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4852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4852B
CN110944852B CN201880048768.2A CN201880048768A CN110944852B CN 110944852 B CN110944852 B CN 110944852B CN 201880048768 A CN201880048768 A CN 201880048768A CN 110944852 B CN110944852 B CN 110944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uffler body
damper
noise dampe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87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4852A (zh
Inventor
柴田雅直
渡边润
助川新
小原贵之
山口卓
堀弘树
满田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44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4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60C23/02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 B60C23/04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mounted on the wheel or tyre
    • B60C23/049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 B60C23/049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for attachment on the ty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28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mpact or bending, e.g. protective shells or stress-absorbing layers around the integrated circu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G06K19/077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the adhering arrangement making the record carrier attachable to a t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2019/004Tyre sensors other than for detecting tyre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该充气轮胎包括:第一消声体,其由海绵材料制成,并且固定地安装于轮胎内表面;第二消声体,其由海绵材料制成,并且位于第一消声体的轮胎内部空间侧;以及通信装置,其保持在第一消声体与第二消声体之间。第二消声体的硬度大于第一消声体的硬度。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如下构造在传统上是已知的:具有安装于轮胎内表面或埋设在轮胎中的通信装置,诸如用于检测轮胎的内部状态(例如,轮胎的气压)的传感器或具有能够存储轮胎的独特识别信息的存储单元的RF标签等。例如,可以通过用作通信装置的传感器来确定轮胎在行进期间的状态,或者可以将从用作通信装置的RF标签中的存储单元取得的轮胎的信息用于维护服务或其它服务。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构造:无线电标签安装于固定在轮胎内表面的海绵材料。专利文献2公开了固定在轮胎内表面的被形成为包括如下的多层结构的带状片:第一层,其由具有优异的声音吸收性能的第一海绵材料构成;和第二层,其由具有优异的防止声音反射的性能的第二海绵材料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6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6218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设置在由充气轮胎和轮辋限定的轮胎内腔中的海绵材料通过例如将可能原本在内腔中共振的声音的能量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来吸收声音,以减小空腔共鸣。此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借助于安装在无线电标签的海绵材料来保护用作通信装置的无线电标签免受冲击、振动等影响。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中,仍然存在无线电标签因行进期间的冲击、振动等而可能从海绵材料离开并进入轮胎内腔的风险。因而,期望通过海绵材料改善无线电标签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当尝试采用由软质材料构成的海绵材料来更好地保护无线电标签免受冲击、振动等影响时,海绵材料更容易因行进期间的冲击、振动、轮胎内腔中的气流等而变形。在经历反复变形之后,海绵材料更可能从其表面破碎成小块,并且脱离的小块海绵材料可能会分散在轮胎内腔中。
因此,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充气轮胎是有帮助的:除了通过海绵材料对通信装置的保护以外,还能够提供通信装置的通过海绵材料而得以改善的稳固性和海绵材料的得以改善的耐久性两者。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充气轮胎包括:第一消声体,其固定于轮胎内表面,并且由海绵材料制成;第二消声体,其布置在第一消声体的轮胎内部空间侧,并且由海绵材料制成;以及通信装置,其保持在第一消声体与第二消声体之间,其中,第二消声体的硬度大于第一消声体的硬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具有如下构造的充气轮胎:除了通过海绵材料对通信装置的保护以外,还能够提供通信装置的通过海绵材料而得以改善的稳固性和海绵材料的得以改善的耐久性两者。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沿着包括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2是仅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图3是以放大图示出图2中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示出作为通信装置的示例的RF标签以及与RF标签无线通信的读写器的图;
图5是示出用作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的RF标签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用作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的覆盖有覆盖部的RF标签的立体图;
图7是仅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周向截面图;
图8是示出图3所示的消声体的变型例的图;
图9是示出图3所示的消声体的变型例的图;以及
图10是仅示出作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以放大图示出了胎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10例示并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在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构件或位置。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包括充气轮胎1(在下文中,简称为“轮胎1”)和轮辋2的组件100的图。具体地,图1是示出组件100的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线且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A的平面上的截面的截面图(在下文中,称作“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2是仅示出图1所示的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3是以放大图示出作为图2中的轮胎1的一部分的胎面部1a的放大截面图。换言之,图2和图3示出了未组装到轮辋2的轮胎1。
如图1所示,在组件100中,轮胎1组装于轮辋2。在组件100中,由轮胎1的内表面(在下文中,称作“轮胎内表面”)和轮辋2的外表面(在下文中,称作“轮辋外表面”)限定的轮胎内腔面限定出环状的轮胎内腔101。如图2所示,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将仅由轮胎内表面限定且在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开放的空间称作“轮胎内部空间102”。
