具有与扫描数据的容量C10相同的容量的伪数据,并将该伪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即,代替将原稿的扫描数据实际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将与该扫描数据对应的伪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由此,MFP10推断(预测)在假设将扫描数据实际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情况下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和/或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等)。此外,在执行向USB存储器的伪数据的写入处理时,检测为未插入USB存储器的情况下,对用户请求USB存储器的插入操作。然后,在用户插入USB存储器之后,执行写入试行动作。
然后,处理从步骤S22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MFP10判定向写入目的地设备的伪数据的写入处理是否正常结束。
例如,在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剩余容量(空闲容量)C20小于伪数据的容量(即,扫描数据的容量C10)的(C20<C10)情况下,在该伪数据的写入处理(写入试行处理)的执行中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该写入试行处理未正常结束。另外,在写入目的地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在执行该伪数据的写入试行处理时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该写入试行处理未正常结束。
像这样,在向写入目的地设备的伪数据的写入试行处理中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和/或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等)的情况下,该写入试行处理未正常结束。在该情况下,MFP10推断即使在执行本来的扫描数据的写入作业(详细而言,该写入作业的写入处理(也称为本写入处理))时也会产生该写入作业的完成阻碍因素,并使处理从步骤S23进入步骤S24。在步骤S24中,MFP10推断为在执行写入作业(详细而言,向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扫描数据的写入处理)时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
然后,在步骤S25中,MFP10判定为不能完成写入作业。之后,在执行写入目的地设备内的伪数据的删除处理(步骤S28)之后,处理进入图5的步骤S12。此外,对步骤S12以后的动作后述。
另一方面,在向写入目的地设备的伪数据的写入处理(写入试行处理)中未产生任何完成阻碍因素的情况下,该写入试行处理正常结束。在该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23进入步骤S26,MFP10推断为即使在执行本来的扫描数据的写入作业(详细而言,向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扫描数据的写入处理)时也不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
然后,在步骤S27中,MFP10判定为能够完成写入作业。
之后,在执行写入目的地设备内的伪数据的删除处理(步骤S28)之后,处理进入图5的步骤S12。
在图5的步骤S12中,MFP10执行与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中的判定结果相应的分支处理。
在步骤S27(图6)中判定为能够完成写入作业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12进入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MFP10决定为应对写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应执行收费处理并执行写入作业的写入处理)。然后,处理从步骤S13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MFP10计算针对该写入作业的执行的收费金额(也参照图3以及图4)。该收费金额基于写入作业中的写入张数等来计算。
然后,MFP10将二维条形码显示于MFP10的触摸面板25(步骤S15)(也参照图3以及图4)。在该二维条形码中,嵌入有包含在步骤S14中计算出的收费金额和该收费金额的收费对象装置(详细而言,MFP10的装置ID)在内的收费信息。
用户使移动终端50的拍摄部朝向该二维条形码,移动终端50执行该二维条形码的读取处理(识别处理)(步骤S31)(参照图3以及图4)。而且,移动终端50从该二维条形码获取该收费信息,并将该收费信息发送至收费服务器90(步骤S32)。
收费服务器90若从移动终端50接收收费信息(步骤S41),则基于该收费信息,执行针对写入作业的执行的收费金额的收费处理(步骤S42)(也参照图3以及图4)。之后,收费服务器90基于该收费信息,获取与MFP10的装置ID建立有关联的IP地址(MFP10的IP地址),并且响应于该收费处理的完成,将收费完成通知发送至MFP10(步骤S43)。
然后,MFP10若从收费服务器90接收收费完成通知(步骤S16(图5)),则执行写入作业中的输出处理(步骤S17)(参照图3以及图4)。具体而言,MFP10执行向写入目的地设备(详细而言USB存储器)的扫描数据(处理对象数据)的写入处理。
像这样,在步骤S27(图6)中判定为能够完成写入作业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S17的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图6)中判定为不能完成写入作业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12(图5)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MFP10决定为不应针对该写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此外,MFP10在步骤S18中,进一步向用户通知针对写入作业的执行不执行收费处理的意思。具体而言,MFP10将通知画面200(图9)显示于MFP10的触摸面板25。在该通知画面200中,显示针对写入作业的执行不执行收费处理的意思的通知(也称为不执行收费通知)。
然后,图5的动作结束。即,不执行针对写入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步骤S42(图3)),且不执行该写入作业中的输出处理(步骤S17)。
如以上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前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步骤S11(图5))。然后,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3)。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不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8)。其结果,不执行该作业中的输出处理(步骤S17),也不执行针对该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步骤S42(图3以及图4))。因此,能够在前收费方式中抑制退款处理的发生。
<1-4.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步骤S11(图5))的情况下,总是决定为不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8),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即使在暂时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用户进行避免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操作(后述)之后,在再次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中,在判定为能够完成该作业时,决定为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图10是表示该改变例的MFP10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该改变例中,在步骤S12与步骤S18之间追加有步骤S71、S72的处理。
具体而言,首先,若根据推断为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而在步骤S11(详细而言,步骤S25(图6))中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写入作业),则处理从步骤S12进入步骤S71。
在步骤S71中,MFP10对用户请求避免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USB存储器的容量不足和/或USB存储器的故障等)的产生的操作(也称为避免产生操作)。
图11是表示本改变例的通知画面210(200)的图。在该通知画面210上,显示不执行收费通知,并且显示消息M10,该消息M10请求与有关写入作业(详细而言,“扫描toUSB”作业)的完成阻碍因素对应的避免产生操作。例如,作为避免产生操作对用户请求USB存储器的更换操作。此外,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作为避免产生操作请求减少原稿的扫描数据的容量C10的设定变更操作(例如,降低读取分辨率的操作)。
