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3691A -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3691A
CN110843691A CN201911167117.8A CN201911167117A CN110843691A CN 110843691 A CN110843691 A CN 110843691A CN 201911167117 A CN201911167117 A CN 201911167117A CN 110843691 A CN110843691 A CN 110843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adar
clamping
bumper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671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国栋
陈昌彪
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671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3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3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3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该汽车雷达支座包括:套筒;压紧单元,压紧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套筒上,压紧单元与套筒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不同型号雷达的腔体;紧固单元,紧固单元用于将雷达紧固在腔体内。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将汽车雷达安装在压紧单元与套筒之间形成的腔体中,再利用紧固单元将雷达固定在腔体中,最后将套筒固定在保险杠上,就可以实现将汽车雷达固定在保险杠上的目的。同时,该汽车雷达支座可以将不同型号的汽车雷达有效的固定在保险杠上,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特别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雷达在汽车上的使用比例越来越大,其一般安装于车前或者车尾部的保险杠上,用来探测车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并传送至驾驶座前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或者通过蜂鸣器或仪表盘声音报警方式提示驾驶员,可供驾驶员掌握车前、后的状况,避免倒车时汽车车体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喜欢改装汽车保险杠,然而改装后的保险杠无法与原有的汽车雷达匹配,进而增加了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般改装后的汽车保险杠无法与原有的汽车雷达匹配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汽车雷达固定在改装后的保险杠上的汽车雷达支座。
一种汽车雷达支座,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用于与汽车保险杠相连接;
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压紧单元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不同型号雷达的腔体;
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用于将所述雷达紧固在所述腔体内。
上述汽车雷达支座,通过将汽车雷达安装在压紧单元与套筒之间形成的腔体中,再利用紧固单元将雷达固定在腔体中,最后将套筒固定在保险杠上,就可以实现将汽车雷达固定在保险杠上的目的。同时,该汽车雷达支座可以将不同型号的汽车雷达有效的固定在保险杠上,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单元包括第一压紧盖、调节垫片和紧固螺栓;
所述第一压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所述调节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盖与所述雷达之间;
所述第一压紧盖上沿所述套筒的轴向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压紧盖上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孔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盖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槽,所述第二卡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卡槽连通,当所述第一安装卡槽卡接在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后,所述套筒侧壁上的第一卡块卡入所述第二卡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侧壁上的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雷达上的定位台阶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限位槽分别沿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雷达上的第二卡块相配合;所述第一卡孔的竖直高度是所述第二卡块的竖直高度的1.5-2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套筒轴向上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与保险杠上开设的安装孔上的套筒卡槽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沿周向设有凸缘,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倒扣,所述凸缘与所述倒扣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保险杠的保险杠卡接槽;所述倒扣靠近所述凸缘的一端呈阶梯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水胶圈,所述防水胶圈设置在所述套筒与所述雷达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保险杠、雷达以及雷达支座,所述保险杠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所述雷达通过所述雷达支座安装在所述保险杠上,所述雷达支座为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支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汽车雷达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倒扣分布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雷达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压紧盖示意图;
图6为另一压紧盖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压紧盖与套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图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的保险杠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倒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安装不同厚度保险杠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汽车雷达支座和不同汽车雷达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汽车雷达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压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紧固螺钉与套筒连接示意图;