<轮辋2>
轮辋2包括轮辋主体2a和盘(disc)2b。轮胎1的胎圈部1c(将稍后描述)待组装到轮辋主体2a。盘2b支撑轮辋主体2a,并且盘2b待连结到车辆的轴。尽管本实施方式的轮辋2是两件式金属车轮轮辋,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轮辋2可以是一件式轮辋,或者可以具有任何其它构造。轮辋主体2a包括轮辋片(rim sheet)2a1和轮辋凸缘2a2。轮胎1的胎圈构件4(将稍后描述)待落座在轮辋片2a1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轮辋凸缘2a2从轮辋片2a1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对应端沿轮胎径向B向外突出。
<轮胎1>
轮胎1包括:胎面部1a;一对胎侧部1b,其从胎面部1a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对应端沿轮胎径向B向内延伸;以及一对胎圈部1c,其设置在胎侧部1b的位于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的相应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是用于乘用车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胎面部1a”是指在平行于轮胎径向B且通过位于带束6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最外侧的相应带束端Q(参见图2)的两个平面P1和P2之间延伸的部分(除了胎圈部1c以外)。术语“胎圈部1c”是指供胎圈构件4(将稍后描述)沿轮胎径向B布置的部分。术语“胎侧部1b”是指在胎面部1a与相应胎圈部1c之间延伸的部分。
限定轮胎内腔101的轮胎内表面具有胎面部1a的内表面31(在下文中,称作“胎面内表面31”)、胎侧部1b的内表面32(在下文中,称作“胎侧内表面32”)和胎圈部1c的内表面33(在下文中,称作“胎圈内表面33”)。
轮胎1包括消声体3、胎圈构件4、胎体5、带束6、胎面橡胶7、胎侧橡胶8、内衬(innerliner)9和通信装置10。
[消声体3]
消声体3包括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第一消声体3a由海绵材料制成。第一消声体3a固定于轮胎内表面。第二消声体3b由海绵材料制成。第二消声体3b布置在第一消声体3a的轮胎内部空间102侧(在图1的组件100中,与轮胎内腔101侧相同的那侧)。在轮胎内腔101设置由海绵材料制成的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能够降低轮胎内腔101中的空腔共鸣。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消声体的轮胎内部空间侧”是指轮胎内部空间相对于第一消声体所在的那侧,并且并非仅指第一消声体中的与固定于轮胎内表面的固定面相反的表面。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所示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第一消声体3a的轮胎内部空间102侧包括第一消声体3a的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图3中的下侧)以及第一消声体3a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两侧(图3中的左侧和右侧)。尽管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相对于第一消声体3a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其代表第一消声体3a的轮胎内部空间102侧),但是该构造不是限制性的。第二消声体可以布置在作为第一消声体3a的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第一消声体3a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一侧或两侧。
第二消声体3b的硬度大于第一消声体3a的硬度。如在本文中使用的,将“硬度”定义为按照记载在JIS K6400-2(2012)的第六章的“硬度试验”中的试验方法的第6.4节的方法A测量到的值。
如将稍后描述的,通信装置10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由软质海绵材料制成的第一消声体3a吸收来自轮胎1的内表面侧的冲击、振动等,由此抑制冲击和振动向通信装置10传递。另一方面,由硬质海绵材料制成的第二消声体3b防止第二消声体3b因在路面上行进期间的冲击、振动、轮胎内腔中的气流等而变形。结果,海绵材料变得不大可能破损成进而从第二消声体3b的表面脱离的小块。换言之,与第二消声体由与第一消声体3a的海绵材料相同或比该海绵材料软的海绵材料制成相比,由硬度大于第一消声体3a的海绵材料的硬度的海绵材料制成的第二消声体3b能够改善第二消声体3b的耐久性。此外,因为通信装置10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所以第二消声体3b用作覆盖件,使得通信装置10不大可能脱离并进入轮胎内部空间102。这能够改善通信装置10的稳固性。
以这种方式,除了通信装置10的通过海绵材料而得以改善的保护性以外,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硬度的前述硬度关系以及通信装置10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的构造能够提供通信装置10的通过海绵材料而得以改善的稳固性以及海绵材料的得以改善的耐久性两者。
由海绵材料制成的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硬度优选在从25N至55N的范围,并且满足上述硬度关系。特别地,第一消声体3a的硬度优选在从30N至50N的范围。第二消声体3b的硬度优选在从35N至45N的范围。
构成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海绵材料是海绵状多孔结构,并且包括例如具有开放气泡(open cell)的发泡了的橡胶或合成树脂的所谓海绵。除了上述海绵以外,海绵材料包括网状材料,其中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合成纤维等被缠结,以形成一体化结构。注意,上述“多孔结构”不限于具有开放气泡的结构,并且包括具有封闭气泡的结构。然而,就吸声性而言,具有开放气泡的结构是优选的。
如上所述的海绵材料的表面或内部形成有空隙,空隙通过将空气振动的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来吸收声音。这降低了轮胎内腔中的空腔共鸣。
海绵材料的材料示例包括:合成树脂海绵,诸如醚系聚氨酯海绵、酯系聚氨酯海绵和聚乙烯海绵等;以及橡胶海绵,诸如氯丁橡胶海绵(CR海绵)、乙丙橡胶海绵(EPDM海绵)和丁腈橡胶海绵(NBR海绵)等。就包括吸声性、轻量性、发泡的可调节性和耐久性在内的性质而言,优选使用包括醚基聚氨酯海绵的聚氨酯基海绵或聚乙烯基海绵。
就平衡轮胎重量的增加和空腔共鸣的降低效果而言,海绵材料的比重优选在从0.005至0.06的范围,更优选在从0.01至0.04的范围,甚至更优选在从0.01至0.03的范围。
此外,作为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体积之和的、消声体3的体积优选为轮胎内腔101的总体积的0.4%至20%。消声体3的体积占轮胎内腔的总体积的0.4%以上有助于实现期望的空腔共鸣降低效果(例如,降低2dB以上)。消声体3的体积更优选为轮胎内腔101的总体积的1%以上,甚至更优选为2%以上,特别优选为4%以上。另一方面,消声体3的体积超过轮胎内腔101的总体积的20%无法令人满意地改善空腔共鸣降低效果。而且,可能会损害组件100的重量平衡。从这种观点出发,消声体3的体积更优选为轮胎内腔101的总体积的16%以下,甚至更优选为10%以下。
稍后将描述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其它细节。
[胎圈构件4]
胎圈构件4埋设在对应的胎圈部1c中。各胎圈构件4均包括胎圈芯4a和由橡胶制成且相对于胎圈芯4a位于轮胎径向B外侧的胎圈填胶4b。胎圈芯4a包括多根胎圈丝,每根胎圈丝均包覆有橡胶。胎圈丝由钢丝帘线形成。钢丝帘线可以例如由钢单丝或加捻丝构成。可选地,还可以使用诸如有机纤维或碳纤维等的其它材料作为胎圈丝。
[胎体5]
胎体5跨过一对胎圈部1c,更具体地,跨过一对胎圈构件4的胎圈芯4a,并且环状延伸。胎体5至少具有径向结构。
胎体5由一层或多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一层)胎体帘布层5a构成,每层胎体帘布层均由相对于轮胎周向C(参见图7)以例如75°至90°的角度排列的胎体帘线构成。胎体帘布层5a包括:帘布层主体部,其在一对胎圈芯4a之间延伸;以及胎体折返部,其从帘布层主体部起延伸并从轮胎径向A上的内侧朝向外侧绕着对应的胎圈芯4a折返。在帘布层主体部与各帘布层折返部之间,胎圈填胶4b以渐缩的形状从胎圈芯4a朝向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延伸。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聚酯帘线作为构成胎体帘布层5a的胎体帘线,但是可以采用尼龙、人造丝、芳族聚酰胺等的有机纤维帘线,并且根据需要甚至还可以采用钢丝帘线。另外,可以设置两层以上的胎体帘布层5a。
[带束6]