在像这样对用户请求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之后,处理从步骤S71进入步骤S72,判定是否受理了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
例如,若未检测到USB存储器的更换操作而被按下取消按钮211(图11),则判定为未受理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然后,处理从步骤S72进入步骤S18。步骤S18以后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一方面,若检测出USB存储器的更换操作,则判定为受理了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然后,通知画面210被消除(非显示化),处理从步骤S72返回到步骤S11,MFP10再次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该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6)相同。此外,在作为避免产生操作请求写入作业的设定变更操作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72返回到步骤S10。然后,在基于变更后的设定条件再次执行原稿的读取处理之后,再次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然后,在避免产生操作后再次执行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能够完成写入作业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11经由步骤S12进入步骤S13,决定为应针对写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在像这样,即使在暂时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在避免产生操作后的再次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步骤S11)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作业时,决定为应针对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3)。然后,在收费服务器90中的该收费处理(步骤S42(图3))之后,由MFP10执行该作业中的输出处理(详细而言,写入作业中的写入处理)(步骤S17)。因此,能够提高作业完成的可能性,并且抑制退款处理的产生。
<1-5.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与原稿的扫描数据对应的伪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步骤S22(图6)),来推断执行写入作业时有无完成阻碍因素(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和/或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等)的产生,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对原稿的扫描数据(处理对象数据)的容量C10和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可写入剩余容量(空闲容量)C20进行比较,来推断执行写入作业时有无完成阻碍因素(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的产生。
具体而言,在原稿的扫描数据的容量C10小于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剩余容量C20(C10<C20)的情况下,推断为不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并判定为能够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在该扫描数据的容量C10大于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剩余容量C20(C10>C20)的情况下,推断为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并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
由此,由于预先确认作业完成不会因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而被阻碍,所以能够避免由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引起的退款处理的产生。
<2.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受理写入作业的执行指示。
与此相对,在以下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受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种类的作业的执行指示。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受理打印输出作业(打印输出处理对象数据的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这里,作为打印输出作业,例示复印作业(生成原稿的扫描数据并且打印输出该扫描数据(处理对象数据)的作业)。此外,并不局限于此,打印输出作业也可以是盒打印作业(打印输出MFP10中储存的打印对象数据(处理对象数据)的作业)等。
在受理打印输出作业(详细而言复印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MFP10执行图5的动作。
具体而言,若执行原稿的读取处理获取到扫描数据(步骤S10),则判定是否能够完成打印输出作业(步骤S11)。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步骤S11)的子流程处理的图。
首先,在步骤S51中,MFP10获取MFP10内的耗材的余量A10(例如,纸张的余量A11以及调色剂的余量A12)。
然后,在步骤S52中,MFP10基于原稿的扫描数据以及打印输出作业的设定内容,来获取打印输出作业的完成(详细而言,该扫描数据的打印输出处理的执行)所需的耗材的使用量A20。例如,基于原稿的读取张数(即,复印作业中的打印输出张数)以及打印输出作业的设定内容(详细而言,设定项目“双面/单面”的设定内容、以及设定项目“彩色设定”的设定内容等),计算并获取纸张的使用量A21以及调色剂的使用量A22等。
在步骤S53中,MFP10对所有种类的耗材的余量A10(A11、A12等)和所有种类的耗材的使用量A20(A21、A22等)分别进行比较。换言之,推断在执行打印输出作业中的打印输出处理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耗材耗尽)。
具体而言,对MFP10内的纸张余量A11和打印输出作业中的纸张使用量A21进行比较,并且对MFP10内的调色剂余量A12和打印输出作业中的调色剂使用量A22进行比较。
然后,在对所有种类的耗材,判定为MFP10内的余量A10大于使用量A20(A10>A20)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53进入步骤S56。例如,在纸张的余量A11大于纸张的使用量A21(A11>A21)并且调色剂的余量A12大于调色剂的使用量A22(A12>A22)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53进入步骤S56。
在步骤S56中,推断为在执行打印输出作业时不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耗材耗尽)。然后,在步骤S57中判定为能够完成打印输出作业,处理从图5的步骤S11经由步骤S12进入步骤S13~S17。
步骤S13~S17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体而言,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应针对打印输出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然后,在经过步骤S14、S15之后,响应于收费完成通知的接收(步骤S16),执行打印输出作业中的输出处理(详细而言,扫描数据的打印输出处理)(步骤S17)。
另一方面,在任意种类的耗材的余量小于打印输出作业中的使用量的情况下,判定为MFP10内的余量A10小于使用量A20(A10<A20),处理从步骤S53进入步骤S54。例如,在纸张的余量A11小于纸张的使用量A21(A11<A21)的情况下或调色剂的余量A12小于调色剂的使用量A22(A12<A22)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53进入步骤S54。
在步骤S54中,推断为在执行打印输出作业时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耗材耗尽)。然后,在步骤S55中判定为不能完成打印输出作业,处理从图5的步骤S11经由步骤S12进入步骤S18。
具体而言,在步骤S18中判定为不应针对该打印输出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而不执行该收费处理(步骤S42(图3))(不执行打印输出处理(步骤S17))并结束图5的动作。
在受理了打印输出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进行如以上那样的动作。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一步应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的思想(对用户请求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的思想等)。作为与打印输出作业相关的避免产生完成阻碍因素的操作,例示耗材(纸张以及调色剂等)的补充操作和/或打印输出作业的设定变更操作等。作为该设定变更操作,例如,例示将设定项目“双面/单面”的设定内容从值“单面”变更为值“双面”的操作(即,减少纸张的使用量的操作)、和/或将设定项目“彩色设定”的设定内容从值“全彩色”变更为值“黑白”的操作(减少黑色以外的调色剂的使用量的操作)等。
