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2721A -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2721A
CN110832721A CN201880044399.XA CN201880044399A CN110832721A CN 110832721 A CN110832721 A CN 110832721A CN 201880044399 A CN201880044399 A CN 201880044399A CN 110832721 A CN110832721 A CN 110832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lectric wire
rod member
tool
gri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43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2721B (zh
Inventor
永木孝幸
宫泽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aki Se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gaki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ki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gaki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32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2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5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cutting cables or wires, or splic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 Knives (AREA)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其可减轻作业者的负担,且能够使作业者安全并有效率地进行电线的切割施工及电线的连接施工。电线操作工具具备:第1电线把持具;第1棒部件,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且通过移动部相对于基部相对移动而能够伸缩;第2电线把持具;第2棒部件,连结到第2电线把持具;第1连结具,将第1棒部件与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移动限制部件,用于限制第1棒部件相对于第2棒部件的相对移动;以及第1电线支撑具,与第1棒部件的移动部一起移动。

Description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 线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电线的切割工法。在电线的切割工法中会使用电线切割工具。电线切割工具具备第1电线把持具、第2电线把持具、及配置于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而可伸缩的棒。利用电线切割工具来切割电线时,第1步骤是以第1电线把持具来把持电线的第1部分,且以第2电线把持具来把持电线的第2部分。第2步骤是使可伸缩的棒收缩,使得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距离变小。该收缩的结果会造成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电线松弛。第3步骤是在第1电线把持具与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位置(电线松弛的位置)上切断电线。第4步骤是使支撑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电线支撑具绕着可伸缩的棒旋转180度,由此使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开。
当电线施工完成后,要对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进行再连接时,第1步骤是使支撑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电线支撑具绕着可伸缩的棒旋转180度,由此使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位置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位置相对齐。第2步骤是将连接套筒的第1端部装设到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第3步骤是使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位置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位置对准的状态下,将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插入到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内。第4步骤是使连接套筒压缩变形,以压接连接套筒、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以及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
作为相关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架线施工用辅助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架线施工用辅助具具备:一对紧线器,用以将被覆电线拉紧;伸缩器,用以使被覆电线的紧线器之间的部分弯曲;以及一对把持器,可把持切断位置的两端部附近的被覆部,其中该切断位置是在紧线器之间被切断的被覆电线的切断位置。并且,一对把持器中的至少一者是构成为可沿着伸缩器的长边方向移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架线施工用辅助具中,将连接套筒压接于芯线时,由于一对把持器的至少一者可沿着伸缩器的长边方向来移动,因此可以抑制电线的连接部上产生弯曲的情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510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电线的切割工法中,要对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进行再连接时,由于包含有以下步骤等,因此会对作业者造成较大的作业负担:使电线支撑具旋转180度,以便使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位置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位置相对齐的步骤、将连接套筒的第1端部装设到其中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的步骤、以及使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位置与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位置对准的状态下,将另一边的电线切断端部插入到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内的步骤。特别是在执行这些步骤时,当高空作业车的护笼内的作业者经由长条的棒体来操作电线切割工具的各操作部时,会对作业者造成较大的作业负担,且作业时间也会变长。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其可减轻作业者的负担,且能够使作业者安全并有效率地进行电线的切割施工及电线的连接施工。
本发明涉及以下所示的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1)电线操作工具具备:
第1电线把持具;
第1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且通过移动部相对于基部相对移动而能够伸缩;
第2电线把持具;
第2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移动限制部件,用于限制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的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与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移动部一起移动。
(2)如上述(1)所记载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包含第1止挡件,该第1止挡件限制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的相对移动。
(3)如上述(2)所记载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还具备第2连结具,所述第2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4)如上述(3)所记载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所述第1止挡件配置在所述第1连结具与所述第2连结具之间。
(5)如上述(2)至(4)中任一所记载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还具备第2止挡件,所述第2止挡件限制所述第2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基部的相对移动。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所记载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设置在所述第1连结具。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所记载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所述第2棒部件包含多个平行的杆体,所述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多个平行的杆体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所记载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所述第1连结具或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移动部。
(9)一种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该电线操作工具具备第1电线把持具、第2电线把持具、及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且可伸缩的第1棒部件,该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具备:
第2棒部件,连结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移动限制部件,用于限制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的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到所述第1棒部件。
(10)一种电线切割方法,是利用电线操作工具来切割电线的电线切割方法,所述电线操作工具具备:
第1电线把持具;
第1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
第2电线把持具;
第2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与所述第1棒部件一起移动,
其中,所述电线切割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装设到所述电线上的步骤;
将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装设到所述电线上的步骤;
使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与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距离缩小,由此使所述电线弯曲的步骤;
在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与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位置上,切断所述电线的步骤;
将切断所述电线所形成的第1切断端部固定到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相对移动,由此使所述第1切断端部与切断所述电线所形成的第2切断端部分开的步骤。
(11)一种电线连接方法,是利用电线操作工具来连接电线的电线连接方法,所述电线操作工具具备:
第1电线把持具;
第1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
第2电线把持具;
第2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与所述第1棒部件一起移动,
其中,所述电线连接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所把持的第2电线的端部插入到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的步骤;以及
在不使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与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相对移动,由此将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所固定的第1电线的端部插入到所述连接套筒的第1端部。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其可减轻作业者的负担,且能够使作业者安全并有效率地进行电线的切割施工及电线的连接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的电线操作工具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工具的简要主视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的简要侧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的简要俯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电线支撑具的简要主视图。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的简要侧视图。
图1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21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22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24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切断电线,使2个切断端部彼此分离的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具有同种功能的部件,会附上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并且,针对已附上相同或类似符号的部件,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
(方向的定义)
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着第1棒部件3的长边方向轴L1的方向,且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朝向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并将“X方向”的相反方向定义为“-X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的简要侧视图。
电线操作工具1A具备:第1电线把持具2、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2的第1棒部件3、第2电线把持具4、连结到第2电线把持具4的第2棒部件5、将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的第1连结具60、移动限制部件7、及可与第1棒部件3一起移动的第1电线支撑具80。
第1电线把持具2把持电线W的第1部分。第1电线把持具2例如具备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且通过第1把持片21和第2把持片22来夹持电线W的第1部分。
第1棒部件3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2。第1棒部件3与第1电线把持具2之间的连结可以连结成能够绕着垂直于X方向的轴来摆动,但也可以是不可摆动的连结。
第1棒部件3具备基部30及移动部32。第1棒部件3可通过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的相对移动来伸缩。第1棒部件3具备连结机构(齿轮机构、螺合机构等),该连结机构将基部30与移动部32连结成可相对移动,第1棒部件3可通过操作设置在基部30上的操作部300来伸缩。操作部300的操作例如利用远程操作工具来进行。第1棒部件3例如是FRP制(纤维强化塑料制)。另外,只要基部30与移动部32可以相对移动,第1棒部件3(基部30、移动部32)的截面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半球形等中适当地选择。
第2电线把持具4把持电线W的第2部分。第2电线把持具4例如具有第1把持片41和第2把持片42,且通过第1把持片41和第2把持片42来夹持电线W的第2部分。
第2棒部件5连结到第2电线把持具4。第2棒部件5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连结可以连结成能够绕着垂直于X方向的轴来摆动,但也可以是不可摆动的连结。第2棒部件5例如是FRP制(纤维强化塑料制)。
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棒部件5具备拔出防止部5a。通过该拔出防止部5a,防止第2棒部件5从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为基部30)中完全分离的情形。
第1连结具60将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和第2棒部件5连结成可相对移动。更具体来说,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部件5经由第1连结具60连结,且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可相对于第2棒部件5向X方向或-X方向滑动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第2棒部件5可经由第1连结具60而与第1棒部件3相对移动,第2棒部件5的截面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半球形等中适当地选择。
第1连结具60设置在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连结具60固定在移动部32的前端部。
另外,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连结具60具备孔部61,且孔部61内插入有第2棒部件5。第1连结具60例如是塑料制成的。
移动限制部件7是用于限制第1棒部件3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的部件。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移动限制部件7A可为以下状态的其中一者:限制状态,限制第1棒部件3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以及允许状态,允许第1棒部件3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在限制状态下,第2棒部件5会和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一起移动。另一方面,在允许状态下,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独立于第2棒部件5移动。
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使第1连结具60所支撑的移动限制部件7A接触到第2棒部件5的状态(将移动限制部件7压入的状态)为限制状态,使第1连结具60所支撑的移动限制部件7A从第2棒部件5分开的状态为允许状态。从限制状态到允许状态的切换、或者从允许状态到限制状态的切换是通过操作移动限制部件7A的操作部70A来进行的。
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移动限制部件7A为外螺纹部件,该外螺纹部件与设置于第1连结具60的内螺纹相螺合。但是,移动限制部件7A的形状、配置、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所记载的例子。
第1电线支撑具80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一起移动。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电线支撑具80经由第1连结具60而被移动部32所支撑。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使第1电线支撑具80直接地被移动部32支撑(即,固定)。第1电线支撑具80可支撑(可固定)电线W的第1切断端部Wa。详细内容如以下所述。
(电线切割方法)
参照图1至图6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图3至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在第1步骤ST1中,第1电线把持具2被装设到电线W上。在第2步骤ST2中,第2电线把持具4被装设到电线W上。另外,第2步骤ST2可以在第1步骤ST1之后执行,也可以在第1步骤ST1之前执行。图1示出执行第1步骤ST1及第2步骤ST2之后的电线操作工具1A的状态。