带束6包括相对于胎体5的胎冠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一层或多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五层)带束层。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束6包括倾斜带束6a和周向带束6b。
如图3所示,倾斜带束6a包括相对于胎体5的胎冠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一层或多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两层)倾斜带束层。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倾斜带束6a具有在轮胎径向B上彼此层叠的第一倾斜带束层6a1和第二倾斜带束层6a2。第一倾斜带束层6a1和第二倾斜带束层6a2均由如下带束帘布层构成:该带束帘布层由相对于轮胎周向C(参见图7)以10°至40°的角度倾斜的作为金属带束帘线的钢丝帘线构成。这两层带束帘布层以它们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的方式彼此层叠。结果,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彼此交叉,这提高了带束的刚性,由此通过箍住效应(tagger effect)使胎面部1a在其大致整个宽度上得以增强。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第二倾斜带束层6a2被形成为比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的第一倾斜带束层6a1窄。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的第一倾斜带束层6a1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比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第二倾斜带束层6a2靠外地延伸。
可选地,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的第一倾斜带束层可以比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第二倾斜带束层窄。换言之,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第二倾斜带束层可以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比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的第一倾斜带束层靠外地延伸。倾斜带束6a可以仅由一层带束层构成,或者可以由三层以上的带束层构成。
如图3所示,周向带束6b包括相对于倾斜带束6a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一层或多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三层)周向带束层。更具体地,周向带束6b包括在轮胎径向B上彼此层叠的第一周向带束层6b1、第二周向带束层6b2和第三周向带束层6b3。第一周向带束层6b1、第二周向带束层6b2和第三周向带束层6b3均由如下带束帘布层构成:该带束帘布层由相对于轮胎周向C(参见图7)以10°以下(优选5°以下)的角度绕着轮胎的旋转轴线螺旋缠绕的、作为有机纤维的带束帘线的尼龙帘线构成。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周向带束6b由相对于倾斜带束6a布置在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的三层周向带束层构成,但是该构造不是限制性的。周向带束6b可以是由少于三层或多于三层的周向带束层构成的周向带束。另外,周向带束层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长度的长度关系、各周向带束层与各倾斜带束层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长度的长度关系、周向带束层的带束端的位置的位置关系、各周向带束层与各倾斜带束层的带束端的位置的位置关系等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中的那些。它们可以根据期望的性能适当地设计,并且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带束结构。
[胎面橡胶7和胎侧橡胶8]
胎面橡胶7限定出胎面部1a的轮胎径向B上的外表面(在下文中,称作“胎面外表面”),并且具有形成于胎面外表面的胎面花纹,胎面花纹包括沿轮胎周向C(参见图7)延伸的周向槽7a和沿轮胎宽度方向A延伸的宽度方向槽(未示出)。胎侧橡胶8限定出胎侧部1b的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外表面,并且与以上胎面橡胶7形成为一体。
[内衬9]
内衬9层叠在胎体5的内表面,并且由透气性低的丁基系橡胶制成。注意,“丁基系橡胶”是指丁基橡胶及其卤代衍生物,即卤化丁基橡胶。第一消声体3a利用双面胶、粘接剂等固定于内衬9。为了改善粘接性,可以将内衬9的供第一消声体3a固定的区域形成为比不供第一消声体3a固定的区域中的丁基系橡胶的含量低的低丁基系橡胶含量区域。
[通信装置10]
通信装置10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通信装置10被构造成与位于轮胎1外部的特定装置无线通信就足够了,不特别限制通信装置10的构造。图4是示出作为通信装置10的示例的RF标签以及与RF标签无线通信的读写器60的图。如图4所示,RF标签优选为无源RF标签,包括:存储单元10a,其用于存储轮胎1的识别信息;天线单元10b,其能够执行与位于轮胎1外部的读写器60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控制单元10c,其能够向存储单元10a写入信息和从存储单元10a读取信息。具体地,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能够在天线单元10b处接收从读写器60的天线单元60a借助于无线电波或磁场发送的信息。整流(在无线电波的情况下)或共振(在磁场的情况下)会在RF标签的天线单元10b中感应出电力,这使存储单元10a和控制单元10c执行预定的动作。例如,控制单元10c读取RF标签中的存储单元10a内的信息,并且借助于无线电波或磁场将信息从天线单元10b发送回(发送到)读写器60。读写器60的天线单元60a从RF标签接收无线电波或磁场。读写器60中的控制单元60b能够获得接收到的信息,由此取得存储在RF标签中的存储单元10a内的信息。存储单元10a和控制单元10c可以由例如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集成电路(IC芯片)构成。
例如,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中的存储单元10a存储用于特定地识别轮胎的、轮胎1的独特识别信息,诸如轮胎1的制造商、制造工厂和制造日期等。存储单元10a还可以存储作为可由读写器60重写的信息的轮胎历史信息,诸如轮胎行驶的里程以及轮胎经历的突然制动、突然启动和突然转弯的次数等。此外,例如,可以在轮胎内腔101中设置用于检测轮胎内部温度、轮胎内部压力、轮胎加速度等的传感器,并且存储单元10a可以存储由这些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信息。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能够经由天线单元10b与传感器无线通信,由此获得由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
如上所述,通信装置10被构造成与位于轮胎1外部的预定装置无线通信就足够了,并且代替上述RF标签,通信装置10可以是例如用于检测轮胎1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轮胎1的内部压力的内部压力传感器等。另外,通信装置10优选为不受诸如单位时间的轮胎移位量等的距离因素影响的RF标签,而非测量精度随着距离因素改变的例如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这是因为,当第一消声体3a吸收轮胎的移位时,测量精度随着距离因素改变的例如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可能无法执行精确的测量。另一方面,RF标签可能会因由轮胎1的变形、对轮胎1的冲击、轮胎1的振动等导致的扭曲而破损。因而,在使用RF标签的情况下,来自轮胎1的轮胎内表面侧的冲击或振动优选被第一消声体3a吸收,以减少冲击、振动等向RF标签传递。
图5和图6是示出用作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用作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包括:第一天线10b1和第二天线10b2,其构成天线单元10b;IC芯片13,其构成由在第一天线10b1和第二天线10b2处接收的无线电波感应出的电力驱动的控制单元10c和存储单元10a;板状的支撑构件10d,其供IC芯片13安装;以及导电构件10e,其使IC芯片13与第一天线10b1和第二天线10b2中的每一者电连接。图6是示出用作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10的覆盖有覆盖部10f的RF标签的立体图。覆盖部10f由橡胶或树脂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作通信装置10的覆盖有如图6所示的覆盖部10f的RF标签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