<3.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受理传真发送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方式。
在受理传真发送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MFP10执行图5的动作。
具体而言,执行原稿的读取处理,获取处理对象数据(扫描数据)(步骤S10)。然后,判定是否能够完成该传真发送作业(步骤S11)。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步骤S11)的子流程处理的图。
首先,在步骤S61中,MFP10基于通过传真发送作业中的设定操作输入的传真编号,试行向该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换言之,执行向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发送目的地的连接确认。
然后,在步骤S62中,MFP10判定向该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是否成功。换言之,在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实际的输出处理之前(详细而言,在实际的输出处理之前),确认是否能够与该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发送目的地连接。
在向该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62进入步骤S65,MFP10推断为在执行传真发送作业时不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无法与该发送目的地连接的状态(也称为不可连接状态))。然后,在步骤S66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传真发送作业,处理从图5的步骤S11经由步骤S12进入步骤S13~S17。
步骤S13~S17的处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体而言,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应针对传真发送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然后,在经过步骤S14、S15之后,响应于来自收费服务器90的收费完成通知的接收(步骤S16),执行传真发送作业中的输出处理(详细而言,朝向发送目的地的扫描数据的发送处理)(步骤S17)。
另一方面,在向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失败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62进入步骤S63,MFP10推断为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不可连接状态)。然后,在步骤S64中判定为不能完成传真发送作业,处理从图5的步骤S11经由步骤S12进入步骤S18。
具体而言,在步骤S18中判定为不应针对该传真发送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而不执行该收费处理(步骤S42(图3))(不执行传真发送处理(步骤S17))结束图5的动作。
<4.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的(步骤S11(图5))情况下,总是决定为不应针对整个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8)。
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整个作业)的情况下,在能够进行整个作业中的一部分时,也决定为应针对整个作业中的能够进行的部分作业(也称为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在这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例示受理写入作业(详细而言“扫描toUSB”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方式。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MFP10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的动作响应于受理写入作业的设定操作和执行开始指示而开始。
首先,在步骤S81中,MFP10计算能够执行作业中的输出处理的纸张张数(也称为可输出张数)N10。在这里,计算能够写入写入作业中的写入目的地设备(详细而言USB存储器)的纸张张数(也称为可写入张数)N11。
具体而言,MFP10访问该写入目的地设备,并获取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剩余容量C20。然后,MFP10基于该剩余容量C20和写入作业中的设定内容(读取分辨率等),来计算可写入张数N11(N10)。然后,处理从步骤S81进入步骤S101。
在步骤S101中,MFP10判定可写入张数N11(N10)是否是“1”张以上。
在可写入张数N11(N10)为“0”张的情况下,MFP10判定为不能完成写入作业,并且判定为不存在可进行部分作业。然后,MFP1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决定为不应针对整个写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02)。
另一方面,在可写入张数N11(N10)为“1”张以上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101进入步骤S82,MFP10开始原稿的读取处理(步骤S82)。具体而言,MFP10开始载置于ADF的多张原稿的读取处理。
之后,在步骤S83、S84中,MFP10判定是否能够完成写入作业(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并且判定是否存在可进行部分作业。具体而言,每当读取多张原稿中的一张张原稿就执行该步骤S83、S84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83中,MFP10判定是否完成了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
在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83进入步骤S84,MFP10判定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读取张数N20是否达到可写入张数N11(N10)。
在原稿的读取张数N20未达到可写入张数N11(N20<N11)的情况下,在读取到下一个的原稿之后,处理从步骤S84返回到步骤S83。
反复这样的动作(步骤S83、S84的处理),直到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完成或读取张数N20达到可写入张数N11(N10)。
通过像这样反复步骤S83、S84,MFP10推断在执行写入作业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详细而言,在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可写入张数N11之前完成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的情况下,推断为在执行写入作业时不会产生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另一方面,在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完成之前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可写入张数N11的情况下,推断为在执行写入作业时会产生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
然后,决定为应针对将所有原稿中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所有原稿或所有原稿中的一部分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即,决定为应针对能够进行写入作业的部分(包括整个写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例如,在可写入张数N11为70张并且所有原稿的张数为20张的情况下,在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可写入张数N11之前,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20张而完成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在该情况下,MFP10推断为在执行写入作业时不会产生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完成阻碍因素),并判定为能够完成该写入作业。
然后,处理从步骤S83进入步骤S13以后。步骤S13以后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5)相同。