图18为图13中汽车雷达支座的爆炸图(带第二调节垫片);
图19为图13中汽车雷达支座的爆炸图(不带第二调节垫片);
图20为图13中汽车雷达支座安装在保险杠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雷达支座,包括套筒1、压紧单元以及紧固单元,其中压紧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套筒1上,例如,压紧单元通过卡扣和卡槽的连接方式安装在套筒1上,压紧单元与套筒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不同型号雷达3的腔体101,紧固单元用于将雷达3紧固在腔体101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压紧单元包括第一压紧盖2和调节垫片4,第一压紧盖2可拆卸地安装在套筒1上,调节垫片4设置在第一压紧盖2与雷达3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上述第一压紧盖2上设置有第二卡孔201,套筒1的侧壁102上设有第一卡块104,第一压紧盖2通过其上的第二卡孔201可固定在套筒1上的第一卡块104中。
为了方便第一压紧盖2快速卡接在套筒1上,如图5所示,在第一压紧盖2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槽203,第一安装卡槽203与套筒1的侧壁102相配合。在装配的时候,可先将套筒1的侧壁102卡入到第一安装卡槽203中,随后再调节第一压紧盖2的位置,使得第一卡块104卡入第二卡孔201中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垫片4为厚度可调的垫片,具体地,该调节垫块4可根据不同型号的雷达3选用不同厚度,调节垫块4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只要能将雷达3紧压在腔体101以限制雷达3沿竖直方向移动即可。在安装时,先将雷达3装入套筒1内,之后在雷达3上放置调节垫片4,最后将第一压紧盖2安装在套筒1上即可。
为了进一步限制雷达3沿竖直方向移动,如图1和图5所示,在第一压紧盖2上沿套筒1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螺纹通孔202,紧固螺栓5与螺纹通孔202相配合。在安装时,先将雷达3装入套筒1内,随后在雷达3上放置调节垫片4,进而再将第一压紧盖2安装在套筒1,最后转动紧固螺栓5,紧固螺栓5穿过螺纹通孔202向套筒1内运动,从而推动调节垫片4与雷达3紧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紧单元还包括螺母6,螺母6与紧固螺栓5相配合。在紧固螺栓5拧入螺纹通孔202并将雷达3压紧后,将螺母6拧紧,可有效防止紧固螺栓5从螺纹通孔202中松脱而造成无法将雷达3压紧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汽车雷达支架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结构的第二压紧盖8,如图6所示,该第二压紧盖8上设置有第三卡孔801和第二安装卡槽802,其中第三卡孔801与侧壁102上的第一卡块104配合,第二安装卡槽802与侧壁102配合。在安装的时候,首先将侧壁102卡入到第二压紧盖8上的第二安装卡槽802中,再转动第二压紧盖8,使第二压紧盖8上的第三卡孔801与第一卡块104位置向对应,最后沿竖直方向向下按压第二压紧盖8即可,如图7和图8所示。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紧固单元包括对称设置侧壁102上的两个限位槽103,限位槽103与雷达3上的定位台阶302相配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03相对于套筒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雷达3上的定位台阶302可卡入限位槽103中。同时,侧壁10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孔105,两个第一卡孔105相对于套筒1的中心轴对称,在雷达3上的定位台阶302卡入限位槽103内后,雷达3上的第二卡块301卡入第一卡孔105中,进而将雷达3固定在套筒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9所示,为了确保雷达支座稳定的安装在保险杠7上,在套筒1的侧壁102上设置有沿套筒1竖直方向上的限位肋108,该限位肋108纵向延伸且间隔排列,当套筒1穿过保险杠7的安装孔701时,限位肋108对应地卡入安装孔701上的套筒卡槽702中,从而可以防止套筒1相对保险杠7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所示,套筒1沿周向设有凸缘107,套筒1的侧壁102上还设置有多个倒扣106,凸缘107与倒扣106之间形成用于卡接保险杠7的保险杠卡接槽109。其中,倒扣106向靠近保险杠方向倾斜(即倒扣106的高度向保险杠方向逐渐降低)。在将上述汽车雷达支架安装到保险杠上时,可将装有雷达3的汽车雷达支架从保险杠杆外侧(即背向车体的一侧)插入安装孔中,此过程中,保险杠面板沿倒扣106的斜面进入保险杠卡接槽109中,即完成安装,非常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倒扣106靠近凸缘107的一端呈阶梯结构,和\或,凸缘107靠近倒扣106的一侧呈阶梯结构。上述阶梯结构将前述保险杠卡接槽109分设为多条深度和宽度均不同的卡槽,每条保险杠卡接槽109对应一种壁厚的保险杠,从而使上述汽车雷达支架可适用于多种壁厚的保险杠(如图11),进一步提高上述汽车雷达支架的通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杠上开设安装孔时,因根据不同深度的卡槽设置对应孔径的安装孔,以使上述汽车雷达支架与安装孔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2(a)、图12(b)和图12(c)为不同型号的雷达3,由于不同型号的雷达3上的第二卡块301大小、位置不同,为了使得套筒1上的第一卡孔105能和不同型号的雷达3上的第二卡块301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孔105沿套筒1上竖直方向的高度H是雷达3上的第二卡块301的高度h的1.5倍-2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汽车本体、保险杠、雷达以及雷达支座,保险杠安装在汽车本体上,雷达通过雷达支座安装在保险杠上(如图1所示),其中雷达支座为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任一项的雷达支座。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汽车雷达支座,如图13、图14和图20所示,包括第二套筒9、第三压紧盖10以及紧固单元,其中第三压紧盖1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套筒9上,第三压紧盖10与第二套筒9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不同型号第二雷达11的第二腔体901,紧固单元用于将第二雷达11紧固在第二腔体901内。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紧固单元包括紧固螺钉12,紧固螺钉12穿过第二套筒9的侧壁后与第二雷达11抵接,从而可以将第二雷达11固定在第二套筒9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紧固单元包括紧固螺钉仅为示例,在其他可替代的方案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伸缩杆,通过伸缩杆穿过套筒的侧壁后与雷达抵接。本申请对紧固单元的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上述紧固单元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便可。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7所示,为了方便紧固螺钉12穿过第二套筒9的侧壁,在第二套筒9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U型槽903,紧固螺钉12上的顶针1201穿过U型槽903后与第二雷达11抵接。本实施例中,两个U型槽903相对于第二套筒9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且U型槽903上的口径小于紧固螺钉12的径向截面直径,即紧固螺钉12和U型槽903采用过盈配合。