不特别限制用于保持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的具体构造,只要RF标签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即可。因此,通信装置10可以由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夹持,从而将通信装置10保持在其间。例如,通过将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固定于在轮胎内表面的方向(大致等于图3中轮胎宽度方向A的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不同位置处,并且通过用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夹持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将RF标签保持在既不供第一消声体3a固定也不供第二消声体3b固定的部位处,能够实现这种构造。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优选利用粘接剂等固定于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中的至少一者。这能够提高通信装置10的稳固性。用作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在通信装置10至少固定于第一消声体3a的构造中,通信装置10与第一消声体3a一体化。结果,在任何时候,第一消声体3a均减轻了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从轮胎内表面侧作用到通信装置10的冲击、振动等。此外,在通信装置10不仅固定于第一消声体3a,而且还固定于第二消声体3b的构造中,通信装置10还与第二消声体3b一体化。这能够防止通信装置10因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的冲击、振动等而与第二消声体3b反复碰撞。这能够防止通信装置10破损,由此改善了通信装置10的耐久性。
[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构造。
图7是沿着轮胎赤道面CL的仅示出轮胎1的截面图(在下文中,称作“轮胎周向截面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是沿着整个轮胎周向C延伸的带状构件,并且在轮胎周向C上的任何位置处、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2等)中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外形。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可以仅沿着轮胎周向C的一部分设置,只要通信装置10保持在其间即可。然而,如本实施方式中那样,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优选沿着整个轮胎周向C设置。与第一消声体和第二消声体仅沿着轮胎周向C的一部分设置的构造相比,这种构造能够增加海绵材料在轮胎内腔101中的体积,由此进一步减小了轮胎内腔101中的空腔共鸣。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均具有扁平形状。
第一消声体3a固定于轮胎内表面的胎面内表面31,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具有扁平形状,其中其在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长度W1(在该实施方式中,大致等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最大长度)大于其在与轮胎内表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最大厚度T1(在该实施方式中,大致等于轮胎径向B上的最大长度)。注意,第一消声体3a的厚度由第一消声体3a在与轮胎内表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限定。
假定将上述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厚度T1和最大长度W1定义为是在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安装于轮胎,并且轮胎1未安装于轮辋的条件下(在常温常压下)测量的。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厚度T1在从5mm至45mm的范围。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体3a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具有近似矩形的截面外形。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体3a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包括:固定面3a1,其沿着轮胎内表面延伸并固定于轮胎内表面;内侧面3a2,其与固定面3a1相反并沿着轮胎内表面大致平行于固定面3a1延伸;以及边缘面3a3,其与固定面3a1和内侧面3a2连续、位于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等于轮胎宽度方向A的方向)上的相应侧并沿与轮胎内表面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
第二消声体3b重叠在第一消声体3a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具有扁平形状,其中其最大长度W2大于其最大厚度T2。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第二消声体3b的厚度由第二消声体3b的在与第一消声体3a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中的供第二消声体3b层叠的那部分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限定。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由第二消声体3b的在与第一消声体3a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中的供第二消声体3b层叠的那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内侧面3a2的一部分)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的最大值限定。注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等于在与轮胎内表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并且大致等于在轮胎径向B上的最大长度。第二消声体3b的长度由第二消声体3b在沿着第一消声体3a的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限定。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长度W2由第二消声体3b在沿着第一消声体3a的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的最大值限定。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长度W2等于其在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并且大致等于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最大长度。
与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厚度T1和最大长度W1类似,假定将上述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和最大长度W2定义为是在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安装于轮胎2,并且轮胎未组装到轮辋的条件下(在常温常压下)测量的。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覆盖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为内侧面3a2的一部分),并且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利用这种构造,与通信装置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的边缘面3a3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的构造相比,能够利用第一消声体3a的整个厚度吸收来自轮胎内表面侧的冲击和振动,由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止冲击和振动从轮胎内表面侧向通信装置10传递的缓冲能力。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具有近似矩形的截面外形。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包括:相对面3b1,其面对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并沿着轮胎内表面延伸;自由面3b2,其与相对面3b1相反并沿着轮胎内表面大致平行于相对面3b1延伸;以及边缘面3b3,其与相对面3b1和自由面3b连续、位于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等于轮胎宽度方向A的方向)上的相应侧并沿与轮胎内表面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消声体3a的最小厚度T3等于或大于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体3a的最小厚度T3大于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