具体而言,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应针对整个写入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然后,在经过步骤S14、S15之后,响应于来自收费服务器90的收费完成通知的接收(步骤S16),执行有关整个写入作业的输出处理(详细而言,所有原稿的扫描数据的写入处理)(步骤S17)。
另一方面,例如在可写入张数N11为70张并且所有原稿的张数为100张的情况下,在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完成之前(详细而言,在读取了100张原稿中的70张的量的时刻),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可写入张数N11。在该情况下,MFP10推断为在执行写入作业时会产生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完成阻碍因素),并判定为不能完成该写入作业。另外,基于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可写入张数N11为“1”张以上的情况,MFP10判定为存在可进行部分作业。然后,处理从步骤S84进入步骤S85。
在步骤S85中,MFP10决定为应针对整个写入作业中的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并且决定为不应针对该整个写入作业中的除去该可进行部分作业的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详细而言,决定为应针对将100张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作业中,写入70张的量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作业(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并决定为不应针对写入剩余的原稿(30张的量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作业(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此外,在处理从步骤S84进入步骤S85时,MFP10停止原稿的读取处理。
然后,处理从步骤S85进入步骤S86以后。
具体而言,MFP10计算针对整个写入作业中的可进行部分作业(只有)的执行的收费金额(步骤S86),并将嵌入有该收费金额等收费信息的二维条形码显示于触摸面板25(步骤S87)。之后,在移动终端50与收费服务器90的协作动作之后通过收费服务器90执行收费处理,并将收费完成通知从收费服务器90发送至MFP10。
MFP10若从收费服务器90接收该收费完成通知(步骤S88),则执行有关可进行部分作业的输出处理(步骤S89)。具体而言,将读取到的原稿的扫描数据(详细而言,100张原稿中的70张的量的扫描数据)写入USB存储器。换言之,对有关100张原稿中的未读取的30张原稿(剩余的原稿)的写入作业(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不执行收费处理,并不执行有关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写入处理。
此外,在步骤S89中,进一步,MFP10对用户通知不对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的意思。具体而言,MFP10将通知画面220(参照图13)显示于触摸面板25。在该通知画面220,显示对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不执行收费处理的意思。
像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在存在可进行部分作业时,决定为应针对整个作业中的该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85)。然后,在由收费服务器90执行该收费处理之后,由MFP10执行有关该可进行部分作业的输出处理(步骤S89)。因此,能够抑制退款处理的产生,并且灵活地进行作业的执行控制。
<第四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此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受理写入作业的执行指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受理其它种类的作业的执行指示。例如,在受理打印输出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执行如下的动作。
在受理打印输出作业(例如复印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也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由MFP10执行图12的动作。
具体而言,首先,在步骤S81中,基于MFP10内的耗材的余量A10以及打印输出作业中的设定内容,计算可输出张数N10(详细而言,能够打印输出的纸张张数(可打印张数)N12)。然后,开始原稿的读取处理(步骤S82)。
之后,例如在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可打印张数N12(N10)之前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推断为在执行打印输出作业时不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耗材耗尽),并判定为能够完成该打印输出作业。
然后,处理从步骤S83进入步骤S13以下。此外,步骤S13以后的动作与第四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具体而言,决定为应针对整个打印输出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13)。然后,在经过步骤S14~S16之后,执行有关整个打印输出作业的打印输出处理(步骤S17)。
另一方面,在所有原稿的读取处理完成之前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可打印张数N12的情况下,推断为在执行打印输出作业时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并判定为不能完成该打印输出作业。
然后,处理从步骤S84进入步骤S85以下。此外,步骤S85以后的动作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具体而言,决定为应针对打印输出整个作业中的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并且决定为不应针对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85)。然后,在经过步骤S86~S88之后,执行仅有关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打印输出处理(步骤S89)。
<5.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应针对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并决定为不应针对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85(图12))。
与此相对,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在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之后,在判定为能够完成该剩余的部分作业时,决定为应针对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MFP10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84之后(在步骤S84中判定为“是”之后),MFP10将选择画面300(图15)显示于触摸面板25(步骤S111)。然后,MFP10根据该选择画面300中的用户的选择操作来执行分支处理(步骤S112)。
图15是表示选择画面300的图。如图15所示,在选择画面300上,设置有指示按钮301~303。指示按钮301是指示仅执行整个写入作业中的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按钮。指示按钮302是指示不仅执行可进行部分作业也执行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按钮。指示按钮303是指示整个写入作业的执行的中止的按钮。用户在希望将直到当前时刻(原稿的读取张数N20达到可写入张数N11的时刻)读取到的原稿(例如100张原稿中的70张原稿)的扫描数据D1写入USB存储器(当前MFP10中插入的USB存储器)并结束写入作业的情况下,按下指示按钮301。另外,用户在希望在该扫描数据D1的写入后更换USB存储器并将剩余的原稿(30张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新的USB存储器的情况下,按下指示按钮302。另外,用户在希望放弃70张原稿的扫描数据D1并中止整个写入作业的情况下,按下指示按钮303。
例如,在选择画面300上指示按钮301被按下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112进入步骤S85~S89。步骤S85~S89的处理内容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12)相同。具体而言,决定为应针对整个写入作业中的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并且决定为不应针对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85)。然后,在经过步骤S86~S88之后,仅执行有关该可进行部分作业的写入处理(步骤S89)。
