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7959A - 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7959A
CN110957959A CN201910923597.XA CN201910923597A CN110957959A CN 110957959 A CN110957959 A CN 110957959A CN 201910923597 A CN201910923597 A CN 201910923597A CN 110957959 A CN110957959 A CN 110957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ircuit
motor
motor control
temperatur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35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部真喜男
板垣孝俊
林秀
青木政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558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648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57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7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P27/0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60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 H02P29/68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of a drive component or a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5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whereby the speed is regulated by measuring the motor speed and comparing it with a given physical valu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P27/0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H02P27/085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wherein the PWM mode is adapted on the running conditions of the motor, e.g.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32Preventing damage to the motor, e.g. setting individual current limits for different drive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60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能够提高电动机控制的精度。电动机控制电路(3‑1)具备:控制电路(11),其控制向电动机供给交流电力的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动作;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其生成用于判定电动机的故障或劣化的判定信息即变换结果。电动机控制电路(3‑1)具备:判定电路(10),其根据变换结果判定电动机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并将表示电动机发生故障或劣化的信息作为中断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11)。

Description

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向电动机供给交流电力的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动作的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控制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动作的技术。电动机控制是以使电动机的旋转速度跟随速度指令信号的值的方式变更用于控制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动作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的通电率的动作。
然而,在以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在包含进行电动机控制的运算处理功能的控制部中进行判定电动机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的异常判定、判定速度指令信号是否发生了变化的速度变化判定等。因此,与控制部仅进行电动机控制的情况相比,存在如下的问题:控制部的处理负担变大,针对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的电动机控制的响应性降低,而无法高精度地进行电动机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79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减轻包含进行电动机控制的运算处理功能的控制部的处理负担,并且能够提高电动机控制的精度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具备:控制电路,其控制向电动机供给交流电力的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动作;判定信息生成电路,其生成用于判定电动机的故障或劣化的判定信息。电动机控制电路具备:判定电路,其根据判定信息判定电动机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并将表示电动机发生故障或劣化的信息作为中断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11。
本发明的电动机控制电路起到能够提高电动机控制的精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21所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电动机4的结构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IC内部温度、轴承衬温度的一例的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IC内部温度、轴承衬温度、电动机外部温度等的一例的第一图。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IC内部温度、轴承衬温度、电动机外部温度等的一例的第二图。
符号说明