增加第一消声体3a的最小厚度T3有助于防止冲击和振动从轮胎内表面侧向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与第二消声体3b之间的通信装置10传递。另一方面,只要第二消声体3b至少形成海绵材料的面对轮胎内部空间102的表面,第二消声体3b就足以防止破碎的小块海绵材料从海绵材料的表面脱离。因而,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可以是小的。如上所述,期望的是,由海绵材料制成的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各自具有相应的预定体积或更大体积,以实现期望的空腔共鸣减小效果。因而,第一消声体3a的最小厚度T3等于或大于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同时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总厚度等于或大于用于确保期望的空腔共鸣减小效果的预定厚度,能够进一步改善防止冲击和振动从轮胎内表面侧向通信装置10传递的缓冲能力,还提供了通信装置10的通过海绵材料而得以改善的稳固性以及海绵材料的得以改善的耐久性两者。
注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体3a的厚度在设置有凹部11(将稍后描述)的部位变得最小,并且在除了设置有凹部11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处是均匀的。因而,第一消声体3a在除了设置有凹部11的部位以外的任意部位处的厚度呈现前述最大厚度T1。相反地,第一消声体3a在设置有凹部11的部位处的厚度呈现前述最小厚度T3。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的厚度是均匀的,所以第二消声体3b在任意部位处的厚度均呈现前述最大厚度T2。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长度W2(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等于其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最大长度)小于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长度W1(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等于其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最大长度)。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仅覆盖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的一部分,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在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不延伸超过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在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仅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延伸所在区域中延伸。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保持在位于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与第二消声体3b的相对面3b1之间的位置。
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长度W1与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长度W2的长度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上述长度关系。例如,如在图8和图9所示的变型例中,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长度W2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长度W1。图8示出了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长度W2与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长度W1大致相等的构造。图9示出了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长度W2大于第一消声体3a的最大长度W1,使得第二消声体3b绕着第一消声体3a的边缘面3a3缠绕的构造。
换言之,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图8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完全覆盖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与第二消声体3b的相对面3b1之间。以这种方式,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8)中完全覆盖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的构造,能够防止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的外边缘X(在该处,破碎的小块海绵材料尤其更可能脱离)变形,由此防止破碎的小块海绵材料从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的外边缘X脱离。
可选地,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覆盖第一消声体3a的边缘面3a3的至少一部分。换言之,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不仅覆盖整个内侧面3a2,而且还覆盖边缘面3a3的至少一部分。与如图8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仅覆盖整个内侧面3a2的构造相比,这种构造进一步减小了第一消声体3a的暴露于轮胎内部空间102的表面的面积。这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破碎的小块海绵材料从第一消声体3a的表面脱离。
更具体地,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完全覆盖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和边缘面3a3。换言之,图9所示的第一消声体3a的整个轮胎内部空间102侧均被第二消声体3b覆盖。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9)中,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在第一消声体3a的位于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的两侧的位置处接触轮胎内表面。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消声体3b的边缘面3b3接触轮胎内表面。以这种方式,通过利用第二消声体3b覆盖第一消声体3a的整个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第一消声体3a没有任何表面暴露于轮胎内部空间102。由于第一消声体3a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整个表面(在该处,由变形导致的破损的小块海绵材料更可能脱离)均被第二消声体3b覆盖,所以能够进一步更有效地降低破碎的小块海绵材料从第一消声体3a的表面脱离。
注意,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包括:第一层叠部12a,其层叠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第二层叠部12b,其与第一层叠部12a的一端连续并层叠在第一消声体3a的一个边缘面3a3;以及第三层叠部12c,其与第一层叠部12a的另一端连续并层叠在第一消声体3a的另一边缘面3a3。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与第二消声体3b的供第一层叠部12a延伸的相对面3b1之间。