在第3步骤ST3中,通过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缩小,由此使电线W弯曲(参照图3)。第3步骤ST3可通过收缩第1棒部件3来执行。另外,第1棒部件3的收缩是在限制状态下执行,该限制状态是限制第1棒部件3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的状态。
在第4步骤ST4中,在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位置(例如,在图3中以箭头A所示的位置)上,切断电线W。通过电线W的切断,在电线W上形成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切断端部Wb(参照图4)。
在第5步骤ST5中,将切断电线W所形成的第1切断端部Wa固定到第1电线支撑具80。该固定例如是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的:通过第1电线支撑具80的第1把持片801和第1电线支撑具80的第2把持片802来夹持第1切断端部Wa。
接着,将移动限制部件7A的状态从限制状态变更为允许状态。即,通过操作操作部70A,将移动限制部件7A的状态变更成允许状态,该允许状态允许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
在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上,会因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所把持的电线W而作用有张力。因此,将移动限制部件7A的状态从限制状态变更成允许状态后,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在X方向上相对移动(参照图4及图5)。另外,将移动限制部件7A的状态从限制状态变更成允许状态后,第1棒部件3可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从而可能有冲击力作用到拔出防止部5a。因此,为了缓和该冲击力,可以在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更具体来说是拔出防止部5a)之间设置弹性部件等缓冲部件。
在第6步骤ST6中,使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由此使第1切断端部Wa与切断电线W所形成的第2切断端部Wb分开(参照图6)。如此,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会扩大,使得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分离。
第6步骤ST6可通过收缩第1棒部件3来执行。另外,第1棒部件3的收缩是在允许状态下执行的,该允许状态是允许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的状态。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收缩第1棒部件3来使电线弯曲(第3步骤ST3),且通过收缩第1棒部件3来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第6步骤ST6)。因此,就不需要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例子那样,为了扩大第1切断端部与第2切断端部之间的距离,而使支撑第1切断端部的电线支撑具绕可伸缩的棒旋转180度。
如上所述,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电线切割方法,可以减轻作业者的作业负担,使作业者可以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的切割作业。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追加使第1电线支撑具80绕第1棒部件3旋转的步骤,但该步骤在第1实施方式中并不是必要的步骤。
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可以为了执行上述的电线切割方法而使用。即,作业者可以利用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以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的切割作业。
(电线连接方法)
参照图2、图7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7是示意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简要侧视图。
在执行电线连接方法之前,在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电线W2的第2端部(第2切断端部Wb)上去除绝缘被覆,以在第1端部(Wa)及第2端部(Wb)上使电线W的芯线露出。
在第7步骤ST7中,将第2电线把持具4所把持的第2电线W2的第2端部(Wb)插入到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参照图7)。另外,第7步骤ST7例如在上述电线切割方法的第6步骤ST6之后执行。
在第8步骤ST8中,使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由此将第1电线支撑具80所固定的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如此,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与第2电线W2的第2端部(Wb)经由连接套筒SV来连接。另外,在第8步骤ST8之后,也可以对连接套筒SV加压,使连接套筒SV与第1端部(Wa)相压接,且使连接套筒SV与第2端部(Wb)相压接。
第8步骤ST8可通过伸长第1棒部件3来执行。另外,第1棒部件3的伸长是在允许状态下执行的,该允许状态是允许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的状态。
在第1实施方式中,只需使第1棒部件3伸长,就可以将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内。因此,将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时的作业负担可大幅地减轻。另外,将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时,也不需要作业者采取勉强的姿势或进行困难的动作。因此,作业者可以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连接作业。
另外,通过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在切断电线W之后,不需要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化,只要使移动部32移动,就可以使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移动。因此,不会有因第1电线把持具2和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作用到第1电线把持具2或第2电线把持具4所把持的电线W的张力变化、或者电线W的弯曲量变化的情况。并且,由于不需要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化,就可以使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移动,因此可以减少作业中的电线W下方的弯曲量。其结果是,可减少作业中的电线与其他电线干涉的风险。因此,可以稳定且安全地使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移动以连接电线。
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可以为执行上述的电线连接方法而使用。即,作业者可以利用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以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的连接作业。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参照图8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的变形例。图8是第1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的简要侧视图。
如图8所示,电线操作工具1A也可以具备第2电线支撑具82。在图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电线支撑具82被第2棒部件5支撑(即固定)。第2电线支撑具82可支撑电线W的第2端部(第2切断端部Wb)。
在变形例中,电线操作工具1A具备第2电线支撑具82,该第2电线支撑具82可支撑电线W的第2端部。在电线操作工具1A具备第2电线支撑具82的情况下,在切断电线W后,电线W的第2切断端部Wb可被定位于适当的位置。另外,在切断电线W后,可抑制第2电线W2的松弛(弯曲)。由此,将第2电线W2的第2端部(Wb)插入到连接套筒SV的作业会变得较为容易。
使第2电线支撑具82支撑电线W的步骤(例如,将电线W固定于第2电线支撑具82的步骤),可以在第1步骤ST1及第2步骤ST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第1步骤ST1与第2步骤ST2之间执行,也可以在第1步骤ST1及第2步骤ST2之后执行。使第2电线支撑具82支撑电线W的步骤(例如,将电线W固定于第2电线支撑具82的步骤),可以在第4步骤ST4之前执行,也可以在第4步骤ST4之后执行。
在图8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电线支撑具(80、82)的个数为2个,但电线支撑具的个数也可以为3个以上。
如图8所示,电线操作工具1A也可以具备套筒支撑部件90,该套筒支撑部件90可装卸自如地支撑连接套筒SV。套筒支撑部件90例如被固定于第2棒部件5,且被第2棒部件5所支撑。当电线操作工具1A具备套筒支撑部件90的情况下,将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的作业会变得较为容易。例如,将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时,作业者不需要利用远程操作工具来支撑连接套筒SV。
使套筒支撑部件90支撑连接套筒SV的步骤,也可以在第1步骤ST1及第2步骤ST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第1步骤ST1及第2步骤ST2之后执行。使套筒支撑部件90支撑连接套筒SV的步骤,可以在第7步骤ST7之前执行,也可以在第7步骤ST7之后执行。
上述套筒支撑部件90的构成也可以在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中采用。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9至图11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的简要侧视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的简要俯视图。另外,在图10中,省略第1电线把持具2及第2电线把持具4的记载。图11是示意地示出电线支撑具(80、82、84)的简要主视图。