1逆变器电路;2驱动信号生成电路;3-1、3-1A、3-2、3-2'、3-2A、3-3、3-4电动机控制电路;4电动机;4-1壳体;4-2轴承衬;4-3轴承;4-4绝缘子;4-5铁芯;4-6线圈;4-7印刷基板;5电流检测部;6温度检测部;6A IC温度检测部;6B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C电动机外部温度检测部;7电源电压检测部;8AD变换器;9AD序列器;10、10A、10B判定电路;11、11A控制电路;12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3通知端子;20、20'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A捕获部定时器;21第1捕获部;22第2捕获部;23计数器时钟;24、24A比较电路;25捕获部;31、31'控制电路;31A控制电路;40判定值;50输入端子;60判定值;71、72、73第1计数值;81、82、83第2计数值;91、92、93计数值;100-1、100-2电动机控制装置;300、400电动机控制电路;410I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并非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电动机控制装置100-1具备向电动机4供给交流电力的逆变器电路1、以及生成使设置于逆变器电路1的开关元件动作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2。此外,电动机控制装置100-1具备生成用于控制逆变器电路1的开关元件的动作的PWM信号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1。图1中省略了向逆变器电路1供给直流电力的整流电路、变换器电路、交流电源等的图示。电动机4是通过交流电力旋转的旋转电机。驱动信号是输入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2的PWM信号变换为能够驱动开关元件的电压的信号。PWM信号是取用于控制开关动作的高电平或低电平这2值的矩形波信号。
接着,对电动机控制电路3-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电动机控制电路3-1具备生成PWM信号的控制电路11、生成用于判定电动机4的故障或劣化的判定信息的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此外,电动机控制电路3-1具备判定电路10,其根据由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生成的判定信息判定电动机4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并将表示电动机4发生故障或劣化的信号作为中断信号输出至包含运算处理功能的控制电路11。判定电路10是用于通过代替以往在控制电路11中实施的运算处理来减轻控制电路11的处理负担的电路。另外,长时间测量判定信息时,通过检测判定信息的微小变化来判定电动机4的劣化。
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生成的判定信息是将表示电流检测部5检测出的电流的值的电流检测信息、表示温度检测部6检测出的温度的值的温度检测信息、表示电源电压检测部7检测出的电源电压的值的电压检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过AD变换器8变换为数字值的信息。另外,输入到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的检测信息,只要是为了判定电动机4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所需的信息即可,并不限定于电流检测信息、温度检测信息以及电压检测信息。这样由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生成的判定信息是将由电流检测部5等检测出的检测信息通过AD变换器8变换为数字值的结果的信息,以下,有时称为“变换结果”。
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具备AD变换器8和AD序列器9。AD变换器8将电流检测信息、温度检测信息、电压检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变换为数字值,并将变换结果输出至AD序列器9。在AD序列器中保持变换结果,判定电路10读出由AD序列器9保持的变换结果。
判定电路10中设有对电流检测信息、温度检测信息以及电压检测信息的各个进行比较的判定值40。例如,以电动机4发生故障或劣化时检测出的电流、温度、电源电压为基准,设定判定值40。
接着,对电动机控制电路3-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控制电路11中根据速度指令信号进行电动机控制(步骤S1)。速度指令信号是指定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的目标值的信号。
接收到电流检测信息、温度检测信息、电压检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AD变换器8中,将这些检测信息的值变换为能够被AD序列器9处理的数字值。AD序列器9中,每固定周期保持AD变换器8的变换结果,每当经过该周期时,AD序列器9输出变换结束信号。变换结束信号是表示该周期的变换结果的保持已结束的信号。
判定电路10判定是否接收到变换结束信号(步骤S2)。在未接收到变换结束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1和步骤S2的处理。在接收到变换结束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的“是”),判定电路10读入AD序列器9所保持的变换结果(步骤S3)。
判定电路10比较读入的变换结果的值与预先设定的判定值40,并判定变换结果的值是否为判定值40以上(步骤S4)。在变换结果的值小于判定值40的情况下(步骤S4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1至步骤S4的处理。在变换结果的值为判定值40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的“是”),判定电路10输出通知变换结果的值为判定值40以上的信号即中断信号(步骤S5)。接收到中断信号的控制电路11例如进行输出将电动机4发生故障或劣化的情况通知给外部设备的信号的动作即外部通知(步骤S6)。另外,也可以在输出中断信号的定时,由判定电路10输出外部通知。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图5中示出了控制电路11的动作状态、变换结束信号变化的定时、变换结果、进行判定电路10的判定处理的定时、中断信号变化的定时。在控制电路11进行电动机控制时,在第一个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在该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固定期间T1为止,判定电路10进行判定处理。判定处理相当于判定变换结果的值是否为判定值40以上的步骤S4的处理。判定处理通过判定电路10来进行,因此控制电路11的电动机控制不中断。在该判定处理中,例如电流检测信息的值小于判定值40,因此中断信号为低。另外,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之后立即再次变化为低。
在进行电动机控制时,在第二个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在该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固定期间T2为止,判定电路10进行判定电动机4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的判定处理。在该判定处理中,例如电流检测信息的值为判定值40以上,因此中断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由此,控制电路11的电动机控制被中断,进行外部通知。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图6所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00具备控制电路11A来代替图2所示的判定电路10和控制电路11。在控制电路11A中,进行上述的电动机控制以及判定处理。