另外,在指示按钮303被按下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112进入步骤S114,MFP10中止整个写入作业的执行。具体而言,MFP10决定为不应执行针对整个写入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并放弃读取到的原稿(例如,100张原稿中的70张的量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由此,不执行针对整个写入作业(可进行部分作业以及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且不执行该写入作业。
另外,在指示按钮302被按下的情况下,执行如下的动作。
具体而言,首先,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地执行步骤S85~S89的动作。更具体而言,决定为应针对整个写入作业(例如,将100张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作业)中的可进行部分作业(例如,写入70张的量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85)。此外,在这里,保留是否应执行针对剩余的部分作业(详细而言,写入30张的量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作业)的执行的收费处理的决定。然后,仅针对整个写入作业中的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并仅将70张的量的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USB存储器(步骤S89)。
之后(有关可进行部分作业的输出处理的执行(步骤S89)之后),MFP10对用户请求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USB存储器的容量不足)的避免产生操作(例如,USB存储器的更换操作)(步骤S113)。具体而言,MFP10将请求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的请求画面350(参照图16)显示于触摸面板25。图16是表示该请求画面350的图。
然后,若受理用户的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USB存储器的更换操作)(插入新的USB存储器),则MFP10消除(非显示化)请求画面350,并开始有关剩余的部分作业的处理(步骤S200)。图17是表示包含有关剩余的部分作业的能否完成判定处理在内的动作(MFP10的动作)(步骤S200)的流程图。
首先,MFP10基于新的USB存储器的剩余容量,来计算该新的USB存储器中的可写入张数(新的可写入张数)N15(步骤S91),并且重新开始原稿的读取处理(步骤S92)。此外,在原稿的读取处理的重新开始之前重置原稿的读取张数的计数值,并开始新的读取张数N25的计数处理(计数处理)。
然后,MFP10基于在执行剩余的部分作业(写入100张原稿中的30张的量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作业)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来判定是否能够完成该剩余的部分作业(步骤S93、S94)。具体而言,每当一张张地读取剩余的原稿(30张原稿)就执行该步骤S93、S94的处理。
例如,在原稿的新的读取张数N25达到新的可写入张数N15之前剩余的原稿的读取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推断为在执行剩余的部分作业时不存在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容量不足),并判定为能够完成该剩余的部分作业。在该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93进入步骤S95,MFP10决定为应针对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
然后,在执行针对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的收费金额的计算处理(步骤S96)以及二维条形码的显示处理(步骤S97)之后,响应于来自收费服务器90的收费完成通知的接收(步骤S98),来执行有关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输出处理(写入处理)(步骤S99)。具体而言,将100张原稿中的30张的量的原稿(剩余的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新的USB存储器。由此,有关100张原稿的整个写入作业完成。
另一方面,在剩余的原稿的读取处理完成之前原稿的新的读取张数N25达到新的可写入张数N15的情况下,推断为在执行剩余的部分作业时存在完成阻碍因素(详细而言容量不足),并判定为不能完成该剩余的部分作业。在该情况下,在关于该剩余的部分作业中的新的可进行部分作业执行了步骤S85~S89的动作之后,使用请求画面350(图16)对用户请求避免产生操作(步骤S120)。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91,关于该剩余的部分作业中除去该新的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新的剩余的部分作业再次执行(重复)图17的动作。
如以上那样,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在完成阻碍因素的避免产生操作之后,在判定为能够完成剩余的部分作业时,决定为应针对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执行收费处理(步骤S95)。然后,在收费服务器90中的该收费处理之后,由MFP10执行有关该剩余的部分作业的输出处理(详细而言,剩余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写入处理)(步骤S99)。因此,能够提高作业完成的可能性,并且抑制退款处理的产生。
此外,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受理写入作业的执行指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受理打印输出作业的执行指示。
<6.变形例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内容。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等中,移动终端50通过读取MFP10的触摸面板25中的二维条形码来获取收费信息(收费金额以及收费对象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移动终端50也可以通过与MFP10的通信(通过从MFP10接收)来获取该收费信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等中,还可以以将MFP10中的收费方式设定为前收费方式为条件,来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步骤S11等)。
具体而言,作为MFP10中的有关作业的执行的收费方式,存在前收费方式和后收费方式这两种收费方式。然而,后收费方式是关于作业的执行在该作业完成后收费的收费方式。该改变例的MFP10作为有关收费方式的设定内容,能够选择性地设定该两种收费方式,MFP10的管理者将执行作业时的收费处理的收费方式设定为前收费方式和后收费方式的任意一个。之后,在MFP10中受理了作业的执行指示时,MFP10判定MFP10中的收费方式被设定为前收费方式和后收费方式的哪一个。而且,以MFP10中的收费方式被设定为前收费方式为条件,MFP10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由此,能够适当地使用两种收费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收费系统;10…MFP(图像形成装置);50…移动终端;90…收费服务器。

Claims (2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判定单元,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该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的处理,其中上述前收费方式是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以及
决定单元,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决定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决定不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单元基于与在执行上述作业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相关的推断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上述作业,其中上述完成阻碍因素为阻碍上述作业的完成的因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将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和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判定单元基于是否正常地结束写入试行处理,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其中上述写入试行处理将与上述处理对象数据对应的伪数据试行写入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将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