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线操作工具1B中,移动限制部件7具备第1止挡件71,该第1止挡件71可限制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这一点和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A是不同的。在第2实施方式中,会以和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重复的说明将会省略。
电线操作工具1B具备:第1电线把持具2、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2的第1棒部件3、第2电线把持具4、连结到第2电线把持具4的第2棒部件5、将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连结成可相对移动的第1连结具60、移动限制部件7、及能够与第1棒部件3一起移动的第1电线支撑具80。
(第1电线把持具2)
第1电线把持具2具备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且通过第1把持片21与第2把持片22来夹持电线W的第1部分。第1电线把持具2经由第1连接部24而连结到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
(第1棒部件3)
第1棒部件3具备基部30及移动部32。第1棒部件3通过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的相对移动而可伸缩。第1棒部件3具备连结机构(齿轮机构、螺合机构等),该连结机构将基部30与移动部32连结成可相对移动,第1棒部件3可通过操作设置在基部30上的操作部300来伸缩。
针对利用远程操作工具使可伸缩的第1棒部件3伸缩的机制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一个例子中设想以下情况:(A)操作部300上设置有第1伞齿轮,该第1伞齿轮与操作部一起绕旋转轴R1旋转,(B)基部30的内侧配置有第2伞齿轮,该第2伞齿轮与第1伞齿轮连接成可传递荷重,(C)第2伞齿轮与外周配置有外螺纹的螺纹棒一起绕第1棒部件3的长边方向轴L1旋转,(D)移动部32螺合于该螺纹棒。在该情况下,一旦通过远程操作部件使操作部300绕旋转轴R1旋转,则第1伞齿轮会绕旋转轴R1旋转,且第2伞齿轮会绕长边方向轴L1旋转。一旦第2伞齿轮绕长边方向轴L1旋转,则螺纹棒会绕长边方向轴L1旋转。一旦螺纹棒绕长边方向轴L1旋转,则螺合到螺纹棒的移动部32会向被拉向基部30的方向(或从基部30突出的方向)移动。如此,第1棒部件3伸缩。
(第2电线把持具4)
第2电线把持具4具备第1把持片41与第2把持片42,且通过第1把持片41和第2把持片42来夹持电线W的第2部分。第2电线把持具4经由第2连接部44连结到第2棒部件5的基端部。
(第2棒部件5)
第2棒部件5的基端部连结到第2电线把持具4,第2棒部件5的前端部经由连结具(第1连结具60、第2连结具62等)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到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
(第1连结具60)
第1连结具60将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与第2棒部件5连结成可相对移动。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可相对于第2棒部件5而向X方向或-X方向相对移动。
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连结具60固定在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另外,第1连结具60具备孔部61,且孔部61内插入有第2棒部件5。
(第1止挡件71)
移动限制部件7包含第1止挡件71。第1止挡件71是用于限制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的部件。
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止挡件71设置在第2棒部件5(固定于第2棒部件5)。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当第1棒部件3收缩,且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向X方向移动后,设置于移动部32的第1连结具60会抵接到第1止挡件71。
当第1连结具60抵接到第1止挡件71后、移动部32更进一步地向X方向移动时,第2棒部件5和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一起移动。即,第1止挡件71限制了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连结具60与第1止挡件71相接触的状态为第1棒部件3(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限制状态,第1连结具60与第1止挡件71分开的状态为第1棒部件3(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被允许的允许状态。
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通过第1连结具60接触第1止挡件71来实现限制状态,但也可以通过固定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的接触部件(第1连结具60以外的部件)与固定于第2棒部件5的第1止挡件71相接触来实现限制状态。
在限制状态(第1连结具60接触第1止挡件71的状态)下,当第1棒部件3收缩后,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短。由此,就可以使位于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电线W弯曲。
(第1电线支撑具80)
第1电线支撑具80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一起移动。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电线支撑具80经由第1连结具60而被移动部32所支撑。换言之,第1电线支撑具80设置在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可支撑(可固定)电线W的第1切断端部Wa。
在非限制状态(第1连结具60未接触第1止挡件71的状态)下,当第1棒部件3收缩后,第1电线支撑具80所支撑的电线W的第1切断端部Wa和第2切断端部Wb的距离会增加。如此,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适当地分离。
接着,针对第2实施方式中可采用的任意附加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2连结具62)
电线操作工具1B也可以具备第2连结具62。第2连结具62将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与第2棒部件5连结成可相对移动。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连结具62固定在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更具体来说是基部30的前端部)。
当电线操作工具1B具备第1连结具60及第2连结具62的情况下,第1棒部件与第2棒部件5可更可靠地维持平行。
第2连结具62也可以构成为可抵接到第1止挡件71及/或后述的第2止挡件72。在该情况下,第2连结具62可用来规定第2棒部件5相对于第1棒部件的基部30的移动范围。
另外,当电线操作工具1B具备第1连结具60及第2连结具62的情况下,第1止挡件71优选的是配置在第1链接具60与第2连结具62之间。在该情况下,使第1棒部件3收缩后,(A)在第1连结具60与第1止挡件71相接触之前,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滑动移动,(B)当第1连结具60与第1止挡件71相接触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和第2棒部件5一起移动,(C)当第1止挡件71与第2连结具62相接触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及第2棒部件5的移动(相对于基部30的移动)停止。
(第2止挡件72)
电线操作工具1B也可以具备第2止挡件72。第2止挡件72是用于限制第2棒部件5相对于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的相对移动的部件。
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止挡件72设置在第2棒部件5的前端部(固定于第2棒部件5的前端部)。换言之,第2止挡件72配置在比第1止挡件71更接近第2棒部件5的前端的位置。
第2止挡件72可发挥拔出防止部件的功能,该拔出防止部件可防止第2连结具62等连结具从第2棒部件5上脱落。另外,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止挡件72用来规定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第2连结具62接触到第2止挡件72的状态对应于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
(第2电线支撑具82)
电线操作工具1B也可以具备第2电线支撑具82。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电线支撑具82被第2棒部件5支撑(即固定)。第2电线支撑具82可支撑电线W。
第2电线支撑具82也可以沿着第2棒部件5的长边方向来变更位置。在该情况下,第2电线支撑具82具备贯穿孔及紧固部件(固定螺钉等),第2棒部件5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在该贯穿孔中,该紧固部件用于将第2电线支撑具82固定到第2棒部件5。
在电线操作工具1B具备第2电线支撑具82的情况下,在切断电线W后,电线W的第2切断端部Wb可通过第2电线支撑具82而被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外,在切断电线W后,可抑制第2电线W2的松弛(弯曲)。
(第3电线支撑具84)
电线操作工具1B也可以具备第3电线支撑具84。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3电线支撑具84被第2连结具62支撑(即固定)。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使第3电线支撑具84直接地被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支撑(即固定)。第3电线支撑具84可支撑电线W。
在电线操作工具1B具备第3电线支撑具84的情况下,在切断电线W后,电线W的第1切断端部Wa可通过第3电线支撑具84而被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外,在切断电线W后,可抑制第1电线W1的松弛(弯曲)。
(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
第2棒部件5也可以具备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该第2杆体相对于第1杆体51平行地配置。在第2棒部件5具备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的情况下,第2棒部件5的弯曲刚性会提升。
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部件3配置在第1杆体51与第2杆体52之间。在该情况下,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可在第1杆体51与第2杆体52之间的区域中适当地滑动移动。