接着,对电动机控制电路3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控制电路11A中根据速度指令信号进行电动机控制(步骤S11)。接收到电流检测信息、温度检测信息、电压检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AD变换器8中,将这些检测信息的值变换为能够被AD序列器9处理的数字值。AD序列器9中,每固定周期保持AD变换器8的变换结果,当经过了该周期时,AD序列器9输出变换结束信号。
控制电路11A判定是否接收到变换结束信号(步骤S12)。在未接收到变换结束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2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11和步骤S12的处理。在接收到变换结束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2的“是”),控制电路11A读入AD序列器9所保持的变换结果(步骤S13)。
控制电路11A比较读入的变换结果的值与预先设定的判定值40,并判定变换结果的值是否为判定值40以上(步骤S14)。在变换结果的值小于判定值40的情况下(步骤S14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11至步骤S14的处理。在变换结果的值为判定值40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4的“是”),控制电路11A进行外部通知(步骤S15)。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图9中示出了控制电路11A的动作状态、变换结束信号变化的定时和变换结果。在控制电路11A进行电动机控制时,在第一个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在该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固定期间T1为止,控制电路11A代替电动机控制而进行判定处理。判定处理相当于判定变换结果的值是否为判定值40以上的步骤S14的处理。判定处理通过控制电路11A进行,因此直到经过固定期间T1为止,电动机控制被中断。在该判定处理中,例如电流检测信息的值小于判定值40,因此不进行外部通知。另外,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之后立即再次变化为低。
控制电路11A中,经过固定期间T1后再次开始进行电动机控制。进行了该电动机控制时,在第二个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在该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固定期间T2为止,控制电路11A进行判定处理。在该判定处理中,例如电流检测信息的值为判定值40以上,因此经过了固定期间T2时进行外部通知。
这样,在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00中,在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固定期间T1、T2为止,进行基于控制电路11A的判定处理、即电动机4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的判定。因此,在该判定处理中电动机控制被中断。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1中,如图5所示,在变换结束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直到经过固定期间T1、T2为止,进行基于判定电路10的判定处理。即,用判定电路10代替以往由控制电路11实施的运算处理(异常判定处理)。因此,在电动机控制电路3-1中,与电动机4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的判定处理并行地继续进行电动机控制。因此,电动机控制不会因该判定处理而中断。这样,因电动机控制不被中断,从而例如即使在图5所示的固定期间T1、T2的期间速度指令信号的值变化了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立即变更电动机控制。具体地,例如在速度指令信号的导通占空比变长的情况下,PWM信号的通电率变大,速度指令信号的导通占空比变短的情况下,PWM信号的通电率变小。其结果,伴随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的电动机控制的响应性提高。此外,控制电路11实施的运算处理(异常判定处理)被判定电路10代替,从而减轻控制电路11的处理负担。
此外,在速度指令信号的值在短期内频繁变化的情况下,PWM信号的通电率也能无延迟地变更,因此,通过利用电动机控制电路3-1能够在进行电动机故障判定、电动机劣化判定等的同时得到能够与复杂的电动机控制对应的电动机控制装置100-1。此外,能够与控制电路11的运算负荷减轻对应地进行更复杂的电动机控制。此外,在电动机故障判定、电动机劣化判定等的结果为判断为发生了故障或劣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进行外部通知。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变形例的图。图10所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1A具备通知端子13。通知端子13例如与判定电路10电连接。通知端子13是用于将电动机4发生故障以及电动机4劣化中的至少一个情况通知给设置于电动机控制电路3-1A的外部的电路的端子。另外,通知端子13例如能够利用设置于设有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判定电路10和控制电路11的印刷基板上的金属端子、构成判定电路10的处理器的端子等。
判定电路10使在变换结果的值为判定值40以上时施加于通知端子13的电压的值高于或低于变换结果的值小于判定值40时施加于通知端子13的电压的值。即,施加于通知端子13的电压被变更为不同的值。设置于电动机控制电路3-1A的外部的电路检测出施加于通知端子13的电压的变化量例如比用于检测电动机4发生故障或劣化等的规定值增加,由此能够检测出电动机4发生了故障或劣化。
通过这样设置通知端子13,即使不进行基于控制电路11的外部通知动作,也能够仅通过施加于通知端子13的电压变化,将电动机4的故障、劣化等传递给外部电路。因此,不需要控制电路11的外部通知动作,进一步减轻控制电路11的运算负荷。