在第一层叠部12a延伸所在处,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的厚度由其在与内侧面3a2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在图9的示例中,等于在与轮胎内表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大致等于在轮胎径向B上的长度)限定。在第二层叠部12b和第三层叠部12c延伸所在处,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的厚度由其在与边缘面3a3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在图9的示例中,大致等于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长度)限定。图9所示的第二消声体3b的最大厚度T2由其在供第一层叠部12a延伸所在处的厚度限定。
如上所述,用作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固定于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更具体地,用作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并且还固定于第二消声体3b的相对面3b1。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体3a在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的夹着通信装置10的两个部位处固定于第二消声体3b。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和第二消声体3b的相对面3b1在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夹着通信装置10的两个部位处利用粘接剂彼此固定。即使当通信装置10与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中的每一者之间的粘接力受到损害时,这种构造也能够防止通信装置10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3等)中、在沿着轮胎内表面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大致等于轮胎宽度方向A)上移位。因而,防止了通信装置10进入轮胎内腔101。
另外,图3、图8和图9所示的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均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对称的形状。此外,图3、图8和图9所示的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仅设置在轮胎内表面中的供胎面内表面31延伸的部位。在这种构造中,即使当轮胎1高速旋转时,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也会通过朝向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作用的离心力而压靠胎面内表面31。这能够有效地限制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任何移位。换言之,通过将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固定在胎面内表面31,能够以较小的固定力防止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的错位。此外,由于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通过朝向轮胎径向B上的外侧作用的离心力牢固地保持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与第二消声体3b的相对面3b1之间,所以能够进一步改善通信装置10在行进期间的稳固性。
此外,在图3、图8和图9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消声体3a中形成有凹部11,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容纳在凹部11中。更具体地,凹部11形成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中,用作图5和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容纳在位于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内的凹部11中。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的除了凹部11以外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消声体3b的相对面3b1接触,并且利用粘接剂等固定于第二消声体3b的相对面3b1。以此方式,形成在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中的至少一者内并且能够容纳通信装置10的凹部11防止了通信装置10从凹部11离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通信装置10的稳固性。
注意,用于容纳通信装置10的凹部11的形状不限于如图3、图8和图9所示的宽且浅的槽,凹部11可以具有诸如能够供例如薄的通信装置10插入的窄且深的狭槽等的各种形状中的任意形状。
另外,注意,尽管在图3、图8和图9所示的示例中,凹部11形成在第一消声体3a中,但是代替第一消声体3a,凹部11可以形成在第二消声体3b中。可选地,凹部11可以形成在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两者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消声体3a和第二消声体3b彼此层叠,使得用于容纳通信装置10的一个空腔由第一消声体3a中的凹部11和第二消声体3b中的凹部11限定。换言之,用作通信装置10的RF标签以跨越第一消声体3a中的凹部11和第二消声体3b中的凹部11两者的方式容纳。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描述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1(在下文中,称作“轮胎21”)。图10是轮胎21单体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的放大图中的胎面部1a的放大截面图。尽管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1在第二消声体3b的构造方面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不同,但是其它构造相同。因此,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区别,并且省略关于相同构造的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消声体3b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具有由凸起和凹部构成的凹凸形状。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10)中包括:第一层叠部22a,其层叠在第一消声体3a的内侧面3a2;第二层叠部22b,其与第一层叠部22a的一端连续并层叠在第一消声体3a的一个边缘面3a3;以及第三层叠部22c,其与第一层叠部22a的另一端连续并层叠在第一消声体3a的另一边缘面3a3。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限定有自由面3b2,自由面3b2包括第一层叠部22a的位于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的表面、第二层叠部22b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一个外侧的表面、第三层叠部22c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另一外侧的表面。在作为第二消声体3b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的、第一层叠部22a的位于轮胎径向B上的内侧的表面,形成有作为沿轮胎周向C(参见图7)延伸的凸部的两个凸肋23和作为限定在两个凸肋23之间的凹部的凹槽24。另外,在作为第二消声体3b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的、第二层叠部22b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一个外侧的表面,形成有一个凸肋23。类似地,在作为第二消声体3b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的、第三层叠部22c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A上的另一外侧的表面,也形成有一个凸肋23。以这种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消声体3b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上的凹凸形状由多个凸肋23和限定在多个凸肋23之间的凹槽24构成。在这种构造中,由于声音更可能被第二消声体3b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上的凹凸形状漫反射,所以能够减小空腔共鸣。此外,由于第二消声体3b的面对轮胎内部空间102的自由面3b2的表面积增加,所以增强了第二消声体3b的自由面3b2的散热性能。
