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7954B - 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7954B
CN110967954B CN201910931164.9A CN201910931164A CN110967954B CN 110967954 B CN110967954 B CN 110967954B CN 201910931164 A CN201910931164 A CN 201910931164A CN 110967954 B CN110967954 B CN 110967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electrical contact
drive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11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7954A (zh
Inventor
波多野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67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7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7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7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转印带单元能够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鼓和定影单元,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在转印带单元安装在设备本体的状态下:转印带与感光鼓接触;转印带构造为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感光鼓与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感光鼓与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定影单元输送。带存储器存储关于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Description

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带单元和具有转印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具有可卸下的转印带单元(参见专利文献1)。转印带单元用于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并且在转印带单元与感光鼓之间输送片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7-010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形成最佳图像,与更换后的转印带单元相对应地,需要获取关于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存储与可卸下的转印带单元有关的信息的转印带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转印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转印带单元能够存储与可卸下的转印带单元有关的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带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能够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鼓和定影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转印带单元能够存储关于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还包括带电极,所述带电极电连接到所述转印带,所述带电极构造为施加转印偏压,使得在所述片材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状态下将所述感光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片材。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预先测量的所述转印带的输送速度存储在所述带存储器中。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还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在所述带存储器中,存储所述转印带的厚度、所述驱动辊的外径和所述从动辊的外径。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第一电接触面,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根据上述结构,容易从第一电接触面读出存储在带存储器中的信息。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驱动辊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驱动齿轮和第一电接触面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同侧,因此容易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从动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与所述驱动辊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电接触面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从动辊布置在驱动辊的相反侧,因此,第一电接触面不太可能成为障碍。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带框体包括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的把手,当使用者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把手对齐。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电接触面在第一方向上与把手对齐,因此,可以抑制转印带单元尺寸变大。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带框体包括保持所述第一电接触面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滑动。
根据上述结构,保持部被构成为能够在第三方向上滑动,因此,第一电接触面能够稳定地接触用于读出信息的构件。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带框体还包括构造为对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施压的弹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电接触面被弹簧施力,因此,可以抑制由于振动等而引起的接触故障。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与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垂直的方向。
本发明的转印带单元,还包括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带框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突起延伸离开所述转印带,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比所述突起的头端更靠近所述转印带。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当转印带单元放置在桌子等上时,突起的头端与桌子接触,使得第一电接触面不接触桌子。因此,可以抑制第一电接触面被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上述转印带单元;感光鼓;定影单元;设备本体,所述转印带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以及第一电接点,所述第一电接点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接触面。