实施方式2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装置100-2具备电动机控制电路3-2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1。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具备生成PWM信号的控制电路31和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具备第1捕获部21、第2捕获部22、计数器时钟23以及比较电路24。图13是表示以往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以往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具备生成PWM信号的控制电路31'和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具备第1捕获部21、第2捕获部22和计数器时钟23。计数器时钟23产生固定周期的时钟信号。第1捕获部21为了测量速度指令信号为高的时间,例如计数速度指令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到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为止的期间产生的时钟信号,并保持计数结果作为第1计数值。第1捕获部21是保持第1计数值的寄存器。第1捕获部21的第1计数值例如在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时被更新。第2捕获部22例如复制更新前由第1捕获部21保持的第1计数值,并保持为第2计数值。保持第2计数值的定时例如为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的时刻。第2捕获部22是保持第2计数值的寄存器。第1捕获部21所保持的最新的第1计数值和第2捕获部22所保持的最新的第2计数值被输入到以往的控制电路31'中。控制电路31'检测出第1计数值与第2计数值的差值、即速度指令信号的速度差,实施判定速度差是否为某阈值以上的运算。这样,在以往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中,通过控制电路31'实施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判定处理,在控制电路31'中,即使几乎没有速度指令信号的速度差的情况下,也以固定周期进行判定速度差是否为阈值以上的运算。与此相对,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构成为,通过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所具备的比较电路24进行速度差是否为阈值以上的判定,仅在速度差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1通过来自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的信号变更电动机控制,因此减轻控制电路31的处理负担。
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与用于输入速度指令信号的输入端子50连接。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检测经由输入端子50输入的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将表示速度指令信号发生了变化的信号作为中断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31,从而使PWM信号的通电率变更。
比较电路24比较第1捕获部21所保持的最新的第1计数值与第2捕获部22所保持的最新的第2计数值,由此检测出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输出表示速度指令信号发生了变化的信号。
接着,对电动机控制电路3-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控制电路31中根据速度指令信号进行电动机控制(步骤S21)。在速度指令信号未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步骤S22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21和步骤S22的处理。在速度指令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步骤S22的“是”),第1捕获部21对时钟信号计数来求出第1计数值(步骤S23)。
之后,直到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3和步骤S24的处理(步骤S24的“否”),在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时(步骤S24的“是”),更新第1捕获部21的第1计数值。此时,第2捕获部22保持更新之前的第1计数值作为第2计数值(步骤S25)。
之后,直到速度指令信号从低变化为高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5和步骤S26的处理(步骤S26的“否”),在速度指令信号从低变化为高时(步骤S26的“是”),比较电路24比较第1计数值与第2计数值,判定第2计数值是否与第1计数值不同(步骤S27)。在第2计数值与第1计数值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27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21至步骤S27的处理。第2计数值与第1计数值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27的“是”),比较电路24输出中断信号(步骤S28)。接收到中断信号的控制电路31变更电动机控制(步骤S29)。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图16示出了速度指令信号、第1计数值、第2计数值、中断信号、控制电路31的动作状态。T所示的期间为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周期。Ton1、Ton2、Ton3所示的期间为速度指令信号为高的时间、即速度指令信号为导通的时间。Ton1和Ton2彼此相等,Ton3比Ton1和Ton2短。第1捕获部21所保持的第1计数值71对应于Ton1,例如为“10”。第1计数值72对应于Ton2,例如为“10”。第1计数值73对应于Ton3,例如为“3”。第2捕获部22所保持的第2计数值81对应于第1计数值71,例如为“10”。同样,第2计数值82对应于第1计数值72,为“10”,第2计数值83对应于第1计数值73,为“3”。
比较第1计数值72与第2计数值81的情况下,第1计数值72与第2计数值81为彼此相同的值,因此中断信号保持低。即,不输出中断信号。比较第1计数值73与第2计数值82的情况下,第1计数值73与第2计数值82为彼此不同的值,因此中断信号从低变化为高。即,输出中断信号。在输出了中断信号时,控制电路31判断为速度指令信号发生了变化,而生成PWM信号即变更电动机控制,以使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跟随变化后的速度指令信号的值。在图16的例子中,第2计数值82比第1计数值73大,因此以使PWM信号的通电率增加的方式进行电动机控制。
在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中,通过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进行速度变化判定,因此控制电路31的电动机控制涉及的运算负荷不会因速度变化判定而增加。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图17所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400具备捕获部定时器20A和控制电路31A来代替图12所示的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和控制电路31。在控制电路31A中进行电动机控制和速度变化判定。捕获部定时器20A具备计数器时钟23和捕获部25。捕获部25为了测量速度指令信号为高的时间,例如计数在速度指令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时间点起到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为止的期间产生的时钟信号,将计数结果作为计数值而保持。时钟信号是从计数器时钟23输出的信号。