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紧固螺钉穿过U型槽后与雷达抵接仅为示例,在其他可替代的方案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在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紧固螺钉上设置有旋转螺纹,紧固螺钉穿过螺纹孔后即可与雷达抵接。本申请对紧固螺钉如何穿过套筒的侧壁与雷达抵接的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6所示,为了防止第二雷达11在第二套筒9内转动,在第二套筒9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槽902,用于和第二雷达11上的第二定位台阶1102配合定位。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限位槽902相对于第二套筒9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且第二限位槽902和U型槽903分别沿第二套筒9的侧壁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第二套筒9的侧壁上对应第二雷达11的两个第四卡块1101,还形成有两个第四卡孔904。本实施例中,两个第四卡孔904相对于第二套筒9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且第四卡孔904位于U型槽903的下方。在第二雷达11的第二定位台阶1102卡入第二限位槽902后,第二雷达11上的第四卡块1101卡入第二套筒9上的第四卡孔904中,从而可以限制第二雷达11在第二套筒9内的轴向移动。
为了避免第二雷达11在第二套筒9内竖直方向移动,如图13-15所示,通过将第三压紧盖10固定在第二套筒9内,以限制第二雷达11的移动。具体地,在第二套筒9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五卡孔905,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9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第五卡孔905,每个U型槽9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五卡孔905,且第五卡孔905位于第四卡孔904上方,第三压紧盖10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卡块1002。当第三压紧盖10卡入第二套筒9后,第三压紧盖10上的第三卡块1002就会卡入第二套筒9的第五卡孔905内。上述设置可使第三压紧盖10与第二套筒9拆装时能更加便捷。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第三压紧盖10的边缘上设置有两个凸起1001,每个凸起100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卡块10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块1002可选为倒扣或弧形凸点,同理,上述第四卡块1101也可选为倒扣或弧形凸点,本申请对第三卡块1002、第四卡块1101的具体结构类型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上述卡块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便可。
为了进一步确保第二雷达11与第三压紧盖10抵接,以限制第二雷达11沿竖直方向移动,在第二雷达11与第三压紧盖10之间设置有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用于调节第三压紧盖10与第二雷达11之间的距离。
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单元包括第二调节垫片13,第二调节垫片13设置在第三压紧盖10与第二雷达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垫片13可根据不同型号的第二雷达11选用不同厚度,第二调节垫片13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只要能将第二雷达11紧压在第二腔体901以限制第二雷达11沿竖直方向移动即可。在安装时,先将第二雷达11装入第二套筒9内,之后在第二雷达11上放置第二调节垫片13,最后将第三压紧盖10安装在第二套筒9上即可。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第二套筒9和第二雷达11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二套筒9和第二雷达1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单元。具体地,该密封单元包括防水胶圈,防水胶圈设置在第二套筒9和第二雷达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防水胶圈可根据不同型号的第二雷达11选择不同形状,例如凸型胶圈14或O型胶圈15。在安装时,先将防水胶圈装入第二套筒9内,之后在将第二雷达11装入第二套筒9内,随后在第二雷达11上放置第二调节垫片13,最后将第三压紧盖10安装在第二套筒9上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1),所述套筒(1)用于与汽车保险杠相连接;
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套筒(1)上,所述压紧单元与所述套筒(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不同型号雷达(3)的腔体(101);
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用于将所述雷达(3)紧固在所述腔体(1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单元包括第一压紧盖(2)、调节垫片(4)和紧固螺栓(5);
所述第一压紧盖(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套筒(1)上,所述调节垫片(4)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盖(2)与所述雷达(3)之间;
所述第一压紧盖(2)上沿所述套筒(1)的轴向上设置有螺纹通孔(202),所述紧固螺栓(5)与所述螺纹通孔(202)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侧壁(102)上设有第一卡块(104),所述第一压紧盖(2)上设置有第二卡孔(201),所述第二卡孔(201)与所述第一卡块(104)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盖(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槽(203),所述第二卡孔(201)与所述第一安装卡槽(203)连通,当所述第一安装卡槽(203)卡接在所述套筒(1)的侧壁(102)上后,所述套筒(1)侧壁(102)上的第一卡块(104)卡入所述第二卡孔(20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1)的侧壁(102)上的两个限位槽(103),所述限位槽(103)与所述雷达上的定位台阶(302)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0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孔(105),所述第一卡孔(105)和所述限位槽(103)分别沿所述侧壁(10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孔(105)与所述雷达(3)上的第二卡块(301)相配合;所述第一卡孔(105)的竖直高度是所述第二卡块的竖直高度的1.5-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侧壁(102)上设置有沿所述套筒(1)轴向上的限位肋(108),所述限位肋(108)与保险杠(7)上开设的安装孔(701)上的套筒卡槽(702)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沿周向设有凸缘(107),所述套筒(1)的侧壁(102)上还设置有多个倒扣(106),所述凸缘(107)与所述倒扣(106)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保险杠(7)的保险杠卡接槽(109);所述倒扣(106)靠近所述凸缘(107)的一端呈阶梯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雷达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胶圈,所述防水胶圈设置在所述套筒(1)与所述雷达(3)之间。