根据上述结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存储关于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电接点的接点保持部,所述接点保持部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电接触面能够稳定地接触第一电接点。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接点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本体基板,所述本体基板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端部,所述本体基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接点。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电接点位于本体基板附近,因此,可以缩短用于连接的配线。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鼓盒,所述鼓盒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鼓盒包括所述感光鼓和第二电接触面,以及第二电接点,所述第二电接点在所述鼓盒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电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二电接点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电接点位于本体基板附近,因此,可以缩短用于连接的配线。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杆,所述杆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电接点接触,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电接点离开。
根据上述结构,当杆位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容易地卸下转印带单元。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杆能够绕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紧凑布置杆,因此,杆不太可能成为障碍。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杆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延伸;以及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外周面沿着与所述第一臂不同的方向延伸,当对所述第一臂施压时,所述第二臂将所述转印带单元推上去。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通过推杆的第一臂来将转印带单元推上去,因此,可以容易地卸下转印带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存储与转印带单元有关的信息的转印带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存储与转印带单元有关的信息的图像形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
图2是转印带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中的(a)是简化示出位于接触位置的转印带单元与施压构件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b)是示出轴承部与限制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的(a)的转印带单元位于离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示出从下方看的转印带单元。
图6是保持部和接点保持部的剖视图。
图7示出从使用者侧看的位于接触位置的转印带单元。
图8示出从上方看的接点保持部。
图9示出从使用者侧看的位于离开位置的转印带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感光鼓43的轴向称为“第一方向”。将多个感光鼓43所排列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较佳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将排出盘12、图像形成部3和供给盘21所排列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较佳地,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方向是竖直方向。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例如是彩色激光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10;供给单元2,用于供给片材S;图像形成部3,用于在所供给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以及排出单元4,用于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排出。
供给单元2设置在设备本体10中的下部,包括:供给盘21,用于在其中容纳片材S;以及供给机构22,用于将片材S从供给盘21供给到图像形成部3。供给盘21中的片材S由供给机构22逐个分离,然后供给到图像形成部3。
图像形成部3包括曝光单元30、图像形成单元40、转印带单元50、带清洁器60和定影单元70。
曝光单元30设置在设备本体10中的上部,包括图未示的激光发射部、多棱镜、透镜和反射镜。
图像形成单元40包括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设备本体10的鼓盒40A和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鼓盒40A的四个显影盒41。在鼓盒40A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鼓盒40A位于供给单元2与曝光单元30之间。鼓盒40A被构成为能够在设备本体10内的安装位置(参照图1)和设备本体10外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鼓盒40A包括四个感光鼓43和四个带电器44。显影盒41包括显影辊46,还包括省略了附图标记的供给辊、层厚限制片和调色剂容纳单元。
转印带单元50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设备本体10。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转印带单元50位于供给单元2与图像形成单元40之间。转印带单元50包括驱动辊51、从动辊52、转印带53、四个转印辊54、四个带电极57、以及辅助辊(backuproller)56。
驱动辊51是用于驱动转印带53的辊。驱动辊51与转印带53的内表面接触。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马达M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辊51,使得转印带53沿着图1中的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动辊52是被构成为与转印带53的驱动一起旋转的辊。从动辊52与转印带53的内表面接触。
转印带53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与感光鼓43接触。转印带53用于将感光鼓43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感光鼓43与转印带53之间输送的片材S,并且将在感光鼓43与转印带53之间输送的片材S向着定影单元70输送。转印带53是环形带。
转印辊54与转印带53的内表面接触。转印辊54是用于将转印带53夹在转印辊与每个感光鼓43之间的辊。带电极57位于转印辊54的第一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带电极57是经由转印辊54电连接到转印带53的电极。带电极57用于将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54,从而在片材S在感光鼓43与转印带53之间输送的状态下将感光鼓43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
带清洁器60位于转印带单元50的下方。带清洁器60包括清洁辊61和收集箱62。清洁辊61与转印带53的下表面53B接触。清洁辊61用于收集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并将所收集的调色剂容纳在收集箱62中。清洁辊61被构成为将转印带53夹在清洁辊与辅助辊56之间。
定影单元70相对于输送方向位于图像形成单元40和转印带单元50的下游。定影单元70包括加热辊71和布置成面对加热辊71的加压辊72。加压辊72用于对加热辊71施压。
在图像形成部3中,感光鼓43的表面由带电器44均匀带电。然后,来自曝光单元30的激光(点划线)照射感光鼓43的表面。其结果是,在感光鼓43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调色剂容纳单元中的调色剂通过供给辊供给到显影辊46。然后,调色剂被承载在显影辊46上。
承载在显影辊46上的调色剂从显影辊46供给到感光鼓43上的静电潜像。其结果是,在感光鼓43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转印带53上的所供给的片材S被输送到感光鼓43与转印辊54之间。其结果是,在各个感光鼓43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然后,片材S被输送到加热辊71与加压辊72之间。其结果是,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片材S上。