接着,对电动机控制电路4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序列图。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控制电路31A中根据速度指令信号进行电动机控制(步骤S31)。在速度指令信号未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步骤S32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31和步骤S32的处理。在速度指令信号从低变化为高的情况下(步骤S32的“是”),捕获部25对时钟信号计数来求出计数值(步骤S33)。
之后,直到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33和步骤S34的处理(步骤S34的“否”),在速度指令信号从高变化为低时(步骤S34的“是”),更新计数值,捕获部25输出表示更新了计数值的计数器更新信号(步骤S35)。
接收到计数器更新信号的控制电路31A读入捕获部25所保持的计数值(步骤S36),并比较更新前的计数值与更新后的计数值(步骤S37)。比较的结果,在计数值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37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36以及步骤S37的处理。在计数值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37的“是”),控制电路31A变更电动机控制(步骤S38)。这样,控制电路31A进行电动机控制的同时保持更新前的计数值,并且比较更新前的计数值与更新后的计数值。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图20示出了速度指令信号、计数值、计数器更新信号、检测出速度变化的定时、控制电路的动作状态。Ton1、Ton2、Ton3所示的期间为速度指令信号为高的时间、即速度指令信号为导通的时间。Ton1和Ton2彼此相等,Ton3比Ton1和Ton2短。计数值91对应于Ton1,例如为“10”。计数值92对应于Ton2,例如为“10”。计数值93对应于Ton3,例如为“3”。
比较计数值91与计数值92的情况下,计数值91与计数值92为彼此相同的值,因此检测不出速度变化。比较计数值92与计数值93的情况下,计数值92与计数值93为彼此不同的值,因此检测出速度变化。在检测出了速度变化时,控制电路31A判断为速度指令信号发生了变化而变更PWM信号的通电率,以使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跟随变化后的速度指令信号的值。在比较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400中,通过控制电路31A进行速度变化判定,因此控制电路31A的运算负荷与仅进行电动机控制涉及的运算时相比增加。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中,通过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进行速度变化判定。因此,控制电路31可以仅进行电动机控制。因此,控制电路31的运算负荷减轻,即使在速度指令信号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立即变更电动机控制。其结果,伴随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的电动机控制的响应性提高。此外,在速度指令信号的值在短期内频繁变化的情况下,PWM信号的通电率也能无延迟地变更,因此也可以得到能够与复杂的电动机控制对应的电动机控制装置100-2。此外,能够与控制电路31的运算负荷减轻对应地进行更复杂的电动机控制。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变形例的图。图21所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A的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具备比较电路24A来代替比较电路24。在比较电路24A中,运算变化前的速度指令信号与变化后的速度指令信号的差值,并比较该差值与设定于比较电路24A的判定值60。此外,比较电路24A在比较差值与判定值60的结果为差值小于判定值60时不输出中断信号,在差值为判定值60以上时输出中断信号。另外,比较电路24A的判定处理并不限定于此,比较电路24A也可以构成为在差值为判定值60以下时不输出中断信号,在差值超过了判定值60时输出中断信号。
接着,对电动机控制电路3-2A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2是用于说明图21所示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2所示的步骤S21至步骤S27的处理与图15所示的步骤S21至步骤S27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步骤S27的处理之后,比较电路24A运算变化前的速度指令信号与变化后的速度指令信号的差值。即,运算第1捕获部21所保持的第1计数值与第2捕获部22所保持的第2计数值的差值。比较电路24A判断运算出的差值是否为判定值60以上(步骤S30的“是”)。在差值小于判定值60的情况下(步骤S30的“否”),反复进行步骤S21至步骤S30的处理。在运算出的差值为判定值60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0的“是”),反复进行步骤S28和步骤S29的处理。步骤S28和步骤S29的处理与图15所示的步骤S28和步骤S29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例如,在第1计数值为“3”、第2计数值为“10”的情况下,差值为“7”。并且,在判定值60的值例如为“2”的情况下,差值“7”为判定值60以上,因此变更电动机控制。另一方面,在第1计数值为“9”、第2计数值为“10”的情况下,差值为“1”,因此在判定值60的值例如为“2”的情况下,差值“1”小于判定值60,不变更电动机控制。
在电动机控制电路3-2A中,例如即使因设置于电动机控制电路3-2A周围的处理器等产生的噪声而速度指令信号的波形变形的情况下,对于速度指令信号的较小的变化,可以不变更电动机控制,因此能够得到稳健性高的电动机控制装置100-2。此外,在电动机控制电路3-2A中,可以仅在速度指令信号变化了特定值时使电动机控制发生变化,因此伴随控制电路31的运算动作的处理负担减轻,并且能够减轻电力消耗量。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3-2A具备判别电动机的旋转速度的电动机旋转速度判别电路(控制电路31),根据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切换电动机驱动波形生成处理。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3-2A具备速度变化检测电路20,检测出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2、3-2A仅通过硬件检测出速度指令信号的变化并反映于电动机控制。
实施方式3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以下,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叙述。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装置100-3具备电动机控制电路3-3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1。电动机控制电路3-3与IC温度检测部6A和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B连接。
接着,参照图24和图25说明电动机4的结构例、利用分别通过IC温度检测部6A和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B检测出的检测信息进行外部通信等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3的结构。