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通过第1连结具60连结成可相对移动(可滑动移动)。另外,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与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通过第2连结具62连结成可相对移动(可滑动移动)。
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在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上分别配置有第1止挡件71。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将第1止挡件71仅配置于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中的一者。另外,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在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上分别配置有第2止挡件72。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将第2止挡件72仅配置于第1杆体51及第2杆体52中的一者。
在图9及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2棒部件5具备2个杆体,但第2棒部件5所具备的杆体数量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电线支撑具的构造)
参照图11来说明第1电线支撑具80的构造的一例。第1电线支撑具80具备第1把持片801、第2把持片802、及支撑具操作部805,其中该支撑具操作部805可使第2把持片802接近第1把持片801(或从第1把持片801分开)。在图11所记载的例子中,使支撑具操作部805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由此可使第2把持片802向接近第1把持片801的方向移动,使支撑具操作部805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由此可使第2把持片802向远离第1把持片801的方向移动。
由此,在第1把持片801与第2把持片802之间配置有电线W的状态下,只要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支撑具操作部805,就可以使第1电线支撑具80支撑电线W。另外,只要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支撑具操作部805,就可以从第1电线支撑具80解放电线W。
第2电线支撑具82可以是与第1电线支撑具80相同的构造,也可以是与第1电线支撑具80不同的构造。第2电线支撑具82也可以是通过夹持电线W来支撑电线的电线支撑具。作为替代方案,第2电线支撑具82也可以具备C字形部件与开闭部件,且通过C字形部件与开闭部件以将电线W定位在规定的空间内。
第3电线支撑具84可以是与第1电线支撑具80相同的构造,也可以是与第1电线支撑具80不同的构造。第3电线支撑具84也可以是通过夹持电线W来支撑电线的电线支撑具。作为替代方案,第3电线支撑具84也可以具备C字形部件与开闭部件,且通过C字形部件与开闭部件以将电线W定位在规定的空间内。
(电线切割方法)
参照图12至图16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3至图16是示意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简要侧视图。
在第1步骤ST101中,第1电线把持具2被装设到电线W上。在第2步骤ST102中,第2电线把持具4被装设到电线W上。另外,第2步骤ST102可以在第1步骤ST101之后执行,也可以在第1步骤ST101之前执行。
在第3步骤ST103中,第2电线支撑具82支撑(固定)电线W。另外,当电线操作工具1B不具备第2电线支撑具82的情况下,可省略第3步骤ST103。
在第4步骤ST104中,第3电线支撑具84支撑(固定)电线W。另外,当电线操作工具1B不具备第3电线支撑具84的情况下,可省略第4步骤ST104。
图13是示出执行第1步骤ST101至第4步骤ST104之后的电线操作工具1B的状态。另外,在第1步骤ST101至第4步骤ST104执行后的状态下,电线W没有被固定在第1电线支撑具80上。
第3步骤ST103及第4步骤ST104可以在第1步骤ST101及第2步骤ST10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第1步骤ST101及第2步骤ST102之后执行。
在第5步骤ST105中,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缩小,由此使电线W弯曲(参照图14)。在图14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电线支撑具82与第3电线支撑具84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由此使电线W弯曲。
第5步骤ST105可通过操作操作部300使第1棒部件3收缩来执行。第1连结具60接触第1止挡件71的状态相当于限制状态,该限制状态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在第1连结具60接触第1止挡件的状态(即,限制状态)下执行第5步骤ST105后,第2棒部件5和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一起向X方向移动。如此,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会缩小。
在第5步骤ST105的执行中,当第1止挡件71接触到第2连结具62后,第2棒部件5及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将相对于第1棒部件3的基部30的移动停止。
在第6步骤ST106中,在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位置上,更具体来说是第2电线支撑具82与第3电线支撑具84之间的位置(例如,在图14中以箭头A所示的位置)上切断电线W。通过电线W的切断,在电线W上形成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切断端部Wb(参照图15)。
在第7步骤ST107中,使第1电线支撑具80接近第1切断端部Wa。第7步骤ST107可通过操作操作部300使第1棒部件3伸长来执行。
当操作操作部300来使第1棒部件3伸长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向-X方向移动。在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上,会因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所把持的电线W而作用有张力。因此,当移动部32向-X方向移动时,第2棒部件5也会追随移动部32的移动而向-X方向移动。
在第7步骤ST107中,更进一步地使第1棒部件3伸长后,第2连结具62与第2止挡件72会相接触(参照图15)。当第2连结具62与第2止挡件72相接触后,第2棒部件5就无法相对于基部30而向-X方向移动。因此,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独立于第2棒部件5向-X方向移动,且连结到移动部32的第1连结具60、以及固定于第2棒部件5的第1止挡件71会分开(参照图15)。
在第8步骤ST108中,将第1切断端部Wa固定到第1电线支撑具80。该固定例如是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的:通过第1电线支撑具80的第1把持片801与第1电线支撑具80的第2把持片802来夹持第1切断端部Wa。由于通过执行第7步骤ST107,第1电线支撑具80接近于第1切断端部Wa,因此将第1切断端部Wa固定到第1电线支撑具80的步骤可较容易地执行。
另外,在将第1切断端部Wa固定到第1电线支撑具80后,优选的是将第3电线支撑具84对电线W的支撑解除。
在第9步骤ST109中,使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由此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分开(参照图16)。如此,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会扩大,使得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分离。
第9步骤ST109可通过操作操作部300使第1棒部件3收缩来执行。另外,第1棒部件3的收缩是在允许状态下执行,该允许状态是允许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的状态。即,第9步骤ST109中的第1棒部件3的收缩在第1止挡件71从第1连结具60分开的状态下执行。第9步骤ST109不需要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化,使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即可执行。
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收缩第1棒部件3来使电线弯曲(第5步骤ST105),且通过收缩第1棒部件3来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第9步骤ST109)。即,单纯只通过收缩第1棒部件3,就可以执行使电线W弯曲的作业、以及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扩大的作业。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止挡件71与第1连结具60相接触的状态,即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限制状态;第1止挡件71与第1连结具60分开的状态,即是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被允许的允许状态。因此,不需要如第1实施方式所示地为了从限制状态切换到允许状态、或从允许状态切换到限制状态,而操作操作部70A。换言之,仅通过操作部300的操作,就可以进行第1棒部件3的所有伸缩动作、以及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电线切割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更加减轻作业者的作业负担,使作业者可以更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的切割作业。
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电线切割方法。即,作业者可以利用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以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的切割作业。
(电线连接方法)
参照图12、图17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7是示意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简要侧视图。
在电线连接方法的执行之前,在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第1切断端部Wa)及第2电线W2的第2端部(第2切断端部Wb)上去除绝缘被覆,以在第1端部(Wa)及第2端部(Wb)上使电线的芯线露出。