排出单元4具有排出路径81和多个输送辊82,排出路径81形成为从定影单元70的出口向上延伸然后向前改变其方向,输送辊82用于输送片材S。输送辊82使被热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排出路径81。然后,片材S被排出到设置在设备本体10上部的排出盘12。
设备本体10具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前盖11。前盖11是设备本体10的前侧壁。使用者能够打开前盖11,将鼓盒40A拉出到设备本体10的外部。也就是说,鼓盒40A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设备本体10。此外,使用者能够从设备本体10卸下鼓盒40A,从而将转印带单元50拉出到设备本体10的外部。
接下来,说明转印带单元50周围的详细结构。
如图2所示,转印带单元50具有带框体55。带框体55被构成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驱动辊51和从动辊52。
驱动辊51被构成为能够绕第一轴线X1旋转,第一轴线X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从动辊52被构成为能够绕第二轴线X2旋转,第二轴线X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从动辊52位于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驱动辊51离开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是第一轴线X1和第二轴线X2所排列的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带框体55具有第一框体55A、第二框体55B、第三框体55C和把手C1。第一框体55A位于转印带53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第二框体55B位于转印带53的第一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第三框体55C位于转印带53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第三框体55C被构成为连接第一框体55A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和第二框体55B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
把手C1位于第三框体55C上。把手C1位于带框体55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使用者能够通过抓住把手C1来安装和卸下转印带单元50。
第一框体55A具有本体部A1、轴承部A2、配合部A3和被支撑部A4。本体部A1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轴承部A2、配合部A3和被支撑部A4从本体部A1的侧表面向着第一方向一端侧突出。轴承部A2、配合部A3和被支撑部A4从本体部A1突出,从而在第一方向上离开第二框体55B。
第二框体55B具有本体部B1、轴承部B2、配合部B3和被支撑部B4。本体部B1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轴承部B2、配合部B3和被支撑部B4从本体部B1的侧表面向着第一方向另一端侧突出。轴承部B2、配合部B3和被支撑部B4从本体部B1突出,从而在第一方向上离开第一框体55A。
轴承部A2被构成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驱动辊51的轴51S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轴承部B2被构成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驱动辊51的轴51S的第一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轴承部A2、B2是圆筒状构件。轴承部A2位于第一框体55A的第二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轴承部B2位于第二框体55B的第二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驱动辊51具有驱动齿轮58。驱动齿轮58用于将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马达M传递到驱动辊51。驱动齿轮58位于第一框体55A上。
如图3中的(a)所示,轴承部A2、B2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被支撑在设备本体10的限制部14。限制部14是用于经由轴承部A2、B2来限制驱动辊51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的位置的构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如图3中的(b)所示,限制部14具有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底部14A、从底部14A的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向着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延伸的上部14B,以及从底部14A的在第三方向上的另一端向着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延伸的下部14C。限制部14在限制部14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具有开口。限制部14具有U形形状。下部14C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部14B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上部14B与下部14C之间的间隔大于轴承部A2、B2的外径。因此,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轴承部A2、B2插入限制部14。由此,轴承部A2、B2在第三方向上的移动受到上部14B和下部14C的限制。
底部14A用于限制驱动辊51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底部14A与轴承部A2、B2接触。此外,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底部14A也可以与轴承部A2、B2在第二方向上隔着间隔。
此外,转印带单元50被构成为在安装到设备本体10和从设备本体10卸下时能够绕驱动辊51的轴线旋转。具体来说,转印带单元50被构成为能够绕驱动辊51的轴线在图3中的(a)所示的接触位置与图4所示的离开位置之间旋转。
如图3中的(a)所示,配合部A3、B3是与设备本体10的施压构件110相配合的构件。配合部A3、B3具有锥形形状。配合部A3、B3与驱动辊51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是第一距离L1。配合部A3、B3与把手C1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是比第一距离L1大的第二距离L2。更具体地,从驱动辊51的轴线到配合部A3、B3与施压构件110的接触点的距离是第一距离L1。此外,从配合部A3、B3与施压构件110的接触点到把手C1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的距离是第二距离L2。
施压构件110是用于对配合部A3、B3在第二方向上向着设备本体10的定位部15施压的构件。施压构件110被构成为能够在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与图3中的(a)所示的施压位置之间旋转。定位部15位于转印带单元5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施压构件110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设备本体10的旋转轴111;第一臂部112,从旋转轴111向着第三方向一端侧延伸,被构成为将配合部A3、B3夹在第一臂部与定位部15之间;引导部113,从第一臂部112的第三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向着第二方向另一端侧突出;以及第二臂部114,从旋转轴111向着第二方向一端侧延伸。第一臂部112的第三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具有锥形形状。
设备本体10具有拉伸螺旋弹簧120、弹簧配合部16和支撑部17。
拉伸螺旋弹簧120的一端部配合到施压构件110的第二臂部114的头端部。拉伸螺旋弹簧120的另一端部配合到弹簧配合部16。由此,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20总是对施压构件110从施压位置向着初始位置施压。此外,由拉伸螺旋弹簧120施压的施压构件110对配合部A3、B3在第二方向上向着定位部15施压。其结果是,转印带单元50相对于设备本体10在第二方向上被定位。当配合部A3、B3从施压构件110与定位部15之间移开时,施压构件110与定位部15接触。其结果是,施压构件110保持在初始位置。
此外,第一框体55A具有被支撑部A4、轴承52A、引导孔52B和压缩螺旋弹簧52C。第二框体55B具有被支撑部B4。