图24是表示电动机4的结构例的图。如图24所示,电动机4具备壳体4-1、轴承衬4-2、轴承4-3、绝缘子4-4、铁芯4-5、线圈4-6、印刷基板4-7、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410、IC温度检测部6A以及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B。设有2个轴承4-3的筒形状的轴承衬4-2。图24中,为了便于说明,将IC温度检测部6A配置于IC410的外部,但IC温度检测部6A内置于IC410内。是检测作为设置在印刷基板4-7上的电路部件的一例的IC410的内部温度(以下,称为IC内部温度)的电路部件温度检测部。通过IC410内置IC温度检测部6A,不需要用于检测IC410的温度的外设部件,能够降低印刷基板4-7的制造成本,进一步简化印刷基板4-7的构造而可靠性提升。另外,也可以将IC温度检测部6A设置于IC410的外部来检测IC410的外部温度。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电动机控制电路3-3具备判定电路10A来代替判定电路10。IC温度检测部6A将表示检测出的IC内部温度的值的检测信息输入到电动机控制电路3-3。
若产生轴承4-3的润滑不良等而轴承4-3的内轮、转动体以及外轮的相互的滑动摩擦变大,则轴承4-3发热,该热被传递给轴承衬4-2。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B检测出轴承衬4-2的温度(以下,称为轴承衬温度),将表示检测出的温度的值的检测信息输入到电动机控制电路3-3。
IC温度检测部6A以及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B分别是例如由热敏电阻、热电偶、硅带隙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以及这些的任意组合构成的传感器等。
在电动机控制电路3-3的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中,将这些检测信息变换为判定信息后输入到判定电路10A。与上述的判定电路10同样地,判定电路10A根据由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生成的判定信息,判定电动机4是否发生了故障或劣化,将表示电动机4发生了故障或劣化的信息作为中断信号,输出至包含运算处理功能的控制电路11。
接着,参照图26和图27,对电动机控制电路3-3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26中,与图4的不同点在于,代替步骤S4的处理而进行步骤S40和步骤S41的处理。步骤S1、步骤S2、步骤S3、步骤S5以及步骤S6的各自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IC内部温度、轴承衬温度的一例的图。图27的纵轴为温度,横轴为时间。
在图26的步骤S3中,读入了AD序列器9所保持的变换结果的判定电路10A在步骤S40中,例如通过从IC内部温度减去轴承衬温度来求出IC内部温度与轴承衬温度的差值。并且,判定电路10A通过运算IC内部温度与轴承衬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来计算IC内部温度与轴承衬温度的第1温度差。
计算出第1温度差的判定电路10A在步骤S41中,比较预先设定的温度判定用的第1温度阈值与第1温度差。第1温度阈值为判定值40的一例。
例如,在图27中,从向电动机4通电开始起经过固定时间后的时刻t1的IC内部温度为50℃,且轴承衬温度为75℃的情况下,第1温度差为25℃。例如,第1温度阈值为50℃的情况下,判断为第1温度差低于第1温度阈值(步骤S41,否),因此在该情况下,判定电路10A反复进行步骤S1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因轴承4-3的润滑不良等而引起轴承衬4-2达到高温时,有时第1温度差超过第1温度阈值。具体地,向电动机4通电持续,从时刻t1起经过固定时间后的时刻t2的IC内部温度为50℃,且轴承衬温度超过100℃的情况下,第1温度差超过50℃。第1温度阈值为50℃的情况下,判断为第1温度差超过了第1温度阈值(步骤S41,是),在该情况下,判定电路10A进行步骤S5以及步骤S6的处理,由此向外部通知电动机4中可能发生了异常。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对比较轴承衬温度与IC内部温度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够比较电动机4内部的不同位置的温度即可,例如也可以设置检测线圈4-6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比较由该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线圈温度与IC内部温度。此外,也可以设置检测铁芯4-5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比较由该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铁芯温度与IC内部温度。
根据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装置100-3,利用多个温度检测单元对检测比较容易的电动机4内部的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比较,由此能够判断电动机4的故障或劣化而进行外部通知。
此外,通过构成为比较轴承衬温度与IC内部温度,能够检测出电动机4中劣化最早的轴承4-3的润滑不良等引起的温度上升,因此与利用电动机4的其他位置的温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劣化等的诊断的精度。
实施方式4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以下,对于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叙述。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控制装置100-4具备电动机控制电路3-4来代替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3。电动机控制电路3-4与IC温度检测部6A、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B以及电动机外部温度检测部6C连接。
接着,参照图29说明利用分别通过IC温度检测部6A、轴承衬温度检测部6B以及电动机外部温度检测部6C检测出的检测信息进行外部通知等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4的结构。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电动机外部温度检测部6C例如设于电动机4的壳体4-1等。另外,电动机外部温度检测部6C既可以经由绝热部件等固定于壳体4-1以便不受电动机4驱动而产生的热的影响,也可以设于壳体4-1的周围以便能够检测出电动机4的近旁的外部空气温度。
电动机外部温度检测部6C检测出壳体4-1周围的外部空气温度、壳体4-1的表面温度等,将表示检测出的温度的值的检测信息作为电动机外部温度,输入到电动机控制电路3-4。电动机外部温度检测部6C例如是由热敏电阻、热电偶、硅带隙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以及这些的任意组合构成的传感器等。
在电动机控制电路3-4的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中,将这些检测信息变换为判定信息后输入到判定电路10B。与上述的判定电路10同样地,判定电路10B根据由判定信息生成电路12生成的判定信息,判定电动机4是否发生了故障或劣化,将表示电动机4发生了故障或劣化的信号作为中断信号输出至包含运算处理功能的控制电路11。