在第10步骤ST110中,将第2电线把持具4所把持的第2电线W2的第2端部(Wb)插入到连接套筒SV的第2端部Sb(参照图17)。另外,第10步骤ST110例如在上述电线切割方法的第9步骤ST109之后执行。
在第11步骤ST111中,使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由此将第1电线支撑具80所固定的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的第1端部Sa。如此,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与第2电线W2的第2端部(Wb)经由连接套筒SV连接。另外,在第11步骤ST111之后,也可以对连接套筒SV加压,使连接套筒SV与第1端部(Wa)相压接,且使连接套筒SV与第2端部(Wb)相压接。
第11步骤ST111可通过操作操作部300使第1棒部件3伸长来执行。另外,第1棒部件3的伸长是在第1止挡件71从第1连结具60分开的状态(允许状态)下执行的。第11步骤ST111不需要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化,使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即可执行。
在第2实施方式中,只需使第1棒部件3伸长,就可以将第1电线W1的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内。因此,将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时的作业负担可大幅地减轻。另外,将第1端部(Wa)插入到连接套筒SV时,也不需要作业者采取勉强的姿势或进行困难的动作。另外,由于可以减少作业中的电线W下方的弯曲量,因此可以减少作业中的电线与其他电线干涉的风险。因此,作业者可以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连接作业。
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电线连接方法。即,作业者可以利用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B,以安全并有效率地实施电线的连接作业。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8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C。图18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C的简要侧视图。
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C和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在以下的构成要素上是不同的:第1棒部件的结构、第2棒部件的结构、第1棒部件与第2棒部件的配置关系、第1连结具的结构、第2连结具的结构、移动限制部件的配置、及第1电线支撑具的结构。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以第1棒部件3的结构、第2棒部件5的结构、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的配置关系、第1连结具60’的结构、第2连结具62’的结构、移动限制部件7的配置、及第1电线支撑具80’为中心来说明,并省略有关其他构成的重复的说明。
第1棒部件3具备基部30及移动部32。第1棒部件3通过移动部32相对于基部30的相对移动而可伸缩。第1棒部件3具备连结机构(齿轮机构、螺合机构等),该连结机构将基部30与移动部32连结成可相对移动,第1棒部件3可通过操作设置在基部30上的操作部300来伸缩。操作部300的操作例如可利用远程操作工具来进行。另外,利用远程操作工具,使可伸缩的第1棒部件3伸缩的机制也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中使第1棒部件3伸缩的机制相同。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电线支撑具80’安装在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上,且第1电线支撑具80’可沿着第1棒部件3的长边方向自由地进行位置调整。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通过远程操作工具来操作第2操作部310,由此可将第1电线支撑具80’固定到移动部32,另外,也可以解除第1电线支撑具80’相对于移动部32的固定。当第1电线支撑具80’被固定在移动部32的状态下使第1棒部件3伸缩后,第1电线支撑具80’与移动部32一体地移动。另一方面,当第1电线支撑具80’的固定已解除的状态下,可以利用远程操作工具使第1电线支撑具80’相对于移动部32滑动移动。
另外,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电线支撑具80’可相对于第1棒部件3自由调整位置,但第1电线支撑具80’也可以是无法相对于第1棒部件3自由调整位置。在该情况下,即可省略第2操作部310。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连结具60’将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连结成可相对移动。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电线支撑具80’可兼作为第1连结具60’。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可固定在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上。另外,第1连结具60’可相对于第2棒部件5自由地滑动移动。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1连结具60’与第1电线支撑具80’是形成为一体的一个部件,但作为替代方案,第1连结具60’与第1电线支撑具80’也可以是分别独立的部件,且彼此固定连接。或者,第1连结具60’与第1电线支撑具80’也可以是各别地安装于移动部32。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基部30)经由第2连结具62’间接地安装在第1电线把持具2。在这一点上,第3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是不同的,其中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是第1棒部件3直接地安装在第1电线把持具2。但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第1棒部件3直接地安装在第1电线把持具2也无妨。即,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虽然第2连结具62’经由第1连接部24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2,但是也可以设计成使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是基部30)经由第1连接部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2。另外,第2连结具62’(或基部30)与第1电线把持具2的连结可以是摆动自如的连结,也可以是不可摆动的连结。
第2连结具62’将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连结成可相对移动。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连结具62’安装在第1棒部件3上,且第2连结具62’与第2棒部件5可相对移动。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连结具62’具备容纳部600,该容纳部600可收容第2棒部件5的端部58。另外,第2棒部件5的端部58可在容纳部600所规定的空间SP内移动,更具体来说,第2棒部件5的端部58可在第1接触位置与第2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第1接触位置是与容纳部600的第1端部601相接触的位置,该第2接触位置是与容纳部600的第2端部602相接触的位置。容纳部600的形状可以为实质上封闭的壳体形状,也可以为侧面开口的四角框形或U字形。
另外,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由于第2棒部件5与第2连结具62’沿着X方向配置,因此容纳部600设置在第2连结具62’上。但是,当第2棒部件5与第2连结具62’以偏心方式配置的情况下,换言之,当第2棒部件5的移动不会与第2连结具62’干涉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容纳部600。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移动限制部件7设置在第2棒部件5上。移动限制部件7为第1止挡件71’,该第1止挡件71’限制第1棒部件3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更具体来说,当第1棒部件3收缩、而移动部32向X方向移动时,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也会向X方向移动。并且,当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抵接到第1止挡件71’后,且第1棒部件3更进一步地收缩时,第2棒部件5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一起向X方向移动。即,第1棒部件3(更具体来说为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会受到限制。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可抵接到移动限制部件7(更具体来说为第1止挡件71’),且也可以从移动限制部件7分开。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止挡件71’设置在第2棒部件5的突出部(更具体来说是向垂直于X方向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第1止挡件71’配置在第1连结具60’与第2连结具62’之间。
在图1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2棒部件5的一个端部上安装有第2电线把持具4。另外,第2棒部件5的另一端部58可发挥拔出防止部5a的功能,该拔出防止部5a可防止第2棒部件5从第2连结具62’中脱离。
(电线切割方法)
参照图19至图23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图1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8、图20至图23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切割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第1步骤ST201、第2步骤ST202分别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步骤ST101、第2步骤ST102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8是示出执行第1步骤ST201及第2步骤ST202之后的电线操作工具1C的状态。另外,当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C具备第2电线支撑具82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以第2电线支撑具82支撑电线W的步骤(将电线W固定到第2电线支撑具82的步骤)。该步骤可以在第1步骤ST201及第2步骤ST20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之后执行。