被支撑部A4、B4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支撑在支撑部17。被支撑部A4位于配合部A3与把手C1之间。被支撑部B4位于配合部B3与把手C1之间。轴承52A被构成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从动辊52。轴承52A位于第一框体55A的第二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引导孔52B被形成为以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轴承52A。压缩螺旋弹簧52C被构成为向着第二方向一端侧对轴承52A施力。
转印带单元50包括带存储器200。带存储器200位于带框体55上。带存储器200包括存储元件201和第一电接触面202。第一电接触面202电连接到存储元件20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储元件201和第一电接触面202彼此邻接。然而,存储元件201和第一电接触面202可以间隔开。
在带存储器200中,存储关于转印带单元50的信息。具体来说,在带存储器200中,存储预先测量的转印带53的输送速度。此外,在带存储器200中,作为影响带的输送速度的构件的信息的例子,可以存储预先测量的转印带53的厚度、驱动辊51的外径和从动辊52的外径。
如图5所示,第一电接触面202位于带框体55的外表面。第一电接触面202位于带框体55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此外,当使用者从第三方向看第一电接触面202时,第一电接触面202在第一方向上与把手C1对齐。第一电接触面202位于带框体55的第二方向一端侧的端部。第一电接触面20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从动辊52位于驱动辊51的相反侧。也就是说,从动辊52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电接触面202与驱动辊51之间。第一电接触面202垂直于第三方向。
带框体55具有突起55T、保持部210、定位部212、弹簧保持部213和弹簧214。
如图3所示,带框体55具有延伸离开转印带53的突起55T。突起55T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第一电接触面202在第三方向上比突起55T的头端55S更靠近转印带53。
如图6所示,保持部210被支撑在弹簧保持部213,使得它能够在第三方向上滑动。具体来说,带框体55的第三框体55C具有保持部210,保持部210用于保持第一电接触面202。带存储器200的第一电接触面202由保持部210保持。
保持部210具有:凹部211A,用于保持带存储器200;以及突起211B,向着第三方向一端侧延伸。
弹簧保持部213具有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孔213A。弹簧214位于孔213A中。弹簧214是压缩弹簧。弹簧214的一端与孔213A的底部接触,弹簧214的另一端与保持部210的突起211B相配合。由此,弹簧214总是对第一电接触面202在第三方向上施压。
定位部212位于弹簧保持部21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定位部212被支撑在弹簧保持部213,使得它能够在第三方向上滑动。定位部212具有向着第三方向另一端侧突出的定位突起212A,以及倾斜面212B。定位突起212A位于弹簧保持部21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倾斜面212B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定位突起212A更远离弹簧保持部213的位置。倾斜面212B倾斜成随着在第一方向上更加离开第一电接触面202而在第三方向上距离定位突起212A更远。
当转印带单元50位于图7所示的接触位置时,定位部212位于弹簧保持部213的两侧。另一方面,当转印带单元50位于图9所示的离开位置时,定位部212通过施力构件(图未示)或其自重而滑动,相对于弹簧保持部213向着第三方向另一端侧移动。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第一电接点300、接点保持部310和防止分离构件320。如图7所示,第一电接点300位于设备本体10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也参照图9)。第一电接点300被构成为在转印带单元50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电接触第一电接触面202。第一电接点300由接点保持部310保持。
如图8所示,接点保持部310由设备本体10和防止分离构件320保持。设备本体10和防止分离构件320被构成为保持接点保持部310,使其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滑动。具体来说,防止分离构件320被构成为将接点保持部310保持为能够在区域R1的范围内滑动。设备本体10和防止分离构件320被构成为将接点保持部310保持为能够在区域R2的范围内滑动。防止分离构件320用于限制接点保持部310在第三方向上移动。接点保持部310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滑动。
接点保持部310具有保持构件311、孔312、引导部313、凹部314和延伸部315。保持构件311是用于保持第一电接点300的构件。孔312是保持部210的定位突起212A所进入的孔。引导部313具有倾斜部313A。倾斜部313A被构成为与保持部210的倾斜面212B接触,从而引导保持部210。凹部314被构成为支撑保持构件311。延伸部315向着第二方向一端侧延伸。延伸部315被构成为进入设备本体10与防止分离构件320之间。由此,限制接点保持部310在第三方向上移动。
如图7所示,设备本体10具有杆350。杆350被构成为能够绕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X3在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9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杆3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接触。另一方面,当杆35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离开。
杆350具有旋转轴351、第一臂352、第二臂353和第三臂354。
旋转轴351被构成为能够绕旋转轴线X3旋转。第一臂352从旋转轴351的外周面延伸。第一臂352的头端部在第一方向上与把手C1对齐。使用者能够接触第一臂352的头端部。
第二臂353从旋转轴351的外周面沿着与第一臂352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二臂353位于在杆350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一臂352间隔开的位置。当杆3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臂353的头端与把手C1接触。
第三臂354沿着与第一臂352和第二臂353不同的方向从旋转轴351的外周面延伸。第三臂354能够弹性变形。当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臂354的头端与设备本体10相配合。因此,当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臂354总是对杆350施加从第二位置向着第一位置返回的力。
在杆350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当使用者对第一臂352施压使得杆350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时,第二臂353将转印带单元50向上推到离开位置。因此,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离开。换句话说,当杆3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接触。当杆35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离开。
设备本体10具有电连接到第一电接点300的本体基板360。本体基板360位于设备本体10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一电接点300和本体基板360两者都位于设备本体10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本体基板360是包括例如CPU、RAM、ROM和输入输出电路的基板。
如图7所示,显影盒41包括具有第二电接触面41T的显影存储器41M(也参照图1)。设备本体10具有第二电接点300T,第二电接点300T在显影盒41安装在设备本体10的状态下与第二电接触面41T接触。第二电接点300T位于设备本体10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二电接点和本体基板360两者都位于设备本体10的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
接下来,说明当安装和卸下转印带单元50时所进行的操作。
如图4所示,当将转印带单元50安装到设备本体10时,使用者首先通过抓住把手C1来将转印带单元50插入设备本体10中。此时,使用者将轴承部A2、B2插入限制部14中。