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上述处理对象数据的容量和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中的可写入剩余容量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打印输出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耗材耗尽,
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耗材的余量和上述打印输出作业的完成所需的耗材的使用量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传真发送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无法与上述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发送目的地连接的状态亦即无法连接状态,
上述判定单元通过试行对上述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决定单元在推断为在执行上述作业时会产生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情况下,对用户请求避免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操作亦即避免产生操作,
若由上述用户进行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则上述判定单元再次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后再次执行的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时,上述决定单元也决定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判定单元,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该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的处理,其中上述前收费方式是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以及
决定单元,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应该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决定为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上述整个作业中存在可进行的部分作业亦即可进行部分作业时,
上述决定单元决定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的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并且
决定不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除去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不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时,上述决定单元决定不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单元基于与在执行上述作业时是否产生完成阻碍因素相关的推断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上述作业,其中上述完成阻碍因素为阻碍上述作业的完成的因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将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计算单元,上述计算单元基于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剩余容量,来计算在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中可写入的纸张张数亦即可写入张数,
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通过上述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读取张数和上述可写入张数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对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扫描数据进行打印输出的打印输出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耗材耗尽,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计算单元,上述计算单元基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耗材的余量,来计算可打印输出的纸张张数亦即可打印张数,
上述判定单元通过对通过上述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读取张数和上述可打印张数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决定单元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对用户请求避免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操作亦即避免产生操作,
若由上述用户进行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则上述判定单元关于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在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后,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时,上述决定单元也决定针对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作为有关收费方式的设定内容,选择性地设定在上述作业完成后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收费的收费方式亦即后收费方式和上述前收费方式这两种收费方式,
上述判定单元以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收费方式被设定为上述前收费方式为条件,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15.一种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用于使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a)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步骤,其中,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的处理,其中上述前收费方式是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以及
步骤b)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在上述步骤b)中,
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不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a)基于与在执行上述作业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相关的推断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上述作业,其中上述完成阻碍因素为阻碍上述作业的完成的因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将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和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故障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步骤a)基于是否正常地结束写入试行处理,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其中,上述写入试行处理将与上述处理对象数据对应的伪数据试行写入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将处理对象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
上述步骤a)通过对上述处理对象数据的容量和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中的可写入剩余容量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打印输出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耗材耗尽,
上述步骤a)通过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耗材的余量和上述打印输出作业的完成所需的耗材的使用量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传真发送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无法与上述传真发送作业中的发送目的地连接的状态亦即无法连接状态,