接着,参照图30、图31和图32,对电动机控制电路3-4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30中,与图26的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41和步骤S5的处理之间进行步骤S42等的处理。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IC内部温度、轴承衬温度、电动机外部温度等的一例的第一图。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IC内部温度、轴承衬温度、电动机外部温度等的一例的第二图。图31以及图32的纵轴为温度,横轴为时间。
图31表示相对于经过时间,电动机外部温度没有变化时的轴承衬温度和IC内部温度的推移。在图31中,时刻t2的轴承衬温度与IC内部温度的第1温度差比时刻t1的第1温度差增大。
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例如若由于设于电动机4周围的热源产生的热的影响,电动机外部温度上升,则该热经由电动机4的壳体4-1传递给IC410,由此,不仅轴承衬温度,IC410温度也逐渐变大。因此,相对于经过时间,轴承衬温度与IC内部温度的第1温度差以大致相同的值推移。考虑到像这样电动机外部温度上升时IC内部温度上升的情况,说明图30所示的流程图。
在图30的步骤S41中,判断为IC内部温度与轴承衬温度的第1温度差超过了第1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41,是),电动机控制电路3-4执行步骤S42的处理。
在步骤S42中,电动机控制电路3-4运算轴承衬温度与电动机外部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由此计算出IC内部温度与电动机外部温度的第2温度差。
然后,计算出第2温度差的电动机控制电路3-4在步骤S43中比较预先设定的温度判定用的第2温度阈值与第2温度差。第2温度阈值为判定值40的一例。
在第2温度差低于第2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43,否),电动机控制电路3-4反复进行步骤S1以后的处理。
在第2温度差超过第2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43,是)、电动机控制电路3-4进行步骤S5和步骤S6的处理,由此向外部通知在电动机4中有可能发生了异常。
具体说明步骤S42和步骤S43的处理。
在图31中,向电动机4的通电刚开始之后的时刻t1的IC内部温度例如为30℃、电动机外部温度为25℃、轴承衬温度为50℃的情况下,第1温度差为20℃(=轴承衬温度50℃-IC内部温度30℃)、第2温度差为5℃(=IC内部温度30℃-电动机外部温度25℃)。第1温度阈值例如为30℃的情况下,第1温度差为第1温度阈值以下,因此在时刻t1不进行向外部的通知。
之后,电动机外部温度不发生变化,在时刻t2因电动机4的异常轴承衬温度例如超过100℃的情况下,第1温度差超过70℃(=轴承衬温度100℃-IC内部温度30℃)而超过第1温度阈值,因此进行向外部的通知。另外,随着轴承衬温度的上升,IC内部温度可能稍微上升,但在图31中为了便于说明,假定为IC内部温度不受轴承衬温度的影响。
与此相对,如图32所示,因从设于电动机4周围的热源产生的热的影响,电动机外部温度上升时,IC内部温度也上升。在该情况下,假定时刻t2的轴承衬温度超过100℃,IC内部温度为70℃,电动机外部温度为65℃,第1温度阈值为30℃的情况下,第1温度差超过30℃,因此超过第1温度阈值。
然而,即使在第1温度差超过第1温度阈值的情况下,例如也假定第2温度阈值为10℃时,第2温度差为5℃(=IC内部温度70℃-电动机外部温度65℃),因此为第2温度阈值以下。即,通过比较第2温度阈值与第2温度差,能够区分轴承衬温度的上升是由电动机外部温度引起的,还是由电动机4的故障引起的。
根据实施方式4,能够判别是由电动机外部温度的上升引起的轴承衬温度的上升,还是由电动机4的故障引起的轴承衬温度的上升,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4发生故障或劣化的判定精度。因此,在电动机4未发生故障或劣化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外部通知,能够提高监视外部通知的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为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的结构,既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Claims (7)

1.一种电动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电路,其控制向电动机供给交流电力的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动作;
判定信息生成电路,其生成用于判定上述电动机的故障或劣化的判定信息;以及
判定电路,其根据上述判定信息判定上述电动机是否发生故障或劣化,并将表示上述电动机发生故障或劣化的信息作为中断信号输出给上述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控制电路具备:通知端子,其与上述判定电路连接,将上述电动机发生故障或劣化的情况通知给设于上述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外部的电路,
上述判定电路在比较上述判定信息的值与预先设定的判定值的结果为上述判定信息的值为上述判定值以上时,将向上述通知端子施加的电压设为与在上述判定信息的值小于上述判定值时向上述通知端子施加的电压的值不同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在检测到上述电动机的故障或劣化时生成上述判定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具备检测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温度的多个温度检测部,
上述判定信息生成电路输入表示通过多个上述温度检测部分别检测出的温度的值的检测信息,生成上述判定信息,
上述判定电路根据与上述检测信息对应的上述判定信息,在表示通过多个上述温度检测部分别检测出的温度的差值的第1温度差超过第1温度阈值时,向上述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外部通知上述电动机发生了故障或劣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温度检测部是检测在设于上述电动机的印刷基板上设置的电路部件的温度的电路部件温度检测部和检测设于上述电动机的轴承衬的温度的轴承衬温度检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电路在上述第1温度差超过上述第1温度阈值,并且表示上述电路部件的温度与上述电动机的外部温度的差值的第2温度差超过第2温度阈值时,向上述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外部通知上述电动机发生了故障或劣化。
7.一种电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上述逆变器电路;以及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其根据控制上述开关动作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生成使设于上述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动作的驱动信号。