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参见图10)中,本实施方式的四个凸肋23沿着第一消声体3a的位于轮胎内部空间102侧的表面间隔开地配置,并且均沿轮胎周向C(参见图7)延伸。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构造,多个凸肋23可以沿轮胎周向C(参见图7)间隔开地配置,并且可以均沿轮胎宽度方向A延伸。可选地,凸部可以沿轮胎宽度方向A和轮胎周向C间隔开地配置。
本公开的充气轮胎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例中描述的具体构造,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涉及充气轮胎。
附图标记说明
1 充气轮胎
1a 胎面部
1b 胎侧部
1c 胎圈部
2 轮辋
2a 轮辋主体
2a1 轮辋片
2a2 轮辋凸缘
2b 盘
3 消声体
3a 第一消声体
3a1 固定面
3a2 内侧面
3a3 边缘面
3b 第二消声体
3b1 相对面
3b2 自由面
3b3 边缘面
4 胎圈构件
4a 胎圈芯
4b 胎圈填胶
5 胎体
5a 胎体帘布层
6 带束
6a 倾斜带束
6a1 第一倾斜带束层
6a2 第二倾斜带束层
6b 周向带束
6b1 第一周向带束层
6b2 第二周向带束层
6b3 第三周向带束层
7 胎面橡胶
7a 周向定向槽
8 胎侧橡胶
9 内衬
10 通信装置
10a 存储单元
10b 天线单元
10b1 第一天线
10b2 第二天线
10c 控制单元
10d 支撑构件
10e 导电构件
10f 覆盖部
11 凹部
12a 第一层叠部
12b 第二层叠部
12c 第三层叠部
13 IC芯片
21 充气轮胎
22a 第一层叠部
22b 第二层叠部
22c 第三层叠部
23 凸肋
24 凹槽
31 胎面内表面(轮胎内表面)
32 胎侧内表面(轮胎内表面)
33 胎圈内表面(轮胎内表面)
60 读写器
60a 天线单元
60b 控制单元
100 组件
101 轮胎内腔
102 轮胎内部空间
A 轮胎宽度方向
B 轮胎径向
C 轮胎周向
P1和P2 平行于轮胎径向、与带束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相交的平面
Q 带束端
T1 第一消声体的最大厚度
T2 第二消声体的最大厚度
T3 第一消声体的最小厚度
W1 第一消声体的最大长度
W2 第二消声体的最大长度
X 第一消声体的内侧面的外边缘
CL 轮胎赤道面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第一消声体,其固定于轮胎内表面,并且由海绵材料制成;
第二消声体,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消声体的轮胎内部空间侧,并且由海绵材料制成;以及
通信装置,其保持在所述第一消声体与所述第二消声体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消声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消声体的硬度,所述第一消声体和所述第二消声体的硬度在从25N至55N的范围,其中所述第一消声体和所述第二消声体的硬度为按照记载在2012版JIS K6400-2的第六章的“硬度试验”中的试验方法的第6.4节的方法A测量到的值,
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第二消声体覆盖所述第一消声体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内侧面位于固定于所述轮胎内表面的固定面的相反侧,
所述通信装置保持在所述第一消声体的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第二消声体之间,
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第一消声体的最小厚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消声体的最大厚度,并且
所述通信装置是覆盖有覆盖部的RF标签,该覆盖部由橡胶或树脂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第二消声体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消声体的所述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第二消声体覆盖所述第一消声体的边缘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边缘面与所述第一消声体的内侧面连续并位于沿着所述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第二消声体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消声体的所述内侧面和所述边缘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第一消声体在沿着所述轮胎内表面的方向上的夹着所述RF标签的两个部位处固定于所述第二消声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体和所述第二消声体沿着整个轮胎周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声体的位于所述轮胎内部空间侧的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形状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凸肋和限定在所述多个凸肋之间的凹槽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RF标签固定于所述第一消声体和所述第二消声体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体和所述第二消声体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凹部,并且
所述RF标签容纳在所述凹部中。
CN201880048768.2A 2017-07-24 2018-06-27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0944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3043 2017-07-24
JP2017143043A JP6917232B2 (ja) 2017-07-24 2017-07-24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18/024441 WO2019021730A1 (ja) 2017-07-24 2018-06-2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852A CN110944852A (zh) 2020-03-31
CN110944852B true CN110944852B (zh) 2022-09-16

Family

ID=6504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768.2A Active CN110944852B (zh) 2017-07-24 2018-06-2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446967B2 (zh)
EP (1) EP3659819B1 (zh)
JP (1) JP6917232B2 (zh)
CN (1) CN110944852B (zh)
WO (1) WO20190217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3044B1 (ko) * 2019-04-22 2019-09-19 주식회사 폼웍스 적층형 타이어 흡음용 프로파일
CN114761260B (zh) * 2019-12-19 2024-03-15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包括监测装置的摩托车轮胎
JP2022167781A (ja) * 2021-04-22 2022-11-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2598497B1 (ko) * 2021-09-27 2023-11-07 넥센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KR102635117B1 (ko) * 2021-12-15 2024-02-13 넥센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및 타이어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3611A (en) * 1994-06-03 1996-11-12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Method of monitoring conditions of vehicle tires and tires containing a monitoring device therein