在第3步骤ST203中,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缩小,由此使电线W弯曲(参照图20)。第3步骤ST203可通过操作操作部300使第1棒部件3收缩来执行。另外,使第1棒部件3收缩后,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会接触到第1止挡件71’。之后,当第1棒部件3更进一步地收缩时,第2棒部件5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一起向X方向移动。如此,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会缩短。
在第4步骤ST204中,在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位置(例如,在图20中以箭头A所示的位置)上,切断电线W。通过电线W的切断,在电线W上形成第1切断端部及第2切断端部。
在第5步骤ST205中,使第1电线支撑具80’接近第1切断端部Wa(参照图21)。第5步骤ST205可通过操作操作部300使第1棒部件3伸长来执行。
当操作操作部300、而使第1棒部件3伸长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会相对于基部30向-X方向移动。在第1棒部件3与第2棒部件5上,会因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所把持的电线W而作用有张力。因此,当移动部32向-X方向移动时,第2棒部件5也会追随移动部32的移动而向-X方向移动。
第1棒部件3的伸长优选的是一直进行到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与第1止挡件71’之间的接触解除为止。在图2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1棒部件3的伸长一直进行到第2棒部件5的拔出防止部5a接触到第2连结具62’(更具体来说是第1端部601)为止。
在第6步骤ST206中,将第1切断端部Wa固定到第1电线支撑具80’。该固定例如是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的:通过第1电线支撑具80’的第1把持片801与第1电线支撑具80’的第2把持片802来夹持第1切断端部Wa(参照图22)。
另外,第6步骤ST206也可以在第1电线支撑具80’相对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向-X方向滑动移动后执行。该滑动移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操作第2操作部310来将移动部32与第1电线支撑具80’之间的固定解除,之后,使第1电线支撑具80’向-X方向滑动移动。另外,第2操作部310的操作及第1电线支撑具80’的滑动移动也可以利用远程操作工具来执行。在滑动移动之后,通过操作第2操作部310,将第1电线支撑具80’再次固定到移动部32。另外,根据第1电线支撑具80’相对于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的配置、及/或第2棒部件5中的第1止挡件71’的配置等,也可以省略第1电线支撑具80’相对于移动部32的滑动移动步骤。
在第7步骤ST207中,使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由此使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分开(参照图23)。如此,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之间的距离会扩大,使得第1切断端部Wa与第2切断端部Wb分离。
第7步骤ST207可通过操作操作部300使第1棒部件3收缩来执行。另外,第1棒部件3的收缩在允许状态下执行,该允许状态是允许第1棒部件3的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的相对移动的状态。即,第7步骤ST207中的第1棒部件3的收缩在第1止挡件71’从第1连结具60’(第1电线支撑具80’)分开的状态下执行。第7步骤ST207不需要使第1电线把持具2与第2电线把持具4之间的距离变化,使移动部32相对于第2棒部件5相对移动即可执行。在第7步骤ST207中,拔出防止部5a维持接触到第2连结具62’(更具体来说为第1端部601)的状态。
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C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电线切割方法。
(电线连接方法)
参照图19、图24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图1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4是示意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简要侧视图。
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8步骤ST208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0步骤ST110是相同的。另外,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9步骤ST209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1步骤ST111是相同的。因此,针对第8步骤ST208及第9步骤ST209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只要在上述第10步骤ST110及第11步骤ST111的说明中,将“第10步骤ST110”、“第11步骤ST111”、“第1电线支撑具80”、“第1止挡件71”、第1连结具60”分别替换成“第8步骤ST208”、“第9步骤ST209”、“第1电线支撑具80’”、“第1止挡件71’”、“第1连结具60’”,就可以构成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8步骤ST208及第9步骤ST209的说明。
第3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操作工具1C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电线连接方法。
第3实施方式可以发挥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即,通过第3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电线操作工具、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其可减轻作业者的负担,且能够使作业者安全并有效率地进行电线的切割施工及电线的连接施工。
(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线操作工具1中,针对第1电线把持具2、第2电线把持具4、及第1棒部件3,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电线切割工具的零件。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针对第1电线把持具2、第2电线把持具4、及第1棒部件3使用已有的零件,而针对第2棒部件5、第1电线支撑具(80、80’)等电线支撑具、第1连结具(60、60’)等连结具、第1止挡件(71、71’)等移动限制部件,使用新供应的零件。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或各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件的变形、或任意构成要件的省略。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追加任意的构成要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利用本发明的电线操作工具,可以安全并有效率地进行电线的切割施工及电线的连接施工。因此,对电线操作工具的制造业者、实施电线切割作业及电线连接作业的业者而言,本发明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1A、1B、1C…电线操作工具;2…第1电线把持具;3…第1棒部件;4…第2电线把持具;5…第2棒部件;7、7A…移动限制部件;21…第1把持片;22…第2把持片;24…第1连接部;30…基部;32…移动部;41…第1把持片;42…第2把持片;44…第2连接部;51…第1杆体;52…第2杆体;58…端部;60、60’…第1连结具;61…孔部;62、62’…第2连结具;70…操作部;71、71’…第1止挡件;72…第2止挡件;80、80’…第1电线支撑具;82…第2电线支撑具;84…第3电线支撑具;90…套筒支撑部件;300…操作部;310…第2操作部;600…容纳部;601…第1端部;602…第2端部;801…第1把持片;802…第2把持片;805…支撑具操作部;SV…连接套筒;Sa…第1端部;Sb…第2端部;W…电线;W1…第1电线;W2…第2电线;Wa…第1切断端部;Wb…第2切断端部。

Claims (11)

1.一种电线操作工具,其具备:
第1电线把持具;
第1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且通过移动部相对于基部相对移动而能够伸缩;
第2电线把持具;
第2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移动限制部件,用于限制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的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与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移动部一起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移动限制部件包含第1止挡件,所述第1止挡件限制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的相对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
还具备第2连结具,所述第2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1止挡件配置在所述第1连结具与所述第2连结具之间。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
还具备第2止挡件,所述第2止挡件限制所述第2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基部的相对移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设置在所述第1连结具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2棒部件包含多个平行的杆体,