然后,使用者使转印带单元50绕驱动辊51的轴线旋转。由此,配合部A3、B3与施压构件110的引导部113接触。当使用者进一步旋转转印带单元50时,配合部A3、B3抵抗拉伸螺旋弹簧120所施加的力对施压构件110的引导部113施压。由此,施压构件110从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旋转到图3所示的施压位置。此时,配合部A3、B3进入施压构件110与定位部15之间。其结果是,转印带单元5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设备本体10被定位。此时,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接触。当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接触时,弹簧214在第三方向上对第一电接触面202施压。
当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接触时,保持部210的定位突起212A进入接点保持部310的孔312。其结果是,第一电接点30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被定位。如果定位突起212A从接点保持部310的孔312偏离,则接点保持部310的倾斜部313A被保持部210的倾斜面212B引导。因此,定位突起212A被引导到接点保持部310的孔312中。
当从设备本体10卸下转印带单元50时,使用者首先将杆350的第一臂352的头端部向着第三方向另一端侧推(图7中的箭头方向)。由此,第二臂353的头端部将把手C1向着第三方向一端侧向上推。这样,转印带单元50从接触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参照图9)。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手指插入把手C1与设备本体10之间的间隙来抓住把手C1。使用者通过抓住把手C1抬高转印带单元50的端部来使转印带单元50绕驱动辊51的轴线旋转。由此,配合部A3、B3从施压构件110与定位部15之间离开。因此,如图4所示,施压构件110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20所施加的力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因而从施压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此后,使用者使轴承部A2、B2与限制部14离开,将转印带单元50取出到设备本体10的外部。
根据如上所述的转印带单元50,可以存储关于转印带单元50的信息。此外,根据具有转印带单元50的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存储关于转印带单元50的信息。
此外,由于带存储器200的第一电接触面202位于带框体55的外表面,因此容易从第一电接触面202读出存储在带存储器200中的信息。
此外,由于驱动齿轮58和第一电接触面202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同侧,因此容易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定位。
此外,由于第一电接触面20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从动辊52布置在驱动辊51的相反侧,因此,第一电接触面202不太可能成为障碍。
此外,由于第一电接触面202在第一方向上与把手C1对齐,因此,可以抑制转印带单元50尺寸变大。
此外,由于用于保持第一电接触面202的保持部210能够在第三方向上滑动,因此,第一电接触面202能够稳定地接触用于读出信息的构件。
此外,由于第一电接触面202被弹簧214在第三方向上施力,因此,可以抑制由于振动等而引起的接触故障。
此外,第一电接触面202比带框体55的突起55T的头端55S更靠近转印带53。因此,即使当转印带单元50放置在桌子等上时,突起55T的头端55S与桌子接触,使得第一电接触面202不接触桌子。因此,可以抑制第一电接触面202被损坏。
此外,由于接点保持部310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滑动,因此,第一电接触面202能够稳定地接触第一电接点300。
第一电接点300、第二电接点和本体基板360位于第一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因此,可以缩短用于连接第一电接点300、第二电接点和本体基板360的配线。
此外,当杆35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接触,当杆35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接触面202与第一电接点300离开。因此,通过使杆350位于第二位置,可以容易地卸下转印带单元50。
在上述结构中,杆350能够绕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X3旋转。因此,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紧凑布置杆350。其结果是,杆350不太可能成为障碍。
此外,使用者能够通过推杆350的第一臂352来将转印带单元50推上去。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卸下转印带单元50。
尽管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带单元具有驱动辊和一个从动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转印带单元具有驱动辊和两个或更多个从动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它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复印机、多功能机等。
本申请基于2018年9月28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84031号,并且要求其优先权,该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Claims (16)

1.一种转印带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能够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鼓和定影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驱动辊包括驱动齿轮,
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单元,还包括带电极,所述带电极电连接到所述转印带,所述带电极构造为施加转印偏压,使得在所述片材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状态下将所述感光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片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中,预先测量的所述转印带的输送速度存储在所述带存储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中,在所述带存储器中,存储所述转印带的厚度、所述驱动辊的外径和所述从动辊的外径。
5.一种转印带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能够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鼓和定影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从动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与所述驱动辊之间。
6.一种转印带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能够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鼓和定影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带框体包括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的把手,
当使用者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把手对齐。
7.一种转印带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能够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鼓和定影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带框体包括保持所述第一电接触面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带框体还包括构造为对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施压的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与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垂直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印带单元,还包括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带框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突起延伸离开所述转印带,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比所述突起的头端更靠近所述转印带。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转印带单元;