10.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保险杠、雷达以及雷达支座,所述保险杠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所述雷达通过所述雷达支座安装在所述保险杠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支座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支座。
CN201911167117.8A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Pending CN110843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117.8A CN110843691A (zh)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117.8A CN110843691A (zh)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3691A true CN110843691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0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7117.8A Pending CN110843691A (zh)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36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562A (zh) * 2019-05-13 2019-07-12 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雷达支架插接式安装结构
CN113682256A (zh) * 2021-09-17 2021-11-2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整拆卸模式的雷达盖板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128A (zh) * 2013-12-13 2014-03-26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汽车雷达传感器安装支架
CN203698137U (zh) * 2013-12-13 2014-07-09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倒车雷达传感器支架
CN208530500U (zh) * 2018-06-29 2019-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雷达安装装置以及车辆
CN109703499A (zh) * 2019-03-01 2019-05-03 佛山市锐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雷达支架
CN209258012U (zh) * 2018-09-04 2019-08-16 同致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支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128A (zh) * 2013-12-13 2014-03-26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汽车雷达传感器安装支架
CN203698137U (zh) * 2013-12-13 2014-07-09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倒车雷达传感器支架
CN208530500U (zh) * 2018-06-29 2019-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雷达安装装置以及车辆
CN209258012U (zh) * 2018-09-04 2019-08-16 同致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支架
CN109703499A (zh) * 2019-03-01 2019-05-03 佛山市锐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雷达支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562A (zh) * 2019-05-13 2019-07-12 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雷达支架插接式安装结构
CN110001562B (zh) * 2019-05-13 2023-10-13 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雷达支架插接式安装结构
CN113682256A (zh) * 2021-09-17 2021-11-2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整拆卸模式的雷达盖板及车辆
CN113682256B (zh) * 2021-09-17 2023-06-02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整拆卸模式的雷达盖板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84204B2 (ja) 部材の取付構造
US9746021B2 (en) Fastening structure
US10336265B2 (en) Fastener clip over a carrier secured with hooks
US9914408B2 (en) Fastener clip over a carrier secured with barbs
CN110843691A (zh)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EP3350025B1 (en) Outer body part assembly of a vehicle
EP2596994B1 (en) Fascia coupling bracket
US20180083348A1 (en) Vehicular antenna assembly including a reflector internally mounted within a radome
US20150321608A1 (en) Outer mirror
CN103661128A (zh) 汽车雷达传感器安装支架
CA3008293A1 (en) Accessory mount for a vehicle
US20200284890A1 (en) Ultrasonic sensor and retainer
EP2865580A1 (en) Pedal bracket for vehicle
US11493078B2 (en) Stud locking tool
US10800347B2 (en) Holder of a vehicle-mounted camer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ounting method
CN211223251U (zh) 汽车雷达支座和汽车
KR20210066959A (ko) 자동차용 펜더 인슐레이션
CN2916224Y (zh) 弹簧式倒车雷达固定装置
CN213734778U (zh) 一种汽车侧尾灯总成
JP6839340B2 (ja) アンテナ取付部品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EP1864858B1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garnish and appliance
JP2018019303A (ja)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10154928B (zh) 平装传感器透镜组件
US10166941B1 (en) Light housing for mounting light on bumper of automobile
JP2013112203A (ja) ミラーベ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