上述步骤a)通过试行对上述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b)在推断为在执行上述作业时会产生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情况下,对用户请求避免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操作亦即避免产生操作,
若由上述用户进行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则上述步骤a)再次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上述步骤b)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后再次执行的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时,也决定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22.一种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用于使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a)执行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步骤,其中,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为在基于前收费方式的收费处理之前,判定是否能够完成作业的处理,其中上述前收费方式是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在上述作业完成前收费的收费方式;以及
步骤b)基于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步骤,
在上述步骤b)中,
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决定为应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
在上述步骤a)中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上述整个作业中存在可进行的部分作业亦即可进行部分作业时,
决定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的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并且
决定不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中除去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b)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不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时,决定不应针对上述整个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a)基于与在执行上述作业时是否会产生完成阻碍因素相关的推断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上述作业,其中上述完成阻碍因素为阻碍上述作业的完成的因素。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将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扫描数据写入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写入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容量不足,
上述程序还使内置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基于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的剩余容量,来计算在上述写入目的地设备中可写入的纸张张数亦即可写入张数步骤,
上述步骤a)通过对通过上述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读取张数和上述可写入张数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是对通过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扫描数据进行打印输出的打印输出作业,
上述完成阻碍因素包含耗材耗尽,
上述程序还使内置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基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耗材的余量,来计算可打印输出的纸张张数亦即可打印张数步骤,
上述步骤a)通过对通过上述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的读取张数和上述可打印张数进行比较,来推断有无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b)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对用户请求避免上述完成阻碍因素的产生的操作亦即避免产生操作,
若由上述用户进行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则上述步骤a)关于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上述步骤b)即使在判定为不能完成上述作业并且判定为存在上述可进行部分作业的情况下,在上述避免产生操作后,在判定为能够完成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时,也决定针对上述剩余的部分作业的执行而执行上述收费处理的内容。
28.根据权利要求15~2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作为有关收费方式的设定内容,选择性地设定在上述作业完成后针对上述作业的执行收费的收费方式亦即后收费方式和上述前收费方式这两种收费方式,
上述步骤a)以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收费方式被设定为上述前收费方式为条件,执行上述能否完成判定处理。
CN201910917036.9A 2018-10-01 2019-09-26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程序 Active CN110971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6844A JP7115199B2 (ja) 2018-10-01 2018-10-0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86844 2018-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773A true CN110971773A (zh) 2020-04-07
CN110971773B CN110971773B (zh) 2022-07-05

Family

ID=6994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7036.9A Active CN110971773B (zh) 2018-10-01 2019-09-26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4467B2 (zh)
JP (1) JP7115199B2 (zh)
CN (1) CN1109717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526A (zh) * 2020-04-22 2021-10-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收费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63267A (ja) * 2020-03-31 2021-10-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方法
KR20220043760A (ko) * 2020-09-29 2022-04-0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 형성 장치에 설치된 어플리케이션에 대한 과금을 제어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5765A (ja) * 2002-10-25 2004-05-20 Kyocera Corp 課金システムの課金処理方法
JP2007020155A (ja) * 2005-06-08 2007-01-25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7241536A (ja) * 2006-03-07 2007-09-2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写真撮影装置
CN102024292A (zh) * 2009-09-14 2011-04-20 陈立军 自助式复印机
CN102411812A (zh) * 2010-08-04 2012-04-11 夏普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30250330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Ricoh Company, Limited Output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utput method