所述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的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多个平行的杆体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操作工具,其中,
所述第1连结具或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移动部。
9.一种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所述电线操作工具具备第1电线把持具、第2电线把持具、以及连结到第1电线把持具且可伸缩的第1棒部件,所述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具备:
第2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
移动限制部件,用于限制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的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到所述第1棒部件。
10.一种电线切割方法,是利用电线操作工具来切割电线的电线切割方法,
所述电线操作工具具备:
第1电线把持具;
第1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
第2电线把持具;
第2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与所述第1棒部件一起移动,
其中,所述电线切割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装设到所述电线上的步骤;
将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装设到所述电线上的步骤;
使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与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距离缩小,由此使所述电线弯曲的步骤;
在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与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位置上,切断所述电线的步骤;
将切断所述电线所形成的第1切断端部固定到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相对移动,由此使所述第1切断端部与切断所述电线所形成的第2切断端部分开的步骤。
11.一种电线连接方法,是利用电线操作工具来连接电线的电线连接方法,
所述电线操作工具具备:
第1电线把持具;
第1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
第2电线把持具;
第2棒部件,连结到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
第1连结具,将所述第1棒部件与所述第2棒部件连结成可相对移动;以及
第1电线支撑具,与所述第1棒部件一起移动,
其中,所述电线连接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所把持的第2电线的端部插入到连接套筒的第2端部的步骤;以及
在不使所述第1电线把持具与所述第2电线把持具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棒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棒部件相对移动,由此将所述第1电线支撑具所固定的第1电线的端部插入到所述连接套筒的第1端部。
CN201880044399.XA 2017-07-06 2018-07-02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Active CN110832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2687 2017-07-06
JP2017-132687 2017-07-06
PCT/JP2018/025069 WO2019009244A1 (ja) 2017-07-06 2018-07-02 電線操作工具、電線操作工具用の部品、電線切分方法、および、電線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2721A true CN110832721A (zh) 2020-02-21
CN110832721B CN110832721B (zh) 2021-01-22

Family

ID=64950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4399.XA Active CN110832721B (zh) 2017-07-06 2018-07-02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732318B2 (zh)
KR (1) KR102235584B1 (zh)
CN (1) CN110832721B (zh)
MY (1) MY193770A (zh)
PH (1) PH12020500031A1 (zh)
TW (1) TWI775892B (zh)
WO (1) WO2019009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5066B2 (ja) * 2018-12-27 2022-02-24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線材操作工具、線材操作工具用の部品、線材切分方法、および、線材接続方法
TWI711238B (zh) * 2019-07-26 2020-11-21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裝設工具及套筒裝設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1765A (zh) * 1987-02-05 1988-08-17 休斯顿工业公司 输电线工作装置
JP2010051081A (ja) * 2008-08-20 2010-03-04 Nagaki Seiki Co Ltd 架線工事用補助具及び架線工事方法
JP2011067007A (ja) * 2009-09-17 2011-03-31 Hokkai Denki Koji Kk 架線切分け工具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P5268778B2 (ja) * 2009-05-20 2013-08-21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腕金交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7A (ja) * 1990-04-13 1992-01-06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ケーブル張線装置
JP2990103B2 (ja) * 1997-06-10 1999-12-13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張線装置
JPH11215633A (ja) * 1998-01-26 1999-08-06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動力張線器の電線跳ね防止装置
JP2002199527A (ja) 2000-12-22 2002-07-12 Asahi Tec Corp 弛度調整工具
JP2002199526A (ja) 2000-12-22 2002-07-12 Asahi Tec Corp 弛度調整工具
TWI366965B (en) * 2005-12-30 2012-06-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pparatus for cutting dielectric layer of electrical wi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1765A (zh) * 1987-02-05 1988-08-17 休斯顿工业公司 输电线工作装置
JP2010051081A (ja) * 2008-08-20 2010-03-04 Nagaki Seiki Co Ltd 架線工事用補助具及び架線工事方法
JP5268778B2 (ja) * 2009-05-20 2013-08-21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腕金交換装置
JP2011067007A (ja) * 2009-09-17 2011-03-31 Hokkai Denki Koji Kk 架線切分け工具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7419A (zh) 2019-02-16
WO2019009244A1 (ja) 2019-01-10
KR102235584B1 (ko) 2021-04-02
CN110832721B (zh) 2021-01-22
PH12020500031A1 (en) 2020-09-14
TWI775892B (zh) 2022-09-01
JP6732318B2 (ja) 2020-07-29
JPWO2019009244A1 (ja) 2020-04-09
KR20200024291A (ko) 2020-03-06
MY193770A (en)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2721B (zh) 电线操作工具、电线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电线切割方法、及电线连接方法
EP3656510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operation rod
CN105904358A (zh) 具有可移除手柄的夹持设备
JP2016208572A (ja) 架空線保持装置
CN113228437B (zh) 线材操作工具、线材操作工具用的零件、线材切割方法以及线材连接方法
KR102425231B1 (ko) 슬리브 장착 공구, 및, 슬리브 장착 방법
JP5518456B2 (ja) 操作棒におけるロックナットの係止構造
JP5960233B2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及び間接活線工事用アダプタ
JPH01146279A (ja) 遠隔操作による特に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プラグの把持具
JP6601133B2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
JP2014176112A (ja) 絶縁カバー架線取付用装置
JP5911833B2 (ja) 操作棒連結具および電線支持方法
JP4553692B2 (ja) 高圧活線支持治具
JP4980158B2 (ja) ジャンパー線保持具
TWI711238B (zh) 套筒裝設工具及套筒裝設方法
JP6320825B2 (ja) 高圧引下線接続用コネクタ把持具
KR101038076B1 (ko) 압축인류클램프 취부장치
US20100287765A1 (en) Crimper cable retainer
JP5485347B2 (ja) 引下線用コネクタ
JP2017015184A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
JP2018116785A (ja) 間接活線工事用コッター
JP2000134749A (ja) 線状体通し用補助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