感光鼓;
定影单元;
设备本体,所述转印带单元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以及
第一电接点,所述第一电接点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电接触所述转印带单元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电接点的接点保持部,
所述接点保持部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转印带单元;
感光鼓;
定影单元;
设备本体,所述转印带单元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以及
第一电接点,所述第一电接点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电接触所述转印带单元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电接点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
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本体基板,所述本体基板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端部,所述本体基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接点。
1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转印带单元;
感光鼓;
定影单元;
设备本体,所述转印带单元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以及
第一电接点,所述第一电接点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电接触所述转印带单元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鼓盒,所述鼓盒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鼓盒包括所述感光鼓和第二电接触面,以及
第二电接点,所述第二电接点在所述鼓盒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电接触面接触,
所述第二电接点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部。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转印带单元;
感光鼓;
定影单元;
设备本体,所述转印带单元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设备本体;以及
第一电接点,所述第一电接点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电接触所述转印带单元的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和带存储器,
在所述转印带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状态下:
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所述转印带构造为将所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并且将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之间输送的片材向着所述定影单元输送,
所述带存储器存储关于所述转印带单元的信息,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包括:
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构造为驱动所述转印带,所述驱动辊能够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驱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构造为与所述转印带的驱动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能够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从动辊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辊离开的位置;以及
带框体,所述带框体构造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
所述带存储器包括存储元件和电连接到所述存储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接触面,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位于所述带框体的外表面,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杆,所述杆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电接点接触,
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电接点离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杆能够绕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杆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延伸;以及
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外周面沿着与所述第一臂不同的方向延伸,
当对所述第一臂施压时,所述第二臂将所述转印带单元推上去。
CN201910931164.9A 2018-09-28 2019-09-27 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10967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031A JP2020052329A (ja) 2018-09-28 2018-09-28 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84031 2018-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7954A CN110967954A (zh) 2020-04-07
CN110967954B true CN110967954B (zh) 2023-09-01

Family

ID=6994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1164.9A Active CN110967954B (zh) 2018-09-28 2019-09-27 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079715B2 (zh)
JP (1) JP2020052329A (zh)
CN (1) CN1109679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8225B2 (ja) 2020-07-29 2024-04-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4875A (ja) * 1998-06-02 1999-12-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198897B1 (en) * 1999-09-17 2001-03-0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transfer belt position via stored parameters
CN2762189Y (zh) * 2002-07-18 2006-03-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75119A (zh) * 2006-05-15 2007-11-21 株式会社东芝 转印带单元及包括该转印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50808A (zh) * 2015-09-29 2017-07-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9474A (ja) 1995-12-26 1997-07-11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3916739B2 (ja) 1996-11-07 2007-05-2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223058A (ja) * 2002-01-31 2003-08-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75A (ja) * 2002-04-15 2003-10-3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記憶手段を有する交換可能なユニット