JP2013225727A (ja) * 2012-04-19 2013-10-3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24266A (zh) * 2015-10-30 2016-01-0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文件打印方法和装置
CN105654627A (zh) * 2014-11-14 2016-06-08 株式会社理光 支持预付费功能的打印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781997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控制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7150697U (zh) * 2017-09-20 2018-03-27 杭州适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
CN108346242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文件印刷系统
CN207742746U (zh) * 2017-11-17 2018-08-17 惠州文泰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助式打印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3449A (ja) * 2003-01-07 2004-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並びに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093902A (ja) * 2010-10-26 2012-05-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ログ情報管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ログ情報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ログ情報管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80213267A1 (en) * 2015-07-31 2018-07-26 The Khoshbin Company Distributed surveillance
JP2018014551A (ja) 2016-07-19 2018-01-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066814A (ja) * 2016-10-18 2018-04-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5765A (ja) * 2002-10-25 2004-05-20 Kyocera Corp 課金システムの課金処理方法
JP2007020155A (ja) * 2005-06-08 2007-01-25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7241536A (ja) * 2006-03-07 2007-09-20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写真撮影装置
CN102024292A (zh) * 2009-09-14 2011-04-20 陈立军 自助式复印机
CN102411812A (zh) * 2010-08-04 2012-04-11 夏普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30250330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Ricoh Company, Limited Output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utput method
JP2013225727A (ja) * 2012-04-19 2013-10-3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654627A (zh) * 2014-11-14 2016-06-08 株式会社理光 支持预付费功能的打印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24266A (zh) * 2015-10-30 2016-01-0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文件打印方法和装置
CN10781997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控制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8346242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文件印刷系统
CN207150697U (zh) * 2017-09-20 2018-03-27 杭州适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
CN207742746U (zh) * 2017-11-17 2018-08-17 惠州文泰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助式打印控制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526A (zh) * 2020-04-22 2021-10-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收费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773B (zh) 2022-07-05
US10764467B2 (en) 2020-09-01
JP2020057919A (ja) 2020-04-09
US20200106917A1 (en) 2020-04-02
JP7115199B2 (ja)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17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程序
US8320002B2 (en) Print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method capable of implementing 2-path printing
CN104954612A (zh) 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US7590857B2 (en) Secure data processing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942650A2 (en)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and method for warming up the same
JP2005349664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024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案件処理装置
JP2009118102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置き忘れ原稿の持ち主画像取得方法
JP20070153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7094816A (ja) ジョブ実行装置及びジョブ実行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4030091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92377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853A (ja) サービス提供装置及びサービス提供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5035048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092377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03197B1 (ko) Ic 카드로 사용 가능한 복합기 및 그 이용방법
JP681913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0278789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7022479B2 (ja) ジョブ実行システム
JP4784643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619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310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質調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質調整方法
US1171458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selecting jobs
JP742407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課金処理実行方法および課金処理実行プログラム
JP60755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