JP2009137497A (ja) * 2007-12-07 2009-06-25 Bridgestone Corp 電子部品取付け部材およびタイヤ内面への電子部品取り付け方法。
JP2010179888A (ja) * 2009-02-09 2010-08-1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53651A (zh) * 2010-10-15 2013-06-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68580C (fi) 1977-06-10 1985-10-10 Broken Hill Pty Co Ltd Intryckbar tryckutloesande tillslutning
JP3621899B2 (ja) 2001-08-28 2005-02-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リムとの組立体
JP2004276809A (ja) * 2003-03-17 2004-10-0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車輪
US20080035259A1 (en) 2003-06-12 2008-02-14 Federico Mancosu Tyre Equipped With A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Device On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yre
JP4281875B2 (ja) * 2003-08-04 2009-06-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低騒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99150B2 (ja) * 2004-12-14 2010-12-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収納具を具え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30550B2 (ja) * 2005-04-28 2009-09-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リムとの組立体
DE102005023974A1 (de) * 2005-05-20 2006-11-23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reifen
JP4574545B2 (ja) 2005-12-28 2010-11-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無線タグ装着部材、空気入りタイヤなら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とリムとの組立体
FR2900098B1 (fr) 2006-04-25 2009-12-04 Michelin Soc Tech Support pour organe de controle d'un pneumatique, ensemble d'un support et d'un organe de controle, pneumatique et roue
JP4833783B2 (ja) 2006-09-26 2011-12-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騒音低減装置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7001279B4 (de) * 2007-01-08 2021-02-1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mit einem Elektronikmodul
JP2010125920A (ja) * 2008-11-26 2010-06-10 Alps Electric Co Ltd タイヤ情報送信機の取付け構造
US20130133800A1 (en) 2011-11-29 2013-05-30 Jean-Claude Patrice Philippe Griffoin System for attach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or other item to a pneumatic tire
WO2013153088A1 (de) * 2012-04-11 2013-10-1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Reifenmodul mit piezoelektrischem wandler und damit ausgestatteter reifen
DE102015217479A1 (de) * 2015-09-14 2017-03-16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mit einem Reifenmodul
DE102015217472A1 (de) * 2015-09-14 2017-03-16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mit einem Reifenmodul
US10647168B1 (en) * 2016-12-28 2020-05-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8141839A (ja) * 2017-02-27 2018-09-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吸音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3611A (en) * 1994-06-03 1996-11-12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Method of monitoring conditions of vehicle tires and tires containing a monitoring device therein
JP2009137497A (ja) * 2007-12-07 2009-06-25 Bridgestone Corp 電子部品取付け部材およびタイヤ内面への電子部品取り付け方法。
JP2010179888A (ja) * 2009-02-09 2010-08-1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53651A (zh) * 2010-10-15 2013-06-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7232B2 (ja) 2021-08-11
US20220371384A1 (en) 2022-11-24
JP2019023045A (ja) 2019-02-14
EP3659819B1 (en) 2023-01-04
EP3659819A1 (en) 2020-06-03
US20200215858A1 (en) 2020-07-09
EP3659819A4 (en) 2021-03-24
US11446967B2 (en) 2022-09-20
CN110944852A (zh) 2020-03-31
WO2019021730A1 (ja)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4852B (zh) 充气轮胎
CN110997353B (zh) 充气轮胎
US20070146124A1 (en) Radio tag-mounting member for use in tire, pneumatic tire, and assembly composed of pneumatic tire and rim
JP3727024B2 (ja) タイヤの消音構造体
JP2020055453A (ja)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20055450A (ja) タイヤ
JP6594505B1 (ja)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20055457A (ja) タイヤ
US20100012244A1 (en) Tire noise reduction device and pneumatic tire
JP201017988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055456A (ja)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20055452A (ja) タイヤ
JP7149152B2 (ja) タイヤ
JP2020055455A (ja) タイヤ
JP2020185975A (ja) タイヤ
JP2006240495A (ja) センサ取付用パッチ、及び、このセンサ取付用パッチを有す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49153B2 (ja) タイヤ
JP2022101234A (ja) タイヤ
JP2022068675A (ja) タイヤ
CN115768635A (zh) 充气轮胎
JP2022070361A (ja) タイヤ
WO2023276190A1 (ja) タイヤ
JP202308760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055460A (ja) タイヤ
JP2023006887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