CN201910923597.XA 2018-09-27 2019-09-27 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09579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2504 2018-09-27
JP2018-182504 2018-09-27
JP2019155831A JP7364871B2 (ja) 2018-09-27 2019-08-28 モータ制御回路及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9-155831 2019-08-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7959A true CN110957959A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4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3597.XA Pending CN110957959A (zh) 2018-09-27 2019-09-27 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7221B2 (zh)
CN (1) CN11095795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26289A (ja) * 2021-02-18 2022-08-30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4214U (zh) * 1987-05-19 1988-11-28
JPH04168077A (ja) * 1990-10-31 1992-06-16 Nec Off Syst Ltd 印刷装置
JP2008054812A (ja) * 2006-08-30 2008-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駆動装置
US8405339B2 (en) * 2010-07-01 2013-03-26 Eat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ault in an AC machine
CN107615644A (zh) * 2015-06-04 2018-01-19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电力转换装置
WO2019021479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異常検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3642B2 (en) * 2006-05-26 2008-10-28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Electric motor control
JP2008236850A (ja) 2007-03-19 2008-10-02 Honda Motor Co Ltd モータ制御装置
US9018881B2 (en) * 2013-01-10 2015-04-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ator winding diagnostic systems and methods
JP6535318B2 (ja) 2016-12-27 2019-06-26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4214U (zh) * 1987-05-19 1988-11-28
JPH04168077A (ja) * 1990-10-31 1992-06-16 Nec Off Syst Ltd 印刷装置
JP2008054812A (ja) * 2006-08-30 2008-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駆動装置
US8405339B2 (en) * 2010-07-01 2013-03-26 Eat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ault in an AC machine
CN107615644A (zh) * 2015-06-04 2018-01-19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电力转换装置
WO2019021479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異常検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97221B2 (en) 2021-01-19
US20200106381A1 (en)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014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limiting current to a motor
JP2018082581A (ja)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制御方法
JP7360317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CN110957959A (zh) 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JP2015011836A (ja) リレー制御装置
JPWO2018079052A1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制御方法
TWI833808B (zh) 馬達控制電路以及馬達控制裝置
JP7364871B2 (ja) モータ制御回路及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9261107A (ja) モータ制御回路
JP5790606B2 (ja) 過熱保護回路
CN110957945B (zh) 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控制装置
TWI833809B (zh) 馬達控制電路以及馬達控制裝置
US20190368767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7199221A (ja) 電子制御装置
JP2006296114A (ja) 電力変換装置の電源周波数異常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0663168A (zh)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及交流旋转电机控制装置
CN112997390A (zh) 电力转换装置、压送装置、控制方法、诊断装置和方法
JP5414817B2 (ja) 回路保護装置及び保護方法
JP5509132B2 (ja) 電磁流量計
JP5835923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1188673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モータ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モータ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8096079A (ja) ヒートポンプ制御装置
CN113193799B (zh) 电动机驱动电路、振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202339397A (zh) 馬達控制裝置、馬達驅動控制裝置、馬達裝置、馬達控制程序
JP2016181127A (ja) Usb電源保護機能を有するusbファ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