US6907209B2 (en) 2002-07-18 2005-06-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ndem-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ransfer belt
JP4142379B2 (ja) * 2002-09-20 2008-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レーザプリンタ
JP2005091394A (ja) 2003-09-11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1501B2 (ja) 2005-06-29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9070A (ja) * 2005-09-13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4050B2 (ja) * 2005-10-07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4960B2 (ja) 2007-03-29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
US7796901B2 (en) 2007-03-29 2010-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unit removably installed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75657A (ja) * 2007-12-27 2009-08-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7295B2 (ja) 2008-06-20 2013-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8239B2 (ja) 2009-08-28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566A (ja) * 2010-05-10 2011-11-2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5384B2 (ja) 2010-11-30 2015-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22B (zh) * 2012-02-23 2013-09-1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芯片接触机构和显影剂盒
JP2013210553A (ja) * 2012-03-30 2013-10-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8460B2 (ja) 2013-08-20 2018-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43200B2 (ja) 2014-12-09 2017-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904229B2 (en) 2014-12-09 2018-02-2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05065A (ja) 2016-07-06 2018-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ベルト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4875A (ja) * 1998-06-02 1999-12-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198897B1 (en) * 1999-09-17 2001-03-0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transfer belt position via stored parameters
US6363228B1 (en) * 1999-09-17 2002-03-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ransfer belt image registration correction,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life via stored parameters
CN2762189Y (zh) * 2002-07-18 2006-03-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75119A (zh) * 2006-05-15 2007-11-21 株式会社东芝 转印带单元及包括该转印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50808A (zh) * 2015-09-29 2017-07-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56907A1 (en) 2021-11-18
US11079715B2 (en) 2021-08-03
CN110967954A (zh) 2020-04-07
US20200103819A1 (en) 2020-04-02
JP2020052329A (ja) 2020-04-02
US11829097B2 (en)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84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de member for the same
JP58035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US9235183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that provides a delay between separation of a first driving member and separation of a second driv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486922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112482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62927B2 (en) Cartridge and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10341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873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512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62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967954B (zh) 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0864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62310B2 (en)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81946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122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160144A1 (en)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1596535A (zh) 程序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3274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7546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382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出トレイ
JP2006176320A (ja)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収納カセット
US11927913B2 (en) Cartridge unit
CN110967950B (zh) 鼓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H113492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搬送装置
JP2021134005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